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大纲

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大纲

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大纲
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大纲

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大纲

(总学时数:270)

课程说明

1、本课程所用教材:袁行霈主编的《中国文学史》和朱东润主编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

2、根据教学计划,本课程安排在大学二、三年级开课,分四个学期讲授,依次为:先秦文学;秦汉魏晋南北朝文学;隋唐五代宋金辽文学;元明清近代文学。

3、总课时:270。

4、具体安排:

“先秦文学”共54课时,每周3课时;

“秦汉魏晋南北朝文学”共72学时,每周4课时;

“隋唐五代宋金辽文学”共72学时,每周4课时;

“元明清近代文学”共72学时,每周4课时。

中国古代文学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最重要的主干课之一,是一门基础学科,传统学科,在中文专业乃至整个社会科学领域都占有重要位置。学好中国古代文学,对于掌握我国古代文学的发展概况和光辉成就,对于提高古代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分析评论能力,对于全面提高文学素养,都有重要作用;学好中国古代文学,对于弘扬民族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对于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重要意义。

本课程的历史跨度为先秦到近代。其基本内容包括文学史和作品选两大部分。本课程知识与能力兼顾,注重能力与素质的培养。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应比较系统地掌握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基本轮廓,各种文学现象的变化和联系,了解并掌握各历史时期的代表作家的代表作品,具备对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独立阅读鉴赏,分析评论能力,能比较准确地把握其思想内容及艺术特征。

本大纲是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和命题考试的依据。

第一编先秦文学(54学时)

绪论(2学时)

一、中国古代文学的分期

二、先秦时代文化呈现的综合形态

三、先秦文学主要内容

[复习思考题]

1、我国古代文学一般分为哪几个阶段?

2、先秦文学有哪些重要特征?

第一章上古文学(4学时)

[教学重点与难点]

中国神话蕴涵的民族精神

上古神话的思维特征

一、什么是神话

二、神话的保存

三、神话的分类

四、神话象征性、隐喻性的思维特征

五、神话的影响

六、神话的历史化和仙化

讲读作品篇目:《后羿射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夸父逐日》

阅读作品篇目:《鲧禹治水》、《黄帝征蚩尤》、《刑天断首》、《共工触山》

[复习思考题]

1、什么是原始神话?

2、以中国神话为例,说明古代神话是怎样产生的?

3、中国古代神话,怎样表现了中华民族精神?

4、以中国古代神话为例说明古代神话的思维特征怎样?

5、中国古代神话对后世文学有哪些影响?

第二章《诗经》(10学时)

[教学重点及难点]

《诗经》的内容和艺术特点

第一节《诗经》的编定和体制

《诗经》的编定

《诗经》的构成风、雅、颂的含义

《诗经》的流传

第二节《诗经》的内容

祭祖颂歌和民族史诗

农事诗、燕飨诗、怨刺诗、战争徭役诗、婚恋诗

第三节《诗经》的艺术特点

现实主义精神

赋比兴的手法

句式和章法

第四节《诗经》的地位和影响

讲读作品篇目:

《关雎》、《卷耳》、《芣苡》、《静女》、《氓》、《君子于役》、《伐檀》、《硕鼠》、《蒹葭》、《无衣》、《七月》、《东山》、《采薇》、《生民》

阅读作品篇目:

《伯兮》、《何草不黄》、《柏舟》、《汉广》、《谷风》、《载驰》、《苕之华》、《褰裳》、《黍离》、《溱洧》

[复习思考题]

1、什么是风、雅、颂?它们是怎样划分的?

2、《诗经》是怎样编定的?《诗经》中作品的年代和作者情况如何?

3、你怎样认识“采诗”“删诗”的说法?

4、《诗经》的“史诗”是指哪几篇作品?简述其内容。

5、《诗经》中作品可分哪几个大类?都反映了怎样的思想内容?举例说明。

6、《诗经》的艺术成就。

7、《诗经》对后世文学产生过哪些影响?

第三章先秦历史散文(12学时)

[教学重点及难点]

《左传》的叙事特征

《战国策》人物形象刻画

第一节概说

先秦历史散文繁荣的背景

先秦历史散文的萌芽

《尚书》、《春秋》、《国语》

第二节《左传》

一、《左传》的成书

二、《左传》的史观

三、《左传》的叙事

第三节《国语》

《国语》是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

《国语》的记言文字在缜密,通俗化、口语化,生动活泼而富于形象性

《国语》以记言为主,在叙事技巧、情节构思和人物塑造上时有成功之笔。

第四节《战国策》的性质、书名和主要内容

《战国策》的编定、体例、卷数

《战国策》的思想倾向

《战国策》的艺术成就

第五节先秦历史散文的影响

讲读作品篇目:

《国语》:《召公谏厉王弭谤》

《左传》:《郑伯克段于鄢》、《曹刽论战》、《晋公子重耳出亡》、《烛之武退秦师》、《崤之战》《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冯谖客孟尝君》、《庄辛说楚庄王》、《触龙说赵太后》

阅读作品篇目:

《国语》:《叔向贺贫》、《勾践灭吴》

《左传》:《晋楚城濮之战》、《齐晋鞍之战》、《晋灵公不君》、《展喜犒师》

《战国策》:《鲁仲连义不帝秦》、《苏秦始将连横》、《赵威后问齐使》

[复习思考题]

1、《左传》表现了哪些进步思想?

2、试析《左传》的叙事特征。

3、举例分析《战国策》刻画人物的艺术特点。

4、简析《战国策》的论辩艺术。

第四章先秦诸子散文(14学时)

[教学重点与难点]

孟子的论辩艺术

庄子的浪漫主义

第一节概说

先秦诸子散文繁荣的背景和原因

先秦诸子散文主要流派和发展过程

先秦诸子散文总体特征

《墨子》、《老子》

第二节《论语》

《论语》的编定、体例、篇数、内容和流传

孔子的生平和主要思想

《论语》的艺术特点

第三节《墨子》

《墨子》的主要内容及艺术特色

第四节《孟子》

孟子的生平和《孟子》一书

《孟子》的艺术特征:

纯熟老练的论辩技巧

气势浩然的文风

第五节《庄子》

庄子和《庄子》一书

《庄子》的艺术成就:

用寓言和比喻讲理的方法

奇异的想象和虚构

哲理与诗情交融的强烈抒情性

第六节《荀子》《韩非子》

讲读作品篇目:

《论语》:《侍坐章》《子路从而后章》

《孟子》:《齐桓晋文之事章》、《天时不如地利章》、《齐人有一妻一妾章》《庄子》:《逍遥游》《秋水》(节选)

《荀子》:《劝学》(节选)

《韩菲子》:《五蠹》(节选)

《墨子》:《公输》

阅读作品篇目:

《论语》:《楚狂接與章》、《长沮桀溺耦而耕章》、《季氏将伐颛臾章》《孟子》:《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者章》、《民为贵章》、《鱼我所欲也章》《庄子》:《养生主》(节选)

《荀子》:《天论》

《墨子》:《兼爱》《非攻》

[复习思考题]

1、简述《论语》的语言特色。

2、试析《孟子》的论辩方法。

3、试以《逍遥游》为例,分析《庄子》的艺术特色。

第五章屈原与楚辞(12学时)

[教学重点与难点]

《离骚》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浪漫主义艺术特征

第一节楚辞的产生

一、楚辞的特点

二、楚辞的产生

三、屈原的作品

屈原的生平和思想

“楚辞”的含义

《楚辞》的编辑和屈原作品的真伪

第二节《离骚》

一、《离骚》的题义。

二、《离骚》的创作时间。

三、《离骚》的主题。

四、《离骚》的艺术特点

第三节屈原其他作品

《九歌》、《九章》、《天问》、《招魂》

第四节屈原诗歌的思想艺术成就、地位和影响

屈原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第五节宋玉等楚辞作家与《楚辞》的编纂

讲读作品篇目:《离骚》、《湘君》、《湘夫人》、《山鬼》、《国殇》、《哀郢》阅读作品篇目:《涉江》、《怀沙》、《橘颂》、《九辩》(节选)

[复习思考题]

1﹑什么是楚辞?楚辞的来源和文体特点怎样?

2﹑概述屈原的生平和思想。

3﹑试论《离骚》的思想与艺术特色。

4﹑试析《国殇》的思想内容及其艺术特色。

5﹑试析《九章》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6﹑试析《九歌》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第二编秦汉文学(36学时)

绪论(1学时)

1﹑汉代的政治概况

2﹑汉代的思想文化

3﹑汉代文学概况

[复习思考题]

1、秦汉文学包括哪些重要内容。

第一章秦及西汉散文(4学时)

[教学重点与难点]

《过秦论》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点

第一节《吕氏春秋》

成书过程及体例

丰实畅达的文风

丰富多彩的寓言

第二节李斯的散文

辞采繁富的《谏逐客书》

体制独特的石刻文

第三节贾谊的政论文

贾谊生平思想及主要著作

贾谊《过秦论》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陆贾、贾谊和晁错

第四节其他散文作家作品

讲读作品篇目

李斯:《谏逐客书》、《吕氏春秋·察今》

贾谊:《过秦论》

晁错:《论贵粟疏》

阅读作品篇目:

贾谊:《治安策》

邹阳:《狱中上梁王书》

杨雄:《解嘲》

东方朔:《答客难(片断)》

[复习思考题]

1、试述秦及汉初散文的主要成就。

第二章汉代辞赋(6学时)

[教学重点与难点]

《七发》的思想内容、艺术成就

《子虚赋》《上林赋》的艺术特点

抒情小赋的艺术成就

第一节概说

汉赋的文体特点及发展阶段

贾谊的骚体赋

七发的思想及艺术

第二节司马相如

司马相如的生平和思想

司马相如的汉大赋创作

《子虚赋》《上林赋》的主要内容和思想倾向

《子虚赋》《上林赋》的艺术特点

第二节其他汉赋作家

杨雄的主要赋作、班固和他的《两都赋》

张衡和他的《二京赋》

张衡的《归田赋》为代表的抒情小赋

讲读作品篇目:

枚乘:《七发(节选)》

司马相如:《子虚赋》

张衡:《归田赋》

赵壹:《刺世疾邪赋》

阅读作品篇目:

司马相如:《上林赋》《难蜀父老》

杨雄:《羽猎赋序》

[复习思考题]

1﹑汉赋是怎样产生的?汉代的“骚体赋”“散体大赋”“抒情小赋”各有什么特点?2﹑简述汉赋的代表作家及其代表作品。

第三章司马迁和《史记》(9学时)

[教学重点与难点]

《史记》的艺术成就

第一节司马迁的生平和《史记》的成书

司马迁的家世出身、青年漫游、遭李陵之祸

《史记》的规模、体例

司马迁的其他著作

第二节《史记》的思想内容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史记》的批判性与民主性

《史记》体现的司马迁的人生观、价值观

第三节《史记》的艺术成就

《史记》的叙事艺术

《史记》的写人艺术

《史记》的语言艺术

《史记》的悲剧色彩

第四节《史记》的影响

讲读作品篇目:

《项羽本纪》、、《廉颇蔺相如列传》、《李将军列传》

阅读作品书目:

《魏公子列传》《魏其武安侯列传》《报任安书》《刺客列传》《游侠列传》[复习思考题]

1﹑司马迁的生平与《史记》写作有什么关系?

