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第二章储集层和盖层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第二章储集层和盖层

石油地质学名词解释

石油:一种存在于地下岩石孔隙介质中的由各种碳氢化合物与杂志组成的,呈液和稠态的油脂状天然可燃有机矿物。07、03B 石油的灰分:石油的元素组成除碳、氢、氧、氮、硫之外,还含有几十种微量元素。石油中的微量元素组成就构成了石油的灰分。03 石油的比重:是指一大气压下,20℃石油与4℃纯水单位体积的重量比,用d204表示。08、04B 油田水P28:广义的油田水是指油田内的地下水,包括油层水和非油层水,狭义的油田水是指油田范围内直接与油层连通的地下水,即油层水。04 油田矿化度P29:即水中各离子、分子和化合物的总含量,以水加热至105℃蒸发后所剩残渣重量或离子总量来表示。06、04B 干酪根P45:沉积岩中所有不溶于非氧化性的酸碱和非极性有机溶剂的分散有机质。03、02、00 成油门限(生油门限,成熟温度,门限温度)P58:有机质随埋藏深度的增加,温度升高,当温度深度达到一定数值,有机质才开始大量转化为石油,这个界限称为成油门限,这个成熟温度所在的深度为门限深度,又称成熟点。01B、02B、03B、04B、04、08 凝析气P25:在地下温度、压力超过临界条件后,液态烃逆蒸发而形成气体,称为凝析气。03B、01 TTI法P60:有机质成熟度主要受温度和时间的控制,因此,依据温度和时间定量计算有机质成熟度的方法称为TTI法。03、05 未熟—低熟油P70:指所有非干酪根晚期热降解成因的各种低温早熟的非常规油气。02B 煤成油:P71:由煤和煤系地层中集中和分散的陆源有机质,在煤化作用的同时所生成的液态烃类被称为煤成油。02B 煤型气(煤系气)P77:凡煤系有机质(包括煤层和煤系地层中分散有机质)热演化形成的天然气,都称为煤型气。01、01B、00 煤成气P77:是专指煤层在煤化过程中所生成的天然气。属煤型气一种。 煤层气P77:以吸附状态存在于煤层中的煤成气。 生油(气)岩(生油气母岩、烃源岩)P83:通常把能够生成石油和天然气的岩石称为生油岩。答案上是:指富含有机质并能提供工业数量油气的岩石。04、01B 有机碳P86:岩石中有机碳链化合物的总称。04 有机碳含量(TOC):岩石中残留的有机碳含量。 CPI P92:即碳优势指数,表示岩石抽提物中奇偶碳原子正烷烃的相对丰度,可粗略地估计原油成熟度。03B 有机质成熟度P88:表示沉积有机质向石油转化的热演化程度。06、02B、00 油源对比P93:包括油气与源岩之间以及不同油层中油气之间的对比,其目的在于追踪油气层中的油气来源。 储集层P101:能够储存和渗滤流体和岩层。05 盖层P101:覆盖在储集层之上能够阻止油气向上运动的细粒,致密岩石层。 有效孔隙度P102:是指那些互相连通的,在一般压力下,可以允许流体在其中流动的孔隙体积之和与岩样总体积的比值。∮e 04、07、02 相渗透率(有效渗透率)P104:在多相流体存在时,岩石对其中每相流体的渗透率称为相渗透率或有效渗透率。06、02、02B、03B、00 绝对渗透率P104:如果岩石孔隙中只有一种流体(单相)存在,而且这种流体不与岩石起任何物理和化学反应,在这种条件下所反映的渗透率为岩石的绝对渗透率。 相对渗透率P104:有效渗透率与绝对渗透率的比值。04B、02B

《石油地质学复习资料》整理完整版.docx

《石油地质学复习整理》 绪论 一、简答题 1.什么是石油地质学 石油地质学是研究地壳中油气成因、油气成藏的基本原理和油气分布规律的一门科学。 2.石油地质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可以概括为三个基本的科学问题: ①油气成因问题 ②油气成藏问题 ③油气分布控制因素与分布规律问题 第一章石油、天然气、油田水的成分和性质 一、名词解释 1.石油 以液态形式存在于地下掩饰空隙中,由各种碳氢化合物和少量杂质组成的可燃有机矿产。 2.天然气 广义:自然界的一切气体;狭义:与油田和气田有关的气体,主要是烃类气体。3.油田水 广义 : 指油田区域内的地下水,包括油层水和非油层水。狭义:是指油田范围内直接与油层连通的地下水,即油层水。 4.δ 13C1 碳的一种稳定同位素,δ13C值有助于研究石油和天然气的成因。 二、简答题 1.石油可以分离为哪几种族组分 可分为饱和烃、芳香烃、非烃和沥青质四种族分

2.石油中包含哪几种主要元素和次要元素 主要元素:碳和氢次要元素:硫、氮、氧 3.石油中包含哪几类烃类化合物和非烃化合物 烃化合物:烷烃、环烷烃、芳香烃 非烃化合物:含硫化合物、含氧化合物、含氮化合物 4.天然气中含有哪些主要的烃类气体和非烃气体 烃类气体:甲烷为主,重烃为次,重烃以乙烷和丙烷最为常见 非烃气体: N2,CO2,H2S,H2,CO,SO2,和汞蒸气等 5.在苏林分类中,地层水被划分为哪几种类型油田水主要为何种类型说明不同 类型的地层水反映的地层封闭条件。 地层水划分为: NaHCO3型、 Na2SO4型、 MgCl2 型、 CaCl2 型; 油田水主要为 CaCl2 型 NaHCO3型和 Na2SO4型形成于大陆环境、 MgCl2型存在或形成与海洋环境、CaCl2型存在或形成与深成环境; 地层封闭性: CaCl2>NaHCO3>MgCl2>NaSO4 第二章储集层和盖层 一、名词解释 1, 储集层 : 凡是具有一定的连通空隙,能使流体储集,并在其中渗透的岩层都称 为储集层。 2, 盖层:盖层是位于储集层上方,能够阻止油气向上逸散的岩层。 3, 绝对渗透率:当岩石中只有单相流体存在,并且流体与岩石不发生任何的物理 和化学反应,此时岩石对流体的渗透率称为绝对渗透率。 Q—单位时间内流体的通过岩石的流量,/s F—岩石的截面积, U—液体的沾度,

