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03总齐河规划说明书1025

03总齐河规划说明书1025

03总齐河规划说明书1025
03总齐河规划说明书1025

齐河县总体规划说明书

1齐河县总体规划概况

1.1齐河县概况

1.1.1自然地理概况

1.地理区位

齐河县地处鲁西北平原,山东

省会济南市西,黄河左岸,属山东

省德州市。地理坐标在北纬

36°24′~37°00′、东经

116°23′~117°03′之间。西南

邻东阿、茌平两县,县城距东阿县

城68.5公里,距茌平县城50.5

公里。西北与高唐、禹城两县接壤,

距高唐县城40公里,距禹城县城

19公里。北界临邑县,距县城45.5公里。东北与济阳县毗连,距县城45.5公里。东南隔黄河与济南市郊区、长清区相望,距济南市28公里,距长清区城区26.5公里。县城距德州市区83公里,距北京市355公里。县境南北长73公里,东西宽22公里,西南东北向呈哑铃状。县域总面积1554.49平方公里。

京沪铁路、京沪高速铁路(规划)、济聊高速公路、京福高速公路、青银高速公路从县域中部穿过;干线公路有308、309国道及041省道,为二级路面,道路通畅,与济南联系除现有黄河公路桥外,还有三处较大型渡口,同时距济南遥墙机场不到到40公里,对外交通联系便捷。

齐河县城区位于齐河县中部,于1974年由齐河城搬迁至晏城镇。2002年底,县城建成区面积12.8平方公里。县域户籍人口607618人,其中非农业人口77194人,按非农业人口计算的城镇化水平为12.70%;全县城镇常驻人口16.4万人,按城镇常驻人口计算,城镇化水平27.00%左右。县城是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商贸、交通中心。

2.经济区位

齐河地处黄河下游冲积平原,黄河沿县境的78.87公里河段,成为齐河南部天然县界。1949年以来,沿黄人民年年治黄引黄,黄河为发展齐河工农业提供了条件。齐河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发达,资源丰富。作为山东省城济南的西北门

户,齐河与济南一衣带水,隔黄河相望,是省会连接鲁西北三区的交通咽喉。自古以来,兵家或进或退,或攻或守,无不把齐河作为举措重筹。

齐河历史上商业发达。据1933年版《齐河县志》记载:“县境与济南仅隔大清河,河建石桥,交通方便,商业常得信息于先,因之发达”。1736——1820年(清乾隆、嘉庆年间),齐河商业盛极一时。1934年,县境私人经商者约3000人,占全县总人口的1%。

在改革开放、大力发展商品经济的今天,齐河有南(南京、上海)来北(北京、天津)往之便,处东(东部沿海)西(西部腹地)交通之要,位置非常有利。齐河境内的铁路、公路、水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为发展经济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础。

位于齐河县中心的县城具有优越的经济和地理区位条件,青银、京福高速公路分别从县城北侧、东侧穿过,308国道从县城北侧穿过,使齐河县城成为山东省经济轴的一个重要节点。这对于促进齐河县城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1.1.2社会经济概况

近五年来(1998-2003年),齐河的经济取得了很大的发展。2002年,全县实现国内生产总值43亿元,年均增长23.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2.1亿元;第二产业增加18.9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2亿元。三次产业结构比例由1997年的55:21.9:23.1调整到28.1:44:27.9,第一产业比重逐年下降,第二、三产业比重逐年上升。完成地方财政收入1.82亿元,年均增长19.7%。农民人均纯收入2755元,比1997年增加604元。城乡居民储蓄余额17.79亿元,年均增长10.2%。齐河县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的同时,人民的生活水平也不断得到提高,现正向现代化迈进。

全县历年经济指标一览表

注:本表按当年价格计算。

齐河县与德州市其它县、市、区经济状况比较:

1.1.3县城人口概况

1997年晏城镇人口34739人, 非农业人口6453人;至2002年晏城镇人口为134639人, 非农业人口58774人。人口增长率波动不定, 1997-2002年期间城镇人口平均增长速度为145.77%。现状城区在县域内的首位度为48.76%。

从人口增长率和自然增长率及机械增长率的变动关系来看,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在逐渐下降。从1998年的16.66‰,下降到2002年末的9.24‰。这反映了计划生育工作的落实和人们生育观念的变化。与此相对应的是:人口的机械增长率

逐步上升,从而决定了综合增长率的走势。1998年城区人口的机械增长率为1.45‰,1999年增加到的8.37‰。人口变化从以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并重,转为以机械增长为主体的局面。

1.2原有总体规划回顾和评述

1.2.1原有的总体规划简述

原《齐河县城总体规划1995-2010》,是在

1995年的经济社会发展背景下编制的。规划范

围及规模:北到义合庄变电站的北端,南到小

周乡水源地的南端,西到华店乡驻地,东到晏

城镇界,规划区总面积130平方公里,其中建

设总用地29.04平方公里,规划城市人口20—

—25万(2010年),人均城市建设用地110——

145平方米。

规划确定城市性质:全县的政治、经济、

文化、科技中心;是济南交通枢纽和物资转运

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化工、纺织、机械

电子为主的卫星城。

城市发展方向:2010年内城市主要向西南

方向发展,向北向东在现有的基础上进行完善;2000年内城市主要向西发展;2050年内在继续向西南发展的同时,重点加强乡镇的建设。

用地布局:以铁路、大姜沟、倪伦河为界,采用绿地楔入城市的模式,形成五个组团。

1.2.21995年版城市总体规划实施中的主要问题

齐河县“95总规”是在当时的经济社会背景下编制的,其规划成果关于城市近期发展的思路较为清晰,城市规模总体较为合理,城市组团布局亦较为恰当,从当时的情况来看是符合当时的实际发展需要的,对齐河县城市规划建设起到一定指导作用。但是,近两年来,齐河县内外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原有规划已显现出诸多不足,需要加以调整以适应发展的需要。具体问题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城市用地发展方向与城市规划方向并不吻合。

1995规划对城市自然地质条件进行了

充分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较为合

理的功能分区,各种用地布置较为合理。

但是却忽视了县城北侧308国道发展轴对

工业发展的吸引力,导致以后308国道两

侧工业发展的失控,造成城市功能布局的

不合理,城区易受工业污染等后果。

?工业用地选址与城市发展方向的矛盾。

原规划工业用地较为分散,主要位于城市的西北和东南,这也限制了城市的发展方向选择,迫使城区向西南方向发展。

?城市更新改造未得到充分重视,城中

村现象比较严重。

城市环境状况与生活质量都与齐河的

地位和形象不符,在规划中旧城改建问题

基本被忽视,导致旧城改造盲目,且缺乏

具体措施,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对城市历史遗存、传统文化、整体风貌重视不够,城市特色不突出。

如何发挥齐河自然环境的优势方面考虑不足,上版本城市总体规划中以及规划实施中,对于注重城市总体规划阶段的城市设计,构造整体的城市风貌的考虑相对较少。虽然在城市建设中,建设了一批城市广场、绿地和标志性建筑。但是

没有很好地解决在城市形态和城市结构上使城市的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相融合,欠缺对城市形象的整体考虑。