2﹑《史记》表现了哪些进步思想?

3﹑怎样理解鲁迅称《史记》为“无韵之离骚”?

4﹑以《项羽本记》为例,说明《史记》的人物描写艺术。

5﹑简述《史记》的语言成就。

6﹑《史记》对后代散文小说创作有什么影响?

第四章《汉书》与东汉散文(4学时)

[教学重点与重难]

李陵、苏武的悲剧人物形象

第一节《汉书》

班固的生平与《汉书》的思想内容

李陵、苏武的悲剧人物形象

第二节东汉其他叙事文

第三节《论衡》和《潜夫论》

讲读作品篇目:

班固:《苏武传》

阅读作品篇目:

班固:《霍光传》

王充:《论死》(节选)《问孔》

[复习思考题]

1﹑简析《苏武传》的思想及艺术成就。

第五章两汉乐府诗(6学时)

[教学重点与难点]

乐府诗思想内容乐府诗的叙事

《孔雀东南飞》的思想内容与艺术成就

第一节乐府和乐府诗

乐府的兴废

乐府诗的搜集和分类

第二节汉乐府诗的思想内容

反映劳动人民的疾苦与统治阶段的横暴

反映战争徭役给人民带来的灾难

反映青年男女的婚姻爱情其他内容的诗

第三节汉乐府诗的艺术成就

曲折生动的故事情节

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

朴实的语言、灵活的句式

第四节《孔雀东南飞》

讲读作品篇目:

《陌上桑》、《上邪》、《有所思》、《妇病行》、《东门行》、《战城南》、《孔雀东南飞》阅读作品书目:

《十五从军征》、《上山采蘼芜》、《羽林郎》、《枯鱼过河泣》、《江南》

[复习思考题]

1、简述“乐府”的含义。

2、试论汉乐府诗的思想内容及艺术成就。

3、试析《孔雀东南飞》的思想意义及艺术成就。

第六章东汉文人诗(4学时)

[教学重点与难点]

古诗十九首的抒情艺术

第一节五言诗的起源和文人五言诗

五言诗的起源

文人五言诗

第二节《古诗十九首》

《古诗十九首》的思想内容

《古诗十九首》的艺术成就

讲读作品篇目:

《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迢迢牵牛星》

阅读作品篇目:

项羽:《垓下歌》

刘邦:《大风歌》

张衡:《四愁诗》

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庭中有奇树》、《明月皎夜光》、《西北有高楼》

[复习思考题]

1、五言诗的起源。

2、试述《古诗十九首》的思想内容。

3、析《古诗十九首》的抒情艺术

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36学时)

绪论(2学时)

[教学重点与难点]

文学的自觉、文学理论与批评。

第一节文学的自觉与文学批评的兴盛

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创作进入了自觉的时代

文学批评的兴盛

第二节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状况、文人心态及思想学说

动乱中文人的命运与文人的风尚

门阀制度与门阀观念下的文学创作

玄学对文学的渗透

佛教与佛经翻译对文学的影响

第三节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发展历程

魏晋南北朝文学分期

魏和西晋文学分段

西晋末年玄言诗的出现

东晋南北朝诗歌经历了玄言――山水――宫体的变化过程

宋初由玄言诗转向山水诗

齐梁时代是我国诗体重大变革的时期

西晋文人对建安精神的继承

北朝诗人庾信

第四节魏晋南北朝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文学的独立

诗体与技巧的发展为唐代近体诗的产生做好了准备

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得到了长足发展

抒情小赋得到了发展,并逐渐发展为骈赋

小说已初具规模,出现了一批志怪小说和志人小说

[复习思考题]

1、南北朝时期文学自觉性的标志及表现。

2、魏晋南北朝时期有哪些重要的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著作?

3、魏晋南北朝文学可分哪两期?简述每期的发展概况。

4、简述魏晋南北朝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及其对后代文学的影响。

第一章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6学时)

[教学重点与难点]

“三曹”、“七子”诗歌创作。

阮籍《咏怀诗》。

第一节曹操与曹丕

曹操的生平和思想

曹操诗歌的主要内容

曹操诗歌的艺术特色

曹操散文的特色

曹丕诗歌的内容

曹丕诗歌的艺术特色和成就

曹丕的文学理论著作《典论?论文》

第二节曹植

曹植的生平和思想

曹植诗歌创作前后期的不同思想内容

曹植诗在艺术上的独创性

第三节建安七子与蔡琰

“七子”简介

建安七子诗歌的主要内容

蔡琰的生平及创作

蔡琰的五言《悲愤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第四节建安诗歌的时代特征

第五节阮籍、嵇康与正始诗歌

正始时期的政治文化背景及文学的重大变化

阮籍的创作

嵇康的创作

精读作品篇目:

曹操《蒿里行》、《步出厦门行》(观沧海、龟虽寿)、《短歌行》

曹丕《燕歌行》

曹植《白马篇》、《赠白马王彪》

王粲《七哀诗》

陈琳《饮马长城窟行》

蔡琰《悲愤诗》

阮籍《咏怀》(夜中不能寐、独坐空堂上)

阅读作品篇目:

曹操《薤露行》、《苦寒行》、《让县自明本志令》

曹丕《杂诗》(西北有浮云)、《与吴质书》

曹植《美女篇》、《梁甫行》、《吁嗟篇》、《名都篇》、《野田黄雀行》、《洛神赋》孔融《荐祢衡表》、

阮瑀《驾出北郭门行》

刘桢《赠从弟》

蔡琰《胡笳十八拍》

阮籍《咏怀》、(壮士何慷慨)、《大人先生传》

嵇康《赠秀才人军》、《与山巨源绝交书》

[复习思考题]

1、曹操诗歌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色。

2、曹丕的《燕歌行》在诗歌发展史上有什么重要地位?

3、曹丕诗歌的艺术特色和成就。

4、曹植诗歌创作前后期的变化及其原因。

5、曹植诗的艺术独创性主要表现在哪两方面?

6、曹植的诗歌兼具“骨气奇高”、“词采华茂”的艺术特色,如何解释?

7、概述“建安七子”诗歌的主要内容。

8、蔡琰五言《悲愤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9、阮籍《咏怀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10、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第二章两晋诗坛(4学时)

[教学重点与难点]

太康诗风。

左思《咏史》诗。

第一节陆机、潘岳与太康诗风

陆机的诗歌及特点

陆机的文学理论著作《文赋》

潘岳的创作

太康诗风的特征

第二节左思刘琨及郭璞的游仙诗

咏史诗的渊源与特征

左思《咏史》诗的思想内容与成就及左思诗的风格

刘琨诗对建安风骨的继承

游仙诗溯源及郭璞的游仙诗

第三节东晋文学

玄言诗统治东晋文坛

王羲之诗文兼擅

精读作品篇目:

潘岳《悼亡诗》(荏苒冬春谢)

陆机《赴洛道中作》

左思《咏史》(郁郁涧底松)

郭璞《游仙诗》(京华游侠窟)

王羲之《兰亭集序》

阅读作品篇目:

潘岳《怀旧赋》

陆机《拟明月何皎皎》

左思《咏史》(荆轲饮燕市)

刘琨《扶风歌》

郭璞《游仙诗》(青溪千余仞)

[复习思考题]

1、陆机的诗歌特点。

2、举例说明太康诗风的特征。

3、左思《咏史》诗的思想内容艺术及成就。

第三章陶渊明(6学时)[教学重点与难点]

陶渊明的田园诗

第一节陶渊明的生平和思想

陶渊明生活的时代

陶渊明的人生经历

陶渊明的思想

第二节陶渊明诗歌的思想内容

陶渊明的作品

陶渊明的诗歌题材

田园诗和咏怀、咏史诗的内容、代表作品

第三节陶渊明诗歌的艺术特色

自然,是陶渊明诗歌的总体艺术特征

情、景、事、理的浑融

平淡中见警策、朴素中见绮丽

第四节陶渊明的散文与辞赋

陶渊明的散文

陶渊明的辞赋

第五节陶渊明的影响

思想人品方面的影响

诗歌创作方面的影响

精读作品篇目:

《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种豆南山下)、《饮酒》(结庐在人境)

阅读作品篇目:

《和郭主簿》、《读山海经》(精卫衔微木)、《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诗并记》、《饮酒》、(少年罕人事)、《杂诗》(人生无根蒂)(白日沦西阿)、《移居》(春秋多佳日)、《拟古》(荣荣窗下菊)、《咏荆轲》《五柳先生传》

[复习思考题]:

1、试述陶渊明诗歌的主要思想内容。

2、举例说明陶渊明诗歌的艺术特色。

3、试述陶渊明对后世的影响。

第四章南北朝民歌(3学时)

[教学重点与难点]

《西洲曲》;《木兰诗》

第一节南朝民歌与吴、楚风情

南朝民歌分类:吴歌、神弦曲、西曲

南朝民歌产生的时代背景

南朝民歌内容和形式上的特点

《西洲曲》的内容和艺术特点

第二节北朝民歌与北朝各民族的风习

简释“梁鼓角横吹曲”

北朝民歌的思想内容

南北朝民歌的比较

《木兰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

精读作品篇目:

《西洲曲》、《木兰诗》

阅读作品篇目:

《子夜四时歌》《敕勒歌》

[复习思考题]

1、南朝民歌在内容和形式上的特点是什么?

2、什么是“梁鼓角横吹曲”?