石油地质学复习题(全)

1.概念 沉积岩;母岩;风化作用的概念和类型;风化壳;牵引流;沉积分异作用;机械沉积分异作用;化学沉积分异作用;同生作用;成岩作用;后生作用;表生作用;准同生作用;碎屑岩;重矿物;杂基;原杂基;正杂基;假杂基;胶结物;原生孔隙;次生孔隙;成分成熟度;碎屑颗粒的圆度及划分;碎屑颗粒的分选;结构成熟度;沉积构造;层理;粒序层理;交错层理;板状交错层理;槽状交错层理;波痕;冲刷面;包卷层理;结核;生物遗迹;生物扰动构造、压实作用;压溶作用;差异压实作用;胶结作用;交代作用;重结晶作用;溶解作用;火山碎屑岩;碳酸盐岩的泥晶;亮晶;鲕粒;内碎屑;藻粒,球粒,生物格架;缝合线构造;叠层构造;鸟眼构造;示顶底构造;海滩岩;蒸发岩;泥炭化作用(或腐殖煤);腐泥化作用(或腐泥煤);含煤岩系(煤系);油页岩;沉积相、相模式、沃尔索相率;沉积体系;冲积扇;河道滞留沉积;天然堤;决口扇;河流沉积的“二元结构”;浪基面;潮坪;泻湖;等深流;碳酸盐补偿深度; /*重力流;湖底扇;近岸水下扇。三角洲、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陆表海、陆缘海、碳酸盐台地、生物礁。 2. 简述 沉积岩原始物质的类型;常见造岩矿物(石英;长石;云母;暗色矿物)在风化过程中的变化;如何按风化作用由难到易的顺序给下列矿物排队:橄榄石、辉石、石英、钾长石、角闪石、黑云母?母岩风化产物的类型和特征;以玄武岩为例,说明母岩的风化过程;母岩风化的元素迁移序列;碎屑颗粒的机械搬运方式;试述沉积分异作用的概念和分类;碎屑颗粒搬运与沉积作用的条件——尤尔斯特隆图解的结论;搬运过程中碎屑物质的变化;静水条件下,沉积速度主要受哪些因素的影响?真溶液物质的搬运和沉积作用的主要控制因素;生物的沉积作用;碎屑岩沉积后作用的阶段划分和特点;碎屑岩的组成;碎屑岩结构包含的内容;简述碎屑岩中石英、长石、岩屑的一般特征和富集条件;杂基含量在结构上的意义;碎屑颗粒的分选性及分级;根据碎屑颗粒与填隙物的相对含量及碎屑颗粒间的接触关系,碎屑岩中存在哪些胶结类型和支撑方式,两者之间有何种对应关系;原生孔隙与次生孔隙的区别;确定成分成熟度与结构成熟度的方法;常用的碎屑颗粒粒度划分;碎屑岩粒级的三级命名法;常见胶结物的结构类型;碎屑岩胶结类型和颗粒接触类型;图示组成层理的要素;层的厚度划分;一些常见层理的特征及成因;画出并简单描述4种不同类型的层理构造及其成因;波痕要素及常见波痕类型的特征;流水波痕与浪成波痕的区别;波痕的主要类型及其环境意义;常见的同沉积变形构造的特征;结核的类型及判定结核形成阶段的标志;砾岩的分类;图示教材中的砂岩分类;石英砂岩、长石砂岩和岩屑砂岩的特征及形成条件;杂砂岩的形成条件;常见砂砾沉积物的沉积后作用类型及其特征(或作为论述题);粘土沉积物沉积后有哪些变化;常见的胶结物类型及特征;交代作用的原因、常见的交代作用类型及部分常用的判别标志;成岩作用的划分阶段;火山碎屑的物质成分;火山碎屑的粒级划分;火山碎屑岩的主要岩类名称及碎屑相对含量;碳酸盐的结构组分类型;碳酸盐内碎屑的成因和粒径划分;鲕粒的成因和类型;常见亮晶胶结物的成因分类;亮晶胶结物的世代;亮晶(方解石)胶结物与重结晶的泥晶(或与新生变形方解石)的区别;颗粒灰岩泥晶与碎屑岩杂基的异同点;白云岩的生成机理;毛细管浓缩白云化作用的形成机理;Mg2+在碳酸盐岩形成过程中的作用;白云岩的成因分类;简述灰泥和亮晶在形态和结构上的区别;碳酸盐矿物的转化和重结晶作用(微泥晶除外);溶解离子、结晶速度对碳酸盐胶结物结晶形态的影响;碳酸盐岩中常见的交代作用类型;试以三级命名法对颗粒-灰泥石灰岩进行分类;海水蒸发矿物结晶顺序六个阶段中的前三个阶段;蒸发岩的形成条件;主要的蒸发岩成因假说。煤是怎么形成的?煤

最新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教案——第二章 储集层和盖层

第二章储集层和盖层 第一节储集层的物性参数 储集层的基本特征是具孔隙性和渗透性,其孔隙渗透性的好坏、分布规律是控制地下油气分布状况、油气储量及产量的主要因素。 一、储集层的孔隙性 绝对孔隙度:岩样中所有孔隙空间体积之和与该岩样总体积的比值。是衡量岩石孔隙的发育程度。 Pt=V p/V t*100% 按岩石孔隙大小,有超毛细管孔隙、毛细管孔隙和微毛细管孔隙三类。 1.超毛细管孔隙:直径>0.5mm,相应裂缝宽度>0.25mm,液体在重力作用下自由流动。 2.毛细管孔隙:直径0.5~0.0002mm,裂缝宽度0.25~0.0001mm,由于毛细管力的作用,液体不能自由流动。 3. 微毛细管孔隙:直径<0.0002mm,裂缝宽度<0.0001mm,液体在非常高的剩余流体压力梯度下流动。 有效孔隙度:指彼此连通的,且在一般压力条件下,可以允许液体在其中流动的超毛细管孔隙和毛细管孔隙体积之和与岩石总体积的比值。 Pe=V e/V t*100% 二、渗透性

