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范阳卢氏宗

范阳卢氏宗

范阳卢氏宗
范阳卢氏宗

范阳卢氏宗谱(宗泰公暨相关宗支谱、史、考)序言

宋太宗皇帝赐诗:

宋太宗赵光仪皇帝褒奖对镇守边陲有伟绩的卢安仁(字十七郎,虔化南云公明公裔,仕至金紫光禄大夫)及其房侄卢八节(三郎,名晏,仕至银青光禄大夫)恩赐紫金鱼袋赐诗曰:积代簪缨自范阳,煌煌事业远流芳;

尚书光耀千年史,太尉名扬五代梁;

谱谍至今传墨迹,家声远播耿朝纲;

叮咛后代多相继,宝贵荣华永无疆。

-----宋雍熙四年(公元987年)丁亥二月

“姓”的形成十分久远,它形成后非常稳定:“氏”的形成较晚,且会随着各种历史条件的变迁而变更。在夏、商、周三个朝代,“姓”与“氏”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国语?周语》中说:“姓者生也,以此为祖,令之相生,虽不及百世,而此姓不改。族者属也,与其子孙共相连属。其旁支别属则各处为氏。”也就是说,“姓”为“氏”之本,“氏”自“姓”出;至秦朝末年,社会变迁巨大,人口流动频繁,“姓”与“氏”与已经完全合称了,但仍以姓的涵义作为表明每个人所属家族的符号。

卢氏远祖,乃四千多年前原始社会游牧部落的一支,原居

于渭水支流姜水(今岐水,姜水原于岐山一带,即今陕西省岐山县西。)之演,他们以居住地为姓,定为姜姓。姜姓是我国最古老的姓之一。炎帝为姜姓,他是我国远古四大部落(炎帝、黄帝、蚩尤、大皋等部落)之一的首领,炎帝部落强盛起来后,逐渐向中原(今河南、河北、山东一带)发展,在与黄帝部落于阪泉(今河北省怀来县)发生三次大的冲突之后,与黄帝部落结成了炎黄联盟。

姜太公名尚(又名:望),字子牙,东吕人,是炎帝的后裔。他的氏是吕。吕氏是较早从姜姓中衍生出来的一个氏。山东的吕氏在海滨陈辟以草莱、从事渔猎耕织,定居下来后,称其地为莒,又叫东吕。吕尚是武师逄伯陵的入门弟子,他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不但精通拳棒及各种兵刃,而且对御车、射箭和行军布阵均作过精湛的研究。但在后来的数十年中,吕尚虽拥有超人的文韬武略,却得不到施展的机会。直到公元前十一世纪的西周初年,身为官太师(武官名)的吕尚于八十岁时在渭水边垂钓,才为周文王访得,拜为丞相,世为称其为姜太公。他辅佐周文王、周武王完成了兴周大业。春秋初年,周武王封姜太公为诸候国齐国的国君,称为齐太公,封疆在今山东省北部,国都设于营近(后称临淄,在今山东省淄博市东北)。

齐太公的六世孙齐文公有儿子名为公子高,公子高的孙子名为傒。齐襄公被公子孙无知杀害后,联合其他大臣一起平定内乱,诛杀公孙无知,迎立齐襄公这弟公子小白为君,称为齐桓公。齐桓公为了表彰傒的功劳,任命傒担任齐国上卿之职,

并把卢邑(今山江省济南市长清县西南归德镇的卢城洼一带)封给他。卢邑之人,是时已有以邑为氏者,齐国有大夫卢蒲毕、卢蒲癸便是明证。傒的子孙世袭齐国上卿之职,是春秋时齐国很兴盛的家族,但了战国时代,在公元前385年,发生了“田和篡齐”的政治大变动,世袭国君的吕氏因此“绝宗庙之祀”。居住在卢邑的傒之子孙与吕氏其他族人一样,因失国破家而被迫举族迁移,大批离开齐地而奔燕国(今河北省一带)、秦国。颠沛流离的傒子孙到了燕、秦等地之后,日夜眷念世代繁衍生息的故土,于是,他们之中就有更多的人以先人傒所受封邑为氏,更氏为“卢”,以铭刻永世不忘祖地的深情。

从战国、秦、汉、三国、晋至南北朝的八百多年间,卢氏苗裔播迁至黄河流域广大地区,支脉甚多。海河有一支流叫范水,秦朝时在范水之北设范阳县,治所在今河北省定兴县固城镇;三国时魏臵范阳郡,治所在涿县,即今河北省涿州市,墨守成规境相当于今河北省内长城以东、永清县以西、霸县、保定市、紫荆关以北和北京市房山区以南地区。长期居住在这一地区的卢氏人丁兴旺,许多人的文化素质甚高,在魏、晋、南北朝及隋朝时期,居住在范阳的卢氏逐渐成为各支派卢氏中最繁盛的一支,出现的功臣、名人越来越多,在社会会上的名望越来越高,成为当地的望族,遂定堂号为“范阳”。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社会上多以“地望”论姓氏之贵贱,“地望”即“郡望”,也就是某姓氏世居某郡,有显著的业绩,为当地人氏所仰望,而朝廷中设臵有家谱局,任用官员必须考查谱谍,

于是,范阳卢氏自然而然成了“崔、卢、王、谢”的“四海大姓”之一,社会声望极高。及至唐代,卢氏为盛唐五大姓氏(陇西赵郡李氏、清河郡崔氏、荧阳郡郑氏、太原郡王氏)之一,出任过宰相的达八人之多,在政治、经济、文化及军事诸方面对国家的贡献很大。

卢氏肇氏两千多年来,由于各种原因,不断迁徒。卢氏族人瓜瓞绵延,枝叶蕃衍,现已分布到全国各地及其他许多国家。我国家档案局、教育部、文化部于1984年联合发出关于要求协助编好《中国家谱综合目录》的通知指出:“家谱是我国宝贵文化遗产中亟待发掘的一部分,蕴藏着大量的有关人口学、社会学、民族学、民俗学、经济学、人物传记、宗族制度及地方史的资料,它不仅对开展学术研究有重要价值,而且对当前某些工作也起着很大的作用。”正是因为政府这样要求和鼓励人民积极发掘和利用家谱资源,许多卢氏宗亲,根据各地不同的具体情况,为卢氏源流的研究进行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由于有广大宗亲的热情参与和支持,迄今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多年前,就有宗亲倡议,先编印一部《范阳卢氏宗谱(宗泰公暨相关宗支谱、史、考)》,为将来编印《范阳卢氏总谱》作准备。

为了编印《范阳卢氏宗谱(宗泰公暨相关宗支谱、史、考)》,思宗宗亲不辞辛劳,寻访了各地许多族人,行程远达数千里,收集了五十多种卢氏谱志和《范阳卢氏春秋》、《东南亚卢氏源流研究联谊简报》、《卢氏信息》等大量宝贵资料及照片,

经历数度春秋寒暑。通过综合各地宗亲丰富的研究成果,思宗宗亲执笔撰写的《范阳卢氏宗谱(宗泰公暨相关宗支谱、史、考)》一书的第一、二、三编的初稿于1997年冬完成;第四、五、六编的初稿于1999年冬完成。前三编经长桂、陆腾、火石、卢焜、日浈、华新等提出了修改意见,后三编以国鼎、树勤、俊明、赋培、振国、延任、昌彰等宗亲提出了修改意见。

非常遗憾的是,江西麻田开基祖宗泰公的先世及其本人的情况,因一直秘而不传,使得其后裔只能修断代谱。几百年来,宗泰公裔孙为解开宗泰公留下的谜而作了巨大的努力,但迄今尚未能完全达成共识。而天津南开大学文学博士、中文系教授卢盛江宗亲查阅了唐代九十多种史志,均末发现“卢宗泰”其人。唐朝开元年间,在长安得罪唐玄宗的有依附武则天之女太平公主的尚书右丞卢藏用,因此,宗泰公若是卢藏用的至亲这一而到麻田避难,是有可能的。正如盛江宗亲给思宗宗亲的复信中所说:“开元元年七月三日,唐玄宗定计杀太平公主,太平公主一派尽数遭诛除贬谪。侍中岑义、中书令萧至忠被斩,同被杀者几十人,宰相崔諟、卢藏用除名,崔諟被流放窦州,卢藏用流放泷州。以上均见《旧唐书》、《通鉴》等,有史可据。始祖宗泰公恰于是年迁虔州,这确实会使人想到,这次迁移很可能与此次宫廷的变故有关。这次变故不是局部性的,而是全国性的,是政治性的。是年的政治大变故,只有这一件事。时间恰在这一年。合理的解释,应是这次迁移与此次政治变故有关,否则宗泰公为什么要对后人隐名匿祖呢?为什么要让三

