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琅玡古郡人杰地灵

琅玡古郡人杰地灵

人杰地灵英才辈出

巍巍沂蒙千秋,滔滔沂河万代。山高水长的沂蒙大地,名人志士,多如繁星;钟灵毓秀的沂蒙山区,风流人物,光耀千秋。上下五千年文明史上,泼墨操戈,代有精英;奔腾不息的历史长河中,百业竞技,各有神通。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名人何者?老子曰:“名可名,非常名。”名人是传承与发展人类文明、振奋与张扬民族精神的文化。古往今来,载入名人之史册汗牛充栋,名人效应力过千钧,排山倒海;名人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当今时代,千帆竞发,百舸争流,以文化企,创先争优,名人文化,当胜一筹。牛顿说:“如果说我看得比别人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历史名人乃巨人也!想要看得更远些、走的更远些,那就请从名人文化中汲取力量和智慧吧!

妹(mò)喜:夏桀的宠妃。公元前18世纪,夏桀攻伐位于蒙阴县境的有施部落,有施部落屈膝求和,想显出牛羊、马匹、美女——包括酋长的妹妹“妹喜”。《国语.晋语》说:“妹喜有宠,于是乎伊尹比而亡夏。”妹喜是有史记载的第一个亡国皇后,与妲己、褒姒、骊姬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妖姬。”

姜尚(又称姜太公),或尊称子牙,东海琅玡(今山东莒县东吕乡)人,周初著名政治家、军事家、经济改革家。据《史记?齐太公世家》载,文王渭水访贤拜为国师,他佐周灭商纣,协助武王建立周朝,以首功受封为齐侯,创建了齐国的千载基业。(背景:渭水垂钓。扶着文王走八步,打造周朝八百年)。

伯禽,姬姓。周文王之孙,周公旦之长子。西周初年,伯禽受封于鲁,成为鲁国首任国君,伯禽改造风俗、变革礼仪,重理性、尚人文,鲁国“从此为衣冠上国,礼义渊薮”。

郯子,春秋时期郯国(今郯城县北)国君,据传当时二十七岁的孔子曾求教于他,留下了“孔子师郯子”的千秋佳话。郯子的仁孝之德历来为海内外称道。在“二十四孝”中,郯子“鹿乳奉亲”的美德一直被视为楷模。(背景:“鹿乳奉亲”图)曾子:名参,鲁国南武城(今平邑)人,孔子门徒,以孝著称。孔子嫡孙孔伋(字子思)师从曾参,有传授给孟子。因之,曾参上承孔子之道,下启思孟学派。著有《大学》、《孝经》等,后世儒家尊他为“宗圣”。

闵损,春秋时期鲁国费邑(今费县)人,以其孝道著称于世,

并列为孔门七十二贤人之一。(背景:“鞭打芦花”图。“闵氏有贤郎,何曾怨后娘;车前留母在,三子免风霜。”)

鬼谷子:姓王名禅,战国时代的思想家,被尊为道教老子之后的二世祖。长于修身养性和纵横捭阖之术,隐居蒙山教授孙膑、庞涓、苏秦、张仪等弟子。今平邑县卞桥镇有鬼谷子村,蒙山有鬼谷子洞。

左丘明,春秋时期鲁国(今苍山县)人。博学多闻,曾任鲁国太史,著有《左传》《国语》。

荀子,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曾两度出任兰陵令,晚年定居兰陵。他是儒家后期的代表,又是法家的前驱,第一次提出了“人定胜天”的著名论断,成为思想史长河中的灿烂明星,著有《荀子》一书。

蒙恬:山东蒙阴人,秦国开国元勋,毛笔的发明者。公元前221年,蒙恬因破齐有功被拜为内史,其弟蒙毅也位至上卿。蒙氏兄弟深得秦始皇的尊宠,当时号称“忠信”。

萧何,兰陵(今苍山兰陵小仲村)人,刘邦称帝后,为汉丞相。萧何六世孙萧望之,宣帝时官至太子太傅。其子萧育、萧咸、萧由是西汉后期大臣,萧望之之孙萧绍官至御史大夫。

匡衡,东海承(今苍山鲁城)人,西汉著名经学家,他学识渊博,以说《诗》著称,官至丞相。汉刘歆《西京杂记》载:“匡衡勤学而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凿壁偷光”的故事脍炙人口、家喻户晓。

