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3年江苏高考化学卷试卷分析和试题分析

2013年江苏高考化学卷试卷分析和试题分析

2013年江苏高考化学卷试卷分析和试题分析
2013年江苏高考化学卷试卷分析和试题分析

2013年江苏高考化学卷试卷分析和试题分析试题相对比较稳定,整体试卷结构,题型,题量和2012年相同,考生反映试题整体难度不大,计算量不大。但是试题较新颖,灵活度较大,对大题的要求较高。

1.重基础。突出了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的考查。如:化学用语、离子方程式、离子共存、阿伏加德罗常数、物质结构与元素周期表、元素化合物的连续转化、有机物结构和性质、电化学、离子浓度讨论、化学平衡问题、盖斯定律的应用、化学基本实验原理及操作、物质结构与性质等内容。如:21A考查ZnS 晶胞中的原子个数,H2S中心原子的杂化形式,SO42-的空间立体结构等电子体等。体现了“宽基础、厚实践、重能力”的特色。

2.强化能力。试题注重对考生学科素养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要求考生从化学视角分析和解决问题,突出对信息摄取、吸收和整合的能力。如:17题要求学生根据题目和有机合成的信息,设计合成环己醛的路线;其中对于限定条件下同分异构体的书定,学生感觉较难。18题结晶水合物化学式的计算要求学生通过EDTA滴定计算Ni2+的物质的量、氢氧化钠滴定计算NH3的物质的量,再通过电荷守恒计算SO42-的物质的量,最后由质量守恒计算结晶水的物质的量。

3.突出实验。试题加强了对化学实验步骤和图表等信息的识别与解读能力的考查。如:16题中MgSO4和C反应产物的检验;19题中由废铁渣制备绿矾,要求学生通过所给试剂Fe、H2SO4、NaOH完成制备绿矾的实验步骤,其中还涉及硫酸亚铁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曲线的分析。尽管平时教学中教师已经加强训练,但对于实验步骤的规范叙述和表达仍然具有一定的难度。

4.贴近生活。试题贴近生产和生活实际,关注新的科技成果、新能源和环境保护等社会热点。充分体现了化学的实际应用价值和基础性、应用性、时代性的

特征。如:1题的清洁能源、16题由磷镁矿制备氧化镁等。

5.注重创新。14题溶液中离子浓度的讨论通过图表让学生分析,15题绝热条件下的化学平衡讨论等,20题通过化学反应确定物质的结构简式。让考生有耳目一新的感觉。

6.近三年高考化学试卷,试题题型、题量甚至分值分布都趋向稳定。化学用语、离子方程式、离子共存、阿伏加德罗常数、物质结构与元素周期表、元素化合物性质与转化、有机物结构和性质、电化学原理应用、离子浓度大小比较、化学平衡、盖斯定律计算、化学基本实验原理及操作、物质结构与性质等内容,几乎是变化着不断重复出现。只是实验2013高考复习全攻略知识点全集一模题库二模题库三模题库高考真题分析与操作向多种题型中渗透,化学实验的权重似乎在不断增加。

近三年江苏省高考化学试卷试题内容双向细目对照表:

题号题型2011 题

2012 题型2013

1

20

分化学与STSE 1 化学与STSE 1 化学与STSE

2 化学用语 2 化学用语 2 化学用语

3 元素化合物性质 3 离子共存 3 离子共存

4 离子共存 4 化学反应与能量 4 元素化合物性质

5 元素周期律周期表 5 元素化合物性质 5 基础实验及操作

6 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 6 基础实验及操作 6 元素化合物性质及

转化

7 基础实验以及操作7 元素化合物性质及转化7 阿伏伽德罗常数

8 阿伏伽德罗常数8 阿伏伽德罗常数8 离子方程式正误判

9 元素化合物性质综合9 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9 电化学基础

10 基本理论内容综合10 基本理论内容综合10 元素周期律与周期

11 不

20

分有机物结构和性质11 有机物结构和性质11 基本理论内容综合

12 化学反应与能量12 元素周期律与周期表12 有机物结构和性质

13 物质制备与性质基础

实验13 物质性质实验与结论13 物质性质实验与结

14 离子浓度大小比较14 化学平衡14 离子浓度大小比较

15 化学平衡15 离子浓度大小比较15 化学平衡

16 非

20

分化工生产工艺流程16 化工生产工艺流程16 化工生产工艺流程

17 有机推断与合成17 有机推断与合成17 有机推断与合成

18 电化学与计算结合18 物质组成分析与综合计

算18 物质组成分析与实

验计算

19 物质含量测定综合实

验19 物质性质相关综合实验19 物质性质相关综合

实验

20 化学反应与能量综合20 化学反应与能量综合20 化学反应与能量综

21 物质结构与性质或实

验化学21 物质结构与性质或实验

化学

21 物质结构与性质或

实验化学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江苏卷)

化学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Mg 24 Al 27 P 31 S 32

Cl 35. 5 Ca 40 Mn 55 Fe 56 Ni 59 Cu 64

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10 小题,每小题2 分,共计2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燃料电池能有效提高能源利用率,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下列物质均可用作燃料电池的燃料,其中最环保的是

A.甲醇B.天然气C.液化石油气D.氢气

【参考答案】D

【解析】本题属于考核化学与社会问题中的节能减排、保护环境、资源利用等相关问题。燃料电池的能量转换率为80%,普通燃烧过程能量转换率为30%左右(《选修四》教材P77),氢气作为燃料电池的燃料,其产物又是水,对环境无危害性,从能效比及环境保护的角度看,氢气的确是最理想的能源。太阳能和氢能全面使用将是新能源领域人类努力的方向。

2.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丙烯的结构简式:C3H6

B.氢氧根离子的电子式:

C.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D.中子数为146、质子数为92 的铀(U)原子146 92U

【参考答案】B

【解析】有关化学用语常涉及常见物质的组成和结构,尤其是一些常见物质电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及模型等等,内容比较基础。教学中,我们力求从原子结构示意图还是离子结构示意图、结构式还是结构简式、-OH还是OH-、-NO2还是NO2-、-CH3还是CH3+等辨析的角度落实教学内容。

3.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使甲基橙变红色的溶液:Mg2+、K+、SO42-、NO3-

B.使酚酞变红色的溶液:Na+、Cu2+、HCO3-、NO3-

C.0. 1 mol·L-1AgNO3溶液:H+、K+、SO42-、I-

D.0. 1 mol·L-1NaAlO2溶液: H+、Na+、Cl-、SO42-

【参考答案】A

【解析】本题以溶液中离子共存的方式考查学生对指示剂的颜色变化,碱性溶液中的碳酸氢根离子、碘离子与银离子、偏铝酸根与氢离子等共存问题的理解程度,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化学知识解决相关化学问题的能力。

4.下列有关物质性质的应用正确的是

A.液氨汽化时要吸收大量的热,可用作制冷剂

B.二氧化硅不与强酸反应,可用石英器皿盛放氢氟酸

C.生石灰能与水反应,可用来干燥氯气

D.氯化铝是一种电解质,可用于电解法制铝

【参考答案】A

【解析】本题属于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的考查范畴,这些内容都来源于《必修一》、和《必修二》等课本内容。 A.源于《必修一》P99第8行原文。B.源于《必修一》P76第9行原文。 C.源于《必修一》P87第3题及《必修一》P85第7行材料。

D.氯化铝从《选修三》电负性差值来看,它属于共价化合物,熔融情况下不导电,不能用于电解制铝。《必修二》P88-P89都介绍了工业上用电解熔融氧化铝的方法制铝。

5.用固体样品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需经过称量、溶解、转移溶液、定容等操作。下列图示对应的操作规范的是

A.称量 B .溶解 C .转移 D .定容

【参考答案】B

【解析】本题属于基础实验与基本实验操作的考查范畴。内容源于《必修一》P 16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A.托盘天平称量物品中的左物右码。现物品在右托盘,错。 B.搅拌溶解,操作合理。 C.引流要用玻璃棒,并伸至刻度线以下位置。 D.定容时不得将滴管伸入容量瓶。 本题以常见气体制取、蒸干、除杂、萃取、分液为实验操作为素材,考查学生对实验操作的熟悉程度和实验原理的应用能力,试图引导中学化学教学关注化学实验操作的真实性。

6.甲、乙、丙、丁四种物质中,甲、乙、丙均含有相同的某种元素,它们之间具有如下转化关系:甲丁乙丙丁

甲。下列有关物质的推断不·正确的是

A .若甲为焦炭,则丁可能是O 2

B .若甲为SO 2,则丁可能是氨水

C .若甲为Fe ,则丁可能是盐酸

D .若甲为NaOH 溶液,则丁可能是CO 2

【参考答案】B

【解析】本题属于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的考查范畴,有一定的难度,代入逐一对照验证法是一种比较简单的方法。 A.若甲为焦炭,则乙为一氧化碳,丙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炭反应生成一氧化碳。 B.若甲为二氧化硫,则乙为亚硫酸氢铵,丙为亚硫酸铵,亚硫酸铵与二氧化硫反应生成亚硫酸氢铵。 C.若甲为铁,丁为盐酸,则乙为氯化来铁,氯化来铁可能再与盐酸反应。 D.若甲为氢氧化钠,丁为二氧化碳,则乙为碳酸钠,丙为碳酸氢钠,碳酸氢钠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

