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系统集成技术在智能楼宇信息化建设的研究

系统集成技术在智能楼宇信息化建设的研究

系统集成技术在智能楼宇信息化建设的研究
系统集成技术在智能楼宇信息化建设的研究

系统集成技术在智能楼宇信息化建设的研究

凌富利

浙江信电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宁波315040摘要:现阶段网络技术逐渐推广,计算机信息技术不断优化,促使计算机网络系统集成技术成为信息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其不但可以提升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工作效率,还可以提升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可靠性和灵活性,具备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系统集成;智能楼宇;信息化

引言

现阶段,系统集成技术逐渐得到了各个行业和企业管理者的关注,系统集成技术的应用有助于提升企业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促使企业在现阶段日益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占据重要地位。

1智能楼宇系统集成的介绍

顾名思义,智能楼宇的系统集成定义为:为了实现智能楼宇的“3A”功能,即具有BA(Building Automation,楼宇自动化)、OA(Office Automation,办公室自动化)、CA(Communication Automation,通信自动化)功能的建筑。依靠计算机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和通信技术、集成技术等,将各主要设备子系统的功能和信息集成到统一的操作平台,实现所有子系统的信息得以融合,协调子系统的协同工作,从而实现智能楼宇各子系统的信息综合、集成、共享以及设备的互操作化。

2系统集成技术在智能楼宇信息化建设的研究

2.1智能楼宇的信息系统集成模型

智能楼宇信息系统集成模型是一个多Agent模型。该模型不仅能够实现多Agent之间进行单独的交流、协作和信息交互,而且还能把人与楼宇的互动作为一个独立的Agent,实现人和其他楼宇信息智能化系统的Agent之间的信息共享与交互。

(1)模型构成

智能楼宇的信息系统集成模型由多个子系统构成,包括CNS(Communication

and Network System,通信与网络集成系统)子系统、SAS(SecurityAutomation System,安防自动化子系统)子系统、FAS(Fire Alarm System,消防自动化子系统)子系统、OAS(Office Automation System,办公室自动化子系统)子系统、BAS(Building Automation System,楼宇自控子系统)子系统、Person子系统以及各Agent。具体如下:

①CNS:包括有线电视系统、广播音响系统、电话通信系统、卫星通信系统以及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等;

②SAS:包括巡更管理系统、防盗报警系统、视频监控系统、周界防范系统、停车系统;

③FAS:包括自动报警系统、公共广播、自动灭火系统;

④OAS:包括信息发布系统、智能会议系统、无纸办公系统、智能一卡通系统;

⑤BAS:包括饮水供应系统、用电照明系统、电梯控制系统、空调系统、给排水系统等。基于上述子系统以及Agent的相互关系,构成智能楼宇的信息系统集成模型,相关的结构图如图1所示。

图1 智能楼宇的信息系统集成模型结构图

(2)模型实现

①子系统Agent

智能楼宇信息系统集成模型的各子系统的功能是基于规划层、行为层以及协作层实现的,具体如下:规划层的主要功能是实现日常事务。日常事务的执行周期是不同的,具有相同执行周期的事务由一个继承Ticker Behavior类的行为类来实现。行为层的主要功能是处理应急实现,每个动作由一个继承One Shot Behavior类的行为类来实现。一般采集到的消息由一个Cyclic Behavior类进

行诊断,如果诊断结果与设定的条件相符合,那么系统会启动相应的动作放入Action缓冲池等待执行。协作层的主要功能是协调Agent之间的工作协作。当不同Agent之间的目标发生冲突时,系统采用分布和集中相结合的方式来处理冲突。

②B Agent

B Agent的主要功能是维护数据库,以供Agent实现存储和查询。

③C Agent

如果发生冲突,该冲突将交由推理机进行协调,根据推理机生成的结果转换成意图放进Action缓冲池等待执行,并把协调的结果反馈给冲突各方。

④Person Agent

如果收到其他Agent的协作信息,Person Agent会根据自身的意愿、现有的动作以及规划,对其他Agent的协作信息进行判断,以便确定是否进行协作。

2.2智能楼宇的信息控制集成模型

(1)模型构成

为了解决各子系统的互操作问题,将数据使用者(OPC Application)和连接数据源(OPC Server)之间的软件接口标准OPC技术应用于系统集成的过程,并采用设备→子系统→集成系统。具体如图2所示。

图2 智能楼宇的信息控制集成模型结构图

(2)模型实现

图2的模型是由控制层、数据通信以及管理层实现各子系统之间的交互和互

操作功能,从而实现信息和资源的共享与传输。具体如下:

①现场采集设备层作为最底层,这些设备不仅能够独立完成采集的功能,而且能够通过网络接口实现与其他设备进行信息交互和共享;

②控制层具有软硬件接口的模块化结构,采用软件接口标准OPC技术应用于系统集成;

③数据通信采用以太网技术,具有信息交互、通信的功能,具体是通过标准的OPC接口与OPC Server对接来实现数据传输;

④管理层负责对上传的数据进行分析,并根据相关的分析结果生成报表的功能。

结语

本文通过对MAS、OPC和嵌入式以太网技术进行研究,并根据这些技术的优缺点,提出了系统集成技术在智能楼宇信息化建设的方案。该方案采用MAS技术将人的活动与子系统的功能有机连接,以此实现多源信息的集成;采用OPC技术提升各子系统的互操作性,使得系统更加开放且具有扩展性,因此更容易满足物联网高速所产生的爆炸性信息的存储、交互和共享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吴延顺. 云计算技术在楼宇智能监控系统中的应用研究[J]. 信息通信, 2015(6): 112-113.

[2] 孙磊,沈苏彬. 一种基于OpenStack的云管理平台[J]. 计算机技术与

发展, 2016,26(1): 185-189.

[3] 张小龙,温巧燕,张华,等.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楼宇系统研究[J]. 移动

通信, 2013,37(15): 19-22.

