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MCI详解

MCI详解

MCI详解
MCI详解

(1)

首先,要在USES里加上Mmsystem

函数声明如下:

functionmciSendStringA(lpstrCommand,lpstrReturnString:PAnsiChar;

uReturnLength:UINT;hWndCallback;HWND);MCIERROR;stdcall; functionmciSendStringW(lpstrCommand,lpstrReturnString:PWideChar;

uReturnLength:UINT;hWndCallback:HWND);MCIERROR;stdcall;

functionmciSendString(lpstrCommand,lpstrReturnString:Pchar;

uReturnLength:UINT;hWndCallback:HWND);MCIERROR;stdcall;

具体请参考帮助

MCI命令消息接口函数:

mciSendCommand发送命令消息函数

mciGetDeviceID返回打开设备的ID

mciGetErrorString返回mciSendCommand错误代码对应的字符串

向MCI设备发送命令消息时使用

mciSendCommand(mciID:MCIDEVICEID;uMessage:UINT;dwParam1,dwParam2:DWORD);MCIERR OR;stdcall;

mciID:接受命令消息的MCI设备的ID

uMessage:命令消息

dwParam1:命令消息标志

dwParam2:指向接收命令消息参数块地址

MCIERROR:返回值,如果为0,表示调用成功,否则失败.获得错误代码后通过

function mciGetErrorString(mcierr:MCIERROR;pszT ext;Pchar;uLength:UINT):BOOL;stdcall;

来获得相应的错误字符串.该函数参数说明如下:

mcierr:由mciSendCommand返回的错误代码

pszText:存放与mcierr相对应的字符串的地址

uLength:指定pszText指向的缓冲区大小,MCI返回的字符串长度最大为128个字符BOOL:返回值,为true则成功,否则,就没有此错误代码

下面这个函数,是获取MCI设备ID的

functionmciGetDeviceID(pszDevice:Pchar):MCIDEVICEID;stdcall;

pszDevice:指定已经打开的MCI设备名称

MCIDEVICEID:返回值,为返回的ID.

关于设备名称,请打开system.ini文件在[mci]段

例如:

cdaudio=mcicda.drv

sequencer=mciseq.drv

waveaudio=mciwave.drv

avivideo=mciavi.drv

videodisc=mcipionr.drv

vcr=mcivisca.drv

MPEGVideo=mciqtz.drv

cdaudio和sequencer等就是设备名

MCI详解[连载二]

什么是MCI,MCI是多媒体控制接口(Media Control Interface)的缩写.

它包括基于命令字符串,消息方式与设备驱动程序进行通讯的可扩充接口

和MCI设备驱动程序.

支持MCI指令的设备有

ANIMATION(动画播放设备)

CDAUDIO(CD音频设备)

WAVEAUDIO(波形音频设备)

OVERPLAY(视频叠加设备,如Video Blaster)

DIGITALVIDEO(窗体数字视频,如回放*.avi文件)

VIDEODISC(激光视频设备)

VCR(可程控录像机)

SEQUENCER(MIDI序列发生器)

打开WINDOWS子目录下的SYSTEM.INI文件,在[MCI]段就能看到以上设备的安装信息,格式为:

DeviceType = Driver

设备名= 驱动程序名

打开WIN.INI文件,打开[mci extensions],找到如下段

[mci extensions]

mid=Sequencer

rmi=Sequencer

wav=waveaudio

avi=AVIVideo

cda=CDAudio

aif=MPEGVideo

aiff=MPEGVideo

aifc=MPEGVideo

au=MPEGVideo

m1v=MPEGVideo

mov=MPEGVideo

mp2=MPEGVideo

mpa=MPEGVideo

mpe=MPEGVideo

mpeg=MPEGVideo

mpg=MPEGVideo

qt=MPEGVideo

snd=MPEGVideo

dat=MPEGVideo

其格式为: 文件扩展名= 设备名

在程序设计中,指定一个mci设备,就是指定设备名,当然,还可以指定相对应的设备类型常数:

MCI设备与设备类型常数

设备类型设备类型常数

cdaudio MCI_DEVTYPE_ANIMATION

animation MCI_DEVTYPE_CD_AUDIO

dat MCI_DEVTYPE_DAT

digitalvideo MCI_DEVTYPE_DIGITAL_VIDEO

other MCI_DEVTYPE_OTHER

overlay MCI_DEVTYPE_OVERLAY

scanner MCI_DEVTYPE_SCANNER

sequencer MCI_DEVTYPE_SEQUENCER

vcr MCI_DEVTYPE_VCR

videodisc MCI_DEVTYPE_VIDEODISC

waveaudio MCI_DEVTYPE_WAVEFORM_AUDIO

MCI设备还有简单型(Simple)和复合型(Compound)之分,MCI将不需要文件的设备

称作简单型设备(Simple Device),如CDAudio等,将需要文件的设备称作复合型

设备(Compound Device),如Sequencer,Waveaudio等.

MCI详解[连载三]

在连载一里,我解释了几个MCI的函数(请参考连载一)

WINDOWS中的多媒体扩展部分的消息由两类:一是发送到窗体,有窗体函数处理的消息

均以MM开头.二是用于回调函数和基于消息的API消息,由应用程序发送,实现与MCI设备的通讯.

DELPHI中有32种命令消息,按用途分为:

1,系统命令消息:由MCI直接解释,不依耐设备性能.

2,必须命令消息:所有MCI设备都支持,用于打开,关闭设备并获得有关信息.

3,基本命令消息:所有的MCI设备都支持,但并非完全支持,遇到不支持的某一个消息时,

返回MCIERR_UNSUPPORTED_FUNCTION.

4,扩展命令消息,用于特定设备.

扩展命令消息分三种:

(1)使用MCI元素文件扩展命令消息

(FAQ A:何谓元素?

Q:复合型设备在打开时既要指定设备名,又要指定文件名,而文件名就被称为元素.

A:何谓复合型设备?

Q:参考连载二)

(2)设备操作与定位扩展命令消息

(3)窗口式视频设备扩展命令消息

此外,MCI还使用MCI_MCINOTIFY告诉应用程序一条MCI消息已经发送,它是窗口通知消息,要得到此消息,

应用程序要指定一个窗体处理该消息.

消息分类:

系统命令消息

MCI_BREAK 设置指定设备的中止键

MCI_SOUND 播放WINDOWS声音

MCI_SYSINFO 获取信息

必须命令消息

MCI_CLOSE 关闭设备

MCI_GETDEVCAPS 获取设备性能信息

MCI_INFO 获得设备信息

MCI_OPEN 打开设备并获得ID

MCI_STATUS 获得状态信息

基本命令消息

MCI_LOAD 载入文件

MCI_PAUSE 暂停设备

MCI_PLAY 播放

MCI_RECORD 录制

MCI_RESUME 恢复暂停

MCI_SAVE 保存文件

MCI_SEEK 在元素内定位

MCI_SET 设置设备参数

MCI_STOP 停止

扩展命令消息

[使用元素文件扩展命令消息]

MCI_COPY 拷贝数据

MCI_CUT 剪切

MCI_DELETE 删除

MCI_PASTE 粘贴

[设备操作与定位扩展命令消息]

MCI_CUE 为播放或录制操作插入一个设备

MCI_ESCAPE 把一串命令发送到命令处理器

MCI_SPIN 开始或中止旋转可转动设备

MCI_STEP 步进帧

[窗口式视频设备扩展命令消息]

MCI_FREEZE 冻结画面

MCI_PUT 定义源或目的裁剪矩形区

MCI_REALIZE 实现图形设备的调色板

MCI_UNFREEZE 与FREEZE相反

MCI_UPDATE 刷新

MCI_WHERE 确定剪裁区域

MCI_WINDOW 为一个图形设备及它的显示方式指定一个窗口和窗口风格

MCI连载四

发送MCI命令消息有的需要花很长时间才能完成,如播放AVI文件,是否在播放完成前

就将控制权返回到APPLICATION,是由命令消息标志确定的.命令消息标志分专用标志

和通用标志,专用消息与命令消息配套使用,通用消息适用于所有命令消息:

MCI_NOTIFY和MCI_WAIT

MCI_NOTIFY:通知标志,表示规定动作完成后,给随同发送命令消息的数据结构dwCallBack

字段指定的窗口发送MM_MCINOTIFY消息,这个消息由dwCallBack字段指定的回调函数处理]

MCI_WAIT:等待标志,表示在规定操作完成后,再将控制权转交APPLICATION,比如播放AVI

文件完成后,APPLICATION才能获得控制权,但可以用MCI_BREAK来中断.

