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毒 理 学 协 会(SOT)

毒 理 学 协 会(SOT)

毒 理 学 协 会(SOT)
毒 理 学 协 会(SOT)

毒理学协会(SOT)

公报

1998 专刊

危险性评估

毒理学协会特别工作小组提出了改进危险性评估的科学基础的策略计划。下文是以围绕这一策略工作的结果而写成的。该特别工作小组的策略计划是专门针对毒理学协会长远规划的主要目标之一,促进正确可靠的科学在危险性评估中的应用。如需了解更多有关这一特别工作小组活动的信息,请与该小组合作组长Carole Kimmel 或 Barbara Beck 接洽。

促进研究以改进危险性评估的科学基础

由 Rory Conolly, Jay Goodman,和 Barbara Beck 提交。

危险性评估因缺乏科学严密性而经常受到批评。例如,普遍认为致癌物质在低剂量时的剂量—反应曲线呈线性,这在许多情况下一定是不正确的。就非致癌物质而言,安全剂量的估测常常是以最高无作用剂量除以各种不定性因素的方法而获得,而这些不定性因素大部分是随机的。在面对有关剂量反应曲线的真实形状的科学信息不适当时,于保护公共卫生健康的需要,这些危险性评估方法已经并将继续被证明是有根据的。这种需要所用的假设是保守的,例如致癌物质的低剂量线性,这会导致对实际存在但未知的危险性估计过高。这种方February 6, 2003. Translated with permission of the SOT by: Ping Song. psong@https://www.doczj.com/doc/97161915.html,

Reviewed by: William L. Chen. wlchen@https://www.doczj.com/doc/97161915.html,

Address: Dow AgroSciences LLC, 9330 Zionsville Road, Indianapolis, Indiana, USA 46268

法忽视了“剂量造成毒性”的格言。因此,目前危险性评估中的实际做法大概总体上是保护公众卫生健康的,但可能导致可接受的接触量标准高于实际需要,结果造成不必要的经济和其它社会副作用。例如,给科学造成负面印象。对化学制品的过度控制调整,反映了与其说是根据科学,还不如说是根据政策的危险性评估的不确定性。美国国家科学院1983年简要地提到了这个问题:

危险性评估中主要的分析难度是无处不在的各种不确定性—对一种已建议采取法规措施加以控制的化学制品的经济效应,及其影响健康卫生的类型,概率和程度的评估,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性……(联邦政府危险性评估:程序的管理,国家科学院出版社,华盛顿特区,1983,第11页)。

下面,我们以历史观点来考虑作为一个学科的毒理学在这种形势下可能分担的一些责任及其程度的大小。我们将特别考虑为什么某些毒理学研究已不能很好地适用于危险性评估,并提出有助于毒理学家确保其研究工作对危险性评估的实用性的指导原则。

过去的二十多年中,毒理学家们可用的研究工具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各种分析方法大大改善和发展,致使化学物质的检测水平达到了以往难以达到的低浓度。细胞和分子生物学新知识的爆增,产生了各种各样的新方法来研究分子水平上的作用机理。同时,廉价和高性能电脑的出现,大量地消除了生物系统定量模式化方面的技术限制。

现在广泛采用的基于生理学的药理动态(PBPK)模式就是这种发展的一个实例。此外,其它基于生物学的各类模式,包括癌症模式也已得到开发。因而,毒理学已经从一个以相对粗放的终端检测为主的定性学科向定量化的未来发展,并在分子水平上阐明毒害作用的机理。

我们对于接触空气,水和食物中的有毒物质与毒害效应之间的关系的了解,与方法学的进展平行发展。过去,实验动物的大部分是一个黑匣子,对接触—反应的药理动态和药理反应的决定因素也大体无知。现在,这个黑匣子被日益照亮。PBPK和其它各类基于生物学的剂量测定模式,为我们提供了对药理动态的定量和原理的了解。虽然照亮黑匣子的一部分有益于药理反应的研究,但其发展还不如在药理动态研究中好。然而,分子水平上的新方法已经将这一领域的迅速发展带入了一个时期。综合起来,这些改良的技术为个体之间的反应差异的质量和数量特征提供了基础。如果我们想应用毒理学知识来支持适合于异种群体而不是理想化的个体群的危险性评估,那么这是必须的。

从总体上考虑,这些新技术的进展为我们提供了从来没有过的描述接触—反应曲线,并用于危险性评估的能力。事实上这是真的,但总体上,毒理学作为一支学科仍未能完全详细地解释接触量—反应曲线的形状,从而为危险性评估提供所需的其它有关信息。采用单个剂量水平的试验对剂量—反应评估毫无价值。着眼于用在危险性评估

的毒理学研究应该建立在从试验设计初期计划时期开始的剂量—反应试验之中。

许多毒理学研究的特点是采用相对高于预计人类接触量的剂量和自然界不可能发生的接触途径。以前,使用高剂量的根据是使用相对少量动物,并需在一定时间范围内检测药物的效应。为了试验方便,这一时间范围是短暂的。以上讨论的,经改善的分析灵敏度和有关分子水平上的作用机理的知识,表明这一根据已不再适合。方便可行也已用作非真实性接触途径的理由。例如玉米油的导管摄取和鼻滴。这两种接触方法可能将化学物质以一种远高于真实世界可能发生的剂量送达靶标部位。不幸的是,这些对毒理学家们的方便性,已在打算把毒理学研究用于保护公众健康卫生的人们的眼中,造成了对毒理学名誉的极严重的负面结果。采用数倍于人类可能接触的剂量和非现实的接触途径会产生严重的真实性问题。有可能得到在各种真实途径和不同接触量中不会发生的作用机理。这类数据被用于危险性评估的程度,正如已在许多情况下发生的那样,预测的危险性与实际世界中的危险性基本没有或毫不相关。剂量影响机理,预计机理将随剂量改变而变化,现在正是广泛传播接受这一事实的时候。因而,高剂量时观察到的效应并不一定在接触低剂量后发生。

既然在大多数可能的情况下,毒理学试验数据的主要应用在于通过其在危险性评估中的实用性来保护公众的卫生健康,应该避免以

方便试验为主要目的,而采用不同接触途径和各种高剂量。毒理学家需要更敏感地认识到这样一个事实:毒理学试验数据,常常被用于危险性评估,不论研究人员原来的打算是否如此。这个事实带来这样一个责任。要么在试验设计中就建立以危险性评估为目的的真实性,要么在申请经费的计划中就清楚表明将来在科学会议上报告,在同行评审的杂志上发表此项研究时,会指明此项研究是为危险性评估以外的目的而设计的。