酸钠

7.设N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 L 1 mol·L-1的NaClO 溶液中含有ClO-的数目为N A

B.78 g 苯含有C=C 双键的数目为3N A

C.常温常压下,14 g 由N2与CO组成的混合气体含有的原子数目为N A D.标准状况下,6. 72 L NO2与水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目为0. 1N A

【参考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阿伏加德罗常数计算中一些常见问题和注意事项。 A.ClO-水解,ClO-数目小于N A。 B.苯中事实上没有真正的双键,而是介于单键和双键之间的一种独特的键。 C.相对分子质量皆为28的CO和N2混合气体,因分子中碳原子数目一样为二个,故为NA。D.6.72L即0.3molNO2溶于水,转移的电子数目为0.2N A。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灵活应用各种知识,尤其基本概念与理论中元素守恒、化学键问题、晶体结构问题、氧化还原中电子转移问题、可逆反应问题及物质的量计算中一些特殊物质的状态等。

8.下列表示对应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MnO2与浓盐酸反应制Cl2:

MnO2+4HCl Mn2++2Cl-+Cl2↑+2H2O

B.明矾溶于水产生Al(OH)3胶体:Al3++3H2O === Al(OH)3↓+3H+

C.Na2O2溶于水产生O2:Na2O2+H2O === 2Na++2OH-+O2↑

D.Ca(HCO3)2溶液与少量NaOH溶液反应:HCO3-+Ca2++OH-=== CaCO3↓+H2O

【参考答案】D

【解析】本题是基本概念中离子方程式判断正误的考查,选题以元素化合物基础和生活内容为背景,内容基础。 A.氯化氢是最解质,水溶液中应拆成离子。B.

铝离子水解不能进行到底,中间用可逆符号,不写沉淀箭头。C.该反应未配平,系数应为2、2、4、4、1。 D.书写合理。

9.Mg-H2O2电池可用于驱动无人驾驶的潜航器。

该电池以海水为电解质溶液,示意图如下。该电池工

作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Mg 电极是该电池的正极

B.H2O2在石墨电极上发生氧化反应

C.石墨电极附近溶液的pH 增大

D.溶液中Cl-向正极移动

【参考答案】C

【解析】本题是电化学基础的一条简单综合题,着力考查学生对原电池基础知识的理解能力。 A.组成的原电池的负极被氧化,镁为负极,而非正极。B、C.双氧水作为氧化剂,在石墨上被还原变为水,溶液PH值增大。 D.溶液中Cl-移动方向同外电路电子移动方向一致,应向负极方向移动。

10.短周期元素X、Y、Z、W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且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3。X 的原子半径比Y 的小,X 与W 同主族,Z 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的大小顺序: r(Y)>r(Z)>r(W)

B.元素Z、W 的简单离子的电子层结构不同

C.元素Y 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Z 的强

D.只含X、Y、Z 三种元素的化合物,可能是离子化合物,也可能是共价化合物

【参考答案】D

【解析】该题以“周期表中元素的推断”为载体,考查学生对元素周期表的熟悉程度及其对表中各元素性质和相应原子结构的周期性递变规律的认识和掌握程

度。考查了学生对物质结构与性质关系以及运用元素周期律解决具体化学问题的能力。突破口是Z为O,又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原子半径比Y 小,说明X是H,同时W与X属于同一主族,则W 是钠。且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3,推出Y 为N

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包括5 小题,每小题4 分,共计2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若正确答案只包括一个选项,多选时,该小题得0 分;若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只选一个且正确的得2 分,选两个且都正确的得满分,但只要选错一个,该小题就得0 分。

11.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NH3(g)+HCl(g)=== NH4Cl(s)在室温下可自发进行,则该反应的△H<0

B.电解法精炼铜时,以粗铜作阴极,纯铜作阳极

C.CH3COOH 溶液加水稀释后,溶液中c(CH3COOH)

c(CH3COO-)

的值减小D.Na2CO3溶液中加入少量Ca(OH)2固体,CO32-水解程度减小,溶液的pH 减小

【参考答案】AC

【解析】本题是化学反应与热效应、电化学等的简单综合题,着力考查学生对用熵变焓变判断反应方向,水解反应、原电池电解池、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等方面的能力。 A.本反应前后气体变固体,熵变小于零,只有在焓变小于零时自发。内容来源于《选修四》P34-P36中化学方向的判断。 B.精炼铜时,粗铜铜作阳极,被氧化,纯铜作阴极,被还原。内容来源于《选修四》P81。 C.越稀越电离,醋酸与醋酸根离子浓度比减小。内容来源于《选修四》P41。

D.Na2CO3溶液加少量Ca(OH)2固体,抑制碳酸根离子水解,但pH值随着

Ca(OH)2固体的加入而增大。

12. 药物贝诺酯可由乙酰水杨酸和对乙酰氨基酚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制得: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贝诺酯分子中有三种含氧官能团

B.可用FeCl3溶液区别乙酰水杨酸和对乙酰氨基酚

C.乙酰水杨酸和对乙酰氨基酚均能与NaHCO3 溶液反应

D.贝诺酯与足量NaOH 溶液共热,最终生成乙酰水杨酸钠和对乙酰氨基酚钠

【参考答案】B

【解析】该题贝诺酯为载体,考查学生对有机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官能团的性质等基础有机化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能熟练区分醇羟基、酚羟基、酸羟基的性质上的差异:醇中的羟基连在脂肪烃基、环烷烃基或苯环的侧链上,由于这些原子团多是供电子基团,使得与之相连的羟基上氢氧原子间的电子云密度变大,氢氧共价键得到加强,氢原子很难电离出来。因此,在进行物质的分类时,我们把醇归入非电解质一类。酚中的羟基直接连在苯环或其它芳香环的碳原子上,由于这些原子团是吸电子基团,使得与之相连的羟基上氢氧原子间的电子云密度变小,氢氧共价键受到削弱,氢原子比醇羟基上的氢容易电离,因此酚类物质表现出一定的弱酸性。羧酸中的羟基连在上,受到碳氧双键的影响,羟基氢原子比酚羟基上的氢原子容易电离,因此羧酸(当然是短链)的水溶液呈明显的酸性,比酚溶液的酸性要强得多。 A.苯环不属于官能团,仅羧基、肽键二种官能团。 B.三氯化铁遇酚羟基显紫色,故能区别。 C.按羟基类型不同,仅酸羟基反应而酚羟基不反应。 D.贝诺酯与足量NaOH反应,肽键也断裂。

13.下列依据相关实验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向某溶液中加入稀盐酸,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该溶液一定是碳酸盐溶液

B.用铂丝蘸取少量某溶液进行焰色反应,火焰呈黄色,该溶液一定是钠盐溶液

C.将某气体通入溴水中,溴水颜色褪去,该气体一定是乙烯

D.向某溶液中滴加KSCN 溶液,溶液不变色,滴加氯水后溶液显红色,该溶液中一定含Fe2+

【参考答案】D

【解析】本题属于常规实验与基本实验考查范畴。 A.不能排除碳酸氢盐与SO32-、HSO3-形成的盐的干扰 B.也可是钠的单质或其他化合物,这里焰色反应火焰呈黄色仅证明含有钠元素。 C.其他还原气体或碱等都可使溴水褪色。

D.Fe2+检验方法过程合理。

14. 一定温度下,三种碳酸盐MCO3(M:Mg2+、Ca2+、

Mn2+)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下图所示。已知: pM=-lg c(M),

pc(CO32-)= -lg cc(CO3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MgCO3、CaCO3、MnCO3的Ksp依次增大

B.a 点可表示MnCO3的饱和溶液,且c(Mn2+)= c(CO32-)

C.b 点可表示CaCO3的饱和溶液,且c(Ca2+)

D.c 点可表示MgCO3的不饱和溶液,且c(Mg2+)

【参考答案】BD

【解析】本题属于基本概念与理论的考查,落点在水解与电离平衡、物料守恒和电荷守恒、离子浓度大小比较。图线变化隐含pH的实质。 A.pM 、pc(CO32-)与pH一样,图线中数值越大,实际浓度越小。因此,MgCO3、CaCO3、

MnCO3的Ksp依次减小。 B.a点在曲线上,可表示MnCO3的饱和溶液,又在中点,故c(Mn2+)=c(CO32-)。C.b点可表示CaCO3的饱和溶液,但图线中数值越大,实际浓度越小,故c(Ca2+)>c(CO32-)。D.c点在曲线上方,可表示MgCO3 的不饱和溶液,且图线中数值越大,实际浓度越小,故c(Mg2+)<

c(CO32-)。

15.一定条件下存在反应:CO(g)+H2O(g)CO2(g)+H2(g),其正反应放热。现有三个相同的2L恒容绝热(与外界没有热量交换) 密闭容器I、II、III,在I中充入1 mol CO和1 mol H2O,在II中充入1 mol CO2和1 mol H2,在III 中充入2 mol CO 和2 mol H2O,700℃条件下开始反应。达到平衡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容器I、II中正反应速率相同

