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和谐社会条件下新型人际关系的构建-

和谐社会条件下新型人际关系的构建-

和谐社会条件下新型人际关系的构建-
和谐社会条件下新型人际关系的构建-

目录

中英文摘要 (1)

一、和谐的人际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2)

(三)和谐人际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保证。 (3)

二、当前我国社会人际关系的现状 (3)

(一)爱心与诚心的缺失。 (3)

(二)人际间的冷漠与对立渐成社会的弊病。 (3)

(三)人际间的关系逐步走向淡化和庸俗化。 (4)

三、提出和谐社会中构建新型人际关系的新理念, (5)

(一)在爱的呼唤中建立和谐人际。社会是人与人关系的总和。 (5)

(二)要充分认识构建新型人际关系道德的过程是一个社会体的互动过程。 (6)

(三)提高心理素质, 开放自我。 (6)

(四)自觉抵制不正当的人际关系, 避免人际关系庸俗化。 (6)

(五)在全社会加强道德和法制教育。 (7)

参考文献: (7)

和谐社会条件下新型人际关系的构建

中英文摘要

摘要:和谐社会是一个具有丰富内涵的概念,其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谐是一个方面。人的本质属性是社会性,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人是社会的根本,离开了人就无所谓社会,没有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也没有社会的和谐。从社会角度讲, 人际关系是最基本的社会关系, 社会是靠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整合起来的。从个人角度讲, 个人其个性的发展、自我意识的形成只有在一定的人际关系中才是可能的。因此,和谐的人际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在充分了解当前我国社会人际关系的现状,提出和谐社会中构建新型人际关系的新理念,不仅有利于个体的正常、健康、全面发展, 而且还有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关键词:和谐社会;人际关系;构建;

Abstract: The harmonious society is one has the rich connotation concept, between the person and person's relational harmony is an aspect. Human's essential attribute is the sociality, the human is the social relations sum total, the human is society's basis, left the human not to matter the society, nobody with person's between harmony, also did not have society's harmony. Says from the social angle, the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is the most basic social relations, the society is gets up depending on various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conformity. Says from individual angle, individual its individuality development, self-awareness's formation only then in certain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is possible. However current along with our country market economy unceasing deepening, has had some negative influences for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healthy development, therefore the new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construction is not only advantageous normally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to the individual, healthy, the full scale development, moreover is also advantageous to the socialism harmonious society's construction.

Key words:harmonious society interpersonal relations structure

一、和谐的人际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早在先秦时期我国伟大的思想家孟子就提出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传世警句。这充分说明和谐的人际关系对社会的发展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历代的学者们也时刻提醒人们必须相亲相爱团结互助、和睦相处、和谐发展,才能实现家和万事兴的梦想。历史证明,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开创人和的理想局面,是事业成功、社会稳定。民族兴旺、国家繁荣的必要条件,也是无数的中华儿女梦寐以求的目标。因此建设一个和谐社会,首先必须要构建一个和谐的人际关系。

(一)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和谐社会的基本要素。人是社会人,人要在社会中建立自己栖居的环境,离不开邻里间的友好亲善、互帮互助、离不开同事朋友之间的以诚相待。而一个家庭一个单位一个社会做到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才能产生巨大的合力,才能充分调动人们的积极性为各项事业的顺利进行提供强大的动力和支持。

社会的稳定需要人际关系的和谐。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是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也是社会主义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更是社会繁荣进步的重要标志。在当代中国,人际关系和谐对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对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精明水平的提高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第一,人际关系和谐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中央提出的社会建设的新目标,是社会进步所要达到的新高度。而建设一个和谐的社会,必须首先有一个和谐的人际关系,因为人际关系的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社会是人的社会,人是社会的主体,更是和谐社会的主体,只有人际关系达到了和谐,才能使各种社会关系协调顺畅,也才能使各种现实矛盾得以化解,社会才能安定有序、才能和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容首先应当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

(二)人际关系和谐是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强大动力。首先,人是生产力诸要素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人来推动。人际关系的和谐能够起到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效率的作用。和谐人际关系是促进和谐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生产力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这种能力的高低反映了一个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水平。虽然从严格意义上讲,人际关系并不属于生产力的范畴,但从历史实践上看,人际关系对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具有极大的影响。和谐的人际关系在社会生产生活的实践活动中,可以转化为促进生产力发展、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第一,从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来讲,和谐的人际关系能产生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在某种意义上就会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第二,在社会发展的历史中,人与人之间若能和睦相处,安定团结,共同致力于生产力的发展,民族就会昌盛,国家就会兴旺,社会就会进步,同时,也只有在一种和平、友善的社会氛围中,人们才能专心致力于生产力的创新;第三,古今中外的历史也证明, 如果人际关系和谐,就可以避免民族矛盾,减少社会内耗,降低资源的无效损耗,提高生产生活效率;最后,和谐的人际关系可以为社会和谐发展创造一种有效激励机制。和谐的人际关系能够强化人们在社会活动中的责任心、荣誉感和团结协作精神,促成人们的工作热情和创造精神的发挥,从而创造更高的社会和谐,可见,人类行为激励机制的是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动力。其次,人际关系和谐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胡锦涛总书

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发挥道德模范榜样作用,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1 ] 胡锦涛总书记所提出的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这些任务,都离不开人际关系的和谐,也都会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同时,人际关系的和谐也是社会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它能够强化人们在社会活动中的责任心、荣誉感和团结协作精神,在关爱他人中提升自己的道德境界,通过诚实、信任、平等、尊重、互助等实际行动来促进整个社会道德水平的提高。

(三)和谐人际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保证。和谐人际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保证。任何一个社会都是充满差异、充满矛盾、充满冲突的。当今社会是多元化社会,必然存在多样性,存在差异。在构建和谐社会这个过程中, 大量的问题和矛盾会集中出现:经济实力的强弱、政治地位的高低、道德水准的优劣、社会影响的大小等都会使社会成员之间产生距离和隔阂。我们应以一种宽容的精神、理性的态度承认并正视这些矛盾和冲突,勇于直面现状,积极消除隔阂、努力缩小距离, 适时化解冲突,力求人与人之间关系和谐共处,使人人获得良好的生存空间和发展机会。这不仅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而且有利于百姓的安居乐业,社会的稳定有序。

建立和谐的人际环境,意味着要树立人人平等的现代理念每个社会成员的人格和尊严都一视同仁的得到正义的福佑,公民在履行社会义务和责任的同时,拥有同样的权利和自由。从社会公正的角度看,每一个社会成员都可以享有权利的平等、分配的合理、机会的均等和司法的公正。不因地域、民族、性别、文化的差异而受排挤和歧视,不因经济贫困被冷漠。良好的人际环境,将使人与人之间关系协调、和谐共进、真诚合作,一路绿灯,是人们感到“人间自有真情在”,从而热爱生活,珍惜友谊、努力工作、积极向上,不再相互敌视、不再尔虞我诈,冷漠自私、一切向钱看,不再让人间真情淹没在铜臭里。

二、当前我国社会人际关系的现状

(一)爱心与诚心的缺失。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其负面效应也随之而来,腐蚀着人们的思想。市场经济作为一种资源调配的手段, 其目标是追求价值最大化,实现财富的聚集,这就容易产生对金钱崇拜的观念和行为,滋生拜金主义。在市场经济“利益驱动”的杠杆作用下,一方面人际关系的功利意识明显增强,人与人之间缺少真诚的仁爱精神,有些人把人际关系看成金钱关系,甚至尊严、名誉、地位亦是如此,出现拜金主义倾向,社会中普遍的缺少爱心。在利益分配不公、贫富差距过大的情况下, 把金钱至上的观念渗透在人际关系当中,极易滋生人际危机和人际冲突。另一方面社会诚信系统缺失,坑蒙拐骗现象严重,市场经济条件下, 利益重新分配,巨大的利益欲望驱使下社会中出现了“唯金钱、唯利益”的论调,大谈金钱至上,利益第一,经济交往普遍化、经济化、庸俗化。人际关系本身所包含的政治关系、法律关系和伦理关系日益被经济关系所取代。金钱成了人们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砝码,而法律、道德却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可以看出,物质利益因素在人际关系的建立和维持上所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而社会诚信严重缺失。

