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课标)2014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课时练5

(新课标)2014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课时练5

(新课标)2014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课时练5
(新课标)2014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课时练5

课时作业(五)

1.关于力的概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个力必定联系着两个物体,其中每个物体既是受力物体,又是施力物体

B.放在桌面上的木块受到桌面对它向上的弹力,这是由于木块发生微小形变而产生的C.压缩弹簧时,手先给弹簧一个压力F,等弹簧再压缩x距离后才反过来给手一个弹力D.根据力的作用效果命名的不同名称的力,性质可能也不相同

[解析] 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所以A正确;产生弹力时,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同时发生形变,放在桌面上的木块受到桌面给它向上的弹力,这是由于桌面发生微小形变而产生的,故B不正确;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同时产生、同时消失,故C选项错误;根据力的作用效果命名的力,性质可能相同,也可能不相同,D选项正确.

[答案] AD

2.(2012·杭州高三检测)如下图所示,下列四个图中,所有的球都是相同的,且形状规则质量分布均匀.甲球放在光滑斜面和光滑水平面之间,乙球与其右侧的球相互接触并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丙球与其右侧的球放在另一个大的球壳内部并相互接触,丁球用两根轻质细线吊在天花板上,且其中右侧一根线是沿竖直方向.关于这四个球的受力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球受到两个弹力的作用

B.乙球受到两个弹力的作用

C.丙球受到两个弹力的作用

D.丁球受到两个弹力的作用

[解析] 甲球受水平面的弹力,斜面对甲球无弹力,乙球受水平面的弹力,乙与另一球之间无弹力,丙球受右侧球和地面的两个弹力作用,丁球受竖直细线的拉力,倾斜细线的拉力刚好为零,故C对,A、B、D错.

[答案] C

3.(2012·台州质检)一根轻质弹簧,当它上端固定、下端悬挂重为G 的物体时,长度为

L 1;当它下端固定在水平地面上,上端压一重为G 的物体时,其长度为L 2,则它的劲度系数是

( )

A.G L 1

B.G L 2

C.

G

L 1-L 2

D.2G

L 1-L 2

[解析] 由胡克定律知,G =k (L 1-L 0),G =k (L 0-L 2),联立可得k =2G

L 1-L 2

,D 对. [答案] D

4.一根轻质弹簧一端固定,用大小为F 1的力压弹簧的另一端,平衡时长度为l 1;改用大小为F 2的力拉弹簧,平衡时长度为l 2.弹簧的拉伸或压缩均在弹性限度内,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

( )

A.F 2-F 1

l 2-l 1 B.F 2+F 1

l 2+l 1 C.

F 2+F 1

l 2-l 1

D.

F 2-F 1

l 2+l 1

[解析] 根据胡克定律有F 1=k (l 0-l 1),F 2=k (l 2-l 0),解得k =F 2+F 1

l 2-l 1

,C 正确. [答案] C

5.如右图所示,小球A 的重力为G =20 N ,上端被竖直悬线挂于O 点,下端与水平桌面相接触,悬线对球A 、水平桌面对球A 的弹力大小可能为( )

A .0,G

B .G,0 C.G 2,G

2

D.12G ,32

G

[解析] 球A 处于静止状态,球A 所受的力为平衡力,即线对球的拉力F T 及桌面对球的支持力F N 共同作用与重力G 平衡,即F T +F N =G ,若绳恰好伸直,则F T =0,F N =G ,A 对;若球

刚好离开桌面,则F N=0,F T=G,B对;也可能F N=F T=

,C对.

2

[答案] ABC

6.(2012·浙江宁波联考)实验室常用的弹簧测力计如(图甲)所示,有挂钩的拉杆与弹簧相连,并固定在外壳的一端上,外壳上固定一个圆环,可以认为弹簧测力计的总质量主要集中在外壳(重量为G)上,弹簧和拉杆的质量忽略不计.再将该弹簧测力计以两种方式固定于地面上,如图(乙)、(丙)所示,分别用恒力F0竖直向上拉弹簧测力计,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 )

A.(乙)图读数F0-G,(丙)图读数F0+G

B.(乙)图读数F0+G,(丙)图读数F0-G

C.(乙)图读数F0,(丙)图读数F0-G

D.(乙)图读数F0-G,(丙)图读数F0

[解析]

对(乙)中弹簧测力计的外壳受力分析可知,受重力G、拉力F0和弹簧的拉力F1,如右图所示,则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F1=F0-G;由于弹簧和拉杆的质量忽略不计,所以(丙)中弹簧的拉力等于F0,即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F2=F0,故D正确.

[答案] D

7.

