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二议论文系列训练之三:选材与用材(2)

高二议论文系列训练之三:选材与用材(2)

高二议论文系列训练之三:选材与用材(2)
高二议论文系列训练之三:选材与用材(2)

高二议论文系列训练之三:选材与用材

【技法讲解】

一、议论文写作中有效选材的主要标准——切题与典型

议论文的观点离不开材料的支撑。在选取材料时,除了做到真实、新颖之外,还应当做到切题和典型。

1、切题。我们同学作文中常见的一种问题就是材料与论点脱节,以致材料有牵强附会甚至生搬硬套的嫌疑。材料切题也就是要选取最符合论点需要,能为证明论点服务的事实、名言等材料。要做到材料切题:一是要明确论点的内涵和外延,紧扣其本质意义筛选材料。有一位同学在论证“学会放弃”时,这样写道:

实验室熊熊燃烧的大火,把爱迪生所有的财产付之一炬。年过六旬的爱迪生放弃了。他又投入到新的发明中。三个月后,世界上第一台留声机问世了。

从清华大学毕业以后,收到了卢庚戍的邀请的缪杰,主动放弃了年薪20万的经理职位,加入了“水木年华”这个组合。

正是因为爱迪生和缪杰的主动放弃,才能成就他们现在所得到的辉煌。

两则材料表面上都是在论证放弃,但稍加思索就会发现二者的不同:实验室着火,爱迪生的放弃是被迫的,怎么证明“放弃”的意义呢?且放弃了什么,文中交代不清;缪杰是主动放弃的,放弃的是金钱。上面的论述,把二者混为一谈岂不是逻辑不通,这样又怎能服人?所以,在选取材料时,要把中心词的前提条件和结果补充清楚,切不可含糊了事,否则将离题万里。

二是要区别不同材料所蕴含中心意义的细微差别,准确选择与论点意义一致的材料。例如,下列三则材料中哪一则是最适合论证论点“追求真理的道路是充满坎坷的”的材料呢?

①袁隆平为了推广水稻,不分日夜在田间观察。②毛泽东带领红军打游击战,最终建立新中国。

③布鲁诺为宣传日心说,不被人们理解,最终献出了生命。

论点中的关键词是“追求真理”和“充满坎坷”。而上述三则材料的中心各有侧重:①袁隆平的材料主旨侧重于“勤奋奉献”,而缺少对坎坷的论述;②建立新中国的过程充满坎坷,但毛泽东追求的并非真理,而是革命的胜利;③布鲁诺追求的是日心说,符合论点中的中心词“追求真理”,而“不被人理解”时往往会遇到挫折和坎坷,所以只有材料③与论点保持一致。

2、典型。所谓典型就是指所选事例要有代表性。那些个别的、特殊的、偶然的现象应该摈弃,所选材料是能够“服众”的材料。显然,名人言行伟人事迹,其说服力自不待言。例如:面对到西北支教的申请表,我有些彷徨了!母亲的哀求,让我想放弃了。但想撕碎表格的刹那,涌上了我心头的是那一个个熟悉的名字。

即便被老叟讥笑“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年迈的愚公也没放弃自己心中主见,毅然举家移山,于是,便有了“冀之南,汉之阴,无垄断焉”,有了“愚公移山”的传奇!

三个帮助报社写稿的年轻人中,只有他——毛泽东坚持选用与自己观点一致的材料誊抄。不论是长征路上,还是八年抗日,他从未动摇过。因为敢于坚持主见,他最终成为了革命的领导者、建国元勋。

德国有句谚语:当心!不要使你的脑子成了别人的跑马场。由此观之,人若要成就一番伟业,就必须懂得坚持自己心中的主见。想到这,我铺开表格,提起了笔……

愚公移山、开国领袖毛泽东可谓家喻户晓,故事与名字本身就是一种无言的力量。另外选用名人材料时,还应注意,如果选用的是群组材料,那么选材就应力争做到多角度或是多方面来论证。如上文选取的三则材料有寓言、革命人物、外国谚语,古今中外皆涉及到。涵盖面广,材料典型,自然说服力强。

典型材料还可以选用那种蕴涵深刻道理的材料。这种材料要能集中反映社会生活的某类现象,具有普遍意义。这样的材料不在多而在精,可以“借一斑而窥全豹”。例如:

记得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一家知名企业聘请司机的时候,向应聘者问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车靠着悬崖边上行驶,那么你能开得离悬崖边多近?最终被录取的司机的答案是“我会远离悬崖”。是的,在悬崖边上行驶无疑是危险的,作为一名司机应当知道,这时应当后退,因为安全是第一位的。生活中许多事情都是如此,退一步反而会柳暗花明!

从生活中的故事来谈退一步的作用,虽然例子只有一个,但却收到以一当十的效果。这里还要说明的是,并非家国大事、名人事例才是典型材料,点滴小事尤其是身边的小事也可以入文,所谓小材料大主题。

【温馨提示】生活永远是我们最鲜活的教科书,阅读往往能为我们引来源源不绝的活水。立足现实,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心怀天下,读书看报,认真积累材料,选择切题、典型的材料作论据,就能使议论文言之有物,以理服人。

二、议论文中如何运用所选的材料——叙述与分析

议论文所用的材料,都是用来证明文章论点的,统称为论据。下面从论据的叙述和论据的分析两个方面来谈谈“议论文的材料处理技巧”。

1、论据的叙述。论据选好之后,写到作文中来,要注意叙述和组合论据。

(一)论据的叙述。南宋文学评论家严羽曾说:“语贵洒脱,不可拖泥带水。”事例材料写入议论文是为证明论点服务的,因此要围绕论点概括论据,叙述材料要简明扼要。一般而言,议论文叙例应是针对构成论点的要素作概括的叙述,不使用描写,不宜面面俱到,全盘照抄,更不能篡改材料,要保留与论点相关的内容,删去与论点无关或关系不大的内容。但我们平常积累的常常是完整的故事,所以首先要学会把故事材料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概括事例论据的要点包括:对象、事件、结果。

(二)论据的组合。一个事例,一则材料也许看起来平常、单薄、片面,但若干材料组合使用就能产生合力,使文章内容充实,内涵丰富,其效果是单独运用一个材料无法企及的。常见的论据组合运用方法有点面结合法、详略结合法、并列排比法、正反对比法、层层递进法等。

2、论据的分析。摆出论据之后,一定要围绕论点对论据从理论上加以分析,分析一下它与论点之间有什么关系,讲清它们为什么能证明论点,千万不能摆事实而不讲道理,只是单纯地罗列事例。分析也是开掘议论文深度的关键。有了分析,就能使事例和论点成为有机的统一体;只有通过理性的分析,揭示出事例与论点之间的关系,才能使文章产生令人信服的逻辑力量。具体怎么分析呢?以下介绍几种分析论据的方法:

(一)归纳要旨,揭示共性。同一个论据,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取所需。对于苏轼,我们既可欣赏其豪放,又可感叹其旷达;对于杜甫,我们既可赞其直面现实,又可歌其忧国忧民。由于材料具有多义性,所以在议论文写作中,在列举事例之后,应当对其进行适当的归纳,揭示论据所包含的和论点相一致的道理或共性,实现由论据向论点的过渡。

史学家司马光写《资治通鉴》花了19年;相声艺术宗师侯宝林为了学谐语手抄一部10多万字的《谐浪》;俄国大作家托尔斯泰写《战争与和平》花了27年;德国著名医生欧立稀连续试验914次,终于研制成抗螺旋体病菌的新药——新坤凡纳明。这些事例充分证明了一个朴素的道理:成功的秘诀就在于恒心与毅力。——《恒心和毅力是成功之本》这段文字由述例和议例两层构成,述例部分以一组排比句叙述四个事实论据,议例部分指出所述事例

所蕴含的道理。文段思路清晰,论点和论据水乳交融,浑然一体。文段所引的四则材料,原本可以说明许多道理,比如成功需要时间,凡事要有一个过程,等等。如果文段只是叙述四个人的事例,而没有最后一句的归纳议论,无疑将会留下与论点若即若离的遗憾;现在有了这样的分析,就将材料直接指向了中心论点:成功的秘诀就在于恒心与毅力。

归纳要旨,揭示共性,常采用的句式是:“这”(论据)+“表现”或“说明”+论点或论点的要素。为了强调论据和论点的关系,也可以用反问句来表达:这些事例不正说明了成功的秘诀就在于恒心与毅力吗?

