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单县标准化无公害生猪养殖基地建设项目

单县标准化无公害生猪养殖基地建设项目

目录

单县标准化无公害生猪养殖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1)

第一章项目简介 (1)

第一节项目概要 (1)

第二节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2)

第三节综合评价 (2)

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 (3)

第三章必要性与可行性 (6)

第一节项目实施的必要性 (6)

第二节项目实施的可行性 (8)

第四章市场分析与预测 (10)

第五章项目建设方案与内容 (11)

第一节建设规模 (11)

第二节具体建设内容 (11)

第六章投资规模 (19)

第一节投资概算依据 (19)

第二节项目总投资及分项投资概算 (20)

第七章组织与管理 (23)

第一节岗位定编: (23)

第二节责任分工: (23)

第八章效益与风险分析 (29)

第一节资金回报 (29)

第二节社会、生产效益分析 (29)

第三节市场风险分析 (29)

第九章结论 (30)

单县标准化无公害生猪养殖基地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项目简介

第一节项目概要

1、项目名称:单县标准化无公害生猪养殖基地建设项目

2、项目承办单位:单县牧工商联合企业公司

3、项目负责人:孙广勇

4、联系电话:0530—4602757

5、项目建设内容:

建设性质:新建

建设地点:单县徐寨镇

主要建设内容:项目占地240亩,新建饲料加工车间及仓库1800平方米,引进先进饲料加工生产线1条,新建设标准化猪舍67995平方米,建设防疫兽医室300平方米,沼气池3000立方米,化粪池5000立方米,无害化处理设施200立方米,引进种猪6690头,年向社会提供优质商品猪10万头,年销售收入达1.8亿元。

6、投资概算及资金来源

本项目总投资为1.06亿元,种猪及基础建设共投资5200万元,流动资金5400万元。

资金筹措:申请国家银行贷款8000万元,自筹资金2600万元。

第二节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1、中央农业农村工作会议及省、市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有关精神。

2、农业部等八部委《关于扶持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的意见》、(农经发[2002]8号)。

3、财政部《关于改革和完善农业综合开发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财发[2003]93号)。

第三节综合评价

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可行性:本项目充分发挥项目区的区域资源优势和比较优势,项目区农业资源条件优越、开发潜力大,资金配套能力强。经可行性论证,项目具有经济效益好、提供就业岗位多,建设基础条件较好,技术方案科学,环境评价较高,自筹资金好落实,财务评价指标较好,具有社会效益突出,经济效益良好,抗风险能力强,产业带动性强等特点。

2、主要结论:项目实施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科技为依托,是个具备一定规模,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较

好,辐射带动能力强,产品具有市场竞争优势,具有较强的科技创新能力和良好的经营管理机制的龙头项目。有利于培育壮大优势主导产业,有利于推动畜牧业结构调整,加快畜牧业向国际市场接轨;有利于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有利于提高服务“三农”、服务社会的能力。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带动农民致富,同时还可带动饲料加工,运输等行业的发展,具有较强的产业带动力。因此,项目建设是必要的、可行的。

3、问题及建议:

本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地方经济发展规划,但初期投入较大,企业自筹资金难度较大,请求各级政府、财政、农发等部门的支持,减轻企业筹资压力,使项目尽快进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

随着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食品安全成为当今社会关注的焦点,人们对食品的要求越来越高,绿色无公害成为人们的首选,无公害生态优质肉猪的发展迎来了全面发展的黄金时期,由于我国大部分地区在整个肉食品结构中传统上以猪肉为主,国内市场上优质无公害生态瘦肉型猪肉销售呈现出巨大的市场空间。自2007年起国内市场猪肉价格普遍上扬,并一涨再涨的现象,就是这种商机初现的说明,这表明,长期困扰我国广大农民养猪低效,猪肉市场长期低迷