渗透性:指在一定的压差下,岩石允许流体通过其连通孔隙的性质。对于储集层而言,指在地层压力条件下,流体的流动能力。其大小遵循达西定律。 K即为岩石的渗透率,国际单位为μm2,常用单位为达西(D)。 国际单位:μ=1Pa.s △P=1Pa F=1m2 L=1m Q=1cm3/s 则:K=1μm2 常用单位:μ=1厘泊△P=1大气压 F=1cm2 L=1cm Q=1cm3/s 则:K=1D=1000md 1D=0.987μm2 1D=987*10-6μm2 绝对渗透率:单相液体充满岩石孔隙,液体不与岩石发生任何物理化学反应,测得的渗透率称为绝对渗透率。 有效渗透率:储集层中有多相流体共存时,岩石对每一单相流体的渗透率称该相流体的有效渗透率。油气水分别用Ko、Kg、Kw表示。 相对渗透率:对每一相流体局部饱和时的有效渗透率与全部饱和时的绝对渗透率之比值,称为该相流体的相对渗透率。 油气水分别表示为Ko/K、Kg/K、Kw/K。相对渗透率变化范围在:0~1之间。 某相有效渗透率的大小与该相流体的饱和度(流体体积与孔隙体积之比)成正相关系。饱和度增加,其有效渗透率和相对渗透率均增加,直到全部为某一相流体饱和,其有效渗透率等于绝对渗透率,即相对渗透率等于1为止。

油气地质学考试重点(经典)

第一章绪论 1、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研究地壳中油气藏及其形成条件和分布规律的地质科学。属于矿产地质科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主要对象是油气藏。 2、石油地质学研究的基本问题:“生、储、盖、圈、运、保” 3、括提出“石油”这一名词 4、建国后第一个大型油田:克拉玛依油田 第二章油气藏中流体成分和性质 1、?石油:存在于地下岩石孔隙中的以液态烃为主体的可燃有机矿产,又称原油。 2、元素组成:碳(C)和氢(H)为主;其次为氧(O)、氮(N)、硫(S)。 C:80%-88%;H:10%-14% 3、?石油的化学组成:元素、化合物、馏分和组分。 4、化合物组成:烃类组成和非烃类组成 烃类组成:饱和烃(烷烃、正构烷烃、正构烷烃、环烷烃)、不饱和烃(芳香烃、单环芳烃、多环芳烃、稠环芳烃、环烷芳香烃) 非烃类组成:含硫化合物、含氮化合物、含氧化合物 5、高硫石油:S>2%(辽河);低硫石油:S<0.5%();含硫石油:S =0.5~2%(胜利)。 6、馏分:馏分就是利用组成石油的化合物各自具有不同沸点的特性,通过对原油加热蒸馏,将石油分割成不同沸点围的若干部分。(温度区间(馏程):馏分有所差异。) ?轻馏分:石油气、汽油(C5-C10);中馏分:煤油(C11-C13)、柴油(C14-C17)、重质油(C18-C25);重馏分:润滑油(C26-C35)、渣油 7、石油的组分组成:油质、胶质、沥青质。 8、海陆相石油的基本区别:海相含蜡量低、含硫量高、V/Ni>1、碳稳定同位素13C>-27‰;陆相含蜡量高、含硫量低、V/Ni<1、碳稳定同位素13C<-29‰。石油类型也不同。 9、颜色:淡黄色、黄褐色、棕色、深褐色、黑绿色至黑色。胶质和沥青含量越高,颜色越深。 10、密度:单位体积物质的质量(g/cm3)。 相对密度:105Pa,20oC石油与4oC纯水的密度比值。(一般介于0.75~1.00之间,相对密度大于0.93为重质石油,小于0.90为轻质石油。) 膨胀系数:温度每增加1oF,单位体积所增加的体积数。 11、粘度:反映流体流动难易程度。粘度大则流动性差。与温度、压力、组成有关。 12、溶解性:石油难溶于水,而易溶于有机溶剂。与温度、压力、含盐量有关。 13、石油物理性质:颜色、密度和相对密度、粘度、溶解性、荧光性、旋光性 14、天然气——广义:自然界所有天然形成的气体。狭义:指气态烃和非烃气。 15、天然气的产状类型 ?(1)聚集型:a、气藏气:不与石油伴生,单独聚集成藏,为纯天然气气藏。甲烷占气藏气

东北石油大学石油地质学复习资料

●石油地质学: 就是研究地壳中油气成因、油气成藏的基本原理和分布规律的一门学科。 ●源控论: 中国陆相含油气盆地普遍具有多隆多坳的特征,而陆相沉积又具有近物源、短水流的特点,陆相地层岩性岩相变化快、断裂发育,油气很难进行长距离运移。因此生油坳陷生成的石油主要聚集在生油坳陷的内部和周缘,主要生油区控制了大中型油气田的分布。 ●复式油气藏聚集带: 就是主要受二级构造带、区域断裂带、区域岩性尖灭带、物性变化带、地层超覆带、地层不整合带等控制的,形成以一种油气藏类型为主,而以其他油气藏类型为辅的多种类型油气藏成群成带分布,在平面和剖面上构成不同层系、不同类型油气藏叠合连片分布的含油气带。 ●未熟—低熟油: 干酪根晚期热降解生烃模式可能是常规的生烃模式,但不是唯一的生烃模式。在自然界中还存在着相当数量的各类早期生成的非常规油气资源。特别在陆相盆地沉积物中,常含有某些活化能低的特定有机母质,可以低温早熟生成油气,就是未熟油气。 ●煤成油理论: 一般认为,煤系地层主要含Ⅲ型干酪根,以生气为主,不能形成大油田。 人们认识到煤系地层到底是生气还是生油与煤的显微组分有关。如果煤系地层含有的富氢显微组分达到一定的比例就可以生成商业价值的液态石油,并形成大油田,同时还对煤系富氢显微组分的类型、形成环境、生烃机理、排烃条件等诸多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形成了系统的煤成油理论。 ●石油:

