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质灾害活动强度评估的原理_方法和实例

地质灾害活动强度评估的原理_方法和实例

地质灾害活动强度评估的原理_方法和实例
地质灾害活动强度评估的原理_方法和实例

收稿日期:2009-05-20;修订日期:2009-06-03

地调项目:国家“973”计划课题(编号:2008CB425803)、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课题(编号:2006BAC04B05)和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

(编号:1212010640401)资助

作者简介:吴树仁(1956-),男,博士,研究员,从事工程地质和地质灾害研究。E-mail:shrwu@https://www.doczj.com/doc/9e1121346.html,

地质通报

GEOLOGICAL BULLETIN OF CHINA

第28卷第8期2009年8月Vol.28,No.8Aug.,2009

区域群发地质灾害(崩塌、滑坡、泥石流)活动强度分析评价[1]一直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长期以来,在是否需要进行地质灾害活动强度分析评价、如何

进行地质灾害活动强度评价等方面还没有形成有意义的共识。但是,不同地区地质灾害活动强度差异是很明显的,包括历史上累计的叠加活动强度和一次

地质灾害活动强度评估的原理、方法和实例

吴树仁1,石菊松1,王

涛1,汪华斌2

WU Shu-ren 1,SHI Ju-song 1,WANG Tao 1,WANG Hua-bin 2

1.国土资源部新构造运动与地质灾害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北京100081;

2.华中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湖北武汉430074

1.Key Laboratory of Neotectonics Movement and Geohazards,Ministry of Land and Resources/Institute of Geomechanics,Chinese Academy of Geological Sciences,Beijing 100081,China;

2.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Mechanics,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Technology,Wuhan 430074,Hubei,China

摘要:为了探索区域群发地质灾害活动强度评价的原理、方法和指标体系,从地质灾害强度的基本涵义和快速测量的技术要求

2个方面简要地分析了影响群发地质灾害活动强度的主要指标和参数,并参考地震震级计算和划分的(宏观)依据,初步提出了

以地质灾害分布最大面密度为衡量区域地质灾害活动强度指标的基本思路和分级标准,建立了地质灾害活动强度指数(GHI —

geohazard index )8级划分标准;初步提出了快速统计估算地质灾害最大面密度的2种基本方法,即栅格法和自然斜坡(流域)

统计法。结合汶川Ms8.0级地震诱发地质灾害、陕西省宁陕县城2003年暴雨诱发地质灾害和宝鸡市地质灾害活动强度分析评价,简要地讨论了在地质灾害强度评价指标、最大面密度统计测量方法及其代表性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强调地质灾害强度(GHI )指标评价分级还处于探索研究的开始阶段,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修改完善。关键词:地质灾害强度指数;最大面密度;滑坡;汶川地震中图分类号:P69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2552(2009)08-1127-11

Wu S R,Shi J S,Wang T,Wang H B.Geohazard activity intensity evaluation:theory,methods and practice.Geological Bulletin of China,2009,28(8):1127-1137

Abstract:In order to research into the principle,methods and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geohazard activity intensity,this paper has briefly analyzed the major indexes and parameters which influence the earthquake activity intensity from two aspects,namely basic def -inition of earthquake activity intensity and quick evaluation.Referring to the earthquake magnitude classification,the maximum areal density was thus proposed to be the basis of geo-hazards activity intensity evaluation,therefore 8levels of GHI (geohazard index)sys -tem has been set up.Two basic ways of quick areal density estimation are also put forward namely grid method and natural slope statistic method.In combination of practical case studies of geohazards triggered by the Wenchuan earthquake,geohazards triggered by the heavy rainfall in Ningshan County,Shaanxi in 2003,and geohazards of Baoji City,Shaanxi Province,remaining problems of eval -uation index system,maximum areal density estimation and other representative aspects are also discussed,it ′s also emphasized that GHI leveling is still at its early stage,which requires for further improvements during pratices.Key words:geohazard intensity index;maximum areal density;landslide;Wenchuan earthquake

·四川汶川地震地质灾害研究·

地质通报GEOLOGICAL BULLETIN OF CHINA2009年

群发地质灾害活动强度,不同地区、不同的诱发条件下都可能存在明显的差异。特别是2008年5月12日汶川8.0级地震引发大量的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1-7](图1),到现场考察的人都会感慨:①从来没有见到过如此多、如此强烈的地质灾害几乎同时发生;

②如何向没到现场的同事、朋友、领导和公众描述这样的灾害现象和强度,没有像地震震级、洪水流量和水位、台风暴雨的风级和降雨量这样简单明了的词汇;③如何与其他地区和国家类似的强震诱发的地质灾害强度进行比较分析;例如,据报道,1999年台湾集集地震(Mw=7.7)、2004年日本新泻地震(Mw=6.6)和2005年巴基斯坦Kashmir地震(Mw= 7.6)都诱发了大量滑坡灾害,如何进行横向对比分析,没有统一的强度指标;同样,中国大陆每年有8~10次台风登陆,其中有3~5次强台风暴雨可能诱发大量群发地质灾害,如何评价每次台风暴雨事件诱发地质灾害的强度也没有统一的强度指标;新世纪以来,国家先后完成了1000多个县市的地质灾害普查和重点区带的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基本摸清了地质灾害分布的特征和趋势,但是不同县市地质灾害

图1汶川地震活动断裂与地质灾害分布简图

Fig.1Active faults of the Wenchuan earthquake and geohazards distribution 1128

第28卷第8期

活动强度差异没有统一的定量对比指标。这样的现象在其他灾害(例如地震、台风、洪水)方面都不存在,地震和台风一旦发生,强度级别(震级)很快测定并广而告之,洪水流量也是如此,唯独如何快速确定区域群发地质灾害活动强度级别成为世界性难题。因此,本文试图以汶川地震地质灾害强度评价和宝鸡市区地质灾害强度评价为例,探索区域地质灾害活动强度分析评价的基本原则和快速评估方法,进而初步建立简单实用的区域群发地质灾害活动强度指标体系和分级标准。

1区域地质灾害活动强度快速分析评价的基本原理

1.1地质灾害活动强度的基本涵义

从物理学的基本定义分析,地质灾害活动强度是指地质灾害事件发生过程中释放的能量的大小。例如,地震震级与能量的关系,国际上统一将地震强度的大小用震级(M)表示。地震发生时,震源处急剧释放出能量,并以弹性地震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一次地震释放能量的大小是通过地震仪记录的地震波最大振幅来确定的[8]。C.F.李希特在1935年给震级(M)下的定义是:距震中100km处的标准地震仪在地面记录的最大振幅A的对数值,即

M=lg A(1)中国地震部门采用非标准型地震仪,所以规定计算近地震(震中距△<1000km)用地方震级M L,计算远震(震中距△≥1000km)用面波震级M s。它们的计算公式分别为:

M L=lg A+R(△)(2)

M s=lg(A/T)max+σ(Δ)+C(3)

M s=1.13M L-1.08(4)

式中:A为地震面波最大地动位移,单位为μm;R (△)为起算函数,可以查表取得值;T为面波周期,单位为s(秒);σ(Δ)为面波起算函数,C为台站校正值,两者从有关表格查得。

地震震级分为9级,一般小于2.5级的地震称为无感地震;2.5级以上的称为有感地震;5级以上的地震会造成破坏,称为破坏性地震;4.5级≤M<6级的称为中强震;6级≤M<7级的称为强震;M≥7级的称为大地震。

对于一次滑坡、崩塌、泥石流事件释放的能量一直没有明确的强度级别定义,一般用体积大小划分规模等级。严格的定义应该是体积与速度的乘积。泥石流可以分别测量流速和体积;而崩塌和滑坡速度越快能量释放越大,越难以测量速度,因此只能用体积代替。这方面的研究进展,Hungr[9]和Cardinali 等[10]分别简要地分析了滑坡活动强度评价的难点问题,初步提出用滑坡体积与速度的乘积表示单体滑坡的活动强度,并探讨了区域滑坡强度(定性评估)制图方法。

区域群发地质灾害活动强度的指标因子主要包括数量、频率、体积、点密度、面密度、速度、距离等,目前没有统一的标准,所以量化描述困难。从基本(物理)含义上分析,区域群发地质灾害活动强度主要包括活动的频率(数量)、规模和运动速度,严格意义上是活动频率、规模和速度的乘积。即

I(强度)=F(频次)×V(体积)×S(速度)(5)

但是,在实际测量过程中,很快逐一测定群发滑坡的体积和速度,目前在技术方法上是不可能的;而群发地质灾害发生以后10~30天内还不能测定其强度级别,也就失去了强度指标的(现实)意义。这意味着,从强度的快速测定层面上要求,要么改进测量技术方法,要么简化测量标志。前者目前不可能有重大突破,后者则可以探索、寻找一个可能快速测定群发滑坡强度释放的关键指标,类似于地震震级的计算,不是测量一次地震事件释放的所有能量,而是测定地震面波质点运动的最大值。

1.2地质灾害面密度是衡量其强度的主要指标

在实际测量分析评价过程中,一次群发地质灾害事件的数量、体积、速度这3个参数至少有2个不易于快速测定,需要寻找相关的替代参数来近似地评价。为什么强调快速评价呢?试想,如果一个大地震发生后10天半月还不能测定震级,会产生什么影响!所以快速测定群发灾害强度的等级对应急救灾具有特殊意义。为了快速评估,频率可以用次数(数量)即点密度代替,体积可以简化为面积,用面密度表示,速度用位移代替,在边界条件相同的状态下,速度快则位移大。其中,关键参数是面密度(因为数量多和位移大也反映面积大),建议在区域群发地质灾害快速分析评估过程中,用地质灾害分布的面密度,特别是最大面密度(极限面密度)表示区域地质灾害活动的强度。点密度可以作为参考指标,如果是小比例尺图,面密度无法测量,或者单体地质灾害规模小于1000m3,也可以用最大点密度。但是,对于汶

