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瑞丽市城市总体规划调整方案评析

瑞丽市城市总体规划调整方案评析

瑞丽市城市总体规划调整方案评析
瑞丽市城市总体规划调整方案评析

目录

一.瑞丽市城市概况 (2)

二.瑞丽城市规划修编的背景 (2)

三.对外交通 (3)

1.建设背景 (3)

2.火车站站场布置修改方案评价 (4)

3.方案说明 (5)

四.瑞丽城区道路网规划若干问题的评析 (15)

1. 规划原则 (15)

2.规划内容 (16)

3.讨论的问题 (16)

1)公交线路的建设 (16)

2)摩托车问题 (17)

3)停车场的建设 (18)

4)步行街区的建设 (18)

5)路段缺乏可识别性 (23)

6)瑞丽市的路网格局 (24)

五.城市其它用地的评析 (25)

1.调整原则 (25)

2.用地布局调整 (26)

1)城市绿地 (26)

2)商业用地: (27)

3)居住用地 (27)

4)文化娱乐用地 (28)

六、有关塑造城市生态景观的若干建议 (28)

七、结语 (30)

八、附图 (31)

瑞丽城市总体规划修编方案评析

一、瑞丽市城市概况

瑞丽市地处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西南部,是与缅甸相邻的少数民族聚居的边境外贸口岸城市.城市东距省会昆明896公里;东南距自治州首府芒市96公里;据畹町27公里.瑞丽市位于瑞丽坝子的东北部,背靠高黎贡山的南沿支脉,山间河谷盆地依山而延伸,地形相互并列,由东北向西南走向.瑞丽江从城市以南蜿蜒而过.形成独特的自然背景.它是云南省西北部的一条重要河流,傣族称为南卯,意为雾蒙蒙的河.因它流经勐卯,也叫勐卯,属伊洛瓦底江水系.它发源于腾冲县境内高黎贡山西侧的分水岭,在瑞丽江桥附近流入瑞丽坝,到弄岛的榕棒旺附近汇入南宛河,流入缅甸东部,在伊尼瓦汇入伊洛瓦底江,最后进入南印度洋的孟加拉湾.瑞丽江宽100--200米,在瑞丽境内长53公里.瑞丽江畔山清水秀,竹茂林幽,风观秀丽迷人.城市因江得名,含有吉祥,美丽的意思,傣语称瑞丽叫“勐卯”,意为雾蒙蒙的坝子,因此瑞丽又称“雾城”.当前,城市现状建成区面积约13.5平方公里.城市实际居住人口约7.8万人.城市居民主要为傣,景颇,德昂,傈僳,汉等20种民族.其中傣族和景颇族为主要民族.城市隔江与缅甸邻邦的木姐市相望。经过多年的开发与建设,瑞丽奠定以姐告海关特殊监管区为前沿的口岸外贸城市的坚实基础。目前城市的主要对外交通有320国道和瑞章公路。未来随着新320高速公路和大瑞铁路的建设,对外交通条件将得到进一步改善。

二、规划修编背景

随着中国面向东南亚、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日渐深入,新320国道高速公路的建设与兴建大(大理)——瑞(瑞丽)铁路(泛亚铁路西线)的项目已超过原有规划预期,提前进入了实施的前期准备阶段。而国家西部石油输油管线等项目也在积极筹备酝酿中。这些重大基础设施的布局以及它们与城市发展空间关系,都要求在本轮规划中给予预先协调和安排。

在新近完成的德宏州城镇体系规划中,确定了有限发展“两中(潞西、瑞丽)、

一小(盈江)”的全州城市建设重点,而随着边境贸易向普遍意义上的对外贸易的转变,瑞丽需要对未来超过原有规划预期的发展态势与可能做出相应的准备。为此,城市需要转变角色,自觉承担更多外贸服务职能。

与此同时,进入新世纪的瑞丽机遇与挑战并存,宏观形势的发展变化,使得现有城市的定位于空间发展方向、规模、性质等方面都进一步调整优化的需求。现有的一分为三,各自为战,缺乏协调统一的城市构架无法满足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需要。瑞丽应在更广阔的时间与空间老审视定位,整合资源,突出优势,缩小差距。当今的城市建设,应避免就城市论城市,而更注重区域合作发展的研究,特色的塑造与弘扬,传统历史文化的保护,二十一世纪的城市竞争,将是实力与特色的角逐。

本轮规划调整应更注重城市建设过程的合理性而不仅仅满足于追求规划期内城市空间形态的“完美”,对未来发展变化的不确定性能够有较好的灵活适应空间。同时对城市的对外经济贸易职能的准确把握,对城市的发展方向,风貌特色与生态环境保护,重大基础设施的一体化考虑等也成为本次规划的重点课题。

通过对瑞丽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方案的认识以及实地调查,我们小组对瑞丽市的城市总体规划修编方案的几个方面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分别从以下四个方面来阐述。

三、对外交通

瑞丽城市的对外交通主要有320国道、规划期内修建的龙瑞高速以及铁路。对于城市的对外交通,我们小组主要讨论了瑞丽市火车站点的选址问题,并在原方案评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三个可供参考的方案。

1.建设背景:

目前瑞丽还没有铁路运输,随着中国面向东南亚、南亚经贸联系的日益加深,大瑞铁路不仅列入了国家铁路网建设计划,而且建设周期已大大提前,作为泛亚铁路西线连接缅甸和其他南亚国家。

2. 火车站站场布置修改方案评价(见表1)

表1 火车站站场布置修改方案评价 评价内容 评价条件

当前方案 修改方案1 修改方案2

修改方案3 客运站:姐勒 货运站:芒令 客运站:北面丘陵地带 货运站:丘陵地带靠近龙瑞高速 铁路线沿江引

入,客站与城市

主干道连接;货

站铁路线沿江进入缅甸 客运站:铁路线与龙瑞高速平行 货运站:与原规划方案相同 自然条件

地基承载力 中等(地基形

成年代较晚,

需要详查)

优 优 优 坡度 <3% 优

中等 3-8% 良好 <3% 优

经济条件 施工难度 易

难 较好 易 居民迁移安置费用

少 较多 较少 工程量大小

多 中等 少 资金投入 较多

多 较多 少 占用耕地面积

少 多 少 占用生态绿地面积

少 对生态的影响程度

影响较大

影响小 影响大 影响较小 社会

效益 对城区内部交通干

扰程度

小 小 小 居民出行是否方便

良 良 优

近远

期效

近期效益 优

劣 良 良好 远期效益 良

优 优 优

3.方案说明:

1)原方案

(1)原方案:(见图3-1)

图3-1铁路站场的原选址方案

(2)原方案内容

在芒令设立国际铁路换装站以及配套的物流仓储基地,并在此处越江出境,联系缅甸重镇木姐市。

线路选择在城市东北部、规划高速公路内侧,芒令工业片区的中央部位,形成米轨与准轨并行布置的铁路枢纽。同时在瑞丽主城的姐勒附近建设铁路瑞丽主客站,采用尽端式布局,并结合站前城市干道建设站前广场,在站前区600米范围内布局集中的商业用地,充分利用好火车站为地区带来的集聚人流,形成一定规模的商业开发,塑造良好的“城市前站”商业氛围。规划从320国道始,以火车站为止,在铁路及卯喊路之间控制宽度为100米的带状绿地,在适应铁路建设

需求的同时,形成一条由城外伸向城内的绿色廊道,结合姐勒金塔形成良好的城市入口景观,同时在绿廊靠卯喊路一侧沿线布局商业用地,形成连续的商业界面,同时也形成火车站前商业区的有效延伸,进一步提升整体的商业氛围。形成以火车站前商业区为核心,以卯喊路沿线商业为延续,以铁路沿线绿廊为核心开敞空间,以姐勒金塔为入城标志的城市东部商业区。

(3)方案的优点:

①.货运站选址的优势

a.接近仓储用地,有利于物资的集散、中转与管理。

b.目前中国没有直接通往缅甸的道路,如果有了这条铁路,就加强了和缅甸的经济、社会、文化的交流,实现两国双赢的目的。

②.客运站的选址优势

a.方便市民出行。

b.利用好火车站为地区带来的集聚人流,形成一定规模的商业开发。

(4)方案的不足

①.货运站选址存在的弊端:

a.占用良田

b.与瑞丽城市发展定位的目标相违背(瑞丽市发展目标:中缅合作的陆路桥头堡,面向东南亚和南亚的国际化商贸口岸,具有民族特色和亚热带地域风情的生态型国际商贸旅游城市)。货运铁路线穿过大片的防护绿地以及生态景观绿地,对铁路沿线的生态景观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

c.破坏瑞丽市的标志性旅游景点——独树成林。

②.客运站选址存在的弊端:

a.占用大量的良田(水稻田、水产养殖用地)(见图3-2)

图3-2 火车客站选址所在地

b.铁路线引入过长,对铁路沿线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c.由于瑞丽市近期向东边扩张,有可能会造成城市包围铁路的局面,影响城市未来的发展。

d.客运站与城市的主干道相连接,但在瑞丽市的规划期内并没有连接车站与城市主干道的支线;若能做到车站与主干道之间的衔接,也会加重周围主干道的运输负担,而且车站附近的路网密度比较高,会引发交通混乱的局面。

e.进城的铁路线穿越了4条瑞丽市的主要干道,冲突点过多会影响城市交通的运行效率(其中一条为320国道,是瑞丽市与外界交流的主要道路,每天的客货流量较大,铁路线的穿越会对其造成很大的影响),如果考虑在冲突点建设

立交桥的话成本会增加。[见图3-3]

图3-3 大瑞铁路线与城市道路的交叉点

f.此规划意在利用火车客站的集聚力发展“城市前站”商业区,且规划形成的商业区将会成为瑞丽市级别最高、吸引力最大的高级中心商业区,由于级差地租效应地价较高,为打造集约的商业界面,主干道之间的间距较小,交通网较密集。此思路对于发展瑞丽商业有很大潜力,但也有一些弊端。首先,一个城市的火车站应体现整个城市主要特色和风貌,为游客展现城市的第一形象。瑞丽作为要发展国际生态城市的旅游城市,“城市前站”商业区多少会对“瑞丽映像”产生不良影响;其次,一般火车站的人流较大,人员较复杂,人流的疏散以及集

聚造成一定程度的秩序紊乱,影响商业中心的发展前景。

2)修改方案一

(1)方案1:(见图3-4)

图3-4 铁路线的修改方案1

(2)方案内容

在龙瑞铁路的北侧目前未利用的丘陵地区建造客货站,同时货站与仓储用地相连接。此方案需要建造1条高等级公路将客运站与新龙瑞高速公路进行连接,以快速、便捷的疏散人流,以方便居民出行;另外还需在仓储用地以及龙瑞高速公路间建造一条高等级公路以便进行货物的运输。

(3)方案的优点

①.首先火车站场建在龙瑞高速公路以北的丘陵地带可以节约城市用地。

②.火车的运行对城市的干扰较小.

③.经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后,该区域为经少量工程措施后即可进行建设的用地(见图3-5).

④.该方案遵循火车站场布置原则避免切割城市,不会影响城市未来的发展

⑤.该方案对于城市的生态景观和良田的破坏也是最少的。

图3-5 区域用地综合评价概图

(4)方案不足

①.此方案的建造成本较高,因为在瑞丽的北部地区,大部分土地坡度较大,局部地区需要进行工程地质改造。

②.由于仓储用地置于客货两站之间,可能会造成未来仓储用地发展受限。

③.火车客站离城区相对较远,对于乘客乘车造成不便,使其适用性降低;尤其在未来瑞丽发展中,城市继续向西南发展,未来构成东西向的带状城市,那么,建在西北方的客运站对西南城市的服务能力会很差,使用不便。如果到一定发展阶段,可能需要在城市西南另辟地点再建一座客运站,以方便规模扩大的瑞丽城市的铁路客流运输。

综上,从城市长远的发展来看,此方案的社会、生态、经济的综合效益是最

好的。

3)修改方案二

(1)方案2:(见图3-6)

图3-6 铁路线的修改方案2

(2)方案内容

铁路沿瑞丽江引入,在铁路沿线布置具有瑞丽特色的生态园林,并在客运站与城区之间建立一条城市主干道以疏散客流(将原来城市的一条支路改为城市的主干道即可)。另外瑞丽市可以开辟专门的公交线路,加强客运站与城区的联系。

(3)方案的优点

①.铁路沿瑞丽江引入,减少对城市的干扰,避免切割城市,保持城市面貌的完整性

②.减小对东中地区生态的破坏。

③.在铁路沿线布置具有瑞丽特色的生态园林,弥补铁路建造对沿江生态的破坏,向乘客展示瑞丽市亲水、亲绿的美丽风貌,提升瑞丽市的城市形象。

④.道路紧密联系320国道以及城市部分主干道,方便乘客快速便捷的到达目的地。

⑤.该区域的地质条件较稳定(见图3-7),平均坡度<3%(见图3-8),属适宜建设用地(可见图3-5),工程地质条件良好,建设成本相对较低。

图3-7 区域地质条件概图

图3-8 区域坡度条件概图

(4)方案的不足

①.占用较多的公共绿地。

②.客货站点的交叉可能会在货运高峰期时影响运输效率。

综上,此方案一方面避免了客货运站对城市的切割、减少了对城市的干扰,

同时紧密联系城市与车站,方便居民出行;另一方面,该方案加强了中缅双方的交流;第三,此方案可以较好的保护原有的生态景观以及历史遗迹(如独树成林及姐勒金塔),沿铁路线及道路线都建有体现瑞丽特色的生态园林,可以较好的展现瑞丽城市魅力。

4)修改方案三

(1)方案3:(见图3-9)

图3-9 铁路线的修改方案3

(2)内容:客运站建在瑞丽市北部地区龙瑞高速公路内测,且铁路线与龙瑞高速公路平行布置;货运站建于芒令。

(3)优点:车站在城市的切线位置对城市的干扰小;有两条城市主干道将城区与客运站相连,方便居民出行;客运站对畹町、弄岛、姐告的服务半径相当(见图3-10),可加强三地的联系;该选址与规划期内要建造的商业区联系较为紧密,可以带动商业区的发展;占用良田较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较小;另外,该区域适宜作为建设用地。

图3-10 客运站场的服务半径

(4)不足:

①.该方案局部区域属于丘陵深切割地带(见图3-11),需进行工程地质改造。

②.与城市入城主干道有3个冲突点,需建设高架桥,建设成本增多(见图3-12)。

图3-11 区域地貌条件概图

图3-12 铁路线与城市主干道的交叉

综上,较其他方案而言,该方案的铁路线长度较长,会增加成本,但它能很好的联系畹町、弄岛、姐告,客站在市区的边缘,不影响城市未来的发展方向,同时不仅现状离市区中心较近,可以很好的利用火车站所带来的人口集聚带动商业中心的发展,而且可以满足瑞丽中远期的东西向的规划发展,能更好的带动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

四、瑞丽城区道路网规划若干问题的评析

1. 规划原则

(1)对旧城区,道路改造主要为更新路面而与配套设施,加强道路绿化美化,原则上保持现有格局不作大的拓宽兴建。新区按照适度超前的原则可相应提

高道路建设标准。

(2)充分考虑卯喊路作为城市东西向交通主干道与其他城市道路的衔接问题。

(3)加强城市静态交通设施的建设与旧城改造、新区建设相配套,为长远发展留有余地。

(4)现有城市道路宜增加道路绿化空间和行人过街设施,增加行人过街的安全性丰富城市道路景观,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

(5)结合商贸、旅游城市的性质与职能定位,规划路网宜曲则区,宜直则直。同时适当增加不计入城市道路用地平衡的支路控制级别,为城市的商业服务设施用地划分提供进一步指导意见。

2.规划的内容:

城市道路系统结合瑞丽东西带状分布以及城市组团布局的特点,着重强化东西向的道路连接,将城市各组团有机联系在一起,再通过加密南北向道路构筑各组团的内部交通。路网系统分为主干道、次干道和支路三级。整个城市道路网系统形成格网加环的组团式主干道道路网络,配合次级道路、支路构成完整的城市道路网络。其中主干道路红线宽40-50米,次级道路红线宽25-30米,支路红线宽15-25米。另外在瑞丽江沿岸建设7米宽的滨江旅游观光步道,提升江滨的旅游观光价值。同时,道路应进行道路绿化带建设,具体标准与绿化系统中道路绿化要求一致。