个儿子分居麻田、南云及下沽三处,形成三足鼎立、救望相助之势呢?而从三处所遗留的种种迹像表明,宗泰公其时当属非常人物,他所以南迁,看来不是一般的隐居”本人曾于1999年12月31日到江西省宁都县麻田实地考察,看到麻田至今仍是一个交通困难、异常闭塞的地方,在一千三百多年前的唐朝开元时代,麻田应是最佳的避难之地。当然,关于这一点,尚有少研究者有不同的看法,这是正常的。

这部谱、史、考综述了卢氏渊源及其远祖世系,从傒公肇卢氏到秦末,从西汉初年到东汉末年,均有该期的可信度之评述:该书还汇集了江西虔化县麻田开基始祖宗泰公世系、先祖传记、诰命、祖训、卢氏俊贤等资料,都非常宝贵。当然,万事开头难,由于种种客观条件的限制,肯定有不完善之处,我深信各地卢氏宗亲对此都是会理解的。该书就要付储出版了,让我们通过该谱、史、考一书,努力扩大与各卢氏支源的联系,继续搜寻和汇集关于范阳卢氏的各种信息、资料。

世界潮流浩浩荡荡,在人类已经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及国际互联网时代的今天,在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趋势下,我们编修谱志,可以存史、教化、资治。我衷心期望海内外的卢氏宗亲,无论从事哪一个行业,无论目前各自的际遇如何,均能通过阅读宗谱,看到悠悠千年的沧桑巨变,激发崇祖爱宗的热情,缅怀卢氏先祖,积极参与对卢氏源流的研究,加强同卢氏宗亲的联系,互相关心、互相支持、同心同德,通过“宗谊搭桥,经贸唱戏”,更好地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为民族的繁荣昌

盛,为世界的持久和平,为人类的美好未来作出更大的贡献。

在此,我向所有为《范阳卢氏宗谱(宗泰公相关宗支谱、史、考)》的编写及成功出版付出了宝贵时间、汗水与心血的宗亲及各界友好人士致以深切的谢忱!

是为序。

教授、研究员、广西平南县谷塘宗泰公第四十三世裔孙卢家祥谨志

庚辰(2000)年5月25日于北京

注:国家发改委卢家祥教授是著名的同声翻译,曾为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及国家的领导人做各类翻译

卢氏家谱

据卢氏家谱记载,卢姓是我国的百家姓氏之一,排名第42名,约占中国汉族人口的0.47%。 卢姓的起源有六: ①出自姜姓,为炎帝(传说中上古姜姓部族首领。因居于姜水流域而得氏。②出自复姓改单姓卢氏,据《卢氏家谱》所载,以"卢蒲"为姓的一支,出自姜姓,是传自"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那位齐桓公,到后来,纷纷改了单字的卢氏。 ③出自他姓赐卢氏。 ④出自他姓改卢姓。 ⑤出自少数民族姓氏。 ⑥出自国名。 卢姓迁徙分布: 卢姓的发源地在今山东省长清的西南,春秋时在齐国繁衍,自“田氏代齐”后,卢姓便散居燕秦之间。 秦时,有博士卢敖在涿郡定居,世称涿郡卢氏。秦末,卢敖裔孙卢绾随汉高祖起兵反秦,因功封燕王,封国在涿郡,后涿郡卢姓又称范阳卢姓,为五大望族之一,历汉魏南北朝隋唐千余年而不衰。与此同时,有卢姓已迁至宁夏固原与甘肃平凉间地,以东汉王卢芳为始祖。而传自齐桓公的那支复姓卢蒲,改卢姓后

亦在涿郡繁衍。 西晋末年的永嘉之乱,导致卢姓大举南迁,卢氏大族有随晋室南迁于江浙一带;又有一支卢姓北上辽沈,后发展成为辽西卢姓大族,此支卢姓,为后魏太保,录尚书事卢鲁元(昌黎徒河〔今辽宁省锦州〕之族所在)。 唐代卢姓称盛于黄河流域,唐宪宗时有卢姓入闽粤。据《始兴范阳卢氏五修族谱》所载,迁居南京的范阳后裔卢富,率子孙迁江右虔化县(今江西省宁都),曾孙卢光稠平黄巢起义有功而封开国侯,其次子的八世孙迁居福建蒲田、考满。其支派有十七郎迁居广东东莞,而在此以前,有奇女子卢眉娘已名闻粤乡,据文献,她是广东省南海人,可见在唐代时,卢姓在北方已称盛于黄河流域,其中以河南繁衍最为著名,南迁则主要繁衍于江西、江苏、四川、福建、广东一带。 元明清之际,卢姓已遍及全国大江南北,长城内外。 卢姓人氏,作为中国的炎黄子孙,得姓较早,加之源于山东,后又沿着黄河,在河北、河南繁衍发展,现如今卢姓已遍布全国,尤以广东、河北、广西等省

家谱格式

X氏家谱目录 第一章谱序 谱序是每部家谱不可或缺的内容之一,家谱卷首应有数量不等的序文。谱序包括新序、旧序、阖家或某几位族人撰写的序和当时名流、族外人写的赠序、客序,以及跋语等。谱序的内容主要是介绍家族世系渊源、传承关系、修谱缘由和经过以及修谱任事人员等,是熟悉、研究一部家谱的直接切入点,是了解我X氏家族世系源流的重要资料。主要说明了为什么要进行此次修谱以及如何组织此次修谱等内容。 【续谱时间】2012年。 【地点】XX省XX市XX县XXX镇XX村。 【续谱主持人】族长XXX及各支系长者等族人。 【执笔人】XXX等。 【说明】修谱小组说明: 1.据2012年统计,XX村共有登记在册人口XXXX人,其中X氏总人口XXXX人,占全村人口的XX.X%,其中本支系共有XX户,人口XX人。户口在外地、国外居住工作的人口约XX人,本支系合计有XXX人。(此处以此次修谱具体人口统计数字为准) 自XX二年X氏始祖由XXXX县XX迁徙到XX省XX县XX庄(现XX市XX县XXX镇XX村)XX多年来,世代繁衍,根深叶茂,现已繁衍到了第XX代,现在是X世同堂。各分支系长者均参与了本次修谱事宜。

2.修谱有一个原则,即可以补叙、补遗、补新等,但不能对先人的修谱予以修改或评论,其目的是避免引起其支系后裔的异议,避免产生族群矛盾。 3.本次新修谱包括总目录、正文、后记总共XXXX字(标点符号在内),不包括书封计有XX幅照片、图片。 全谱用16开本印刷,共计XXX页(不包括所附空白页),共一卷。 此说明的目的是,一旦家谱遇到特别原因而破损,后人也能知道到底是部分散失还是大部散失。 【X氏家谱的修谱定义与内容结构】 家谱是一种特殊的文献,亦称祖谱、宗谱、族谱、世谱、支谱、系谱、统谱、家乘、私谱、谱传等。 我X氏家族按始祖的习惯统称为家谱。 一部完整的家谱是一部宗族、家族史或宗族、家族的百科全书。通过一部家谱,可以了解到我X氏家族的历史沿革、世系繁衍、人口变迁、居地变迁、婚姻状况;我家族成员在科第、官职等政治、经济生活中的地位、作用和事迹;我家族的经济情况和婚配、丧葬、礼典、家规、家法等典章制度等。而家谱也正是将这些内容以书、图、史、表、志的形式记录下来,成为宝贵的文史资料。 家谱以文字内容为主,图片资料为副,不局限于文字记录,将好图片、地图、照片、合影、遗像、正面肖像画纳入家谱,更能反应时代风貌和精神气质,并节省许多文字描述,成为记载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迹的历史图籍。 据现代有关资料统计,中国家谱保存至今较为完整的以清代和