企业信息化建设中计算机应用技术研究.doc

企业信息化建设中计算机应用技术研究 信息化建设充分利用现代技术、资源和环境,提高其效率和服务水平,加快信息化建设进程,对企业信息化建设具有深远的意义。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相关内容的,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摘要:现阶段,计算机应用技术已在我国多个行业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与发展,在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的当下,计算机应用技术已与人们的生活、工作息息相关,而在企业信息化的建设过程中,计算机应用技术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与影响。笔者首先概述了当前计算机应用技术与企业信息化建设,进而探讨了计算机应用技术对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影响,以通过提出相应的策略来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技术;企业信息化;提高办公效率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应用技术在人们的生活、

工作中已发挥出非常重要的作用,其在很大程度上为人们的生活、工作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条件与服务。当前,随着企业市场竞争意识的不断增强,各大企业对计算机应用技术也给予了足够的重视与关注,并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加强了对该技术的研究。对于企业的发展来说,计算机应用技术与企业信息化建设具有密切联系,该技术不仅可以有效促进企业的信息化改革,且还能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提升企业信息化的水平,为企业的综合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一、计算机应用技术概述 在现代社会的发展过程中,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应用技术在一个程度上已得到了一定的提升与发展,当前其已在多个行业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定义如下,该技术主要是运用计算机软件的任何一种功能,从而为人们提供有效的服务,其能够掌握和应用各款软件的功能、属性等,进而有效满足人们的需求。因此,在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中,计算机应用技术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与意义。当前,为了有效满足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人们大力开发与推广计算机应用技术,旨在使其更好地为人们提供优质的服务。总体上来说,计算机应用技术在很大程度上便利了人们的生活,并进一步促进了我国现代社会的发展。

学科教育论文 基于信息化技术整合碎片化教学资源的研究与应用

学科教育论文 基于信息化技术整合碎片化教学资源的 研究与应用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117(20xx年级工程造价学生,此前学生学习了建筑水暖电工程基础知识与造价程序,学生有较高的学习热情。钢管沟槽安装与计价是本课程其中的一个教学环节,是学习消防水系统的重难点,由于沟槽安装技术其工艺涉及切割机、滚槽机等机械设备,且工程造价专业教学以够用为原则,课堂教学中不必让学生自行操作其设备,只需要了解沟槽安装工艺的技术要点和连接工艺。因此,教学目标包括认识钢管的种类、了解沟槽安装工艺;能力目标:能正确区分不同管径、不同材质的管道;情感目标:培养严谨的工作态度、团队合作意识。为了达到教学目标,突破重点难点,课程小组采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方法,以够用为原则,综合运用模拟动画等媒体表现形式将“钢管沟槽安装与计价”制作成系列微课视频。 2 微课视频制作思路

教学用微课视频力求将知识点化抽象为直观,降低思维难度,按照行业规范,提高认识的准确性,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优化教学过程,贴近知识难点、行业特点、应用性强。将搜集的海量教学资源运用信息化技术,如IMindMap、Flash、PPT、录屏软件、会声会影等进行制作和加工,形成图、文、音、视频、动画等资源,培养学生专业兴趣。设计针对性的五集系列微课视频:《钢管的识别》《钢管沟槽连接技术》《钢管施工技术要求》《消火栓管道系统计量与计价》《综合单价》,具有视频清晰、片头统一、富有创意,围绕理论、技能、规范、实践循序渐进地进行知识提升。 3 系列微课视频介绍 3.1 第一集《钢管的识别》 采用PPT式微课视频,将网络收集的钢管图片进行整合分类,利用PPT课件配以大量清晰的图片、详实的文字说明和音效,分别介绍钢管的分类、无缝钢管和有缝钢管的区别、钢管的管径表示方法、定额中钢管的分类和管径范围,将学生引入课堂学习。 3.2 第二集《钢管沟槽连接技术》

企业信息化技术规范标准

前言 目前《企业信息化技术规范》系列标准由以下6个部分组成:第1部分:企业资源规划系统(ERP)规范; 第2部分:办公自动化规范; 第3部分:电子交易规范; 第4部分:呼叫中心规范; 第5部分:CRM规范; 第6部分:SCM规范。 本部分由信息产业部电子工业标准化研究所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协会、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所。 本部分要紧起草人:

企业信息化技术规范 第1部分:企业资源规划系统(ERP)规范 1 范围 本规范给出了企业资源规划系统(以下简称 ERP)的相关软件功能、开发治理、实施治理的差不多要求和方法、适用于企业ERP产品与服务选型工作。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不着文件,其随后所有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舞依照本标准确达成协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

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8566-200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信息技术软件生存周期过程 GB/T18491-200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信息技术 软件测量功能规模测量第1部分:概念定义 GB/T 18492-200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信息技术 系统及软件完整性级不 GB/T 18493-200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信息技术软件生存周期过程指南 SJ 20778-2000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行业军用标准软件开发与文档编制 企业会计制度财会(2000)25号 3 定义 本标准采纳下列定义 3.1 验收 acceptance 需方授权代表一项活动,通过该活动,需方同意履行合同的部分或全部的软件产品的所有权。