(二)人际间的冷漠与对立渐成社会的弊病。现代社会随着社会生产力

的迅速发展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逐步走向一种病态的倾向。在农村随着农业机械化率的不断提

高导致了人们之间的合作逐渐减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的交往。然而在现代城市由于

社会分工不断专业化以及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冷漠现象表现尤为突出。

人际关系由亲近化转向冷漠化人们常说五十年代人帮人,六七十年代人整人,八九十年代

人不管人。如今,相当一部分人感觉到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不断拉大,人与人之间感情淡漠。很

多媒体报道的见死不救却讨价还价的现象既让人愤慨,又让人忧虑。人际关系的冷漠是自私的表现。随着社会责任的淡漠,人的观念向利益倾斜的表现越来越明显,个人利益至上。东方式

的情感文化提倡温良恭俭让,做事力求“中庸”,而现代社会变迁使人与人的联系越来越松散,人的流动性较过去大大增加,单元套房使人的家居生活闭塞,人们为了不发生矛盾摩擦,即使

不是“老死不相往来”,也普遍采取避免过于密切的交往态度,过去的邻里亲密程度不次于亲戚,而今却没有情感的交流,如今现代城市的人们住在门对门却相互都不认识,据2006年4月《华商报》对西安市邻里关系进行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22%的被调查者根本不认识自己的邻居; 45%的人只是偶尔和邻居见面打个招呼; 77%的人不太了解邻居家成员情况; 63%的人和邻居关系一般;对邻里关系状况表示“满意”的有14%;有57. 7%的人没有帮助过邻居,可见邻里关系已经淡漠到了一定程度。何谈邻里的和睦相处,可见冷漠也就不足为奇了。人们都在埋

怨世态炎凉,人情薄如纸。正义善良的人们发出内心的呼唤,友谊真情你在何方?

(三)人际间的关系逐步走向淡化和庸俗化。现代社会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逐步走向一种病态的倾向。在农村随着农业机械化率的不断提

高导致了人们之间的合作逐渐减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的交往。然而在现代城市由于

社会分工不断专业化以及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冷漠现象表现尤为突出。

第一,人际关系的淡化,其主要表现为人际关系中亲情、爱情、友情的淡薄。处在情感性关

系中的人们在日常交往过程其行为取向更多地表现为工具性, 而较少情感性。由于关系双方

缺乏起码的情感交流和心灵沟通, 因而相互间往往缺少应有的信任理解尊重关心。人际关系

的淡化使得情感性关系的建立和维系不再以相互间的情感为前提, 而是以个人具体的物质性

目标的实现为前提, 从而使情感性关系失去其原初的意义和功能。由于情感性关系不能很好

地发挥其满足个人情感需要的功能, 使人们正常的情感需求往往得不到很好的满足, 也使人

们因工作而造成的紧张心理得不到很好的消除, 最终导致人们的心理遭受一定程度的扭曲,

如现代孤独症和忧郁症都是心灵扭曲的表现人

其次,人际关系的庸俗化,主要表现为人际关系被简单化为物质利益交换关系。人际关

系本身所包含的政治关系、法律关系和伦理关系日益被经济关系所取代。物质利益因素在人

际关系的建立和维持上所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人际关系的庸俗化一方面使情感性关系在一

定程度上蜕化为工具性关系&情感性关系亦成为人们实现物质性目标的主要工具之一,从而使处在情感性关系中的人们较少表现真诚行为, 进行真情交流, 这更加剧了人际关系的淡化。

另一方面使工具性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变成了人际金钱关系金钱成了人们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

祛码, 而法律、道德却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维系正常工具性关系所必需的公平原则、平

等原则不再被人们自觉遵守, 取而代之的是自我利益原则人际关系的淡化和庸俗化互为因果, 互相加剧, 导致正常的情感性关系和工具性关系被扭曲,最终使人际关系的严重恶化。人际关系的恶化无论对个人, 还是社会的正常发展都带来了严重的不良后果。人际关系的淡化和庸

俗化使得情感性关系在某种程度上已被工具性关系所取代, 从而使得情感性关系在人们日常

生活中的地位日益被忽视, 以致于人们在人际交往中只重视工具性关系的建立, 而不重视情感性关系的建立& 邻里关系的被忽视就是其中表现之一(。情感性关系的扭曲和缺少使得个人精神生活空虚, 安全感缺乏, 从而使个人的正常、健康发展受阻。人际关系的淡化和庸俗化使人际交往表面化。交往表面化的结果使人际关系变得非常脆弱和不稳定, 而人际关系的不稳定势必影响人际关系整合功能的发挥, 这又将直接影响组织凝聚力的形成和整个社会的稳定。

人际关系的恶化还将影响正常社会秩序&包括经济秩序、政治秩序、法律秩序和伦理秩序的形成。当情感性关系被工具性关系所渗透而发挥工具性作用时, 人情、权力金钱就势必互相渗透, 从而使经济混乱、政治腐败法律失效道德沦丧人际关系的淡化和庸俗化将导致人际冲突的经常化, 从而影响社会的安定。

当人际关系只剩下赤裸裸的利益交换关系, 而同时社会又缺乏相应的规范去协调利益

交换关系时, 人际之间的冲突将是不可避免的。从以上的分析可以十分清楚地看到我国目前的人际关系正在陷于困境。

三、提出和谐社会中构建新型人际关系的新理念,

(一)在爱的呼唤中建立和谐人际。社会是人与人关系的总和。一个好的社会,应该是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爱、相互支撑、充满爱心的环境或系统。和谐社会最本质的要求,就是人与人的和谐。而人与人和谐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心的交融、爱的交融。仁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先秦儒家人际关系理论的核心。孟子说:“仁者,爱人也。”由此可以看出,仁的核心是强调人与人之间要有爱心、同情心,社会要和谐,人与人之间就要友爱相处。有人说每个人心中都有两把“钥匙“,一把可以打开”潘多拉魔匣“,其中充满对富者的嫉妒,对穷人的轻蔑、对弱者的欺凌,对金钱的贪欲、对信义的践踏。魔匣一旦开启不仅伤人,终而害己。另一把钥匙可以打开通向和谐社会的大门,他领导我们怀着一颗仁爱之心,凡事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欲之,厚施与人。

现代人需要有爱心。爱是一种生命力,是一种原始生命力。罗洛梅对此予以高度肯定。他说在正常情况下,原始生命力是一种向对方拓展,依靠性来增强生命。投入创造和文明的内在动力,它是一种喜悦和狂欢,是一种单纯的保证,即知道自己能够影响他人,塑造他人,能够行使一种有意义的权力,它是一种确证我们自身价值的方式。实现社会和谐的关键在于每个人的社会角色的良好表现。在社会上,每个人既是服务者,同时又是被服务者;既时文明的创造者,同时又是文明的受惠者。因此所倡导的价值取向,因该是“我为人人,人人为我”也就是说“我爱人人,人人爱我”。和谐社会要消解不良情绪、人际冲突,需要每一个社会中的人愿意为他人服务,以最大的诚意与爱心善待他人,以此辐射周围的人,使每个人都成为愿意为他人服务的人。

用爱心维系社会的和谐。首先,一个缺乏爱的社会是没有前途的社会,一个缺乏爱心的人是孤独的、与社会分离的,是无法表现出自己能力的人。同时,一个缺乏爱心的人归根结底是个平庸的人,是个没有生活目的的人。我们要让未来社会充满生命的活力,让未来社会变得和谐美好,就要在人心、在社会、在整个世界响亮的奏起爱的和弦。其次,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必须在全社会大力提倡团结互助扶贫济困的风尚,形成平等友爱、和谐融洽

的人际环境。就必须移风易俗、兴利除弊,大力弘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优良传统,巩固和发展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前进的社会主义新型人际关系。

