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宏观经济学教案

宏观经济学教案

宏观经济学教案
宏观经济学教案

宏观经济学教案

课程名称:宏观经济学

适用专业:经贸学院各专业及其它管理类专业规定学时:54学时,3学分

开课学期:二年级上学期

任课教师:宏观经济学课程组

一、课程介绍

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以国民收入的决定为核心,通过研究经济中各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说明资源如何才能得到充分利用。其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理论。具体来说,它主要研究国民收入问题、失业问题、经济增长和经济波动问题、通货膨胀问题、开放经济问题(国际收支平衡和贸易平衡问题)及宏观经济政策问题等。宏观经济学通过对以上问题的探讨和研究,为分析总体宏观经济行为和政府调控经济提供解释和指导。所以,宏观经济学的内容一般包括国民收入的核算、简单国民收入的决定、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总需求和总供给模型、宏观经济政策实践、经济增长理论、通货膨胀理论、失业理论、经济周期开放经济下的宏观经济学等。宏观经济学在分析方法上,既采用实证分析方法,又采用规范分析方法,大量使用总量分析法、均衡分析方法、边际分析方法、经济模型等。

二、教学内容

宏观经济学的内容一般包括国民收入的核算、简单国民收入的决定、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总需求和总供给模型、宏观经济政策实践、经济增长理论、通货膨胀理论、失业理论、经济周期开放经济下的宏观经济学等

三、本课程的教案主要包括下列教学活动形式

1、本章的教学目标及基本要求

2、本章各节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3、教学重点与难点

4、本章教学内容的深化和拓宽

5、本章教学方式(手段)及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6、本章的主要参考书目

7、本章的思考题和习题

8、教学进程

四、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的教学环节包括:课堂讲授、习题课、课外作业。通过本课程各个教学环节的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课堂讲授

主要教学方法:主要采用教师课堂讲授为主,增加讨论课和习题课,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二)习题

习题是本课程的重要教学环节,通过习题巩固讲授过的基本理论知识,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习题课:安排每章后。

(三)考试环节

学生成绩评定:平时成绩20%+期末考试80%

平时成绩包括:学习态度、小测验、作业等。

期末考试主要采用笔试闭卷形式,题型主要分为:判断分析题、选择题、计算分析题、简述题和论述题等。

五、建议使用教材和教材参考书

1.张广胜等,《宏观经济学》,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1

2.高鸿业,《西方经济学》第二版,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3.曼昆著梁小民译,《经济学原理》第三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4.萨缪尔森,诺德豪斯.经济学.第16版.第1章引言.纽约:麦格鲁一希尔公司,1998 5.李翀,《现代西方经济学原理》,2000年版

6.斯蒂格利茨.经济学,诺顿公司,1993

7.蒋中一.数理经济学的基本方法.第3版,麦格鲁一希尔公司,1984

8.尹伯成:《宏观经济学》,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 版;

9.张清溪等:《经济学—理论与实际》(下册)台湾商务印书馆1993 年2 版;

10.欧阳明等:《宏观经济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年版;

11.加尔布雷斯等:《宏观经济学》,经济科学出版社1997 年版。

12.黎诣远:《宏观经济分析》,清华大学出版社1992 年版;

13.萨缪尔森和诺德豪斯:《宏观经济学》,华夏出版社1999年版。

14.克鲁格曼和奥伯斯法尔德:《国际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第一章导论(3学时)

本章教学目标和要求:

(1)理解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的性质或内涵及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关系;

(2)了解宏观经济学的产生及发展史;

(3)掌握和重点掌握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内容和基本研究方法;

(4)了解经济学的研究范式

本章各节的教学内容:

第一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

一、经济学的内涵或本质

二、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的内涵或本质

三、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的关系

第二节:宏观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史

第三节: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内容和基本研究方法

一、研究内容

1.国民收入问题(国民收入的核算和决定)

2.失业问题

3.经济增长和经济波动问题

4.通货膨胀问题

5.开放经济问题(国际收支平衡和贸易平衡问题)

6.开放条件下的宏观经济政策问题

二、基本研究方法

1.总量分析方法

2.边际分析法

3.实证分析方法与规范分析方法

4.均衡分析方法与非均衡分析方法

5.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方法

6.即期分析和跨时期分析的方法

7.经济模型

三、经济学的研究范式

四、现代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三个步骤

本章教学重点:

(1)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内容

(2)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本章教学内容的深化和拓宽:经济学的研究范式和现代宏观经济学采取的三个基本步骤;

本章教学方式:板书;

本章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让学生明白学好宏观经济学对日常生活的重要性;

参考书目:

(1)范家骧主编.2003年.宏观经济学,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宋承先主编.1997年.现代西方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第二版),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3)武拉平等主编.2004年.宏观经济学,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4)萨克斯(Sachs,J.)和拉雷恩(Larrain,F.)著(费方域译).1997年.全球视角的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 in the Global Economy),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5)斯蒂格利茨(Stiglitz,J.E.)和沃尔什(Walsh,C.E)著(黄险峰、张帆译).2005年.经济学(上、下册)(第三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6)萨缪尔森(Samulson,P.A.)和诺德豪斯(N,W.Nordhouse.)著(高鸿业译).1991年.经济学(下册)(第12版),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

本章思考题:

1.宏观经济学研究涉及哪些基本问题?

2.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请结合实例来说说你对这些研究方法的理解?

第二章国民收入的核算

本章教学目标和要求:

(1)了解流量和存量的区别及国民收入帐户(SNA);

(2)理解并掌握国内生产总值(GDP)及其名义量和实际量的区别,了解其它几个国民收入指标;

(3)掌握国民收入核算的支出法和收入法,了解核算的生产法;

(4)掌握国民收入的桓等式

本章各节的教学内容:

第一节:国内生产总值(GDP)

一、流量和存量

二、国民收入帐户(SNA)

三、国内生产总值

1.概念;

2.GDP的涵义;

3.实际GDP和名义GDP;

四、其它几个国民收入指标

1.NPI;

2.NI;

3.PI和PDI;

第二节:国民收入核算方法

一、支出法或最终产品法

1.支出法核算的项目;

2.用支出法核算GDP;

二、收入法

1.收入法核算的项目;

2.我国用收入法核算GDP;

三、生产法

四、用GDP度量存在的问题

第三节:国民收入的桓等式

一、总供给与总需求

二、二部门经济的收入构成和投资-储蓄桓等式

三、三部门经济的收入构成和投资-储蓄桓等式

四、四部门经济的收入构成和投资-储蓄桓等式

五、应注意的问题

本章教学重点:

(1)国内生产总值

(2)国民收入核算的支出法和收入法

(3)国民收入桓等式

本章教学内容的深化和拓宽:用GDP度量产出时存在的问题;

本章教学方式:板书;

本章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应结合中国实际来讲授本章内容;

参考书目:

(1)范家骧主编.2003年.宏观经济学,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王健和李新文主编.2005年.宏观经济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3)武拉平等主编.2004年.宏观经济学,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4)斯蒂格利茨(Stiglitz,J.E.)和沃尔什(Walsh,C.E)著(黄险峰、张帆译).2005年.经济学(下册)(第三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本章思考题:

名词解释:国内生产总值(GDP)、GDP平减指数、中间产品

1.如何用支出法核算GDP?为什么政府的转移支付不计入GDP?

2.如何用收入法核算GDP?

3.试述国民经济的桓等式?