再说一遍mciSendCommand函数结构:

mciSendCommand(mciID:MCIDEVICEID;uMessage:UINT;dwParam1,dwParam2:DWORD);MCIERR OR;stdcall;

mciID:接受命令消息的MCI设备的ID

uMessage:命令消息

dwParam1:命令消息标志

dwParam2:指向接收命令消息参数块地址

MCIERROR:返回值,如果为0,表示调用成功,否则失败.获得错误代码后通过

function mciGetErrorString(mcierr:MCIERROR;pszT ext;Pchar;uLength:UINT):BOOL;stdcall;

其中dwParam1是消息指定标志,dwParam2是消息数据结构

以MCI_OPEN为例,打开Mmsystem.pas文件,找到如下:

type

PMCI_Open_ParmsA = ^TMCI_Open_ParmsA;

PMCI_Open_ParmsW = ^TMCI_Open_ParmsW;

PMCI_Open_Parms = PMCI_Open_ParmsA;

{$EXTERNALSYM tagMCI_OPEN_PARMSA}

tagMCI_OPEN_PARMSA = record*********

dwCallback: DWORD;

wDeviceID: MCIDEVICEID;

lpstrDeviceType: PAnsiChar;

lpstrElementName: PAnsiChar;

lpstrAlias: PAnsiChar;

end;

{$EXTERNALSYM tagMCI_OPEN_PARMSW}

tagMCI_OPEN_PARMSW = record*********

dwCallback: DWORD;

wDeviceID: MCIDEVICEID;

lpstrDeviceType: PWideChar;

lpstrElementName: PWideChar;

lpstrAlias: PWideChar;

end;

其中可以看出(注意有*的语句),参数是一个记录类型,也就是说dwParam1和dwParam2是两个

记录类型的数据,在使用时赋值要注意类型.

再以MCI_OPEN命令为例,其语法为:

dwReturn:=mciSendCommand(wDeviceID,MCI_OPEN,dwFlags,DWORD(mciOpenParam));

-----------------------------------------------------------

在var段申明:

var

wDeviceID:MCIDEVICEID; //存放设备ID

dwReturn:MCIERROR; //存放返回值

mciOpenParam:PMCI_OPEN_PARMS; //MCI_OPEN命令消息的数据结构

-----------------------------------------------------------

在适当位置为mciOpenParam申请空间

new(mciOpenParam);

最后还要释放空间

dispose(mciOpenParam);

-----------------------------------------------------------

为需要在命令消息数据结构中需要的字段赋值,

mciOpenParam^.lpstrDeviceType:='cdaudio';

-----------------------------------------------------------

最后,调用发送函数

dwReturn:=mciSendCommand(0,//打开设备前ID为0

MCI_OPEN, //命令消息

MCI_OPEN_TYPE, //消息标志,表示字段lpstrDeviceType有值

DWORD(mciOpenParam)); //数据结构

dwReturn若为0,表示调用成功.

MCI详解[连载五]

MCI命令字符串接口函数

与命令消息方式相似,MCI为发送命令字符串提供了两个函数:]

(1) mciSendString

(2) mciExecute

函数(2)是(1)的简化形式,函数(1)返回的错误代码和相应的错误信息与命令消息函数相同.

函数(2)如果出现错误,则以消息框形式提示.

functionmciSendString(lpstrCommand,lpstrReturnString:Pchar;

uReturnLength:UINT;hWndCallback:HWND):MCIERROR;stdcall;

lpstrCommand:指向以nil结尾的mci命令字符串

lpstrReturnString:返回信息的缓冲区,可以设置成nil,则不返回信息

hWndCallback:接收MM_MCINOTIFY消息的窗口句柄,如果命令包含Notify标志,则此参数必须要

MCIERROR:返回值,为0表示调用成功.错误代码要用函数mciGetErrorString获得错误信息functionmciExecute(pszCommand:LPCSTR):BOOL;stdcall;

这是函数(1)的简化形式

pszCommand:MCI命令字符串

返回值:返回true,表示调用成功;返回false,则用messagebox显示错误信息

命令字符串语法格式:

commanddevice_name argument

command:MCI命令字符串

device_name:设备名或设备元素

argument:命令的标志和参数

标志:由MCI命令支持的关键字组成

参数:标志所带参数

注:argument可以是字符串,带符号的长整数和矩形等数据类型,参数之间用空格隔开.

例1:播放cd,从当前位置播放到10 000ms处停止

playcdaudio to 10000

例2:以别名形式对cdaudio操作

opencdaudio alias cd

play cd

stop cd

close cd

使用别名的好处:当设备名或元素名较长时,操作起来不方便,就为它指定一个别名, 例如本例就是将设备cdaudio指定一个别名cd,后面就对cd进行操作.

MCI详解[连载六]

命令字符串分类:

用mciSendString和mciExecute函数发送的字符串命令分为四大类:

系统命令:由MCI直接解释,不发送给设备.

必需命令:所有设备都支持.

基本命令:设备对这些命令可选.

扩充命令:仅适用于某些设备.

字符串命令表

类别命令名功能

系统命令break 中止,放弃wait

sound 播放windows声音(win.ini文件中[Sound]段) sysinfo获取MCI系统信息

必需命令capability 获取设备性能信息

close 关闭设备

info 获取设备型号,厂家等信息

open 初始化

status 状态信息

基本命令load 载入设备元素

pause 暂停

play 播放

record 录制

resume 恢复暂停

save 存盘

seek 在媒体内定位

set 设置

status 获取设备状态信息

stop 停止播放或录制

命令字符串举例:

(用于mciSendString发送)

capabilitymysound device type

//返回"mysound"的设备类型

closemysound

//关闭"mysound"设备

configureavi

//打开AVI播放设备对话框

cuemysound input

//为录制准备设备"mysound"

deletemysound from 1 to 900

//删除波形音频1到900ms之间的数据

infomysound product

//取回与"mysound"相关的硬件描述

open new type waveaudio alias mysound buffer 6

//打开"mysound"设备,mysound是别名,缓冲区为6秒

pausemysound

//暂停"mysound"设备

playmysound from 1 to 500 notify(wait)

//播放"mysound"从位置1到500,播放后发送通知消息(notify)或播放时等待(wait) realizemyvideo normal

//告诉"myvideo"设备实现它的调色板

recordmysound

//从当前位置开始录制

resumemysound

//恢复暂停

savevboard c:\v1.tga

//将视频缓冲区的内容存入v1.tga中

seekmysound to start

//定位到"mysound"相关文件的开始

statusmysound mode

//返回"mysound"当前模式

step movie by 5

//从当前帧开始播放5帧

stopmysound

//停止播放或录制

层析柱使用说明书

目录 一产品介绍 (2) 二产品特点 (2) 三技术参数 (2) 四操作说明 (2) 五操作注意事项 (4) 六售后服务承诺 (5) 七合格证 (5) 八随机附件 (6)

一产品介绍: 层析过程是采用特殊的吸附剂,从植物提取液中选择性地吸附其中的有效部分,去除无效成分的一种分离纯化新工艺。可以解决植提生产中所面临的剂量大、产品吸潮和重金属残留等实际问题。经层析技术处理后所得到的精制物,可使有效成分高度富集,杂质少,提取得率仅为原生物的2~5%,而一般水煮法为30%左右,醇沉法为15%左右;可有效地去除吸潮成分,并增强产品的稳定性;可有效地去除重金属。层析分离工艺所得提取物体积小,不吸潮,容易制成外型美观的各种剂型,尤其适用于颗粒剂、胶囊剂、片剂等的生产。该技术将是对中药提取工艺影响最大、带动面最广的技术进步之一。用于生物工程、制药工业、精细化工领域的分离纯化设计制造的工业制备,具有分辨高、选择性好、流动连续、效率高、处理稳定、样品可多可少、易于操作的特点,适用于含量少的复杂高分子物质的分离纯化,是中草药、化学合成药及生物活性物质有效成分分离提纯的核心设备。 二产品特点: ①合理的高径比,精密的进出口流体分布装置,保证层析柱装填效果和填 料再生效果,为高效分离提供了保障。 ②产品采用不锈钢材料,并进行内外抛光,耐腐蚀、使用寿命长、硬度高、 运输安全,质量有保障。 ③本设备确保无污染、效率高、操作方便等。 三技术参数

