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三章精气血津液神

第三章精气血津液神

第三章精气血津液神
第三章精气血津液神

第三章精气血津液神【目的要求】

1.掌握精的基本概念、分类、代谢及功能。

2.掌握气的基本概念、生成、运行、功能及其分类。

3.掌握血的基本概念、生成、运行和功能。

4.掌握津液的基本概念、代谢和功能。

5.掌握神的基本概念、生成和作用。

6.了解精气血津液神之间的关系。

第一节精

【知识点表解】

一、人体之精的基本概念

二、人体之精的代谢

(一)精的生成

(二)精的贮藏与施泄

1.精的贮藏

分藏于五脏先天之精贮藏于肾

后天之精经脾气转输至各脏腑,化为脏腑之精—→供给脏腑生理活动之需。

2.精的施泄

三、人体之精的功能

(一)繁衍生命

先天之精

肾精后天之精

化生肾气以促进生殖

(二)濡养

表现 (三)化血

(四)化气

先天之精化生先天之气

水谷之精化生谷气 一身之气——推动和调控人体的新陈代谢,维系生命活动。 生理 肺吸入的自然界清气 脏腑之精充盈,肾精充盛,化气充足——机体生命旺盛、身体健康、生殖功能正常、 祛病延年。

(五)化神

积精才能全神。 精是神化生的物质基础 精亏则神疲。 精亡则神散。

四、人体之精的分类

(一)先天之精与后天之精

相辅相成。 后天之精——源于饮食水谷,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 一身之精生成有源。 (二)脏腑之精

(三)生殖之精

先天之精 后天之精【知识点综述及学习指导】

本节重点讲述了精的基本概念、生成、贮藏与施泄、功能及其分类。

先天之精(禀受于父母,藏于肾) 分藏于脏腑——脏腑之精 主闭藏 濡养

精 一身之精 化血 后天之精(

源于水谷,分藏于五脏

) 藏于肾——生殖之精 静谧于内 化气

以上内容为本节主要知识点,应注意学习和掌握。中医学中精的概念,受古代哲学精气学说的影响,然而,其从人体吸收饮食精华物质来维持生命的观察过程中得以完善。人体之精是指人类生命繁衍的根源,指代人体内部的精华物质,与古代哲学范畴的抽象之精概念不同。在学习中需注意以下几点:

1.掌握概念:本节牵涉许多名词、术语,首先要牢固掌握,同时注意与古代哲学中“精气”的区分。

2.明确分类:从生成来源上分为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从其分布部位上分为各脏腑之精;从其特殊功能上来分则有生殖之精。

3.注重关系:精(一身之精)由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相融合而成,分藏于各脏腑,则为脏腑之精;但藏精以肾为主,且藏先天之精,其施泄以繁衍生命,称生殖之精。

第二节 气

【知识点表解】 一、人体之气的基本概念

含义:气是人体活力很强、运行不息的极精微物质,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

二、人体之气的生成

(一)生成之源

一身之气(人气

(二)相关脏腑功能

三、人体之气的运动与气化

(一)气的运动

1.气机的含义:气的运动称为气机。

3.气运动的意义

先天之气、谷气、清气布散全身人体整个生命活

意精、血、津液在体内运行动离不开气的升气的运动是人体生

义脏腑经络形体官窍生理活动

降出入运动

人与自然相适应离不开气的升降出入运动

4.脏腑之气的运动规律

脏腑气机升降协调平衡是

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关键。

5.气运动失常的表现形式

含义:气的运动出现异常变化,升降出入之间失去平衡协调。

气气机不畅——气的运行受阻而不畅通。

机气滞——气机受阻较甚,局部阻滞不通。

失表现气逆——气的上升太过或下降不及。

调气陷——气的上升不及或下降太过。

气脱——气的外出太过而不能内守。

气闭——气不能外达而郁结闭塞于内。

(二)气化

含义:是气的运动而产生的各种变化。

是指由人体之气的运动而引起的精气血津液等物质与能量的新陈代谢过程体内精气血津液各自的气化是生命最基本的特征之一。代谢及相互转化,是气形式:精的生成、精化为气、精化为髓、精血同源互化、津液与血同源互化化的基本形式。

血的化生与其化气生神、津液的化生与其化汗化尿、气的生成与代谢等

(三)气机和气化的关系

气的运动是产生气化过程的根本。

关系气的运动以及气的阴阳双方之间相互作用是气化过程发生和赖以进行的前提与条件。

气化过程寓有气的运动,气的各种运动形式正是从气化过程中得以体现。

四、人体之气的功能

(一)推动与调控作用

机理:气是有很强活力的精微物质,在其运行全身过程中激发、推动各组织器官的功能活动。

推激发和促进各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的生理功能。

动生理体现推动精液、血液和津液的生成、运行及津液的排泄。

作激发和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

用脏腑经络组织的生理功能减退。

病理表现精液、血液、津液的生成、运行和排泄障碍。

机体的生长发育迟缓或早衰

推动、兴奋、升发作用——阳脏腑经络组织的生理功能协调。

相反相成精液、血液、津液的生成运行和排泄有序。

宁静、抑制、肃降作用——阴机体的生长发育及生殖功能稳定。

(二)温煦与凉润作用

含义:指阳气通过气化产生热量,使人体温暖,消除寒凉。

机理:发挥温煦作用的气是一身之阳气,是阴阳二气对立统一的结果。

使人体维持相对恒定的体温;

气的温煦作用生理有助于各脏腑、经络、形体官窍进行正常的生理活动。

有助于精血津液的正常施泄、循行和输布。

病理:阳气虚,产热过少,可见畏寒喜暖、四肢不温、脏腑功能减弱、

精血津液代谢减弱、运行迟缓等虚寒病变。

含义:指阴气的寒凉、柔润和制约阳热的作用。

机理:发挥凉润作用的气是阴气,是阴阳二气对立统一的结果。

体温的相对恒定;

气的凉润作用生理脏腑机能的稳定;

精血津液的有序运行输布代谢。

病理:阴气的凉润作用减退,可现低热、盗汗、五心烦热、脉细数等

机能亢奋,精血津液代谢加快的虚热病变。

使人体维持相对恒定的体温。

二者协调平衡有助于各脏腑、经络、形体、官窍进行正常的生理活动。

有助于精血津液的正常施泄、循行和输布。

(三)防御作用

(四)固摄作用

含义:气对体内的液态物质具有固护统摄和控制,不使其无故丢失的作用。

机理:气不断运动,推动脏腑功能,对有形物质具有约束、固护作用。

固统摄血液,使其在脉中正常运行,防止其逸出脉外。

摄生理表现固摄汗、尿、唾液、胃肠液,控制其分泌量、排泄量和有规律的排泄,防止体液丢失。

作固摄精液,防止其妄加排泄。

用气不摄血——出血。

病理表现气不摄津——自汗、多尿、流涎、呕吐、泄泻滑脱等。

气不固精——遗精、滑精、早泄等。

(五)中介作用

含义:指气能感应传导信息以维系机体的整体联系。

机理:气是感应传递信息的载体,通过气在体内升降出入运动来实现。 中介作用

外在信息感应和传递于内脏。 表现 内脏的各种信息反映于体表。

内脏各种信息的相互传递。

总之,气的各项功能,主要取决于气具有活力很强、不断运动的特性。

五、气的分类

(一)人身之气

含义:是构成人体各脏腑组织,并运行于全身维持各种功能活动的极细精微物质。 生成:由先天之精所化之气、水谷之精所化之气及吸入的自然界清气融合而成。 人身之气 分布:分布于人体内部的不同部位。

(简称"人气"或"气") 推动和调控各脏腑、经络、形体、官窍的生理活动

功能 推动和调控血、津液、精的运行、输布和代谢 防御、抗邪、调节、康复等作用。 维系人体的生命进程 (二)元气、宗气、营气、卫气

元气 推动和调节人体的生长发育及生殖机能。

推动和调控各脏腑、经络、形体、官窍的生理活动。

,又名膻中。 循喉咙走息道。

肺 沿三焦下蓄丹田,资元气。

宗气 由气海注入气街,下行于足。 心——进入脉中。

含义:行于脉中而具有营养作用的气。又称“营血”、“营阴”、“荣气”。 生成: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水谷精微中之精专部分) 分布:进入脉中,循行全身,内入脏腑,外达肢节,终而复始,营周不休。 生理功能:化生血液和营养全身。

含义:行于脉外而具有保护作用的气。又称“卫阳”。

生成:脾胃运化之水谷精微所化生(水谷之悍气)。 分布:循皮肤之中,分肉之间,熏于肓膜,散于胸腹,内至胸腹脏腑,外而皮肤肌腠,布散全身。 生理功能:防御外邪、温养全身、调控腠理。