是以液态烃形式存在于地下岩石孔隙中,由各种碳氢化合物和少量杂质组成的可燃有机矿产。 ●天然气: 地壳岩石孔隙中天然生成的、以烃类为主的可燃气体,也包含少量的非烃气体,如CO 2、H2S等(油气地质学研究的主要是指与油田和气田有关的气体) ●气藏气: 指圈闭中具有商业价值的单独天然气聚集,特别是巨大的非伴生气藏(田)气,是研究的重点。 ●气顶气: 指与石油共存于油气藏中呈游离态存在于油气藏顶部的天然气。 ●煤层气: 煤层中所含的吸附和游离状态的天然气;煤型气(煤成气): 腐殖型有机质(包括煤层和煤系地层中的分散有机质)热演化生成的天然气。 ●固态气水合物: 是一种在一定条件下,主要由甲烷气体与水相互作用形成的白色固态结晶物。 ●油田水: 指油田范围内直接与油层连通的地下水,即油层水。 ●xx(层): 凡是具有一定的连通孔隙、能使流体储存并在其中渗滤的岩石(层)都成为储集岩(层)

石油地质学简答,论述

1石油与固体矿产有何不同 (1)油气的可流动性决定了油气的生成地并非是其成藏地,固体矿产基本上是生成地就是其储存地。 (2)固体矿产可在地表及近地表找到,而油气易被氧化,当其达到地表层会被迅速氧化掉,所以在地表只能找到油气苗或沥青脉,找不到有工业开采价值的油气藏。油气大多深埋在地下。 (3)固体矿产形成后不易被破坏,所以对保存条件要求不高。而油气藏形成之后,很易被破坏,如分子的扩散、水动力的冲刷、断裂的破坏、构造运动影响、岩浆活动及温度、压力的变化等均会破坏原生油气藏,或改变其性质。 2有利于有机质堆积、保存、转化的地质环境 1长期稳定下沉大地构造背景(V沉积≈V沉降); 2较快的沉积(堆积)速度; 3足够数量和一定质量的原始有机质; 4低能、还原性岩相古地理环境 5适当的受热和埋藏史。 3影响碳酸盐岩溶孔和溶洞发育程度的主要因素 1碳酸盐岩的溶解度。碳酸盐岩溶解度与其成分的Ca2+/Mg2+比值、粘土含量、组构及构造等因素有关。 2地下水的溶解能力。地下水的溶解能力是由地下水的性质和运动状态决定的。 3地貌、气候和构造的条件 4白云岩化作用。白云岩化对岩石孔隙度和渗透率起改善作用。 5重结晶作用。 4裂缝发育的岩性因素 1决定裂缝发育的主要因素是:岩石的脆性。影响岩石的脆性的因素:岩石的成分、结构、层厚、组合、成岩后生变化等。 2泥质含量产生的影响:碳酸盐岩中泥质含量增加,会降低岩石的脆性,减弱裂缝的发育。3硅质含量产生的影响:硅质含量增加,会加强岩石的脆性,有利于裂缝的发育。 4杂质含量产生的影响:质纯粒粗的碳酸盐岩脆性大,易产生裂缝,并且开缝较多。 除此之外还与岩层的厚度、白云石化作用、构造等有关。

石油地质学基础各章节复习重点

01 油气水 一、名词解释: 1.石油 2.天然气(狭义) 3.重烃 4.油田水(狭义) 5.底水 6.边水 7.膨胀系数 8.压缩系数 9.临界温度10.临界压力11.干气12.湿气 13.矿化度 二、填空: 1、“石油”一词最早是由北宋时期著名科学家提出来的,记载 于。 2、石油中的及化合物具萤光性。 3、胶质和沥青质通常组成石油中的馏分,它们通常由化合物 组成。 4、石油的元素构成主要是和。 5、典型的油田水其水型通常为型水和型水。 6、石油中环烷烃主要是员环和员环。 三、选择性填空(每题选择一正确答案): 1、“石油”一词我国最早是由首先提出的。 A、李冰; B、沈括; C、班固; D、郦道元。 2、我国早在1840年前后,四川天然气井的钻采深度就 已经达到。 A、2000米以上; B、1000米; C、5000米; D、几十米。 3、石油中的化合物不具萤光性。 A、饱和烃; B、芳香烃及其衍生物; C、非烃; D、胶质及沥青质。 4、在正常条件下,石油的比重(d420)与商业上常用的API度 的关系是:API值愈大,石油的比重。

A、越大; B、无变化; C、越小; D、可大可小。 四、是非判断题: 1、产于同一地区、同一层位的石油和天然气,其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必然相同。 () 2、石油的粘度取决于石油的化学组成,其胶质沥青质的含量愈高,粘度愈高。 () 3、石油中钒、镍元素的绝对含量可能随风化、运移过程而变化,但其两者比值 显现有规律的变化,因而可以作为油气运移的标志。 () 4、原油中碳同位素组成,海相原油的δ13C值偏低,而陆相原油的δ13C值较 高。() 5、油田水常含有环烷酸,它可作为找油的重要标志() 6、氯化钙型油田水表明该地下水处于与地表大气降水隔绝的封闭水。 () 五、简要回答: 1、简述油、气矿产的特点。 2、试比较石油与天然气相对比重的概念有何不同? 3、石油及天然气的密度和粘度在地下与地表有何差异,为什么? 4、标出下图中“底水”与“边水”位置。 水水

02第二章:储集层和盖层

第二章储集层和盖层 §2.0储集层和盖层 我们时常从书本里或新闻节目中了解到,油田开采过程中发生井喷、喷出黑色的油柱或长舌状的火焰(人工点燃气体后),我们还知道,我国大庆油田自1959年被发现(松基3井)至今已有近五十年的历史,累计采油近20亿吨,而大庆油田仍通过磕头机源源不断地采出石油,保持较高产量的连续多年稳产,人们不禁要问,难道地下真有“油湖”或“油河”? 人类历经两千多年来对油气的利用和探索,特别是经过近代150年来的油气勘探、开发实践,始终没有发现地下的“油湖”或“油河”的存在,却证实地下的石油、天然气都是储存在岩石的空隙中。 我们把凡是具有连通空隙、能使流体储存并在其中渗滤的岩石(层),称为储集岩(层)。并非所有的储集层中都储存了油气,如果储集层中储存了油气,就称为含油气层,业已开采的含油气层称为产油气层。 储集层是油气聚集成藏的基本要素,其物理性质及其分布、发育特征直接影响甚至控制着地下油气分布状况、储量和产能。 §2.1.1储集层的物理性质 储集层的物理性质通常包括其孔隙性、渗透性、孔隙结构,含油气层还包括其含油气饱和度等。 一、储集层的孔隙性 储集层的孔隙性是指空隙形状、大小、连通性与发育程度。岩石中的空隙按其形状可分为孔隙和裂缝两大类。孔隙是三维发育的,裂缝主要是二维延展的。较大的孔隙则笼统地称为孔洞或洞穴,“孔”与“洞”没有严格界限,一般界限为1-4mm。 按照孔隙大小可分为三种类型:超毛细管孔隙、毛细管孔隙和微毛细管孔隙(表2-1)。 表2-1 孔隙/裂缝大小分类表