新余县地名志—马洪公社概况

新余县地名志(1986版)——马洪公社概况 马洪公社位于县城北面22公里处。东南与北岗、罗坊公社交界,西北和下村公社接壤,南与水西公毗连。总面积92平方公里。辖15个大队,171个生产队,106年自然村,4400户,23039人,其中非农业人口960人,均汉族。 公社以驻地马洪圩而得名。解放前夕,火田、堆甲、桥上、张家、桂花、库陂等6个保属罗坊区水东乡;内塘、山南、王家、上港、东港、白沙桥、南岭、马洪、鲇口等九个保属江东区三和乡。解放后白沙桥等6个保属江东区白沙桥乡;堆甲、火田属罗坊区火田乡;张家、桥上、桂花、库陂属燕山乡;山南、王家、东港属新和乡。1956年白沙桥乡改为马洪乡。1958年成立马洪公社,(含今北岗公社)1962年与北岗公社分开,仍为马洪公社。 境内属红壤丘陵地带,岗峦连绵,丘陵起伏,西北高,东南低,西部的王花岭海拔341米。西北的员岭坳海拔205.9米。几条小溪向东南流向,汇入袁河。解放前水缺田瘦,粮食亩产不到200斤。解放后大兴水利工程176座,其中小(一)型水库3个,小(二)型水库13个,塘坝144个,自然条件大有改善,旱涝保丰收面积不断扩大,农业生产发展很快。现有耕地面积34828亩,其中水田27304亩,旱地7524亩,山林面积14896亩,水产面积453亩,以种植水稻为主,年产粮食21418300斤。经济作物逐年扩大,1980年种植棉花4832亩,亩产皮棉50斤,总产2431担。油料作物4104亩。年末生猪存栏9899头,花生、西瓜产量有所增加,马洪豆和鲇口大队的油茶闻名全县。鲇口村45户人家。茶林3000亩,年产茶油超万千斤。 煤矿储量丰富,境内有县办南岭煤矿,年产有烟煤2万吨。社办企业有腐肥厂、农机厂、砖瓦厂、服务厂等四个单位,职工有120人,年产值18万元。 境内简易公路东接北岗,西通下村,与上新公路相接,向南至水西,与清萍公路相连,向北通往山南,改变了过去交通闭塞的状况。 文教卫生事业发展很快,有社办中学2所,小学28所,教职员工216人,中学学生4193人。公社卫生院1所,医务人员24人,其中护士3人,病床25张,医疗条件不断改善。 〔马洪圩〕紧靠洪陂西南0.2公里平地上,新余至马洪公路的终点,小江环绕于北。47户,213人。每逢阴历三、六、九赶闹(据说有54村捐资兴闹)。〔喻北华氏族谱〕该村华氏于清康熙于六年(公元1667年)从福建汀州徙喻北书坑村。清道光元年(公元1821年)由书坑徙居于此。因处山区有小溪,每当山洪暴发时,洪流激湍如奔马,兴圩时故以名之。 〔马洪大队〕驻地马洪圩,位于公社驻地西0.3公里公路交叉处,四周丘陵,构成小块平地,小江流经中部,辖21个生产队,7个自然村。296户,1438人。耕地1874亩。解放前属江东区三和乡。解放后属白沙桥乡。1956年由白沙桥、书坑、丰塘3个初级社组成春光高级社。1958年公社化时,转为马洪大队。1962年分为南岭、白沙桥、马洪三个大队。1968年又并为马洪大队。1971年又复为三个大队。 后贤位于马洪闹北面1公里山坡下。34户,178人。〔张氏族谱〕明弘治元年,由熊坑迁居于此。传说建村时请风水先生择地,说后有贤人出,故名。 石门位于马洪闹西面0.7公里山坡下,村前两侧巨石突起,相互对峙宛若石门,故名。18户,91人。〔谢氏族谱〕明末从福建龙嵩祠迁此。 洪陂紧靠大队驻地东面0.2公里平地上,东西小溪夹流,公路交叉处,公社驻地。94户,489人。村北300米处有社办农机厂、公社第二中学。〔洪陂何氏族谱〕载:汉之比干,居卢江开阳,迁吉州之桐江,因兵迁喻北蒙山之铜坑,由铜坑而苦竹塘、而山田、而吉坑、而小塘、而东坑,其后而居车下(今年姚圩东源何家),由车下徙通城,旋居新余之云山。至明嘉靖九年,由云山迁洪溪。谱记:何治道游览至此,见一面环山,三面带水,雨季洪水暴发,名洪溪。后筑陂防水,更名洪陂。 卢家位于马洪寺南偏东0.2公里小丘上,村西紧造公路。17户,75人。〔荆陂头卢氏族谱〕明景泰年间,懋榕由玉峡虹溪迁来。 周家位于马洪圩东南0.5公里山脚下,西傍公路。30户,135人。周姓于清同治年间,由北岗堪源周家迁来。 丰塘位于马洪圩南偏东1公里山坡上,村西有公路通过。54户,257人。有何、李、华、张、王、廖六姓。〔何氏族谱〕宋景炎年间,岳申从新干县清水洲迁新余县城东观下。至元至正三年,自观下迁此。邓姓从抚州崇仁县迁入,已有20多代。村建塘畔,枫树成荫而得名。后因谐音,演变为丰塘。 〔山南大队〕位于洪陂北偏东4.5公里坑中,全境属丘陵地,西北地势高,山峦绵亘,其间有山南水库。辖17个生产队,4个自然村。373户,1751人。耕地1793亩。解放前属江东区三和乡,解放初属江东区新和乡,后划归连港乡。1956年由张家、山南、前家、竹元、连港、上下樟坑、肖家陂等九个初级社合并为星光高级社。1958年转为山南大队。1979年分为山南、王家下两个大队。 山南大队驻地。座落马洪至山南公路东侧山坡上,北靠山南水库。189户,860人。〔廖氏族谱〕南宋绍兴年间,由福建长乐顺昌高溪廖坑迁此。因村建山之南而得名。 竹元位于山南西偏北1.3公里山坑中,东邻山南水库。37户,203人。〔廖氏族谱〕明朝万历年间,由山南迁此。村建于竹林

常见的族谱格式

一、常见的族谱格式 广东兴宁石卓欣辛卯年 欧式:又称瓜藤式、垂珠式,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创立的。欧式世系表的特点是:世代直行下垂,世代间无横线连接,全部用竖线串连,图表格式也是由右向左排列的,主要是强调宗法关系。 优点:亲疏易辨。 缺点:无法提供个人详细信息;空白过多,纸张浪费大。 苏式:又称雁行式,是北宋文学家苏洵创立的。苏式的特点是:世代分格,由右向左横行,五世一表,用起来很方便。苏式中,每个世代人名左侧都有一段生平记述,介绍该人的字、号、功名、官爵、生辰年月日、配偶、藏地、功绩等。 优点:长幼易辨。 缺点:亲疏难别。 欧式苏式 ▲另外,通常修谱时采用苏式的,还会同时用上欧式。比如兴宁石氏四修谱即是前面采用苏式,后面还用了欧式。

欧苏混合式:此谱式采用世代分格,五世一表,直系长辈居上方,每个世代人名左侧都有具体记述,介绍该人生殁葬、功名职位、重大事件、配氏等。 优点:既容易辨别亲疏,又能同时方便地查看某人的详细资料。 缺点:十分浪费纸张。 流水式:此谱式不分格,不划线,对于某一上祖来说,先记述其本人的具体信息如生殁葬、配氏、功绩事业、子嗣等,接着记述其长子(长子无嗣则次子,类推)的具体信息,再接着是记述长子的长子……直至嫡长世系记载到某一特定的世代(如五代或十代),再换行记载长子的次子信息至前述的特定世代。如此类推。 优点:节约纸张。 缺点:世代不划一,体系不整齐;而且很多时候,某上祖的名讳要多次出现,给人一种比较啰嗦的感觉。 欧苏混合式流水式

宝塔式:顾名思义,就是将世代人名象宝塔一样,由上向下排列。 优点:家庭成员的亲疏、血缘关系表现的非常明了。 缺点:当家族发展到一定程度,就无法将世系在一张纸上画出;而且由于各支系子嗣多寡不一,难以保持图谱整体上的均衡,容易给人一种比较凌乱的感 觉,另外宝塔式图谱在附记履历时由于篇幅有限也受到较大的限制。 牒记式:不用横竖线连接世代人名间的关系,而是纯用文字来表述这种关系。每个人名下都有一个相关的简介。牒记式家谱类似于每位家庭成员的简历汇编,其起源大约是源于欧式图谱,大致相当于欧式图谱后面的传记部分。 优点:世系固定,依次分明;且较节约纸张。 缺点:上下代之间查找不太方便。 宝塔式 牒记式