基于通信企业系统集成类项目管理系统的研究分析 曾映华

基于通信企业系统集成类项目管理系统的研究分析曾映华 发表时间:2019-04-26T15:11:30.017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3期作者:曾映华 [导读] 摘要:系统集成项目除了具有项目的一般特点,如一次性、临时性、特殊性等外,典型的系统集成项目还包括技术更新快、所处环境变化快、人员流动频繁、需求多变、管理的复杂性强等特点。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东莞市分公司 摘要:系统集成项目除了具有项目的一般特点,如一次性、临时性、特殊性等外,典型的系统集成项目还包括技术更新快、所处环境变化快、人员流动频繁、需求多变、管理的复杂性强等特点。系统集成项目建设按时间划分,一般可分为可行性研究、系统分析、系统设计、项目实施、测试验收、运行维护6个阶段。对系统集成项目的管理同样也可以分阶段进行,具体来说,系统集成项目的管理可分为初始、执行和完成3个阶段。对系统集成项目的管理,应根据建设目标,按整体到局部,自上而下进行规划、设计,以“实时、够用、好用”为指导思想。 关键词:通信行业;系统集成;项目管理 引言: 系统集成作为一种新兴的服务方式,是近年来国际信息服务业中发展势头最猛的一个行业。系统集成的本质就是最优化的综合统筹设计,一个大型的综合计算机网络系统,系统集成包括计算机软件、硬件、操作系统技术、数据库技术、网络通讯技术等的集成,以及不同厂家产品选型,搭配的集成,系统集成所要达到的目标-整体性能最优,即所有部件和成分合在一起后不但能工作,而且全系统是低成本的、高效率的、性能匀称的、可扩充性和可维护的系统。 一、系统集成项目须遵循的原则 1. 开放性和标准化原则。开放性标准化原则是指采用的标准、技术、结构、系统组件、用户接口等都必须遵从开放性和标准化的要求。 2. 实用性和先进性原则。实用有效是最主要的设计目标,设计结果应能满足需求,且切实有效;先进性原则是指设计上确保设计思想先进、信息系统结构先进、系统硬件设备先进、开发工具先进。 3. 可靠性和安全性原则。稳定可靠、安全地运作是系统设计的基本出发点,技术指标按平均无故障时间(MTBF)和平均无故障率(MTBR)衡定,重要信息系统还应采用容错设计,支持故障检测和恢复;安全性原则是指安全措施有效可信,能够在软、硬件多个层次上实现安全控制。 4. 灵活性和可扩展性原则。灵活性和可扩展性原则是指系统配置灵活,提供备用和可选方案;能够在规模和性能两个方面进行扩展,使其性能有大幅度提升,以适应应用和技术发展的需要。 二、系统集成包括设备系统集成和应用系统集成 (一)设备系统集成 2. 智能建筑系统集成,指以搭建建筑主体内的建筑智能化管理系统为目的,利用综合布线技术、楼宇自控技术、通信技术、网络互联技术、多媒体应用技术、安全防范技术等将相关设备、软件进行集成设计、安装调试、界面定制开发和应用支持。智能建筑系统集成实施的子系统的包括综合布线、楼宇自控、电话交换机、机房工程、监控系统、防盗报警、公共广播、门禁系统、楼宇对讲、一卡通、停车管理、消防系统、多媒体显示系统、远程会议系统。对于功能近似、统一管理的多幢住宅楼的智能建筑系统集成,又称为智能小区系统集成。 3. 计算机网络系统集成,指通过结构化的综合布线系统和计算机网络技术,将各个分离的设备(如个人电脑)、功能和信息等集成到相互关联、统一协调的系统之中,使系统达到充分共享,实现集中、高效、便利的管理。系统集成应采用功能集成、网络集成、软件集成等多种集成技术,其实现的关键在于解决系统间的互联和互操作问题,通常采用多厂家、多协议和面向各种应用的架构,需要解决各类设备、子系统间的接口、协议、系统平台、应用软件等与子系统、建筑环境、施工配合、组织管理和人员配备相关的一切面向集成的问题。 4. 安防系统集成,指以搭建组织机构内的安全防范管理平台为目的,利用综合布线技术、通信技术、网络互联技术、多媒体应用技术、安全防范技术、网络安全技术等将相关设备、软件进行集成设计、安装调试、界面定制开发和应用支持。安防系统集成实施的子系统包括门禁系统、楼宇对讲系统、监控系统、防盗报警、一卡通、停车管理、消防系统、多媒体显示系统、远程会议系统。安防系统集成既可作为一个独立的系统集成项目,也可作为一个子系统包含在智能建筑系统集成中。 (二)应用系统集成 应用系统集成,以系统的高度为客户需求提供应用的系统模式,以及实现该系统模式的具体技术解决方案和运作方案,即为用户提供一个全面的系统解决方案。应用系统集成已经深入到用户具体业务和应用层面,在大多数场合,应用系统集成又称为行业信息化解决方案集成。应用系统集成可以说是系统集成的高级阶段,独立的应用软件供应商将成为核心。 三、系统集成项目管理的过程 1. 初始阶段。①系统集成项目初始阶段是项目管理的第一阶段,初始阶段包括启动和计划两个过程,其目的是确定项目的范围以及建立衡量项目成功的准则。初始阶段的具体工作包括:指定项目经理;生成项目定义书,定义工作的内容及如何验收;对项目的关键规格达成一致;制定一个由集成商和客户方双方同意的项目管理计划;确认项目可用的人员及其它资源;进行项目前期的初步成本估算。②初始阶段包括启动项目相关的各项工作,该阶段的失败将会加大项目的很多风险,具体可表现为:所有参与方没有形成一个共同的基础去评估工作的优先次序;由于没有一致的方式去衡量或报告项目的进展,导致无法评估当前项目正在进行的工作;由于没有达成一致的业务目标和进行有效的可行性分析,无法评估出现的变化;由于没有对实现的目标或结果达成一致,项目可能会因为某些不明确而产生的无法预料的额外责任导致失败。 2. 执行阶段。①执行阶段也包括执行和控制两个过程,在执行阶段,项目团队检查项目定义中要求的产品或服务,并最终在和客户已达成一致的预算和进度内提供交付物。项目大部分工作和支出通常都在执行阶段,执行阶段的具体工作包括:协调人员和其他资源、核实项目范围、确保项目质量、发布相关信息、采购必需资源,保证按项目计划开展实施工作;对照项目计划对项目进度、绩效进行监督和测评,并在必要的时候采取纠正行动,并对这些变更进行识别、分析和监控;按计划提交阶段性产品和项目最终交付成果,组织项目验收,

