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城市经济适用房空间布局研究——以廊坊市主城区为例

城市经济适用房空间布局研究——以廊坊市主城区为例

张爱华等:城市经济适用房空间布尚研究7住房保障

圈4廊坊市主城区经济适用房建设评价地块得分圈

2.5确定经济适用房空间布局

首先,对评价地块的总得分进行排序,得分越高的地块越应该被选择。其次,根据未来几年城市经济适用房建设总量目标,确定未来经济适用房用地的面积需求为59.02万m2。选择得分前几位的11块地块作为待选地块,总面积129.73万击,如表5。襄52008—2012年廊坊市主城区经济适用房地块选择基本情况

第三,在《廊坊市总体规划(2006--2020)》中指出:主城区城市建设用地主要向东南,适度向北、向西,控制向东发展。据此确定重点在城市东南部和西部、北部建设经济适用房。然后选择在重点建设区域的地块,地块编号为2、13、18、21、22,共5块,总面积为r=44.86万m2<59.02万m2,则继续在剩余的6块中,选择得分高的地块,编号为3、39、34,共3块,总面积为P=28.39万,P+r=59.13万m2。

最后,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绘制经济适用房空间布局图。

3结论

豳5廓坊市主城区经济适用房t设

空间布局圈(2008年一2012年l

城市经济适用房空间布局是城市住房建设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引入“多因素综合评价法”作为城市经济适用房空间布局的定量依据。在分析经济适用房建设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首次

城市经济适用房空间布局研究——以廊坊市主城区为例

作者:张爱华, 冯长春, ZHANG Aihua, FENG Changchun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不动产研究鉴定中心,北京,100871

刊名:

城市发展研究

英文刊名:URBAN STUDIES

年,卷(期):2009,16(9)

被引用次数:0次

参考文献(11条)

1.艾建国对城市经济适用房建设用地选址的分析与思考 1999(05)

2.陈春.吴智刚城市人居环境定级方法研究 2007(06)

3.邓卫关于经济适用房建设的反思与对策 2001(08)

4.冯长春中国经济适用住房政策评析与建议 1999(08)

5.刘本明论现行经济适用住房供给制度的不足及其完善对策 2002(02)

6.王海军.张德礼多因素综合评价法划分征地区片方法研究 2006(04)

7.袁秀娟确定环境因子权重的分层成对比较法 1989(02)

8.张高攀基于旧城改造背景下的经济适用房模式选择--以北京市为例 2007(11)

9.赵璐.郑新奇基于多因素综合评价方法的县域内土地分等研究--以济南市长清区为例 2008(02)

10.赵佩佩我国大城市社会保障性住房供给效用的若干分析 2007(10)

11.冯长春运用层次分析方法选择城市发展用地--以巢湖市为例 1987(06)

相似文献(6条)

1.学位论文牛辉哲上海地区经济适用房设计探讨2008

随着近年来国内城市化的飞速发展,上海市的城市规模、居住人口也迅速膨胀,据统计,1990年上海户籍人口为1283.35万人,2000年上升为1321.63万人,2007年底,上海常住人口达到1845万人。城市居民需要改善居住条件,进城的务工人员也需要解决居住问题,这就要求城市提供更多的住宅单元,经济实用房政策也就应运而生。

社会在发展,人们的经济实力、认识能力的提高,居民对住宅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对“经济适用住房”的认识,应该包括两个方面:“经济性”和“适用性”,所谓“经济性”,从规划角度看,就是最大限度的利用土地;从建筑角度看,就是最合理的利用建筑内部的空间;“适用性”主要涉及居住的舒适、健康、便利、安全等问题,从建筑技术角度看,应以提高住宅建筑外部、内部的宜居性为主。

对“经济性”的探讨,是因为我国土地资源贫乏、人地矛盾突出,所以要选择适应于集约使用土地和支持可持续发展的集合居住模式,使居住区环境以及建设过程本身都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为达到“面积不大功能全,占地不多环境美,造价不高品质优”的目的,首先要从城市、居住区的层面考虑居住环境问题,在大空间里创造宜居的生活环境,解决好居住区的空间布局、道路系统、绿化、安保服务等问题;其次,住宅内部也要进行优化