曾氏家谱

曾氏排辈诗文 宏闻贞尚衍,兴毓传继广, 昭宪庆繁祥,令德维垂佑, 钦绍念贤扬,建道敦安定, 懋修肇彝常,蔚文焕景瑞, 永锡世绪昌。 据《曾氏彰户族谱》(四修)整理 天下曾姓,自古同宗。作为中国的四大圣裔,曾氏子孙从六十三代“宏”字辈开始,用与孔、颜、孟统一的字辈。 据《曾氏彰户族谱》(四修)记载,将曾氏班次如下 彰户房曾姓四十六世祖曾泰谕公的老班次为: 泰延文仲德 承仕思友子 时克欣永原 蒙正大光明 显志德功成, 大字班,实宗圣公六十三派,今谨遵御赐班字于大字班,以后班字悉为更易。” 明熹宗皇帝天啟四年御赐班次十五字(自宗圣六十三派起宏字班):宏闻贞尚衍 兴毓传纪广 昭宪庆繁祥 清仁宗睿皇帝嘉庆二年御赐班次十字: 令德维垂佑 钦绍念显扬

清光绪三十四年,宁乡总局拟定班次 正心诚意 知定静安 家齐国治 康阜熙咸 派者分也,行者同也。祖、孙、父、子名,兄、弟、叔、姪之分,自古有之。只有区别层次,才能以礼相称。全国曾氏起源之说基本一致,然而,曾氏繁衍至数代后,在全国各地文形成无数派行,各派又有各派字辈。虽然清圣祖仁皇帝(康熙)为孔、颜、曾、孟赐了统一的名派,但仍有一些派行没有使用钦定派语。至清代著名“中兴”名臣曾国藩(派名:传豫)方从曾参第六十四代起达到全国统一。 武城派行从曾参至六十二代无全国统一派行,自六十三代以清圣祖仁皇帝所赐“弘、闻、贞、尚、衍、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15字,为圣裔排行命名,故谓之名派。其它各派行先人定的字句,以之取字,故谓房派。孔氏从六十一代始用此15字为名派。“弘”因敬避改作“宏”,曾氏尊孔从六十三代始用此字,迭至“祥”字则是七十七派。“继”字因曾族避太宗讳名改作“纪”。因此,后来全国各派行统一使用名派15字是:宏、闻、贞、尚、衍、兴、毓、传、纪、广、昭、宪、庆、繁、祥。 清朝道光年间,宣宗皇帝又续赐名派20字: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鼎、新、开、国、运、克、服、振、家、声。 民国元年(1911年)大总统袁世凯还续赐名派20字:建、道、敦、安、定、懋、修、肇、尔、常、裕、文、焕、锦、瑞,永、锡、世、绪、昌。 曾姓,全国按统一世系排辈命名。曾氏御赐统一名派,来自曾参。曾参一生“尽传孔子之道”,故世尊他为。“宗圣”。曾谱称为第一派祖至曾国藩已是第70派了,清康熙年间,圣祖仁帝为孔、孟、颜、曾姓御赐统一的名派,以致使他们四姓的辈份,互相串联,在全国得到统一。湘乡大界曾氏于康熙六十一年(公元1722年)始修族谱时,从第六十三派起使用了圣祖仁帝御赐的三句十五字名

卢氏家谱及起源

xx家谱 1、出自姜姓,为炎帝神农氏之后裔,齐太公后裔孙高傒而来,以邑为姓。据《元和姓纂》所载: “姜氏,齐太公之后,至文公子高,高之孙高傒(人称傒公),食采于卢,今卢县也,因姓卢氏……”。西周时炎帝后裔姜尚,字子牙,因辅佐周武王兴周灭商有功,被周公(周武王之弟)封于齐,有太公之称。春秋时代,齐太公的后裔高傒食采于卢,“因邑为姓”,故其后裔姓卢也。此居卢姓主要来源之首位。 2、出自复姓改单姓为卢氏。据《通志〃氏族略》所载,春秋时代,齐桓公之后,有一支取卢蒲氏,后来改成姓卢;又据《魏书〃氏族志》所载,北魏孝文帝改鲜卑复姓吐伏卢氏、伏卢氏、卢浦氏、莫卢氏为卢姓。是为河南洛阳卢姓。还有一支取“葛卢”为姓的,后来也改姓为卢。 3、古代我国北方少数民族鲜卑族拓跋部有姓“莫芦”的,后来改为姓“芦”,再后来则去掉草字头,归于卢姓。又有少数民族姓“吐伏卢”、“豆卢”或“奚什卢”的,也改为姓卢。 4、出自他姓赐卢氏。据《隋书〃卢太翼传》所载,隋炀帝赐河间人章仇(复姓)太翼姓卢,很有才华,备受隋炀帝看重,受赐姓“卢”,子孙也就随之归于卢姓。此支是为河间郡(治今河北献县东南)卢姓。 5、出自他姓改卢姓。如祖籍河北省范阳(后望于河南省光山)的雷姓人氏在北周之初改为卢姓;唐代有三原(后望于陕西省三原)的闾姓,经当朝皇帝特批,改姓为卢。 6、春秋时代的庐子国,有人以“庐”为姓,后则改为卢。卢姓迁徙分布: 卢姓的发源地在今山东省长清的西南,春秋时在齐国繁衍,自“田氏代齐”后,卢姓便散居燕秦之间。 秦时,有博士卢敖在涿郡定居,世称涿郡卢氏。秦末,卢敖裔孙卢绾随汉高祖起兵反秦,因功封燕王,封国在涿郡,后涿郡卢姓又称范阳卢姓,为五大望族之一,历汉魏南北朝隋唐千余年而不衰。与此同时,有卢姓已迁至宁夏固

家谱管理系统1(1)

《软件综合设计》 家谱管理系统 院系: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二系 班级:计11 – 2班 姓名:刘文秀(15) 合作者:姜雪(05) 、岳奉宜(33) 指导教师:薛曼玲 2013 年 12 月 01 日

《软件综合设计》任务书 一、题目:家谱管理系统 二、设计要求 (1)刘文秀(组长)、姜雪和岳奉宜组成课程设计小组。 (2)小组成员分工协作完成。要求每个成员有自己相对独立的模块,,同时要了解其他组员完成的内容。 (3)查阅相关资料,自学具体课题中涉及到的新知识。 (4)采用结构化、模块化程序设计方法设计,功能要完善,界面美观。 (5)所设计的系统应有菜单、动画和音乐。 (6)按要求写出课程设计报告,并于设计结束后1周内提交。其主要内容包括:封皮、课程设计任务书,指导教师评语与成绩、目录、概述、软件需求分析、总体设计、详细设计、程序的调试与测试、总结与体会、结束语、程序清单(带中文注释)、参考文献等。报告一律用A4纸打印,正文的中文字体为宋体,西文字体用Time New Roma,一律用小四号字,行距采用“固定值”18磅,首行缩进2字符。1级标题中文字体为黑体,西文字体为Time New Roma,采用三号字;段落为居中、段前18磅、段后12磅、行距采用“固定值”18磅,首行缩进:无,段中不分页,与下段同页。仅一级标题上目录。 三、课程设计工作量 由于是设计小组团结协作完成设计任务,一般每人的程序量在400行有效程序行以上,不得抄袭。 四、课程设计工作计划 2013年12月2日,指导教师讲课,学生根据题目准备资料,需求分析; 2013年12月3日,设计小组进行总体方案设计和任务分工; 2013年12月4日~2013年12月10日,每人完成自己承担的程序模块并通过独立编译; 2013年12月11日~12日,将各模块集成为一个完整的系统,并录入足够的数据进行调试运行; 2013年12月13日,验收、开始撰写课程设计报告; 2013年12月18日前,提交课程设计报告和软件。 指导教师签章: 教研室主任签章