四操作说明 层析操作流程一般为:预处理,逆流洗柱,水洗,吸附,解吸、再生等工艺。 1、预处理:在吸附树脂的生产过程中,一般均采用工业级原料,产品没有经过进一步纯化处理,因此树脂内部往往残留少量单体,致孔剂和其他有机杂质,所以在使用之前必须进行预处理。 吸附树脂预处理方法如下: (1)将准备装柱使用的新树脂,用2倍左右体积的甲醇或其他水溶性溶剂(如乙醇、丙酮)浸泡2小时,并不时搅动,使树脂充分溶胀。 (2)、将已充分溶胀的吸附树脂装柱,以每小时3至4倍床体积的流速,将5至8倍的甲醇或其他水溶性的溶剂(如乙醇、丙酮)通过树脂层,至流出液加水稀释不变混。 (3)、甲醇处理后,以每小时6至8倍床体积的流速将去离子水通过树脂层,置换出甲醇即可投入使用。 2、逆流洗柱:逆流洗柱是用水洗除去水离子及破碎填料,树脂装入交换柱后,用蒸留水反洗树脂层,展开率为50-70%,直至出水清晰、无气味、无细碎树脂为止,再用50%-100%乙醇10-15倍体积慢速淋洗。2、用约2倍体积的4-5%HCl溶液,以2m/h流速通过树脂层。全部通入后,浸泡4-8小时,排去酸液,用洁净水冲洗至出水呈中性。冲洗流速为10-20m/h。 3、用约2倍树脂体积的2-5%NaOH溶液,按上面进HCl的方法通入和浸泡。排去碱液,用洁净水冲洗至出水呈中性。流速同上。酸碱溶液若能重复进行2-3次,则效果更佳。经预处理后的树脂,在第一次投入运行时应适当增加再生剂用量,以保证树脂获得充分的再生。 3、水洗:水洗目的主要是除去层析柱上所附着的渣滓。 4、吸附:吸附操作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通液,可采用不同流速,以选取最佳条件,一般流速sV 2—8。流出液每间隔一段时间取样检测,达泄漏点

层析柱使用方法

层析柱使用方法 层析柱使用方法柱层析和TLC是有机化学工作者必须下苦功夫的两项实验技术。这两项技术掌握与否,对于提高实验的效率至关重要。常见的例子是:在柱层析时,由于层析柱中的硅胶填料装得不均匀(没有填严实),使得柱子在淋洗过程中就因为出现太多气泡变花,导致分离效果不好。更常见的例子是:层析柱虽然装得不错,但是由于淋洗剂选择不恰当,结果导致几十毫克产品,用了几百毫升淋洗剂都还没有完全分离。分离同样的东西,熟手可能只需要半个小时,而一个层析技术不过关的人可能半天都不能得到纯品。由此可见,这两项技术掌握与否,对于提高工作效率,减轻工作量,减少有机溶剂的使用,从而对身心健康和环境保护都有明显的作用。柱层析关键在于柱子是否装好和淋洗剂是否选择恰当。而淋洗剂的选择则是通过TLC确定。这里要指出的一点是:TLC的作用除了跟踪反应进程,检测试剂和原料纯度外,一个重要的用途就是为柱层析选择适当的淋洗剂。 首先谈柱层析: 1:装柱子(添硅胶)时,有两种方法:即湿法装柱和干法装柱,二者各有优劣。不论干法还是湿法,硅胶(固定相)的上表面一定要平整,并且硅胶(固定相)的高度一般为15cm左右,太短了可能分离效果不好,太长了也会由于扩散或拖尾导致分离效果不好。 湿法装柱:是先把硅胶用适当的溶剂拌匀后,再填入柱子中,然后再加压用淋洗剂“走柱子”,本法最大的优点是一般柱子装的比较结实,没有气泡。 干法装柱:则是直接往柱子里填入硅胶,然后再轻轻敲打柱子两侧,至硅胶界面不再下降为止,然后再填入硅胶至合适高度,最后再用油泵直接抽,这样就会使得柱子装的很结实。接着是用淋洗剂“走柱子”,一般淋洗剂是采用TLC分析得到的展开剂的比例再稀释一倍后的溶剂。通常上面加压,下面再用油泵抽,这样可以加快速度。干法装柱较方便,但最大的缺陷在于“走柱子”时,由于溶剂和硅胶之间的吸附放热(可以用手摸柱子明显感觉到),容易产生气泡,这一点在使用低沸点的淋洗剂时如乙醚,二氯甲烷更为明显。虽然产生的气泡在加压的情况下不易察觉,但是,一旦撤去压力,如在上样、加溶剂等操作的时候,气泡就会释放出来,严重时,整个柱子变花,样品不可能平整地通过,当然也就谈不上分离了。解决的办法是:第一、硅胶一定要天结实;第二、一定要用较多的溶剂“走柱子”,一定要到柱子的下端不再发烫,恢复到室温后再撤去压力。也有介绍在硅胶的最上层填上一小层石英砂,防止添加溶剂的时候,使得样品层不再整齐。但我的感觉是如果小心上样,添加溶剂,则没有这个必要。 2:上样也有干法和湿法之分:干法就是把待分离的样品用少量溶剂溶解后,在加入少量硅胶,拌匀后再旋去溶剂。如此得到的粉末再小心加到柱子的顶层。干法上样较麻烦,但可以保证样品层很平整。湿法上样就是用少量溶剂(最好就是展开剂,如果展开剂的溶解度不好,则可以用一极性较大的溶剂,但必须少量)将样品溶解后,再用胶头滴管转移得到的溶液,沿着层析柱内壁均匀加入。然后用少量溶剂洗涤后,再加入。湿法较方便,熟手一般采用此法。上样完毕后,接着即用淋洗剂淋洗。淋洗剂一般采用TLC分析得到的展开剂的比例再稀释一倍后的溶剂。由于层析柱和薄板的不同,即使两者使用的硅胶都相同,但是在把TLC分析得到的展开剂用在柱层析时,也显得极性偏大,所以要稀释一倍,但又不能稀释太多,否则成了靠扩散作用来分离,效果也不会好。 谈TLC,需要切记的是: 第一、某种样品在这种展开剂中只显示一个点,并不等于在别的展开剂中也只显示一个点。因此在寻找展开剂时,多尝试几种比例不同,成分不同的展开剂。展开剂的极性太小,点分不开,极性太大,也分不开.一般以目标产物的Rf值在0.3左右为最佳。 第二、点不能点得太浓,否则容易重叠,不易判断,因为如果两个点相近的话,一浓就变成一个点第三、板上点的展开的清晰程度和溶剂的极性和物质在该溶剂中的溶解性有关,只有两者比较合适了,才能有一个交好的分离效果。 选择适当的展开剂是首要任务.一般常用溶剂按照极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大概为:石油迷