(二)探讨原因,深度剖析。世间事物是普遍联系的,造成某种结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刘翔的成功是自身努力的结果,也与个人天赋、家庭因素、社会环境密切相关。因此,引用事实材料作论据,要善于从因果关系的角度来对材料加以剖析,以建立论据与论点的联系。

梵高在大自然神奇的光与影里,看到了自己对色彩的敏感,呕心沥血,终于让《星夜》永恒地闪耀在艺术的原野上;卢梭在激荡的社会进步思潮中看到了自己敏锐的思想,全力奋斗,终于让《社会契约论》成为启蒙运动中光辉的太阳;奥尔柯特在白雪飘飞的圣诞之夜感到对生活的崇敬,潜心写作,终让《小妇人》成为每代人必读的经典。这些杰出的人物正因为不为自己的弱点所囿,敢于冲破束缚,努力发挥自己的特长,他们的成功才如动人的乐曲,在历史殿堂中绕梁不绝。——《让特长开拓新天地》文段的最后一句为议例部分,用一个因果复句,以诗化的语言揭示了梵高、卢梭和奥尔柯特成功的原因:敢于冲破束缚,努力发挥自己的特长。正是有了这个因果复句,论点与论据的关系才更密切;如果没有这样的因果分析,材料与中心“让特长开拓新天地”的关系就难以凸显。

探讨原因,深度剖析,是一种重要的分析事实论据的方法,其表达方式可以是因果复句,也可以是设问句,通过自问自答来揭示原因。就上面的几则材料而言,也可以这样表述:并非天才、全才的梵高、卢梭和奥尔柯特为什么能够成功?他们演奏出的“乐曲”为什么能在历史殿堂中绕梁不绝?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他们不囿于自己的弱点,敢于冲破束缚,努力发挥自己的特长。

(三)假设推导,正反对比。要使论据能充分证明观点,就要在叙述论据之后对其进行必要的分析,把材料与论点之间的内在关系揭示出来,从而有力地证明论点。如何揭示材料与论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假设推导便是一种重要的手段。所谓假设推导,就是针对列举的事实论据从反面进行假设,进而推论论据的真实性、可靠性,有力地证明中心论点。其表达方式一般为假设复句:如果没有……,那么就……。

苏东坡一下子从仕途的高峰跌落到低谷,从皇帝、太后都欣赏的才子变成了倒霉的迁客。但是,黄州这个在众人眼中的荒凉小镇,却给苏轼带来了人生的坦途。在黄州,他感到难言的孤独,正是这孤独,使他彻底洗去人生的浮华。他勇敢面对,开始寻找人世间的大美——山水,开始寻找人世间的大哲——先贤。所有的不顺与苦难,反而使他脱胎换骨,使他真正走向成熟。于是,千古杰作《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诞生了。如果没有黄州这个突然的“弯道”,苏东坡在官场上一帆风顺,谁能说得清这个世上是不是会多了一个政客而少了一个文豪呢?——《超越常在弯道处》述例部分叙述苏东坡被贬黄州、写出传诵千古诗文的事实,分析则以“如果没有……”领起,借助假设,从反面入手,推导出一个与既有事实完全不同的结果,实虚相映,凸显了“弯道就是机遇,就是超越”这一中心论点。如果文段到杰作诞生便戛然而止,只有述例,而没有最后一句的假设推导,这个文段的中心就不会这么突出,与中心论点的关系也将不如现在这样密切。

假设推导的分析方法具有凸显中心、强化论点的作用,还可以用这样的句式来表述:试想,如果没有……,那么……;正因为……,所以……。

(四)引申类比,过渡自然。有些事例十分典型,是很好的论据材料,却不是同一论域里的事物,不能作为充分的论据直接使用,比如“乌鸦反哺”就不能用来直接论证“人当有孝心”这一中心论点。但是,这些材料可以引发联想,促使读者反思,在论证中起到很好的类比作用。在议论文写作中,在引述这类事例之后,必须对所列举的事例加以引申或类比,联系实际,从而突出观点的现实意义。

金庸的作品虽有不少相似之处,但更多的是不同。写人,有英雄侠客、登徒浪子、市井流氓;写景,有大漠的无垠、江南的清幽、孤岛的苍凉。每一部小说都是一个新的意境。正当创作巅峰,他封笔休书了。他知道无法逾越自己曾经创下的高峰,没有创新的模仿不如就此收笔,给自己留下美好的回忆。

文学创作如此,人生又何尝不是这样呢?重复昨天,模仿别人,不敢越雷池半步,你就永远不是自己,社会也就永远不会有进步。——《创新中国风》文章的中心论点是要勇于创新,推动社会发展,而不是讲如何进行文学创作。但是,“武侠高手”金庸为了不重复自己创作巅峰期的作品而毅然封笔,确实也是一种创新意识的表现,怎样用文学创作上的故事来论证“勇于创新,推动社会发展”这个心论点?作者以“文学创作如此,人生又何尝不是这样呢”这一反问句,巧妙地过渡到论点上来,自然得体,浑然天成。

类比论证富于启发性,它深入浅出,使读者易于领悟抽象的道理,使文章简练生动。类比论证是用不同类但同质的例子来进行论证的,运用类比论证,要善于通过比较得出两者的共同特征,指向中心论点。

(五)扩展阐述,深化论据。摆事实、讲道理是议论文的基本手段,只摆事实,不讲道理,文章就成了某一主题的材料汇编,严格地说,这样的议论文是不能称之为议论文的。优秀的议论文,不但观点明确集中,材料丰富精当,而且说理生动透辟。这些文章往往在述例之后用排比、比喻等语言形式,阐述论据的意义,扩展论证的广度和深度。

居里夫人有两个孩子,在她们牙牙学语时,居里夫人就进行观察、比较,发现她们一个在数学上聪颖,另一个在音乐上早熟。于是,经过两年多的早期尝试教育,终于充分发掘出她们的天赋。最终,居里夫人的两个女儿,一个像母亲一样成为获得诺贝尔奖的女科学家,另一个成为著名的音乐教育家。在居里夫人的教育词典里,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写出:发现成就了孩子,也成就了居里夫人。发现,是黑夜里的灯火,让我们眼前为之一亮;发现,是雨雾中的灯塔,让我们找到了前行的方向;发现,是人生路上的助手,让我们阔步向前!——《美丽的发现》这一文段由述例和议例两部分构成。议例部分的文字在点出论据的核心意义“发现成就了孩子,也成就了居里夫人”之后,用一组排比句来阐述发现的内涵,扩展论据的意义,酣畅淋漓,文辞优美,既密切了论据和论点的联系,又有很强的感染力。

叙事性作品贵在形象生动,议论类文章贵在逻辑力量,但这并不是说议论文只能是板着面孔说教,说理同样可以运用比喻、排比、借代、反问等多种修辞手法,做到文采斐然,形质兼美,在理性分析中增强感染力。

(六)述议结合,高度融合。叙述和议论是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在议论文中,一般先用叙述引出论据材料,再用议论来分析论据材料,完成论证。我们常说叙议结合、夹叙夹议,指的就是这种情况。但也有一种叙议结合,打破叙述和议论的界限,用议论的口气叙述论据材料的方式。在叙述论据材料的过程中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和思想观点,做到叙例和议例的高度融合。这种方法是将论点的关键词嵌入论据的叙述中,带着明确的观点和强烈的情感叙述论据,叙述中有观点,有看法。

我们敬佩袁隆平先生,他时时思考、天天探索,堪为我们后辈的楷模。当他还是一个默默无闻的乡村教师时,就敢于做颠覆世界权威的思考;当名满天下的时候,他依然专注于田间,全心全意地进行科学的

探索。他的思考不仅使中国人填饱了肚子,也帮助世界上大多数人摆脱了饥饿。思考,为他赢得了无数荣誉;探索,为他带来精彩人生。——《人生因思考探索而精彩》十分明显,这一段何处是叙述,何处是议论,实在难以区分。在这里,没有纯粹的叙述,也没有纯粹的议论,述例和议例融为一体,互相渗透。作者以高度赞赏的语气叙述袁隆平的事迹,论点中的关键词语“思考”和“探索”反复出现,这样就将叙事、议论、抒情融为一体,实现了论据和论点的高度融合,省去了行文上的衔接和照应。

打破叙例和议例的界限,用叙议融合的方法引用论据,展开论证,必须注意两点:一是要饱含情感地叙述论据材料,二是要将论点中的关键词语巧妙地引入叙述之中,并使之反复出现。

【升格训练】

下面以材料作文为例,从以下四个方面对作文进行举例论证的升格训练。

[文题再现]

风可以吹起一张大大的白纸,却无法吹走一只小小的蝴蝶……

要求:①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审题提示]

从材料和题目中可以看出两个关键对象是“白纸”和“蝴蝶”。这二者的本质区别为是否有生命,而外形特点为:一大一小。材料所给出的是一种有着深刻寓意的现象,我们还可以思考现象背后的原因,即“为什么风能吹走白纸却吹不走蝴蝶?”,是因为蝴蝶不顺从,那就可以确定最佳立意为:让生命变得厚重或者要做有思想的人。

一、学会定向选材,做到材料准确并使事例和论点统一。

选材时要关注材料的寓意,根据白纸、蝴蝶和风的特点,可以想到具有相应的特点的人物事例,蝴蝶可以联想到孔子、屈原、司马迁、陶渊明、文天祥、鲁迅……白纸可以联想到上官大夫、郑袖、令尹子兰、张胜、秦桧、和珅……风是指奢靡之风、绮丽之风、萎靡投降之风等各方面各类型的不正之风。

片段1:鲁迅,无愧于他的名字,在抗战时期,他曾为大学生做了多少事情,又拯救了多少受苦受难的百姓啊!是的,数不胜数!若不是有这样能够鼓舞人心、振奋士气的文人存在,怎么有现在的文化进步、经济繁荣、国家强盛呢?假使他也畏惧日本帝国主义如同狂风般捕杀文人,因此放弃了救国之路,那么怎么会有“黄发垂髫、怡然自乐”的百姓安居乐业呢?他是一个猛士,是一个救国于危难间的真正的猛士!