4.某国经济在1996年和1997年的名义GNP和实际GNP数据如下:单位:10亿美元

年份名义GNP 实际GNP

1996 1200 1000

1997 1386 1050

(1)1996年的折算指数

(2)1997年的折算指数

(3)1996-1997年之间的根据GNP折算指数

5.假定某国经济仅生产两种产品:CD唱机和CD唱片,已知数据如下表所示

年份产品产量价格

1990 唱机500 4000

1995 1000 2000

1990 唱片80000 10.0

1995 160000 20.0

注:Q为数量,P为价格(美元)

试计算如下表格:

年份名义GDP 实际GDP(1990年美元)GDP平减指数

1995

6.某厂已将积压数年的产品推销出去了,这对当年的GDP会产生什么影响,为什么?7.假如某人不出租他的房子而是自己使用这部分房租算不算GDP,为什么?

第三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产品市场均衡)本章教学目标和要求:

(1)明白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的假设;

(2)理解并掌握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边际消费倾向和边际储蓄倾向的含义;(3)掌握二部门、三部门和四部门经济的均衡国民收入决定的方法及其计算;(4)掌握乘数原理及各个乘数计算;

(5)了解加速数原理及其在宏观经济分析中应用;

本章各节的教学内容:

第一节: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

一、消费函数

二、储蓄函数

三、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的关系

四、家庭消费函数和社会消费函数的不同(扩展内容)

五、几种消费理论(扩展内容)

第二节: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

一、假设

二、均衡国民收入的含义

三、二部门经济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

1.使用消费函数决定均衡国民收入

2.使用储蓄函数决定均衡国民收入

四、三部门经济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

五、四部门经济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

第三节:乘数原理

一、乘数效应

二、乘数效应的形成机制

三、乘数

(一)投资乘数

(二)政府购买乘数

(三)税收乘数

(四)政府转移支付乘数

(五)平衡预算乘数

(六)对外贸易乘数

第四节:加速原理

一、加速数

二、加速数原理的成因

三、乘数—加速数模型

本章教学重点:

(1)消费函数及边际消费倾向;

(2)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

(3)乘数

本章教学内容的深化和拓宽:家庭消费函数和社会消费函数的不同; 本章教学方式:板书;

本章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在理论内容讲授后,带领学生进行相关计算题的

讲解;

参考书目:

(1)范家骧主编.2003年.宏观经济学,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王健和李新文主编.2005年.宏观经济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3)武拉平等主编.2004年.宏观经济学,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4)斯蒂格利茨(Stiglitz,J.E.)和沃尔什(Walsh,C.E )著(黄险峰、张帆译).2005年.经济学(下册)(第三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本章思考题:

名词解释:边际消费倾向(MPC )、边际储蓄倾向(MPS )、投资乘数、政府购买支出乘数、税收乘数、平衡预算乘数、加速数

1.在均衡产出水平上,是否计划存货投资和非计划存货投资都必定为0? 2.试在一张图上画出用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决定同一均衡收入的两种方法? 3.说明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的关系?

4.试进行四部门经济模型中的各种乘数的推导?

5.假设某经济社会的消费函数为1000.8,d c y =+投资50(单位:10亿美元)。试求:(1)求均衡收入、消费和储蓄;(2)如果当时实际产出(即收入)为800,企业非愿意存货投资是多少?(3)若投资增至100,求增加的收入?(4)若消费函数为1000.9,d c y =+投资仍为50,收入和储蓄各为多少?(5)消费函数变动后,乘数有什么变化?

6.已知某经济的平衡预算乘数为0.8,政府购买乘数为2,试求该经济的边际消费倾向和边际税率。

7.已知:某四部门经济中自发消费为100;边际消费倾向为0.8;税收T =0.25Y ;政府购买为11;投资为80;净出口函数NX=50-0.1y 。试求: (l )均衡投入。

(2)投资乘数、政府购买乘数、税收乘数和平衡预算乘数。 8.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中的"投资一储蓄",是指()。 A .实际发生的投资等于储蓄 B .计划的投资恒等于储蓄

C ..经济达到均衡时,计划的投资必须等于计划的储蓄

D .事后投资等于储蓄

9.对凯恩斯"基本心理规律"的正确表达是()。

A . 随收人的增加,消费也相应增加;而消费的增加又会促进收入的进一步增加

B . 收入的增长幅度总是大于消费的增长幅度

C . 消费额总是与人们的收入水平有关

D . 收入的增长幅度总小于消费的增长幅度

10.如消费函数为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直线,则边际消费倾向(),平均消费倾向()A.递减;递减

B.递减;不变

C.不变;不变

D.不变;递减

第四章国民收入决定理论II: IS-LM模型

本章教学目标和要求:

(1)掌握投资函数的内容及MEI(投资边际效率)和MEC(资本边际效率)联系和区别,学会资本边际效率的计算;

(2)掌握货币的供给、货币需求的三个动机、货币需求函数及流动偏好陷阱的内容;IS曲线;

(3)掌握IS和LM曲线(含义、推导和斜率);

(4)掌握影响IS、LM曲线移动的因素;

(5)掌握IS—LM模型中均衡点的经济含义,以及均衡点的移动和调整;

本章各节的教学内容:

第一节投资的决定

一、投资的预期收益

二、投资的成本

三、投资函数

四、风险与投资

第二节IS曲线

一、产品市场的均衡

二、IS曲线的推导

三、IS曲线的斜率及其决定

四、IS曲线的移动

第三节货币的需求和供给

一、货币供给

二、货币需求

三、货币需求函数

四、流动偏好陷阱

第四节均衡利率的决定

一、货币市场均衡与利率的决定

二、LM曲线

三、LM曲线的推导

四、LM曲线的斜率及其决定

五、LM曲线的移动

第五节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同时均衡:IS—LM模型

一、IS-LM模型的曲线与方程

二、IS-LM模型的区域划分

三、IS-LM均衡的变动:IS与LM曲线的移动

本章教学重点:

(1)投资函数形式及MEI(投资边际效率)和MEC(资本边际效率)联系和区别;

(2)货币需求的三个动机及流动偏好陷阱的内容;

(3)IS和LM曲线(含义、推导和斜率);

(4)影响IS、LM曲线移动的因素;

本章教学内容的深化和拓宽:

本章教学方式:板书;

本章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在理论内容讲授后,带领学生进行相关计算题的

讲解;

参考书目:

(1)范家骧主编.2003年.宏观经济学,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王健和李新文主编.2005年.宏观经济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3)武拉平等主编.2004年.宏观经济学,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4)斯蒂格利茨(Stiglitz,J.E.)和沃尔什(Walsh,C.E)著(黄险峰、张帆译).2005年.经济学(下册)(第三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本章思考题:

一、选择题:

1.IS曲线上的每一点都表示()。

A. 产品市场投资等于储蓄时收入与利率的组合;

B.使投资等于储蓄的均衡货币额;

C.货币市场货币需求等于货币供给时的均衡货币额;

D.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都均衡时的收入与利率组合。

2.一般来说,IS曲线的斜率()。

A. 为负;

B.为正;

C.为零;

D.等于1。

3.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政府购买增加会使IS曲线()。

A. 向左移动;

B.向右移动;

C.保持不变;

D.发生转动。

5.按照凯恩斯的观点,人们持有货币是由于()。

A. 交易动机;

B.预防动机;

C.投机动机;

D.以上都正确。

6.按照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利率上升,货币需求量将()。

A. 增加;

B.减少;

C.不变;

D.可能增加,也可能减少。

7.LM曲线表示();

A.产品市场均衡时,收入与利率之间同方向的变动关系;

B.产品市场均衡时,收入与利率之间反方向的变动关系;

C.货币市场均衡时,收入与利率之间同方向的变动关系;

D.货币市场均衡时,收入与利率之间反方向的变动关系。

8.在凯恩斯区域LM曲线()。

A. 水平;

B.垂直;

C.向右上方倾斜;

D.不确定。

9.若货币需求函数为L=kY-hr,实际货币供给增加M亿美元,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LM曲线会()。

A.右移M亿美元;

B.左移M亿美元;

C.右移M/K亿美元;

D.左移M/L亿美元。10.如果利率和收入都能按供求状况自动调整,那么,当利率和收入的组合点出现在IS曲线右上方,LM曲线左上方时,下面情况将会发生()。

A.利率上升,收入减少;

B.利率上升,收入增加;

C.利率下降,收入增加;

D.利率下降,收入减少。

11.凯恩斯认为,有效需求不足是由三大基本心理规律起作用的结果,这三大基本心理规律是()。

A.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

B.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C.流动性偏好规律;

D.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规律。

二、简答题:

1.为什么说资本边际效率曲线不能准确代表企业的投资需求曲线?

