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涵洞施工组织设计

涵洞施工组织设计

1.编制依据、编制范围及设计概况

1.1 编制依据及原则

1.1.1 编制依据

本施工组织设计是根据目前已到施工图设计进行编写,主要用于框架涵洞施工工艺及相关保证措施。

(1)海青铁路线路方案及施工图设计。

(2)新建新建铁路海天至青岛工程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

(3) 海青铁路工程建设指挥部的新建铁路海天至青岛工程施工总价承包施工合同书。

(4)《铁路混凝土与砌体工程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2003)

(5)《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5-2003)

(6)《新建时速200公里客货共线铁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

(6)《海青铁路工程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编制要求》

(7)海青铁路工程建设指挥部、监理站下发的有关文件。

(8)铁道部、济南铁路局有关既有线施工封闭要点、施工安全有关文件规定。

(9)国家、铁道部、铁路局、海青铁路工程建设指挥部下发的有关铁路建设施工安全、质量、文明施工、工程验收方面的有关规范、标准、文件和通知等。

(10)我单位组织进行的现场踏勘、调查所获得的有关资料。

(11)我单位现有的施工技术水平、施工管理水平、机械设备配备能力及多年类似工程的施工经验。

(12)我单位依据GB/T19001-2000质量标准体系、GB/T2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和GB/T28001-2001职业健康安全标准建立的《质量、环境和职业

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1.1.2 编制原则

(1) 遵守国家、铁道部施工技术规范、规程、验收等技术标准的原则

施工技术方案编制中严格遵守国家、铁道部施工技术规范、规程、验收等技术标准,并将其贯穿于整个技术标书中。

(2) 全面响应招标文件和设计图纸要求的原则

在充分领会招标文件要求和设计意图的前提下,结合现场调查情况,力求工期、质量、安全和施工技术方案等满足招标文件和设计图纸要求,并制定出相应完善的保证体系和保证措施,确保各项目标的实现。

(3) 把确保运输畅通和行车安全放在首位的原则

认真执行铁道部、铁路局既有线施工安全规则、管理规定、管理办法,施工组织和施工方法,完全围绕确保运输畅通和既有西康线行车安全编制,同时安全保证措施具有针对性和实施性,做到方案合理可行,把施工生产对铁路运输的影响减少到最低,做到施工运输两不误,双丰收。

(4) 确保施工工期的原则

严格遵守招标文件所规定的工程施工工期,施工进度安排注重各专业间的协调和配合,根据工程的特点,轻重缓急,充分考虑气候、季节对施工的影响,以及既有线的行车干扰因素,合理安排进度,实行网络控制,搞好工序衔接,实施进度监控,在整体工期安排上合理提前,确保实现工期目标。

(5) 争创行业一流,建造优质工程的原则

确立质量目标,制定创优规划,严格执行铁路工程质量标准,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采用先进的施工方法和施工工艺,确保本工程全部达到国家或铁道部现行的工程质量验收标准,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100%,满足

标段创优规划。

(6) 坚持文明施工,确保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本着“三同时”的原则

严格执行GB/T2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和GB/T28001-2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充分考虑施工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制定完善的环保、水保措施,文明施工,确保工程所处环境不受污染和破坏,争创“文明施工标准化工地”。

(7)力求施工方案的适用性、先进性相结合的原则

结合本标段工程特点,搞好劳力、材料、机械的合理配置,推广“四新”技术,采用成熟可靠、先进的施工方法和施工工艺,力求施工方案的适用性与先进性相结合,做到施工方案科学适用、技术先进,确保实现设计意图。

1.3编制范围

本施工组织设计适用于海青铁路框架涵工程。

2、工程概述

2.1工程简介

本标段工程包括新建海天至青岛线德龙烟海天站(含)至胶济线芝兰庄站(含),线路全长90.273km;德龙烟线大莱龙段局部改线,线路长3.151km;本线引入胶济线芝兰庄站上行疏解线,线路长3.981km。

2.2主要工程项目

该段共有框架涵33座,其情况如下表所示:

2.3主要技术标准

铁路等级:Ⅰ级

正线数目:双线

速度目标值:160km/h

轨道:跨区间无缝线路,采用60kg/m钢轨

2.4自然条件

2.4.1沿线地形、地貌

线路所经地区主要为冲积平原区。

广泛分布于平度市大部分地段及高密市,线路里程DK22+000~终点,高程一般6.0~32.0m,地形平坦,地表多为耕地,局部为池塘。表层为第四系地层覆盖,覆盖层的厚度1.7~16.0m,下伏第三系始~渐新统泥岩、泥质砂岩、砂岩、砾岩,白垩系上统砂岩、泥质砂岩、砾岩,白垩系下统泥岩、泥质砂岩、凝灰岩及下元古界粉子山群变质岩。沿线经过地区水系发达,河流、沟渠纵横交错。

2.4.2工程地质

沿线出露的地层主要有第四系松散沉积层(Q)、下第三系始~渐新统(E2+3)、白垩系、侏罗系、下元古界地层,期间发生过多期岩浆侵入,主要分布在平度市北部大泽山一带。

根据本工程的特点,主要涉及或穿越的地层为:人工填筑土层(Q4ml)、海陆交互沉积层(Q4mc)、冲积层(Q4al)、坡残积层(Q4dl+el)、冲积层(Q3al)、第三系始~渐新统(E2+3)层,工程地质情况较好,桩基的主要持力层位于冲积层(Q3al)和第三系始~渐新统(E2+3)层中,个别的持力层位于白垩系上统(K2)中。主要不良地质状况为地震液化、岩溶、软土及松软土、填土

和盐渍土。

2.4.2.1 不良地质

(1) 地震液化

昌邑市、高密市及平度市的北部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0g,根据《铁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地面以下15m以内,饱和砂土和饱和粉土属可液化土层。经勘探揭示,结合标准贯入试验及静力触探试验结果,其间分布的饱和粉土、粉砂、细砂、中砂,局部地震时可液化,液化等级轻微。工程通过该类地层需按规范要求进行抗震设防及采取相应的抗震措施。

(2) 岩溶

该区岩溶一般不发育,往往只有小溶洞及溶孔等。根据《新建海天至青岛铁路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评估区工程建设引发或加剧海水入侵、岩溶塌陷地质灾害的危险性预测评估为危险性小。因此,线路在此以路基及涵洞的形式通过时,岩溶对线路无影响。

2.4.2.2 特殊岩土

(1) 软土及松软土

主要分布于滨海区域、河流下游地段、老河道及平度西南涝洼地段,一般分布于地表,厚度一般1.0~3.0m,局部略厚。岩性为粉质黏土、淤泥、饱和的粉土等,颜色一般为黄褐色~黑色,呈软塑~流塑状态。

(2) 填土

城区、村庄、既有线附近地表分布有填土,主要类型有填筑土、素填土及杂填土,以填筑土及杂填土为主。

2.4.3水文地质

沿线经过地区水系发达,河流、沟渠纵横交错。沿线地表水发育,河流众多,流量年内分配不均,汛期洪水暴涨暴落,易形成水灾,枯水期径流量较小,甚至断流。

2.4.5气象特征

本区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季风明显,光照充足,无霜期长,昼夜有明显的温度差。其变化规律是:冬寒少雪,多西北风;春季风大,空气干燥,气温回暖慢,多春旱;夏季湿热多雨,多东南风;秋季气温下降迅速,雨量骤减,天气晴和,气爽宜人。