刘洪,盖城(今蒙阴)人,东汉末年的天文学家、算学家。他的《乾象历》是我国传世的第一部引进月球运动不均匀性理论的历法。他发明的珠算技法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被后人称为“算圣”。

羊祐:南城(今平邑)人。司马炎称帝后,羊祐深得信任,官至镇南将军。羊祐力主伐吴并献上伐吴的周密计划。羊祐死后二年,西晋按羊祐生前的军事部署一举灭吴,晋武帝感慨地说:“此羊祐之功也!”

诸葛亮,琅玡阳都(今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蜀国丞相。其子诸葛瞻随父入蜀,任骑都尉平尚书事等职;其兄诸葛瑾为孙权主要谋士。诸葛瑾的长子诸葛恪为吴国将军,次子诸葛乔在汉中为驸马都尉。诸葛亮为匡扶蜀汉政权呕心沥血、鞠躬尽瘁,在后世受到极大的尊崇。代表作有《出师表》、《诚子书》等。(背景:三顾茅庐。志见出师表,好为梁父吟)王祥,琅琊(今临沂)人,是“书圣”王羲之五世祖王览的同父异母兄,西晋时期的著名大臣,以孝贤闻名。卧冰求鲤的故事家喻户晓。(背景:冰雪图。继母人间有,王祥天下无;至今河水上,留得卧冰模。)

王戎,琅玡(今临沂)人,“竹林七贤”之一。琅玡的王氏家族涌现了很多著名人物。如王敦、王导、王舒、王彬、王棱及王导之子王悦、王恬、王洽、王劭、王荟都为东晋著名大臣或官员。

王羲之,琅玡(今临沂)人,东晋著名书法家,他博采众长,

精研体势,独创圆转流利之风格,隶、草、正、行各体皆精,被后世尊为“书圣”。其行书《兰亭集序》最为著名,其七子王献之也是名震于世的著名书法家,世人合称为“二王”。(背景:《兰亭集序》书法。楷如泰山稳立,行如清洌之风,草如龙凤舞动。)王廙,琅玡(今临沂)人,王导从弟,东晋大臣。为晋元帝司马睿姨弟,功书画,善射御,多才多艺。

诸葛恢,琅玡阳都(今沂南县)人,做过临沂令,官至紫光禄大夫。

萧道成,东海兰陵(今苍山兰陵)人,南朝齐高帝,是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长子齐武帝萧赜为第二代齐皇帝,在位十一年零四个月,为政节俭。长孙萧昭业为齐郁林王,三孙萧昭文为齐海陵慕王。

萧衍,南朝梁开国皇帝,原籍兰陵,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在中国历史上政绩较长的皇帝中占第三位。

刘勰,字彦和,东莞(今莒县)人。杰出文学理论家,他的《文心雕龙》是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第一部“体大而虑周”的文学理论专著,被誉为“艺苑之密宝”。

徐陵,东海郯(苍山二庙)人,梁陈著名大臣,被称为“一代文宗”,他编写的《玉台新咏》撑起了“玉台诗体”的门户,创造了中国文化史上的诗迷之最。其长子徐俭曾任御史中丞,次子徐份官至太子洗马。(背景:《孔雀东南飞》剧照。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颜之推,字介,琅琊孝悌里(今费县诸满)人。中国古代文学家,北齐学者,著有《颜氏家训》,被后人誉为“古今家训之祖”和“家教规范”,在家庭教育发展史上有重要的影响。

何承天,东海郯(今苍山县)人,南朝宋大臣,著名天文学家、数学家。历官衡阳内史、御史中丞等,世称何衡阳。他编制的《元嘉历》,准确预测了月食、日食的发生时间,对后世历法影响很大。

颜师古,琅琊(临沂)人,唐初儒家学者、经学家、语言文字学家、历史学家。他是名儒颜之推的孙子,擅长于文字训诂、声韵、校勘之学。著作《五经定本》令儒学家叹服,另著有《汉书注》。