实施规划的措施与建议过于笼统,缺

少具体的管理实施的建议。 三分规划,七分管理,如何实施城市规划的关键是靠管理,而这正是上次规划所欠缺的。

1.3 社会公众对齐河的评价

为了使规划过程更加科学和民主,更贴近人民的生活,强调公众的参与性,体现以人为本的规划理念,我们与齐河建设局及有关单位合作,进行了针对齐河城市建设情况的市民调查。

我们在市民中做了500多份的随机抽样调查。调查结果发现市民对城市建设有了新的认识,对城市的配套设施建设,市场建设及环境污染治理等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3.1总体评价

在你是否喜欢齐河的调查中有29%的市民表示喜欢,但有58.6%的市民说不清。这说明我们的城市总体魅力不强,城市特色不够突出,市民对城市的认同感有待提高。(见图)

1.3.2经济

在对市民的收入情况调查

时,有49.7%的人收入在5000—10000元间。有36%的市民收入在

5000元以下,市民的收入在全省城镇职工收入中属于中等偏下的水平。经济是基础,收入水平低决定了市民会更关注与基本生活有关的城市建设问题,近期城市建设的规模和档次应充分考虑市民的经济承受能力。

在调查收入是否满意时有40.2%的人对收入表示不满意,表明市民还需要更多创造财富的机会,城市还有发展的潜力。但有35.6%的市民表示一般,有点满足于现状,不求发展。因此,我们的城市还需要活力,加强发展的潜力。(见

图)

1.3.3生活

居民对居住条件满意程度上有50.3%的人表示满意,说明县城城市建设成果显著,大多数居住区环境较好。有36.5%的市民表示不满意。接下来对不满意居住条件主要缺点在哪里调查时,有57.9%的人认为住房面积小,17.2%的人认为居住环境差,12.7%的人认为配套设施不完善,也就是说市民在安居的同时对住房面积有更大的要求,还需进一步发展住宅建设,特别是多层住宅,现在的居民大多是住平房,且住宅面积狭小、交通不流畅、没有绿化、配套不完善,这是这次调查居民反映比较强烈的问题。要进一步发展住宅建设,增加住宅面积,改善住宅环境,完善配套设施,提高人们的住宅生活水平。(见图)

有59.2%的人希望居住在老城区,这主要是因为老城区医疗、教育、商业、文化等配套设施完善,人民的日常生活比较方便;而只有29.2%的人希望居住在新区。要结合老城区现有的配套设施,大力改造城市面貌,拆除原有的平房,重新规划,建设更美的更适于人居住的美好家园。在新区建设高品位住宅,满足高层次住宅的需求。(见图及表)

表:若有条件希望居住在哪里调查情况

有52.9%的人目前的住的房子是房改房,其余大部分为商品房,11.7%的人是在租房。有34.4%的人认为未来5年内有准备买房的计划,租房子中的部分人也要买房子,也就是未来几年中商品房有进一步发展的可能性。住宅产业将会有进一步发展。(见表)

表:目前住房的来源调查情况

在双休日以何种方式度过调查时,有36.4%的人是在单位上班,有33.6%的人是在家,30.1%的人逛街。说明除工作外,城市尚无娱乐、健身、休闲的场所;城市的公建配套设施、公共娱乐设施太少,城市的社会服务功能并不完善。(见表)

表:双休日哪里度过调查情况

1.3.4 交通

在对县城的交通状况进行调查时,24.3%的市民表示满意,70.7%的人表示不满意,说明城市目前的交通状况有待改善。而城市中的一些畸形交叉口,容易引起交通混乱,发生交通事故,急需改造。高速公路及铁路在城市中穿过,城市道路涵洞处形成道路交通“瓶颈”使城市的交通不够顺畅。(见图)

市民的主要交通工具68.8%的人是自行车,24.3%是摩托车。目前来看人们的经济能力所限出行工具主要还是自行车。上班时间大多数为15分钟,占79.1% ,15—30分钟路程的占20.9%。这是由县城的城区面积决定的。人们出行的地方最多的是济南占89.5%,其次是德州占7.4%。齐河在行政划分是德州地区,距德州90公里,而距济南只有28公里,且是省城,是居民出行最多的地方。(见图及表)

表:上下班交通方式调查情况

表:上班的路程所需时间的调查情况

在未来5年内75.3%的人不准备买私人小汽车,而只有2.9%的人准备买小汽车,这种状况是由目前县城的经济水平决定的。(见表)

在对齐河县的交通问题进行调查时,有59.2%的人认为是摊位占马路,12.8%的人认为是缺少停车场。马路市场已严重影响了城市交通,干扰了市民的正常生活。同时应增加停车场的面积。(见图)

表:你认为齐河县交通问题主要是哪些问题的调查情况

1.3.5 公共设施

在对齐河县城的文化、教育、卫生、商业、服务业等公共设施调查时,24.9%的人比较满意,而28%的人表示不满意。认为需改善城市的公用设施。接下来的对那些公共设施需要加强或改善调查时,35.95的人认为是公园绿地,17.7%的人认为是体育场馆,13.8%的人认为是文化活动设施,也就是现在人们缺乏可去的休闲娱乐,锻炼身体的场所。(见图及表)

表:你对齐河县文化教育卫生等公共设施是否满意的调查情况

市民认为齐河城区最熟悉的三个公共场所是

1.迎宾广场

2.阳光广场

3.联华超市

说明这三处是齐河居民使用效率较高,认知程度较高的公共场所。

1.3.6 人文

在对齐河城市特点的调查时72%的人认为是济南的卫星城,这是人们在日常出行的生活中切身体会到的。(见表)

表:齐河城市特点的调查情况

市民对最能代表齐河城市特点的建筑,景观或人物,传说是

1.农行大楼

2.迎宾大厦

3.晏婴传说

其中,前二者是齐河的标志性建筑,而晏婴传说则代表了齐河的历史文脉,并且深入人心。

1.3.7 环境

在对齐河县城环境是否满意时,有38.6%的人认为满意,大多数市民还是比较认可城市目前的环境状况的,而只有29.8%的市民表示不满意。(见表)接下来对城市中最严重的环境问题进行调查得出结果依次是:

1.缺少绿地公园

2.空气污染

3.噪声污染

4.水污染

5.缺少公共活动空间

表:你对齐河城市环境是否满意的调查情况

在对齐河有几个污染大户调查结果依次是:

1.晨鸣板纸厂主要是水和空气的污染。

2.齐河化工厂主要是水和空气污染。

3.齐河金石集团主要是粉尘和噪音污染。

4.各个小造纸厂主要是水体的污染。

5.莱芜轧钢厂主要是噪音和灰尘的污染。

1.3.8 城市建设

在对近年来县城的城市建设是否满意调查时,73.8的人比较满意。这说明经过近几年建设者的努力,齐河城市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得到了市民的认可。(见表)

表:你对齐河城市建设是否满意的调查情况

在对城市建设方面,政府最需解决的问题进行调查时,30.2%的市民认为是增加绿地,30.1%的市民认为水电暖等配套设施的完善,28%的市民认为是治理污染环境。说明与城市市民的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都急需政府来解决。(见表)表:你认为在城市建设方面,政府需要解决的问题的调查情况

市民对齐河城市规划的意见和建议;

1.适当增加绿化,加强配套设施建设;

