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麦克卢汉“媒介即信息”:媒介到底传递了什么讯息

麦克卢汉“媒介即信息”:媒介到底传递了什么讯息

麦克卢汉“媒介即信息”:媒介到底传递了什么讯息
麦克卢汉“媒介即信息”:媒介到底传递了什么讯息

媒介到底传递了什么讯息?

读麦克卢汉《媒介即讯息》一文有感

l964年,加拿大传播学者麦克卢汉出版了《理解媒介:人体的延伸》(以下简称《理解媒介》)一书,其中最富影响力章是《媒介即讯息》。麦克卢汉的这一论断在引起学界强烈兴趣的同时,也受到了西方主流传播学界和文化学派的批判。当世界进入2O世纪后半期,随着互联网的日益成熟以及数字化生存的日益可能,人们再次把目光投向麦克卢汉,力图从麦克卢汉痴人说梦般的表达中寻找能解释这个时代媒介影响力的答案。和着这股热潮,我翻开麦克卢汉的《媒介即讯息》一文,力图从字里行间来感受大师给予我们的启示。

传播学研究应关注什么

在西方传播学界一贯推崇的内容和效果研究声中,麦克卢汉独辟蹊径,选择了媒介本身,甚至是媒介的技术特征作为研究对象,并且表达了对以往研究路径的批判,引起了强烈反响。被西方视为传播学的先驱之一的哈罗德·拉斯韦尔在《社会传播的结构与功能》中,以其著名的5W传播模式,对社会传播的过程、结构及其功能做了一个较为全面的论述,并清晰地阐释了大众传播三功能说,传播学研究的五大基本内容:“控制分析”、“内容分析”、“媒介分析”、受众分析”以及“效果分析”。麦克卢汉认为媒介研究的最新方法也不光是考虑“内容”,而且“还考虑媒介及其赖以运转的文化母体”,并认为“过去人们对媒介的心理和社会后果意识不到”,因此,在《媒介即讯息》一文中,麦克卢汉开篇宗义:“我们这样的文化,长期习惯于将一切事物分裂和切割,以此作为控制事务的手段。如果有人提醒我们说,在事务运转的实际过程中,媒介即是讯息,我们难免感到有些吃惊。”传统的传播学研究认为媒介不过是信息传送的介质,至多能与传播的其他几个要素相提并论。麦克卢汉的目光却没有停留在传播学的内部,并未仅仅将媒介视为传播学的五个要素之一,他的视野转向了媒介的属性特征——媒介,作为工具,一种能够大规模复制并传送讯息的装置,因此也就转向了考察生产工具对整个人类文明史的贡献。

在麦克卢汉看来,“媒介的‘内容’使我们对媒介的性质熟视无睹,媒介的‘内容’好比是一片滋味鲜美的肉,破门而人的窃贼用它来涣散和转移看门狗的注意力,这是因为任何媒介都有力量将其假设强加在没有警觉的人的身上。媒介的魔力在人们接触媒介的瞬间就会产生,正如旋律的魔力在旋律的头几节就会施放出来一样”。如果我们回首人类文明传播的发展史,我们就能体会麦克卢汉所说的“魔力”。在前语言时代,没有传播媒介,人类只能说是处于野蛮时代。语言——传播最基本的介质的产生,使人类第一次和他们所表达的对象在时空上相分离,人类社会进入部落化,人类开始迈向文明社会。文字的出现使传受双方在时空上可以分离,纸张的发明让传播效率有了很大提高,人类的个体能够通过文字记录的信息,获得人类整体在漫长岁月里创造积累的知识、经验和智慧,加速了人类文明的进程。手抄传播的成本和效率制约了传播的范围和广度。无论是我国古代的雕版印刷、活字印刷的历史性开创,还是德国古登堡印刷术的批量使用,印刷术的发明使人类文明的传播突破了时空的限制,媒介的作用逐步超越了其他的社会机制,成为现代政治重要的力量之一。自19世纪末起,电子媒介的风起云涌更使得人类文明的传播在消弭时空上迈进了一大步,拟态化的传播使人们得以见证历史。数字媒介——互联网的出现更是让参与其中的人不仅可以见证历史,甚至可以参与构建历史。可见,传播媒介的本身已然在社会文明的进程中留下了深深的足迹,恐非具体的传播实践的影响力所能比拟,媒介自身的研究价值也就显得格外突出。

媒介的讯息究竟是什么

媒介本身在传播学研究中的至关重要性和对于人类文明的进程的作用从人类传播史中可见一斑,但是麦克卢汉的“媒介即是讯息”到底表达了什么样的意义呢?文章开篇之后说到:“所谓媒介即讯息只不过是说:任何媒介(即人的延伸)对个人和社会的任何影响,都是由于新的尺度产生的;我们的任何一种延伸(或曰任何一种新的技术),都要在我们的事务中引进一种新的尺度”,也就是说,任何媒介或技术的“讯息”,其实就是“由它引入的人间事务的尺度变化、速度变化和模式变化”。不仅从莎士比亚等人的文学作品中获得灵感,麦克卢汉还从他人的医学理论著作,经济学家的学说,电影、绘画和戏剧艺术,甚至从军事历史中获得大量的旁证,以阐述“媒介即讯息”这一思想的普适性。“媒介即信息”的含义就是,对于整个人类史而言,真正起作用的不是那些转瞬即逝的信息,而是不断发展和变革的媒介

本身。这些媒介改变着我们传播和接收信息的方法,造就了我们生活方式的本身。甚至在麦克卢汉看来,不仅媒介本身即是讯息,而且应该是任何一种划时代的技术都因其引入的“尺度变化、速度变化和模式变化”而带有不可磨灭的“讯息”,“媒介的塑造力正是媒介自身”。批评与辩证“媒介即讯息”论断中所包含的偏重技术本身,忽略了媒介内容和传播者的倾向。

在大众传播领域收到的批评。

对于新的技术,许多人甚至大部分人认为技术意义不在机器本身,而是人们利用技术所做的事情。英国的雷蒙德·威廉斯等学者认为“媒介即讯息”是“断言媒介的技术决定了人们的思考和行为方式”,掩饰了统治权威关系如何建构文化生产、文化内容和文化接受,以及人的主体意识,因此在事实上非社会化了媒介分析。针对麦克卢汉所指认的“媒介成分和内容的研究绝对不可能揭示媒介影响的动力学”,尼克·史蒂文森认为“麦克卢汉转移了人们对权力与力量之间的关系在社会——历史世界中的影响的注意力。他在理论上忽视大众传播对象征意义的生产和对各主导性社会关系的维系方面所起到的作用,这种情况排斥了与体制、文化和意识形态的组织相关的各种批判性问题”。他们的批评观点很有代表性,多数批评者的确认为麦克卢汉绕开了广阔的社会和文化语境,对资本主义与传播之间的关系视而不见,忽视了控制和使用媒介的机构和人的主体意识,掩饰和忽视了媒介发展演变过程中国家、民族利益的冲突和社会有关力量的干预。批评者认为,媒介技术只是生产力的一个部分,不能孤立地发挥作用,总是和所处地带的政治、经济因素一起推动社会的发展和变革。这种批评论调和麦克卢汉媒介思想产生时候的大众传播环境有关。

