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古代史专题复习试题

中国古代史专题复习试题

中国古代史专题复习试题
中国古代史专题复习试题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一.选择题(30题,每题2分,共60分)

1.紫禁城坐落在北京城南北中轴线上。其中太和殿是中轴线上最高大的建筑,皇帝即位.婚礼.生日.命将出征.接受文武百官朝贺等重大活动都在此举行。这样的建筑理念体现的实质问题是A.天人合一 B.建筑功能齐全

C.皇权至上 D.国家大一统

1. C.题目中描述的现象是皇权至上的其中一个表现。

2.中国古代有一个统一王朝,它最先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了郡县制,建立起中央集权制的政治模式。据此判断,这个王朝是

A.西周B.秦朝 C.东汉 D.明朝

2.B.

3.“齐人”“鲁人”“楚人”的表述,逐渐让位于以行政区划为籍贯的表述,造成这一变化的制度因素是

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三省六部

3.C.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行政区划为籍贯与郡县指有关,“齐人”等与分封制有关。

4.秦和西汉前期,丞相为“百官之长”,其主要职责是

A.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

B.对重大军政事务作出决定

C.处理朝廷各种日常军政事务

D.代表皇帝监督百官

4.A.

5.“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根据这一规定最有资格继承王位的人是

5.B.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嫡长子是指正妻所生的大儿子。

6.赢政统一全国后,称“皇帝”,自称“朕”,命令称“制”或“诏”,印称“玺”。以上材料说明A.赢政功绩极大B.皇权至高无上

C.赢政决心效法先王 D.实行礼制

6.B.

7.秦朝李斯推行郡县制的主张被称为“千古创论”。郡县制

A.始于秦朝的建立 B.终于汉初分封王国

C.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D.便于扩大秦国版图

7.C.

8.《秦始皇本纪》载:“秦初并天下,令丞相.御史日:‘……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

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皇帝名号的确立是秦完成大一统的产物 B.皇帝名号的确立是秦王赢政称霸的需要C.丞相和御史主动提出要给秦王改名号 D.秦王试图通过改名号让子孙认识自己8.A.首先排除B,名号的确立是在嬴政称霸之后。C、D是改名号的表面原因,A是主要原因,最贴合题意。

9.明代王夫之说:“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勿能改,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岂非理而能然哉。”郡县制“勿能改”的主要原因是

A.符合中央集权需要 B.二千年惯性使然

C.符合地方发展需要D.古今上下皆安之

9.A.实行政治制度需要与国情结合,郡县制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稳定,符合中国国情。

10.史载:汉景帝时,景帝的弟弟梁孝王入宫晋见,皇帝相当亲热,得知梁孝王有五个儿子,便赐给他们五人侯爵之位,并赏赐许多物品。梁孝王死后,景帝将梁孝王所遗之国分为五份,每位侯爵一份,又把他们的爵位通通提升为王。对于这段故事,最恰当的解释是

A.皇帝友爱兄弟,也疼爱子侄

B.皇帝用提升梁王子孙爵位的方法来削弱封国势力

C.皇帝加强位于边境的梁国的屏障功能以抵御外患

D.皇帝推行开发边疆政策,使边境国梁国得到发展

10.B.本题考查学生对推恩令的理解能力。见“考点三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考点解析】“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条

11.下列各项中,分割宰相军权的官职是

A.秦朝的御史大夫 B.汉朝的刺史

C.唐朝的节度使 D.宋朝的枢密使

11.D.宋朝宰相权被一分为三,宰相仅保留行政权,财权归三司掌管。

12.为解决唐朝后期以来国家割据分裂问题,宋初采取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以下不属于措施积极作用的是

A.铲除藩镇割据的社会基础

B.利于各级政府部门提高工作效率

C.利于经济发展 D.利于社会安定

12.B.见“考点三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考点解析】“对宋初加强中央集权制度的认识”条。13.唐朝中央政府具有较高的行政效率,主要原因在于

A.增设机构,独立施政B.分工明确,相互协调

C.一职多官,互相牵制 D.简化机构,总揽于上

13.B.见“考点四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中的【考点解析】“全面认识三省六部制”条。14.汉武帝分全国为十三部(州),置刺史。当时刺史是

A.州级地方行政官员 B.州级地方监察官员

C.具有行政职能的监察官员

D.朝廷派出监察地方的官员

14.D.

15.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唐初三省的职能是

A.尚书省和中书省决策,门下省执行

B.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和尚书省执行

C.门下省决策,中书省和尚书省执行

D.中书省和门下省决策,尚书省执行

15.D.

16.据说明太祖曾经写诗一首描述自己的辛劳:“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拥被。”为解决上述问题,明太祖

A.设置殿阁大学士以备顾问

B.选拔翰林院官员入值文渊阁(明成祖在文渊阁设内阁)

C.授予内阁大学士以票拟权

D.设六部分理全国政务

16.A.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内阁设立的背景的理解。朱元璋废丞相后设置大学士帮助处理朝政。17.《墨子·告子》载:“诸侯朝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这段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A.春秋时期诸侯争霸 B.战国时期兼并战争 C.西周初分封制 D .西周末王室衰微17.C.朝贡天子是分封诸侯的义务之一。

18.从明朝的内阁到清朝军机处的设立,不能反映的是

A.中国古代政治体制发生了根本变化

B.中国古代专制皇权达到顶峰

C.在皇权与相权的斗争中,皇权取得了最终胜利

D.中国封建制度日趋衰落

18.A.内阁与军机处都是强化专制皇权的措施,一脉相承,根本没有发生根本变化。

19.为保证君权独尊,唐朝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以尚书台为决策和发号施令的中枢机构

B.起用布衣为相,近臣参与军国大事

C.三省分工明确,相权一分为三

D.诸六部大政,咸共平章

19.C.

20.朱熹说:“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说明宋朝

A.中央集权得到进一步加强

B.地方政府进一步收回财权

C.政治和理学思想紧密结合

D.藩镇割据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20.A.

21.2008年5月10日,胡锦涛主席访问了日本奈良的唐招提寺。该寺距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当初是

为从唐朝来的鉴真和尚建的道场。以下研究鉴真东渡历史的方法和途径中最不可靠的是

A.查阅历史文献B.参观唐招提寺

C.咨询专家学者D.观看故事片《鉴真东渡》

21.D.本题考查学生使用史料研究历史的能力。这几种资料中,最不可靠的就是故事片,历史文献属于二手资料,唐招提寺是实物,专家学者著作比较严谨。

22.下列关于右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汉初郡国二制并行

B.郡国二制并行有利于中央集权

C.王国内设丞相为行政长官

D.王国势力在景帝和武帝时逐步削弱22.不.本题考查学生读图能力。从图中看出“郡”和“国”并行;不不符合史实。

23.我国古代中央机构不断变革,曾出现三公九卿、三省六部.内阁.军机处等机构。它反映的趋势是不断强化

A.专制皇权 B.中央集权

C.检察权力 D.对农民的控制

23.A.注意区别专制皇权强化的措施和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24.服饰是一个时代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的具体体现。下图是明太祖命制并颁行全国的三种男子帽式,你从中得到的确切信息是

A.朱元璋关心民众生活

B.朱元璋鼓励发展纺织业

C.明朝极力加强专制皇权

D.明朝百姓服饰都有统一规范24.D.题干体现了C项的意思,但“一统江山”、“四方平定”、“六合一统”表达了加强中央集权的意图,这些并非C项的内容。只能选择比较之下最没有疑问的D项。

25.以下措施中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的有

①殿阁大学士的设置②三省六部制的确立③军机处的设立④枢密院的设立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5.B.本题考查学生比较问题的能力。三省分工明确,提高了办事效率;军机处简化了处理政务的手续,提高了行政效率。

26.加强对官吏的监察是实现吏治清明的重要措施。历史上,下列机构或官职具有监察职权的是

①御史大夫②通判③御史台④军机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6.A.

27.反映我国君主专制制度发展趋势的排列是①参知政事的设置②丞相制度的废除③军机处的设立④三省六部制的创立

A.①②③④ B.④②③①

C.②④①③ D.④①②③

27. D.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①在宋朝,②在明朝,③在清朝,④在隋唐。

28.下列各图反映的重大历史活动,哪些是专制决策的结果

①长城②大运河

③十三行④票号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28.A.票号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不是专制制度的产物。长城、运河、十三行是专制制度的产物,其中十三行是清朝设立的管理外贸的机构。

29.“撇开道德方面的考虑,秦只维持了那么短的时间,也是一件好事。不寻常的是尽管昙花一现,它却成功地把一套国家官僚机器的制度传给了它的政治继任者。”这套制度包括:①行省制度②皇帝制③郡县制④三公九卿制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 D.①②③④

29.B.见“考点二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中的【考点解析】“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条。

30.右图为1863年拍摄的清代醇郡王奕譞的照片。该影像拍摄于奕譞管理神机营时的北京南苑军营,这是迄今保存奕譞年轻时唯一的一张照片。“奕譞身挂大腰刀,神采奕奕,年轻潇洒,风度翩翩,是典型的清代武官派头”;也是清宫廷秘藏最早的照片。这幅照片可以作为历史见证直接用于研究

①研究清朝禁卫军史②研究我国近代摄影史③清代中央政治制度④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迁史

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④ D. ②③④30.A.神机营属于中央军事机构,所以可以用于研究清代中央政治制度。

二、非选择题(3题,共40分)

31.(18分) 2005年10月19日,国务院发表《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指出:人类政治文明的发展史说明,世界上并不存在惟一的.普遍适用的和绝对的民主模式。自古以来,各国政治发展史中都出现过典型的各具特色的政治模式,读下面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图一唐朝政

府机构示意图

图二美国联邦政府机构示意图

(1)据图一,指出唐朝“三省六部”中三省的职能各是什么?三省六部制度具有什么特点?(6分)

职能:中书省——草拟、颁布诏令;尚书省——负责执行;门下省——审议封驳。

特点: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权被分割,三省互相牵制和监督。

(2)据图二,指出美国联邦政府机构的运行机制是什么?这一机制源自于什么理论?(4分)

原则:联邦制原则、分权制衡原则

理论: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思想

(3)中国古代和美国近代历史上的这两种政治模式在形式上有何共性?本质上相同吗?请说明判断的理由。(8分)

共性: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本质:不相同。

理由:美国三权分立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特点,而中国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则体现了封建专制统治的特点。

32.(1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75年在湖北云梦县睡虎地出土的竹简,第一次提供了自秦孝公至秦始皇时期陆续修成的秦律的部分内容……律文中对农田水利.山林保护.牛马饲养.国家粮食的贮存发放.货币流通.市场管理.工程兴建.徭役征发.刑徒监管.官吏任免.军爵赏赐等各方面,都有许多严格具体的规定……秦律规定“盗徙封,赎耐”,即私自移动田界,要判处耐罪,可赎。严禁对私有土地的侵犯……“盗”采别人桑叶不满一钱者,也要判处30天劳役。律文中所见到的刑名计有斩首.磔(断裂肢体).弃市.斩左趾.鋈(钛足).黥(割鼻).城旦舂(男子输边筑城,女子舂米,均为四年以上徒刑)等。