B.容器I、III中反应的平衡常数相同

C.容器I中CO 的物质的量比容器II中的多

D.容器I中CO 的转化率与容器II中CO2 的转化率之和小于1

【参考答案】CD

【解析】本题属于基本理论中化学平衡问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速率概念理解与计算,平衡常数概念与计算,平衡移动等有关内容理解和掌握程度。高三复习要让学生深刻理解一些基本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A.在I中充入1molCO和1molH2O,在II中充入1molCO2和1mol H2,刚开始时,容器I、中正反应速率最大,容器II中正反应速率为零。达到平衡时,容器I温度大于700℃,容器II 温度小于700℃,所以,容器I中正反应速率大于容器II中正反应速率。 B.容器III可看成容器I体积压缩一半,各物质浓度增加一倍,若温度恒定,则平衡不移动;但恒容绝热的情况下,容器III中温度比容器I高,更有利于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故平衡常数容器III小于容器I。 C.若温度恒定,容器I、II等效,但两者温度不等。达到平衡时,容器I温度大于700℃,容器II温度小于

700℃,有利于容器I 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故容器I 中CO 的物质的量比容器II 中的多。 D.若温度恒定,容器I 、II 等效,容器I 中CO 的转化率与容器II 中CO 2的转化率之和等于1。但两者温度不等,达到平衡时,容器I 温度大于700℃,容器II 温度小于700℃,有利于容器I 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有利于容器II 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故容器I 中CO 的转化率相应减小,容器II 中CO 2的转化率同样会相应减小,因此,容器I 中CO 的转化率与容器II 中CO 2的转化率之和小于1。

非选择题

16.(12 分)氧化镁在医药、建筑等行业应用广泛。硫酸镁还原热解制备高纯氧化镁是一种新的探索。以菱镁矿(主要成分为MgCO 3,含少量FeCO 3 )为原料制备高纯氧化镁的实验流程如下:

(1)MgCO 3 与稀硫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2)加入H 2O 2 氧化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滤渣2 的成分是 (填化学式)。

(4)煅烧过程存在以下反应:

2MgSO 4+C=== === 2MgO+2SO 2↑+CO 2↑

MgSO 4+C=== === MgO+SO 2↑+CO ↑

MgSO 4+3C=== === MgO+S ↑+3CO ↑

利用右图装置对煅烧产生的气体进行分步吸

收或收集。

①D 中收集的气体可以是 (填化学式)。

②B 中盛放的溶液可以是 (填字母)。

800℃

800℃

800℃

a.NaOH 溶液b.Na2CO3溶液c.稀硝酸d.KMnO4溶液

③A中得到的淡黄色固体与热的NaOH溶液反应,产物中元素最高价态为+4,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参考答案】16.(12分) (1)MgCO3+2H+=Mg2++CO2↑+H2O (2)2FeSO4+H2O2+H2SO4=Fe2(SO4)3+2H2O (3)Fe(OH)3

(4)①CO ②d ③3S+6OH-2S2-+SO32-+3H2O

【解析】本题是元素化合物知识与生产工艺相结合的试题,意在引导中学化学教学关注化学学科的应用性和实践性。本题考查学生在“工艺流程阅读分析,离子反应议程式和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书写”等方面对元素化合物性质及其转化关系及基本实验的理解和应用程度,考查学生对新信息的处理能力。酸溶后,加入H2O2氧化时,使FeSO4转化Fe2(SO4)3 这样在pH左右除尽铁。对煅烧产生的气体进行分步吸收或收集中注意“分步”两字,A中冷凝硫,B中除去SO2,C中除去CO2,D中收集CO。

17.(15分)化合物A(分子式为C6H6O)是一种有机化工原料,在空气中易被氧化。A 的有关转化反应如下(部分反应条件略去):

已知:①

(R表示烃基,R′和R″表示烃基或氢)

(1)写出A 的结构简式:。

(2)G是常用指示剂酚酞。写出G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和。

(3)某化合物是E的同分异构体,且分子中只有两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写出该化合物的结构简式:(任写一种)。

(4)F和D互为同分异构体。写出反应E→F的化学方程

式:。

(5)根据已有知识并结合相关信息,写出以A和HCHO为原料制备

的合成路线流程图(无机试剂任用)。合成路线流程图示例如下:

【参考答案】17.(15分)

(1)

(2)(酚)羟基酯基(3)或

(4)

(5)

【解析】本题是一道基础有机合成题,着力考查阅读有机合成方案、利用题设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考查了学生对信息接受和处理的敏锐程度、思维的整体性和对有机合成的综合分析能力。本题涉及到有机物性质、有机官能团、同分异构体推理和书写,合成路线流程图设计与表达,重点考查课学生思

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对学生的信息获取和加工能力提出较高要求。解题时,我们应首先要认真审题,分析题意,从中分离出已知条件和推断内容,弄清被推断物和其他有机物的关系,以官能团变化作为解题突破口,充分利用已知条件中的信息暗示和相关知识进行推理,排除干扰,作出正确推断。一般推理的方法有:顺推法(以有机物结构、性质和实验现象为主线,采用正向思维,得出正确结论)、逆推法(以有机物结构、性质和实验现象为主线,采用逆向思维,得出正确结论)、多法结合推断(综合应用顺推法和逆推法)等。关注官能团种类的改变,搞清反应机理。

18.(12分)硫酸镍铵[(NH4)xNiy(SO4)m·nH2O]可用于电镀、印刷等领域。某同学为测定硫酸镍铵的组成,进行如下实验:①准确称取2. 3350 g 样品,配制成100. 00 mL 溶液A;②准确量取25. 00 mL 溶液A,用0. 04000 mol·L-1 的EDTA(Na2H2Y)标准溶液滴定其中的Ni2+(离子方程式为Ni2+

+H2Y2-=NiY2-+2H+),消耗EDTA 标准溶液31. 25 mL;③另取25. 00 mL溶液A,加足量的NaOH 溶液并充分加热,生成NH3 56. 00 mL(标准状况)。

(1)若滴定管在使用前未用EDTA 标准溶液润洗,测得的Ni2+含量将(填“偏高”、或“偏低”或“不变”)。

(2)氨气常用检验,现象是。

(3)通过计算确定银硫酸镍铵的化学式(写出计算过程)。

【参考答案】18.(12分) (1)偏高(2)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试纸颜色由红变蓝

(3)n(Ni2+)=0.04000mol·L-1×31.25 mL×10-3L·mL-1

=1.250×10-3 mol n(NH4+)=56. 00 mL×10-3 L·mL-1 22. 4 L·mol-1 =2.500×10-3 mol n(SO42-)=2n(Ni2+)+n(NH4+)2 =2×1. 25×10-3 mol+2. 500×10-3 mol

2=2.500×10-3mol m(Ni2+)=59g·mol-1 ×1.250×10-3 mol=0.07375g m(NH4+)=18g·mol-1×2.500×10-3mol=0.04500g m(SO42-)=96g·mol-1×2.500×10-

3mol=0.2400g 第13 页共17 页n(H

O)=2. 3350 g×25. 00 mL 100. 00

2

mL-0. 07375 g-0. 04500 g-0. 2400 g 18 g·mol-1 =1.250×10-2 mol

x:y:m:n=n(NH4+):n(Ni2+):n(SO42-):n(H2O)=2:1:2:10 硫酸镍铵的化学式为(NH4)2Ni(SO4)2·10H2O

【解析】本题属于物质组成分析与化学综合计算题。利用电符守恒计算

n(SO42-),利用质量守恒计算n(H2O)。

19.(15分)柠檬酸亚铁(FeC6H6O7)是一种易吸收的高效铁制剂,可由绿矾(FeSO4·7H2O)通过下列反应制备:FeSO4+Na2CO3=== FeCO3↓+Na2SO4 FeCO3+C6H8O7 === FeC6H6O7+CO2↑+H2O 下表列出了相关金属离子生成氢氧化物沉淀的pH(开始沉淀的pH按金属离子浓度为1.0 mol·L-1计算)。

