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4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试题和答案

2014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试题和答案

2014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试题(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教育心理学初创时期的时间大致为()。

A.19世纪20年代以前

B.19世纪80年代

C.9,0世纪20年代以前

D.20世纪80年代

2.“印度狼孩”的事实说明,影响人的心理发展的主要因素除了先天遗传素质外,还有()。

A.后天的饮食因素

B.居住条件因素

C.后天的环境因素

D.教育因素

3.根据学习的定义,下列属于学习现象的是()。

A.吃了酸的食物流唾液

B.望梅止渴

C.蜘蛛织网

D.儿童模仿电影中人物的行为

4.()强调学习的主动性和认知结构的重要性,主张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对学科结构的一般理解。

A.斯金纳

B.布鲁纳

C.苛勒

D.加涅

5.最重要和最良性的学习动力是()。

A.学习兴趣和教师的期待

B.学习兴趣和远大的理想

C.教师的期待和远大的理想

D.教师的期待和家长的期待

6.学过高等数学后有利于初等数学的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这属于()。

A.顺向正迁移

B.逆向正迁移

C.顺向负迁移

D.逆向负迁移

7.学习“直角三角形是一种特殊的三角形”这种学习属于()。

A.词汇学习

B.符号学习

C.概念学习

D.命题学习

8.在技能形成过程中,练习中期出现进步的暂时停顿现象,在心理学上称为()。A.抑制现象

B.挫折现象

C.高原现象

D.低分现象

9.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采用在主题句下画线的方法帮助学习,这种学习策略属于()。A.组织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

C.资源管理策略

D.复述策略

10.问题是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

A.刺激情境

B.即定疑问

C.思维状态

D.思维起点

11.品德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和倾向,它是()。

A.比较不稳定的

B.受先天因素制约的

C.时稳时变的

D.比较稳定的

12.小王总是怀疑自己家的门没有上锁,因此常常要反复检查,它的这种行为属于()。A.焦虑

B.强迫行为

C.强迫观念

D.强迫恐惧

13.领会超越了单纯的记忆,代表最低水平的()。

A.信息加工

B.学习活动

C.复杂记忆

D.理解

14.问题行为与差生、后进生等问题学生的()。

A.对象不同

B.概念不同

C.都是对学生的总体评价

D.都是一个教育性概念

15.标准化成就测验是指由专家或学者们所编制的适用于大规模范围内评定个体()。A.成就水平的测验

B.能力形成的测验

C.结构的测验

D.智力发展的测验

16.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成分是教师对教育事业的()。

A.爱好

B.忠诚

C.热爱

D.兴趣

17.世界上最著名的智力量表是(),该量表最初由法国人比纳和西蒙于1905年编制。A.S—B量表

B.斯坦福量表

C.韦克斯勒量表

D.比纳量表

18.()即学习者根据一定的评价标准来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监督,来强化相应的学习行为。

A.直接强化

B.外部强化

C.自我强化

D.替代性强化

19.下列属于影响迁移的个人因素的是()。

A.认知结构和态度

B.智力和学习环境

C.年龄和学习材料

D.学习目标和态度

20.言语在不同的阶段上,其作用是不同的,在原型定向与原型操作阶段,其作用是()。A.标志动作并组织活动的进行

B.巩固与进一步概括动作表象

C.外部言语转化为内部言语

D.改变动作方向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由下列哪些活动交织在一起?()

A.学习过程

B.教学过程

C.评价/反思过程

D.互动过程

E.管理过程

2.根据控制、成熟的要求、儿童与父母的交往、父母的教养水平等四个指标,将父母的教养行为分为()。

A.专制型

B.开放型

C.说服型

D.放纵型

E.民主型

3.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基本规律有()。

A.强化

B.逃避条件作用与回避条件作用

C.消退

D.惩罚

E.分化与泛化

4.班杜拉认为,行为的结果因素就是通常所说的强化,并把强化分为()。A.效果强化

B.直接强化

C.间接强化

D.替代性强化

E.自我强化

5.以下代表人物强调认知结构在迁移中的作用的有()。

A.桑代克

B.贾德

C.安德森

D.加特纳

E.吉克

6.陈述性知识又叫描述性知识,如()。

A.字词

B.人名

C.时间

D.观念

E.怎样骑车

7.心理学家安德森认为,心智技能的形成需要三个阶段,即()。

A.动作的定向阶段

B.认知阶段

C.出声的外部言语动作阶段

D.联结阶段

E.自动化阶段

8.一般来说,元认知策略可分为()。

A.复述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

C.计划策略

D.监视策略

E.调节策略

9.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与质量可以从哪些方面人手?()