柱层析知识总结

柱层析知识总结 柱层析 利用层析柱将混合物各组分分离开来的操作过程称为柱层析。柱层析是层析技术中的一类,依据其作用原理又可分为吸附柱层析、分配柱层和离子交换柱层析等。其中以吸附柱层析应用最广。以下只介绍吸附柱层析的相关问题,其操作方法也可作为其他类型柱层析的参考。 1.吸附柱层析的器材 (1)层析柱 实验室中所用的玻璃层析柱有两种形式:一是下部带有活塞的玻璃管,活塞的芯最好是聚四氟乙烯制作的,这样可以不涂真空油脂,以免污染产品。如果使用普通的玻璃活塞,则真空油脂要小心地涂薄涂匀。另一种是将玻璃管下端拉细,套上一段弹性良好的管子。这段管子必须是不能被淋洗剂溶解的,普通橡皮管一般不可充作此用,因为橡皮易被氯仿、苯、THF等溶剂溶胀,而聚乙烯管子对大多数溶剂是惰性的,所以常常使用。用一只螺旋夹控制流速,此外,薄膜塑料柱因使用方便、节省淋洗剂、减少蒸发量等优点,应用日趋广泛。薄膜塑料柱总是以扁平成卷保存的,两侧常有很深的折痕。使用前需将裁取的一段薄膜管一端扎紧,另一端套在一段玻璃管上并用棉线扎紧。将这段玻璃管穿过一个单孔塞。然后将薄膜管放进一根又粗又长,下端拉细了的玻璃管内,使塞子塞紧大玻璃管的口。用水泵自大玻璃管下端抽气,薄膜柱即因内部压强大于外部而自行展圆。待装入吸附剂后在其下部扎几个小孔即可使用。 层析柱的尺寸根据被分离物的量来确定,其直径与高度之比则根据被分离混合物的分离难易而定,一般在1∶8到1∶50之间。柱身细长,分离效果好,但可分离的量小,且分离所需时间长;柱身短粗,分离效果较差,但一次可以分离较多的样品,且所需时间短。如果待分离物各组分较难分离,宜选用细长的柱子,如果要处理大量的较易分离的或对分离纯度要求较低的混合物,则可选用粗而短的柱子。最常使用的层析柱,直径与长度之比在1∶8 到1∶15 之间。 (2)吸附剂 柱层析中最常使用的吸附剂是氧化铝或硅胶。其用量为被分离样品的30~50倍,对于难以分离的混合物,吸附剂的用量可达100倍或更高。对于吸附剂应综合考虑其种类、酸碱性、粒度及活性等因素,最后用实验方法选择和确定。 市售氧化铝有酸性、碱性和中性之分。酸性氧化铝是用1%盐酸浸泡后,用蒸馏水洗到其浸出液的pH值为4,适用于分离酸性物质;碱性氧化铝浸出液的pH值为9~10,用以分离胺类、生物碱及其他有机碱性化合物。中性氧化铝的相应pH值为7.5,适合于醛、酮、醌、酯等类化合物的分离以及对酸、碱敏感的其他类型化合物的分离。硅胶没有酸碱性之分,可适用于各类有机物的分离。 柱层析所用氧化铝的粒度一般为100~150目,硅胶为60~100目,如果颗粒太小,淋洗剂在其中流动太慢,甚至流不出来。 氧化铝和硅胶的活性各分五个等级。哪个活性级别分离效果最好,要用实验方法确定,而不是盲目选择高的活性级别,最常使用的是Ⅱ~Ⅲ级。如果吸附剂活性太低,分离效果不好,可通过“活化”来提高其活性。所谓“活化”就是指用加热的方法除去吸附剂所含的水分,提高其吸附活性的过程。通常是将吸附剂装在瓷盘里放进烘箱中恒温加热。“活化”的温度和时间应根据分离需要而定。氧化铝一般在200℃恒温4h,硅胶在105~110℃恒温0.5~1h。“活化”完毕,切断电源,待温度降至接近室温时,从烘箱中取出放进干燥器中备用。有的样品在活性高的吸附剂中分离效果不好,可将吸附剂放在空气中让其吸收一些水分,分离效果反而好一些。 此外,一些天然产物带有多种官能团,对微弱的酸碱性都很敏感,则可用纤维素、淀粉或糖类作吸附剂。活性碳是

柱层析方法经验归纳汇总

1、选柱子:有玻璃柱和不锈钢柱两种,实验室常用玻璃柱。径高比一般在1:5-10。 根据吸附剂用量(体积)确定柱子大小,一般吸附剂应填充到柱子体积的1/4~1/5。 柱子可以分为:加压,常压,减压。 压力可以增加淋洗剂的流动速度,减少产品收集的时间,但是会减低柱子的塔板数。 其他条件相同的时候,常压柱是效率最高的,但是时间也最长,比如天然化合物的分离,一个柱子几个月也是有的。 减压柱能够减少硅胶的使用量,感觉能够节省一半甚至更多,但是由于大量的空气通过硅胶会使溶剂挥发(有时在柱子外面有水汽凝结),以及有些比较易分解的东西可能得不到,而且还必须同时使用水泵抽气(很大的噪音,而且时间长)。 加压柱是种比较好的方法,与常压柱类似,只是外加压力使淋洗剂走的快些。压力的提供可以是压缩空气,双连球或小气泵。特别在容易分解的样品的分离中适用。压力不可过大,不然溶剂走的太快就会减低分离效果。加压柱在普通的有机化合物的分离中是比较适用的。 柱子的尺寸为粗长的最好。柱子越长,相应的塔板数就越高。柱子越,上样后样品的原点就越小(反映在柱子上就是样品层比较薄),这样相对的减小了分离的难度。 无水无氧柱适用于对氧、水敏感,易分解的产品。可以湿柱,也可以干柱。不过在样品之前至少要用溶剂把柱子饱和一次,因为溶剂和硅胶饱

和时放出的热量有可能是产品分解,毕竟要分离的是敏感的物质,小心不为过。因为分离的物质比较敏感,所以接收瓶一定要用可密封的,遵循schlenk操作。至于是加压、常压、减压,随需而定。因为是schlenk操作,所以点板是个问题,如果样品是显色的,恭喜了,不用点板,直接看柱子上的色带就行了。如果样品无色,只好准备几十个schlenk瓶,一瓶一瓶的点,不过几次之后就知道样品在哪,也就可以省些了。 无水无氧柱中用的比较多的是用氧化铝作固定相。因为硅胶中有大量的羟基裸露在外,很容易是样品分解,特别是金属有机化合物和含磷化合物。而氧化铝有碱性、中性和酸性的,选择余地比较大,但比硅胶要贵些。听说有个方法,就是用石英做柱子,然后用HF254做固定相,这样在柱子外面用紫外灯一照就知道产品在哪里了,没有验证过。 2、选择吸附剂:200-300目硅胶,称30-70倍于上样量;如果极难分,也可以用100倍量的硅胶。干硅胶的视密度在左右,所以要称40 g硅胶,用烧杯量100 ml也可以。 书中写硅胶量是样品量的30-40倍,具体的选择要具体分析。如果所需组分和杂质分的比较开(是指在所需组分Rf在,杂质相差以上),就可以少用硅胶。 用硅胶作固定相过柱子的原理是一个吸附与解吸的平衡。所以如果样品与硅胶的吸附比较强的话,就不容易流出。这样就会发生,后面的点先出,而前面的点后出。这时可以采用氧化铝作固定相。 常用吸附剂的种类:氧化铝、硅胶、聚酰胺、硅酸镁、滑石粉、氧化钙(镁)、淀粉、纤维素、蔗糖和活性炭等。

柱层析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柱层析技术 常说的过柱子应该叫柱层析分离,也叫柱色谱。我们常用的是以硅胶或氧化铝作固定相 的吸附柱。由于柱分的经验成分太多,所以下面我就几年来过柱的体会写些心得,希望 能有所帮助。 柱子可以分为:加压,常压,减压。 压力可以增加淋洗剂的流动速度,减少产品收集的时间,但是会减低柱子的塔板数。所 以其他条件相同的时候,常压柱是效率最高的,但是时间也最长,比如天然化合物的分 离,一个柱子几个月也是有的。 减压柱能够减少硅胶的使用量,感觉能够节省一半甚至更多,但是由于大量的空气通过 硅胶会使溶剂挥发(有时在柱子外面有水汽凝聚),以及有些比较易分解的东西可能得 不到,而且还必须同时使用水泵抽气(很大的噪音,而且时间长)。以前曾经大量的过 减压柱,对它有比较深厚的感情,但是自从尝试了加压后,就几乎再也没动过减压的念 头了。 加压柱是一种比较好的方法,与常压柱类似,只不过外加压力使淋洗剂走的快些。压力 的提供可以是压缩空气,双连球或者小气泵(给鱼缸供气的就行)。非凡是在轻易分解 的样品的分离中适用。压力不可过大,不然溶剂走的太快就会减低分离效果。个人觉得 加压柱在普通的有机化合物的分离中是比较适用的。 关于柱子的尺寸,应该是粗长的最好。 柱子长了,相应的塔板数就高。柱子粗了,上样后样品的原点就小(反映在柱子上就是 样品层比较薄),这样相对的减小了分离的难度。试想假如柱子十厘米,而样品就有二 厘米,那么分离的难度可想而知,恐怕要用很低极性的溶剂慢慢冲了。而假如样品层只 有0.5厘米,那么各组分就比较轻易得到完全分离了。当然采用粗大的柱子要牺牲比较多 的硅胶和溶剂了,不过这些成本相对于产品来说也许就不算什么了(有些不环保的说, 不过溶剂回收重蒸后也就减小了部分浪费)。 现在见到的柱子径高比一般在1:5~10,书中写硅胶量是样品量的30~40倍,具体的选