(二)要充分认识构建新型人际关系道德的过程是一个社会体的互动过程。

人际关系道德是调节人与人交往关系的行为规范。顾名思义,首先是个人的参与,个人要有与他人和谐交往的道德动机与规范。这个规范是个人的,如果得不到他人、社会的认同,客观上还是不能与他人、社会和谐相处。这时,个人就要转变道德观念,调整自己的行为规范,以与社会认同的行为规范相一致。其次,与社会相协调的行为规范(人际关系道德)并没有一成不变的固有模式,总体上,它只代表当时大多数人共同认可的行为规范。社会交往中的行为规范一旦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同,就成为人际关系道德,反过来指导个人的交往行为和道德观,并起着调节和约束作用。交际道德的形成过程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它的维系也是一个动态的平衡过程。与社会历史一样,人际关系道德的形成与发展不排除优秀个人、团体和政府的特殊作用。因此,我们在构建新型人际关系道德中,既要政府指导,更要社会全体的参与和互动

(三)提高心理素质, 开放自我。人际交往过程中也难免遇到各种心理障碍, 例如嫉妒、羞怯、自卑、自私、猜疑等。对待心理障碍,我们应努力克服, 逐渐培养健康的交际心理。如有的人身材短小一点, 就总觉得自己不如别人, 产生自卑心理。这种自卑心理不消除, 对周围的人始终存在一种戒备心理, 老在怀疑别人对他别眼相看, 这种或多或少的

对立情绪#就成为人关系中的巨大障碍, 交往过程中很难做到坦荡和真诚。现代社会是个开放的社会, 人要适应时代要求并有所作为, 也要在观念上和行为方式上具有合理的开放性。在学校里,要获得别人的理解和友谊, 就要加强交往, 不能封闭自己, 不应采取两耳不闻窗外

事的态度。如果一个人不能充满信地向他人敞开心扉, 沟通思想, 交换意见, 那么, 别人对他的理解从何谈起? 如果一个人不能恰当地分配出时间去与人交往、参加社会活动, 那么, 彼此间在思想上、感情上的接近、融洽又怎能产生?

(四)自觉抵制不正当的人际关系, 避免人际关系庸俗化。交往中要有意识地选择那些志向高尚、知识高深、道德高尚、情趣高雅的人, 与这样的人建立一定的联系, 才可能是友好的、亲密的、健康的、向上的群体, 彼此可以做到真心实意, 以礼相待, 取长补短, 相互促进和提高。对那种不思进取、格调低俗的人, 应采取冷淡和疏远的态度。人际交往的数量和方面也应有所控制, 数量太多、方面太广反而会成为一种负担。交往的频率和时间都应有所控制, 要适度, 防止精力和时间的分散浪费。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社会上也存在各种不正当的人际关系, 人际交往庸俗, 进行钱权交易, 利用各种不正当的手段谋求利益, 这些问题的解决有待于经济发展, 法制健全及人们道德素质的提高。俄国作家赫尔岑说: 人类关系只有在未被庸俗化的时候, 才能成为真实而神圣的东西。

联系和帮助, 如果能在学习上探讨和研究一些问题, 交换自己的看法, 很自然地就会产生信任感和亲密感,友谊就从这里开始的。当然, 生活上的帮助是不可缺少的。朋友之间也会产生一些分歧和矛盾, 应注意不要为小事磨擦计较, 对朋友要宽厚、大方。要最大限度的奉献, 最

小程度的索取。

(五)在全社会加强道德和法制教育。社会主义新型人际关系的形成、巩固和发展离不开道德和法制的双重规范。康德曾经指出,“法律着眼于调整人们的外部关系,而道德则支配人们的内心活动和动机。”首先,社会生活十分复杂,人们之间形成各种关系,产生各种矛盾,道德起着调节这些关系和矛盾的作用,从而使社会生活能够正常进行与和谐协调。道德调节的最主要的作用是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利益冲突。利益关系是社会生活中最基本的关系,调节好这种关系才能维持正常的社会生活。通过道德教育,提高人们的道德信念、道德理想和道德境界,从而形成一定的道德品质和社会道德风尚。告诫人们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唤起人们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在社会主义条件下,道德教育的作用就更为突出。加强共产主义道德教育对于改善社会风气,提高全民的道德水平,对于促进两个文明建设以及对社会主义新型人际关系的构建有重大作用。

其次,法律是调整人与人之间各种关系的重要工具。用法律的形式调整各种利益, 就使得社会主体能够正确地认识到个人利益与其他利益, 并在具体的行为中与法律所确认的各种利益协调一致。国家为了使社会健康有序地发展便借助法来调节各种利益。法在调节个人利益与各种社会利益时,不仅是一种行为模式,而且也是一种关系模式。对个人来说,法律规范为个人选择了一种能使个人利益和各种社会利益协调一致的行为方式。对社会与国家而言, 法律规范成为评价个人在具体法律行为中协调社会利益和个人利益的标准之一, 这体现了国家的态度与统治阶级的价值取向。其实, 法律规范并不仅限于指引和评价, 国家还要借助由法律所规定的相应手段来纠正发生的各种违法行为。对违法行为的纠正有时采用社会舆论谴责的形式,有时则表现为适用各种法律制裁。制裁的性质、程度取决于个人违反公共利益的特点、程度, 取决于所违反的法律规范的性质。这样, 国家不仅可以充当共同利益的维护者,

而且在个人利益受到非法侵害时, 还能充当个人利益强有力的维护者或保卫者。

总之, 法律规范通过把有利于个人、阶级、国家和社会的各种不同利益的条件固定在相应的原则规范和制度中, 来评价、指引并约束个人、国家和社会的行为, 使人们在具体情况下根据社会和国家的根本利益来选择相应的具体法律行为以实现自己的利益。因此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必须要有道德和法律的双重制约。

参考文献:

[1]麻美英.我国人际关系的现状与对策[J]. 浙江大学学报,1999, 29(5).

[2]邢晓明.城镇社区和谐邻里关系的社会学分析[J].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学报, 2007, 165(12).

[3]张林英,姜雪丽.论人际和谐与人际关系道德[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6,16(5).

[4]田安政.论大学生人际关系状况—交往原则及对策[J].武警工程学院学报, 2001,17(5).

[5]钟学忠,田皓.和谐的人际关系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 2005,34.

[6]赵德华.当代中国人际关系的文化嬗变[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5,25.

[7]郭营.影响我国人际关系和谐发展的障碍分析[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26(11)3.

[8]王晓霞.儒家文化中的人际关系理论[J].道德与文明, 2000,(5).

民族团结是社会和谐的基础

民族团结是社会和谐的基础。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西藏是巩固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本质要求,需要西藏各族人民共同团结奋斗。在现阶段,西藏只有不断加强各民族的团结,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才能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基本条件。 一、民族团结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西藏的重要基础 民族团结是西藏各族人民的生命线。没有民族团结,就没有社会稳定,就没有经济发展,更无从谈起构建社会主义和谐西藏。 (一)民族团结是和谐西藏建设的本质要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西藏需要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维护全社会的公平正义。民族团结的基础是平等,团结的前提是根本利益的一致性。在社会主义新西藏,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发展共同繁荣发展具备根本政治条件,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在中央关心和全国支援下,各民族相互学习、相互影响、相互帮助,共同因素会不断增多,但民族特色和民族差异、各民族在经济文化发展上的差距将长期存在。求同存异是搞好团结的重要原则。因此,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西藏的过程中,必须切实维护各民族的根本利益,不断增加各民族共同因素,实现社会公平与正义,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各民族的大团结。 (二)民族团结是和谐西藏建设的前提条件 “兄弟同心,其利断金。”建设社会主义和谐西藏,形成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是西藏各族人民的共同任务。如果没有民族团结,就不会有全社会的创造活力,更不会有互助互利的社会风尚。也就是说,没有各民族的共同团结奋斗

