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企业化管治的殊途同归-中国与英国城市更新中政府作用比较

企业化管治的殊途同归-中国与英国城市更新中政府作用比较

企业化管治的殊途同归-中国与英国城市更新中政府作用比较
企业化管治的殊途同归-中国与英国城市更新中政府作用比较

□ 易晓峰

“企业化管治”的殊途同归

—中国与英国城市更新中政府作用比较

[摘 要]研究分别对20世纪80年代的英国城市更新与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城市更新中的中央和地方政府的作用进行比较、总结,具体在法律与法规、组织、资金等方面分析了中、英两国的中央与地方政府扮演的角色及发挥的作用,总结出英国的模式为中央干预、地方参与,中国的模式则是中央指导、地方主导。两国的城市更新模式虽有较大差异,但都是为了寻求地方的经济发展和环境改善等,实施了更贴近市场、鼓励私人资本参与的“企业化管制”道路。英国在制度化的城市更新过程、高规格和多部门合作、资金杠杆鼓励城市更新等方面为中国提供了借鉴。[关键词]城市更新;政府作用;企业化管治;中国;英国

[文章编号]1006-0022(2013)05-0086-05 [中图分类号]TU981 [文献标识码]B

Same Result, Different Approaches Of “Entrepreneurial Governance”: Comparison Of Government Role In Urban Renewal Between China And UK/Yi Xiaofeng

[Abstract] By comparison of urban renewal between United Kingdom in 1980s and China in 1990s, their characters can be concluded as UK is “central government intervention, local government participation”, while China is “central government guidance, local government domination”. Their models are different but both have private investment involvement. The United Kingdom experience in regulation, multiple department cooperation, capital bonus incentives is valuable for China.[Key words] Urban renewal, Government role, Entrepreneurial governance, China, UK

1引言

自从2000年城市管治研究在中国逐渐成为热点后,很多城市规划研究开始关注城市地方政府与城市发展、城市规划的关系。不少案例研究认为中国地方政府开始企业化,需要多层次的空间管治。然而,之前的研究多为理论探讨,较少就具体案例进行分析,尤其是对企业化政府管治的具体行为缺乏更为具体的分析。最近兴起的新一轮中国城市更新可以作为理解城市管治中政府作用的一个观察窗口,为企业化政府管治的具体行为提供了进一步分析的机会。与此同时,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深入,我国城市更新与欧美国家的城市更新在目标和背景方面的共同点也越来越多。例如,在全球化背景下增强城市竞争力、提高市中心土地的使用效率和改善城市建设环境等。因此,对中、英两国城市更新中政府作用进行比较更具有现实意义。

新一轮的中国城市更新成为我国城市规划界日益关注的话题,其制度、组织和社会影响等方面的内容日益受到关注。一方面,因为新一轮的城市更新的目的更为复杂,所涉及的利益主体更多,需要更多的智慧来指导其实践;另一方面,城市规划及城市更新作为重要的公共政策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作为公共政策的制定者—政府,对其的研究也就不可避免。然而,以城市更新中“政府作用”为题的研究在我国学术界并不多见。何深静和吴缚龙在研究上海新天地城市更新项目的时候比较了中国和英国“地产导向”城市更新;刘昕从理论上分析了深圳城市更新中政府的角色。

综上所述,本文对中、英两国城市更新中政府作用进行分析和比较,分析两者的异同。首先,本文将进一步分析“企业化管治”中的政府作用的基本趋势,并分析这种模式下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其次,通过对法律、法规和各种通知文件等的梳理,分别对20世

[作者简介]

易晓峰,注册规划师,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城市规划研究中心主任。

纪80年代以来的英国城市更新与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城市更新中中央和地方政府的作用进行比较;最后,概括中、英两国在城市更新中中央和地方政府作用的异同。

2“企业化管治”中的政府

随着全球化带来的城市竞争加剧,“企业化管治”或“企业化政府”越来越受到学术界的重视。这种城市管治模式是以政府推动地方经济为特征的。霍尔(Hall)和哈伯德(Hubbard)认为城市不应只从通常的福利措施或土地利用规划中获得利益,而更应该通过地方资源的流动从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中获得利益。波加(Borja)和卡斯特尔斯(Castells)在他们的著作《地方和全球》中也有类似的论述。皮埃尔(Pierre)提出的促进增长型(Progrowth)城市管治就是企业化的理念之一,主要强调市场的作用。

西方政府行政制度改革使用“企业化政府”概念,就是用企业家在经营中所追求的“讲效率、重质量、善待消费者和力求完美”的精神,以及在企业中广泛运用的科学管理方法,改革政府机构中的公共管理部门,重塑政府形象。美国学者戴维?奥斯本和特德?盖布勒在《改革政府》一书中归纳了“企业化政府”的特征。时任总统克林顿给予“企业化政府”高度评价,认为它提供了改革政府的蓝图。在克林顿的推动下,美国掀起了“再造政府运动”。

“企业化管治”或“企业化政府”的理念已经在我国很多政府改革中都得到了体现,在政府具体工作中也日益得到应用。在张京祥等人对土地储备的研究以及刘昕对深圳城市更新中政府角色的分析都可以看到,政府逐渐采取贴近市场的方式,为城市取得更大利益(资金和实际的建成环境)。对于英国而言,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城市更新目的可以归纳为振兴由于后工业化转型而造成的衰落地区,在此基础上提高城市的吸引力,吸引中产阶级及相关产业回到城

市。因此,可以认为中、英两国的政府

都走向了“企业化管治”的道路,政府

在推动经济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何深

静和吴缚龙的研究也支持了以上的观

点。他们比较了在“地产导向”城市更

新中,中、英两国地方政府作用的相同

和不同之处,指出两者的共同点是两国

的地方政府都“以优惠政策以及不同的

支持吸引和促进私人部门的参与”,不

同点是“英国地方政府对城市更新和政

策传递上被最小化,而中国的地方政府

在分散化的趋势下有很高的自治权”。

然而,以往的研究并没有区分地方

政府和中央政府,或者较少提及中央政

府在这方面的作用。实际上,作为国家

层面政策的制定者,中央政府的作用无

法忽视。而在不同政治背景下,中央政

府与地方政府所呈现出来的管治方式也

值得研究。由于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对

具体事务的调控能力不同,本文对中央

政府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法律与法规、组

织、资金方面,而对地方政府的研究则

重在组织和资金方面。

3中央政府作用的比较

中、英两国政府在城市更新中发挥

着不同的作用,在法律与法规、组织、

资金等方面既有差异又有相似,本文将

具体分析两国政府作用差异及相似之处

(图1,图2)。

3.1法律与法规

中央政府可以对城市更新进行法律

与法规方面的制定,大体上涉及城市更

新由谁来组织操作,城市更新中的产权

如何安排等话题。对此,中、英两国都

有所涉及。

中国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

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

法》(2004年)中涉及了地方政府的作

用和权力的内容。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

为例,它的职权为“执行国民经济和社

会发展计划、预算,管理本行政区域内

的经济、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

育事业、环境和资源保护、城乡建设事

业和财政、民政、公安、民族事务、司

法行政、监察、计划生育等行政工作”。

城市更新属于城乡建设事业,应该是在

地方政府的职权范围内。

2008年颁布实施的《城乡规划法》

第三章第二十八条提出“地方各级人民

政府……组织实施城乡规划”。城市更

新属于城乡规划的实施内容,因此该条

文进一步明确了城市更新的实施主体;

第三十一条指出“旧城区的改建,应当

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和传统风貌,合理确

定拆迁和建设规模,有计划地对危房集

中、基础设施落后等地段进行改建”,

这提出了对城市更新的原则性要求。

2001年出台的《城市房屋拆迁管理

条例》和2005年出台的《城市房屋拆

迁工作规程》针对城市更新中房屋拆迁

问题提出了相关规定,以保障被拆迁人

的利益。随后,2007年实施的《中华人

民共和国物权法》进一步明确了住房、

车库等物权,城市更新中的被拆迁人利

益将得到更有效的保护。

然而,城市更新中的问题层出不穷,

而这些问题在现有的法律与法规中还找

不到确切的解决办法,于是中央部委暂

且用表态或讲话引导舆论。例如,中央

有关行政主管部门会对损害被拆迁人的图1 英国城市更新中中央和地方政府作用图2 中国城市更新中中央和地方政府作用

行为提出谴责;对于“钉子户”问题,有关部门倡议被拆迁人从大局出发等。

城市更新在英国的法律体系中也有所体现。《1980年地方政府规划和土地法案(Local Government Planning and Land Act 1980)》对1980年以后的英国城市更新具有重要作用。一方面,该法案明确了地方政府的职权;另一方面,明确了城市更新的一种实施主体——城市开发公司(Urban Development Corporation),并详细规定了城市开发公司的构成、组织、财政和职权范围等。之后,英国陆续颁布《地方政府法(Local Government Act)》(2000年、2003年)用以明确地方政府的职权,《住房法(Housing Act)》(1988年、1996年、2004年)规定了住房的供应、住房的产权等相关内容。