附:营气和卫气的关系

营气

二者运行协调,阴阳相随,内外相 营气 二者皆由水 贯,其往来贯注,并行不悖,营中 卫气 谷精微化生 有卫,卫中有营,共同维持正常体 温和汗液分泌与排泄、御邪抗邪、 卫气 昼精夜寐等功能。

(三)脏腑之气、经络之气

自然界的清气

水谷之精气 由肾、脾胃和肺综合而成。 脏腑之气先天之精气

经络之气 构成脏腑经络组织;

维持脏腑经络的功能活动。

【知识点综述及学习指导】

本节重点讲述了气的基本概念、生成、运行、功能及其分类。

先天精气(藏于肾) 肺、脾胃、肾等

气 水谷精气(化生于脾胃) 综合作用生成气 自然界清气(由肺吸入) (一身之气或人气

以上内容为本节主要知识点,为全书重点之一,应注意学习和掌握。中医学中气的概念,导源于中国古代哲学的气一元论,在中医学中从人的生理、病理到疾病诊断、防治、康复等无不用气予以说明。因此,气的概念在中医学理论体系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在学习中需注意以下几点:

1.掌握概念:本节牵涉许多名词、术语,首先要牢固掌握。在学习中应注意与哲学中气的概念的区别,要从气是一种运动着的精微物质这一基本前提出发来理解中医学中气的概念。在掌握气的概念、生成和功能的基础上,来理解元气、宗气、营气、卫气、脏腑之气和经络之气的概念、生成和生理功能。同时要理解本节内许多名词为中医所独有,与西医没有可类比性,气是对人体整个生命活动的描述,具有高度的抽象性,重于功能而略于物质。

2.明确分类:气循行于人体内外上下,从生成来源上看,总体上可分为两类,即先天之气和后天之气;从循行部位和功能特点上来看,具体可分为五类,即元气、宗气、营气、卫气和脏腑经络之气。

3.注重关系:一是各种气之间的关系,尤其是营气与卫气;二是气与脏腑经络之间的关系。气是构成脏腑经络和维持脏腑经络活动的物质基础,又是脏腑经络生理活动的产物。同时,以脏腑经络为其活动场所,通过脏腑经络等功能活动而得到具体体现。所以学习时要注意其内在联系。

第三节 血

【知识点表解】 一、血的基本概念

红色液态物质

血 循行于脉中

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

富有营养

二、血的生成

(一)化生之源

水谷之精——营气和津液。

肾精。 (二)相关脏腑功能

在心气的作用下化赤而为血。

肾藏精、生髓,精髓化生为血。

肾精化生元气,促进脾胃运化,助血液化生。

三、血的运行

循行方式:血液运行于脉道之中,循环不已,流布全身。 (一)影响血液运行的因素

推动 协 温煦 使血液运行不息,保持一定的速度 取决于推动与固摄 调 凉润 平 固摄——控制血行脉中,防止出血 衡

(二)相关脏腑功能

四、血的功能

(一)濡养

机理:血液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沿脉行全身各处。

意义:对全身各脏腑组织器官起着濡养和滋润作用,以维持各脏腑组织器官发挥生理功能, 濡养 保证了人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生理体现:血色红润、肌肉壮实、皮肤和毛发润泽、感觉灵敏、运动自如。

病理表现:面色萎黄、肌肉瘦削、肌肤干涩、毛发不荣、肌肤麻木或运动无力、失灵。 (二)化神

机理:血为神志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

意义:人的精神活动必须得到血液的营养,才能产生充沛而舒畅的精神情志活动。

生理体现:精神充沛、神志清晰、感觉灵敏、思维敏捷。

病理表现:精神疲惫、健忘、失眠、多梦、烦躁、惊悸,甚至神志恍惚、谵妄、昏迷。

【知识点综述及学习指导】

本节讨论了血的概念、生成、运行和生理功能。其中以血的生理功能,以及血的生成、运行与脏腑功能活动的关系为重点。

营气 心主血脉——推动血行,是血液循行的基本动力 脾胃化生水谷精微 为气血生化之源 血 肺朝百脉——助心行血 津液 行 脾主统血——统血于脉中

脉 肝主藏血、疏泄——贮藏血液,调节血量,推动血行 中 肾阴阳协调,肾气充则行血、封藏血液 濡养滋润周身。

神志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

以上为本节的主要知识点,也为本章之重点,其内容需重点掌握。

1.在学习中,应重点理解血的生成,运行和生理功能,对其内容熟练掌握。

2.在掌握上述内容的基础上,应重点理解其与脏脏功能活动的关系(血是脏腑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又是脏腑功能活动的产物),血的生成、运行与脏腑功能密不可分,血的功能正常与否,直接影响到脏腑功能,故在学习中,要注意其整体联系性,学习时应与藏象一章前后联系,加深理解,以便更好地掌握。

第四节 津液

【知识点表解】 一、津液的基本概念

含义:是体内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包括各脏腑形体官窍的内在液体及其正常的分泌物。 是构成人体和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同:同源于水谷精微,均赖脾胃运化而生成。 津 性状:质地较清稀、流动性大

概念 液 津 分布:体表皮肤肌肉和孔窍、血脉 二者在运行代谢过程中可相互 的 作用:滋润 补充,相互转化、津液并称。 异 异 性状:质地较稠厚、流动性小 病理上相互影响,伤津与脱液 同 液 分布:骨节、脏腑、脑、髓 程度不同。 作用:濡养

二、津液的代谢

(一)津液的生成

脾胃运化:胃主受纳腐熟,游溢精气上输于脾 由胃、小肠、大肠吸 生成 小肠主液:泌别清浊,吸收水谷精微和水液 收水谷精微和水液,

大肠主津:吸收食物残渣中的水液 上输于脾生成津液。 (二)津液的输布

(三)津液的排泄

汗液

呼气 津液的排泄 肾气蒸化,生成尿液。

尿 肾气推动激发作用下排出体外。 肾气的固摄作用,使尿液不致逸出。 粪:大肠传化糟粕,带走一部分水分。

三、津液的功能

布散于体表——滋润皮毛肌肉。 渗于体内——濡养脏腑。 输注于孔窍——滋润官窍。

渗注骨、脊、脑——充养骨髓、脊髓、脑髓。 流注关节——滋润骨节,屈伸自如。

津液为血液的重要组成部分,注于脉中,化生为血液,滋润濡养全身。

津液可调节血液浓度,滑利血脉,津血互化。

以适应之,从而保持正常体温。

【知识点综述及学习指导】

本节主要讨论了津液的概念、生成、输布与排泄及其生理功能,其中津液的输布、排泄及生理功能为本节的重点。 入 脾胃运化,“游溢精气”

生成:饮食 胃 小肠主液,泌别清浊吸收水分 由脾生成津液 大肠主津,重吸收食物残渣中水分 津液 脾气散精——主运化为胃行其津液 以三焦为通道 输布排泄 肺主行水——主宣降,通调水道 以肾为主宰 肾主津液——蒸腾气化,升清降浊 以肝心为促进 功能:滋润濡养,充养血脉,调节机体阴阳平衡。

在学习中,应重点理解津液代谢的概念,并应与脏腑中关于水液代谢的内容相联系。津液濡润脏腑,并在脏腑的功能活动中被生成、被消耗。津液的失常,可导致脏腑功能活动失常,同样,脏腑功能失调,也可导致津液代谢的失常。

第五节 神

【知识点表解】 一、神的基本概念

二、神的生成

(一)精气血津液为化神之源

精气血津液是产生 精气血津液充足——脏腑功能强健——神旺 神的盛衰是了解脏腑精气 神的物质基础 精气血津液亏耗——脏腑功能衰败——神衰 充实与否的重要标志。 (二)脏腑精气对外界环境的应答

环境的应答

三、神的作用

(一)调节精气血津液的代谢:神具有统领、调控精气血津液代谢的作用。

(二)调节脏腑的生理功能:以五脏精气为基础物质的精神情志活动,对脏腑之气的运行起调控作用,使之运行协调

有序。

神的盛衰是生命力盛衰的综合体现

(三)主宰人体的生命活动 神的存在是人体生理活动和心理活动的主宰

【知识点综述及学习指导】

本节主要讨论了神的概念、生成及其作用,其中神的概念为重点、难点。

神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及其外在总体表现的统称。神的内涵是广泛的,既有广义之神,又有狭义之分。 精气血津液为化神之源。神的产生,不仅与精微物质的充盛及相关脏腑机能的发挥有关,而且与脏腑精气对外界刺激的应答反应密切相关。但神又是生命活动的主宰,对人体脏腑组织功能等各项生命活动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第六节 精气血津液神之间的关系