的不利态势已经过去,而规模化标准化的无公害型生态养猪将在未来的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根据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大力扶持畜牧业向规模化、标准化、无公害生态化、科学化发展,为落实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和《国务院办关于促进生猪发展稳定市场供应的意见》,在山东省单县徐寨镇建立一个以年生产十万头无公害型生态商品猪的龙头企业,带动周边农户科学养猪,生态养猪,解决我县及周边大城市的菜篮子问题,显得尤为重要和必要。

建设标准、规范、无公害猪场符合当前我国畜牧业发展趋势。畜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重点产业、优势产业和主攻产业。是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要手段。当前,随着规模化饲养比例稳步提高,畜牧业生产已逐步由规模化、集约化养殖向畜牧养殖小区、园区和高效生态牧区转变,畜产品生产方式已由数量增长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畜产品消费由消费型进入追求质量安全阶段。因此,如何抢抓机遇乘势而上,采取有效措施,建设无公害畜牧园区,走节约型、无污染的循环经济模式和依靠科技进步的内涵式增长之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使畜牧业,特别是无公害绿色牧业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民增收致富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则是当前政府和广大投资者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我们的无公害养猪基地将结合畜牧业结构调整,将畜牧业经济区与自然区

交叉和溶合,它具有资金集中投入、展示高新技术、实现人畜分离、实行集约管理、龙头企业带动、生态环境良好、畜禽产品优质、经济效益显著等特点,是集繁育、养殖、技术开发、试验示范、技术培训等功能于一体的标准化现代化无公害畜产品生产基地。因此,将具有极佳的发展前景。

生态猪场的建设符合政策导向,符合政策要求。2006年1月1日,延续了2600年的农业税的正式废止,标志着国家对农业实现了由“取”向“予”的重大转折。四年来,中央在“多予、少取、放活”原则基础上,在畜牧生产用地、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银行贷款、政府补贴、良种畜禽饲养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有力地促进了畜牧业发展。特别是在06年来,由于饲料原料价格上涨、疫病威胁日益加大,市场生猪供应日趋紧张,猪肉价格持续上涨,CPI指标(特别是农副产品指数)长期高位运行,引起了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胡锦涛总书记也多次指示,要求“发展生猪生产、稳定市场供应”。并出台了能繁母猪补贴、生猪良种繁育场建设、规模猪场标准化改造、生猪保险、疫苗补助、新扩建生态猪场建设补助等政策和生猪生产调运大县的奖励措施等。08年2月,在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中,进一步要求强化各项扶持政策、措施落实,加强畜牧业基础建设和生态牧场建设,加快恢复生猪生产,确保猪肉市

场供应不脱销、不断档。山东省农业厅畜牧兽医局也在08年工作要点中,将推进农牧结合、发展生态循环型养殖作为实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可以说,各级政府为恢复生猪生产,发展优质猪肉产品供应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第三章必要性与可行性

第一节项目实施的必要性

1、是培育壮大优势主导产业的需要

当前,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已进入新的阶段,随着农业生产和居民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要及时把畜牧业放到更加重要的位臵。正是这种大气候下,单县县委、政府已根据本县的实际提出按照“三型四业”的总体规划,把畜牧业作为我县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之一,并提出当前畜牧业生产结构调整的指导思想,根据国内外市场需求,依靠科技进步,改善畜产品品种结构,提高质量、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充分发挥资源、区域优势,大力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畜牧业,提高畜牧业综合效益,把畜牧业发展切实转到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确保农民收入的稳定增长。

2、是调整优化畜牧业结构,加快畜牧业与国际市场接轨的需要

改革开放以来,单县畜牧业生产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主要畜产品已从长期数量短缺和解决温饱型向追求高质量高

品质方向转变和发展。畜产品市场竞争,人们消费结构的改变,都决定了畜牧业必须向“两高一优”方向发展,畜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势在必行。实施本项目,加快对我县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提升畜产品档次,增强畜产品市场竞争力,促进畜产品出口创汇,以及迎接当前对畜产品高品质安全需求的挑战,都具有深远而重大的意义。