2.以两部门经济为例,说明IS曲线为什么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影响IS曲线斜率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3.在两部门经济中,IS曲线的位置主要取决于哪些因素?

4.影响LM曲线斜率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5.LM曲线的位置主要取决于哪些因素?

6.在放弃投资是个外生变量的假定后,为什么必须将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结合到一起来研究国民收入的决定?

三、计算题:

1.一个预期长期实际利率是的厂商正在考虑一个投资项目清单,每个项目都需要花费100万美元,这些项目在回收期长短和回收数量上不同,第一个项目将在两年内回收120万美元;第二个项目将在三年内回收125万美元;第三个项目将在四年内回收130万美元。哪个项目值得投资?如果利率是5%,答案有变化吗?(假定价格稳定。)

2.设投资函数为i=e-dr

(1)当i=250(美元)-5r时,找出r等于10%、8%、6%时的投资量,画出投资需求曲线;

(2)若投资函数为i=250(美元)-10r,找出r等于10%、8%、6%时的投资量,画出投资需求曲线;

(3)说明e的增加对投资需求曲线的影响;

(4)若i=200-5r,投资需求曲线将怎样变化?

3.(1)若投资函数为i=100(美元)-5r,找出利率r为4%、5%、6%、7%时的投资量;(2)若储蓄为S=-40(美元)+0.25y,找出与上述投资相均衡的收入水平;

(3)求IS曲线并作出图形。

4.假定货币供给量用M表示,价格水平用P表示,货币需求用L=ky-hr表示。

(1)求LM曲线的代数表达式,找出LM等式的斜率的表达式。

(2)找出k=0.20,h=10;k=020,h=20;k=010,h=10时LM的斜率的值。

(3)当k变小时,LM斜率如何变化;h增加时,LM斜率如何变化,并说明变化原因。

(4)若k=0.20,h=0,LM曲线形状如何?

5.假设一个只有家庭和企业的二部门经济中,消费c=100+0.8y,投资i=150-6r,货币供给m=150,货币需求L=0.2y-4r(单位都是亿美元)。

(1)求IS和LM曲线;

(2)求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的利率和收入;

(3)若上述二部门经济为三部门经济,其中税收T=0.25y,政府支出G=100(亿美元),货币需求为L=0.20y-2r,实际货币供给为150亿美元,求IS、LM曲线及均衡利率和收入。

第五章国民收入决定理论III:AD-AS模型

本章教学目标和要求:

(1)掌握总需求和总供给的概念;

(2)知道总需求和总供给曲线的推导;

(3)掌握劳动市场的均衡决定;

(4)掌握明白各种总供给曲线的经济含义和区别;

(5)掌握AD-AS模型;

(6)知道凯恩斯和古典的AS-AD模型的区别和联系;

本章各节的教学内容:

第一节总需求和总需求曲线

一、总需求和总需求函数

二、总需求曲线的推导

三、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原因

四、宏观经济学的总需求曲线与微观经济学的需求曲线

五、凯恩斯“有效需求不足”理论

六、古典经济宏观经济模型中的总需求曲线

第二节劳动市场及其均衡决定

一、劳动需求

二、货币供给

三、劳动市场的均衡决定

四、凯恩斯主义与古典经济学关于劳动市场均衡的分歧

第三节总供给和总供给曲线

一、宏观生产函数

二、长期总供给曲线——古典学派

三、短期总供给曲线——凯恩斯学派

四、特殊的短期总供给曲线——凯恩斯学派

五、宏观经济学的总供给曲线与微观经济学的供给曲线

第四节总需求-总供给模型(AD—AS模型)

一、凯恩斯的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二、古典经济的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本章教学重点:

(1)掌握总需求和总供给的概念;

(2)知道总需求和总供给曲线的推导;

(3)掌握劳动市场的均衡决定;

(4)明白各种总供给曲线的经济含义和区别;

(5)掌握AD-AS模型及其应用;

(6)知道凯恩斯和古典的AS-AD模型的区别和联系;

本章教学内容的深化和拓宽:(1)宏观经济学的总需求曲线和微观经济学的需求曲线;(2)特殊的短期总供给曲线——凯恩斯学派;(3)宏观经济学的总供给曲线和微观经

济学的供给曲线。

本章教学方式:板书;

本章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在理论内容讲授后,带领学生进行相关计算题的

讲解;

参考书目:

(1)范家骧主编.2003年.宏观经济学,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王健和李新文主编.2005年.宏观经济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3)武拉平等主编.2004年.宏观经济学,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4)斯蒂格利茨(Stiglitz,J.E.)和沃尔什(Walsh,C.E)著(黄险峰、张帆译).2005年.经济学(下册)(第三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本章思考题:

一、基本概念

1.总需求;

2.总供给;

二、判断题(F,T)

1.当价格水平发生变动时,IS曲线和LM曲线的位置相应移动。()

2.现代凯恩斯主义的总需求曲线可由费雪方程推出。

3.名义货币供给不变时,价格水平的变动将引起总需求的变动。()

4.IS曲线的利率弹性越大,AD曲线越陡峭。()

5.货币乘数越大,AD曲线越平坦。()

6.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越大,AD倾斜越陡峭。()

7.货币需求的收入弹性越大,AD曲线越平坦。()

8.财政政策通过对LM曲线位置的影响而影响AD曲线。

9.货币政策通过对IS曲线位置的影响而影响AD曲线。

10.总供给曲线同时反映了要素市场和产品市场的状态。

11.当产出水平达到充分就业的产出水平时,意味着全部可用的生产资源均已得到充分利用。()

12.劳动需求曲线由均衡的实际工资水平和就业水平所决定.的点组成。()

13.根据新古典总供给模型,劳动需求曲线和劳动供给曲线的交点处既不存在失业,也不存在工作岗位的闲置。()

14.新古典理论和凯恩斯主义均认为就业量决定产量()。

15.在短期生产函数中,由于时间与其他因素的限制,所有生产要素的数量均不能改变。()三、选择题

1.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原因在于()。

A.国外需求与价格水平呈反方向变动的趋势;

B.消费需求与价格水平呈反方向变动的趋势;

C.投资需求与价格水平呈反方向变动的趋势;

D.以上几个因素都存在;

2.其他条件不变时,()因素引起AD曲线左移。

A.价格水平下降;B.政府支出减少;C.税收减少;D.名义货币供给增加。

3.在()的情况下,总供给水平与价格水平同向变动。

A.劳动供给和劳动需求均立即对价格水平的变动作出反应

B.劳动供给立即对价格水平的变动作出反应,而劳动需求则不作反应

C.劳动需求立即对价格水平的变动作出反应,而劳动供给则不作反应

D.劳动供给和劳动需求均对价格水平的变动不作反应

4.长期总供给曲线垂直的前提假定是()。

A.价格不变;B.收入不变;C.生产函数不变;D.不存在货币幻觉

5.假设已实现充分就业,且总供给曲线为一垂线,则税收减少会导致()c

A.实际产出水平和价格水平上升;B.价格水平上升,而实际产出不变;

