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公共关系理论与实务 期末考试重点及答案 罗志祥编著

公共关系理论与实务 期末考试重点及答案 罗志祥编著

公共关系理论与实务 期末考试重点及答案    罗志祥编著
公共关系理论与实务 期末考试重点及答案    罗志祥编著

公共关系

1.公共关系(Public Relations)是组织为了树立良好的组织形象,利用传播的手段,达到和公众之间的双向的交流和沟通的管理活动。

2.公共关系的三要素:

(1)组织(主体)

(2)公众(客体)

(3)传播、沟通(手段)

3.公众的含义及特征。

含义:公众是指特定的公共关系主体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个体、群体和组织的总和,是公共关系工作对象的总称。特征:

(1)整体性,公众不是单一的群体,而是与某一社会组织运行有关的整体环境。

(2)同质性,公众不是一盘散沙,而是具有某种内在共同性的群体,当某一群人、某一社会阶层、某些社会团体因为某种共同点而发生内在联系时,便成为某一类公众。

(3)多样性,应采用灵活多样的沟通方式和传播媒介。投其所好,对症下药。

(4)变化性,公众不是固定的、一成不变的对象,而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处在不断变化之中。用发展的眼光来认识自

己的公众。

(5)相关性,公众总是相对一定的公共关系行为主体而存在的,一群人之所以成为某一组织的公众,是因为他们与该组织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互动性。

4.公共关系与人际关系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

(1)主体不同,公共关系的主体是组织,处理的是组织与公众之间的关系,而人际关系的主体是个人,处理的是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关系。

(2)目的不同,公共关系的目的是为组织在公众中树立良好的形象,建立组织与公众之间的良好合作关系。人际关系的目的是为个人培良缘、广交友,实现个人的心理需要,建立个人与个人之间和谐的人际关系。

(3)沟通方法不同,公共关系主要运用大众传播和群体传播的技术和方法,如报纸、电视、广播、网络、或召开记者招待会、大型聚会等。人际关系则以自己的言语举止为媒介,采用个人之间面对面的直接交谈,或借助电话、书信、短信等技术方法。

联系:(1)公共关系经常要借助人际沟通的方法来进行。

(2)公共关系目标的实现离不开人际关系的协调。5.公共关系与庸俗关系的区别:

(1)植根的土壤不同。公共关系植根于高度发达的商品经

济社会,社会化大生产的出现和发展,使得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物质产品不断丰富,市场竞争激烈。庸俗关系植根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土壤,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物质产品供不应求,就产生了贿赂经济。

(2)手段不同。公共关系在公开事实的基础上,进行双向沟通,争取社会公众的了解和支持,,通过公开、合法的各种传播媒介向公众介绍自己的政策和行为。庸俗关系所采用的手段,往往是进行个人间私下交易。有些人不惜损害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牟取个人私利。庸俗关系与公共关系在做法上是背道而驰的。

公共关系已发展成为一门科学,而庸俗关系永远不可能被社会承认,更不可能发展成科学。庸俗关系是必须摒弃的,但是中国的公共关系具有浓重的人际关系的特色,我们必须注意将人际交往型公关中正常的请客送礼和庸俗关系区分开来。

6.公共关系与广告的区别。

(1)目标不同。广告的目标是以最小的花费在最短的时间里推销出更多产品和劳务。公关的目标是要树立整个组织的形象,增进组织内外部公众的了解,从而使整个事业获得成功。

(2)传播的周期不同。一般来说,管高的传播周期是短暂的,通常一个时期集中宣传某一产品或劳务,他有比较明显

的季节性和周期性。相比之下,公共关系的传播周期则是长期的,因为公关的目标是树立组织形象和信誉的,这绝非一时努力奏效的,他需要长期、有计划、有步骤的工作。(3)效果不同。广告的效果是直接的,可测量的,一项广告的效益可以用产品的销售量的增加、利润额的上升等指标来衡量。公关的效果与广告大不相同,成功的公关使组织具有良好的声誉,组织因此而受益无穷,但所得的益处难以用硬指标来衡量,它是社会效益更是整体效益。

总体来说,广告是要大家买我,公共关系是要大家爱我。7.公共关系产生条件。

具有现代意义的公共关系在美国产生是基于如下几个条件:(1)民主政治。从人类社会制度发展看,公共关系的产生是社会民主化发展的必然产物。

(2)市场经济。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企业能否与市场对接,能否争取客户,赢得市场,争取广大公众的

支持,成为企业生死攸关的课题,这就直接促成公

共关系的兴起。

(3)人性文化。尊重人性的、尊重个人感情和尊严的人文的、开放的文化,正是公共关系得以产生的精神

源泉。

(4)传播技术。印刷术日益普及与提高,电子技术的不断进步,使一个多空间、多层次、多元化的传播体

制逐渐在全世界形成,使得言论自由、新闻自由的

理想能进一步实现,使得社会舆论的力量、公众意

见的表达越来越具有影响力。

8.公共关系的发展历程中艾维.李的主要贡献。

(1)现代公共关系之父——艾维.李

(2)公共关系职业化第一人。1903年,艾维〃李开办了第一家正式的公共关系咨询事务所,专门为企业和其它社会组织提供传播沟通服务,协助客户建立和维持与公众的联系,成为公共关系工作职业化的第一人。这标志着现代公共关系的问世。

(3)1906年,艾维〃李发表了公共关系活动的《原则宣言》,提出“讲真话”的基本原则。他主张,应该准确无误地向公众提供信息,一个组织要获得良好信誉就必须讲真话;(4)他的信条是:“公众必须被告知。”他认为企业与员工、企业与社会关系的紧张和摩擦,主要是由于企业主要人员采取保守秘密的做法,没有将信息发布出去,企业和公众只有通过有效地信息沟通,了解事实真相,建立理解同情和相互支持的关系,才能获得生存。如果真情的披露对组织带来不利影响,就应该根据公众的反应和评价来调整组织的政策和行为。

艾维〃李因此赢得了世人的敬意,从我们当前一些事关政府行为的不和谐事件看,有的其实也只是沟通问题,重提艾维〃李的公众必须被告知原则对我们应该有很好的启发意义。

9.公共关系的发展历程中伯内斯时期,伯内斯的理论成就。(1)爱德华〃伯内斯是继艾维〃李之后对公共关系发展作出生大贡献的代表人物。如果说艾维〃李对公共关系发展的贡献主要是开创了公共关系职业,那么,爱德华〃伯内斯对公共关系发发展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为注重公共关系的理论研究,并努力使之形成一个独立的科学体系。

(2)1923年,他的第一本专著《舆论之凝结》(又称《舆论明鉴》)问世,在这本书中,他首次提出了公共关系咨询的概念。他认为公共关系咨询主要有两个作用:其一是为工商企业组织推荐他们应采纳的政策,而这种政策的实施必须符合公共的利益;其二是把工商企业组织采纳执行的合理的政策、采取的有益于社会公众的行为广为宣传,帮助他们赢得公众的信任和好感。

(3)1923年,他在纽约大学首次讲授公共关系这门课程。(4)1925年,他的第一本教科书《公共关系学》出版;(5)1928年,《舆论》出版。主张积极地吸收和运用相关学

科的研究成果,在公共关系宣传中注意“投公众所好”,以加强对公众舆论的影响力,扩大公共关系工作的效果。(6)1955年,他又将“策划”的概念引入公共关系的理论和实践,提出公共关系的活动过程应包括策划、反馈、评估等基本步骤。

(7)他使公共关系职业化,他促使公关系摆脱新闻业,向职业化的方向发展,提出了公共关系的运作和序;

(8)初步建立了现代公共关系的理论体系,强调了以“投公众所好”为指导思想引导舆论的重要性。“投公众所好”是公共关系思想的核心和立足点,使公共关系观念有了科帝的含义;