3、是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

从畜牧业的作用和意义不难看出,加快发展畜牧业可以使粮食作物转化增值,促进种植业尤其是粮食作物和饲料作物生产的发展,加快发展畜牧业可以带动饲料、食品、皮革、加工业等一系列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农产品附加值,提高农民收入,也可以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可以说,畜牧业既是支柱产业,又是承农启工的中轴产业,能够促进种植业和加工业进一步发展。同时对周边地区起辐射带动作用,改变农民养猪的传统观念,推动全县生猪的品种改良进程,提高全县的良种覆盖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养猪业的经济效益,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是县委、县政府鼓励发展的主要项目之一。

4、是增加农民收入,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需要

通过实施本项目,所生产的饲料转化率高,引进优良品系生产的良种猪具有抗病力强,生长速度快,产仔数多、肉

品适口性好,瘦肉率高等特点,在市场上颇受消费者欢迎。根据屠宰测定,商品猪胴体瘦肉率高达65%以上。以商品猪重90公斤/头,提高瘦肉率10%计算,每头商品猪可增产瘦肉9公斤,按瘦肉、肥肉差价每千克9元计算,每头商品猪单提高瘦肉率一项可增加经济效益81元。同时,建设沼气技术工程,建立“牧—沼—果”等结合的多元立体型生态无公害农业,效益将更为明显。因此,引导和带动农民发展瘦肉型商品猪生产,走产业化经营道路,是加快农民增收致富的一条捷径。

5、是增强服务“三农”服务社会能力的需要

通过实施本项目,通过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实行电脑化和网络化管理,及时向农户发布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市场信息新动态等,为农户的生产管理等各个环节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提高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提高服务社会能力。

第二节项目实施的可行性

1、地理优势突出,饲料来源广。

单县地处鲁西南,属黄河冲积平原,地势西南高,东北低,海拔高度为38.5至59m,高差20.5m,地面坡降18000至11000。县境南邻黄河故道,由于历史上黄河多次决口,泛滥冲积形成各种地貌类型。项目区土壤类型主要分为潮土、风沙土。在此土壤类型中,潮土面积最大,耕层深厚,

一般15-20厘米,耕层质地以壤质土,砂质土为主,适宜作物生长,为养猪业提供丰富的饲料资源,项目区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区,大陆性气候,主要特点是气候温和,光照充足,热量丰富,四季分明,降雨集中,雨热同季,年平均气温13.90℃,无霜期206天,日照时年平均为2328小时,日照率53%,太阳辐射总量为116.3千瓦/平方厘米。有效辐射37.14千瓦/平方厘米,年平均降雨量737毫米。其积温属全省高值区,自然条件有利,适宜猪的生长发育,全县人口116万,富余劳动力充足。

2、服务体系功能健全,群众基础牢固

据统计,2007年下半年,我县生猪开始止跌回升,规模化养殖场开始增多,政府招商引资推动发展,服务功能健全,县委、县政府积极引导和帮助养殖场(户)争取国家和省政府对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等项目的资金支持,政府又制定能繁母猪补贴办法,2007年开始,对每头能繁母猪补贴50元,2008年,每头能繁母猪补贴100元。同时对于能繁母猪进行保险,降低了养殖业风险。我县是生猪养殖大县,养猪业占较大比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新式养猪业具有较高起点

由于基层畜牧工作人员的长期努力,特别是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科学养殖观念,良种良法,市场销售,投入产出效益及电子商务的形成,促进了良种化规模养猪业的大力发展。

第四章市场分析与预测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肉类生产国和消费国,在世界的肉类总产量中,我国肉类的生产数量和增长速度已多年稳居第一。目前,我国肉类行业拥有资产近600亿元,有屠宰加工企业3700多个,肉制品生产企业2000多个。年屠宰加工能力为生猪两亿多头,牛1000多万头,羊6000多万只,生产肉制品200万吨。畜牧业和肉类加工形成了稳定发展的综合生产能力,我国肉类产量持续增加。据统计,2008年我国肉类总产量为7250万吨;肉制品产量达到400万吨;2009年我国人口将达到14亿,全国人均收入将在现有水平上提高一倍,肉类消费每年平均递增3%—5%。