——摘自詹子庆《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在《田律》.《徭律》.《工律》.《工人程》.《金布律》.《关市律》等律中,对劳动人民缴纳田税.赋税.服徭役以及手工业生产和商业贸易活动都有明确规定和限制,违反者处以严厉的刑罚……秦法对“宦大夫”等地主阶级.“隶臣妾”等被压迫阶级的身份.地位以及户籍等都有明确的规

定,不得任意变更。

——摘自林明剑《秦史稿》材料三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以秦律为基础,参照六国律,制定了全境通行的法律。秦律经过汉朝的损益,成为唐以前历代法律的蓝本。——摘自《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历史?秦汉史》

材料四至于秦始皇,兼吞战国,遂毁先王之法,灭礼谊之官,专任刑罚,躬操文墨,昼断狱,夜理书,自程决事,日县石之一。而*邪并生,赭衣(指刑徒)塞路,囹圄成市,天下愁怨,溃而叛之。

——摘自《汉书?刑法志》回答:

(1)根据材料,归纳秦律在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中的具体职能。

职能:秦律具有维护封建土地所有制,保护私有财产,保证地主对农民的经济剥削,规范社会经济活动,重农抑商,维护封建等级制度和封建秩序等职能。

(2)根据材料,概括秦律的特点。

特点:秦律内容繁复缜密,体现法家思想,严刑酷法,轻罪重刑。

(3)结合所学知识,评价秦律颁布的实质和作用。

实质:它的颁布是为了维护封建制度和封建专制统治,集中体现了地主阶级的意志。

作用:对消除原六国的反秦势力,巩固统一起了重要作用。它从法律上维护了新兴的封建生产关系,保护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具有历史进步性。秦律对后世封建律令的制订产生了重大影响,为中国封建社会前期法律制度的完备奠定了基础。但秦律过于严苛,激化了阶级矛盾,成为秦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33.(1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明代废除丞相以前历代著名丞相及其命运

材料二:废除丞相以后相当丞相地位官职所享有权力范围的变化

材料三: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在其《论法的精神》一书中曾这样评价当时中国的君主专制:“中国政府只有在施用棍棒才能让人民做些事情,政府与其说是管理民政,毋宁说是管理家政。中国的专制主义,……用自己的锁链武装了自己,而变得更为凶暴。”“因此,中国是一个专制国家,它的原则是恐怖的。”

请回答:

(1) 材料一说明了什么问题?明代废除丞相制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

问题:丞相掌握国家大权,位高权重。

原因:丞相制度已经成为皇权专制加强的阻碍。

材料四:当代史学家对封建国家权力运行的规律作了如下总结:皇帝从资历较浅、地位不高的心腹近侍或仆从中选拔一些人来承担政务,逐渐演变成正式的辅政机构,当这些辅政机构和官员的权力较重时,皇帝又从更为亲宠的近侍或仆从中另选一些人来承担政务,有意架空原有的辅政机构和官员,剥夺其实权,仅保留虚衔或使之变为荣誉职称,然后又进行下一轮的循环……每一次循环的结果,都使得中枢机构原权力更分散,皇帝的权力更加强。这种不断地转移与分散,是封建国家权力运行的基本规律。

请回答:

(2)请结合材料二、四及所学知识,列举明清时期中枢机构的大循环,说明其反映的本质问题。(4分)

明朝废除宰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事,并形成内阁制,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清增设军机处,由皇帝挑选亲信的满汉官员充任军机大臣跪受笔录、上传下达。

反映的本质问题是专制皇权逐步加强,发展到了高峰。

(3)你同意材料三中孟德斯鸠的观点吗?当时中国君主专制的强化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4分)

同意。明清时期我国封建君主专制空前强化,采用高压独裁手段维护统治,显示了封建制度的腐朽和衰落。

君主专制的强化严重扼杀了社会的创造力,减轻了社会发展的步伐,是造成中国落后于西方的主要原因之一。

第二单元古代中国的经济

一.选择题(30题,每题2分,共60分)

1.远古时期,传说神农氏“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反映了这一时期

A.人们以采集经济为主B.社会经济处于渔猎阶段

C.原始农业的出现D.个体小农经济的产生

1.C 从“制耒耜,教民农作”可以看出是制造生产工具,进行种植,排除A、B两项。同时由于耒耜是春秋战国之前的生产工具,水平较低,不具备产生小农经济的条件,排除D项。

2.“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此诗是对我国封建社会劳动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它所反映的当时社会最基本的一种耕作方式是

A.火耕B.刀耕C.石器锄耕D.铁犁牛耕

2.D 此题由一首学生非常熟悉的古诗切入,考查学生对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掌握程度。由语文知识可知该诗是唐朝诗人李绅作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铁犁牛耕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故本题答案为D。3.有关十二生肖说法正确的是①古人用动物与公历纪年相配②以一种动物作为当年出生者的生肖属相③都是和古代农民生活有密切关系的动物④这种生肖纪年是中国古代农业文明的产物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3.B 题中的②③④项符合十二生肖的内容。①项错在“公历”,应该是“农历”,①项被排除。

4.有关我国古代原始农业产生原因的说法正确的是①东亚大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②生产工具的发明③先民创造性的劳动④自耕农的贡献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

4.C 题中的①②③项说明了原始农业产生的原因。④项是错误的,因为自耕农出现在春秋时期。5.周文王曾告诫告诫儿子武王说:“山林非时不升斧,以成草木这长;川泽非时不入网罟,以成鱼鳖之长;不麛不卵,以成鸟兽之长。”这表明商周时期人们

A.劳动工具的落后B.仍处于渔猎生活

C.采用了言传身教方式教育下一代

D.懂得不过度开发自然

5.D 非时不斧,非时不网,说明商时人们懂得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反对过度开采

6.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发展主要反映了

A.耕作方式的进步B.土地制度的变化

C.手工业的进步D.赋税制度的变化

6.A “刀耕火种”是中国原始社会的耕作方式,而铁犁牛耕是春秋战国以后的耕作方式,因此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发展主要反映的是耕作方式的进步。

7.《诗经》是一部现实主义文学作品,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其中“雨我公田,遂及我私”反映的是A.精耕细作技术的成熟B.井田制趋于瓦解C.小农经济发展完善D.土地兼并严重

7.B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至春秋中叶的诗歌。题目中的诗句体现的是从公田到私田的转变,B项中的井田制是西周时期的土地国有制度,故选B。

8.下列哪一历史现象,最能从根本上反映春秋时期历史发展的趋势

A.公田转化为私田B.分封制崩溃

C.铁器和牛耕的使用D.周王室的衰弱

8.A 本题属于最佳选择题。春秋时期历史发展的趋势是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公田转化为私田是由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向封建土地私有制转变的表现,所以,这一变化是与当时社会发展的趋势相一致的。其他三项都不能直接体现这一趋势。

9.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这些影响不包括

A.促进井田制瓦解B.导致地主阶级兴起

C.强化了周王室的统治D.引发改革变法的时代风潮

9.C 由于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大量荒地被开垦,出现了新的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剥削方式,从而瓦解了周王室的奴隶制统治,而不是强化了周王室的统治。

10.“画野分民乱井田,百王礼乐散寒烟”所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井田制瓦解,分封制遭

B.按军功赐田授爵,废除奴隶主特权

C.新的赋税制度动摇奴隶制基础

D.铁农具导致私田大量开垦

10.C 题干中的两句话是井田制的瓦解,分封制的遭破坏,反映的本质就是奴隶制的瓦解。

11.春秋时期,齐国管仲的“相地而衰征”和鲁国的“初税亩”都反映了

A.封建生产方式比井田制进步

B.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C.上层建筑对经济发展的反作用

D.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11.D 本题属于理论与概念选择题。“相地而衰征”和“初税亩”都实行按田亩纳税,目的是改变贵族精心经营私田,而荒废公田(井田)的状况。但这实际上是承认了私田主人对私田占有的合法性,从而促使奴隶制的土地国有制向私有制转变。土地是最主要的资料,而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形式是生产关系的重要方面,所以说,这两种赋税制度的调整,实质上是在调整生产关系。

12.有关井田制瓦解的叙述正确的有①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②“私田”成为使用者的私有土地③贵族之间争夺田地的现象④各诸侯国的税制改革

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

12.A 题中的①②③④项从不同的角度说明了井田制的瓦解。

13.杜甫在《忆昔》中写道:“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禀俱丰实。”其中对“公私仓禀俱丰实”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A.诗人夸大了当时的社会现实

B.诗句准确反映了当时粮食高产

C.诗句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安定

D.诗句反映国富民强

13.A 分析公仓的丰实是靠剥削百姓而获得的,所以当时百姓仍受相当重的剥削,不可能公私仓禀“俱”丰实,明显有溢美之辞。

14.为促进经济发展,中国古代统治者对生产关系的调整主要是

A.改革官制,强化君主专制B.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C.改革赋税制度D.引进高产农作物新品种

14.C 本题属于理论与概念选择题。生产关系是指生产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主要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产品分配形式两个方面,所以,看生产关系是否变化要从这两方面入手。赋税制度改革是对社会产品分配的调整,所以,任何赋税制度的变化都是调整生产关系。

15.墨子说:“今也,农夫之所以早出暮入,强(尽力)乎耕稼时艺,多聚菽粟而不敢倦者,何也?彼以为强必富,不强必贫;强必饱,不强必饥。故不敢怠倦”。上述材料表明战国时期

A.各国十分重视农业生产B.农民积极性大提高

C.战乱导致农业生产的破坏D.农民遭受残酷剥削

15.B 本题属于材料选择题和概念选择题。明确战国时期这一时间概念对解题很重要,材料的意思是说农民从事农业生产,早出晚归,是由于他们的劳动与他们的生存状况有着直接关系。再联想到战国时期,封建生产关系的确立,便可断定应选B项。

16.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社会经济得到较快发展,其中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有①铁农具的使用②牛耕的使用③水利灌溉事业的发展④封建制度的确立

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

16.A 本题属于综合分析选择题。①②③三项在教材中有明确的表述,关键是第四项是否对社会经济发展有推动作用,按照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的原理,④应该是正确的。可联想到商鞅变法“废井田,开阡陌”的内容,予以确认。

17.下列属于我国封建社会存在的土地所有制形态的是①井田制②地主土地所有制③自耕农土地所有制④君主私有土地⑤均田制

A.①②③④⑤B.①③④⑤ C.①④⑤⑥D.②③④⑤

17.D 本题的关键词为“封建社会”,井田制是商周的土地制度,不符合要求,均田制是封建社会土地国有制的一种形式,其他几种都属于封建社会土地私有制的形态。

18.明朝后期,土地高度集中,太湖流域90﹪的土地都在官僚和地主手中,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太湖流域是农业中心B.统治者“不抑兼并” C.明朝中后期政治腐败D.土地私有制的发展

18.D 题干表述的是明朝后期土地兼并的现象,而土地兼并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封建土地私有制的产生和发展。

19.下列有关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井田制出现于西周,完全废除于春秋

B.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取决于铁器牛耕的使用推广和地主阶级的变法

C.春秋时期中国形成比较完备的封建土地私有制

D.孝文帝推行均田制,以法律的形式确认受田者的土地所有权

19.B 井田制废除于战国商鞅变法。故可以排除A、C两项,而孝文帝推行均田制只是使受田者获得土地的使用权,实际仍是国有。

20.下列有关租佃农民的说法正确的是①土地兼并的结果②无地和少地农民③靠租种地主的土地为生④经济非常脆弱(自耕农)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 D.①②④