【知识点表解】

一、气与血的关系

(一)气为血之帅

机理:气是血液化生的动力,气为血液化生的原料。 生理:气充盛则血液充足。

病理:气虚则血亏。 治疗:补气生血。

机理:气直接推动血行;气通过促进脏腑功能而推动血行。 生理:气行则血行。

病理:气虚、气滞则血瘀;气逆、气陷可出血。 治疗:补气、理气、降气、升提。

3. (二)血为气之母

机理:气的充盛及其功能的发挥离不开血液的濡养。 生理:血足则气旺。

病理:血虚则气虚。 治疗:养血益气。

机理:气存于血中,依附于血而不致散失,赖血之运载而运行全身。 生理:血为气的载体。

病理:气随血脱。 治疗:补气固脱。

二、气与津液的关系

机理:气是津液生成的动力,津液的生成依赖于气的推动作用。 生理:气充则津足。

病理:气亏虚则津液不足,气阴两虚。 治疗:补气生津。

机理:气是津液在体内正常输布运行的动力。 生理:气行则水行。

病理:气虚、气滞则水停,即“气不化水”。 治疗:行气与利水并用。

机理:气通过对津液排泄的有节控制,防止津液无故流失于体外,维持体内津液量的相对恒定。

生理:维持体内津液代谢平衡。

病理:气虚,固摄力量减弱则津液外泄。

治疗:补气固津。

机理:津液受到各脏腑阳气的蒸腾温化,可化生为气。

生理:津充气旺。

病理:津液亏耗则气衰少。

治疗:气阴两补。

机理:气的运行须依附于津液而存在。

生理:津液是气的载体。

病理:气随津脱。

治疗:益气固脱、补液养津。

三、精血津液之间的关系

生成:由水谷精微化生和充养肾藏精以化血肝肾同源

肝藏血以化精精血同源

肝精——化为肝血

心精——化为心血脏腑之精互精足则血旺。

关精生血脾精——化为营气和津液入脉化血入血液中滋血充则精足。

系肾精——在肝肾之气推动下入肝化血化为血互血虚则精少。

肺精——入脉化血化精亏则血虚。

血化精:血不断补充和滋养肾之所藏,使肾精充盈

津血同源。

津血互化。

分散于肌肉腠理处的津液,不断渗入孙络化生和补充血液夺血者无汗,

夺汗者无血。

四、精气神之间的关系

人身三宝:精、气、神。三者相互依存、相互为用。

机理:气的运行不息促进精的化生,且固摄精使精聚而充盈,不无故外泄耗损。

生理:气足则精充、气足则精聚充盈。

病理:气虚则精亏、失精。

治疗:补气生精、补气固精。

机理:人体之精在气的推动激发作用下可化生为气肾中先天之精——化为元气。

生理:精足则气旺。

病理:精亏则气衰。

治疗:填精补气。

机理:精气是神得以化生的物质基础。神必得精气滋养方可正常。 (三)精气化神 生理:精盈气充则神明。

病理:精亏则神疲、气虚则神衰。

机理:人体脏腑形体官窍的功能活动及精气血等物质的新陈代谢,必受神的调控和主宰。 (四)神驭精气 生理:神安则精固气畅。 病理:神荡则精失气衰。

【知识点综述及学习指导】

本节讨论了精气血津液神之间的关系,其中以气和血及精气神间的关系为重点。 气能生血 气能行血 气能摄血 血能养气 精血能载气 气 血 津 液

神 的

关 系 以上为本节的主要知识点,其中以气和血及精气神的关系为重点,气和津液与气和血之间的关系相类似,精、津液和血同属于阴,关系较为简单。

精气血津液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其生成、输布、排泄依靠脏腑的功能活动而实现。形为神之宅,神为形之主。虽然精、气、血、津液的性状、输布和功能各有特点,但均来源于先天,而由水谷精气化生补充,它们在人体的生理过程中相互依存,相互为用,在病理上相互影响。形神统一是生命存在的根本保证。在学习中,应从生理、病理两方面去理解精气血津液神之间的关系。注意其与脏腑,病机等章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加深对本节内容的认识。

【典型试题】

一、选择题

(一)A 型题

1.积于胸中、上走息道、下注气街的气是: A.元气 B.宗气 C.营气 D.卫气 E.肺气

2.激发整个脏腑经络生理活动的功能是气的:

A.温煦作用

B.推动作用

C.防御作用

D.固摄作用

E.中介作用 3.脏腑之气和经络之气的物质基础是:

A.元气

B.宗气

C.营气

D.卫气

E.中气

4.推动人体生长发育及脏腑机能活动的气是:

A.元气

B.宗气

C.营气

D.卫气

E.动气

5.具有温煦脏腑、润泽皮毛、控制汗孔开合等功能的气是:

A.元气

B.宗气

C.营气

D.卫气

E.肺气

6.易于感冒,是气的什么功能减弱的表现:

A.推动作用

B.温煦作用

C.防御作用

D.固摄作用

E.中介作用

7.生命最基本的特征是:

A.推动功能

B.温煦功能

C.固摄作用

D.气化

E.营养作用

8.机体内物质转化和能量转化过程实际上是指:

A.气的推动作用

B.气机

C.气的防御作用

D.气的固摄作用

E.气化

9.体内液态物质的运行、输布和排泄,主要依赖气的哪些功能的配合:

A.推动与温煦 D.防御与固摄 C.推动与固摄 D.中介与推动 E.温煦与凉润

10.临床上,常从“虚里”处的搏动状况可以察其盛衰的气是:

A.中气

B.营气

C.卫气

D.元气

E.宗气

11.与人的睡眠有密切关系的气是:

A.卫气

B.宗气

C.中气

D.元气

E.营气

12.构成脏腑经络的最基本物质是:

A.中气

B.营气

C.卫气

D.水谷精气

E.脏腑经络之气

13.与视、听、言、动的强弱关系最密切的气是:

A.元气

B.卫气

C.宗气

D.谷气

E.营气

14.元气运行的主要通道是:

A.十二经脉

B.奇经八脉

C.血脉

D.三焦

E.肝

15.气的运动受阻,运动不利时,称为:

A.气机不畅

B.气结

C.气闭

D.气逆

E.气虚

16.具有司腠理开合功能的气是:

A.元气

B.宗气

C.营气

D.卫气

E.中气

17.与气的生成密切相关的脏是:

A.心肝脾

B.肺肝肾

C.肺脾肾

D.心肺肾

E.肝脾肾

18.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是:

A.营气

B.卫气

C.元气

D.宗气

E.谷气

19.与肺主一身之气密切相关的是:

A.宗气

B.谷气

C.卫气

D.元气

E.营气

20.一身气机的枢纽为:

A.脾胃

B.心肾

C.肺肝

D.脾肾

E.以上均非

21.出现恶寒喜暖,是气的哪一项功能失常:

A.推动与调控作用

B.温煦作用

C.防御作用

D.固摄作用

E.中介作用

22.临床出现自汗、多尿、出血、遗精等症,是气的哪一项功能减退:

A.推动与调控作用

B.温煦作用

C.防御作用

D.固摄作用

E.中介作用

23.“气有余便是火”是气的哪一项功能失常:

A.推动作用

B.温煦作用

C.防御作用

D.固摄作用

E.中介作用

24.影响人体的生长发育或出现早衰,是气的哪一项功能失常:

A.推动与调控作用

B.温煦与凉润作用

C.防御作用

D.固摄作用

E.中介作用

25.形成多种代谢异常的病变,是气的哪一项失常:

A.推动作用

B.温煦作用

C.防御作用

D.气机

E.气化

26.机体精神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是:

A.精

B.气

C.血

D.津

E.液

27.血的生成与哪个脏腑的关系最密切:

A.肝

B.心

C.脾胃

D.肺

E.肾

28.充养脑髓、滑利关节的主要是

A.精

B.气

C.血

D.津

E.液

29.津液输布的主要通道是:

A.脉管

B.经络

C.腠理

D.三焦

E.分肉

30.“吐下之余,定无完气”的理论根据是:

A.气能生津

B.气能行津

C.气能摄津

D.津能载气

E.以上均不是

31.治疗大出血时,用益气固脱之法,其机理在于:

A.气能生血

B.气能行血

C.气能摄血

D.血能载气

E.血能生气

32.与血的运行没有直接关系的脏是:

A.心

B.肺

C.脾

D.肝

E.肾

33.治疗血虚证时,常在补血药中配用益气之品的机理是:

A.气能生血

B.气能行血

C.气能摄血

D.血能载气

E.血能生气

34.治疗血瘀证时,常酌配补气、行气药物的依据是:

A.气能生血

B.气能行血

C.气能摄血

D.血能载气

E.血能养气

35.推动血液运行的基本动力是:

A.心气 D.肺气 C.中气 D.肝气 E.脾气

36.与血液运行关系最为密切的脏是:

A.心

B.肺

C.脾

D.肝

E.肾

37.与人体水液代谢关系最密切的脏腑是:

A.肺

B.脾

C.肾

D.三焦

E.膀胱

38.治疗出血证时用补气药物的机理是:

A.气能生血

B.气能行血

C.气能摄血

D.血能载气

E.血能养气

39.下列不是津所布散的主要部位的是:

A.皮肤

B.孔窍

C.肌肉

D.关节

E.血脉

40.在机体内,除______外,其他所有正常的液体都属于津液的范畴:

A.胃液

B.肠液

C.血液

D.泪液

E.唾液

41.液的灌注部位,除下列哪一项外均是:

A.脏腑

B.骨节

C.孔窍

D.脑

E.髓

42.下列哪一脏或腑与津液的生成关系不密切:

A.脾

B.胃

C.肺

D.小肠

E.大肠

43.津液的输布主要依靠何脏腑的综合作用而完成:

A.心肝脾肺三焦

B.心肝脾肾三焦

C.肺脾肾肝三焦

D.心肝肺肾三焦

E.肺脾肾心三焦

44.与津液输布最不相关的脏是:

A.肝

B.心

C.脾

D.肺

E.肾

45.下列不属于津液的排泄途径是:

A.汗

B.尿

C.粪

D.呼气

E.呕吐物

46.气逆导致吐血的生理学基础是:

A.气能生血

B.气能行血

C.气能摄血

D.血能载气

E.血能养气

47.大出血时往往导致气脱,其生理学基础是:

A.气能生血

B.气能行血

C.气能摄血

D.血能载气

E.血能养气

48.临床上行气与利水法常常并用的理论依据是:

A.气能生津

B.气能行津

C.气能摄津

D.津能载气

E.以上均非

49.临床上治疗多汗、漏汗时,可采用补气之法,其机理在于:

A.气能行津

B.气能摄津

C.气能生津

D.津能载气

E.津能生气

50.脏腑气机升降运动中,以哪一组脏腑最为重要:

A.心肝肾

B.肺脾肾

C.脾肝肺

D.肺肝胃

E.心肝肺

51.气的出入运动不及而结聚于内称为:

A.气逆

B.气陷

C.气结

D.气滞

E.气脱

52.喻昌所论的“内气”是指:

A.元气

B.宗气

C.营气

D.卫气

E.中气

53.“上气海”是指:

A.息道

B.膻中

C.丹田

D.心

E.肺

54.营气通过何种途径循行于全身:

A.十二经脉

B.十二经别

C.十四经脉

D.十五别络

E.任督二脉

55.昼行于阳,夜行于阴的气是:

A.元气

B.真气

C.营气

D.卫气

E.宗气

56.五脏之真精是何气之分体:

A.先天之精气

B.水谷精微

C.后天之精气

D.营气

E.元气

57.下列哪一项不是血液正常运行所必须的条件:

A.心气充沛

B.血液充盈

C.脉道通畅

D.三焦通利

E.肺肝脾功能正常

58.《读医随笔》称为“动气”的是:

A.肾气

B.元气

C.宗气

D.营气

E.卫气

59.下列哪一项所论不妥:

A.气虚则血少

B.气旺则血充

C.血虚则气少

D.血足则气旺

E.气不运则血不存

60.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气不摄津的范畴:

A.多汗

B.多尿

C.漏汗

D.遗尿

E.遗精

61.“夺血者无汗”的生理基础是:

A.肝肾同源

B.乙癸同源

C.津血同源

D.精血同源

E.以上均非

62.临床上气的异常导致血的失常时,下述哪一项不妥?

A.血虚

B.血脱

C.血燥

D.血瘀

E.出血

63.与气虚关系最密切的两脏是:

A.心与肺

B.心与脾

C.肺与脾

D.肺与肝

E.肝与脾

64.与气能摄血最相关的脏是:

A.心

B.肝

C.脾

D.肺

E.肾

65.津液排泄途径中,起关键作用的是:

A.汗

B.尿

C.粪

D.呼气

E.以上均非

66.血和津液的共同功能是:

A.滋润和濡养作用

B.作为神志活动的物质基础

C.调节机体的阴阳平衡

D.排泄代谢产物

E.以上均非

67.“见痰休治痰而治气”的理论基础是:

A.气能生津

B.气能行津

C.气能摄津

D.津能载气

E.津能生气

68.营气与卫气的共同特点:

A.来源相同

B.性质相同

C.特点相同

D.分布相同

E.功能相同

69.气与血的关系主要表现在:

A.先天与后天方面

B.性状与分布方面

C.生化与运行方面

D.功能与结构方面

E.以上均非

70.下列哪项属于气机失调:

A.气逆

B.气陷

C.气滞

D.气结

E.以上均是

71.禀受于父母的原始生命物质,称为:

A.生殖之精

B.先天之精

C.后天之精

D.脏腑之精

E.肾精

72.一身之气的生成,关系最为密切的脏腑为:

A.心脾肾

B.心肺肾

C.心肝肾

D.脾肺肾

E.肝脾肾

73.气的运动而产生的各种变化称为:

A.气机

B.气化

C.气逆

D.气脱

E.气闭

74.气感应传导信息以维系机体的整体联系称为气的:

A.推运与调控作用

B.温煦与凉润作用

C.固摄作用

D.防御作用

E.中介作用

75.化生血液的主要物质基础是:

A.肾精

B.元气

C.脏腑之精

D.水谷之精

E.生殖之精

76.了解脏腑精气充实与否的重要标志是:

A.气

B.血

C.神

D.津液

E.形体

77.津液与血液之间互相滋生、相互转化称为:

A.津血同源

B.精血同源

C.气血同源

D.血汗同源

E.肝肾同源

78.人体内何为物质新陈代谢的调控与主宰:

A.心

B.肾

C.神

D.血

E.气

79.下面哪一项指的是“神之宅”:

A.形体

B.脏腑

C.肾精

D.血脉

E.宗气

80.“形之主”指的是:

A.脏腑

B.神

C.肾精

D.气

E.津液

81.在血虚病变的治疗中,通常补气,理论依据是:

A.气能生血

B.气能行血

C.气能摄血

D.血能养气

E.血能载气(二)B型题

A.推动作用

B.温煦作用

C.防御作用

D.固摄作用

E.气化

1.人的生长发育靠气的:

2.使津液变成汗、尿是气的:

3.多尿是与气的哪项功能失常有关:

A.元气

B.宗气

C.营气

D.卫气

E.中气

4.对脏腑的功能活动起激发、推动作用的是:

5.主司腠理开合的是:

6.能营养全身、化生血液的是:

A.润泽肌肤

B.化生血液

C.温煦脏腑

D.充养脑髓

E.化生神志

7.营气的作用是:

8.津的生理功能是:

9.液的生理功能是:

A.肝

B.心

C.脾

D.肺

E.肾

10.津液的生成不足,主要责之于:

11.与尿液的生成和排泄关系最密切的是:

12.与汗液的排泄关系最密切的是:

A.肺脾肾

B.心脾肝肾

C.心肺肝脾

D.脾肺肾肝

E.心肺脾肾

13.与气的生成关系最为密切的是:

14.与血的运行关系最为密切的是:

15.与津液的输布关系最为密切的是:

A.脾胃

B.肺

C.心

D.肝

E.肾

16.一身气机的枢纽是指:

17.可以直接调节和影响全身气机的升降出入的是:

18.可以疏通和调畅气机的是:

A.气机不畅

B.气滞

C.气逆

D.气陷

E.气结

19.气的运动受阻,运动不利时,称为:

20.气的运动受阻较甚,在某些局部发生郁滞不通时,称为:

21.气的出入运动不及而结聚于体内者,称为:

A.气滞

B.气逆

C.气陷

D.气闭

E.气脱

22.气的由下向上运动太过,称为:

23.气的上升不及而下降太过,称为:

24.气的由里向外运动太过,称为:

A.元气

B.宗气

C.营气

D.卫气

E.中气

25.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是指:

26.积于胸中之气称为:

27.水谷之悍气是指:

A.心

B.肝

C.脾

D.肺

E.肾

28.血液运行的动力主要在于:

29.能助心行血的是:

30.能固摄血液在脉中运行的是:

A.心

B.肝

C.肺

D.肾

E.脾胃

31.血液的生成与何项关系最为密切:

32.津液的生成与何项关系最为密切:

33.对津液的输布起主宰作用的是:

A.气虚血少

B.气虚血瘀

C.气虚出血

D.气随血脱

E.血虚气亏

34.气生血功能失常可见:

35.气行血功能失常可见:

36.气摄血功能失常可见:

A.气虚

B.气脱

C.气滞

D.气闭

E.气逆

37.血虚可导致:

38.大失血时可导致:

39.水液停滞可导致:

A.推动作用

B.温煦作用

C.防御作用

D.固摄作用

E.调控作用

40.血液循行的动力是指气的:

41.控制着津液排泄是指气的:

42.津液输布和排泄的动力是指气的:

(三)D型题

1.气的生成过程中,尤其重要的脏腑是:

A.心

B.肺

C.脾

D.胃

E.肾

2.血液的正常运行,决定于气的何作用间的协调平衡:

A.推动作用

B.温煦作用

C.防御作用

D.固摄作用

E.中介作用

3.宗气的主要组成成分是:

A.肾中精气

B.水谷精气

C.自然界清气

D.脏腑之精气

E.先天之精气

4.宗气的主要功能是:

A.主管语言

B.温煦肢体

C.调节心脏的搏动

D.走息道以行呼吸

E.贯心脉以行气血

5.血液的组成成分是:

A.元气

B.宗气

C.营气

D.精

E.津液

6.固摄血液的重要因素是:

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

气血津液 气、血、津液是人体内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也是脏腑组织器官和经络进行生理活动的物质基础。 气、血、津液和脏腑、经络之间有着相互依存的关系; 气、血、津液与脏腑、经络学说相结合,共同构成人体生理功能的理论基础。第四节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 气、血、津液三者虽然各有特点,但它们在功能活动方面,是互相协调,互相促进,又是互相制约的。它们之间密切而又复杂的关系,常反映在生理、病理、辨证论治等各个方面。 一、气与血的关系 气与血的生成,均来源于水谷精微和肾中的精气,都有赖于肺、脾、肾等脏的功能活动,二者都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 气的主要功能是温煦、推动;气属阳;“气为血之帅”。 血的主要功能是营养、滋润;血属阴;“血为气之母”。 所以《难经·二十二难》说:“气主煦之,血主濡之”。 (一)、气为血之帅,是指血在其生成及运行的过程中,始终离不开气。 气能生血①血液的主要成分营气和津液,都是来自脾胃所运化的水谷精微物质。由 饮食物转化成水谷精微,再由水谷精微转化成营气和津液,再由营气和津液转化成血液,均离不开气的运动变化。气盛则化生血的功能自强,气虚则化生血的功能自弱。故在治疗血虚病症时,应配伍补气药。 气能行血②血属阴主静,气属阳主动,血液的运行有赖于气的推动,如有赖于A心气的推动,B肺气的敷布,C肝气的疏泄。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淤。 如果气虚推动无力或气滞流通不畅,常可引起血行不利,甚至导致瘀血阻滞。行气或补气、行气、降气B活血化瘀药,还常配以A故在治疗瘀血时,不但要用.之品,才能获得较好的疗效。 气能摄血③ 血液能在血脉中运行而不溢出脉外,主要是依赖气的固摄功能。如果气虚不足以统摄血液,常可导致各种出血,称为“气不摄血”。 临床上治疗因气虚导致的出血病症,常配伍补气药。血液之所以能正常循行于脉管之中而不致溢出脉外,是依靠气对血的统摄作用。对于气虚引起的出血,治疗

(完整word版)医门推敲(三)精气血津液神之气(下)

医门推敲(三)精气血津液神之气(下) 这节课,我们接着讲气,首先讲气的运动,我们明确一下气,气的运动,为气机。机有枢机、枢要、枢纽、关键、这样的意思。运动是气的根本属性,气的运动是自然界一切事物发生发展变化的根源。所以说这个气的运动我们称之为气机。而气化活动是以气机升降出入运动为具体体现,那么人体之气的运动形式主要有升、降、出、入,这四种基本的形式。位有高下,则高者下降,下者上升。气有营输,则营者溢出,输者纳入。故有高下营输的阴阳对应,就必然产生气的升降出入的运动,这也是事物的辩证法。所谓升,指气自下而上的运行,降指气自上而下的运行;出是指气由内向外的运行,入是指气自外向内运行。比方说,元气,自脐下即指气海向上运行,宗气自胸中,自上气海向下的运行,那么这就属于气的升降运动。白天是营气随卫气由体内运行于体表,夜间卫气随营气由体表运行于体内,成为营卫的出入运动。白天营气随卫气由体内运行于体表,而夜间特别是在睡觉的情况下,我们说睡眠是阳要入阴,阴阳交合的这种状态,是睡眠的一种状态。如果阳入阴出现障碍,就会出现失眠多梦不寐等等。夜间卫气随营气由体表运行于体内。既然运行于内,那么我们说阴虚盗汗,就是夜间卫气随营气运行于体

内运行发生了障碍。就是卫不入营,卫气没有随营气到达体内,即所谓阳不入阴。或者阳入阴出现障碍,这时候表卫不固,津液随毛孔而出,称之为盗汗。那么这种治盗汗的代表方剂是:如果以养阴为主,是“六味地黄丸”。若针对肌表下药,是“当归六黄汤”。即生地黄、熟地黄、黄芩、黄连、黄柏、黄芪、当归。它们从两个不同的方向,一个是对于阴虚来滋阴,从而治疗其盗汗。一个是卫阳迫津外泄,这个表阳情况用黄芩、黄连、黄柏来清热,黄芪来固表,来治盗汗。人体的浊气,自下而升是肺呼出自然界的气,体现肺气的宣发运动。自然界的清气由肺吸入,下纳入肾,体现肺气的肃降运动。下纳入肾,这是肾主纳气,对很多的一个老年性的虚喘、咳嗽,如果只针对肺下药是不够的,还需要补肾纳气。关于补肾纳气,在《医门,推敲》第一部第一个方子“老青龙汤”已经体现的淋漓尽致,而且将这个纳肾气的很多药,我们做了分类比较,能纳肾气很多药,沉香、冬虫夏草、磁石、补骨脂、肉桂等,都能纳肾气,这个下去可以看一下。人体之气的升与降,出与入是对应统一的矛盾运动,虽然从某个脏腑的局部生理特点来看有所侧重,比方说肝气脾气主升,肺气胃气主降,但是整个机体的生理过程来看,升与降,出与入它们之间,必须协调平衡。比方说这个肝气主升,如果肝气主升,生发太过,就会出现肝阳上亢,这个

第二章精气血津液神

第二章精气血津液神 第一节精 【目的要求】1.掌握精的概念、生成、功能。 2.了解精的分类。 【重点难点】1.重点: ①精的概念; ②精的生成和功能。 2.难点: ①中医学“精”的概念与古代哲学精气学说中“精”的区别; ②中医学精的多种含义. 一、人体之精的基本概念 二、人体之精的代谢

三、人体之精的功能 四、人体之精的分类 充 养 人体之精以先天之精为本 得后天之精不断充养培育 二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 精的生成先天之精 贮藏于肾 胎儿期,部分分藏于其他脏腑 藏于各个脏腑组织,化为脏腑之精 剩余部分,藏于肾中,充养先天之精 后天之精 人体之精分藏五脏 但主要藏于肾中 精 的 贮 藏 精 的 施 泄 含义:即人体之精的利用转化、消耗和排泄 形式 分藏于各脏腑——濡养脏腑,并化气以推动和调控各脏腑的机能 化为生殖之精——有度的排泄,以繁衍生命 繁衍生命:先天之精与后天之精合化而成生殖之精,藏于肾,具有繁衍生命的作用 濡养机体 脏腑之精可滋养各脏腑及其所属的形体官窍,以发挥正常的生理机能 肾精化髓以养骨充脑 化血 精生髓,髓化血 精可融于血 化气 先天之精化生元气 后天之精化生谷气 加上肺吸入的自然界清气,综合而成一身之气 化神:精是神化生的物质基础,积精才能全神,精亏则神疲,精亡则神散 先天之精:禀受于父母的生殖之精,构成胚胎的原始物质,生命产生的本原 后天之精:源于饮食水谷,由脾胃运化而产生,是维持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 按来源 按分布部位:脏腑之精(指分藏于脏腑之中的精,由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组成 按特殊功能:生殖之精(源于肾精由先天之精在后天之精的资助下合化而成,繁衍后代

精气血津液神

第二章精气血津液神 选择题 A型题 1.积于胸中、上走息道、下注气街的气是 A. 宗气 B. 卫气 C. 元气 D. 营气 E.肺气 2. 推动人体生长发育及脏腑机能活动的气是 A.卫气 B.宗气 E.营气 D.元气 E.荣气 3. 机体内物质转化和能量转化过程实际上是指 A.气的推动作用 B.气的固摄作用 C.气的防御作用 D. 气机 E.气化 4. 临床上,常从“虚里”处的搏动状况可以察其盛衰的气是: A.中气 B.卫气 C.宗气 D.元气 E. 营气 5. 与人的睡眠有密切关系的气是 A.卫气 B.宗气 C.中气 D.元气 E.营气 6.元气运行的主要通道是 A.十二经脉 B.奇经八脉 C.血脉 D.三焦 E.肝 7. 充养脑髓、滑利关节的主要是 A.精 B.液 C.血 D.津 E.气 8. “吐下之余,定无完气”的理论根据是 A.气能生津 B.气能行津 C.气能摄津 D.津能载气 E.以上均不是 9. 治疗大出血时,用益气固脱之法,其机理在于 A.气能生血 B.气能行血 C.气能摄血 D.血能载气 E.血能生气 10. 治疗血虚证时,常在补血药中配用益气之品的机理是 A. 血能载气 B.气能行血 C.气能摄血 D. 气能生血 E.血能生气 11. 治疗血瘀证时,常酌配补气、行气药物的依据是 A.气能生血 B.气能行血 C.气能摄血 D.血能载气 E.血能养气 12.全身气机调畅最重要的环节是 A.肺主呼气,肾主纳气 B.心火下降,肾水上升 C.肝气主升,肺气主降 D.脾气主升,胃气主降 E.肺气宣发,亦主肃降 13.濡养脑髓和滑利关节的主要是