3、试比较南北朝民歌在题材内容、艺术风格和体裁形式上的特点。

4、试析《木兰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第五章谢灵运、鲍照与诗风的转变(4学时)

[教学重点与难点]

山水诗

第一节谢灵运所开启的新诗风与山水诗的兴盛

山水诗兴盛的原因

从陶渊明到谢灵运的诗风转变

第二节鲍照及其创新

鲍照诗歌的思想内容

鲍照诗歌的艺术特色

鲍照对七言诗的贡献

精读作品篇目:

谢灵运《登池上楼》

鲍照《拟行路难》(对案不能食)

阅读作品篇目:

谢灵运《石门岩上宿》、《入彭蠡湖口》、《石壁精舍还湖中作》

鲍照《代出自蓟北门行》《拟行路难》(泻水置平地)

[复习思考题]:

1、简述山水诗兴起的原因。

2、论述从陶渊明到谢灵运,诗歌艺术转变的主要表现。

3、试述鲍照诗歌的主要内容。

第六章永明体与齐梁诗坛(3学时)[教学重点与难点]

永明体;宫体诗

第一节沈约、谢朓与永明体

永明体与沈约的“四声八病”说

谢朓的山水诗创作

第二节齐梁诗人集体

诗人集团的三个中心及创作活动

萧统、萧纲的文学主张

第三节从市井到宫廷

宫体诗的特点及代表作家

[复习思考题]

1、试比较二谢山水诗的异同

2、试述萧统、萧纲的文学主张

精读作品篇目:

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阅读作品篇目:

谢朓《江上曲》

沈约《早发定山》

萧纲《咏内人昼眠》

第七章庾信与南朝文风的北渐(4学时)[教学重点与难点]

庾信后期诗赋创作

第一节北朝文化与文学

“北地三才”:温子昇、邢邵、魏收

第二节南北文风的交融

南北文风交融的途径

第三节庾信文章老更成

庾信前后期作品的内容、风格。

承前启后的地位。

精读作品篇目:

庾信《哀江南赋序》

阅读作品篇目:

庾信《拟咏怀》(萧条亭障远)《乌夜啼》

[复习思考题]:

1、为什么说“庾信文章老更成”?

2、试说明庾信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第八章魏晋南北朝的辞赋、骈文与散文(2学时)

[教学重点与难点]

魏晋南北朝辞赋,《文心雕龙》

第一节别开生面的魏晋文坛

魏晋南北朝辞赋的特点

魏晋南北朝的辞赋创作情况

第二节南朝美文的衍化

南朝文坛

范晔的《后汉书》和刘勰的《文心雕龙》

第三节《水经注》与《洛阳伽蓝记》

南北朝散文并不发达,郦道元的《水经注》与杨衒之的《洛阳伽蓝记》贡献甚大。精读作品篇目:

曹植《洛神赋》

郦道元《水经注》(江水·巫峡)

阅读作品篇目:

颜之推《颜氏家训》(涉务)(名实)(文章)

郦道元《水经注》(河水·孟门山)

杨衒之《洛阳伽蓝记》(永定寺)

[复习思考题]:

1、简述魏晋南北朝辞赋的特点。

2、《文心雕龙》对于文学理论的主要贡献。

第九章魏晋南北朝小说(2 学时)

[教学重点与难点]

小说的起源、兴盛。

第一节小说的起源与魏晋南北朝小说的兴盛

小说的起源

南北朝小说兴盛的原因

第二节志怪与志人

志怪小说的分类

志怪小说的代表作:干宝的《搜神记》的主要内容和重要故事

志人小说的分类

第三节《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的编撰与体例

《世说新语》的思想内容

《世说新语》的艺术成就

精读作品篇目:

《干将莫邪》、《韩凭夫妇》

阅读作品篇目:

《李寄》、《宋定伯捉鬼》、《嫦娥奔月》、《王恺石斗富》、《王戎卖李》

[复习思考题]

1、叙述干宝《搜神记》的思想内容。

2、试述刘义庆《世说新语》的艺术成就。

3、简述中国小说的起源。

第四编隋唐五代文学(36学时)

绪论(1学时)

[教学重点与难点]

唐代文学宏观及其文学史地位。

第一节唐代文学的繁荣和发展

第二节唐代士人的生活与唐代文学的发展

第三节佛、道二家对唐代文学的影响

第四节唐代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复习思考题]

1、唐代文学繁荣的原因。

2、唐代文学繁荣的表现。

第一章南北文学的合流与初唐诗坛(3学时)[教学重点与难点]

“四杰”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及陈子昂的文学主张与诗歌诗歌。

第一节隋代文学

齐梁诗风的延续卢思道、杨素、薛道衡

第二节初唐诗坛

贞观诗风及“上官体”

王绩与“四杰”

杜审言与沈佺期、宋之问及五律的定型

第三节陈子昂与唐诗风骨

陈子昂的生平

陈子昂的诗风革新主张

陈子昂的创作

第四节张若虚与唐诗兴象

张若虚、刘希夷所创造的诗歌意境

张若虚、刘希夷对盛唐兴象玲珑之美的影响

精读作品篇目:

王绩《野望》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刘希夷《代悲白头翁》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阅读作品篇目:

卢思道《从军行》

薛道衡《人日思归》、《昔昔盐》

王勃《滕王阁序》

杨炯《从军行》

骆宾王《在狱咏蝉》

卢照邻《长安古意》

陈子昂《感遇》(其二、其三十四、其三十五)

[复习思考题]

1、论述“四杰”在诗歌发展中的贡献。

2、试述陈子昂的诗风革新主张。

3、试举例说明陈子昂《感遇》诗的中心内容。

第二章盛唐诗人群体(4学时)

[教学重点与难点]

王维与山水田园诗,边塞诗。

第一节王维与创造静逸明秀之美的诗人

王维的生平、思想和创作

孟浩然的生平及创作

以王孟为中心的其他诗人

第二节王昌龄、崔颢和创造清刚劲健之美的诗人

王翰、王昌龄、李颀、崔颢、祖咏等诗人的创作

第三节高适、岑参和创造慷慨奇伟之美的诗人

高适的生平和他的边塞诗创作

岑参的生平和他的边塞诗创作

王之涣等人的创作

精读作品篇目:

王维《使至塞上》《老将行》《山居秋暝》《辛夷坞》《渭川田家》

孟浩然《过故人庄》

高适《燕歌行》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阅读作品篇目:

王维《陇西行》《陇头吟》《鸟鸣涧》《竹里馆》《中南别业》《汉江临眺》《送元二使安西》《积雨辋川庄作》

孟浩然《临洞庭湖赠张丞相》《宿建德江》《夜归鹿门山歌》

高适《别董大》《蓟中作》《封丘作》

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复习思考题]

1、试述王维诗歌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

2、高适《燕歌行》浅析。

3、试述岑参边塞诗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色。

第三章李白(5学时)

[教学重点与难点]

李白的乐府歌行

第一节李白的生平、思想与人格

李白的生平

李白的思想与人格

第二节李白诗歌的思想内容

丰富和发展了盛唐诗歌中英雄主义主题及对社会生活的深入开掘

排难解纷的济世理想和纵放不羁的个性自由

反权贵、轻王侯、傲岸不屈的反抗精神

充满热情的人生态度及对大自然的强烈感受力

第三节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

个性化的形象

超现实的意象

清新明快的语言风格

第四节李白的地位与影响

李白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李白对后世的影响

精读作品篇目:

《蜀道难》《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行路难》《将进酒》

阅读作品篇目:

《梦游天姥吟留别》《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宿五松山下荀媪家》《早发白帝城》《独坐敬亭山》《子夜吴歌》《静夜思》《赠汪伦》《望庐山瀑布》

[复习思考题]

1、试述李白诗歌的思想内容。

2、试述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

3、试述李白的地位和影响。

第四章杜甫(5学时)

[教学重点与难点]

杜甫的律诗及其文学史地位。

第一节社会动乱与诗人杜甫

社会动乱对唐诗的影响。

杜甫的坎坷经历对其诗歌创作的影响。

第二节杜甫诗歌的思想内容

揭露时弊、讽喻现实

反映民瘼、忧叹黎元

热爱生活、珍重情谊

第三节杜甫诗歌的艺术风格

善于对现实生活作高度的艺术概括

雄浑壮阔的艺术境界和细致入微的表现手法

语言艺术方面的突出成就

善于运用多种诗歌体式

第四节杜甫的地位与影响

杜诗集六朝、盛唐诗歌之大成对后代诗人的影响

精读作品篇目: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石壕吏》、《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春望》

阅读作品篇目:

《望岳》、《登岳阳楼》、《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新婚别》、《丽人行》、《蜀相》、《秋兴八首》其一、《登高》、《江南逢李龟年》、《兵车行》、《前出塞》、《春夜喜雨》、《悲陈陶》[复习思考题]

1、试举例说明杜甫现实主义精神的表现。

2、试述杜甫诗歌的艺术特色。

3、简述杜甫的地位和影响。

第五章大历诗风(1学时)

[教学重点与难点]

大历诗风。

第一节士人心态的转变与大历诗歌的冷落寂寞情调

第二节大历诗歌的意象类型

第三节顾况与李益

精读作品篇目: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阅读作品篇目:

李益《宫怨》

顾况《囝》

[复习思考题]

1、试分析大历诗歌的意象类型。

2、浅析李益的边塞诗。

第六章韩孟诗派与刘禹锡、柳宗元等诗人(3学时)[教学重点与难点]

韩孟诗派,李贺

第一节韩孟诗派及其诗歌主张

韩孟诗派的形成

韩孟诗派的诗歌主张

第二节韩愈、李贺等人诗歌的意象类型与技巧的创新

韩愈、李贺等人的诗歌创作

他们诗歌创作的散文化倾向

第三节刘禹锡、柳宗元等人的诗歌风貌

刘禹锡的生平及其诗歌的思想内容和风格

柳宗元的生平及其诗歌特色和形成这种特色的原因

精读作品篇目:

孟郊《游子吟》

李贺《老夫采玉歌》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竹枝词》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柳宗元《江雪》

阅读作品篇目:

孟郊《洛桥晚望》、《寒地百姓吟》、《游终南山》

李贺《雁门太守行》、《金铜仙人辞汉歌》

刘禹锡《西塞山怀古》、《金陵五题·乌衣巷》、《再游玄都观》

韩愈《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山石》

柳宗元《渔翁》、《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复习思考题]

1、试述韩孟诗派的诗歌主张。

2、试述李贺诗歌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

3、试述柳宗元诗歌的特色及其形成原因。

4、试述刘禹锡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第七章白居易与元白诗派(4学时)

[教学重点与难点]

白居易的乐府诗,感伤诗

第一节唐代中期的诗歌思潮与诗歌创作

新乐府运动掀起重写实、尚通俗的思潮

张籍、王建的通俗化诗风与写实表现

元稹诗歌创作

第二节白居易的诗歌主张

白居易诗论的主要观点

第三节白居易诗歌的思想内容

白居易把自己的诗分成四类:讽谕诗、闲适诗、感伤诗和杂律诗

第四节白居易诗歌的艺术性

白居易诗歌的艺术成就的具体表现

精读作品篇目:

白居易《长恨歌》、《琵琶行》

阅读作品篇目:

元稹《田家词》、《遣悲怀》

王建《当窗织》、《水夫谣》

白居易《买花》、《上阳白发人》、《轻肥》、《赋得古原草送别》、《观刈麦》、《秦中吟·重赋》、《新丰折臂翁》、《红线毯》、《杜陵叟》、《卖炭翁》、《钱塘湖春行》

[复习思考题]

1、试述白居易的诗歌主张。

2、举例说明白居易讽谕诗的主要内容。

3、试举例说明白居易诗叙事与抒情相结合的几种不同的方式。

第八章散文的文体文风改革(4学时)

[教学重点与难点] 韩柳散文

第一节古文运动的兴起及发展过程

政治改革与文体文风改革

古文运动的发展阶段

第二节倡导古文的理论主张与杂文学观念的复归

韩愈、柳宗元的古文理论主张

文学观念的复归

第三节韩愈的散文

韩愈散文的分类

韩愈散文的艺术特色

韩愈散文的影响

第四节柳宗元的散文

柳宗元散文的内容分类

柳宗元散文的艺术特色

柳宗元散文的影响

精读作品篇目:

韩愈《师说》、《祭十二郎文》、《进学解》

柳宗元《捕蛇者说》、《三戒》、《小石潭记》

阅读作品篇目:

韩愈《柳子厚墓志铭》、《种树郭橐驼传》、《段太尉逸事状》、《童区寄传》

[复习思考题]

1、试述韩愈、柳宗元的古文理论主张。

2、试述韩愈散文的艺术特色。

3、试述柳宗元山水游记的艺术特色。

第九章唐传奇与俗讲变文(1学时)

[教学重点与难点]

唐传奇

第一节唐传奇

唐传奇的兴起和发展

唐传奇的思想内容

唐传奇的艺术成就和影响

第二节俗讲与变文

俗讲和讲经文

转变与变文

精读作品篇目:

蒋防《霍小玉传》

白行简《李娃传》

阅读作品篇目:

李朝威《柳毅传》

李公佐《南柯太守传》

元稹《莺莺传》

[复习思考题]

1、唐传奇比六朝志怪小说有何根本性变化?