吴树仁等:地质灾害活动强度评估的原理、方法和实例1129

地质通报GEOLOGICAL BULLETIN OF CHINA 2009年

图2汶川地震重灾区绵竹市汉旺镇上游支流地质灾害最大密度统计图解

Fig.2Statistic diagram showing the maximum density of geohazard in a tributary in the upper reaches at Hanwang Town,Mianzhu City within severely damaged area during the Wenchuan earthquake

A 、

B —自然边坡和小流域统计计算最大面密度;

C —步长3km 栅格计算最大面密度(滑坡形态据中国地质调查局和航空物探遥感中心航空遥感资料)

川地震引发的地质灾害的活动强度(图2),点密度会失真,在露头尺度上很多崩塌、滑坡灾害连成片(图版Ⅰ-E 、F,图版Ⅱ-A —D ),只能用最大面密度才能更真实地表示区域地质灾害活动强度[1]。随着遥感技术和GIS 技术的快速发展,快速估算区域群发地质灾害的最大面密度是完全可能实现的。利用群发滑坡最大面密度表示强度指标是可行的,在物理意义上类似于地震震级用地震面波质点运动极值计算;这有利于快速测量计算,也有利于不同地区群发地质灾害活动强度的对比,更有利于活动强度的分级(根据最大面密度的大小制定强度分级标准)。

1.3群发地质灾害活动强度分级标准探索

为了探索群发地质灾害活动强度分级标准,在

2008年,笔者等曾以汶川地震引发的地质灾害事件

为例,初步提出了相关的概念和标准[1]。通过一年来

的跟踪研究探索,有一些新的进展和认识。

区域地质灾害分布密度可以分为一次性灾变事件引发的群发地质灾害密度和历史上累计分布的地质灾害密度,显然,两者有差异,不能等同论之。汶川地震诱发的地质灾害最大面密度达到

63%[1],这是目前为止世界上报道的一次性灾变事件

(地震、台风暴雨)诱发地质灾害的最大面密度。如果把一次群发地质灾害强度分为8级的话,汶川地震诱发的地质灾害强度就是最严重的8级。

近年来,在陕西省宝鸡市进行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发现宝鸡市金台区北坡(黄土塬边)滑坡密集段的最大面密度达到93%[1],这也是目前报道的历史上累计最大面密度(相当于极限面密度,理论上极限面密度可能为100%)。如果也把一定区域历史上累计发生的地质灾害强度分为8级的话。则宝鸡市金台

1130

第28卷第8期注:黑体数字表示包含上限

表1

区域地质灾害活动强度指数分级

Table 1Index classification of regional geohazards activity intensity

吴树仁等:地质灾害活动强度评估的原理、方法和实例

区北坡滑坡活动强度为8级。需要注意的是,历史上累计的活动强度并不表示现在的活动强度,现今活动强度可以根据近3年暴雨季节群发地质灾害活动强度分析评价。

依据极限面密度和一次性灾变事件诱发地质灾害最大面密度的宏观意义,参考地震震级的分级标准和宏观感觉依据,初步将地质灾害分布最大面密度作为其活动强度分级标准的依据。在宏观感觉上,从定性分析分级初步分为:

如果一次性群发地质灾害最大面密度达到1%左右,在宏观视觉上,就感觉灾害活动比较明显。例如,持续降雨或者大雨诱发的群发地质灾害,就感觉明显活动;面密度小于1%,则表明群发灾害活动相对微弱。因此,把最大面密度达到1%作为群发初始强度1级和2级的分界参考指标(表1)。

如果一次性群发地质灾害最大面密度达到3%左右,就感觉灾害活动比较强,可能是一次暴雨诱发。例如,在2003年8月30日—9月1日的强降雨过程中,秦巴山区岚皋县的城区和重要乡镇发生多处滑坡,造成了较为惨重的损失。因此,把最大面密度3%作为强度2级和3级的参考分界指标(表1)。

如果一次性群发地质灾害最大面密度为5%左右,就感觉是比较强的活动,如大暴雨或者沿海台风暴雨诱发的大量滑坡、崩塌、泥石流事件。例如,2003年8月28—29日,大暴雨诱发了秦巴山区宁陕县城大面积的滑坡、泥石流灾害(图版Ⅰ-A —D ),初步估算县城后山坡最大面密度为3.9%~4.7%。因此,把最大面密度5%也作为强度分级的参考指标(表1)。

如果强台风降雨诱发的一次性群发地质灾害最

大面密度为10%左右,则感觉强烈活动。例如,2005年9月初,台风暴雨诱发庐山发生大量地质灾害;香港地区最强烈的一次强台风降雨诱发滑坡的最大面密度为16%。因此,把最大面密度10%也作为强度分级的参考指标(表1)。

如果一次性群发地质灾害最大面密度为30%左右,就感觉很强烈的活动,只能是强震诱发,非一般灾变事件诱发。因此,把最大面密度30%也作为强度分级的参考指标(表1)。

如果一次性群发地质灾害最大面密度为50%左右,是极强震(Ms >8.0级)诱发的极强活动;一次性群发地质灾害最大面密度大于50%,则是极强震震中附近诱发的极端强烈活动,如汶川地震映秀镇附近(图2)。

由此分析,依据一次性群发地质灾害极限面密度和宏观感觉上有明显差异的最大面密度(图版Ⅰ-

E 、

F ),结合历史累计最大面密度和点密度(单体灾

害体小于1000m 3),可以把最大面密度的1%、3%、

5%、10%、30%、50%作为地质灾害强度指数分级的依

据,初步将地质灾害活动强度指数(GHI —geohazard

index )分为8级(表1)。如果群发地质灾害以滑坡为

主,则同样作为滑坡强度指数(LI —landslide index )。

利用这样的地质灾害强度指数,就可以比较分析不同国家、地区地震和台风暴雨诱发地质灾害分布的强度,也可以比较不同地区、不同县市地质灾害历史活动的强度。

显然,地质灾害活动指数(GHI )定量分级还处于初步探索阶段,还需要不断改进完善。希望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探索,随着数据的不断积累和指数分

1131

地质通报GEOLOGICAL BULLETIN OF CHINA2009年

级标准的改进,逐步建立国际地质灾害指数(GHI)标准。

2区域地质灾害最大面密度计算技术方法

随着遥感技术和GIS技术的快速发展,利用高精度遥感解译调查和GIS平台快速计算一个地区地质灾害发生的最大面密度是可以实现的(一般在1∶10000或者更大比例尺的图件上统计分析计算)。关键是如何统计具有真实代表性的最大面密度。本文从统计学原理和地形地貌学特征方面初步提出2种实用方法。

(1)从统计学栅格原理出发,利用固定大小的栅格,步长为2km、3km、5km等,在地质灾害分布密度高的地段,以1km为测量间隔,任意统计每个栅格内的滑坡面积,除以栅格面积,获得滑坡面密度,直至得到一个最大面密度(图2-C)。这个方法简单易行,在GIS平台上容易操作,明显的缺陷是如何确定栅格的步长大小,难以找到确切的依据。原则上栅格步长应该大于等于2km,因为有些单体滑坡面积大于1km2,故步长太小就没有区域意义了。在实际测量过程中,由于大多数地区最大面密度的分布只集中在小范围内,步长太大,大于5km,也失去了最大面密度的意义。故一般建议步长2~3km比较合适。

(2)在地形地貌分析的基础上,选择地质灾害密度相对大的自然斜坡地段或者小流域,统计每个小流域滑坡的面密度(图2-A、B),比较几个小流域的测量结果,获得最大面密度。这样的最大面密度统计有一定的地质地貌依据,地表意义比较明确。

在实际测量过程中,这2种技术方法难度不大,可以同时进行,相互补充验证。

3区域地质灾害强度指数计算实例

3.1汶川地震引发地质灾害强度分析评估

汶川地震引发了大量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宏观视觉上,地震地质灾害活动十分强烈,不同地段、不同部位有明显的差异,特别是沿发震断裂带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发生强度明显强于其他地段(图1)。初步查明:这次汶川地震诱发的滑坡、崩塌和碎屑流达到14000多处[2]。其中,最大的滑坡是安县大光包滑坡[5],体积达7.42×108m3,面积达到5.25km2(图版Ⅰ-E);最远的高速远程滑坡是绵竹文家沟高速滑坡远程碎屑流(图版Ⅰ-F)和汶川映秀镇牛圈沟高速远程滑坡碎屑流,最大位移距离达到4~5km[5];死亡人数最多的滑坡是北川县城王家岩滑坡,滑坡掩埋楼房造成1600多人死亡(图版Ⅱ-A);掩埋村庄最多的滑坡是青川东河口滑坡,掩埋了4个村庄和1所小学(图版Ⅱ-B);大量的巨石从山头抛向几千米外的公路,砸坏汽车、公路,砸伤行人(图版Ⅱ-C),据不完全统计,山头飞来巨石伤亡1000多人;规模和潜在危害性最大的堰塞湖是北川县城上游的唐家山堰塞湖,2008年汛期曾经威胁下游绵阳城区几十万人的安全,动用国际直升机吊运大型开挖设备才排除危险。这些极端灾变事件从不同侧面反映了汶川地震诱发地质灾害的活动强度,但是不能反映汶川地震整体的地质灾害的活动强度。

从现场考察和高精度遥感影像上分析,宏观感觉最强烈的是原来绿葱葱山坡的破碎和破损面积的大小(图版Ⅱ-D),破损面积的百分率实际上就是地质灾害的面密度,是地质灾害活动强度最直观的反映。从理论上分析,地震滑坡的最大面密度应该分布在震中附近,或者地震断裂带附近。野外调查和高精度遥感影像资料分析初步揭示:在地震震中映秀镇附近地质灾害发生强度和密度大(图版Ⅱ-E),而在离映秀镇30km左右的岷江下游紫坪浦水库两岸滑坡强度也大,但是明显比映秀镇附近要弱一些[1];沿发震断裂带从南向北滑坡最大面密度也有一定差异(图版Ⅱ-A、B、D)[11],这种差异从照片或者遥感影像上都可以定性地分辨出相对大小,并可用面密度的大小定量刻画。