如右图所示,质量为m的物体悬挂在轻质支架上,斜梁OB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设水平横梁OA和斜梁OB作用于O点的弹力分别为F1和F2,以下结果正确的是

A .F 1=mg sin θ

B .F 1=sin θ

C .F 2=mg cos θ

D .F 2=mg

cos θ

[解析]

由题可知,对悬挂的物体由力的平衡条件可知绳子的拉力等于其重力,则绳子拉O 点的力也等于重力.求OA 和OB 的弹力,选择的研究对象为作用点O ,受力分析如图,由平衡条件可知,F 1和F 2的合力与F T 等大反向,则由平行四边形定则和几何关系可得:F 1=mg tan θ,F 2=

mg

cos θ

,故D 正确.

[答案] D

8.(2012·山东烟台市测试)

如右图所示,两根相距为L 的竖直固定杆上各套有质量为m 的小球,小球可以在杆上无摩擦地自由滑动,两小球用长为2L 的轻绳相连,今在轻绳中点施加一个竖直向上的拉力F ,恰能使两小球沿竖直杆向上匀速运动.则每个小球所受的拉力大小为(重力加速度为g )

A.

mg

2

B .mg C.3F /3

D .F

[解析] 根据题意可知:两根轻绳与竖直杆间距正好组成等边三角形,每个小球所受的拉力大小为F ′,对结点进行受力分析,根据平衡条件可得,F =2F ′cos30°,解得小球所受拉力F ′=

3F

3

,C 正确. [答案] C

9.

(2012·江西师大附中、临川联考)如右图所示,完全相同的质量为m 的A 、B 两球,用两根等长的细线悬挂在O 点,两球之间夹着一根劲度系数为k 的轻弹簧,静止不动时,弹簧处于水平方向,两根细线之间的夹角为θ,则弹簧的长度被压缩了

A.

mg tan θ

k B.2mg tan θk

C.

mg tan

θ2

k

D.2mg tan

θ2

k

[解析] 考查受力分析、物体的平衡.对A 受力分析可知,有竖直向下的重力mg 、沿着细线方向的拉力F T 以及水平向左的弹簧弹力F ,由正交分解法可得水平方向F T sin θ

2=F =k Δx ,

竖直方向F T cos θ

2

=mg ,解得Δx =

mg tan θ2

k

,C 正确.

[答案] C

10.(2012·洛阳市期中)如图所示,小车上有一根固定的水平横杆,横杆左端固定的轻杆与竖直方向成θ角,轻杆下端连接一小铁球;横杆右端用一根细线悬挂一小铁球,当小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时,细线保持与竖直方向成α角,若θ<α,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轻杆对小球的弹力方向沿着轻杆方向向上

B .轻杆对小球的弹力方向与细线平行向上

C .小车一定以加速度gtg α向右做匀加速运动

D .小车一定以加速度gtg θ向右做匀加速运动

[解析] 由于两小球加速度方向相同,所受弹力方向也应该相同,所以轻杆对小球的弹力方向与细线平行向上,选项A 错误B 正确;对细线悬挂的小铁球受力分析,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小车一定以加速度gtg α向右做匀加速运动,选项C 正确D 错误.

[答案] BC

11.如右图所示,在动力小车上固定一直角硬杆ABC ,分别系在水平直杆AB 两端的轻弹簧和细线将小球P 悬吊起来.轻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 ,小球P 的质量为m ,当小车沿水平地面以加速度a 向右运动而达到稳定状态时,轻弹簧保持竖直,而细线与杆的竖直部分的夹角为θ,试求此时弹簧的形变量.

[解析] F T sin θ=ma ,F T cos θ+F =mg ,F =kx 联立解得:x =m (g -a cot θ)/k 讨论:

(1)若a

(3)若a >g tan θ,则弹簧压缩x =m (a cot θ-g )/k [答案] 见解析

12.如右图所示,原长分别为L 1和L 2,劲度系数分别为k 1和k 2的轻质弹簧竖直悬挂在天花板上,两弹簧之间有一质量为

m 1的物体,最下端挂着质量为m 2的另一物体,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

(1)求这时两弹簧的总长.

(2)若用一个质量为M 的平板把下面的物体竖直缓慢地向上托起,直到两弹簧的总长度等于两弹簧的原长之和,求这时平板对物体m 2的支持力大小.

[解析] (1)设上面弹簧的伸长量为Δx 1,下面弹簧的伸长量为Δx 2,由物体的平衡及胡克定律得,k 1Δx 1=(m 1+m 2)g ,

Δx 1=m 1+m 2g

k 1

,k 2Δx 2=m 2g , Δx 2=

m 2g k 2

所以总长为L =L 1+L 2+Δx 1+Δx 2

=L 1+L 2+

m 1+m 2g k 1+m 2g

k 2

. (2)要使两个弹簧的总长度等于两弹簧原长之和,必须是上面弹簧伸长Δx ,下面弹簧缩短Δx .

对m 2∶F N =k 2Δx +m 2g 对m 1∶m 1g =k 1Δx +k 2Δx

F N =m 2g +k 2

k 1+k 2

m 1g .

[答案] (1)L 1+L 2+m 1+m 2g k 1+m 2g k 2 (2)m 2g +k 2

k 1+k 2

m 1g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