2.增加市场建设,增加休闲娱乐场所;

3.强化环境建设,注重治理环境污染。

1.3.9总结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城市的各种要求在逐步提高,房子已不是住人的机器,城市不是容纳人的场所。而是向往着城市会更加现代的,健康的,可持续的发展。

人们的经济条件越来越好,对住房的面积,居住环境,交通、文化、商业、

文教、卫生.娱乐、体育设施、污染治理有了新的认识,同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通过这次调查得出的总体结论是:

1.交通不流畅,特别是南北向的交通问题,受铁路的“瓶颈”制约影响极其严重。

2.城市住宅质量低,住宅区交通不便,环境水平较低;并且大多是低矮的平房,住宅建设急需进一步提高。

3.配套设施不完善,特别是暖气及天燃气管道的入户需求、以及方便人们生活的市场建设急需政府解决。

4.增加绿化,建设休闲娱乐的健身场所,提高城市的活力和品味。

5.强化城市整体环境建设,改善城市面貌,增加防护林带,阻断城市污染源,治理环境污染,美化城市,还城市一片蓝天,一片绿地。

1.4本次总体规划背景和依据

1.4.1本次总体规划背景

宏观背景分析

1.全球化与区域化的影响

在当今世界经济体系转变的过程中,全球化取向是最主要的特征。经济体系的力量与其规模有关,经由跨国的全球化合作会使经济体系的力量不断增加①。

经济全球化带来了城市空间结构方面的变化②。控制管理、研究开发及制造装配分别来自于不同的城市或地区,空间经济结构的重组表现为,以管理控制层面的空间集聚和以制造、装配层面空间的扩散。这也使得更多的大公司的总部常常集中于一些著名的、处于支配地位的大城市之中,而生产装配却在其它次一级或几级处于从属地位的城市。城市经济活动的特征为各城市间互为上下关联的垂直结构。

当全球经济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的时候,需要有一个功能性的城市网络(城

①根据全球性统计,生产性产业七十年代以来每年增加15%,跨国的海外投资及生产意味着经济权利关系的伸展,表现在经济国际化与新国际分工的过程是任何一个在“某一地方”组装的产品都被转变为全球性产品销往外地,这是一个新的生产空间结构的转变。这些“某一地方”已被安插在世界经济体系之中,新的全球化跨国合作是以获得全球利润的策略为根基,因此将世界区划为若干区域,各自设其总部,这一经济系统早已不固着于在某一特定地点总部的自家门前,而是流动性的和无地方性的;那些被纳编的“某一地方”经济不一定与其所在的国家的、区域的经济直接相关,却直接的连接上了世界经济的网络。

②传统的城市体系为水平状结构特征,城市的产业结构通常建立于制造业的基础之上,城市之间的差异在于每一座城市的产业主导部类不同,出现过诸如“汽车城市”、“港口城市”、“钢铁城市”、“棉纺城市”等具有主体性质的城市,这个时候,每一部类产业在某一城市中自成体系,在控制管理、研发、制造、装配等大多集中于同一城市之中。

市、城镇体系)去支配其空间累积的过程。通过产业对于空间的作用,网络性的城市(镇)密集区也会由此形成,在这一区域中,每一座城市、乃至每一个城镇、或是一个区位独立的企业生产基地都将成为这一网络中起着不同功能的节点,传统的区域空间结构也会发生改变。

济南经济区正是这一作用的结果,作为这一区域中的济南市,其发展已不可分割地融入了区域乃至全球经济的选择之中。由此引发出这样一个问题,即:一个以传统标准来衡量可能是近乎“理想”或“完整”的“城镇体系结构”,当它被纳入一个更大的区域体系中进行“检验”的时候,并不一定能够适应于外部市场的选择,不一定能够与整个区域的发展获得最佳的协调。在市场机制作用下,城镇体系中的每一座城镇,都将受到来自更多非本区域内的选择与竞争,需要在更大的区域中求得的“权衡”,而固有行政区划难以限制某个城镇跨越这一区划的边界去谋求自身的经济联系与发展。齐河与济南、德州的关系正如此。

同时,在市场经济一体化的情况下,政府掌握着土地空间资源的供给,市场控制着需求;城镇群体的发展就是政府与市场,供给与需求两对范畴内部和外部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而这种关系也意味着,政府倘若失去了对于土地空间资源的控制,则可能会在发展中丧失主动,在城镇群体的发展中,城镇之间必须通过联合协作,才有可能有效获得这种资源控制的主动权。

2.知识经济的影响

知识经济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条件下,以知识决策为导向,以无形资产投入为主,促进人与自然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经济①。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产业结构将发生巨大的变化,服务产业知识化和高度化发展的同时,工业仍然是城市中重要的生产部门。尤其在中小城市与城镇,第二产业构成了国民财富的物质基础。在知识成为社会新的战略资源之后,技术进步不但提高了生产效率,而且使“企业组织结构和组织方式”将取代“传统的标准化”。具体的表现为以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高传统产业的效率和竞争力。而在这一过程中忽略了这一调整的话,也意味着丧失了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齐河已初步具有了加工制造业的基础,但同样面临着产品升级,增加其内在的技术含量的要求。因此在扩大产业业规模的同时,更需要增加其技术含量和其他含有知识经济的成分,使其在市场的竞争之中立于不败之地。以信息技术为代

①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在《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的报告中给知识经济下了一个较为明确的定义:“所谓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基础上的经济”。这里所说的知识是指人类迄今为止所创造的一切知识,其中科学技术、管理和行为科学的知识是最重要的部分。它是在知识创新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的时代趋势下应运而生的。

表的知识经济发展浪潮引发的产业升级和优化,对城镇产业空间布局产生巨大影响,如果不加强城镇内在的产业联系度,提高城镇群整体建设空间的品质,以及城镇群的市场服务能力,若干已有一定规模,具有充分空间选址能力的产业部门很可能会进行新的选址。

3. 入世的影响

中国加入WTO可以认为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新机遇,加入WTO对中国经济影响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市场开放程度进一步提高;二是部分地实行新的市场竞争规则。各个企业所面对的不仅是本国的竞争者,同时还有来自外国的竞争。这样一些竞争力较强的企业或产业,会有一个更好、更大的市场空间,以自己的比较优势获得更大的利益;相反,一些竞争力较弱或正处于发展壮大过程中的企业或产业,将会处在不利的地位。

中国的传统产业集中于制造业和加工工业,尽管它们相对于国家的产业架构来讲属于夕阳产业,但在纳入世界经济运行轨道之后,仍是中国经济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出口型的产业则成为主体。

齐河的制造加工业已具有一定的生产规模,如晨鸣板纸、永锋钢铁、旺旺集团等。而今后发展的关键是:现有企业是否可以在来自多方面的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长久立足?地方政府是否可以为这些产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和足够的发展空间?