A.外化思路,进行显性教学

B.帮助学生牢固地记忆知识

C.提供多种变式,促进知识的概括

D.重视知识间的联系,建立网络化结构

E.结合具体学科,教授思维方法

10.当教师进行说服时,应当只提出正面的材料的有()。

A.低年级学生

B.高年级学生

C.解决当务之急的问题时

D.培养长期稳定的态度时

E.说服对象原本有相反观点时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__________是指当事人身不由己地思考他不想考虑的事情。

2.教师的教学策略包括教学事项的顺序安排、教学方法的选用、教学媒体的选择、__________以及师生相互作用的设计等。

3.测量主要是一种收集资料数据的过程,是根据某种标准和一定的操作程序,将学生的学习__________确定为一种量值,以表示学生对所测问题了解的多少。

4.教师的威望是由其资历、声望与__________、__________等决定的。

5.教学环境包括__________环境和__________环境两个方面,其中前者涉及课堂自然条件、教学设施以及空间布置等。

6.在认知风格中,与“场独立”相对的认知风格(方式)叫__________。

7.学生大多数成绩不良的实质问题是__________。

8.形式训练说认为,迁移是__________、__________。

9.学生对于知识的概括存在两种不同的类型,即__________和__________。

10.布卢姆的认知领域教育目标分类的主要依据__________。

四、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教育心理学

2.学习

3.问题情境

4.学习迁移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教师如何使操作原型成功地内化成心智技能?

2.简述创造性与智力的关系。

3.应当如何理解品德的含义?

4.简述心理健康的标准。

5.简述教师的特征与职业成就的关系。

六、论述题(本大题其2小题。每小题9分.其18分) 1.论述应当怎样培养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2.试述青年期的心理特点。

2014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2)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的科学。

A.心理活动的规律

B.行为和心理活动的规律

C.生理与心理活动的规律

D.行为活动的规律

2.青少年期一般指()岁。

A.6~12 B.11~18 C.6~18 D.10~20

3.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的实质在于()。

A.构造一种完形

B.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

C.形成刺激与反应间的联结

D.对环境条件的认知

4.下列不属于意义学习的条件的一项是()。

A.材料本身必须具有逻辑意义

B.学习者认知结构必须具有能够同化新知识的适当的认知结构

C.学习者必须具有积极主动地将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适当知识加以联系的倾向性,并使两者相互作用

D.学习材料要高于学习者的能力范围

5.个体的成就动机中含有两种成分:追求成功的倾向和()。

A.追求利益的倾向

B.避免失败的倾向

C.回避困难的倾向

D.追求刺激的倾向

6.()迁移指将原有认知经验应用于新情境中时,需调整原有的经验或对新旧经验加以概括,形成一种能包容新旧经验的更高一级的认知结构,以适应外界的变化。

A.顺应性

B.同化性

C.重组性

D.具体

7.根据知识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复杂程度,知识学习可以分为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A.公式学习