金属离子开始沉淀的pH 沉淀完全的pH

Fe3+ 1. 1 3. 2

Al3+ 3. 0 5. 0

Fe2+ 5. 8 8. 8

(1)制备FeCO3时,选用的加料方式是(填字母),原因是。

a.将FeSO4溶液与Na2CO3 溶液同时加入到反应容器中

b.将FeSO4溶液缓慢加入到盛有Na2CO3溶液的反应容器中

c.将Na2CO3溶液缓慢加入到盛有FeSO4溶液的反应容器中

(2)生成的FeCO3沉淀需经充分洗涤,检验洗涤是否完全的方法

是。

(3)将制得的FeCO3加入到足量柠檬酸溶液中,再加入少量铁粉,80℃下搅拌反应。①铁粉的作用是。②反应结束后,无需过滤,除去过量铁粉的方法是。

(4)最后溶液经浓缩、加入适量无水乙醇、静置、过滤、洗

涤、干燥,获得柠檬酸亚铁晶体。分离过程中加入无水乙醇的目

的是。

(5)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欲从硫铁矿烧渣(主要成分为Fe2O3、

SiO2、Al2O3 ) 出发,先制备绿矾,再合成柠檬酸亚铁。请结合右

图的绿矾溶解度曲线,补充完整由硫铁矿烧渣制备FeSO4·7H2O晶体的实验步骤(可选用的试剂:铁粉、稀硫酸和NaOH溶液):向一定量烧渣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得到FeSO4 溶液,,得到

FeSO4·7H2O 晶体。

【参考答案】19.(15分) (1)c 避免生成Fe(OH)2沉淀(2)取最后一次的洗涤滤液1~2 mL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用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若无白色沉淀产生,则表明已洗涤干净。(3)①防止+2价的铁元素被氧化②加入适量柠檬酸让铁粉反应完全(4)降低柠檬酸亚铁在水中的溶解量,有利于晶体析出(5)过滤,向反应液中加入足量的铁粉,充分搅拌后,滴加NaOH溶液调节反应液的pH约为5,过滤。或过滤,向滤液中滴加过量的NaOH溶液,过滤,充分洗涤固体,向固体中加入足量稀硫酸至固体完全溶解,再加入足量的铁粉,充分搅拌后,过滤。(滴加稀硫酸酸化)加热浓缩得到60℃饱和溶液冷却至0℃结晶,过滤,少量冰水洗涤,低温干燥

【解析】本题以柠檬酸亚铁制取和分析为背景的综合实验题,涉及元素化合物知识、检验洗涤是否完全的方法、除去过量铁粉的方法、分离过程中加入无水乙醇的目的、合成柠檬酸亚铁实验步骤等多方面内容,考查学生对综合实验处理能力。(5)过滤,向反应液中加入足量的铁粉,充分搅拌后,滴加NaOH溶液调节反应液的pH约为5,过滤。或过滤,向滤液中滴加过量的NaOH溶液,过滤,充分洗涤固体,向固体中加入足量稀硫酸至固体完全溶解,再加入足量的铁粉,充分搅拌后,过滤。两个过程中加入足量的铁粉,都是为了让三价铁

变为二价铁。加热浓缩得到60℃饱和溶液前一般滴加稀硫酸酸化,为防止二价铁离子受热水解。少量冰水洗涤减少FeSO4·7H2O晶体溶解。低温干燥减少FeSO4·7H2O晶体失水分解。

【备考提示】实验的基本操作、实验仪器的选择、实验误差分析、物质的除杂和检验等内容依然是高三复习的重点,也是我们能力培养的重要目标之一。

20.(14分)磷是地壳中含量较为丰富的非金属元素,主要以难溶于水的磷酸盐如Ca3(PO4)2等形式存在。它的单质和化合物在工农业生产中有着重要的应用。

(1)白磷(P4)可由Ca3(PO4)2、焦炭和SiO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获得。相关热化学方程式如下:

2Ca3(PO4)2(s)+10C(s)=== 6CaO(s)+P4(s)+10CO(g) △H1 =+3359.26 kJ·mol-1 CaO(s)+SiO2(s)=== CaSiO3(s) △H2 =-89. 61 kJ·mol-1

2Ca3(PO4)2(s)+6SiO2(s)+10C(s)=== 6CaSiO3(s)+P4(s)+10CO(g) △H3

则△H3 = kJ·mol-1。

(2)白磷中毒后可用CuSO4溶液解毒,解毒原理可用下列化学方程式表示:11P 4+60CuSO4+96H2O=== 20Cu3P+24H3PO4+60H2SO4

60molCuSO4能氧化白磷的物质的量

是。

(3)磷的重要化合物NaH2PO4、Na2HPO4

和Na3PO4可通过H3PO4与NaOH溶液反应获

得,含磷各物种的分布分数(平衡时某物种的浓

度占各物种浓度之和的分数)与pH 的关系如右图所示。

①为获得尽可能纯的NaH2PO4,pH应控制在;pH=8时,溶液中主要含磷物种浓度大小关系为。

②Na2HPO4溶液显碱性,若向溶液中加入足量的CaCl2溶液,溶液则

显酸性,其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4)磷的化合物三氯氧磷()与季戊四醇()以物质的量之比2:1 反应时,可获得一种新型阻燃剂中间体X,并释放出一种酸性气体。季戊四醇与X 的核磁共振氢谱如下图所示。

①酸性气体是(填化学式)。

②X的结构简式为。

20.(14分)

(1)2821. 6 (2)3 mol

(3)①4 ~5. 5(介于此区间内的任意值或区间均可) c(HPO42-)>c(H2PO4-)

②3Ca2++2HPO42-=== Ca3(PO4)2↓+2H+

(4)①HCl ②

21.(12分)【选做题】本题包括A、B 两小题,请选定其中一小题,并在相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若多做,则按A小题评分。

A.[物质结构与性质]

元素X 位于第四周期,其基态原子的内层轨道全部排满电子,且最外层电子数为2。元素Y基态原子的3p 轨道上有4个电子。元素Z 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其内层的3倍。

2017全国Ⅲ卷高考理综化学试卷分析

2017年全国卷Ⅲ理综化学试卷分析 高三化学备课组 一、试卷总体评价——信息量与难度适中 从总体情况看,全国卷Ⅲ理综试卷化学试题紧扣《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理科)》的规定范围和命题要求,有利于选拔具有学习潜能和创新精神的考生。试题以能力测试为主导,在测试考生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知识、技能和方法的基础上,全面检测考生的化学科学素养。2017年全国卷Ⅲ理综化学试题以新课标和考试大纲为本,考查了考生对化学学科特点和基本研究方法、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在全面考查主干知识的前提下,更注重考生的实验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试题情境新颖,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区分度良好。 二、选择题——重要核心考点,反应原理及电化学易错 纵观近年全国卷的高考真题及模拟试题,选择题都是围绕着核心考点(化学与生活、元素化合物、电化学、速率和平衡、电解质溶液、有机化学基础、化学实验基础)展开。Ⅲ卷7个选择题,第7题考查化学与生活,学生需要了解关于燃料燃烧和环境保护的常识;第8题考查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此题需要掌握有机的常见反应和物质的鉴别;第9题是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考查学生的基础实验操作;第10题考查阿伏伽德罗常数,需要学生掌握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基本计算;第11题是电化学,考查学生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基本原理;第12题是元素周期律,题目考查了学生对于元素推断和元素性质递变规律的掌握能力;第13题考查电解质溶液,以图像为载体,综合考查了学生对于溶度积和平衡判断的能力。总体看来,选择题难度适中,易出错的是化学反应原理题和电化学综合题。 三、非选择题——化学基本素养和化学计算能力的综合考查

2016年高考化学试题全国II卷 含答案 word版

2016年高考化学试题全国II卷(含答案) word版 7.下列有关燃料的说法错误的是 A.燃料燃烧产物CO2是温室气体之一 B.化石燃料完全燃烧不会造成大气污染 C.以液化石油气代替燃油可减少大气污染 D.燃料不完全燃烧排放的CO是大气污染物之一 【答案】B 8.下列各组中的物质均能发生加成反应的是 A.乙烯和乙醇B.苯和氯乙烯C.乙酸和溴乙烷D.丙烯和丙烷 【答案】B 9.a、b、c、d为短周期元素,a的原子中只有1个电子,b2-和C+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d与b同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a与其他三种元素形成的二元化合物中其化合价均为+1 B.b与其他三种元素均可形成至少两种二元化合物 C.c的原子半径是这些元素中最大的 D.d和a形成的化合物的溶液呈弱酸性 【答案】A 10.分子式为C4H8Cl2的有机物共有(不含立体异构) A.7种B.8种C.9种D.10种 【答案】C 11.Mg-AgCl电池是一种以海水为电解质溶液的水激活电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负极反应式为Mg-2e-=Mg2+ B.正极反应式为Ag++e-=Ag C.电池放电时Cl-由正极向负极迁移 D.负极会发生副反应Mg+2H2O=Mg(OH)2+H2↑ 【答案】B 12.某白色粉末由两种物质组成,为鉴别其成分进行如下实验: ①取少量样品加入足量水仍有部分固体未溶解;再加入足量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固体全部溶解; ②取少量样品加入足量稀硫酸有气泡产生,振荡后仍有固体存在。