卢氏历史悠久

卢氏 卢氏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卢氏断块盆地不仅是一座巨大的化石宝库,而且在锄沟峪发现的古人类头骨和牙齿化石,为古人类的进化研究提供了新的依据。卢氏境内的仰韶、龙山、裴里岗文化遗址,都确切地显示了卢氏史前文化的轨迹,表明卢氏文化的起源至少在五千年以上,加之洛河横贯全境,境内流长113公里,使卢氏与古都洛阳一衣带水,成为中华文明源头之一的“河洛文化”的中心区域。 卢氏从公元前113年建县至今,没有移过城址改过县名,迄今2100多年,是全国为数不多的古县,保存了丰富的民俗文化。又因卢氏横跨长江、黄河两大流域,自然风物不同,地理环境不同,形成了丰富多样的民俗文化。由于卢氏特定的位置和环境,使之承接着历史文化的“八面来风”。东承河洛文化,北和西受晋秦文化熏染,南受荆楚文化影响,因而形成独特鲜明的卢氏民俗文化。 卢氏是豫西乃至河南的民间民俗文化大县。民俗文化不仅历史悠久,种类丰富,特色鲜明,而且保存比较完好,是一座丰富的民俗文化宝库。 卢氏是全国唯一有化石实物可考的“人龙相揖别”的地区。卢氏境内有古文化遗址63处,其中古生物化石点22处。自1934年法国生物学家德日进到卢氏开展科考工作以来,卢氏一直是中外古生物科学家瞩目的地方。其中被科学界命名为“卢氏跗猴”的古生物化石是国内发现年代最为久远的原始灵长类动物标本,被专家称为是建国以来晚始新世哺乳动物研究最重要的收获之一。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卢氏朱阳关、五里川一带不断发现恐龙蛋化石,再次引起了科学家的极大关注。目前,卢氏是中科院古生物研究所的研究基地,是古生物学家前来考察最为频繁、最为关注的地区。专家们认为,“卢氏跗猴”和卢氏恐龙曾生活在距今4000多万年前的同一地区、同一时代。恐龙灭绝后,“卢氏跗猴”演变成为人类。特别是1976年至1979年,卢氏两次发现的共4片10万年前智人头骨化石和2枚牙齿化石,更为“卢氏跗猴”向人类的演变提供了佐证。 卢氏是河洛文化之源。卢氏古为尊卢氏部落,属于伏羲氏的分支,后演变为古卢氏国。卢氏国由于地处偏僻,不对邻国构成威胁,一直作为相对独立的氏族国延续至建县。卢氏是全国唯一有大禹手书真迹的地方,境内有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处、商代文化遗址8处。专家论断,卢氏是洛河文化的重要发祥地,是河洛文化之源.卢氏也是革命歌曲“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诞生地. 熊耳山汤河温泉风景区 地处卢氏县横涧乡境内,距县城30公里,为长江、黄河两大流域的分界岭,是中国南北地质、气候、生物分界岭。 《水经注》记载熊耳山“双峰竞秀,望井铭耳”,《尚书禹贡》上有“导洛自熊耳”敞而得名熊耳山。自古为道教圣地,中原名山。主峰熊耳岭海拔1569米。有头无门、二天门、三天门、神仙桥、通天洞、风洞等景观。熊耳山雄伟险峻,气势非凡。主峰云遮雾罩,或玉带缠腰,或桂冠戴顶。头天门,二天门、三天门雄盼,龙潭瀑舒秀。悬崖绝壁间有一独木神仙桥,经年累月不见朽迹,相传为神人架设,游人无法接近。通天洞平直,进洞后可见天白云。风洞中的溜冰至七月炎夏不融,入八月积雪仍存。

宫氏族谱

宫氏族谱 胶东宫姓源于姬姓,得姓始祖为春秋时期宫之奇。史载,武王姬发克商建立周朝,分封天下诸侯时,封同一曾祖的族侄仲为虞君,是为虞仲。又封虞仲之子为<;宫阝>;(tong,音“同”)国之君,宫阝国传数世即为晋国所灭。宫之奇原姓姬,名之奇,又名奇,是宫阝国后世国君的族人。宫阝国被晋国灭时,他离宫阝奔虞国,将宫阝字去右耳(右“阝”旁的原字型为“邑”字,“邑”为诸侯之国的意思,去邑表示离开故国,“宫阝”去邑为“宫”),改姓宫,名之奇。从此以后,即有了宫姓,迄今已有2600多年的历史。 宫之奇到虞国后,就任虞国上大夫,辅佐虞公,是一位贤臣。“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这两个著名的成语典故,讲的就是宫之奇的故事。<<;左传.僖公五年>>;、<<;春秋谷梁传.虞师晋师灭夏阳>>;、<<;史记.晋世家>>;、<<;汉书.辛庆忌传>>;等都有关于宫之奇的记述。 就全国人口数而言,宫氏一族是小姓。1982年全国第三次人口普查,从七省抽样结果,宫姓排在152位;但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的统计,宫姓排名在212位。 宫姓的渊源,在全国范围内,宫之奇的后裔,是宫姓的主体。另外,宫姓还有以下几个起源:1.南宫氏的后裔,有的改姓宫。2.周官“宫人”的后裔,以官职为姓。(此两支宫姓,皆为姬姓之后。)3.共氏、龚氏有的改为宫姓。4.明朝,回族宫火因,以宫为氏。5.清朝,满族恭佳氏,改为宫氏。6.蒙古族,亦有改为宫氏者。(注:“<;宫阝>;”,可能有的微机不显示,就是“宫”字加右耳旁。《康熙字典》解释:宫

阝,tong,第二声。古国名)(邑:1.国也,诸侯之国。2.都邑也,都城的郊区为邑。3.‘邑’作偏旁时为右‘阝’。) 始祖 宫熙儒,字得先,号四知,五代后周(公元951-960年)时期,授为元州防御使。在后周阐位与宋朝时,解除印绶,偕妻带子,远离京师,隐居于不夜城西昆嵛山前柳林村(即今文登市界石镇柳林庄村),是为不夜宫氏的鼻祖。现在胶东的宫姓,都是熙儒公的后裔。熙儒公隐居后,潜心钻研《易经》,得其精髓。后遇道教大师谭真人并拜他为师,道号昆前.宋乾德二年(公元964年),熙儒公坐化于昆嵛山前之南原(今界石镇昆阳村,原名宫家庄,1981改名)。宋太祖得知消息后,下旨在南原建祠庙塑肖像,以供子孙后人祭祀。祠庙、蛟龙碑、茔碑等遗迹,在清朝乾隆时代仍存,其祠庙在后世被称为神仙殿。熙儒公是胶东宫姓的始祖,其后裔遍布于胶东并散播于全国乃至世界各地,可谓子孙兴旺,瓜瓞绵绵。(熙儒公的事迹根据《东莱宫氏族谱》记叙)(注:因条件所限,本人至今未能亲到柳林村和昆阳村实地查验,不知现今是否还有何遗迹?望知者告之。) 迁徙流布 宫氏的始祖宫之奇,原姓姬,祖籍宫阝国,居于上宫里(今山西省平陆县东部)。宫阝被晋灭时,避难迁于虞国,居于辛宫里(亦在今山西省平陆县)。上宫里和辛宫里即因宫之奇居住过而得名。公元前655年冬季,虞国又被晋灭,宫之奇再次避难,率领族人东奔曹国(今山东省定陶县西南),在他逝世后又回葬于平陆县虞里乡辛宫里。自此

福建省泉州市卢氏基祖源流及人口分布状况(调查稿)

福建省泉州市卢氏基祖源流及人口分布状况(调查稿) 卢承志2004年10月18日 泉州市现有卢氏人口约27000人 其中:石狮市约5725人、晋江市约1500人、南安市约3500人、惠安县约12500人、安溪县约700人、泉州市区约600人、永春县约有150人、德化县约2058人。 石狮市卢氏主要分布在永宁镇沙美头村约2300人,锦尚镇卢厝村卢厝卢氏约1350人、石湖社区卢氏约800人、卢厝村西坑卢氏约600人、港东村卢氏约75人,郭宅村、塔石村等约600人。 晋江市卢氏主要分布在池店镇清濛村、东山村、柴塔村、霞美新村、洋茂村等泉州南门外25里的周边地区,人口约1500人,其中东山村约900人。 南安市卢氏主要分布在美林街道办事处李东村约2100人,码头镇宫占村澳下约900人,洪濑镇大洋村烧前约500人,东田镇盖凤村芹菜坪约100人,乐峰镇飞云村等约35人。 惠安县卢氏主要分布在泉港区峰尾镇卢厝约150人,赤埕村约3000人、古山村约3000人、北关村约500人、吴厝围约400人、许湖村约300人、许仁村约150人、小乍村约15人、新霞、霞光、金山、温厝、瑞东、五柳、诚平村以及崇武卢厝街等7个乡镇10多个村,2000多户、约12500人。 安溪县卢氏主要分布在虎邱镇竹源(圆)村卢氏约200人,金谷镇卢氏约500人,其中汤内村卢氏约450人,其他金谷村、尚卿镇福林村、湖上镇飞亚村等约50人。 泉州市区卢氏主要分布在洛江区双阳卢厝约500人,其他散居在清源山周边及北门、南门等地约100人。 永春县现有卢氏主要居住在湖洋镇玉树村,约有150人。 德化县卢氏主要分布在上涌镇西溪卢智村824人、三班镇龙阙村400人、龙浔镇高阳村451人、盖德镇下寮、有济306人、浔中镇61人、杨梅乡西乾村10人、春美乡尤床村6人。 石狮市卢氏基祖源流:石狮市卢氏基祖源流为金瓯相裔,沙美村卢氏基祖子仁、子信和子明仨兄弟於明从同安仁德里十二都兑山保山美社(即今集美区后