企业信息化发展趋势

企业信息化发展趋势 当全球最具权威的it 研究与顾问谘询公司gartner 展望了未来信息技术的八大发展趋势,列出了未来信息化技术变化方向的四个核心信息。对此,企业该如何进行决策?八大发展趋势信息技术是当今全球科技发展最活跃的领域。进入新世纪以来,信息技术的内涵和外延随着技术快速发展、应用领域加深与拓展而不断变化,孕育着新的突破,呈现出以下八个发展趋势。一是创新性设计、新材料的使用依然是技术发展的驱动力。未来5~10 年创新将依然推动技术的不断发展,来自实验室的新兴产物正在逐渐成为主流,比如机器人技术、社会分析学、虚拟世界经济等。二是通信与交流的自由度的增加加快了业务的相互渗透和技术的相互吸收。信息技术促进了多媒体、通信与电脑技术的融合,涌现出一大批集合性新产品和新业务。随着互联网在语音和娱乐方面据主导地位,公共交换电话网正在被弃一边。一个大规模联接的世界将会创建大量新机会,且规模不再重要。三是社会化的交互将会重新改变我们的工作方式、我们所做的事情以及做事的方式。信息化技术将会对全球社会与经济结构方面产生比对汽车或大规模运输方面更大的影响。四是信息化管理方式的转变。业务流程、信息及关等将与技术融合到一起,运营优势将比以前更强,信息化管理将需要持续不断地对人员、熟练技能、关键点及战略等进行更新。五是各行业的革命型的改变。新的业务推动因素、技术创新、环境因素以及社会和政治格局的变迁等,都会加快根本性的和持续性的变化,成功将需要革命性的行为和结构。六是对技术部门进行商品化。信息化产业目前处于混乱当中,永久性的摩尔定律需要不断增长的规模经济,如何去驾驭这个不断变化的领域和不断下降的价格是企业需要重视的问题。七是供需全球化。随着全球化的继续,各公司将处理供应方和需求方的中断问题。企业联盟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竞争前的联合开发成为推动技术发展的新途径。技术发展的快速性、多样性和新技术开发的复杂性,使得单一企业独立构造和推广新技术的难度越来越大,竞争前的联合成为信息产业技术体系建立的基本方式。通过建立企业间的技术联盟和产业联盟,共同推进新技术研发和标准化工作,成为全球电子信息企业的通常做法。八是企业的虚拟化管理。企业内的硬体与软体将被转变成虚拟壁上插口,将具有以下特点:可靠的、可缩放的、灵活的、自己管理的、面向服务的,可以通过多种管道进行交互。以上八种主要发展趋势,一些是以企业内部为重点的趋势,另一些是以企业间的竞争和行业发展为重点的趋势。以企业内部为重点的趋势将主要体现在企业内部,将对传统的文化信念提出挑战;企业外部的主要趋势,将会改变企业和行业方面的规则,主要表现在经济、工业与市场舞台上,且会影响到供应商市场。四大核心信息这八项趋势涵盖了大部分的信息技术领域。gartner 对这些趋势进一步提炼,从而归纳出四种明确的核心信息。虚拟化:硬体、软体和商业运作的虚拟化上述的技术发展将带来的主要商业及社会后果是虚拟化的:通过性能和硬体间更高的抽象来实现用户性能要求。虚拟化也将变得无所不在:虚拟动态提供硬体要求;以服务方式存在的软体——伴随多态互联网应用技术的出现,这一趋势变得非常有吸引力;动态提供或是外包商业运作——网路及协作技术的进步使这一切变得可行;建立虚拟化交互平台——直接让人们通过虚拟方式沟通、协作以及会谈。虚拟化将导致所有层面的信息技术产业化。由于硬体可以与虚拟无关,所以相同的硬体可以重组,这样就能消除专门化,带来规模效益。地理位置将变得透明,因为硬体、软体或商业运作的供应商以及用户都不关心对方的具体位置。随着通讯及信息日益数位化,人们工作的方式也将改变。外包及外购将变得越来越有吸引力,因为这样企业将可以利用全球人才资源和全天候地完成工作。网上虚拟交互平台将拓宽业务,甚至会消除各公司的传统界限,而且它也对现有的安全机制理念提出挑战。诸如wikipedia(维琪百科,互联网上的百科全书)发明了人们如何共用信息、如何解决问题以及如何互相学习的方式;诸如linden labs 之类的公司,通过其second life(中文译名:幸福人生)发明了人们通过虚拟方式沟通、协作与会谈的方式。以此揭示最难处理的业务和技术挑战,征求客户群的观点、回馈和新的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开题报告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开题报告 南京市第十三中学科利华分校课题组 一、课题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根据《中央电化教育馆“十一五”全国教育技术研究规划课题指南》的有关精神,我们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确定为我校的“十一五”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核心课题。选择这一课题,基于以下几点认识: 1、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需求 当前,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对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也为教育现代化的实现提供了技术支撑。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第一,网络环境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平台,极大地丰富了教学资源;第二,信息技术为教师的备课和上课带来了更加实用的辅助;第三,信息技术使教学更好地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更好地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信息化普及的今天,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优化课堂教学,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现人本立意的教学目标,培养适应时代需要的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这是21世纪教育的主题。提高国民的信息素养,培养信息化人才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根本,教育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基础。教师教育信息化既是教育信息化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推动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力量。 2、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新世纪以来,我国中小学教育领域正在进行以“课程改革”为中心的教育改革,这次课改关系到亿万学生的成长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对教师来说,课改提出了许多新的挑战。从某种意义上说,课改能否取得成功,取决于广大教师对课改的认识,取决于他们的理论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 如何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使课堂教学效率最大限度地提高?如何有效地整合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优化课堂教学?这是摆在我校教师面前的现实问题。信息技术在辅助教学方面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应用的情况和效果却参差不齐:有些教师使用比较恰当,信息技

企业信息化的内容和特征

企业信息化的内容和特征 企业信息化的内容和特征 一、内容 企业信息化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技术进步。自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诞生以来,电子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其普及应用和广泛渗透为企业的产品设计、制造、办公和管理提供了工具。同时,职能管理层、经营决策层和电子商务层的信息化改变了传统企业的组织关系。企业信息化在管理、经营上的变化和时空上的拓展,特别是互联网的出现,为电子商务提供了基础条件,电子商务为企业信息化增添新的内涵。企业信息化大大拓宽了企业活动的时空范围,在时间上,企业信息化以客户需求为中心实施敏捷制造和集成制造;在空间上,企业信息化以虚拟形态将全球聚合在一起。具体而言,企业信息化包含五个方面的内容: (1)产品信息化。产品信息化要使用好两个技术, 一是应用数字技术,增加传统产品的功能,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比如,以往的模拟手机同现在的数字手机在保密性和性能方面无法同日而语,数字控制技术对机床的增值产生了数倍的影响; 二是应用网络技术,网络冰箱通过网络管理中心进行控制,可以向用户通报何时需要添置新的食品,从而产生了新的附加值。产品的质量改变不大,最大的差别在于通过服务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 (2)设计信息化。即产品设计、工艺设计方面的信息化。目前应用较为普遍的是计算机辅助设计(CAD)系统,设计信息化还包括计算机辅助工艺规程设计(CAPP)系统应用、计算机辅助装配工艺设计(CAAP)系统应用、计算机辅助工