尽管中、英两国的有关法律都涉及了城市更新,但相对而言,中国的相关法律与法规较有原则性,并不涉及(或者不详细)城市更新过程中各个行为者的责任和权利,因此这部分工作需要由地方政府来掌握;而英国的相关法律与法规却详尽地规定了城市更新中各个行为者的责任和权利、财政安排等。

3.2组织

中国的中央政府层次并没有设置专门的部门负责城市更新工作。新成立的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的住宅与房地产业司拟定“……房屋拆迁……的规章制度并监督执行”。而英国的城市更新很多是由中央政府组织和推动的,大致上可以分为两个阶段:20世纪80年代~90年代末和20世纪90年代末至今。

在第一个阶段,英国政府根据《1980年地方政府规划和土地法案》设立了城市开发公司、企业区(Enterprise Zones),提供了城市开发和城市更新资助(The Urban Development and Urban Regeneration Grants)。其中,城市开发公司是最为重要的,该阶段几乎所有重要的城市更新项目都与它有关,而且城市更新中的合作正是通过城市开发公司得到实施。

政府赋予城市开发公司一系列责

任和权利。例如,中央政府于1981年

成立伦敦码头区城市开发公司(London

Docklands Development Corporation,

简称“LDDC”),并划定了8.5 km2的土

地作为更新地区。这个机构被赋予重

要的资金和权力对衰落的社区进行更

新。此外,LDDC还被赋予了3个重要权

力:①土地整合权(Land Assembly),

包括强制购买权(Compulsory Purchase

Powers)。LDDC拥有特殊的保留权力,

可以让它快速地从其他公共组织获得

土地而不需要进行公众咨询。②LDDC

获得了3个区(Tower Hamlets区、

Southwark区和Newham区)相关的

发展控制权(Development Control

Power)。③政府资助的使用权,为城市

开发准备土地,并带来物质、社会和经

济的更新。

英国成立城市开发公司的目的在于

引进一种更快、更有商业敏感性的城市

更新方法,用以取代地方当局(Local

Authority)的官僚管理(一般认为,地

方当局没有能力认识和回应复杂的房地

产市场)。当时的环境大臣(Environment

Secretary of State)麦克?西斯廷

(Michael Heseltine)更加直白地表

述城市发展公司的意图:“在旧城中

创造新城(Create New Towns in Old

Cities)”,并称它们是“新的有行动

能力的权力中心,其能力超越现有的地

方政府”。

到了20世纪90年代末,原先的城

市开发公司的运行期限将近,同时针对

城市开发公司运行中的问题,英国中央

政府开始通过资助方式实现其对城市更

新的管理和指导,于是开始了第二阶段。

英国中央政府将英格兰所有的城

市更新权力和活动都转移到了一个新

的机构—英格兰合作组织(English

Partnership,简称“EP”),其是一个

负责土地获得,在开发衰落、利用不充

分或空置的土地上进行城市更新的机

构。该机构保持了强制购买(Compulsory

Purchase Order)的权力,以及在新城

范围内进入、测绘和规划的权力。它的

初衷是要建立一个覆盖全国的超级开发

公司,事实上它就像城市开发公司一样

继续担任着公共、私人、志愿和社区的

行为者(Enabler)与协调者(Mediator)。

事实上,真正具体进行城市更新操

作的是新成立的城市更新公司(Urban

Regeneration Company,简称“URC”),

其促进新的投资进入经济衰败的城市地

区中,并协调它们的城市更新和再开

发规划;核心任务是鼓励私人投资,

从而有助于地方可持续发展,并充分

考虑整个地区的问题和机遇。URC是由

相关的地方当局(Local Authority)和

区域发展机构(Regional Development

Agency)设立的,并与英格兰合作组织

和其他地方利益相关人(Stakeholder)

合作。副首相办公室(Office of Vice

Prime Minister)对URC进行监督和评

估。

通过以上的组织安排,英国中央政

府逐步实现了城市更新目的。总的来说,

英国城市更新的组织安排包括法律与法

规的颁布,具有明确功能和目的的机构

设立,相应权力的赋予和相应财政的支

持等。

3.3资金

对于具体的城市更新项目而言,资

金的支持是实现城市更新的关键。而笔

者并没有发现中国中央政府对城市更新

这一议题进行专门的资金支持。

相对而言,英国在这方面的经验较

为丰富。前文所述的城市更新相关组

织成立的条件就是中央政府对组织的

财政安排。城市开发公司就是中央政

府财政支持的相对独立机构。同时,

中央政府还成立多种相关的基金来支

持城市更新。例如,20世纪80年代的

城市开发资金(The Urban Development

Grant,简称“UDG”)、城市更新资金

(The Urban Regeneration Grant,简

称“URG”)、城市资金(City Grant,

简称“CG”),这些资金主要用来支持

地方政府与私人部门合作。到了20世纪90年代,中央政府又成立了单独更新预算机构(Single Regeneration Budget,简称“SRB”),由中央政府整合的区域办公室(Integrated Regional Offices)管理,支持与城市更新有关的政府部门和非政府组织。同时,还设立了城市挑战基金(The City Challenge Fund,简称“CCF”),用于支持地方政府与志愿组织、其他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进行合作的城市更新项目。

4城市地方政府角色的比较

4.1组织

由于中国中央政府制定的法律与法规有很大弹性,给地方政府在城市更新的实际操作过程中留有很大的空间,这也就造成了实际城市更新实践的多样性。大致上,从城市更新组织的角度,可以将城市更新分为三种类型。

第一为土地储备型。地方政府负责将改造地块转变为城市土地储备,通过土地开发(储备)中心公开进行招拍挂,最终由中标的开发商获得土地的开发权进行开发,地方政府获得土地出让金。这种类型的城市更新属于“推倒重来”的重新建设,在一些建筑质量很差的地区经常被运用,地方政府往往通过拍卖前后的地价差额获得城市建设中需要的资金。

第二为合作型。地方政府与下层次政府、开发商或其他部门组织合作进行城市更新(如上海的新天地)。市政府制定城市更新政策,如土地租金、财政补贴等;区政府负责具体操作(如上海新天地所在的卢湾区与香港的开发商签订城市更新协议);开发商负责城市更新的商业运作;区政府负责城市更新政治(与上级政府沟通)、社会(与被拆迁户或有影响的居民沟通)方面的工作。其中,有些值得保留的建筑得以保留,通常更新的方式是由旗舰项目带动的渐进式更新。例如,广州在旧城区改造中充分发挥开发商作用,由政府监督整个过程并监控房价。广东进行的“三