该白色粉末可能为 A.NaHCO3、Al(OH)3B.AgCl、NaHCO3C.Na2SO3、BaCO3D.Na2CO3、CuSO4 【答案】C 13.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答案】D 26.联氨(又称联肼,N2H4,无色液体)是一种应用广泛的化工原料,可用作火箭燃料,回答下列问题: (1)联氨分子的电子式为_________,其中氮的化合价为______。 (2)实验室可用次氯酸钠溶液与氨反应制备联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______。(3)①2O2(g)+N2(g)=N2O4(l) △H1 ②N2(g)+2H2(g)=N2H4(l) △H2 ③O2(g)+2H2(g)=2H2O(g) △H3 ④2 N2H4(l) + N2O4(l)= 3N2(g)+ 4H2O(g) △H4=-1048.9kJ/mol 上述反应热效应之间的关系式为△H4=________________,联氨和N2O4可作为火箭推进剂的主要原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联氨为二元弱碱,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与氨相似,联氨第一步电离反应的平衡常数值为_______(已知:N2H4+H+N2H5+的K=8.7×107;K W=1.0×10-14)。联氨与硫酸形成的酸式盐的化学式为。 (5)联氨是一种常用的还原剂。向装有少量AgBr的试管中加入联氨溶液,观察到的现象是。联氨可用于处理高压锅炉水中的氧,防止锅炉被腐蚀。理论上1kg的联氨可除去水中溶解的O2kg;与使用Na2SO3处理水中溶解的O2相比,联氨的优点是。【答案】26、(1);-2 (2)NaClO+2NH3=N2H4+NaCl+H2O (3)△H4=2△H3-2△H2-△H1;反应放热量大、产生大量气体

二年级道德与法治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二年级道德与法治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袁庄乡中心小学二.一班李喜玲 一、试卷的评价 (一)试卷的基本情况 《道德与法治》考试时间为60分钟。本学科期末考试的题型填空题、选择题、辨析题、连线题、简答题,这五个部分组成。 (二)试卷的基本特点 1、基础性强。试题立足于基础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密切相关,以重点知识来设计题目。重在考查学生对道德法制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2、标高适度。基于目前小学生的学习能力,试卷没出现较大的偏题、怪题。整卷的试题难度应该说是比较适中的。 3、题目设计具有简明性。题意指向明确,题目的表述较清楚,简单明了,学生审题时一目了然。 二、试卷成绩情况 这张试卷主要考察小学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制的内容。从总体考试成绩来看,班平均分87.9,优秀率65%,及格率为96.8%, 三、针对考试内容进行分析 1、首先,第一部分是填空题,共计20分,得分率为80%左右,当然,这和平时教师的教及作业有着密切的联系(学习指导),这也说明老师和学生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特别注重对基础知识的把握。 2、其次,第二部分为判断题,共计20分。本题先对某个观点进行判断,其次再说明理由此题得分率为60%左右,相对来说比较低。这也说明学生在答题时没有认真审题。 3、第三部分选择题,共计20分,本题主要考察学生的阅读能力、分析能力、思考能力、查找答案的能力等,每位学生的水平不一,结果丢分较多。这充分反映了考生政治学习与考试的各项基本技能和综合能力有待提高。 4、第四部分连线,共计12,分此题做的较好,没有失分现象。 5、第五部分为简答题,共计28分,本题主要考察学生上课认真听讲和做笔记的能力。一般来说,简答题考的就是课本上原原本本的知识点,认真听讲和认真做笔记的同学则容易拿满分。但此题失分较多其主要表现在: (1)考生的基本功有待提高,错别字现象、字迹模糊不清现象、语言表达不通顺现象等依然存在。说明学生的基本功不扎实。基础打的不牢。 (2)考生理解题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不强。答卷中答非所问,文字表达不切要点等现象也很严重。有许多同学做题不认真,没有认真审题,对题意理解不深,考虑问题不全面,造成不必要的丢分。 (3)考生的应试能力不强。很多学生不理解考试的问题,不能回答,造成失分。这就表明考生如何选择有效信息作答的应试能力有待提高。 总之,考生在答卷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一系表象,为指导我们今后的道法教学和考试提供可贵的一手资料,我们应深刻剖析。这就要求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四、改进措施 1、注重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分析能力、概括和综合能力。 2、加强学法指导,教师在教学中要教学生如何审题,如何寻找试题的关键词捕

中考化学推断题综合经典题及答案解析

一、中考初中化学推断题 1.图中A、B、C、D、E、F为初中化学常见的六种物质。F是一种黑色粉末,E是密度最小的气体,D是一种常见的液体,A与C可用于配制农药波尔多液(图中用“一”或“” 表示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用“→”或表示两种物质间能单向或双向转化,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图中部分反应需在溶液中进行,物质是溶液的只考虑溶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分别写出A、B、E、F四种物质的化学式。 A: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E:__________ F:__________ (2)F与少量A溶液反应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D转化成C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CuSO4 H2SO4 H2 Fe 铁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溶液由蓝色变成浅绿色 H2O+CaO=Ca(OH)2 【解析】 【详解】 (1)A、B、C、D、E、F为初中化学常见的六种物质,F是一种黑色粉末,E是密度最小的气体,所以E是氢气,D是一种常见的液体,A与C可用于配制农药波尔多液,所以A、C 是硫酸铜和氢氧化钙中的一种,D和C可以相互转化,所以D是水,C是氢氧化钙,A是硫酸铜,B会转化成氢气和硫酸铜,所以B是硫酸,F和氢气可以相互转化,所以F是铁,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A是CuSO4,B是H2SO4,E是H2,F是Fe; (2)F与少量A溶液的反应是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实验现象是:铁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溶液由蓝色变成浅绿色; (3)D转化成C的反应是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化学方程式为:H2O+CaO=Ca (OH)2。 故答案为:(1)CuSO4,H2SO4,H2,Fe; (2)铁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溶液由蓝色变成浅绿色; (3)H2O+CaO=Ca(OH)2。 【点睛】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2017上海化学高考试卷分析

2017上海化学高考试卷分析 alTable style="BORDER-RIGHT: medium none; BORDER-TOP: medium none; BORDER-LEFT: medium none; BORDER-BOTTOM: medium none; BORDER-COLLAPSE: collapse; mso-border-alt: solid so-yfti-tbllook: 480; mso-padding-alt: 0cm 5.4pt 0cm 5.4pt; mso-border-insideh: .5pt solid so-border-insidev: .5pt solid so-yfti-iroso-yfti-firstro; BORDER-LEFT: ; BORDER-BOTTOM: so-border-alt: solid 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TEXT-INDENT: 17.95pt; mso-char-indent-count: 1.71">知识块 题号 分值 占有百分比 概念与理论

1、2、3、5、9、11、16、18、19、21、23、24/(2)、25/(1)(2)(3) 约46 31% 元素化合物 6、7、8、13 约12 8% 有机化学 4、12、14、1 5、28、29 约31 21%

化学实验 10、26、27 约23 15% 化学计算 17、20、22、24/(1)(3)(4)、25/(4)、30 约38 25% 3.与最近三年相比 知识块

占有百分比08年 09年 10年 概念与理论33% 31% 25% 元素化合物13%

历年中考化学推断题集锦

中考化学推断题类型及解法 推断题既是考查知识,又是考查能力的综合题目。它具有条件隐含、综合性强、思维容量大等特点。近几年来中考试卷关于推断题的命题要求越来越高,知识覆盖面也越来越广,考生失分率最高。但只要我们认真分析,就不难发现推断题类型主要有:表格式推断题、网络式推断题、图示式推断题、叙述式推断题等。这类题目大多需要依据已知的实验步骤、现象,再对照物质的性质,逐层剥离,抓住题目中的关键环节,或顺推或塑 一、表格式推断题 给出了物 质范围和以表格的形式罗列出了实验现象,要求考生推断出未知物。这类 例 (广州市中考题)有A ,B ,C , D , E 五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溶液,已知它们分别是NaOH,HCl,MgSO4,BaCl2和K2CO3中的一种。为了鉴别,各取少量溶液两两混合,实验结果如下表一所示。表中“↓”表示生成难溶或微溶的沉淀;“↑”表示有气体产生;“—”表示观察不到明显的现象变化(本实验条件下,生成的微溶物均以沉淀形式出现)。表1 两两混合的实验现象 (1)根据实验现象,可以判断A ~E 的物质名称是: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E________。 (2)请从A ~E 这5种物质中选取适当物质,通过一种合理的途径制

取氧化镁。按顺序写出各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表2 给定试剂的反应情况 解读:将这五种物质两两混合,列表在相应位置标出有关的实验现象,如表2。 两表对照知A为氯化钡,B为碳酸钾,C为盐酸,D为氢氧化钠,E为硫酸镁。 二、网络式推断题给出了物质范围和各物质相邻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的用线段连接起来,形成了一个“网络”图,要求考生根据物质发生反应的数目,从而推出其中的未知物质。这类题可采用:先画线找出物质间的全部相互反应关系,再根据反应个数归纳解答。例(北京市中考题) 现有H 2SO 4 ,BaCl 2 ,NaOH,Na 2 CO 3 ,Ca(OH) 2 五种 溶液和CO 2 一种气体,有图1所示的相互反应关系,图中每条连线表示两端的物质可以发生化学反应,试将它们的化学式填入图1中相应的六个方框中。 图1各物质间的关系 解读:可先找出物质间的全部相互反应关系,如图2。