区域社会经济关系分析

1.济南“中疏、北跨”战略的影响

近年来,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大城市的中心带动作用逐步显现,区域发展中心逐步向大中城市集中,而大中城市周围的小城镇成为新的人口和产业的集聚点。

随着济南城市的发展,济南市

将由集中逐渐走向扩散,发挥“增

长极”的扩散与辐射功能,城市

产业结构由以第二产业为主向以

第三产业为主发展,城市内大量

工业、产业、物流中心的外移,

与济南一河之隔的齐河无疑将面

临新的发展机遇。

2.外部大交通条件的变化

齐河位于济、德都市内层圈和京沪联系轴上,京沪铁路、京沪高速铁路(规划)、京沪高速公路、济聊高速公路、青银高速公路(规划)从县域内穿过,这必将影响齐河城市的发展与定位。

?城市发展条件的变化

1.城市经济已具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全县的城市化进程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2.与德州市域城镇体系规划有机衔接的需求,强化县城作为济南卫星城的作用,带动新一轮社会经济的发展成为规划修编的目标之一。

3.齐河黄河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建设拓展了齐河城市发展的思路,已成为齐河经济腾飞和城市建设发展的强劲动力。

?政府角色的转变影响着城市建设管理的运作形式,主要表现在:

1.制定城市发展的控制政策,来控制城市建设;

2.城市土地控制,引导城市发展;

3.城市形象的树立,以提高城市竞争力。

?城市发展建设的新理念促使对城市发展策略做出必要的调整

1.可持续发展理念,即从协调、公平的角度,强调资源、环境及社会经济的协

调发展,强调区域协调、代际公平等;

2.城市经营理念,即强调通过市场运作的机制,筹集城市建设资金,推行城市

土地有偿使用,倡导基础设施部门的企业化和社会化管理,使城市建设更为适应市场经济的环境;

3.城市管制的理念,即要求政府在管理城市中应引入民主化的思想,从单一的

管理主体进而建立政府、社会团体、市民组织等多层次的城市建设管理机制,实现对城市发展的合理控制;

4.“以人为本”的理念,强调从人的需要出发,合理安排各项建设,明确了为

谁服务的问题;

5.“天人合一”的理念,要求在城市建设过程中运用生态学的基本理论和思想,

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

6.创新的理念,从城市发展的原始动力,要求城市建设应加强构建创新环境;

7.新的区域协调理念,要求在保持区域竞争活动的基础上,建立协调机制,实

现共赢。

04柘皋镇总体规划说明书

目录 第一章总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章上版总体规划实施评价..................................................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三章城镇发展战略..................................................................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四章镇域镇村体系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区域协调............................................................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镇域现状概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节镇域空间管制....................................................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节镇域空间布局....................................................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五节镇域村庄布点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六节镇域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七节镇域综合交通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八节镇域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五章镇区用地布局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镇区综合现状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镇区用地布局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节镇区综合交通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节绿地与景观风貌控制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六章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给水工程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排水工程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节雨水工程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节供电工程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五节通信工程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六节有线电视工程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七节燃气工程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八节环境卫生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七章综合防灾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防洪排涝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消防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节抗震防灾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节人防工程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八章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九章近期建设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十章总体规划实施措施与建议.............................................. 错误!未定义书签。

白霓镇总体规划(修编)说明书

白霓镇总体规划(修编)说明书 第一章总则 一规划编制背景 改革开放的白霓镇面临着保护与发展的两大主题。一方面,现代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拥挤而快节奏的城市生活使人们既紧张又脆弱,而传统城镇因其平和的生活魅力而具有平衡人们紧张竞争的社会心理的作用,从而赢得现代人的青睐;另一方面,多少年来精心营造的富有湖北民居传统特色的白霓古镇却因其落后的市政设施跟不上现代工业和交通的发展而无法与新时代的生活需求相适应。 白霓镇是崇阳县的工业强镇、商贸重镇。对于村、镇二者来说,无论是保护与发展都是为了满足现代人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都是推进城市化发展的需要。随着全省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对未来城镇的发展作出宏观调控和引导,是本次规划编制的主要背景之一。 1999年白霓镇编制了白霓镇新区规划,对于当时的城镇建设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随着城镇建设的发展,新的矛盾与要求不断出现,如白霓镇老区的保护与城镇建设发展的需要、工业与商贸经济发展的需要、新农村建设的需要等,都急需城镇建设管理与服务工作给予科学、可靠的支持。在此背景之下,本规划的编制工作便具有了特殊的时代意义。 二规划指导思想和原则 (一)规划指导思想 1.城乡协调、共同发展,建立城乡融合一体的发展原则。以实现“农村现代化,乡村城市化,城乡一体化”为目标,注重城乡社会的共同进步、经济的共同繁荣和生态系统(自然生态和社会生态)的互补。 2.以镇区建设为龙头,提高全镇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的发展水平,完善城镇生产、生活服务设施建设,形成一个良好的投资环境,提供多种就业岗位,合理引导人口的迁移转换。 3.协调好村镇建设规划和基本农田保护规划的关系,发展农业的规模化经营和集约化生产,逐步合理地缩并零散的自然村,从而有效地节约耕地,使乡村与城镇的发展更加有序。 4.强调文化、历史的延续,建立以人为本、物质与精神并重的社会发展原则,保护和继承传统的文化和技术遗产,保护文物村落特色,充分保证子孙后代延续历史文脉的可能性。 5.“预测长远、决策近期”,建立长期、动态的发展目标,立足于资源存量和环境容量,搞好长远规划和控制,立足现实经济技术条件,抓好近期决策,保证发展阶段的近期决策调整符合长远规划的利益导向。 (二)规划原则 1.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严格土地管理措施,少占或不占农田耕地。 2.强化白霓镇经济产业特点,发挥旅游资源及区位优势,积极开发旅游业和商业贸易,发展高新技术含量的环保性工业项目,加强农业及农产品加工,使其在崇阳县城镇职能分工体系中保持特色。 3.坚持高起点规划,贯彻科学性、超前性、现实性、可操作性的原则。 4.按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学原则,创造可持续发展的新型生态环境系统。 1

婺源县镇头镇总体规划(说明书)

第一章规划发展目标和规划期限 1.1 规划任务背景 1.1.1 镇头镇位于江西省婺源县西部,在建景婺高速公路沿线,与赋春、许村、珍珠山及景德镇接壤,距县城57公里。全镇下辖5个行政村,境内面积86平方公里。 1.1.2 现镇头镇镇区规模小,缺少配套的基础设施,建设无统一系统的规划,因而不能满足镇头镇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1.1.3 镇头镇薄弱的基础设施现状,严重制约了镇区的发展,越来越不能满足富裕起来的农民向往新生活的强烈要求,因此,规划好镇区的建设发展方向,完善基础设施的配套成为十分紧迫的任务。 1.2 规划指导思想 1.2.1 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以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积极推进两个根本转变,切实深化各项改革,使改革与创新成为推动镇头镇各项事业增长的强大动力。 1.2.2 从政策导向宏观经济入手,寻求镇头镇镇域社会经济发展的机遇,合理确定镇头镇的发展目标和规模。 1.2.3 依据国家有关方针、政策、法规,镇头镇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及发展势态,合理安排各项建设用地。 1.2.4 充分利用镇域内的自然资源,加快镇头镇的矿产、竹木、农业等资源开发,加速其工业、农业的产业化进程,使资源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 1.2.5 合理配置镇区的土地资源,以最佳镇区空间结构为导向,以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目标。加强镇域生态环境保护,做到经济、社会、环境三统一,促进镇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1.2.6 依据镇头镇的区位条件,进一步协调和优化村镇体系,明确村镇结构和层次,根据镇域发展条件和资源分布状况,确定产业布局与发展方