以上的讨论已谈到了促进改良危险性评估的科学基础的问题。这个评论的主题并不是说毒理学家在他们的研究工作中应采取显著的变化。我们并不建议为了改善危险性评估的真实性,毒理学研究应向某些全新的方向转移,而是建议通过强调诸如剂量反应和剂量触量途径的重要性,增强正在进行的和新的毒理学试验相对于危险性评估的真实性。但是,围绕危险性评估中科学的应用,还有另一个明显的问题。新的试验手段迅速地被生物医学研究人员,包括毒理学家在内所采用。例如,转基因动物和同时定量测定多基因的表达。使用这些试验手段会产生各种新型数据,并可能依次报送规章制订机构,以支持针对某种化学制品的危险性评估。规章制订机构在接受这种新型科学的速度上采取保守态度是适当的。采用新实验技术和模式产生的并打算用于危险性评估的数据,不可能立刻是显而易见的。建立科学的共识需要时间,这应该成为一个过程的一部分,通过这个过程,新方法和新数据成为专项危险性评估中的一部分。(当然,这种保守主义

不应该简单地被用来作为在危险性评估中避免使用新型科学的依据。)

总之,我们在以上部分试图表明毒理学是一门不断变化的学科,技术和理念的发展是这种变化的动力。将实验动物作为一个黑匣子对待,使用高剂量,以及二十多年前可能还行得通的习惯做法,已属于落后。因为危险性评估的可靠性最多只能与作为其基础的数据一样,所以高度不确定性不可避免地成为二十多年来危险性评估的特征。90年代,当然包括即将到来的新世纪时期的毒理学必须更加完善。由技术进步带来的新型实验方法,对毒理作用分子机理的进一步了解,基于生物学的定量模式,都必须用来承担照亮黑匣子的任务。规章制订机构需要在等待新型科学足够成熟和在专项危险性评估中利用最好的科学之间找到正确的平衡。毒理学家,危险性评估人员,和规章制订机构面临这些挑战达到一定程度时,危险性评估和人类健康卫生保护都会相应地受益。规章制订机构对新型方法的接受将促进有关危险性评估的新型研究。纵贯全文,重要的是认识到正是导致对一种化学制品作用机理的进一步了解的基础研究,为我们提供了建立更合理的危险性评估方法的基础。

This 1998 SOT Communiqué was followed by a peer-reviewed publication: Conolly, R. B., Beck, B. D., and Goodman, J. I. Stimulating research to improve the scientific basis of risk assessment. Toxicological Sciences. V ol. 49, pages 1-4. 1999.

微生物学考试题(1)

微生物学考试题 A卷(2014-1-16) 一、名词解释(20分,每小题4分) 1.革兰氏阳性菌(G+)和革兰氏阴性菌(G-) 2.病毒和朊病毒 3.同型乳酸发酵和异型乳酸发酵 4.F质粒和Ti质粒 5.单克隆抗体和多克隆抗体 二、判断正误(正确的请在括号内划√,错误的请在括号内划×)(10分,每小题1分) ()1.德国著名科学家罗伯特·科赫巧妙地用曲颈瓶试验证明细菌污染是导致食品腐败的根本原因,提出了有名的“胚种学说”或“生源论”,从而标志着微生物学学科的建立。科赫被誉为“微生物学之父”。 ()2.原核微生物包括细菌、放线菌、蓝细菌、枝原体、立克次氏体和衣原体及真菌等7类。 ()3.G+细菌细胞壁的特点是其肽聚糖层厚,而G-细菌细胞壁的特点是肽聚糖层薄或为单层。 ()4.真菌产生的有性孢子类型有卵孢子、接合孢子、子囊孢子和担孢子。 ()5.除原生动物可通过胞吞作用和胞饮作用摄取营养物质外,其他各大类有细胞的微生物都是通过细胞膜的渗透和选择作用而从外界吸收营养物质。

()6.反硝化作用是指好氧微生物利用硝酸盐作为呼吸链的最终氢受体,将其还成亚硝酸、NO、N2O直至N2的过程。 ()7.生物固氮是指大气中的分子氮通过微生物固氮酶的催化而还原成氨的过程,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都具有固氮能力。 ()8.干热灭菌法和湿热灭菌法是实验室中常用的高温灭菌方法,这两种方法都可用于金属器械、玻璃器皿及各种培养基的灭菌。 ()9.富营养化是指水体中因氮、磷等元素含量过高而导致水体表层蓝细菌和酵母菌过度生长繁殖的现象。 ()10.《伯杰氏系统细菌学手册》(Bergey’s Manual of Systematic Bacteriology)和《真菌词典》(The Dictionary of Fungi)是微生物分类学者的常用工具书。 三、填空(请在划线上填上正确答案)(15分,每空0.5分) 1.放线菌是一类呈生长、以繁殖、 生性较强的高级原核生物。 2.真核微生物包括、和 。 3.按对培养基成分的了解情况,可将培养基分成、 和三种类型的培养基。 4.对化能异养微生物而言,葡萄糖等能源物质可通过

医学微生物学课件病毒学

病毒学 Virology 传播性广;占传染病的80%。病死率高;持续感染;肿瘤的形成关系;第一节病毒形态学单正链RNA=mRNA 结构和非结构蛋白中间复制体正链翻译晚期蛋白负链复制子代核酸单负链RNA 正链RNA 中间复制体(依赖RNA的RNA多聚酶)裂解(Disintegration): naked virus cause the host cell lysis 出芽(Budding): enveloped viruses 亚病毒:一类比病毒还小的、结构更简单的微生物。包括类病毒和Prion。Penetration、Uncoating 融合---有包膜病毒胞饮---无包膜病毒直接穿入在溶酶体酶作用下,脱壳。Biosynthesis (隐蔽期)6大类型:双链DNA病毒单链DNA病毒单正链RNA病毒单负链RNA病毒双链RNA病毒逆转录病毒区域:DNA病毒核内(除痘病毒)RNA病毒胞质(除流感病毒及逆转录病毒)dsDNA病毒复制示意图亲代DNA mRNA 早期蛋白(功能蛋白)子代DNA 子代mRNA 晚期蛋白(结构蛋白)子代病毒复制子代核酸蛋白RNA病毒复制示意图逆转录病毒复制示意图逆转录病毒复制动画Assembly and Release 缺陷病毒因病毒基因组不完整或基因发生改变,而不能进行正常增殖所产生的子代病毒。辅助病毒可以辅助缺陷病毒完成正常增殖的病毒。顿挫感染病毒进入宿主细胞后,如细胞不能为病毒增殖提供所需要的酶、能量及必要的成分,则病毒在细胞中不能合成本身的成分,称为顿挫感染。非容纳细胞、容纳细胞。干扰现象两种病毒感染同一种细胞,常发生一种病毒抑制另一种病毒复制的现象,称干扰现象。机制:IFN、受体、DIP。二、与病毒增殖有关的异常现象第三节病毒遗传学(一)基因突变条件致死性突变株:温度敏感突变株:28-35℃可增殖,37-40 ℃不能增殖,具有减低毒力而保持免疫原性的特点。宿主范围突变株:病毒基因组改变影响了对宿主细胞的感染范围,可感染野生型病毒不能感染的细胞。耐药突变株病毒的基因重组(二)基因重组与重配基因重组:两病毒的基因组发生互换,产生具有两个亲代病毒特性的子代病毒,并能继续增殖。互补作用当两株病毒感染同一细胞时,有其中一个病毒株提供另一个病毒增殖所必须而不能生成的基因产物,使后者能增殖。表型混合一种病毒的衣壳或包膜可以包在另一种病毒体的核酸外面,称为表型混合。多倍体有些病毒的不同株同时感染同一细胞,许多基因组的子代病毒常是多倍体。(三)基因产物的相互作用表型混合和核壳转移第四节理化因素对病毒的影响一、物理因素的影响温度大多数病毒耐冷不耐热。在-70℃(数月)或-196℃(数年)条件下,病毒感染性可保持数月至数年。一般加热60℃经30min或100℃数秒钟可使大多数病毒灭活。pH值多数病毒在pH6~8范围内稳定。射线和UV 射线使核苷酸链发生致死性断裂;UV则是在病毒的多核苷酸上形成双聚体(如胸腺核苷与尿核苷),抑制病毒DNA 或RNA的复制。* * 病原生物学教研室3000BC,埃及孟非思壁画中长老患小儿麻痹症。1、1892年,俄国学者伊凡诺夫斯基发现烟草花叶病原体能通过细菌滤器,并定名为滤过性病原。2、1898年,荷兰学者Beijerinck命名此种病原体为病毒。3、1898年,德国学者Loeffler和Frosch发现了口蹄疫病毒,揭开动物病毒学新篇章。4、十年后,相继发现了鸡瘟病毒(1900年)、黄热病毒(1901年)、鸡痘病毒(1902年)、狂犬病病毒(1903年)、鸡白细胞增生病病毒(1908年)、细菌病毒--噬菌体(1915、1917年)等。病毒的发现第三十四章病毒的生物学形状什么是病毒?病毒是一类体积微小、结构简单、只含有一种类型的核酸、严格细胞内寄生的、对抗生素不敏感,而对干扰素敏感的非细胞型微生物。病毒与其他微生物的比较- - - - - + 干扰素敏感性+ + + + + - 抗生素敏感性有性或无性二分裂二分裂二分裂二分裂复制增殖方式+ - - + + - 在人工培养基上生长DNA+RNA DNA+RNA DNA+RNA DNA+RNA DNA+RNA DNA或RNA 核酸类型+ + + - + -