C.实际产出上升,而价格水平不变;D.实际产出水平和价格水平均不变;

6.假设已实现充分就业,且总供给曲线为一垂线,当名义货币供给增加20%时,()c A.价格水平不变;B.利率增加;C.名义工资增加20%;D.实际货币供给增加20%。7.假设已实现充分就业,且总供给曲线为一垂线,当政府支出增加时,()

A.利率增加,且产出的组成发生改变;B.实际货币供给增加,且产出的组成发生改变;C.对实际货币供给及产出的组成均无影响;D.对利率及产出的组成均无影响。

8.发生()变化时,总需求曲线随之变得更陡峭。

A.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减小;B.货币需求的收入弹性减大;

C.投资需求的利率弹性减小;D.投资需求的利率弹性减大;

9.其他条件不变时,可能引起AD曲线右移的是()。

A.价格水平下降;B.政府支出减少;C.税收增加;D.名义货币供给增加;

E.实际货币供给减少

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一般而言,在长期生产函数中,所有投入要素的数量均可以变动;在短期生产函数中,所有投入要素的数量均不可变动

B.在有关总需求和总供给的研究中,常使用资本量不变的生产函数

C.充分就业量即所有劳动力都得到工作时的总就业量

D.潜在产量受价格水平变动的影响

E.价格水平变化时,潜在就业量会发生变动

11.关于长期总供给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长期来看,货币工资具有完全伸缩性

B.劳动市场达到均衡时的就业量即充分就业量

C.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可以对产量发生影响

D.货币只起价值尺度和交换媒介的作用,与商品价值的决定无关

E.名义货币供给量的变动将影响劳动市场的均衡

12.新古典理论认为()

A.货币工资具有部分伸缩性B.居民存在货币幻觉

C.存在收益递减规律

D.劳动市场是不完全竞争市场

E.工资率对劳动供需的调节存在时滞

14.对主流学派的短期总供给曲线而言,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曲线上各点的斜率相等

B.当产出超过潜在产出水平时,斜率变大

C.在短期中,总需求推动实际产出增加并使价格上升

D.如短期总供给曲线与总需求曲线交于潜在产量线左侧,经济一定处于萧条状态

四、计算题

1.假定消费C=1000+0.75Yd、投资I=250-20r、税收T=ty=0.2Y、政府购买G=150、名义货币供给M=600、货币需求L=0.5Y-100r,试求:

(1)总需求函数。

(2)价格水平为1时的收入水平和利率水平。

2.假定短期生产函数为Y=14N-0.04N、劳动需求函数Nd=175-12.5(W/P)、劳动供给函数Ns=70+5(W/P),试求当价格水平为1和1.25时的就业量和名义工资,并说明总供给曲线的形状?

3.如果第一题中经济的总供给函数为Y=2950+90P,试求均衡的收入水平和价格水平。如本题所涉及经济的充分就业收入水平为3085,问此时是否达到充分就业均衡?

第六章开放经济条件下的IS-LM-BP模型本章教学目标和要求:

(1)了解开放经济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

(2)知道汇率及其决定的相关理论;

(3)掌握国际收支和国际收支平衡表的构成;

(4)掌握BP曲线的含义、形成和推导;

(5)掌握IS-LM-BP模型;

本章各节的教学内容:

第一节开放经济的基础知识

一、国际贸易和专业化分工

二、国际贸易理论

1.绝对优势理论

2.相对优势理论

3.要素禀赋理论

4.规模经济理论

第二节汇率及其决定

一、汇率及其标价法

1.汇率:

2.汇率标价法:

(1)直接标价法

(2)间接标价法

3.汇率增减的涵义

(1)直接标价法

(2)间接标价法

4.汇率制度

(1)固定汇率制

(2)浮动汇率制

二、汇率的决定

1.供求关系对汇率的决定:浮动汇率制

2.价格相对水平及变动对汇率的决定

(1)一价定理(Law of One Price)

(2)购买力平价理论

3.利率相对水平及变动对汇率的决定

第三节国际收支和国际收支平衡表

一、国际收支

二、国际收支平衡表

1.含义

2.记帐原则

3.平衡表基本内容

(1)经常项目

(2)资本项目

(3)平衡项目

三、国际收支平衡的涵义

四、汇率和国际收支平衡

第四节BP曲线

一、经常项目和净出口方程

二、资本项目和资本流出方程

三、国际收支平衡条件

四、BP曲线

1.BP曲线向右上方倾斜

2.BP曲线斜率的决定

3.资本市场的开放程度和BP曲线

4.BP曲线的移动

第五节IS-LM-BP模型

一、IS-LM-BP模型形式

二、IS-LM-BP模型的图形表示

本章教学重点:

(1)掌握国际收支和国际收支平衡表的构成;

(2)掌握BP曲线的含义、形成和推导;

(3)掌握IS-LM-BP模型;

本章教学内容的深化和拓宽:

本章教学方式:板书;

本章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1)结合中国汇率改革的历史沿革来学习IS—LM

—BP曲线;(2)注意间接标价法计算汇率和直接标价法计算的汇率对IS—LM—BP模型形式的影响;

参考书目:

(1)范家骧主编.2003年.宏观经济学,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王健和李新文主编.2005年.宏观经济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3)武拉平等主编.2004年.宏观经济学,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4)斯蒂格利茨(Stiglitz,J.E.)和沃尔什(Walsh,C.E)著(黄险峰、张帆译).2005年.经济学(下册)(第三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本章思考题:

一、概念题

1.直接标价法;

2.间接标价法;

3.经常项目;

4.资本项目;

5.BP曲线;

二、判断题(F、T)

1.利率的上升会引起国际资本的输入。()

2.所谓开放经济是指政府不干预对外贸易。()

3.本国居民购买国外的公司股票,应记人资本帐户的借方。

4.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经常项目被分为无形项目和有形项目(如服务)等。;()

5.由于存在国际收支的顺差或逆差,因此国际收支平衡表并不总是平衡的。()

6.我国和世界上多数国家的汇率都采用间接标价法()

7.间接标价法条件下,汇率的上升意味着本币升值和外币贬值。()

8.固定汇率是指一国货币同其他国货币的汇率固定不变c

9.一国的国民收入水平越高,进口的额度就越大。()

10.开放经济中IS曲线比封闭经济中的IS曲线更为平缓。()

11.开放经济的均衡并不要求商品劳务的进口和出口相等()

12.在浮动汇率制度下,LM曲线的位置对汇率水平无影响。()

13.发展中国家由于技术水平低下,与发达国家的贸易竞争总处于劣势。()

14.在浮动汇率下,政府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可以对国际收支起到较好的调节作用。()15.若一国生产所有产品的效率都非常高,那么该国应出口商品而不进口商品。()16.BP曲线向右上方倾斜,说明较高的利率对应较低的收入水平。()

17.如果失业和国际收支赤字并存,可以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同时使货币贬值。()

18.关税、进口配额、出口补贴等措施都会通过影响一国的进出口,从而影响BP曲线。()19.当一国政府征收关税时,它就可以增加自己从国际贸易中得到的好处。()

20.当国内经济衰退而国际收支赤字并存时,采取扩张性政策就可以同时实现内在均衡与外在均衡。()

21.如果经常帐户有赤字,那么资本帐户和官方结算帐户就必然有赤字。()

三、选择题.