福建省龙岩市漳平市吾祠乡卢氏源流

福建省龙岩市漳平市吾祠乡卢氏源流七一梁 万八——七二——乙公——祯——台——许——昭——彰——明—七三享德——坤——仁——义——礼——智——信——实——不仲 茂谦——应元X公——世用——卢三公—— 方荆——良和——茂龙——肇公——X公卢四公—— 文荆公徙居龙岩茂忠——定公靖公 创立家廟茂用——朝阳——昶公 利行(位五三郎开德化郑山住) 卢三公——建行(位五四郎开德化盖竹住) 恭行(位五五郎开团圆盖竹住) 十九公(开福清住) 廿公(开龙岩住)衡公——权公——四九公——十五公卢四公——廿一公辉祖冯公开董口比坑廿二公——光宗——禄公(字以德妣蔡氏)—— 廿三公(开尤溪住) 禄公传四一、四二、四三、四四、四五、四六、四七、四八公,四八公传十七公(开芦溪边始祖妣陈氏),十七公传小一公(开溪边坂头住)、小二公(开龙岩住)、小三公(开华封住)、小四公小五公(合开五舍乡传念七公念八公)、小六公(开西里住)、小七公(开泉州住)、小八公(开洪山住)、小九公(开彭炉住)、小十公(开西埔住) 1

十三公 小九公——十四公二十四公应新公真阴公正凯十五公二十五公——应真公——真明公——正昌 十六公——二十六公应全公真惠公正惠 仙夫——仕兴 仁寿元哥仕观 进治——祖富永良——仕保 祖昌——文华——玄忠——永俊——常兴——洪琏—— 常旺——洪尧、昭哥 永和——哥仔洪澜 正昌——进实——祖正——仙宁——进祖坦清——仙养、类生 永德——新惠——洪真—石兴 宗华——新宗尾哥 永道——新福——乾—— 荣高——乾二、明仔 永去——荣华、荣富、荣贵 宗旺——永泰——荣生 荣敬——洪器 进促——祖荣——宗昌——永安——良美 太始祖旺万公讳渊行位万八取吴氏十六娘初在江西葬后头象形坐午向子生三男长曰七一年十九为南京刺史后贬县令二男七二为训导三男七三营家生理牛马繁昌金银积库庶称苟完苟美生子名乙公 2

卢氏起源

卢氏起源 据《姓纂》、《通志?氏族略》、《卢氏族谱》等记载:卢氏本齐文公子高之孙封于卢,后世因以为姓。 《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卢氏出自姜姓,齐文公子高,高孙傒,为齐国正卿,谥曰敬仲,食采于卢,济北卢县是也,其后因以为氏。"卢氏当起源于辅佐齐恒公有功,而分封到卢邑的高傒。 《史记?齐太公世家》:“小白自少好善大夫高傒。及雍林人杀无知,议立君,高、国先阴召小白于莒,……小白已入,高傒立之,是为桓公。"(公元前685年)。齐桓公得立,高傒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春秋》庄公二十二年:“秋七月丙甲,及齐高傒盟于防”。杜预注:“高傒,齐之贵卿。而与鲁之微者盟,齐恒谦接诸侯,以崇霸业。" 《左传》僖公十二年:“齐侯使管夷吾平戌于王。王以上卿之礼飨管仲,管仲辞日:“臣,贱有司也,有天子之二守国、高在”。杜预注:“国子、高子,天子所命为齐守臣,皆上卿也。"由此可见,高傒在齐国地位显要。 文献和实物资料都证明,周代卢邑就是今山东省长清区南大沙河下游的归德镇辖区范围,都城就是国街以西,褚集以南,石官庄以东,高庄、刘庄以北的卢城洼。卢故城,即五代济北国王都或济北郡治所,也是晋时的卢故城。春秋之时,齐桓公并国拓地

将卢扩为齐国版图,并将其赐封给齐国上卿与已关系非同一般的高傒作采邑。高傒得卢,后世遂以封地为氏。于是卢氏从姜姓部落集团中分裂而生,从此后独为一支繁衍生息。 卢氏起源不久,齐国便被田氏所代替,“田乞逐国、高二氏”,卢氏被迫背井离乡.两千多年来,卢氏先祖筚路蓝缕,以卢氏家族的勤劳智慧、坚韧不屈,构筑了一座座卢氏先贤的历史丰碑和人文圣殿,也给后人留下了辉煌灿烂的卢氏历史文化。今天卢氏家族已成为全国姓氏排名42位的大家族.

卢氏汤河裸浴

卢氏汤河裸浴 清早,我还在睡梦中,朋友打电话说一块去汤河玩,我不假思索就答应了。快到五里川时,我才明白是去汤河体验裸浴的。 卢氏县位于河南省西部,堪称中原地区的一方净土,西与陕西省洛南、丹凤、商南3县接壤,境内熊耳山、崤山、伏牛山绵亘将其怀抱。据历史记载,卢氏是河洛文化之源,卢氏古为尊卢氏部落,属于伏羲氏的分支,后演变为古卢氏国。卢氏国由于地处偏僻,一直作为相对独立的氏族国延续至建县。卢氏是全国唯一有大禹手书真迹的地方,境内古迹有裴里岗、仰韶、龙山文化遗址等63处。专家推断,卢氏是河洛文化的重要发祥地,是河洛文化之源。 山路崎岖委婉,只露出窄窄的小道,彰显几分神秘。但酒香不怕巷子深,当年大禹王疏导洛河,孔圣人探求洛源,武后则天祭奠龙祖,汉光武帝南征北战,李自成养精蓄锐,历代名人志士都在这里追源求真,不能不叫我们心仪神往。 三门峡到卢氏113公里,卢氏县城到汤河还有75公里。从县城西行翻山越岭,经过五里川,到达汤泉足足花了两个小时的时间。按照当地惯例,我们去时是4月2日,农历的三月十二,是女人露天洗浴的日子,体验裸浴是不行了,看看倒是可以的。 灌河桥被山洪冲毁了,我们沿河滩回绕过去,一道奇特的景观映入眼帘。在一排红色廊亭下的池子里,一片氤氲水气袅袅漂浮,闪现出一个个女人的胴体,她们距离我们所在的马路不足40米。她们或坐在池边轻搓玉体,或泡在水中露出头肩,或背对河岸解衣脱衫,或赤身裸体梳头晾衣。她们的指尖上飞舞着细碎的水花,肌肤闪动着明亮的光泽,她们有说有笑,姿态各异,还有几个少女在追逐嬉戏,竟看不到一丝羞赧掩饰之态,不由得让人感叹:“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一、男女裸浴不嫌“怪” 汤河村民把汤河温泉当做上天的恩赐,来帮助他们怯灾去病,这在解放前乃至解放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尤为明显。那时候因为当地山区医疗条件极其恶劣,凡是得了皮肤病、关节病的人,都会来泡温泉,尤其是洗疮的人特别多,附近乡镇乃至南阳西峡、镇平、陕西商南等地的人,都会沿着崎岖的山路而来。“水里含的硫磺比较多,能消毒,怎么洗都不会传染。” 跟外地前来治病的人相比,汤河村人把在汤河里的裸浴当作了一种享受,一天劳作下来,精疲力尽,跳进温泉里泡一泡,身上光滑舒坦,疲劳尽消。无论男女,都很享受,没有人觉得大庭广众之下裸浴会感觉“怪”(当地方言,害羞)。 曾经在汤河村流传一个笑话,说在建造洗浴亭时,正值女的洗浴时间,一个湖北来的建筑工在亭子顶上上瓦,看到一群女人旁若无人过来径直脱掉衣服,赤条条地跳进浴池,并在池外走来走去。建筑工“怪”得受不了,赶紧给乡政府打