我县城乡居民的肉类消费主要由猪肉、牛、羊肉和禽肉三大部分构成,其中以猪肉为主要肉类消费,多年来在肉类消费中所占比重均在80%左右,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和猪肉生产量的快速增加,猪肉消费呈现出明显的上升势头。

据专家预测分析,猪肉(尤其是瘦肉型猪肉)具有很大的市场潜力。从目前至2014年的5年间,仅满足城乡居民猪肉新增消费量一项,就需新增生猪出栏110万头,其中瘦肉型商品猪93.91万头。

目前国际市场优质猪肉价格比国内高30-50%,因此要按WTO规则,积极扩大规模,提高集约化生产水平,采取有效

措施解决动物疫病和药物残留问题,为生猪产品打入国际市场创造条件。

本项目将围绕畜牧业结构性调整,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依托,以高起点、高档次建立具有现代化、标准化的无公害养猪基地,完善猪良种繁育体系建设,保障无公害生产,注重生产和经济效益,依靠科技,加大繁育研究力度,提高种猪质量,推广先进技术,促进生猪生产向高产、优质、高效方向转变和持续稳定发展,降低成本,保障质量安全,提高市场竞争力。总之,本县生猪内、外销形势看好,消费市场十分广阔。

第五章项目建设方案与内容

第一节建设规模

在单县徐寨镇建设一个年产10万头无公害标准化的生猪养殖基地,良种繁育以长白、大约克和杜洛克为基本猪种,通过杂交选育,自繁自养,年生产无公害杂交瘦肉型商品猪10万头,需饲养存栏公猪210头,后备公猪35头,生产母猪6130头,后备母猪560头,哺乳期仔猪8800头,保育猪11000头,生长育成猪36500头。

第二节具体建设内容

1、工厂化养猪场的规划设计主要依据饲养工艺,目前

普遍采用以“周”为节拍的全进全出的饲养工艺。根据饲养周期和方法的不同,本项目将采取以下流程及特点。

1.1 限位—四阶段饲养

空怀母猪→配种怀孕→分娩→保育→生长→育成

工艺特点:①怀孕母猪单栏限位密集饲养,便于管理,母猪不争吃打斗,减少应激和流产,比怀孕母猪小群栏饲节约建筑面积。②分娩栏按6周设计。分娩母猪提前1周进入分娩栏,分娩哺乳4周断奶,出栏后空栏1周对栏舍清洁消毒,有利于卫生防疫。③保育栏按6周设计,饲养5周,空栏1周清洁消毒。

1.2、生产流程

本养猪基地以“周”为生产节拍,全进全出,采用工厂化流水作业均衡生产方式,全过程分为四个生产环节,按下列工艺流程进行:

A、待配母猪阶段

在配种舍内饲养空怀,后备,断奶母猪及公猪进行配种,每周计划设定配种的母猪头数,保证每周有110头母猪分娩。妊娠母猪在妊娠母猪舍内定栏饲养,在临产前一周转入产房。

B、母猪产仔阶段

母猪按预产期进入分娩舍产仔,在分娩舍内四周(临产

一周,哺乳三周),仔猪平均21天断奶。母猪断奶当天转入配种舍(先在运动场饲养3天),仔猪原栏饲养7天后转入保育舍,如有母猪产仔少,哺乳能力差等特殊情况,可将仔猪寄养过哺并窝,这样不担负哺乳的母猪可提前转回配种舍等待配种。