利用航空遥感资料、GIS技术、栅格法、小流域统计方法,分别测量映秀附近岷江两岸、绵竹市汉旺镇上游支流(图2)、北川县城湔河上游附近地质灾害最大面密度(图版Ⅱ-E、F,表2)。测量过程中发现,汶川地震使山坡连片破坏(图版Ⅱ-D)和单个大型滑坡面积大于2km2(图版Ⅰ-E)。因此,利用2km 步长测量最大面密度,有些地段可能达到100%(表2),而采用3km步长测量更有区域性代表意义和不同地段的差异对比意义(表2)。尽管利用统计栅格和自然边坡计算的结果有一定的差异,但是总体趋势是一致的,即汶川映秀镇附近和绵竹汉旺镇银厂沟上游地质灾害最大面密度最大,分别达到55%~63%和55%~69%;其次是北川县城湔河上游,最大面密度为34%~47%,平武县南坝镇北东小流域与北川

1132

第28卷第8期A —陕西省宁陕县城北侧山坡坡面泥石流沟景观,照片上方山体均为中泥盆世岩层,中下方为印支期花岗岩,可见坡面流发育受岩层走向控制明显,镜头向SE130°;B —宁陕县城东侧山坡坡面泥石流景观,泥石流沟主要顺坡向发育,少数斜交坡向,平面上呈辫状,镜向NE40°;C —宁陕县泥石流毁坏的房屋,镜向N ;D —宁陕小学后缘坡面泥石流,镜向NE ;E —汶川地震诱发的最大滑坡———

安县大光包滑坡,体积达7.42×108m 3,F —最远的高速远程滑坡———绵竹文家沟高速远程滑坡碎屑流(据中国地质调查局和航空物探遥感中心航空遥感资料)

图版ⅠPlate Ⅰ

吴树仁等:地质灾害活动强度评估的原理、方法和实例

1133

地质通报GEOLOGICAL BULLETIN OF CHINA 2009年

A —北川县城王家岩滑坡,死亡1600人,镜向西南;

B —青川东河口滑坡,掩埋4个村庄和1所小学,镜向南;

C —从山头飞滚到都汶公路的巨石;

D —映秀镇附近岷江两岸基岩山坡破损照片,镜俯视向西(据参考文献[11]);

E —映秀镇附近岷江两岸滑坡最大面密度测量,

F —北川县城湔河上游滑坡最大面密度测量(据中国地质调查局和航空物探遥感中心航空遥感资料)

图版ⅡPlate Ⅱ

1134

第28卷第8期注:据中国地质调查局和航空物探遥感测量中心资料统计

表2汶川地震引发地质灾害典型地段最大面密度计算结果

Table 2Results of the maximum areal density in a typical location

of geohazards triggered by the Wenchuan earthquake

吴树仁等:地质灾害活动强度评估的原理、方法和实例

县城附近最大密度略小。由此可以定量化地判断,汶川地震引发的地质灾害的活动强度,在发震断裂映秀镇附近的岷江两岸和绵竹汉旺镇银厂沟上游发震断裂带附近最大,北川县城附近和平武县南坝镇北东小流域次之(表2)。

根据前节提出的地质灾害活动强度分级标准,汶川地震引发的地质灾害的活动强度最高为8级,属于极端强烈活动,位于强震震中区映秀镇附近的岷江两岸和绵竹汉旺镇银厂沟上游(图版Ⅱ-E );其次是北川县城湔河上游和平武县南坝镇北东小流域两岸,活动强度为7级(图版Ⅱ-F )。即沿汶川地震发震断裂带附近的地质灾害的活动强度为7~8级,从发震断裂带向两侧,地质灾害活动强度具有明显衰减的趋势(图版Ⅱ-A —D )。

3.2陕西省宁陕县城2003年地质灾害强度分析评估

2003年8月陕西省宁陕县遭遇强降雨袭击,县

城附近地区发生大面积滑坡、泥石流群发灾害(图版

Ⅰ-A ),特别是县城东北山坡剖面泥石流密集分布(图版Ⅰ-B )。

2003年8月28日16时,宁陕县北部地区开始降大—暴雨,县城自28日20时40分开始降雨,到30日18时雨停,累计降雨量达347.8mm ,其中28日20时40分至29日13时05分的16个小时内降

雨量高达301.9mm ,灾前的29日11时至12时的1个小时降雨量达69.5mm 。长时间的高强度降水入渗,使山坡表层松散堆积物呈过饱和状态,在地表径流冲蚀作用下流动,特别是在山坡沟槽中下部形成坡面泥石流,泥流沟槽显示残坡积土厚度1~3m ,相应的运移方量达6.5×104m 3。快速下泻的大量碎屑泥流堆积在宁陕县城,很快埋没县城的部分房屋、

街道和公路(图版Ⅰ-C 、D ),使宁陕小学部分教学楼冲垮,山坡脚附近的104户居民312间房屋倒塌,6000多人被迫撤离家园,县城交通和210国道瘫痪。

野外调查发现,县城后山坡剖面泥石流沟槽发育面密度最大(图版Ⅰ-B ),利用县城后山坡泥石流沟槽面积和堆积物面积除以山坡总面积(图版Ⅰ-B ),获得泥石流最大面密度为4.7%,而利用2

km 方格测量的最大面密度为3.9%。依据前述强度

指标(表1),2003年8月陕西省宁陕县强降雨诱发地质灾害强度为3级,属于显著活动级别。

3.3陕西省宝鸡市区地质灾害活动强度分析评估近年来在陕西省宝鸡市各区县地质灾害详细调

查(1∶5万)的过程中,发现不同地段、不同区县地质灾害发育强度(程度)有明显的差别。利用地质灾害相对密集分布区1∶1万滑坡形态分布图(图3)统计分析,初步统计计算不同区县地质灾害分布的最大面密度,金台区北坡滑坡面密度最大,利用自然斜坡密度统计达到96.8%,利用栅格法统计为66.6%(表

3)。其他区县滑坡密度相对小,只在局部地段集中分

布,利用小流域和栅格法统计的差别就很大。例如,渭滨区滑坡成群密集分布的地段是八渔镇滩家凹冲沟两侧(图3),利用小流域统计最大面密度为

20.74%,而用栅格法最小步长2km 统计,最大面密

度只有5.37%。可见,相同地段的滑坡分布用不同的统计方法统计,密度差异很大。显然,哪种方法更能体现真实的最大面密度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完善。这里,为了方便比较,选择小流域与步长2km 栅格法统计密度的平均值作为代表性的最大面密度值,这样金台区面密度最大,达到活动强度最高级别

8级,其次是陈仓区,活动强度为4级,其他3个区

1135

地质通报GEOLOGICAL BULLETIN OF CHINA 2009年

图3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八渔镇滩家凹冲沟滑坡密度统计分析图解

Fig.3Pictures show density calculation of landslides in Tanjiawa gully of Weibin District,

Baoji City,Shaanxi Province

表3陕西省宝鸡市不同区县滑坡最大面密度计算结果

Table 3Density calculation of landslides in Baoji City,Shaanxi Province

1136

第28卷第8期吴树仁等:地质灾害活动强度评估的原理、方法和实例

县大致差不多,属于3级(表3)。

4讨论

区域地质灾害活动强度指标的建立和推广应用必然需要一个长期修改完善的过程。本文只是在汶川地震地质灾害活动强度分析评价[1]的基础上,经过一年来的跟踪研究和交流讨论,在区域地质灾害活动强度的基本原理、测量技术方法、强度指标及其分级依据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研究,通过实例测量计算和应用也发现很多问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修改完善,主要问题如下:

(1)区域地质灾害活动强度指标及其分级体系还处于初步实验探索阶段,需要在大量实例应用过程中不断改进,也需要在有关感兴趣的专家充分讨论交流的基础上修改完善。其中,关键是强度指标分级的定量依据,目前采用的1%、3%、5%等只是初步建立在宏观感觉上的定性依据,还没有充分的定量数据证明,需要在今后进一步的研究中有针对性地修改完善。

(2)区域地质灾害最大面密度是反映强度的主要指标,但不是唯一的指标。特别是基岩斜坡破损与坡积物破损最大面密度相同,其释放能量和强度应该是有明显差异的。例如,汶川地震诱发的岷江两岸岩体表层破损的最大面密度(图版Ⅱ-D)与暴雨诱发表层坡积物破损的最大面密度(图版Ⅰ-B),两者在释放能量和强度方面显然有差异,按现在的指标体系还不能区别这样的差异。

(3)地质灾害最大面密度(快速)统计测量方法:栅格法和自然边坡法,虽然简单实用、易于推广,但在实际测量过程中,如何确定栅格法的步长、如何反映不同大小小流域的最大面密度,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原则上,要求栅格法都用统一的步长测量统计,即用2km步长统计,不同地区的结果才可用于比较。但是,汶川地震的极端滑坡事件,即安县大光包滑坡单体面积大于4km(这样的极端滑坡事件也反映了其极端的活动强度),这样利用3km步长则更有区域统计意义。利用小流域统计地质地貌依据充分一些,但是,实际测量的流域面积大小差异可能很大(表2和表3),一个10km2与一个1~2km2的2个流域具有大致相似的最大面密度,显然前者地质灾害的活动强度应该更高,这如何在指标权重中表现出来,还需要探索。

总之,区域地质灾害活动强度指标(GHI)的提出、逐步完善建立和推广应用需要一个长期的、艰难的研究过程。希望本文的探索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把GHI的建立向前推进一步。

致谢:本文的最大面密度测量是李滨、何淑军、孙炜峰、姜茂、辛鹏等研究生完成的,在此表示感谢!