(9)主张获得公众的谅解与合作应当成为公共关系的基本信念。爱德华〃伯内斯的理论探讨和实践活动为公共关系的职业化、科学化,为公共关系教育和学科的发展作出了生要贡献,使他享有公共关系学先驱者之一的美誉。伯内斯在公共关系理论上作出的贡献,对于公共关系学科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在伯内斯百岁华诞时,他曾自豪地宣称:“我在公共关系方面最大的贡献就是使得美国成了一个高文化水准的国家。”

10.公共关系意识。

(1)整体意识、形象意识

(2)公共意识、社会意识

(3)开放意识、互利意识

(4)传播意识、服务意识

(5)危机意识、长远意识

公关意识,即:公共关系意识也理解为公共关系观念、公共关系思想,是一种现代化经营管理和行政管理的思想、观念和原则,是一种开明的经营和管理观念,是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和交往方式的体现。

现代公关意识的构成要件

(一)形象意识

形象意识要求社会组织或企业以及它的决策者、执行者以塑造组织形象为重要的目标、注意建树良好的形象,维护良好形象,并能经常自觉地意识到组织的一举一动、组织成员的一言一行都代表了组织形象,展现着组织形象,影响到组织形象,从而懂得用良好的形象为自身发展创造最佳的社

会关系环境,赢得公众信任和支持,获得发展机会。

(二)公众意识

公众意识要求社会组织或企业把自己看作是公众的产物,把公众看成是自己生存和发展的前提条件,把能否处理好公众关系看作自身事业是否成功的标志,时时刻刻以公众的利益为出发点来设计自己的行为。

(三)沟通意识

沟通意识要求社会组织或企业的活动或运行始终自觉地处在一种开放系统、动态系统、反馈系统中,使组织清醒地认识到,封闭、隔离状态都会使组织处于窒息、束缚的绝境中,从而不断调整自己的行动姿态,适应变动着的社会环境,并努力使环境适用于组织的生存和发展。

(四)信誉意识

信誉意识要求社会组织或企业把自身的组织信誉、产品信誉、服务信誉看的比什么都重要,把信誉看作组织或企业的生命。

(五)服务意识

服务意识要求当代社会组织或企业以自己实实在在的行动获得公众信任,把一切经营活动和工作都看作是自己的公众对象提供服务的机会。

(六)责任意识

公共关系中的责任意识是指社会组织或企业有高度的

社会责任感,不仅考虑到本组织的利益,而且能够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顾及和服从于社会公众的利益的一种意识。

(七)合作意识

公共关系是一门"人和"艺术。它强调社会组织之间、社会组织的内部成员之间建立最佳的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

(八)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要求当代社会组织或企业,把追求卓越、追求风格、追求独创、追求新颖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并体现在组织的公共关系行为中。

(九)时效意识

时效意识要求当代社会组织或企业追求动感、追求节奏、追求效率,把时间观念、速度观念、效益观念贯穿在自身的各项工作或活动之中。

(十)战略意识

战略意识要求当代社会组织或企业能够从发展战略角度策划其公关工作,着眼于未来,着眼于世界。这是组织的一种现代视角、现代眼光、现代洞察力。

(十一)审美意识

审美意识要求当代社会组织或企业从美的角度规范组织行为,按照美的规律塑造自身形象,按照美的原则指导组织的公关活动和日常工作。

(十二)信息意识

信息意识要求当代社会组织或企业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始终使自身处在一种开放性的信息通道之中,使得组织耳聪目明,适应各种各样的环境变化。

11.公共关系人员必须具备的公关意识

(1)信息意识

(2)沟通意识

(3)形象意识

(4)公众意识

(5)关系意识

(6)信誉意识

(7)互惠意识

(8)协调意识

(9)开放意识

(10)环境意识

12.公共关系的职能。

(1)信息管理的职能。包括搜集信息和信息沟通等多方面的内容。信息沟通是公共关系的本质。在一定意义上,公共关系可以看成是公众公开的信息交流关系。公共关系的本质就是通过双方沟通,有效实现组织与公众之间的信息交流。(2)咨询建议的职能。是指公关人员为组织领导决策提供有关公众方面的可靠情况说明和决策建议。

(3)传播推广的职能。即通过各种传播为媒介,将组织的有关信息及时、准确、有效地传播出去,取得公众对组织的理解和信任,从而提高组织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为组织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传播推广职能是组织实现公关目标的有效手段。

(4)协调沟通的职能。是指社会组织运用各种协调沟通的手段,为组织疏通渠道、发展关系、广交朋友、减少摩擦、化解敌意、调解冲突,为组织的发展创造“人和”的环境。包括组织内部和外部的协调沟通。

13.公关关系的原则。

(1)真实性原则

(2)长期性原则

(3)注重公众利益原则

(4)科学指导原则

(1)诚实守信原则

(2)公众需求原则

(3)双向沟通原则

(4)互利互惠原则

14.公共关系人员的职业素质:

(1)公共关系人员的心理素质。追求卓越,渴望成功的心理,易于投入、热情工作的心理,自信的心理、开放乐观的

心理。

(2)公共关系人员的品质。个性心理品质有兴趣、性格、气质。职业道德。政治品德,在我国要求应具备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实事求是,不计较个人得失。作风正派,善于团结群众,大公无私,廉洁奉公。

(3)公共关系人员的知识素质。知识广博性、更新性、实践性,层次性。知识结构: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其他知识。(4)公共关系人员的智能素质。多谋善断、富有开拓精神、勇于创新。有丰富的工作经验,有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综合能力。

(5)公共关系人员的身体素质。要求身体健康,能吃苦耐劳。

15.公众的含义。公众是公共关系主体利益相关并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个人、群体和组织。

16.公众的基本特征。

(1)整体性

(2)同质性

(3)多样性

(4)变化性

(5)相关性

17.潜在公众:有两种,一是尚未与组织发生任何直接关系的公众,或称之为未来公众,即未来可能与组织发生利害关

系的公众。二是已经同组织发生某种直接关系,由此引起了某种问题,但尚未意识到这一问题存在的公众。

18.知晓公众:是由潜在公众发展而来的,它是指明确意识到自己的权益与特定的组织有关,并已考虑与该组织的联系,但暂时还未付诸行动的公众对象。

19.行动公众:是由知晓公众发展而来的,它是指采取实际行动与组织相互作用,对组织构成现实的行为压力的公众群体。

20.公众对象分析。

(1)内部公众。

(2)顾客公众。

(3)媒介公众。

(4)政府公众。

(5)社区公众

媒介公众是指新闻传播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如报刊社、广播电台、电视台及其编辑、记者。媒介公众是公共关系对象中最敏感、最重要的一部分。这种关系具有明显的两重性:一方面新闻媒介是组织与广大公众沟通的重要中介;另一方面新闻界人士又是需要特别争取的公众对象。媒介与公众对象的合一,决定了新闻媒介关系是一种传播性最强、公共关系影响意义最大的关系。从对外公共关系实务工作层次来

看,新闻媒介关系往往被置于最显著的位置,甚至被称之为对外传播的首要公众。良好的媒介关系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公众舆论,良好的媒介关系是运用大众传播手断的前提。

21.公共关系传播含义:就是信息交流的过程,它是社会组织开展公共关系工作的重要手段。组织与公众的沟通在很大程度上依靠信息传播,离开了传播,公众无从了解组织,组织也无从了解公众。公共关系传播的目的正是在于沟通组织与公众之间的信息,使组织在公众中树立良好的形象。22.公共关系传播的要素。

哈罗德.拉斯韦尔(美)

Who(谁)——What(说了什么)——Which channel(通过什么渠道)——Whom(对谁说)——What effect(产生了什么效果)

基本要素:

(1)传者(信源)与受者(信宿)

(2)信息

(3)媒介

(4)反馈

隐含要素:

(1)社会环境

(2)文化传统

(3)心理因素

23.心理定势:又称为思维习惯,比如人们通常所说的“第一印象”、“以貌取人”等,他们往往左右了人们对对象的整体判断。

24.组织传播:就是以组织为主体利用媒介与公众之间进行的信息传播活动。

25.大众传播的媒介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

(1)印刷类媒介:主要包括报纸、杂志和书籍。

报纸是在较短的间隔时间内定期向公众发行的印刷出版物,以刊登新闻为主,较为注重时效性。

杂志是定期或不定期连续出版的印刷物,与报纸相比,杂志的出版周期更长。

书籍作为人类社会文化传承的系统化和体系化的形式,通常没有固定的出版周期,内容五花八门,名目繁多。

总体来说,印刷类媒介的特点是:以文字作为信息传播的主要载体,能揭示信息内容的抽象意义,但是所传播的信息缺乏生动性和直观性。

(2)电子类媒介:广播电视、网络。

广播和电视主要以声音和图像作为信息载体信息传播富于

动态和现场感。

网络则集合了其他所有媒介的特点,信息传播手段极为丰富,被评为是信息时代的多媒体传播。

26.公共关系策划的原则:

(1)目标创新原则(新颖性原则)

(2)公众利益原则

(3)真诚求实原则

(4)灵活弹性原则

(5)合理可行原则

(6)整体性原则

(7)时效性原则

(8)群策性原则(重视集体的智慧)

27.公共关系效果评估含义:它是根据特定标准,对公共关系计划、实施及效果进行衡量、检验、评价和估计,以判断整个公共关系活动成败得失的过程,是对公共关系活动的总

体评价和全面总结。

28.CI(Corporate Identity)可翻译成企业识别、企业形象设计和塑造等,CI(企业识别)作为一种塑造企业形象独特的工具,目前以成为世界性的现代经济沟通语言,是一种高层次的公关管理艺术。

29.CI战略的结构体系和特点和功能。

CI战略的结构体系: CI(企业形象识别)的构成主要包括“理念识别(MI)”、“行为识别(BI)”和“视觉识别(VI)”三个子系统,这三个子系统相互依存,共同带动企业经营的步伐,塑造企业独特的形象。

CI战略的特点:

(1)CI战略是一种文化战略。

(2)CI战略的运作是动态的。

(3)CI战略的整体性。

CI战略的功能:

(1)有利于塑造企业良好的形象。

(2)会在企业内部形成一种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3)有利于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4)增强企业及其产品的竞争力,提高经营业绩。

(5)有利于企业公共关系的运转。

30.CS战略:Customer Satisfaction的缩略形式,中文可译为“顾客满意”。

31.CI战略与CS战略的区别与互补。

区别:

(1)CI战略过分看重形象,过分强调诉求公众对自己的“识别”。CI是请顾客(消费者)注意,CI是以企业为中心。(2)CS战略首先把达成顾客满意放在首位,CS是请注意顾客(消费者)。CS是以顾客为中心。

互补:CI战略与CS战略互补运用。

32.公共关系礼仪的含义及常用公关礼仪:

公共关系礼,简称公关礼仪,它是指公关人员在公共关系活动中应遵循的礼仪规范、必须履行的程序。

常用公关礼仪:

(1)服饰,要求清洁、整齐、得体。

(2)仪容,头发整洁、美好。面部保持清洁。保持口腔清洁。手要常洗,指甲要常剪。

(3)卫生习惯,公共场合不做不雅动作,注意卫生,不随地吐痰、捏鼻涕和乱扔垃圾。保持地板和地毯清

洁。

(4)举止风度,良好的站、坐、走姿。礼貌用语。(5)善于交谈、懂得聆听。

33.公共关系危机管理含义:是指公关从业人员在组织的运作过程中,对发生的具有重大破坏性影响,可能造成组织形象受损的意外事件进行全面处理,并使其转危为安的工作过程。

34.公关危机的处理方针:

(1)保持镇定,判明情况。

(2)实现组织与公众利益的最大限度平衡。

(3)真实报道,争取主动。

(4)积极善后,稳定各方,控制局势,平息风波,挽回影响。

35.公关危机的处理原则:

(1)预防为主原则

(2)公众至上原则

(3)开诚布公原则

自考公共关系学复习必看资料章节考点汇总,考试重点标识板

自考《公共关系学》复习必看资料 【自考小册子】 第一章公共关系的概念 一、“公共关系”一词源自英文Public Relations,也可称为“公众关系”。 *二、公共关系的定义:P2 A、管理说:突出公共关系的管理属性。(美:雷克斯。哈罗) B、传播说:公共关系的传播属性。(英:费兰克。杰夫金斯) C、传播管理说:强调PR是组织一种特定的传播管理行为和职能。 (美,詹姆斯。格鲁尼格):PR是一个组织与其相关公众之间的传播管理。 D、咨询说:PR的决策咨询功能。《墨西哥宣言》:公共关系是一门艺术和社会科学。 E、关系说:公众性或社会性的关系或活动。(美:蔡尔兹) F、协调说:是关系说的深化,指协调组织与公众间的关系。 G、形象说:为组织塑造良好的形象。 3、美国《公共关系季刊》详细罗列了公共关系的14种特征。 *三、公共关系的本质属性 *1、确定PR本质的依据和方法:P5-6 A、分析构成公共关系活动的基本要素。(PR三要素:组织、传播、公众) B、分析三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及本质联系。 组织传播沟通公众 (主体)(客体) 现代公共关系传播的本质是:组织与公众之间信息的双向交流 现代公关传播的本质特征是:组织与公众沟通交流的“双向性” “传播沟通”是现代公共关系理论的精髓,是公共关系的本质属性。 *2、理解公共关系本质属性三个角度:P7 A、PR的“关系”性质:组织与公众环境之间的信息交流关系。 *B、PR的“职能”性质:组织与社会公众之间的传播沟通的目标、资源、对象、手段、过程和效果等基本要素的管理,即传播(沟通)管理。(简述) (现代组织经营管理的“四大支柱”:资金、技术、人才和PR) C、PR的“科学”性质: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应用学科,是一门以传播学和管理学为主要依托的传播管理学或组织传播学。 (总之,PR是组织的“传播沟通关系”,组织的“传播沟通职能”,组织的“传播管理学科”,“组织与公众之间的传播沟通”是其本质属性。) 四、公共关系状态、公共关系活动、公共关系观念(*三者之间的联系)P10-13(简述、案例) 1、公共关系状态:一个组织与公众环境之间客观上存在的关系状况和舆论状况。(基础、结果)

公共关系学期末考试答案

贵州广播大学2010 -2011 学年度第二学期开放专科省开课《公共关系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半开卷) 名词解释部分: 1 、公共关系学:以公共关系的客观现象和活动规律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综合性的应用学科,是研究组织与公众之间传播与沟通的行为、规律和方法的一门学科。公共关系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课程,适用于个人及任何组织。 2、组织形象:是指组织在公众脑海里留下的印象,及其他们对组织的评价。 这种形象不仅来自外在的有形事物,而且也出自由组织行为所反映的内在精 神。一个企业的组织形象是由产品形象、员工形象、机构形象、管理形象、企业文化形象综合反映出来的。 3 、晕轮效应:是指公众从对象的某种特征推及对象的整体,“以偏概全”,从而产生美化或丑化对象的心理现象,这是一种心理定势。 4、公共关系:就是一个组织运用有效的传播手段,使自身适应公众的需要,并使公众也适应组织发展需要的一种思想、策略和管理职能。 5、交际型公关:交际型公关,以人际交往为主,目的是通过人与人的直接接 触,为组织广结良缘,建立起社会关系网络,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其具体 内容包括:各种招待会、座谈会、宴会、茶会、慰问、专访、接待、个人信函、电话等等。 6 、揭丑运动:19 世纪下半叶,美国的商品经济得到高度发展,资本主义进入了垄断阶段。百来个经济巨头控制了美国的经济命脉,他们为了巩固这种