向。 1.2.7 加快镇区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的配套与建设,依托景婺高速公路,进一步完善镇区的交通网络系统,以促进城镇化水平的提高。 1.2.8 协调与合理安排镇区建设的顺序,切实保障规划的可操作性和良好的适应性。 1.3 规划原则 1.3.1 有利生产,方便生活,促进流通,繁荣经济,促进科学技术文化事业,使各项建设合理分布和协调发展。 1.3.2 合理用地,节约用地,充分挖掘原有村镇用地潜力,严格控制占用耕地。 1.3.3 从实际出发,科学预测发展需要,确定各项标准,合理利用现有设施,逐步改造完善。 1.3.4 远近期相结合,以近期为主,提高近期规划的完整性和对远期发展的适应性。 1.3.5 保护环境,防治污染,消除公害,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1.3.6 结合自然条件、名胜古迹和传统特色,创造优美协调,具有现代乡土风格的村镇景观。 1.4 规划依据 1.4.1《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设部1991年第14号令发布) 1.4.2《江西省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 1.4.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标《村镇规划标准》(GB50188-93) 1.4.4《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 1.4.5 镇头镇党委、人民政府对本次规划的指导意见 1.4.6《婺源县总体规划》 1.4.7 镇头镇镇域1∶10000地形图及镇区1∶1000实测地形图

河南某镇总体规划文本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适应崔庙镇经济发展及崔庙镇工业园区建设的需要,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及崔庙镇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布局编制本规划。 第二条:崔庙镇村镇体系规划是镇域内村镇发展与布局的重要依据,为政府实现镇域村镇发展的宏观调控提供依据,逐步使镇域形成以镇区为中心、城乡结合、协调发展的统一整体。 第三条:崔庙镇总体规划是崔庙镇各项建设的指导性文件,是对城镇建设进行科学管理的法律依据,镇区的一切建设活动均应符合本规划。 第四条:本次规划的主要依据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1) 建设部《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审批办法》(1994.08) 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1991.09) 《建设部工程技术强制性条文》(城乡规划部分) 建设部《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 《镇规划标准》(GB50188-2007) 《河南省村镇规划编制与审批办法》 《建制镇规划建设管理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1997.1.1) 河南省实施《矿产资源法》实施办法(1998.7.01) 《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规划工作的通知》(国发[1996]18号)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城乡规划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0] 25号) 《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2002) 《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城镇化进程的决定》(豫发[2003]9号) 《中原城市群空间发展规划》 《郑州市总体规划》(2008—2020) 《荥阳市村镇体系规划》(2009—2020) 《崔庙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 《崔庙镇总体规划》2000年 《崔庙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崔庙镇区建设现状、发展构思 崔庙镇其它社会经济发展资料 第五条:本文本应与规划图纸和说明书结合使用,在规划实施和管理过程中,除应遵循本文本的规定外,还应符合国家和地方政府现行的有关法规和标准的规定。 第六条:规划期限: 近期:2009――2012年; 远期:2013――2020年。 第七条:强制性条文 文中使用加下划线的部分为强制性内容,该部分内容是对崔庙镇规划实施及监督检查的依据,必须依据规划严格执行。 第二章镇域社会经济发展规划

汤口镇总体规划说明(1)

汤口镇总体规划说明书 第一章规划背景 1.1现状概况及基本特征解读 1.1.1现状概况 汤口镇位于驰名中外的黄山风景名胜区南大门,是全国重点镇、省、市综合改革试点镇、中心镇和小城镇建设试点镇,为副县级建制镇。 汤口镇位于黄山风景名胜区南麓,205国道和103省道交汇地带,东接徽州区,南临休宁县,西接黟县和休宁县,北依黄山风景名胜区和焦村镇。东南距上海510 km,距南京321km,距杭州310km,西南距景德镇310 km;距市政府所在地屯溪73km,距黄山区(甘棠镇)46km,距黄山风景名胜区南大门仅1km。 汤口镇总面积129平方公里,辖6个村,截止到2005年9月13日,全镇常住总人口为11832人。3348户。境内山峦叠嶂,植被丰茂,森林覆盖率达93.4%。 2005年底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2.5亿元,比上年增长12%;财政收入完成2632.9万元,占全年任务的100.1%,同比增长15.3%;农民人均年纯收入达到3889元,比上年增加409元。全镇农业增加值865.16万元,同比增加26%。茶叶总产量105吨,同比增长5%,总产值400多万元,同比增长20%。翡翠谷、九龙瀑、凤凰源、黄山野生猴谷四景点共接待中外游客63万人次,宾馆、酒店及旅行社等接待游客超过70万人次,比可比年份2002年分别增长66%和52%。 1.1.2基本特征 (1)汤口镇位于黄山风景名胜区南麓,是黄山风景名胜区的南大门; (2)镇域内拥有黄山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资源,低山游览景区(翡翠谷、九龙瀑、凤凰源、黄山野生猴谷)与黄山风景名胜区中、高山游览景区相辅相成; (3)黄山风景名胜区行政管理机构所在地,黄山风景名胜区的二级旅游接待服务基地、旅游交通换乘中心; (4)在黄山风景名胜区缓冲带内的五镇一场之中汤口镇为黄山第一旅游重镇,旅游经济及旅游产业快速增长; (7)城镇空间布局结构呈线型组团,长藤结瓜,建设用地空间狭长; (8)汤口镇区旧城更新、寨西新区拓展,环境容量有限; 1.2上一轮总体规划的回顾与评判 1.2.1值得借鉴之处 上一轮汤口镇总体规划(1996-2010年)编制于1996年,在依据黄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对汤口镇规划建设作了综合部署,有效指导了汤口镇的发展。用历史观点来评判,上一轮总体规划在许多方面至今可借鉴。 (1)提出的“遵循黄山市总体规划和黄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正确处理风景区保护开发与汤口镇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使汤口镇的社会经济在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优良的自然景观的前提下稳定、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规划指导思想仍有指导意义 (2)镇村居民点规划布局,重点发展镇区(汤口和寨西),合理发展中心村,逐步缩并自然村(村民小组),与当前的新农村建设规划思想基本一致,反映了上一轮总体规划在镇村居民点规划布局的前瞻性,对今后汤口镇新农村布点规划具有借鉴意义。 (3)"控制汤口,发展寨西",把汤口重点作为一种自然和人文景观来开发,使汤口成为黄山风景名胜区一处重要的景观区域的规划目标难能可贵。 1.2.2不足之处 (1)对黄山汤口镇地域内的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资源价值认识有一定的局限,对旅游资源没有完整地建构科学保护体系,在严格保护和合理利用上,与黄山风景名胜区协调、统筹发展方面存在不足。 (2)由于缺少汤口镇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层面的研究,在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目标上也就不可能没建立起与黄山风景名胜区相衔接的、明确的目标体系,包括宏观目标、分项目标和分期目标。 (3)对汤口镇作为黄山风景名胜区的缓冲区,其所承担的对黄山生态环境保护价值认识有一定局限性,对如何保护生态环境和建设生态城镇很难作出相应的生态环境建设规划。 (4)1996年编制汤口镇总体规划时期,城镇规划区范围内的空间管治规划理论和实践均在摸索阶段,虽然当时有的城市已有探索,但汤口镇的总体规划没有编制规划区范围内的空间管治规划,也就不可能将汤口镇发展与黄山风景名胜区发展紧密结合,制定出汤口镇与黄山风景名胜区发展相适应的空间管治规划政策。