B.命题学习

C.原理学习

D.推理学习

8.体育方面的球类、体操、田径属于()。

A.识记技能

B.心智技能

C.操作技能

D.认知技能

9.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

A.复杂方案

B.学习计划

C.可行方案

D.思维程序

10.某学生智商为100表示()。

A.较低智力

B.中等智力

C.较高智力

D.非凡智力

11.从众行为的原因之一是()。

A.行为参照

B.省力

C.服从

D.强迫

12.正确的健康概念应指()。

A.没有疾病

B.身体壮实

C.不但躯体健康而且心理健康

D.心理素质高

13.()是最高水平的认知学习结果,要求超越原先的学习内容。

A.知识

B.应用

C.评价目标

D.综合目标

14.课堂管理始终制约着教学和评价的有效进行,具有()。

A.维持动机作用

B.促进和维持功能

C.思想教育作用

D.培养纪律功能

15.教学评价的目的是对课程、教学方法以及学生培养方案()。

A.做出分析

B.做出判断

C.进行评估

D.做出决策

16.在教师的人格中有两种重要特征对教学有显著影响:一是富于激励和想象的倾向性;二是()。

A.说到做到

B.敬业精神

C.热心和同情心

D.重义气讲交情

17.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A.维果茨基

B.布鲁纳

C.加涅

D.桑代克

18.根据学习动机的社会意义,可以把学习动机分为()。

A.社会动机与个人动机

B.工作动机与提高动机

C.高尚动机与低级动机

D.交往动机与荣誉动机

19.根据迁移过程中所需的内在心理机制的不同而进行划分,迁移可分为()。A.正迁移和负迁移

B.水平迁移和垂直迁移

C.一般迁移与具体迁移

D.同化性迁移、顺应性迁移与重组性迁移

20.()即操作者自身以外的人和事给予的反馈,有时也称结果知识。

A.内部反馈

B.外部反馈

C.动觉反馈

D.过程反馈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以下关于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模式描述正确的是()。

A.它包括五种因素三种过程

B.五种因素共同影响了三种过程

C.三种过程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

D.教学过程要以学习过程为基础

E.评价/反思过程会促进学习和教学过程

2.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体现在()。

A.个体不同系统在发展速度上的不同

B.个体不同系统在发展的起止时间上的不同

C.个体不同系统在到达成熟时期上的不同

D.个体不同系统在发展优势领域的不同

E.同一机能特性在发展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发展速率

3.学习的定义说明()。

A.学习是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

B.学习引起的变化是持久的

C.学习引起的变化是短暂的

D.学习是由反复经验引起的

E.学习是生理心理成熟的结果

4.正强化的方法包括()。

A.奖金

B.对成绩的认可

C.表扬

D.改善工作条件和人际关系

E.给予学习和成长的机会

5.数学学习中由数字运算到字母运算的转化,属于()。A.自上而下的迁移

B.自下而上的迁移

C.正迁移

D.负迁移

E.水平迁移

6.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主要有三种直观方式,即()。A.感性直观

B.实物直观

C.本质直观

D.模象直观

E.言语直观

7.下列技能属于心智技能的是()。

A.运动技能

B.阅读技能

C.运算技能

D.记忆技能

8.学习策略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描述?()

A.学习策略是学习方法或技能

B.学习策略是学习的调节和控制技能

C.学习策略是内隐的学习规则系统

D.学习策略是学习方法和学习的调节控制的统一体

E.学习策略是元认知

9.问题解决的基本特征有()。

A.结构性

B.目的性

C.认知性

D.序列性

E.创造性

10.影响个体从众的因素主要有()。

A.群体个数

B.群体凝聚力和群体吸引力

C.成员在群体中的地位

D.人的心理特点

E.群体的性别比例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健康应包括生理的、心理的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健康,1989年,又在健康的涵义中增加了__________的健康。

2.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分为知识、领会、__________、__________、综合和评价等六个层次。

3.细目表的形式是__________,一般用纵栏表示__________,横栏表示课程的内容或范围。4.教师角色形成的过程有三个阶段:角色认知阶段、__________阶段和__________阶段。5.教育心理学的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__________相互作用过程展开的。

6.__________是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个飞跃期。

7.__________是指个体在学习活动中感到有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状态,它又称学习驱力。

8.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者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称之为__________。

9.根据新知识与原有知识结构的关系,知识的学习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和并列结合学习。

10.所谓技能,一般认为是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__________。

四、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心理发展

2.教学内容

3.动机

4.知识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简述技能的基本特征。

2.在学习时间管理中怎样高效利用最佳时间。3.简述高创造性者的个性特征。

4.简述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5.简述教师的正确学生观的主要内容。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9分,共18分) 1.如何提高知识直观的效果?

2.简述成败归因理论。

2014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3)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美国心理学家()编著出版的《教育心理学》,是西方第一部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A.斯金纳

B.布鲁纳

C.华生

D.桑代克

2.()阶段是青少年儿童开始发展自我同一性的时期。

A.小学

B.初高中

C.大学

D.成年

3.操作性条件反射学说的代表人物是()。

A.斯金纳

B.巴甫洛夫

C.桑代克

D.班杜拉

4.布鲁纳认为任何知识结构都可以用表象形式呈现,以下不属于他提出的呈现方式的一项是()。

A.动作表象

B.图像表象

C.符号表象

D.情感表象

5.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新的学习需要可以通过两条途径来形成。利用()主要应考虑的就是如何使学生原有学习需要得到满足。