20.B 题干中的①②③项符合题意,④项与租佃农民无关,而是自耕农的经济特点。

21.读明代内阁大学士籍贯分布表

该表所能反映的是

A.南方担任过内阁大学士的人大大超过北方

B.南方科举考试推行得好,因而通过考试进入朝廷当官的人就多

C.说明明代时中国的文化重心在南方

D.说明南方人比北方人更热衷于当官

21.C 通过明朝南北方人口内阁大学士数量的对比情况看,南方远远超过了北方,由此判断文化重心在南方。

22.《国语·齐语》:“昔圣王之处士也,使就闲燕;处工,就官府;处商,就市井;处农,就田野。”这则材料反映的我国古代手工业经营形态是

A.官营手工业B.家庭手工业

C.民营手工业D.官营和民营合并的手工业

22.A “昔圣王”是指先前的西周时代。材料强调的是在西周时期,士农工商四民分业定居,各有居处,不相往来。“处工,就官府”是指工商食官,反映的是官营手工业的经营形态。

23.“三旬蚕忌闭门中,邻曲都无步往踪。犹是晓晴风露下,采桑时节暂相逢。”“小妇连宵上绢机,大耆催税急于飞。今年幸甚蚕桑熟,留得黄丝织夏衣。”此材料描述的是

A.丝织业B.制瓷业C.冶铸业D.造纸业

23.A 由材料中的“采桑”“蚕”“黄丝”可知描写的是丝织业。

24.中国的陶瓷制作技术不断进步,以下我国陶瓷品种出现的先后顺序应该是①珐琅彩②五彩瓷③青花瓷④白瓷⑤青瓷

A.①②③④⑤B.⑤④③②①

C.⑤③④①②D.⑤②③④①

24.B 东汉晚期,制出成熟的青瓷;北朝时烧制出白瓷;元代烧成了著名的青花;明代创造了斗彩;清代创造了珐琅彩。

25.“两京诸市署:令一人,从六品上;丞二人,正八品上。掌财货交易,度量器物,辨其真伪轻重。”这主要说的是

A.唐朝通过有效管理促进城市商业发展

B.唐朝商品经济发达

C.唐朝城市商业发展

D.唐朝对“市”的贸易不加任何限制

25.A 材料的意思是长安和洛阳两京诸市署,各置主管官员“令”一人,品级为六品上,副职二人,品级为正八品上。他们的职责是管理商品交易,负责度量器物,分辨商品的真伪和轻重。由此可知A符合题意。

26.据《汉书》记载:“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尊农夫,农夫已贫贱矣。”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

主要是因为①“重农抑商”政策②海禁政策③闭关锁国政策④地主阶级的剥削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26.D 材料的意思是“现在的法律贬低商人,但是,商人却非常富贵;现在的法律抬高农民,但是农民却极其贫困”。中国古代统治者推行的“重农抑商”政策致使商人的社会地位非常低下,但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商人不可避免地致富了,这是历史的必然,①正确;长期以来,中国社会依附于土地的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统治阶级是地主阶级的代表,而地主是靠剥削农民而生存的,名义上农民的政治地位被“抬高”,事实上却处于社会的底层,极其贫困,④正确。

27.下列文献记载中,能够反映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发展趋势的是

A.“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B.“神农乃始教民,尝百草之滋味”

C.“恶金(指铁)以铸锄夷斤欘,试诸壤土。”

D.“伐木而树谷,燔莱而播粟,火耕而水耨”

27.AC C反映项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铁农具,说明了生产力得到巨大的发展,这是促进从公田到私田、集体耕作到个体农耕的决定性因素。A是从政治角度说明奴隶社会的分封制的瓦解。B、D主要指的原始农业阶段。

28.据估计,宋代耕地面积为5.6亿亩,明代增加到8.5亿亩,清代又增至11—12亿亩。其中,新增耕地中,不少是“瘠卤沙冈”、“陡绝之地”。下列属于明清时期“瘠卤沙冈”“陡绝之地” 成为耕地的重要条件有

A.从越南引进的占城稻得到推广B.人口增多

C.高产农作物甘薯、玉米的引进和推广

D.明代发明的曲辕犁适应不同土壤的耕作

28.BC 在古代生产力水平不高情况下,人多力量大,人口增多是征服“瘠卤沙冈”、“陡绝之地”重要条件;另外明清时期,我国从美洲引进甘薯、玉米等高产作物,这些作物对耕地的条件要求差,在很贫瘠的土地上也能生长。

29.据《唐六典》记载:“凡市,以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这说明了

A.唐朝时的市有时间限制B.唐朝时市坊分立C.唐朝时对市进行严格的管理D.唐朝时期商业繁荣

29.AC 注意材料的出处,是描述唐朝商业的情况,“日中而市,日落而息”,对商业从时间和地点上严格限制,而BD两项无法从材料中反映出来。

30.明朝中期以后出现的资本主义萌芽的表现形式有

A.明清时期租佃制普及全国B.官营手工业采用雇募制

C.苏州丝织业的“机户出资经营,机匠计工受值”

D.景德镇制瓷业雇佣临时工按日发工资

30.CD 租佃制属于农业的封建剥削关系;资本主义萌芽是指在私营手工业生产中以盈利为目的、存在雇佣关系的商品生产,故AB错误。

二.非选择题(3题,共40分)

31.(13分)以下是古代关于农工商关系的一些观点言论,阅读材料后,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宋人陈亮说:“商藉农而立,农赖商而行。”

材料二:清雍正帝:“我国家休养生息,数十年来,户口日繁,而土地止有此数,非率天下农民竭力耕耘,兼收倍获,欲家室盈宁,必不可得……朕观四民(指士农工商)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今若于器用服玩,争尚华巧,必将多用工匠。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材料三:明末思想家黄宗羲认为:“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想要的),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指流通),盖皆本也。”

回答:

(l)结合两宋史实,简要说明并评述陈亮的观点。(3分)

观点正确。他揭示了农工商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

(2)清雍正帝在农工商的关系上持何种观点?他持此观点的根据是什么?(3分)

农为本,工商为末。根据是传统的重农抑商思想。

(3)结合时代背景评述黄宗羲的观点。同是明清之际,雍正帝和黄宗羲为何在同一问题上有正好相反的看法。(7分)

黄宗羲的观点是工商皆本。这种观点是商品经济发展在思想领域的反映,有利于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是进步的。

两者观点不同主要原因在于看问题的立场不同,黄宗羲站在有利于中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的角度,而雍正帝则站在维护封建统治、稳定社会秩序的立场上。

32.(1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永乐二年(1404)正月]禁民下海。时福建濒海居民,私栽海舡(注:舡即船),交通外国,因而为寇。郡县以闻,遂下令禁民间海船,原有海船悉改为平头船,所在有司防其出入。

——《永乐实录》卷二十七材料二:顺治元年(1644),清政府颁布“迁海令”,将北起山东,南至广东的沿海居民,内迁三四十里,并且将所有沿海船只悉行烧毁,寸板不许下水。凡溪河装栅,货物不许越界。时刻嘹望,违者死无赦。

——《台湾外记》卷十二材料三:夷货非衣食所急,何谓中国不缺耶。绝之则内外隔而相构之恤无由生矣,夷虽欲窥伺我,何可得哉!

——《海防纂要》卷七回答:

(1)根据上述材料,概括明清政府海外贸易政策的相同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政府采取这一政策的不同出发点和根本原因。(6分)

相同点:都不许民间船只出海;禁止对外贸易。出发点:明朝为了防止沿海居民与倭寇勾结,防止倭寇的侵扰;清朝是为了防止沿海居民与郑成功的反清势力相联系。根本原因:明清时期封建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2)明清的海外贸易政策反映当时何种显著的社会特征?这种政策的沿用和发展产生了怎么样的影响?(6分)

社会特征:反映了明清时期中国封建制度的日趋衰落。(2分)影响:这种政策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来侵略,防止东南沿海的反清活动。但对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中外经济文化交往多产生了极其不利的影响,成为近代中国落后的一个重要原因。(4分)

33.(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战国时期自由买卖的土地私有制已经确立,大量农民因土地兼并失去本业或不胜地主商人的剥削,自愿放弃本业(农业),群向工商业求生计,所谓“从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所谓“田之利十倍,珠玉(经商)之利百倍”……周国(东周)人风俗,不爱做官吏,专心做工商……鲁国人喜欢讲儒学,后来风俗改变,经商谋利比周人更迫切……到战国末年,大商人(指吕不韦)终于参加了秦国的政权。

——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材料二:战国时期富商大贾……成为社会上最活跃的一种人。孟子主张对工商业什一而税,去关市之征.他的主张没有一个国君采用……大商贾所使用的人、一种是伙计,如洛阳贫民到富商家学商业,替富商贸易,走遍天下各都市。更多的一种是大商贾凭借财势,用高利贷、掳掠等方式,压迫穷人做奴隶,从事商业、农业、手工业劳动……吕不韦为秦相国时,封河南洛阳十万户……并不满足于十万户的封建性地租,他占有奴隶一万人,驱使他们从事各种劳动,垄断洛阳的工商业。——范文澜《中国通史

简编》(1)概括材料一中所反映的现象并分析其原因。(8分)

现象:商品经济发展,商人力量增强,并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观念和国家政治。原因:当时处于诸侯割据状态,劳动者的人身较为自由,统治者无法加强控制;当时商业发展,工商业利润较为丰厚,影响了资金的流向。

(2)材料三中大商人采用的生产方式有什么特点?它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特征?(4分)

特点:以伙计为代表的较自由的生产方式(封建式)与以奴隶劳动为基础的生产方式(奴隶式)并存。这反映了当时正处于新旧制度交替时期,新旧生产方式并存的复杂性。(4分)

(3)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战国时期商业发展带来的影响。(3分)

影响了劳动力的流向;加强了各地的联系;对当时的思想观念、生活观念甚至国家政治也产生了影响。

第三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一.选择题(30题,每题2分,共60分)

1.孔子认为作为社会性的人要“仁者爱人”,要“克己复礼”,其思想本质被历代统治者所重视。这一思想之本质是

A.追求天下为公 B.崇尚等级秩序

C.主张“仁政” D.天人感应

1.B.关键词是被“历代统治者所重视”,统治者重视的原因本质上是为了维护统治,故选B。A是阶级社会前的社会状况;C是孟子的主张;D是董仲舒的思想。

2.春秋时期孔子创立了儒家学派,提出了儒家思想。儒家思想能够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并且保持了长久的生命力,主要得益于

①其思想体系根据时代的需要在不断丰富和完善

②封建统治者的大力提倡

③中国缺乏能够广泛传播的宗教思想

④封建官办教育对儒家思想的大力传播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2.D.排除③中国缺乏能够广泛传播的宗教思想。中国古代社会佛教、道教都曾广泛传播,至今仍是影响甚广的宗教思想。

3.孔子思想中主张以爱人之心来调解人际关系。孔子希望建立和谐社会的言论是

①“仁者爱人”②“敬鬼神而远之”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④“有教无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B.排除②、④,分别是孔子的天道观和教育观。

4.十七大提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强社会建设,……促进社会和谐”。下列儒家经典名句中体现中国传统文化关注人、重视人、崇尚人的价值取向的是

①《尚书·泰誓》:“惟人万物之灵。”

②《论语·乡党》:“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③《论语·为政》:“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④《荀子·王制》:“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4.C 排除③,③是一种学习的态度。