1.对英镑和美元而言,如果英镑的汇率上升,意味着美元的汇率将()。

A.上升B.下降

C.不变D.两者之间没有关系

2.经常项目帐户的顺差意味着()。

A.出口大于进口B.出口小于进口

C.出口等于进口D.出口的增加大于进口增加

E.出口的减少大于进口的减少

3.国际收支失衡是指()。

A.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借方、贷方余额不等;B.资本流出与流入不等;

C.经常项目与资本项目的总和出现差额;D.商品劳务的出口与进口不等;

4.中国从美国进口一批价值50万美元的商品,而且美国厂商把所得资金用于购买中国国债,中国的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变动是()。

A.经常帐户、资本帐户的借方同记入50万美元

B.经常帐户、资本帐户的贷方同记入50万美元

C.经常帐户的借方、贷方同记入50万美元

D.资本帐户的借方、贷方同记人50万美元

E.经常帐户的借方、资本帐户的贷方记入50万美元

5.一日本厂商向美国出口20万美元的汽车,并把所得资金购买美国某种股票,日本的国际收支平衡表应作的变动为(儿

A.经常帐户的借方、贷方同记人20万美元

B.资本帐户的借方、贷方同记人20万美元

C.经常帐户的借方记入20万美元,资本帐户的贷方记人20万美元

D.经常帐户的贷方记人20万美元,资本帐户的借方记人20万美元

6.开放经济条件下,IS曲线会有的变动是()。

宏观经济学教案:完整版

《宏观经济学》 教案 课程名称:宏观经济学适用专业:经济与管理类规定学时:54学时3学分开课学期:二年级上学期任课教师:曾福生 湖南农业大学经济学院

宏观经济学教案 一、课程说明 宏观经济学是从总体、总量出发,以整个国民经济作为考察对象,研究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及其后果,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如何决定。宏观经济学主要内容包括:国民收入核算理论、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支出-收入模型、IS-LM模型、AD-AS模型)、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理论、以及宏观经济政策与实践等。该课程主要介绍西方的基本经济理论,由于我们现在在经济领域中更多的是运用西方的理论,因而该课程是其他专业课的基础。但是宏观经济理论以一些假设为前提,与实际差距较大,比较抽象,有时要运用数学进行推导,因此为了更好地学习这门课程,首先挑选了难度适宜的教材,并主要按教材内容来讲授,适当补充一些内容。其次,还需要用一些难度适宜的习题,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理论,提高分析能力。另外,由于经济理论比较抽象和枯燥,在课堂上可以举一些实例帮助学生理解,也可以培养学生用经济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 宏观经济学是西方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介绍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政策。课程主要讲授国民收入核算理论、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宏观经济政策与实践、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宏观经济学在目前的争论等内容。 三、本课程的教案主要包括下列教学活动形式 1、本章的教学目标及基本要求 2、本章各节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3、教学重点与难点 4、本章教学内容的深化和拓宽 5、本章教学方式(手段)及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6、本章的主要参考书目 7、本章的思考题和习题 8、教学进程 四、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的教学环节包括:课堂讲授、习题课、课外作业。通过本课程各个教学环节的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大学宏观经济学复习题

第一章导论 二、简答题 1.宏观经济学有什么特点? 答案要点:(1)以国民经济整体为研究对象,(2)采取总量分析方法,(3)以市场机制有缺陷、政府可以弥补其不足为前提条件,(4)要解决的是资源的利用问题,(5)中心内容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2.宏观经济学主要研究哪些问题? 答案要点:宏观经济学以国民经济总体为研究对象,它就必然要研究衡量国民经济总体活动的总量指标及其变动情况,如国民收入的决定与变动,国民收入与经济增长、经济周期、充分就业、通货膨胀、国际收支、利率与汇率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通过财政政策与金融政策来对国民经济进行调节等。宏观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可以概括为四个组成部分:宏观经济学的理论基础、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宏观经济问题(失业、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经济周期、经济增长)分析和宏观经济政策。 第二章国民收入核算 三、简答题 (1)中间产品有②、⑤、⑦;最终产品有①、③、④、⑥ (3)不属于经济学意义上的投资活动,因为经济学意义上的投资活动主要是指增加或更换固定资产的活动。 (6)GDP指标缺陷或不足主要有:漏掉了非市场交易的部分(如地下交易)、无法反映GDP取得的代价和成本(如污染程度)、无法反映人们从中获得的福利状况(如赌博贩毒)。 (7)因为从核算上看,无论是产品和劳务产量的变动,还是产品和劳务价格的变动都将引起GDP的变动。为了弄清楚GDP的变动究竟是由产量变动还是由价格变动引起的,所以需要区分名义GDP和实际GDP。 (8)国民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不同,二者的区别主要体现在核算产出时确定空间范围的原则不同。国民生产总值是按“国民原则”核算的,它以“常住居民”为统计标准,凡是本国居民生产的,不管生产是在哪里进行,都计入国民生产总值。而国内生产总值是一年内在本国领土上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它是按“国土原则”作为统计标准的。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之间的关系可用下面的等式表示: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本国公民投在国外的资本和劳务所创造的收入-外国公民投在本国的资本和劳务所创造的收入。 四、计算题 (1)折旧=总投资-净投资=1150-292=858, NDP=GDP-折旧 =8800-858=7942; 国内生产总值=消费+总投资+政府购买+净出口,所以,净出口=国内生产总值-消费-总投资-政府购买=8800-5800-1150-1500=350; 政府财政盈余=政府税收减去转移支付的收入-政府购买,所以,政府税收

宏观经济学全册教案

经济与管理学院 专 业 课 教 案 课程名称西方经济学(宏观) 授课班级国贸、营销本科 授课时间 授课课时68 授课教师

第一章国民收入的核算与循环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全面理解GNP、GDP、NI、充分就业等重要概念,掌握GDP的核算方法,了解国民经济循环流量图、各种收入恒等式和失业的类型。 教学重点:衡量宏观经济总量的几个概念和计算方法,充分就业的含义和失业的三种类型。 教学难点:国民经济循环恒等式。 教学课时:10 教学方法:讲解和经济生活中的案例相结合。 教学内容: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国民经济中的总量经济关系。这些总量经济关系主要有:国民收入,物价水平,通货膨胀率,投资量,失业率,货币流通量等等。在国民经济的这些许多总量中,国民收入是最具代表性的经济总量。因此,研究国民收入的决定因素、国民收入的决定过程,研究国民收入的增长、波动的因素及其作用机制等问题,就构成了宏观经济学理论基本内容。均衡价格的决定是微观经济学理论的核心,因此微观经济学又叫价格理论。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是宏观经济学理论的核心,所以,宏观经济学又叫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由于西方经济学理论是建立在一系列假设条件和概念基础上的,所以要研究宏观经济学运行关系,首先我们要详细了解国民收入的概念以及其他一些重要的宏观经济变量。 ( 2课时) 第一节国民收入核算 一、GNP、GDP与NI (一)、国民生产总值GNP(Gross National Product): 也称国民总产值,是指一国在一定时间内(通常为一年)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在这里,最终产品是相对中间产品而言的。 最终产品(Final products)是相对于中间产品而言的,指由最后使用者购买和消费的产品,如消费品、企业的厂房、设备等。 中间产品(intermediate products):是指用于再出售而供生产别种产品用的产品,或者说中间产品是不能直接使用,还需要加工的产品,如钢材、木材等原材料。 例1:一个经济中,棉花的价值为2000万美元,棉花纺成棉纱后的价值为5000万美元,棉纱织成棉布后的售价为10000美元,棉布做成服装后的价值为15000万美元,这一过程为: 棉花——棉纱——棉布——服装——消费者 2000万 5000万 10000万 1.5亿 2亿美元 在这一过程中,棉花,棉纱,棉布都为中间产品,服装为最终产品,那么GNP为2.5亿美元。 例2:某农民去年收获稻谷10000斤,市场上稻谷价格为1.00元/斤。其中,3000斤稻 谷被该农民留下自己家人吃,5000斤稻谷被私人酒坊老板买去造酒销售,2000斤被市民买回家吃。那么该农民当年生产的GNP是多少呢? (二)国内生产总值GDP(Gross Domestic Product): 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1年)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GNP和GDP是相同的概念,只是二者考察的标准不同。GNP是以本国国民为标准,而不管国民创造的最终产品价值是否来自国内或国外。而GDP是以本国国境为标准,而不管创造者是本国居民还是居民,只要是在本国境内实现的最终产品和劳务价值,都属于GDP. 在一定时期内,一国的国民生产总值GNP与国内生产总值GDP可能不相等。一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小于国内生产总值,说明该国公民从外国取得的收入小于外国公民从该国取得的收入。