颜真卿,字清臣,琅琊(临沂)人,著名书法家。他创立的“颜体”和柳公权的“柳体”并称“颜筋柳骨”。他和从兄颜杲卿一起,合兵二十万,阻遏安禄山的攻势,是抗击安禄山叛乱、誓死捍卫大唐统一的爱国英雄。

张择端,琅玡东武(今诸城西南)人,宋代著名宫廷画师。他的巨幅作品《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汴梁政清民明的太平景象,成为我国古代绘画史上具有不朽意义的杰出作品。

张雄飞,临沂人。元朝时大臣。曾任御史台侍、兵部尚书、中书参知政事。两次被权贵排挤出朝,任澧州安抚使、湖北道宣慰使、河北道宣慰使,死于任上。居官以清正廉洁而闻名,为忽必烈而叹赏。

王璟,字廷采,临沂莒南人,明成化八年进士,在朝为官五十年,官至都察院左都御史。严嵩专权时,王璟辞官回乡。一生为官清正廉洁,勤政为民,《明史》给予很高的评价,其清名传颂至今。

刘宽,费县上冶人。精韬略,善阵战,渡大江,收残宋,被敕封一品宣武将军。

范英,费县季作人。通经史,善射御,工书算,被敕封为明威将军。

王义美,费县东固人。遇战身先士卒,被敕封为武德将军。

康若泰,费县狄家村人。官至礼部侍郎。

张垫,蒙阴县人。元朝著名教育家。

杜泽,沂水人。明初大臣。

杨光溥,沂水人。明成化年间累官山西按察司副使,并著有《剪灯琐语》《沂州文集》《素封序稿》《梅花杂咏》。

任文献,郯城人。明弘治年间,曾任监察御史。

公鼐,蒙阴县人。明万历至崇祯年间,曾任翰林院编修,

礼部尚书的“理学名臣” 。其父公家臣是隆庆年间翰林院编修,著有《柳塘集》行世。弟公鼒博学善书,名重京师。子公囊好工诗文,著有《潜园诗集》。

秦士文,蒙阴县人。明代著名军事家。其父秦希夏是一位民间良医,后升任御医授郎官。祖父秦名洪是一位慈善家。弟秦士祯是天启二年进士,曾任信阳、高邮知州。

笑笑生,苍山兰陵人。明朝中期,创作了著名古典小说《金瓶梅》。

孙镗,莒南坪上人。明嘉靖年间被誉为“军中长城”的抗倭名将。

左宝贵,回族,费县地方(今平邑县)人,清末著名民族英雄。从军三十九年,因作战勇敢,被逐步提升为高级将领。在一八九四年中日甲午战争平壤保卫战中战死,是进驻平壤挫败日军的爱国将领、民族英雄。光绪皇帝为其题词:“方当转战无前,大军云集;何意出师未捷,上将星沉。”

高嘉晋,沂水县人。清代秀才。在一九一五年二月至十二月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获桃核雕刻银质奖。

甘卧疆场思报国驭驾长风终有时

沂蒙山是著名的革命老区,这里是一片红色奉献的热土,浸染着十万将士的鲜血,素有“小延安”之称。在民族危亡的紧急时刻,蒙山沂水高擎起抵御外侮、捍卫和平的大旗,为了民族的解放、国家的富强、人民的幸福,赴汤蹈火于白色恐怖、腥风血雨之时,冲锋陷阵在战火纷飞、硝烟弥漫之中,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可歌可泣、光辉灿烂的历史篇章,铸造起民族精神的不朽丰碑。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这些抛洒热血、前仆后继的革命先驱们,反抗黑暗,敢于斗争,其英雄壮举感天地、泣鬼神;这些追求真理、勇往直前的民族脊梁,甘卧疆场、义无反顾,其光辉业绩永载史册;这些身先士卒、奋勇拼搏的年轻将军,继承优良传统,把爱党爱军、无私奉献的精神展现到极致,其模范形象光彩照人。

红色土地红色的人,红色文化红色的韵。革命战争锻造的红色文化厚重而凝炼,她已成为沂蒙人走向全国、实现民族梦的红色名片。

周建镐、刘溥霖,沂水县人。一九一四年在反动当局镇压“三麟之乱”时被捕。

邵德孚(1897——1967)沂水县后马荒村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沂水县党组织创建时期发展的第一期党员,也是中共沂水县第一个支部成员。在革命斗争的严峻考验面前,40年如一日,始终忠诚于党,忠诚于共产主义事业。解放后曾担任山东省卫生厅副厅长、山东省政协副主席等职务。在文革中曾受到残酷迫害,1967年5月病逝于济南,终年71岁。