2017年高考新课标Ⅱ卷理综化学试题解析

绝密★启用前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试题卷(化学)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学科.网写在本试卷及草稿纸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Mg 24 Al 27 Ca 40 一、选择题:本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 目要求的。 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糖类化合物也可称为碳水化合物 B .维生素D 可促进人体对钙的吸收 C .蛋白质是仅由碳、氢、氧元素组成的物质 D .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但不宜摄入过多 8.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A N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1 L 0.1 mol·1 L -NH 4Cl 溶液中,4NH + 的数量为0.1A N B .2.4 g Mg 与H 2SO 4完全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1A N C .标准状况下,2.24 L N 2和O 2的混合气体中分子数为0.2A N D .0.1 mol H 2和0.1 mol I 2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其分子总数为0.2A N 9.a 、b 、c 、d 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a 原子核外电子总数与b 原子次外层的电子数相同;c 所在周期数与族数相同;d 与a 同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原子半径:d>c>b>a B .4种元素中b 的金属性最强 C .c 的氧化物的水化物是强碱 D .d 单质的氧化性比a 单质的氧化性强 10.下列由实验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实验 结论

2016年高考新课标全国2卷理综化学及答案

2016年普通高等院校招生统一考试(新课标全国Ⅱ卷)理综化学试题与答案 第Ⅰ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 7.下列有关燃料的说法错误的是 A.燃料燃烧产物CO2是温室气体之一 B.化石燃料完全燃烧不会造成大气污染 C.以液化石油气代替燃油可减少大气污染 D.燃料不完全燃烧排放的CO是大气污染物之一 8.下列各组中的物质均能发生加成反应的是 A.乙烯和乙醇B.苯和氯乙烯C.乙酸和溴乙烷D.丙烯和丙烷 9.a、b、c、d为短周期元素,a的原子中只有1个电子,b2-和C+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d与b同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a与其他三种元素形成的二元化合物中其化合价均为+1 B.b与其他三种元素均可形成至少两种二元化合物 C.c的原子半径是这些元素中最大的 D.d和a形成的化合物的溶液呈弱酸性 10.分子式为C4H8Cl2的有机物共有(不含立体异构) A.7种B.8种C.9种D.10种 11.Mg-AgCl电池是一种以海水为电解质溶液的水激活电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负极反应式为Mg-2e-=Mg2+ B.正极反应式为Ag++e-=Ag C.电池放电时Cl-由正极向负极迁移 D.负极会发生副反应Mg+2H2O=Mg(OH)2+H2↑ 12.某白色粉末由两种物质组成,为鉴别其成分进行如下实验: ①取少量样品加入足量水仍有部分固体未溶解;再加入足量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固体全部溶解; ②取少量样品加入足量稀硫酸有气泡产生,振荡后仍有固体存在。 该白色粉末可能为 A.NaHCO3、Al(OH)3B.AgCl、NaHCO3C.Na2SO3、BaCO3D.Na2CO3、CuSO4 13.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第Ⅱ卷(非选择题) 三、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22题~32题为必考题,每位考生都必须做答。 第33题~40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 (一)必考题(1l题,共129分) 26.(14分)

初中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2015—2016年七年级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赵营一中单秋丽 为了在新的学期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在教学工作中,能做到因材施教,扬长避短,特将本次期末考试情况分析如下: 一、学生成绩分析 从本次考试的成绩看,学生的优秀率太低,所以今后要多抓促优秀率,以促更多的学生在语文方面表现突出,也要多帮助那极少数掉队的同学,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指导他们科学的学习方法,以跟上同学的步伐。 二、试题情况分析 本次试卷是一份难易适中、从课内向课外有机延伸的试卷。试卷主客观题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去认识生活、体味生活,滋养人文思想。本试卷共四大块,即积累和运用、文言文阅读理解、现代文阅读理解、写作,卷面分值为120分,试题以新课标思想为指导,努力体现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力求指导教学,培养语文素养。从考查内容上看,语文学习中应掌握的重要的知识点在试卷中都有体现,并较为灵活,以检测学生对语言知识的积累、理解、运用能力为主。重点关注新课改对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注重语文学科的生活性、思想性,让课本、生活、人文教育紧密结合在一起。 1、注重基础能力和运用能力的考查。在积累与运用板块中,范

围涉及字词的识记、古诗词的背诵及赏析、名著阅读、语言实际运用题等,目的在于促进学生扩展阅读量,增加视野。同时注重积累知识、语言文字能力的运用考查。 2、着眼于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训练。包含对记叙文和说明文的文本理解。内容丰富,形式灵活,有深度。分值分布合理。突出了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几方面进行测试,全面考查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3、考查学生语文素养的积淀。考查学生主观判断能力,并要求学生对一些相关现象发表自己的意见,灵活性、思维性较强。如综合性能力考查。这些都是学生日常广读博览,有所积淀,方能游刃有余。 4、作文命题,不仅给学生较广阔的取材导向,结合学生实际,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话可说,并对写作基础好的学生也是一种挑战,想要写好又得下一番苦功,更重要的是在于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也能给学生思想上的教育和启迪。实现了作文与做人的和谐统一。 三、答题情况分析: 1、试卷第一部分是"积累和运用",包含6个小题,共27分,学生失分较多的题目有第4题名著考查。第5题语言实际题:主要考查学生在生活中的语言交际能力。学生出现的问题有:①祝贺短信格式不正确;②设计的问题没有结合两则材料。 2、第二部分是现代文阅读,课外阅读两篇,失分比较多,尤其是《十枚分币》的阅读题,失分较多。 3、第三部分是文言文阅读题,包含6个小题,共16分,学生失

(完整版)2017年高考新课标Ⅰ卷理综化学试题解析(解析版)

2017年高考新课标1卷理综化学 7.下列生活用品中主要由合成纤维制造的是 A.尼龙绳B.宣纸C.羊绒衫D.棉衬衣 【答案】A 【解析】A.尼龙绳的主要成分是聚酯类合成纤维,A正确;B.宣纸的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B错误;C.羊绒衫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C错误;D.棉衬衫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D错误。答案选A。 8.《本草衍义》中对精制砒霜过程有如下叙述:“取砒之法,将生砒就置火上,以器覆之,令砒烟上飞着覆器,遂凝结累然下垂如乳,尖长者为胜,平短者次之。”文中涉及的操作方法是 A.蒸馏B.升华C.干馏D.萃取 【答案】B 【解析】“将生砒就置火上,以器覆之,令砒烟上飞,着覆器,遂凝结”,属于固体直接转化为气体,类似于碘的升华,因此涉及的操作方法是升华,答案选B。 9.化合物(b)、(d)、(p)的分子式均为C6H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的同分异构体只有d和p两种 B.b、d、p的二氯代物均只有三种 C.b、d、p均可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 D.b、d、p中只有b的所有原子处于同一平面 【答案】D 10.实验室用H2还原WO3制备金属W的装置如图所示(Zn粒中往往含有硫等杂质,焦性没食子酸溶液用于吸收少量氧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②、③中依次盛装KMnO4溶液、浓H2SO4、焦性没食子酸溶液 B.管式炉加热前,用试管在④处收集气体并点燃,通过声音判断气体纯度 C.结束反应时,先关闭活塞K,再停止加热 D.装置Q(启普发生器)也可用于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反应制备氯气 【答案】B 11.支撑海港码头基础的钢管柱,常用外加电流的阴极保护法进行防腐,工作原理如图所示,其中高硅铸铁为惰性辅助阳极。下列有关表述不正确的是 A.通入保护电流使钢管桩表面腐蚀电流接近于零 B.通电后外电路电子被强制从高硅铸铁流向钢管桩 C.高硅铸铁的作用是作为损耗阳极材料和传递电流 D.通入的保护电流应该根据环境条件变化进行调整 【答案】C

2016年全国高考理综化学试题及答案-全国卷2(精校版)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全国卷Ⅱ)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题相应的位置。 3.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126分) 本卷共21小题,每小题6分,共126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 23 AL 27 P 31 S 32 Ca 40 Fe 56 Ni 59 Cu 64 Zn 65 一、选择题: 7.下列关于燃料的说法错误 ..的是 A. 燃料燃烧产物CO2是温室气体之一 B. 化石燃料完全燃烧不会造成大气污染 C. 以液化石油气代替燃油可减少大气污染 D. 燃料不完全燃烧排放的CO是大气污染物之一 8.下列各组中的物质均能发生就加成反应的是 A. 乙烯和乙醇 B. 苯和氯乙烯 C. 乙酸和溴乙烷 D. 丙烯和丙烷 9.a、b、c、d为短周期元素,a的原子中只有1个电子,b2-和c+的电子层结构相同,d与b 同族。下列叙述错误 ..的是 A. a与其他三种元素形成的二元化合物中其化合价均为+1 B. b与其他三种元素均可形成至少两种二元化合物 C. c的原子半径是这些元素中最大的 D. d与a形成的化合物的溶液呈弱酸性 10. 分子式为C4H8Cl2的有机物共有(不含立体异构) A.7种 B.8种 C.9种 D.10种 11. Mg–AgCl电池是一种以海水为电解质溶液的水激活电池。下列叙述错误 ..的是 A. 负极反应式为Mg–2e–=Mg2+ B. 正极反应式为Ag++e–=Ag C. 电池放电时Cl–由正极向负极迁移 D. 负极会发生副反应Mg+2H2O=Mg(OH)2+H2↑ 12. 某白色粉末由两种物质组成,为鉴别其成分进行如下实验: ①取少量样品加入足量水仍有部分固体未溶解:再加入足量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固体 全部溶解; ②取少量样品加入足量稀盐酸有气泡产生,震荡后仍有固体存在。 该白色粉末可能为 A.NaHCO3、Al(OH)3 B.AgCl、NaHCO3 C.Na2SO3、BaCO3 D.Na2CO3、CuSO4