参考文献

[1]吴树仁,石菊松,姚鑫,等.汶川地震地质灾害活动强度分析评价[J].地质通报,2008,27(11):1900-1906.

[2]殷跃平.汶川八级地震地质灾害研究[J].工程地质学报,2008,16(4): 433-444.

[3]殷跃平.汶川八级地震滑坡特征分析[J].工程地质学报,2009,17(1): 29-38.

[4]殷跃平,潘桂堂,刘宇平,等.汶川地震地质与滑坡灾害概论[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9:61-126.

[5]许强,黄润秋.5.12汶川大地震诱发大型崩滑灾害动力学特征初探[J].工程地质学报,2008,16(6):721-729.

[6]黄润秋,裴向军,李天斌.汶川地震触发大光包巨型滑坡基本特征及形成机理分析[J].工程地质学报,2008,16(6):730-741.

[7]王涛,马寅生,龙长兴,等.汶川地震断裂活动和次生地质灾害浅析[J].地质通报,2008,27(11):1913-1922.

[8]李智毅,杨裕云.工程地质学概论[M].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4:96-103.

[9]Hungr O.Some methods of landslide hazard intensity mapping[C]// Cruden D M,Fell https://www.doczj.com/doc/9e1121346.html,ndslide risk assessment.Proceedings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Landslide Risk Assessment,Honolulu,19-21 February1997,Balkema Rotterdam,1997:215-226.

[10]Cardinali M,Reichenbach P,Guzzetti F,et al.A geomorphological

approach to the estimation of landslide hazards and risks in Umbria, CentralItaly[J].Natural Hazards and Earth System Sciences,2002,2: 57-72.

[11]王运生,罗永红,吉峰,等.汶川大地震山地灾害发育的控制因素分

析[J].工程地质学报,2008,16(6):759-763.

1137

促销活动控制与效果评估

惠天下决胜2012雪津啤酒促销活动 方案 组别:第一组 小组成员:黄永兵刘德雷黄樟光 江伟伟陈平娥 2012年5月4日

一、雪津啤酒促销活动的实施与控制方案 (一)促销活动的前期管理 1、明确各参与部门的职责 明确企业分管领导、促销管理部门、促销实施部门和促销辅助部门的各自职责范围,对其工作进行合理分工。在前面已谈到,在这不做具体介绍了。 2、制定促销执行手册 促销执行手册通常涉及促销活动计划书、商品指南、店头装饰指南和接待指南等内容。 3、培训相关人员 4、进行促销活动的准备工作 (二)促销活动期间的监督与控制 1、促销过程中的调查 (1)消费者的反应 调查目标消费者对促销活动的看法、意见、倾向和态度,目标消费者的相应行为、购买情况和其他表现,以及目标消费者对潜在市场的影响趋势等。 (2)社会公众的反应 调查广大公众的意见,行为和态度,消费者社团的反应等。 (3)竞争者的反应 2、促销过程中的监督 (1)促销方案执行情况 (2)促销实施现场情况 (3)促销资金和物资使用情况 3、促销过程中的纠偏 如果发现实施过程同计划方案有较大偏差,促销管理者应立即对促销活动进行调整,改进促销活动的组织方式。 4、促销过程中的问题协调 当企业内部发现管理职责不明确、分工不合理、方案存在漏洞、资金使用尺度理解不一、各部门之间存在沟通与合作障碍、奖品或赠品管理有漏洞等问题时,一方面需要企业分管领导及时统一协调,按照既定原则妥善处理,另一方面促销管理部门则应对这些问题提出符合实际的处理意见,共决策者采用。 (三)促销活动结束后的分析、评估与总结 1、财务分析 在促销活动结束后应统计促销期间的销售数据和财务数据。 2、市场分析 应对促销的市场指标进行调查。 3、促销活动的总结 促销报告应包括:一是促销前企业销售状况;二是促销后企业销售状况动态分析;三

项目论证与评估案例一二

目录案例一:彩铃广告项目 1-1请分析决定用户对电信彩铃的广告态度的因素有那些?………………….. ……………………………………… …2 1-2对该项目的电信用户的情景进行分析(可考虑用户对彩铃产生抵触,或是受不良经营者或媒体的影响产生抵触而对彩铃广告业务的影响及对策) (3) 1-3彩铃广告对彩铃广告运营商的价值? (4) 参考文献.................................................... (4) 案例二新增年产1000吨粘结钦铁硼稀土磁体技术改造项目 2-1 从敏感性分析结果来评估该项目的风险能力。 (5) 2-2 根据经济分析的结果对项目进行财务(评价行业基准折线率15%, 行业基准回收期10年,行业平均投资利润率10%,行业平均投资利税率12%) (9) 参考文献 (9) 案例一:彩铃广告业务

问题1答: 1.分为良性因素与不良因素 (1)良性因素: 1,电信用户不用支付彩铃基本使用费,也能享受彩铃业务的精彩。 彩铃广告运营商将用广告收入为确认型的协议用户补贴彩铃业务基 本使用费。 2,彩铃用户不用支付彩铃基本使用费,也可以保持彩铃足够新鲜。彩铃广告运营商的广告彩铃全部免费,而且彩铃广告运营商可以在广告的 制作上尽量使彩铃广告幽默化,娱乐化,艺术化,给用户一种美的享 受,接听电话获赠话费或积分。 3,彩铃广告运营商将按照接听次数为所有将彩铃设为彩铃广告运营商的广告的用户提供话费或积分。广告运营商把所有有价值的信息设 为彩铃,为朋友们搭建了一个免费的信息传递平台。 (2)不良因素: 1,强制收听,用户每拨打一个电话在不明确对方会在何时接听电话的前提下,用户必须倾听铃声等待应答。 2,彩铃广告让电话拨打者接受其不需要的广告信息,浪费拨打人的时间,有人会认为是在传播声讯垃圾。 3,有用户很可能还会质疑,为什么开通电信彩铃前非得每月花5元钱的申请费是传媒强制性手段。 4,框框太多,譬如必须在电话铃声响过15秒后才能接电话,否则,就不给返还话费。熟人的电话会产生抱怨,甚至会因为几分钱而影 响感情。 5,现在部分城市对彩铃乱收费现象比较严重,用户抱怨纷纷。未证得用户同意。擅自为用户固定电话开通彩铃业务。 问题2答:分析用户是彩铃广告的使用者,他们是广告运营商在彩铃研发时,需要长期考虑的群体。电信用户可能存在一下几方面的情况值得彩铃广告运营商注意。 (1)初期电信用户对彩铃持观望态度,这需要广告运营商及广告主全面系统介绍彩铃对用户的价值。对用户越深入平实的介绍,用户越认可此产 品和行为。这就有效的缩减的用户观望态度的时间。 (2)一些不良经营商和不良媒体对用户产生负担,许多用户通过手机传递信息和接受信息。不良经营者和不良媒体通过不法途径将不良信息, 图片传递给用户。产生严重的不良社会风气,浪费用户时间降低了通讯 行业的诚信度。因此,要严厉打击不法行为,建立良好的信息传输纽带。

1-风险评估方法及技巧

风险评估方法及技巧 本专题将从风险的定义、风险的分类、风险评估的发展历史、风险评估的分类、风险评估的常用方法、风险的处理、整改措施的分类、措施的执行。 举例电力行业的常见风险及改进措施。 一、风险的定义 风险是人们对未来行为的决策及客观条件的不确定性而导致的实际结果与预期结果之间偏离的程度。 二、风险的三要素 风险因素、风险事故、损失 1、风险因素 是指引起或增加风险事故发生的机会或影响损失程度的条件。风险因素越多,风险事故发生的机会就越大。(1)物质风险因素(2)道德风险因素(3)心理风险因素。 2、风险事故 是指直接或间接造成损失发生的偶发事件,又称风险事件。是造成损失的直接原因或间接原因。 3、损失 是指由于风险事故的发生或风险因素的存在所导致的经济价值的意外丧失或减少。(1)损失是意外发生的,排除故意的、有计划的、预期的情况;(2)损失是经济价值的丧失或减少。 三、风险的分类 1、按损失对象分类 人身风险、财产风险、责任风险 2、按风险性质分类 纯粹风险、投机风险 3、按风险的来源分类 基本风险、特定风险 4、按生产风险的原因分类 静态风险、动态风险 5、按损失产生的原因 自然风险、人为风险(行为风险、经济风险、政治风险、技术风险) 6、按风险控制的程度分类 可控风险、不可控风险。 四、风险管理的发展历史 1、国际风险管理的发展 德国在20世纪初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就为重建提出了风险管理。其强调风险的控制、分散、补偿、转嫁、防止、回避、抵消、比较完善。 美国开始对风险管理理解比较狭窄,他们是从费用管理为出发点,把风险管理作为经营合理化的手段提出。二战后,才过度到全面的风险管理。 法国和一些欧洲国家直到70年代中期才接受这一概念发展较晚。 日本的风险管理虽然起步较晚,但其研究的比较透彻和深入,基本继承了德国风险管理理论和观念。