2、唐传奇按思想内容可分为几类?各类有哪些代表作?

3、试述唐传奇的艺术成就和影响。

第十章晚唐诗歌(2学时)

[教学重点与难点]

晚唐诗歌。

杜牧与晚唐怀古咏史诗

贾岛姚合等苦吟诗人

以温庭筠为代表的唯美主义诗风

隐士情怀与淡泊诗风

以韦庄为代表的时世讽谕诗

精读作品篇目:

杜牧《过华清宫绝句》、《泊秦淮》

阅读作品篇目:

贾岛《题李凝幽居》、《寻隐者不遇》

杜牧《九日齐山登高》、《江南春绝句》、《赤壁》、《阿房宫赋》、《题扬州禅智寺》、《早雁》韦庄《秦妇吟》

[复习思考题]

1、试述杜牧诗歌的思想内容。

2、试述贾岛诗的苦吟特点。

第十一章李商隐(2学时)

[教学重点与难点]

李商隐诗歌。

第一节李商隐的生平与诗歌内容

李商隐的人生遭遇及思想

李商隐诗歌的内容

第二节李商隐诗歌的艺术特色

中唐后期以来的诗歌走向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 名词解释 神话:神话是上古先民通过幻想以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 活所作的形象的描述和解释,用虚幻的想象表现了先民们征服自然、战 胜自然的强烈愿望和乐观主义、英雄主义精神,是人类早期不自觉的积 极浪漫主义艺术创作。它是原始文学的一种重要样式,是后世文学艺术 的重要土壤。 风雅颂:是《诗经》内容的分类,最早见于《荀子·儒效》。“风”也称“国风”, 是诸侯国地方乐歌曲调的意思,包括周南、召南、卫、王等十五个地 区的乐歌,共160篇。“雅”是朝廷正音,即王城地区的乐歌,分为 大雅、小雅。大雅多为朝廷燕享时的乐歌,共31篇;小雅多为下层 官吏的怨刺之作,共74篇。“颂”是王朝祭祀的乐歌,分为周、鲁、 商三颂。内容多褒美,共40篇。 赋比兴:是后人研究《诗经》时总结出来的三种艺术表现方法,与风雅颂合称 为诗之“六义”。赋就是铺陈直叙,即诗人把思想感情及有关事物平铺 直叙的表达出来。比就是比方,以彼物比此物。兴是触物兴词,客观 事物触发诗人情感,引起诗人歌唱。这三种手法在诗歌创作中往往交 相使用,共同创造了诗歌的艺术形象,抒发了诗人情感,成为中国古 典诗歌创作中三种基本的艺术表现形式,对后世影响深远。 四家诗:《诗经》虽遭秦火焚毁,但由于口耳相传,易于记诵,得以保存。至汉 代,传授《诗经》的有齐、鲁、韩、毛四家。东汉以后,齐鲁韩三家 先后亡佚,仅存《韩诗外传》。毛诗盛行于东汉以后,流传至今。 重章叠句:是《诗经》中的独特艺术手法。是指文章的反复咏叹,是作者有意 识、有目的、有计划的精心安排,不是任意重复,而是通过有节奏 有区别的反复,加强抒情浓度,增强感染力,淋漓尽致地表达了炽 热的感情,唤起读者的共鸣。 《毛诗正义》:在《毛传》、《郑笺》之后,唐代孔颖达继承汉学的研究方法与 成果,集前代汉学之大成,将《诗经》经学统一于汉学,主持 撰定《毛诗正义》70卷,是唐代科举考试的标准《诗经》教本, 代表了当时《诗经》经学研究的最高水平,在当时具有绝对的 权威地位。 知人论世:是孟子提出的一种读诗的方法,后来成为我国文学评论的基本方法 之一。它的意思要正确理解作品,应该了解作者的生平和时代,才 能避免主观臆断。 香草美人:是出自屈原《离骚》的诗歌象征手法。香草指品德和人格的高洁,

如何学习中国古代文学史课程

如何学习中国古代文学史课程(对2008级学生访谈的回答) 地点:中文系古代文学教研室。时间:2008年11月27日星期四。 2008年11月27日中午,我们就同学们关心的古代文学史课程的种种问题请教了张鸣老师。张鸣是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从事中国古代文学史的研究和教学,是北京大学中文系主干课、国家级精品课程“中国古代文学史”(宋元)的主讲教师。下面是我们和张老师的问答。(提问以▲表示。老师的回答以★表示) ▲张老师,我们一年级的同学们都很关心今后四年中将在北大中文系学习的各门课程的情况,您能不能介绍一下中国古代文学史这门课程? ★中国古代文学史是中文系的主干课程之一,开设于二至三年级。课程系统讲授从先秦至“五四”的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历史,分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近代四个段落,每段一个学期,共学习四个学期,一般由四位教师分别讲授。目前使用的教材主要是我系袁行霈教授主编的《中国文学史》和古代文学教研室编的《中国文学史参考资料》。总的说来,古代文学史是全系各个专业本科生必修的课程,内容丰富,需要阅读的文献很多,课程延续的时间也比较长,相对而言,课程学习任务会比较重,希望同学们能够重视这门课程的学习。 ▲我们可以从这门课程中学到什么? ★能学到什么,可能因人而异,不同的老师会有不同的讲法,同学的学习也会有不同的兴趣和偏重,因此能学到什么,不可能人人一样。因此这个话题不妨转换一个角度,谈谈这门课程的教学重点和教学目的,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才性,各自有所侧重。简单说,中国古代文学史这门课程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教学重点吧: 一,系统介绍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历史,描述各个阶段的文学景观。介绍各个时代的重大文学现象、文学流派、文学事件等,探讨形成原因,并阐释其意义。使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总趋势、前后时期文学推移变化的轨迹和原因有初步的认识。 二,梳理不同文学体裁发展演变的历史脉络,介绍各种文学体裁如诗、词、散文、辞赋、骈文、戏曲、小说等等的形成过程及其体制特点。使学生了解不同文体发展演变的历史,树立专业的文学体裁观念和文体认知能力。 三,论述各时代重要作家的文学创作成就。古代文学作品是由作家创造的,文学的历史实际上也是由文学家的活动构成的。因此论述重要作家的成就和文学史贡献,自然是古代文学史课程的重要内容。 四,讲解重要作家的代表作,以及各种文学体裁的重要作品,讨论其艺术价值及文学史意义。文学史上的经典作品的讲解赏析,是学习古代文学的最为重要的内容,目的是培养中文系本科生对古代文学名篇、名著的解读、分析和鉴赏能力,提高解读文学作品的专业水平,为进一步的学习研究打下扎实的基础。 以上四个方面,都是中文系古代文学史教学中最为重视的内容,当然,不同的老师,可能会因学术见解、学术兴趣、或者学术专长的不同而有所偏重,各位同学也可能会因兴趣和才性的不同而在不同的方面有所发展,但这并不影响课程的学习,甚至可能会因有所偏重而培养出不同的学术个性,在学术上走出自己的道路。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学习这门课程呢? ★具体怎么学,可能不同的老师会有不同的要求,很难有一成不变的模式,应该根据任

浅析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

浅析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亭"意象 摘要: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总要借助大量意象的组合来描绘一定的环境,渲染一定的气氛,进而表达、抒发某种情感,在这些含量丰富的意象之中,亭意象是意象群落中审美意蕴较为丰富的一种。而亭意象的审美意蕴主要通过外观造型、色彩调配和意境等方面表现出来。通过对古代文学作品中亭意象审美意蕴的研究,可以从中体验中国传统审美文化的特征和精髓。 关键词:亭;亭意象;亭意境 亭子作为一种意象,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频繁出现,尤其是魏晋南北朝之后,亭子大肆修建,文人墨客多在有亭子之处或宴会、游玩,或观景格物,或送别亲友,总之,亭子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具有其独特的魅力与气质。亭意象是众多意象中的一个,深刻地挖掘其意义,有利于我们加深对古代文学作品的理解,感受国学的魅力。要比较全面的了解亭子这一意象,需从造型、色彩、景观和意境来解析。 一、造型之美 亭是无墙、无门、无窗但有顶且顶的样式十分丰富的一种建筑物,它具有空间开敞、内外通透、灵巧别致、形象鲜明、飘逸洒脱,居高傲视等特征。亭的外观美被文人们充分地发掘了出来,常被比喻为君子傲视独立的形象,代表一种开放的姿态和广阔的空间与宽阔的胸怀,其意象也因造型上的特征而具有卓尔不群、飘逸灵动的美,生发出通透、轻灵、飘逸、超拔等审美蕴涵。 1. 空灵览翠———通透之美 亭无墙、无门、更无窗,四面通透,既能八面迎风,又可远望群山、近观池鱼,坐、站之间,即可深察万物、悟天地宇宙之理。不像宫室馆阁将人几乎封闭与其中,让人无法将视野引向宇宙自然,引向天地万物,使人在获得了安憩的同时,可以观照外部宏大宽广的世界。 由于亭具有无墙、无门、无窗的特性,游客在亭中观景,视线不会受到遮蔽,视野就显得特别开阔,又因为亭多建在高处,立于其中,远景近景皆在眼底,所以通透的亭成为了观赏远山近水的绝佳平台,古人也将其把亭赏景的功能发挥到极致,亭在诗文中也因此具有了高敞、空灵、通透的意象特征。充分体现这些特征的诗歌有很多,如陆游在其作品《巴东令廨白云亭》中说:“常倚曲栏贪看水,不安四壁怕遮山。”[1](P52)韩愈《诸亭》云:“莫教安四壁,面之看芙蓉。”[2](P850)此二者都说其虚设四壁,可以远观的功能。宋朝杨万里在其诗歌《晚登净远亭》中说道:“簿书才了晚衙催,且上高亭眼暂开。野鸭成群忽惊起,定知城背有船来。”[3](卷七十二)言公务冗繁无趣,登高亭开倦眼,;唐鲍君徽《东亭茶宴》:“闲朝向晓出帘栊,茗宴东亭四望通。远眺城池山色里,俯聆弦管水声中。”言因亭通透而可以极目四望,远眺四周的城池山色而不被障目。唐刘禹锡《洗心亭记》:“余始以是亭环视无不适,始适乎目而方寸为清,故名洗心。”[4](P84)亭因适乎目而适于心,目无阻拦而心中豁然清爽,亭的空灵能让人的心洗尽覆在其上的杂尘,这就不仅仅停留在观赏的层面上了,而是由目转心,亭的通透之美感染了诗人,使壅塞的内心变得透亮。又如明李东阳《南山草亭记》载:“邑人陈君德修居东北隅,尝诛茅构亭适际山半以周览宇宙,流观江湖,凭 几据榻,则目迴颈,间有舟车杖履旬日之所不能至,盖兹山之尤胜者也。”[5](卷三十一)在亭中而可“周览宇宙”,放目四顾,可以看到“舟车杖履旬日之所不能至”的风景,也是因亭的通透之故。文人喜欢在亭中观览,源自于内心对自由的渴望和去蔽的追求。 2.有亭翼然———飘逸之美 名列“唐宋八大家”的欧阳修在其作品《醉翁亭记》中曾这样描写亭的外观:“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6](P357)“翼然”,这就是亭的外部特征给欧阳修