旧”(旧城镇、旧厂房、旧村庄)改造

是特有的改造模式。“三旧”改造是国

土资源部与广东开展部省合作、推进节

约集约用地试点示范工作的重要措施。

尽管是省推动的工作,但是各地方组织

方式也是多样的。广州有四个改造模

式:公开出让融资实施全面改造,自行

改造、协议出让融资实施全面改造,滚

动开发实施全面改造,人居环境建设带

动综合整治的改造。在所有模式中,私

人开发商、村、政府都参与其中,但各

方参与程度和发挥作用是有差异的。改

造的基本原则是政府不出资进行改造,

但提供政策支持和协调,具体由广州

“三旧”改造工作办公室负责,各区也

成立了相应的机构。佛山旧城改造(指

国有土地上房屋的改造)的模式有政府

主导和土地权属人自行改造两种模式。

其中,政府主导模式主要是指政府根据

规划的需要,对片区进行连片改造、整

体开发;自行改造模式是土地权属人有

拆迁意愿而自行改造,通过项目单位或

成立业主利益主体发起拆迁项目以完

成开发。

第三为政府操作型。地方政府运用

自己的财政力量进行城市更新,主要针

对需要重点保护的历史文化保护区或者

不合适完全交由市场主宰的地区,如北

京计划投资10亿元进行胡同的改造。

总的来看,中国的地方政府在城市

更新上发挥了相当大的主导作用,它们

决定了在哪里更新、更新的组织方式和

更新的经费来源等,但在新的城市更新

进展中,私人开发商、原有的业主越来

越多地参与其中,甚至可以左右城市更

新的进度。

英国的地方政府在城市更新中发挥

的作用比中国的地方政府要小,英国地

方政府是公私合作的公方代表。20世纪

80年代~90年代,英国城市更新的市场

导向导致了私人部门的作用超过了公共

部门。这招致了很多的批评,因为在房

地产市场低迷的时候不能保证开发和投

资,而且社区和地方利益同样得不到保

证。20世纪90年代末,为了保证城市更

新的成功和持续,社区居民和地方当局

更多地参与到规划、质询和实施的各个

阶段。

随后,在英国中央政府的制度安排

下,地方政府的作用被强化。城市开发

公司地方合作董事会的形成促进了城市

更新的进程。城市开发公司地方合作董

事会通过投标获得资源,并由中央政府

监视。城市开发公司地方合作董事会有

责任根据社区的需要分配资金,在商业

开发、物质更新计划、住房和交通设施

提升、企业交通条件的改善等方面可以

获得城市更新的资金。

4.2资金

城市更新的资金安排往往以组织的

形式确定,当然组织的形式也影响资金

的获得。

在中国,地方政府进行城市更新的

资金来源,一方面来自于地方政府财政,

另一方面来自于与地方政府合作的开发

商。对于许多重要的或者不适合完全由

市场主宰的地区,地方政府需要直接使

用政府财政资金进行城市更新(如北京

胡同改造)。而对于具有较大商业开发

价值的地区,地方政府往往允许开发商

进行开发,在城市更新过程中创造优惠

政策吸引开发商,并进行监督。例如,

在上海新天地的开发过程中,地方政府

和开发商的投资约各占一半;对于广州

而言,政府更倾向于出台政策鼓励市场

资金投入进行更新和改造。

在英国,因为地方政府财政有限,

所以城市更新中的资金或者来源于中

央政府,或者来自于开发商。地方政府

在资金获得方面作用低微。20世纪90

年代后,英国中央政府意识到地方政府

在城市更新中的作用,因此要求地方政

府参与城市更新基金的筹集。20世纪

90年代开始的单一更新预算就是这一

类型的基金。地方政府鼓励开发商提交

具有想象力的计划,进行竞标,根据需

要与私人部门和社区进行合作,以加大

获得资助的机会。

5结语

英国的城市模式可以总结为中央干预、地方参与;中国的城市更新模式是中央指导、地方主导。英国的中央政府在城市更新上发挥的作用是积极主动的,从立法、组织和资金都给予了城市更新全面的支持,城市更新政策的制定和实施都是由中央政府一手推动的,近年来才逐渐鼓励地方政府的参与,地方政府开始发挥合作伙伴的作用,并对中央政府的政策进行反馈;中国则是中央政府提供政策框架和指导,地方政府是具体城市更新的主导者和操作者,组织和资金基本都由地方政府自行解决。

通过对中、英两国在城市更新中的政府角色的比较可以发现,中国地方政府在地方事务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英国也有权力下放和分散化的趋势。这反映了在全球化城市竞争下,地方政府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何在给予地方政府充分行动能力的同时,保证区域或者其他群体的利益,仍然需要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发挥合适与重要的作用。

尽管中、英两国政府在城市更新中发挥的作用有较大差异,但是中国和英国各级政府都为了寻求地方的经济发展及环境改善,实施了更贴近市场、鼓励私人资本参与的“企业化管治”道路。在实现城市更新的过程中,中、英两国的政府都积极参与了更新的过程,按照市场的逻辑,尽量满足市民和资本的需求。如果参考“企业化政府”的标准,中、英两国实际上都在向该标准靠拢,只是由于不同的政治背景、中央与地方关系、政府层级而体现方式有所不同。

英国城市更新可以给我国一些借鉴,尤其在中央政府和区域机构协调方面:①制度化的城市更新过程。英国中央政府通过法律的手段详尽地规定了城市更新的过程、行为者,可以避免在城市更新过程中的冲突及随意性。②高规格和多部门的合作。英国的副首相办公室负责对城市更新公司进行监督和审查,保证城市更新经费得到有效的使用。

城市更新并非仅仅是地方政府和社区

部(Department of Local Governments

and Communities,类似中国的住房和

城乡建设部,负责住房和城乡规划政策)

的工作,商务部、文化部也根据各部特

点支持城市更新,如商务部重视城市更

新对产业的促进,文化部注重对文化产

业和创新的推动。③资金杠杆鼓励城市

更新。英国中央政府没有单纯地在口头

上推荐某种城市更新方式,而是通过设

立各种城市更新的基金来鼓励某些城市

更形方式,这也为我国城市更新的资金

筹集提供了借鉴。

[参考文献]

[1]Tsenkova Sasha. Urban Regeneration:

Learning from the British experience[A].

Overview of Urban Regeneration Policies

[C]. Galgary: Faculty of Environmental

Design, University of Calgary, 2002.

[2]Borja J, Castells M. Local and Global[M].

London: Earthscan Publication Ltd, 1997.

[3]Cardiff Bay Development Corporation.

Renaissance: the Story of Cardiff Bay

1987—2000[M]. Cardiff: Cardiff Bay De-

velopment Corporation, 2000.

[4]Carley M. Urban Partnerships, Governance

and the Regeneration of British Cities

[J]. International Planning Studies,

2000, (3): 273-297.

[5]Deakin N, J Edwards. The Enterprise

Culture and the Inner City[M]. London:

Routeledge, 1993.

[6]English Partnerships. Urban Regeneration

Companies: Coming of Age[Z]. 2004.

[7]Hall Peter. Cities of Tomorrow[M]. Lon-

don: Blackwell Publishers, 1996.

[8]H a l l P e t e r.U r b a n a n d R e g i o n a l

Planning[M]. London: Rutledge, 2002.

[9]Hall T, Hubbard P. The Entrepreneurial

City: New Urban Politics, New Urban

Geographies[J]. Progress in Human

Geography, 1996, (20): 153-174.

[10]He Shenjing, Wu Fulong. Property-led Re-

development in Post-reform China: a Case

Study of Xintiandi Redevelopment Project

in Shanghai[J]. Journal of Urban Affairs,

2005, (1): 1-23.

[11]HW Treasury, Department for Business,

Department of Communities and Local Gov-

ernments. Review of Sub-nat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Regeneration [Z]. 2007.

[12]Pierre J. Models of Urban Governa-

nce[M]. London: Urban Affairs Review,

1999.

[13]Roberts Peter, Sykes Hugh. Urban Re-

generation: a Handbook[M]. London: Sage

Publication, 2000.

[14]The Centre for Urban Policies Studies at

Manchester University. The Impact of Ur-

ban Redevelopment Corporations in Leeds,

Bristol and Central Manchester[A]. Re-

generation Research Summary[C]. 1998.

[15]戴维?奥斯本,特德?盖布勒著,周敦仁

译.改革政府[M].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6.

[16]刘 昕.深圳城市更新中的政府角色与作

为—从利益共享走向责任共担[J]. 国际城

市规划,2011,(1):41-45.

[17]吕晓蓓,赵若焱.对深圳市城市更新制度建

设的几点思考[J].城市规划,2009,(4):

57-60.

[18]吴缚龙.市场经济转型中的中国城市管治

[J].城市规划,2002,(9):33-35.

[19]严若谷,周素红,闫小培.城市更新之研究

[J].地理科学进展,2011,(8):947-955.

[20]易晓峰.从地产导向到文化导向—1980

年代以来的英国城市更新方法[J].城市规划,

2009,(6):66-72.

[21]易晓峰.合作与权力下放:1980S年代以来

英国城市复兴的组织手段[J].国际城市规划,

2009,(3):59-64.

[22]殷 洁,张京祥,罗小龙.转型期的中国城

市发展与地方政府企业化[J].城市问题,

2006,(4):36-42.

[23]翟斌庆,伍美琴.城市更新理念与中国城市

现实[J].城市规划学刊,2009,(2):75-

82.

[24]张京祥,罗小龙,殷 洁.长江三角洲多中

心城市区域与多层次管治[J].国外城市规划,

2008,(1):65-69.

[25]张京祥,吴 佳,殷 洁.城市土地储备

制度及其空间效应的检讨[J].城市规划,

2007,(12):26-30.

[26]张京祥,殷 洁,罗小龙.地方政府企业化

主导下的城市空间发展与演化研究[J].人文

地理,2006,(4):1-6.