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的理论与方法

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的理论与方法 地质灾害风险研究是近年来新兴起的一个研究领域,并且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与关注。从客观的角度来分析,随着人口的增多和地质资源的过度开采,我国的地质灾害已经越来越频繁,无论是地震还是滑坡、泥石流,都对居民的日常生活与工作产生了极大的威胁。通过对地质灾害风险开展评价,能够更好的了解地质灾害,在不同季节来临的时候,做好地质灾害的预防和抵御工作,减少地质灾害对居民造成的影响,实现抵御能力的提升。在现阶段的工作中,应加强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的理论与方法,切实结合实际情况,突破以往的研究问题。 标签: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理论方法 地质灾害风险研究是自然灾害风险研究的一个分支,是近年来兴起的一个越来越受到重视的新领域。相对而言,地质灾害风险评价具有较强的针对性,表面上仅仅对地质灾害开展研究,在实际的工作中,会依据自然灾害的大背景和相关资料,开展地质灾害的理论与方法分析,为日后的抵御工作及预防工作提供必要的参考。对于我国而言,每一次地质灾害的发生都会造成严重的损失,无论是经济上的还是社会上的,都不是我们想看到的。在此,本文主要对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的理论与方法展开讨论。 1地质灾害风险构成与基本要素 对于地质灾害而言,每一次的发生都不是偶然情况,由于地质灾害风险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地质灾害的出现概率就会大大增加。为此,通过研究地质灾害风险构成与基本要素,能够进一步了解地质灾害的各项相关条件,对日后的抵御和预防,都具有较大的积极意义。同时,深入了解地质灾害风险构成与基本要素,还可以制定积极的环保策略,从根本上实现对地质灾害的控制。经过大量的研究和分析,认为地质灾害风险构成与基本要素,主要是取决于两方面的条件:第一,地质灾害活动的动力条件。目前,我国的地质灾害虽然出现频率较高,但多数都集中在滑坡、泥石流、地震等一些破坏性较强的灾害方面。从现有的情况来看,一方面是因为我国的乱砍乱伐等人类活动造成的伤害,另一方面在于地质灾害活动的动力条件得到满足,诸如地质条件、地貌条件、气象条件等等,当这些条件齐聚,地质灾害势必会出现,并且在破坏性方面会直线上升。第二,人类社会经济易损性。也就是受灾的地区的经济活动以及自然环境的恢复能力,其包括的内容较多,例如人口密度、生存环境、财产价值密度、财产类型等等。一般来讲,人类社会经济易损性越高,代表受灾地区的恢复越困难,其遭到的破坏越严重。所以,日后在研究地质灾害风险时,可尝试从以上两个方面着手,根据地方情况再细化为其他的分支。 2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类型 在现阶段的社会发展中,地质灾害已经成为严重影响居民生活和社会进步的威胁,并且其威胁程度持续上升。根据以往的地质灾害情况和目前的各项研究成

评估与评价的区别与联系

评估与评价的区别与联系 评估:就是指依据某种目标、标准、技术或手段,对收到的信息,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分析、研究,判断其效果与价值的一种活动,其评估报告则就是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书面材料,对方案进行评估与论证,以决定就是否采纳。 评估通常对某一事物的价值或状态进行定性定量的分析说明与评价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评估结论就是对评估对象的价值或所处状态的一种意见与判断。而这种意见与判断,则就是建立在对评估对象的技术可能性、经济合理性的充分地、客观地与科学地分析过程基础上的,因而能给相关部门或单位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评价:本质上就是一个判断的处理过程。Bloom将评价作为人类思考与认知过程的等级结构模型中最基本的因素。根据她的模型,在人类认知处理过程的模型中,评价与思考就是最为复杂的两项认知活动。她认为:“评价就就是对一定的想法(ideas)、方法(methods)与材料(material)等做出的价值判断的过程。它就是一个运用标准(criteria)对事物的准确性、实效性、经济性以及满意度等方面进行评估的过程。” 综合多方面的因素,评价(Evaluation)就就是指,通过评价者(Evaluators)对评价对象的各个方面,根据评价标准进行量化与非量化的测量过程,最终得出一个可靠的并且逻辑的结论。 评价程序的步骤:1、确立评价标准 2、决定评价情境 3、设计评价手段4、利用评价结果 评价的功能:1、诊断功能2、导向功能3、激励功能。 两者的联系: 不论就是评价还就是评估,都就是对对象的价值进行评判,从字面上瞧,评价就就是评判价值的缩略语,而评估则似乎在判定之外有估计之意。一般认为,判定就是确定性强的,而估计则就是确定性弱的。事实上未必如此,将价值评判用于广泛的社会领域,价值的定义必然就是广泛的,判定不可能就是很确定的,必定有较强的估计性质。因此,评价与评估从确定性程度上并没有什么原则的区别。两者都就是基于衡量某一特定对象的譬如质量、特征、价值等标准而所作出的一个评判的过程及其结果。

评估与评价的区别与联系

评估与评价的区别与联 系 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评估和评价的区别与联系 评估:是指依据某种目标、标准、或手段,对收到的信息,按照一定的,进行分析、研究,判断其效果和的一种活动,其评估报告则是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书面材料,对方案进行评估和论证,以决定是否采纳。 评估通常对某一事物的价值或状态进行定性定量的分析说明和评价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评估结论是对评估对象的价值或所处状态的一种意见和判断。而这种意见和判断,则是建立在对评估对象的技术可能性、经济合的充分地、客观地和地分析过程基础上的,因而能给相关部门或单位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评价:本质上是一个判断的处理过程。Bloom将评价作为人类思考和认知过程的模型中最基本的因素。根据他的模型,在人类认知处理过程的模型中,评价和思考是最为复杂的两项认知活动。他认为:“评价就是对一定的想法(ideas)、方法(methods)和材料(material)等做出的价值判断的过程。它是一个运用标准(criteria)对事物的准确性、实效性、经济性以及满意度等方面进行评估的过程。” 综合多方面的因素,评价(Evaluation)就是指,通过评价者(Evaluators)对评价对象的各个方面,根据评价标准进行量化和非量化的测量过程,最终得出一个可靠的并且逻辑的结论。 评价程序的步骤:1、确立评价标准 2、决定评价情境 3、设计评价手段 4、利用评价结果 评价的功能:1、诊断功能2、导向功能3、激励功能。 两者的联系: 不论是评价还是评估,都是对对象的价值进行评判,从字面上看,评价就是评判价值的缩略语,而评估则似乎在判定之外有估计之意。一般认为,判定是确定性强的,而估计则是确定性弱的。事实上未必如

评估与评价的区别与联系

评估和评价的区别与联系 评估:是指依据某种目标、标准、技术或手段,对收到的信息,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分析、研究,判断其效果和价值的一种活动,其评估报告则是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书面材料,对方案进行评估和论证,以决定是否采纳。 评估通常对某一事物的价值或状态进行定性定量的分析说明和评价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评估结论是对评估对象的价值或所处状态的一种意见和判断。而这种意见和判断,则是建立在对评估对象的技术可能性、经济合理性的充分地、客观地和科学地分析过程基础上的,因而能给相关部门或单位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评价:本质上是一个判断的处理过程。Bloom将评价作为人类思考和认知过程的等级结构模型中最基本的因素。根据他的模型,在人类认知处理过程的模型中,评价和思考是最为复杂的两项认知活动。他认为:“评价就是对一定的想法(ideas)、方法(methods)和材料(material)等做出的价值判断的过程。它是一个运用标准(criteria)对事物的准确性、实效性、经济性以及满意度等方面进行评估的过程。” 综合多方面的因素,评价(Evaluation)就是指,通过评价者(Evaluators)对评价对象的各个方面,根据评价标准进行量化和非量化的测量过程,最终得出一个可靠的并且逻辑的结论。 评价程序的步骤:1、确立评价标准 2、决定评价情境 3、设计评价手段4、利用评价结果 评价的功能:1、诊断功能2、导向功能3、激励功能。 两者的联系: 不论是评价还是评估,都是对对象的价值进行评判,从字面上看,评价就是评判价值的缩略语,而评估则似乎在判定之外有估计之意。一般认为,判定是确定性强的,而估计则是确定性弱的。事实上未必如此,将价值评判用于广泛的社会领域,价值的定义必然是广泛的,判定不可能是很确定的,必定有较强的估计性质。因此,评价与评估从确定性程度上并没有什么原则的区别。两者都是基于衡量某一特定对象的譬如质量、特征、价值等标准而所作出的一个评判的过程及其结果。

风险评估心得

从我这几天看到的一些网络安全实例及网络安全论坛相关帖子,评估被很多人认为是只是一种形式,不过是走走过场而已,对实际工作无任何效果。即使已经开展了网络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的某些单位,评估工作也只是流于形式,仅仅是“为了评估而评估”,没能按照评估要求达到控制风险的最终目的。其实这种看法也司空见惯,毕竟评估本身不足为一项能够立即体现其价值的工作,有人认为与其将有限的财力,精力投入到评估中去,不如直接用于实际建设。这反映了部分人还没有深层次理解网络信息安全风险评估重要性。这时我们应该做的关键任务是:让用户真正理解并且认可我们的工作成绩。因此这阶段建议需要与用户进行深入细致的沟通(需要面对面交流,以达到最佳效果)。我的看法是,随着信息化的深入,信息网络已经逐渐成为各个行业的核心资产,与此同时政府,企业等的网络信息系统面临的安全问题也突显出来.陕西作为西北地区的快速发展的重要信息化省份,信息技术产品能否保证安全.信息系统是否稳定以及系统运行状态存在怎样的安全风险隐患成为备为关注的问题.而要真正回答这些问题。不能光凭借使用者的良好愿望和基本感觉,必须要有科学、客观和正确的技术评判。我认为通过对网络的信息安全风险进行客观有效的分析评估,依据评估结果为网络系统选择适当的安全措施,则是应对网络信息系统可能发生安全风险的关键一步.陕西省网络与信息安全测评中心应起到对我省信息网络安全评估的“导航仪”,“风向标”的作用。 经过前期的学习,现在说起风险评估,我的脑海中首先浮现的是:风险、资产、影响、威胁、弱点等一连串的术语,这些术语看起来并不难理解,但一旦综合考虑就会象绕口令般组合。比如风险,用ISO/IEC TR 13335-1:1996中的定义可以解释为:特定威胁利用某个(些)资产的弱点,造成资产损失或破坏的潜在可能性。 对于风险评估工作大致可以分为以下阶段: 资产评估(可以远程完成) 系统和业务信息收集 资产列表 资产分类与赋值 资产报告 资产评估的内容并不复杂,在这部份工作中,我觉得重点在于与客户共同进行资产的分类及确定核心资产,对评估工作做一个权衡。因为只有明确资产并做好权衡后才能有效进行后续的威胁与弱点评估,否则容易导致事倍功半。 威胁评估(本地完成) IDS部署搜集威胁源