和共同繁荣发展,就不可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西藏。因此,必须增强民族团结意识,以民族团结为前提条件,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逐步缩小发展差距,与全国一道共同建设小康社会,最终建成各族人民共同富裕的和谐社会。 (三)民族团结是和谐西藏建设的迫切需要 团结出凝聚力。团结则兴盛,分裂则衰败。西藏是我国重要的边疆民族地区,长期面临着西方“西化”、“分化”的危险和达赖集团的渗透破坏。构建和谐西藏,就是要旗帜鲜明地反对民族分裂,反对西方敌对势力利用民族宗教问题进行的破坏活动,坚决维护社会安定和祖国统一。打铁必须自身硬。防止外部破坏,必须做到内部安定。为此,要大力加强马克思主义“四观”、党的民族政策和爱国主义教育,使“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和少数民族之间也互相离不开”成为各族人民的行为规范和工作准则,积极巩固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西藏各民族的大团结,维护西藏稳定和国家安全。 二、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西藏中影响民族团结的主要问题 当前,西藏民族关系总的形势是好的,但由各种因素引起的不同民族之间的磨擦和纠纷时有发生,有的甚至演化为群体性事件,影响了西藏和谐稳定。 (一)经济利益引发的问题 历史上,西藏的许多地方曾因土地、水源、森林、牧场等问题引起不同民族村寨之间的矛盾纠纷,这种利益冲突有时十分激烈,有的演变成械斗。民主改革后,西藏在党的领导下,许多矛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 中国网 | 时间: 2007-09-26 | 文章来源:中国网 什么是和谐?和谐是指配合匀称、适当,是事物内部因素的多样性、差异性、矛盾性达到协调、均衡、适当的状态,也是社会主体的一种价值取向。古往今来,和谐美、和谐社会一直是进步人类追求的美好理想。中国人民自古以来就一直向往和追求事和、物和、人和、家和、国和、天地人和。但是,和谐是相对的、有条件的,绝对的和谐是不存在的。因此,和谐的美好状态成为人类永恒的追求。 什么是社会?根据马克思主义,社会就是社会关系。马克思指出:“各个人借以进行生产的社会关系,即社会生产关系,是随着物质生产资料、生产力的变化和发展而变化和改变的。生产关系总和起来就构成所谓社会关系,构成所谓社会,并且构成一个处于一定历史发展阶段上的社会,具有独特特征的社会。”[1] 什么是社会和谐?社会和谐是指社会关系中的各种要素处于相互依存、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状态。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方面是人、社会、自然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三者之间的和谐状态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尺度。因此,社会和谐主要表现为人、社会、自然及其相互关系的协调上。 什么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我们要构建什么样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不同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大同社会、小康社会,又不是中国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那些国泰民安的盛世。胡锦涛同志2005年2月19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把这六个方面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总要求。根据这六个方面的总要求,我们可以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解为: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实现人、社会、自然及其相互关系和谐的现代社会。这个界定包括三个层次的内容:一是体现社会主义本

构建和谐人际关系学习心得

构建和谐人际关系学习心得-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构建和谐人际关系学习心得 通过学习了宫文波老师的如何构建人际关系之后,我对这方面了解到很多,也学习到很多东西。所谓人际关系,从广义看,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包括社会中所有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切方面。显然,此种定义没有揭示出人际关系的特殊性。从狭义看,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通过交往与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直接的心理关系。它反映了个人或群体满足其社会需要的心理状态,它的发展变化决定于双方社会需要满足的程度。在学习了人际沟通心理学之后,我想从以下4个点去阐述我所理解的人际沟通: 第一、什么是人际沟通。 人际沟通是一种有意义的互动历程。第一,人际沟通其实是一种历程,在一段时间行程内我们为达到到一种目的要进行一系列的行为但是我们这种行为是有意义的,此种行为就是实行人际沟通。第二,这种沟通是一种有意义的沟通历程.在沟通的过程中,主要表现为结果是什么,其意图所传达的理由是“为什么这么做”以及其重要性的价值对应出此沟通的“有多重要性”。第三,双方在沟通过程中表现的是一种互动,在沟通的过程中及沟通之后所产生的意义都要负责任存在。在尚末沟通之前,不能先预测沟通互动后的结果。

综上所述,正如我们前面所讲的各类关系,如:亲子关系,互相关心,义务互助,是为了加深彼此间的亲情;夫妻关系,互相疼爱,是为了加深彼此的感情;朋友关系,互相帮助,是为了更加巩固已有这份关系;同事以及师生间,也是为了相处融洽;这就是人际沟通中所讲的"行为目的"。 第二、人际沟通的重要性. 人际沟通在我们学习和生活中有什么重要性呢,估计这一点我就不言面喻了,只要你生存在这个社会上,生活在人类社会的群体中,那么你每天都要和人际沟通打上一定的交道。正所谓"相识是缘,相处是份。这就是说,你在物欲横流的人类社会中,认识一个人容易但是能否相处的融洽,这可是一个大的话题,也可以说是一门学问。怎样才能健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呢,就需要学会沟通。从小处讲,就是从我们老百姓的身边讲起,人际沟通也是不可缺少的,只有与其他人进行有效的沟通,你才能了解周围人的性格品德,他的产物就是你与其他人的融洽程度。只有良好的沟通,才能使你与其他人和平相处。从大处讲,有关国家、政治、外交等方面,良好的沟通才能使国邦之间友好的相处。周总理曾在万隆会议上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基相原则",使一直僵持的会议有了伟大的转机,其宗旨就是互相了解、互进友谊、求同存异,显现出了彼此尊重对方是多么的重要。良好的人际关系才能带来良好的经济效应,现在的市场经济告诉我们说,没有笑脸莫开店,

浅谈社会主义和谐社会word版

浅谈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我们党在新世纪新阶段的一个重大的理论创新,是在把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理论、社会建设学说和党自身的执政实践、中国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有机结合的基础上提出的。它蕴涵着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建设与发展理论的真理性、亿万人民群众建设美好社会的理想与愿望,以及党执政治国的新的理念、方略和机制。 一、和谐社会是人类孜孜以求的共同理想建设和谐社会是人类自古以来的理想,古今中外许多思想家、政治家都把实现社会和谐作为自己的政治理想和美好追求。中国历来有“和为贵”、“政通人和”、“和睦亲善”的民族传统。从孔子《礼记?礼运篇》,到陶渊明的“桃花源”;从康有为的《大同书》,到孙中山的“天下为公”思想,无不反映了历代文人墨客和志士仁人对和谐社会的美好描绘和追求。在国外,从康帕尼拉的《太阳城》,到欧文、傅立叶创办“和谐公社”;从法国无产阶级1848年6月起义,到1871年的巴黎公社革命,一些社会主义空想家和早期的社会主义运动在一定意义上也是对和谐社会的艰辛探索。马克思也曾设想了“自由人联合体”的未来和谐社会模式,在《共产党宣言》中明确指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马克思关于“自由人联合体”和“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表述,都是指未来高级的和谐社会的目标模式。尽管古往今来人们一直把和谐社会作为追求目标,也为此付出过实实在在的努力,但是只有社会主义制度,才能真正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保障和政治基础。我们今天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它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是属于科学社会主义的范畴,不是封建式的“田园牧歌”,也不是空想社会主义的“乌托邦”,更不是现代资本主义式的“福利社会”。它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成功付诸实践的必然结果,是对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邓小平关于稳定压倒一

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学会与他人合作 今天,我们在努力打造一个和谐的社会。我认为和谐社会需要和谐人际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事业成功、社会稳定、民族兴旺、国家繁荣的必要条件。而和谐社会的构建不仅需要每个人的支持,需要每个人都具有团队精神,在一个组织或部门之中,团队合作精神尤为重要,我们的社会就是许许多多团队的组合,所以谐社会的构建更需要团队合作的努力。那什么是团队合作呢?团队合作指的是一群有能力,有信念的人在特定的团队中,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相互支持合作奋斗的过程。它可以调动团队成员的所有资源和才智。团队合作需要团队各成员间的密切合作,配合默契,共同决策和与他人协商。 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够推动团队向上发展。因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当把促进人际和谐摆在重要位置。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必须从多方面着手。其中,应当特别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一、要坚持人格平等。人格平等是人际和谐的基础。人格平等,就是社会成员的人格和尊严都一视同仁地得到正义的护佑。每一个社会成员都享有包括生存权和发展权在内的各项权利。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要树立人人平等的理念。