[收稿日期]2012-10-18;

[修回日期]2013-01-06

英国与美国的文化差异

英国与美国的文化差异 英美文化的差异表现在很多方面: 一、英美语言差异 尽管英美两个国家都是讲英语的,但是美国英语和英国英语是不相同的。英国人与美国人虽然说的都叫英语,但这两种英语的差异还是很大的,学英语的人都知道,英语中有英式发音和美式发音两种。英国人的英语,相对而言,发音比较清楚,连读的部分较少,一般听起来相对比较字正腔圆;而美国人说英语,则秉持这能省则省,能连就连的原则,因此,对于把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人来说,听英国人的发音相比较下会舒服得多,而如果要习惯美音,恐怕只有在美国生活过的人才真正做到了。另外,两国在字 词上的用法也有很多的不同 二、英美生活习俗差异 英国人和美国人在自己日常生活习俗上也有区别。 从服饰上看,英国2人非常讲究衣着,讲究绅士风度,西装革履,皮鞋锃亮。美国人则比较随便,想穿什么就是什么,以自己舒适为主,不会去介意别人的评价,别人也不会去评价。有的英国女士接待黄皮肤朋友时,专门涂抹上黄色面霜,以表示对朋友的亲近和尊重。美国人可方便多了,近几年,美国流行大花裤衩,校内校外,老老少少,都少不了它的影子。但这也并不是说,他们到处随意,在一些场合,他们也是西装革履,文质彬彬,很有些“绅士”的派头。但如果一看到没有旁人,这些“绅士”就原形毕露,鞋也脱了,领带也松了,扣子也解了,脚也搭起来了。 从饮食上看两国的美食都像英语一样,是一个大杂烩,广泛吸收了世界各地不同文化的影响。众所周知,英国是一个聚集了诸多绅士淑女的地方,而英国的饮食,也处处散发着英国上流社会应有的高贵气质,从选材到烹饪,再到餐桌上的一言一行,英国人无不将细致发挥到了极致。特别在餐桌礼仪上,不能在餐桌上说话,不能有餐具敲击的声音,刀叉的握法……几乎所有我们所了解的法式西餐的规则都被英国人所遵守而同样是吃饭,到了美国人身上,则就显得随意了许多。美国式饮食不讲究精细,追求快捷方便,也不奢华,比较大众化。一日三餐都比较随便。老美的最爱便是所谓的垃圾食品。对于生活节奏极快的老美来说,五分钟就能搞定的汉堡薯条显然要比规矩多多的西式大餐要吸引人的多。至于这种饮食习惯导致的结果,便是老美的街头行走的人中,大腹便便者显然要比标准身材的人多得多。这样的饮食习惯某种程度上也折射了美国人的生活,雷厉风行,不向英国人那般拖沓,那样注重细节。 另外美国人除了过和英国人一样的节日外,还有自己的感恩节等。

中国与英国中学教育体制比较

中国与英国中学教育体制比较 摘要:我国教育发展的历程中,教育体制在不断地进行改革和完善,但与西方教育体制之间还存在很大的差异。 关键词:课程设置;班级制度;作业与评价形式;中英对比 21世纪,世界科技文化水平高速发展,世界各国无论在军事还是经济上都竞争激烈。而一个国家国力的强弱最终依赖于人才的质量和数量,而人才的培养又取决于教育的质量。 一、课程设置 英国学校为学生设置的课程并不是完全固定的。他们的课程分为两类: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必修课程是由教育部规定的,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而设定的课程。 在中国,初中生所学的全是必修科目。主要学习的科目有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体育、地理、生物、政治、历史等。 根据以上比较,笔者认为英国的课程设置有以下两个优点: 1.学生就必修课以外有更多的选择余地,有利于他们开发和发展自己的兴趣,发现自己的特长,为自己以后的职业发展做教长远的规划。

2.学生参加课程选择,有利于发挥他们学习的主人翁精神。 二、班级制度 英国中学也实行班级授课,但他们的班很小,一般每个班20~30个人。他们的一个班的同学并不是一直在一起上课。每天早上班上的同学集中,班主任点一下名,布置一下相关事宜,然后就到自己所选的课程的教室与来自其他班的同学一起上课。 中国应该可以说是实行大班教学。一个班少则50~60人,多可达80~90人,一个教室除了基本的教学用具和学生就没有多少剩余空间了。在分班的时候,很多学校采取的是根据学生的整体学习水平分成快、慢班。 我们不难看出,英国的这种班级制度更贴近学生的实际情况,更符合因材施教的理念。 1.小班上课让学生更有学习主体的感觉,有利于教师注意到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更容易把握教学进度。 2.不同班的学生在一起上课有利于大家交流不同的意见,拓宽自己的思维。 3.根据每门课程的学习水平来把学生分成不同等级来上课更有助于学生接受到适合自己各科水平的教学。 三、作业和考试形式 英国中学生的作业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主要可以分为

西方地方政府职能未来趋势

地方政府学作业 当代资本主义国家政府职能发展趋势 政府职能逐步扩大 近两个世纪来特别是二战以来,西方国家政府职能迅速膨胀。因为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社会公共事务不断增加,为满足较高的社会发展,政府活动也随之增加。这就是“瓦格纳法则”. 19世纪德国经济学家“瓦格纳”认为,为满足较高的社会发展,政府活动也必然随之增加。他的这一论断被称为“国家活动不断增加的法则”,该法则不断被世界各国的发展历程所证实。 政府职能体系中政治职能相对减弱 在早期的政府职能体系中,政治职能占有重要比重,政府的主要职责和任务是通过对内阶级镇压,对外扩张或防卫,维护统治阶级的特殊利益。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被视为是实行政治统治的必要补充,是从属于政治统治和为政治统治服务的。 然而,政治统治职能只能起到控制社会矛盾和冲突的作用,不能消除这种矛盾和冲突。 统治阶级日益认识到,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两极对立最终会损害统治者的利益。同时,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物资资源的大幅增长,统治阶级可以为社会各阶级、阶层提供更多的分配份额,使阶级矛盾和阶级对抗相对缓和。尽管政府的政治统治职能依然存在,但它以更隐蔽的形式体现出来。 由于社会公共事务的增多,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不断增强和膨胀,从而使政府政治职能呈现出弱化的趋势。 社会公共事务管理职能社会化 政府的管理能力毕竟是有限的。随着社会公共事务的激增,政府在许多方面感到力不从心。同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进步,社会成员文化素质的提高和闲暇时间的增多,为他们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管理提供了可能。在这种情况下,政府被迫把某些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权交还给社会,集中精力管自己应该管、有能力管、也管得好的事情。 现在许多西方国家实行公共事务管理民营化,将公共服务或部分政府职能委托给民间团体或私人管理。 日本政府将清洁卫生、维修公共设施、修建学校等社会公共事务委托给地方自治体、民间团体或私人管理,除社会福利设施外,其他社会公共事务委托管理面达80%左右。 美国大约有35%的地方政府让私营公司负责收集城市垃圾,42%的地方政府使用私营企业经营城市公共汽车系统。 近年来,西方国家社会中介组织广泛兴起,这是社会公共事务管理职能社会化趋势的重要反映。 政府通过宏观协调,将一部分公共事务管理职能交还给社会,由社会组织代替政府进行管理,实现社会职能社会化,是当代政府职能发展新特点、新趋势。 宏观调控与综合协调职能增强 西方国家政府在实行社会公共事务管理职能社会化的同时,十分注意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和综合协调职能。 各国政府普遍加强宏观调控和综合协调部门,建立和完善综合协调机制。美国的总统府,英国的内阁委员会、财政部,法国的总统府、经济计划厅等,都是承担宏观调控和综合协调职能的重要部门。 各国政府普遍重视计划手段与经济手段、法律手段的综合运用。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综述及其展望(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综述及其展望(一) 摘要:回顾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行政体制改革走过的历程,对中国行政体制改革在政府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中央地方关系重塑、政府与企业、社会和市场关系调整、行政决策和监管体制创新与完善等领域所取得的积极进展和主要成效加以概括综合,继而对中国行政体制改革尚未解决且与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加以研究探讨,在此基础上,展望了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未来发展趋势和路径选择。 关键词:行政体制改革;改革开放;研究综述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先后进行了六次大规模的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改革不断深入且取得了明显成效。同时,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各项改革的深入,行政体制改革已进入攻坚阶段,改革的艰巨性、风险性加大,改革的环境更为复杂。 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行政体制改革取得的成就 (一)政府机构改革取得显著成效 政府机构改革是行政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且易于陷入“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的怪圈。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紧紧围绕职能转变和理顺职责关系,根据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已经顺利完成了五次政府机构改革。在这些改革中,1998年开始的第四次机构改革成效尤为突出:通过大幅精简政府机构及其人员编制数量,国务院部委从原有的40个减至29个,部门内设机构精简了1/4,移交给企业地方社会中介机构和行业自律组织的职能达到200多项,公务员数量从3.2万人减至1.6万人,同时,调整和撤销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的直接管理经济的专业部门,初步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基本适应的政府组织体系。(二)政府职能转变稳步推进 转变政府职能是行政体制改革的重点和核心任务。1988年开始的第二次机构改革,首次提出应该按照“政企分开”的原则转变政府职能;1993年开始的第三次改革,提出应该按照“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行政管理体制”目标要求,将政府职能转向统筹规划、掌握政策、信息引导、组织协调、提供服务和检查监督;1998年开始的第四次改革,进一步明确了政府职能转变的方向,要求政府职能转变应该集中在宏观调控、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三个方面;2003年开始的第五次改革和当前正在进行的第六次国务院“大部制”改革,按照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明确提出政府职能转变应该集中于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四个方面,建设“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 随着行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政府职能转变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逐步趋于一致。主要体现在:一是政府职能的重心发生改变,从过去注重政治和奉行“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向经济建设和发展上来。二是积极推进经济建设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变,也就是政府在继续完善经济调节职能和加强市场监管的同时,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更加注重全面履行政府职能。三是政府履行职能的方式从微观管理、直接管理为主转向宏观管理、间接管理为主,手段从单一的行政手段转向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四是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提高政府工作效能的需要,对政府结构进行了相应调整,进一步理顺了职责关系,行政部门职责交叉重叠、权责不清、协调不力、多头管理等问题得到明显改善。在此方面,卢志钊、崔晓惠等人进行了比较深刻的论述。 (三)中央与地方关系得到初步协调 中央与与地方关系的调整是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难点。中国行政管理学会沈荣华教授认为,正确调整央地关系的关键和核心在于能够合理划分不同层次政府之间的财力和职能。如果不同层级政府之间的事权和财权缺乏合理明确的划分,央地关系不协调问题就会成为影响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深层次问题,从而限制政府职能的有效履行。 范绍庆、殷志红等人对中国央地关系的调整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他们认为改革开放以来,中