【产品和营销】做完活动后如何评估活动效果

运营活动会改变用户的行为,进而体现为数据指标的变化。从0开始建立评估模型,第一步就是了解活动具体流程,了解活动可能导致的用户行为变化。 比如问题里的新用户送权益,可以按如下梳理(如下图): 了解到行为变化以后,可以进一步看这些行为能用什么数据记录,能反应为什么指标的变化。 经过梳理,我们就能看清楚衡量活动结果的指标了。 这些工作,应该是运营在策划阶段的干的事,如果事前没做好,事后就要补课。

第二步,筛选主指标 一个活动可能影响方方面面,比如上边的问题,有送东西,你说: ?能增加新用户注册——没毛病; ?能增加会员购买机会——似乎有机会 ?能提升忠诚度减少流失——似乎也有道理 ?能增加DAU!——额,理论上新注册多了,DAU也增加。 如果不看数据,光听嘴巴讲,以上当然都有道理。但真要一锅炖,让你计算没有流失的用户,送会员占比百分之几,产

品本身占比百分之几,歌曲数量占比百分之几,能算清楚就见鬼了。 所以,评估指标要分主次,才容易说清楚问题。 如果是事前定目标,那么活动的主指标应该与目标紧密结合,优选直接受影响的指标。 比如活动是为了拉新,那主指标就是新注册用户数;如果活动是为了提高新用户留存率,那主要考虑的就是1-7日内留存情况。 这里看似简单,实则很容易被运营浑水摸鱼。 运营经常喜欢扯一堆影响指标,甚至扯什么“我的活动从深层次改变了用户心智认知,从而达到了数据不可衡量的深远影

响”,总之搞一堆指标进来,哪个好看说哪个,不好看的不说。 做数据评估,最忌讳搞几百个指标然后做巨复杂的评估公式,混淆进来的的东西越多,就有越多搞文字游戏的空间,就越容易粉饰太平。越简单清晰的评估,才越容易看出问题。 第三步,设定判断标准 有了清晰的主指标,可以找判断标准。 找标准有四个基本思路: 1.从整体结果出发,看总量。比如本月需要10万新用户,所以必须 做到10万。 2.同无活动对比,看增量。比如无活动一个月5万,活动必须5+5 万,多的5万作为标准。 3.同过往活动对比,看效率。比如拉新活动一般100块一个新人,所 以这次不能超过。 4.同无参与的用户对比,看差异。比如分无参与组/参与组,对比参与 组新注册数/留存率。 站在公司角度,肯定是第一种方法最实在;但站在组织活动的角度,都喜欢突出自己的贡献,因此倾向于用2、3、4种方法。

灾害风险评估理论

1.定义: 风险评估是指,在风险事件发生之后,对于风险事件给人们的生活、生命、财产等各个方面。造成的影响和损失进行量化评估的工作。即,风险评估就是量化测评某一事件或事物带来的影响或损失的可能程度。 2.内容: (1对风险本身的界定。包括风险发生的可能性;风险强度;风险持续时间;风险发生的区域及关键风险点。 (2)对风险作用方式的界定。包括风险对企业的影响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是否会引发其他的相关风险;风险对企业的作用范围等。 (3)对风险后果的界定。在损失方面:如果风险发生,对企业会造成多大的损失?如果避免或减少风险,企业需要付出多大的代价?在冒风险的利益方面:如果企业冒了风险,可能获得多大的利益?如果避免或减少风险,企业得到的利益又是多少? 3.程序: 风险评估包括风险辨识、风险分析、风险评价三个步骤。 1.风险辨识。风险辨识是指查找企业各业务单元、各项重要经营活动及其重要业务流程中有无风险,有哪些风险。 2.风险分析。风险分析是对辨识出的风险及其特征进行明确的定义描述,分析和描述风险发生可能性的高低、风险发生的条件。 3.风险评价。风险评价是评估风险对企业实现目标的影响程度、风险的价值等。 3.任务: 识别组织面临的各种风险 评估风险概率和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确定组织承受风险的能力 确定风险消减和控制的优先等级 推荐风险消减对策 A:风险评估定义: 风险评估(Risk Assessment):是指,在风险事件发生之前或之后(但还没有结束),该事件给人们的生活、生命、财产等各个方面造成的影响和损失的可能性

进行量化评估的工作。即,风险评估就是量化测评某一事件或事物带来的影响或损失的可能程度。 灾害风险评估是指,在灾害(自然灾害,社会灾害,科技生产灾害等)发生之前或之后(但还没有结束),该事件给人们的生活,生命,财产等各个方面造成的影响和损失的可能性进行量化评估的工作。 致灾因子 致灾因子是自然或人为环境中,能够对人类生命、财产或各种活动产生不利影响,并达到造成灾害程序的罕见或极端的事件。如暴雨洪涝、干旱、热带气旋、风暴潮、霜冻、低温、冰雹、海啸、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均为致灾因子。 致灾因子,即由孕灾环境产生的各种异动因子。其是由各种自然异动(暴雨、雷电、台风、地震等)、人为异动(操作管理失误、人为破坏等)、技术异动(机械故障、技术失误等)、政治经济异动(能源危机、金融危机等)等产生的。 致灾因子和孕灾环境、受灾体一起决定了自然灾害的灾情大小。 当致灾因子作用于人类社会并造成灾害时,称这类致灾因子为危害;当它不作用于人类社会或作用于人类社会,或带来的益处远远大于害处时,如发生在无人区的地震和山洪,主要起到缓解旱情作用的暴雨等,这些致灾因子只称为自然现象变异。 致灾因子是导致灾害的直接极端事件,孕灾环境是简单地就是能发生灾害所需的地理环境。 比如泥石流灾害,致灾因子可能是一场暴雨,也可能是突然的冰雪融水或其它的增水事件。而泥石流的孕灾环境是发生泥石流所在地区的地形、气候、植被、人口、城市、经济等因素。注意一点:孕灾环境不只有自然环境还有人文方面的,无人不成灾,没有人口的地方可能有泥石流,但不可能有泥石流灾害 举个例子吧。 台风、地震、蝗虫是致灾因子 对应的孕灾环境分别是: 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

评估与评价的区别与联系教学文案

评估与评价的区别与 联系

精品文档 评估和评价的区别与联系 评估:是指依据某种目标、标准、技术或手段,对收到的信息,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分析、研究,判断其效果和价值的一种活动,其评估报告则是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书面材料,对方案进行评估和论证,以决定是否采纳。 评估通常对某一事物的价值或状态进行定性定量的分析说明和评价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评估结论是对评估对象的价值或所处状态的一种意见和判断。而这种意见和判断,则是建立在对评估对象的技术可能性、经济合理性的充分地、客观地和科学地分析过程基础上的,因而能给相关部门或单位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评价:本质上是一个判断的处理过程。Bloom将评价作为人类思考和认知过程的等级结构模型中最基本的因素。根据他的模型,在人类认知处理过程的模型中,评价和思考是最为复杂的两项认知活动。他认为:“评价就是对一定的想法(ideas)、方法(methods)和材料(material)等做出的价值判断的过程。它是一个运用标准(criteria)对事物的准确性、实效性、经济性以及满意度等方面进行评估的过程。” 综合多方面的因素,评价(Evaluation)就是指,通过评价者(Evaluators)对评价对象的各个方面,根据评价标准进行量化和非量化的测量过程,最终得出一个可靠的并且逻辑的结论。 评价程序的步骤:1、确立评价标准 2、决定评价情境 3、设计评价手段4、利用评价结果 评价的功能:1、诊断功能2、导向功能3、激励功能。 两者的联系: 不论是评价还是评估,都是对对象的价值进行评判,从字面上看,评价就是评判价值的缩略语,而评估则似乎在判定之外有估计之意。一般认为,判定是确定性强的,而估计则是确定性弱的。事实上未必如此,将价值评判用于广泛的社会领域,价值的定义必然是广泛的,判定不可能是很确定的,必定有较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广告效果评估的基本方法

一、广告效果评估的原则 (一)目标性原则 企业进行广告活动往往具有非常明确的目标 因为广告效果具有迟效性、复合性与间接性等特点,因此对广告效果的评估就必须有明确具体的目标。如广告效果评估的是长期的效果还是短期效果,如果是短期效果,是评估销售效果还是心理效果;如果是心理效果,是测定认知效果还是态度效果;如果是认知效果,是商标的认知效果还是产品特性的认知效果等。只有确定具体而又明确的广告效果评估目标,才能选定科学的评估方法与步骤,才能取得预期的评估效益。 (二)综合性原则 影响广告效果的因素是十分复杂多样的,具体广告测定中的不可控因素也是复杂多变的,因此不管是测定广告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心理效益,都要综合考虑各种相关因素构成的影响。即使是测定某一具体广告,也要考虑广告表现的复合性能、媒体组合的综合性能以及时间、地域等条件的影响,才能准确地测知广告的真正效果。从全面提高广告效益而言,广告效果的测定也应该是对广告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心理效益的综合测定。 (三)客观性原则