(1)超毛细管孔隙:管形孔隙直径大于0.5mm,裂缝宽度大于0.25mm者。在超毛细管孔中液体能在重力作用下自由流动。岩石中的大裂缝、溶洞及胶结疏松砂岩的孔隙大多属于此类; (2)毛细管孔隙:管形孔隙直径介于0.0002mm-0.5mm之间、缝宽介于0.0001mm-0.25mm之间者。在毛细管孔中,由于液体质点之间及液体与孔隙壁之间均处于分子引力的作用下,故其中的液体在重力作用下不能自由流动。要使液体沿毛细管孔移动,需要明显超过重力的外力去克服毛细管阻力。一般砂岩的孔隙属于此类; (3)微毛细管孔:管形孔隙直径小于0.0002mm或裂缝缝宽小于0.0001mm者。在这类孔隙中分子间的引力往往很大,在油层条件下其中的液体是不能沿微毛细管孔移动的。泥页岩中的孔隙大多属于此类。 岩石孔隙的发育程度用孔隙度来表示。孔隙度可分为总孔隙度(绝对孔隙度)、连通孔隙度和有效孔隙度。 总孔隙度(Φt)也称绝对孔隙度,系指岩石中全部孔隙体积(Vt)与岩石体积(Vb)之比值(以百分数表示),即 连通孔隙度(Φc)是指岩石中相互连通的孔隙体积(Vc)和岩石体积(Vb)之比(以百分数表示),即 有效孔隙度(Φe)是指岩石中参与渗流的连通孔隙即超毛细管孔隙和毛细管孔隙之和(Ve)与岩石总体积(Vb)之比(以百分数表示),即 由于储层中,特别是碳酸盐岩储层中,存在孤立的与其它孔隙不连通的“死孔隙”,因此很显然,总孔隙度>连通孔隙度>有效孔隙度。 在含油气层工业评价时只有有效孔隙度才有真正的意义,因此习惯上把有效孔隙度简称为孔隙度。砂岩

石油地质学--简答题

1.简述有机质演化的主要阶段及其基本特征 (1)生物化学生气阶段(未成熟阶段):①范围:Ro<0.5% 温度:10~60℃, 深度:0~2000m;②机理:生物化学作用;③产物:生物甲烷、CO2、H2O,干酪根,少量高分子液态烃——未熟油.;(2)热催化生油气阶段(成熟阶段):①范围:Ro=0.5%~1.2%,温度:60℃~180℃②机理:热催化作用③产物:液态石油为主,包括一部分湿气④正烷烃主峰碳数减小,奇碳优势消失,环烷烃和芳香烃的碳数减少; (3).热裂解生湿气阶段(高成熟阶段):①范围:Ro=1.2%~2.0%温度:180℃~250℃②机理:热裂解作用,C-C键的断裂(液态石油的裂解为主,干酪根的裂解次要)③产物:湿气 (4).深部高温生气阶段(过成熟阶段):①范围:Ro>2.0% 温度:>250℃②机理:热裂解、热变质③产物:干气(甲烷)固体沥青,次石墨 2、简述温度和时间在油气生成中的作用。 (1)从化学动力学看温度和时间的作用:①在干酪根生烃过程中,干酪根的反应程度与温度呈指数关系,与时间呈线性关系,温度的影响是主要的,时间的影响是次要的;②温度和时间具有互补性,高温短时间和低温长时间可以达到相同的反应程度。 (2) 2.地质条件下温度和时间的作用:对于某一固定的反应程度,或对于相同反应程度的不同反应:温度的倒数(1/T)与时间的对数(lnt)具有线性关系,实际地质资料同样证明上述俩点 3、简述烃源岩评价的有机地球化学指标。 (1)有机质丰度(organic matter abundance) 1)有机碳含量(Total Organic Carbon Content):单位:%,占岩石的重量百分比;总有机碳含量:干酪根中的有机碳加上可溶有机质中的碳;剩余有机碳含量:岩石中残留有机碳的含量; 2)氯仿沥青“A”含量和总烃含量:氯仿沥青“A”:用氯仿从岩石中抽提(溶解)出来的有机质,即可溶有机质;总烃:氯仿沥青“A”中的饱和烃和芳香烃组分的含量; (2)有机质的类型:(1)干酪根元素分析方法:Ⅰ型、Ⅱ型、Ⅲ型 (2)干酪根显微组分分析方法:根据腐泥组、壳质组、镜质组和惰质组的量 划分为Ⅰ型、Ⅱ1型、Ⅱ2型、Ⅲ型 (3)有机质的成熟度(maturity of organic matter):(1)镜质体反射率(vitrinite reflectance):Ro (2)正烷烃分布和奇偶优势比 4、简述干酪根的类型及其基本特征。 (1)元素分析法:根据干酪根的C、H、O元素组成对干酪根分类:三种类型 Ⅰ型干酪根:①原始氢含量高,氧含量低②以脂肪族直链结构为主,多环芳香结构及含氧官能团少③主要来自藻类堆积物,被细菌改造有机质的类脂残留物④生油潜力很大Ⅱ型干酪根:①原始氢含量较高,氧含量较低②含有脂肪族直链结构,也含有较多的芳香结构及含氧官能团③主要来自浮游生物(浮游植物为主)④生油潜力中等Ⅲ型干酪根:①原始氢含量低,氧含量高②多环芳香结构及含氧官能团含量高,脂肪族直链结构少③主要来自高等植物④生油潜力小,以生气为主