[问题诊断]

这段材料可靠性存在问题,并非抗战时期,更主要的是叙述杂乱无章,没有选择与论点吻合的材料来写。

[修改建议]

应该去掉与论点无关或与论点关系不大的材料,或者适当改造材料,使其更加贴近观点,让论据与论点一致。

[修改示例]

鲁迅,他的名字至今能让无数国人心头一震,他是民族的斗士,在风雨飘摇动荡不安的年代依然坚守自己心头和笔尖的阵地。当千千万万的阿Q靠着自我欺骗麻痹神经,当数不胜数的祥林嫂凄惨地含恨而终,当肮脏的人血馒头塞进病中孩子的口中……鲁迅手握笔杆,勇敢迎向了愚昧麻木的不正之风,对着四万万摆脱不掉奴性的国人发出了震天动地的吼声!鲁迅是一只有思想的蝴蝶,任狂风劲吹而屹立不倒,成为中华民族的脊梁。

二、学会分析论据,使论据与论点交融。

有些学生举例论证只摆事实,不讲道理,不会分析,甚至形成了“观点+例子”的模式。这就使论据与论点两层皮,毫无说服力可言。

片断2:小时候的韩信,没人会想到有一天他会率百万雄师,成为真正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大将军;小时候的爱因斯坦,没人会想到有一天他会发现相对论,成为物理学界真正的巨人;小时候的达芬奇,没人会想到有一天他会成为一个全才,一个集数学、绘画、雕刻于一身的震惊世界的全才;小时候……小时候的他们并不出众,甚至有些愚笨。为什么他们能收获成功,因为他们有一颗真正强大的心。

[问题诊断]

这段文字论证过程中只列举了韩信、爱因斯坦、达芬奇的事例,但没有分析材料内涵,扣题意识差,对事例的分析不透,只有“贴标签”的一两句话,论证过程与观点之间常常若即若离。论据失去了其应有的作用,论点孤立无援,也就失去了立足的依据,也就不足以服人。这样,论据无论怎样充足,也不过是一堆零碎的材料。

[修改建议]

引导学生利用因果论证、假设论证、条件论证、正反论证等多种方法分析材料进行说理会使文章更有说服力。论证常用的句式有“之所以…是因为……”、正因为……所以……(因果论证法);试问(想),假如……,那么……(假设论证法);只有……才……(条件论证法);……,反之……(正反论证法)。

[修改示例]

韩信在遭人鄙视、胯下受辱的生之困境中,也不曾迷失率百万雄师的追求;爱因斯坦在18世纪牛顿的微粒说风行、19世纪波动说占绝对优势的大潮中,却大胆地怀疑,坚持了自己狭义相对论的思考;达芬奇在15世纪艺术追求线条分明的传统中,却以逆光夕照的色调表达着他的艺术探索……当“风”来时,正因为他们执着于自己的思想,用强大的内心顶“风”坚定前行,所以,才有了统兵百万的奇才、开创物理学新纪元的巨人、文艺复兴的三杰之一。

三、讲究论证说理的微结构,收放有序。

议论文说理固然有我们常说的思维程序: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是在论证展开的过程中,整体和局部的结构同样是要表达有序的。

片段3:法国思想家帕斯卡尔曾说:“人是一株有思想的芦苇。”人的生命何等脆弱,大自然只需轻皱眉毛,人就像芦苇一样,不堪一击。然而,人区别于芦苇的地方,在于思想,在于灵魂,没有灵魂的人,就如同真正的芦苇,当邪风吹起的一刻,便悄然倒下,没有挺直的后背。(划线句直指材料命意——总说)(放)古往今来,许多人倒下,许多人又站起,唯有那拥有灵魂的背影,在风吹雨打之中,屹立不倒。(局部分析——总)汨罗江畔,屈原披发行舟,信而见疑,忠而被谤,当朝堂的卖国之风吹得哗哗作响时,屈原挺直了腰杆,世人皆醉我独醒,皆浊我独清。(例证——分)巨人的灵魂在黄昏暗淡的日光下散发着耀眼的光芒,身死而心不移的志气令汨罗江畔的芦苇一震。我看到,任凭风吹雨打,惊涛拍岸,有一棵芦苇茕茕孑立,毅然不倒。(点扣观点——收,照应)

由例可见,分析论证过程应做到对总论的走得出,收得回,思维清晰,才能把道理说清楚说好。

四、让思维更加严谨深入,举证合题。

在论证过程中,我们要考虑到材料中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例证说理时要扣住这种关系来进行。

是什么?——风、蝴蝶、白纸分别是什么?(联类转化,确定一个角度,用以小见大的方法深入开掘)为什么?——为什么蝴蝶没有被吹走?(从原因、作用、现实针对性考虑)

怎样做?——怎样才会让自己像蝴蝶一样……?(注意分论点的关系,不要把文章写散,或者出现分条不分家的情况)例如:

片断4:(放)望着弱不禁风的蝴蝶,我的思绪穿越回到了同样羸弱的南宋主战派(转化“蝴蝶”——“是什么”)。他们没有皇帝的赞许,没有光明的前景,(转化“风”)只凭着内心对江山的眷恋,对祖国的热血,不随奸臣的疾风摇摆,始终坚守自我,(转化“吹不走”)才有了辛弃疾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豪情,才有了岳武穆待从头收拾旧山河的冲天呐喊,才有了吴阶一家三代收蜀的赤胆忠心,才有了韩世忠黄天荡大捷的振奋人心。(排例,评价作用——“为什么”)

历史早已远去,主和派的软骨头早已被岁月的风尘卷走,青史可鉴的却是那一个个坚定不移、不随风摇摆的英雄背影,青山永不老!(收)

这段话对材料转化自如,分析言之有物,举证合题,促进了说理的深入。

[升格小结]

在进行论证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分论点前行统帅;二是举证析例合题,向心力强;三是分析有条有理(注意微结构,事例分类,个例排例灵活变换);四是转承过渡,关联照应;五是说理有法,论证有力。

如果在分析思考时能始终坚持这“五是”,那么就一定会帮助我们写出一篇富有说服力的议论文。【佳作示例】

留一点空白

维纳斯沉睡在米洛斯那片神圣的土地上,一睡就是千年,复苏之日,她失去了那两条玉臂,却也收获了惊世的美。她那优美流畅的线条凝聚于那断臂之处,空荡荡的,却又如此丰富,它让美延伸,让爱丰满。那片空白,激发出多少人心中的维纳斯。断臂的维纳斯启示我们,虚实相生,有无互通,我们应当学会留白的艺术。

记得林黛玉在香消玉殒时拼尽全力喊出“宝玉,你好……”,这没有说完的话究竟是什么?《红楼梦》故意给我们留下了一段空白,令我们读之猜之思之。试想,如果作者让林黛玉直接喊出“你好狠”,或是“你好自为之”,那样明明白白,实实在在,好是好,但意蕴全无;正是这“好”的空白让人们揣想深悟,才不致流于俗套。中国文学史上的大作家似乎都深谙留白之道。沈从文先生在《边城》里并不交代傩送有没有回来;余秋雨先生在《垂钓者》中也不说明瘦老人钓鱼与否。但正是这不交代与不说明让人回味,令人思索,大有“此时无声胜有声”之妙。(事实论证,在引述《红楼梦》黛玉之死的事例后,用“试想,如果……,但……”句式作反面设想,然后以“正是……,才……”句式作正面推导,论据、论点融为一体,论证有力)

难忘庄周的燕子。燕子将巢筑在人家的屋檐下,伸手可及,它把信任交给人类,可又不像麻雀那样大胆到在人类的餐桌上求食;住上几个月,人类刚刚有些厌烦它的飞进飞出和乳燕动不动就声嘶力竭地大叫时,未等你发作,燕子便知趣地搬走了;过了几个月,人类开始思念燕子了,燕子就在这个时候又飞了回来了。燕子的生存之道,其实也应当是我们人类的处世哲学:给人以信任,却也不过于亲昵;不拒人于千里之外,却也保持适当的距离;凡事应当实虚有度,在充实里留一点空白,智慧地安排自己生活的节奏。(类比论证。在引述类比材料庄周的燕子之后,用“燕子的生存之道,其实也应当是我们人类的处世哲学”引出议论,揭示人类和燕子的共同点,直奔中心论点)

不只是文学创作和人际交往,人的精神世界更需要讲究留点空白。当年,“导弹之父”钱学森在中国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后主动要求从院长的位置上退下来;今天,“苹果”、“微软”的总裁在事业的顶峰也纷纷选择离开。他们为什么要激流勇退?一句话,他们懂得生命不能太拥挤。是的,不要在喧闹中急于把自己染得大红大紫,就像在宣纸上挥毫,别蘸墨太多。生活需要一点“空白”:为生活奔波太久的人,应当停下脚步,看看路旁的风景;为权钱困扰太多的人们,应当抛开焦虑,看看老家的槐树。生活愈紧张愈匆忙,就愈需要空白来缓冲、来释放,七彩的生命需要空白来装饰。(事实论证。在引述事例之后,用设问句引出原因探讨,再以比喻、对偶等句式阐述精神留白的意义,扩展论证的广度和深度,颇有感染力)充实未必圆满,空白也不等于空洞和虚无,我们应当好好研究留白的艺术,努力将自己的追求推向极致,而不是极端。

[点评]这是一篇规范的议论文,文章在提出中心论点“我们应当学会留白的艺术”之后,从文学创作、人际交往和精神世界三个层面展开论证,揭示“留白”的意义。文章结构完整,思路清晰,材料丰富,特别是在引述具体事例之后,运用多种手段展开议论分析,使论证显得充分有力。

【写作训练】

一、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天,几位学生鼓动苏格拉底去热闹的集市逛一逛。他们说:“集市里有数不清的新鲜玩意儿,您去了一定会满载而归。”第二天,学生们请苏格拉底讲一讲集市的收获。苏格拉底说:“此行我最大的收获,就是发现这个世界上原来有那么多我并不需要的东西。”

读完上面的材料,你有何联想和感悟?请据此写一篇议论文。要求:①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不少于800字。

[审题立意]

[选择材料]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美国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富兰克林有句耐人寻味的名言:“空无一物的袋子是难以直立起来的。”

我国现代著名诗人沈尹默先生有句深深触动人们内心的诗句:“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却没有依靠着。”

认真体味两句话的内涵,请根据其中一句或两句话的理解,联系自己对生活的思考或人生的感受,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要求:立意自定,题目自拟。

[审题立意]

[选择材料]