影响广告效果测定的各种因素,时时刻刻都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它们彼此以极其错综复杂的形式相互关联着、影响着、依赖着和制约着,形成了一个复杂的有机体。因此我们对广告效果的测定切忌主观片面,不能以以往的经验和偏见来处理现时复杂的效果测定问题,必须以客观的冷静的头脑对现实中的复杂的广告活动进行综合性的科学的分析,从中找出诸因素之间的必然性、规律性的联系,才能对广告效果加以科学的测定。 (四)可靠性原则 广告效果其测定结果只有真实可靠,才能起到提高经济效益的作用。我们在广告效果测定中,样本的选取一定要有典型性、代表性,对样本的选取数量,也要根据测定的要求尽量选取较大的样本;对于测试的条件、因素要严加控制,标准必须一致;测试要多次进行,反复验证,才能获取可靠的检测结果。 (五)有效性原则 广告效果测定,是广告计划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提高广告效益的有力工具与手段,因此对广告效果测定本身也要讲求经济效益。广告效果测定工作要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要根据测邀目的的要求、经费的多少、测定人员的技术水平和测定对象等具体情况,选取最经济有效的测定方法,才能达到预期的测定效果。经济型原则。进行广告效果评估,所选取的广告样本的评估范围、地点、对象、方法以及评

营销方案效果评估

营销策划论文作业之 营销策划效果的评价 摘要:营销策划效果的不同评价方法,以及它们的特点和不同点。 关键词:营销策划效果评价评价方法分类 正文: 市场营销涉及到许多评价问题,如广告效果评价,促销效果评价,策划效果评价等。大多数评价以定性分析为主。 跟其他诸多问题一样,市场营销策划效果评价的难点也在于评价指标的设计与量化过程的处理,特别是量化问题,如果量化方法不科学,评价结果的可靠性就差。传统的评价方法一般是采用定性分析即为对市场营销策划效果的质的规定性做分析。主要使用诸如比较、归纳、演绎、分析、综合等逻辑方法;同时还要求对分析结果的信度、效度和客观度等可靠性指标进行检验和评价。它是建立在描述基础上的逻辑分析和推断,侧重揭示市场营销策划中的现象和行为产生的原因与意义。 在定性分析中常用的定性描述分析方法有:系统分析方法和逻辑分析方法。系统分析方法是用系统科学的原理来处理评价市场营销策划。在评价市场营销策划效果时,用系统科学的基本原理(反馈原理、有序原理、整体原理)对评价的整个过程进行系统的思考,以使评价结果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以提高评价结果的品质。 逻辑分析方法是用逻辑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来评价市场营销策划效果,常用的方法有:(1)归纳、演绎。归纳是从个别事实推出一般结论的思维方法,相当于认识运动中从个别到一般的阶段。二者是互相密切联系的两个方面,不仅归纳是演绎的基础,演绎是原有归纳的补充,而且演绎是新的归纳过程的前导,归纳也是演绎的补充。(2)分析和综合。分析就是把认识的对象在思维中分解成各个组成部分,然后对它们进行细致的研究。其研究的结果是对认识对象的各个部分提供了具体的知识。综合则与分析相对,是在思维活动中将分析所得的关于客观对象各个部分、方面、特性和因素的认识联结起来,形成对客观对象的整体性认识。二者是两种不同的、相反的理性认识方法,但它们又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二者的统一的客观根据是事物本身都是由若干部分、方面组成的统一体,事物既有多样性,又有统一性。而且,分析是综合的前提,而综合又是分析的发展和提高。 在市场营销策划效果评价领域,目前国际上流行的普尔级别(改进型)评等法则,通过市场调查,对营销策划方案执行前后的盈亏状况、销售增长率和相对市场占有率的测算,来对市场营销策划效果进行整个评价。传统的评价方法虽然在一定程序上能够解决实际问题,也比较适用于对市场营销策划效果进行全面、系统的整体评价。但是这种方法有两点不足之处。其一,评价指标没有明确的外延,具有很大的“模糊性”。其二,评价的主观色彩浓厚,同时该方法将各种评价指标“同一化”,并没有结合企业营销策划目标来分配各指标之间的权重。 模糊综合评判法是基于评价过程的非线性特点而提出的,它是利用模糊数学中的模糊运算法则,对非线性的评价论域进行量化综合,从而得到可比的量化评价结果的过程。模糊综合评判的过程是:将评价目标看成是由多种因素组成的模糊集合,再设定这些因素所能选取的评审等级,组成评语的模糊集合分别求出各单一因素对各个评审等级的归属程度,然后根据各个因素在评价目标中的权重分配,通过计算,求出评价的定量解值。 从模糊综合评判法的特点和适用性中,不难看出其方法恰恰可以解决传统方法中的不足之处,为此笔者试图用模糊综合评价法来建立评价模型,考虑各指标的权重,将指标模糊的外延量化,以解决市场营销策划整体效果评价的困难。 二、营销策划效果评价指标 市场营销策划效果直接关系到被策划企业的经济效益。检验和评价营销策划整体效果的

资本运营理论与实务全篇重点整理

资本运营理论与实务全篇重点整理 第一章 资本的功能:1.联结生产要素 2.联结流通要素3.资源配置的职能4.激励和约束的职能 资本的特征:1.资本的增值性 2.资本的竞争性3.资本的动运性4.资本的独产性和主体性5.资本的开放性 资本运营,是一种通过对资本使用价值的运用(包括直接对资本的消费和利用资本的各种形态变化),在对资本作最有效使用的基础上,为实现资本赢利的最大化而开展的活动。 按资本运营的形式划分:1.实业资本运营2.产权资本运营 3.金融资本运营及无形资本运营 资本运营与生产运营的区别:(1)运营领域不同(2)运营对象不同(3)运营方式不同 资本运营与生产运营的联系:(1)目的一致(2)相互依存(3)相互渗透 资本运营的目标就是实现资本最大程度的增值。 资本最大程度的增值对于企业来说,可表现为三个方面: 1.利润最大化 2.所有者权益或股东权益最大化 3.企业价值最大化 资本扩张型运营模式:1.横向型资本扩张2.纵向型资本扩张 3.混合型资本扩张 收缩型资本运营模式:1.资产剥离 2.公司分立3.分拆上市4.股份回购 第二章 资本运营中的微观性风险:1.经营风险2.违约风险3.商业风险4.财务风险 我国企业资本运营未来发展趋势及特点: 1.资本运营向科技化、网络化方向发展 2.服务业成为并购的重要战场,资本运营中介组织的并购重组成为热点 3.产业资本和银行资本结合形成金融资本 4.我国将掀起一股对外资本运营热潮 5.人力资本成为资本运营的新宠 第三章 资本筹集的原则:(1)规模适当原则(2)筹措及时原则(3)合法性原则(4)效益性原则 筹资渠道:1.金融机构贷款筹资2.企业自留资金 3.盘活企业内存量资产筹资 4.其它企业、单位或个人资金 5.国家财政投入筹资 6.企业利用外资筹资 影响企业选择筹资方式的因素:1资金成本 2.财务风险 资金成本:是资金使用者向资金所有者和中介机构支付的费用,是资金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的结果。 财务风险:是指企业由筹资原因引起的资金来源结构的变化所造成的股东收益的可变性和偿债能力的不确定性。 银行贷款的分类: (1)按偿还期不同,可分为短期贷款、中期贷款和长期贷款 (2)按偿还方式不同,可分为活期贷款、定期贷款和透支 (3)按贷款用途或对象不同,可分为工商业贷款、农业贷款、消费者贷款、有价证券经纪人贷款等 (4)按贷款担保条件不同,可分为票据贴现贷款、票据抵押贷款、商品抵押贷款、信用贷款等 (5)按利率约定方式不同,可分为固定利率贷款和浮动利率贷款等、 根据中国人发银行颁布的《贷款通则》,我国银行贷款分为以下三种: (1)自营货款、委托贷款和特定贷款(2)短期贷款、中期贷款和长期贷款 (3)信用贷款、担保贷款和票据贴现 票据贴现:是企业将未到期的应收商业承兑汇票或者是银行承兑汇票向银行提前转让,以获取现金的行为. 股票的价格及影响因素 可转换公司债券是指由股份公司发行的,在特定时间、按特定条件可以转换为普通股股票的特殊公司债券,具有债权性、股权性的双重特性。 即使可转换债券的收益比一般债券收益低些,但在投资机会选择的权衡中,这种债券仍然受到投资者的欢迎。 可转换公司债券的性质: 1.债权性质2期权性质 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的区别表现在五个方面: 1.融资性质不同 2.承担风险不同 3.收益来源不同 4.双方关系的固定性不同 5.权利不同 股票的发行方式:1.包销发行方式 2.代销发行方式 股标的价格主要包括票面价格、发行价格、账面价格及市场价格四种形式 票面价格:是指股票票面上所注明的金额,是其他三种价格的参考依据。 发行价格:是指股票发行时所定的购买价格。 帐面价格:是公司资产净值与普通股的比例,反映的是每股股票所代表的公司净值。 市场价格:是指股票在市场流通中的价格,它是股票交易过程中最常用的价格,一般股票价格就是指市场价格。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方案DOC

第一章网络安全现状与问题 1.1目前安全解决方案的盲目性 现在有很多公司提供各种各样的网络安全解决方案,包括加密、身份认证、防病毒、防黑客等各个方面,每种解决方案都强调所论述方面面临威胁的严重性,自己在此方面的卓越性,但对于用户来说这些方面是否真正是自己的薄弱之处,会造成多大的损失,如何评估,投入多大可以满足要求,对应这些问题应该采取什麽措施,这些用户真正关心的问题却很少有人提及。 1.2网络安全规划上的滞后 网络在面对目前越来越复杂的非法入侵、内部犯罪、恶意代码、病毒威胁等行为时,往往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面对层出不穷的安全问题,疲于奔命,再加上各种各样的安全产品与安全服务,使用户摸不着头脑,没有清晰的思路,其原因是由于没有一套完整的安全体系,不能从整体上有所把握。 在目前网络业务系统向交易手段模块化、经纪业务平台化与总部集中监控的趋势下,安全规划显然未跟上网络管理方式发展的趋势。 第二章网络动态安全防范体系 用户目前接受的安全策略建议普遍存在着“以偏盖全”的现象,它们过分强调了某个方面的重要性,而忽略了安全构件(产品)之间的关系。因此在客户化的、可操作的安全策略基础上,需要构建一个具有全局观的、多层次的、组件化的安全防御体系。它应涉及网络边界、网络基础、核心业务和桌面等多个层面,涵盖路由器、交换机、防火墙、接入服务器、数据库、操作系统、DNS、WWW、MAIL及其它应用系统。 静态的安全产品不可能解决动态的安全问题,应该使之客户化、可定义、可管理。无论静态或动态(可管理)安全产品,简单的叠加并不是有效的防御措施,应该要求安全产品构件之间能够相互联动,以便实现安全资源的集中管理、统一审计、信息共享。 目前黑客攻击的方式具有高技巧性、分散性、随机性和局部持续性的特点,因此即使是多层面的安全防御体系,如果是静态的,也无法抵御来自外部和内部的攻击,只有将众多的攻击手法进行搜集、归类、分析、消化、综合,将其体系化,才有可能使防御系统与之相匹配、相耦合,以自动适应攻击的变化,从而