程分析(CAE)系统应用、计算机辅助测试系统应用、网络化计算机辅助开发环境、面向产品全生命周期活动的设计(DFX)系统二次开发与应用与产品建模、模型库管理与模型效验系统开发与应用; (3)生产过程信息化。即自动化技术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用自动化、智能化手段解决加工过程中的复杂问题,提高生产的质量、精度和规模制造水平。其中主要应用包括数控设备地应用、计算机生产过程自动控制系统应用、生产数据自动收集、生产设备自动控制、产品自动化检测及生产自动化覆盖等; (4)信息化。企业通过管理信息系统的集成,提高决策管理水平。主要应用层面包括企业资源规划(ERP)系统、供应链管理(SCM)系统、客户关系管理(CRM)系统和辅助决策支持(DSS)系统; (5)市场经营信息化。通过,可以大大节约经营成本,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提高经济效益。 二、企业信息化的特征 企业信息化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它主要表现出以下七个方面的的特征: (1)企业信息化的本质特征。"信息化"企业的核心业务、主导流程和人。任何企业,无论是资源型企业、商业企业,还是金融、制造及社会中介机构,只要它是企业,就必将拥有其独特的主营业务,即核心业务,其运作过程就是企业的主导流程,它们是企业信息化改造的重点对象。同时,信息化也是"化"人的过程。企业各级员工要在心理上和行动中全部投入信息化建设进程,成为信息化的主导力量,当然这还需要"一把手工程"的积极带动和引领。 (2)企业信息化的形态特征。在企业生产、管理和经营三个层面,在产品设计、工艺过程控制与零件加工、事务处理、供应链管理与辅助决策等领域广

企业信息化系统集成建设方案只是分享

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方案 最大限度的提高管理效率,实现办公自动化,最小的投资换回最高的回报。

目录 第1章云终端系统 (3) 1.1 企业信息技术的发展 (3) 1.2 PC机模式的弊端 (3) 1.3 云终端企业办公网络解决方案 (3) 1.4 云终端方案和标准PC方案预算对比 (5) 1.5 方案图解 (7) 1.6 云终端产品简介 (7) 1.7 服务器配置要求 (9) 第2章GPS汽车定位系统 (10) 2.1 GPS车辆监控管理系统工作原理 (10) 2.2 系统功能 (10) 2.2.1实时定位 (10) 2.2.2超速报警统计 (11) 2.2.3疲劳驾驶报警 (11) 2.2.4轨迹回放 (12) 2.2.5轨迹分析 (12) 2.2.6定点搜车 (13) 2.2.7停车数据统计 (13) 2.2.8应急报警 (14) 2.2.9进出站场统计 (14) 2.2.10里程统计 (15) 2.2.11速度曲线图 (15) 2.2.12线路偏离报警 (16) 2.2.13图片传输 (16) 2.2.14视频录像 (18) 第3章一卡通系统 (19) 3.1 一卡通系统概述 (19) 3.2 网络结构说明 (20) 3.3 软件体系架构 (20) 3.4 质量保证体系 (22)

3.5 售后服务承诺 (23) 第一章云终端系统 1.1 企业信息技术的发展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用户更加注重自身信息架构的简便易用性、安全性、可管理性和总体拥有成本,企业也不例外。近年来,信息化建设发展迅速,企业网络不断完善。 但是,现阶段一些企业电脑网络的建设,大都采用单独享用各自PC机的模式,而PC 机模式具有采购部署成本高、大量PC机资源闲置浪费、后期管理维护困难、安全性差等诸多问题。因此,如何能够构建一个低成本、易于管理、安全性高的企业网络一直是企业信息化的焦点。 1.2 PC机模式的弊端 (1)PC造价高昂 企业网络具有人员用机数量较大的特点,一般10-150台不等,采购众多PC机成本高昂,而安装软件需要同等数量的LICENSE,进一步增加成本,并且在每次的电脑升级换代和维护过程中,都需要企业投入较大的资金,应用的成本较高。 (2)管理维护困难 企业网络的主要使用对象为办公人员,而这些办公的计算机专业技术水平通常不高,这便增加了管理人员对PC终端管理的复杂性;另外,随着企业息化建设的逐步深入,PC 终端需要配合企业的应用系统建设,进行系统的升级和更新,而每次系统升级或更新,都需要庞大的处理工作,不可避免地增加了系统的维护工作量和开销。 (3)安全性差 PC终端本地拥有存储,办公人员可以随意安装各类软件,容易受到病毒攻击,系统安全性较差。 (4)噪音辐射功耗大 传统PC功耗在200W/小时左右,耗电量大,机箱风扇运行噪音干扰也较为严重,另外机体辐射较强,对人体健康不利。 (5)整洁度不高 整洁的办公环境能给工作人员带来轻松愉快的心情,从而使得办公效果更佳。当前办公空间十分有限,分配用于办公网络的空间不会很大,而PC机占用空间较大,在一个有限的空间内部署多台PC会影响办公环境的整洁和美观。