在传播学上,有关“大众传播”的定义不胜枚举,但基本要素大致相同。以德弗勒的定义为例:“大众传播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职业传播者利用机械媒介广泛、迅速、连续不断地发出讯息,目的是使人数众多、成分复杂的受众分享传播者要表达的含义,并试图以各种方式影响他们。也就是说,“大众传播”的要素中,除了能够“大规模复制并发送讯息”的传播机器外,还有一个极为重要的要素——组织化的传播者,而传播者——机构或人的主体意识是传播产生效果的重要因素。在报纸、广播和电视占主流地位的大众传播时代,信息传播其实是精英分子所主导的点对面的传播。传播者的主体意识当然是不可忽视的强大力量。因此,在大众传播时代(少数人凭借庞大的传播设备向多数人传播),麦克卢汉的“媒介即讯息”是值得商榷的,因为当少数人控制传播机器时,控制是一个重要的问题,而麦克卢汉似乎忽略了控制的问题,这可以说是其理论的个缺陷。麦克卢汉与雷蒙德·威廉斯等人的矛盾焦点是:麦克卢汉认为,报纸、广播、电视、电话、电报等运用了电力传播技术的媒介,对人的心理和社会造成了非集中化的效果;而雷蒙德·威廉斯等人认为,报纸、广播等大众传播媒介有可能被资本主义或其他权力机构利用,造成集中化等反民主的后果。网络时代的到来改变了理论所处的环境。随着1969年加利福尼亚大学和斯坦福研究院4台计算机实现联网,网络世界宣告到来。20世纪90年代后,互联网逐渐走向商用和民用,信息高速公路的开通让数以亿计的普通人感到“地球村”不再是梦想,甚至在2o06年互联网使用者成为美国《时代》周刊2006年年度人物,《时代》周刊对此解释说,社会正从机构向个人过渡,个人正在成为“新数字时代民主社会”的公民。在网络传播时代,讯息传播方式从少对多变成多对多,从中心辐射变成多节点的传播环路,从大众传播到分众传播和人际传播结合,传者与受众“内爆”,内容控制的重要性下降,而传播技术本身的理论重要性日益上升,此时,麦克卢汉的理论日益显示出其独到的阐释和批判功能,也体现出该理论的前瞻性。

理论的现实意义

网络传播媒介与传统大众传播媒介的划分不是绝对的,前者是后者的补充而非替代品,它们在当今社会的交流领域处于并存的局面。以网络为标志的数字化媒体凭借其独特的技术属性,改变着报纸之类的纸媒介传播信息的方式,也就改变着人类传播信息的方式。同时,数字化媒体越来越在传统媒体的变革中充当战略意义的重要角色。如《纽约时报》公司研制的识报器可以对浏览的文章进行阻塞和评阅,从而戏剧性地改变了报纸和读者之间的关系。哥伦比亚报纸已经通过传媒显示器为读者提供了全球30o多张报纸的阅读和下载服务,读者可以将自己感兴趣的信息下载进行离线阅读。英国美伦电讯网向读者出售阅读服务的收入占总收入的三分之一。而在我国,几乎所有市级以上的报纸都有自己的电子版,许多还推出了手机报。美国学者波斯特的著作《第二媒介时代》将大众传播划分为“第一媒介时代”(广播、电视等中心辐射传播模式)和“第二媒介时代”(信息高速公路等双向去中心化交流模式)。波斯特认为,只有进入互联网时代才是“第二媒介时代”,手机是“第二媒介时代”的代表性媒介。第一媒介时代是由文化精英、知识分子主导的自上而下的文化传播和发布;而第二媒介时代

则是“双向的去中心化的交流,它是大众文化的狂欢,与尼葛洛庞帝所指出的数字化生存的四个特征之一“分散权力”有着异曲同工的效果。

“媒介即讯息”或许是麦克卢汉的一种极端化、夸张的表述,但我们不能将它拿来作极端的理论应用。它是回顾传播史的一种方式,是进行当下媒介研究的一个视角。他的思想其实与“生产工具决定生产力,从而影响生产关系”的黑格尔和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一脉相承。传播的意义不是主要体现在讯息显层的内容上——这一思想可谓是麦克卢汉最为不朽的洞察。麦克卢汉直接把媒介自身作为研究对象,开创了媒介研究的全新视角,特别是他把媒介技术与社会文明的进程联系起来,给后来的研究者以极大的启发,我们已不必像乔伊所说的那样,花300年的时间来理解麦克卢汉了。

参考文献:

2.麦克卢汉.T.E.、秦格龙.F.编,何道宽译:《麦克卢汉精粹>,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4.史蒂文森.N:《认识媒介文化》,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

5.德弗勒.M.L、丹尼斯.E.E著,王怡红等译:《大众传播通论》,北京:华夏出版社,1989年版。..

6.徐凌、李宁:《对“媒介即讯息”的再审视》,《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 (6)。..

7.顾宁:《论麦克卢汉媒介论预言的开创性贡献》,《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8 (1)。..

8.郭建斌、吴飞:《中外传播学名著导读》,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秦志希为武汉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肖涌为武汉大学新闻传播学院20o5级在职博士研究生、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

浅析麦克卢汉“媒介及讯息”理论的实质

报告题目:浅析麦克卢汉“媒介及讯息”理论的实质 课程名称:大众传媒与社会变迁 学院:人文学院 专业:新闻学 年级: 12级 学号: 1205010317 学生姓名:惠才贤 指导教师:聂萌 2015 年 06 月12日

浅析麦克卢汉“媒介及讯息”理论的实质 摘要:1964年,加拿大传播学者麦克卢汉出版了《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以下简称《理解媒介》)一书,其中最富影响力章是《媒介即讯息》。麦克卢汉的这一论断在引起学界强烈兴趣的同时,也受到了西方主流传播学界和文化学派的批判。当世界进入2O世纪后半期,随着互联网的日益成熟以及数字化生存的日益可能,人们再次把目光投向麦克卢汉,力图从麦克卢汉痴人说梦般的表达中寻找能解释这个时代媒介影响力的答案。让我们再次翻开书本,来认真解读一下麦克卢汉“媒介及讯息”观点的实质。 关键词:媒介讯息实质 一、“媒介即讯息”的含义 “媒介即讯息”是什么意思呢?文章开篇之后说到:“所谓媒介即讯息只不过是说:任何媒介(即人的延伸)对个人和社会的任何影响,都是由于新的尺度产生的;我们的任何一种延伸(或曰任何一种新的技术),都要在我们的事务中引进一种新的尺度”,也就是说,任何媒介或技术的“讯息”,其实就是“由它引入的人间事务的尺度变化、速度变化和模式变化”。【1】不仅从莎士比亚等人的文学作品中获得灵感,麦克卢汉还从他人的医学理论著作、经济学家的学说、电影、绘画和戏剧艺术,甚至从军事历史中获得大量的旁证,以阐述“媒介即讯息”这一思想的普适性。 这一观点乍一听上去给人以一头雾水的感觉:媒介是传播过程赖以实现,使传播者与传播对象发生关系的中介,讯息是通过媒介传递的内容,媒介怎么就会是讯息呢?其实,麦克卢汉是从功能和影响这两个角度,对“内容”这一概念做了解释。麦克卢汉将媒介对社会的影响作为了媒介的内容。关于从媒介技术的功能的角度理解“内容”,麦克卢汉提出任何媒介的内容总是另外一种媒介:“言语是文字的内容,正如文字是印刷的内容一样,而印刷则是电报的内容。如果有人问‘言语的内容是什么?’那么就有必要回答说‘它是思想的实际过程,这本身是非语言的。’”【2】他还将媒介的效力归因于一种媒介总是被赋予另一种内容被作为其“内容”。应当承认,媒介作为承载、传递社会信息的工具,一旦进入信息流程,便会以其自身的特征与活力,对社会产生有力的影响。 由于传播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行为之一,因此传播方式不可避免地对人类的思考方式和行为方式产生影响。例如, 当印刷传媒在社会传播活动中占主导地位时, 人们自然而然会重视书面语言符号的使用技巧, 重视文章的逻辑、修辞等。一旦电视成为占主导地位的传播媒介, 人们对书面语言符号使用技巧等的重视程度就有所减弱, 而开始转而强调声