03 储集层和盖层

03 储集层和盖层 一、名词解释: 1、孔隙 2、绝对孔隙度 3、有效孔隙度 4、渗透率 5、绝对渗透率 6、有效渗透率 7、原生孔隙 8、次生孔隙9、排驱压力10、盖层 二、综合思考题: 1、盖层应具备哪些条件?通常有利于作盖层的岩层的哪些? 2、论述影响碎屑岩储集性的因素。 论述影响碳酸盐岩储集性的因素。 3、分别论述碎屑岩储集岩和碳酸盐岩储集岩的孔隙类型,它们有何差异? 三、填空: 1、储层孔隙中,地下水存在的三种状态包括、 和自由水。 2、和是储集岩所具有的基本特性。 3、有效孔隙度是指岩石中与 比值。 4、储集岩的储集空间按孔径大小可以划分为孔隙、 孔隙和孔隙。 5、储集岩的储集空间按成因可以划分为两大类型, 即和。 6、储集岩的储集空间按形态可以划分为两大类型, 即和。 7、形成碳酸盐次生孔隙最有利成岩后生作用主要 是和。 8、一般良好的盖层,地质上除考虑其岩石类型和具有较高 的排潜压力之外,还应考虑其和。四、选择性填空(每题选择一正确答案):

1、对同一岩样来说,其有效孔隙度通常绝对孔隙度。 A、小于; B、等于; C、大于; D、可大于也可小于。 2、当某种流体饱和度为时,其相渗透率等于绝对渗透率。 A、5%; B、50%; C、75%; D、100%。 3、与储层比较,盖层的排替压力储层的排替压力。 A、大于; B、等于; C、小于; D、可小于也可大于。 五、是非判断题: 1、岩石孔隙度大,其单个孔隙体积也一定大。() 2、同一岩样其有效孔隙度不可能大于其绝对孔隙度。() 3、在流体饱和度相同的条件下,有效渗透率越高,其孔隙愈粗大。 () 4、只要是盖层,其排驱压力就比相邻的储层高。() 5、除泥质岩外很难找到其它岩石类型的盖层。()

石油地质学学习课程知识点总结

石油地质学学习课程知识点总结

————————————————————————————————作者:————————————————————————————————日期: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复习题 第一章油气藏中的流体——石油、天然气、油田水 一、名词解释 石油、石油的灰分、组分组成、石油的比重、石油的荧光性;天然气、气顶气、气藏气、凝析气(凝析油)、固态气水合物、煤型气、煤成气、煤层气;油田水、油田水矿化度 二、问答题 1. 简述石油的元素组成。 2. 简述石油中化合物组成的类型及特征。 3.何谓正构烷烃分布曲线?在油气特征分析中有哪些应用? 4. 简述Tissot和Welte 三角图解的石油分类原则及类型。 5. 简述海陆相原油的基本区别。(如何鉴别海相原油和陆相原油?) 6. 描述石油物理性质的主要指标有哪些? 7. 简述天然气依其分布特征在地壳中的产出类型及分布特征。 8. 油田水的主要水型及特征。 9. 碳同位素的地质意义。 第二章油气生成与烃源岩 一、名词解释 沉积有机质、干酪根、成油门限(门限温度、门限深度)、生油窗、烃源岩、有机碳、有机质成熟度、氯仿沥青“A”、CPI值、TTI法(值); 二、问答题 1.沉积有机质的生化组成主要有哪些?对成油最有利的生化组成是什么? 2.按化学分类,干酪根可分为几种类型?简述其化学组成特征。 3.论述有机质向油气转化的现代模式及其勘探意义。(试述干酪根成烃演化机制) 4.试述有机质成烃的主要控制因素。(简述时间—温度指数(TTI)的理论依据、方法及其应用。)5.试述有利于油气生成的大地构造环境和岩相古地理环境(地质条件)。 6.天然气可划分哪些成因类型?有哪些特征? 7.试述生油理论的发展。 8.评价生油岩质量的主要指标。 9.油源对比的基本原则是什么?目前常用的油源对比的指标有哪几类? 第三章储集层和盖层 一、名词解释 储集层、绝对孔隙度、有效孔隙度、绝对渗透率、有效(相)渗透率、相对渗透率、孔隙结构、流体饱和度、砂岩体、盖层、排替压力 二、问答题 1.试述压汞曲线的原理及评价孔隙结构的参数。 2.碎屑岩储集层的孔隙类型有哪些?影响碎屑岩储集层物性的地质条件(因素)。 (简述碎屑岩储集层的主要孔隙类型及影响储油物性的因素。) 3.碎屑岩储集层的沉积环境(储集体类型)及主要物性特征。 4.碳酸盐岩储集层的孔隙类型有哪些?碳酸盐岩储集层按储集空间可分为哪几种类型?其物性的影响因素是什么? 5.试述碎屑岩储层和碳酸盐岩储层储集空间及物性影响因素的区别。 6.简述盖层封闭作用的主要机理。