A.直接发生途径

B.直接转化途径

C.间接发生途径

D.间接转化途径

6.认知结构迁移理论的提出者是()。

A.桑代克

B.贾德

C.奥苏伯尔

D.布鲁纳

7.短时记忆的容量有一定的限度,其平均数量为()个组块。

A.6±2

B.6±1

C.7±1

D.7±2

8.根据操作对象的不同可将操作技能分为()。

A.细微型与粗放型操作技能

B.连续型与断续型操作技能

C.闭合型与开放型操作技能

D.徒手型与器械型操作技能

9.学习一种新材料时运用联想假借意义,对记忆有帮助的这种方法称为()。A.语义联想

B.视觉想象

C.关键词法

D.谐音联想法

10.思维的主要特征为()。

A.间接性和概括性

B.分析性和概括性

C.间接性和整合性

D.分析性和整合性

11.个体对态度对象所具有的带有评价意义的观念和信念称为()。

A.态度的认知

B.态度的评价

C.态度的情感

D.态度的意向

12.不属于严重程度上由低到高几类心理健康问题范畴的是()。

A.心理困扰

B.心理障碍

C.心理疾病

D.心理异常

13。认知领域中超越单纯的记忆,代表最低水平的理解的是()。

A.知识

B.领会

C.应用

D.分析

14.群体发展的最高阶段是()。

A.正式群体

B.联合群体

C.松散集体

D.集体

15.测量首先要根据某种标准和一定的程序将学生的学习行为与结果确定为()。A.一种量值

B.一种题型

C.某种题型

D.多种题型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教学环境影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组织,下列属于教学环境中的社会环境的是()。

A.温度和照明

B.座位的排列

C.师生关系

D.校风

E.社会文化背景

2.智力的群体差异包括()。

A.性别差异

B.年龄差异

C.种族差异

D.智商分数差异

E.同龄团体差异

3.学生的学习内容有()。

A.知识、技能的掌握

B.学习策略的掌握

C.潜意识的挖掘

D.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性的发展

E.道德品质和健康心理的培养

4.动机的功能有()。

A.激活功能

B.调整功能

C.持续功能

D.强化功能

E.指向功能

5.结构化指教材内容的各构成要素具有科学的、合理的逻辑联系,能体现事物各种内在关系,如()。

A.上下关系

B.平行关系

C.并列关系

D.网络关系

E.交叉关系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心理评估可采用心理测验这类__________方法,也可采用观察法这种__________的方法。2.分析指将整体材料分解成其构成成分并理解组织结构,包括对要素的分析、__________

的分析、__________的分析。

3.自编测验包括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种类型。

4.教师要充当知识传授者、团体的领导者、模范公民、纪律的维护者、家长的代理人、亲密朋友、__________者等多种角色。

5.学生可以从群体差异和__________差异两个方面来影响学与教的过程。

6.学生性格差异主要是指性格的特征差异和性格的__________。

7.__________是个体努力克服障碍,施展才能、力求又快又好解决某一问题的愿望或趋势。8.学生学习了m(a+b)=ma+mb后,认为lg(a+b)=lga+lgb,这在心理学中称__________迁移。

9.__________是指主体通过对感性材料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等深度加工改造从而获得对一类事物的本质特征与内在联系的抽象的、一般的、理性的认识的活动过程。10.有关心智技能的分类存在着较大的争议,其关键在于__________。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简述技能的作用。

2.常用的复述策略包括哪些方法?

3.简述问题解决的基本过程。

4.简述个人道德价值观经历的三阶段七过程。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小题12分,第2小题13分)

1.如何运用记忆规律,促进知识保持?

2.请阐述加涅对学习的分类。

2014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4)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在苏联,被称为“教育心理学之父”的心理学家是()。