曼昆宏观经济学-课后答案-中文版

第一章宏观经济学的课后答案 复习题 1、由于整个经济的事件产生于许多家庭与许多企业的相互作用,所以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必然是相互关联的。当我们研究整个经济时,我们必须考虑个别经济行为者的决策。由于总量只是描述许多个别决策的变量的总和,所以宏观经济理论必然依靠微观经济基础。 2、经济学家是用模型来解释世界,但一个经济学家的模型往往是由符号和方程式构成。经济学家建立模型有助于解释GDP、通货膨胀和失业这类经济变量。这些模型之所以有用是因为它们有助于我们略去无关的细节而更加明确地集中于重要的联系上。模型有两种变量:内生变量和外生变量,一个模型的目的是说明外生变量如何影响内生变量。 3、经济学家通常假设,一种物品或劳务的价格迅速变动使得供给量与需求量平衡,即市场走向供求均衡。这种假设称为市场出清。在回答大多数问题时,经济学家用市场出清模型。 持续市场出清的假设并不完全现实。市场要持续出清,价格就必须对供求变动作出迅速调整。但是,实际上许多工资和价格调整缓慢。虽然市场出清模型假设所有工资和价格都是有伸缩性的,但在现实世界中一些工资和价格是粘性的。明显的价格粘性并不一定使市场出清模型无用。首先偷格并不总是呆滞的,最终价格要根据供求的变动而调整。市场出清模型并不能描述每一种情况下的经济,但描述了经济缓慢地趋近了均衡。价格的伸缩性对研究我们在几十年中所观察到的实际GDP增长这类长期问题是一个好的假设。 第二章宏观经济学数据 复习题 1、GDP既衡量经济中所有人的收入,又衡量对经济物品与劳务的总支出。 GDP能同时衡量这两件事,是因为这两个量实际上是相同的:对整个经济来说,收入必定等于支出。这个事实又来自于一个更有基本的事实:由于每一次交易都有一个买者和一个卖者,所以,一个买者支出的每一美元必然成为一个卖者的一美元收入。 2、CPI衡量经济中物价总水平。它表示相对于某个基年一篮子物品与劳务价格的同样一篮子物品与劳务的现期价格。 3、劳工统计局把经济中每个人分为三种类型:就业、失业以及不属于劳动力。一 失业率是失业者在劳动力中所占的百分比,其中劳动力为就业者和失业者之和。一 -I、奥肯定理是指失业与实际GDP之间的这种负相关关系。就业工人有助于生产物品与劳务,而失业工人并非如此。失业率提高必定与实际GDP的减少相关。舆肯定理可以概括为等式:实际GDP变动百分比-3%-2×失业率的变动,印如果失业率保持不变,实际GDP增长3% 左右。这种正常的增长率是由于人口增长、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引起的。失业率每上升一个百分比,实际GDP一般减少2个百分比。一 问题和应用一 1、大量经济统计数字定期公布,包括GDP、失业率、公司收益、消费者物价指数及贸易结余。GDP是一年内所有最终产品与劳务的市场价值。失业率是要工作的人中没有工作的人的比例。公司利润是所有制造企业税后会计利润,它暗示公司一般的财务健康情况。消费者物价指数是衡量消费者购买的物品的平均价格,它是通货膨胀的衡量指标。贸易结余是出口物品与进口物品之间的价差。一 2、每个人的增值是生产的物品的价值减去生产该物品所需的原材料的价值。因此,农夫增值是1美元,面粉厂的增值是2美元,面包店的增值是3美元。GDP就是总的增值,即为6 美元,它正好等于最终物品的价值。一 3、妇女与她的男管家结婚,GDP减少量等于男管家的工资。这是由于GDP是衡量经济中所有人

宏观经济学教案第六章宏观经济政策

案例1:稳健货币政策中的“适度从紧” 案例内容: 1997年以来,我国所实行的货币政策长期被称为稳健的货币政策,这一政策强调的是货币信贷增长与国民经济增长大体保持协调关系,但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特点和重点,因为经济形势的变化,就要求适度调整的政策实施的力度和重点。 例如,从2001年11月份开始,我国居民消费物价指数开始出现负增长,经济运行出现通货紧缩局面长达14个月,这种通货紧缩不仅表现为消费需求不足,也表现为投资需求不足,整个经济增长乏力。但是,在2003年居民消费物价指数由负转正仅一年时间,通货紧缩阴影尚未完全消散的情况下就出现了严重的投资过热趋势。其原因有几个,一是1998年以来我国多年实施积极财政政策,这些政策实施中的投资项目大多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这必然带动钢铁、水泥等行业热起来;二是地方政府的“投资冲动”,各地搞“政绩工程”;三是我国经济市场化程度提高后,利益主体也多元化,使地方政府与经济主体间形成默契与投资合力,再加上房地产行业在这几年的暴利引诱,造成钢铁、水泥等行业的异常投资冲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规模过大以及投资结构的严重失调这两大问题,在银行信贷上也得到了充分反映。 中央政府高度警惕地看到了这一矛盾,及时做出了调控决策。考虑到积极财政政策已到了必须淡出的时候,所以必须从货币政策方面考虑调控,央行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是提高法定准备率(2003年9月21日起,把原来6.1%的法定准备率提高到7%,2004年4月25日起,再把准备率从7%提高到7.5%)。二是实行差别存款准备金率,从2004年4月25日起,将资本充足率低于一定水平的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率提高0.5个百分点。三是建立再贷款浮动制度,2004年3月25日起,在再贴现基准利率基础上,适时确定并公布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货款利率加点幅度,同时决定,将期限在1年以内、用于金融机构头寸调节和短期流动性支持的各档次再贷款利率在现行再贷款基准利率基础上统一加0.63个百分点,再贴现利率在现行基准利率基础上统一加0.27个百分点。四是加大公开市场操作力度,2004年一季度,央行通过外汇公开市场操作投放基础货币2916亿元,通过债券市场公开市场操作(卖出债券)回笼基础货币2810亿元,基本全额对冲外汇占款投放的基础货币。五是加强对商业银行贷款的窗口指导,促进优化贷款结构。六是积极支持“三农”经济发展,加快推进农村信用社改革。 这轮宏观调控,尽管货币政策已显示出强有力的效应,但目前能迅速取得如此明显效果,

曼昆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中英文)