石油地质学 考试前复习专用 名词解释 填空

石油(原油):是以液态形式存在于地下岩石孔隙中,由各种碳氢化合物和少量杂质组成的 可燃有机矿产。(主要成分是液态烃,元素:C、H、S、N、O) 天然气:广义,指自然界一切天然生成的气体。狭义,指和油田和气田有关的在岩石圈中蕴藏的可燃气体。 气藏气:指圈闭中具有商业价值的单独的天然气聚集。 气顶气:指与油共存于油气藏中呈游离态存在于油气藏顶部的天然气。 煤层气:指煤层中所含的吸附和游离状态的天然气。 固态气水合物:为由水与天然气(主要是甲烷)结合形成的白色固态的结晶物。;油田水:油田范围内直接与油层连通的地下水。(来源:沉积水、渗入水、转化水、深成水) 油田水矿化度:单位体积水所含溶体状态的固态物质总量。 排替压力:润湿相流体被非润湿相流体排替所需的最小压力。 储集岩(层):凡是具有一定的连通孔隙、能使流体储存并在其中渗滤的岩石(层)。成熟度沉积有机质向油气转化的热演化程度 氯仿沥青指用氯仿从岩石中抽提出来的有机质 油型气由腐泥型母质形成的天然气 煤型气由腐殖型母质形成的天然气 伴生气凡是在油藏范围内与油藏分布有密切关系的气顶气、油溶气以及油藏之间或油藏上下方的气藏气,都称为伴生气 干气和湿气按天然气组分中重烃气的含量多少将天然气分为干气和湿气,干气的重烃气(C 2 +)含量小于5%,湿气大于5% 绝对孔隙度:岩样中所有孔隙空间体积之和与该岩样总体积的比值。 有效孔隙度:达西直线渗滤定律:单位时间内通过岩样截面积的液体流量与岩样两端的压力差和岩样的截面积成正比,而与通过岩石的长度以及液体的粘度成反比。 储集层的孔隙结构:是指岩石所具有的孔隙和吼道的几何形状、大小、分布及其相互连通关系。 绝对渗透率当岩石为某一单相流体饱和,岩石与流体见不发生任何物理—化学反应时,在一定压差作用下流体呈水平线性稳定流动状态时所测得的岩石对流体的渗透率 有效渗透率也称相渗透率指储集层中有多种流体共存时岩石对每一种单相流体 的渗透率。K o K g K w 分别表示油气水的有效渗透率 相对渗透率指岩石中多相流体共存时岩石对某一相流体有效渗透率与岩石绝对 渗透率的比值。K o /K,K g /K,K w /K分别表示油气水的 空隙结构指岩石所具有的空隙和吼道的几个形状、大小、分布及其相互连通关系。原生孔隙指在沉积湿气形成的孔隙 粒间孔隙指碎屑颗粒支撑的碎屑岩在碎屑颗粒间未被杂基充填胶结物含量少而留下的原始孔隙。 次生孔洞指在成岩作用过程中形成的孔隙和孔洞。 裂缝各种应力作用使岩石破裂产生的裂隙 压实作用沉积物在上覆压力作用下被压缩发生脱水排气岩石孔隙度变小变致密的作用 压溶作用发生在颗粒接触点上,即压力传递点上有明显溶解作用造成颗粒间互相

东北石油大学石油地质学复习资料

?石油地质学: 就是研究地壳中油气成因、油气成藏的基本原理和分布规律的一门学科。 ?源控论: 中国陆相含油气盆地普遍具有多隆多坳的特征,而陆相沉积又具有近物源、短水流的特点,陆相地层岩性岩相变化快、断裂发育,油气很难进行长距离运移。因此生油坳陷生成的石油主要聚集在生油坳陷的内部和周缘,主要生油区控制了大中型油气田的分布。 ?复式油气藏聚集带: 就是主要受二级构造带、区域断裂带、区域岩性尖灭带、物性变化带、地层超覆带、地层不整合带等控制的,形成以一种油气藏类型为主,而以其他油气藏类型为辅的多种类型油气藏成群成带分布,在平面和剖面上构成不同层系、不同类型油气藏叠合连片分布的含油气带。 ?未熟—低熟油: 干酪根晚期热降解生烃模式可能是常规的生烃模式,但不是唯一的生烃模式。在自然界中还存在着相当数量的各类早期生成的非常规油气资源。特别在陆相盆地沉积物中,常含有某些活化能低的特定有机母质,可以低温早熟生成油气,就是未熟油气。 ?煤成油理论: 一般认为,煤系地层主要含皿型干酪根,以生气为主,不能形成大油田 人们认识到煤系地层到底是生气还是生油与煤的显微组分有关。如果煤系地层含有的富氢显微组分达到一定的比例就可以生成商业价值的液态石油,并形成大油田,同时还对煤系富氢显微组分的类型、形成环境、生烃机理、排烃条件等诸多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形成了系统的煤成油理论。 ?石油: 是以液态烃形式存在于地下岩石孔隙中,由各种碳氢化合物和少量杂质组成的可燃有机矿产。

?天然气:地壳岩石孔隙中天然生成的、以烃类为主的可燃气体,也包含少量的非烃气体,如CO 2、H2S等(油气地质学研究的主要是指与油田和气田有关的气体) ?气藏气: 指圈闭中具有商业价值的单独天然气聚集,特别是巨大的非伴生气藏(田)气,是研究的重点。 ?气顶气:指与石油共存于油气藏中呈游离态存在于油气藏顶部的天然气。 ?煤层气: 煤层中所含的吸附和游离状态的天然气;煤型气(煤成气):腐殖型有机质(包括煤层和煤系地层中的分散有机质)热演化生成的天然气。 ?固态气水合物:是一种在一定条件下,主要由甲烷气体与水相互作用形成的白色 固态结晶物。 ?油田水: 指油田范围内直接与油层连通的地下水,即油层水。 ? x(x 层):凡是具有一定的连通孔隙、能使流体储存并在其中渗滤的岩石(层)都成为储集岩(层) 位于储集层上方,能阻止油气向上散逸的岩层,主要起封闭作用 ?储集物性:岩石的孔隙性和渗透性是反映岩石储存流体和运输流体能力的重要参数,通常把它们称为储集物性。 ?(绝对)总孔隙度:岩样中所有空隙空间体积之和与该岩样总体积的比值,用百分数表示。?有效孔隙度: 指那些相互连通的、在一般压力条件下,可以允许流体在其中流动的孔隙体积之和与岩样总体积的比值,用百分数表示。

石油地质学复习资料

石油地质学复习资料 绪论 一、简答题 1、什么是石油地质学? 石油地质学是矿产学的一个分支,是在石油和天然气勘探及开采的大量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门新兴科学??石油地质学是研究地下的油气生成和油气藏形成的基本原理和油气分布规律的一门学科 2、石油地质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油气生成,运移聚集成藏的地质原理 第一章 一,名词解释 1,石油 地下天然形成的,由各种碳氢化合物和少量杂质组成的液态可燃有机矿产 2,天然气 广义,天然气是指自然界一切天然生成的气体 狭义,天然气是指与油田和气田有关的在岩石圈中蕴藏的可燃气体 3,油田水 指在油田范围内直接与油层连通的地下水 二、简答题 1,石油可以分为哪几种族组合? 石油的族分包括饱和烃,芳香烃,非烃和沥青质 2,石油中包含有哪几种主要的元素与次要的元素? 主要元素:碳83%~88%,氢10%~14%, 次要元素:硫,氮,氧, 3,石油中包含哪几种烃类化合物和非烃类化合物? 烃类化合物:烷烃,环烷烃,芳香烃 非烃化合物:含硫化和物,含氮化合物,含氧化合物 4,天然气中含有哪些主要的烃类气体和非烃气体? 烃类气体:甲烷,重烃气(湿气重烃气>5%,干气重烃气<5%) 非烃气:氮气,二氧化碳,硫化氢 5,在苏林分类中,地层水被分为哪几种类型?油田水主要为何种类型?说明不同类型的地层水反映的地层封闭条件 地层水分为四种类型:硫酸钠型,重碳酸钠型,氯化镁型,氯化钙型 不同类型的水反映不同的地层封闭性:氯化钙>碳酸氢钠>氯化镁>硫酸钠 第二章 一,名词解释 1,干酪根 沉积岩中所有不溶于非氧化性酸,碱和非极性有机溶剂的有机质,包括沉积岩中的分散有机质也包括煤中的