3.讨论的问题:

1)公交线路的设立

(1)现状:由于瑞丽市的人口规模较小以及建设公交线路的经济效益不佳,所以无需建设公交线路。(但瑞丽市的远景规划是要建设成为中等规模的城市,因此也应考虑建设公共交通的建设,以方便城市居民的出行。)

(2)原则:

①.所设立的公交线路要能连接主要的商业中心以加强各片区间的联系

②.主要的公交线路要能贯穿整个城区。

(2)对策:基于以上的两个原则,可考虑建设以下两条主要交通线路:一

条是经卯喊路以火车站、弄莫湖商业中心以及市政所在地为起迄点的东西走向的线路;另一条是经人民路以珠宝商业街所在片区和姐告商业区为起讫点的南北向的交通线路(选择这两条线路的原因是卯喊路及人民路是瑞丽城区的商业主轴线);形成贯穿城区的十字交叉形公交路线,并沿途在重要地点设置若干个公交站点。到规划远期若需求增加,可在原有的公交线路的基础上开辟新呈放射状的公交线路,使之服务范围能辐射到整个城市。(见图4-1)

图4-1 瑞丽市的主要公交线路图2)摩托车问题

因为瑞丽市目前没有公交体系,大部分市民的代步工具为摩托车,由此造成的问题有:

(1)在道路交叉口常出现摩托车抢道行驶的现象,存在安全隐患并影响交通效率。

(2)多数摩托车未安置消声器,是城市噪声污染源之一。

(3)摩托车燃油率低,耗油量大,造成燃油资源的浪费。

(4)摩托车排出大量的尾气会造成环境污染。

因此瑞丽市可结合远期公交路线的开辟来减少摩托车的数量。在远期还可根据实际需要,经政府部门制定相关政策,加大执法力度以限制摩托车数量。

3)停车场的建设

城市中车辆的行与停实交通过程的两个方向,行的目的是停(供上下乘客、装卸货物),实现位移;停的延续是行(得到新的位移),为行作准备。因此,两者缺一不可。但目前瑞丽市缺乏公共停车场,导致人们习惯性的占用车道停放汽车以及占用人行道停私家车以及摩托车,使道路断面宽度被任意缩减,产生大量活动瓶颈,使行人无处可走,随意走在车行道上,与车辆混行,造成交通混乱,车速变化无常,通行能力大为降低。其造成的交通损失远远超过在道路的以外建造停车场地的费用。虽然城市中心地区地价昂贵,但为了保证道路的交通效能得以充分发挥,应该建造一系列路外停车场地、停车楼和完善的停车指引系统。所以应借助停车系统的建立达到改善交通秩序的目的。

规划期内,可在火车客站商业中心以及其他商业中心外围适当的地方建设地上或地下停车场及相应的配套设施。

4)步行街区的建设

城市中除了需要建立快速的车辆交通,同时也需要建立慢速的步行交通,尤其是在商业中心地带更需要开辟步行街区。商业中心区可充分利用外围的停车场,形成交通工具转换枢纽,从而达到限制车辆进入商业区内部的目的。如在火车客站商业中心区,结合火车站站前广场和公交路线,可开辟若干条不超过500米为宜的步行街区,在步行街可布置有特点的绿化,以及供游客暂时休息的设施,以提高其吸引容量,使之成为外来旅游者的客厅和本市居民的起居室,增加人们有声和无声的交往,丰富生活情趣。

步行街的规划方案:

(1)步行街选址为火车站前商业区内部,由四横一竖五条街道组成。

(2)具体的内容:街道入口设立植有凤尾竹的花架作为人车分隔的屏障,仅留左中右三个60厘米的入口供行人进入步行街区。沿街中轴线每间隔3-~5米种植冠幅大的树种,围树干设彩色座椅供行人休息。在轴线中段地下辟一长6米宽1.5米深0.5米的水渠,渠道两侧设对喷的喷水管道。渠中间建一白色弧形小拱桥供行人通过。渠东西两边分别与一座假山和一个深0.5米的莲花池相连。

渠南侧地面由地砖铺成水牛头状,象征景颇族文化。具有民族特色的雕塑可分别设置在步行街的入口、中段及出口处。在步行街四横一竖形成的两个交叉路口分别设立一个孔雀喷泉和一个孔雀雕塑,象征傣族的民族文化。孔雀喷泉由数十喷泉管道排成半圆形,喷出的水花形成孔雀尾巴;孔雀雕塑应成个为步行街区的一个标志性建筑,孔雀为铜铸,身高30米,尾部着地,由彩色地砖成环形铺成。(规划图如下4-2)

图4-2 火车站前广场商业区

步行街区图4-3 商业区的步行街

宝鸡城市总体规划分析

中等城市案例分析—宝鸡 设计艺术学院城市规划01班向洁华20125220107 一.概述 宝鸡是中国中西部区域性中心城市,陕西省第二大城市,西北第四大城市。宝鸡市古名“陈仓”,是陕西省第二大城市、西部工业重镇。是华夏始祖炎帝的故乡,周秦王朝的发祥地,素有“炎帝故里、青铜器之乡、佛骨圣地、民间美术之乡”美誉。位于陕西关中西部,地处陕、甘、宁、川四省结合部,处于西安、兰州、银川、成都四个省会城市的中心位置,是通往祖国西南、西北的重要交通枢纽,陇海、宝成、宝中铁路在此交汇,是中国境内亚欧大陆桥上第三个大十字枢纽。辖3区9县和1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东连西安市、咸阳市,南接汉中市,西、西北分别与甘肃省天水市和平凉市毗邻。 二、区域规划层面分析 1.城镇体系现状及规划结构 市域:为宝鸡市所辖金台区、渭滨区、陈仓区3区和凤翔县、岐山县、扶风县、眉县、陇县、麟游县、太白县和凤县9县,千阳县、面积为18172 平方公里。国家批准宝鸡为对外开放和二类陆路口岸城市,同时被确定为新亚欧大陆桥上枢纽城市,城市规模由中等城市向大城市发

展、城市由“内向型”向“外向型”转变。远期城市发展目标确定将宝鸡建设成为陕西西部和陕、甘、宁、川四省毗邻地区的中心城市。 宝鸡市市域行政区划规划空间结构 市域形成“一区两翼、五片多点”的城镇体系空间结构。 (1)一区两翼:一区为市域中部渭河河谷台塬城镇密集区,两翼为南部秦岭生态翼和北部北山生态翼;“一区两翼”构成了市域空间发展的整体格局。 (2)五片:市域中部城镇密集区内的五个重点功能区,为宝鸡中心城市、蔡家坡镇—岐山县城、凤翔县城—柳林镇—长青镇—陈村镇、扶风县城—法门寺、马家镇—眉县县城—常兴镇—绛帐镇,为规划期内产业发展和人口集聚的重点,在现状基础上呈由点到面发展态势。 (3)多点:市域南部秦岭生态翼、北部北山生态翼中的重点发展城镇,包括陇县县城、千阳县城、麟游县城、凤县县城、太白县城等城镇,呈点状集聚化发展态势。

(完整版)大同市城市总体规划空间布局分析

目录 绪论 (2) 第1章大同市基本情况简介 (2) 1.1地理环境 (2) 1.2自然资源 (2) 1.3社会与经济 (3) 第2章大同市城市总体规划发展进程 (3) 2.1 总体规划的历史进程 (3) 2.2 大同市空间布局的发展趋势 (5) 第3章大同市发展目标、策略与规模 (5) 3.1 城市发展目标 (5) 3.2 城市发展策略 (6) 3.3 城市发展规模 (6) 第4章城市的空间布局 (7) 4.1 城市空间布局的基本原则 (7) 4.2 大同市空间布局的主要特色分析——双城双轴模式 (7) 第5章大同市城市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和合理化建议 (10) 5.1大同市城市规划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0) 5.2就大同市城市建设工作问题提出的相关建议 (11) 第6章总结 (11) 参考文献 (12)