语文教材中议论文文本选材及删改中的逻辑问题

语文教材中议论文文本选材及删改中的逻辑问题-中学语文 论文 语文教材中议论文文本选材及删改中的逻辑问题 谭邦和 议论文是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经由教材中议论文文本的学习,了解议论文的基本知识,学习议论文的基本写法。而更为有深度的学习,是在议论文文本的揣摩体会中,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自己的思维品质,进而更具实质性地提升自己议论文写作的思维境界。基于这样的重要意义,能不能选到好的议论文文本,进入教材的议论文文本如果需要处理,应该遵循什么原则,就成为教材编写者必须认真对待的事情。 很显然,议论文的选材在其事实真实、价值判断没有问题的前提下,逻辑力量方面所达到的水准就成为至关重要的选材标准。而如果因为篇幅过长等原因必须进行技术处理或者适当删改的时候,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应该就是不能伤害原文的逻辑,因为逻辑是议论文的生命线,伤害其逻辑,等于剥夺其生命。 但是我们的语文教材在这方面的状况并不理想。原因就是某些教材的编写者并不重视逻辑。曾经看到过一种教材,其基本框架是文言文和现代文两大板块,也就是文言文第一单元、第二单元、第三单元……,现代文第一单元第二单元第三单元……,整套教材就以文言文单元与现代文单元交替出现的方式贯穿下来。这套教材的选文并不仅限于文,而是跟其它教材一样,诗词曲赋、戏剧小说、外国文学都有。令人疑惑的是,这套教材在什么样的意义上使用文言文和现代文的概念呢?古代散文、骈文、赋体属于“文言文”当然没有问题,甚至古代的文言短篇小说如《聊斋志异》中选出来的篇章,因以文言句式写作,放在文言文单元

也还勉强,事实上有些古代传记散文实际上是具有两栖性质的,《史记》中的某些篇章其实可以当历史小说读了。但文言文的概念还能统辖《诗经》《楚辞》、汉乐府、唐诗、宋词、元曲吗?还能统辖《窦娥冤》《西厢记》《牡丹亭》这样的古典戏曲,统辖《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三言二拍”这样的古代白话小说吗?同理,“现代文”的概念底下可以放现代散文,放散文诗亦无不可,但“现代文单元”还可以放现代诗歌、现代小说、现代戏剧吗?而且,所有的外国翻译作品也都一锅煮被放在这个名目下了。一个语文教材,基本概念的使用如此混乱,怎能给教师学生以正确的知识与逻辑思维的训练引导呢? 还是回到议论文文本的问题上来。曾几何时,语文教材的编写者有了对于选作教材的议论文文本进行删改的权力。这在某些情况下是不得不进行的事情,但却应该以极为谨慎的态度来操作。可是我们却遗憾地看到,一些并不具备典范意义的议论文冒冒失失地闯进了教材,一些很精彩的议论文被删改以后面目全非,一些被删改过的文本在教材里没有任何说明。此等情况,值得分析研究,请允许我以分析一些实例的方法来展开这个问题的讨论。 例证一: 梁启超散文气势磅礴,议论纵横,笔端总是激情喷涌,极富鼓动力,《少年中国说》是其代表性的篇章,因而成为语文教材必选篇目。由于原文较长,约有三千八百余字,全文进入语文教材确实是有困难的,所以各种版本的语文教材都会对其进行删节。但是,对于这篇议论文的处理,删留之间,却发生了严重的逻辑问题。 在我看来,《少年中国说》一文,最富煽动力的文字是最后一段,即“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

高考作文训练 议论文序列之三(整理精校版)

高考作文训练议论文序列之三 作文辅导 0708 08:31 :: 训练目的:句子类命题作文的审题立意方法,“五段三论式”作文分论点的拟设技巧 训练方法:模拟探究,自主作文 训练过程: 一、高考回眸:句子类命题作文 今年花胜去年红(2005·辽宁)我想握着你的手(2006·上海) 燕子减肥(2006·江西)酸甜苦辣说高考(2007·重庆) 人生,诗意还是失意(2007·全国)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2007·山东) 有句话常挂在嘴边(2007·天津)提篮春光看妈妈(2007·安徽) 语文,心中的一泓清泉或语文,想说爱你不容易(2007·江西) 我能(2007·辽宁)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2015高考模拟·北京) 我说九零后(2015高考模拟·天津)生活给我智慧(2015高考模拟·安徽) 总想有一种期待(2015高考模拟·四川) 时间在流逝(2015高考模拟·安徽) 二、句子类命题作文的审题立意 句子类文题,文题往往就是一个观点,或者隐含着一个观点。 1、句子类文题的“题眼”通常在谓语部分。如“有句话挂在嘴边”,谓语“挂”就是题眼,“挂”,就是经常提起,而且为大家所熟悉,不经常提起、大家不熟悉的话就不是写作的内容。“必须跨过这道坎”,“跨过”应该是题眼,为什么必须“跨过”,怎样“跨过”,应该成为写作的重点。“我想握住

你的手”,“想握住”就是题眼,审题时就应围绕“想握住”思考“想握住”谁的手,为什么“想握住”等。“我能”一题,题眼显然是“能”,“能”字抓住了,文章的材料也就可以选择了。 2、句子类文题的“题眼”,有时又是喻意对应得本体。有些句子类文题具有隐喻性,这类题审题的关键,就是将喻意转化为对应得具象意义。例如“提篮春光看妈妈”,这里“春光”可以转化为“温暖”“爱心”“希望”等,这里“妈妈”可以实指自己的妈妈,也可以转化为祖国、大地、母亲河等等。 三、高考满分作文 提篮春光看妈妈安徽考生 “大兴安岭雪花还在飞舞,长江两岸柳枝已经发芽,我们的祖国多么广大。”儿时的童谣依然在耳畔回响,转眼间又是一年春来到,我要留住这美好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撷一把花瓣铺在篮底,让整个篮心通体幽香。花瓣零落,无言化春泥,这沃土使土地青春焕发,也使得祖国妈妈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拾一树杏花,酿一壶美酒,让祖国妈妈好好品尝一下这春天里的美味。一切尽是那么醇厚朴实,就如这淡淡酒香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拾一块春泥,轻放篮中。闭上眼睛用力吮吸,原来世间没有比这更原始的味道。相信祖国妈妈明白,自然才是最 “花褪残红青杏小,多情总被无情恼。”摘一枚青杏,悄然入篮。尽管祖国妈妈已日趋丰盈,但那青杏时代还是值得回味留恋的。妈妈和我们一样有着如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春风是暖人的,亦是醉人的,轻抬一缕这春日最常见的东西送给妈妈,让妈妈借着春风育桃育李。让自己在这轻 “盈盈荷瓣风前落,片片桃花雨后娇。”拾起娇美的桃花,放在篮边,愿妈妈和桃花一样娇美。自古就有桃枝避邪的说法,也愿这桃花能够助妈妈正心黜

高二议论文审题立意训练11月份

高二议论文审题立意训练11月份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远和近 小时候,乡下人管建筑叫房子 温暖的房子,离我们很近很近的房子 袅袅的炊烟,像一道婉约的风景 早已飘远 长大了,城里人管房子叫建筑 冰冷的建筑,离我们很远很远的建筑 笔直的烟囱,连污染也豪放得 肆无忌惮 小时候,房子与房子距离很远 但心和心很近 长大了,建筑与建筑挤得很近 心和心却很远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 议论文训练之一切割分论点 1 要义 一篇议论文,确立了鲜明的中心论点之后,一般来说要围绕中心论点提出分论点,逐点论证,才能把道理说得深入透彻。分论点就是把中心论点进行切割、分解的产物。写作和阅卷的实践均表明,将中心论点切割成若干个分论点,有利于思想的表达、思路的展开,也有利于阅卷老师在较短的时间内理清文章的结构。 2 方法导引 (1)并列式切割。从不同的侧面横向展开来切割中心论点。议论文分为提出问题(是什么)、分析问题(为什么)和解决问题(怎么样)三部分,但是一般不需要将这三个问题都解释清楚,可以选择其中之一,从不同侧面来展开。 ①并列切割“是什么”。这是从中心论点的内涵或者外延来进行切割,如2009年高考湖南卷满分作文《踮起脚尖》: a踮起脚尖,是对未来的憧憬; b踮起脚尖,是对知识的渴望; c踮起脚尖,是对自己的超越。 ②并列切割“为什么”。这是在提出中心论点后,从因果关系的角度来进行切割。如以“质量就是生命”为题作文,题目已经表明了中心论点,那么分论点就可以这样设计: a产品质量关系到消费者的生命健康; b产品质量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发展; c产品质量关系到一个国家地区的形象。 ③并列切割“怎么样”。这是从解决问题的途径来进行切割,如2009年高考安徽满分作文《超越弯道,超越自我》: a我们要超越懦弱,变得坚强而勇毅; b我们要超越自卑,变得自信而美丽; c我们要超越狂妄,变得谦逊而睿智。 (2)递进式切割。就中心论点的内涵方面而言,它所包含的内容之间,有的存在着从表象

高考议论文的选材与组材

议论文的选材与组材 编辑:江艳芳审核:凌勐 2015-10 教学目的:1.了解作文在选材组材方面的具体要求。 2.引导学生分析作文选材组材常出现的问题。 3.掌握作文选材组材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学生的选材组材能力。 教学重点:1.分析作文选材组材常出现的问题,提高学生的选材能力。 2. 掌握作文选材组材的方法和技巧,并用之于写作实践。 教学难点:分析作文选材组材常出现的问题,提高学生的选材组材能力。 教学流程: 一、导语设计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那么,巧妇有米就一定能做出美味的可口饭菜吗?如果米是劣质的,煮出来的饭也不会好吃。同样道理,高考作文的素材就像米一样,如果找不到很优质的“米”,找到了又不进行挑选,去粗取精,那么,这样的作文素材煮出来的作文,当然也上不了高分的台面。“素材”功夫下到了,高考作文才会有血有肉,丰富生动,有说服力。 二、议论文选材 1、学生在作文选材上的“硬伤” 综合学生平日的写作实际来看,学生在选材上打不开思维,缺乏创新意识,总体上趋于传统和保守。具体而言,有以下几种情形: (1)材料低幼化 一部分学生由于写作水平差,写作时选材总把思维拘泥于家庭、学校、班级等领域,定调于亲情、友情、爱情等主题上。记叙平铺直叙,没有细节,没有波澜;描写缺少修饰,形象不生动,意境不优美;抒情缺乏真实体验,显得干瘪、牵强;议论总是堆砌事例,触及不到问题的本质。 (2)材料陈旧化 由于学生阅读面狭窄,选材往往跳不出教材、文本和历史的积累,喜欢列举“英雄榜”、“英烈榜”,古今中外伟人、名人、死人等比比皆是;材料缺乏时代气息。 (3)材料单一化 800字左右的字数虽限制了学生自由发挥,仍还有一部分学生在选材时显得很单一,紧紧抓住原材料不放,或就原材料进行扩充,或以话题故事为原型杜撰,或对原材料就事论事,折腾不休。 (4)虚构现象严重 高考作文是严禁抄袭的,但话题作文的“三自”原则又为极少数学生投机取巧提供了可能。于是写作中偷工减料,把平时阅读中遇见的类似文章进行剪贴,文章呈现出一种“克隆”或“变相克隆”现象。 2、议论文论据的来源有: (1)源自课本 (2)源自经典名著 (3)源自报刊、媒体 (4)源自生活 (5)源自典故 (6)源自大自然 其中三个重要的材料群尤其要重视