C、仔猪保育阶段

断奶7天后强弱分群,仔猪平均两窝并一栏,转入仔猪保育舍培育至8周龄转群,仔猪在保育舍内饲养四周。

D、肥猪饲养阶段

8周龄仔猪由保育舍转入肥猪舍饲养15周,预计饲养至23周龄左右,体重达100公斤出栏上市。

1.3、防疫措施

严格遵守兽医临床技术操作规程,建立良好的卫生防疫制度,按照免疫程序适时进行免疫,搞好消毒工作,进行预防用药及保健措施。

2、规划设计

2.1、场址选择

场址的选择对猪场的饲养至关重要,主要考虑到了以下几方面。

2.1.1、本项目着眼于长远规划,成为城市菜篮子工程的一部分,将猪场建于城市规划的畜牧生产基地。本项目将无公害标准化养猪基地建立在单县徐寨镇。

2.1.2、水、电、交通等因素,日用水量达1500—2600t,猪场的装机容量较大,一般为350—400 kw,每天进出的饲料、粪便、生猪等约 200 t,交通便利可减少运输成本。本养猪小区均符合上选条件。

2.1.3、卫生防疫能保持良好的卫生防疫条件,场址选择在地势较高、地形开阔、通风良好的地方,同时又远离居民区和医疗机构、屠宰场等场所。

2.1.4、污染防治猪场的粪便量很大,对其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不会污染周围环境。粪便处理、结合沼气池、鱼塘养殖、果蔬种植及其它等农作物的生产进行,变废为宝;还可将粪便干燥后作为肥料出售。

2.2、功能区域规划设计

本猪场总体布局主要从立体卫生防疫体系和生产管理的角度出发,按功能划分成若干区域,把猪场分为生产区和办公生活区。生产区主要包括:各种生产猪舍、隔离舍、消毒间、兽医室、药房、值班室和饲料间等,生产区与其他区隔离,完全封闭,外来的人员、车辆、物资必须经严格消毒检验后方能进入。为了减少污染,根据当地的常年主导风向,将把办公生活区臵于上风向或侧风方向。

办公生活区建设主要包括办公室、职工宿舍、食堂、运动场等。

2.3、生产区建筑规划设计

2.3.1、本项目在进行猪舍建筑规划设计时,进行猪舍的平面设计时,按工厂化生产工艺的流程,计算出各生育时期猪的饲养数量、围栏数量,再进行平面设计。本养殖场计算如下

2.3.1.1、各生育时期猪只数量采用SEW饲养工艺缩短了哺乳时间,每头母猪的年生产胎数得到提高,约为2.3胎/年(一般工艺2.1胎/年),年产10万头肉猪,需生产母猪数量为:7013头。计算方式为:

按损耗比为仔猪92%,断奶猪98%,育成猪和商品猪的损耗比为92%和95%。即100000/92%/95%=114416,需114416头÷2.3胎/年÷9头/胎÷92%÷98%=6130头,取6130头(其中:92%为乳猪成活率;98%为仔猪成活率)比一般饲养工艺少饲养584头母猪。

按6130头母猪计算,全场需配养公猪245头(一般本交水平公母比为1:25)。

每周产仔胎数:6130头×2.3胎/头÷52周=271胎,即每周有271头母猪配种,每周产仔头数:271头×9头/胎=2439头。

每周上市肉猪:2439头×92%×95%×92%×98%=1921头。

全年上市肉猪:52×1921=100000头。

2.3.l.2、围栏数量

a)公猪栏:245栏,每栏面积5.04 ㎡(2.4 m×2.1m)。

b)单体母猪栏:总生产母猪数-分娩舍母猪数=6130+560-(3周×271头/周)=5877栏,每栏面积 1.26 ㎡(2.1m×0.6 m)。

c)分娩栏:怀孕母猪产前1周进入分娩栏,分娩3周,产后1周对分娩栏清洁消毒,共5周。

分娩栏数=每周分娩母猪数×5=271×5=1355栏,每栏面积4.07 ㎡(2.2 m×0.85 m)。

d)保育栏:分娩仔猪进入保育栏.两窝拼一窝,保育期6周,1周清洁消毒,共7周。

保育栏数=每周分娩数÷2×7=271÷2×7=949栏,每栏面积8.1 ㎡(3 m×2.7 m)。

e)生长育成栏:生长栏和育成栏通常是两窝一栏,生长期饲养6周(清洁1周),育成期饲养11周。

生长栏数=每周分娩数÷2×6=271÷2×6=813栏,每栏面积 16.2 ㎡(5 m×3.6 m)