垄断地位,对内无视员工的利益,对外以损害公众利益作为赚钱的重要手段,奉行所谓“只有我能发财,让公众利益见鬼去吧”的经营哲学,引起了社会公众舆论的强烈不满和抨击,出现了2000 多篇揭露实业界、传播界丑闻的文章,形成了近代美国史上著名的“揭丑运动”,也称“扒粪运动”。 7、员工形象:是指企业员工的技术素质、文化水平、职业道德、精神风貌和仪表装束给社会的整体印象。 8 、社区关系:就是一个社会组织的区域关系,地方关系,邻里关系。它是指与某个社会组织主体地域上互邻,利益上相关的一种公众关系。建立良好社区关系的重要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社区关系直接影响着组织的生存环境,社区关系直接影响着组织的公众形象。实际上,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对企业而言,其做大做强的“千里之行”就是从成功运作自己脚下的社区开始的 单项选择题部分: 1 、公关谈判的第三个阶段是(C )。 A、导入阶段 B 、概说阶段C 、交锋阶段D 、妥协阶段 2 、高美誉度、低知名度属于公共关系的(B )状态。 A、最佳 B 、较为稳定、安全C 、不良D 、恶劣 3 、不受空间限制的,传播范围最广的大众传播媒介是(C )。 A、电视 B 、报纸C 、广播 D 、杂志 4 、公关礼仪最根本的原则就是(B )

公共关系实务试题及答案59565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关系是由主体、客体及以下哪种要素构成() A.组织 B.消费者 C.社区 D.媒介 2.公共关系作为一种全新的思想一种科学而系统的理论,产生于() A.远古时期 B.奴隶时期 C.封建时期 D.资本主义时期 3.中国农业银行属于下列哪一类社会组织() A.政治组织 B.群众组织 C.经济组织 D.文化、教育、科研组织 4.公共关系学专门研究() A. 组织与公众传播沟通问题 B. 组织与公众之间关系的稳定问题 C. 组织与社区之间的传播沟通问题 D. 组织内部运营问题 5.按公众的发展过程,行动公众是由哪一类公众发展而成的() A.非公众 B. 知晓公众 C.潜在公众 D.将来公众 6.企业外部公众中最重要的公众是() A.社区公众 B.政府公众 C.供应商公众 D.顾客公众 7.利用电子类传播媒介的传播方式属于传播类型中的() A.自身传播 B.组织传播 C.人际传播 D.大众传播 8.与员工谈心属于公共关系传播媒介中符号媒介的() A.有声语言媒介 B.无声语言媒介 C.有声非语言媒介 D.无声非语言媒介 9.调查报告属于公共关系传播媒介中符号媒介的() A.有声语言媒介 B.无声语言媒介 C.有声非语言媒介 D.无声非语言媒介 10.一个组织抽样调查了400人,其中200人知道组织,知道组织的200人人中有80人对组织持认可态度,则其美誉度为() % B. 40% C. 50% % 11.公共关系调查程序的第二阶段是() A.收集调查资料 B.处理调查结果 C. 确定调查任务 D.制定调查方案和调查计划 12.下列属于战术型公关的是() A.建设型公关 B.宣传型公关 C.进攻型公关 D.矫正型公关 13.汶川地震时,从地震发生到信息发布,到启动应急预案、抢险救灾, 所有这些工作都在2个小时以内启动,这体现了危机处理的()原 则。 A.主动性原则 B.诚意性原则 C.真实性原则 D.快速反应原则 14.由于媒介的错误报道,使得上海“稳得福”烤鸭店遭到社会的强烈 批评,这是属于哪种危机() A.形象危机 B.经营决策危机 C.媒介危机 D.突发性危机 15.企业员工属于企业的() A.首要公众 B.次要公众 C.边缘公众 D.独立公众 16.公共关系意识的核心是() A.服务公众意识 B.真诚互惠意识 C.创新审美意识 D.立足长远意识 E、塑造形象意识 17.消费者、竞争者、记者、社区居民等属于组织的() A.个体公众 B.组织公众 C.内部公众 D.外部公众 18.某企业有一新产品刚投放市场,这个时候它应该选择的公关行为方式是() A.建设型公关 B.维系型公关 C.进攻型公关 D.防御型公关 19.企业视觉识别系统的英文简称是() C.BI D.VI 20企业不论风格、管理制度、经营策略,还是标识、广告、口号都体现要有自己的特色,这体现了CIS的(). A、战略性 B、系统性 C、差异性 D、竞争性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在人类社会关系的发展历程中,人们处理关系的方式有() A.暴力方式 B.金钱方式 C.伦理方式 D.智能方式 2.请指出以下哪些言论具有公共关系意识() A.要使用动感情的呼吁影响听众 B.“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C.“宁叫我负天下人,不叫天下人负我” D.“顺我着昌,逆我者亡” 3.公共关系强调“为社会服务原则”,就是要求从事公共关系的工作人员必须做到() A.积极承担社会责任 B.注重社会整体效益 C.处事公正 D.优化公共关系人员的素质 4.公共关系的基本要素有() A.社会组织 B.传播 C.公众 D.政府 5.公共关系的基本原则() A.平等互利 B.为社会服务 C.真实信用 D.社会规范 E、科学指导 6.按照使用的主要资源,企业分为() A.混合制企业 B.劳动密集型企业 C.技术密集型企业 D.知识密集型企业 7.以下属于企业外部公众的有() A.新闻媒介 B.顾客 C.企业股东 D.竞争对手 8.公共关系传播媒介,从其物质形式看有() A.符号媒介 B.实物媒介 C.信息媒介 D.人体媒介 9.以下属于传播的类型的是() A.自身传播 B.人际传播 C.组织传播 D.大众传播

公共关系复习重点

第一章公共关系概论 第一节 一公共关系的定义分为: 1管理论——美国雷克斯.哈罗博士 2 传播论——英国弗兰克.杰夫金斯 3 传播管理论——美国詹姆斯格鲁尼格教授 4 咨询论——国际公共关系协会1978年发表《墨西哥宣言》 5 社会关系论——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蔡尔滋教授 公共关系是一个组织与其相关公众之间的传播管理,其目的是建立一种与这些公众互相信任的关系——格鲁尼格教授 二公共关系的基本要素: 1公共关系的形为主体是组织机构 2 公共关系的沟通对象是相关大众 3 公共关系的工作手段是传播沟通媒介 4 公共关系的过程是信息的双向交流 5 公共关系的目标是为组织机构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 第二节 一公共关系的相关概念与范畴 1 公共关系状态——表示一种客观的实在 即一个组织与其公众环境之间客观上存在的关系状况和舆论状况 2 公共关系活动——表示一种实际的操作实务 即运用传播沟通的方法去协调组织的社会关系,影响组织的公众舆论,塑造组织的良好形象,优化组织的运作环境的一系列公共关系的工作 3 公共关系观念——表示一种主观的思想意识 是一种影响和制约着组织的政策和行为的经营观念和管理哲学,它不仅指导着公共关系实务工作的健康发展,而且渗透到管理者日常行为的各个方面,成为引导、规范着组织行为的一种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 另还有:形象观念、公众观念、传播观念、协调观念、互惠观念、服务观念 二公共关系学中三个最基本的概念:组织、公众、传播 1组织——公共关系的主体,即公共关系的承担者、实施者、行为者2 公众——公共关系的对象 3 传播——公共关系的过程和方式 三关系、舆论、形象 1 关系——指组织与公众之间相处和交往的行为和状态,简单说就是组织与公众之间的联系 公共关系不是泛指“任何”或“所有”的社会关系,而是指与“私人关系”相对应的具有社会公共性质的一种特殊关系 特征:特指组织与公众之间的关系 特指信息交流的关系 2 舆论——指社会公众对组织的政策、行为、人员或产品所形成的看法和意见的总和,是社会上大多数人对组织的看法和意见的公开表达