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

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 Document number:BGCG-0857-BTDO-0089-2022

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 (一)媒介是人体的延伸? 1、内容 媒介是人体感官能力的延伸和扩展:文字印刷媒介是视觉能力的延伸,广播是听觉能力的延伸,电视是视觉、听觉和触觉能力的延伸。 2、评价 1)这个观点的提出是为了说明传播媒介对人类感觉中枢的影响,他认为媒介和社会的发展史同时也是人的感官能力由"统合——分化——再统合"的历史。 2)麦克卢汉的"媒介即人的延伸"的观点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但是它并不是严密的科学考察的结论,而是建立在"洞察"基础上的一种思辨性的推论。 (二)媒介即讯息?? 1、内容 媒介本身才是真正的讯息,也就是说,人类有了某种媒介才可能从事与之相应的传播或其他社会活动,因此真正有意义的讯息不是各个时代的传播内容,而是这个时代所使用的传播工具的性质,以及它所带来的可能性和造成的社会后果。2、评价 意义: 1)这是麦克卢汉对传播媒介技术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的高度概括。2)强调媒体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也是区分不同社会形态的标志 缺陷: 1)把媒介技术看作社会发展的唯一动力——极端性

2)忽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社会制度对它的制约——片面性,因为媒介是人创造的,人如何利用和控制媒介,媒介的社会占有结构,所有制关系如何,也反过来规定媒介活动的特点和作用性质。 (三)热媒介与冷媒介 1、含义 1)热媒介:传递的信息明确清晰,接受者无须动员更多的感官和思维活动就能理解,它本身就是"热的",如照片、广播、电影等。需要受众参与其中的程度低2)冷媒介:提供给受众的讯息模糊、不充分,需要受众予以补充、联想,受众参与其中的程度高,如漫画、电视、电话等。 2、评价 麦克卢汉主张将媒介这样划分,是为说明正确运用它的重要,给人以启示。各种媒介作用于人的方式不同,引起的心理行为反应也各具特点,对媒介的研究应把这些因素考虑在内,但是这种分类的确有些牵强而且似是而非。 (四)地球村 1、内容: 在自然社会,口语是主要以传播媒介,人的交往受距离的限制,文学印刷媒介产生后,人类由"耳朵的社会"进入"眼睛的社会"人与人之间联系变得疏远。电子媒介的出现与普及改变了这种状况,它们以接近于实时的传播速度和强烈的现场感、目击感把遥远的世界拉得很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感觉上大大缩短,于是整个世界变成一个"地球村",任何国家和社会都是村庄的一部分。 2、影响

谈麦克卢汉定义的热媒介、冷媒介之荒谬——读《理解媒介》

谈麦克卢汉定义的热媒介、冷媒介之荒谬——读《理解媒介》 《理解媒介》是传播学研究领域最有影响的媒介研究学者、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教授麦克卢汉的成名作。在这本书里,作者首创了当今习以为常的术语“媒介”,提出了今天的媒介研究者津津乐道的概念“地球村”、“信息时代”,阐述了“媒介即信息”、“媒介是人的延伸”、“热媒介与冷媒介”的学术观点。 如今,我们真正已经生活在麦氏预言的“地球村”中感受、接触、使用各种“媒介”。有趣的是,我正是通过网络电子书的方式阅读到《理解媒介》,与同好此书之人交流感到精彩或者困惑之处。粗浅的通读一遍之后感到要想真正读懂麦氏的思想还需要再仔细看上几遍。不过,还是产生了有一些关于“冷媒介”“热媒介”问题的思考。 麦克卢汉认为“热媒介”传播的信息比较清晰,接受者不需要动员更多的感官和联想活动就能理解,参与程度低,它本身是“热”的,人们在进行处理之际不必进行“热身运动”。而“冷媒介”与此正好相反,它传达的信息含量少而模糊,在理解时必须要动员多种感官的配合和丰富的想象力,参与程度高。 麦克卢汉所谓的“热媒介”是指电影、广播、照片、书籍、报刊等等,而“冷媒介”则包括电视、电话、漫画、谈话等。 首先我们不可否认,麦克卢汉冷热媒介的提出,启示了我们不同媒介对受众的心理和行为所带来的影响有了新的认识,我们在研究传播学时不能忽视对所运用的具体媒介的研究。但是这个定义的划分却缺少理论规范,不够科学严谨。

麦克卢汉牵强地把电视和电影分别划分在“冷媒介”和“热媒介”的范畴内。原因仅是:他认为电影的光源和视线的位置关系是正好相反的。电影观众的视线受背后的光源将其诱导到前面的银幕上,电视观众则直接面对显像管这一光源。在这个意义上,对于受众来说,电视是外部世界,比电影更需要进行积极主动地参与和解读。由此,他认为电视是“冷媒介”。 麦克卢汉只在显像技术上把电视和电影区分为冷热媒介,未免过于武断。显像的过程并非受众参与的,受众最终只是看到屏幕上的影音图像,所以我认为,电视和电影的传播手段是一样的,都是通过对受众视觉、听觉地冲击来完成传播的过程。电影所播放的内容,电视也完全可以播放,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电视在音响效果和影像清晰度上几乎可以和电影达到相同的冲击力。如果两种媒介传播效果是一样的,我想区别开来研究就没有任何意义了。 对此,麦克鲁汉曾解释说,在电视屏幕上一秒钟闪现数百万个光点,而人眼只能感应其中的60至70个光点,并且观众还得将它们在大脑中依次组合成原先的图像,这样电视便成为低清晰度高参与度的媒介即冷媒介。 麦克卢汉说热媒介只是延伸一种感觉,并使之具有“高清晰度”。高清晰度是充满数据的状态。照片从视觉上说是具有高清晰度。卡通画却只有“低清晰度”。原因很简单,因为它提供的信息非常之少。言语和电话是一种低清晰度的冷媒介,它给耳朵带来的信息很少。 如果说照片在视觉上是高清晰的,那么电话和言语在听觉上也是

麦克卢汉的媒介即是讯息理论

麦克卢汉的媒介即讯息理论 0903广告学吴佳蕾学号:220904025 马歇尔?麦克卢汉是西方传播学巨匠,他1964年的著作《理解媒介》震惊了西方乃至世界,这位加拿大学者称为了传播学史上的最重要的先知和圣人。他在书中强调“媒介即是信息”,提出“媒介是人的延伸”,他用独特的见解区分了“冷媒介和热媒介”。 所谓媒介即是讯息只不过是说,任何媒介(即人的任何延伸)对个人和社会产生的影响,都是由新尺度引起的,我们的任何一种延伸(或曰任何一种新的技术),都要在我们的事务中引进一种新的尺度。这一概念在当时社会坏境下无疑是非常新奇的,实际上当麦克卢汉提出这些问题时,人们觉得他所著的不像学术论文,更像科幻小说……麦克卢汉认为媒介作为一种形式出现后,它不是静态的、空洞的、消极的,而是通过对信息。知识。内容的反作用进而对整个社会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它甚至决定着社会的发展及社会形态的变化。因此,对于一个社会而言,媒介这种形式本身要比它所传达的信息更加重要。 在当代社会,媒介已经如同长在人们身上的血肉一样不可分割。网络、电视、电影、手机、电话、音乐、报纸、周刊、消费品等等充斥着我们的生活,媒介大片覆盖了我们的生活,速度之快,影响力之大,覆盖面之广,它和政治、经济、生活密不可分,息息相关。在这样的一个生存环境中,不正是一一验证了麦克卢汉的语言吗?当一个人陷在媒介纠葛中无法自拔的时候,人们疑惑,恐惧着自己的不能掌控。光纤、数字化、无线电……将我们带入了一个个虚拟的时空,真实