5.孟子主张“仁政”,继承和发展了孔子“仁”的思想,成为战国时期的儒家代表人物。以下选项中最能体现其“仁”的目的意图的是

A.“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B.“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C.“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

D.“盖仁者,人所自有而自为之”

5.C.A是“仁”的含义,B是一种民本思想,非目的, D也是对“仁”的解释,“仁政”的实施者是君主,故选C

6.儒家思想经过2000多年的不断发展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其中荀子根据时代需要对儒家思想的改造主要表现在

A.提倡“仁政” B.提倡“以德服人”

C.主张礼法并用 D.提出“天人感应”。

6.C.A是“仁”的含义,B是一种民本思想,非目的, D也是对“仁”的解释,“仁政”的实施者是君主,故选C。

7.孟子曾批判某家学说:“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司马迁也说它:“使天下法若此,则尊卑无别也。”他们批判的是

A.儒家的“仁政”思想 B.墨家的“兼爱”思想

C.法家的“刑不避大夫”思想

D.荀子的“性恶论”思想

7.B.A、C容易排除。D中荀子虽然提出人性本恶,但他认为施行仁政就可改变。B中墨子的“兼爱”思想是一种无差别无等级的爱,而儒家的“仁”是有阶级差别的爱,故批判的是墨子思想。

8.墨家主张“兼相爱,交相利”,意思是要人们和平相处,互利互惠。以下文字中与这一主张相近的是 A.“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B.“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

C.“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D.“兵者不详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

8.D.A是荀子思想,指自然界有自己的规律;B是法家思想,强调要重视法律,政府官吏承担教育职责,学习的内容是朝廷的法令;C是兵家思想,强调战争的重要性。D容易排除。D是老子的观点,认为战争应尽量避免。故选D。

9.战国时期有人提出:“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这句话反映的是

A.儒家的思想 B.道家的思想

C.墨家的思想 D.法家的思想

9.D.见第8小题解析。

10.“文王行仁义而王天下,偃王行仁义而丧其国,是仁义用于古而不用于今也。故曰:‘世异则事异’。”对这一观点评述正确的是

A.是法家进步的历史观 B.是儒家对仁政的提倡

C.是墨家的任贤的主张 D.是道家无为而治的主张

10.A.读懂材料即可。这是法家代表人物韩非的观点,认为同样“行仁义”,但不同时期的结果完全不同,所以要根据时代变化进行变革。

11.“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刑者,民之所恶也。故圣人陈其所畏以禁其衰,设其所恶以防其奸,是以国安而暴乱不起。”持这种观点的是

A.道家 B.法家 C.墨家 D.儒家

11.B.仍然要读懂材料,这仍是韩非的观点,认为实行严刑峻法就能做到“国安而暴乱不起”。原话后还有“吾是以仁义爱惠之不足用,而严刑重罚之可以治国也。”。

12.“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该材料反映了哪一派别的思想

A.道家 B.儒家 C.墨家 D.法家

12.A.注意圣人“无为”。

13.韩非在批评某家学说时说:"举先王,言仁义者盈廷,而政不免予乱”。他批评的是

A.法家学说 B.道家学说

C.儒家学说 D.墨家学说

13.C.韩非认为“言仁义”“政不免予乱”,批判儒家思想。

14.《吕氏春秋》记载:“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下列不属于上述思想的是古人

A.非常重视渔业和山林开发

B.反对过度捕鱼和焚毁山林

C.已经有关于环境保护的思想

D.已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14.A.

15.中国当代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在上世纪30年代初出版两卷本《中国哲学史》,把中国哲学史分为“子学时代”和“经学时代”。“经学时代”盛行的是

A.道家传统 B.法家思想C.儒家学说D.墨家理论

15.C.“子学时代”指百家争鸣时期;“经学时代”指儒家独尊后,官方推崇儒家思想。

16.汉初“反秦之弊,与民休息”,实行轻徭薄赋慎刑措施,其实行统治的根本思想是

A.法家 B.儒家 C.墨家D.道家

16.A.汉初行黄老之学,本质是道家思想。

17.汉代儒生董仲舒对儒家思想作了发挥,主要体现在

①神化皇权②吸收佛教等教义,兼容百家③天人感应④儒家思想成为宗教信仰,被读书人推崇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7.C.董仲舒时代佛教尚未传入中国(公认的看法是东汉明帝时,约公元67年传入中国,)。儒家思想也没有发展为宗教,故②④排除。

18.据史书记载,西汉自武帝以来统治思想即是“吾家自有制度,霸王道杂之”。这反映了当时统治思想的特点是

A.推行仁政 B.无为而治 C.严刑峻法 D.儒法合一

18.D.霸道指法家思想,王道指儒家思想。

19.宋明理学对先秦儒学的继承主要表现在

A.仁政思想 B.伦理道德 C.性恶论 D.唯物思想

19.B。

20.下列引文,符合程朱理学思想的是

A.“夫盈宇宙者,无非物”

B.“夫形于天地之间者,物也”

C.“宇宙之间,一理而已”

D.“天,有形之大者也”

20.C。理学的核心即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理(或天理)

21.从《宋史》中出现的以下人物名字,可以推测他们深受当时哪种思潮的影响?焦守节(卷261)、李克让(卷270)、陈从信(卷277)、赵安仁(卷287)、钱端礼(卷385)、张忠恕(卷409)。

A.佛学 B.礼学 C.心学D.理学

21.D.从理学所倡导的思想、积极意义入手思考。

22.宋代儒学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峰,下列史实与此相关的是

①形成“理学”“心学”等新的学派

②朱熹注释的《四书章句集注》成为科举考试的依据

③把天理与人性统一起来成为新理学

④理学确立在思想界的统治地位

A.①② B.②③C.①③ D.②④

22.C.考查基本史实。②“朱熹注释的《四书章句集注》成为科举考试的依据”在元朝;④理学确立在思想界的统治地位在明朝,这些基本的史实应当掌握。①中,南宋陆九渊开创“心学”,故正确。23.宋明理学与先秦儒学相比,有哪些重大发展?

①完成了理论化、思辨化的过程

②倡导“经世致用”学说

③吸收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

④具有浓郁的人文主义精神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23.A.宋明理学的一大缺陷就是空谈理气、性命等,故而顾炎武等倡导“经世致用”学说,以“实学”取代宋明的“虚学”。故排除②;程朱理学提倡“存天理、灭人欲”,压抑人性,完全不具备人文主义精神。从理学的局限性入手思考。

24.传统文化强调人要奋发有为,勇于担当。下列名句中体现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的有

①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②鞠躬尽痒.死而后巳

③位卑未敢忘忧国

④天下兴亡,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

⑤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④⑤

24.C.排除①,因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提倡的是个人修养,题目要求的是“体现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25.《明夷待访录》中载:“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这从根本上体现出

A.农民反封建的强烈愿望 B.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

C.知识分子参与政权的愿望

D.资产阶级对民主政治的要求

25.B.注意要求“根本上”。

26.黄宗羲和顾炎武政治思想的共同点是都

A.反对重农抑商 B.强调“经世致用”的实际学问

C.反对君主专制制度 D.要求实行君主立宪制

26.C.注意“政治思想的共同点”

27.儒家思想在后世不断发展,下列主张哪个具有民主启蒙色彩

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制天命而用之

C.天人感应,君权神授D.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27.D.本题考查考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属于容易题。明清时期,早期民主启蒙思想产生。提出A、B主张的代表人物分别为战国时期的孟子和荀子;提出C主张的代表人物是西汉董仲舒。A、B、C均与题意不符合。明清之际的黄宗羲得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的结论,体现了民主启蒙色彩。因此,正确为D。

28.明清文化具有承古萌新的时代特色,其“萌新”主要体现在

A.广泛吸收外来文化 B.集大成的科技著作相继问世

C.小说的蓬勃兴起 D.早期民主启蒙思想产生

28.D。

29.“国学研究正在成为当代显学,其中一个最流行的观点,就是认为中国历史上的官方哲学则为中国文化的主流。其实,民间文化才是民族文化的本体,影响民族文化传统主流的,还有信众庞大的民间哲学。”(刘宗迪《中国文化的主流》)依据你所了解的史实判断,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影响最大的官方哲学和民间哲学分别应是

A.儒学和道学 B.儒学和佛学

C.道学和佛学 D.理学和儒学

29.B。

30.古人所谓“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强调的是祭祀祖先、悼念死者的教化作用。这一主张属于

A.儒家思想 B.道家思想

C.墨家思想 D.法家思想

30.A。

二.非选择题(3题,共40分)

31.儒学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重要内容;“新儒家”、“儒学复兴”、“孔子学院”等当代文化现象的出现,又反映了儒学的因时之变与应世之用。请简述先秦、西汉、南宋儒学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主张,并说明中国古代历史上儒学地位的变化。(14分)

(1)先秦儒学的代表人物为孔子(孔丘)。仁是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还主张“礼”(贵贱有“序”)。(2分)

(2)先秦儒学的代表人物还有孟子(孟轲)。他发展了孔子学说,主张仁政。(2分)

(3)西汉儒学的代表人物为董仲舒。他对儒学加以发挥,他倡导的儒学核心是“天人感应”、“君权神授”。(2分)

(4)南宋儒学的代表人物为朱熹。他以儒学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新儒学——理学,认为“理”是宇宙万物的本源,“气”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材料,提出“存天理,灭人欲”。(2分)

(5)先秦儒学只是众多思想流派(答“百家争鸣”亦可)中的重要一家,从西汉武帝时开始儒学居于统治地位,明清两代理学成为官方哲学。(4分

中国古代史隋唐单元测试题

中古史隋唐单元思维能力测试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影响世界的100帝王排行榜》中这样评说随文帝“他在宝座上实行的一系列改变了中国政治结构的改革,才真正体现了一代雄主的远见卓识”,这里的“远见卓识”含义是A.保证了农业生产的恢复和迅速发展 B.完善了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 C.结束了长期分裂,重新完成统一D.通过察举制选拔了大量人才2.陕西师范大学历史胡戟教授指出,隋炀帝“不失为一个伟大的历史人物,是因为他是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建树最多的皇帝之一”。隋炀帝在中国历史上的主要建树不包括 A.率军灭陈,完成国家统一 B.设进士科,正式创立科举制C.开凿大运河,促进南北交通D.营建大兴城,促进商业繁荣3.隋炀帝不只是一个暴君,还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我梦江南好,征辽亦偶然但存颜色在,离别只今年”就出自他之手。他为了“江南好”、“征辽”而采取的活动是A.修筑北方驰道B.三次攻打高丽 C.开凿大运河D.巡游江都4.据史书记载:“隋氏西京(长安)太仓,东京(洛阳)含嘉仓、洛口仓,华州永丰仓,陕州太原仓,储米粟多者千万石,少者不减数百万。”这种情况的出现,不能说明:A.隋朝实现了国强民富 B.隋朝社会经济繁荣C.隋朝时人民负担沉重D.隋朝仓库储粮丰富5.唐太宗说:“凡理国者,务积于人,不在盈其仓库。古人云‘百姓不足,君熟与足?’但使仓库可备凶年,此外,何烦储蓄?”唐太宗认为仓储的主要作用应该是:A.满足军费开支所

需 B.满足国家建设需要 C.用于放在赈荒需要 D. 维持政府运转开支6.唐高宗修订《姓氏录》规定:“皇朝得五品官者, 皆升士流。”这一规定所产生的最直接影响是 ( ) A.加强了中央集权 B.巩固了士族门阀特权 C.打击 了土族门阀特权 D.提高了庶族地主地位 7.“农业富,天下富”,唐朝的兴衰得益于农业的繁荣,下列因素中对唐朝农业繁荣有 直接促进作用的是①社会环境——国家统一强盛,交通发达②生 产技术——曲辕犁、筒车的使用③统治政策——统治者轻徭薄赋、 劝课农桑④对外关系——实行开放,交往频繁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8.“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期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这则材料提供的关于唐朝的历史信息包括:()① 唐朝始设宰相②唐朝宰相中曾有贤相③唐朝有的宰相专 权乱政④唐朝所用的宰相尽是小人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②③ D.①④ 9.王仲荦在《隋唐五代史》中记 载:到了开元二十五年,唐政府索性下敕“于诸色征人及客户中,召 募丁壮,长充边军”,称之为“长征健儿”。下列有关唐朝这种兵制调 整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它形成于武则天时期 B.它是均 田制遭破坏的产物 C.它使兵将之间逐渐形成隶属关系 D.“长征 健儿”是职业兵10.隋唐时期对于选拔官吏的制度进行了重大的改 革。比较两汉和隋唐时期的选官制度,后者的进步之处主要是()A. 更加注重官员的道德品质 B. 更加注重人才在地方的声望 C.