军事理论期末考试资料

名词解释 现代国防:是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而进行的军事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武装力量:是国家各种武装组织的统称,它是国家政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生存与发展的基本保障。 国民经济动员:是指国家将经济部门、经济活动和相应的体制从平时状态转入战时状态所采取的措施,是战争动员的基础。 无产阶级的战争观:是无产阶级研究和指导战争的基本立场和观点,是以马列主义为指导去观察和解释战争的战争观,是指导无产阶级进行革命战争的基本理论。 现代战争:是指在现代社会政治、经济、军事和科学技术等条件下进行的战争,它以高技术战争为主要表现形式,是处于机械化战争向信息化战争过渡时期的一种特殊战争形态。 侦查监视技术:是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将目标与背景加以区分。从而发现目标、识别目标、监视目标、跟踪目标以及对目标进行定位的技术。夜视技术:是应用光电探测和成像器材,将肉眼不可视目标转换成可视影像的信息采集、处理和显示的技术。 信息化战争:是指发生在信息时代,以信息为基础、以信息化武器装备为战争工具的战争。 全谱优势:是指在所有军事行动中美军都能单独地,或与多国及跨机构伙伴协同击败任何对手并控制局势。 1.古代战争思想 先发制人速战速决力争主动出其不意奇正互变兵贵其和先戒为宝 2.毛泽东军事思想 毛泽东军事想想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关于中国革命战争、人民军队和国防建设的科学理论体系。它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特色的马克思军事思想。 3.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主要内容 无产阶级的战争观和方法论、人民军队建设理论、人民战争思想、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国防现代化建设 4.人民战争思想人民战争思想的基本观点是:人民群众是历史的缔造者,是革命战争的主体。“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兵民是胜利之本”,革命战争是反抗阶级压迫和民族压迫、为人民谋解放的正义战争,能够得到广大人们群众的拥护和积极参加;武器是战争的重要因素,而不是觉得因素,最重要的决定因素是人民。因此,毛泽东从中国实际情况出发,阐明了人民战争思想:进行广泛深入的政治动员,组成最广泛的革命战争的同意战线;开辟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武装道路,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把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农村革命根据地有机结合起来;以人民军队为骨干,实行野战军和地方军相结合,正规军和民兵、游击队相结合,武装群众和非武装群众相结合;以武装斗争为主,各条战线、各种斗争形式相配合;实行党的一元化领导,发挥党政军民的整体力量。 5.我国安全环境 我国面临复杂的安全环境,虽然总体上来说保持着和平于稳定,但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正在增加 (一)美国亚太边缘战略对我国安全环境的影响1.美国实施的前沿战略部署对我国构成现实军事压力 2.美日军事同盟对我国安全构成直接挑战 3.美国军事进入中亚给我国安全带来直接影响(二)周边地区安全问题对我国安全环境的影响1. 朝核问题2.巴印冲突问题3.中亚地区恐怖主义问题 (三)边界领土和海洋争端对我国安全环境的影响1.中印边界争端问题 2.钓鱼岛问题3南海权益争端问题 6.世界安全形势不容乐观的表现形式 具体表现: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时有发生、霸权主义和恐怖主义活动 一、极端民族主义导致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时有发生 二、恐怖主义对国际社会的威胁依然严重 三、领土争端和经济利益矛盾也是影响世界局势的重要因素 7.恐怖主义活动 极端势力为了达到政治目的而采取的有组织、有目的的以平民为袭击目标的暴力破坏活动。 8.军事高技术极其特点 军事高技术是指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成就基础上,

药学专业公共关系学期末考试模拟题

药学专业《公共关系学》期末考试模拟题 一.填空题(每题1分,共15分) 1.从静态角度去理解,公共关系表现为一种状态,它包括原始的公共关系状态和____________公共关系状态。 2.社会组织在对公共进行分类时,按照公众对组织的重要程度可将公众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和边沿公众。 3.一般性公共关系调查的内容有:组织的基本情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4.公共关系完整定义所表达的内容实质是:_____________、协调关系、____________、谋求发展。 5.现代公共关系观念要求以公众导向作为指导公共关系的工作原则,其基本内容有:___________的观念、提高信誉的观念、_________的观念、互惠互利的观念、__________的观念、全员公关的观念、立足长远的观念。 6.公共关系案例是由一系列要素构成的。这些要素可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案例本身所反映的___________,即内在因素;二是案例的格式,即外在要素。 7.公关广告传播效果的主要调查方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走访调查等。 8.新闻制造的基本要求是:目的明确;主题心疑;______________和实事求是。 9.商业广告是用来推销商品,而公共关系广告是用来“__________________”‘这正是公关广告的特殊目的。 10.公众的的基本特征是具有群体性、________________、多变性和能动性。 二、名词解释(20分) 1.非公众: 2.社会型公公关系: 3.伯奈斯: 4.企业刊物: 三、单项选择题(20分) 1.从动态角度分析,公共关系表现为一种() a.过程b。目标 c.状态d。活动 2.公共关系广告即属于公共关系活动的一部分,又属于广告的范畴,它集公关的特点与广告的特点于一身,形成一种特殊的广告。公关广告在选择目标上注重() a.目的性和效益性 b。公益性和福利性 c.长期性和系统性 d。季节性和时尚性 3.()是公共关系得以发展的物质条件,没有这一条件,公共关系不可能得以扩大并 向更高层次迈进。 A.商品经济得发展 b。主政治得发展 C.众传播技术得发展 d。市场经济得完善 4.1952年,现代公共关系教育之父斯科特.卡特李普出版了一本具有权威性得著作---() a.《公众舆论之凝结》 b。《共同原则宣言》

公共关系期末考试重点

第一章公共关系概述习题 1.公共关系理论研究的核心问题是(组织形象)。 2.公共关系活动的客体是(公众)。 3.公共关系是以一定的什么关系为基础(人际)。 4.“公共关系”这一名词第一次正式使用是( 1807 )。 5.公共关系是一种以什么为支点的全方位关系(组织)。 7.公共关系也可称作(公众关系)。 8.在使用“公共关系”这一概念的时候,它表示一些不同层次的涵义,在表示一种客观的实在,即(公共关系状态) 9.公共关系学与市场营销学共同的活动对象是(顾客)。 三、多项选择题 1.公共关系的涵义有多种指代,其中最常见的有( ACD) A、公共关系状态 C、公共关系意识 D、公共关系活动) 2.公共关系学研究的内容包括( BDE )B、公关理论 D、公关史 E、公关实务) 3.公共关系的基本职能是(ABCD) A、收集和向外界传递信息 B、建立组织在社会公众中的信誉C、使组织有一个融洽协调的环境 D、为决策层提供决策咨询) 4.协调关系是( ABCDE)A、组织的一种广结人缘的工作 B、为了争取公众对组织的谅解和支持C、为组织在公众中树立起一种“可亲”的形象 D、要使公众对组织产生信任感,为组织树立起一种“可敬”的形象 E、为组织创造一个“人和”的环境) 5. 公共关系是 ( ABCDE )。 A、一种特殊的社会实践活动 B、从属于组织总目标的 C、组织整体功能中的一个有机构成部分 D、组织职能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 E、一种有目的、有计划、受控制、持久的过程 6.公共关系在市场营销中,一个单独的“公关策略”,是在原有的4P's基础上发展起来的6P's之中,增加了( BE )两个因素。 A、产品策略 B、政治权力 C、价格策略 D、渠道策略 E、公共关系 四、判断题 1. 公共关系百分之十靠自己做的好,百分之九十靠宣传( X ) 2.不受欢迎的公众是公共关系工作的唯一目标( X )

《现代公共关系学》期末考试题

福建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现代公共关系学》期末考试题 一、不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公共关系的客体是()。 A.组织B.公众C.传播D.员工 2.公共关系活动的基本要素是()。 A.组织B.企业C.传播D.公众E.政府 3.组织与环境发生某种冲突、摩擦的时候,为了摆脱被动局面,采取的公关活动方式是() A.维系型公关B.矫正型公关C.防御型公关D.进攻型公关4.主导性强、时效性强、传播面广的公关类型是()。 A.交际型公关B.社会活动型公关C.服务型公关D.宣传型公关5.在各种传播形式中,人情味最浓、情感沟通效果最好的是() A.群体传播B.大众传播C.人际传播D.组织传播 6.使公众有充分的选择余地、接受信息的状态有较高的自由度的是()。A.广播和电视的优势B.电视和电影的优势C.电影和幻灯的优势D.报纸和杂志的优势 7.网络公关的目的是() A.左右舆论B.塑造组织形象,获得公众的认同C.开脱组织的错误D.掩盖组织的缺陷 8.战略型公共关系活动的模式包括()。 A.建设型公关B.维系型公关C.防御型公关D.进攻型公关E.矫正型公关 9.按公众不同的发展阶段对组织的影响程度可将公众区分为()。 A.非公众B.潜在公众C.知晓公众D.行动公众E.观望公众10.容易受个人主观因素影响而使信息失真是()。