新形势下我国政府职能的转变

新形势下我国政府职能的转变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在国内对科技创新、环境保护和建立和谐社会的要求下,我国政府体系必须进行改革,转变其职能,更好地为广大群众服务好。国家政府的主要职责是管理公共事务,这就需要他们肩负其身上的责任,确立服务意识,完善法制体系,鼓励科技进步和创新,积极推动全球化合作。而对于地方基层政府来说,其主要职能是做好社会管理、发展经济和公共服务等事务,这就要求基础政府要进行思想观念、工作方法、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全面创新,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以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推动基层的建设和发展。 引言 正如世界银行发展报告所说的那样:“在世界各地,政府正成为人们注目的中心。全球经济具有深远意义的发展使我们再次思考关于政府的一些基本问题:它的作用应该是什么,它能做什么和不能做什么,以及如何做好这些事情。”政府的作用应该是什么,是政府职能的问题;政府如何做好这些事情,是政府管理方式的问题。政府职能是根据社会需求,政府在国家和社会管理中承担的职责和功能。政府管理方式主要是政府实现其管理职能的手段和方法,通过管理方式政府职能由理想变为现实。 从经济学的角度研究政府职能,它主要强调市场优先,政府职能主要是弥补市场不足。如美国学者安德森提出,政府应该有七项基本职能:提供经济基础;提供各种公共商品和服务;协调与解决团体冲突;维护竞争;保护自然资源;为个人提供获得商品和服务的最低条件;保持经济稳定。萨缪尔森指出:在一个现代的混合经济中,政府执行的经济职能主要有四种:确立法律体制、决定宏观经济稳定政策、影响资源配置以提高经济效率,建立影响分配收入的方案。 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不断加快,国际资本流动性的日益增强、跨国公司的经济活动日趋频繁、市场全球化、地区和国际经济一体化、国际经济组织的功能加强及国际竞争的日益加剧等并未真正损害政府的权力,政府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并未减少,这些因素反过来强化了政府管理,促进了政府作用加强。实践证明,经济与社会生活越复杂,越需要加大政府的调节力度。 在国外大环境的压力下,国内也出现相应的问题和困难。自从加入WTO以来,我国面对外国资本的强力冲击,提高我国企业的创新能力也迫在眉睫,创新型社会的要求越来越高;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工业对环境和生态的破坏也引起人们的关注,为了我们自己,也为了子孙后代,建立环保型社会,提倡低碳环保,可持续发展;社会发展不均衡,贫富差距拉大,部分地区矛盾激化,社会出现一些不稳定因素,又要求我们建立和谐社会。这些种种要求和现实的紧迫压力都对我们的政府体系提出更高的要求,需要政府不断调整,转变职能。 1、我国政府职能的转变 政府最原始的职能在于:协调社会的阶级矛盾,将阶级冲突控制于一定的秩序之内。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和民主化思潮的催化。阶级间的对立关系有所缓和,政府的统治职能便有所减弱。 在当代,政府职能的核心则强调合作管理公共事务。随着政府社会管理能力的进一步提高,社会自治能力的进一步增加,国家政权对社会关系的干预将先后在各个领域中成为多余的事情而自行停止下来。 中国政府职能的重构具体表现为:政府职能的重新定位-由单元取向向多元取向的转变;政府职能的转变———由功能性向结构性的转变;政府职能的创新———建构与再造。政府职能结构性的转变意味着政府职能要从传统的、单一的、整体的政府职能向分散的、多元的政府职能转化,打破政治与经济、国家与社会的一元结构模式。 1)要建立责任型政府。各级政府必须在思想上充分认识和理解在参与国际竞争中所肩

英美文化差异

英美文化差异 英国人和美国人虽然说着相同的语言,却有着许多完全不同的处事态度与生活习惯。在很多生活细节上,你一眼就能区分出高冷的英国人和不拘小节的美国人。 一、语言 语言与文化的关系相当密切。著名美国翻译理论家奈达在描述语言与文 化的关系时说:“语言永远是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任何文章所表达的意思都 直接或间接地与所属文化相关联。归根结底,离开了相关文化,词汇就失去 了意义。文化的不同自然而然意味着语言的不同……”由此可见,文化差异包 括语言差异。 英国英语和美国英语并不是两种独立的语言。众所周知,美国是由英国 在北美的殖民地摆脱英国殖民统治而独立的国家,英语也是被移民美国的英 国人带去的。在过去的几百年时间里,英国英语和美国英语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他们的发展各不相同,但是两者之间的差异并不大。这些差异体现在发音、拼写、词汇等方面。 正如每个地方有自己的方言一样,英美两国由于地理位置相距甚远,发 音规律各不相同。这也正是为什么人们把英语发音归为英音和美音两类。在 拼写上,美国英语较之英国英语更简洁,更接近发音,如color(美)/colour(英),realize(美)/realise(英),theater(美)/theatre(英),prolog(美)/prologue(英)。英美语 言在词汇方面的差异体现在英国人和美国人在表达同样的意思时选词倾向不同,如flat(英) /apartment(美),lift(英)/elevator(美),rubber(英)/eraser(美),postbox(英)/mailbox(美),film(英)/movie(美)。 二、人口 英美两国同为移民国家,但人口组成各不相同。 英国是由历史上不同时期从欧洲入侵英国的不同人种组成,包括伊比利 亚人(Iberians)、凯尔特人(Celts)、古罗马人(Romans)、盎格鲁——撒克逊人(Anglo—Saxons)、北欧人(Danes)、诺曼人(Normans)。其中入侵英国的日尔曼