高二作文序列训练与指导

高二作文序列训练与指导 议论文写作指导与训练(一) 【题目】说"安逸" 要求写一篇议论文,字数不少于800字. 【概说】 休谟在他的著作《人性论》里曾经这样评论逆境对人的影响:"顺境使我们的精神闲散无用,使我们感觉不到自己的力量,但是障碍却唤醒这种力量而加以运用."由于懒惰和享乐的天性,人们在顺境时,往往不思进取,贪图享乐;身处逆境时,反而更能够激发求生的本能,强大的事业心和与命运交战的强烈愿望.贝多芬在困境中"扼住命运的咽喉",曹雪芹在困顿里著述《红楼梦》,海伦·凯勒虽重残却一生与命运斗争……古往今来的仁人志士,多是抱着不屈不挠的精神,从逆境中挣扎奋斗过来的,他们的顽强精神非常值得生在和平年代的年轻一代学习和借鉴. 【议论文基本常识】 1,关于议论文结构的基本知识 第一部分:引论——提出问题(提出论点或论题) 第二部分:本论——分析问题(就论点展开分析,论证) 第三部分:结论——解决问题(总结全文,提出解决的办法) 2,常见的结构主要有四种: 总分式,并列式,对照式,层进式. 【训练重点】 议论文的结构总分式 (1),提出中心论点或论题 (2),进行分析议论:什么是为什么怎么办 (3),呼应开头,回扣中心 【参考论据】 1,道理论据 天将将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孟子)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灾难是真理的第一程.(英国诗人拜伦) 痛苦能孕育灵魂和精神的力量,灾难是傲骨的乳娘,祸患则是人杰的乳汁.(法国作家雨果) 2,事实论据 芬兰维多利亚公园在世界爱鸟日放飞了一只关在笼子里四年的秃鹰.当人们还在为这样的善举津津乐道时,三天后,一位游客在距公园不远处的小树林里发现了秃鹰的尸体.解剖发现,秃鹰死于饥饿. 一位动物学家在考察非洲奥兰洽河两岸的动物时,发现河西岸的羚羊比河东岸的羚羊繁殖能力强,奔跑速度快,生存能力强.原来,河西岸有一个狼群,而东岸则没有. 秃鹰原本是一种猛禽,敢于和美洲豹争食.但远离天敌,结果就失去了生存能力.羚羊是动物界的"神行太保",但由于东岸的羚羊没有天敌,才弱不禁风,消弱了生存能力. 是的,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笼子,如同笼子里的秃鹰一样,虽然它能让人暂时乐而忘忧,流连忘返,但它毕竟是笼子.(《海外文摘》) 【学生习作】 说"安逸" 高二(12)王正齐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边云卷云舒.追求安逸不是贪图享乐,而是人们所向往的静明清逸的境界.

议论文叙例析例教师版

高二议论文写作训练之叙例议例学案(2) 编写人:岳成坤使用时间:2015/9/18 【训练目标】 了解如何什么是议论文的标准语段,掌握标准议论段的写法。 了解如何通过分析事例来论证观点。 【方法指津】 写好议论文的因素很多,恰当地使用论证方法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中学生写作时,最常用的论证方法当属例证法,要用好它一般需要把握住选例、用例、叙例、析例这几个环节。这其中,许多同学感觉最难处理的还是叙例和析例,不知从何入手,因而造成文章的认识不深刻,说理不透彻。 同学们往往在绞尽脑汁地找出事例后,以为万事大吉,缺乏对材料的分析,或者是对材料分析不到位、不透彻。事实上析例环节是事例运用最重要的一环。因为在议论文中,议论无疑是最主要的表达方式,举例只是议论的手段,说理才是议论的目的。因此,要力求做到事与理的相互结合,呼应和阐发,以避免“议论文=材料+观点”的弊病。 一、病文诊断 语段一:(观点:“贫困是一笔财富”) 古人云:自古英才出寒门,司马光出身贫寒,范仲淹两岁丧父,随母改嫁,幼时连稠一点的粥都难以吃到,明代大学士宋濂家中一贫如洗。荷兰画家梵高也曾两袖清风,一文不名,生活上常靠弟弟接济,苏联伟大作家高尔基曾经是个流浪儿,居里夫人刚满十岁就去打工。可见,贫困是一笔财富。 误区:堆砌材料,缺乏分析。 语段二:(观点:“失败是成功之母”) 化学家诺贝尔为减轻工地上挖土工人的繁重劳动,决心发明炸药。四年里,诺贝尔废寝忘食,一丝不苟做了数百次实验,换来的却只是数百次失败,但是,他毫不气馁。因为他心中始终有一个坚定信念:一定要发明“炸药”,减轻工人们繁重的负担。最后一次实验时,他聚精会神地盯着延燃的导火线,一声巨响,“炸药”爆炸产生了极大的威力,在旁边的人们不禁惊叫:“诺贝尔完了!”然而,正当人们为失去一位伟大的化学家而悲痛的时候,诺贝尔神奇般的从浓烟中跳出来,他面孔乌黑,身上带着血,兴奋地狂呼:“成功了。”就这样,诺贝尔发明了炸药,从那时起,大大减轻了挖土工人的劳动强度。 可见,失败既是针对成功的否定,又是成功的基础,也就是说:“失败是成功之母。” 误区:以叙代议,详略不当。 二、什么是标准语段? 如:向前再跨一步,能够超越自我,实现梦想。(观点句)跨跃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本能,是促成质变的必要保证。唯有不懈地跨越,才能攀登理想之巅峰。(阐释句)诺贝尔就是这样一个跨跃主义者。几百次的实验,几百次的失败并没有动摇诺贝尔虔诚的渴望。在他最后一次失败的考验下,他向前再跨了一步。终于,他成功地研制出炸药。(材料句)他的这一壮举不仅创造了巨大的价值,还获得了万世的美誉。然而,人们在对其顶礼膜拜之余可否想过他那毫不犹豫的最后一步?倘若那一刻意志动摇,历史恐怕得就此改写。(分析句)我们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的理想努力而奋斗,也许你遍洒汗水却颗粒无收,但请你坚定地再跨一步,梦想终究会实现。(结论句) 一个标准的议论段——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那种,应该依次包含如下五种功能不同的句子:观点句、阐释句(由论点到例子的过渡句)、材料句、分析句、结论句。 三、如何写好语段 (一)、叙例。 1.叙述材料要简明扼要。 一般而言,议论文叙例应是针对构成论点的要素作概括的叙述,不使用描写,删去与论点关系不大的内容,不宜面面俱到,全盘照抄,更不能篡改材料。 所用事实若为人们所熟知,那只需“一言以蔽之”,使之能证明论点即可;所用事实若不为人所熟知,也同样要力求简要,做到要言不烦。 议论文的例子,不同于记叙文的例子:议论文的例子是为了服从论点的需要;而记叙文的例子是为了诠释作者的思想与情感,是文章的主体。因此,后者讲究具体生动,而前者只能是概括表述。例子过分讲究具体生动,则会使议论文带着强烈的叙述文色彩,如此则会冲淡说理功能,老师也就会认为文章议论单薄。 如:《向前再跨一步》的片段: (1)惨无人道的宫刑没有阻止司马迁向前再跨一步。他,衔冤负屈,忍辱负重,终于著成“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千古信史。 (2)一朝向圣,然而最终却被“且去填词”打得遍体鳞伤,报国无门,空有满腹才华,独自心伤。柳永,水井旁的柳永,因此而跨出“入仕”的囚笼,打破封建思想的桎梏,跨进新的天堂,找到了属于他自己的世界。在那里,他整日与诗为伴,与歌为伍,其乐无穷。 2、叙述材料要有侧重点 引用论据的目的在于说理,这决定了论据的目的性、简明性、概括性,这就要求我们在叙述材料时,要把握好侧重点,剔除与论点无关或与论点关系不大的材料,并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出来,若叙述过细,则显得拖泥带水,杂乱无章,甚至会把议论文写成记叙文。 同一材料可以提炼不同的论点,同样也可论证不同的观点,所以我们在述料时应根据不同的论点有所侧重,例如,达芬奇画蛋的故事,如果要用它论证“基础重要”,我们就要从达芬奇的角度去述料,谈他认识到基础的重要,如何苦练画蛋基本功,以及画蛋与他后来成才的关系;如果要用它论证教师的引导作用,我们就要从达芬奇老师的角度去述料,谈他如何引导,如何教学有方,以及他的引导与达芬奇成才的关系。当堂训练:选择一个角度重新阐述以下事例。 贝利从小家境贫寒,买不起足球,就用塑料盒,汽水瓶,椰子壳等练习,有一天,一个足球教练发现他很有天赋,就送给他一个足球,后来又对贝利进行专业训练,经过努力,贝利终于成为一代球王。(1)逆境出人才 一提起贝利无人不知,可有谁知道鼎鼎有名的贝利小时候家境贫寒,竟然买不起他心爱的足球,只能用塑料盒,汽水瓶,椰子壳来当成足球来进行练习,对球王贝利来说,逆境不但没有消蚀其斗志,反而成为激励他奋斗的动力,看来,只要心中有了目标和动力,逆境就是人才成长之摇篮。 (2)有伯乐才会有千里马 球王贝利从小家境贫寒,尽管他爱足球,但连心爱的足球都买不起,只能用塑料盒,汽水瓶,椰子壳