二极管封装大全

二极管封装大全 篇一:贴片二极管型号、参数 贴片二极管型号.参数查询 1、肖特基二极管SMA(DO214AC) 2010-2-2 16:39:35 标准封装: SMA 2010 SMB 2114 SMC 3220 SOD123 1206 SOD323 0805 SOD523 0603 IN4001的封装是1812 IN4148的封装是1206 篇二:常见贴片二极管三极管的封装 常见贴片二极管/三极管的封装 常见贴片二极管/三极管的封装 二极管: 名称尺寸及焊盘间距其他尺寸相近的封装名称 SMC SMB SMA SOD-106 SC-77A SC-76/SC-90A SC-79 三极管: LDPAK

DPAK SC-63 SOT-223 SC-73 TO-243/SC-62/UPAK/MPT3 SC-59A/SOT-346/MPAK/SMT3 SOT-323 SC-70/CMPAK/UMT3 SOT-523 SC-75A/EMT3 SOT-623 SC-89/MFPAK SOT-723 SOT-923 VMT3 篇三:常用二极管的识别及ic封装技术 常用晶体二极管的识别 晶体二极管在电路中常用“D”加数字表示,如: D5表示编号为5的二极管。 1、作用:二极管的主要特性是单向导电性,也就是在正向电压的作用下,导通电阻很小;而在反向电压作用下导通电阻极大或无穷大。正因为二极管具有上述特性,无绳电话机中常把它用在整流、隔离、稳压、极性保护、编码控制、调频调制和静噪等电路中。 电话机里使用的晶体二极管按作用可分为:整流二极管(如1N4004)、隔离二极管(如1N4148)、肖特基二极管(如BAT85)、发光二极管、稳压二极管等。 2、识别方法:二极管的识别很简单,小功率二极管的N极(负极),在二极管外表大多采用一种色圈标出来,有些二极管也用二极管专用符号来表示P极(正极)或N极(负极),也有采用符号标志为“P”、“N”来确定二极管极性的。发光二极管的正负极可从引脚长短来识别,长

电子制作中常用二极管的主要参数及封装丝印

二极管是电子电路中常用的元件之一,其在电子电路中可以作为整流、检波、钳位保护等用途。本文介绍一下电子爱好者搞电子制作时经常用到的一些二极管的主要电参数及封装丝印。 1、常用的整流二极管 电子制作中常用二极管的主要参数及封装丝印 1N4001整流二极管 1N4001整流二极管是1N40xx系列中常用的管子,其耐压值为50V,整流电流为1A,在一些低压稳压电源中很常见。对于直插的1N4001二极管,带有白色色环的那一端为负极(其它型号的直插二极管亦然)。贴片封装的1N4001的丝印为M1,其参数与直插的1N4001的参数一样。 电子制作中常用二极管的主要参数及封装丝印 贴片1N4001二极管 电子制作中常用二极管的主要参数及封装丝印 ▲ 1N4007整流二极管 1N4007二极管可以说是1N40xx系列中最常用的二极管,该管耐压值为1000V,整流电流为1A,其广泛用于电子镇流器、LED驱动器中作为低频高压整流。 电子制作中常用二极管的主要参数及封装丝印 ▲ 贴片1N4007二极管 电子制作中常用二极管的主要参数及封装丝印 ▲ 1N5408整流二极管

1N40xx系列二极管的整流电流为1A,若需要大电流整流,可以选用整流电流为3A的1N54xx 的整流二极管。其中1N5408是该系列中最常用的二极管。该管的耐压值可达1000V。 电子制作中常用二极管的主要参数及封装丝印 ▲ 6A10整流二极管 电子制作中常用二极管的主要参数及封装丝印 ▲ 10A10整流二极管 若需要更大电流的整流二极管,可以选用6A10及10A10,它们的耐压值皆为1000V,整流电流分别为6A和10A。 2、常用的肖特基二极管 肖特基二极管高频性能良好,正向压降小,多用于开关电源及逆变器中作高频整流。 电子制作中常用二极管的主要参数及封装丝印 ▲ 1N5819肖特基二极管 1N5819肖特基二极管高频性能良好,正向压降低(在左右),在一些输出电流1A以下的锂电池充电器中很常见。1N5819的耐压值为40V,整流电流为1A。 电子制作中常用二极管的主要参数及封装丝印 贴片封装的1N5819肖特基二极管 电子制作中常用二极管的主要参数及封装丝印 1N5822肖特基二极管 电子制作中常用二极管的主要参数及封装丝印 贴片封装的1N5822肖特基二极管