乡工业园区总体规划说明书

XX乡工业园区总体规划说明书 第一章总则 一、编制规划的目的 为了贯彻实施苍山县及矿坑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适应矿坑乡村镇建设发展需要及发展工业园区的需求,编制本规划。 二、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2、《村镇规划标准》 3、《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 4、《苍山县总体规划》 5、《苍山县土地利用规划》 三、规划指导思想及原则 1、坚持高起点、高水平、高标准的原则,工业园区规划服务服从于全县总体规划,先易后难,突出重点。 2、外引内联,工业园区形成特色,重点产业形成规模。 3、提高土地利用率,强调建厂规范化,生活社会化,搞好社会综合服务,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创造优良的综合投资环境。 4、注重环境保护,加强产业项目的污染治理,加强环

境绿化、美化。 四、工业园区性质的确定 1、工业园区产业结构以第二产业为主,第三产业为辅。 2、资金来源以外资引进为主,地方自筹为辅。 3、产业项目选择以劳动密集型为主,技术密集型为辅。 4、技术含量以适用一般技术型为主,高新技术为辅。 5、基础设施条件较优。 依据以上五条,近期重点利用当地页岩矿资源建设建材工业园区。 五、规划范围及用地规模 本次规划范围东起单家庄村东,西至西棠林西,南至矿坑村南,北至岚济路北。近期重点沿岚济路和沂邳路两侧各300米形成工业带,远期向纵深发展形成带状组团式的工业园区,近期用地规模400.6 公顷,远期用地规模 652.0 公顷。 第二章乡区基本情况及区位分析 一、乡区基本情况 矿坑乡属苍山县辖乡镇,属中小型乡镇,位于苍山县城北部21公里处,与兰山区、费县、罗庄区接壤,毗邻临沂市城区21公里,全乡总面积82.6平方公里,辖5个工作区,24个行政村,31000人,沂邳线苍山段(原卞棠线)、岚济两条省道纵横贯通,交通方便。矿坑乡驻地,依村名,

枝江市七星台镇总体规划说明书

枝江市七星台镇总体规划说明书 日期:2006-12-15 8:51:13来源: 点击:715 第一章概述 一、地理位置 七星台镇是枝江市九个市辖镇之一,城镇位于长江中游,江汉平原西缘,其东部与古城荆州隔河(沮漳河)相望,北部与问安镇接壤,西部与枝江市中心城区相连,南滨长江。地理位置处 于东经111o51ˊ-112o02ˊ,北纬 30o16ˊ-30o21ˊ之间,镇域国土面积129平方公里。 七星台镇西面距枝江市14公里,至宜昌市60公里,距三峡国际机场40公里,三一八国道、汉宜高速公路穿镇而过,素有宜昌东大门和鄂西咽喉之称。 二、历史沿革 七星台镇是一座新兴的集镇。1949年仅有一家私人作坊、一家茶馆。1954年江口轮船站迁此,又增设了一家简易旅社。1964年县榨油厂(今油脂化工厂)从宜都陆城镇迁此重建。随后,国营新场拖拉机站(今县农具修造厂)、宜昌地区粮食中转站、新场棉花采购站、公社卫生院等单位相继建成。1976年新场(1981年更名七星台)公社机关从江口镇迁来,便开始了有计划的发展。1981年列为乡级镇,1985年12月与七星台区合并为县辖镇,是以油脂化工和商业服务为 主的区级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三、自然环境概况 七星台镇属亚热带气季风性气候特征,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平均无霜期220天左右,年均气温16.5℃,一月最冷,最低气温-14.8℃;七月气温最高,最高气温38.5℃。 年平均降雨量958.36mm。 七星台镇地势平坦,最低点海拔高程为 36.9米,最高点海拔高程为44.2米,相对高差小

于10米。 七星台水陆交通方便。水上,江岸线长1850米,最小水深10米。 本区域建筑物抗震烈度为六度。 第二章规划总论 一、规划指导思想 根据七星台镇经济建设发展的实际需要,结合枝江市经济发展总体布局,规划高起点,立足长远,科学预测;合理布局生产力,促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充分发挥地区优势,创立主导产业,优化产业结构,科学确定镇城区性质及规模;合理布局、节约用地;以可持续发展和城乡协调发展为原则,建立有效的城镇体系,完善基础设施,合理利用资源,有效保护生态环境,创造良 好的人居环境。 二、规划原则 1、可持续发展原则 “可持续发展”原则是枝江市七星台镇城市规划必须实行的首要原则。规划必须从城市长远发展需求的角度,在保护有限资源的前提下,合理有效地使用资源,力求既能满足今天城市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又能保证未来城 市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 2、优化资源配置原则 根据城市发展需求进行资源配置是城市规划应该坚持的原则。要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为七星台镇经济发展服务,同时要节省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土地,最大限度地提高土地开发利用效益。 3、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原则

金乡总体规划说明书

金乡县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年) 说明书 第一章规划背景 第一节本次规划修编的背景及动因 一、宏观背景: 1、党的十六大在全面分析了国际国内形势的基础上,明确地提出了我国新世纪实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部署,特别是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和任务。 2、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提出了“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的五个统筹。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五个统筹,是城市规划的紧迫任务。 3、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十一五”规划,“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对城市规划提出的新的课题。 二、中观背景: 1、山东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加快山东省城市规划编制修编工作的要求,各市、县都开始了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的修编;金乡县应从经济和城市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开展城市发展战略研究,进行城市总体规划的修编; 2、山东省根据本省实际编制了《山东省城镇体系规划》、《济宁都市区规划》,济宁市也编制完成了《济宁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这将对金乡的建设发展带来深远的影响,金乡县需要以区域的观点重新评价和认识自身实际,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投入到区域合作和竞争中去,争取和寻求有利的区域地位。 三、微观背景: 1、金乡县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标志着金乡县即将进入加速城市化阶段。因此,需要探求适应城乡统筹发展的快速城市化道路。金乡县发展战略的调整,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的规模和布局迫切需要调整。 2、《金乡县城市总体规划(1994—2010年)》编制以来,金乡县的社会、经济、环境有了较大的变化,同时,城市的用地发展已突破原有城市总体规划,城市的发展的局限性日益突出,现有用地范围已不能适应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金乡县需要在更大的区域范围内统一考虑城市用地的布局与发展。 3、金乡县经济开发区的快速发展,已经成为城市的主要经济增长点,对城市有很大的拉动作用,使城市适度向北发展成为可能。 4、金乡县城南部和北部压煤的问题极大的制约了城市向南和向北发展,需要重新确立城市的主要发展方向。 以上这一切都迫切需要对金乡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修编,以适应当前的城市发展和建设需求。 第二节本次规划修编的技术路线 通过对目前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宏观背景、中观背景的认知,反思上版总体规