详细柱层析技巧

详细柱层析技巧 常说的过柱子应该叫柱层析分离,也叫柱色谱。我们常用的是以硅胶或氧化铝作固定相的吸附柱。由于柱分的经验成分太多,所以下面我就几年来过柱的体会写些心得,希望能有所帮助。 柱子可以分为:加压,常压,减压。 压力可以增加淋洗剂的流动速度,减少产品收集的时间,但是会减低柱子的塔板数。所以其他条件相同的时候,常压柱是效率最高的,但是时间也最长,比如天然化合物的分离,一个柱子几个月也是有的。 减压柱能够减少硅胶的使用量,感觉能够节省一半甚至更多,但是由于大量的空气通过硅胶会使溶剂挥发(有时在柱子外面有水汽凝结),以及有些比较易分解的东西可能得不到,而且还必须同时使用水泵抽气(很大的噪音,而且时间长)。以前曾经大量的过减压柱,对它有比较深厚的感情,但是自从尝试了加压后,就几乎再也没动过减压的念头了。 加压柱是一种比较好的方法,与常压柱类似,只不过外加压力使淋洗剂走的快些。压力的提供可以是压缩空气,双连球或者小气泵(给鱼缸供气的就行)。特别是在容易分解的样品的分离中适用。压力不可过大,不然溶剂走的太快就会减低分离效果。个人觉得加压柱在普通的有机化合物的分离中是比较适用的。 关于柱子的尺寸,应该是粗长的最好。 柱子长了,相应的塔板数就高。柱子粗了,上样后样品的原点就小(反映在柱子上就是样品层比较薄),这样相对的减小了分离的难度。试想如果柱子十厘米,而样品就有二厘米,那么分离的难度可想而知,恐怕要用很低极性的溶剂慢慢冲了。而如果样品层只有0.5厘米,那么各组分就比较容易得到完全分离了。当然采用粗大的柱子要牺牲比较多的硅胶和溶剂了,不过这些成本相对于产品来说也许就不算什么了(有些不环保的说,不过溶剂回收重蒸后也就减小了部分浪费)。 现在见到的柱子径高比一般在1:5~10,书中写硅胶量是样品量的30~40倍,具体择要具体分析。如果所需组分和杂质分的比较开(是指在所需组分rf在0.2~0.4,杂质相差0.1以上),就可以少用硅胶,用小柱子(例如200毫克的样品,用2cm×20cm的柱子);如果相差不到0.1,就要加大柱子,我觉得可以增加柱子的直径,比如用3cm的,也可以减小淋洗剂的极性等等。 关于无水无氧柱,适用于对氧,水敏感,易分解的产品。 可以湿柱,也可以干柱。不过在样品之前至少要用溶剂把柱子饱和一次,因为溶剂和硅胶饱和时放出的热量有可能是产品分解,毕竟要分离的是敏感的东东,小心不为过。也是因为分离的东西比较敏感,所以接收瓶一定要用可密封的,遵循schlenk操作。至于是加压、常压、减压,随需而定。因为是schlenk操作,所以点板是个问题,如果样品是显色的,恭喜了,不用点板,直接看柱子上的色带就行了。如果样品无色,只好准备几十个schlenk瓶,一瓶一瓶的点,不过几次之后就知道样品在哪,也就可以省些了。

柱层析实验操作规程及流程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柱层析的基本原理。 2.掌握柱层析的操作技术。 二.实验原理 层析法是一种物理分离方法。柱层析法是层析方法中的一个类型, 分为吸附柱层析法和分配柱层析法。本实验仅介绍吸附柱层析法。 吸附柱层析法是分离、纯化和鉴定有机物的重要方法。它是根据 混合物中各组分的分子结构和性质(极性)来选择合适的吸附剂和洗 脱剂,从而利用吸附剂对各组分吸附能力 的不同及各组分在洗脱剂中的溶解性能 不同达到分离目的。吸附柱层析法通常是 在玻璃层析柱中装入表面积很大、经过活 化的多孔性或粉状固体吸附剂(常用的吸 附剂有氧化铝、硅胶等)。当混合物溶液 流过吸附柱时,各组分同时被吸附在柱的 上端,然后从柱顶不断加入溶剂(洗脱剂) 洗脱。由于不同化合物吸附能力不同,从 而随着溶剂下移的速度不同,于是混合物 中各组分按吸附剂对它们所吸附的强弱 顺序在柱中自上而下形成了若干色带,如图1所示。 在洗脱过程中,柱中连续不断地发生吸附和溶解的交替现象。被吸附的组分被溶解吸出来,随着溶剂向下移动,又遇到新的吸附剂颗粒,把组分从溶液中吸附出来,而继续流下的新溶剂又使组分溶解而向下移动,这样经过适当时间移动后,各种组分就可以完全分开,继续用溶剂洗脱,吸附能力最弱的组分随溶剂首先流出,再继续加溶剂直至各组分依次全部由柱中洗出为止,分别收集各组分。 三.材料 1.仪器 层析柱,烧杯,铁架台,长玻棒,小量筒,脱脂棉。 2.药品 硅胶 ,丙酮 ,石油醚。 3. 材料:菠菜叶。 四.方法 1.装柱 取一支洁净干燥的层析柱玻管,自柱口塞入少许脱脂棉并用长玻棒推至柱底压平(塞时不宜太紧)。然后用漏斗从柱口小心装入约5g 硅胶(100~160目)(四分之三高度,干法装柱),边装边用手指敲打层析柱,使填装紧密均匀。再在柱顶加入一薄层脱脂棉花(约0.5cm 厚)。将此层析柱固定在铁架台上。 2.加样 称取研磨研细的菠菜叶2.0~3.0g 于25mL 烧杯中,量取10mL 石油醚:丙酮=1:1(体积比)的混合液溶解浸泡,用封口薄膜封住杯口,浸泡10min,倒出浸出液静置分层,用刻度胶头滴管吸取1.0mL 上样分析,注意上样应沿管壁。(注意:胶头刻度滴管应是干燥的) 3.洗脱、分离 慢慢加入石油醚:丙酮=95:5(体积比)的洗脱液约 10mL

柱层析使用方法

柱层析(原理与装置) 利用层析柱将混合物各组分分离开来的操作过程称为柱层析。柱层析是层析技术中的一类,依据其作用原理又可分为吸附柱层析(原理见第97~100页和第101~102页)、分配柱层析(原理见第91~92及94~95页)和离子交换柱层析等。其中以吸附柱层析应用最广。以下只介绍吸附柱层析的相关问题,其操作方法也可作为其他类型柱层析的参考。 1.吸附柱层析的器材 (1)层析柱 图3-35 层析柱 实验室中所用的玻璃层析柱有两种形式:一是下部带有活塞的玻璃管,如图3-35a所示,活塞的芯最好是聚四氟乙烯制作的,这样可以不涂真空油脂,以免污染产品。如果使用普通的玻璃活塞,则真空油脂要小心地涂薄涂匀。另一种是将玻璃管下端拉细,套上一段弹性良好的管子。这段管子必须是不能被淋洗剂溶解的,普通橡皮管一般不可充作此用,因为橡皮易被氯仿、苯、THF等溶剂溶胀,而聚乙烯管子对大多数溶剂是惰性的,所以常常使用。用一只螺旋夹控制流速,如图3-35b所示。此外,薄膜塑料柱如图3-35c,因使用方便、节省淋洗剂、减少蒸发量等优点,应用日趋广泛。薄膜塑料柱总是以扁平成卷保存的,两侧常有很深的折痕。使用前需将裁取的一段薄膜管一端扎紧,另一端套在一段玻璃管上并用棉线扎紧。将这段玻璃管穿过一个单孔塞。然后将薄膜管放进一根又粗又长,下端拉细了的玻璃管,使塞子塞紧大玻璃管的口。用水泵自大玻璃管下端抽气,薄膜柱即因部压强大于外部而自行展圆。待装入吸附剂后在其下部扎几个小孔即可使用。