,经济适用房面积不会很大,这就要我们加强对其厨房、卫生间等空间进行研究,提高对小空间的利用,使之成为功能可变、适应多种需求的空间模式。日、韩等国在小面积住宅的设计、设备、空间利用方面,有很多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结合这些国家的先进技术,同时考虑我国国情、人民生活习惯,创造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适用住宅是当前一个重要课题。

在“适用性”方面,现代住宅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各种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快速推广,对住宅舒适、健康等要求也越来越高。本文从智能化设计、厨卫设计、建筑物理环境、以及室内空气质量等几个方面,阐述对建设上海地区经济适用房的理解。其中,住宅智能化方面,智能家居是当前住宅智能化设计的主要发展方向。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将会更广泛、深入的影响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为人们提供更大的便利。厨卫设计方面,主要解决现在住宅存在的一些问题。如噪音干扰、维修不便、地漏返味等问题,可以参考比较成熟的技术如:同层排水、自动密封式地漏。

建筑物理环境方面,论文主要探讨建筑节能、太阳能利用、控制噪音污染等三个问题,这些问题都与居住的舒适性有着密切联系,也是当前节能减排大环境下所必须考虑的问题。

关于室内空气质量控制,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了“健康住宅”的概念,结合我国也于(2004年)颁布的《健康住宅建设技术要点》,从采光、通风、隔声、保温隔热及室内空气质量等方面,探讨适合上海地区高品质舒适性住宅。

经济适用住房的建设,除了要考虑“经济性”、“适用性”外,还要考虑到我国城市逐渐进入老龄社会的现实问题,上海、北京等大城市更是早已提前进入老龄社会,因此在居住小区的设计中,提出了“两代居”的概念,这是对我国占大多数的家庭养老形式的一种应对策略。

2.学位论文刘玉兰广州市居住与就业空间变化对居民通勤的影响2008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住房制度的改革,职住分离现象越来越明显,居民的通勤交通大量增加,从而引起了大量的交通问题。广州市作为经济快速发展的有代表性的大城市之一,近几年城市空间不断向外围扩展,城市居民通勤距离也随之延长,城市居民通勤问题已成为广州市的重要问题之一。

本文以广州市为例,从城市居民居住与就业空间关系的角度,探讨城市居住与就业空间布局对居民通勤的影响,为未来的城市空间发展和布局提供一些依据和建议。

本研究主要通过文献分析、资料分析和典型街区问卷调查的方法,运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和SPSS等统计工具,首先对广州市的整体情况进行描述分析,再从居住与就业空间方面及居民属性特征等角度探讨这些特征背后的影响因素,接着对典型街区进行具体分析。在对典型街区进行分析的时候,先对调查得出的居住与就业各自的一些特征进行描述,再寻求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而寻找它们与居民通勤之间的联系,最后用典型街区的分析结果对广州市

因此,本文建议在空间向外围扩展的同时,应完善外围区域的服务配套设施,减小外围区域对中心城区的依赖程度,从而减少城市居民通勤压力

;经济适用房小区应根据需求分散布局,尽量缩短居民通勤距离;新开发区应适当平衡居住与就业用地结构,减少跨区域通勤交通。

3.期刊论文王国英经济适用房小区规划设计之新探——以孙家台经济适用房小区规划为例-甘肃科技

2008,24(13)

以孙家台经济适用房小区规划设计为例,从规划空间布局,道路交通,公建配套,绿化景观,建筑单体,文化内涵,环保节能等方面探讨经济适用房小区规划设计的方法.