宏观经济学 第十五章MEASUREING A NATION’S INCOME一国收入的衡量 Microeconomics the study of how households and firms make decisions and how they interact in markets. 微观经济学:研究家庭和企业如何做出决策,以及他们如何在市场上相互交易。 Macroeconomics the study of economy-wide phenomena,including inflation,unemployment,and economic growth 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体经济现象,包括通货膨胀、失业和经济增长。 GDP is the market value of final goods and services produced within a country in a given period of time. 国内生产总值GDP:给定时期的一个经济体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 Consumption is spending by households on goods and services, with the exception of purchased of new housing. 消费:除了购买新住房,家庭用于物品与劳务的支出。 Investment is spending on capital equipment inventories, and structures, including household purchases of new housing. 投资:用于资本设备、存货和建筑物的支出,包括家庭用于购买新住房的支出。 Government purchases are spending on goods and services by local, state, and federal government. 政府支出:地方、州和联邦政府用于物品和与劳务的支出。 Net export is spending on domestically produced goods by foreigners (exports) minus spending on foreign goods by domestic residents (imports) 净出口:外国人对国内生产的物品的支出(出口)减国内居民对外国物品的支出(进口)。 Nominal GDP is the production of goods and services valued at current prices. 名义GDP:按现期价格评价的物品与劳务的生产。 Real GDP is the production of goods and services valued at constant prices. 实际GDP:按不变价格评价的物品和服务的生产。 GDP deflator is a measure of the price level calculated as the ratio of nominal GDP to real GDP times 100. GDP平减指数:用名义GDP与实际GDP的比率计算的物价水平衡量指标。

中国农业大学宏观经济学试题2010A卷答案

中国农业大学 2009 ~2010 学年春季学期 宏观经济学课程考试试题(A卷)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24分) (1)国民生产总值: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2)凯恩斯陷阱:又称凯恩斯陷阱或灵活陷阱,是凯恩斯的流动偏好理论中的一个概念,具体是指当利率水平极低时,人们对货币需求趋于无限大,货币当局即使增加货币供给也不能降低利率,从而不能增加投资引诱的一种经济状态。当利率极低时,有价证券的价格会达到很高,人们为了避免因有价证券价格跌落而遭受损失,几乎每个人都宁愿持有现金而不愿持有有价证券,这意味着货币需求会变得完全有弹性,人们对货币的需求量趋于无限大,表现为流动偏好曲线或货币需求曲线的右端会变成水平线。在此情况下,货币供给的增加不会使利率下降,从而也就不会增加投资引诱和有效需求,当经济出现上述状态时,就称之为流动性陷阱。但实际上,以经验为根据的论据从未证实过流动性陷阱的存在,而且流动性陷阱也未能被精确地说明是如何形成的。(3)投资乘数:指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投资支出的变化的比率。 (4)政府转移支付:政府在社会福利、保险、贫困救济和补助方面的支出。 (5)挤出效应: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的效果。 (6)自然失业率:在没有货币因素干扰的情况下,让劳动力市场和商品市场自发供求力量起作用时,总供给和总需求处于均衡状态时的失业率。所谓没有货币因素干扰,指的是失业率的高低与通货膨胀的高低之间不存在替代关系。因此,自然失业率应等于某一时点上摩擦性和结构性失业率之和。在实际统计时,用长期的平均失业率来近似地表示自然失业率。影响失业持续时间长短和失业频率高低的因素都会影响自然失业率的高低。 (7)汇率:指买卖外国货币或对外国货币索取权所支付的价格,是两种不同货币之间的交换比率。汇率是衡量一国货币的对外价值的尺度,在国际间经济往来中有着重要职能。 (8)菲利普斯曲线:是说明失业率和货币工资变动率之间交替关系的一条曲线。它是由英国经济学家菲利普斯根据1861—1957年英国的失业率和货币工资变动率的经验统计资料提出来的,故称之为菲利普斯曲线。西方经济学家认为,货币工资率的提高是引起通货膨胀的原因,即货币工资率的增加超过劳动生产率的增加,引起物价上涨,从而导致通货膨胀。所以,菲利普斯曲线又成为当代经济学家用以表示失业率和通货膨胀之间此消彼长、相互交替关系的曲线。

武汉大学《宏观经济学》复习重点

《宏观经济学》思考题 第一章国民收入核算 1、简要说明GDP与GNP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为什么现在许多国家 都选择使用GDP这一指标? GDP与GNP的区别在于其涉及的主体不同,GDP是一个地域概念,指一国的居民,而GNP是国民概念,是指一国国民。 因为GDP确实代表了一国或一个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和个人在一定时期内全部生产活动(包括产品和劳务)的最终成果,可以对一国总体经济运行表现做出概括性衡量,反映出一国(或地区)的经济实力,便于和国际间和地区间作比较,为制定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战略,分析经济运行情况以及政府调控和管理经济提供重要依据和参考。 2、为什么说个人在股票债券上的投资不同于经济学意义上的投资?经济学意义上的投资是指增加或更换资本资产(实物)的支出,而个人在股票债券上的投资实质上只是所有权的转让而已。 3、为什么存货投资也要计入GNP之中? 因为存货也是最终产品,相当于企业自己花钱买了自己的商品,算在总支出中。 4、为什么转移支付不计入GNP之中? 转移支付已计入净税收的一部分,,另一方面,转移支付是无偿的,也不是接受者的提供的生产要素的报酬。 5、为什么GNP中只计入净出口? 因为出口与进口对于国民收入的效果恰好相反,故为方便,只计入净出口。 6、简要说明国民收入核算中总支出与总收入的恒等关系。 因为总支出等于总产出,而总产出又等于总收入。 7、简要说明西方国民收入核算理论的缺陷。 (1)不能反映社会成本; (2)不能反映经济增长付出的代价; (3)不能反映经济增长的效率和效益; (4)不能反映人们的生活质量; (5)不能反映社会收入和财富的分配状况。 第二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1、国民收入均衡公式与国民收入恒等式有什么区别? 国民收入均衡公式是在总产出等于意愿支出也即总需求的情况下,也即非计划投资为零的时候的总支出等于总收入的公式;而国民收入恒等式是一般情况下总支出等于总收入的恒等式。 2、试用图形画出用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决定同一均衡国民收入的两 种方法。 3、试根据消费函数理论说明假日经济的作用。 假日经济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国民的消费水平,而根据消费函数可知,消费的增加会在消费乘数的作用下增加国民收入水平,因此假日经济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经济发展。 4、什么是乘数原理?为什么按照这一原理储蓄即节俭反而成为一种 罪恶?乘数作用的发挥在现实中会受到哪些方面的限制? 乘数原理是指由于连锁反应,某一变量的变化引起另一相关变量成倍变化的经济理论。因为消费的增加会通过消费乘数导致国民收入的成倍增加,因而储蓄即节

曼昆《经济学原理》第五版宏观经济学习题答案(中文)