中考化学推断题专辑(内附答案)

样品 A 溶 液 B 滤 液 甲 沉 淀 乙 沉 淀 C 滤 液 ① 水 溶解 ③ 过量 BaCl 2溶液 过滤 ② 过量 NaOH 溶液 过滤 ④ 过量 Na 2CO 3溶液 过滤 丙 沉 淀 D 滤 液 ⑤ 过量 盐酸 加热蒸发 固体丁 中考化学推断题专辑 1.A 、B 、C 、D 、E 、F 、G 为常见的物质,其中B 、E 、G 属于单质,反应②是炼铁工业中的主要反应,下 图是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请回答: (1)A 物质的化学式 。 (2)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 , C 物质固态时的名称 ,该固体物质在实际生活中的一种用途是 。 (3)写出反应③中生成红色固体的化学方程式 。 (4)上图转化中产生无色气体G 的原因是 , 写出物质G 和A 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现有初中化学中常见的易溶于水的三种钠盐组成的混合物,将其溶于水后得无色溶液A ,进行如下实验并得到相应结果: 试回答下列问题: (1)无色气体D 的化学式为 ,白色沉淀E 的化学式为 ,钡盐B 的化学式为 。 (2)原混合物中含有的三种易溶于水的钠盐的化学式分别为 、 、 。 3.为了除去食盐(主要成分为NaCl )样品中含有少量的氯化镁和硫酸钠杂质,某学生根据氯碱工业中精制 食盐水的基本原理,运用所学知识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①至⑤步除杂方案: 请根据上述除杂方案,回答下列问题: )沉淀甲是 ;滤液中的溶质是 ;操作⑤中加入过量盐酸的作用是 。 (2)假设整个操作过程中物质转化无损失,则固体丁中NaCl 的质量比原样品中NaCl 的质量 (填增大、不变或减小);若在操作②中改为加过量的KOH 溶液,固体丁中可能含有的杂质是 。 ③ A B D E F C G Y 高温 ② X 溶液 过量稀盐酸 ① l O 2 加热 ④ 无色气体

2016年全国高考全国 2卷 化学试题 及答案

2016年全国高考理综(化学)试题及答案-全国2卷 7.下列关于燃料的说法错误 ..的是 A. 燃料燃烧产物CO 2 是温室气体之一 B. 化石燃料完全燃烧不会造成大气污染 C. 以液化石油气代替燃油可减少大气污染 D. 燃料不完全燃烧排放的CO是大气污染物之一 8.下列各组中的物质均能发生就加成反应的是 A. 乙烯和乙醇 B. 苯和氯乙烯 C. 乙酸和溴乙烷 D. 丙烯和丙烷 9.a、b、c、d为短周期元素,a的原子中只有1个电子,b2-和c+的电子层结构相同,d与b同族。下 列叙述错误 ..的是 A. a与其他三种元素形成的二元化合物中其化合价均为+1 B. b与其他三种元素均可形成至少两种二元化合物 C. c的原子半径是这些元素中最大的 D. d与a形成的化合物的溶液呈弱酸性 10. 分子式为C 4H 8 Cl 2 的有机物共有(不含立体异构) A.7种 B.8种 C.9种 D.10种 11. Mg–AgCl电池是一种以海水为电解质溶液的水激活电池。下列叙述错误 ..的是 A. 负极反应式为Mg–2e–=Mg2+ B. 正极反应式为Ag+ + e–=Ag C. 电池放电时Cl–由正极向负极迁移 D. 负极会发生副反应Mg+2H 2O=Mg(OH) 2 +H 2 ↑ 12. 某白色粉末由两种物质组成,为鉴别其成分进行如下实验: ①取少量样品加入足量水仍有部分固体未溶解:再加入足量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固体全部溶解; ②取少量样品加入足量稀盐酸有气泡产生,震荡后仍有固体存在。 该白色粉末可能为 A.NaHCO 3、Al(OH) 3 B.AgCl、NaHCO 3 C.Na 2 SO 3 、BaCO 3 D.Na 2 CO 3 、CuSO 4 13. 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历年中考化学推断题集锦

历年中考化学推断题集 锦 Corporation standardization office #QS8QHH-HHGX8Q8-GNHHJ8

中考化学推断题类型及解法 推断题既是考查知识,又是考查能力的综合题目。它具有条件隐含、综合性强、思维容量大等特点。近几年来中考试题关于推断题的命题要求越来越高,知识覆盖面也越来越广,考生失分率最高。但只要我们认真分析,就不难发现推断题类型主要有:表格式推断题、网络式推断题、图示式推断题、叙述式推断题等。这类题目大多需要依据已知的实验步骤、现象,再对照物质的性质,逐层剥离,抓住题目中的关键环节,或顺推或塑推或讨论验证,层层剖析,得出结论。 一、表格式推断题 给出了物质范围和以表格的形式罗列出了实验现象,要求考生推断出未知物。这类题型可采用:列表对照法解答。 例1(广州市中考题)有A,B,C,D,E五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溶 液,已知它们分别是NaOH,HCl,MgSO 4,BaCl 2 和K 2 CO 3 中 的一种。为了鉴别,各取少量溶液两两混合,实验结果如下表一所示。表中“↓”表示生成难溶或微溶的沉淀;“↑”表示有气体产生;“—”表示观察不到明显的现象变化(本实验条件下,生成的微溶物均以沉淀形式出现)。 表1 两两混合的实验现象 (1)根据实验现象,可以判断A~E的物质名称是: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E________。 (2)请从A~E这5种物质中选取适当物质,通过一种合理的途径制取氧化镁。按顺序写出各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表2 给定试剂的反应情况

解析:将这五种物质两两混合,列表在相应位置标出有关的实验现象,如表2。 两表对照知A为氯化钡,B为碳酸钾,C为盐酸,D为氢氧化钠,E为硫酸镁。 二、网络式推断题 给出了物质范围和各物质相邻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的用线段连接起来,形成了一个“网络”图,要求考生根据物质发生反应的数目,从而推出其中的未知物质。这类题可采用:先画线找出物质间的全部相互反应关系,再根据反应个数归纳解答。 例2(北京市中考题)现有H 2SO 4 ,BaCl 2 ,NaOH,Na 2 C O 3,Ca(OH) 2 五种溶液和CO 2 一种气体,有图1所示的相互反应关系, 图中每条连线表示两端的物质可以发生化学反应,试将它们的化学式填入图1中相应的六个方框中。 图1 各物质间的关系 解析:可先找出物质间的全部相互反应关系,如图2。 图2 各物质间全部的反应关系

2017年高考全国卷3化学试题解析

2017全国3卷化学解析 7.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PM2.5是指微粒直径不大于2.5μm的可吸入悬浮颗粒物 B.绿色化学要求从源头上消除或减少生产活动对环境的污染 C.燃煤中加入CaO可以减少酸雨的形成及温室气体的排放 D.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是我国目前推广使用的清洁燃料 【答案】C 【解析】A.通常将大气中直径不大于2.5μm的颗粒悬浮物称为PM2.5,故A正确;B.绿色化学的核心就是从源头上杜绝污染,故B正确;C.燃煤燃烧产生SO2和CO2,其中CaO 可以和SO2结合生成CaSO3,并最终氧化为CaSO4,而CO2在高温下不能与CaO结合生成CaCO3,则加入CaO可减小SO2的排放,但不能减小CO2的排放,故C错误;D.目前推广使用的清洁燃料有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故D正确;答案为C。 【深化拓展】考查化学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涉及环境污染的来源与防治,其中绿色化学的特点是:(1)充分利用资源和能源,采用无毒无害的原料;(2)在无毒无害的条件下进行反应,以减少向环境排放废物;(3)提高原子利用率,力图使原料的原子都被产品所消纳,实现零排放;(4)生产出有利于环境保护、社区安全和人体健康的环境友好产品。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植物油氢化过程中发生了加成反应 B.淀粉和纤维素互为同分异构体 C.环己烷与苯可用酸性KMnO4溶液鉴别 D.水可以用来分离溴苯和苯的混合物 【答案】A 【深化拓展】考查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涉及油脂的氢化、糖类的组成结构及有机物的鉴别等;常见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有机物有烯烃、炔烃、苯的同系物、醇、酚、酚等;而选择用水鉴别的有机物通常可从水溶性及与水的密度比较角度分析,如存在与水