汉语言文学专业中国古代文学史(二)2015.4

2015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 试卷 (课程代码 00539) 本试卷共4页,满分l00分,考试时间l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l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未涂、错涂或多涂均无分。 1. 王禹傅诗歌的艺术风格是 A.华靡艳丽 B. 平易晓畅 C.沉博绝丽 D.清奇僻苦 2. 杨亿、钱惟演、刘筠等人的诗歌被称为 A.白体 B. 西昆体 C.晚唐体 D.半山体 3.苏轼诗《百步洪二首》其一运用博喻,其体现的创作特点是 A. 以文为诗 B. 以才学为诗 C.好发议论 D.好用典故 4.黄庭坚诗生新瘦硬,被称为 A. 后山体 B.简斋体 C.山谷体 D. 诚斋体 5.李清照前期词的风格是 A.清丽淡雅 B.沉郁哀痛 C.清空骚雅 D.浓艳密丽 6.与张元斡词风相近盼词人是 A. 秦观 B.辛弃疾 C.周邦彦 D. 姜夔 7.辽代《海上诗》的作者是 A.王鼎 B.韩防 C.萧观音 D.耶律倍 8.元代后期作家乔吉的散曲风格是 A.豪放风趣 B. 清丽雅正 C.尖新流丽 D. 疏放豪宕 9.高明《琵琶记》在中国戏曲史上影响深远,被称为 A. “古今绝唱” B.“万中无一” C.“制作新奇” D.“南戏之祖”10.“一代词臣”耶律楚材的诗作名篇是 A.《西湖竹枝歌》 B.《黄河即事》 C.《西域河中十咏》 D.《登镇州隆兴寺阁》 11.《元史》称姚燧文章的艺术风格是 A.“笔法纵宕,不为律缚” B. “闳肆该洽,豪而不宕” C.“雄篇秀句,洒落人间” D. “闲婉冲澹,清壮顿挫” 12.《金瓶梅词话》本指的是 A.万历刻本 B.崇祯刻本 C.张竹坡评本 D.说散本 13.明代最重要的曲学理论著作《曲律》的作者是

古代文学作品赏析

古代文学作品赏析 文学体裁是指文学作品的具体样式,它是文学形式的因素之一,简称"文体"。常 见的有诗歌、小说、散文、戏剧、小说剧、寓言等。下面是学习啦的小编为你们整理 的文章,希望你们能够喜欢 古代文学作品 赋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它讲求文采、韵律,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其特点 是“铺采文,体物写志”,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最早出现于诸子散文中,叫“短赋”; 以屈原为代表的“骚体”是诗向赋的过渡,叫“骚赋”;汉代正式确立了赋的体例,称为“辞赋”;魏晋以后,日益向骈文方向发展,叫做“骈赋”;唐代又由骈体转入律体叫“律赋”;宋代以散文形式写赋,称为“文赋”。著名的赋有:杜牧的《阿房宫赋》、欧阳修的《秋声赋》、苏轼的《前赤壁赋》等。 骈文起源于汉魏,形成于南北朝,盛行于隋唐。其以四字六字相间定句,世称“四 六文”。骈文由于迁就句式,堆砌词藻,往往影响内容表达,韩、柳提倡古文运动之后,骈文渐衰。著名的有南朝梁吴均写的《与朱元思书》。 原是推究本源的意思,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文体。这种文体是对某种理论、主张、 政治制度或社会习俗,从根本上考察、探讨,理论性较强。如韩愈的《原毁》、黄宗 羲的《原君》。 “辩”即辩是非,别真伪,这种文体的特点是批驳一个错误论点,或辨析某些事实。如韩愈的《讳辩》、柳宗元的《桐叶封弟辩》。 说是古代议论说明一类文章的总称。它与“论”无大异,所以后来统称说理辨析之 文为论说文。《文章辨体序说》:“说者,释也,解释义理而以己意述之也。”我们学 过的这种体裁的文章有《师说》、《马说》、《少年中国说》、《捕蛇者说》、《黄 生借书说》。 论是一种论文文体,按《韵术》:“论者,议也”。《昭明文选》所载:“论有两体,一曰史论,乃忠臣于传末作议论,以断其人之善恶。如《史记》后的太史公曰……。 二政论,则学士大夫议论古今时世人物或评经史之言,正其谬误”。如《六国论》、 《过秦论》等。

全国各大学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 研究生排名

上一篇下一篇共167篇 全国各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研究生排名2011年12月15日21:56:49 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生排名 排名 A等 1复旦大学A+ 2华东师范大学A+ 3浙江大学A+ 4武汉大学A+ 5南京师范大学A+ 6北京大学A+ 7四川大学 A 8北京师范大学A 9安徽师范大学A 10西北师范大学A 11陕西师范大学A 12南开大学A 13南京大学A 14中山大学A 15暨南大学A 16苏州大学A 17上海师范大学A 18首都师范大学A 19山东师范大学A 20扬州大学A 21兰州大学 A 22中国人民大学 A 23山东大学 A 24福建师范大学A B+ 等(36 个) :黑龙江大学、西南大学、湖南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湖北大学、河北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河北师范大学、曲阜师范大学、广西师范大学、西北大学、四川师范大学、上海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山西大学、北京语言大学、辽宁大学、河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杭州师范大学、浙江师范大学、安徽大学、郑州大学、吉林大学、沈阳师范大学、南昌大学、辽宁师范大学、广州大学、江西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延边大学、青岛大学、厦门大学、长沙理工大学、汕头大学、浙江工业大学 B 等(36 个) :湘潭大学、渤海大学、广西大学、宁夏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广西民族学院、西藏民族学院、深圳大学、烟台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江南大学、温州大学、漳州师范学院、山西师范大学、内蒙古大学、上海财经大学、聊城大学、徐州师范大学、河南师范大学、广西师范学院、重庆工商大学、西华师范大学、安庆师范学院、云南师范大学、中南民族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信阳师范学院、重庆师范大学、南通大学、中央民族大学、西南民族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东南大学、鲁东大学、新疆师范大学、青海师范大学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鉴赏