庆阳电大秋开放专科《简明中国古代史》期中测试题

庆阳电大2009秋开放专科《简明中国古代史》期中测试卷 参考答案 一、选择(请将正确答案填在答题框内,否则不能得分。包括单选和双选,每题2分,共20分) 二、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0分) 1.是我国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的时代。神农、黄帝之后,又传数百年。当时中原地区部落联盟领袖尧年老,选择舜为继承人,四岳十二牧同意,尧传位给舜。舜老,用同样的办法传位给禹。这种职位禅让的办法仍是氏族公社选举制的传统,史称“禅让时代”。 2. 是吴王刘濞为首发动的一次同姓王联合的大叛乱。景帝时,采纳晁错建议削藩,引起诸侯王不满。刘濞联合其他六国诸侯其兵镇压中央政权。景帝妥协,捕杀晁错,以求退兵。但叛军继续进军,景帝只好命周亚夫等率军镇压。最后刘濞等人兵败,七国被废除。此后诸侯王国等于地方上的一个郡。平定七国之乱,和削弱诸侯王权力,在制度上基本解决了“郡国并行制的弊病,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 3.为了查实应纳税和负担徭役的人口,隋政府下令州县管理大规模地检查户口,。即按户籍上登记的年龄和本人体貌核对,检查是否慌报。如有不实,保长等要办罪。通过检查,大量隐漏户口被查处,增加了政府控制的人口和赋税收入。 4. 唐太宗时,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统一西藏高原,建立了统一的奴隶制吐蕃政权。他向往中原文化,向唐求婚。唐太宗把宗室女文成公主嫁给他。从此奠定了吐蕃和唐朝长久密切往来的关系。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在加强唐蕃的政治联系,促进汉藏经济、文化交流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5. 清初在西南地区沿袭元、明以来的土司制度,即以少数民族的酋长世袭担任当地的土官。这种制度最大的弊病在于构成地方割据势力。为了加强中央的权力,消弭土司之患,自明朝以来,即开始改土归流,即把世袭的土官改为可以随时任免的流官,清朝也不断实行改土归流,但集中的、较大规模地改土归流是在雍正四年至九年

简明中国古代史考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 30 道试题,共 60 分。) 1. 周平王迁都雒邑后的周,史称东周 2. 春秋时期,首先称霸的是齐桓公- 3. 弭兵之盟的发起国是-宋国 4. 春秋时期修筑的水利工程是邗沟 5. 我国历史上“围魏救赵”的著名战例是-桂陵之战 6. 战国时期,在魏国进行改革并制定《法经》以维持社会秩序的是李悝 7. “三家分晋”的“三家”是指韩、赵、魏8. 我国现存最早的编年体历史是《春秋》 9. 秦朝作为规范化文字推行于全国的是小篆 10. 秦在进军岭南时,为了转运粮饷,修筑了沟通了珠江和长江两大水系的灵渠 11. 南朝四个政权依次是宋齐梁陈12. 商朝的建立者是汤 13. 在牧野一战中大败而死的是-纣14. 西周朝的建立者是周武王 15. 我国现已发现的距今170万年的古人类化石是元谋人 16. 我国属于原始群前期的人类是-----北京人 17. 我国属于母系氏族公社初期的人类是-----山顶洞人 18. 原始群后期人类的婚姻形态属于--------. 血缘婚 19. 分布于长江下游地区的母系氏族繁荣时期的重要文化遗址是------. 河姆渡文化 20. 废除“禅让制”,确立王位世袭制的是------启 21. 在秦末农民大起义中,为推翻秦王朝统治具有决定意义的战役是------巨鹿之战 22. 曹操为解决军粮问题,招募流亡农民,实行---屯田制 23. 决定“天下三分”的重要战役是-------赤壁之战 24. 三国时期,开始实行“九品中正制选官制度的是--------曹丕 25. 灭吴,结束三国鼎立局面,使中国重归统一的是----司马炎 26. 西晋的诸侯王为了争夺中央政权,展开了长达16年的混战,史称---八王之乱 27. 东晋时期,率军三次北伐的将领是--桓温 28. 稳定了东晋在南方的统治,使南北对峙局面长期延续的重要战役是----淝水之战 29. 北魏孝文帝改革在土地制度方面实行了------均田制 30. 北魏贾思勰撰写的一部重要的农业科学著作是------《齐民要术》 1. 隋文帝时期对中央机构进行了较大改革,确立了-------三省六部制 2. 开创了我国典章制度专史编撰方法的重要史书是---------------《通典》 3. 公元1004年北宋与辽议和,兄弟之国,宋每年给辽银十万绢20万匹。史称--澶渊之盟 4. 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交子- 5. 1127年,金入东京掳宋徽宗、钦宗和后妃宗室、大臣等人北返,北宋亡。史称---靖康之变。 6. 西夏的建立者是--------李元昊- 7. 北宋王小波、李顺起义提出的口号是------均贫富- 8. 1141年宋金和约,宋向金称臣宋每年向金输银、绢各25万两史称---绍兴和议 9. 1271年,废弃“蒙古”国号,改国号为元的是----完颜阿骨打 10. 元代地方的最高行政机构是--------行中书省- 11. 元代官修的一部重要的农书是------《农桑辑要》 12. 科举制度的正式确立是在-------隋炀帝时期- 13. 元朝中央设立管理全国宗教事物和吐蕃政务的机构是-------宣政院, 14. 为管理澎湖和琉球(今台湾),元朝在澎湖设立-------巡检司 15. 西藏地区正式成为我国行政区划的一部分开始于-----元朝- 16. 王祯编撰的一部农业科学著作是--------《农书》 17. 《通鉴纪事本末》一书的作者是-------袁枢-- 18. 明代中央设大理寺、都察院、刑部合称--------三法司--- 19. 明代宦官王振挟持英宗亲征,结果兵败被俘,史称-----土木之变 20. 公元1619年,努尔哈赤与明发生了决定辽东形势的重要战役是----萨尔浒之战 21. 为根除宦官对皇权的干扰,清代设立了--内务府-尽收宦官之权. 22. 土尔扈特回归祖国是在------乾隆时期23. 隋朝开凿的大运河北段是--------永济渠- 24. 火药发明于-----唐末25. 隋末农民大起义中河北起义军的领袖是--------窦建德- 26. 唐玄宗前期,唐朝进入统治的鼎盛时期,史称-------开元之治--

中国古代史综合测试题高中含答案.doc

2016年春季2014级半期检测历史试卷 1、墨子、商鞅、韩非子思想的相似之处是() A反对兼并战争 B主张互爱互利 C反对奴隶主贵族世袭特权 D主张中央集权 2、秦始皇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已有诸侯。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求其宁息,岂不难哉!”。秦始皇这样说的目的是() A想实行焚书坑儒 B准备攻打匈奴 C反对分封制实行郡县制 D准备修筑长城抵御匈奴进攻 3、《齐民要术序》中载:“舍本逐末,贤者所非。日富岁贫,饥寒之渐,故商贾之事,厥而不录。”材料表明,贾思勰对古代重农抑商政策的态度是() A、反对 B、赞同 C、听其自然 D、主张适当改变 4、北宋造成“冗官、冗兵、冗费”从反面证明了() A北宋加强中央集权在当时是弊大于利 B政治改革要有经济作保证 C兵越多,战斗力越弱 D政治改革要重视精兵简政 5、王安石设想变法应是在不增加人民负担的前提下增加国家的财政 收入。为此他采取的措施不包括() A政府向农民贷款获得利息 B向有特权的官僚地主征收免役钱 C引种占城稻增加粮食产量 D清查为逃避赋税而隐瞒的土地数目 6、以下哪些是战国时期“重农抑商”政策产生的原因 ( ) ①封建自然经济的自给自足的性质②新兴地主阶级经济利益的反映 ③封建社会初期不具备发展工商业的条件④诸侯国出于政治、军事因素的考虑 A.①②③ B.①②④ C ②③④ D.①③④ 7、封建统治者长期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的根本原因是 ( ) A.维护封建土地所有制 B.限制商品经济的发展 C.保证政府稳定的财政收入 D.稳定封建统治秩序 8、魏晋时期的民族融合实质上是 ( ) A.胡汉民族布局被打乱 B.各族人民互相交流与学习 C.少数民族封建化 D 边疆地区的大开发 9、魏晋时期的民族融合对历史发展进程的重要影响是 ( ) A.促进了民族间的迁徙与杂居 B.使北方经济恢复,北魏兴盛一时 C.打破了农牧经济的天然界限 D.为隋唐的统一与繁荣准备了条件 10、“收乡长、镇将之权悉归于县,收县之权悉归于州,收州之权悉归于监司,收监司之权悉归于朝廷。”有关宋代上述做法的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目的是为了提高地方政府办事效率 B.有利于消除地方权重的弊端 C.造成地方政府权力过小 D.导致地方政府人浮于事 11、《史记·商君列传》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这主要是因为() A.允许工商者入仕为官 B.准许土地自由买卖 C.承认土地归私人所有 D.规定按军功授爵赐田 12、北宋范仲淹"庆历新政"的中心内容是() A.减轻徭役 B.提倡农桑 C.加强军事 D.整顿吏治 13、王安石变法中的青苗法、募役法和方田均税法在目的和作用上的相同之处有()