已不再受到限制,虚拟社会的生存游戏将记录下每一个人的存在。大众媒介的普及无疑的一个现象就是大大的缩小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于是人类在更大的范围内重新部落化,整个世界变成了一个新的“地球村”。媒介成为了社会发展和社会意识形态变化的决定性因素。麦克卢汉的这一预言符合了整个世界的发展趋势。 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强调了媒介技术的社会作用,但也不可避免的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麦克卢汉毕竟不是一位辩证唯物论着,他没有看到人的能动性的作用,人这一生物在自然界中扮演的重要角色是无法磨灭的。我们应该正确的认识媒介技术对社会发展的作用的同时,认识到人对媒介的控制和利用。

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

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 (一)媒介是人体的延伸? 1、内容 媒介是人体感官能力的延伸和扩展:文字印刷媒介是视觉能力的延伸,广播是听觉能力的延伸,电视是视觉、听觉和触觉能力的延伸。 2、评价 1)这个观点的提出是为了说明传播媒介对人类感觉中枢的影响,他认为媒介和社会的发展史同时也是人的感官能力由"统合——分化——再统合"的历史。 2)麦克卢汉的"媒介即人的延伸"的观点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但是它并不是严密的科学考察的结论,而是建立在"洞察"基础上的一种思辨性的推论。 (二)媒介即讯息?? 1、内容 媒介本身才是真正的讯息,也就是说,人类有了某种媒介才可能从事与之相应的传播或其他社会活动,因此真正有意义的讯息不是各个时代的传播内容,而是这个时代所使用的传播工具的性质,以及它所带来的可能性和造成的社会后果。 2、评价 意义: 1)这是麦克卢汉对传播媒介技术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的高度概括。 2)强调媒体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也是区分不同社会形态的标志 缺陷: 1)把媒介技术看作社会发展的唯一动力——极端性 2)忽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社会制度对它的制约——片面性,因为媒介是人创造的,人如何利用和控制媒介,媒介的社会占有结构,所有制关系如何,也反过来规定媒介活动的特点和作用性质。 (三)热媒介与冷媒介 1、含义 1)热媒介:传递的信息明确清晰,接受者无须动员更多的感官和思维活动就能理解,它本身就是"热的",如照片、广播、电影等。需要受众参与其中的程度低 2)冷媒介:提供给受众的讯息模糊、不充分,需要受众予以补充、联想,受众参与其中的程度高,如漫画、电视、电话等。 2、评价 麦克卢汉主张将媒介这样划分,是为说明正确运用它的重要,给人以启示。各种媒介作用于人的方式不同,引起的心理行为反应也各具特点,对媒介的研究应把这些因素考虑在内,但是这种分类的确有些牵强而且似是而非。 (四)地球村 1、内容: 在自然社会,口语是主要以传播媒介,人的交往受距离的限制,文学印刷媒介产生后,人类由"耳朵的社会"进入"眼睛的社会"人与人之间联系变得疏远。电子媒介的出现与普及改变了这种状况,它们以接近于实时的传播速度和强烈的现场感、目击感把遥远的世界拉得很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感觉上大大缩短,于是整个世界变成一个"地球村",任何国家和社会都是村庄的一部分。 2、影响 地球村的出现和发展给人类社会带来极大影响,人与人,社会与社会,国家与国家的相互依赖性

简评麦克卢汉的媒介观

简评麦克卢汉的媒介观 麦克卢汉的三大经典观点 关于媒介手段或技术在社会发展史上的地位和作用,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进行过考察。在这个领域,马歇尔.麦克卢汉的学说是很有影响力的。麦克卢汉生前先后出版了《机械的新娘》(1951)、《古登堡群英》(1962)、《理解媒介:人的延伸》(1964)以及《媒介即讯息》(1969)等著作,逝世后于1980年又出版了与他人合著的《地球村》一书。在这些著作中,他提出了三个著名的观点:“媒介即讯息”、“媒介:人的延伸”和“热媒介与冷媒介”,这三个观点构成了麦克卢汉学说的主要内容。 首先,针对“媒介即讯息”这一观点,是麦克卢汉对传播媒介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的一种高度概括,其含义是:媒介本身才是真正有意义的讯息。即人类有了某种媒介才有可能从事与之相适应的传播和其他社会活动,因此,从漫长的人类社会发展过程来看,真正有意义、有价值的“讯息”不是各个时代的传播内容,而是这个时代所使用的传播工具的性质、它所开创的可能性以及带来的社会变革。麦克卢汉说:“正是传播媒介在形式上的特性——它在多种多样的物质条件下一再重现——而不是特定的讯息内容,构成了传播媒介的历史行为功效。”麦克卢汉的媒介概念不仅指语言、文字、印刷物、电信和广播电视,而且包括各种交通运输工具在内。他认为,媒介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每一种新的媒介的产生,都开创了人类感知和认识世界的方式,传播中的变革改变了人类的感觉,也改变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并创造出新的社会行为类型。用一张图表来表示就是: 麦克卢汉关于媒介与社会形态的观点 其次,“媒介即人的延伸”这一观点是为了说明传播媒介对人类感觉中枢的影响。在他的眼里,媒介和社会的发展史同时也是人的感官能力由“统合”——“分化”——“再统合”的历史。史前人的听觉文化使得部落人的感觉能力大体上平衡,他们的行为与他们所处的环境是浑然一体的。而以文字和印刷媒介为主的视觉文化则是集中于细节,并把细节从整体中分化抽象出来,这种感觉领域的分离,使人类对事物形成了抽象的、深层的认识,但与此同时,疏远其他感觉只重视视觉也会产生情感的分离,使人的总体感觉能力下降。不过,现代电子媒介不仅扩张了人类的视觉和听觉,而且由于强烈的现场感和接触感而扩张了人类的触觉,因此,现代人正在找回长期失落的“感觉总体”,重新回到一种感觉平衡状态。 第三,“热媒介”与“冷媒介”是麦克卢汉就媒介分类提出的两个著名概念。

