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六月一起去看海教案

六月一起去看海教案

六月一起去看海教案
六月一起去看海教案

《六月,我们一起去看海》教案设计

三维目标:

1.知人论世,了解作者潘洗尘和他写作该诗歌的特殊背景。

2.通过朗读体悟文本内容从而寻找代表青春的意象,品味当时的意境。

3.把握诗歌内在的激情澎湃、昂扬向上的思想感情,寻找传达诗作的恰当的声音形

式。

1.导入

今天在学习新课之前,我们先看一张图片。(展示PPT上潘洗尘的油画)

大家油画的主人公是谁吗?老师告诉大家这幅油画是南方周末的马莉为我们可爱的潘洗尘亲手绘制的塑像。她讲到为潘洗尘制作塑像的原因,潘洗尘热爱诗歌,他为诗歌作出了很多贡献。接下来,我们一起看看这样热爱诗歌的诗人的代表作《六月,我们一起去看海》是怎样的?

2.了解作家和写作背景

首先,我们简单了解潘洗尘。大家,我前面学习过的《相信未来》的作者是什么诗体的创始人。(朦胧诗体),潘洗尘正是食指的继承者之一,潘洗尘究竟是怎样继承食指的朦胧诗体的呢?请看关于潘洗尘的介绍。

介绍潘洗尘的独特诗歌风格并强调诗人写作的背景。

3 整体鉴赏

1、简要分析

同学们,看一下题目。六月指的是什么?(写作诗歌的天气)看海则是诗歌的线索。

大家把课文翻开,我们看第一句。这句话我们怎么理解?第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大家知道在大沙漠里面,骆驼是常用的运载工具,管理骆驼的商队会把驼铃挂在骆驼的身上,大家知道,骆铃在商队的征途中起到什么作用?

(起到领路的作用)因此第一句可以理解为没有领路者,但是我们依然勇敢的去远方。

接下看第二句,小雨噼噼啪啪的,我们去看海的路上遇上了什么?

我们去看海的路上遇到的困难,那诗人该怎么办?请看下一句?

对的,诗人并没有理会困难,而是选择蔑视困难,选择继续走下去。

伴着鲜明的节奏,我们仿佛听到了一群年轻人喧闹的声响和响亮的歌唱,仿佛真的看到了一群朝气蓬勃的青年雀跃着向大海方向奔跑,小雨噼噼啪啪地打在他们的身上和脸上。

2 这句诗句说明了什么?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知道诗人所处的环境是怎么样的?

(远离大海的山区)潘洗尘当时读的是哈尔滨师范大学,大学知道哈尔滨是一个内陆城市,离海很远。

3 大家注意这句运用了哪些表达青春的意象?这几句都是对于我们(年轻一代的大

学生)的青春生活的概括。这些诗句哪些是包含青春的意象?“五颜六色”、“风风火火”、“欢欢乐乐”、“匆匆忙忙”、“教室图书馆”、“我们和知识苦恋”都是典型的青春意象,是旺盛的青春生命力的有力见证。

第二个问题,为了更好的塑造这些意象,诗人采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作者运用了叠词的手法,使文章更加有韵味,读起来朗朗上口。)说道叠词,本文的叠词主要起到什么作用,在这里既有强调我们青春拥有旺盛的生命力,又使诗歌读来朗朗上口。(在现代诗歌中,虽然押韵要求不严格,但是叠词的使用也达到了加

强韵律的作用)

4 这几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对未知事物的探索精1983年当时大学生正处于改革开放的浪潮,当时处于中国北方的大学生,他们十分积极响应党的呼唤,加入改革开放的浪潮中。)探索精神表现于他们对未知远方的信心)最后诗人又重复看海的信念。

5 到这里,大家思考一下诗人为什么去看海,大海能给他们带来什么?

作者笔下的大海,相距遥远,浩翰、壮阔。在大海边上可以兴奋地同沙滩对话,可以充实我们心灵,可以串起我们闪光的向往。总之,大海就是一种象征,理想的象征。这里是光明的所在,是充满着诱惑的地方,是创业的地方,是成就理想的地方,是实现人格价值的地方。所以,笔者笔下“大海”其实就是诗人的理想。

大家想想,给和我们的心灵对话,充实我们的心灵,串起我们向往的不正是理想的化身吗—大海吗?

6 贝壳的故事在海浪过后海面上会留下许多贝壳,许多人就开始捡贝壳,人们一直都想寻找那颗最美丽的贝壳,最终海滩上会留下许多被遗弃的贝壳。但是诗人并没有像其他人一样寻找最美丽的贝壳,而是把被别人丢弃的贝壳当成宝贝,诗人想告诉我们什

么?(珍惜身边所有,不要一山望着一山高,到最后只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有理想要付出行动,而不是空谈)总结出本文主题。

4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