A.卡普杰列夫

B.桑代克

C.乌申斯基

D.维果茨基

2.所谓的及时复习,应该是指()。

A.在学习结束立刻复习

B.一周之后复习

C.在大面积遗忘开始之前复习

D.当天复习

3.学生刚学英语时,对26个字母的记忆两头容易,中间难,这种现象就是所谓的()。A.痕迹消退说

B.动机说

C.同化说

D.首位效应和近位效应

4.从()人手来培养创造性是促进创造性产生的一条有效途径。

A.个性

B.好奇心

C.独立性

D.创新精神

5.表现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阶段是()。

A.依从

B.认同

C.内化

D.坚定

6.首创全身松弛训练法的心理学家是()。

A.斯金纳

B.巴甫洛夫

C.艾里斯

D.雅各布松

7.指导教学是以()为中心,在教师指导下使用结构化的有序材料的课堂教学。A.学生

B.教师

C.学习成绩

D.教材

8.有利于创造良好课堂气氛的教师领导方式是()。

A.权威型

B.放任型

C.民主型

D.专制型

9.某一测验在多次施测后所得的分数的稳定、一致程度称为()。

A.信度

B.效度

C.难度

D.区分度

10.()是指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能力的主观判断。

A.教学效能感

B.教师期待

C.教学监控能力

D.教师威信

11.在感觉记忆中,信息主要以()形式存储。

A.语义

B.概念体系

C.图式

D.视象和声象

12.高中生的伦理道德的发展具有()。

A.分化性

B.半成熟性

C.成熟性

D.动荡性

13.()的学生在信息加工上多采用整体加工方式。

A.系列型

B.沉思型

C.冲动型

D.场独立型

14.某教师十分重视基本概念、原理及学习方法的教学。这位教师所遵循的学习理论是()。

A.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B.认知结构学习论

C.认知同化学习论

D.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15.学生作业出现错题时,老师让他把该题做十遍。这属于()。

A.正强化 B.负强化 C.惩罚 D.自我强化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在理解与把握心理健康标准时,主要应该考虑到哪些方面?()

A.应兼顾个体内部协调与对外良好适应两个方面

B.心理健康与不健康之间没有明确的界限

C.心理健康既是一种状态,也是一种过程

D.心理健康与否,在相当程度上可以说是一个社会评价问题

2.在通常情况下,课堂气氛可分为哪几种类型?()

A.积极的

B.消极的

C.和睦的

D.对抗的

E.排斥的

3.下列属于非正式评价的是()。

A.测验

B.问卷

C.观察

D.谈话

E.布置作业

4.教师应充当的角色有()。

A.学习的指导者

B.班集体活动的领导者

C.行为规范的示范者

D.心理保健者

E.教育科研人员

5.教师在学校教育中,常常要用到哪些方法?()

A.讲解法

B.演示法

C.课堂问答法

D.练习法

E.实验法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__________指空间上接近、时间上连续、形状上相同、颜色上一致的事物,易于构成一个整体,为人们所清晰地感知。

2.通过__________阶段,学生建立起了关于活动的初步的自我调节机制,从而为进行实际操作提供了内部控制条件。

3.__________就是要训练学生对他们所阅读的东西产生一个类比或表象,如图形、图像、表格和图解等,以加强其深层理解。

4.一般而言,创造性与个性二者之间具有__________的关系。

5。道德情感从表现形式上看,主要包括三种:直觉的道德情感,__________,__________。6.按照心理测量的特征可把心理测验分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_。

7.行为目标是指用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行为陈述的教学目标。

8.__________的课堂气氛通常以紧张拘谨、心不在焉、反应迟钝为特征。

9.评分必须以一定的比较标准为依据,评分的标准可分为绝对标准和__________两种。10.开始关注提高学生的成绩,说明教师进入__________阶段。

四、辨析题(本大题共l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当学生张三出现李老师所希望的行为时,李老师奖励了她七枚小红星,这是心理辅导中的强化法。

2.斯金纳将学习和强化做了区分,认为学习可以用强化来解释,而动机不能用强化来解释。3.迁移的经验类化说认为,只要两种学习情境中原有相关因素或共同要素越多,越容易产生迁移。

4.学生张三因为上课打瞌睡而被老师用粉笔头打了两次,吓得李四再瞌睡也强打精神认真听课,这是班杜拉说的替代性强化作用。

5.元认知就是对认知的认知,是关于个人自己认知过程的知识及调控。

6.老师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鸦片战争,为学生们安排了一场《鸦片战争》的故事片,这是老师运用了模象直观的方式来使学生获得对鸦片战争全貌的了解。

7.练习与个体技能掌握的一般趋势是这样的:即开始没什么进步,接着是迅速进步,然后是速度减慢,最后进入高原期后便不再有任何发展。

8.通常来说,专家与新手相比,在解决问题时,都不太注意中间过程,更多也是依靠生活经验的表征来解决问题。

9.个体品德形成的基础是道德情感。

10.非正式群体对个体的影响总是消极的。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1.如何有效地进行知识概括?

2.简述教学设计的内容和程序。

3.课程表应该如何编制?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8分,共16分)

1.论述在教学中教师要依次完成的九大教学事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