佟惠然,(1904——1927)沂水县佟官庄村人,是沂水县第一位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捐躯的烈士。

李清漪、(1902——1927)沂水下胡同峪村人,心系国事,积

极宣传共产主义思想。1925年出任中共山东区委机关技术书记,1927年5月20日被捕,敌人严刑逼供,他宁死不屈,23日被害于济南。就义前振臂高呼:“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们仍需努力!”牺牲时年仅25岁。

李清潍,(1905——1972)沂水下胡同峪村人,是沂水县最早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1923年经邓恩铭、王尽美介绍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淮海战役、和解放南京、常州、芜湖等重大战役。建国后在南京市政府、南京市法院、南京市文物保管委员会、雨花台烈士陵园管理处等部门任职,1971年离休,1972年6月病逝。

李鸿宝,字善亭,曾名李德生,后改名纪刚,(1903——1996)沂水县西埠前村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2年8月任中共沂水县委委员,1935年5月,到上海中央情报科工作,1940年5月担任中共南京情报小组负责人,1949年5月任山东省人民政府行政处长。建国后历任外交部亚洲司专员,办公厅副主任,内务部社会司副司长、司长等职。1982年离休,享受副部级待遇。1996年2月去世。

张希周(1904——1992)沂水县城人。1927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为沂水县第一个党支部成员。同年被省委书记邓恩铭指定为沂水县党组织负责人。1928年底投向国民党,曾任日照县县长,建国后被人民政府逮捕判刑。1986年经沂水县法院复查宣布无罪,恢复公职,1992年因病去世。

鞠百实,原名鞠廷霖,(1896年——1941)沂水县城人。1926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沂水县第一个党支部成员。曾任中共沂水县委军事部长,八路军山东抗日游击第四支队独立营营长。1941年夏,以“托派”罪被错杀。1983年平反昭雪,恢复其党籍和政治名誉。

陈善,(1909——1935)沂水县下小诸葛村人。1933年5月出任共青团沂水县委第一任书记,同年参入领导沂水暴动,1934年为寻找党组织在河南被捕,1935年就义于南京雨花台。

王德林,(1874——1938)沂水县(今沂南县)人。东北抗日义勇军著名将领。“九一八”事变后,他竖起抗日大旗,拉起十万大军,驰骋东北疆场,被人们誉为“救国常胜将军”。1938年12月20日因病医治无效不幸逝世,随后,在延安出版的中共中央机关刊物《解放》杂志发表了悼念王德林的文章,新中国成立后,山东省人民政府追认王德林为革命烈士。

常隆基:(1921——1943)沂水县人。“九一八”事变后,日本鬼子杀害了他的母亲,奸杀了他的新婚妻子。家仇国恨集一身的他,被抓去在伪满洲国守备队当了一名勤务兵。在这期间,他结识了中共抗联地下工作者,明白了许多抗日救国的道理。1943年,伪满洲国最高军事顾问楠木实隆中将视察五顶山军事要塞,常隆基以带马兵的身份伺机将楠木实隆击毙,成为名震一时的抗日英雄,史称“五顶山事件”。面对蜂拥围捕的日伪军,他视死如归,高歌投入滚滚江流。牺牲时年仅22岁,留下了一曲感人的英

雄悲歌。

夏云杰,(1903——1936)沂水县人。中共北满省委委员,东北抗日联军第六军军长。他既是地方党组织的领导人,又是骁勇善战的高级指挥员,为民族解放事业立下了不朽功勋。1936年11月26日遭敌人伏击而壮烈牺牲,享年33岁。

徐子厚(1909——1943)沂水县晏家铺村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任县委青年部长,1929年任学生联合会负责人。同年,县委遭破坏,被捕,判处有期徒刑10个月。释放后当教员、裁缝。1937年7月,参加沂水县抗敌后援会,1938年起为八路军做后勤工作,1943年冬被日军抓捕杀害。