3、施工条件

3.1交通条件

本线与既有蓝烟线、胶济货线、胶济客专、大莱龙线相交汇,铁路运输条件优越,可作为外来料及部分当地料的运输途径。

线路所经地区公路网四通八达,可作为本工程汽车运输主干道。由于本线桥梁工点较多,还需新建部分引入线,对部分地区路面进行整修,以将建筑材料运至工地。

3.2 水、电、燃料情况

沿线地表水发育,河流众多,水质较好,地下水位埋深约在2~3m不等,属不缺水地区,可就近取用或考虑打井解决施工及生活用水。

涵洞施工时施工考虑利用地方电源或发电。

沿线所经地区油燃料供应充足。

3.3 沿线地材情况

本段沿线砂石料场较多,储量丰富,开采规模也较大,分布较为集中,能够满足铁路需要。

3.4通讯条件

本标段范围内均可利用程控电话或移动电话,通讯条件良好。

4、施工组织及规划

4.1施工总体安排

4.1.1总体施工部署

在确保施工对既有线运输影响减少到最小程度的前提下,平行施工、流水作业,坚持雨季、冬季施工不间断。给路基土石方工程大面积开工创

造条件。具体施工时间安排如下:

4.1.2施工队伍组成及任务划分

根据本标段工期要求和工程分布情况,本段由三工区负责施工,混凝土拌合站负责混凝土灌筑。

4.2.施工组织管理机构

为安全、优质、按期完成施工任务,本着精干、高效的原则,我单位抽调理论和实践经验丰富、业务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技术、管理、行政人员及具有丰富施工经验的施工队伍完成施工任务。

工区下设工程技术、安全质量检查、物资设备等部门。(施工组织管理机构框图见下页)

组织体系图

4.3施工场地布置

结合本工程施工特点,在满足正常施工作业和生产管理的前提下,本着“少占地、少拆迁、少扰民、注重环保和减少对既有道路交通的干扰”的原则,施工场地的布置与所选施工方案相统一,以能满足施工生产的需求为根本,统筹兼顾、经济合理地布置。结合现场实际情况,按以下原则进行施工总平面布置:

经济性原则:充分考虑各施工点的地理位置的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尽量减少临时工程占地数量。

方便性原则:有利于机械设备、工程材料运输方便,减少工程干扰,尽量就近利用工程所在地既有资源和通讯联络条件。

管理性原则:便于施工管理,便于劳力、机具设备调配,有利于减少施工干扰,有利于文明工地建设。

安全性原则:有利于交通安全和减少对既有道路和铁路的交通影响,有利于创建标准工地。

4.4临时工程规划及安排

4.4.1施工用水

施工用水利用沿线现成水源,没有水源的工点采用打井方法取水。

4.4.2施工用电

采取分散供电的方式供电,施工用电从沿线的就近高压线路中T接,在一定位置设置变压器通过降压后作为施工用电。另外配备一定数量的柴油发电机,以满足涵洞等零散施工点的施工需要。为预防突然停电对正常施工的影响,需在各主要工点及混凝土拌合站配备发电机作备用电源。

4.4.3施工便道

充分利用既有道路,改扩建既有路基,减少征地。修建施工便道技术标准为:采用泥结碎石路面。

4.4.4临时通讯

经理部管理人员、各部门负责人和各工区主要负责人均配备手机,项目经理部和各工区安装程控电话,用于对内及对外的联系。

改建既有线接铁通程控电话及区间防护电话以便施工作业。

4.4.5环保设施

注重环境、水资源保护工作,在本工程施工及生活过程中,主要是污水、垃圾(生产、生活)、粉尘和噪音。

施工中需加强水保工作。生产污水和生活区污水集中进行处理排放,生活区修建污水处理池,达到国家排放标准后排放。生产、生活垃圾定点、定期运至垃圾场。

5.主要施工机械设备及检测、试验仪器仪表配置

5.1主要施工机械设备及检测、试验仪器仪表配置表

6. 施工进度安排

6.1施工进度安排

6.1.1施工进度安排原则

满足全线指导性施工组织工期要求和分阶段工期要求,并适度提前、留有余地,使工期有效可控。实际工期将根据建设单位审定的实施性施工组织安排随时调整,以确保或提前按要求完成本标段施工任务。

以设计为准,参考我处在本标段所在地区多年新线施工及既有线改造的经验,依据计划投放的资源状况(机械设备、劳动力、材料、资金等),运用网络计划技术,统筹兼顾、合理安排各分项工程、各专业工程施工进度。