古代文学作品鉴赏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创作背景]这是王勃供职长安时写的一首著名的送别诗。因送别对象赴蜀地做官,诗中表现出的气象与一般送别诗不同。 [鉴赏步骤] 首联点明送别之处和友人即将宦游之地,背景苍茫,气势雄伟,渲染出送别的气氛,为下文抒情作铺垫。 颔联写对友人的安慰,动之以情,说你我同是宦游之人,离别在所难免。 颈联写对友人的鼓励,喻之以理。其妙处:既申述了作者对离别的看法,又揭示了人生的道理,情理兼融,富有概括性;一扫一般离别诗中的悲凄情调,表现了诗人旷达的情怀;化用曹植诗句,但较之更精炼更含蓄。 尾联写对友人的劝勉,劝他不要在分手的岔路口,象小儿女一样流泪沾巾。 [写作特色] 全诗以"离别意"为诗眼,分别抒写了送别时对友人的安慰、鼓励、劝勉等不同的感情层次,境界开阔,情调高朗,表现出奋发向上的时代精神。 从章法来看,首联扣住题意,颔联加以承接,颈联转出新意,尾联就题结束,完全符合律诗起、承、转、合的结构规则。从韵律来看,全诗押平声韵,首句入韵,平仄安排也基本符合律诗要求。可见这是一首比较成熟的五言律诗。 从军行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思想内容]《从军行》是乐府《相和歌辞·平调曲》旧题,多写征战军旅之事。此诗抒写报国立功的慷慨之气。 [鉴赏步骤] 首联交代从军的原因。战争由敌人入侵引起,而且烽火已传到京城,说明军情紧急;作为一个热血青年,心情自然不能平静,产生从军报国的念头。这为全诗定下豪迈雄放的基调。颔联写出师场面的威武。"牙璋"、"铁骑"连同上下文中的"烽火"、"军旗"、"战鼓",是古代战争题材不可或缺的意象;"凤阙"、"龙城"象征敌我双方,空间跨度大;"辞"、"绕"表明用兵神速。 [鉴赏步骤] 颈联写战斗场面的激烈。分别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来表现:大雪纷飞,军旗上的彩画为之暗淡;北风怒吼,夹杂着进军的战鼓声。这一联写战斗激烈,不从正面着笔,而是通过意象来暗示。 尾联以书生投笔从戎作结,进一步表现了报国立功的思想情怀。 从军行 [写作特色] 这首边塞诗没有正面描写环境的艰苦和战斗的激烈,而是集中歌咏青年书生投笔从戎、报效祖国的尚武精神和壮烈情怀。 对仗工整,节奏鲜明,语调刚健,笔势飞动,充分表现了强烈的书生意气和饱满的爱国热情。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试题及答案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2)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 1.元代剧作家_________创作的《赵氏孤儿》是一部著名的历史悲剧,剧中表现了屠岸贾的残暴奸诈,突出了程婴等义士赴汤蹈火的牺牲精神。 2.明代剧作家________创作的传奇《宝剑记》写林冲被逼上梁山的故事,具中的《夜奔》一场至今仍在曲场经常上演。 3.《大雅堂乐府》是明代_______创作的杂剧,剧中写四个古代的风流遗事,表现了文人的雅兴和情调。 4.明代作家_______的剧作很注意对诙谐的追求,他的《博笑记》就是一部演“可喜、可怪之事”,“俱可绝倒”的作品。 5.孟称舜的《_______》描写了崔护和叶茶儿的爱情故事,体现了他关于婉丽风格的理论。6.延寿马和王十朋分别是南戏《_______》和《_______》中的人物。 7.明代剧作家_______《邯郸记》和《南柯记》都是借梦表现现实的黑暗的作品。 8.明代剧作家_______的“渔阳三弄”,借张建封、杨慎、杜默三人的遭遇,表现了对个性和自我的追求。 9.明代剧作家王衡的杂剧《_______》写唐代大诗人王维科举考试的经历,表现了对 科举制度的批判和反思。 二、简答 1.简述《梧桐雨》一剧的艺术成就。 2.简述梁辰鱼《烷纱记》在中国戏曲史上的价值。 3.宋元时期的话本小说有什么样的基本特点? 4.《儒林外史》中的真儒形象有什么特点和局限? 5.举例谈谈《西游记》充满谐趣的艺术风格。 三、论述题(1,2题必选一题回答,3,4题必选一题回答,若二题都答,则只给前者判分。每题20分.共40分) 1.试析《牡丹亭》中的杜丽娘形象。 2.以剧本为例,分析关汉卿杂剧的文人色彩。 3.《水浒传》在思想上取得的独特成就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4‘举例分析《红楼梦》人物描写的特色。 答案: 一、填空 1.纪君祥 2.李开先 3.汪道昆 4.沈璟 5.桃源三访 6.宦门子弟错立身荆钗记 7.汤显祖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介绍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介绍 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点。现有教授6人,副教授5人。 主要研究方向: ⑴中国古代文学通史⑵先秦两汉文学⑶魏晋南北朝文学⑷唐宋文学⑸元明清文学⑹中国文学文献学⑺海外汉学与中国文学研究⑻佛教与中国文学研究 近年来的主要科研成果: 《历代文话》、《苏轼评传》、《全唐文补编》、《旧五代史新辑会证》、《中国文学史新著》、《世说新语精读》、《玄意幽远——魏晋思想文化与人生》、《德里达的幽灵》、《隋唐佛学与中国文学》、《庄子精读》、《唐学与唐诗》、《汉唐士风与文风论稿》。 开设的主要专业课程: 中国文学史、秦汉散文研究、六朝文学专题、唐代文学专题、宋代文学专题、佛教与中国文学、词学研究、文章学史研究、书籍与中国文学等。 毕业生去向: 本专业毕业生主要在大专院校、科学研究机构从事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也可在国家机关、文化事业单位及企业单位从事相关工作。 陈引驰 主要研究领域:先秦两汉文学、佛教与中国文学 所在院、系(所):中文系 联系方式:chenyinchi2004@https://www.doczj.com/doc/8917118166.html, 骆玉明 主要研究领域:魏晋南北朝文学、中国文学通史 所在院、系(所):中文系 联系方式:luoyuming2001@https://www.doczj.com/doc/8917118166.html, 戴燕 主要研究领域:魏晋南北朝文学、中国文学史学史 所在院、系(所):中文系 联系方式:daiyanah@https://www.doczj.com/doc/8917118166.html, 王水照 主要研究领域:唐宋文学、中国文章学 所在院、系(所):中文系 联系方式:wangshuizhao@https://www.doczj.com/doc/8917118166.html, 陈尚君 主要研究领域:唐宋文学、中国古典文献学 所在院、系(所):中文系 联系方式:chshj1952@https://www.doczj.com/doc/8917118166.html, 查屏球 主要研究领域:唐宋文学、书籍史与中国文学史 所在院、系(所):中文系 联系方式:zha@https://www.doczj.com/doc/8917118166.html, 复旦大学2009年招收学历教育研究生分专业报考、录取人数统计表 发布时间:2009-09-11 阅读次数: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1)自测题五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1)自测题五 一、填空题: 1、《诗经·大雅》中的《》一首塑造了一个半人半神的周民族始祖后稷的形象,记叙了他的诞生和发明农业、定居邰地、开创祭礼的历史。 2、《毛诗序》中把风、雅、颂三者中的看作教化和讽谏的政治工具,把其中著名的恋歌《周南·关雎》解释为“后妃之德”。 3、疑古思辨是宋代经学研究的主要特征,南宋朱熹集宋代《诗经》研究之大成的著作《》也体现了这一特征。 4、“鸟飞返故乡兮,狐死必首丘”是屈原《》一诗中的句子,这首诗大约作于楚国国都沦陷之后,表达了诗人国破家亡的悲哀和至死不渝的爱国之情。 5、在评价《离骚》时曾说:“较之于《诗》,则其言甚长,其思甚幻,其文甚丽,其旨甚明……”。 6、古人赞语《九歌·湘夫人》中“嫋嫋兮秋风,”两句是写景的妙句,形成一种情景交融的意境。 7、成语“耳提面命”出自《诗经·大雅》《》一诗中“匪面命之,言提其耳”一语。 8、《诗经》中的《溱洧》一诗描写男女相约一起春游,彼此嬉戏调笑的情景,它属于十五国风中的《》。 9、“青云衣兮白霓裳,举长矢兮射天狼”是屈原《》一诗中的句子,包含着英雄主义的精神。 10、《诗经》中《》一首歌颂了周文王和周武王从开国到灭商的历史。 11、宋代词人欧阳修曾经写过十首《》,以联章体的形式歌颂西湖之美,而且每首首句最后都是“西湖好”三字,别具一格。 12、“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是唐代诗人的《金陵五题》之一《乌衣巷》中的句子。 13、李白笔下的华夏山水气势磅礴,神奇秀丽,如《》中“君不

见长江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14、“,长使英雄泪满襟”是唐代大诗人杜甫伤悼诸葛亮的名作《蜀相》中的句子。 15、西晋诗人的《咏史八首》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咏史诗的代表,其中的“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反映了门阀世族社会里出身低微的士人怀才不遇的痛苦和愤懑。 16、宋代词人的《望海潮》(东南形胜)是一首描写杭州风光的词,词中的名句“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更是脍炙人口的佳句。 17、北宋的咏物词《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是一首不可多得的咏物佳作,其首句“似花还似非花”摹写杨花,更是绝妙。 18、南朝齐诗人对山水诗的发展起了很多的推进作用,他的山水名句“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也历来被人称道。 19、建安时期著名诗人的《步出夏门行》(东临碣石)(又称《观沧海》可以说是我国诗歌史上第一首山水诗。 20、“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是南唐词人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一词中的名句。 21、中国古典诗词中出现的“柳”意象往往暗含了离别的意思,如北宋词人 的《兰陵王·柳》一词就借咏柳来抒发离愁别恨。 二、名词解释: 1、四始 2、风雅 3、元白诗派 4、诗史 三、论析题: 1、结合作品分析《诗经》婚恋诗的思想艺术成就。 2、试以王维和李白的咏史怀古诗为例,分析咏史怀古诗是如何将咏史和言志结合在一起的。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上)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上) 诗经:春秋时代编辑的诗歌总集。原名《诗》,又称“诗三百”。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先秦时通称“诗”或“诗三百”,到了汉代被奉为经典,称作《诗经》。收录了商周至春秋中期的作品305篇,依据音乐性特点,分风、雅、颂三部分。风为15个不同地域的诗歌,160篇;雅为朝廷的乐歌,分大雅、小雅,105篇;颂为祭祀祖先和自然神的乐歌,包括周颂、鲁颂、商颂,共40篇。这些作品体现了高度的艺术修养,奠定了中国古代诗歌的民族传统。 乐府:在历代的含义不同。乐府是一个政府部门,主要负责采集诗歌,是中央音乐机构,主要负责执掌诗歌。两汉所谓乐府指音乐机关。他除了将文人歌功颂德的诗制成曲谱并制作,演奏新的歌舞外,又收集民间的歌词入乐。魏晋六朝时,乐府乃由机关的名称变为一种带有音乐性的诗体的名称,是继《诗经》、《楚辞》之后出现的一种能够配乐唱歌的新诗体。它曾大放异彩,成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之后也指后世作者依据乐府旧题创作的诗歌。词、曲也可被称为乐府。 建安七子:是建安年间(196~220)七位文学家的合称,“七子”之说最初始于曹丕所著的《典论·论文》,包括: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祯。这七人大体上代表了建安时期除曹氏父子外的优秀作者,所以“七子”之说得到后世的普遍承认。他们对于诗、赋、散文的发展都有重要贡献。其中王桀、刘桢成就最为突出。他们的诗歌内容充实,风格劲健,形成所谓的「建安风骨」,正如钟嵘所言,其作品「干之以风力」,能令「闻之者动心」,各有特色,但时代特征,文风慷慨悲凉 庄子:庄子,战国中期哲学家,宋国人,名周,字子休,是我国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原是楚国公族,楚庄王后裔,后因乱迁至宋国,是道家学说的主要创始人。与道家始祖老子并成为“老庄”,他们的哲学思想体系,被思想学术界尊为“老庄哲学”,庄子主张“天人合一”“清静无为”。代表作《庄子》被尊崇者演绎出多种版本。分为内、外、杂篇,内篇大体可代表战国时期庄子思想核心。 【《庄子》:亦称《南华经》,道家经典著作之一。书分内、外、杂篇,原有五十二篇,乃由战国中晚期逐步流传、揉杂、附益,至西汉大致成形,然而当时所流传的,今已失传。目前所传三十三篇,已经郭象整理,篇目章节与汉代亦有不同。一般认为,内篇是庄子所做。内篇大体可代表战国时期庄子思想核心,而外、杂篇发展则纵横百余年,参杂黄老、庄子后学形成复杂的体系。】 九歌:本是古代的一首乐歌名,屈原的《九歌》是他在流放江南时创作,沿用了古《九歌》的名称,在楚国民间祭神乐歌的基础上加工创造而成的祭歌。共有十一篇作品。诗歌形式上,保持着原始歌、舞、乐三者合一的痕迹。内容充满了浓厚的巫文化色彩和原始的、大胆开放的爱情因素。借助于人于神或神与神的爱情故事展开抒情,间接表现了屈原的理想和要求。《国殇》一篇,是悼念和颂赞为楚国而战死将士;多数篇章,则皆描写神灵间的眷恋,表现出深切的思念或所求未遂的伤感。 古诗十九首:南朝梁代昭明太子萧统所编《文选》内收录有无名氏古诗多首,题为《古诗》。这些古诗非一人一时之作,大多作于东汉末建安之前几十年间,作者大多是出于社会中下层的文人士子。由于这些作品风格韵味略同,后人往往将它看作一个整体,用“古诗十九首”的名称,加以欣赏、研究。内容大体可以分为四类,一是游子思乡、怀人;而是男女恋情;三是文人士大夫的怀才不遇;四是反映一种颓废心理和一种及时行乐的情绪。抒情真挚动人,语言清新自然,运用时空转换表达心境,写法上注重情景交融、物我转化。代表了汉代文人五言诗的最高成就。 世说新语:《世说新语》是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志人小说的代表作,为言谈、轶事的笔记体短篇小说。是由南朝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由梁代刘峻作注。依内容可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等三十六类,记述自汉末到刘宋时名士贵族的遗闻轶事。本书对当时的政治、文化、风俗等各个方面,很有认识的意义,客观清楚的反映了士族阶层的精神面貌和生活方式,有一定揭露意义。同时,其内容也有一定阶级局限性。