王翰卿,又名王桂林,(1908——1987)沂水县西坡庄村人。1932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八路军山东抗日游击支队政治指导员,中共沂水县委组织部长、县委书记,鲁中四地委、鲁中三地委、鲁中南三地委组织部长。1949年后相继担任中共泰安地委组织部长、副书记兼专员,中共聊城地委副书记兼专员,山东省民政厅厅长兼党组书记。是山东省第一届、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山东省政协第四届委员会委员、常务委员。1982年离休,1987年病逝。

李子仁,又名李成禄,(1909——)沂水县埠前村人。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战爆发后,积极从事抗日救亡活动,1938年参加八路军,同年到山东抗日军政干部学校学习,先后担任沂水二区乡支书、分区委书记、沂水四区区委书记、荆山区区委书

记、沂中县组织部长兼敌工部部长、县委委员。1945年随军赴东北,任县委组织部长、青城子铅矿总支书记。建国后曾任国家建材工业部驻天津办事处负责人等职。现已离休。

李怀德,(1919——)沂水县埠前村人。1936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战期间历任八路军四支队连指导员、营教导员、沂北县武装科长、沂北行署代理主任、沂山军分区武装部长、参谋长等职。建国后历任华东野战军第二十四军七十二师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师政委,二十四军政治部主任、军政委,二十八军政委、北京军区政治部常务副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学院政治部主任、副政委等职。1987年离休。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是第四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共第十一届党代表。

李贯一,(1907——)沂水县七里堡子村人。1938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战时期,组建起沂水县第一支抗日武装——沂水县抗日游击第一中队,任中队长。后改编为沂蒙支队,任政治部主任。1940年后,担任沂水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兼敌工部长、沂中县县长,带领沂水县人民抗击日寇的侵略和国民党军队的进攻。1948年4月,任鲁中支前司令部秘书科科长,后任曲阜师范学校校长兼支部书记、徐州师范学校校长兼支部书记、徐州市文教局长兼党组书记等职。1955年起任徐州市文教部副部长、徐州市副市长、市政协副主席、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等职,1983年离休,已病逝。

王光伟,原名王赞堂,(1914——1996)沂水县斜午村人。1930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在延安抗大学习,历任沂水南乡区委书记,中共中央宣传部干事,军委总政治部秘书处长,嫩江省府秘书长,东北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国家计委办公厅主任,国家计委机关党委书记,中国科学院党的核心领导小组副组长,黑龙江省委委员、秘书长、常务副省长等职。1983年离休,1996年逝世。

王光华,原名王子敬,(1919——)沂水县龙家圈村人。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战初期在八路军驻西安办事处工作,1938年入延安抗大学习,历任冀南军区政治部主任,冀南军区副司令员、司令员,河北省军区副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队列部副部长、军务部副部长,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文革”中遭迫害被关押6年,1980年平反。已离休。

刘史明,原名吴宝仁(1908——1998)沂水县下古村人。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本村发展党团员,建立古村党支部,任书记。1938年加入新四军。从1940年起,先后担任新四军六纵炮兵团连长、营长、参谋长、团长等职。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参加和指挥过黄桥大决战、苏中七战七捷战役、莱芜战役、孟良固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等。1955年6月,被授予上校军衔。转业后历任江苏省民航处处长、江苏省民航管理局局长、江苏省交通厅副厅长等职。1982年离休,1998年在南京病逝。

武善同,(1916——1942)沂水县红石崖村人。他豁着自己的血肉之躯,扭住两个日本兵跳下悬崖,从而保护了一村人的生命和掩藏在村内的八路军物资。他的纵身一跃,如一声惊雷,震动

了沂蒙。

胡家升(1926——1952)沂水县田家峪村人。1940年参加八路军,1944年入党,1945年8月参加解放临沂的战役。抗战胜利后,随部队转战东北,参加了辽沈决战,后挥师入关,一直打到海南岛。1950年10月入朝作战,1952年3月,时任中国人民志愿军三六零团营参谋长的他中弹牺牲。