在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的基础上,优化资源配置,挖掘设备潜力,

充分发挥企业综合优势。

以组织均衡法施工为基本方法,抓住有利季节,减少雨季和冬季影响,采取平行、流水、平衡的作业方法,积极谋划,超前运作。

7. 劳动力组织计划

7.1劳动力组成

根据本标段工程特点和工期要求,结合我单位施工人员素质及技术状况,按照资源合理配置的原则,选派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和专业施工队伍承担本工程的施工任务。

配备足够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以及精干的施工队伍。基层作业人员均具有铁路施工经验,并由项目部对其进行铁路客运专线知识培训。技术工人都有技术等级证书,普通工人均经培训考核后,持证上岗。

7.2.劳动力管理

7.2.1建立健全组织机构

本着“高效、精干、务实”的原则,按项目法施工管理,组建工区,负责组织、指挥、协调、管理本段工程施工,确保施工生产顺利进行。代表我单位对本工程的质量、安全、工期、成本和施工全过程实施管理,协调对外关系,全面落实业主对本工程施工的各项具体要求。

7.2.2员工队伍的管理

结合本工程特点加强各项目队劳动力管理,强化质量、安全意识,增强对工程施工的责任心。坚持以人为本,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为原则,签定劳动力合同协议书,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在施工中开展劳动竞赛和质量安全评比活动,提高施工人员整体水平。

7.2.3基层作业人员的培训

参加本工程施工人员必须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施工经验,以便高质量、高安全的完成客运专线工程,既有施工人员经强化培训合格后持证上岗。

施工前,由我公司技术、安质部门专家对本工程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进行岗前培训,针对本工程特点、技术难点、技术要求、质量标准、操作工艺等有关知识进行专项学习,经过培训,使所有管理和操作人员熟悉相关的安全生产知识有关规定、施工技术标准、质量要求、操作规程。

作为预备的施工队伍在上场之前,先在我公司劳务基地进行相关教育培训,在需要时立即组织上场展开施工。

8 施工方案、方法及工艺

本阶段涵洞施工10座,分布较分散。采用就地开挖模筑砼,模板采用标准钢模板支模,混凝土采用自动计量搅拌站拌和,混凝土搅拌车运输,汽车吊吊装入模的方法进行施工。施工工艺流程图如下:

涵洞施工工艺流程图

8.1施工准备

1.1 组织技术人员和现场施工员全面熟悉设计图纸,充分了解设计意图,搞好技术交底。

1.2会同建设单位、监理、设计院进行施工图现场核对优化工作。

1.3组织施工队伍和机械设备进场,并对施工队进行技术交底,让施工队尽快熟悉现场情况及设计情况。

1.4探测基坑地质情况,如有不符,及时通知设计做设计变更。

8.2放线定位

测放涵洞中心线和基坑边界线并引测坐标控制点和水准点;对出入口标高和轴线复测,确定原涵洞现有状况,并符合图纸,符合后再进行涵洞施工。

8.3基础施工

本段施工的接长涵洞基础均为明挖,基坑采用放坡开挖,基坑坑壁坡

度可采用1:0.5放坡;无水土质基坑底面,宜按基础设计平面尺寸每边放宽不小于50cm;基坑不允许超挖,且留有30cm人工开挖;基础在开挖后及时检查基坑平面尺寸、标高及基底地质情况与设计是否相符。

基础采用机械开挖,人工配合清底的方法施工,开挖时特别要注意地下线路。基础开挖后,应注意护坡的加固和支挡,防止路堤土下滑,给列车行驶造成危险;当基坑开挖达设计要求后,自检合格后及时报监理工程师检验,以保证基础及时施工。接长涵施工时,采用打入旧钢轨桩防护既有锥体和路堤,在拆除既有涵洞出入口翼墙,必要时要对线路进行扣轨加固,以保证安全。