浅谈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情景关系

浅谈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情景关系 浅谈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情景关系 浅谈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情景关系 内容摘要:文学作品是叙述生活的艺术,是人生哲理的艺术反映,一般在浓郁的感情中有理想信仰、人世经验、社会风云、生活智慧的闪光。作品的情感、脉络,作为作品的内在结构线索潜藏在作品之中,像一块磁石,吸引着原本散漫零乱的意象,把它们联结,聚合成和谐的整体,而此时的景往往就是情的载体或标志。“景无情不发,情无景不生”,寄托情感于景物之中,融合景物渗入于情感之里。但情感没有固定不变的位置,而是因感触景物而生情寄兴。因而情和景之间就有着密切的联系,即“情随景变,景随情生”。古代文人写文章来表达他的思想情感。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需要写景——自然界的或周围的景,来引起情,把情感传达给读者。情与景的处理很重要,如果处理得恰当,他就会激起读者的感情,使读者与他发生共鸣,这样的文章就写得好。 关键词:情感景物变化交融情随景变景随情生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形式多样,内容繁多。其体裁大略分为诗、词、曲、赋、游记、散文等。古人在描写人、事、物、景时,都注入了他的喜怒哀乐的情感,注入了他的思想主张。同时,文学作品还是叙述生活的艺术,是人生哲理的艺术反映,一般在浓郁的感情中有理想信仰、人世经验、社会风云、生活智慧的闪光。但倘就作品的内容中情景的融合体现而言,那么在各类作品中,作品的情感、脉络,都会作为作品的内在结构线索潜藏在作品之中,像一块磁石,吸引着原本散漫零乱的意象,把它们联结,聚合成和谐的整体,而此时的景往往就是情的载体或标志。自古至今,文人骚客在舞文弄墨之时,大多借景抒情,托物言志,但其方式有两类,一类为“快乐抒情”,通俗一点就是当作者心情好时,在欣赏美景之余,能够产生精神性的愉悦,给人们以快感。另一类是“发愤抒情”。由于作者在现实生活中,理想受挫或倍受坎坷,而郁积一腔忧愤。然而现实的限制,又使其无计排遣,而依就诗文,借托景物以释放。所以,文人墨客们在写景之余很注重情感的融入,让作品达到情景交融境界。但情景交融,也非融而无法汇而无度,造成文章思想、内容的乱杂。比较此类作品,可用一句话来概括情景的关系——情随景变,景随情生。 情随景变简言之是指作者的情感以景物为中心线索,产生变化,不同之景产生不同之情,甚至同一景的不同特点、不同角度也能让人的情感发生变化,譬如:柳宗元的《永州八记》中的《至小丘西小石潭记》一篇。作者在不见其形,先闻其声的情况下,偶然发现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2)作业答案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2)作业1——4 作业1 论题:浅析窦娥的节烈和孝道 摘要:《窦娥冤》是元剧大家关汉卿的杰出作品之一。它描写的是下层妇女窦娥的悲惨一生。剧中的女主角窦娥更以其悲惨的命运和独特的性格成为中国文学舞台上的“不朽”形象,本文就窦娥的性格进行分析,以期对窦娥这一形象有进一步的理解。 关键词:孝顺、贞节、反抗、忍耐与顺从 《窦娥冤》是关汉卿杂剧中最出色的作品,向来被人称颂为“揭露社会的不公平”“热情地歌颂被压迫人民的斗争” “有力地掊击了封建社会黑暗的政治”的典范之作。剧中的窦娥是一个乖巧、善良、纯真的女性,她集中国传统女性的特性与强烈的反抗意识于一身,细析之是颇有意味的。 (一)窦娥是孝顺的典范也是“孝”的牺牲品 窦娥年纪尚轻便遭受了丧母、离父、丧偶等等接踵而来的沉痛打击,然而她一心想的却是怎样“尽孝”,“我将这婆待养,我将这服孝守,我言词须应口”。当蔡婆婆被张驴儿父子威逼要与婆媳两人同时结婚 而向窦娥哭诉时,窦娥的一番“你如今六旬左右,可不道到中年万事休。旧恩爱一笔勾,新夫妻两意投,枉把人笑破口。”的冷嘲热讽,也是从为蔡婆婆着想的角度出发,更是从“孝”出发,希望蔡婆婆不要因一时的糊涂而毁了自己。“我替你到细细愁:愁则愁兴阑珊咽不下交欢酒。”她劝阻婆婆再嫁时,是出于对蔡婆婆的关心,也是出于孝的立场。在昏官的严刑拷打之下,窦娥并没屈服,然而,当昏官要打她婆婆时她马上愿意“招供”:“住住住,休打我婆婆,情愿我招了罢。”她宁愿自己死也要保护婆婆,表现她性格中“至孝”的一面。在压往刑场的路上她还是处处为婆婆着想,为了不让婆婆见到她而伤心,她请求绕道而走。即使在冤案得以平反后,她想的还是年迈且无依无靠的婆婆:“爹爹,俺婆婆年纪高,无人侍养,你可收恤家中,替你孩儿尽养生送死之礼,我便九泉之下,可也瞑目。”她这种孝顺的品格令人动容,难怪连其父也感慨道:“好孝顺的儿也”。 孝顺是中国的传统美德,然而盲目的孝顺也是人生的一种悲哀。作为封建道德观念重要内容的“孝”,剥夺了妇女同男人平等的权利。在不孝为之“十恶不赦”的封建社会,饱受孝妇观念禁锢和毒害的窦娥难免成为“孝”的礼教的牺牲品。执着的她即使化为鬼魂也没有从封建式的“孝”的麻药中清醒过来。从窦娥身上我们更多看到的是封建的礼教从肉体到灵魂的对人的毒害。 (二)窦娥身上具备执着的“贞节”观与无力的反抗精神 窦娥身上套着封建社会“三从四德”的愚昧枷锁,从小接受的封建道德教育使窦娥形成了以“守节”为荣以“失节”为耻的封建伦理观念,“饿死事小,失节事大”,于是在张驴儿父子的苦苦相逼之下,在危及自己的“贞节”的危机之下,窦娥开始反抗。面对张驴儿的戏弄和逼婚,她严肃拒绝,发怒地将他推倒在地。当张驴儿诬陷她害死他父亲且以此威逼要她答应做他老婆时,窦娥毫不示弱:“我又不曾药死你老子,情愿和你见官去来。”,她宁愿见官也不“私休”,为的都是要守护自己的“贞节”。在公堂上即使被打得“肉都飞,血淋漓”、死去活来,还是坚决回答:“委实不是小妇人下毒药来。” 当她被屈打成招时更发出了“我做了衔冤负屈没头鬼,怎肯便放了你好色荒淫漏面贼!”(二折[黄钟尾])的强烈申冤复仇的愿望。 然而,窦娥的反抗是无力的,因为她看不到造成她自身悲剧的“罪魁祸首”——封建伦理道德,而把矛头指向天地与前世今生的宿命。在[滚绣球]中她控诉天地:“有日月朝暮悬,有鬼伸撑着生死权。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怎可生糊涂了盗跖颜渊: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哎,只落得两泪淋淋。”在她认为:主宰一切的“天地”也是不分好歹的。无处诉说的怨情也只好通过三桩誓愿来昭示。 可悲的是窦娥的反抗丝毫无损统治者的奢侈与昏庸,三桩誓愿中的后两桩——六月飞霜和楚州抗旱三年,受害的也只是和窦娥处在同一低微地位的广大百姓。 (三)忍耐与顺从构成窦娥性格悲剧的又一面 窦娥的性格也具有矛盾的一面,她虽然作过无力的反抗,但她性格中更多的是忍耐与顺从。面对

怎样学《中国古代文学史》 一点经验

怎样学《中国古代文学史》 中国古代文明的灿烂辉煌,古代文化的源远流长,使得记载灿烂文明与悠久历史文化的载体——《中国古代文学史》有几分厚重(知识容量大)。这对于自考生来说,无疑于难上加难。因此考生在以考试大纲为依据的同时又要认识《中国古代文学史》这门课程的特殊性,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课程特点的学习方法以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下面是笔者在备考过程中摸索的一点方法,但愿能给正在学习这门课程的考生提供点帮助。 一、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从整体上、宏观上把握学习内容与从具体、微观上理解考试内容相结合。学习《中国古代文学史》,考生可以首先总揽一下目录,把整个文学史按不同的标准划分成不同的学习单元,可以按体裁划分,也可以按朝代划分,也可以根据个人学习的需要划分,划分的目的是对学习有帮助。以朝代来划分《中国古代文学史》,可以分为这样的几个学习单元:先秦文学、两汉文学、魏晋南北朝文学、隋唐五代文学、宋辽金文学、元代文学、明代文学、清代文学。这是中国文学史在时间上的断代分期,与历史的断代划分大体相一致,有助于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就是学习其中的唐代文学,也可以相似地分为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阶段来学习。再往下有初唐四杰;盛唐有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山水诗和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还有盛唐的两个重量级诗人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和现实主义诗人杜甫;中唐有韩愈、柳宗元的古文运动、刘禹锡的怀古和民歌很有特色;晚唐有杜牧和李商隐。五代以词为独树一帜,另外还出现了唐传奇、敦煌变文、敦煌曲子词等新的文学体裁。再一层次可以对具体的作家和作品(包括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以及艺术成就)等等方面来分析和学习。考生在经过层层具体细化后,虽然内容繁多,但是井然有序、思路清晰,这是从“大处”梳理。学习者在进行实际的学习时则从一个个具体的作家、作品入手,是一个与梳理相反的过程,是一点点理解和消化的过程。总之,“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是学习《中国古代文学史》有效的方法之一。 二、把相关内容进行同时代或跨时代的比较,重视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 比如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古典小说是很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考生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要注意从繁杂的、孤立的个体中找出它们彼此之间的联系:先秦的神话小说是古典小说产生的起源,魏晋南北朝的志人志怪小说是古典小说发展的雏形,唐传奇是文言小说成熟的标志,宋元话本小说是白话小说的开端,明清小说的文人独立创作是古典小说发展的顶峰。从古典小说的角度把独立的古代神话、志人志怪小说、唐传奇、宋元话本联成一个系统的整体。然后从各个阶段的载体中衍生新的知识点。神话小说中有《山海经》和《淮南子》;志人志怪小说的特点及代表作品;唐传奇的特点及代表作品:宋元话本的特点及作品;明清文人创作的丰硕成果:《三国演义》、《水浒传》《金瓶梅》、《西游记》、《儒林外史》、《红楼梦》,这都是学习的重点,考生需要掌握这些巨著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从另一个角度说,志人志怪小说、唐传奇、宋元话本又要求考生作为“名词解释”来掌握,把三者放在一个系统中进行比较记忆,且后者都在前者的基础上发展起来,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在小说的演变过程中来记忆,可以记得准确且不容易发生混淆。因此相关内容的比较、联系也是学习《中国古代文学史》的有效方法之一。 三、归纳与演绎相结合 学习《中国古代文学史》这门课时,作品的艺术特色是考生需要掌握的一项重要内容。考生在准备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进行概括归纳,分析的作品多了就可以总结出,作品的艺术特色无非是从作品的结构特点、人物形象分析、语言特色三个大的方面进行论述。个别作品的特殊性则需要个别记忆。前面提到的《三国演义》、《水浒传》《金瓶梅》、《西游记》、《儒林外史》、《红楼梦》及明清的两大传奇洪升的《长生殿》、孔尚任的《桃花扇》等等作品的