武杰,又名武传仪,1921年7月出生,沂水县海子村人。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战期间担任沂水四区独立营教导员、沂水县委委员、县委组织部长、沂北县委书记兼县大队政委。1947年任鲁中三地委民运部副部长,1948年任临朐县委书记兼县独立营政委,1949年担任华东大学党总支书记、干部科科长,1950年先后担任山东大学干部科科长、政治处主任、党委副书记等职,1960年先后任青岛工业专科学校校长、青岛市生产指挥部副主任、青岛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等职。1978年任青岛市委副书记,1982年任山东省文委副主任,1988年任山东省政协委员、常务委员。1993年离休。

岳洪春,1908年1月出生,沂水县柳树头村人。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以教师身份作掩护,秘密发展党员,开展抗日活动。1939年被选为民主政府第一任区长。1942年任沂北行署主任,1944年担任沂源县第一任抗日民主政府县长。1946年随军东北,任松江省政府秘书处主任、五常县县长等职。1949年随军南下,先后任江西吉安县军政接管处处长、吉安市市长、省政法委办公室主

任、江西工业劳动大学办公室主任、江西大学总务处处长、校长办公室主任、党委常委等职。1970年1月逝世于上海。

王树芝,1911年出生,沂水县下胡同峪村人。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战爆发后,曾任葛庄乡党支部宣传委员、葛庄乡民主政府乡长、扈山乡乡长兼党支部书记、朱陈区区委书记兼区长、沂北行署高桥区区长、昌乐县民主政府县长、沂北县长兼县委书记。解放后,历任沂水地委农委书记、山东分局农委会副处长、淄博矿务局党委副书记、淄博市劳动局局长、淄博市副市长等职。“文革”中受到摧残,1968年被迫害致死。

冯世达,1905年出生,沂水县李家营村人。1938年参加革命,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八路军山东纵队班长、营长等职。1941年在反扫荡中与日寇进行激战时负重伤,造成三等乙级残废,后任沂水县副参议长、县委民运部副部长兼农救会会长。1949年至1954年任临沂地委农委书记、临沂专署农场场长。1954年至1956年任临沂县县长,1956年至1957年任临沂地委统战部副部长,1960年当选为第二届政协副主席。1961年12月病逝。

刘俊芝,又名刘生智,1918年出生,沂水县袁家城子村人。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战时期,历任斜午乡自卫团长、一区自卫团长、朱陈乡党总支书记兼分队指导员、张庄区委书记兼曲终队指导员、临沂边联县委组织部长、沂中县委组织部长等职。1948年代理沂中县委书记,1949年带领百余名干部南下浙江,先后任富阳县委书记、临安地委组织部副部长、嘉兴地委组织部部长、

浙江省商业厅厅长、党组书记、浙江省统战部部长兼侨办主任、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委员兼华侨工作委员会副主任等职。1990年去世。

李竹轩,1906年9月出生,沂水县沙沟村人。1943年参加革命,1949年入党。1943年担任沙沟高级小学校长,1944年起,先后担任沂北行署文教科长、沂北参议会参议长、沂北县民政科长、华东支前司令部徐州粮站副站长,淮海战役时,奔波于徐蚌等地为参战部队筹备粮秣。渡江战役后,先后担任南京粮食局秘书科长、秘书处主任等职。后任南京市郊区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南京市郊区副区长等职。1966年离休。

李庆安,原名李逢平,1912年出生。1939年入党。1938年初在崔家峪参加抗日工作,任区中队长。1939年至1948年,历任自卫团长、营长、书记、荆山区政府区长、沂水金星区委书记兼区长、沂水武装部长、县委委员等职。1949年南下,先后担任浙江省富阳县县长、临安专署民政科长、杭州市建筑公司党支部书记、工程局副局长兼政治处主任、辽源电业局副局长、长春电业局副局长、吉林省电业管理局副局长、党组成员、东北燃料局副局长、江苏省电力工业局副局长、党组成员。“文革”期间受到迫害。1980年因病去世。

李德民,1914年1月出生,沂水县埠前村人。1932年入党。抗战爆发后,联系党员,组织抗日武装。先后担任诸葛乡党支部书记、中共二区区委书记、沂北工委组织部长、县委副书记、沂

山地委民运部长、地委常委。建国后历任山东省农业厅副厅长,省农业机械化学院院长、党委书记、省农科院院长等职。是中共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现已离休。