大同市城市总体规划空间布局分析 绪论 城市总体规划是指城市人民政府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当地的自然环境、资源条件、历史情况、现状特点,统筹兼顾、综合部署,为确定城市的规模和发展方向,实现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布局等所作的一定期限内的综合部署和具体安排。城市总体规划是城市规划编制工作的第一阶段,也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依据。 大同作为山西省第二大城市、省域副中心城市、特大城市,位于山西省北部大同盆地的中心、黄土高原东北边缘,有“北方锁钥”之称。大同古称云中、平城,曾是北魏首都,辽、金陪都,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大古都之一,境内古迹众多,著名的文物古迹包括云冈石窟、华严寺、善化寺、恒山悬空寺、九龙壁等。大同是为中国最大的煤炭能源基地,国家重化工能源基地,素有“中国雕塑之都”,“凤凰城”和“中国煤都”之称。从它的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等方面都有很高的研究价值。本文从城市规划角度来探究大同市其中的奥义。 第1章大同市基本情况简介 1.1地理环境 大同市位于山西省最北端,北以外长城为界,全境总面积14176平方千米,市区面积2080平方千米,建成区108平方千米(2010年)。大同地理环境处于南下阴山、东来燕山、北上吕梁山、太行山北方四大山脉的交叉通道,是大雁为首的中部鸟类南迁通道。大同地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受季风影响,四季鲜明。气候干寒多风,温差较大。 1.2自然资源 水资源。水资源十分贫乏,人均水资源量少。用水状况为:工业与生活用水占80%,农业用水占20%。虽然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已达67.5%,但年缺水量仍为2000多万立方米。 矿产资源。大同具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大同煤质量好、热能高,灰分和硫分低,是适宜发电供热的优质动力煤和化工原料。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使大同市

城市总体规划案例分析

城市总体规划案例 分析

城市总体规划案例分析 城市是集经济、社会等各项活动为一体的空间有机体,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城市规划着重于平衡和协调城市整体与全局的关系,一个城市的总体规划是对其城市在一定时期内的城市性质、发展目标、发展规模、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实施措施。城市总体规划是对城市发展的战略安排,是战略性的发展规划,是推动整个城市发展战略目标实现的组成部分。 城市总体规划要因地制宜、合理安排和组织城市各建设项目,采取适当的城市布局结构并落实到土地上,妥善安排城市中心区和周边环境的关系,使城市建设发展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等相协调,取得一定的经济、社会、环境效益,并注意到城市景观的分布布局走势,体现出城市的特点与特色,这样一个城市的总体规划才是完美的。 (一)合肥总体规划分析 合肥居皖之中,晋江带淮,坐落在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北岸,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古城。合肥经过50年的发展,现在有瑶海、庐阳、蜀山和包河四区以及肥东、肥西、长丰三县,已成为全国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合肥周边的城镇发展战略是以现代化大城市建设带动周边地区和县乡经济发展,推动小城镇的经济发展,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建立同合肥市市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化水平相适应的城镇体系,形成以

合肥市城镇体系,促进市域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快速的发展。主城区为中心,店埠等为次中心,主要交通干线作为发展轴线,具有放射状、开放型的市域。 城市形态 合肥市城市主要向西南方向发 展,适当向东发展,控制向北发 展,要坚持“多中心、组团式”的 规划布局形态,合理控制老城区的 环境容量,逐步有序的开发新城 区。城市以老城区为核心,向东、 北、西南三个方向发展,三翼之间 形成大片绿色空间,将巢湖新鲜湿润的空气引入城市中心,并经过构筑城市外围大绿环,可降低市区的热岛效应,改进城市生态环境,城市结构因城市形态而确定为:一个市级中心和四个市级副中心的多元结构。市级中心位于老城区,为全市的行政文化商业中心。市级副中心多为分区内的行政、文化、商业服务中心,合肥市的规划将城市分为:老城区、东区、北区、西南区和新城区,老城区位于环城河内侧,规划将老城区内过密的居住人口逐步向外扩散,老城区将加强市政设施建设和旧城更新改造,增加绿地、广场等开放空间,确保景观优美和环境质量,随着市政、文化职能的迁出,老城区将逐步转变为全市的商贸、金融中心。

宝鸡市关于加强城市规划管理的若干规定(试行)

宝鸡市关于加强城市规划管理的若干规定(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适应宝鸡市在关中—天水经济区建设及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中经济社会全面快速发展的需要,建设关中—天水经济区副中心城市和生态园林宜居特大城市,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促进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科学、规范、有序推进,前瞻性、高水平引领城市科学发展,解决城市建设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陕西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宝鸡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等法律法规及技术规范,结合宝鸡市城市规划建设实际,特制定本管理规定。 第二条凡在宝鸡市城市规划区内进行各项建设活动,除应当遵守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上级国家机关的规范性文件、标准等规定外,必须遵守本规定。 第二章规划管理规定 第一节建设用地管理 第三条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地率等控制指标严格执行陕西省住建厅《建设用地容积率管理规定》、《陕西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相关规定。 第四条建筑基地面积未达到《陕西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最低限值要求的零散用地不得单独开发建设,小于500平方米的零散用地宜作为公共绿地、广场等公共开放空间和停车场、社区管理用房、公厕、垃圾收集和中转、配电所、雨水泵站等社会公共设施用地。 第五条依法批准了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建设用地,用地规划条件执行控制性详细规划。暂未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地块,用地规划条件按照《陕西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和本规定的要求执行。 第二节建筑间距管理 第六条建筑间距是指两栋建筑物或构筑物外墙之间的水平距离。 城市规划区范围内新建民用建筑日照应满足大寒日不低于2小时的标准,旧城

西安城市总体规划概要

西安城市总体规划 概要

西安城市总体规划( -2020年)概要 一、基本情况 (一)城市概况 西安市南和东南与汉中市、安康市、商洛市相邻;西与宝鸡市接壤;北与咸阳市相连;东与渭南市相接。东西最长约204千米,南北最宽约116千米,总面积10108平方千米,下辖新城区、碑林区、莲湖区、灞桥区、未央区、雁塔区、阎良区、临潼区、长安区、蓝田县、周至县、户县、高陵县等9区4县。到末,全市常住人口已达830.54万人。 二十世纪90年代以来,西安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市经济总量连续多年保持13%的增长速度, 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1737.1亿元,地方财政总收入达到125.33亿元。 (二)西安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的必要性 1.修编是落实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决策的需要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加强对区域发展的协调和指导,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的重大战略决策。西安作为中国西北地区规模最大、综合实力最强的城市,具有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战略地位,是西部地区最具发展带动作用的中心城市之一,国家对西安的发展日益重视。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西安已经并在更多地承担着国家的发展建设任务。 2.修编是落实区域统筹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在陕西省域范围内,陕南地处秦岭山脉,是国家重要的水源涵养和生态保护区,陕北有相当部分地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必须严格控制发展,而关中地区以良好的生态环境,丰富的资源,便利的交通,成为陕西省人口最重要的聚集地。西安地处关中腹地,是陕西省唯一人口超过百万的城市,国内生产总值约占全省的40%,拥有充分的就业机会和比较完善的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是落实区域发展整体战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核心所在。为此,陕西省委、省政府按照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精神,根据国家关于着力打造关中经济区建设的战略部署,提出西安市要率先建成现代功能完善的西部经济强市,切实承担起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建设和谐社会的职能。 3.修编是落实国家航天、航空、装备制造业基地建设发展的需要

丽江市城市总体规划分析

丽江市城市总体规划分 析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丽江市城市总体规划评价摘要:本文以丽江市城市规划为例,分析评价了丽江市城市总体规划中所使用的规划设计,对其中有特点的规划设计进行了分析讨论,并提出了相应的改善意见。 关键词:丽江市、总体规划、城市规划 一、引言 丽江市总体规划从分析丽江城市发展和建设的机遇及现状存在的问题入手,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优化丽江城市性质定位,科学合理确定城市规模,突出古城保护和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内容,调整优化现有城市用地与空间布局,强化对城市交通问题的研究与现代交通系统的构建,重视城市风貌与历史文化特色的保护和展现,强调重大基础设施的支撑与社会公共服务设施的有效配置,确保城市的和谐发展,促进经济、社会、人与自然的协调、全面发展,立足丽江、着眼云南、面向全国,不断开创丽江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新局面。 二、文献综述 丽江古城坐落在北半球雪山群中距赤道最近的雪山玉龙雪山脚下,东北靠象山、金虹山,西北卧于狮子山的怀抱,东南与开阔的坪坝自然相连,既避开了西北寒风,又朝向东南光源。从城市布局看,丽江古城有别于中国任何一座古城,与其他古城讲究中轴对称不同,丽江古城的街道没有中轴,不规则,更不对称,且无城墙。它以四方街为中心,在这个露天集市周围,道路向四面八方放射出去,构成了古老的街巷网络。街道大多依山傍水修建,铺的大多都是红色角砾岩,雨季不会泥泞、旱季也不会飞灰,石上花纹图案自然雅致,与整个古城环