苗山镇总体规划说明书0703

目录 第1章规划背景?错误!未定义书签。 1.1 基本概况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 规划编制动因?错误!未定义书签。 1.2.1宏观层面的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2 城镇自身的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 既有规划解读 (2) 1.3.1 上位规划?错误!未定义书签。 1.3.2 相关规划?错误!未定义书签。 1.3.3上版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4 上版规划实施成效.......................................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5 规划实施过程中的变化?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2章规划期限、依据、原则与目标?错误!未定义书签。 2.1 规划期限?错误!未定义书签。 2.2 规划依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 规划原则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4社会经济发展的目标体系........................................ 错误!未定义书签。 2.4.1经济发展目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 2.4.2人口发展目标?错误!未定义书签。 2.4.3社会发展目标?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3章社会经济发展战略?错误!未定义书签。 3.1社会经济发展条件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1优势..................................................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2劣势...................................................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3机遇...................................................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4 挑战?错误!未定义书签。 3.1.5 结论?错误!未定义书签。 3.2社会经济发展战略?错误!未定义书签。 3.2.1产业结构调整...........................................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2区域协调发展...........................................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3城乡统筹发展...........................................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4章镇域规划?错误!未定义书签。 4.1 人口和城镇化水平预测?错误!未定义书签。 4.1.1 镇域人口特征..........................................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2 城镇人口预测...........................................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 村庄发展规划?错误!未定义书签。 4.2.1村庄发展潜力评价......................................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2村庄发展规划引导?错误!未定义书签。 4.3 镇村体系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4.3.1镇村等级规模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4.3.2 镇村职能结构规划?错误!未定义书签。 4.3.3城镇空间结构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4.4镇域公共设施规划?错误!未定义书签。 4.4.1 行政管理设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 4.4.2教育机构设施?错误!未定义书签。 4.4.3医疗卫生设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 4.4.4文化体育设施?错误!未定义书签。 4.4.5非公益性设施配置?错误!未定义书签。 4.5镇域基础设施规划?错误!未定义书签。 4.5.1道路系统规划?错误!未定义书签。 4.5.2公用工程设施规划?错误!未定义书签。 4.6镇域空间管制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4.6.1 适宜建设区............................................ 错误!未定义书签。 4.6.2 限制建设区?错误!未定义书签。 4.6.3禁止建设区?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5章城镇性质与规模?错误!未定义书签。 5.1镇区概况?错误!未定义书签。 5.1.1建设成果................................................ 错误!未定义书签。 5.1.2存在问题................................................ 错误!未定义书签。 5.2城镇性质与规模............................................... 错误!未定义书签。 5.2.1城镇性质................................................ 错误!未定义书签。 5.2.2城镇规模...............................................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6章镇区空间发展策略与用地方向选择?错误!未定义书签。 6.1用地条件评价及发展方向选择................................... 错误!未定义书签。 6.1.1自然环境评价........................................... 错误!未定义书签。 6.1.2开发条件评价........................................... 错误!未定义书签。 6.1.3城市功能发育评价?错误!未定义书签。 6.2空间发展策略?错误!未定义书签。 6.3规划区范围界定................................................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7章镇区总体布局?错误!未定义书签。 7.1基本原则?错误!未定义书签。 7.2镇区功能结构 (27) 7.3镇区用地布局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7.3.1居住用地规划?错误!未定义书签。 7.3.2公共设施用地规划?错误!未定义书签。 7.3.3生产设施用地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7.3.4仓储、物流用地规划?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8章道路交通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8.1道路用地规划?错误!未定义书签。

枝江市七星台镇总体规划说明书

枝江市七星台镇总体规划说明书 日期: 2006-12-15 8:51:13来源:点击:715 第一章概述 一、地理位置 七星台镇是枝江市九个市辖镇之一,城镇位于长江中游,江汉平原西缘,其东部与古城荆州 隔河(沮漳河)相望,北部与问安镇接壤,西部与枝江市中心城区相连,南滨长江。地理位置处 于东经 111o51ˊ-112 o02ˊ,北纬 30o16ˊ-30 o21ˊ之间,镇域国土面积129 平方公里。 七星台镇西面距枝江市14 公里,至宜昌市 60 公里,距三峡国际机场40 公里,三一八国道、汉宜高速公路穿镇而过,素有宜昌东大门和鄂西咽喉之称。 二、历史沿革 七星台镇是一座新兴的集镇。1949 年仅有一家私人作坊、一家茶馆。1954 年江口轮船站迁此,又增设了一家简易旅社。1964 年县榨油厂(今油脂化工厂)从宜都陆城镇迁此重建。随后, 国营新场拖拉机站(今县农具修造厂)、宜昌地区粮食中转站、新场棉花采购站、公社卫生院等 单位相继建成。 1976 年新场( 1981 年更名七星台)公社机关从江口镇迁来,便开始了有计划的 发展。 1981 年列为乡级镇, 1985 年 12 月与七星台区合并为县辖镇,是以油脂化工和商业服务为 主的区级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三、自然环境概况 七星台镇属亚热带气季风性气候特征,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平均无 霜期 220 天左右,年均气温 16.5 ℃,一月最冷,最低气温 -14.8 ℃;七月气温最高,最高气温 38.5 ℃。 年平均降雨量 958.36mm。 七星台镇地势平坦,最低点海拔高程为36.9米,最高点海拔高程为44.2 米,相对高差小

毕克齐镇总体规划说明书

毕克齐镇总体规划说明书 第一章本次规划的情况说明 一、规划的背景 1.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城乡建设的要求 在党的十七大上,胡锦涛总书记在《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报告中提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性,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其中提出的以人为本,统筹发展为城镇建设指明了方向。为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加快城市化进程,需要对全镇产业化、城市化和城市建设有一个总体的规划和设想。 2.建设小康社会,提高人民生活的需要 党的十七大上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小康社会不仅要求人民经济生活富裕,也对居住、交通、文化、娱乐、生活环境的设施提出更高要求。规划建设好毕克齐镇域内的镇区、中心村,完善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建设经济繁荣、环境优美的小城镇,为实现小康社会奠定基础。 3.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 2006年国家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目标,以提高农民收入为目的,全面改善农村的产业结构,改善农村的居住生活环境。为指导农村建设,确定村镇性质和发展方向,确定村镇的规模,需要编制毕克齐镇乡总体规划和主要村镇的建设规划。 4.行政范围的变化和村镇体系职能调整,需要重新编制总体规划 2006年4月,毕克齐镇与兵州亥乡合并,仍称为毕克齐镇,镇域范围发生变化。镇域内村镇的等级、规模、职能都发生变化,需要对全镇村镇体系和主要村镇的职能进行规划调整。 二、历次规划情况 毕克齐镇上曾做过一次规划。 2001年6月,由内蒙古师范大学城市规划设计所编制了《毕克齐镇总体规划》(2003—2028年)。对镇域的规划限于原毕克齐镇的镇域范围。镇区规划范围四至为:东至红领巾水库西干渠,西至飞机场铁路专运线,南至京包铁路,北至呼包高速公路。规划区面积为6.71平方公里。规划人口2015年2.3万人。镇区性质:毕克齐镇是全镇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中心,是以商饮、服务、旅游及加工为主导产业的贸易中心集镇。 三、本次规划的基本内容: (一)规划依据 1、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年1月1日起实施)。 《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国务院1993年6月29日)。 2、技术依据: 《建制镇规划建设管理办法》(1995年6月29日建设部令第44号发布)。 《镇规划标准》(GB50188—2007)。 《村镇规划编制办法(试行)》(建设部建村[2000]36号)。 《内蒙古自治区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 其它各项国颁、部颁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城镇总体规划说明书模板