二、要倡导诚信友爱。诚信友爱是和谐社会的精神内核。如果说和谐的人际关系,要用道德与法律来维系,其中道德的核心便是诚与爱。诚心与爱心能巩固和发展团结互助、诚实守信、平等友爱、融洽相处的社会主义新型人际关系。没有诚心与爱心,就不可能建立稳定和谐的人际关系。 三、要化解内部矛盾。保持团队中的人际和谐,就要正确处理团队的内部矛盾。首先找到矛盾所在,运用正确合理的方法解决。 和谐的人际关系可以使一个团队的作用发挥到最大,特别是当团队合作是出于自觉自愿时,它必将会产生一股强大而且持久的力量。而人际交往有助于增进交流,协调关系,促进健康,完善个性。并且人际交往不仅是健康成长的基本条件,也是治疗心理障碍的重要资源。由此看来,人际交往的意义重大。 在我看来,团队合作的基础是团队各成员之间建立信任。这不是任何种类的信任,而是坚实的以人性脆弱为基础的信任。一个有凝聚力的、高效的团队成员必须学会自如地、迅速地、心平气和地承认自己的错误、弱点、失败、求助。他们还要乐于认可别人的长处,即使这些长处超过了自己。承认自己的弱点,就是在他人面前表现出自己脆弱的一面,而在自己不信任的人面前要做到这点很难。所以建立信

促进社会和谐的关键

促进社会和谐的关键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从法学角度看,虽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做的事情千头万绪,但其中最关键、最根本的事情,是要切实提升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水平。 为了这个目的,首先需要充分认识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提升公民基本权利保障水平的地位和意义。 1、保障基本权利就是发展生产力。保障基本权利与发展生产力是统一的。《共产党宣言》有这样一段话:“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所创造的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为什么是这样的呢?从政治经济学上,马克思、恩格斯把它归结为生产关系的变革,但在法律上,他们却是将其与“自由竞争以及与自由竞争相适应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

度”联系起来展开讨论的。换句话说,从法学角度看,那个时代生产力突飞猛进发展的原因在于人的基本权利,其中首先是生命、自由和财产权利,随后是政治权利,得到了此前从来没有过的尊重和保障。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生产力的解放的核心内容是人的解放——人的人身的解放,人的思想的解放,即人身自由、思想自由、言论自由。事实上,在今天的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就是因为给了人们以较多的人身自由、思想自由、言论自由和经济生活领域的自由,财产权得到了较大程度的保障,经济才得到了与日俱增的发展。经验的事实表明,基本权利的保障水平与生产力的发展有直接的对应关系。 2、基本权利应该是法治、法制的首要价值;提升基本权利保障水平应该是法治、法制的基础性内容。过去这个问题我们谈得不清楚。确认法治、法制的价值涉及到对它们的使命、任务的认识。我国的主流法意识,过去在这方面的失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认识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种美好社会,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种社会理想。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他是目前发展的一个目标、愿景,既是目标又是过程。和谐社会是一个以人为本的社会,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是一个绝大多数人能分享改革成果的社会,和谐社会是一个系统的概念;理论上讲,和谐社会就是社会各个阶层和睦相处、各阶层人员各尽其能,使人民群众的聪明才智能得到全面发挥,是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社会,是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简言之和谐社会是一个稳定的,有效地系统。 一、我们应该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呢? 要构建和谐社会,就必须做到以下七方面举措:推动新农村的建设,促进城乡协调发展;落实区域发展的战略要求,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发展和谐的劳动力关系;坚持教育的优先,保证教育公平;加大卫生医疗的服务,提要人民的身体健康水平;加快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满足人民的文化生活需求;加强环境治理和保护,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二、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我们大学生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 1、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增强创新活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发挥各方面的创新活力,不断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大学生作为先进知识的掌握者,民族创新精神的养成有赖于大学生的拉动。从大学生群体中流溢出的科学文化精神,从大学生群体中走出的富有创造能力的人群,其自身所带有创新的活力,播散到社会的各个角落,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创新能力。 2、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文化基础 大学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一部分,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其自身所蕴涵的文化力量,在与社会文化相融合的过程中,起着引领和整合的作用,大学的文化辐射,在不断地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不断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良好的文化基础。作为大学文化的引领者,大学生应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大学生要有较好的人文和社会科学修养。 总而言之,我认为在现在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大学生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为最终实现全社会的和谐提供自己力所能及的能量。成为能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贡献的高素质人才,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素质”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

05-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及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

观察思考 黄乾玉(黔南民族师范学院管理科学系) 生活在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必然要发生交往并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一个人不与他人交往是不现实的。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相互往来是人的社会存在方式。这种相互往来的结果就形成了人与人之间心理上的关系和心理上的距离即人际关系,或亲近或疏远或敌对,表现为情感上的相亲或相斥。如果形成的是亲近和谐的人际关系就使人心情平静、舒畅,而人际关系不和谐或发生矛盾就使人感到紧张、焦虑或孤独寂寞。故与人交往和沟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每个人的基本社会需要,也是个体适应环境、适应社会生活、担当一定社会角色、形成丰富健全的个性的基本途径。对于生活在校园中的大学生而言,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和学业的完成与否与有无和谐的人际关系密切相关。因此,帮助大学生增强人际交往能力,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当前高校教育应给予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一、和谐的人际关系对大学生成长的意义 良好的人际交往、和谐的人际关系能使人完善自身,完善他人,从而完善集体,完善社会,完善人类,使人们在和谐的环境中愉快的生活。和谐的人际关系对大学生而言有着积极、深刻的现实意义。 1.它是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自我完善的需要 在社会生活中,人们需要通过交往认识自己、认识他人、认识社会及社会规范,需要通过交往表现自己的意向以影响他人、改造客观世界,需要通过交往交流信息、传递情感、以满足双方的物质和精神需要。现实中由于没有正常的交往活动造成人际关系的不协调,导致大学生心理扭曲,由此引发的社会问题也日益明显。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人们需要了解信息、利用信息,这需要通过交往获得,不论是通过现实的人际交往还是虚拟的网络交际。大学生通过与人交流获取信息,获得知识,从而丰富经验,提高对自己的认识及对别人的认识,对别人认识全面,对自己认识深刻才能得到别人的理解、关怀和帮助,从而实现自我完善。那些身心健康发展的大学生乐于与别人交往,其肯定的态度(如尊敬、友善、信任等)多于否定的态度(如仇恨、嫉妒、憎恶等),他们能正确认识自己,既不过分悦纳自己也不妄自菲薄,他们能客观地认识别人,从而接受别人、宽容别人,赢得别人的认同和尊重。这样的人际环境就使大学生“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远离“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的境地,从而更好地完善自身。 2.它是现代人才观的要求 当今世界已进入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信息网络时代,我国正处于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型时期,人们的思想观念、道德观念、价值观念等发生了新的变化,人们面临的心理压力与情绪危机日益突出,在格外强调合作精神与团体精神的今天,人际交往和沟通比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可见,现代社会善于与人交往、合作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越来越成为影响一个人成长,左右其学习、工作、事业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正如泰戈尔所说:“唯有具备强烈的合作精神的人,才能生存,并创造文明。”从近几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看,用人单位在招聘时最看重的是学生的综合素质,大学生的能力特别是人际交往能力成为备受用人单位关注的重点。而从毕业生的反馈信息看,相当一部分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都出现过人际交往障碍及缺乏人际交往经验的苦恼,有的因不能很好与人相处而直接影响了自身事业的发展。可见,一个没有开放的心理,不能很好与人交往的人,将难以通过人际交往获取信息和占有信息,难以得到他人的理解和支持,难以适应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自然就难以在激烈的竞争中胜出。因此,良好的人际交往、和谐的人际关系是现代人才所需要的。 二、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 大学生是当代青年的一个特殊群体,其交往具有当代青年交往的特点,因其独特的生活、学习环境也具有自身的特色: 1.交往的迫切性和主观性 迫切性表现在:由于生理和心理的渐趋成熟,大学生交友的愿望强烈,学习及生活环境的改变使他们迫切需要结识新朋友和适应新环境,同时自主择业也使他们迫切想与人沟通,多方面获得信息。随着自我意识的增强,他们对周围事物的评判带有较强的主观色彩,表现在择友和交际中,常常以自我为中心来处理新环境中的人际 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及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 *本文是贵州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专项任务项目课题“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研究”(课题号05092)部分研究成果。 27 教书育人?2007/5