麦克卢汉与英尼斯的媒介理论

麦克卢汉与英尼斯的媒介理论 概念: 1.媒介即讯息:《媒介即讯息》是麦克卢汉的重要著作之一。根据麦克卢汉的观点,重要的是媒介本身,是新的传播媒介的出现,因为传播媒介中的变革,本身就会给人类社会带来某种讯息,引起社会的某种变革。他的这个观点,与英尼斯关于传播和文化史的理论的影响是分不开的。英尼斯的观点是:对边远地区原材料的开发利用以及帝国权力的扩张,都与有效的传播系统分不开。 2.媒介是人体的延伸:麦克卢汉看来,一切传播媒介都是人类感官的延伸,“媒介是人体的延伸”也借用了英尼斯的媒介理论。英尼斯认为,文明的兴起、衰落和占支配地位的传播媒介息息相关;一切文明都是靠对空间领域和时间跨度的控制而存在的,与之相关的是,任何传播媒介不是具有长久保存的倾向性,便于对时间跨度的控制,便是具有远距离运送的倾向性,便于对空间领域的控制,二者必居其一,他把前者称为“偏倚时间的”媒介,把后者称为“偏倚空间的”媒介。麦克卢汉借用英尼斯关于媒介偏倚性的观点中的某些成分,又大加发挥,提出了“媒介是人体的延伸”的论点。他提出“感觉的平衡”概念,提出:对于不同传播技术的使用会影响人类感觉的组织,影响人与人的关系;媒介的影响改变人类的感觉生活,进而和社会的发展有关。他把人类社会文明发展史分为三个主要时期:口头传播时期、文字印刷传播时期、电子传播时期。他提出,新的电子媒介延伸人们的中枢神经系统,整个世界成了地球村。 3.冷媒介与热媒介:麦克卢汉依据媒介提供信息的清晰度或明确度及信息接受者想象力的发挥程度及信息接收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将媒介划分为冷媒介与热媒介。热媒介意味着“高清晰度”,所提供的信息明确度高,能高清晰度地延伸人体的某一感觉器官,其传播对象在信息的接受过程中参与程度低,想象力发挥程度低。冷媒介意味着“低清晰度”,所提供的信息明确度低,其传播对象在信息的接受过程中需要发挥丰富的想象,参与程度高。 问答: 1.简述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并对其进行分析麦克卢汉的研究是以将媒介同人类文明发展史联系起来探讨而著称的。一、“媒介即讯息”:《媒介即讯息》是麦克卢汉的重要著作之一。根据麦克卢汉的观点,重要的是媒介本身,是新的传播媒介的出现,因为传播媒介中的变革,本身就会给人类社会带来某种讯息,引起社会的某种变革。二、“媒介是人体的延伸”:麦克卢汉看来,一切传播媒介都是人类感官的延伸。他借用了英尼斯关于媒介偏倚性的观点中的某些成分,又大加发挥,提出了“媒介是人体的延伸”的论点。他提出“感觉的平衡”概念,提出:对于不同传播技术的使用会影响人类感觉的组织,影响人与人的关系;媒介的影响改变人类的感觉生活,进而和社会的发展有关。他把人类社会文明发展史分为三个主要时期:口头传播时期、文字印刷传播时期、电子传播时期。他提出,新的电子媒介延伸人们的中枢神经系统,整个世界成了地球村。三、“冷媒介”与“热媒介”之分麦克卢汉依据媒介提供信息的清晰度或明确度及信息接受者想象力的发挥程度及信息接收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将媒介划分为冷媒介与热媒介。热媒介意味着“高清晰度”,所提供的信息明确度高,能高清晰度地延伸人体的某一感觉器官,其传播对象在信息的接受过程中参与程度低,想象力发挥程度低。冷媒介意味着“低清晰度”,所提供的信息明确度低,其传播对象在信息的接受过程中需要发挥丰富的想象,参与程度高。麦克卢汉和英尼斯的理论启示我们将媒介置于人类文明发展史的大背景中去考察,探索其在传递的内容意义之外的意义——媒介的出现带给人类文化和文明的影响。但他们的理论都过分强调媒介的作用,把媒介描绘成导致社会发展

评麦克卢汉的传播思想和媒介概念

评麦克卢汉的传播思想和媒介概念 内容摘要:本文试图透过麦克卢汉对媒介的理解,通过比较麦克卢汉本人与传统学者对媒介的认识态度,及麦克卢汉在此基础上作出的论证手段,探讨出其关于媒介理解的效果之所在,为以后的学者在做学问时提供借鉴。本文在某些论证方面也做了大胆的尝试。比如挖掘出麦克卢汉与库利思想的切合点,并大胆的引用了西方哲学家的一些思想,这有可能违背了辨证法的观点,然而为使本文衷于我们最初的写作目的,衷于麦克卢汉本人写作的社会环境和背景,我们仍决定大胆试吃这只螃蟹。 关键词:麦克卢汉媒介延伸 作者简介:雷芳,韦盈盈贵州民族学院经管学院02级工管班邮编:550025 指导老师:喻野平教授 当代学者在做学问的时候会立志创新,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突破传统的思维,但在传播学界有这样一个巨匠,他不费吹灰之力就颠覆了一个又一个在人民脑海中根深蒂固的观念,他是谁?是谁给他灵感和勇气?带着满脑子的疑问,我们走进了这个传奇式的人物——麦克卢汉。 麦克卢汉,仿佛一个被施了魔咒的教书匠,他一下被赋予了非凡的力量,请允许我暂且这么说,这一切听来都那么蹊跷,但是事实却是如此,麦克卢汉的许多观念都是信手拈来,没有严密的逻辑推理,也没有准确的论证,仿佛这些观点是谁透露给他的,他只需要将他们写出来,等着时间去验证,麦克卢汉是成功的。因为他以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和思想赢得了“继牛顿、达尔文、弗洛伊德、爱因斯坦和巴浦洛夫之后最重要的思想家……”①这是一种明达的舆论共识,同时他也用实际告诉学者,在做学问的时候,同样“惟有偏执者才能成功”②。 考察麦克卢汉在传播界的地位 传播学的发展可以如下图所示: 传播学的发展早期主要分成两个学术思想源流:一是欧洲源流,二是美国源流1, 20实际20年代以前早期的学术思想源流

麦克卢汉的新修辞学理论

麦克卢汉的新修辞学理论 加拿大著名传播学家麦克卢汉在《理解媒介》一书中提出了媒介即是讯息的理论,媒介在人们的理解中只不过是传播工具,在麦克卢汉的理论中,媒介的感念的内涵和外延是与通常的理解存在着差异的。只有正确的理解麦克卢汉的媒介的概念,才能理解媒介即是讯息的观点。本文认为,在麦克卢汉认为,媒介是那些延伸人类器官的所有工具、技术和活动,它的范围是很广泛的;媒介即是讯息包含着这样含义:一,一种媒介的产生会在社会中产生新的行为标准和方式;媒介(技术)创造了新的环境而环境又影响很大着人们的生活和思维方式。二,媒介之间是互相关联的,一种媒介注定是另一种媒介的内容。媒介即是讯息的理论在指导大众传媒的实践中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媒介讯息麦克卢汉传媒 加拿大著名的传播学家麦克卢汉在20世纪60年代出版了《理解媒介》一书,这本书的出版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在该书中麦克卢汉以全新的视角阐述了媒介的概念,提出了许多具有突破性的观点和理论,它的主要观点是:媒介即是讯息;任何媒介都使人体的延伸;人类世界将会成为“地球村”。这些观点影响着人们对科技、媒介和生活方式的理解,在众多领域具有启发性。其中,媒介即是讯息的理论是令人难以理解的,很多人对这个观点认识不清,不明白作者的真正的含义和作者提出这个观点的角度。对媒介即是讯息的观点进行正确的理解,可以有助于我们对大众传媒的实践活动的开展。 理解媒介即是讯息的观点首先要正确理解麦克卢汉思想中媒介的概念,这样才能够准确的理解媒介即是讯息的理论,麦克卢汉的媒介概念是和通常的媒介的概念是有着区别和联系的。 一麦克卢汉所提出的媒介是人类器官延伸的一切工具和技术,广义的可以理解为人类所利用的一切工具。 对媒介的定义是大同小异的,一般认为媒介就是人们传播信息的工具。在《理解媒介》一书中麦克卢汉提出了媒介是人类器官的延伸,换个表达法就是人类器官的延伸就是媒介。在这里逻辑上是成立的。同时,麦克卢汉在书中提到了26种媒介,其中包括货币、时钟、游戏、武器等等。在这里麦克卢汉的媒介是和传统的媒介概念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些差异在于,麦克卢汉认为人类的使用的工具和从事的一些活动,是人类器官的一种延伸或者说是一种外化。比如,麦克卢汉认为游戏是“人的延伸”,他认为“和制度一样,游戏是社会人和政体的延伸,正如技术是动物有机体的延伸一样。游戏和技术都是抗刺激的媒介,或者是适应专门化行动压力的方式;任何社会群体中都必然出现专门化行动压力的方式;任何社会群体中都必然出现专门化的行动。游戏是对日常压力的大众反应的延伸,因而成为一种文化准确可靠的模式。”(《理解媒介》马歇尔.麦克卢汉著何道宽译商务印书馆 2001 第291页)“游戏是人为设计和控制的情景,是群体知觉的延伸,它们容许人从惯常的模式中得到休整。”(同上,第301页)“游戏是延伸,但不是我们个体的延伸,而是我们社会肢体的延伸。游戏是传播媒介。”(同上,第303页)在这里麦克卢汉把游戏也看作一种媒介,是一种间接的媒介,它是“社会人和政体的延伸,是我们社会肢体的延伸”,“游戏是传播

