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doczj.com/doc/8fc87501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b7.html
我国国际收支的现状及其对策
作者:莫海燕
来源:《商情》2009年第23期
【摘要】本文通过对近几年我国国际收支状况的分析,揭示出“双顺差”这一我国特有的国际收支结构特征;在对“双顺差”的形成原因进行分析的同时,也提出了一系列调整的对策选择以促进我国国际收支平衡。
【关键词】双顺差现状原因影响对策
1 引言
国际收支是一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与非居民之间的全部经济交易的货币记录,它反映了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全部对外往来的货币收付活动。一个国家的国际收支状况主要由经常账户、资本和金融账户决定。依据经济学理论,一国的国际收支结构应当是经常账户逆差+资本账户顺差或者经常账户顺差+资本账户逆差的组合。从国际经验来看,大国经济多年持续出现双顺差案例极为罕见。然而中国国际收支过去十几年除个别年份外持续出现双顺差,尤其是近
年双顺差和外汇储备增长规模呈不断扩大趋势。如何理解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现象?其深层根源是什么?双顺差和外汇储备急剧增长对中国经济运行有何影响?这些已成为认识现阶段中国开放型经济运行特点和未来走势的关键问题。
2 自2000年来我国国际收支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际收支规模不断扩大。1993年以前,中国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交替出现,1994年之后,国际收支“双顺差”格局基本形成。尤其是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国际收支顺差增长较快。2001年至2005年,经常项目顺差累计3282亿美元,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累计2935亿美元,分别比“九五”期间同类项目累计顺差增长1.8倍和3.7倍。2006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际收支规模不断扩大。1993年以前,中国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交替出现,1994年之后,国际收支“双顺差”格局基本形成。尤其是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国际收支顺差增长较快。2001年至2005年,经常项目顺差累计3282亿美元,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累计2935亿美元,分别比“九五”期间同类项目累计顺差增长1.8倍和3.7倍。2006
年我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顺差2499亿美元,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100亿美元,2007年国际收支经常项目顺差为3718亿美元,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则为735亿美元,继续呈现双顺差局面.2008年以来,在国际金融危机、世界经济衰退的大背景下,中国对外经济仍然保持平稳运行,2008年我国国际收支交易总规模为4.5万亿美元,较上年增长5%,国际收支继续“双顺差”,其中,经常项目顺
差4261亿美元,增长15%,资本项目顺差190亿美元。从我国“双顺差”具体格局来看,经常项目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