自我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

自我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艾·青) 人是社会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没有个体的自我和谐,就不会有社会的整体和谐。自我和谐是一种境界、一种情操、一种态度。实现自我和谐的过程,是一个人不断提高思想觉悟、加强道德修养的过程。要做到自我和谐,须以“学”为途径,以“知”为根本,不断改造自身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要知“中”。《周易》以“中”为正,以“中”为德。孔子在《论语·雍也》中提出:“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宋代儒学大师朱熹在给《中庸》作注时说:“中庸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看似平常之理,实则精妙至极。”做人做事要讲中庸、中道,即适度。不持守中道,不以礼制节之,崇敬之心就会显得粗野,恭维之行就会显得谄媚,勇敢之举就会显得叛逆。所以,为人做事要把握住一个较为合适的尺度,惟“中”是求,不能“缺度”或“过度”。中庸之道并非“和稀泥”,更不是模棱两可,明哲保身,而是在一个复杂的时空中,在诸多可供选择的可能性中,以积极进取的态度,遵循客观规律,作出最合适的选择,既把握永恒的原则,又顺应变化的环境,因时、因事、因势、因地、因人制宜,力求做到恰如其分,恰到好处。 要知“容”。“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宽容是人的道德修养达到较高水平的一种体现,是一个人气度、胸襟、坚强和力量的检验,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道德准则。做到知“容”,一要节制欲望。“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人之心胸,多欲则窄,寡欲则宽。二要讲“恕道”,学会宽恕他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多责备自己,少责备别人,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也不要强加给他人。三要坚持忍让。“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什么事情都要沉得住气,不争一时之短长。尤其是在自己失意之时,更需如此。要懂得委曲反能保全、屈枉反能伸直、低洼反能充盈、敝旧反能生新、少取反能多得、贪多反而迷惑的道理。四要理解别人。人与人之间要“兼相爱”,互相包容,互敬互爱,互相理解。要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尊重他人独特的成长经历和生活经验,尊重他人独特的情绪感受。 要知“恩”。有位哲学家说过,世界上最大的悲剧或不幸,就是一个人大言不惭地说没有人给我任何东西。在这个纷繁的世界里,我们需要感恩的人和事太多太多。从根本意义上来说,一个人从细胞的形成那一刻起,到生成、成长、存在的全过程,都是社会、自然和他人恩惠的结果。在这个世界上,谁也离不开社会、自然和他人而独立存在。人常念感恩之心,常怀报恩之志,社会就会形成恩恩相报,“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良性互动循环和和谐状态,整个社会就会和谐发展。对父母要感恩,“哀哀父母,生我够劳”,天大地大不如父母之恩大。“孝道”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精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常思父母之恩,常尽儿女之情是做人的本分。对朋友也要感恩,朋友总在我们最困难的时候来到身边,伸出无私援助的手,鼓励我们渡过难关,给我们自信和温暖。对自然和社会更要感恩,大自然和社会给予我们的恩赐太多太多,要感谢它为我们奉献的一切。感恩明月照亮了夜空,感恩朝霞捧出了黎明,感恩春光融化了冰雪,感恩大地抚育了生灵……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修订稿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 本特征 Coca-cola standardization office【ZZ5AB-ZZSYT-ZZ2C-ZZ682T-ZZT18】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 最近,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怎样理解胡锦涛总书记从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六个方面,概括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呢笔者认为,其中,民主法治既是其他五个方面的前提,又是它们形成和确立的基本要素和基本保障。特别要强调的是,作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基本特征的民主法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法治,而非有些人所力主的那样,是具有所谓普世价值的西方式的民主法治。当前我国民主法治建设面对着许多问题,任务繁重,但基本方向已经明确,基本途径已经确定,关键是把民主政治建设和依法治国方略逐步落到实处。在此前提下,笔者从公平、友爱、有序、活力四个方面,来谈谈自己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基本特征的认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体现公平的社会公平是人类构建理想社会的一个古老而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基本原则。社会主义在理念和制度上优越于资本主义的地方,主要就是体现公平。但由于我们经济文化的相对落后,在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建立了以利益差别为基础的市场经济体制,在所有制和分配制度等方面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群体之间、地区之间、城乡之间、中央和地方之间的利益变动加剧,形成了欠发达地区、“三农”等突出问题。这些问题影响社会稳定,潜伏着很大的社会风险。因此,体现公平,从利益协调入手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化解社会风险,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我们要综合运用法律、经济、社会、行政等手段,抑制收入差距、贫富差距的扩大,重点解决好合理税负、关心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加快欠发达地区发展、缩小城乡受益差距、增加就业等直接关系利益协调的各种问题。当然,公平是相对的,要与社会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相适应,但体现不出公平,就没有正义,就绝对不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彼此友爱的社会和谐社会重在各种人际关系的和谐,友爱则是人际关系的一种理想状态,因而它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基本原则。社会主义是在人格、权利、机会等方面追求人与人平等的社会,它力图从政治、经济等制度上解决社会成员融洽相处的历史难题。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当前中国的社会主义实践中,这些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如人民群众有效参与政治和社会事务的途径还不通畅、不同社会群体在经济社会发

如何建立健康和谐的人际关系

如何建立健康和谐人际关系 健康和谐的人际关系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和谐思想的重要内容。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崇尚“和为贵”,讲究为政仁和、为人谦和、民风醇和、家庭和睦,强调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孟子也曾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和谐”是中国古代伦理思想的主要范畴,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特征和宝贵遗产。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塑造起到了积极作用。尤其是儒家倡导的“五常”即仁、义、礼、智、信是处理人际关系的基本准则,对于今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当能提供丰富的启迪和借鉴。 当然,不仅仅是孔子、孟子强调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卡耐基在把握人际交往的命脉上提出了五点看法: 一、“互惠互利”是人际交往的根基。提到“互惠互利”这个词,可能会给人带来一种事务性的印象和功利性的色彩。但是,互惠互利不仅仅是指功利方面,其实,在日常生活中得到他人的关照时,就要以某种方式表达感激的心情,这也是互惠互利。这里所说的关照是指传递爱心,表达自己感激心情的一种方式,它不仅仅局限于赠送一些礼品。在看到给予自己关照的学长很忙时,问一声:“我能帮些什么?”这也是一种很好的表达方式,也是互惠互利的根本精神所在。 总之,关照对方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不可缺少的互惠互利精神。如果能具有“为对方做些什么呢?”的精神,那你一定会获得良好的人际关系,你的学生工作可能就会比别人做得更好。 二、记住他人的名字。也许你曾经抱怨:“我的记性太差了,刚刚见过的人,一眨眼的功夫,你就记不得他的名字了。”其实,并不是你忘了他人的名字,而是第一次见面时,你根本没有认真听清对方说了些什么。 记忆名字和辨认面孔是认识人必不可少的两个方面,如果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就会出现人名和本人对不上号的现象。卡耐基告诉我们,姓名是最甜蜜的语言,如果你能在第一次见面时就记住他人的名字,这会使你更走向成功。对方是显要人士,就更应用心记住。自己空闲时,就在笔记本上写下别人的名字,集中精神记忆。拿破仑三世记名字的办法是用心、手、眼、耳、嘴,虽然比较麻烦,却很有效果。说出对方的姓名,这会成为他所听到的最甜蜜的语言、最重要的声音。无疑也会为你的人际关系增加一个重要的砝码。 三、学会真诚的赞美别人。大部分的人都爱听好话,没有人打心眼里喜欢别人来指责他,就是相濡以沫的朋友,你批评他几句,对方脸上往往也有挂不住的时候。林肯有一次在写信时,开门见山的说:“任何人都喜欢受人奉承。”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也说:“人性深处最大的欲望,莫过于受到外界的认可与赞美。”许多在事业上卓有成效的伟人正是因为他们懂得了这一点——真诚的赞美他人。罗斯福的才能就表现在对正直人给予恰当的称赞上。毛泽东也不例外,他赞美刘胡兰“生的伟大,死的光荣”;赞美张思德“为人民利益而死重于泰山”;赞美彭德怀“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