万氏族谱

《万氏族谱》的序言印有一篇为《新大门创修族谱支序》,民国元年壬子岁庆公十六代会孙华炳虎文。 有6篇人物志,其中是大门十八代会孙义梅碧山氏敬撰的《万青亭公行状》、族侄启嘉美吾氏写的《处士成炳公序》,内侄郭树声修写的《万公华钰行述》,澧洲附贡生郭树声写的《万君高炳行述》、还有郭树声写的《长荣公行序》、《松山先生序》。修谱总领为,万名选(字青亭)、万成炳(字华钰)、万启澄(字载清)、万义发(字松山)、万义梅(字碧山)、万义金(字高炳)、万长荣(字兴顺)。 序言《新大门创修族谱支序》讲到,我万氏自封魏受姓以来,椒衍爪绵各省皆有祖祠,老谱已被兵焚,诸父老佥说,我祖庆永公系江西…(原书缺角文字不全)….栗树土地人氏,自大明洪武二年迁…(原书缺角文字不全)….家居焉后名其地名叫万家岗则我支始祖,再传忠厚公,忠厚公生玉清,适逢始祖应恭公由白竹山来,我祖爱如手足,情栽一统,各受分居间有爱,百户职者名字既忘,不敢妄指,传至九代正乾公生三子炳、焕、光,炳迁乾滩河,焕第四房孙安绍迁黄溪峪,二房之重孙维邦迁红岩脑,迄今万家岗之外分三支,皆乾公之所出,也即永公所出。 《万君高炳行述》讲到,...乾隆55年,育民…创建祠堂,代遗祀田? 《处士成炳公序》讲到,炳公身材魁梧、性情刚直、家法严。写序的庆公十六代会孙华炳虎文,虎文是不是谦虚或现今斧正的意思,我没搞很懂,修谱时间为民国元年,即公元1911年。但为什么叫新大门我没研究,谱书记载了二门、三门的人事,应该算个合谱,但门是怎样划分的,二门始祖是谁,万家湾的万姓怎么划为三门我却闹不清。通过这段家谱序言介绍,可以了解到我们万姓是由封魏受姓而来。据《元和姓纂》所载,春秋时,晋国有大夫毕万,乃毕公高之后,因辅佐晋献公有功,受封于魏(今山西省芮城北,原为西周分封的诸侯国,公元前661年被晋献公功灭,把他封给了毕万),又称魏万,其子孙以祖父的字“万”为氏,称万氏。这段文字也即或可说明我氏万姓起源。而迁出地由于谱书保存不全,只记载来自有江西…..栗树土地人氏,查互联网百度,江西栗树,有6种可能性,一为江西吉安府吉水县大栗树迁湘、二为吉水县十二都急水滩拖船埠大栗树、三为吉水县鹅公桥糯米坟大栗树、四为吉水县北门外大栗树、五为吉水县五保村柳树乡大栗树土地、六为吉水县三曲滩细砂坝土地就是现今吉水县金滩镇。 但江西的大栗树,除了这几处,应该还有不少,不知是哪个县的?也没办法明确是哪处,对于究竟是何时移民而来,我也查了些资料,有人说,“大栗树”就和“大槐树”一样,是个象征性的地名,大栗树移民就和大槐树移民一样,是个集中出发地。 类似这样的地方还有很多,尤其以江西最多。 如鹅颈丘、瓦屑坝、猪市巷、南京柳树湾、圳上等等。而在几百年的岁月中,这些地名由于不同方言的传播又有了各种版本。比如猪屎巷,因为名字不雅,而慢慢改为“猪市巷”、“珠市巷”等。结果是些寻根问祖的人劳心费力,苦不堪言。 大栗树的移民方向比较统一,那就是湖南的湘西北,今天的常德、张家界、慈利一带。年代和永乐年间“江西填湖南”是一致,所以肯定是大规模有组织、有目的地的移民,不可能众多的人像无头苍蝇一样两眼一抹黑跑到湖南。这里出了个移民时间问题,万氏族谱记载迁徙时间是洪武二年即1369年,而史上记载却是永乐年间公元1403年至1424年移民较多,相隔40年多,不知究竟哪个正确,如果有江西填湖南之说,大明洪武二年的时候,为开国之初;百废待举,北方未平,朱元章在时间上似来不及,难道万庆永先祖是第一批移民试点而来。谱书中讲的“土地人氏”倒是较好理解,其实即相当于现在的派出所,每个人都有户口,也就对应有个派出所。我们也只有在给死人烧钱的时候才知道属于哪个土地管,我父亲死后,道士们给他定位的土地是鸡公社。 对《万氏族谱》记载,我还考证了一下地名,书中讲了万家岗和万家湾两个地名,其实,生

卢氏字辈总汇

《卢氏字辈总汇》 总汇后附:《卢氏家训》 字辈内容在不断完善中! 最后更新时间2011年09月25日 最后更新数据字数198KB字数22955 北京海滨区卢氏字辈:起家德后荣;财大正国昌;联系方式:QQ 北京东城:自永福广;世殿兴国云;联系方式:QQ 天津静海卢氏字辈:家长文俊泽运;联系方式:QQ 上海静安卢氏字辈:世培古训;肇昌盛(明)时(士);洪增文景 吉林卢氏字辈:明乃学继尚;少文左化廷;联系方式:—— 吉林省舒兰、九台、吉林满族卢姓字辈:自应世有进;尔代尚魁全;生凤文昌国;荣宗作迅传;守诚家教礼;克服本来源;联系方式:—— 黑龙江哈尔滨卢氏字辈:……广盛秉政尚;景启振兆中;联系方:电话: 黑龙江卢氏字辈:文六天之;廷世国常;学广永德;联系方式: 辽宁盘锦卢氏字辈:玉元庆学付必振士得;联系方式:QQ 辽宁凤城卢氏字辈:元树德云;本立道生;联系方式: 辽宁台安卢氏字辈:春殿国宝振;联系方式: 辽宁凤城卢氏字辈:性可应进火(带火字旁的字;如煌、烘、焜......);成永(恒)德廷崇;广盛秉政尚;景启振兆忠;联系方式:辽宁凤城卢鸣 辽宁省鞍山市台安县卢氏字辈:道一化乾坤;三元亨利贞;儒释基回学;大同五教尊;通玄清静理;觉悟性明心;孝忠仁义信;联系方式:QQ 湖北咸宁卢氏字辈:治安邦自全;树德齐家本;联系方式:QQ 湖北武汉新洲区旧街卢家井字辈:(联系方式:QQ卢灵专) 祥玉正尚璇;芳藻国养延;中天起运佐;治安邦自全;(道光十九年撰) 树德齐家本;存仁达世传;观光先利用;承绪景明贤;(宣统元年撰) 绍基乃从炎;广宇应作轩;宏原尽勤建;伟业竟相沿;(1989年撰) 武汉白沙洲卢家字辈:光明从兴起;忠孝永传芳;英武家声振;仁厚世泽长; 湖北武汉卢氏字辈:心启厚仁贤;联系方式: 湖北武汉卢氏字辈:恒言美训;永建良谋;联系方式:QQ 湖北当阳庙前镇卢家湾卢氏字辈:永记从文志;必逢世运昌;学成施大用;光辉万年长;联系方式:-- 湖北浠水卢宗三公后裔(卢福二之子)行辈:宗兴真存;思永大中;文士志道;智广诚通;立德崇本;必兆其祥;光先裕世;时振荣扬;宜家有子;佐国永①昌;继绳祖武;佑启堂皇; 湖北浠水卢庆发公后裔行辈:(联系方式:QQ) 老字辈:孟尚世大希;国正天心顺;官良民自安;家和遵礼义;光裕绍宏宽;