2016年高考全国1卷理综化学试题(解析版)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题相应的位置。 3.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Cl 35.5 K 39 Cr 52 Mn 55 Ge 73 Ag 108 第Ⅰ卷(选择题共126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7.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用灼烧的方法可以区分蚕丝和人造纤维 B.食用油反复加热会产生稠环芳香烃等有害物质 C.加热能杀死流感病毒是因为蛋白质受热变性 D.医用消毒酒精中乙醇的浓度(体积分数)为95%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A.蚕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蛋白质在灼烧时会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人造纤维在灼烧时会蜷缩成一个小球,有浓烈的黑烟,有与蛋白质灼烧的不一样的气味,故可以区别蚕丝和人造纤维,正确;B.食用油高温反复加热发生化学变化,产生多种有毒、有害甚至是致癌的稠环芳香烃物质,进而会危害人体健康,正确;C.加热或高温会使蛋白质发生变性,从而失去对家禽的危害作用,故具有杀菌消毒作用,正确;D.医用消毒酒精通常是用体积比浓度为75%中乙醇溶液,浓度太大,杀菌能力强,但渗透性差,浓度太小,渗透性强而杀菌能力又弱。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溶液渗透性差,会导致病毒的表面的蛋白质变性,当病毒退壳后,里边的蛋白质仍然会危害人体健康,错误。 【考点定位】考查化学在生活的应用正误判断的知识。 【名师点睛】化学是一门实用性的学科,在日常生活及工农业生产和科学技术中应用十分广

初三化学上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初三化学上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初三化学试卷分析 大 磨 中 学 郭振虎

初三化学试卷分析 一、试卷特点分析 1.本次试卷的命题是以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及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化学》的有关内容为依据,重点考查学生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对化学、技术和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理解,运用化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等。 2.试题有利于引导教师改变教学方式,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命题采用主题设计,突出“化学-技术-社会”的教育思想。“生活-化学-社会”的基本思路贯穿整份试卷。这些题目取材于生活实际,聚焦社会热点,立意起点高,知识落点低。情景设计新颖、真实,能够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并激发学生答题兴趣。既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理解运用能力,又渗透了思想教育,强调学习化学要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避免死记硬背。 4.试卷在重视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加强对学生科学素养(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引导学生改变学习方式。学生在解答这类开放性问题时,思维应该是发散的,富有创造性和个性的,同时也会明白许多科学道理,并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这类试题考查的不再是课程中单一的知识点,而是学生能否灵活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这些做法体现了初中化学课程新理念,对素质教育的推进具有导向作用。 5.体现学科渗透,融合科学精神和人文思想,也是本试题的一个特点。生活和生产中的问题大多数为学科间渗透的综合,打破学科

2014年中考化学专题复习-生物、化学推断题专项

2014年中考专题复习-生物、化学推断题专项 生物推断题 一.选择题(共2小题) 1.现有甲、乙、丙、丁4人,在ABO血型系统中,4人的血型各不相同.现用丙的血清给其他3人验血,只有乙、丁2人的红细胞起凝集反应,用丁的血清给其他3人验血,只有乙、丙2人的红细胞发生凝集反应.问乙能给其他 2.已知甲、乙、丙、丁四人的血型各不一样,只有甲和乙的血与B型标准血清发生凝集反应,又知在紧急情况下, 二.解答题(共2小题) 3.某生态系统食物网简图,A~H表示该生态系统中的各种草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和绿色植物,请据图回答: (1)该食物网中共有_________条食物链;A~H中属于草食性动物的有_________. (2)该食物网简图中尚未表示的两种生态系统成分_________和_________. (3)若该生态系统中的绿色植物受到难以分解的农药污染,则A~H生物体内农药残留量最多的是_________.(4)请写出图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_________. 4.了解我们周围的生态系统: 某温带草原生态系统中有A、B、C、D、E、F某6种动物,G表示绿色植物,它们相互之间的关系是: ①C捕食F、E、A;②B、A、E捕食G;③D、A捕食B;④F捕食D和E. (1)如图是该温带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请在如图方框内填入正确的字母.①_________,② _________,③_________. (2)此食物网中共有_________条食物链,其中属于生产者的是_________, 它可以把_________转化为化学能固定在有机物中. (3)图中的一级消费者是_________,该图中没有表示出的生态系统成分是 _________. (4)如果A突然减少,短期内B数量将会_________. 化学推断题专题 一.选择题(共3小题) 1.某无色气体可能含有H2、CO、CO2中的一种或几种,将混合气体依次通过①足量澄清的石灰水;②灼热的CuO;

2016年高考新课标全国3卷理综化学及答案讲解

2016年普通高等院校招生统一考试(新课标全 国Ⅲ卷)理综化学试题与答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第Ⅰ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 7.化学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下列对应关系错误的是化学性质实际应用 A. Al2(SO4)3和小苏打反应泡沫灭火器灭火 B. 铁比铜金属性强FeCl3腐蚀Cu刻制印刷电路板 C. 次氯酸盐具有氧化性漂白粉漂白织物 D. HF与SiO2反应氢氟酸在玻璃器皿上刻蚀标记 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乙烷室温下能与浓盐酸发生取代反应 B.乙烯可以用作生产食品包装材料的原料 C.乙醇室温下在水中的溶解度大于溴乙烷 D.乙酸与甲酸甲酯互为同分异构体 9.下列有关实验的操作正确的是 实验操作 A 配制稀硫酸先将浓硫酸加入烧杯中,后倒入蒸馏水 B 排水法收集KMnO4分解产生的O2先熄灭酒精灯,后移出导管 C 浓盐酸与MnO2反应制备纯净Cl2气体产物先通过浓硫酸,后通过饱和食盐水 D CCl4萃取碘水中的I2先从分液漏斗下口放出有机层,后从上口倒 出水层 10.已知异丙苯的结构简式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异丙苯的分子式为C9H12 B.异丙苯的沸点比苯高 C.异丙苯中碳原子可能都处于同一平面 D.异丙苯和苯为同系物 11.锌?空气燃料电池可用作电动车动力电源,电池的电解质溶液为KOH溶液,反应为

2Zn+O2+4OH–+2H2O===2Zn(OH)。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充电时,电解质溶液中K+向阳极移动 B.充电时,电解质溶液中逐渐减小 C.放电时,负极反应为:Zn+4OH–-2e–===Zn(OH) D.放电时,电路中通过2mol电子,消耗氧气22.4L(标准状况) 12.四种短周期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X的简单离子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X的原子半径是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中最大的,W与Y同族,Z与X形成的离子化合物的水溶液呈中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简单离子半径:WZ 13.下列有关电解质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向0.1mol CH3COOH溶液中加入少量水,溶液中减小 B.将CH3COONa溶液从20℃升温至30℃,溶液中增大 C.向盐酸中加入氨水至中性,溶液中 D.向AgCl、AgBr的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AgNO3,溶液中不变 第Ⅱ卷(非选择题) 三、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22题~32题为必考题,每位考生都 必须做答。第33题~40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 (一)必考题(1l题,共129分) 26.(14分) 过氧化钙微溶于水,溶于酸,可作分析试剂、医用防腐剂、消毒剂。以下是一种制备过氧化钙的实验方法。回答下列问题: (一)碳酸钙的制备

中考化学推断题综合题汇编及详细答案

一、中考初中化学推断题 1.A~F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它们之间的反应及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未标出),其中A是一种建筑材料的主要成分,在高温下分解为B和C;通常情况下,C是一种无色气体,可用于生成汽水;E俗称纯碱,D、F都是常见的碱。 (1)A的化学式是_________。 (2)B→D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__。 (3)D的一种用途是_________。 (4)C与F反应生成E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CaCO3化合反应改良酸性土壤 CO2+2NaOH=Na2CO3+H2O 【解析】 【分析】 A是一种建筑材料的主要成分,在高温下分解为B和C;通常情况下,C是一种无色气体,可用于生成汽水,碳酸钙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碳酸钙在高温下分解为氧化钙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气体,可用于生成汽水,所以A是碳酸钙,B是氧化钙,C是二氧化碳;B(氧化钙)能转化D,氧化钙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所以D可能是氢氧化钙,C(二氧化碳)能与E相互转化,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E可能是碳酸钠;D(氢氧化钙)与E(碳酸钠)能生成A(碳酸钙)和F,氢氧化钙与碳酸钠能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所以F可能是氢氧化钠,将猜想代入框图,猜想成立。 【详解】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 (1)A的化学式是CaCO3; (2)B→D的反应是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该反应是由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反应类型是化合反应; (3)D是氢氧化钙,可用作改良酸性土壤、建筑材料、配制农药波尔多液等; (4)C与F反应生成E的反应是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O2+2NaOH=Na2CO3+H2O。 【点睛】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2.如图所示,“﹣”表示相连的两物质可发生反应,“→”表示可以向箭头所指方向一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