地方政府职能的转变趋势

地方政府的职能转变 摘要:政府职能转变,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在一定时期内,根据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对其应担负的职责和所发挥的功能、作用的范围、内容、方式的转移与变化。政府职能转变的必然性,是由影响政府职能的诸多因素所决定的。 所谓政府职能,亦称行政职能,是国家行政机关,依法对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时应承担的职责和所具有的功能。政府职能反映着公共行政的基本内容和活动方向,是公共行政的本质表现。政府职能的内容包括:政治职能、经济职能、文化职能、社会职能。 政治职能,亦称统治职能,政治职能是指政府为维护国家统治阶级的利益,对外保护国家安全,对内维持社会秩序的职能。我国政府主要有四大政治职能:1.军事保卫职能。即维护国家独立和主权完整、保卫国防安全、防御外来侵略的职能。2.外交职能。即通过政府的外交活动,促进本国与世界其他各国正常的政治、经济往来,建立睦邻友好关系,促进国与国之间互惠互利,反对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等方面的职能。3.治安职能。即维持国家内部社会秩序、镇压叛国和危害社会安全的活动、保障人民的政治权利和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宪法和法律尊严的职能。4.民主政治建设职能。即通过政府活动,推进国家政权完善和民主政治发展的职能。 经济职能是指政府为国家经济的发展,对社会经济生活进行管理的职能。随着我国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我国政府主要有三大经济职能:1.宏观调控职能。即政府通过制定和运用财政税收政策和货币政策,对整个国民经济运行进行间接的、宏观的调控。2.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职能。政府通过政府管理、制定产业政策、计划指导、就业规划等方式对整个国民经济实行间接控制;同时,还要发挥社会中介组织和企业的力量,与政府一道共同承担提供公共产品的任务。3.市场监管职能。即政府为确保市场运行畅通、保证公平竞争和公平交易、维护企业合法权益而对企业和市场所进行的管理和监督。 文化职能是指政府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的需要,依法对文化事业所实施的管理。它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促进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保证。我国政府的文化职能主要有一下四类:1.发展科学技术的职能,即政府通过制定科学技术发展战略,加强对重大科技工作的宏观调控,做好科技规划和预测等工作,重视基础性、高技术及其产业化研究。一般的科技工作主要依靠市场机制来推动。2.发展教育的职能。即政府通过制定社会教育发展战略,优化教育结构,加快教育体制改革,逐步形成政府办学与社会办学相结合的新体制。 3.发展文化事业的职能。即政府通过制定各种方针、政策、法规等,引导整个社会文学艺术、广播影视、新闻出版和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等各项事业健康繁荣地发展。 4.发展卫生体育的职能。即政府制定各种方针、政策、法规等,引导全社会卫生体育事业的发展。 社会职能,即指除政治、经济、文化职能以外政府必须承担的其他职能。政府的社会职能主要有:1.调节社会分配和组织社会保障的职能。即政府为保证社会公平、缩小地区发展差距和个人收入差距,运用各种手段来调节社会分配、组织社会保障,以提高社会整体福利水平,最终实现共同富裕。2.保护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职能。即政府通过各种手段,对因经济发展、人口膨胀等因素所造成的环境恶化、自然资源破坏等进行恢复、治理、监督、控制,从而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3.促进社会化服务体系建立的职能。即政府通过制定法律法规、政策扶持等措施,促进社会自我管理能力的不断提高。4.提高人口质量,实行计划生育的职能。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也是关系到国家长远发展的一件大事,因此我国政府必须加强对计划生育工作的管理,包括计划生育的法制建设,方针、政策的制定,规划组织计划生育科学研究,加强计划生育的宣传、咨询和技术服务工作。

谈谈英国文化与美国文化的异同

谈谈英国文化与美国文化的异同。 一、英美语言差异:尽管英美两个国家都是讲英语的,但是美国英语和英国英语是不相同的。英国人与美国人虽然说的都叫英语,但这两种英语的差异还是很大的,学英语的人都知道,英语中有英式发音和美式发音两种。英国人的英语,相对而言,发音比较清楚,连读的部分较少,一般听起来相对比较字正腔圆;而美国人说英语,则秉持这能省则省,能连就连的原则,因此,对于把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人来说,听英国人的发音相比较下会舒服得多,而如果要习惯美音,恐怕只有在美国生活过的人才真正做到了。另外,两国在字词上的用法也有很多的不同。 二、英美生活习俗差异:英国人和美国人在自己日常生活习俗上也有区别。从服饰上看,英国2人非常讲究衣着,讲究绅士风度,西装革履,皮鞋锃亮。美国人则比较随便,想穿什么就是什么,以自己舒适为主,不会去介意别人的评价,别人也不会去评价。有的英国女士接待黄皮肤朋友时,专门涂抹上黄色面霜,以表示对朋友的亲近和尊重。美国人可方便多了,近几年,美国流行大花裤衩,校内校外,老老少少,都少不了它的影子。但这也并不是说,他们到处随意,在一些场合,他们也是西装革履,文质彬彬,很有些“绅士”的派头。但如果一看到没有旁人,这些“绅士”就原形毕露,鞋也脱了,领带也松了,扣子也解了,脚也搭起来了。从饮食上看两国的美食都像英语一样,是一个大杂烩,广泛吸收了世界各地不同文化的影响。众所周知,英国是一个聚集了诸多绅士淑女的地方,而英国的饮食,也处处散发着英国上流社会应有的高贵气质,从选材到烹饪,再到餐桌上的一言一行,英国人无不将细致发挥到了极致。特别在餐桌礼仪上,不能在餐桌上说话,不能有餐具敲击的声音,刀叉的握法……几乎所有我们所了解的法式西餐的规则都被英国人所遵守而同样是吃饭,到了美国人身上,则就显得随意了许多。美国式饮食不讲究精细,追求快捷方便,也不奢华,比较大众化。一日三餐都比较随便。老美的最爱便是所谓的垃圾食品。对于生活节奏极快的老美来说,五分钟就能搞定的汉堡薯条显然要比规矩多多的西式大餐要吸引人的多。至于这种饮食习惯导致的结果,便是老美的街头行走的人中,大腹便便者显然要比标准身材的人多得多。这样的饮食习惯某种程度上也折射了美国人的生活,雷厉风行,不向英国人那般拖沓,那样注重细节。另外美国人除了过和英国人一样的节日外,还有自己的感恩节等。 三、美国人孜孜不倦的追求平等和自由,体现在教育上就是美国的教育体制具有多元性、开放性(向不同层次学习能力和经济条件的人开放)、国际性、灵活性(各种不同性质的学校满足不同目标的人的需要,国家没有统一的教育制度)的特点,使美国教育既能满足不同人群、不同层次的人们的需要,确保教育公平和机会均等,又能满足并充分发挥不同受教育对象的个性特点,使教育充满活力和生机。而英国人的保守与严谨,体现在教育上就是严谨的学风,完善的教育体系。它拥有一套严格的质量监控体制,各大院校的教学质量评估与科研水平评估结果向全世界公布,英国的高等教育会定期受到检查。英国大学的科研水平长期保持了一个很高水平,也是与这个质量监控体制分不开的,许多开创性的研究发明起始于英国,比如第一只克隆羊,就培养于爱丁堡大学。英国教育的质量也体现在对学生的严格考核上,有的专业可以用“残酷”来形容,被淘汰而拿不到学位的也大有人在,英国老师通常不会因为学生只差一点而放学生一马,他们的职业道德和敬业风度有力地保证了教育质量。 两个国家,两种文化,两种截然不同的教育风格,竟都共同代表着世界教育

政府职能发展

摘要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增长,越来越多职能部门开始发挥着自己的作用。ZF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职能部门,也是保证我国安定的重要机关,ZF在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近些年的变化,ZF的职能问题也逐渐成为了一个复杂的问题。ZF的职能问题是ZF发展的重要问题,同时也关乎我国的经济和民生的发展。ZF的职能不是一成不变的,是要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但是现在ZF的职能往往因为一些外部的因素导致ZF的职能出现一定的误区。ZF的职能只有不断进行变革和调整才能得到最适合的发展状态。ZF的职能关乎经济和民生的发展。所以ZF职能的发展是相当重要的,本文我们主要根据ZF职能的现状和本质推论ZF职能的发展趋势,提出自己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ZF职能;发展趋势;转变策略

引言 ZF作为我国重要的职能部门,对民生和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ZF是推动国家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ZF在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保证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是ZF主要职能。ZF职能是一种逐渐发展的过程。ZF的职能是不断推进不断演化的一种发展历程。我国的ZF职能前些年都是因为社会的变化不断更新了ZF的职能。但是近些年我国的ZF职能不断的由人为进行安排,这就会导致出现一个误区,转变ZF职能就是减少ZF对于社会问题的干预,这种ZF职能的转变是错误的,正确的ZF职能是从实际中不断发展的,ZF职能的发展要从改革实践中不断的变革,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发展ZF职能。 一、ZF职能转变的基本问题 (一)ZF职能的概念 ZF职能也叫做行政职能,是指行政主体作为国家管理的执法机关,在对国家政治、经济以及当地的公共事务进行管理时所承担的职能,或者是对于一部分公共事务进行管辖体现的功能。ZF只能体现了公共活动的基本内容和方向,是公共行政本质的体现。ZF职能是和司法职能对立的,只是反映了国家行政管理活动的实质和基本方向,ZF的职能是保证经济发展和民生的重要职能,在社会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ZF职能分类 1、政治职能 ZF的政治职能就是ZF的统治职能,政治职能是ZF为了维护国家统治阶级的利益从而产生维护社会的一种职能,政治职能主要分为了以下几类,分别是:军事保卫职。为了维护国家的领土主权完整不受侵犯的职能,军事保卫职能是为了保证国家的安全,防止外来侵犯的职能。 外交职能。这是ZF为了和其他国家进行外交合作,为了维护与其他国家的正常军事、政治、经济往来从而产生的一种职能。 治安职能。治安职能是ZF为了维护当地社会的治安,保证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从而能产生的一种职能,治安职能同时负责保护我国的法律实行。 民主政治建设职能。即通过ZF的相关活动以及ZF的宣传,推进我国民主法