中国传媒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方向介绍

中国传媒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方向介绍 (感谢凯程罗老师对本文的有益指导.)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050105) 1. 中国古代诗文方向 诗歌和散文都是我国古代文学的重要艺术形式。诗文创作影响了古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对于锻造中华民族的灵魂起到过特殊的作用。千百年来,诗文创作取得了伟大的成就,是中国文学研究的重点所在。古代诗文研究是本专业的重要研究方向。 古代诗歌研究包罗万象。诗词发生、发展和演变的历史,诗词的艺术规律,诗词的传播和接受,诗人,词人的生活和创作,诗词与中国文化其他方面的相互关系等,都是本方向的研究课题。 古代散文既包括古代奇句单行的散体文,也包括辞赋和骈文。从先秦到清末所有的文章创作,都是本方向的研究对象。目前研究重点放在三个方面:(1)先秦诸子散文研究。先秦诸子散文,是中国文化的原典,在全部中国文化研究中,具有基础的性质。作为文学研究,本方向侧重对先秦诸子散文的艺术规律及其与后世文学创作相互关系的研究。(2)古代史传文学研究。我国有源远流长的史官文化传统,具有丰富的历史散文创作。史传文学研究既包括对史传文学发生、发展的研究,也包括对史传文学内部艺术规律和相关文化背景的研究。(3)骈文和辞赋的研究。辞赋和骈文是我国特有文体,充分地显示了中国文学作为语言艺术的魅力。骈文和辞赋的研究,将着重研究其艺术形式,发掘这两种文体的艺术魅力,关注其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本方向既注重对学生专业知识与科研能力的培养,也重视培养学生深厚广博的文化素质。 2. 中国古代戏曲小说方向 中国古代戏曲和小说是中国古代文学诸多门类中极富特色的文学样式,中国古代戏曲小说研究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分支学科。 中国古代戏曲方向研究的内容包括了中国戏剧的起源、中国早期戏剧的形态、中国古代经典戏剧样式的主要艺术特征及其形成过程中各种文化(含外来文化)因素的作用、中国古代戏剧的形成发展模式、古代戏剧与相关艺术的关系、重要剧种、声腔的特征与流变、经典剧目、重要作家、戏剧流派,还包括戏剧批评、戏剧文献等等。另外,剧场、曲律、优伶研究作为这一领域的专门之学也是本方向研究的对象。本研究方向在中国早期戏剧研究方面具有特色。 中国古代小说方向的研究内容包括了中国古代小说的起源和发展研究、古代小说与其他相关艺术的关系研究、重要小说作家研究、小说个案研究、小说形态研究、小说批评与小说理论研究等。将古代小说置于中国文化发展的广阔背景之下,研究小说的生产、传播、接受,是这一学科的重要内容。 本研究方向注重全面认识和把握中国古代戏曲小说史上的重要问题,提倡文献与理论并重,努力培养研究生的宽阔视野,艺术修养与写作能力。 3. 中国文学批评史方向 中国文学批评史是归属于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的重要分支学科,有深远的学术渊源及厚重的理论含量,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文艺理论体系,具有不可或缺的学科意义。 中国文学批评史研究方向借鉴吸纳传统与现代的学术理论和观念,对大量的古代文艺理论遗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意境的构成及美学特征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意境的构成及美学特征 发表时间:2018-10-29T10:13:05.687Z 来源:《知识-力量》2018年11月上作者:王春红 [导读] 意境是中国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它代表着一种重要的审美形态。我国古代文学作品都非常讲究意境美,尤其是抒情类的诗词曲赋。中国文艺批评家也常常把意境作为衡量作品艺术美的一个重要标准。因此创造意境美也成了无数文学家和诗人毕生的创作追求。那么,意境是 (巩义市第一中等专业学校,河南巩义 451250) 摘要:意境是中国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它代表着一种重要的审美形态。我国古代文学作品都非常讲究意境美,尤其是抒情类的诗词曲赋。中国文艺批评家也常常把意境作为衡量作品艺术美的一个重要标准。因此创造意境美也成了无数文学家和诗人毕生的创作追求。那么,意境是怎样构成的,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意境美究竟有什么特征?本文就在学习前人时贤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这些问题做进一步的探讨。 关键词:意境;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美学特征 一、意境的构成 1、情景交融 情景交融是构成意境的一个重要方法,也就是说作者所描绘的景象要和诗人心中的情感达到和谐的统一。其实,客观事物是没有情感的,有的甚至没有生命,只是由于我们的内心情感而给它们涂上了一层多情的外衣。世间林林总总的外物进入我们的眼中,并不是每一个都能打动我们的内心,只有那些与我们当时内心情感产生共鸣的才会被放大,再经过精心的选择、组织后才可能在作品中创设出美的意境来。 我们以柳永的《雨霖铃》为例来进行分析。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这是词人离开汴京时与自己情人的话别之作。这首词为我们创设出这样的意境:在深秋的郊外,天色将晚,寒蝉哀鸣。向远处望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直接天际。清秋的晓风是凉丝丝的,一轮残月挂在天边。可以说诗人的满腔愁绪,一片离情都融入了对景物的描写之中。但反过来看,也正是因为词人有这种离愁别绪所以在他的眼中这些景物似乎片片含情,个个有意。真正做到了情景交融。这种景象背后的情感需要我们根据写作背景,和整首诗的意思去细细体会。 2、景外之景,象外之象,味外之旨 文学作品创造的意象总是有限的,我们要通过这有限的意象激发出读者更多更丰富的想象,这就像中国的水墨画一样,它不像西洋画那样细致地去描绘事物,而是通过简单几笔的勾勒给欣赏者留下更大的想象空间,这就是留白――一种非常高超的绘画技巧。具体到古代文学作品中意象的构造也有异曲同工之妙。我们以杜甫的名作《清明》来具体分析。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诗歌为我们创造了这样的意境,清明时节,诗人孤零零地在路上奔波,牛毛细雨纷纷落下,简直让人断了魂。此时他便向路边的牧童打听酒店在哪里,牧童用手指着远处的杏花村,那里就有酒店。那么诗人到了杏花村之后,是否找到了酒店,其情形如何?读者十分好奇,但在此时,诗歌戛然而止,让读者结合各自不同的生活经历去想象,这就是是“景外之景,象外之象。”就像国画中的留白一样。另外,杏花村这个名称本身就能带给人丰富的联想,似乎整个村落全被粉红色的杏花包围,到处都能闻到熟透的桃子散发出的阵阵香气。 二、意境的美学特征 1、高度的真实感和自然感 一般情况下,作者创设的意境都很真实、自然。因为只有真实、自然的意境才能激活读者同样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引发共鸣,从而在读者心中创造出新的更加丰富的意象。正如王国维所说,什么是意境?意境就是能够写真景物,表达真情感,他把这种自然的真实的意境叫做“不隔”的意境。这种真实、自然的意境美学特征既可以体现在绚丽奇特的意境中,也可以体现在朴素平淡的意境中。我们以曹雪芹的小说《红楼梦》为例来分析。 林黛玉喜爱竹子,她所住的潇湘馆就有掩映在翠绿的竹子中。文中写竹的地方很多,比如第十五回写竹影: “满地下竹影参差”,“窗外竹影映入纱来,满屋内阴阴翠润,几簟生凉”。使得潇湘馆更显静谧、凄凉、清冷。作者创设的这种朴素平淡的意境让人感到很自然,也很真实。第四十四回是通过刘姥姥的眼睛写出的: “两边翠竹夹路,土地下苍苔布满,中间羊肠一条石子漫的路”,这其实象征了林黛玉艰险狭窄的人生路。但作者的描写还是那么地平淡自然。真实自然的意境美还可以体现在美丽奇特的意境中,比如《葬花吟》表面上写的是落花,实写的是林黛玉的悲惨处境。其文笔极其优美。 这首诗是才华横溢、美貌多情、体弱多病的林黛玉所做,文辞很美、很忧伤。林黛玉很美丽,所以用花来比喻。林黛玉寄人篱下,孤独忧伤,体弱多病,生死难卜,这恰似那落花,美丽芬芳,但却葬身污垢,无人收拾。两者的命运是多么地相似。所以读来是那么地自然真实。作者以花喻人,写得很隐晦,这非常符合林黛玉的性格、身份,所以也显得很真实也很自然。 2、动态的美 意境是作家对现实生活进行提炼加工后创设出的丰富的有生命的艺术空间。现实生活是生生不息,始终处在变化之中的,所以,意境也要体现出这种变化来,让读者真正入境,感受到一种动态的美。比如唐代诗人王维的《山居秋暝》“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这首诗的意境十分优美,明亮的月光透过松树的枝叶洒落下来,忽明忽暗,斑斑点点,清澈的泉水在沙石上缓缓流过,我们似乎听到那淙淙流动的声音。翠绿的竹子在风中飒飒作响,洗完衣服的少女正走在回家的路上,莲花在轻轻地摆动,那是打鱼的船儿正准备起航。整首诗意境优美,展现出一幅流动的画面,使读者有如身临其境。再比如千古名句“红杏枝头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