层析柱的尺寸根据被分离物的量来确定,其直径与高度之比则根据被分离混合物的分离难易而定,一般在1∶8到1∶50之间。柱身细长,分离效果好,但可分离的量小,且分离所需时间长;柱身短粗,分离效果较差,但一次可以分离较多的样品,且所需时间短。如果待分离物各组分较难分离,宜选用细长的柱子,如果要处理大量的较易分离的或对分离纯度要求较低的混合物,则可选用粗而短的柱子。最常使用的层析柱,直径与长度之比在1∶8 到1∶15 之间。 (2)吸附剂 柱层析中最常使用的吸附剂是氧化铝或硅胶。其用量为被分离样品的30~50倍,对于难以分离的混合物,吸附剂的用量可达100倍或更高。对于吸附剂应综合考虑其种类、酸碱性、粒度及活性等因素,最后用实验方法选择和确定。 市售氧化铝有酸性、碱性和中性之分。酸性氧化铝是用1%盐酸浸泡后,用蒸馏水洗到其浸出液的pH值为4,适用于分离酸性物质;碱性氧化铝浸出液的pH值为9~10,用以分离胺类、生物碱及其他有机碱性化合物。中性氧化铝的相应pH值为7.5,适合于醛、酮、醌、酯等类化合物的分离以及对酸、碱敏感的其他类型化合物的分离。硅胶没有酸碱性之分,可适用于各类有机物的分离。 柱层析所用氧化铝的粒度一般为100~150目,硅胶为60~100目,如果颗粒太小,淋洗剂在其中流动太慢,甚至流不出来。 氧化铝和硅胶的活性各分五个等级(见表2-5)。哪个活性级别分离效果最好,要用实验方法确定,而不是盲目选择高的活性级别,最常使用的是Ⅱ~Ⅲ级。如果吸附剂活性太低,分离效果不好,可通过“活化”来提高其活性。所谓“活化”就是指用加热的方法除去吸附剂所含的水分,提高其吸附活性的过程。通常是将吸附剂装在瓷盘里放进烘箱中恒温加热。“活化”的温度和时间应根据分离需要而定。氧化铝一般在200℃恒温4h,硅胶在105~110℃恒温0.5~1h。“活化”完毕,切断电源,待温度降至接近室温时,从烘箱中取出放进干燥器中备用。有的样品在活性高的吸附剂中分离效果不好,可将吸附剂放在空气中让其吸收一些水分,分离效果反而好一些。 此外,一些天然产物带有多种官能团,对微弱的酸碱性都很敏感,则可用纤维素、淀粉或糖类作吸附剂。活性碳是一种吸附能力很高的吸附剂,但因粒度太小而不常用。 (3)淋洗剂 淋洗剂是将被分离物从吸附剂上洗脱下来所用的溶剂,所以也称为洗脱剂或简称溶剂。其极性大小和对被分离物各组分的溶解度大小对于分离效果非常重要。如果淋洗剂的极性远大于被分离物的极性,则淋洗剂将受到吸附剂的强烈吸附,从而将原来被吸附的待分离物“顶替”下来,随多余的淋洗剂冲下而起不到分离作用;如果淋洗剂的极性远小于各组分的极性,则各组分被吸附剂强烈吸附而留在固定相中,不能随流动相向下移动,也不能达到分离的目的。如果淋洗剂对于被分离物各组分溶解度太大,被分离物将会过多、过快地溶解于其中并被迅速洗脱而不能很好地分离;如果溶解度太小,则会造成谱带分散,甚至完全不能分开。常用溶剂的极性大小次序也因所用吸附剂的种类不同而不尽相同,第99~100页给出了在硅胶和氧化铝柱中常用溶剂所表现出的极性次序,可作为选择溶剂的参考,首先在薄层层析板上试选(见图3-40),初步确定后再上柱分离。如

柱层析的实验方法和技巧

柱层析分离技术及其实验技巧 一、胶柱层析(正、反相柱层析)——根据物质的极性不同进行分离 根据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极性不同,硅胶柱层析可以分为:正相柱层析、反相柱层析。 通常把固定相极性大于流动相极性的柱色谱方法称为正相柱层析,常用的流动相为有机溶剂,如石油醚、丙酮、氯仿、乙酸乙酯、甲醇等。较适宜分离化合物为低级性、中等极性化合物。 而把固定相极性小于流动相极性的柱色谱方法称为反相柱层析,常用的流动相为甲醇、水等极性溶剂。较适宜分离极性较高的化合物。 二、凝胶层析——根据物质的分子大小进行分离 凝胶层析又称为凝胶过滤、分子筛层析等,是以具有网状结构的凝胶颗粒作为固定相,根据物质的分子大小进行分离的一种层析技术。常用的凝胶是葡聚糖凝胶(Sephadex),如Sephadex LH-20。 三、柱层析实验操作 3. 1层析柱的选择 这与样品的处理量、分离难度、所用的基质和分离目的有关。以基质是硅胶为例,当样品量较多,分离难度较大(相邻组分的△R较小,相差不到0.1)时,需选用较粗大的柱子以填充较多的硅胶。柱子长,相应的塔板数就高;柱子粗,上样后样品的原点就小(反映在柱子上就是样品层比较薄),这样相对地减小了分离的难度。试想如果柱子十厘米,而样品就有两厘米,那么分离的难度可想而知,而如果样品层只有0.5厘米,那么各组分就比较容易得到完全分离了。当然采用粗大的柱子要牺牲比较多的硅胶和溶剂,不过这些成本相对于产品来说也许就不算什么。如果所需组分和杂质分的比较开(是指在所需组分Rf在0.2~0.4,杂质相差0.1以上),就可以少用硅胶,用小柱子。

3. 2流动相的选择 在柱层析分离中流动相(淋洗剂)的选择尤为关键,直接影响到柱层析的分离效果,如果选择不当常常导致几十毫克样品,用了几百毫升淋洗剂都还没有完全分离,甚至不能分离。 以硅胶柱为例,具体选择哪种流动相以及流动相的极性,多是通过薄层色谱(TLC)来确定。一般来说流动相采用TLC分析得到的展开剂的比例再稀释一倍后的溶剂。 由于层析柱和薄层板不同,即使两者使用的硅胶都相同,但是在把TLC分析得到的展开剂用在柱层析时,也显得极性偏大,所以要稀释一倍,但又不能稀释太多,否则成了靠扩散作用来分离,效果也不会好。在用TLC选择流动相时一般先根据文献中报道的该中植物分离用什么样的流动相,就首先尝试使用该类展开剂,然后不断尝试比例,直到找到一个分离效果好的展开剂。很多时候,展开剂的选择要靠自己不断变换展开剂的组成来达到最佳效果,一般把两种溶剂混合时,采用高极性/低极性的体积比为1/3的混合溶剂,如果有分开的迹象,再调整比例,达到最佳效果,如果没有分开的迹象,最好是换溶剂。 此外在采用TLC选择洗脱剂时还应注意: 第一,某种样品在这种展开剂中只显示一个点,并不等于在别的展开剂中也只显示一个点。因此在寻找展开剂时,多尝试几种比例不同,成分不同的展开剂。展开剂的极性太小,点分不开;极性太大,也分不开。 第二,点不能点得太浓,否则容易重叠,不易判断,因为如果两个点相近的话,一浓就变成一个点了。但也不能太淡,否则含量较少的成分可能斑点模糊或不显出斑点。点样时还应避免损伤薄层。 第三,薄层板上点的展开的清晰程度和溶剂的极性和物质在该溶剂中的溶解性有关,只有两者比较合适了,才能有一个较好的分离效果。 在选择流动相时还应考虑到经济效益和环保。所以大多选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氯仿也是一种常用溶剂,但是要注意其毒性较大,所以要保持实验室通风良好。二氯甲烷也有用,但是它和硅胶的吸附是一个放热过程,所以夏天的时候经

硅胶柱层析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硅胶柱层析 一、硅胶柱层析的原理 利用吸附原理,即利用硅胶对中药混合物中各种成分吸附能力的差异,而使混合物中各成分得以分离的色谱方法。 二、硅胶柱层析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1、装柱 操作要点:装柱前柱底要垫一层脱脂棉以防吸附剂外漏。 有干法装柱和湿法装柱两种方法 (1)干法装柱:将硅胶通过漏斗装入柱内,中间不应间断,形成一细流慢慢加入管内。也可用橡皮槌轻轻敲打柱硅胶柱使硅胶装填连续均匀、紧密。柱装好后,打开下端活塞,然后倒入洗脱剂洗脱以排尽柱内空气,并保持一定液面。(2)湿法装柱:将最初准备使用的洗脱剂装入柱内,打开下端活塞,使洗脱剂缓慢流出。然后把硅胶慢慢连续不断地倒入柱内(或将硅胶与适量洗脱剂调成混悬液慢慢加入柱内,),硅胶依靠重力和洗脱剂的带动,在柱内自由沉降,此间要不断把流出的洗脱剂加回柱内保持一定的液面,直至把硅胶加完并在柱内沉降不再变动为止。然后在硅胶上面加一小片滤纸或少许脱脂棉。根据加样量控制洗脱剂液面至一定高度。 匀浆法:搅成匀浆。加入干硅胶体积一倍的溶剂用玻璃棒充分搅拌。如果洗脱剂是石油醚/乙酸乙酯/丙酮体系,就用石油醚拌;如果洗脱剂是氯仿/醇体系,就用氯仿拌。如果不能搅成匀浆,说明溶剂中含水量太大,尤其是乙酸乙酯/丙酮,如果不与水配伍走分配色谱的话,必须预先用无水硫酸钠久置干燥。氯仿用无水氯化钙干燥,以除去1%的醇。如果样品对酸敏感,不能用氯仿体系过柱。 2、上样 将欲分离的样品溶于少量装柱时用的洗脱剂中,制成体积小、浓度高的样品溶液,加入层析柱中硅胶面上。如样品不溶于装柱时用的洗脱剂,则将样品溶于易挥发的溶剂中,并加入适量硅胶(不超过柱中硅胶全量的1/10)与其拌匀,除尽溶剂,将拌有样品的硅胶均匀加到柱顶(始终保持洗脱剂有一定的液面),再