医学微生物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2.病原微生物:对人类和动物、植物具有致病性的微生物称病原微生物。 3.非细胞型微生物:没有细胞结构,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只能在活细胞内生长繁殖的最小的一类微生物。4.原核细胞型微生物:仅有原始核质,无核膜和核仁,细胞器不发达的微生物。 5.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胞核分化程度高,有核膜和核仁,细胞器完整的微生物。 6.正常菌群:是指正常人体体表及与外界相通的腔道中存在着多种微生物,正常情况下它们与宿主间以及它们之间保持相对平衡,通常对人体有益无害,称为正常菌群。 7.菌群失调:是指在原微生境或其他有菌微生境内正常微生物群发生的定量和定性的异常变化。这种变化主要是量的变化,故也称比例失调。 8.条件致病菌:某些微生物在正常情况下不致病,但在正常菌群当其菌群失调、定位转移、宿主转换或宿主抵抗力的严重降低时,可引起疾病,称条件致病菌。 1.细菌:是—类具有细胞壁的单细胞原核微生物。它们形体微小,以微米(μm)为测量单位,结构简单,无成形的细胞核,无核膜和核仁,除核蛋白外无其他细胞器。 2.L型细菌:细菌细胞肽聚糖受到破坏或肽聚糖的合成被抑制后,在高渗条件下,有部分细菌仍能存活而变成细胞壁缺陷细菌,称为L型细菌。 3.质粒:是细菌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存在于细胞质中,为闭合的环状双股DNA,带有遗传信息,控制细菌的某些特定的遗传性状。 4.荚膜:某些细菌如肺炎球菌、炭疽杆菌等在细胞外面有一层较厚的粘液性物质,称为荚膜。 5.鞭毛:有些杆菌、弧菌及螺形菌的菌体上具附有细长、弯曲的丝状物。细菌的运动器官。 6.菌毛:有些细菌表面在电镜下可见有较鞭毛短而细的丝状物。包括性菌毛和普通菌毛两种。 7.芽胞:某些菌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细胞质脱水、浓缩,在菌体内形成折光性强、不易着色的圆形或卵圆形的小体。l.前噬菌体:在溶原状态下,整合在细菌染色体上的噬菌体基因组称为前噬菌体。 2.溶原性细菌:温和噬菌体的基因与宿主菌染色体基因组整合,带有前噬菌体的细菌。 1.耐药性变异:细菌对某种抗菌药物由原来的敏感变为耐受的变异现象。 2.转化:受体菌直接摄取供体菌游离的DNA片段并整合到受体菌的基因组中,使受体菌获得新的性状。 3.转导:以温和噬菌体为载体,把供体菌的遗传物质转移给受体菌,使其获得新的性状。 4.溶原性转换:温和噬菌体的DNA作为一种外源性基因与细菌染色体通过溶原性整合而重组,使细菌的遗传结构发生改变而导致细菌性状的改变。 5.接合:细菌间通过性菌毛相互沟通,将质粒上的遗传物质从供菌转移给受菌,使受菌获得新的特性。1.血浆凝固酶:是致病性葡萄球菌产生的一种侵袭性酶。在体外,此酶能使含有抗凝剂的人或兔血浆发生凝固。在体内,凝固酶能使纤维蛋白沉积在菌体表面,形成保护层,使细菌具有抗吞噬作用。另外,由于纤维蛋白的沉积和细菌被固定,一方面使感染易于局限化,另一方面,可能是导致细菌栓子形成和局部毛细血管栓塞,一旦细菌栓子脱落可造成远距离转移和迁徙病灶形成。临床上检测此酶常作为鉴别葡萄球菌有无致病性的重要指标。 2.SPA:即葡萄球菌A蛋白(staphylococcal protein A),是存在于葡萄球菌细胞壁的一种表面蛋白。SPA可与人类和多种哺乳动物IgG Fc段结合。SPA与IgG结合后的复合物具有抗吞噬、促细胞分裂、引起变态反应、损伤血小板等多种生物学活性。另一方面,SPA与IgG Fc结合后IgG的Fab段仍能特异性结合抗原,可用于协同凝集试验,检测多种细菌抗原或抗原抗体复合物。 3.链球菌溶血素O:是A群链球菌产生的一种外毒素,能溶解红细胞,并对机体多种细胞有毒性作用。人体感染溶血性链球菌后,血清中可出现大量抗链球菌溶血素O(抗“O”)抗体。检测抗“O”可作为链球菌感染后变态反应性疾病(风湿热、肾小球肾炎)的辅助诊断。 1.大肠菌群指数:是指1 000ml水中或100ml(g)食品中,大肠菌群的数量。采用乳糖发酵法检测。在卫生细菌学检查中,可反映待测样品受粪便污染的程度。我国的卫生标准是饮用水的大肠菌群指数不得超过3。2.肥达试验:系用已知的伤寒杆菌O、H抗原和甲、乙型副伤寒杆菌的H抗原,与不同稀释度的待检血

[整理]二极管封装大全

军用电子器件目录 JUN YONG DIAN ZI QI JIAN MU LU (2005 年版) 济南半一电子有限公司

半导体器件选用注意事项 (1) 第一部分:二极管 (8) 一.开关二极管 (8) 1. 锗金键开关二极管2AK1~20 系列 (8) 2. 锗金键检波二极管2AP1~31B系列 (9) 3. 肖特基检波二极管SP1~31B系列(替代2AP1~31B) (10) 4. 肖特基开关二极管SK1~20 系列(替代2AK1~20) (11) 5. 肖特基开关检波二极管2DKOl、O020、O3O型(替代2AK1~20、2AP1~31B)··12 6. 硅开关二极管2CK7~0 86、2CK4~9 56 系列 (13) 7. 硅开关二极管1N、1S、1SS、BAV系列 (16) 8. 玻璃钝化封装大电流开关二极管RG0.5~5 系列 (17) 二.整流二极管 (18) 1. 玻封快速硅整流二极管2CZ50~57系列 (18) 2. 玻璃钝化整流管1N、RL、6A 系列 (19) 3. 玻璃钝化高速整流管SF11G~66G系列 (20) 4. 贴片玻璃钝化整流管S1~5 系列 (21) 5. 贴片高速整流管ES1~5 系列 (22) 6. 肖特基二极管SR062~0 510、1N581~7 5822系列 (23) 7. 肖特基二极管SR73~5 4060 系列 (24) 8. 贴片肖特基二极管SS1~36、SS110系列 (25) 三.电压调整(稳压)二极管 (26) 1. 硅稳压二极管2CW5~078 系列 (26)