麦克卢汉理解媒介

《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 [加拿大]马歇尔?麦克卢汉著,初版于1964年。该书的中译本入选“改革开放30年最具影响力的300本书”。 一、作者简介 马歇尔?麦克卢汉(Marshall McLuhan,1911~1980),加拿大哲学家、教育学家、文学批评家、传播学家,传播学媒介环境学派一代宗师。他被誉为20世纪的“先知”、“圣人”,以“地球村”、“媒介即讯息”等论断名震全球。在“互联网”一词尚未出现时,他已经预言了互联网的诞生。代表作有《机器新娘》(1951)、《谷登堡星汉》(1962)、《理解媒介》(1964)、《媒介定律》(1969)等,其中,麦克卢汉的大部分观点集中在其《理解媒介》一书中,也正因为本书,使其声名鹊起。 1、家庭背景 他的父亲是一名商人;他的母亲接受过大学教育,热爱英国文学,是一名小有名气的演员。他的父母从三个方面深刻影响了他后来的发展: ①首先是虔诚坚定的宗教信仰。造成麦克卢汉比较保守; ②其次是对英国文学的热爱。这是他后来会选择从事文学批评的一个重要原因; ③最后是喜欢辩论。在成名之后,他不再直接写作,而是雇了一堆秘书帮他记录整理谈话。 2、学习经历 1911年,麦克卢汉出生于加拿大。 17岁他考入曼尼托巴大学学习工程专业,后来改学文学,毕业时获得英文和哲学的双学位。26岁至31岁,在英国剑桥大学重新从本科读到博士,研究方向是英国文学。 此后,他曾在威斯康星大学、圣路易斯大学、圣麦克尔学院任教。 1946年,麦克卢汉成为多伦多大学的文学教授 二、传播学三大学派 世界范围内,传播学学界大体分为三派:经验学派、批判学派和媒介环境学派 ①经验学派。由拉扎斯菲尔德、勒温、拉斯韦尔与霍夫兰等四位先驱开拓,战后由“传播学之父”威尔伯?施拉姆集大成。

麦克卢汉及我的媒体观

麦克卢汉及我的媒体观 麦克卢汉加拿大著名传播学家麦克卢汉在《理解媒介》一书中提出了媒介即是讯息的理论,媒介在人们的理解中只不过是传播工具,在麦克卢汉的理论中,媒介的感念的内涵和外延是与通常的理解存在着差异的。只有正确的理解麦克卢汉的媒介的概念,才能理解媒介即是讯息的观点。本文认为,在麦克卢汉认为,媒介是那些延伸人类器官的所有工具、技术和活动,它的范围是很广泛的;媒介即是讯息包含着这样含义:一,一种媒介的产生会在社会中产生新的行为标准和方式;媒介(技术)创造了新的环境而环境又影响很大着人们的生活和思维方式。二,媒介之间是互相关联的,一种媒介注定是另一种媒介的内容。媒介即是讯息的理论在指导大众传媒的实践中具有重要意义。关键词:媒介讯息 麦克卢汉传媒加拿大著名的传播学家麦克卢汉在20世纪60年代出版了《理解媒介》一书,这本书的出版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在该书中麦克卢汉以全新的视角阐述了媒介的概念,提出了许多具有突破性的观点和理论,它的主要观点是:媒介即是讯息;任何媒介都使人体的延伸;人类世界将会成为“地球村”。这些观点影响着人们对科技、媒介和生活方式的理解,在众多领域具有启发性。其中,媒介即是讯息的理论是令人难以理解的,很多人对这个观点认

识不清,不明白作者的真正的含义和作者提出这个观点的角度。对媒介即是讯息的观点进行正确的理解,可以有助于我们对大众传媒的实践活动的开展。理解媒介即是讯息的观点首先要正确理解麦克卢汉思想中媒介的概念,这样才能够准确的理解媒介即是讯息的理论,麦克卢汉的媒介概念是和通常的媒介的概念是有着区别和联系的。一,麦克卢汉所提出的媒介是人类器官延伸的一切工具和技术,广义的可以理解为人类所利用的一切工具。 对媒介的定义是大同小异的,一般认为媒介就是人们传播信息的工具。在《理解媒介》一书中麦克卢汉提出了媒介是人类器官的延伸,换个表达法就是人类器官的延伸就是媒介。在这里逻辑上是成立的。同时,麦克卢汉在书中提到了26 种媒介,其中包括货币、时钟、游戏、武器等等。在这里麦克卢汉的媒介是和传统的媒介概念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些差异在于,麦克卢汉认为人类的使用的工具和从事的一些活动,是人类器官的一种延伸或者说是一种外化。比如,麦克卢汉认为游戏是“人的延伸”,他认为“和制度一样,游戏是社会人和政体的延伸,正如技术是动物有机体的延伸一样。游戏和技术都是抗刺激的媒介,或者是适应专门化行动压力的方式;任何社会群体中都必然出现专门化行动压力的方式;任何社会群体中都必然出现专门化的行动。游戏是对日常压力的大众反应的延伸,因而成为一种文化准确可靠的模式。”

浅论麦克卢汉的“冷热媒介”理论与“互联网思维”

浅论麦克卢汉的“冷热媒介”理论与“互联网思维” 摘要: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在传播学,媒介学等和信息传播相关的学科领域都有巨大的影响。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把麦氏的理论与当今社会现实的结合并加以修正和扩展变成了后来的研究者的一项艰巨的任务,本文将使用麦克卢汉的"冷热"媒介的理论视角来审视对于当今社会发展与产业升级至关重要的"互联网思维",试图从麦克卢汉和相关经典著作里面找到依据,以另一种视角解读"互联网思维"。 关键词:麦克卢汉;反机械主义;互联网思维;冷热媒介 麦克卢汉是20世纪极负盛名同时也极负争议的媒介学家,传播学家和思想家,他基于当时的技术基础所提出的三个重要的理论:"媒介即信息","媒介是人的延伸",以及"冷热媒介"理论。随着他的著作《理解媒介》的出版,他的理论进而在学界掀起了轩然大波,而在其中,有对其思想大为赞扬者,同时也不乏有人发出严厉的批评。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讨论麦克卢汉的理论在当下互联网环境下的可适性便显得非常重要,而在他的三大理论支柱中,笔者经过思索,认为麦克卢汉的"冷热媒介"理论实际上对于人们理解当下的"互联网思维"尤为重要。而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首先需要理解麦克卢汉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在此基础上还原"冷热媒介"理论。 1、麦克卢汉的"反机械主义"思想 麦克卢汉所讲的"机械主义"在本质上直接指向西方长久以来的以分类,逻辑和分析等方法建立起来的科学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的源头可以直接追溯到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和《形而上学》,甚至可以追溯到柏拉图。这种思维方式的特征有以下几个关键点。 1)对事物进行严格和标准的分类,把世界分割成若干专业的门类。 2)通过严格的线性因果逻辑分析事物的形成,关系以及演变。 3)通过大量的实证调研和精密的计算来得出最佳结论。 4)通过集中的,机械的,结构性的调整来追求更大的规模和效益。