育成栏数=每周分娩数÷2×11=271÷2×11=1491栏,每栏面积 24 ㎡(5 m×4.8 m)。

2.4、各种猪舍的平面设计

根据猪栏的数量,进行猪舍的平面设计。猪舍平面设计的主要原则是:①猪舍宽度主要是考虑夏季通风降温,将猪舍按2或3列设计,舍宽为7.5—11m。②猪舍长度考虑到方

便排污,各种猪舍长短不要相差太大,有利于充分利用土地,一般猪舍长度为 60—100 m。

依据上述原则,本猪场各类猪舍为:

平面设计时注意到以下几点:①全部猪舍按工艺流程“一”字排列,便于管理和防疫。②猪舍坐北面南,充足的阳光可起到杀菌消毒和冬季取暖的作用。③从通风和防疫的角度出发,猪舍之间间隔为猪舍高度的2—2.5倍,一般不少于 9 m。

2.5、生产区其他建筑规划设计

生产区其他建筑主要包括出猪台、出粪台、污水处理、饲料间(厂)、兽医室、人员消毒、车辆消毒及道路等规划设计注意以下几点。

2.5.1、生产区只设一个出入口,并设有人员消毒、车

辆消毒及值班室。

2.5.2、出猪台和集粪池臵于围墙边,外来运猪、运粪车不必进入生产区即可操作。

2.5.3、饲料厂不在生产区内,在围墙边设臵饲料间,外来车辆将饲料运至饲料间,再由生产区内车辆将饲料运至各猪舍。

2.5.4、生产区的道路设臵,按用途区内道路可大致分为人行道、饲料道和运猪运粪道。其中运猪运粪道由于被污染,同其他道路分开且不相交,有利于猪场防疫。

2.5.5、隔离猪舍远离生产猪舍,且处于常年下风向或侧风向。

2.5.6、水源、电源靠近各猪舍,方便使用,减少浪费。同时,对水源有切实的保护措施,避免被污染;电源做到安全用电。

2.5.7、粪便污水处理统一规划,结合实际条件,充分利用。并注意污水和雨水分开,减少污水处理量。

2.6、办公生活区建筑规划设计

办公生活区远离生产区,并且臵于优越的位臵还应配套有培训教室,资料室等设施。办公区的规划方便管理,特别是对外来人员、车辆的消毒管理。

2.7、建沼气池3000立方米,化粪池5000立方米,无害化处理设施200立方米。

2.8、修围墙5000米。

2.9、建防疫兽医室300平方米。

2.10、建饲料加工房及库房1800平方米。

2.11、工人宿舍及办公用房900平方米。

2.12、场内道路建设1400米。

3、项目进度安排

项目实施从投资到投产共用时一年半。

3.1、09年6月-10月。项目论证、实施方案完善、环评、土地租用等。

3.2、09年11月-10年3月。施工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场地平整、养殖猪舍、饲料厂、隔离场、供水系统、电路系统、办公区建设和设备购臵等,同时招聘人员。

3.3、10年4月-10年9月。引种、隔离饲养观察和混群,同时做好猪场排泄物净化处理池建设、无害化处理池及沼气池等建设。

3.4、10年10月-12月。养殖场绿化、隔离带建设和其他配套设施建设,完善基地管理。

第六章投资规模

第一节投资概算依据

本项目土建工程依据国家计委、建设部颁布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现行投资估算的有关规定。并结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