2. 硅稳压二极管2CW10~0121 系列 (27) 3. 硅稳压二极管ZW5~0 78 系列 (28) 4. 硅稳压二极管ZW10~0 121 系列 (29) 5. 硅稳压二极管2CW522~15255(1N5221~5255)系列 (30) 6. 硅稳压二极管2CW4728~A4754A(1N4728~A 4754A)系列 (31) 7. 硅稳压二极管1N746~A 759A、1N957A~974A系列 (32) 8. 硅稳压二极管1N4352~B 4358B系列 (33) 9. 硅稳压二极管HZ2~36 系列 (34) 10. 硅稳压二极管BZX55/C系列 (35) 11. 硅稳压二极管BZX85/C系列 (36) 四.电压基准二极管 (37) 1. 硅基准稳压二极管2DW1~4 18 系列 (37) 2. 硅平面温度补偿二极管2DW23~0236 系列 (38) 五.电流调整(稳流)二极管 (39) 1. 稳流管2DH~1 36 系列 (39) 六.瞬变电压抑制二极管 (40) 1. 单双向瞬变电压抑制二极管TVS50~0 534系列 (40) 2. 单双向瞬变电压抑制二极管TVS100~01034系列 (41) 3. 单双向瞬变电压抑制二极管TVS150~01534系列 (42) 4. 单双向瞬变电压抑制二极管TVS500~05034系列···························43 第二部 分:晶体管 (44) 一.双极型晶体管 (44) 1. 硅NPN型平面高频小功率三极管3DG11、0 3DG11、1 3DG130系列 (44) 2. 硅NPN型外延平面高反压三极管3DG182系列 (45)

【经典】AD 9.0 PCB封装大全

PCB封装大全 电位器:pot1,pot2;封装属性为vr-1到vr-5 二极管:封装属性为diode-0.4(小功率)diode-0.7(大功率) 三极管:常见的封装属性为to-18(普通三极管)to-22(大功率三极管)to-3(大功率达林顿管) 电源稳压块有78和79系列 78系列如7805,7812,7820等 79系列有7905,7912,7920等 常见的封装属性有to126h和to126v 整流桥:BRIDGE1,BRIDGE2: 封装属性为D系列(D-44,D-37,D-46) 电阻:AXIAL0.3-AXIAL0.7 其中0.4-0.7指电阻的长度,一般用AXIAL0.4 瓷片电容:RAD0.1-RAD0.3。其中0.1-0.3指电容大小,一般用RAD0.1 电解电容:RB.1/.2-RB.4/.8 其中.1/.2-.4/.8指电容大小。一般<100uF用RB.1/.2,100uF-470uF用RB.2/.4,>470uF用RB.3/.6 二极管:DIODE0.4-DIODE0.7 其中0.4-0.7指二极管长短,一般用DIODE0.4 发光二极管:RB.1/.2 集成块:DIP8-DIP40, 其中8-40指有多少脚,8脚的就是DIP8 贴片电阻 0603表示的是封装尺寸与具体阻值没有关系但封装尺寸与功率有关通常来说 0201 1/20W 0402 1/16W 0603 1/10W 0805 1/8W 1206 1/4W

电容电阻外形尺寸与封装的对应关系是: 0402=1.0x0.5 0603=1.6x0.8 0805=2.0x1.2 1206=3.2x1.6 1210=3.2x2.5 1812=4.5x3.2 2225=5.6x6.5 关于零件封装我们在前面说过,除了DEVICE。LIB库中的元件外,其它库的元件都已经有了固定的元件封装,这是因为这个库中的元件都有多种形式:以晶体管为例说明一下: 晶体管是我们常用的元件之一,在DEVICE。LIB库中,简简单单的只有NPN 与PNP之分,但实际上,如果它是NPN的2N3055那它有可能是铁壳子的TO—3,如果它是NPN的2N3054,则有可能是铁壳的TO-66或TO-5,而学用的CS9013,有TO-92A,TO-92B,还有TO-5,TO-46,TO-52等等,千变万化。 还有一个就是电阻,在DEVICE库中,它也是简单地把它们称为RES1和RES2,不管它是100Ω还是470KΩ都一样,对电路板而言,它与欧姆数根本不相关,完全是按该电阻的功率数来决定的我们选用的1/4W和甚至1/2W的电阻,都可以用AXIAL0.3元件封装,而功率数大一点的话,可用AXIAL0.4,AXIAL0.5等等。现将常用的元件封装整理如下: 电阻类及无极性双端元件 AXIAL0.3-AXIAL1.0 无极性电容 RAD0.1-RAD0.4 有极性电容 RB.2/.4-RB.5/1.0 二极管 DIODE0.4及 DIODE0.7 石英晶体振荡器 XTAL1 晶体管、FET、UJT TO-xxx(TO-3,TO-5) 可变电阻(POT1、POT2) VR1-VR5

《医学微生物学》名词解释

医学微生物学名解 Dane颗粒:是有感染性的完整的HBV颗粒,电镜下呈双层结构的球形颗粒,直径42nm。外层相当于病毒的包膜由脂质双层和病 毒编码的包膜蛋白组成,包膜蛋白包括S蛋白M蛋白L蛋白,F质粒,又称致育因子,编码性菌毛,相当于雄性菌,接合时作为供体菌 prion朊粒,是一种由宿主细胞基因编码的,构象异常的蛋白质,不含核酸,具有自我复制能力和传染性,是人和动物传染性海绵 状脑病的病原体 R质粒,有耐药传递因子和耐药决定子组成,RTF编码性菌毛决定质粒的复制接合及转移,r-det决定菌株的耐药性 SPA(葡萄球菌A蛋白):90%以上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胞壁表面存在SPA蛋白质。SPA为完全抗原,能与人及多种哺乳动物的IgG 分子Fc段非特异性结合,从而降低了抗体的调理吞噬作用, 起到了协助细菌抗吞噬的作用。 巴氏消毒法,用较低温度杀灭液体中的病原菌或特定微生物,以保持物品中所需的不耐热成分不被破坏的消毒方法 败血症(septicemia):致病菌侵入血流后,在其中大量繁殖并产生毒性产物,引起全身性中毒症状。 包涵体:某些受病毒感染的细胞内,用普通光学显微镜可看到有与正常细胞结构和着色不同的圆形或椭圆形斑块,称为包涵体。

包膜,某些病毒在成熟的过程中穿过宿主细胞,以出芽方式向宿主细胞外释放时获得的,还有宿主细胞膜或核膜成分,包括脂质多 糖和少许蛋白质, 孢子(spore):细菌、原生动物、真菌和植物等产生的一种有繁殖或休眠作用的生殖细胞。能直接发育成新个体。 胞表面的CD4分子结合的部位,介导病毒与宿主细胞融合作 用。 鞭毛(flagellum):许多细菌(所有弧菌和螺菌,半数杆菌和个别球菌)菌体上附有的细长并呈波状弯曲的丝状物。由蛋白质组成,是 细菌的运动器官 病毒体(virion):一个完整成熟的病毒颗粒称为病毒体。 病毒体,一个完整成熟的病毒颗粒,是病毒在细胞外的典型结构形式,有感染性 插入序列IS,是细菌中最简单的一类转座元件,是细菌染色体质粒和某些噬菌体基因组的正常组分,两侧末端有反向重复序列, 一般指编码一种参与转移作用的转座酶,可双向插入,通过正 反向整合与基因组上 肠热症:包括伤寒沙门菌引起的伤寒,以及甲型副伤寒沙门菌、肖氏沙门菌和希氏沙门菌引起的副伤寒。 超抗原,是一类具有超强能力刺激淋巴细胞增殖和刺激产生过量T细胞及细胞因子的特殊抗原,其刺激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是植物