简明中国古代史形考作业1

《简明中国古代史》形考作业1 一、单选题: 1、据考古发现,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 C )。 A、北京人 B、山顶洞人 C、元谋人 D、金牛山人 2、北京人进化最快的部分是( D )。 A、大脑 B、头骨 C、下肢 D、手 3、据考古发现,我国境内最早懂得人工取火的原始人是(D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蓝田人 D、山顶洞人 4、我国古代的原始居民很早就懂得农耕技术,他们最早种植的粮食作物是(B )。 A、水稻和小麦 B、水稻和粟 C、小麦和粟 D、水稻和玉米 5、氏族的特点之一是(B)。 A 按贫富结合 B 按血缘关系结合 C 按性别结合 D 非血缘关系结合 6.原始社会出现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是在(D )。 A 母系氏族社会后期 B 父系氏族社会前期 C 父系氏族社会中期 D 父系氏族社会后期 7、我国远古时代有一位杰出的部落首领,带领百姓治理洪水,在外13年,三过家门而不入,他是(D)。 A、黄帝 B、尧 C、舜 D、禹 8、传说及黄帝之后,黄河流域有三位杰出的部落联盟首领,他们就是尧、舜、禹。那时首领产生的方式是( B )。 A、部落中的全体成员投票选举 B、禅让 C、前任首领确定 D、抽签决定 9、人们常说中华文明五千年。按照这一说法,我国的文明史最早可以追溯到( C )。 A、山顶洞人时期 B、半坡和河姆渡原始居民时期 C、炎帝和黄帝时期 D、尧舜禹时期 10、夏朝是我国第一个( C )国家。 A封建领主制B封建地主制C奴隶制D农奴制 11、商朝的建立者是( B )。 A、伊尹 B、成汤 C、盘庚 D、武丁 12、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周朝开始的,其文字是( C )。 A、金文 B、篆书 C、甲骨文 D、隶书 13、商、周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叫(C)。 A 陶文 B 甲骨文 C 金文 D 小篆 14、武王伐纣的性质属于( C )。 A 诸侯国之间的战争 B 平民和奴隶的反抗斗争 C 奴隶主贵族领导的推翻暴君的斗争 D 民族间的相互战争 15、西周实行分封制的目的(B)。 A、为了发展经济 B、为了巩固奴隶主政权 C、为了打败商纣的军队 D、为了得到平民的支持

简明中国古代史综合题

简明中国古代史综合题 一、填空题1-2章 1、原始社会分为两个时期,就是(原始群)时期和(氏族公社)时期。11 2、原始社会也叫石器时代使用比较粗糙的打制石器的阶段叫(旧石器)时代,使用磨制石器的阶段叫(新石器)时代。21 3、我国已发现的最早的人类是(猿)人,距今约有(170万)年。12 4、北京猿人身体各部发展不平衡,其中(手)发展最快。12 5、父系氏族公社时期,最著名的部落联盟是神农和(黄帝江淮流域的蚩尤)。29 6、被商族首领汤率兵打败的夏代国君是(夏桀)。37 7、氏族公社的历史共分两个阶段,即(母系氏族公社)阶段和(父系氏族公社)阶段。18 8、母系氏族公社初期的代表性人类化石有北京的(山顶洞)人。18 9、母系氏族公社的发展时期的代表性文化遗存有发现于浙江余姚的(河姆渡文化)、发现于河南渑池的(仰韶文化)。21 10、陕西西安的(半坡村和临潼的姜寨)是著名的仰韶文化遗址。21 11、父系氏族公社时期的代表性文化遗存有发现于山东章丘的(龙山镇的城子崖猪的骨骼)、发现于山东宁阳和秦安的(大汶口的蛋壳陶)、发现于甘肃广河的(齐家坪的红铜器)。26-27 12、今陕西西安市的(半坡村和临潼的姜寨)是母系氏族公社发展、繁荣时期仰韶文化最著名的遗址。21 13、商代的文字主要是甲骨文,也叫(卜辞)。46 14、(司母戊鼎通耳)重875公斤。44 16、(禹)死后,其子(启)杀掉益而夺得王位,从此废除了(禅让)制,确立了(世袭)制。33 17、夏朝末代国君(夏桀)暴虐无道,被商族首领(成汤)率兵打败,放逐而死。37 18、商朝在(盘庚)位时,由奄迁到(殷),从此定居下来。39 19、商代最主要的、也是最有代表性的手工业是(青铜)最有代表性的青铜器是(司母戊鼎)。 44 20、商代的货币叫做(海贝)、以十枚为一朋。82 21、商代奴隶主贵族把奴隶杀死,以供奉祖先鬼神,叫(奴隶主的残暴统治)。49 22、在(牧野)战中,周武王率军大败(纣王)后者自焚而死。57 23、商代有《汤刑》,是商的成文法,其刑法十分残酷。42 1、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被迫迁都(东都雒邑),西周结束。693-4章 2、1978年在湖北曾侯乙墓出土的(编钟)是春秋时期青铜铸造技术的代表作。81 3、吴起是(卫)国人,他在(楚)国进行改革,其国力日盛。88 4、战国时,魏国的邺令(西门?豹)征发农民开渠引漳河水灌田,发展了农业。95 5、春秋后期的(扁鹊)是一位杰出的民间医生。战国时期著名的医书有(《黄帝内经》),分《素问》和《灵枢》两部分。115 6、春秋时期,(刘和晋)国最先实行了赋税改革。80 7、在诸子百家中,(墨子)一派的最有代表性的主张是兼爱和非攻。110 8、春秋五霸的一般说法,是指齐桓公、秦穆公、晋文公、楚庄王、(宋襄公)。70 9、(《诗》)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106 10、周王分封诸侯,卿大夫分封(土地给士),使其直接统治人民。60 11、齐桓公时,任用(管仲)为相,进行改革。71 12、秦末农民大起义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场战斗是(巨鹿之战)基本上消灭了秦王朝赖以存

大学中国古代史试题含答案

绝密◆启用前 中国古代史试题 考生注意: 一、本试卷共五道题:单选、填空、名词解释、简答、论述题; 二、考生在考试过程中必须遵守考试纪律,否则按相规定进行严肃处理; 三、试卷答完后,须将问卷和答题纸一并交回,不得带出考场; 四、本试卷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姓名:﹎﹎﹎﹎﹎﹎﹎ 学号:﹎﹎﹎﹎﹎﹎﹎ 班级:﹎﹎﹎﹎﹎﹎﹎ 考号:﹎﹎﹎﹎﹎﹎﹎ 祝你考试愉快!

中国古代史试题 (命题范围:隋~清) 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第一卷客观题部分 一、单选。(1′×15=15′) 1、隋朝统一全国的时间是() A、581 B、587 C、589 D、618 2、南宋初年,被任命为东京留守的是() A、李纲 B、岳飞 C、韩世忠 D、宗泽 3、唐肃宗时期的权宦是() A、李辅国 B、高力士 C、程元振 D、鱼朝恩 4、元朝管理西藏地区的事务机构是() A、中书省 B、宣政院 C、枢密院 D、御史台 5、明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是() A、土木之变 B、夺门之变 C、庚戌之变 D、大礼仪之争 6、清雍正帝推行全国的经济政策是() A、两税法 B、诸色户计 C、一条鞭法 D、摊丁入亩 7、金扶持谁建立了伪齐政权() A、刘豫 B、张邦昌 C、石敬瑭 D、蔡京 8、明朝四大权宦依次是() A、王振、汪直、刘瑾、魏忠贤 B、王振、冯保、刘瑾、魏忠贤 C、魏忠贤、汪直、冯保、刘瑾 D、刘瑾、王振、汪直、魏忠贤 9、南宋和谁通过什么确立了君臣关系() A、西夏庆历和议 B、辽澶渊之盟 C、金绍兴和议 D、金隆兴和议 10、“西厂”的设置时在哪个皇帝时期() A、永乐 B、宣德 C、正统 D成化 11、唐朝管理天山以南的机构是() A、安西都护府 B、北庭都护府 C、西域都护府 D、宣政院 12、“柜房”与“飞钱”出现在() A、唐朝 B、北宋 C、南宋 D、元朝 13、1583年,来到中国的西方传教士是() A、沙勿略 B、马可波罗 C、利玛窦 D马戛尔尼 14、“八旗制度”是以什么作为基层社会组织单位的() A、牛录 B、固山 C、甲喇 D、谋克 15、《古今图书集成》是哪位皇帝在位时组织编写的 ( ) A、永乐 B、康熙 C、雍正 D、乾隆

2017年电大简明中国古代史网上形考作业第一次-答案

1. 周平王迁都雒邑后的周,史称-------------- A. 东周 2. 春秋时期,首先称霸的是------------- B. 齐桓公 3. 弭兵之盟的发起国是---------- A. 宋国 4. 春秋时期修筑的水利工程是----------------- A. 邗沟 5. 我国历史上“围魏救赵”的著名战例是--------------- D. 桂陵之战 6. 战国时期,在魏国进行改革并制定《法经》以维持社会秩序的是---------- A. 李悝 7. “三家分晋”的“三家”是指——— C. 韩、赵、魏 8. 我国现存最早的编年体历史是---------- B. 《春秋》 9. 秦朝作为规范化文字推行于全国的是--------- D. 小篆 10. 秦在进军岭南时,为了转运粮饷,修筑了沟通了珠江和长江两大水系的------------。 C. 灵渠 11. 南朝四个政权依次是———— C. 宋齐梁陈 12. 商朝的建立者是------ C. 汤 13. 在牧野一战中大败而死的是--------- C. 纣

14. 西周朝的建立者是------- C. 周武王 15. 我国现已发现的距今170万年的古人类化石是------ D. 元谋人 16. 我国属于原始群前期的人类是----- A. 北京人 17. 我国属于母系氏族公社初期的人类是----- B. 山顶洞人 18. 原始群后期人类的婚姻形态属于-------- B. 血缘婚 19. 分布于长江下游地区的母系氏族繁荣时期的重要文化遗址是------- A. 河姆渡文化 20. 废除“禅让制”,确立王位世袭制的是------ A. 启 21. 在秦末农民大起义中,为推翻秦王朝统治具有决定意义的战役是-------- D. 巨鹿之战 22. 曹操为解决军粮问题,招募流亡农民,实行-----------------。 D. 屯田制 23. 决定“天下三分”的重要战役是--------------- B. 赤壁之战 24. 三国时期,开始实行“九品中正制选官制度的是-------- C. 曹丕 25. 灭吴,结束三国鼎立局面,使中国重归统一的是-------------- C. 司马炎 26. 西晋的诸侯王为了争夺中央政权,展开了长达16年的混战,史称------------。 C. 八王之乱 27. 东晋时期,率军三次北伐的将领是-----------. B. 桓温 28. 稳定了东晋在南方的统治,使南北对峙局面长期延续的重要战役是------------ A. 淝水之战

中国古代史试题汇总及答案

中国古代史试题汇总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史书载:“初,纥风俗朴厚,君臣之等不甚异,故众志专一,劲健无敌。及有功于唐,唐赐遗(赠也)甚厚。可汗始自尊大,筑宫殿以居,妇人有粉黛文绣之饰,中国为之虚耗,而虏俗亦坏。”材料正确反映了 [ ] A.回纥强大的原因 B.唐文化对回纥的影响深刻 C.回纥衰落的原因 D.唐文化对回纥的破坏严重 【答案】B 2.唐朝后期,吐蕃最西与之为邻的是[ ] A.波斯 B.大秦 C.大食 D.天竺 【答案】C 4.骨力裴罗统一回纥各部后,所控制的地区包括[ ] A.东起兴安岭,西到里海 B.东起黑龙江,西到阿尔泰山 C.东起大海,西到咸海 D.东起大海,西到阿尔泰山 【答案】B 5.下列少数民族中自己学会制造铁器的是[ ] A.突厥族 B.族 C.回纥族 D.吐蕃族 【答案】D 6.唐朝从内地传入吐蕃的手工业生产技术主要有[ ] ①养蚕②铸铁③酿酒④制碾磨⑤制瓷⑥造纸墨 A.①②④⑤ B.①③⑤⑥ C.①③④⑥ D.③④⑤⑥ 【答案】C 7.唐朝输往朝鲜的货物有[ ]