A.精 B.气 C.液 D.血 E.津 14. 推动血液运行的基本动力是 A.心气 D.肺气 C.中气 D.肝气 E.脾气 15. 与人体水液代谢关系最密切的脏腑是 A.肺 B.脾 C.肾 D.三焦 E.膀胱 16. 大出血时往往导致气脱,其生理学基础是 A.气能生血 B.气能行血 C.气能摄血 D.血能载气 E.血能养气 17. 气的出入运动不及而结聚于内称为 A.气逆 B.气陷 C.气结 D.气滞 E.气脱 18. “夺血者无汗”的生理基础是 A.肝肾同源 B.乙癸同源 C.津血同源 D.精血同源 E.以上均非 19.中医关于“汗”的论述,下列不正确 A.阳加于阴谓之汗 B.肺主汗孔开合 C .汗为心之液 D.汗血同源 E.汗液的排泄通道称为“鬼门” 20.《灵枢·本藏》所说:“分肉解利,皮肤润柔,腠理致密”,主要取决于 A.营卫和调 B.卫气和利 C.营气和利 D.宗气充盈 E.元气充盈 B型题 A.肝 B.心 C.脾 D.肺 E.肾 1.与尿液的生成和排泄关系最密切的是 2.与汗液的排泄关系最密切的是 A.气滞 B.气逆 C.气陷 D.气闭 E.气脱 3.气的上升不及而下降太过,称为 4.气的由里向外运动太过,称为 A.心 B.肝 C.脾 D.肺 E.肾 5.血液运行的动力主要在于 6.能固摄血液在脉中运行的是 A.气虚 B.气脱 C.气滞 D.气闭 E.气逆 7.血虚可导致 8.大失血时可导致

中医基础理论----第3单元精气血津液神

中医基础理论——第三单元精气血津液神 细目一精 要点一人体之精的生成、贮藏与施泄 1.精的生成 (1)先天之精:禀受于父母。 (2)后天之精:来源于水谷,又称“水谷之精”。 2.精的贮藏 分藏于五脏,但主要藏于肾中。 3.精的施泄 一是濡养脏腑,并化气以推动和调控各脏腑的功能。 二是化为生殖之精并有度的排泄以繁衍生命。 要点二人体之精的分类与功能 1.人体之精的分类 (1)先天之精:禀受于父母。(2)后天之精:源于饮食水谷。(3)脏腑之精:指分藏于脏腑之中的精。(4)生殖之精:源于肾精,由先天之精在后天之精的资助下合化而成,起着繁衍后代的作用。 2.人体之精的功能 (1)繁衍生命(2)营养周身(3)化生血液(4)化生为气(5)精能化神:精是神化生的物质基础。细目二气 要点一气的生成 肾为生气之根→先天之精气 脾胃为生气之源→水谷之精气 肺为生气之主→自然界的清气 要点二气的生理功能 1.推动与调控:生长发育、生殖;脏腑生理活动;津血生成、运行。 2.温煦与凉润:正常体温。 3.防御作用:防御和抵抗各种邪气。 4.固摄作用:固摄精、血、津液;脏腑器官位置。 5.中介作用:感应传导信息。 要点三气的运动 1.气机的概念:气的运动,称作“气机”。 2.气的运动形式:“升降出入”则是气运动的基本形式。 3.气运动的意义:维持人体生命活动,及人体与自然界的相互协调统一。 4.气的运动规律及气运动失常的表现形式 (1)脏腑之气的运动规律: 心肺位置在上宜降;肝肾位置在下宜升;脾胃位置居中,为升降转输的枢纽。六腑以降为顺。(2)气运动失常的表现形式: 气滞、气逆、气陷、气脱、气闭等。 要点四气的分类

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

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气血津液 气、血、津液是人体内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也是脏腑组织器官和经络进行生理活动的物质基础。 气、血、津液和脏腑、经络之间有着相互依存的关系; 气、血、津液与脏腑、经络学说相结合,共同构成人体生理功能的理论基础。 第四节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 气、血、津液三者虽然各有特点,但它们在功能活动方面,是互相协调,互相促进,又是互相制约的。它们之间密切而又复杂的关系,常反映在生理、病理、辨证论治等各个方面。 一、气与血的关系 气与血的生成,均来源于水谷精微和肾中的精气,都有赖于肺、脾、肾等脏的功能活动,二者都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 气的主要功能是温煦、推动;气属阳;“气为血之帅”。 血的主要功能是营养、滋润;血属阴;“血为气之母”。 所以《难经·二十二难》说:“气主煦之,血主濡之”。 (一)、气为血之帅,是指血在其生成及运行的过程中,始终离不开气。 ①气能生血

血液的主要成分营气和津液,都是来自脾胃所运化的水谷精微物质。由饮食物转化成水谷精微,再由水谷精微转化成营气和津液,再由营气和津液转化成血液,均离不开气的运动变化。气盛则化生血的功能自强,气虚则化生血的功能自弱。故在治疗血虚病症时,应配伍补气药。 ②气能行血 血属阴主静,气属阳主动,血液的运行有赖于气的推动,如有赖于A 心气的推动,B肺气的敷布,C肝气的疏泄。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淤。 如果气虚推动无力或气滞流通不畅,常可引起血行不利,甚至导致瘀血阻滞。故在治疗瘀血时,不但要用A活血化瘀药,还常配以B行气或补气、行气、降气之品,才能获得较好的疗效。 ③气能摄血 血液能在血脉中运行而不溢出脉外,主要是依赖气的固摄功能。如果气虚不足以统摄血液,常可导致各种出血,称为“气不摄血”。 临床上治疗因气虚导致的出血病症,常配伍补气药。血液之所以能正常循行于脉管之中而不致溢出脉外,是依靠气对血的统摄作用。对于气虚引起的出血,治疗时必须用益气的方法才能达到止血的目的。(二)、血为气之母。 血是气的载体,并为其提供充分的营养。气是活力很强的物质,容易逸脱,所以要依附于血和津液才能在体内存在。如果气失去依附,就会

中医基础理论第二章精气血津液神

┬第一节精 │┬一、人体之精的基本概念│├二、人体之精的代谢 ││┬(一)精的生成 │││┬1、先天之精 │││└2、后天之精 ││└(二)精的贮藏于施泄 ││┬1、精的贮藏 ││└2、精的施泄 │├三、人体之精的功能 ││┬(一)繁衍生命 ││├(二)濡养 ││├(三)化血 ││├(四)化气 ││└(五)化神 │└四、人体之精的分类 │┬(一)先天之精与后天之精│├(二)生殖之精 │└(三)脏腑之精 ├第二节气 │┬一、人体之气的基本概念 │├二、人体之气的生成 ││┬(一)生成之源 │││气的生成:┬(1)先天之气(元气) ←肾←先天之精←父母│││└(2)后天之气(宗气)┬①清气←肺 │││└②水谷之气←脾胃││└(二)相关脏腑功能 ││┬1、肾为生气之根 ││├2、脾胃★为生气之源 ││└3、肺为生气之主 │├三、人体之气的运动与气化 ││┬(一)气的运动 │││┬1、气机的概念──气的运动(升降出入) │││├2、气运动的基本形式 │││├3、气运动的意义 │││├4、脏腑之气的运动规律 │││└5、气运动失常的表现形式 │││┬①气滞 │││├②气逆 │││├③气陷 │││├④气脱 │││└⑤气闭 ││├(二)气化 │││┬1、气化的概念──气的运动产生的变化 │││└2、气化的形式【多选】 在气的生成过程中,尤为重要的是:A.肺的呼吸功能 B.肾的闭藏功能C.脾胃的运化功能 D.肝的疏泄功能Key:A、B、C 【单选】 在气的生成过程中,尤为重要的是:A.肺的呼吸功能 B.脾胃运化功能C.肾的闭藏功能 D.肺肾协调功能E.心的主血功能 Key:B.脾胃运化功能★ (按:脾胃为生气之源,更为重要)