石油地质学基本概念

第一章: 1.石油:以液态形式存在于地下岩石孔隙中的可燃有机矿产。成分上以烃类为主,并含有非烃化合物及多种微量元素;相态上以液态为主,并溶有大量烃气和少量非烃气以及固态物质。 2.石油的元素组成主要是C、H,其次是S、N和O,并含有几十种微量元素。 3.石油可分成饱和烃、芳烃、胶质和沥青质4种组分。 4.生物标志化合物:沉积物和石油中来自生物体的原始生化组成,其碳骨架在各种地质作用过程中被保留下来的有机化合物。又称“分子化石”、“指纹化合物”或“地球化学化石”。 5.海相与陆相石油的基本区别: 1、海相石油以芳香—中间型、石蜡—环烷型为主;陆相石油以石蜡型为主,部分为石蜡—环烷型。 2、海相石油以低蜡为特征(均小于5%);陆相石油以高蜡为特征(普遍大于5%)。 3、海相石油一般高硫(一般大于1%);陆相石油以低硫为特征(一般小于1%)。 4、海相石油V、Ni含量高,且 V/ Ni 大于 1;陆相石油V、Ni含量较低,且 V/ Ni 小于 1。 5、海相石油一般比陆相石油的δ13C 高。例如,第三纪海相石油δ13C一般大于 -27‰;而第三纪陆相石油δ13C较小,一般小于–29‰。 (注:δ13C =(RS/Rr — 1)׉ ( RS (样品)=13C/12C, Rr (相对标准)=13C/12C) 6. 荧光性:在紫外光照射下发出荧光的特性。石油的荧光颜色随非饱和烃含量及其化合物分子量的增加而加深。芳烃呈天蓝色,胶质呈黄色,沥青质呈褐色。 7. 旋光性:旋转偏振光震动面的特性。分右旋和左旋。大多石油旋光性为右旋。旋转角小于几度。石油的旋光性与结构不对称的生物标志化合物有关,因此,石油的旋光性是石油有机成因的证据。

石油地质学

课程名称:石油地质学 一、名词解释(本大题20分,每小题2分) (1) 岩体刺穿油气藏(2) 固态气水合物(3) 有效孔隙度(4) 地层压力(5) 油型气(6)相渗透率 (7) 干酪根(8) 含油饱和度(9) 盖层 (10) 探明储量 二、填空题,(共10道小题,每道小题 1 分) (1) 油气藏的定义中的“单一圈闭”的“单一”涵义主要是指受控制,在单一的 中,具有统一的,统一的。 (2) 石油与煤类的元素组成的区别是:煤类的含碳量比石油中,而氢却比石油中,氧在石油中也较。 (3) 对于碎屑岩储集层,一般是有效孔隙度越大,其越高,渗透率随着的增加而有规律的增加。 (4) 一般认为沉积有机质向油气的生成演化过程可以划分为、、、 四个逐步过渡阶段。 (5) 根据干酪根元素中碳、氢、氧的含量分析结果,可将其划分为、、三种类型,其中以 类型对油气生成最为有利。 (6) 苏林分类的四种水型为:、、、。 (7) 圈闭的最大有效容积,决定于圈闭的、及。 (8) 在沉积盆地发育过程中,若沉降速率沉积速率,水体则急剧变深,生物死亡后,在下沉过程中易遭受 所含氧气的氧化破坏。 (9) 目前在石油地质上最常用的利用包裹体测温方法是:------------------------------。 (10) 较老地层中生成的油气运移到较新地层中聚集,称为。 三、判断题(共 10 道小题,每道小题 1 分) (1) 一般含硫量较低的石油多产自碳酸盐岩系和膏岩系含油层。 (2) 石油中的13C/12C的比值沿着油气运移方向上逐渐增加。 (3) 有机质向油气的转化,是在适宜的地质环境里,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4) 在背斜圈闭中,构造的闭合高度等于构造起幅度。 (5) 一般认为,均一温度代表流体包裹体形成温度的上限。 (6) 在物理性质上,重质油与常规原油相比具有密度大、粘度大、含胶量高、含蜡量高、凝固点低的特点。 (7) 在油藏中,含油高度与闭合高度的比值称为聚集系数。 (8) 胶质和沥青质含量越多的石油,其灰分的含量往往也多。 (9) 在烃源岩有机质热演化生烃过程中的不同阶段,其主要排烃动力有差异,在中~浅层,压实作用为主要动力,在中~深层,异常压力为主要动力。 (10) 油气聚集带的形成是盆地内局部构造同油源区和储集岩相带有机配合的结果。 四、选择题(共 10 道小题,每道小题 1 分) (1) 地壳上具有同一地质发展历史,发育有良好生储盖组合及圈闭条件,并已发现油气田的沉积盆地,称为。 A、含油气区 B、含油气盆地 C、油气聚集带 D、油气系统 (2) 碳(C12)的稳定同位素的相对丰度平均值为。 A、95% B、90% C、99% D、85% (3) 石油成因的岩浆说认为,石油的生成与基性岩浆冷却时碳氢化合物的合成有关。这一学说的代表学者是。A、门捷列夫 B、索可洛夫 C、库得梁采夫 D、耶兰斯基 (4) 圈闭的最大有效容积与下列那些参数有关?() A、闭合高度 B、溢出点 C、闭合面积 D、构造幅度 (5) 密度大而颜色深的石油则富含。A、石蜡 B、饱和烃 C、沥青质 D、环烷酸 (6) 光谱分析证明,古生代的石油灰分主要含。 A、氧化铁和氧化钡 B、氧化铜和氧化锌 C、氧化镍和氧化钒 D、氧化铅和氧化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