家谱标准格式

家谱标准格式 中国家谱保存至今的,以清代和民国的为主,约占全部数量的将近90%。就这部分现存家谱来看,尽管其编纂形式有所不同,编纂体例有详有略,记载范围有大有小,记载内容有多有少,编修重点各有侧重,但其格式基本上是相同的,是统一的,是有章可循的。一部体例完整的家谱,大致应有以下各项: 1.谱名一般均称为家谱、宗谱、族谱、家乘、世谱、统谱、支谱、祖谱、合谱、联宗谱、大成谱、房谱等,也有的称为谱传、真谱、渊源录、源流考、清芬录、世典、世牒、世恩录、故谱、族谱图、族系、族讲、石谱、世家、私谱、本书、大同谱、乡贤录、传芳集、家传簿、先德传、系谱、谱志略、家谱汇编、家模汇编等,可谓名目繁多。 2.谱序稍具规模的家谱,卷首一定会有一篇至几十篇不等的序文,它是每部家谱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谱序包括新序、旧序、族外人的客序、跋语、目录和刻印人名以及其它关于本族的记述。 3.谱例又称凡例,主要是阐述家谱的纂修原则和体例。一般而言,一些家谱在每一次续修时都会订出若干条适合社会潮流与需要的规则,以作为修谱时所要遵循的原则。 4.谱论许多家谱都专门辟有谱论一章,专收先贤的谱说、谱论、谱议的篇章和古代经典中的有关论述,对修谱的作用、功能、意义、历史、原理、方法等加以发明和阐述,是研究谱学的宝贵资料。 5.恩荣录主要内容为历代皇帝对家族中的官员及其家谱的敕书、诏命、赐字、赐匾、赐诗、赐联、御谥文、御制碑文以及地方官府的赠谕文字等,以显示和炫耀朝廷对该家庭及其成员的奖励和表彰,同时反映高家族的地位和身份。 6.像赞、遗像祖先及家族中历代英贤、重要人物的图像资料,一般为正面是遗像,背面是像赞。 7.姓氏源流中国家谱素来有“叙本系,述始封”的传统,明清以来各家谱也大多有记姓氏源流的一章,或称姓氏源流,或称宗族源流。它主要是用来记述本姓来源、本族的历史渊源、始祖、世派、迁徙、各支派间关系甚至改姓的原委等。 8.族规家法是宗族家族成员共同制定的、用以约束和教化族人的宗族法规,是家谱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名称各异,种类很多,诸如家规、家约、家戒、家法、家礼、家典、家仪、家条、族规、族约、祠规、祠约、规范、规条、规矩、条规、戒谕等。 9.祠堂记载宗族、家族祠堂修建的历史,介绍祠堂的建筑规模、地理位置,收录有关祠堂的碑文、诗文、祠联、祠匾、祠堂图,建祠捐资人名,

卢氏产业集聚区概况及招商项目

卢氏产业集聚区发展概况 卢氏县产业集聚区是河南省政府首批批准的省级产业集 聚区之一,位于卢氏县城东209国道东侧,紧临卢氏县城区,总规划面积3.95平方公里,其中建成区面积0.5平方公里,发展区1.90平方公里,控制区1.55平方公里。区域横跨洛河两岸,由南北两个片区组成,其中洛河以北规划区主要为金属深加工、新型建材、和仓储物流产业区;洛河以南规划区主要为农

副产品加工、高新技术产业、现代物流产业区。 集聚区从2008年9月开始筹建,2010年底产业集聚区已全面完成完成了总体规划、环评、等手续,并已经省有关部门评审通过。经过两年多的发展,卢氏产业集聚区已初具规模,区内基础设施较完善,配套条件优越,入驻政策优惠。 项目建设方面,至2010年底已引进工业项目10个,累计完成投资188390万元。其中在建项目4个,分别为投资45亿 元的中 金集团 中原矿 业有限 公司产 业集聚 区建设 项目、 投资1亿元的华阳食品有限公司核桃仁食品综合开发生产建设项目、投资5000万元的卢氏县中康中药饮片公司异地扩建项目、投资5亿元的晋豫公司铸件项目。建成投产项目6个,分别是投资卢氏县宏基混凝土搅拌供应中心建设项目、建筑

建材中心项目、卢氏县污水处理厂、石粉加工中心项目、 卢氏县天织实业有限公司、玉皇山制药有限公司年产600吨药用雄黄项目。 2011年,投资5200万元的卢氏县天宝蜂业有限公司年产 3000吨蜂蜜和6000吨橡籽仁建设项目、投资3000万元的女郎山调味品厂异地加工项目已入驻集聚区,正在进行建设;投资总投资10亿元的安彩高科股份有限公司卢氏县石英资源合作

段氏族谱

段氏族谱 族谱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是一个宗族传承发展壮大不脱离同族的纽带,随着历史发展和进步,家庭不断发展变化,所以需要整理续记本族誌谱。 追根求源寻根问祖查寻老谱 笔者一九七一年由部队转入地方参加县委整党工作队,七二年调铁桥中兴任武装部长职务。第二年正月携妻带子从温泉迁往铁桥居住,行前抄录了叔爷段照书家里段氏族谱,据说石垭子有一本,因失火烧掉了,叔爷一本,是祖祖段文举留存下来的。 八三年调入区公所任职,出差达县市,一商贩老板便追述我,他是开县九龙山人,姓段,上辈来达县,现在愁下代不知怎么取名,向我诉求谱书,回来开始调查寻老谱,段氏之多,知谱者少也,从此产生追根求源,完善段氏宗谱念头,边工作边调查,2001年退休专到开县镇东,天白、白合、重庆、大进等调查都听说或听老人摆谈,来自湖南,没见谱书,派行说法不一。十二月又去大进调查,73岁的绩堂,他拿出2003年去万县绩福家保存的乾隆48年在湖南归阳水口段氏重修谱书抄录本,什么年代入川无记载,只记载苦我本支之谱,因兵火居无定所,失落谱书,后各地出现同姓甚繁多派,乾隆丁卯年一七四八年六十九岁人,在湖广(元代属湖广中书省清朝改为湖南),水口书屋抄录其序,记载前人录不分贫贱,富贵,望后嗣知源实现联宗修谱,三十六年后直到乾隆四十八年一七八四年才在湖南永州府祁阳县归阳水口段氏重修族谱“一锡衮昌生……”三十派,族谱重修后,又何时传入川,前为啥脱代,无记载。我先祖雍正七年,公元一七二九年从湖南入川,入川后遗失谱书接湖南正字辈,含正接编谱,正位国世天,……二十派,又调查达州渠县的建甫。他用署假期外出访谱走了14个省,78个地区,收集了280套族谱,经查,因迁各地,又与原迁地联系困难,或者字辈取完,或者失落,只能自行议定字辈,就出现了多支多派,形成多个族谱。他先祖康熙35年从湖南永州府零陵县入川为翊公之后,入川后自议自辈“成忠懋昌……”五十派。他为景字辈是四十二世,成为三十五世。回来在正安玉华村77岁段吉树听说姓段在查谱,就把家中一本谱书拿出来,因他不识字是一货郎感恩送给他的,是本湖南邵阳段氏重修谱书,两本核对,前者有错或误,全国查,光湖南段氏重修或编谱,十多个版本,上接无记载,如湖南邵阳段氏族谱(四川崇州段裕堂提供),一九零六年(光绪三十二年)段极生等编修记载,迁入始祖段正永,上查无更多数据,下查版本各样。调查发现段氏家族树大根深,同族不知同呼,究其根源,都来自湖南同一根。迁居各地,经纬万端遗失谱书,或者用完,以居住为族,自编为派,同根不同谱,同姓未能同册。段氏宗族都渴望本族谱书,接根复原。众归宗祠。 2001年,腊月在石垭子段乾红家商议到场段氏家族各主意见,都赞同完善整理段氏谱书,并当力支持。2012年清明前后,又联络绩中,完善族谱凝聚族人一事,他积极支持,并推荐绩海,辉跃联络。漫漫三十年走访谱路,悠悠六载寻根情,不惧路途多坎坷,只求后世少遗憾,同宗血沸千秋过,共祖脉通万代兴。 为了不再失传段氏史谱资料,以抄录段氏族谱为依据,以调查发现各支谱为史料,老辈照礼讲述为内容,整理充实完善、拟编新续谱四十派与原二十派衔接共六十派,并增写了段氏发源及变迁之根和近代家族各房成员资料(自报为主,调查为辅)为本支族谱书续本。也是追根求源修谱的历史依据。续其新谱,编辑新章,吾子孙传人,遵照执行,不乱经伦,传承优德,自此以后,世代盛势,繁荣兴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