境相得益彰[11]。 丽江市城市设计以强化和保留地域特征为首要目标,构建能突显古城文化的空间结构,并进一步对道路系统、水景绿化等进行改造和规划,以适应现代城市的发展要求,保留丽江城市的地域特征,李晖等基于地域特征对城市设计方法进行了深入探索[2] 。中国传统的“ 天人合一”思想所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意思是天、地、人三者互相感应,融为一体。周俭等认为反映这一思想的古代“风水”理论,讲究“取势、纳气”,是对自然界的山、川、路、岗等和建筑、村落、城市的关系的考察,以及对其所包含的潜在能量的利用这同现代的城市理论强调城市建设要与自然环境的协调与融合不谋而合。丽江组团式发展的格局,使城市周边的大部分田园村落得以保存,并将其巧妙地组织到城市内部来,成为丽江城市景观系统和公共绿地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4]。 在城市的规划之中,城市的规划以及建筑的建设都要与当地的特色充分的结合在一起 ,杨重顺等以丽江古城的建设与规划为例,分析了丽江古镇内的建筑规划 ,并为其之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5]。 伴随国内城市化与区域统筹管理的进程,当前土地集约化与城市建设间的矛盾日渐凸显,龙梅指出亟待采用现代空间规划理论来统筹城市规划与土地规划,构建协调共享、综合互补的土地利用模式[17]。考虑到丽江城区和玉龙纳西族自治县同在一个丽江坝范围内,本着城乡协调发展的原则,规划增加了城乡协调发展的内容,规划范围为丽江坝区约万平方公里,规划涉及丽江城区和玉龙县城城市空间的协调发展、道路交通协调发展和城乡协调的空间管制等内容。 杨丽辉等提出依据城市地域特征及总体发展规划要求,明确丽江中心城区慢行交通系统的目标与定位,协调好慢行交通与城市生态、历史、文化、旅游的关

宝鸡市城市总体规划主要成果(XXXX-2020)

宝鸡市城市总体规划主要成果(2010-2020) 1、规划期限和规划区范围 规划期限为2010年-2020年,其中:近期:2010年-2015年;远期:2016年-2020年。 规划区:宝鸡规划区范围为宝鸡市辖区,面积为3574平方公里。 2、城市发展总目标 规划期内,将宝鸡建设成为先进制造业主导,商贸、物流、旅游业发达,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生态环境优良、文化特色突出的创新型现代化特大城市。 3、市域城镇化水平 近期(2015年),市域总人口为410万人,宝鸡市域城镇化水平为56%,城镇人口为230万人。 远期(2020年),市域总人口为425万人,宝鸡市域城镇化水平为62%,城

镇人口为265万人。 4、城市性质 关中-天水经济区副中心城市,全国重要的新材料和装备制造业基地,西部地区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文化名城和生态宜居城市。

5、中心城区人口和用地规模 近期(2015年),城市人口规模为115万人,年均增长3.5%,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为120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为105平方米; 远期(2020年),城市人口规模为130万人,年均增长3.0%,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为143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为110平方米。 6、中心城区空间结构 中心城区空间结构为“一带一轴五组团”。 一带:为渭河沿线的东西向城市发展带,串联市级商业中心、文化中心、行政中心、商务中心和物流会展中心等城市公共中心,是城市功能的重要载体。一轴:为城市跨越式发展的南北向拓展轴,串联市级商务中心、行政中心、教育科研中心和体育中心等城市公共中心,是城市空间拓展的主要方向。五组团:为福谭组团、金渭组团、代马组团、陈仓组团和蟠龙组团。 7、中心城区综合交通体系 规划形成“双十双环一节点”的城市交通骨架,即:陇海线与宝中—宝成线形成了铁路十字骨架,铁路内环衔接;连霍线与宝平—宝汉线形成了公路十字骨架,公路外环过境;凤翔田家庄支线机场空运集散点。 考虑宝鸡中心城区用地布局形态,以及规划期内社会经济发展预期,规划1条轨道交通线路。线路走向基本沿东西向发展主轴布设,同时串联渭河两岸。快速公交系统(BRT)由5条走廊构成,总长78.3公里。

城市规划原理案例分析题

城市规划原理案例分析 例1:我国东部某市人口规模45万人,编制了以 制造业、商业为产业发展方向的 城市总体规划计划。图示为总体 规划中的道路交通规划。一条与 其他城市相连的一级公路经过城 市西侧;现状有一条铁路由城市 北部穿过。并设有火车站;西江 由城市东侧穿过,航运发达,客 运、货运均有较好的基础。 请指出道路交通规划中存在的问 题,提出修改意见。并作指示性 的修改。 道路交通规划中存在的问题有: (1)过境道路穿越城市,不合理; (2)城市主、次干道穿越铁路过多; (3)东西向主干道偏少; (4)沿河两岸,东西向联系道路偏 少; (5)铁路穿越市区,对城市影响较 大; (6)铁路客运站内主干道穿越,不 利于站线布局; | (7)铁路客运站、长途汽车站以及 轮船码头布局分散,不利于交通换乘; 修改建议: (1)过境公路西移,与城市在南北各预留一个出入口; (2)将客货混用的港口码头调整为客运码头和货运码头,货运码头布置在城市北部仓储区和工业区,客运码头布置在城市中部,靠近铁路客运站和长途客运站; (3)增加东西向主干道密度; (4)加强沿河东西向联系,增设过河主干道; (5)铁路从城市北部穿过,或将铁路客运站规划为南北出入口,方便南北两区使用;(6)减少干道穿越铁路。 例2图为某城市的总体规划示意图,表达了城市干道网布置与地形地貌、城市建设用地的关系。试评析其主要优缺点 优点: < 1.主次干道布置顺应了山势河流 2.沿东西向城市中心大道布置城市中心公建有利于组织城市特色,西为西山风景区,东为客站。 3.工业、仓库用地区位合理,对外交通方便,靠近货站。 缺点:

1.沿铁路西侧的南北向城市道路承担过境交通功能,两侧布置了市中心公建,影响了交通功能的发挥,道路功能混乱。 2.工业、仓库区内部没有规划道路系统与城市其他用地缺少联系。 例3:图示为某城市2000---2020年总体规划。该市为南方一座中等城市,规划人口35万人。城市西侧为由山和湖组成的省级 风景区,一条省道沿南北向经过 该市。 请指出城市布局和交通方面的主 要问题。 分析如下: (1)工业用地布局分散,临近风 景区的工业用地位置不合理。二、 三类工业用地与教育科研用地、 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居住用地之 间缺少隔离带。 ? (2)城市南侧缺少公共设施用 地。 (3)仓储用地位置不当,不利于 使用,同时也对居住区造成一定 影响。危险品仓库距离居住区过 近,而且缺少必要的隔离带。 (4)污水处理场不应布置 在城市水系上游。 (5)快速路穿越市区,不 合理。 (6)道路网没有结合河流 布置,不合理。 (7)机场距离城市过近, 机场端净空穿越市区,不合 理。 例 4 某地级市总体规划确 定,主城区在现状基础上仍 分为5个组团,该市地势西 北高,东南低,有3条河流, 主导风向东北风。现状常住人口60万人,规划为90万人(见现状图和规划示意图) 规划要点: 1.城市性质:省城北部区域中心城市,新型工业基地。 2.总体布局:为“二主三副”的组合型布局结构,二个核心A、E组团;三个副组团即B,C,D功能组团;各组团之间保留农田和生态绿地进行分隔。 ? 3.道路交通:新增高速公路出入口3,规划连接各组团的城市快速路系统。