A.组织传播的最大弱点B.人际传播的最大弱点C.大众传播的最大弱点D.组织传播的最大弱点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简述“公共关系”的涵义。 答:公共关系是指组织机构与公众环境之间的沟通与传播关系。公共关系学也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项新兴专业,开设大专、本科至最高硕士的课程。关于公共关系的各种定义有很多,一般指一个社会组织用传播手段使自己与相关公众之间形成双向交流,使双方达到相互了解和相互适应的管理活动。这个定义反映了公共关系是一种传播活动,也是一种管理职能。 2.简述公共关系产生和发展的经济条件。 答:在资本主义工商业时代,随着卖方市场逐步向买方市场过渡,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公众的需求多样化,选择性越来越强,在其背景下,能否争取市场,争取顾客,争取公众支持成了组织生死攸关的关键,这直接促成了公共关系的兴起。 3.简述网络传播的特点与优势。 答:网络营销传播活动就是宣传网站、提高品牌忠诚力的营销手段。它具有与传统传播方式截然不同的本质特征:⑴互动性;⑵即时性;⑶个性化;⑷传播成本费用低;⑸权利平等性;⑹多元性。 优势:⒈信息多元化;⒉表现形式立体化;⒊传播互动化。 三、论述题(16分): 试析影响公共关系传播效果的主要因素。 答:在传播过程中,有很多因素同时作用于受者,并对受者产生程度不同的影响。了解主要的影响因素,并有针对性地加以引导和应用,会使传播效果得到改善、提高。研究证明,影响传播效果的因素主要有四个: (一)传播媒介公众对传播媒介的要求一是要使用简便,易于掌握,易于得到;二是比较有效,即它的使用效果受到普遍的重视与承认。当某种传播媒介特别

(公共关系)公共关系学复习

请围绕复习指导册及课后自学测试题好好复习。以下内容供同学们参考。 祝同学们考试顺利!!! 第一章绪论(重点章) 1.公共关系定义:公共关系是一门管理科学,主要通过组织与公众之间的双向传播,协调关系、处理危机、塑造形象,在满足公众利益的基础上求得组织自身的发展。 2.公共关系的多层含义:公共关系状态、公共关系活动、公共关系观念、公共关系学科、公共关系职业。 3.公共关系的基本要素:主体——社会组织:客体——社会公众;中介环节——传播。 4.社会组织的特点。 5.公众的基本特点和分类。 6.公共关系与广告。两者主要的区别:传播目标不同,传播原则不同,传播方式不同,传播周期不同,所处地位不同,效果不同。 7.公共关系与市场营销。两者的联系:共同的产生条件——商品生产的高度发展;共同的指导思想——用户第一,社会效益第一;相似的传播媒介——大众传播媒介;市场营销把公共关系作为组成部分。两者的区别:范围不同;目的不同;手段不同。 第二章公共关系的历史沿革 揭丑运动、爱德华·伯尼斯、艾维·李、卡特里普、现代公共关系产生的社会条件、《有效公共关系》。 第三章公共关系的职责与功能(重点章)

1.公共关系的职责:收集信息、咨询决策、传播沟通、教育引导。 2.公共关系的功能:塑造形象、协调关系、提高素质、优化环境。 3.产品形象信息、组织形象信息。 4.组织形象的内涵及塑造组织形象的方法。 5.通过公共关系管理,组织可在以下方面提高员工的素质:公众至上意识、交往合作意识、个人形象意识、与时俱进意识。 第四章公共关系的组织机构和人员 1.公共关系部在组织中的地位及特点。 2.公共关系部的组织类型。 3.公共关系公司的工作内容及工作原则。 4.公共关系人员的素质及应具备的能力。 5.选拔公共关系人员的原则。 第五章公共关系工作程序(重点章) 公共关系调查的内容、公众调查的内容、组织形象调查、文献调查法、访谈法、抽样调查法、问卷调查法、选择公共关系模式、选择传播内容、编制公关预算的方法及内容、传播渠道的种类、传播渠道的选择原则、影响传播质量的因素、注意信息的结构和语言、传播中的障碍、公共关系评估的内容及方法。 第六章分类公共关系(重点章) 1.建立良好员工关系的重要意义。 2.员工关系实务。

大学现代军事理论期末考试试题与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10分1.预备役:指国家平时以退役军人、民兵为基础、现役军人为骨干组建起来的战时能够迅速转化为现役部队的武装力量。2.军事格局:指活跃于世界军事舞台的国家或集团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结构态势。3.军事思想:是关于战争、军队和国防基本问题的理性认识,是人们长期从事军事实践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4.领土:是位于国家主权支配下的地球表面的特定部分以及其底土和上空。5.高技术战争:指大量运用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生物技术、航天技术海洋技术等当代高、新技术水平的常规武器装备,并采取相应作战方法进行的战争。二、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BBDBD CABCC 1.国防按性质和建设目标可以分为扩张型国防,中立型国防,()和自卫型国防。A、民主型国防B、联盟型国防C、和平型国防D、进攻型国防 2.保卫国家安全,维护国家权益,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是国防的()。A、基本原则B、根本目的C、大政方针D、基本要求 3.国防的基本功能有威慑功能,()和增值功能。A、防御功能B、进攻功能C、和平功能D、实战功能4.侵占我国南海岛礁最多的国家是()。A、越南B、菲律宾C、马来西亚D、泰国 5.()公开提出“两国论”,妄想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A、陈水扁B、连战C、宋楚瑜D、李登辉6.中国拥有960万平方公里的陆地疆土,按《联合国海洋法》的规定,还拥有()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A、200 B、

250 C、300 D、350 7.世界上第一个实现载人太空飞行的国家是()。A、俄罗斯(前苏联)B、中国C、美国D、法国8.现代战争已经发展为“五维空间”的角逐。“五维”是指()。A、东南西北中B、海陆空天电C、上下左右中D、XYZtV 9.美国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由()颗卫星组成。A、2 B、6 C、24 D、32 10.以()的利用为中心的电子战手段,已成为贯穿于战争全过程并覆盖整个战场并决定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A、火力B、人才C、信息D、高技术武器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30分。1.高技术战争特点有哪些?(1)战争中使用大量高技术武器装备的信息化战争。(2)作战时间短、危害时间长。(3)城市局部遭袭,但居民受到的危害却很广泛。2.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主要内容有哪些?(1)无产阶级的战争观和方法论(2)人民战争思想(3)人民军队思想(4)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3.中国国防的主要任务有哪些?(1)巩固国防,防备和抵抗侵略。(2)制止分裂,实现祖国完全统一。(3)制止武装颠覆,维护社会稳定。(4)加强国防建设,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5)维护世界和平,反对侵略扩张。4.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的地位和作用有哪些?(1)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为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丰富和发展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2)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是新时期我军军事理论的集中体现(3)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是新时期我军建设强大的思想武器。5.国防教育的作用有哪些?(1)国防

公共关系学期末必考复习资料

公共关系学期末必考复习资料 王宰相 一.名词解释: 1.公共关系:就是一个组织运用有效的传播手段,使组织适应公众的需要,并使公众也适应组织发展需 要的一种思想、策略和管理职能。 2.公共关系状态:指一个组织所处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舆论的状态,即这个组织在公众心目中的现实形象。 3.公共关系活动:指组织为创造良好地社会环境,争取公众舆论支持而采取的政策、行动和活动,主要 使用协调、传播、沟通等手段,即以创造良好的公共关系状态为目的的一种信息沟通活动。 4.公共关系学:指以公共关系的客观状态和活动规律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综合性的应用学科,是研究组织 与公众之间传播和沟通行为、规律及方法的一门学科。 5.社会组织:简称组织,是指由一定的社会成员,按照一定的社会规范、围绕一定的目标聚合而成的 社会团体。 6.公众:必须是对某一组织具有现实或潜在的利益关系,并且对组织的目标与政策具有相当影响力的个 人和团体。 7.美誉度:指一个组织获得公众欢迎、接纳、信任的程度,是评价组织声誉好坏的社会指标,侧重于‘质’