常见二极管封装

二极管常用封装 (2013.9.22 Wu Edited.) 目录 一、常用二极管封装概述 (3) 二、常用二极管封装尺寸 (5) 1、表面安装模压型 (5) 1.1、SOD-723 (5) 1.2、SOD-523 (6) 1.3、SOD-323 (7) 1.4、SOD-123 (8) 1.5、DO-213AA (LL-34,Mini-Melf) (9) 1.6、SOD-106 (12) 1.7、DO-214AC(SMA)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8、DO-213AB(Melf) (13) 1.9、SMAJ (17) 1.10、DO-214AA(SMB) (18) 1.11、DO-214AB(SMC) (20) 2、管脚式 (21) 2.1、DO-34 (21) 2.2、DO-35 (22) 2.3、DO-41Mini (23) 2.4、A-405 (24) 2.5、DO-15 (25) 2.6、DO-27 (26) 2.7、DO-204AR (27) 2.8、DO-41 (28) 2.9、R-1 (29) 2.10、R-3 (30)

2.11、R-6 (31) 3、直插式 (32) 3.1、TO-220AC (32)

一、常用二极管封装概述 1、表面安装模压型 英制公制封装系列封装管脚数0402 1006 VMD2 2 1406 SOD-723 2 0603 1608 EMD2 SOD-523 2 0603 1608 EMD3 SOT-416 3 0603 1608 EMD4 4 0805 2012 UMD2 SOD-323 2 0805 2012 UMD3 SOT-323 3 0805 2012 UMD4 SOT-343 4 0805 2012 UMD5 SOT-353 5 0805 2012 UMD6 SOT-363 6 2913 SSD3 SOT-23 3 2916 SMD3 SOT-346 3 2916 SMD4 SC-61A 4 2916 SMD5 SC-74A 5 2916 SMD6 SOT-457 6 1206 3216 PMPU SOD-123 2 3516 Mini-Melf DO-213AA(LL-34) 2 4526 PMDS SOD-106 2 2010 5025 SMA DO-214AC 2 2010 5025 Melf DO-213AB 2 5426 DO-214 2 5626 SMAJ 2 2114 5436 SMB DO-214AA 2 3220 8250 SMC DO-214AB 2 2、管脚式 英制公制封装系列封装管脚数2718 MSD DO-34 2 3718 GSD DO-35 2 3025 MSR DO-41Mini 2 5025 A-405 2 6333 DO-15 2 8952 DO-27 2 9363 DO-204AR 2 5126 DO-41 2 3025 R-1 2 3939 R-3 2 8988 R-6 2

发光二极管封装结构与技术

发光二极管封装结构及技术( 1 ) 1、LED 封装的特殊性 LED 封装技术大都是在分立器件封装技术基础上发展与演变而来的,但却有很大的特殊性。一般情况下,分立器件的管芯被密封在封装体内,封装的作用主要是保护管芯和完成电气互连。而LED 封装则是完成输出电信号,保护管芯正常工作,输出:可见光的功能,既有电参数,又有光参数的设计及技术要求,无法简单地将分立器件的封装用于LED 。 LED 的核心发光部分是由p 型和n 型半导体构成的pn 结管芯,当注入pn 结的少数载流子与多数载流子复合时,就会发出可见光,紫外光或近红外光。但pn 结区发出的光子是非定向的,即向各个方向发射有相同的几率,因此,并不是管芯产生的所有光都可以释放出来,这主要取决于半导体材料质量、管芯结构及几何形状、封装内部结构与包封材料,应用要求提高LED的内、外部量子效率。常规①5mm型LED封装是将边长0.25mm 的正方形管芯粘结或烧结在引线架上,管芯的正极通过球形接触点与金丝,键合为内引线与一条管脚相连,负极通过反射杯和引线架的另一管脚相连,然后其顶部用环氧树脂包封。反射杯的作用是收集管芯侧面、界面发出的光,向期望的方向角内发射。顶部包封的环氧树脂做成一定形状,有这样几种作用:保护管芯等不受外界侵蚀;采用不同的形状和材料性质(掺或不掺散色剂),起透镜或漫射透镜功能,控制光的发散角;管芯折射率与空气折射率相关太大,致使管芯内部的全反射临界角很小,其有源层产生的光只有小部分被取出,大部分易在管芯内部经多次反射而被吸收,易发生全反射导致过多光损失,选用相应折射率的环氧树脂作过渡,提高管芯的光出射效率。用作构成管壳的环氧树脂须具有耐湿性,绝缘性,机械强度,对管芯发出光的折射率和透射率高。选择不同折射率的封装材料,封装几何形状对光子逸出效率的影响是不同的,发光强度的角分布也与管芯结构、光输出方式、封装透镜所用材质和形状有关。若采用尖形

医学微生物学模拟试题(一)

医学微生物学模拟试题(一) [A1型题] 以下每一考题下面有A、 B、 C、 D、 E 5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题卡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所属方框涂黑。 1.用来测量细菌大小的单位是 A. cm B.mm C. um D.nm E.Pm 2.细菌缺乏下列哪一种结构仍可存活 A.细胞壁 B.细胞膜 C.细胞质 D.核质 E.以上均可

3.下列有鉴别意义的细菌代谢产物是:A.靛基质 B. 色素 C.H2S D.酸性气体 E.以上均是 4.H—O变异属于 A.毒力变异 B.菌落变异 C.鞭毛变异 D.形态变异 E.耐药性变异 5. 是已知毒物中毒性最强者 A.肉毒毒素 B.破伤风痉挛毒素 C.白喉外毒素 D.霍乱肠毒素 E.金葡萄肠毒素 6.抗毒素 A.为外毒素经甲醛处理后获得 B.可中和游离外毒素的毒性作用。

C.可中和与易感细胞结合的外毒素的毒性作用D.由细菌内毒素刺激机体产生 E.B十C 7.湿热灭菌法中效果最好的是 A.高压蒸气灭菌法 B.流通蒸气法 C.间歇灭菌法 D.巴氏消毒法 E.煮沸法 8.哪种实验不属于细菌的生化反应 A.糖发酵试验 B.外斐试验 C.VP试验 D. 靛基质生化试验 E. 甲基红试验 9.链球菌感染后引起的变态反应性疾病 A.产褥热 B. 风疹 C.风湿热 D.波状热 E.以上均不是

10.关于淋球菌 A.女性感染者比男性更严重 B.G+肾形双球菌 C.空气传播 D.无垂直传染 E.人是惟一宿主 11.关于痢疾杆菌 A.易入血引起败血症 B.菌毛是致病的重要因素 C.不能引起休克 D.福氏痢疾杆菌因能产生外毒素,故引起的痢疾比较严重E.我国以志贺氏痢疾感菌感染多见。 12.肠道致病菌特征 A.抗原结构复杂,均有H、 O抗原 B.在SS琼脂上为无色不透明菌落 C.多数分解乳糖 D.可用免疫血清鉴定分型 E.革兰阴性杆菌 13.霍乱弧菌 A.有周鞭毛,运动十分活泼