基础开挖到设计标高后,应及时测定基地承载力若与设计不否,应与设计单位联系解决。

基地换填料应符合设计要求,基地处理分层压实,压实度应达到设计要求。

8.4框架涵涵身施工

涵洞地基施工完成后,进行涵主体施工。在基础完成后灌筑一层混凝土垫层,垫层施工表面要求平整。

现浇涵身混凝土分两次浇筑,第一次先浇注底板和下梗肋混凝土;第二次浇注边墙及顶板混凝土。

涵身模板采用组合钢模板,边墙内模与外模采用对拉螺栓联结。顶板采用满堂碗扣式支架。

涵钢筋在钢筋棚内集中弯制,运至现场绑扎成型。钢筋绑扎分两步完成,第一步完成底板及边墙部分钢筋,并在底板灌筑混凝土前用脚手架对边墙钢筋进行固定。第二部在内模支立完成后绑扎顶板钢筋。现浇涵身混凝土采用拌和站集中拌制,混凝土输送车运至现场浇筑。在灌筑过程中两

侧对称进行,混凝土采用分层灌筑,分层厚度夏季不大于30cm,冬季30至50cm。

8.5端翼墙及帽石施工

端翼墙根据设计分为钢筋混凝土及混凝土两种,钢筋在钢筋棚内集中弯制,运至现场绑扎成型。钢筋绑扎分两步完成,第一步完成端翼墙基础部分钢筋。第二步完成端翼墙墙身钢筋。现浇涵身混凝土采用拌和站集中拌制,混凝土输送车运至现场浇筑。混凝土采用分层灌筑,分层厚度夏季不大于30cm,冬季30至50cm。

端翼墙帽石采用优质竹胶板作模板,立模时保证模板顺直,拼缝无错台漏浆现象,保证帽石表面平整、线条顺直美观。

8.6沉降缝施工

沉降缝要竖直贯通设置,墙身与基础的沉降缝上下对齐,砌筑时为保证宽度并防止砂浆流入缝中,施工中采用厚度与沉降缝宽度相同的沥青浸制木板放置在缝中,随矩形基础上下移动,每移动一层,用粘土将沉降缝填实,外表光洁、不得漏水再继续上层施工。

8.7防水层施工

矩形涵防水层严格按设计及施工规范施工,施工前,对防水层的箱身结合面进行清洁干燥、无尖锐异物、不起砂、不起皮及无凹凸不平。防水涂料应涂刷均匀,防水层应铺设到箱身底部与基层粘结密贴,不得有空鼓、开裂、皱折等现象。

8.8附属工程施工

锥体护坡及检查台阶在填方基本稳定后施工,同时做好沉降缝和泄水孔的处理。涵底铺砌在清出基底后进行夯实,并按设计要求施工碎石垫层。

8.9涵洞施工注意事项

钢筋混凝土框架涵施工,除符合现行《铁路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规

范》的有关规定外,还满足下列要求:

涵身混凝土浇筑可分两阶段施工:

第一阶段:先浇筑底板,待底板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50%后,再施工中、边墙及顶板。

第二阶段:施工缝按现行《铁路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规范》的规定处理,采用人工凿除接缝处松软层时,混凝土强度须达到2.5Mpa,接缝平直无错台、无漏浆、无麻面。拆除顶板模板,混凝土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当涵为立交涵时,施工缝中夹止水带,防止漏水,止水带采用钢筋卡固定,新老混凝土中各一半,止水带接口处采用焊接或粘结,搭接长度不小于20cm.