公共管理的发展趋势和特征

公共管理的发展趋势和特点 公共管理问题是公共组织尤其是政府组织主导社会事务和社会发展的前沿问题,也是人类社会自从出现利益分化和阶级分化以来的重大现实问题.如今,人类社会的航船已经行进到21世纪,在时代发展的新起点上仍在持续着全球化的人类社会的结构转型,而主导社会变化和发展的公共管理也正在发生着新的变化.这些变化和发展趋势可以概括为边缘化、国际化、创新化、公共政策化、知识管理化和可持续发展化. 一、公共管理边缘化 在21世纪,公共管理的地位和作用更是无法替代,政府向社会提供公共物品的行为与过程更会成为社会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从学科研究来讲,20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社会科学在经历长期的分化和初步的融合之后,开始逐步向整体化、边缘化和横断化迈进,跨学科与交叉综合研究成为公共管理研究的主要趋向。各种与政府管理密切相关的研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开始围绕政府管理问题的解决而交叉、融合。政府公共管理问题的边缘化是公共管理过程与行为边缘化的反映,作为一种全新的公共管理模式,它的发展过程也必然包含着中心边缘化和边缘中心化的丰富意蕴。 公共管理的边缘化趋势表现为:21世纪的公共管理将把主体中心主义转化为客体中心主义,把权力中心主义转化为服务中心主义,把效率中心主义转化为成本中心主义,把个体利益中心主义转化为公共利益中心主义。传统的管理把统治权和统治行为置于社会的中心,21世纪的公共管理则不同,它关注政府实施的各种计划、项目的有效性,表现出一种目标导向的趋势,行政权力和行政行为从属于目标这一中心,这个目标的具体表现就是顾客的满意。21世纪的公共管理会更注重社会的分权,表现出一种破除权力拜物教的趋势,使人们把视线从关注权力和权力的运行转向关注管理的效果上来。政府不再是唯一执掌公共权力的组织与部门,公共权力随着公共管理的社会化而社会化,公共管理变成了一种为公众的服务。公共组织在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时不是单向地去考虑政府行为的效率,而是把这种效率的提升放在行政成本投人降低的双向思考之中,反映出成本意识先行的思路。21世纪的公共管理还把预防永远无法治愈的瘤疾当作处理问题的思路,把掌权者与权力本身区分开来的做法从观念上否定了行政权力的私有,并试图以此减少腐败的滋生空间,使公众增加对政府的满意度。公共管理边缘化的发展趋势代表着走向一种全新的公共行政模式的方向,是政府管理变迁中的一个新时代的开始。代写论文 二、公共管理国际化 随着经济全球化与一体化的发展,公共管理在向边缘化发展的同时正日益呈现出国际化的趋势。全球化的多边贸易的发展与各国市场壁垒的逐步瓦解不断为公共管理的国际化提供基础,多边贸易的发展导致了诸如世界贸易组织(WTO)这样的多边贸易协议的出现。在WTO下,各主权国家纷纷出让部分主权,以承认W,I,0的基本原则为前提。在全球化的浪潮中,各国所面临的共同问题日益增多,像打击跨国犯罪、治理环境污染和防止核扩散等领域内的活动将更多地依赖于各国政府之间的谈判和协作,民族国家单独行动的空间将进一步缩小。在社会事务方面,市场经济和贸易自由的发展都要求各国政府拓宽开放的领域,放松某些管制,以便更充分地加人国际市场,参与国际分工。经济全球化的过程还凸显了地区和城市在全球经济中的重要性,地区和城市将越过国家疆域,成为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再工业化和重新组合的主要空间。这使得政府公共权力逐步流向地区机构和社区,从而打破了政府包揽社会公共事务的格局。同时,新一轮爆发的信息革命正为公共管理的国际化提供技术保障,畅通、快捷的信息对政府管理所具有的价值意义越来越大。21世纪公共管理国际化的趋势表现为管理思想、管理文化、管理人才等方面的国际化。管理思想国际化突出表现在公共管理人员将逐步摆脱狭隘的思想观念,更加强调人的作用,更加注重管理创新。管理文化是公共管理部门在长期管理活动中所形成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及作风等,在信息网络化、竞争全球化的21世纪,注重本土管理文化和外来管理文化的结合,博采众长,形成有特色的管理新文化己成为公共管理发展的必需。管理人才是制约管理发展的重要因素,努力创造适于公共人才资源发现、培育、使用和发展的宏观环境,在世界范围内寻找丰富低廉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最大限度地实现低成本、高收益正成为公共管理发展的新趋势。

中国英国美国生活对比

中英美生活对比 各国文化因为地域差异都有很大区别,每去一个国家,就像在参观一个大型展览,那么我就以观后感的方式,讲述我在英国和美国的见闻。 先是16年暑假我去了美国西部。小时候外出旅游都是跟着爸妈,自己的知识面也不够,没办法很好地体验当地文化;现在自己成年了终于可以以自己的眼光看看世界,好好体验当地生活。美国给人最大的感觉就是自由,生活极具个性化。国家有着全世界最强的资本,可以给人民提供大量便利的条件。在美国的商场,可以买到来自全世界各地的各种商品,并且价格还比产地要便宜,比如很多大品牌的衣服虽然都是中国制造的,但却没有在中国售卖,有一些在中国售价很贵的衣物,在美国价价格只有中国的60%-70%。在当地人家里住了一段时间,能感受到他们生活幸福指数也挺高的:白领平时工作不用怎么加班,工资满足吃喝之余还够经常出去消费,周末一家人外出野餐,开车到近郊骑行等等都是家常便饭;美国蓝领的工资相对于中国来说工资相当高,勤劳一点,挣的钱可以超过白领,吃喝玩乐也完全不是问题,最重要的是不会感到特别辛苦,压力也没有那么大。之前听别人描述的:美国是靠吸其它国家的血发展起来的,现在看来是没有错的。从1971年8月15日美元与黄金脱钩之后,美国经济逐渐放弃实物生产,脱离开实体经济。美国人把实体经济的低端制造业、低附加值产业叫做垃圾产业或者叫做夕阳产业,逐渐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尤其是向中国转移,所以在美国很少本土制的加工产品,这类商品大都产自东南亚。而美国除了留下所谓高端的产业,IBM、微软等企业外,70%左右的就业人口都陆续转向了金融和金融服务业,通俗来说就是脑力活动。所以现在美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就像古代监督劳工的工头,劳工不但工作辛苦,创造出来的价值还要被工头压榨一轮。要是这么分析的话美国听起来有点卑鄙,但其实在国际关系上大家本来就是对立的,大家都是为了自己本国的利益在发展,哪个国家能从其它国家身上占到便宜,并没有卑鄙与否的说法,更多来说这恰恰是该国强盛的体现。 18年的春假我又坐不住地到大英帝国转了一转,感受到的又是与美国截然不同的风土人情。英国给我最大的印象就是:懒。在伦敦这种全球排名前三的城市,商店周六晚上营业时间就会缩短,周日很多店只开12:00-18:00,甚至整天不营业,麦当劳等一系列为人熟知的快餐也在此列,商店不营业的时间想买东西就只能去种类少的可怜的便利店。看惯了一周工作七天的中国人,我不禁替他们担心挣到的钱是否够用。答案是完全足够,与当地人慵懒生活作风极度不符的是其高昂的物价,正是这种差异使得他们可以用较少的工作时间换区更多的金钱。相对于美国利用世界霸主的地位为人民提供便利,我觉得英国人之所以能如此休闲,靠的是其前世界霸主的地位。19世纪上半叶率先完成工业革命后,成为“日不落帝国”的英国称霸了世界近一个世纪,期间与殖民地签订的大量条约和掠夺而来的海量资源,令英国人可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坐享其成。虽然现代已经废除了殖民地政策,但是很多习惯保留下了下来,比如说国际贸易方面,原殖民地与英国的来往已经衍生出了一套完整的运输、交接、管理体系,那么在利益还过的去的情况下很多原殖民地还是会选择与英国建立流量较大的商业往来。这在确保英国国力强盛的同时,还能创造出很多劳动岗位,减轻社会竞争,所以英国人才会如此悠闲。说起英国不得不提的还有他们在全世界著名的绅士风度。在这一点上,我承认英式英语是比美式英语听起来更有腔调,但从另一个方面来说也多了很多不必要的繁文缛节,也催生出了一条歧视链。相信大家经常能在电影里看到因为口音不正而受到歧视的情节,这种情况在英国发生的尤其多。英国由于采用的是君主立宪制,产生了很多贵族,我认为这很大程度上导致了英国人总是自视甚高的想法。在旧时代,贵族确实掌握着很多社会资源,处于绝对主动位置;但是在信息交换如此发达的现代,贵族高高在上的地位已经被动摇了,很多信息,很多资源,群众都可以自己找途径得到,可是英国人似乎还处在世界霸