①丝绸②茶叶③铁器④瓷器 ⑤人参⑥药材⑦书籍 A.①②④⑥⑦ B.①③④⑤ C.②③④⑥⑦ D.②③④⑥ 【答案】A 8.唐朝时,越州有个商人打算到外地去购进一些纸张和绫锦,下列何地距越州最近,可作为他的第一站?[ ] A.宣州 B.扬州 C.洛阳 D.益州 【答案】A 9.在以下的古代工具中,用于水利灌溉的有[ ] ①耧车②水排③翻车④筒车 A.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 D.②③④ 【答案】A 10.唐开元年间被认为是古代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盛世”,开元时期与贞观时期相比 [ ] A.经济繁荣程度更高 B.社会秩序更加安定 C.阶级矛盾更加缓和 D.国家政权更加巩固 【答案】A 11.下列各项中,哪项是清朝前期丝织业最发达的地区?[ ] A.苏州、杭州 B.杭州、扬州 C.苏州、广州 D.南京、广州 【答案】A 12.明清时期,封建统治者采取的措施中哪一项有利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 ] A.推广植棉 B.奖励垦荒 C.实行“更名田” D.实行“摊丁入亩”

2017年电大《简明中国古代史》形考作业参考答案

最新资料,word文档,可以自由编辑!! 精 品 文 档 下 载 【本页是封面,下载后可以删除!】

简明中国古代史形考作业参考答案 (第1、2章) 一、填空题 1、原始社会分为两个时期,就是_原始群___时期和_氏族公社___时期。 2、原始社会也叫石器时代。使用比较粗糙的打制石器的阶段叫_旧石器__时代使用磨制石器的阶段叫_新石器__时代。 3、我国已发现的最早的人类是_云南(元谋)__人,距今约有_170万__年。 4、原始群后期最有代表性的人类化石是发现于山西襄汾的_丁村_人。 5、夏朝是夏族首领_夏启__建立的,时间约在_ 21世纪__。 6、禹___死后,其子_启__杀掉益而夺得王位,从此,废除了_禅让__制,确立了_王位世袭__制。 7、商朝在_盘庚__位时,由奄迁到__殷_,从此定居下来。 8、商代最主要的、也是最有代表性的手工业是_青铜器__。最有代表性的青铜器是_司母戊鼎_。 二、选择题 1、北京人距今约有( D )。 A、 170万年 B 、80至60万年 C 、10万年 D 、70至20万年 2、北京人进化最快的部分是( B )。 A 、大脑 B 、手 C 、下肢D、头骨。 3、据专家考证,最早在( D )时,大约已经知道用火了。 A、元谋人 B 、北京人 C 、蓝田人 D 、河套人 4、夏朝是我国第一个( C )国家。 A 、封建领主制B、封建地主制 C 、奴隶制D、农奴制 5、商代的农业奴隶叫( A )。 A、众人 B、仆 C、奚 D、臣 三、名词解释 1、山顶洞人

旧石器时代晚期人类,属晚期智人。1930年发现于北京房山县周口店龙骨山,以后经过数次发掘,发现了人类化石和一些文化遗物,时代为距今约1.8 万年。人类化石共八个个体,既有婴儿,也有少年和六十岁以上的老人。体质特徵已接近现代人,脑量也达到1300-1500毫升,与现代人相一致。石器有砍斫器,加工方法与北京人相同。但骨角器中的骨针是我国最早发现的旧石器时代缝纫工具。有的骨针直径只有3.3毫米,上面钻出细孔,技术已相当先进。此外,山顶洞人还出现了墓葬。在三具完整的人头骨和一些躯干骨周围,发现有散布的赤铁矿粉末和一些随葬品。这些装饰品和墓葬的出现,说明山顶洞人已经有了审美观念和宗教信仰。 2、禅让时代:尧、舜、禹时期实行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叫作“禅让制”,这一时期史称“禅让时代”。 3、盘庚 4、甲骨文: 商朝的文字。19世纪末,在殷墟中发现了一种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称为“甲骨文”。它的内容多为占卜文辞,反映了商朝后半期的宗教、经济、政治、军事、天文历法等情况,是极为珍贵的文化遗产。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四、简答题 1、母系氏族公社和父系氏族公社的主要特征各是什么? 母系氏族公社:①世系按母亲的血缘计算。②妇女在生产、生活中起主导作用,她们既是生活的组织者,又是氏族的管理者。③财产属公社所有,没有贵贱贫富之分,没有阶级区别。④具有共同的居住区。 父系氏族公社基本特征 (1)婚姻形态上的一夫一妻制 (2)以父亲的血统确定氏族关系 (3)父亲在生产生活中起主导作用 (4)后期出现贫富分化和私有财产

简明中国古代史期

《简明中国古代史》综合练习题 一、填充题 1、现代公认最早的文字是商代的___甲骨_____文。 2、我国已发现的最早的人类是元谋人,距今约有 170万年。 3、氏族公社的历史共分两个阶段,即母系氏族阶段和父系氏族阶段。 4、汉武帝时,派_张骞__两次出使西域;东汉时,派______经营西域。 5、夏朝是夏族首领禹建立的,时间约在公元前2070年。 6、夏禹死后,其子启杀掉益而夺得王位,从此,废除了禅让制,确立了世袭制。 7、商朝在盘庚在位时,由奄迁到殷,从此定居下来。 8、商代最主要的、也是最有代表性的手工业是青铜铸造业。最有代表性的青铜器是司母戊。 9、我国封建社会的初级阶段是封建领主制阶段。它经历了西周、春秋、战国三个时期。 10、周的贵族将大部分土地分配给农奴耕种,谓之私田;将小部分土地留归自种,谓之公田。 11、公元前772 年,平王被迫放弃丰、镐,迁都雒邑,西周结束。 12、春秋五霸的一般说法,是齐桓公、宋襄公、秦穆公、晋文公、楚庄王。 13、齐桓公时,任用管仲为相,进行改革,促进了齐国的强盛。 14、1978年在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的编钟是春秋时期青铜铸造技术的代表作。 15、弭兵运动是由宋国发起的,共有两次。第一次是由宋大夫华元倡议;第二次由宋大夫向戍倡议。 16、战国时期楚人甘德和魏人石申各自写有一部天文学著作,后人把这两部书合编成《甘石星经》。 17、公元前260年,秦派白起率军与赵争夺韩国上党郡,在长平大破赵军,坑杀赵士卒四十余万人。 18、南北朝时期,南朝相继的王朝为宋、_____齐___、梁、陈。 19、西周至战国时期,文学的代表作,前期有《诗经》,后期有《楚辞》。 20、明末清初三大唯物主义思想家是黄宗羲、__王夫之_、顾炎武_____。 二、选择题 1、丁村人是( B )的代表性人类化石。 A.猿人时期 B.古人时期 C.母系氏族时期 D. 父系氏族时期 2.《孙子兵法》的作者是( B )。 A.孙膑 B.孙武 C.孙权 D.孙坚 3、我国人类使用弓箭是在 ( C ) A、猿人时期 B、古人时期 C、新人时期 D、现代人时期。 4、我国古代国家的形成,约在( D ) A、黄帝时期 B、夏朝 C、神农氏时期 D、尧、舜、禹时期。 5.北魏是我国哪一个民族建立的王朝( B ) A.匈奴 B.鲜卑C.羯D.羌 6. 黄巢起义军在长安建立的政权是( D ) A.大顺 B.张楚 C.大蜀 D.大齐 7、夏朝是我国第一个 ( C ) A、封建领主制 B、封建地主制 C、奴隶制 D、农奴制国家。 8、反映夏朝人活动的主要文化遗存是 ( D ) A、大汶口文化 B、良渚文化 C、细石器文化 D、二里头文化 9.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部类书是( C )。 A.《永乐大典》 B.《四库全书》 C.《古今图书集成》 D.《四部丛刊》 10.明代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地是( C )。 A.黑海 B.里海 C.红海 D.地中海 11、商朝中央机构的百官之长叫 ( D )

2016电大简明中国古代史网上作业答案第一次

2016电大简明中国古代史网上作业答案第一次 单选题 1、决定“天下三分”的重要战役是() A.淝水之战B.赤壁之战C.夷陵之战D.官渡之战 2、原始群后期人类的婚姻形态属于()A.乱婚时期B.血缘婚 C.对偶婚D.族外婚 3、北魏贾思勰撰写的一部重要的农业科学著作是()A.《农书》B.《农政全书》C.《齐民要术》D.《农桑辑要》 4、西周朝的建立者是()A.周文王B.周公C.周武王D.周平王 5、我国现存最早的编年体历史是()A.《资治通鉴》B.《春秋》C.《史记》D.《汉书》 6、弭兵之盟的发起国是()A.宋国B.齐国C.晋国D.楚国 7、南朝四个政权依次是() A.宋梁齐陈B.宋陈齐梁C.宋齐梁陈D.陈宋齐梁 8、东晋时期,率军三次北伐的将领是()A.谢玄B.桓温C.祖逖D.谢安 9、分布于长江下游地区的母系氏族繁荣时期的重要文化遗址是()A.河姆渡文化B.仰韶文化 C.龙山文化D.大汶口文化 10、我国现已发现的距今170万年的古人类化石是() A.蓝田人 B.山顶洞人C.北京人D.元谋人 11、春秋时期修筑的水利工程是() A.邗沟B.都江堰C.郑国渠D.灵渠 12、春秋时期,首先称霸的是()A.秦穆公B.齐桓公C.楚庄王D.宋襄公 13、我国属于母系氏族公社初期的人类是()A.北京人B.山顶洞人C.丁村人 D.长阳人 14、灭吴,结束三国鼎立局面,使中国重归统一的是()A.司马懿B.司马昭 C.司马炎D.司马睿 15、秦朝作为规范化文字推行于全国的是() A.金文B.楷书 C.隶书 D.小篆 16、废除“禅让制”,确立王位世袭制的是()A.启B.禹C.益 D.汤 17、“三家分晋”的“三家”是指() A.赵、魏、秦 B.齐、魏、赵C.韩、赵、魏D.楚、赵、燕 18、稳定了东晋在南方的统治,使南北对峙局面长期延续的重要战役是A.淝水之战B.官渡之战C.赤壁之战 D.夷陵之战 19、在牧野一战中大败而死的是()A.武王 B.桀C.纣D.幽王 20、我国属于原始群前期的人类是()A.北京人 B.山顶洞人 C.丁村人 D.长阳人 21、西晋的诸侯王为了争夺中央政权,展开了长达16年的混战,史称()A.七国之乱B.安史之乱C.八王之乱D.三藩之乱 22、北魏孝文帝改革在土地制度方面实行了()A.均田制 B.屯田制C.占田制 D.井田制 23、在秦末农民大起义中,为推翻秦王朝统治具有决定意义的战役是()A.长平之战B.马陵之战C.桂陵之战D.巨鹿之战 24、曹操为解决军粮问题,招募流亡农民,实行()A.占田制B.井田制C.均田制D.屯田制 25、我国历史上“围魏救赵”的著名战例是()A.城濮之战B.马陵之战C.长平之战D.桂陵之战 26、周平王迁都雒邑后的周,史称() A.东周B.后周C.北周D.西周 27、商朝的建立者是()A.契B.盘庚 C.汤D.纣 28、战国时期,在魏国进行改革并制定《法经》以维持社会秩序的是()A.李悝B.商鞅C.吴起D.申不害 29、三国时期,开始实行“九品中正制选官制度的是()A.曹操B.刘备C.曹丕D.孙权 30、秦在进军岭南时,为了转运粮饷,修筑了沟通了珠江和长江两大水系的() A.永济渠B.邗沟C.灵渠D.北渠 多选题 1、秦朝中央机构实行“三公九卿制”。三公为()A.丞相B.太尉C.御士大夫D.刺史 2、三国时期著名的战役有() A.官渡之战B.赤壁之战C.夷陵之战D.淝水之战 3、北魏孝文帝改革实行的三长制。三长是()A.邻长B.保长C.里长D.党长 4、“三传”指的是() A.《春秋》B.《左传》C.《穀梁传》D.《公羊传》 5、西晋户调式的内容即()A.占田制B.户调制C.九品混通D.品官占田荫客制