张洪荣,1923年12月出生。沂水县埠子村人。1940年入党。历任姚店子区、城郊区区委副书记、书记,沂水县武装部长,沂水县委宣传部长,沂源县委宣传部长、县委委员,蒙阴县委副书记,县委书记,临沂地委常委、宣传部长,聊城地委副书记、纪检书记、党校校长等职。2003年病逝。

张纪庆,1921年2月出生,沂水县崮安村人。1939年入党。1940年从事地下工作,先后担任沂北工委组织干事、沂北县高桥区、长安区区委书记,沂北县组织部副部长,益都县委委员、组织部副部长。解放后曾任沂水县委书记,淄博特委化工党委书记、工业部副部长、市委组织部长、经委主任、纪委书记等职。1974年离休。

张宝森,1916年6月出生。沂水县陈家朱午村人。1944年入党。先后担任荆山区区长、沂城区区长、区委书记,沂水县税务局局长、副县长,沂南县县长,临沂专署副专员、市书记处书记,临沂县委副书记、书记等职。1999年病逝。

耿成,1920年12月出生,沂水县张耿村人。1938年参军、入党。曾任八路军二支队干事,日照县委青年部长、沭水县委组织部长、滨海地委组织部干部科长。建国后历任莒沂县委书记,山东分局农村工作干部处长,哈尔滨电表仪器厂党委书记,甘肃天

水市红山试验机厂党委书记,甘肃省机械工业局副局长。1983年离休。

苗得雨,沂水县人;四三年被新华社誉为“孩子诗人”。

王换于,沂南圈里村(今蒙阴县)人。19岁与东辛庄于泮结婚。抗战时期,为山东党政军机关做了大量服务工作,抚养了40余名革命后代,掩护了许多抗日干部和战士,被誉为“蒙山母亲”。成为电视连续剧《沂蒙》主人公于宝珍的原型。

明德英,沂南县人。1941年冬,明德英机智救下身负重伤的八路军伤员,毅然用乳汁救活了伤员。1943年,她又抢救出八路军山东纵队小战士庄新民,被公认为沂蒙红嫂的生活原型,赢得了人们的敬重和爱戴。

刘玉梅,是沂南县人。被选为出席延安英模大会的代表。

祖秀莲,沂水人。被誉为“红嫂”。

秦鸿钧,沂南人。在上海解放的前夜,为党的地下电台工作做出巨大贡献。电影《永不消逝的波》的主人公,就是依他为原形而创作的。

林茂成,沂水县人。在对浙江舟山群岛国民党守军作战中为国捐躯,被誉为“华东特等战斗英雄”。

马秀馨,1918年12月出生,沂水县马家崖村人。1943年参加工作。历任沂水郭庄分区区委副书记、书记,十二区区委书记,沂水财贸工作部部长,副县长、党组成员,沂水县革命委员会副主任,是沂水县一、二、三、四届县委委员,1982年病逝。

王德臣,1923年出生,沂水县上良峪村人。1944年入党。历任青救会长、莒沂县长安区委书记,1947年在淮海战役时荣立三等功。1954年后历任沂水检察院检察长,县组织部部长、县委副书记,临沂地区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1986年离休。

于仲奎,1926年10月出生,沂水县王路村人。1940年参加八路军,1943年入党。曾担任莒南县涝坡区青救会长。抗战胜利后,担任高密县呼镇区区委委员、武装部长,1948年随军南下,先后担任河南省西邓区武装部长,商水县委办公室主任,郑州市纪委常委、副书记,郑州市民政局副局长、党组副书记。1984年离休。

王曰平(军),1956年1月出生,沂水县杜家村沟人,1976年应征入伍,1977年入党。历任济南军区55544部队班长、排长、参谋,济南军区后勤部司令部办公室秘书、副主任,装备处处长,现任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第九分部参谋长。

王文林,原名王立兴,1916年12月出生,沂水县甘河村人。1938年入党,任抗日自卫团营长,蒙阴县公安局长,沂山地区剿匪总指挥。建国后,历任公安东海支队政委、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行政厅副厅长、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副会长、党组成员。1983年离休。

王永松,(军)1961年3月出生,沂水县南王庄村人。现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空降兵部队后勤部军需处处长,空军大校军衔。曾参入1998年长江抗洪抢险、1999年的国庆阅兵等重大军事任务,4次荣立三等功,10多次受到嘉奖。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