几种柱层析的特点

简述几种柱层析的特点 作者:张弓 【摘要】柱层析技术在近几十年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不断地发展,已成为各行各业离不开的重要技术。本文就其中几种常用的柱层析的特点做了综述。 【关键词】凝胶过滤柱层析离子交换柱层析疏水作用柱层析亲和柱层析金属螯合层析 在过去的三十年中,分离生物大分子的各种技术和方法得到了不断的发展。随着各种介质的完善和商品化,使以填料为核心的柱层析技术在蛋白质等粗提后的纯化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总结了几种柱层析的特点: 一,凝胶过滤柱层析(Gel Filtration Chromatography, GFC) GFC是以分子大小和形状为分离基础的。具体说就是利用不同大小分子通过凝胶滞留时间的差别来分离混合物的柱层析方法。另外一种说法是分离是以分子体积的大小为基础的,分子体积即分子溶剂化后的体积,受分子形状和相对分子质量两方面因素的影响。有时加入变性剂(尿素、盐酸胍等)以破坏蛋白质的三、四级结构,可以使分离主要受控于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 GFC特别适用于分离相对分子质量大于2000的高分子化合物和相对分子质量差异大的混合物及低聚物。GFC的分离不依赖于流动相和固定相的相互作用,所以不必使用梯度洗脱。但是由于电荷屏蔽的因素,为了降低填料与生物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往往会适当提高盐浓度,至少高于0.05 mol/LNaCl。由于试样在柱中的保留时间不会超出柱中溶剂的总体积(Vt) ,所以不会出现在其他液相色谱中经常出现的由于色谱峰的弥散而引起的检测极限。GFC的容量通常由流动相效应来控制。由于GFC的分离靠大小组分流程途径长短之差达到分离,柱要有足够的长度(75~100 cm ,)但由于微小的粒子在GFC也有扩散的效应,柱子又不可过长,上样量不可过多(< 20 % Vt)。因为GFC 洗脱时间可粗略估计,所以再隔一定时间连续进样,提高柱的使用效率,缩短纯化周期。除了以上特点外,GFC还有回收率较高,洗脱条件温和,不易发生副反应,使用寿命较长,同时可用作换盐等特点。但由于处理量小,分离蛋白能力相对较弱,柱层析时间较长,在设计纯化工艺时一般不宜放在前面。 二,离子交换柱层析(Ion Exchange Chromatography, IEC) IEC是以蛋白质分子净电荷和表面电荷分布为分离基础的。具体说就是利用蛋白质带电性的差异,在离子吸附剂上静电吸附能力不同,用不同的pH/离子强度洗脱液洗脱,从而使蛋白质分离的柱层析方法。离子交换又分为阴离子交换和阳离子交换。离子交换剂又有强弱之分,强的离子交换剂在整个pH范围内都是离子化的,而弱的离子交换剂通常仅在pH6~9 之间是离子化状态,因而后者对所适用的pH范围又有了进一步的限制。 在洗脱方式上,阳离子交换主要是改变pH,它主要应用于等电点大于5的蛋白质;而阴离子交换主要是改变盐浓度,适用于大部分蛋白质。20 种氨基酸中,大部分带正电或负电,这是IEC应用范围广的原因。IEC处理量大,附载系数高,一步缩小样品体积很多。IEC去除杂质能力强,如对热原质,核酸、外毒素、小牛血清中大部分蛋白,及电荷性有差别的蛋白均可去除。它还有一个特点,利用蛋白质在不同pH和盐浓度下带电性的不同,通过不同条件下应用同种类型或不同

柱层析步骤

柱层析分离步骤 1.取样 拿到样品后用毛细管蘸取少量的样品放入离心管中,加入相应的溶剂将样品溶解,标号后作为对照。 2.跑板 将取出的样品与要分离的样品点在同一块硅胶板上进行跑板,确定第几个点是将要分离出来的样品。 3.装柱 将少量的棉花(棉花太少会露出硅胶,太多过滤的较慢)塞入柱子低端防治硅胶露出,配制硅胶溶剂时浓度应适当(浓度过大易造成干柱,溶度过小会大量浪费溶剂),将硅胶装入柱子直径的15—20倍高即可(柱子过高浪费时间且没有必要,柱子过低会造成物质没有分离开就应经被洗下)。 倒入一定量的硅胶之后将硅胶压实,然后将溶液压至和硅胶面向近处,重复加入硅胶到达预定的高度,然后加入一定量的无水硫酸钠(作用是防治在加样时将硅胶面冲的变形),然后用手稍微弹动柱子将无水硫酸钠弹平,在溶剂将柱内壁的硅胶及无水硫酸钠洗净。 4.加样 将样品用溶剂溶解后加入柱内(加入溶液时从中间像外圈旋转滴加,不要将柱面冲出坑),并用溶剂反复洗瓶子3遍左右(洗瓶子时将溶剂沿磨砂口加但不能碰到瓶内壁,否则会污染试剂),将洗后的液体转移至柱子内。 5.过柱 先用滴管沿柱内壁加入溶液,溶液到达一定高度后再将配制的溶液倒入到柱子上面的球型漏斗内,加压,先用锥形瓶接取前面柱内的溶剂,然后当溶液到达一定的高度时开始用试管接,然后不断的检验试管中是否有样品洗出,当从有样品洗出到没有时,第一个样品就被完全洗出,跳跃的点一定数量的点,然后进行跑板,确定没有自己要分离的样品后就可以倒掉,继续洗柱子。 换取极性稍大的溶剂,分离到第二个样品后同第一个做同样的处理,直至得到自己要的样品。 6.旋干 将的的样品转移至圆底瓶中旋干,在将样品瓶安装好后,先打开冷凝系统和加热系统,然后打开旋转和抽气,缓慢关闭活塞,此时不停的观察是否有气泡,若有气泡应放入一定气体,然后缓慢关闭直至没有气泡,旋干后用油泵抽气(油泵的真空度比选转蒸发仪的真空度更大,能抽的更干)然后放入称量过质量的小瓶中,封口后放入冰箱内保存。

柱层析的几个技巧

柱层析的几个技巧 柱层析就是通常所说的过柱子,又叫柱色谱,属于色谱法中使用最广泛的一种方法。对于含有多种有机物的混合样品,用重结晶无法提纯时,柱层析法可以说是有机实验中最有效的分离手段。实验室中常用的是以硅胶和氧化铝做固定相的吸附柱。硅胶层析法的分离原理是根据物质在硅胶上的吸附力不同而得到分离,一般情况下极性较大的物质易被硅胶吸附,极性较弱的物质不易被硅胶吸附,整个层析过程即是吸附、解吸、再吸附、再解吸过程。虽然很多化学实验书中都叙述了柱层析的实验方法,但大多数都是比较雷同地泛泛地描述,而且有些描述在实验室中并不适用。例如,很多书中都提到装柱时先在底层铺一层石英砂,倒入固定相后再在顶部铺一层石英砂。比较繁琐,而且效果也不是很好,在实验室中不适用。根据多年来使用柱层析的操作经验,本文总结了在使用柱层析时的几个技巧: 1、硅胶的使用 初做柱层析很容易把柱子装得长了或短了,有时还会有大量的硅胶剩余,浪费硅胶,这主要是对硅胶等固定相的使用的量没有掌握。柱层析用的硅胶一般是100-200 目,100 毫升硅胶的质量在47 克左右,如果装一个直径是2.8 厘米的柱子,可以装18 厘高。为了避免浪费硅胶和溶剂,最初学习装柱时最好对实验室中各种不同规格的柱子摸摸底。方法很简单:用量筒量出100 毫升干硅胶,直接倒入各种规格的柱子中,敲实,用刻度