的评价,即组织的社会影响的好坏。 8.公共关系观念:是一种影响和制约着组织的政策和行为的经营观念和管理哲学,它不仅指导着公共关 系实务工作的健康发展,而且渗透到管理者日常行为的各个方面,成为引导规范着组织行为的一种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 9.公共关系危机:是指突然发生的、严重损害组织形象、给组织造成严重损失的事件,如公众的指责批 评、恶性事故等。 10.知名度答;指一个组织被公众知晓了、了解的程度,是评价组织名气大小的客观尺度,侧重于‘量’ 的评价,即组织对社会公众影响的广度和深度。 11.制造新闻答;是组织争取新闻宣称的一种技巧。即在真实的、不损害公众利益的前提下,策划、举 办具有新闻价值的事件或活动。吸引新闻界和公众的注意力,制造新闻热点,争取被报道的机会,使本组织成为新闻的主角,以达到提高知名度、扩大社会影响的目的。 12.庆典活动:是指组织在其内部发生值得庆祝的重要事件时,或围绕重要节日而举行的庆祝活动,一般 将其作为一种制度和礼仪。 二.简答: 1、公共关系产生与发展的社会条件? 答:一、文化心理,由“理性”转向”人性”二、社会政治,民主政治取代专制政治三、经济发展,市场经济取代小农经济四、物质技术,大众传播超越个体传播 2、公共关系的基本职责是什么? 答:一收集信息二辅助决策三传播推广四协调沟通五提供服务 3、公共关系的功能是什么? 答:一、公共关系对组织的直接功能。 二、公共关系对于个人和社会的间接功能。 4.公共关系管理过程的基本模式 答;一、四步工作法 1公共关系调查 2 公共关系策划 3 公共关系实施 4 公共关系评估 二、六步工作法 1估计形势 2 确定目标 3确定公众 4 选择媒介 5 编制预算 6评价结果 5.什么是公共关系意识?公共关系人员应该具备哪些意识? 答:公共关系意识也被称为“公共关系思想”、“公共关系观念”。公共关系意识是组织建立良好公共关系的必要前提,是组织公共关系工作人员必备基本素质的核心。公共关系意识有三层基本含义,即对公众地位、作用的认识;对影响、争取公众的必要性和能动性的认识;对公共关系如何影响公众的认识。 公共关系人员应该具备意识:(一)塑造形象的意识(二)服务公众的意识(三)真诚互惠的意识(四)传播沟通的意识(五)创新审美的意识(六)立足长远的意识(七)协调意识 6.现代公共关系产生的社会条件是什么? 答:现代公共关系产生的社会条件: (一)、市场经济的高度发达 (二)、民主政治制度的出现 (三)、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 (四)、大众传播媒介的发达 7.如何理解公共关系的互惠原则? 公共关系明确认定利益目标; 公共关系的道德是“大家都赢”。 8.公共关系的主要职能是什么? 公共关系的职责:搜集信息;辅助决策;传播推广;协调沟通;提供服务。 公共关系的功能:对于组织的直接功能:树立组织形象;协调关系网络。 对于个人和社会的间接功能:提高个人素质;优化社会环境。

公共关系重点知

公共关系 1.公共关系:是社会组织为了求良好合作与和谐发展,通过关系协调,沟通经管,形象塑 造等方式,同利益相关的公众结成的一种社会关系。它包括政府与社会各界的关系。企 业与消费者及有关客户的关系,领导与员工的关系等。 2.公共关系的组成四要素:社会组织,媒介,公众,互动。 3.公共关系形成的原因:人的需要及其满足是社会关系产生的根本原因和依据 4.公共关系形成的条件 1.公共关系产生的社会基础—社会组织的建立和分化 2.公共关系形成的内在机制—利益的互补,合作的需要 3.公共关系产生和发展的思想条件一人类协调,合作意识的增强 4.公共关系产生的社会经济条件一商品经济的发展 5.公共关系产生的社会政治条件—社会政治生活的民主发展 6.公共关系产生的物质技术条件—传播媒体的发达和技术手段的现代化 5. 公共关系的基本属性 1.客观性 2.普遍性 3.公共性 4.相关性 5.互动性 6.互利性 7.多样性 8.网络性 9.稳定性10.间接性 11.可变性12.规范性13周期性14.层次性15.协调性 6. 公共关系的功能 一.从微观上看 1.连接与沟通的功能 2.整合功能 3.协调功能 4.约束功能 5.增效功能 二.从宏观上看1.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2.推动社会关系的变革和改善 3.公共关系活动是科学与文化继承和发展的重要途径 4.协调社会群体的目标,利益,态度和创新 5.有利于人自身的发展。 6.优化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心理等环境。 7. 公共关系的地位 公共关系的地位是指公共关系在社会生活中所处的位置。公共关系是客观的、普遍的、多样的、持续的、互利的,这是它的一些基本属性。不管人们是否意识到,公共关系在社会的运转中,都拥有自己的位置。公共关系具有沟通信息、增加了解、化解矛盾、促进协调与合作、增加效益等职能。这些职能,无论是对一个具体的社会组织,还是对整个社会,都是非常重要的。公共关系的基本属性、职能和在当代社会经济、政治、科技、文化、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决定了公共关系在社会实践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公共关系对社会组织的作用是全局性的、方向性的、有重大影响的。公共关系是一种重要的战略资源。公共关系是一种重要的社会实践活动。公共关系是战略经管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关系定位是我们测定的或设定的与公共关系相关的一系列工作的地位。公共关系的客观的重要的战略地位,影响和决定着与公共关系相关的各种工作的定位。 8. 公共关系的产生与发展 现代公共关系发展的四个阶段 1.“公众受愚弄”时期(巴纳姆时期) 2.“说真话”时期(艾维·李为) 3. “投工作所好”时期(爱得华·伯耐斯时期)

2015军事理论期末考试题

2015军事理论期末考试题库 一、选择题 1. 真正意义上的战略格局出现于()。 A.16世纪 B.17世纪 C.18世纪 D.19世纪 参考答案:C 2. 主张“任何涉及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问题,必须由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共同决定”的领导人是: A.叶剑英 B.邓小平 C.江泽民 D.胡锦涛 参考答案:D 3. 早日实现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通过()实现祖国统一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央政府的一贯主张。 A.和谈 B.协商 C.联邦 D.和谈,但不放弃战争 参考答案:A 4. 地面侦察监视是一种()的侦察监视方式。 A.高级 B.传统 C.常见 D.低级 参考答案:B 5. 毛泽东所说的"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就是()的通俗解释。 A.游击战 B.运动战 C.阵地战 D.歼灭战 参考答案:A 6. 国防的性质是由国家的()所决定。 A.性质 B.宗旨 C.结构

D.条件 参考答案:A 7. ()是军队最重要的战略资源。 A.武装装备 B.优良传统 C.军事人才 D.战斗精神 参考答案:C 8. ()领域始终是社会生活中对科学技术的最新成就利用得最快最多的一个领域。 A.教育 B.通信 C.经济 D.军事 参考答案:D 9. 高技术对现代作战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五化”,即: A.武器自动化、机动远程化、反应高速化、防护综合化、控制智能化 B.侦察立体化、机动快速化、打击精确化、控制智能化、指挥网络化 C.侦察立体化、打击精确化、反应高速化、防护综合化、控制智能化 D.侦察适时化、打击隐身化、反应快速化、防护综合化、控制智能化 参考答案:C 10. 一个国家采取什么样的军事战略,受多种因素制约,其中决定因素是()。 A.经济实力 B.政治实力 C.军事实力 D.民心向背 参考答案:A 11. ()是战争的物质基础。 A.武器装备 B.人 C.科学技术 D.资金 参考答案:A 12. 构成威胁的客观要素是()。 A.实力 B.企图 C.环境 D.时机、方式 参考答案:A