(完整word版)麦克卢汉《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

麦克卢汉《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 “正如尼采所言,既然理解能阻止行动,那么借助弄懂媒介——媒介使我们延伸,挑起我们里里外外的战争——我们就可以节制这场冲突的激烈程度。” ——继弗洛伊德和爱因斯坦之后最伟大的思想家马歇尔(赫伯特)麦克卢汉一、主要摘要:“艺术家的头脑在大家都认可的文化中对现实扭曲的暴露总是最敏感和机智。”“媒介的魔力在人们接触媒介的瞬间就会产生,正如旋律的魔力在旋律的头几节就会拖放出来一样。” “任何媒介的“内容”都是另外一种媒介。”“任何一种媒介(即人的任何延伸)对于个人和社会的任何影响,都是由于新的尺度产生的;我们的任何一种延伸都要在我们的事物中引进一种新的尺度。”“严肃的艺术家是仅有的能够在遭遇新技术时不受到伤害的人,因为这样的人是认识感觉变化方面的专家。”“印刷术以来的绝大多数技术和娱乐都是热的、分割的、排斥的。但是到了电视时代,我们看见向冷价值的回归,向广泛、深度卷入和参与的回归。”“媒介是人体的延伸,任何一种新技术或新媒介的出现,都是人的一种新的器官的延伸。报纸是视觉的延伸,广播是听觉的延伸,电视是视觉和听觉的延伸,互联网是人的中枢神经和其他感官的延伸,手机作为一种新媒体我认为可以说是人的综合

器官的延伸,因为手机综合了几乎所有大众媒介的功能,集视听读写于一体。”“印刷术的同一性、连续性和线条原则,压倒了封建的、口耳相传文化的社会的纷繁复杂性。” “因为每一种媒介同时又是一件强大的武器,它可以用来打垮别的媒介,也可以用来打垮别的群体。”“古往今来的玩世不恭者,男人最痴情的,是反应他们自己形象的女人。”“媒介即讯息’的意思是,一种全新的环境创造出来了。这一新环境的‘内容’,是工业时代陈旧的机械化环境。这一新环境对旧环境进行彻底的加工。”“有一个例子是贝都因人骑着骆驼听半导体收音机的现象。灌水般滚滚而来的观念使土著人面临灭顶之灾,没有任何的东西侵犯他们做好准备去对付汹涌而来的各种观念。这就是我们的技术通常所发挥的作用。我们在读书识字的环境中遭遇收音机和电视机时所做的准备,并不比加纳土著人对付文字时的本领高强。文字环境把加纳土著拽出集体的部落社会,使他搁浅在个体孤立的沙滩上我们在新鲜的电子世界中的麻木状态,与土著人卷入我们的文字和机械文化时所再现出来的麻木状态,实际上是一样的。”“事情越真实,诽谤越厉害。”“每一种塑造社会生活的产品,都使社会付出沉重的代价。”“一种感觉的加温往往会产生催眠的效果,所有的感官的降温往往会产生幻觉。” “任何一种感官,尤其是视觉,加热到支配地位是时,都会排斥舒服的感觉。” “只有站在与任

从微信透视麦克卢汉媒介理论

从微信透视麦克卢汉媒介理论 在现代传播学史上,麦克卢汉无疑是一位极具特色的理论家。在他之前,传播学基本都是围绕媒介的信息内容及效果进行研究,而麦克卢汉则一反传统,强调了媒介技术在信息传播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随着移动互联的迅速发展,科技以其强大的力量使交流、互动和分享已不受时间和空间的束缚,技术将人类传播重新带回到“部落化”状态。在媒介流变的今天,微信体现着新媒体时代的传播功能和效果。 从感官模式探讨微信的成长 微信的进化速度超乎人的想象。从文字、表情符号到语音对讲,从群聊、视频聊天、摇一摇到在线支付,微信在满足用户人际交往需求的同时,也满足了他们感知娱乐和低成本消费的生活需求。人际交往是微信的基本特性,产品功能的步步升级在变革用户个人感官的同时也使用户关系发生改变。用户在维护已有亲朋好友的基础上,既可以结交远在天涯的新朋友,也可以认识近在咫尺的陌生人。产品本身附带的语音对讲、摇一摇、LBS、漂流瓶、吹一吹和接收QQ 离线消息等新奇功能让原有的人际交往变得不同寻常,增添了娱乐性。 实际上,微信不仅是一个人际传播平台,也是一个正在发展的游戏平台。根据麦克卢汉的理论,“游戏是人为设

计和控制的情景,它们容许人从惯常的模式中得到休整”。“游戏是延伸,但不是我们个体的延伸,而是我们社会肢体的延伸。”例如,当用户利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便可进入某个游戏页面的双网互动平台,游戏可以在手机或者PC端进行,游戏结束后还可以一键分享至微信朋友圈、微博或手机联系人,这种多通道链接好友的优势使游戏快速被他人关注。游戏作为传播媒介在我们的传统观念中是不可接受的,但是把人类的延伸作为一个标准,许多游戏和活动方式便成了传播媒介,这正是麦克卢汉基本思想的独特之处。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微信的应用和升级将使人们重新回到“部落化”。这种将个人眼、口、耳、手融合的感受模式演变成的整体知觉延伸变化,必然会带来新一轮的媒介技术发展和人类传播文化的改变。 技术决定论与微信的进化 麦克卢汉在《理解媒介》中开创了以媒介技术变化来划分人类文明发展阶段的先河,并强调技术对塑造环境的重要作用。媒介技术论准确预测了技术将在未来重塑时空距离,人类将通过光速般的信息传递实现互通,再度实现向部落文化的心灵回归。 进入电子传播时代后,互联网强大的信息搜集、传输和存储能力使人们能及时了解世界上各个地方的人,使整个世界成为一个部落,形成“地球村”。回顾传播史,人类经

麦克卢汉理论 传播学

麦克卢汉认为媒介即是讯息指的是媒介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源于新的尺度的产生;任何一种新的媒介都要在人们的事务中引进一种新的尺度。并指出,任何媒介的讯息是由它引入的人间事物的尺度变化、速度变化和模式变化。一种新媒介的出现总是意味着人的能力获得一次新的延伸,从而总会带来传播内容(讯息)的变化。 麦克卢汉的这种观点使人们研究媒介的思维方式由平面思维进入到立体思维,从微观思维进入到宏观思维,由单一片面思维进入到全面思维。这种研究问题的视角方法有助于人们能更科学地寻找个体心理和社会变化的原因,从而制定出比较客观准确的解决问题的对策。 而麦克卢汉认为媒介带给个人与社会的影响并不在于媒介传递的内容本身,“铁路的作用,并不是把运动、运输、轮子或道路引入人类社会,而是加速并扩大人们过去的功能,创造新型的城市、新型的工作、新型的闲暇。无论铁路是在热带还是在北方寒冷的环境中运转,都发生了 马歇尔·麦克卢汉 这样的变化。这样的变化与铁路媒介所运输的货物或内容是毫无关系的”,“媒介的内容或用途是五花八门的,媒介的内容对塑造人际组合的形态也是不能为力的。”相反,他认为能对个体和社会发挥塑造和控制作用的在于媒介自身。例如他通过分析精神病学家J.C.加罗瑟斯的《非洲人的精神健康与病变》一书,指出“从西方输入的技术力量如何在偏远的丛林、草原和沙漠中起作用”,“文字环境把加纳土著拽出集体的部落社会,使他搁浅在个体孤立的沙滩上。”循着这种思路,麦克卢汉就要求媒介研究不仅要考虑其传递的内容,还要考虑媒介自身及其赖以运转的文化母体。 媒介本身才是真正的讯息,也就是说,人类有了某种媒介才可能从事与之相应的传播或其他社会活动,因此真正有意义的讯息不是各个时代的传播内容,而是这个时代所使用的传播工具的性质,以及它所带来的可能性和造成的社会后果。 简单的说没有媒介就没有信息的传播,把媒介看作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加拿大著名传播学家麦克卢汉在《理解媒介》一书中提出了媒介即是讯息的理论,媒介在人们的理解中只不过是传播工具,在麦克卢汉的理论中,媒介的感念的内涵和外延是与通常的理解存在着差异的。只有正确的理解麦克卢汉的媒介的概念,才能理解媒介即是讯息的观点。