我国信息系统集成行业概况研究

我国信息系统集成行业概况研究 1、行业概况 (1) 行业发展概况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包括软件产品及其他信息技术服务,信息系统集成属于其他信息技术服 务的细分领域。信息系统集成是指通过结构化的综合布线系统和计算机网络技术,将各个分离的设 备(如个人电脑)、功能和信息等集成到相互关联的、统一和协调的系统之中,使资源达到充分共享,实现集中、高效、便利的管理。采用功能集成、网络集成、软件界面集成等多种集成技术。实现的 关键在于解决系统之间的互连和互操作性问题,它是一个多厂商、多协议和面向各种应用的体系结 构。 信息系统集成行业作为软件产业的细分领域,在国内仅有三十多年的发展历史,根据前瞻产业 研究院发布的《2018-2023年中国计算机系统集成行业市场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分析,可简单分为如下几个阶段: ①增值代理阶段(80年代初至90年代初) 与其他类型的国内IT 企业相同,国内的信息系统集成业务最初也是通过代理分销业务逐步发展 起来的,代理分销产品基本上是PC、外设、笔记本电脑等产品,随着市场规模的扩大,小型机也被 逐步纳入到代理分销的产品当中,包括IBM、HP 等公司都逐步在国内发展了一批小型机产品的代

理商。这些代理商成为国内信息系统集成商演变的原形。最初阶段的信息系统集成商严格意义上讲, 都是硬件代理商,此阶段业务为以增值代理为主。 ②个性化定制阶段(1993年~1998年) 个性化定制阶段表现为部分商家开始参与客户的一部分信息化建设,除了掌握硬件集成技术 外,信息系统集成商开始进入到为客户定制和开发软件阶段。在这一发展阶段,信息系统集成业务 主要为个性化定制或半定制,所谓半定制是指集成商基于客户原有的部分软件进行改造开发和信息 系统集成工程实施,这属于一种高消耗的业务模式,其存在的基础是暴利。此阶段的主要特征为: 技术资源分散、地方色彩浓厚、无法形成规模。 ③行业服务阶段(2000年以后) 从1999年开始,随着客户理性采购比例增加,信息系统集成跟随硬件利润的下滑,利润率趋 于稳定和合理。此阶段,个性化定制的资源高消耗业务模式开始受到普遍的置疑,开发资源的优化 使用成为信息系统集成商最关心的问题。由于行业客户的IT 应用需求有本质的趋同性,开发经验可 以得到延续使用,因此信息系统集成商的地域区隔逐渐被打破,对客户进行行业性的区分,并确立 自身在客户眼中的行业服务形象成为国内信息系统集成商的主要竞争方向,新的竞争格局开始形 成,这一发展阶段可称之为行业服务阶段。 ④应用软件产品化阶段 网络应用在国内的迅速普及导致信息系统集成行业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进入了第四个发展阶段

企业信息化模型与方法研究

企业信息化模型与方法研究 发表时间:2016-11-17T16:22:21.587Z 来源:《文化研究》2016年8月作者:郁升远 [导读] 当前,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市场中,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一个不可逆转的时代趋势。 首约科技(天津)有限公司哈尔滨分公司黑龙江哈尔滨 150001 摘要:当前,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市场中,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一个不可逆转的时代趋势,任何身处竞争环境中的企业都需要抓住机遇。通过信息化武装企业架构,并在这一过程中,正确理解信息化的目的、作用与内涵,依照本企业的条件与客观实际,对管理体制进行改革,以便使其管理工作能够在创新体系中达到时代的要求。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一些现代企业对信息化关系相对盲目,管理创新工作的推进效果有待提升,未能达到理想的效果。所以针对企业信息化模型的方法研究被广泛涉及。 关键字:企业信息化模型;方法;研究 前言:目前,国内对于企业信息化的探讨大多集中于企业信息化应用技术实施的具体层面,还没有对信息化创新模式、路径、机制与对策进行系统研究,基本上是把企业信息化视为主动性的科学管理举措以及积极适应市场格局的战略的必然结果。本文拟回顾中国企业信息化创新历程,系统研究两化融合背景下,基于信息通信技术进步的企业信息化创新模式,提供企业信息化模式的可行性实施架构,提出加快企业信息化创新的产业政策,设计推动企业信息化应用技术发展及企业信息化模式创新的对策,为实现两化深度融合提供一个基于信息通信技术进步和企业信息化协调发展视角的模式分析、对策选择及政策解释。 1.中国企业现代化发展历程 1.1企业信息化基础设施有待加强 从中国企业面板数据看,企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加强。截至2013年9月底,全国实有企业1469.31万户,同期(截至2013年12月底)我国企业网站约226.5万个,仅仅占全国企业总量的15.4%。中国网站所使用的独立域名也仅为461.4万个,相比全国实有企业数量也是相距甚远。由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移动三大骨干运营商寡占的国际网络出口资源束缚着我国众多企业全系列、快速化的信息化发展需求。 1.2现代信息化管理手段运用不充分 现阶段,为了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与信息化管理水平,我国已经引进大量先进的管理方法及企业现代化信息管理的手段,比如企业营销管理、质量管理、企业文化、经营战略等,企业通过不断学习先进的信息化管理的理论、技术等,并将其积极运用到企业管理中,但能够做好这些的都是一些大型企业,一些中小型的企业在引进、应用先进知识方面力度不够,信息化管理手段较单一,管理信息化范围不够,缺乏专业的信息化管理系统支持,没有专业的信息化管理人才。 1.3企业管理信息安全性有带提高 现阶段,我国企业对于信息系统的安全愈来愈重视,很多企业都采取了各种风险管理及预防措施。但是现实生活中仍然出现了系统数据备份设备不完善、数据丢失等信息系统安全管理不规范的现象,因此,企业之中建立一套完善的、合理的企业信息系统安全管理体系尤为重要。 2.我国企业信息化模型与方法的提高探究 2.1政府支持 21 世纪以来,以信息及通信技术为代表的新一轮科学技术革命正在极大地促进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及变革,企业管理也深受其影响。实践证明,政策因素在企业信息化发展中具有决定性作用,政府通过宏观战略引导及持续财政投入加快建设信息通信基础设施,为企业信息化落地提供了完善的物质基础及健全的网络环境。而且,政府为信息通信技术研发及扩散制定的强力振兴政策及宽松法律法规会促进信息化在企业群中的广泛应用。 2.2注重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和人才培养 企业信息化生态系统就是囊括人才、技术、信息、过程及实践等,实现组织信息与组织架构之间交互影响、彼此促进、有机联系的集合体,也指大量信息化运作实体机构相互影响并且共同发展的产业环境。对现代企业来说,在应用信息技术对信息资源进行开发和实践的过程中,要使之与企业的管理思想与方法结合在一起,以期起到从局部到全局、从内部到外部、从战术选择到战略执行的演变,并将其在企业内部全方位、深层次的展开。实际上,企业信息化不单纯指向信息技术在企业的应用,还涉及到通过科学管理思想与方法的引进,在企业内部构建一套符合信息化要求的先进经营管理机制。并以此为基础,对现有的组织结构和运行结构以及公司治理结构等进行有效的业务流程重组,在突破现有组织结构与职能界限之后,全面提升企业的信息处理和应用能力,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与协作。在此基础上,企业也需做出一些优惠吸引人才的措施,一方面,要从企业员工人事管理出发,从人力资本管理到资源管理等方面建立完善、系统的培训体系,对现有的员工进行信息化管理相关理论和实践的培训;另一方面,需要通过提高企业的福利,如优美的工作环境、良好的发展前景、完善的升职机制等吸引更多的信息化管理专业人才。 2.3企业管理信息安全性提高方式 企业信息系统的信息安全性在现有的信息安全技术下并不能很好地保证。因此,只有结合我国企业的实际情况,采取合理、完善的管理措施,才能保证企业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及平稳性。现阶段,大量事实表明,如今企业的管理安全问题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问题,更大程度取决于相关人员的管理水平。所以说,只有将企业的信息系统安全风险进行有效识别及分析并采取有效的风险管理及预防方案,才能保证企业管理的安全性及可靠性。随着信息化时代快速发展,企业信息化管理模式正在被大家所接受。我国的企业通过积极发展信息化,为其自身的产品销量引入新的管理及营运渠道。然而现阶段,我国的企业信息化模式还存在着许多不足,这与企业资金不足、人才缺乏的特点有着很大的关系。因此,企业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来不断摸索创新管理模式,从而选择适合自身的信息化管理模式及发展路径,只有这样才可以更好地提升我国企业在信息化背景下的发展质量,同时促进企业的经济效益的有效增长。 3.结语 企业信息化是社会发展的产物自从我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后,在经济水平不但得以提高的同时,也使得我国面临了较强的竞争压力。并且,人们在企业信息化模式的推动下,使得自身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模式都在不断发生变化。使人们真正意义上的从以前的农业社会