八年级作文序列训练一

怎样把记叙文内容写具体(一) 【写作导航】 中考作文大多是记叙文,不少考生的作文在中心材料和思路结构方面都很不错,可是写人叙事只是概括地表达,给阅卷老师留下的只有事情的大概,具体的信息就无从知晓了。内容具体形象,是记叙文最基本的要求,只有具体形象地写人叙事、写景状物,才能强烈地感染读者。那么,怎样才能把记叙文内容写具体呢? 一、善于观察绘形传神。写人,让人物“活”起来,让人物的动作、话语、思想呈现在读者面前。比如,你要写一个人上楼梯很艰难,却只用“他每次上楼梯都很艰难。”这样的话语来概述,读者就无从知道“怎样艰难”,“他上楼梯与别人上楼梯有什么不同”等具体情况了。如果写成:“他上楼梯前,双手抓住扶手站稳后,伸开右手托住右腿放在台阶上,再托起左腿扶上台阶,上一级台阶,重复一次。每挪动一步,他都要咬紧牙关。”这段文字虽然没有出现“艰难”的字眼,但读者似乎看到了这个人上楼梯艰难的情景。写景,让景物“动”起来,使其具有人的情态,或呈现出自然的形态、天然的色质。比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的主题是要表达对美好自由生活的向往,所以对百草园中的菜畦、石井栏、树木花草、藤蔓、小虫、小鸟,从静态到动态,从颜色到形状再到味道一一进行细致地描绘,一个普普通通的小园子在作者笔下充满了生机和欢乐,即使那些原本在生活中并不惹人喜爱的蜈蚣、斑蟊,也变得充满情趣。作者对自由快乐生活的向往之情,就洋溢在了文章的字里行间。假如只有“百草园在那时却是我的乐园”这样很笼统地表述,文章还有感染力吗? 描写具体来自仔细观察。对每一个描写对象的观察,都可以从感觉、视觉、触觉、味觉、嗅觉五个方面入手。例如:对一根头发的观察。“我轻轻从妈妈衣襟上拣起一根头发,银白银白的(视觉),似乎还带着妈妈的体温(感觉),拿在手上有一些粗糙的感觉(触觉),放到鼻尖子上有一股厨房的味道(嗅觉)。”只要调动所有感官,细心体察,就能描写得逼真、细腻,使文章具体形象,摇曳生辉了。 二、不断追问凸现特征。写文章时,边写边问自己有关人和事“怎么样了”,抓住引起人物和事件变化的前因后果,把故事的来龙去脉一步步追问清楚。俄国作家陀思妥夫斯基曾举出这样一个例子:“有个小银元落在地上”,他认为这话不够具体,应改为:“有个小银元,从桌上滚了下来,在地上叮叮当当地跳着。”为何要这样改

训练四:材料作文“无用之用”导写

训练四:材料作文“无用之用”导写 作者:吴长青 来源:《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13年第10期 吴长青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莫言在诺贝尔颁奖典礼晚宴致答谢词的时候曾提及,文学和科学相比较的确是没有什么用处,但文学的最大用处,也许就是它没有用处。 莫言的这番话所蕴涵的人生哲理,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或联想?根据你的思考或者联想写 一篇文章。 写作指导 先要提炼出材料中的三个概念:“无用”、“有用”和“大用”。其一,可以分析“有用”与“无用”的辩证关系,同一件事物或一个人,有些人看来有用,有些人看来无用,或者在此 时无用,在彼此有用。世俗所谓的“有用”,不一定是真的有用,而世俗说的“无用”,可能 关键时候有大用。其二,可以谈“无用”与“大用”之间的联系。中国人喜欢从实用(功利) 角度判断有用还是无用,这就排斥了看不见的精神世界。所谓无用之用,很大程度上是指精神 世界的一切。全文可就为什么人们不知无用之用展开,谈无用之用的内涵,谈无用之用才是真 正的大用。 例文 “无用”实为“大用” □方佳新 贾平凹的散文《丑石》记录了这样的石头:它形状怪异,质地脆硬,可以说是一无是处。 但就是这个石块,吸引了省城的地质学家,并被小心翼翼地搬运走了。原来,它是一块陨石, 曾寄托着千万人的梦想划过天际。 同样一块石头,在不同人的眼中,它的价值发生了天壤之别的变化。生活中是不存在无用 的东西的,缺少的是发现它用途的慧眼。人生亦是如此。何必武断地区分事物于无用及有用之 间呢?孟尝君三千食客中,有毫无用处的鸡鸣狗盗之辈,却能拯救孟尝君于危难之际。范蠡在 辅佐勾践时精研商业经营之术,最终在功成名就之际能全身而退,演绎了他的另一番传奇。试 想他们若以有用无用来对待一切,孟尝君便会客死秦国,范蠡也难逃“狡兔死,走狗烹”的命运。 人是一根会思想的芦苇,又何必去一味追求名利这些“有用”之物,而让自己成为一个物 质化的空壳呢?梵高将他一生的狂热献给艺术,却只卖出一幅画;巴尔扎克夜以继日地创作, 最终还是贫穷潦倒;米开朗琪罗在雕刻和绘画上穷尽一生,却只换来无数病痛的折磨……然而 正是他们这些“无用”的作品,打开了艺术一扇又一扇辉煌的大门,在人类的文明史上发出璀 璨的光芒。

高二作文训练1-议论文论证方法

议论文论证方法 高考作文对议论文写作中论证方法的要求是“说理透彻”、“有分析比较”。也就是说要能用恰当的论证方法,选用富有说服力的论据来进行较为充分的说理论证。那么考生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呢,下面六大常见的论证方法是考生冲击高分所必须熟悉的。 一、征引事实,议而不空 引用事例来证明论点,必须注意:所用事实,无论古今中外,都要有典型性,也就是人所共知,具有代表性的人或事物;运用生活中的现象作为依据,由于贴近实际,因而更具说服力。当然,前提是不能用道听途说而不真实的内容,不能是人云亦云而不假思索分析的内容,不能是妨害他人利益甚至危害社会的内容。引用事例之后,需加以分析,概括论断,透过现象,揭示其本质。千万不可就事论事,以叙代议。 例如“追求”的主题 正面可引用屈原、司马迁、岳飞、文天祥、鲁迅的事例,他们之所以能名垂青史,为后人所缅怀,正是由于他们有高尚的追求。 反面可引用秦桧、汪精卫之流的事例,他们之所以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为世人唾骂,正是因为他们的追求是反动的。 二、经典名言,引理论事 为了强化文章的说服力,通常还可以引用名人名言,也可以引用成语、谚语、科学定律、定理等。但是要注意引用是为论点服务的,以有用为标准,与论点无关的再好也不要用。引文要正确无误,切忌断章取义,穿凿附会。不管名言警句的背景、内涵势必文不对题。引用的内容一定要融入到作者的分析论证中去,引而不论,就成了堆砌,成了冗词赘句。 例如,在写《金钱·生命·时间》时,可引用以下名言来对自己的观点反复地加以论证:俄国统帅:“金钱是宝贵的,生命更可贵,时间最宝贵。” 谢觉哉:“为了革命事业,可以牺牲生命,为了革命,又必须有生命的存在和生命的长存。” 鲁迅:“时间就是生命。” 高尔基:“时间从不多给谁一分。” 李大钊:“我以为世间最宝贵的就是…今?,最易丧失的也是…今?。” 三、正反对比,说理深刻 对比论证有“纵比”与“横比”之分。“纵比”就是现实和历史对比,“横比”就是两个对立的事物对比,美与丑,好与坏,高与低,深与浅,先进与落后等,正反对照,针尖对麦芒,作者否定什么,肯定什么,褒扬什么,贬斥什么,在二者的相互映衬对照中可以得到显豁的表明。 例如,《劝学》中: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这是前句后句的对比。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是上句和下句的对比。作者又把蚓和蟹放在一起来比较: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四、设喻类比,鞭辟入里 为了说明某一事物的特殊性质,先把与之有类似点的另一种事物拿来进行比较,加

议论文写作指导之选材、组材

议论文写作指导——选材、组材 学习目标 1、了解议论文选材的途径及要求; 2、提高选取、压缩、组合、运用材料的能力。 预习案 了解选材途径 一、明确阅读与写作的三大母题,平时注重从这几方面积累、归纳素材: 1、人与自然 2、人与社会 3、人与人(自我、他人) 二、结合几大母题,从以下几个途径选材: 1、中外历史 【人与自然】如:夸父追日、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等表现人与自然的抗争。孟子“数罟不入洿池”、“斧斤以时入山林”则是科学发展观的朴素雏形。 请你举一举: 【人与社会】如:周公“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积极用世。梭罗退居瓦尔登湖淡泊避世。 请你举一举: 【人与人】如:武则天的“无字碑”。德国总理勃兰特的“惊世一跪”。 请你举一举: 2、课本素材 【人与自然】如:《像山那样思考》呼吁的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赤壁赋》中自然永恒与人生荣枯无常的矛盾。 请你举一举: 【人与社会】如:《五人墓碑记》中的“匹夫之有重于社稷”。《流浪人,你若到斯巴》中战争对人身体及心灵的摧残。 请你举一举: 【人与人】如:《老王》中“我”对“老王”的愧怍。《我与地坛》“死是必然要降临的节日”;“有过我车辙的地方也有过母亲的脚印。” 请你举一举: 3、时代人物 【人与自然】如:韩少功曾乡居耕读八年,被称为“现代陶渊明”。中国人马军领导他的公众与环境信息研究中心(IPE)披露了500多家公司的污染问题,获得了戈德曼国际环保奖。 请你举一举: 【人与社会】如:人权斗士曼德拉的光辉岁月:黑色肌肤,一生奉献,风雨中抱紧自由。孙杨,作为奥运冠军的耀世辉煌与作为公众人物的行为失范。 请你举一举: 【人与人】如:林丹与李宗伟,“既生瑜,何生亮”/“瑜亮之争”没有失败者。屠呦呦因开创性地从中草药中分离出青蒿素,44年来共使超过600万人逃离疟疾的魔掌,这是在中国本土进行的科学研究首次获得诺贝尔奖。 请你举一举:

议论文写作训练序列一

议论文写作训练序列(一) ——认清文体和结构 【训练目标】 1、了解议论文文体知识,把握文体特征。 2、整理文章思路,把握议论文结构。 【教学重点】认识议论文结构,拟写议论文提纲。 【教学难点】拟写议论文的提纲 【学习过程】 一、高二作文安排设想 1、高二学生对议论文的写作较为陌生,应指导其写作,教给他们一定的写作方法,按方法行文,能促使其较快地上路子。 2、指导学生学写议论文,应从掌握常见的议论文结构入手,然后再从局部突破,从整体再到部分的写作训练,符合认知规律。 3、在提倡写“绿色作文”的今天,应指导学生灵活运用所学过的各种写作方法,千万不能让固定的方法所左右,让学生在掌握一定的写法之后,要跳出条条框框的限制,促使他们从“有法”到“无法”,从“共性”到“个性”,从“约束”到“自由”的转变,努力写出充满个性的议论文。 二、了解文体知识 高考中,绝大多数考生写的是议论文,不少议论文不像议论文。主要表现是: 1、议论文结构不合体。2、思路不合逻辑。3.论点和论据之间缺乏必要的粘连。 4、文体特征不明。 (一)议论文的三要素 1、论点: 作者所持的观点和看法,是一篇文章的灵魂、统帅,任何一篇文章只有一个中心论点,一般可以有分论点。 论点应该鲜明、准确、概括,绝不可模棱两可,让人捉摸不定。 论点的位置一般有四个:文题、开篇、文章中间、结尾。 看看这些文章,论点在哪儿? 《改造我们的学习》《反对党八股》《六国论》《拿来主义》《阿房宫赋》 2、论据:用来证明论点的材料,有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两种。事实论据用事实来说话,而理论论据靠经典性取胜。论据必须围绕中心论点,这是一个最基本的要求。 选用的事例与论点若不能保持一致,势必削弱说服力量。 像高考作文题《假如记忆可以移植》,若写议论文,就必须要弄清“记

高二议论文训练系列(粤教版高二)

高二议论文训练系列(粤教版高二) 专题一议论文结构的五种模式 写作,是反对模式化的。但既然是模式,就有,可操作性较强,容易模仿的优点。所以,在议论文写作的初级阶段,议论文模式训练,能较快提高写议论文的水平,是初学者行之有效的方法。 议论文的结构模式你喜欢哪一种?希望你选择你喜欢的一种或几种进行仿写训练,经过一定时间的训练,一定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模式一:议论文段标准模式:观点+材料+分析+小结 由议论文的三要素引入议论文段常用结构模式:观点+材料+评论+小结 示例一: 生命的光芒,因位置而变幻。(观点)扎拉•菲利普斯是英国伊丽莎白女王的外孙女,曾被《人物》杂志评为“全球最美丽的50个人”之一,她高雅的举止让英王室为之自豪。然而,当扎拉公主毅然决定成为一个马术骑手时,她生命的光芒改变了颜色。脱去冠冕,褪去礼服,她和普通骑手一样艰苦地训练,挤在地摊上挑选别人用过的马鞍。2006年9

月,她成功地赢得了“欧洲全能骑术锦标赛”冠军,整个英伦为之振奋。(事例)在赛场这个新位置上,扎拉公主宛如露珠,尽显光芒。她那金黄色的皇室标签变成了鲜红色的勋章。在皇宫里,她的美丽让皇室生辉;在赛场上,她的技术让众人折服。(评论)在生命的锦缎上,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向25岁的扎拉学习,怎样让适合锦色的繁花添到锦缎上绽放,怎样在不同的位置中找到生命光芒的方向。(小结引申分析)(317字) 优点:观点明确,层次清晰,材料典型;分析紧扣中心,鲜明贴切,小结深化主题。 是相对比较成功的议论文段 观点——明确(一句话,干净利落) 材料——事例典型,叙述简洁(用公众认可的例子,某人之类少用为妙) 分析——紧扣中心论述,不游离 小结——归纳,点破主题 (破包含两方面的内容:点题、点话题、点话题关键词;篇首点、篇末点、篇中段 模式二、四段十二句,一篇满分作文搞掂! 阅读寓言诗《鸟的评说》,完成两道作文题。

百强重点名校高考备考_2015年高考语文作文议论文的选材、储材与用材(完美整理版)

2015年高考语文作文议论文的选材、储材与用材 未 1006 1904 三百日沙里淘金,六十分成于典型 ——2015年高考语文作文议论文的选材、储材与用材 根系: 一、选材:①方法:围绕预测主题,选择典型素材 ②原则:真实、典型、精要、新颖 二、储材:①叙事语段:围绕主题,压缩语段 ②经典语句:分主题收录名言警句和古典诗文句 ③范文语段:仿写经典语段 三、用材:四点要求 ①选例典型,据需取点 ②运用方法,叙议结合:因果、假设 ③先后顺序,合理安排 ④注意详略,含有文采 教学流程: 一、导语设计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那么,巧妇有米就一定能做出美味的可口饭菜吗?如果米是劣质的,我想煮出来的饭也不会好吃。同样道理,高考作文的素材就像米一样,你是一个巧妇,如果找不到很优质的“米”,找到了又不进行挑选,去粗取精,那么,这样的作文素材煮出来的作文,当然也上不了高分的台面。所以,今天,我们就从高考作文议论文的选材、储材、用材上加以探讨,“素材”功夫下到了,高考作文才会有血有肉,丰富生动,有说服力。 二、具体阐述 (一)选择素材的方法和原则 1、方法:围绕预测主题,选择典型素材 明确2015年高考作文预测主题,围绕预测主题展开查阅和储备,因为同主题下素材较多,一定选取典型的具有鲜明说服力的素材。 2015年高考作文预测主题【附后】 2、选则素材的原则 选择素材一定要选择真实确凿的、典型有说服力的、时代气息强并新颖的素材,围绕预测主题选择精要部分。 (二)储备素材的方法 经过大量的阅读与查阅后,如何更好地储备素材,让其转化成自己的素材库呢? 1、储备叙事性语段 例如: (1)主题下的典型素材 ①主题:小善可为,助人为乐 ②素材:20世纪30年代,钱钟书与杨绛在英国留学,生活很清苦,有时竟连房租都交不起。但有一天,杨绛忽然收到了一笔钱。原来,作家萧乾接管上海的《大公报·文艺》栏目后,知道钱钟书和杨绛经济不宽裕,就把杨绛的稿费兑换成外汇,寄到了杨绛手中,这无疑使雪中送炭,钱钟书和杨绛非常感激。 (2)方法:围绕围绕主题,压缩语段 压缩语段:20世纪30年代,萧乾主动为生活拮据的钱钟书夫妇寄送兑换成外汇的稿费。急人所难,雪中送炭,可谓小善成大爱,助人却无声。 参考标题:《真爱无声》

初中“自能作文”训练序列

初中“自能作文”训练序列第一册 单元内容要求 一作文是什么先放后收,不过多讲究文法,省一些子,鼓励学生写放胆文,课外练笔,不限文体,自由主意,充分展示写作才能。 二善于观察 感知自生 感悟生活 写观察笔记 三认真阅读 博观约取 厚积薄发 写“阅读笔记” “剪根“ 开始“课外练笔” 四评论得失 精心修改 自我评改 互相评改 注:提供例文和材料,自改,互评两篇文章 五书写规范 文面整洁 注:作为第一次作文的要求 文章 《我》《一件难忘的事》 六用词恰当、妥贴 句子顺、连贯 1.第一次 2.母爱深深 3.邻居 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见《探究中考》)《放学之后》《班级里的风波》 八真情写作 抒发心声 的乐趣 以“盼头”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九通知、启事、电报、短信、网上聊天 第二册(七下) 单元内容要求 一学写记叙文①我爱我家②温暖的班集体③他的心灵更美④美丽的春天

二记叙文的构思①人间最美是关怀②以“考验”为题,写成功失败的表现 三中心明确 精心选材(注意与材料的关系) ①夏天来了②新鲜事③我真佩服他(她) 四线索清晰顺序合理①春天里的故事②那次,我好愧疚③课外时光五注意剪材详细得当①他是一个高尚的人②往事③家乡风景 六选准角度正确使用人称1、一个值得…….的人2、难忘那一幕3、这件事真令人 七开头和结尾凤头、豹尾 1、人间最美是真情 2、难忘那 八 层次和段落过渡和照应 思维篇 1、放学路上 2、市场一角 3、校园的早晨 4、雨后 九思按文载视通万里(联想、表象)1、一只无家可归的小鸟2、XXX星球之旅3、假如。。。。 4、20年以后的 十别出心裁独创新篇2、生活告诉了我3、二十二世纪的中国第三册(八上) 单元内容要求 一扩写和缩写 缩写《的轿车》到800字左右 二改写和续写改写诗歌《卖炭翁》为记叙文续写…………开头或结尾 三能“实”会“虚”虚实相映1、秋天里的一个星期天2、校园抒情3、话题:未来