公共关系学期末考试重点及答案

公共关系学 李淑文 一、多选 1. 现代公众社会为公共关系提供的三个必备条件:民主政治条件、商品经济条件、 传播技术条件。P37 2. 包括系统、要素、结构、功能四大构建部分。P53 3. 系统论之父贝塔朗菲关于系统的特征:整体性、功能性、等级结构性、动态平衡 性、时序性。P53 4. 亲缘关系包括家庭关系、亲属关系、婚姻恋爱关系。P62 5. 地缘关系包括邻里关系、同乡关系、社区关系、城乡关系.P62 6运用社会关系的调节机制,要谨慎选择三种基本处理取向补偿性取向、惩治性取向、补偿、惩治性取向P66 6. 柔性调节手段包括:道德手段、心理手段、礼仪手段。 7. 信息的交流和意义沟通必须是双向的、平等的。P72 8. 社会关系的三个调整法则有:理解法则、互补法则、从善法则。P72 9. 公共关系的三个调整法则:互惠互利法则、主动法则、承诺法则。P73 10. 作为公共关系客体的公众的四个基本特征:同质性、相关性、特定性、可变性。 P84 11. 根据公众与组织的相关性和自身发展阶段可分为四个阶段:潜在公众、自在公众、 知晓公众、行动公众。P91 12. 按照物质形式对传播媒介的分类,可分为:符号媒介、一般实物媒介、人体媒介。 P95 13. 公共关系信息采集的内容:组织形象信息、产品形象信息、组织运行状态及发展 趋势信息。P105 14. 公共关系的作用可归纳为:监测、凝聚、调节、应变。P112 15. 宣传型公共关系运用的媒介:新闻媒介、广告媒介、自控媒介。P137 16. 公共关系个体切入的四分层面:关系的情感管理、关系的权利管理、关系的冲突 管理、关系的变化管理。P165 17. 冲突大体可以分为四类:极端冲突、原则冲突、非原则冲突、语言和非语言 冲突。P169

最新版 公共关系学期末考试重点

名词解释: 网络公共关系:社会组织通过网络传播与公众进行双向信息沟通,并借助网络技术来实现塑造组织形象的管理活动。 营销公关:将公共关系的基本原理运用于市场营销的全过程,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来进行市场营销的策划和实施,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创造适宜的营销环境,使产品借助于良好的企业形象进入市场,实现销售。 组织传播:社会组织如政党、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军队等固定组织通过媒介与公众展开的信息交流活动。 公共关系传播:是社会组织为了实现特定的公关目标,通过付费购买大众媒介或公众传播时机,向公众进行信息交流的活动和过程。 公共关系计划:公共关系策划者为实现组织的公共关系目标,对公共关系活动的性质、内容、形式和方案进行谋划和设计的思维过程,它是公共关系实务工作中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 简答题: 公众的概念、分类和基本特征:公众是指与公共关系主体——某一特定社会组织具有某种直接或间接联系的个人、群体和组织的总称。 公众的特征有:1、关联性:任何一个社会组织的各类公众都是以某种利害关系作为纽带,与公共关系的主体保持着某种联系。2、层次性:对于任何一个社会组织来说,都可以根据公众对组织的影响和作用来分出层次。3、变动性:每一个社会组织的公众对象都是在不断发生着变化的。 公众的分类:(1).按公众与组织的关系,分为内部公众和外部公众。 (2).按公众的一般发展过程,分为非公众、潜在公众、知晓公众和行动公众。 (3).按公众对组织的态度,分为顺意公众、逆意公众和中立公众。 (4).按公众对于组织的重要程度,分为首要公众、次要公众和边缘公众。 (5).按组织对公众的态度划分,分为受欢迎公众、不受欢迎公众、被追求公众。 公共关系语言艺术及其基本要求:公关语言艺术是指在公共关系实践活动中,公关主体在公共关系基本原则和语言理论的指导下,创造性地使用语言而表现出来的给人的那美好感受,并能取得良好的效果的各种方法和技巧。 公共关系活动中运用语言的基本要求:1、目的性要求:公关语言必须为准确传递组织信息、实现公关事务目的服务,一切公关语言都要体现公关活动的目的。2、适用对象要求:公关语言必须适应不同公众的不同特点。3、环境适应性要求:公关语言必须适应特定的语言环境。4、真情实感的要求:公关语言必须传递表达者的真情实感。5、语言规范化要求:公关语言必须遵守公认的语言规范。6、语言风格、公关语体和公关形象的要求:公关语言的风格是指在公关实务领域中,由于公关人员运用语言表达手段和表现方法不同而形成的种种风貌、格调。 公共关系调查及其基本内容和常用方法:公共关系调查是指公共关系人员运用科学的、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有目的、按计划、分步骤地考察组织的公共关系历史和现状,分析组织的公共关系相关因素及相互关系,预测组织公共关系的发展趋势,解决组织公共关系问题的一种实践活动。 公共关系调查的内容:一是调查组织的自我期望形象,二是调查组织的实际形象,三是比较分析这两种形象之间的差距。 公共关系调查的方法:观察法、访谈法、文献研究法、抽样调查法。 公共关系的传播原则 1实事求是原则:公共关系传播是社会组织的重要组织行为,是公共关系塑造和改善组织形

2019年大学《军事理论》考试试题及答案

大学《军事理论》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现代国防的类型,按照性质可分为扩张型和自卫型,按照形式可分为联盟型和中立型。 2、学校国防教育是国民国防教育的基础,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对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的国防教育提出了不同层次的要求。 3、国家机构包括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和军队,警察,监狱等专门机构,这是实现国家职能的实体。 4、中国人民解放军由现役部队和预备役组成,现役部队由陆军,海军,空军,战略导弹部队(第二炮兵),中国人民解放军驻香港部队和中国人民解放军驻澳门部队组成。 5、著名的兵书有《孙子》《吴子》《六韬》《司马法》《黄石公三略》《尉缭子》和《李卫公问对》等,被称为武学必读的武经七书。 6、《孙子兵法》被推崇为“兵学圣典”“东方兵学的鼻祖”“武经的冠冕”,在世界军事历史上占有突出的地位。 7、“军事是政治关系的延续”这一名言出自《战争论》。 8、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从战略角度,从全局上对军队的现代化建设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包括战争与和平理论,武器装备发展理论,人才培养理论,科技强军理论,思想政治工作理论等等。 9、胡锦涛提出坚持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 10、不同时期的战略有不同的内容和特点,决定因素主要有战略思想,战略环境,军事力量。

11、战略特点主要表现为全局性,对抗性,谋略性,相对稳定性。 12、研究国内的战略环境应重点把握地理环境,政治环境,综合国力三方面的情况。 13、一般把国际战略格局区分为四种基本类型:单极格局,两级格局,多级格局,多远交叉格局。 14、我国拥有960万平方千米的陆地疆土,拥有300万平方千米的海洋国土。 15、目前我国地缘方向上表现为“北稳,南和,东紧,西动”的不同态势。 16、新的国家安全观是“互信,互利,平等,合作”的安全观。 17、精确制导武器是指直接命中概率超过50%的制导武器。 18、实现信息化建设目标,最关键的就是要实现军事人才的跨越式发展。 19我国的预备役部队是现役常备军直接的后援力量,是国防建设和武装力量建设的重要力量。 20、2006年2月5日,中国政府代表在慕尼黑安全会议上阐述了中国安全政策。中国的安全政策有三个目标,一是保持中国自身的稳定与发展,二是维护周边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三是促进国际安全对话与合作。 二、简答题 1.请简要阐述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的规定,公民享有的国防权利和义务。 1)履行兵役的义务 2)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的义务 3)保护国防设施的义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