发光二极管封装结构及技术

发光二极管封装结构及技术(1) 1、LED封装的特殊性 LED封装技术大都是在分立器件封装技术基础上发展与演变而来的,但却有很大的特殊性。一般情况下,分立器件的管芯被密封在封装体内,封装的作用主要是保护管芯和完成电气互连。而LED封装则是完成输出电信号,保护管芯正常工作,输出:可见光的功能,既有电参数,又有光参数的设计及技术要求,无法简单地将分立器件的封装用于LED。 LED的核心发光部分是由p型和n型半导体构成的pn结管芯,当注入pn结的少数载流子与多数载流子复合时,就会发出可见光,紫外光或近红外光。但pn结区发出的光子是非定向的,即向各个方向发射有相同的几率,因此,并不是管芯产生的所有光都可以释放出来,这主要取决于半导体材料质量、管芯结构及几何形状、封装内部结构与包封材料,应用要求提高LED的内、外部量子效率。常规Φ5mm型LED封装是将边长0.25mm的正方形管芯粘结或烧结在引线架上,管芯的正极通过球形接触点与金丝,键合为内引线与一条管脚相连,负极通过反射杯和引线架的另一管脚相连,然后其顶部用环氧树脂包封。反射杯的作用是收集管芯侧面、界面发出的光,向期望的方向角内发射。顶部包封的环氧树脂做成一定形状,有这样几种作用:保护管芯等不受外界侵蚀;采用不同的形状和材料性质(掺或不掺散色剂),起透镜或漫射透镜功能,控制光的发散角;管芯折射率与空气折射率相关太大,致使管芯内部的全反射临界角很小,其有源层产生的光只有小部分被取出,大部分易在管芯内部经多次反射而被吸收,易发生全反射导致过多光损失,选用相应折射率的环氧树脂作过渡,提高管芯的光出射效率。用作构成管壳的环氧树脂须具有耐湿性,绝缘性,机械强度,对管芯发出光的折射率和透射率高。选择不同折射率的封装材料,封装几何形状对光子逸出效率的影响是不同的,发光强度的角分布也与管芯结构、光输出方式、封装透镜所用材质和形状有关。若采用尖形树脂透镜,可使光集中到LED的轴线方向,相应的视角较小;如果顶部的树脂透镜为圆形或平面型,其相应视角将增大。 一般情况下,LED的发光波长随温度变化为0.2-0.3nm/℃,光谱宽度随之增加,影

元器件封装对照表 元器件封装大全

元器件封装对照表元器件封装大全 Protel 99se 元件封装电阻 AXIAL 无极性电容 RAD 电解电容 RB- 电位器 VR 二极管 DIODE 三极管 TO 电源稳压块78和79系列 TO-126H和TO-126V 场效应管和三极管一样 整流桥 D-44 D-37 D-46 单排多针插座 CON SIP (搜索con可找到任何插座) 双列直插元件 DIP 晶振 XTAL1 电容电阻外形尺寸与封装的对应关系是: 0402=1.0x0.5 0603=1.6x0.8 0805=2.0x1.2 1206=3.2x1.6 1210=3.2x2.5 1812=4.5x3.2 2225=5.6x6.5 零件封装是指实际零件焊接到电路板时所指示的外观和焊点的位置。是纯粹的空间概念因此不同的元件可共用同一零件封装,同种元件也可有不同的零件封装。像电阻,有传统的针插式,这种元件体积较大,电路板必须钻孔才能安置元件,完成钻孔后,插入元件,再过锡炉或喷锡(也可手焊),成本较高,较新的设计都是采用体积小的表面贴片式元件(SMD)这种元件不必钻孔,用钢膜将半熔状锡膏倒入电路板,再把SMD元件放上,即可焊接在电路板 上了。 关于零件封装我们在前面说过,除了DEVICE。LIB库中的元件外,其它库的元件都已经有了 固定的元件封装,这是因为这个库中的元件都有多种形式:以晶体管为例说明一下: 晶体管是我们常用的的元件之一,在DEVICE。LIB库中,简简单单的只有NPN与PNP之分,但 实际上,如果它是NPN的2N3055那它有可能是铁壳子的TO—3,如果它是NPN的2N3054,则有 可能是铁壳的TO-66或TO-5,而学用的CS9013,有TO-92A,TO-92B,还有TO-5,TO-46,TO-5 2等等,千变万化。

医学微生物学-病毒重点归纳整理

呼吸道病毒

冠状病毒: ①非分节段的单正链RNA ②普通感冒和咽喉炎、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 ③无疫苗 肠道病毒 肝炎病毒 肝炎病毒:是引起病毒性肝炎的病原体,这些病毒分别属于不同病毒科,性状显著不同,但均以肝细胞为唯一复制

一、基因结构、功能 HBV的DNA为不完全双链环状DNA 短链——正链(S+) 长链——负链(L-): 【负链为模板,编码病毒蛋白,至少含有4个开放读码框架(ORF)】 ■S区:S基因、PreS1、PreS2基因 →HBsAg、Pre-S1 Ag、Pre-S2 Ag ■C区:前C、C基因 C基因→核心蛋白HBcAg Pre-C与C基因→Pre-C蛋白 Pre-C蛋白经切割加工后形成HBeAg ,入血。 HBeAg为非结构蛋白,一般不出现HBV颗粒 ■P区:→DNA多聚酶。最长。有RNA酶H和逆转录酶活性 ■X区:→HBxAg,可反式激活细胞内的原癌基因及HBV基因, 与肝癌的发生有关。 二、HBV的复制P272 虫媒病毒 虫媒病毒出血热病毒逆转录病毒P306 备注指通过吸血的节肢动物叮咬易感的脊椎动物而 传播疾病的病毒。 ①病毒能在节肢动物体内增殖,并可经卵传 代。因此节肢动物既是病毒的传播媒介,又 是储存宿主。 ②大多数是自然疫源性疾病,也是人畜共患 病。 ③明显的地方性和季节性。 出血热:是一大类疾病的 统称。具有“3H”症状 ①高热(hyperpyrexia) ②出血(hemorrhage) ③低血压(hypotension) 休克及不同脏器的损 害。 含有逆转录酶的RNA病毒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汉坦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生物学性状单正链RNA,20面体,有包膜。单负链RNA,分L、M、S 三个片段。分别编码RNA 聚合酶、包膜糖蛋白G1、 G2和核壳蛋白NP ■刺突 →gp120:病毒的表面糖蛋 白,与病毒吸附有关,有 中和抗原位位点,能刺激 机体产生中和抗体,易发 生变异,有利于病毒逃避 免疫清除。 →gp41:为跨膜蛋白,介 导病毒包膜与宿主细胞膜 的融合。 传染源主要是带毒的家畜和鸟类,如猪、牛、马等。幼 猪是最重要的传染源和中间宿主。新生的幼猪缺 乏免疫力,具有高感染率和高滴度的病毒血症。 蝙蝠亦可。病人血中病毒滴度不高,不是主要传 染源。 多宿主性,主要为啮齿动 物。我国主要是黑线姬鼠 和褐家鼠 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 传播三节吻库蚊是主要的传播媒介 乳鼠是最易感动物。 我国是乙脑主要流行区。流行季节与蚊子密度的 高峰期一致。 尚未完全明确①性传播:是HIV的主要 传播方式。 ②血液传播:静脉毒品成 瘾者是高危人群。 ③母婴传播:胎儿经胎盘 感染最多见。