[键入公司名称] 城镇总体规划说明书模板、 User [选取日期]

1.第一章基本概况 (1) 1.1.镇域自然条件和资源状况 (1) 1.2.历史沿革 (2) 1.3.镇域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和评价 (2) 1.4.镇区基本概况 (3) 2.第二章规划背景、依据、指导思想、原则和期限 (4) 2.1.规划背景 (4) 2.2.规划的依据 (4)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4) (3)《镇规划标准》 (5) (5)《兰州市总体规划》 (5) 2.3.规划指导思想 (5) 2.4.规划原则 (5) 2.5.规划期限 (6) 3.第三章发展目标与发展战略 (6) 3.1.发展条件分析 (6) 3.2.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8) 4.第四章村镇总体规划 (9) 4.1.总人口预测 (9) 4.2.城镇化水平预测 (10) 4.3.村镇体系规划 (11) 4.4.镇域基础设施规划 (13) 4.5.区域生态环境保护 (13) 5.第五章城镇发展规划 (14) 5.1.城镇性质 (14) 5.2.城镇规模 (14) (2)流动人口预测 (15)

5.3.规划范围 (15) 6.第六章城镇总体布局 (16) 6.1.城镇总体布局的目标与原则 (16) 6.2.城镇结构和功能分区 (16) 6.3.城镇各项用地规划 (22) 6.4.绿地系统规划 (23) (1)、公园 (23) (2)、街头绿地 (24) (2)防护绿地 (24) 6.5.景观系统规划 (24) (2)存在问题 (24) (2)宏观控制原则 (25) (3)人与环境和谐共生的原则 (25) (1)山体景观 (25) (2)景观道路 (25) (3)景观节点 (25) ①广场 (25) ②出入口 (25) 7.第七章基础设施规划 (26) 7.1.道路交通规划 (26) 7.2.给水工程规划 (29) (2)工业用水量 (29) (3)其它用水量 (29) (4)消防用水 (29) (5)城镇总用水量预测 (29) 7.3.排水工程规划 (30) 7.4.电力工程规划 (30)

北七家镇总体规划说明

前言 昌平区北七家镇位于北京市北部山前平原地区,是首都北京中轴线向北延伸线上的一个大镇,多年来,依托市区,背靠昌平,在社会、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有了长足的发展,先后被确定为北京市重点镇,全国小城镇试点镇。随着北京市奥运行动计划的确立、北京市产业发展战略的调整、房地产业的持续升温,北七家镇凭借其北靠温榆河,南临主城区,拥抱中轴线,得天独厚的区位、交通和环境优势,成为京郊北部的炙手可热的“焦点地区”之一,发展势头迅猛。 受昌平区北七家镇人民政府委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承担了《昌平区北七家镇总体规划》任务。规划组于2002年8月底至9月底进驻北七家镇现场,在镇政府的领导下,镇各部门的大力协助下,规划组进行了现场踏勘和内容广泛的基础资料调研工作,先后走访了镇域所辖21个行政村及天通苑边缘集团,并与镇里的小城镇办、开发办、城管科、经济发展科、统计科、派出所、社区中心、林业站等镇属单位进行了座谈。同时还到昌平区规划局、土地局、绿委、环保局、供电局、地震局、水利局等部门进行了调研。 通过对现状的深入细致的研究分析工作,一个多月之后,于2002年11月27日提出了北七家镇初步规划方案(高、中、低三个方案),向区规划局以及北七家镇政府的有关领导进行了汇报,与会领导对规模的研究提出了建议。之后,还得到我院的院长、院总工及所领导的指导,并于2002年12月25日提交了《空间发展研究》报告,并就中方案提出了两个用地布局方案,区规划局及镇政府的有关领导就功能定位、规模等研究方面提出要加强详细论证的建议。规划小组根据有关领导提出的意见,经过修改后于2003年1月15日在北七家镇召开规划研讨会,参会的有市规委、区规划局以及北七家镇政府的有关领导,与会领导提出北七家镇的总体规划要与市整体发展需要相结合,并与区的区域规划相结合,规划小组并就市的两个规划《北京市第二道绿化隔离带》、《温榆河绿色生态走廊规划》进行了协调和调整。总之,在市、院、区及镇的领导下,经过多次的规划研讨会,在综合听取各方面意见与建议的基础上,规划小组进行了反复认真的多次修改和逐步的完善,现形成初步的成果上报市规委。 初步成果共分四部分内容:规划文本、规划说明书、空间发展研究报告和规划图册。 本次规划工作得到市规委、市规划院、区规划局及区有关部门及北七家镇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协助,并得到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城乡发展研究室的合作,在此深表谢意!

某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doc

****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 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成都分院2008.02 1 第一章现状概况一、区位关系及规划范围 1、区位关系 **区位于**镇镇区东西两侧,是**镇镇区的重要组成部分。318国道穿境而过,西距天全12公里,东距雅安市区26公里。2、规划区用地范围 **区分为**片区和思经片区,**片区用地范围北至土地堂,西至**大桥,东至切山三级水坝,南至盐水岩,面积2.58平方公里。思经片区用地范围北至思经河,东到思经路,西邻思经乡,南到思经路,面积为0.33平方公里。 二、现状概况 1、**区基本情况。区属于山地丘陵地带相间地带,**片区自然地势总体呈北高南低,西高东低,地形整体起伏变化不大,局部有陡坎,平均海拔在650~720m,其用地大部分为农田。规划区内现有**110kV变电站,沿凤阳大道两侧形成汽车修配及商业小店铺。**城总体规划产业布局已将**镇作为建材及食品加工区。同时工业区也是未来**城的重要组成部分。 思经片区现状用地属思经河冲击平地,主要为农田、村镇用地,现有思经乡政府、思经小学等单位,基础设施主要有思经水厂、35KV变电站等。

2、天全工矿企业基本情况:区内现有工矿企业有年产量70万吨的治权水泥厂、年产量为20万吨的二郎山水泥厂、琼雅工业硅等20多家工矿企业,年产值约2亿元。三、**区开发建设有利条件与不利因素 1、有利条件 A、区位优势。**区地处雅安与**城的经济发展轴上,地理区位优越。 B、资源优势。**镇周边矿产资源丰富,同时区靠近天全河,取水方便,并能满足生产生活用水要求。区内已建成**110kv变电站,电力得到保证。 C、依托旧镇,开发新区。**区配套的居住用地及生活服务设施由**镇统一安排。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并能取得良好的综合效益。 D、用地较平坦,有满足区用地规模,且已有一定的基础设施。 2、不利因素 A、**区涉及部分拆迁企业和居民区,拆迁补偿投入资金较大。 B、**110kV变电站虽能对工业区开发建设有利,但高压线走廊对用地布局有一定影响。 第二章规划依据、指导思想、原则及目标 一、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及实施细则》;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