议论文事实论据材料的选择和使用

议论文事实论据材料的选择和使用 高二二部语文组 2014年3月

一、论据选择的要求 ?首先论据要为论点而设,要确实能证明观点。每个材料它最能证明的那一“点”是什么,这最应是我们思考研究的。 ?其次论据要准确可靠,文章所用论据,如是事实论据,那应确凿无误;如果是道理论据,应该是被实践证明了的真理,引用时要注意正确理解原文的精神实质。 ?第三论据要典型,所谓典型,是指那些有代表性、能反映出事物本质的材料,这样的材料更具有说服力量。

二、论据运用的要求 ?论述材料时应根据不同的论点有所侧重。我们选用的材料往往是多义的,或者说材料的主旨总是由多个意义点构成的,这样的材料可以论证不同的观点,那么我们用它论证观点时就必须对材料进行分析,从材料中找出切入点,把事例与论点内在的逻辑关系揭示出来,使材料与观点粘在一起,使之高度统一。如果是多个材料论证论点,必须对掌握的材料进行筛选辨析,区别不同材料所蕴含的要旨的细微差异。

三、论据的来源 ?平时写作文你是怎样寻找论据的? ?请按下面的要求给话题“成功”寻找论据 ?(1)在我的生活范围内寻找 ?(2)从历史人物那里寻找请你随口说出不少于五个你耳熟能详的历史人物: ?(3)从当代的新闻人物中寻找请你随口说出不少于五个的具有影响力的新闻人物:

四、论据的选择 ?讨论:论述“勤能补拙”可以用如下那些材料? ?①姚明作为世界体坛冉冉升起的巨星,已成为全世界年轻人的偶像。与其他NBA球员相比,姚明身体条件偏差,在弹跳、肌肉方面跟没法和黑人比。但姚明相信勤能补拙。每次训练前,他都要自己先练上两个小时的体能。负责给他们洗衣服的师傅说:姚明训练可真刻苦。大冬天,也出那么多汗,鞋子里倒得出水来。 ?②我国第一个电子学女博士韦钰在西德进修期间,没有空暇到繁华的街头漫步,没有精力去剧场、影院欣赏艺术,她一心扑在专业学习上,就连生病也拒绝休息。正是刻苦,才使她为祖国赢得了荣誉。 ?③王羲之经常在自己的衣服上写字,将衣服划破,终于成为一个有名的书法家。 ?④梅兰芳小时候口吃,为了弥补这一缺陷,他坚持每天早上含沙练唱,最终改掉了口吃的毛病,成为一位闻名中外的艺术大师。

高二议论文800字:绽放

高二议论文800字:绽放 花骨朵儿只有绽放,才能体现它美丽的人生;作茧的绿蛹只有绽放, 才能冲破茧丝的束缚,重见光明;冬末的小草只有绽放,才能钻出坚硬 的泥土,看到充满希望的春天。 绽放自己,就要有“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自信。一个有自 信的人才会勇于绽放自己。假如布鲁诺对自己的观点没有自信,他就 不会勇于与教皇斗争,也就没有科学这个位伟大的英雄;假如伽利略对“日心说”没有自信,他就不会冲出世俗的观点,伟大的“日心说” 就不知还会埋没多少年。可见一个人没有自信的话,只会与世俗同流,终究不会绽放,终究是无为而终。 绽放自己,就要有“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忧欢”的乐观。有 人说:“逆境是的大学。”乐观面对逆境的人会逆流而上,化作大鹏,在理想的高空展翅高飞。辛弃疾有过“醉里挑灯看剑”,陆游有过 “铁马冰河入梦来”,岳飞有过回朝清命,假如他们没有乐观面对, 找到时机,绽放自己,就不会被今天的我们所传颂。所以,乐观的面 对生活,才能更好的绽放自己。 绽放自己,就要有“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尊严。有尊严的人,才 有机会绽放自己,否则永远只能生活在别人的影子里。正是因为有尊严,伯夷和叔齐才会宁死不食周粟;正是因为有尊严,陶渊明才会在社 会的黑暗企图将他淹没时,断然拒绝高官厚禄,归隐田园,种豆南山 采菊东篱。在历史的风尘中,有些人为了金钱屈膝谄媚,有些人为了 蝇头小利锱铢必较,有些人为了利益出卖尊严,他们没有了尊严,也 就没有了站起来的机会,没有了绽放自己的机会,他们只能低着脑袋 做人,他们只会被历史的洪流所埋葬。所以,做一个有尊严的人,才 能让你绽放自己。 绽放自己,告别含苞待放的花骨朵儿,体现出美丽的人生;绽放自己,告别黑暗的茧被,迎接光明;绽放自己,告别冰冷的泥土,拥抱温

高中议论文的写法

高中议论文的写法 写作议论文,要能发表自己的看法,有一定的根据,作一些简单的分析。也就是说要做到论点明确,有理有据有分析。但是,一般说来,学生喜欢故事性较强的文章,喜欢记叙、描写之类的记叙文,对议论文不大感兴趣,对写作议论文甚至视若畏途;再则,语文教师大都重视记叙文的训练,忽视学生议论文能力的培养,议论文教学轻描淡写地带一下,学生掌握议论文知识寥寥无几,有些学生不知道什么是论点、论据、论证,更不知道三者之间的关系,这议论文教学带来了困难。议论文写作教学成了高中阶段作文教学中的难点。学生发愁,老师犯难。学生愁的是不得要领,言之不能成理。有的论点不明确,有的论据不充分,有的论证不合理,词不达意,有的论点与论据不统一,有的根本就没有论点,再有的无话可说,无从谈起,刚开了头就结尾了。老师犯难的是,学生写作议论文的基础较差,教学议论文往往大讲特讲论点、论据、论证,学生听了不管用,写作议论文的能力没有多大提高,看着学生那些疙里疙瘩、不知所云的作文,愁苦便袭上心头,真有点“不知所措”的滋味。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指导学生写好议论文,提高学生写作议论文的能力,我反复研究高中语文教材编排体系,学习系统论、控制论的科学原理,学习分格教学法的精神,并借鉴别人的一些教学实践和经验,按照“一课有一得,得得相联系”的教学主张,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实行议论文写作教学序列训练,即把议论文知识难点分散训练,一步一步来,步步有新知,步步有所得。高中语文对议论文知识难点大体上作了分布,我根据学生学习议论文的情况,作了相应的补充和调整,经过序列训练,较之以前的议论文写作教学有了明显的提高,学生反映很好。下面谈谈我的做法和体会。一、设计序列训练 1、学习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2、论点的确立与表述 3、学习例证法、引证法、对比法 4、学习因果论证讲道理 5、论点型、论题型(范围型)议论文写作以上为高一年级阶段着重训练要点。 6、学习论证的思路和结构 7、学习喻证法、引申法 8、学习辩证分析讲道理 ①用发展的观点讲道理 ②用联系的观点讲道理 ③用一分为二的观点讲道理 9、议论文的语言训练 10、关系型、材料型议论文写作 11、学习写新闻短评、影视评论 12、学习写读后感以上为高二年级阶段着重训练要点。 13、学习议论文中的多种表达方式 14、学习写作思想评论、文学评论 15、学习写作杂文 16、学习驳论点、驳论据、驳论证三种方法 17、学习写作寓意型议论文 18、议论文写作综合训练以上为高中阶段着重训练要点。

《高考作文材料的选择与使用》

高考作文材料的选择与使用 教学目标与教学重难点: 运用一例多用、组合排比的用例方法,使用素材,丰富论据。 教学过程: 一、导入:贺丹卿《新蜀道难》 二、明确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三、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思维发展与提升是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考改革专家称, 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不仅是今后高考改革的方向,同时也是中小学教学改革的方向。 四、材料的使用 (一)一例多用 例如下列例证段: 文段一:张采婕选择回家替父母卖猪肉,是她孝顺的具体体现。就像晋代 李密为照顾生病的老祖母而放弃功名利禄,“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祖孙之情,何其深也。张采婕由父母抚养长大,能有今天高材生 的学识学历,做上银行业的工作,父母功不可没。如今父母年迈,在卖猪肉时,可以多花时间陪伴父母,以“终余年”,这是孝的体现,值得我们赞扬和学习。 ——某生《为孝心点赞》 文段二:也许有很多人反对,但古往今来,并不缺少像张采婕这样,听从 内心想法,理性选择人生的人,并且他们也名传于世。古代李密自幼父死母改嫁,无兄弟陪伴,祖母抚养他并与之相依为命二十年。李密听从内心需求,理 性分析当时局势,放弃官位,放弃荣华富贵,选择留在家乡侍养祖母,回报祖母,表达感恩之情。正是因为理性分析,听从内心选择,才选择出正确的方式 实现内心的孝。社会不缺少这类人,张采婕就是这么理性选择人生。 ——某生《听从内心选择》文段三:人生价值的实现不在于职位有多高,而在于妥善处理亲情与事业 的关系,既能感受亲情的温暖,又能在事业上有所成就。张采婕放弃舒服的银 行工作,回家替父母卖猪肉,是因为父母已年迈,自己想多陪伴父母,现在, 她又拥有一手好刀工,在事业与家庭两方面都能体现自我价值。李密也是如此。祖母的养育与再生之恩,他一生难以回报。在祖母弥留之际,选择尽孝是他的 唯一。到祖母离世,守孝期满后,他才入朝为官报答晋武帝的知遇之恩。在亲 情上尽孝与在事业上报答知遇之恩,他实现了自我的人生价值。 ——某生《人生价值》方法总结: 1.“拿来主义”。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先占有,再筛选。 2.抓契合点,强化突出。通过论证分析来强化和突出这个契合点,从而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