常用二极管的识别及ic封装技术

常用晶体二极管的识别 晶体二极管在电路中常用“D”加数字表示,如: D5表示编号为5的二极管。 1、作用:二极管的主要特性是单向导电性,也就是在正向电压的作用下,导通电阻很小;而在反向电压作用下导通电阻极大或无穷大。正因为二极管具有上述特性,无绳电话机中常把它用在整流、隔离、稳压、极性保护、编码控制、调频调制和静噪等电路中。 电话机里使用的晶体二极管按作用可分为:整流二极管(如1N4004)、隔离二极管(如1N4148)、肖特基二极管(如BAT85)、发光二极管、稳压二极管等。 2、识别方法:二极管的识别很简单,小功率二极管的N极(负极),在二极管外表大多采用一种色圈标出来,有些二极管也用二极管专用符号来表示P极(正极)或N极(负极),也有采用符号标志为“P”、“N”来确定二极管极性的。发光二极管的正负极可从引脚长短来识别,长脚为正,短脚为负。 3、测试注意事项:用数字式万用表去测二极管时,红表笔接二极管的正极,黑表笔接二极管的负极,此时测得的阻值才是二极管的正向导通阻值,这与指针式万用表的表笔接法刚好相反。 4、常用的1N4000系列二极管耐压比较如下: 型号 1N4001 1N4002 1N4003 1N4004 1N4005 1N4006 1N4007 耐压(V) 50 100 200 400 600 800 1000 电流(A) 均为1 SMT基础知识介绍 SMT(Surface Mount Technology)是电子业界一门新兴的工业技术,它的兴起及迅猛发展是电子组装业的一次革命,被誉为电子业的”明日之星”,它使电子组装变得越来越快速和简单,随之而来的是各种电子产品更新换代越来越快,集成度越来越高,价格越来越便宜。为IT(Information Technology)产业的飞速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SMT零件 SMT所涉及的零件种类繁多,样式各异,有许多已经形成了业界通用的标准,这主要是一些芯片电容电阻等等;有许多仍在经历着不断的变化,尤其是IC类零件,其封装形式的变化层出不穷,令人目不暇接,传统的引脚封装正在经受着新一代封装形式(BGA、FLIP CHIP等等)的冲击,在本章里将分标准零件与IC 类零件详细阐述。 一、标准零件 标准零件是在SMT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主要是针对用量比较大的零件,本节只讲述常见的标准零件。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电阻(R)、排阻(RA或RN)、电感(L)、陶瓷电容(C)、排容(CP)、钽质电容(C)、

贴片二极管封装

贴片二极管封装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MMBD4148贴片式-SOT封装-二极管SOT-23 Plastic-Encapsulate Diodes Electrical Ratings @TA=25℃ Parameter Reverse Breakdown V oltage Typ. Max. Conditions V (BR) RIR=100μA IF=1mA IF=10mA Forward voltage VF3IF=50mA VF4IF=150mA IR1μR=75V IR2VR=20V VR=0V,f=1MHz CTIF=IR=10mA trrIrr=,RL=100? Reverse current Capacitance between terminals Reverse Recovery Time贴片元件封装-电阻,电容,电感,二极管,三极管,IC

贴片元件封装1电阻 最为常见的有0201、0402、0805、0603、1206、1210、1812、2016、2512几类 1)贴片电阻的封装与尺寸如下表: 英制(mil) 公制(mm) 长(L)(mm) 宽(W)(mm) 高(t)(mm) 0201 0603 ±±±0402 1005 ±±±0603 1608 ±±±0805 2016 ± ± ± 1206 3216 ± ± ± 1210 3225 ±±±1812 4832 ±±±2016 5025 ±±±2512 6432 ± ± ± 2)贴片电阻的封装、功率与电压关系如下表:英制(mil)公制(mm)额定功率@ 70°C 最大工作电压(V) 0201 06031/20W 25 040210051/16W 50 060316081/10W 50 080520161/8W 150 1206 32161/4W 200 1210 32251/3W 200 181248321/2W 200 201650253/4W

微生物学各章重点

绪论.ppt 1.微生物的分类及原核细胞型与真核细胞型的区别? 2.近年微生物学得到了迅速地发展,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3.医学微生物学未来发展方向是什么? 第01章细菌的形态与结构.ppt 1.细菌有哪3种形态? 2.细菌的基本结构和特殊结构有哪些?特殊结构各有何作用? 3.G+菌和G-菌细胞壁的结构由哪几部分组成? 4.青霉素和溶菌酶为什么不能杀灭革兰阴性菌? 5.简述革兰染色法操作步骤 第02章细菌的生理.ppt 1.细菌的生长繁殖条件是什么? 2.细菌生长曲线分哪4个阶段? 3.细菌根据对氧的需要程度分为哪几种类型? 4.细菌合成代谢产物有哪几种? 第03章消毒灭菌与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ppt 1.常用的消毒剂有哪些种类? 2.简述化学消毒剂的杀菌机制。 3.湿热灭菌有哪些方法? 各有何用途? 4.筒述紫外线杀菌的作用机制和注意事项。 5.在温度和时间相同的情况下,为什么湿热灭菌法的效果比干热法好? 6.当从事病原生物学安全实验室工作时,应考虑哪些与生物安全相关的问题?第04章噬菌体.ppt 1.噬菌体的概念及其特征。 2.毒性噬菌体和温和噬菌体、前噬菌体、溶原性细菌、溶原性转换的概念及特征。 3.溶菌性周期与溶原性周期的区别。 第05章细菌的遗传变异.ppt 1.细菌基因转移和重组的类型及其主要差异? 2.何谓BCG、transposon、R质粒、Hfr、lysogenic conversion和Ames试验? 3.影印试验验证何种理论?突变型细菌有哪些? 第06章细菌耐药性.ppt 1.简述抗菌药物类型 2.抗菌药物作用机制又几种? 3.简述细菌耐药性产生机制。 4.控制细菌耐药性策略? 第07章细菌的感染与免疫.ppt 1.病原菌对宿主的致病性,是由哪些因素决定的? 2.试比较内毒素与外毒素的基本生物学特性? 3.细菌的侵袭力,由哪些因素组成? 4.请陈述机体抗细菌感染的特点? 5.当机体感染病原菌后,感染的发展及其结果可能在机体有哪些方面的表现? 6.试述医院感染的基本特点?从医学微生物学角度,怎样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第08章细菌感染的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ppt 1. 试述检测病原菌的基本程序和原则?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