硕士开题报告范文

硕士开题报告范文 开题报告包括综述、关键技术、可行性分析和时间安排等四个方面。由于开题报告是用文字体现的论文总构想,因而篇幅不必过大,但要把计划研究的课题、如何研究、理论适用等主要问题写清楚。 硕士开题报告一: 题目:关于中国政府政府职能转变紧迫性的思考 姓名: 导师: 专业:经济管理 年级: 中共中央党校 20XX年09月01日 一、选题依据(目的、意义、学术价值、该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本人学术准备情况) (一)选题目的 1、通过对该课题的研究和探讨,深化对公共管理理论的学习和研究,努力探求公共管理理论对加强政府职能转变的作用和意义。 2、通过对中国政府政府职能历史和现状的研究和分析,并提出中国政府职能转变的对策和建议。 3、系统检验自己参加经济管理在职研究生学习以后,在公共管理理论研究方面的学习收获,特别是对中国政府职能转变方向的研究能力。 (二)选题意义 1、对该课题的研究既是社会发展的要求,也是学习科学发展观的体现。 2、研究该课题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是解决当前最突出的经济和社会矛盾的迫切需要。 3、对该课题的研究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三)学术价值

1、研究政府职能转变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对推进政府体制改革,建设行为规范、运作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体系,实现政府管理科学化、民主化、标准化和法制化具有重要意义。 2、丰富和完善我国在政府职能转变理论研究方面的成果,加快推进我国政府职能转变。 (四)研究现状 1、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一步步完善,要求政府职能转变的内外压力越来越大,关于政府职能转变的研究和报告也进入一个繁荣期。 2、“中国政府应尽快实现政府职能转变,以适应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出现的一系列国际国内新情况。”这是目前国内外一直公认的观点。实现政府职能的转变,不仅是对我国加入wto的承诺的兑现,也标志着我国的对外开放将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任务显得尤其艰巨,当前关于这一领域的研究也比较多,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政府是由“效率型”向“效能型”政府转变还是由“全能型”向“有限型”政府转变或者是指令型”向“服务型”政府转变。 3、目前学术界关于政府职能转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政府职能是由上而下还是由下而上进行合理转变以及转变后的政府主要实现什么功能。 (五)个人准备 1、材料准备情况:搜集并阅读的论著主要有:金太军:<政府职能梳理与重构——当代中国政府管理与社区治理丛书>、<转变政府职能与建设服务型政府>;叶劲松:<转型期的地方政府职能与管理方式>;朱光磊<现代政府理论>;李文良<中国政府职能转变问题报告>;邹伟<政府职能演变与发展趋势研究>;张e,杨芸:<现阶段我国政府职能转变问题探讨>;顾艳君<和谐社会语境下的政府职能定位>。 2、研究的主要方法:本课题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与政府职能转变相关的文献来获得资料,全面地、正确地了解掌握政府职能转变的具体理论依据,为政府职能转变提供正确的对策、观点。 二、论文结构框架(主要观点) 前言(内容提要) 一、我国政府职能的现状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当前我国政府职能的现状特点

政府职能的两重性及其发展趋势

政府职能的两重性及发展趋势 ——从地方政府的角度分析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初步确立。新形势、新问题随之出现,我国政府开始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对我国政府职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将从地方政府的角度分析我国政府职能的两重性及其发展趋势,并就我国地方政府职能的发展趋势和国外地方政府职能的发展趋势进行对比分析。 关键词:政府职能;地方政府;两重性;发展趋势 一绪论 在市场经济化的今天,国际、国内环境的变化,新问题、新挑战不断出现。对政府职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发挥着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的职能。“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相互配合共同维护着市场经济的秩序。作为国家政府职能组成部分的地方政府职能,是地方政府职责和功能的总称,它一方面反映了地方政府的法定职责,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地方政府的作用。当下,我国社会正处于非常重要的转型时期。从国际上而言,经济一体化和全球化趋势增强,对我国政府职能提出了新的要求;从我国内部的改革而言,我国正处于市场经济的改革和完善时期,经济的高速发展,政治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要求地方政府必须迅速转变其职能。特别是加入WTO 后,对我国地方政府的职能更是提出了高的要求。如何适应当前社会的变迁在最低改革成本的基础上达到最佳的效果,这不仅是社会发展的问题,而且与我国政府职能的有效发挥有着重大关系。 二地方政府与政府职能 (一)地方政府的概念 地方政府是由中央政府为治理国家一部分地域或部分地域某些社会事务而设置的政府单位[1]。它是指除中央政府以外的所有治理国家一部分地域的各个层级的地域性政府,但不包括联邦成员单位政府;它不是单指地方行政机关,而是指一个政府单位。 (二)政府职能的相关理论 1、政府职能的定义及内容 政府职能是指作为国家行政机关的政府在实现国家职能所承担的职责和功能[1]。政府职能反映了政府管理活动的内容和基本方向,决定了政府的规模和管理方式。政府职能包括两个层面:基本职能和具体职能。基本职能是指,政府运用国家权力通过对社会公共事务提供管理和服务,使社会处于有秩序的稳定状态,从而实现和维护国家的政治统治。具体职能则是指,政府在对社会公共事务提供管理和服务时,出于各种不同的具体需要而应承担的职责和应发挥的作用。

为什么美国人崇拜英国文化

英国人骂美国人没文化 说到欧洲人很不屑美国人,这种情绪是肯定的,我和欧洲同学、朋友打交道我也能感觉到,但原因是很复杂的,拿我所在的意大利来说,我觉得至少有以下几点吧:1,欧洲是很讲究社会阶级的,这个源于比较根深蒂固的贵族观念,他们对于生活上的一些要求、对事情的态度都比较严格,比如我认识的出身比较好家庭社会地位比较高的女孩们,大多都有十分严格的饮食要求,但在意大利公立大学留学的美国学生(大多不是很富有,富有的在私立),很多身材都不好,很多是胖子,在欧洲学生当中真的会很受孤立。因为欧洲人对于贵族意识的追求多在于一种精神,比如你是否注重个人的形象,你的身材是否健康,这些反映你是否足够重视和尊重你自己。美国人有时真的很随便(经济条件一般家庭,但是大家都知道美国其实最多的就是中产家庭啊!就是不愁吃穿但是也不是富贵血统那种),因为人家社会风气就是很轻松好嘛,美国普遍倡导的价值观是人人平等好嘛,所以美国佬要更直接,与他们接触更轻松。但、是,欧洲人并不喜欢这种“糙”啊,你去欧洲人家里做客,你是需要提前问这个聚餐是正式还是非正式,正式的话即使是家里即使只有四五个人也要礼服出席啊,如果你不问就是标准美式T恤+仔裤,你不被鄙视谁被鄙视? 不要说欧洲很多女孩穿着都很随便啊,尤其校园你当然可以很随意,可是你的穿着打扮已经决定了你的圈子,我曾经和一个穿着较糙的本地女孩聊天,她自己都说了没什么朋友,像她这样光顾学习又不愿只跟书呆子做朋友的人,那些时髦精致的盆友也不愿和她打成一片,所以她就是形单影只啊。 2,美国人有点点优越感,欧洲人就更烦,也不排除有嫉妒的小心眼。两次战争后美国成了超级大国,但以前美洲大陆干嘛的?流放的人啊,犯罪的人啊,在自己土地上混不下去的人啊才到美洲去,美国的成长期短,没有历史,欧洲呢?欧洲本应该腰杆很硬,偏偏事物的发展永远都有胜极必衰,欧洲的经济危机我们都心知肚明,所以嫉妒里有看不起看不起里有点嫉妒的心理很正常吧。况且因为美国这种“新兴贵族”的崛起,毕竟感觉教养是不比欧洲传统贵族要求,比如意大利人有多爱聊天啊众所周知!但是!公车上,饭馆里,如果你看到一群外国人语调超高超亢奋,那他们一定是用英语的,因为他们一定是美国人!家里教养好的欧洲人绝、对说话声音不会大、音调不

英国文化和中国文化的差异

4。Eating, chatting alternately To the British people to come to a guest, should an appointment on time and prepared some small gifts early to be considered to be impolite behavior. At meal time, eating his dinner plate where all the food is polite behavior, such as the remaining food in the UK means that guests do not like these foods. The British like to eat when the chat, then need to pay attention to eat and speak alternately. Zhang Dazui when eating and speaking, are very rude behavior, it is best to eat only a small amount of food put into their mouths. If you have mouths, the best cover it with one hand. In the UK culture, To stay to socialize after dinner conversation was regarded as polite behavior, gathering more than likely to continue for several hours. 5。。Where the things I want to Reservation Life in the UK would also like to note that with people, visiting a friend before you advance notice of each other, uninvited guest will be is disgusting. It should be avoided after 10 pm a phone call to someone's home, after 11 pm phone call is likely to be the British as the event of emergency. Britain's many services require an appointment in advance, such as a doctor,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