尺量出硅胶在柱子中的高度,这样就可以做到心中有数了。一般在装柱的时候可以根据实验所需柱子的高度来调整硅胶的使用量,这样就可以大大地节省硅胶的使用,避免造成没有必要的浪费。称量硅胶时一般称30~70倍于上样量,如果极难分,也可以用100 倍量以上的硅胶。 2、洗脱剂的使用 洗脱剂的极性可用薄层层析来确定,一般以待分离样品Rf 值为0.2-0.3 为宜。选择的洗脱剂应该使两相邻物质Rf 值之差最大化。不要认为在板上爬得高分离的效果就比较好,如果Rf 在0.6,即使相差0.2 也不容易在柱子上分开,因为柱子是一个多次爬板的过程,可以通过公式的比较:0.6/0.8 一次的分离度,肯定不如(0.2/0.3)的三次方或四次方大。有时虽然在薄层板上看到分离的效果很好,但过柱层析时还是很难分开。这主要的原因就是薄层层析用硅胶比柱层析用硅胶要细得多,所以分离效果好。解决的办法就是降低洗脱剂的极性,一般柱层析用洗脱剂比薄层层析用的展开剂极性要再降低一倍可以达到比较好的分离效果。当所分离物质极性跨度较大时,可用采梯度洗脱的方法,即逐渐增加溶剂的极性,使吸附在硅胶上的不同化合物逐个洗脱下来。常用的展开剂极性小的用乙酸乙酯:石油醚系统;极性较大的用甲醇:氯仿系统;极性大的用甲醇:水:正丁醇:醋酸系统;拖尾可以加入少量氨水或冰醋酸。对于很难分离的化合物,一是增加柱子的长度和直径,二是减小洗脱剂的极性,这样可以很好地将混合物分开。在同样能洗脱的情况下,尽量使用

柱层析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柱层析技术 常说得过柱子应该叫柱层析分离,也叫柱色谱。我们常用得就是以硅胶或氧化铝作固定相 得吸附柱。由于柱分得经验成分太多,所以下面我就几年来过柱得体会写些心得,希望 能有所帮助。 柱子可以分为:加压,常压,减压、?压力可以增加淋洗剂得流动速度,减少产品收集得时间,但就是会减低柱子得塔板数。所 以其她条件相同得时候,常压柱就是效率最高得,但就是时间也最长,比如天然化合物得分?离,一个柱子几个月也就是有得。 减压柱能够减少硅胶得使用量,感觉能够节省一半甚至更多,但就是由于大量得空气通过?硅胶会使溶剂挥发(有时在柱子外面有水汽凝聚),以及有些比较易分解得东西可能得?不到,而且还必须同时使用水泵抽气(很大得噪音,而且时间长)、以前曾经大量得过 减压柱,对它有比较深厚得感情,但就是自从尝试了加压后,就几乎再也没动过减压得念 头了、 加压柱就是一种比较好得方法,与常压柱类似,只不过外加压力使淋洗剂走得快些。压力?得提供可以就是压缩空气,双连球或者小气泵(给鱼缸供气得就行)、非凡就是在轻易分解?得样品得分离中适用。压力不可过大,不然溶剂走得太快就会减低分离效果、个人觉得?加压柱在普通得有机化合物得分离中就是比较适用得、 关于柱子得尺寸,应该就是粗长得最好。 柱子长了,相应得塔板数就高、柱子粗了,上样后样品得原点就小(反映在柱子上就就是 样品层比较薄),这样相对得减小了分离得难度。试想假如柱子十厘米,而样品就有二 厘米,那么分离得难度可想而知,恐怕要用很低极性得溶剂慢慢冲了。而假如样品层只 有0.5厘米,那么各组分就比较轻易得到完全分离了、当然采用粗大得柱子要牺牲比较多 得硅胶与溶剂了,不过这些成本相对于产品来说也许就不算什么了(有些不环保得说, 不过溶剂回收重蒸后也就减小了部分浪费)、 现在见到得柱子径高比一般在1:5~10,书中写硅胶量就是样品量得30~40倍,具体得选 择要具体分析。假如所需组分与杂质分得比较开(就是指在所需组分rf在0。2~0.4,杂质?相差0、1以上),就可以少用硅胶,用小柱子(例如200毫克得样品,用2cm×20cm得柱子 );假如相差不到0。1,就要加大柱子,我觉得可以增加柱子得直径,比如用3cm得,也

有关柱层析的一些心得

常说的过柱子应该叫柱层析分离,也叫柱色谱。我们常用的是以硅胶或氧化铝作固定相的吸附柱。由于柱分离的经验成分太多,所以下面我就几年来过柱的体会写些心得,希望能有所帮助。 1.吸附剂 常用的吸附剂有氧化铝、硅胶、氧化镁、碳酸钙和活性炭等:吸附剂一般要经过纯化和活性处理,颗粒大小应当均匀。对吸附剂来说粒子小、表面积大,吸附能力就高,但是颗粒小时,溶剂的流速就太慢,因此应根据实际分离需要而定。供柱色谱使用的氧化铝有酸性、中性和碱性3种。酸性氧化铝是用1%盐酸浸泡后,用蒸馏水洗至氧化铝的悬浮液pH为4,用于分离酸性物质;中性氧化铝的pH约为7.5,用于分离中性物质;碱性氧化铝的pH约为10,用于胺或其它碱性化合物的分离。 因硅胶略带酸性,只能用于对酸不敏感的化合物的分离。常用300-400目的柱硅胶或H 硅胶。若化合物的R f值相差较大,则可考虑使用200-300目硅胶以加快层析速度。 另:因吸附剂的比表面较大,天气潮湿时或长期放置中吸附的水分会对分离效果产生极大的影响(相当于大大增加了固定相的极性导致样品分不开),因此应将吸附剂放入90~100度烘箱内烘2小时后,取出在干燥器中冷却后再使用。使用的硅胶,不用时一定要密封,防止吸潮。TLC所用的硅胶板一定要保存在干燥器里面,或使用前在红外烘箱里干燥一段时间。 2.溶质的结构与吸附能力的关系 化合物的吸附性与它们的极性成正比,化合物分子中含有极性较大的基团时,吸附性也较强,氧化铝对各种化合物的吸附性按以下次序递减: 酸和碱>醇、胺、硫醇>酯、醛、酮>芳香族化合物>卤代物、醚>烯>饱和烃 3.柱子可以分为:加压,常压,减压。 压力可以增加淋洗剂的流动速度,减少产品收集的时间,但是会减低柱子的塔板数。所以其他条件相同的时候,常压柱是效率最高的,但是时间也最长,比如天然化合物的分离,一个柱子几个月也是有的。 加压柱是一种比较好的方法,与常压柱类似,只不过外加压力使淋洗剂走的快些。压力的提供可以是压缩空气,双连球是常用的手动加压的方法。特别是在容易分解的样品的分离中适用。压力不可过大,不然溶剂走的太快就会减低分离效果。个人觉得加压柱在普通的有机化合物的分离中是比较适用的。 体会:过柱时是否加压要具体分析,通常情况下直径比较粗的柱子用常压即可,因其横截面积的缘故淋洗剂的流速已足够快。通常控制柱子下端液体流速大约在0.5~1滴每秒的范围比较合适。 减压柱能够减少硅胶的使用量,感觉能够节省一半甚至更多,但是由于大量的空气通过硅胶会使溶剂挥发(有时在柱子外面有水汽凝结),以及有些比较易分解的东西可能得不到,而且还必须同时使用水泵抽气(很大的噪音,而且时间长)。一般不推荐使用。 4.柱子的尺寸 从理论上讲应该是粗长的好。柱子长了,相应的塔板数就高。柱子粗了,上样后样品的原点就小(反映在柱子上就是样品层比较薄),这样相对的减小了分离的难度。试想如果柱子十厘米,而样品就有二厘米,那么分离的难度可想而知,恐怕要用很低极性的溶剂慢慢冲了。而如果样品层只有0.5厘米,那么各组分就比较容易得到完全分离了。当然采用粗大的柱子要牺牲比较多的硅胶和溶剂了,不过这些成本相对于产品来说也许就不算什么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