企业促销活动效果的评估方法

企业促销活动效果的评估方法 许多企业在做促销活动的时候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如何来评估一场促销活动的效果。在消费者的争夺战中,各种促销手段层出不穷,但无非离不开三种类型:降价类、打折类、送礼类。但无论怎么样的促销方式,都是在以降低企业的单品收益为基础之上的活动。 在产品同质化的竞争情况下,许多企业是被迫参与促销活动,因为竞争对手做了促销,你如果不做促销活动,就面临会流失消费者。也就是说,消费者的忠诚度几乎等于你的促销礼品价值,在中国的快销行业更是如此。其实,在我看来评估一个促销活动的成败很简单。 评估一个促销活动的效果,首先要明确其促销的目的,促销的目的有两种类型:一是提升品牌(品牌知名度、品牌形象、美誉度......);二是提升进期的产品或服务的销量(或额)。有的人会以提高了市场占有率这样的目标来制定促销目标,个人认为通过促销获得的市场占有率是不稳定的,今天你一个促销活动提高了5个点,明天他一个活动你下降了8个点,而且市场占有率对于企业来说,最终还是反应到了销售量(或额)的提升上面。因此,抓住促销活动最终的本质来确定促销目标,并通过评估促销目标的实现度来分析促销活动的成败,是非常重要的。对于品牌知名度和形象的提升效果评估,可以采用抽样问卷调研的形式来进行事后评估;而对于销量提升的效果评估,可以采用:数据成本利润法。 所谓的数据成本利润法是指根据事前预测的数据分析促销活动过程中的成本,评估活动所带来的利润的方法,这里面的“成本”包括软成本和硬成本,利润包括有形利润和无形利润,在实际计算的时候,通常只考虑硬成本和有形利润。 在策划一个促销活动之前,需要对促销活动的效果有一个事先的预测,通过对近两年同期历史数据的分析,确定在今年的正常增长率预测下得出某段时间的销售量(或额),再预测通过策划促销活动将会实际达到或完成的销量(或额),两个之差就是促销活动能起到的销量效果,再通过分析促销的成本,与增量部分的销售利润比较,增量部分的销售利润大于促销成本的话,则促销是成功的;如果小于的话,则有可能是失败的。 比如一个企业制定销售促进计划,根据今年的增长率预测今年10月的正常销售额为30万元,公司策划了一个买赠活动,预计能提高销额至50万元,促销活动的目标就是实现20万的增量,并且事先评估促销活动的成本为5万元,20万的增量利润为8万元,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要点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点 国土资源部下发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试行)》中,规定了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原则,不同阶段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内容、要求、方法和程序,对地勘单位更好地开展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有着很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现将其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评估程序 《技术要求》对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工作程序作出如下规定: 《技术要求》规定,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范围,不能局限于建设用地和规划用地面积内,应视建设和规划项目的特点、地质环境条件和地质灾害种类予以确定。若危险性仅限于用地面积内,则按用地范围进行评估。崩塌、滑坡其评估范围应以第一斜坡带为限;泥石流则必须以完整的沟道流域面积为评估范围;地面塌陷和地面沉降的评估范围应与初步推测的可能范围一致;地裂缝应与初步推测可能延展、影响范围一致。 建设工程和规划区位于强震区,工程场地内分布有可能产生明显位错或构造性地裂的全新活动断裂或发震断裂,评估范围应尽可能把邻近地区活动断裂的一些特殊构造部位(不同方向的活动断裂的交汇部位、活动断裂的拐弯段、强烈活动部位、端点及断面不平滑处等)包括其中。重要的线路工程建设项目,评估范围一般应以相对线路两侧扩展500米~1000米为限。 《技术要求》规定,在已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城市规划区范围内进行工程建设,建设工程处于已划定为危险性大—中等的区段,还应按建设工程项目的重要性与工程特点进行建设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区域性工程项目的评估范围,应根据区域地质环境条件及工程类型确定。 评估的三个级别

根据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与建设项目重要性,《技术要求》将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划分为三级,分级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要求在充分收集分析已有资料基础上,编制评估工作大纲,明确任务,确定评估范围与级别;设计地质灾害调查内容及重点,明确工作部署与工作量,提出质量监控措施和成果等。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具体分级和分类分别见表1、表2、表3。 表2 地震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分类表 表3 建设项目重要性分类表 《技术要求》分别对三个级别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作出具体规定。 一级评估应有充足的基础资料,进行充分论证:必须对评估区内分布的各类地质灾害体的危险性和危害程度逐一进行现状评估。对建设场地和规划区范围内,工程建设可能诱发或加剧的和本身可能遭受的各类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和危害程度分别进行预测评估。依据现状评估和预测评估结果,综合评估建设场地和规划区地质灾害危险性程度,分区段划分出危险性等级,说明各区段主要地质灾害种类和危害程度,对建设场地适宜性作出评估,并提出有效防治地质灾害的措施与建议。

展会效果的评估方法

参展企业可以在展位内发送小纪念品、宣传资料(包括名片、产品介绍、公司介绍、产品价格清单等),举办小型活动,甚至新颖的文艺演出。总之,应在有限的时间、场地和经费预算内争取达到最好的宣传效果。 $、技术讲座及研讨会 部分展览会还同期举办技术讲座和研讨会,除会展特别邀请的专题报告讲座外,参展企业也可以要求在期间举办一场或多场讲座。这是向各界来访者推荐新产品和新服务的一种很好的形式。 (%)在会展行程的不同阶段配合使用与之适宜的多种营销手段 在会展活动过程中,通常配合使用其他多种营销手段。在前期往往采用广告、人员销售、关系营销、在线营销等手段,中期侧重于广告、关系营销、人员营销,后期则偏重于广告、关系营销、人员销售。 %&注意细节的把握 此外,在运作过程中还要注意细节的把握。在展会现场一些可见的设施背后,还有许多看不见、摸不着的微妙因素潜移默化影响着参展商的活动成果,这些因素大多集中在一些细节问题上。例如,在展台搭建、音频视频等设备的安装上,参展企业需严格把关局部细节,越是潜在的客户越是有理由和可能从细节上猜测和评价企业的实力和专业精神。又如在经销商大会上,除了展示产品,主要目的是为了加强各经销商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因此经销商大会需要在会场的布置、座位的安排、以及后勤的服务工作等细节上,营造一种家庭式的氛围,让经销商感受到来自企业的关怀和信任。 ’&强化公关意识,保证会展活动顺利进行 企业进行会展活动本身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进行公关,反过来,公共关系的融洽又是保证企业会展营销中各个环节顺畅协调发展的润滑剂。因此,应该借助会展之机大力开展各项宣传公关工作,重点选择拜访一些目标参展商和潜在客户,相互交换资料,进一步与之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推广合作项目,努力寻求合作伙伴。企业必须强化公关意识,不仅在会展全程时刻注意把握与消费者、经销商、政府机关、新闻媒日等各个方面的联系,以及与主展方以及其他参展商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并且在展会结束之后仍然要做好关系的维护,以传达企业文化,提升企业形象。 #&与支持机构精诚合作,构筑成功会展 (()与主办及协办机构的合作 为了更好地达成预期效果,可以向会展组织方提出各种建议,收集信息和对参展人员进行培训,甚至组织参展商座谈会与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士不断寻求改进展示效果的方法,集思广益地发挥成功办展的新举措。在增值服务、前期的广告和宣传、后期的评估等各个环节与主办方通力合作。 (!)与广告公司、专业制作公司的合作 一个具有专业知识和理念的广告公司可能会在很多场合为企业提出很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先进的设计、管理理念。但是理论上再先进的观念如果得不到企业的理解和接受那也是空想,所以交流、沟通和信任就成为合作成功的起码前提。 对于大多数制作公司来说,安防企业不可能期望他们具有像企业内部员工一样的企业相关的专业知识,但是制作公司所拥有的会展专业知识、技术又是企业所不具备的同时又是会展活动不可或缺的。参展商应就企业的理念、营销目标和会展目标等内容同制作公司作详细地交流,使搭建商等制作单位能深入了解和挖掘产品的内在本质。交流的结果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会展最终的展示品质。一旦达成共识,那么双方的合作往往就会是长期的和较稳固的。 展会效果的评估方法 有效的调研与评估是确定会展是否成功、监测工作绩效、决定企业是否有必要继续采用这种营销推广方式的依据之一。目前国内对会展活动的评估意识和专业知识还不是很健全,大多数停留在展后写活动总结和员工心得的层面,事实上这还远远不够。科学的评估体系的建立不应局限在会展之后对市场反馈的监测和整理,而是一个贯彻在会展前、中、后期的由专门研究展会绩效评价的组织负责的整体工作。正确地规划、执行和跟随是会展活动成功的关键,详细地 评价参展,详细的规划、确立现实目标和期望目标、 !( 中国安防产品信息!""#年第#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