涵洞施工允许偏差要附合下表要求:

涵洞各部位允许偏差表

9.质量保证措施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工程质量是施工企业的立足之本。本工程实施中,抱着对业主高度负责的态度,采取针对性的工艺、设备,从组织机构、管理手段、检测设施抓起,实行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质量控制,各分项

工程施工做到规范化、标准化,实现质量全过程的可追塑性,以人为本,切实把好人为因素这一关,所有上岗人员要先培训后上岗,施工人员尽量实行专业化操作,保证实现质量目标。

9.1保证质量的原则

上道工序不检查或检验不合格,不允许进行下道工序,实行质量一票否决权。

9.2质量保证体系

成立质量管理领导小组,以经理为组长,总工为副组长,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组员,制定质量规划和措施。一方面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开展QC 小组攻关活动;同时定期召开质量分析会,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以推进和改进质量管理工作。

9.3工程质量的施工技术措施

9.3.1 技术措施

配备责任心强、业务水平高的施工技术人员,在总工程师的带领下,坚持设计文件、图纸分级会审和技术交底制度。重点工程由总工程师、主管工程师审核。一般工程由专业工程师审核,每份图纸由两名以上技术人员计算、审核,并填写意见,在严格审核基础上由技术人员向施工班组进行施工方案、设计意图、质量标准、创优措施交底,并做好记录。

建立技术、质检人员工点质量责任制,奖优罚劣,要求责任人员勤测、勤量、勤检查、勤指导,认真做好各种原始记录,施工前认真复核设计文件,做到心中有数,技术交底数据要同施工现场反复核对,做到技术交底无误差。

认真贯彻质量检验标准,工程施工中做到每个施工环节都处于受控状态,每个工程都有“质量记录”施工全过程有可追溯性。要定期召开质量专题会,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以推进和改善质量管理工作。

技术资料和施工控制资料详实,能够正确反映施工全过程并和施工同步完成,同时满足竣工验收要求,针对各作业队管区和重点工程,编制实施性的施工组织设计和《质量计划》,并组织落实。坚持工程测量复核制,确保各阶段的施工测量精度。

9.3.2试验措施

建立完善试验检验制度,严格控制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的质量,投入和配置充足的试验检验仪器和技术精、业务能力强的试验检验人员。建立一座仪器配套、设备齐全的标准试验室,检验全过程,接受监理工程师的监督,严格依照设计文件、施工规范进行全过程的科学试验、检验,把好工程的试验、检验质量关,确保工程达到验收质量标准。

9.3.3 材料管理措施

主要材料(钢材、水泥等)采购严格按照施工招标文件要求采购。

材料采购,设专人验收,严格执行材料进场检验制度,严禁不合格的材料进场,材料进场及时见证取样检验,确保材料的各项技术指标达到要求,在施工过程中,按检验试验的有关规范随时抽检。采购的材料必须有出厂检验、试验合格证,并配合业主对采购材料实施验证。经监理工程师同意后方可进入现场。

对于各种易潮、易污染的材料的搬运要求运输机械清洁,有防雨设施,对材料的储存、堆放要求分类、分型号,整齐堆放,有明确的标识牌(包

括材料名称、规格、型号、厂家、日期等),材料入库、存放、领取要严格登记。

9.3.4高性能混凝土质量保证措施

高性能混凝土的目的是为了保证混凝土的使用要求,一方面在原材料上严格进行控制,尽量做到原材料质量平稳一致,并要有一定数量的库存,另一方面在环境上保持稳定,在施工前对原材料的含水量和温度进行有效的控制,夏季对模板进行復盖,混凝土灌筑尽量安排在晚上进行,灌筑混凝土后及时进行保水处理。在气温变化大时及时调整配合比保证高性能混凝土的使用性能。

9.3.5预防及控制质量通病措施

为保证施工质量,完成制定的质量目标,必须对施工中容易发生的质量通病进行控制和防止。因此,特制定如下措施:

(1)提高对质量通病的认识,建立一套完整的控制体系,做好质量控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施工中加以贯彻实施。

(2)做好施工前的交底工作,使作业人员对质量通病有明确的认识,从而在施工中能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防止质量通病的发生。

(3)加强对质检人员的培训,及时安排质检人员上岗,由质检人员进行现场的把关工作,对工程质量实行严格的监控。

(4)安排项目部有关部门,针对工程特定,编制相应的质量通病控制和防止实施细则,将路基工程、桥涵工程、轨道铺设工程中容易发生的质量通病进行分类划分,根据质量通病的发生原因制定相应的控制和防止措施。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