4.学位论文周鹏完善上海住房保障体系研究2008

我国城镇住房制度改革至今已有20多年的历史,住房商品市场化机制已初步确立,在住房市场上个人消费已成为主体,但是随着房价的日渐高企

,中低收入阶层的住房问题也日益凸现。近年来,关于中低收入阶层的住房保障工作正日益受到各级政府的关注与重视,相关政策也在近期密集出台

,但是具体到操作层面,可供参考的相关文献依然较少。

本文主要从整体上对上海住房保障体系进行深入研究,通过分析上海住房保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充分借鉴国内外住房保障的先进经验,提出适合上海的住房保障体系总体方案和具体操作办法。

本文的具体工作包括:(1)总结了国内外关于住房保障方面有关的理论与文献。包括现有的社会保障理论和住房保障理论以及国内对于住房保障制度、经济适用住房制度和廉租住房制度的研究;(2)分析了上海住房保障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3)借鉴了国内外住房保障工作成功的经验和做法,从而得到对上海市建立住房保障体系的必要经验;(4)依据住房保障的倒“U”型曲线,将上海的住房保障发展分为住房保障体系大规模加快发展、住房保障体系中规模完善健全、住房保障体系小规模稳定推进等三个阶段,为上海市设定了住房保障的长期规划;(5)为了将住房保障落到实处,本文提出了2008-2012年上海市住房保障的具体实施方案,分别提出了经济适用房、廉租房的目标、供应对象和供应量,并对“夹心层”住房保障问题做了简单的探索。同时,提出了相应的住房保障的资金筹集机制、房源建设机制、空间布局机制和运作机制等相关的配套措施。

本文着眼于解决上海市住房保障的实际问题,就相关问题给出了可供操作性的指标。

5.期刊论文胡志良.白惠艳.高相铎.Hu Zhiliang.Bai Huiyan.Gao Xiangduo和谐社会视角下关怀低收入群体的规

划途径——以天津瑞秀小区经济适用房规划为例-规划师2007,23(7)

在创建和谐社会的背景下,天津瑞景居住区瑞秀小区规划在空间布局、环境景观、建筑单体、施工技术、科技创新等方面均考虑到低收入群体的实际需求,以服务于民、让利于民、节约型设计为理念,体现了对低收入群体的人文关怀.

6.学位论文王瑞林杭州城市中、低收入家庭住房空间布点研究2008

住房问题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也是一个永远存在的难题。住房问题不仅仅是狭义的商品房市场问题,更是一个民生问题。“衣食住行”作为人民生活的根本要求,就注定了住房必须解决社会各个阶层的生存问题,而不单是满足有市场支付能力家庭的居住要求。近年来,我国大中城市房价普遍、持续上涨,城市房价畸高,远远超出了普通居民一般收入水平的承受能力。“买房贵、上学贵、看病贵”被称为新的三大民生问题,“房奴”现象出现,居民住房已经成为社会生活中的突出矛盾之一。在此背景下,旨在解决城市中、低收入家庭居住问题的社会保障性住宅应运而生。国内外对于社会保障性住宅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政策发展层面以及微观居住区设计层面,而主要针对社会保障性住宅发展的空间布点研究还比较少。本次研究以杭州城市的社会保障性住房为例,在对基本概念进行诠释,国内外城市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布点相关理论研究综述后;结合杭州市社会保障性住房现状的分析,总结其与布点密切相关的特点;并对社会保障性住房对杭州城市的影响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社会保障性住房分布的影响因素;最后,提出社会保障住房空间布点的规划建议。

论文共分为6大部分,第一部分分析了当前城市中、低收入家庭居住空间布点研究的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介绍了本次研究的主要方法和框架内容

;第二部分归纳了与本次研究相关的主要理论;第三部分调查研究了杭州社会保障性住房的现状,重点调查了杭州经济适用房的空间布点现状,第四部分析归纳了杭州保障性住房的特征及其对城市的影响;第五部分在前文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了影响住房空间分布的诸多相关因素;第六部分针对上述空间布局影响因素,结合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经验,提出了旨在改进社会保障性住房空间布点问题的政策与规划建议,和论文的缺陷及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本文链接:https://www.doczj.com/doc/8016820517.html,/Periodical_csfzyj200909006.aspx

授权使用:大连理工大学图书馆(dllg),授权号:703ec5d7-961b-48b1-904a-9def00a9332a

下载时间:2010年9月12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