凤翔县城市总体规划(2015—2030年)内容简介

凤翔县城市总体规划(2015—2030年)主要内容 本轮规划在充分调查和广泛收集资料的基础上,对凤翔县城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城镇发展条件、历史沿革、现状及存在问题等做了充分的分析论证,对城市发展的各项指标进行了科学的预测,并对凤翔县城建设发展提出了合理化建议。规划成果共提交基础资料汇编一本、说明书一本、城市人口与建设用地规模研究一本、图册一套(文本、图纸)。规划图纸内容包括:区位分析图、上位规划分析图、城区土地利用规划图等规划图纸48张,文本包括十六章节。主要从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和中心城区规划进行了阐述。 一、县域城镇体系规划 主要从县域人口与城镇化水平预测、县域空间管制、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县域产业发展规划、县域旅游规划、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等十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二、中心城区规划 1.主要内容 ①规划年限:2015年—2030年。 近期:2015年—2020年; 远期:2021年—2030年。 ②范围:南起雍城湖、西府大道以南约700米,北至三里河边,东至秦文路,西至雍城变电站。 ③城市发展定位:宝鸡副中心,西部地区白酒产业基地,关天经济区能源化工基地,历史文化名城和宜居城市。 ④城市发展方向:东扩西进、北移南优、集中成片、规模发展。 ⑤城市空间结构:规划形成“一廊、两轴、三心、五区”。 ⑥其他内容 除上述主要内容外,规划还对城区综合交通规划、城区绿地系统规划、城区环境保护规划、城区综合防灾规划、城区发展时序引导及规划管理措施建议等做了概述。 2.主要指标 ①人口规模 2020年城市人口规模达到15万人,到2030年城市人口规模达到20万人。 ②用地指标 规划城市总建设用地21.49平方公里。 近期(2020年)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为15.15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为101平方米;远期(2030年)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为21.49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为107平方米。 其中:居住用地701.19公顷,人均用地面积35.06平方米; 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147.46公顷,人均用地面积7.37平方米; 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281.25公顷,人均用地面积14.06平方米; 工业用地173.21公顷,人均用地面积8.66平方米; 物流仓储用地87.17公顷,人均用地面积4.36平方米; 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436.89公顷,人均用地面积21.84平方米; 公用设施用地13.61公顷,人均用地面积0.68平方米; 绿地与广场用地307.85公顷,人均用地面积15.39平方米。

城市规划设计案例分析

城市规划设计案例分析 一.济宁市北湖生态新城总体规划设计分析 1.规划定位为:济宁城市的主中心,全市的行政商务中心、科教文化基地、休闲 度假胜地、生态宜居新城。 2.城市总体定位为:一个以水为特色的城市中心区;城市空间定位为:一个城水交 融、生活生态和谐的城市生态新区。 3.主要职能:济宁主城的新城中心,以旅游度假为中心、行政服务及商务办公为 主线,居住生活为支撑的城市新区。 4.用地规模:北湖生态新城规划总用地约97平方公里,行政辖区用地面约57平 方公里,其中滨湖路以南的度假区用地约25平方公里,滨湖路以北的区域除去水域的建设用地约32平方公里。即除绿地面积9平方公里,其他建设用地23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106平方米。 5.规划的总体功能结构为:一轴一带系两区、四心绕一湾。 ?一轴:城市发展主轴:是沿北湖路由老城中心往北湖延伸的城市发展轴。是城 市核心发展轴,重点发展综合服务功能。 ?一带:是京杭古运河文化发展带。是济宁运河文化遗产和旅游产业的重要空 间,也是本片区的特色之一。 ?两区:北部的城市建设区与南部的北湖度假旅游区。 ?四心绕一湾:行政中心、商业中心、文体教育中心、旅游度假服务中心四个城 市中心围绕北湖湾布置,共同构筑济宁滨湖城市中心区。 6.片区发展策略 ?01片区:铁路北片区,规划范围日荷铁路以北,荷花路以西,梁济运河以东, 北到规划界限。规划用地面积1.4平方公里,规划人口0.9万人。该区是产业转移区,近期逐步将规划区的工厂转移到该区,适当发展无污染工业,作为近期的经济支撑。 ?02片区:荷花片区,规划范围东起北湖中路,西至济安桥南路,南起高压走 廊, 北至日荷铁路。规划用地面积3.7平方公里,规划人口4.2万人。由于该片区邻近老城区,是近期重点建设的居住区,包括安置和部分房地产开发。 ?03片区:文体片区,范围由东起北湖中路,西至梁济运河,南起外环路, 北至 高压走廊。规划用地面积5.4平方公里,规划人口5.1万人。该区以高教园区及文体中心为重点,建立济宁文化体育设施基地。 ?04片区:古运河西片区,规划范围东起京杭古运河,西至北湖中路,南至外 环路。规划用地面积2.4平方公里,规划人口2.7万人。本片区以运河文化为中心,建设济宁运河之都的风貌。 ?05片区:古运河东片区。规划范围东起洸俯河,西至京杭古运河,南起礼贤 路,北到规划边界。规划用地面积5.5平方公里,规划人口8.0万。该区是近期居住重点建设区域,沿古运河建设运河文化区。 ?06片区:南环片区,规划范围东起洸俯河,西至京杭古运河,北起礼贤路, 南到望湖路。规划用地面积2.1平方公里,规划人口2.6万人。是发展居住为主的区域。 ?07片区:北湖湾东片区。规划范围北起外环路,南至北湖北堤;东临洸俯河, 西至经北湖路。规划用地面积4.3平方公里,规划居住人口3.1万人。商业金融业为核心,完善配套居住。传承运河文化精髓,将石佛村打造为“江北

城市中心区规划设计案例研究分析

城市中心区规划设计案例分析

————————————————————————————————作者:————————————————————————————————日期:

城市中心区规划设计案例分析——重庆西部物流城规划及中心区城市设计

概要 重庆市是长江上游最大水陆空立体交通枢纽,初步形成的公路、水运、铁路、航空综合运输体系,为重庆市现代物流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随着市委市政府对重庆物流发展的高度重视,重庆发展大物流产业的计划正抓紧实施,物流已经成为重庆发展规划中的重中之重。而其中,水路与铁路运输是重庆大物流发展中的重点,大力发展水铁联运是提升重庆物流能力的重要手段。 一、设计背景 重庆铁路集装箱中心站是我国十八个铁路集装箱节点站之一,同时更是铁道部所定中国五大铁路物流中心之一,它的开工建设,使西部现代物流产业园有条件成为重庆一个新的物流高地;市政府在重庆市主城区集装箱物流枢纽“一基地四港区”总体布局中,将西部现代物流产业园确立为“一基地”,在重庆物流体系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在沙区城市格局“东中西西”四大板块中,西部新城是发展的重中之重,同时也是重庆市主城区向西拓展的主要城市空间。它实际上承载了沙区“一区三高地”定位中的全部三个高地,即中国西部教育高地、高新技术高地、现代物流高地。 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是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迫切需要,对于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改善投资环境,扩大对内对外开放,把重庆建设成为长江上游经济中心,具有全局性的意义。

二、设计目的 对作为西部物流高地的现代物流产业城,在产业布局、空间形态、交通组织和风貌特色等方面进行深层次研究,提出物流城整体概念性规划构思,并对物流城产业链进行策划及规模预测,对用地进行合理布局。同时将物流功能及物流延伸出的商贸、居住功能三者有机融合,并妥善解决交通问题,使之符合现代物流高地的功能定位。 三、设计理念 物流顺畅统领商脉绿色环保生态宜居 四、设计构思 以缙云山、中梁山为绿化山体背景,物流城处于两山环抱之间,通过梁滩河水系以及一纵线、二横线、渝遂高速动脉,伸展、延伸,进而与重庆、西部、整个中国乃至世界相联系,使之成为全国中心现代物流基地。 通过打造特色的物流功能区,进而带动商贸功能、城市配套等功能,形成一个集物流、商贸、居住、服务、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现代生态综合物流城。 五、中心城区分析 5.1区位分析 重庆,位于长江、嘉陵江交汇处,是中国西南地区的工商业重镇,也是中国西部唯一的中央直辖市。也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 “一个富有三千年巴渝文化底蕴的历史名城丰姿绰约!一个中国最年轻的直辖市正在催生无尽的现代神话!一个世界最大的内陆山水城正在不断创造人间奇迹!一个长江上游经济中心的新重庆正在开发中走向世界!” 本次规划重庆西部现代物流城位于重庆市沙坪坝区。沙坪?坝区是重庆市的西大门和重要交通枢纽,是重庆市主城区、渝东北地区、渝东南地区通往渝西地区和成都市的必经之地,不仅是重庆市的科教文化中心,而且是重庆市的商贸和工业基地,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在经济社会各个方面都具有坚实的基础。