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

讲师简介和谐社会需要和谐的人际关系打开和谐人际关系的金钥匙打开和谐人际关系的金钥匙一个人不管有多聪明,多能干,背景条件有多好,如果不懂得如何去做人、做事,那么他最终的结局肯定是失败。做人做事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学问。很多人之所以一辈子都碌碌无为,那是因为他活了一辈子都没有弄明白该怎样去做人做事。――温家宝打开和谐人际关系的金钥匙打开和谐人际关系的金钥匙打开和谐人际关系的金钥匙“人际关系指的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通过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而发生、发展和建立起来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按照社会角色划分,人际关系分为家庭关系、工作关系、社会关系等几大类。这些关系的处理对个人成长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打开和谐人际关系的金钥匙打开和谐人际关系的金钥匙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长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骑下马乘下车过犹待百步余打开和谐人际关系的金钥匙没有人愿意和畏畏缩缩、不自信的人交往。如果不懂怎样和人交往,必将是孤立的。可以说,人际关系的好坏是决定人生成败的重要因素。所以,我们必须注重日常礼仪,随时随地都给别人留下良好印象:说话有尺度,交往讲分寸,办事重策略,行为有节制,别人就很容易接纳你,帮助你,尊重你,满足你的愿望。打开和谐人际关系的金钥匙打开和谐人际关系的金钥匙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凡取与贵分晓与宜多取宜少将加人先问己己不欲即速已恩欲报怨欲忘报怨短报恩长势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无言打开和谐人际关系的金钥匙打开和谐人际关系的金钥匙打开和谐人际关系的金钥匙打开和谐人际关系的金钥匙打开和谐人际关系的金钥匙打开和谐人际关系的金钥匙打开和谐人际关系的金钥匙感恩一切感恩每一滴水珠,它把我来滋养;感恩每一支花朵,它带给我芬芳;感恩每一朵白云,编织我的梦想;感恩每一缕阳光,托起我的希望。感恩啊感恩,感恩的心儿多么虔诚;感恩啊感恩,感恩的歌儿用心吟唱。感恩亲爱的父母,给予了我生命;感恩敬爱的老师,教会了我成长;感恩帮助过我的人,使我感受善良感恩伤害过我的人,让我学会坚强。感恩啊感恩,感恩的心儿多么虔诚;感恩啊感恩,感恩的歌儿用心吟唱。打开和谐人际关系的金钥匙感激在困境中给你力量的人,因为他增强了你的自信;感激在顺境中给你提醒的人,因为他校正了你

第三课(道德是人生发展、社会和谐的重要条件)

新课导入: 作为一名学生,许多人都经历过人际交往中的尴尬,如着装不当、举止失礼、言语不当……事情虽小,但常常挫伤我们的自信心,影响我们的形象。如果在未来的生活、求职、工作中,这些尴尬依然与我们如影相随,我们的命运会怎样? 教学过程 活动一:礼仪的重要性 8月14日在北京奥运会男子古典式摔跤84公斤级决赛中,意大利选手安德烈亚·明古齐最终夺冠。而来自瑞典的运动员阿布拉哈米安冲金失败,因不满比赛结果而怒摔铜牌。16日,国际奥委会宣布剥夺阿布拉哈米安的铜牌,取消他的奥运会比赛资格,并且没有选手可以获得他的奖牌。 阿布拉哈米安不满半决赛上裁判的一个判决,赛后他都没有与裁判握手致敬。他先是冲着裁判大喊大叫,接着就走到裁判席表达他的不满,直到队友上来劝阻他才愤然离场。 在颁奖仪式现场,阿布拉哈米安突然从脖子上摘下铜牌,并走下奖台,把奖牌扔到摔跤垫中央。“我不在乎这块奖牌,我要的是金牌,”他愤怒地表示。在颁奖仪式最后,第三名的奖台上少了一人。有目击者说,他当时头也不回的走了,后来还是他的教练将奖牌捡了回去。 据国际奥委会网站的消息,国际奥委会公布的针对其个人的三项决定包括:阿布拉哈米安比赛成绩无效;他将被逐出奥运村;他的奥运选手身份也同时作废。 国际奥委会同时剥夺了阿布拉哈米安的奥运会铜牌。 引导学生思考: 学生活动:学生积极思考、讨论问看了这段材料,同学们有何认识?为什么国际奥委会要剥夺阿布拉哈米安的奥运会铜牌?这给我们什么启示?题,并发表意见。 教师:这些材料表达了个人礼仪的重要性。讲究个人礼仪,是一个人内在修养的流露,是我们具有良好道德的表现。 一、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 1.正确认识自己 2.做自尊自信的人 二、礼仪修养显个人魅力 1.个人礼仪打造良好“第一印象” 展示一丝不苟的仪容仪表,同桌前后相互观察,给人的第一印象是怎么样的,仪容仪表是否得体,有没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关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概述

你心目中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什么样子呢?你认为我们大学生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可以做些什么贡献?答: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内涵十分丰富。胡锦涛同志指出:“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根据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我国社会出现的新趋势新特点,我们所要建立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们所要建立的和谐社会应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现代的新型的和谐社会。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充满发展活力的社会。社会活力是社会进步、协调、和谐的基础和条件。社会活力不断增强,是现代社会的重要标志。社会活力包括三个层面:一是社会主体的活力,表现为人的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的充分发挥;二是作为社会生产和生活直接构成要素和资源的活力,如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环境的改善,新的知识文化思想的形成与创造等;三是社会系统的自我延续、自我调控、自我更新并发挥其功能。这三个层面不可分割,互为前提,统一构成社会生存与发展的活力。 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促进公平和正义的社会。我国的改革和发展进入了关键时期。在经济体制转轨的过程中,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结构的变化,利益关系的多元化,社会公平问题日益突显出来。

这种现象我在前边已经讲到了。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把发展放在首位,打破旧体制下的平均主义,出现地区之间、社会阶层之间和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是难以避免的。但是必须注意社会公平,收入分配差距不能拉得太大。应该把这种差距控制在合理的、群众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尤其是消除产生分配不当的不合理甚至是非法的因素。一方面,应当继续鼓励人民走勤劳致富、合法致富的路子;同时,还要加强社会调控,逐步走上富裕的道路。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有序的社会,和谐社会必定是有序的社会。社会有序就是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社会生活各方面有章可循。政治领域的有序主要表现为,权力授受和权力运行代表人民的意志,符合民主程序,权力监督制约完备有效(现在高官腐败案的教训)。经济领域的有序主要表现为,企业、市场、政府的功能定位正确,行为方式符合法律法规和市场规则。思想文化领域的有序主要表现为,正确处理指导思想一元化和思想文化发展多样性的关系,形成全国人民共同奋斗的基础(“超女”、“芙蓉姐姐”等现象)。社会生活领域的有序主要表现为,坚持共同的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以及在此前提下的个人自由。秩序是社会主义民主的题中应有之义,“民主”需要通过一定的形式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是体现最大多数人意志的新型民主。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安定的社会。社会安定就是社会平安、稳定,既包括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睦,又包括个人心理的平和。和睦社会应该是人与人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社会阶层与社会阶层之间,以及人与社会之间和谐相处,做到人人平等、和而不同、互惠互利。人人平等,