中医基础理论精气血津液

第四章精、气、血、津液 第一节精 一、精的基本概念 (一)精的哲学含义 中医学精、气、血、津液学说中精的概念,滥觞于中国古代哲学气一元论中的“精气说”。在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发展史上,在气的概念的演变过程中,以《管子》为代表将气范畴规定为精、精气,提出了精气说,认为精气是最细微而能变化的气,是最细微的物质存在,是世界的本原,是生命的来源。 《管子》精气说中的精、精气与气一元论的气范畴的含义同义。精、精气即是气,是形成天地万物和人类的精微物质,是最细微的物质存在。精气说是一种接近原子论的唯物主义思想。 (二)精的医学含义 精(精气)在中医学上,其义有五: 1.精泛指构成人体和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夫精者,身之本也”(《素问?金匮真言论》)。精包括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禀受于父母,充实于水谷之精,而归藏于肾者,谓之先天之精;由饮食物化生的精,称为水谷之精。水谷之精输布到五脏六腑等组织器官,便称为五脏六腑之精。泛指之精又称为广义之精。 2.精指生殖之精,即先天之精。系禀受于父母,与生俱来,为生育繁殖, 构成人体的原始物质。“两神相搏,合而成形,常先身生,是谓精” (《灵枢?决气》)。生殖之精又称为狭义之精。 3.精指脏腑之精,即后天之精。脏腑之精来源于摄入的饮食物,通过脾胃的运化及脏腑的生理活动,化为精微,并转输到五脏六腑,故称为五脏六腑之

精。 4.精是指精、血、津、液的统称,“精有四:曰精也,曰血也,曰津也, 曰液也”(《读医随笔?气血精神论》)。实为生命物质气、.血、精、津、液的概称。 5.精指人体正气。“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素问,通评虚实论》),“邪气有微甚,故邪盛则实;正气有强弱,故精夺则虚”(《类经?疾病类》)。 总之,在中医学的精、气、血、津液学说中,精或称精气是一种有形的, 多是液态的精微物质。其基本含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精,泛指构成人 体和维持生命活动的精微物质,包括精、血、津、液在内。狭义的精,指肾藏之精,即生殖之精,是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和生殖功能的基本物质。 二、精的生成 人之精根源于先天而充养于后天,“人之始生,本乎精血之原;人之既生,由乎水谷之养。非精血,无以充形体之基;非水谷,无以成形体之壮”(《景岳全书?脾胃》)o从精的来源言,则有先天与后天之分。 (一)先天之精 人之始生,秉精血以成,借阴阳而赋命。父主阳施,犹天雨露;母主阴受, 若地资生。男女媾精,胎孕乃成。“一月为胞胎,精气凝也;二月为胎形,始成胚也”(《颅囟经》)。 所谓“人始生,先成精’’(《灵枢?经脉》),“精合而形始成,此形即精, 精即形也”(《景岳全书?小儿补肾论》)0父母生殖之精结合,形成胚胎之时,便转化为胚胎自身之精,此既禀受于父母以构成脏腑组织的原始生命物质。成之后,阳精之凝,尤仗阴气护养。故胎婴在腹,与母同呼吸,共安危” (《幼幼集成》)。胚胎形成之后,在

精气血津液神课后习题

“精气血津液神”课后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积于胸中、上走息道、下注气街的气是: A.元气 B.宗气 C.营气 D.卫气 E.肺气 2.激发整个脏腑经络生理活动的功能是气的: A.温煦作用 B.推动作用 C.防御作用 D.固摄作用 E.中介作用 3.脏腑之气和经络之气的物质基础是: A.元气 B.宗气 C.营气 D.卫气 E.中气 4.推动人体生长发育及脏腑机能活动的气是: A.元气 B.宗气 C.营气 D.卫气 E.动气 5.具有温煦脏腑、润泽皮毛、控制汗孔开合等功能的气是: A.元气 B.宗气 C.营气 D.卫气 E.肺气 6.易于感冒,是气的什么功能减弱的表现: A.推动作用 B.温煦作用 C.防御作用 D.固摄作用 E.中介作用 7.生命最基本的特征是: A.推动功能 B.温煦功能 C.固摄作用 D.气化 E.营养作用 8.机体内物质转化和能量转化过程实际上是指: A.气的推动作用 B.气机 C.气的防御作用 D.气的固摄作用 E.气化 9.体内液态物质的运行、输布和排泄,主要依赖气的哪些功能的配合: A.推动与温煦 B.防御与固摄 C.推动与固摄 D.中介与推动 E.温煦与凉润 10.临床上,常从“虚里”处的搏动状况可以察其盛衰的气是: A.中气 B.营气 C.卫气 D.元气 E.宗气 11.与人的睡眠有密切关系的气是: A.卫气 B.宗气 C.中气 D.元气 E.营气 12.构成脏腑经络的最基本物质是: A.中气 B.营气 C.卫气 D.水谷精气 E.脏腑经络之气 13.与视、听、言、动的强弱关系最密切的气是: A.元气 B.卫气 C.宗气 D.谷气 E.营气 14.元气运行的主要通道是: A.十二经脉 B.奇经八脉 C.血脉 D.三焦 E.肝 15.气的运动受阻,运动不利时,称为: A.气机不畅 B.气结 C.气闭 D.气逆 E.气虚 16.具有司腠理开合功能的气是: A.元气 B.宗气 C.营气 D.卫气 E.中气 17.与气的生成密切相关的脏是: A.心肝脾 B.肺肝肾 C.肺脾肾 D.心肺肾 E.肝脾肾 18.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是: A.营气 B.卫气 C.元气 D.宗气 E.谷气 19.与肺主一身之气密切相关的是: A.宗气 B.谷气 C.卫气 D.元气 E.营气 20.一身气机的枢纽为: A.脾胃 B.心肾 C.肺肝 D.脾肾 E.以上均非

《中医基础理论》学习笔记:精气血津液之血

《中医基础理论》学习笔记:精气血津液之血 血,即血液,是循行于脉中的富有营养的红色的液态物质,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血主于心,藏于肝,统于脾,布于肺,根于肾,有规律地循行脉管之中,在脉内营运不息,充分发挥灌溉一身的生理效应。脉是血液循行的管道,又称“血府”。在某些因素的作用下,血液不能在脉内循行而溢出脉外时,称为出血,即“离经之血”。由于离经之血离开了脉道,失去了其发挥作用的条件,所以,就丧失了血的生理功能。 饮食营养的优劣,脾胃运化功能的强弱,直接影响着血液的化生。“盖饮食多自能生血,饮食少则血不生”。因此,长期饮食营养摄人不足,或脾胃的运化功能长期失调,均可导致血液的生成不足而形成血虚的病理变化。营气是血液的组成部分,故“夫生血之气,营气也。营盛即血盛,营衰即血衰,相依为命,不可分离也”。精髓也是化生血液的基本物质。津液可以化生为血,不断补充血液量,以使血液满盈。就物质来源而言,水谷精微和精髓则是血液生成的主要物质基础。 心主血脉,一则行血以输送营养物质,使全身各脏腑获得充足的营养,维持其正常的功能活动,从而也促进血液的生成。二则水谷精微通过脾的转输升清作用,上输于心肺,在肺吐故纳新之后,复注于心脉化赤而变成新鲜血液。 肺主一身之气,参与宗气之生成和运行。气能生血,气旺则生血

功能亦强,气虚则生血功能亦弱。气虚不能生血,常可导致血液衰少。肺通过主一身之气的作用,使脏腑之功能旺盛,从而促进了血液的生成。肺在血液生成中的作用,主要是通过肺朝百脉、主治节的作用而实现的。 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所化生的水谷精微是化生血液的最基本物质。 肝主疏泄而藏血。肝脏是一个贮血器官。因精血同源,肝血充足,故肾亦有所藏,精有所资,精充则血足。另外,肝脏也是一个造血器官。 肾藏精,精生髓。精髓也是化生血液的基本物质,故有血之源头在于肾之说。中医不仅认识到骨髓是造血器官,肾对血液的生成有调节作用,而且也认识到肾精是通过肝脏的作用而生成血液的。 脉为血之府,脉管是一个相对密闭,如环无端,自我衔接的管道系统。血液在脉管中运行不息,流布于全身,环周不休,以营养人体的周身内外上下。血液循行的方式为“阴阳相贯,如环无端”,“营周不休。”血液正常循行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脉管系统的完整性,二是全身各脏腑发挥正常生理功能,特别是与心、肺、肝、脾四脏的关系尤为密切。心主血脉,肺朝百脉,“肺主气,心主血。肺之呼吸以行脏腑之气;心因之一舒一缩,以行经络之血。肺金清肃,其气下行,肾则纳之,归于中宫,助真火,蒸饮食,化精微,以为生元气之根本。呼吸由此而起,声音由此而出,人之强弱寿夭,悉本于此。心脏舒出紫血之浊气,缩人赤血之清气。赤血即受肺吸人清气生气,由