完整word版宝鸡市城市总体规划2.docx

宝鸡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 -2020 )文本 目录 第一章总则 (1) 第二章城市发展目标与战略 (3) 第三章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5) 第一节城乡统筹发展 (5) 第二节市域空间管制 (6) 第三节市域人口和城镇化水平预测 (8) 第四节城镇体系结构 (8) 第五节城乡建设标准 (10) 第六节重点城镇发展指引 (11) 第七节产业布局规划 (13) 第八节综合交通规划 (14) 第九节旅游规划 (16) 第十节历史文化资源保护规划 (17) 第十一节市政工程设施规划 (17) 第十二节宝鸡-蔡家坡城乡统筹重点示范区发展建议 (24) 第十三节中心城市与周边城镇协调发展建议 (25) 第十四节市域与周边城市协调发展建议 (26) 第四章规划区城乡统筹 (28) 第五章城市性质与规模 (31) 第六章中心城区总体结构 (32) 第七章中心城区用地布局规划 (34) 第一节居住用地规划 (34) 第二节公共设施用地规划 (35) 第三节工业与仓储用地规划 (38) 第四节绿地系统规划 (40) 第八章中心城区综合交通规划 (43) 第一节交通发展目标与战略 (43) 第二节对外交通规划 (44) 第三节城市道路交通规划 (46) 第九章中心城区城市景观与特色规划 (50) 第十章中心城区旧区更新规划 (52) 第十一章中心城区地下空间利用规划 (53) 第十二章中心城区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规划 (55) 第十三章中心城区市政工程规划 (58) 第一节给水工程规划 (58) 第二节排水工程规划 (59)

宝鸡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 -2020 )文本 第三节雨水工程规划 (60) 第四节供电工程规划 (60) 第五节通信工程规划 (61) 第六节燃气工程规划 (61) 第七节供热工程规划 (63) 第八节环卫设施规划 (63) 第十四章中心城区综合防灾规划 (65) 第一节综合防灾与安全保障 (65) 第二节抗震工程规划 (66) 第三节防洪工程规划 (67) 第四节消防工程规划 (67) 第五节人防工程规划 (68) 第十五章中心城区建设时序 (70) 第十六章规划实施 (73) 第十七章附则 (75) 附表 1 :城市发展目标指标体系 (76) 附表 2 :市域城镇规模等级结构规划 (78) 附表 3 :市域城镇职能结构规划 (80) 附表 4 :中心城区现状城市建设用地平衡表 (82) 附表 5 :中心城区规划城市建设用地平衡表 (83) 附表 6 :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平衡表 (84)

大、中、小城市总体规划案例分析

柳州风貌 区位关系图 市域城镇体系空间结构规划: 大、中、小城市总体规划方案分析—— 以广西柳州、陕西宝鸡、四川绵竹广济镇为例 Part1.大城市案例—柳州 一. 概述 柳州,又称龙城,是广西重要的区域中心城市,广西工业名城、历史名城、文化名城、旅游名城。全市辖6县4区。作为广西最大的工业城市,柳州工业总量约占广西的三分之一。柳州是一座底蕴浓厚的历史名城和文化名城,也是一座充满风情的旅游名城。柳州的民族风情独具神韵,壮族的歌、瑶族的舞、苗族的节和侗族的楼,堪称柳州“民族风情四绝”。 柳州市是一个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北部的城市,史称“龙城”,地形为“三江四合,抱城如壶”,亦称“壶城”。 二.区域规划层面分析 1. 城镇体系现状及规划结构 2 总体思路:规划构成“一圈一带二走廊”的城镇体系空间结构。即以柳州大都市圈为主中心,融安——融水城镇带为次中心,沿湘桂线、枝柳线组织重点城镇发展走廊。 现状 :从整体上看,属于“大城市+小城镇”的二元结构模式;中心城市是典型的政府主导的“自上而下”的城市化;其它城镇发展的主要动力是农村市场建设和乡镇企业发展“自下而上”的;第三产业日益成为城市化的又一强大动力。 规划: 由“大城市+小城镇”的模式向“特大城市+小城市”发展模式转变;由“自上而下”型城市化向“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多元复合型城市化转变;由市域低水平均衡型城镇化向相对极化型城镇化转变。

柳州都市圈:以柳州为核心,拉堡、柳城、穿山、六塘、沙埔、雒容、鹿寨等为外围城镇,以产业空间为核心,形成基础设施紧密联系的都市圈,作为市域城镇体系组织结构的 核心。 融安——融水城镇带:以长安、融水为基础,以融安县浮石镇为结合点,构筑基本连片的城镇带。以此为基础,远景组建组团式结构的带形城市。 城镇发展走廊:湘桂线城镇发展走廊;枝柳线城镇发展走廊;其它次要城镇发展走廊。 中心城市(柳州)城市职能 (1)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 (2)区域性工业、产业与服务中心,是桂中经济 区的核心城市; (3)广西乃至西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 (4)区域性文化、教育、体育产业中心; (5)多元文化融合的地区和适宜居住与创业的理 想家园。 3. 规划将城镇等级结构划分为五个层次。第一层次:大于100万;第二层次:20~50万;第三层 次:5~20万;第四层次:1~5万;第五层次:0.5~1万。 规划期内逐步形成:一个中心城市(柳州市区)、两个县级小城市(鹿寨、融安)、四个县城镇 (三江、柳江、融水、柳城)、11个重点镇(洛满镇、穿山镇、百朋镇、六塘镇、沙埔镇、东泉

大中小城市总体规划案例分析报告

大、中、小城市总体规划方案分析—— 以广西柳州、陕西宝鸡、四川绵竹广济镇为例 Part1.大城市案例—柳州 一.概述 柳州,又称龙城,是广西重要的区域中心城市,广西工业名城、历史名城、文化名城、旅游名城。全市辖6县4区。作为广西最大的工业城市,柳州工业总量约占广西的三分之一。柳州是一座底蕴浓厚的历史名城和文化名城,也是一座充满风情的旅游名城。柳州的民族风情独具神韵,壮族的歌、瑶族的舞、苗族的节和侗族的楼,堪称柳州“民族风情四绝”。 柳州市是一个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北部的城市,史称“龙城”,地形为“三江四合,抱城如壶”,亦称“壶城”。

柳州风貌 区位关系图 市域城镇体系空间结构规划: 二.区域规划层面分析 1. 城镇体系现状及规划结构 2 总体思路:规划构成“一圈一带二走廊”的城镇体系空间结构。即以柳州大都市圈为主中心,融安——融水城镇带为次中心,沿湘桂线、枝柳线组织重点城镇发展走廊。 柳州都市圈:以柳州为核心,拉堡、柳城、穿山、六塘、沙埔、雒容、鹿寨等为外围城镇,以产业空间为核心,形成基础设施紧密联系的都市圈,作为市域城镇体系组织结构的核心。 融安——融水城镇带:以长安、融水为基础,以融安县浮石镇为结合点,构筑基本连片的城镇带。以此为基础,远景组建组团式结构的带形城市。 城镇发展走廊:湘桂线城镇发展走廊;枝柳线城镇发展走廊;其它次要城镇发展走廊。 现状 :从整体上看,属于“大城市+小城镇”的二元结构模 式;中心城市是典型的政府主导的“自上而下”的城市化;其 它城镇发展的主要动力是农村市场建设和乡镇企业发展“自下而上”的;第三产业日益成为城市化的又一强大动力。 规划: 由“大城市+小城镇”的模式向“特大城市+小城市”发展模式转变;由“自上而下”型城市化向“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多元复合型城市化转变;由市域低水平均衡型城镇化向相对极化型城镇化转变。