中国古代史试题

中国古代史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明代科举制与唐代科举制的最大差别是[ ] A.考试目的不同 B.考试内容不同 C.考试方法不同 D.考试管理不同 2.大运河中哪一段河道的地理位置接近于春秋时期已开通的运河?[ ] A.永济渠 B.通济渠 C.邗沟 D.江南河 3.唐朝专设国家史馆,重视官修史书,主要是为了[ ] A.保存中国古代文化典籍 B.重视学校的专业教育 C.吸取历史上的经验教训 D.美化唐朝历史以维护封建统治 4.唐开元年间被认为是古代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盛世”,开元时期与贞观时期相比 [ ] A.经济繁荣程度更高 B.社会秩序更加安定 C.阶级矛盾更加缓和 D.国家政权更加巩固 5.唐朝时,越州有个商人打算到外地去购进一些纸张和绫锦,下列何地距越州最近,可作为他的第一站?[ ] A.宣州 B.扬州 C.洛阳 D.益州 6.下列少数民族地区使用铁器的先后顺序是:[ ] ①西域各族②越族③契丹族④吐蕃族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②①④③ D.④②①③ 7.唐朝后期,吐蕃最西与之为邻的是[ ] A.波斯 B.大秦

C.大食 D.天竺 8.唐朝输往朝鲜的货物有[ ] ①丝绸②茶叶③铁器④瓷器 ⑤人参⑥药材⑦书籍 A.①②④⑥⑦ B.①③④⑤ C.②③④⑥⑦ D.②③④⑥ 9.以表现人民生活风俗而著称的画家是[ ] A.阎立本 B.吴道子 C.顾恺之 D.张择端 10.下列制度中,属于隋朝开创的有[ ] ①均田制②三省六部制 ③科举制④郡县制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11.元朝的时候,通惠河的起止点是[ ] A.杭州到大都 B.东平到临清 C.直沽到大都 D.通州到大都 12.下列我国古代纺织品中,属于宋元时期的有[ ] ①敦煌发现的两面都有绘画的薄绢 ②马王堆墓出土的彩绘帛画 ③新疆吐鲁番发现的花鸟纹锦 ④松江的“乌泥泾被” ⑤浙江墓中出土的棉毯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④⑤ 13.明朝时农业生产的特点中,哪一项对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有决定性的作用[ ]

简明中国古代史形考作业参考答案讲解

简明中国古代史》形考作业参考答案 (第1、2章 一、填空题 1、原始社会分为两个时期,就是_原始群___时期和_氏族公社___时期。 2、原始社会也叫石器时代。使用比较粗糙的打制石器的阶段叫_旧石器__时代使用磨制石器的阶段叫_新石器__时代。 3、我国已发现的最早的人类是_云南(元谋__人,距今约有_170万__年。 4、原始群后期最有代表性的人类化石是发现于山西襄汾的_丁村_人。 5、夏朝是夏族首领_夏启__建立的,时间约在_ 21世纪__。 6、禹___死后,其子_启__杀掉益而夺得王位,从此,废除了_禅让__制,确立了_王位世袭__制。 7、商朝在_盘庚__位时,由奄迁到__殷_,从此定居下来。 8、商代最主要的、也是最有代表性的手工业是_青铜器__。最有代表性的青铜器是_司母戊鼎_。 二、选择题 1、北京人距今约有( D 。 A、170万年 B 、80至60万年 C 、10万年 D 、70至20万年 2、北京人进化最快的部分是( B 。 A 、大脑 B 、手

C 、下肢 D、头骨。 3、据专家考证,最早在( D 时,大约已经知道用火了。 A、元谋人 B 、北京人 C 、蓝田人 D 、河套人 4、夏朝是我国第一个( C 国家。 A 、封建领主制 B、封建地主制 C 、奴隶制 D、农奴制 5、商代的农业奴隶叫( A 。 A、众人 B、仆 C、奚 D、臣 三、名词解释 1、山顶洞人 旧石器时代晚期人类,属晚期智人。1930年发现于北京房山县周口店龙骨山,以后经过数次发掘,发现了人类化石和一些文化遗物,时代为距今约1.8 万年。人类化石共八个个体,既有婴儿,也有少年和六十岁以上的老人。体质特徵已接近现代人,脑量也达到1300-1500毫升,与现代人相一致。石器有砍斫器,加工方法与北京人相同。但骨角器中的骨针是我国最早发现的旧石器时代缝纫工具。有的骨针直径只有3.3毫米,上面钻出细孔,技术已相当先进。此外,山顶洞人还出现了墓葬。在三具完整的人头骨和一些躯干骨周围,发现有散布的赤铁矿粉末和一些随葬品。这些装饰品和墓葬的出现,说明山顶洞人已经有了审美观念和宗教信仰。

简明中国古代史网上形考作业第二次-答案复习过程

1. 隋文帝时期对中央机构进行了较大改革,确立了-------------- A. 三公九卿制 B. 内朝 C. 内阁制 D. 三省六部制 2. 开创了我国典章制度专史编撰方法的重要史书是--------------- A. 《资治通鉴》 B. 《通典》 C. 《史通》 D. 《通志》 3. 公元1004年,北宋与辽双方议和,双方约为兄弟之国,宋每年纳给辽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 史称--------------------- A. 绍兴和议 B. 海上之盟 C. 嘉定和议 D. 澶渊之盟 4. 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 A. 交子 B. 会子 C. 中统宝钞 D. 至元宝钞 5. 1127年,金军攻入东京后,掳宋徽宗、钦宗和后妃宗室、大臣等人北返,北宋亡。史称-------------。

B. 靖康之变 C. 土木之变 D. 夺门之变 6. 西夏的建立者是--------- A. 完颜阿骨打 B. 耶律阿保机 C. 李元昊 D. 铁木真 7. 北宋王小波、李顺起义提出的口号是---------------- A. 均平 B. 均贫富 C. 均田免粮 D. 等贵贱、均贫富 8. 1141年,宋金签订和约,宋向金称臣,宋每年向金输银、绢各二十五万两,史称------------------- A. 绍兴和议 B. 隆兴和议 C. 嘉定和议 D. 澶渊之盟 9. 1271年,废弃“蒙古”国号,改国号为元的是-----------。 A. 完颜阿骨打 B. 耶律阿保机 C. 忽必列 D. 成吉思汗 10. 元代地方的最高行政机构是-----------------

《中国古代史》期末综合测试题

《中国古代史》期末综合测试题 人类产生以后,经历了漫长的原始社会时期。根据我国古代原始人类生产和生活状况回答1-2题: 1.下列关于山顶洞人和半坡氏族不同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居住方式不同②社会组织形式不同③使用工具不同④社会生产方式不同 A.①②③ B.①③④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考古学家认为,大约在公元前1万年左右,我们的远古祖先开始进入新石器时代(约至前3500年)。与旧石器时代相比,新石器时代的基本特征是() ①出现长期定居的村落②在生产中普遍使用磨制石器 ③烧制陶器和纺织麻布④经营原始农业及饲养家畜 A.①③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夏、商、周三代是中华文明的勃兴时期,也是中国古代的青铜时代。据此,请回答3-6题:3.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相传都城在阳城,即今() A.河南登封 B.河南郑州 C.陕西西安 D.河南安阳 4.《孟子·告子》载:“天子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注:即“周六师”,是周王室的主力军,驻镐京一带)移之。”此 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A.西周时周王与诸候的关系 B.周王室对诸侯失控 C.春秋时诸侯争霸 D.周代分封制崩溃 5.下列关于夏商周三代文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目前已知最早的夏朝青铜器是在二里头遗址中发现的 B.商和西周遗址中出现了原始瓷器 C.三星堆考古发现的大型青铜铸像是西周时古蜀国青铜艺术的杰作 D.西周的丝织品已出现斜纹提花,还出现刺绣 6.商代历法的最大成就是() A.日食、月食的记录 B.干支纪日法 C.关于闰年的规定 D.发现五大行星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实现了由奴隶制向封建制的社会转型,结合有关史实回答7-9题: 7.春秋时期最显著的政治特点是() A.周王室衰微 B.民族融合加强 C.井田制逐渐瓦解 D.诸侯争霸,分封制崩溃 8.春秋后期,鲁国实行的初税亩和齐国实行的“相地而衰征”,其导致的后果是() ①增加了国家的收入②承认了土地私有 ③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④促进了封建生产关系的确立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9.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其根本原因是() A.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 B.新兴地主阶级的产生 C.剧烈的社会大变革

中国古代史上课讲义

中国古代史论文

中国古代史论文 历经五千年沧桑岁月,中华民族经历了战和更替、聚散分合、对峙与融汇,却始终不曾割断共同的文化传统。民族认同感一脉相承,而且越是历经磨难,遭遇坎坷,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的自我意识和对中华文明的认同感越是增强。千百年来,对国家统一的不懈追求日渐发展成为中华民族高于一切的政治理想和道德情感。而造就中国历史这一鲜明特征的重要因素,不能不说是“大一统”文化观念的潜移默化影响所致。它像一根坚韧的纽带将中国境内各民族联系、团结在一起,逐渐形成为中华民族大家庭,并日见巩固。我们今天从历史的角度考察中国统一大势的形成、巩固和发展这一历史现象,就不能不充分认识到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在实现国家统一过程中的特殊地位与重要作用。 中华文化追求“大一统”的价值观是奠定和强化国家统一的牢固基石 中华文化对于国家统一大势的形成与发展的意义,首先在于“大一统”价值观长期以来深入人心,从而使统一成为人们所普遍认同的理想政治秩序。 早在先秦时期,中华民族随着内部凝聚力的不断增强,就初步形成了“大一统”观念。“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就表达了这种思想倾向和价值取舍。在春秋战国时期出现这种追求统一的思想趋向不是偶然的,而是有其历史必然性。当时,西周社会创立的礼乐文明遭遇到根本性的冲击,早期初始形态的“一统”格局趋于瓦解,天下缺乏合法一统的政治秩序,结果导致诸侯争霸,混战绵延,因而人们渴望重新实现政治上的统一,建立起合理合法的政治秩序。这一点在当时大多数思想家的学说中都得到了充分的反映。虽然他们在追求统一的方式上存有歧见,但天下必须“定于一”则是普遍的共识。譬如,法家主张“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墨家提倡“尚同”,“天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