《小学数学教材与信息化技术的整合研究》课题

《小学数学教材与信息化技术的整合研究》课题 研究方案 一、研究背景 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经济、文化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多层次的,对于教育亦是如此。信息技术本身虽不能自然而然地引发教育的革命,但它却是这场必然发生的革命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因为作为智能化技术,信息技术既包括基础设施又蕴涵着人类的高级智慧。信息科学技术、人工智能等的研究与开发,不仅对我国现行的教育与教学理念提出了挑战,而且为我们实现素质教育的理想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案、方法与工具。 近年来我校的信息技术水平在不断发展提高,信息技术硬件设施、网络环境等都达到基本标准。在这种优越的条件下,怎样充分利用这些硬件设施、网络资源,促进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结合人教版教材教学实验,提高我校数学教师现代化的教学水平,已成了我校下一步教育信息化工作研究的重点。我们选择以《小学数学教材与信息化技术的整合》作为研究课题,在于充分利用现有的应用软件,并进一步促进教师从苏教版教材与信息技术中领悟新的教育理念,激发其教育想象力,使其成为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探索应用软件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中新的应用价值,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课题核心慨念的界定 (一)本课题所提“小学数学”,指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

(二)“信息技术”主要指教学上所应用的多媒体等现代化手段(三)“整合”,指小学数学与信息技术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促进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一)国内现状 在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发展可以追朔到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即当时的计算机辅助教学,并明确提出“激励整合”概念。而“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思想是1997年最先由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中心北京部的潘懋德老师提出的,他们刚开始一研究课题的形式在全国开展研究和推广。2001年下半年以来,许多地方教育部门、一些学术机构相继举办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专题研讨会,如全国学科“四结合”教学改革实验研究课题组举办的年会和“信 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现场观摩交流会”等。许多研讨会都通过理论探讨和实践经验交流,让与会者切实感受到要在教学设计中体现生本观念,着力培养学生们的创新能力。在国内教育技术的各种报刊、会议、文件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李克东教授率先在珠江三角洲地区推进教育信息化。现在全国各地已全面展开。 (二)国外现状 近年来,在一些发达的国家和地区,还广泛使用现代教学手段,如幻灯片、影片等。在日本,配合各册课本制作的幻灯片总计达三百多张。近年来,有些国家还允许或提倡使用电子计算器。关于计算器的使用,各国还有不少争论,特别是许多教师不赞成小学生使用计算器,担心会忘掉计算技能。但是不少实验报告都认为,计算器有助于掌握基本技能和数学概念以及解答应用题,不会损害学生的成绩。同时也认为要考虑到小学生的特点,一般宜于在高年级使用,在使用之前应先掌握基本计算技能。美国全国数学教师协会八十年代《行动计划》中提出,超过两位数的计算就可以用计算器。日本算数学习指导要领中规定,高年级可以适当使用计算器,但是不能影响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至于使用计算器以后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有些人认为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关于计算机,美、英等国已有不少小学在数学课上用作辅助教学手段,不仅用于学习计算,解应用题,而且用于辅导儿童,解答疑难问题;此外还用于记录和分析学生成绩并根据学生的进步情况制定学习计划,而且逐渐成为在家庭中对孩子进行教育的主要途径。 四、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 (一)选题意义