职场办公室如何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职场人际关系22条法则

职场办公室如何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职场人际关系22条法 则 谈到职场办公室里的和谐人际关系,这可真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下面是给大家搜集的关于职场办公室如何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文章内容。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别让自己的乳酪轻易被人偷走 在谈如何不要让自己承受裁员风暴前,或许可以先谈一个实际的例子。 有个上班族,在办公室里是出了名的斤斤计较,只要有工作多一点点麻烦到她,她就立刻扳起脸孔、绝不肯多帮一点忙;每逢休假,她也绝不愿与人换班,对自己的“权益”,她守得很牢,工作时,她的情绪紧绷,但是只要一谈到跟老公、孩子去旅行,就眉开眼笑,只有在这种时候,她才觉得自己“活着”,她一点都不喜欢她的工作。 工作时,她的人生好像在一个空心的状态,老嚷嚷着:“要不是看在薪水的份上,我才懒得工作!”;她所属的单位经历多次裁员,虽然还没有裁到她头上,但她已经被列入下次的“优先名单”中,只是她自己还不知道:自己的乳酪已经快要被人偷走了!

我们的人生,不可能永远带着老公、孩子去旅行,如果在人生 大部分的时间里,我们都是处在一个不爱、不尊重自己所做的事的情况中,那真是悲凉而危险的一件事。所以,避免被裁员,首先就是要检视自己的工作态度,如果你不能让老板觉得“值回票价”,公司一有什么风吹草动,你立刻会成为刺眼的目标──真心喜欢自己的工作,你自然会散发出“老板你需要我”的讯息。 做口碑,懂得适时自我推销 另一个让上班族抓狂的问题,就是许多人会自觉“付出与所得 不成比例”,在办公室里敬业乐群到令人肃然起敬的程度,结果年终考绩没别人高、升官发财的速度也没别人快,这不是很呕吗? 会发生这种状况,通常有两个可能,一是老板昏庸,二是你自 我行销的技巧有待提升。我们都该做好人,但不必做烂好人。 跟错老板要懂得自救,一是,干脆进攻老板的老板,不是要你 去做“抓耙仔”,而是抓住机会,让你老板以外的人、最好是权力比你老板还高的人,有机会看见你的工作成绩,例如在跨部门的会议上勇于表现自己的专业,当不同单位共同合作某项企画案时,记得让自己承担多一点责任,因为这样可以扩充你的职场舞台和观众群,你不见得一定要跳槽、换单位,但要让自己的“口碑”传开来。

营造和谐人际关系

营造和谐人际关系 当遇到对方提起了一个你完全接不上的话题时,不必急着转移话题,你可以试着倾听或者试着了解就好了。 我相信很多人都遇到过这样的情况。例如你说了一个话题,可别人甚至连一句话带过都没有便直接硬生生的转移了话题。 这样的感觉好受吗?我想是不好受的,给人一种不被重视,不被 尊重的感觉。而这样的体验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都是不美妙的。 因此,当别人说了一个你接不上的话题时,你可以试着了解或者简单倾听就可以了。 夸人是一门艺术,夸的好可以递进两个人的关系,夸的不好反而会让人心生间隙。 那么夸人的最高境界是什么?就是自己夸的不违心,别人听的走 心又开心。 但有些人就是不得其道,夸赞别人总是宽泛地夸,这样不仅会让人觉得不走心,而且给人一种很虚伪的感觉。 例如:有的人明明长相一般,你却要说他高颜值;同学六级没过,你却要夸他刻苦努力;同事被领导批了,你还要说他深得领导之心。 这样的夸赞不但不会让人觉得你很友好,反而是在破坏你们的感情。 那么我们该怎样夸人呢?其实很简单,用心观察,找出别人的特点,往具体里夸。这样才会让人觉得你的夸奖是真心实意的,而且 也能让人印象深刻。 倘若你遇到了非要和你争个输赢或者很强势的人。如果退一步并不会损害你的利益或者触犯你的底线和原则,那就把那所谓的胜利 让给对方吧。这样不仅会显示你的气度,而且也会让人更愿意与你 往来。

我身边就有一个同学不论她与别人聊什么都要争个输赢。有一次我们一起看个电视剧,看着看着就讨论起一个明星。另一个同学说 这明星长的一般,演技也一般。 她就开始愤愤不平了,她说你眼光也太高了吧,要求那么多,喜欢那个明星的人有很多呢……总之她就是要把自己的观点强加到别 人身上,直到你受不了承认她说得对才肯罢休。 殊不知别人的承认并不是发自内心的,而她取得了所谓的胜利,却带走了他人与她相处的愉悦感,时间长了别人就会慢慢得疏远她。 好朋友、亲人之间谈话不需要忌讳太多,反而只有谈的深一点才有意思。但这样的交际并不适用于不熟的人之间。 倘若你第一次见面就问别人说工资多少?学习成绩怎么样?有没有男朋友之类的话题,不但会让人觉得你不尊重别人的隐私而且别人 还会误解你这人具有侵略性。 不管是你还是他,我相信你们都不喜欢被第一次认识的人刨根问底。第一你们并不熟,第二这涉及隐私,第三万一戳中了你们的痛 处呢。

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

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把治国理政的视野拓展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人的发展各个方面,并运用经济、行政、法律、政策和道德等手段,统筹各种社会资源,综合解决社会协调发展问题。和谐既包含稳定、协调,又高于稳定、协调,它是稳定和协调的本质与核心;既包含社会发展的动力机制,又包含社会发展的平衡机制,它是动力机制与平衡机制的统一;既体现公平,又促进效率,它是公平和效率的统一;既是一种价值目标,又是一种不断推进的现实的社会历史过程,它是价值目标和社会历史过程的统一。所以,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种各尽其能、尊重诉求、各得其所、和谐相处和共生共进的社会。它具有以下五个层面的特征: 第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各尽其能并充满创造活力的社会。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人民提供了各尽其能的舞台,极大地激发着人们的创造活力。在这方面,我们党从制度和政策上采取了一系列方法和措施:一是尊重劳动,即尊重和保护一切有益于人民和社会的劳动;二是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三是 尊重创造,坚决破除各种障碍,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四是形成与社会主义 初级阶段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和创业机制,即营造鼓励人们干事业、支持人们干成事业的社会氛围,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 第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尊重人民诉求的社会。在各种创造活力竞相迸发的同时,各个阶层和群体也必然表达他们的权利诉求、民主诉求、公正诉求以及政治诉求。对于这些利益诉求,我们党充分尊重,并积极整合他们的合理要求,努力凝聚他们当中的有效力量。这有利于形成一种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第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各得其所的社会。尊重人民诉求必须做好“整合 和凝聚”工作。而整合和凝聚的目的是使人们能“各得其所”。其基本特征是,力求保持各种因素、力量以及各方面利益关系的协调与平衡,使公平和正义的理念得到体现。各得其所,指每一个社会成员按照一定的规范,能公正地得其所应得。公正是各得其所的本质,公正产生和谐,它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根据有的同志的观点,各得其所主要包括一个社会能使社会成员各得其岗、各司其职、各守其则、各得其位和各享其成;各得其岗,就是人有其岗,而且使人的能力与岗位 相匹配,得到合理配置;各司其职,就是社会成员要具有职业精神,能够认同并 恰当地承担自己的职业角色和社会角色,在其职尽其责,做好本职工作;各守其则,就是每个社会成员要具有法律意识和诚信意识,自觉遵循社会规则、角色规范和规章制度,以及合法的公共秩序;各得其位,就是社会成员应根据能力和贡 献来获得相应的职位和社会位置;各享其成,就是社会成员既能合理享受自己的 劳动成果,使其付出能得到相应的尊重和回报,也能共享社会发展的成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