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

加一个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 1、“媒介即讯息” 人们往往认为媒介是讯息的载体。传播学者在研究传播主要苏中也将大众传播媒介和媒介讯息区分开来。但是麦氏却对传播学领域的这种传统上的区分不以为然。他对“内容”这一概念做了标新立异的解释。从功能和效果这两个方面阐释了“媒介即讯息”的论点。 首先从媒介技术的功能作用的角度理解“内容”,出语惊人的提出任何媒介的“内容”总是另一媒介。“言语是文字的内容,正如文字是印刷的内容一样。而印刷则是电报的内容。如果有人问,言语的内容是什么?那么就有必要回答说,他是思想的实际过程,这本省就是非语言的。”对于那些关注媒介具体被用于传播何种节目等通常意义上的媒介内容的研究,麦氏曾颇为轻蔑的写道:“我们对所有媒介的官场反映,极重要的是他们如何被使用得这样一种反映,是技术文盲的一种麻木态度,因为一种媒介的内容就像是窃贼所拿的多汁的肉片,旨在分散看门狗的注意力,媒介效力之强是因为它被赋予另一种媒介作为其内容。电影的内容是一部小说或者一部戏剧。电影形式的效果与他的节目内容无关,文字和印刷的内容是言语,但读者全然意识不到印刷或言语。” 此外,麦氏还从媒介技术的社会影响、效果的角度理解“内容”。认为一种新的媒介一旦出现,无论它传递什么样的内容,这种媒介本身就会引发社会的某种变化,这就是他的内容,就是它带给人类社会的讯息。在麦氏看来,媒介带给人类社会的信息,在一个方面表现为

媒介“在人类事务中引入的规模或速率或形式(pattern)的变化。”他是一个泛媒介论者,他论著中的“媒介”一词,概念比其他传播学者使用的媒介概念宽泛得多。在他的笔下,各种技术性的工具、发明,如电灯、车轮、铁路、飞机等都是媒介。他以铁路、飞机为例论证说:“铁路并未给人类社会引入流动或交通运输或公路,但却是人类先前的功能加速,并扩大了其规模,开创了全新类型的城市和新型的工作与休闲。这一切的发生,不管铁路是在热带环境中还是在北部环境中运转都一般无异,且与铁路媒介所运货物或所含之物无关。而飞机通过加快交通运输的速率,倾向于使铁路形式基础上的城市、政治和交往解体,这也与飞机被用于干什么无关。” 在麦克卢汉的笔下,梅杰技术对人的知觉、对人的各种感觉之间的比例的影响,也是他带给人类社会的重要讯息。麦氏强调,研究媒介技术影响人类知觉过程的方式,构成传播学研究面临的最重要的理论问题。“技术的影响并不时产生于意见和观念的层次上,而是体现在它稍稍地、毫无抗拒地改变感觉比例或知觉型式。严肃的艺术家是唯一能够不受损害地面对技术的人士,因为艺术家是意识到知觉中的变化的专家。”根据麦克卢汉的观点,媒介技术的力量在于它把各种感官功能分离。在部落化时期,人们的各种感官功能是平衡对称的,而当任何一种感官功能以技术的形式实现时,就会出现各感觉之间的比例变化。麦氏在《戈滕堡群英:印刷文人的诞生》一书中写道:“那些经历新技术(不管它是文字还是无线电)的首次出现的人们,反应最为显著。因为有眼或耳的技术扩展而立即建立起来的各种感觉之间

麦克卢汉“媒介及讯息”理论的实质

浅析麦克卢汉“媒介及讯息”理论的实质

————————————————————————————————作者:————————————————————————————————日期:

报告题目:浅析麦克卢汉“媒介及讯息”理论的实质 课程名称:大众传媒与社会变迁 学院:人文学院 专业:新闻学 年级: 12级 学号: 1205010317 学生姓名:惠才贤 指导教师:聂萌 2015 年 06 月12日

浅析麦克卢汉“媒介及讯息”理论的实质 摘要:1964年,加拿大传播学者麦克卢汉出版了《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以下简称《理解媒介》)一书,其中最富影响力章是《媒介即讯息》。麦克卢汉的这一论断在引起学界强烈兴趣的同时,也受到了西方主流传播学界和文化学派的批判。当世界进入2O世纪后半期,随着互联网的日益成熟以及数字化生存的日益可能,人们再次把目光投向麦克卢汉,力图从麦克卢汉痴人说梦般的表达中寻找能解释这个时代媒介影响力的答案。让我们再次翻开书本,来认真解读一下麦克卢汉“媒介及讯息”观点的实质。 关键词:媒介讯息实质 一、“媒介即讯息”的含义 “媒介即讯息”是什么意思呢?文章开篇之后说到:“所谓媒介即讯息只不过是说:任何媒介(即人的延伸)对个人和社会的任何影响,都是由于新的尺度产生的;我们的任何一种延伸(或曰任何一种新的技术),都要在我们的事务中引进一种新的尺度”,也就是说,任何媒介或技术的“讯息”,其实就是“由它引入的人间事务的尺度变化、速度变化和模式变化”。【1】不仅从莎士比亚等人的文学作品中获得灵感,麦克卢汉还从他人的医学理论著作、经济学家的学说、电影、绘画和戏剧艺术,甚至从军事历史中获得大量的旁证,以阐述“媒介即讯息”这一思想的普适性。 这一观点乍一听上去给人以一头雾水的感觉:媒介是传播过程赖以实现,使传播者与传播对象发生关系的中介,讯息是通过媒介传递的内容,媒介怎么就会是讯息呢?其实,麦克卢汉是从功能和影响这两个角度,对“内容”这一概念做了解释。麦克卢汉将媒介对社会的影响作为了媒介的内容。关于从媒介技术的功能的角度理解“内容”,麦克卢汉提出任何媒介的内容总是另外一种媒介:“言语是文字的内容,正如文字是印刷的内容一样,而印刷则是电报的内容。如果有人问‘言语的内容是什么?’那么就有必要回答说‘它是思想的实际过程,这本身是非语言的。’”【2】他还将媒介的效力归因于一种媒介总是被赋予另一种内容被作为其“内容”。应当承认,媒介作为承载、传递社会信息的工具,一旦进入信息流程,便会以其自身的特征与活力,对社会产生有力的影响。 由于传播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行为之一,因此传播方式不可避免地对人类的思考方式和行为方式产生影响。例如, 当印刷传媒在社会传播活动中占主导地位时, 人们自然而然会重视书面语言符号的使用技巧, 重视文章的逻辑、修辞等。一旦电视成为占主导地位的传播媒介, 人们对书面语言符号使用技巧等的重视程度就有所减弱, 而开始转而强调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