企业信息化系列――背景篇

企业信息化系列——背景篇 xx,访问人数: 3716题记: 国家的“十五规划”中明确指出: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社会生产了的跨越发展。 企业信息化建设被不可逆转的历史推向了市场大潮的浪尖——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不再是企业的效益工程而是企业的生存工程,如果企业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失去了有利地位,势必被社会生态无情的淘汰。 一、国际背景 众所周知,二战前后美国一直是制造业大国,在全球的制造业中具有不可动摇的地位,但是20世纪50年代以后出于军备竞争的需要,对产业进行了调整,偏重于高新技术和军用技术的发展,而放松了对一般制造业的重视和促进;另外在进入70年代中后期,由于信息产业的风起云涌,美国制造业的发展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冷遇,甚至大学里不再开设关于制造技术和制造科学方面的课程。其带来的直接后果是,80年代中期后美国经济的缓慢发展同日本、欧洲各国的迅猛发展形成强烈的对比,美国制造业和美国经济在国际竞争格局中发生了地位上的改变,充当制造业“晴雨表”的汽车行业在美国本土遭受了严重的打击,直至90年代初,美国仍有1/4以上的国内汽车市场被日本汽车所占领;1986美国一半以上的机床需要进口;同时第二、第三产业的比例出现了严重的失调。制造业霸主的地位易主导致国际贸易逆差剧增,经济空前滑坡。80年代末期,美国在反省因产业政策的失误而付出惨痛代价的同时,先后推出了促进制造业发展的两项计划,即“先进制造技术计划”和“制造技术中心计划”,经过战略调整,美国在逐渐收复失地的同时巩固了其霸主的地位,出现了超常期的稳定发展期 以历为鉴可以明理”,但是制造业的重塑并不是对以前的系统进行简单的维系,必须对传统制造业进行彻底的改造,使其适应于新的形势的要求。目前世界各国均加大投入进行了新的战略部署和规划,从根本上发展和改造制造业。

企业信息化问题及研究 文献综述

毕业设计(论文) 文献综述 题目中小型企业信息化过程中存在的 问题及对策研究 姓名 学号 40741703 系别科学技术系 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指导教师 2011年1月7日

经营型企业信息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文献综述 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信息时代的到来,知识和信息的生产、传播与应用已成为当今社会企业发展及经济增长的主动力,信息已成为现代企业重要的财富和资源,可以说,掌握了信息,就有机遇;掌握了信息,就有发展。因此,对正处于转轨时期的中国企业来说,广泛地采用电子信息技术,推进企业技术进步,加强科学管理,加快企业信息化进程,已是刻不容缓的当务之急。 进入21世纪,信息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更加深刻。广泛应用、高度渗透的信息技术正孕育着新的重大突破。信息资源日益成为重要生产要素、无形资产和社会财富。信息网络更加普及并日趋融合。信息化与经济全球化相互交织,推动着全球产业分工深化和经济结构调整,重塑着全球经济竞争格局。互联网加剧了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成为信息传播和知识扩散的新载体。加快信息化发展,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选择。 在全球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党和国家已把信息化作为谋求国民经济跨越式发展、加快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的一个战略选择,企业信息化则是其中重要的一环。但是,由于我国目前仍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是在没有完成工业化的情况下搞信息化建设的,因此,与信息社会对企业的要求,以及发达国家的企业信息化程度相比还有相当的差距。虽然与过去相比,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现在已由局部推进转变为整体推进,由战术地位转变为战略地位,但还是存在着对信息化认识不足、缺乏整体规划、信息人才短缺等一系列问题。 我国信息化现状之后的总结,提出了目前企业信息化存在的主要问题,即:观念落后、受企业体制和机制的限制、信息网络技术的运用发展缓慢、人才缺乏、支撑企业信息化建设配套环境限制、投入力度小,结构不合理等。面对这些问题,如果解决不好,将不利于增强我国企业在信息时代生存和发展的能力,不利于我国企业提高生产、经营和管理水平,不利于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企业的信息化分析当今社会是信息化的社会,是信息高速发展的社会,一方面信息化产业在产业结构中占据优势和主导地位,形成迅速传播的信息机制;另一方面,产业信息化成为企业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传统经济的有效组成。信息产业化和产业信息化都是信息经济的重要组织部分。信息化是指利用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将分散的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整

信息化系统集成监理方案(技术标)

某某 信息系统工程监理方案网络系统集成监理方案 某某 2005年10月14日

一、监理工程概况 1、工程名称:某某信息系统工程——网络系统集成 2、工程地点: 3、建设单位: 4、设计单位: 5、承建单位: 6、监理单位:某某 二、监理依据 1GB/T 9837.1-4—1998 信息技术开发系统互连基本参考模型 2GB/T17967—2000 信息处理系统开放系统互连基本参考模型 3GB/T17969—2000信息处理系统开放系统互连 OSI登记机构的操作规程 4GB/T 16646—1996信息技术开放系统互连局域网媒体访问控制(MAC)服务定义 5GB/T 15629.1—2000信息技术开放系统互连局域网特定要求 6GJ014—1995 通信机房环境条件 7GA/T75—1994 安全防工程程序与要求 8GB17859-1999计算机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划分准则 9GB/T 50311-2000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 10GB/T 50312-2000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 11YD/T1240—2002 接入网设备测试方法—基于以太网技术的宽带接入网 12GB/T17544—1998 信息技术软件包质量要求和测试 13YD/T869—1996 用于局域网分组交换公用数据网互联的网桥/路

由器接入分组交换公用数据网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 14GB/T19001—1994 质量体系、设计、开发、生产、安装和服务的质量保证模式 三、监理方案 1、工程项目监理容 ●工程事实管理的组织结构 ●工程文档的管理与控制 ●工程方案的设计 ●工程实施的准备也组织 ●工程实施过程的控制 ●工程实施的检查 ●设备到货和装调 ●不合格工程的控制 ●工程的审核与评审 ●工程的验收与交接 ●工程的质量监控 ●人员的培训 2、项目监理程序 计算机网络工程建设监理一般按如下程序进行: 需求分析方案论证—招投标—现场监理—测试—验收 1)需求分析方案论证阶段的监理: a)检查承建方(或项目设计方、投标方,下同)对业主现状的描 述文档,描述是否真实、到位。 b)检查承建方对业主现有网络系统的分析文档,对业主现有系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