精气血津液神

精气血津液神 第一节精 第二节气 第三节血 第四节津液 第五节神 第一节精 一、基本概念: 人体之精人体内一切液态精华物质的总称,是构成人体和维持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 广义之精:人体之内的血、津液、髓以及水谷精微等一切精微物质 狭义之精:生殖之精,有繁衍后代。 二、精的代谢: 1、精的生成、精的生成来源 2、精的贮藏与施泄 (1)精的贮藏:分藏于五脏,但主要藏于肾中; (2)精的施泄:分藏于全身各脏腑,濡养脏腑,调控脏腑机能; 生殖之精,繁衍后代

三、人体之精的功能: 1、繁衍生命——生殖之精; 2、濡养脏腑; 3、化血:是血液生成的来源之一; 4、化气:(包括先天之气、后天之气); 5、化神的物质基础。 四、人体之精的分类: 1、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 2、脏腑之精 3、生殖之精。 第二节气 一、基本概念: 是人体内活力很强、运行不息的高级精微物质, 是构成人体和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二、气的生成 1、生成来源: 先天之精化生先天之气,水谷之精化生水谷之气,吸入的自然界的清气构成了人体的一身之气。 2、相关脏腑功能: A 、肾为生气之根 B 、脾胃为生气之源 C、肺为生气之主 三、人体之气的运动与气化 (一)气的运动形式:升、降、出、入; 升(自下而上)降(自上而下) 出(由内向外)入(自外向内)

气的运动意义 人体整个生命活动都离不开气的运动。如先天之气,水谷之气和吸入的自然界清气,都必须经过升降出入才能布散全身,发挥功能; 精、血、津液也必须通过气的运动才能在体内不断流动,濡养全身。 人体脏腑、经络、形体、官窍的生理活动以及互相联系和协调必须依靠气的运动。 脏腑之气运动规律 五脏:心肺在上,在上者宜降;[肺肃降,心阳下济] 肝肾在下,在下者宜升;[肝主升,肾阳上助] 脾胃居中,通连上下,为升降转输的枢纽。 六腑:总体是降,以降为顺,传化物而不藏; 吸收水谷精微和津液参与全身代谢。 脏腑之间的关系而言: 肺主出气,肾主纳气,肝主生发,肺主肃降, 脾主升清,胃主降浊,心肾相交。 气运动失常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 a、气的运动受阻而不畅通时——气机失调; b、受阻较甚,局部阻滞不通时——气滞; c、气的上升太过或下降不及时——气逆; d、气的上升不及或下降太过时——气陷; e、气不能外达而郁结闭塞于内时——气闭; f、气的外出太过而不能内守时——气脱; (二)气化

第四章-精气血津液神

第四章精气血津液神 一、单项选择题 1、与人的睡眠有密切关系的气是: A、元气 B、营气 C、宗气 D、中气 E、卫气 2、上走息道而下注气街之气是下列中的哪一项? A、元气 B、宗气 C、营气 D、卫气 E、中气 3、下列哪一项是“吐下之余,定无完气”的理论根据? A、气能生津 B、气能行津 C、气能摄津 D、津能载气 E、津能化气 4、六腑的气机运动形式为下列中哪一项? A、升 B、降 C、出 D、入 E、降中寓升 5、“气机”指的是: A、气的运动 B、气的变化 C、气的生化 D、气的功能 E、气化的机理 6、激发机体脏腑、经络生理活动是气的: A、温煦作用 B、推动作用 C、气化作用 D、防御作用 E、固摄作用 7、易于感冒,是气的什么功能减弱的表现:

A、温煦作用 B、推动作用 C、气化作用 D、防御作用 E、固摄作用 8、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气的作用: A、滋润 B、推动 C、气化 D、固摄 E、温煦 9、以肺吸入的清气与水谷精气为主要组成部分的气称作: A、营气 B、中气 C、宗气 D、卫气 E、脾气 10、与气的生成密切相关的脏是: A、心肺肾 B、肺肝肾 C、肺脾肾 D、肝脾肾 E、心肺肝 11、机体精神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是: A、精 B、气 C、血 D、津液 E、阴 12、血的生成与哪个脏腑的关系最密切: A、肝 B、心 C、肺 D、脾 E、肾 13、与血液的运行没有直接关系的藏是: A、肝 B、心 C、肺 D、脾 E、肾 14、以下哪一项属于血液的生理功能: A、推动作用 B、固摄作用 C、气化作用 D、温煦作用 E、濡养作用 15、以下哪一项是生成血液的最主要物质: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基础复习笔记:气血精津液的关系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基础复习笔记:气血精津液的关系一、气与血的关系:“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 (一)气对血的作用:气为血之帅(二)血对气的作用:血为气之母 1. 血能养气:为气的生成和功能活动提供水谷精微。 2. 血能载气: 气存于血中,赖血之运载而达全身。 二、气与精的关系 (一)气对精的作用 (二)精对气的作用 三、气与津液的关系 (一)气对津液的作用

(二)津液对气的作用 1. 津能化气 2. 津能载气 四、血与精的关系 精能化血,血能生精,精血互生。“精血同源” 五、血与津液的关系 津液 一、津液的基本概念 是人体正常水液的总称,包括各脏腑组织的内在体液及其正常的分泌物。 津和液的联系与区别 联系:同源于水谷,赖脾胃化生,相互转化 区别

二、津液的代谢 (一)津液的生成 1.津液来源于饮食水谷,津液通过脾、胃、小肠和大肠等消化吸收饮食水谷中的水分和营养而生成。 胃主受纳;脾主升清;小肠主液;大肠主津 2.津液的生成取决于两方面的因素 1. 充足的水饮类食物。 2. 脏腑(脾胃、大肠和小肠)功能正常。 (二)津液的输布 主要依靠脾、肺、肾、肝、心和三焦等脏腑生理功能的综合作用。脾气散精升清散精 肺主行水宣发肃降 肾主津液间接作用直接作用 肝主疏泄调畅气机 心主血脉心阳动力 三焦决渎水液通道 (三)津液的排泄 主要依赖于肺、脾、肾等脏腑的综合作用。 汗、呼吸---肺 尿--肾 粪--大肠(脾)

津液代谢的生理过程,需要多个脏腑的综合调节,其中以肺、脾、肾三脏为要,以肾的作用最为关键。 三、津液的功能 (-)滋润濡养 (二)化生血液 (三)调节阴阳 (四)排泄废物 四、五脏化液 (一)五脏化液的概念 五液:汗、涕、泪、涎、唾五种分泌物或排泄物。 五脏化液:又称五脏化五液。指五液由五脏所化生,即心为汗,肺为涕,肝为泪,脾为涎,肾为唾。 (二)五脏与五液的关系 汗为心之液;涕为肺之液;涎为脾之液;泪为肝之液;唾为肾之液

中医基础理论习题集第三章精气血津液神

第三章精气血津液神 一、填空题 1. 精是人体生命的( ) 。 2. 人体之精分藏于五脏,但主要藏于( ) 中。 3. 精是神化生的( ) 。 4. 气的运动称作( ) 。 5. 人体之气的运动形式,简单地归纳为( ) 四种基本形式。 6. 气的运动保持正常状态,称之为( ) 。 7. 气的运动而产生的各种变化称为( ) 。 8. 元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 ) 。 9. 元气是通过( ) 而流行于全身的。 10. 宗气在胸中积聚之处又称为( ) 海。 11. 血液的生成主要依赖于( ) 的运化功能。 12. 血具有( ) 和( ) 两方面功能。 13. 津液是机体( ) 的总称。 14. 津液有( ) 血液浓度的作用。 15. 津液的排泄主要通过排出( ) 和( ) 来完成的。 16. 神是人体生命活动的( ) 。 17. 神寓于( ) 之中。 18. 精、气、神三者称为人身之( ) 。 19. 气为血之( ) 。 20. 血为气之( ) 。 21. 大失血导致气的涣散不收,称为( ) 。 22. 精与血之间互相滋生、相互转化的关系,称为( ) 。 23. 津液与血液之心互相渗透转化称为( ) 。 24. 神可以( ) 精与气。 二、选择题 ( 一)A1 型题 25. 由父母遗传的生命物质,称之为( ) A. 先天之精 B. 后天之精 C. 肾精 D. 水谷之精 E. 生殖之精 26. 人体之精分藏于五脏,但主要贮藏于( ) A. 肝 B. 心 C. 脾 D. 肺 E. 肾 27. 肾精化为生殖之精以施泄,依靠于( ) A. 肾阳推动 B. 肾阴滋润 C. 天癸促发 D. 脾胃运化 E. 肝气疏泄 28. 人体中活力很强的运行不息的精微物质是( ) A. 精 B. 气 C. 血 D. 津 E. 液 29. 一身之气的生成与哪组脏腑的关系最为密切( ) A. 心肝脾 B. 心肺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