(完整word版)宝鸡市城市总体规划2

目录 第一章总则 (1) 第二章城市发展目标与战略 (3) 第三章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5) 第一节城乡统筹发展 (5) 第二节市域空间管制 (6) 第三节市域人口和城镇化水平预测 (8) 第四节城镇体系结构 (8) 第五节城乡建设标准 (10) 第六节重点城镇发展指引 (11) 第七节产业布局规划 (13) 第八节综合交通规划 (14) 第九节旅游规划 (16) 第十节历史文化资源保护规划 (17) 第十一节市政工程设施规划 (17) 第十二节宝鸡-蔡家坡城乡统筹重点示范区发展建议 (24) 第十三节中心城市与周边城镇协调发展建议 (25) 第十四节市域与周边城市协调发展建议 (26) 第四章规划区城乡统筹 (28) 第五章城市性质与规模 (31) 第六章中心城区总体结构 (32) 第七章中心城区用地布局规划 (34) 第一节居住用地规划 (34) 第二节公共设施用地规划 (35) 第三节工业与仓储用地规划 (38) 第四节绿地系统规划 (40) 第八章中心城区综合交通规划 (43) 第一节交通发展目标与战略 (43) 第二节对外交通规划 (44) 第三节城市道路交通规划 (46) 第九章中心城区城市景观与特色规划 (50) 第十章中心城区旧区更新规划 (52) 第十一章中心城区地下空间利用规划 (53) 第十二章中心城区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规划 (55) 第十三章中心城区市政工程规划 (58) 第一节给水工程规划 (58) 第二节排水工程规划 (59)

第三节雨水工程规划 (60) 第四节供电工程规划 (60) 第五节通信工程规划 (61) 第六节燃气工程规划 (61) 第七节供热工程规划 (63) 第八节环卫设施规划 (63) 第十四章中心城区综合防灾规划 (65) 第一节综合防灾与安全保障 (65) 第二节抗震工程规划 (66) 第三节防洪工程规划 (67) 第四节消防工程规划 (67) 第五节人防工程规划 (68) 第十五章中心城区建设时序 (70) 第十六章规划实施 (73) 第十七章附则 (75) 附表1:城市发展目标指标体系 (76) 附表2:市域城镇规模等级结构规划 (78) 附表3:市域城镇职能结构规划 (80) 附表4:中心城区现状城市建设用地平衡表 (82) 附表5:中心城区规划城市建设用地平衡表 (83) 附表6: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平衡表 (84)

宝鸡新城市规划2008-2020

宝鸡新城市规划2008-2020年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城市发展目标与战略 第三章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第一节城乡统筹发展 第二节市域空间管制 第三节市域人口和城市化水平预测 第四节城镇体系结构 第五节城乡建设标准 第六节重点城镇发展指引 第七节产业布局规划 第八节综合交通规划 第九节旅游规划 第十节历史文化资源保护规划 第十一节市政工程设施规划 第十二节中心城市与周边城镇协调发展建议第十三节市域与周边城市协调发展建议 第四章规划区城乡统筹 第五章城市性质与规模 第六章中心城区总体结构 第七章中心城区用地布局规划 第一节居住用地规划 第二节公共设施用地规划 第三节工业与仓储用地规划 第四节绿地系统规划 第八章中心城区综合交通规划 第九章中心城区城市景观与特色规划 第十章中心城区旧区更新规划 第十一章中心城区地下空间利用规划 第十二章中心城区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规划 第十三章中心城区市政工程规划 第一节给水工程规划 第二节排水工程规划 第三节雨水工程规划 第四节供电工程规划 第五节通信工程规划 第六节燃气工程规划 第七节供热工程规划 第八节环卫设施规划 第十四章中心城区综合防灾规划 第一节抗震工程规划 第二节防洪工程规划 第三节消防工程规划

第四节人防工程规划 第十五章中心城区建设时序 第十六章规划实施 第十七章附则 附表1:城市发展目标指标体系 附表2:市域城镇规模等级结构规划 附表3:市域城镇职能结构规划 附表4:中心城区现状城市建设用地平衡表 附表5:中心城区规划城市建设用地平衡表 附表6: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平衡表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编制目的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为促进宝鸡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指导宝鸡市城市建设和城乡规划编制工作,经SXSZF批准,宝鸡市人民政府对《宝鸡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进行修订,编制《宝鸡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以下简称为本规划)。第二条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建设部关于加强城市总体规划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6)12号)、建设部《城市总体规划审查工作规则》(国办函(1999)31号) 3、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规[2005]146号) 4、建设部《城市绿线管理办法》(建规[2002]112号)、《城市紫线管理办法》(建规[2003]119号)、《城市黄线管理办法》(建规[2005]144号)、《城市蓝线管理办法》(建规[2005]145号) 5、《SXSZF关于宝鸡市修编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陕政函[2008]175号) 6、《陕西省城镇体系规划(2006-2020)》 7、《关中城市群建设规划(2007-2020)》 8、《宝鸡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9、《宝鸡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 10、国家、省、市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 第三条指导思想 1、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走地方特色的城镇化道路。 2、节约和集约利用资源,保护生态人文环境,尊重历史文化,彰显城市特色。 3、因地制宜确定城市发展目标与战略。 4、实现城市规划作为政府调控城市空间资源、指导城乡发展与建设、维护社会公平、保障公共安全和公众利益的重要公共政策的作用。 第四条规划期限 本规划期限为2008年-2020年,其中: 近期:2008年-2015年; 远期:2016年-2020年。 第五条规划区 宝鸡规划区范围为宝鸡市辖区,面积为3574平方公里。 第六条规划层次 本规划按照地域范围分为市域、规划区和中心城区三个层次。

杭州市城市规划分析

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分析 建筑41班 米兰 2140703006 摘要: 杭州市作为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杭州市城市建成区从最初的矩形发展到扇形,再发展到目前以钱塘江为轴心的沿江、跨江多核组团式布局模式,已初步呈现出 现代化大都市的空间格局。其多中心的城市发展模式和规划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关键词:杭州、多中心、城市总规划、历史文化名城

(一)历史沿革及规划发展历史: 杭州城市空间结构从清末至2l世纪经历了多次变革: 清末至2l世纪80年代为团状与指状形态下的单中心集聚结构,城市的主中心主要位 于湖滨和吴山地区,功能以混合为主,城市各类公建都集中于此; 而进入90年代后,城市形态仍以团状为主,但城市中心结构出现了显著的变化,即在原中心北部建立了新的城市中心一武林区域,同时外围也形成了两大副城——下沙和 滨江,城市向多中心发展,而城市功能在地域空间上也出现了分化趋势; 到2005年以后,随着跨江战略的深入实施,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指出 杭州市未来的发展要从以旧城为核心的团块状布局模式,转变为以钱塘江为轴线的跨江、沿江,网络化组团式布局,形成“一主三副、双心双轴、六大组团、六条生态带”开放式空间结构。 目前杭州城市逐步形成了多中心、网络化、组团式的空间结构,各个中心功能专业化 发展更为明显。 一、杭州市第一次城市总体规划(二十世纪八十年代)

这是杭州第一个经国务院批复的城市总体规划。从1978年开始编制,1983年5月经国务院正式批准。此次规划的规划期限为1985年到2000年。定义杭州市的城市性质为浙江省省会所在地,是国家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和全国重点风景旅游城市。城市总 体布局按照“保护西湖风景,开辟钱江新区,逐步改造旧城,配套生活设施,调整工 业结构,发展卫星城镇”的原则进行空间布局。 二、杭州市第二次城市总体规划(2000年) 该轮总规对上世纪九十年代至本世纪初的杭州城市发展起到了重要的规划指导作用,引导城市空间有序拓展,对杭州未来的发展奠定了主基调。城市性质上,开始通过分层次确定城市的主导功能,较好的解决了发展旅游和发展工业的关系。城市布局上,开始向沿江、跨江多核组团式发展,特别是城市新中心即后来的钱江新城核心区的建设,奠定了从西湖时代向钱塘江时代转变的基础。 从1993年开始编制,1996年行政区划调整,新设滨江区。2001年3月,杭州市行 政区划再次调整,设立设立萧山区和余杭区,市区行政范围进一步扩大。 此次总体规划的期限为2000年到2010年,城市性质是国际风景旅游城市和国家历 史文化名城,长江三角洲重要中心城市,浙江省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中心。城市布局发展方向调整为以主城为基础,沿跨江、沿江两条轴线,向东、向南发展,严格控制向西发展;布局形态,从现状的旧城为核心的团块状布局,转变为以钱塘江为轴心,跨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