第20章货币制度 1、为什么银行不持有百分百的准备金银行持有的准备金量和银行体系所创造的货币量有什么关系 参考答案: 银行不持有百分百的准备金是因为把存款用于放贷并收取利息比持有全部存款更有利可图。银行持有的准备金量和银行体系通过货币乘数所创造的货币量是相关的。银行的准备金率越低,货币乘数越大,所以银行存款的每一元钱可以创造更多的货币 2、考察以下情况如何影响经济的货币制度。 a、假设雅普岛的居民发现了一种制造石轮的简单方法。这种发现如何影响石轮作为货币的有用性呢并解释之。 b、假设美国某个人发现了一种仿造100美元钞票的简单办法。这种发现将如何影响美国的货币制度呢并解释之。 参考答案: a、如果有一种制造石轮的简单方法,雅普岛上的居民就会制造多余的石轮,只要每个石轮的货币价值大于制造它的成本。结果,人们会自己制造货币,于是就有太多的货币被制造出来。最有可能的是,人们会停止接受石轮作为货币,而转向其他资产作为交换的媒介 b. 如果美国有人发现了伪造百元面值美钞的简单方法,他们就会大量地生产这种假钞,而降低百元美钞的价值,结果可能是转为使用另一种通货。 3、伯列戈瑞德州银行(BSB)有亿美元存款,并保持10%的准备率。 a)列出BSB的T账户。 b)现在假设BSB的大储户从其账户中提取了1000万美元现金。如果BSB决定通过减 少其未清偿贷款量来恢复其准备率,说明它的新T账户。 c)解释BSB的行动对其他银行有什么影响 d)为什么BSB要采取(b)中所描述的行为是困难的讨论BSB恢复其原来准备金率的另 一种方法。 参考答案: a. BSB的T账户如下:: b. 当BSB的大储户提取了1000万美金现金,而BSB通过减少其未清偿贷款量来恢复其准备率,它的T账户如下:

大学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整理宏观50个名词

20XX年复习资料 大 学 复 习 资 料 专业: 班级: 科目老师: 日期:

50个名词: 第十二章: 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国民生产总值:(GNP)是一个国民概念,指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GDP折算指数:是名义的GDP和实际的GDP的比率。 存货投资:是企业掌握的存货价值的增加(或减少)。存货投资=意愿投资+非意愿投资 第十三章: 均衡产出:是和总需求相一致的产出,也就是经济社会的收入正好等于全体居民和企业想要有的支出。 凯恩斯定律:不论需求量为多少,经济社会均能以不变的价格提供相应的供给量。社会总需求变动时,只会引起产量和收入变动,使供求相等,而不会引起价格变动。永久收入:是指消费者可以预计到的长期收入。 自发消费:是指收入为0时举债或动用过去的储蓄也必须要有的基本生活消费。 平衡预算乘数:指政府收入和支出同时以相等数量增加或减少时国民收入变动与政府收支变动的比率。 对外贸易乘数:表示出口增加1单位引起国民收入变动多少。 第十四章: 资本边际效率:(MEC)是一种贴现率,这种贴现率正好使一项资本物品的使用期内各预期收益的现值之和等于这项资本品的供给价格或者重置成本。 托宾的“q”说:美国经济学家托宾提出的股票价格会影响企业投资的理论。企业的市场价值与其重置成本之比,可作为衡量要不要进行新投资的标准,此比 率称为“q”(q=企业的股票市场价值/新建企业的成本),若q<1,说明买 旧的企业比建新的企业便宜,于是就不会有投资,若q>1,则说明新建企 业比买旧企业要便宜,因此会有新投资。实际上是说,股票价格上升时, 投资会增加。 IS曲线:是一条反映利率和收入间相互关系的曲线,这条曲线上任何一点都代表一定的利率和收入的组合,在这些组合下,投资和储蓄都是相等的,即i=s, 从而产品市场是均衡的。 流动性偏好:是指由于货币具有使用上的灵活性,人们宁肯以牺牲利息收入而储存不生息的货币来保持财富的心理倾向。 谨慎动机:或称预防性动机,指为预防意外支出而持有一部分货币的动机,如个人或企业为应付事故、失业、疾病等意外事件而需要事先持有一定数量货币。流动偏好陷阱:当利率极低,人们会认为这时利率不大可能再下降,或者说有价证券市场价格不大可能再上升而只会跌落,因而会将所持有的有价证券全部换 成货币。人们不管有多少货币都愿意持有在手中,这种情况称为“凯恩斯 陷阱”或“流动偏好陷阱”。 凯恩斯区域:在水平线阶段的LM曲线上,货币的需求曲线已处于水平状态,对货币

曼昆《经济学原理》第五版宏观经济学习题答案(中文)

第 20 章货币制度 1、为什么银行不持有百分百的准备金?银行持有的准备金量和银行体系所创造的货币量 有什么关系? 参考答案: 银行不持有百分百的准备金是因为把存款用于放贷并收取利息比持有全部存款更有利 可图。银行持有的准备金量和银行体系通过货币乘数所创造的货币量是相关的。银行的准备金率越低,货币乘数越大,所以银行存款的每一元钱可以创造更多的货币 2、考察以下情况如何影响经济的货币制度。 a、假设雅普岛的居民发现了一种制造石轮的简单方法。这种发现如何影响石轮作为货 币的有用性呢?并解释之。 b、假设美国某个人发现了一种仿造100 美元钞票的简单办法。这种发现将如何影响美 国的货币制度呢?并解释之。 参考答案: a、如果有一种制造石轮的简单方法,雅普岛上的居民就会制造多余的石轮,只要每个 石轮的货币价值大于制造它的成本。结果,人们会自己制造货币,于是就有太多的货币被制 造出来。最有可能的是,人们会停止接受石轮作为货币,而转向其他资产作为交换的媒介 b.如果美国有人发现了伪造百元面值美钞的简单方法,他们就会大量地生产这种假 钞,而降低百元美钞的价值,结果可能是转为使用另一种通货。 3、伯列戈瑞德州银行(BSB)有 2.5 亿美元存款,并保持10%的准备率。 a)列出 BSB的 T 账户。 b) 现在假设BSB的大储户从其账户中提取了1000 万美元现金。如果 BSB决定通过减 少其未清偿贷款量来恢复其准备率,说明它的新T 账户。 c) 解释 BSB的行动对其他银行有什么影响? d) 为什么 BSB要采取 (b) 中所描述的行为是困难的?讨论BSB恢复其原来准备金率的 另一种方法。 参考答案: a. BSB的 T 账户如下: : 伯列戈瑞德州银行(BSB) 资产负债 准备金$25 million存款$250 million 贷款$225 million b.当 BSB的大储户提取了 1000 万美金现金,而 BSB通过减少其未清偿贷款量来恢复其 准备率,它的 T 账户如下:

西南财经大学宏观经济学讲义

《宏观经济学》讲义 参考书目: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部分 《宏观经济学》 高鸿业:《宏观经济学》 第一章导论 第一节宏观经济学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宏观经济学研究经济的整体运行和总量变化。国民收入、价格水平、利率、政府预算、就业、国际收支等等都是重要的宏观经济总量。其中,收入总量是最为重要的,所以宏观经济学又叫做现代收入理论。虽然宏观经济学研究总体问题、总量问题,但宏观经济学研究的问题并不宽泛,而是紧紧围绕收入的决定、波动和长期趋势展开分析。 二研究方法 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统一的。主要有: 1经济模型。一个经济模型用于描述经济现象与经济行为的本质特征。通常包括了变量的选取、假设条件、变量的逻辑关系、证伪和预测。 3均衡分析方法 3实证与规范分析方法

4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方法 三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是个量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是总量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以微观经济学为基础;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有不同的视角,所以一些微观经济学的正确结论放在宏观经济学的角度看就不一定是正确的。例如“储蓄悖论”:对于单个家庭而言,增加储蓄将使收入增加,进而储蓄增加。但从整体经济看,储蓄增加会导致支出下降,通过乘数的作用,收入下降,储蓄反而下降。 第二节 GDP核算理论 一 GDP的含义 1 什么是GDP GDP---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或者地区范围内所有常住单位生产的最终产品与服务的市场价值。 2 如何理解GDP的含义 ●GDP是流量; ●GDP是地理概念。GNP叫国民生产总值,是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要素所有者所获得的收入,GNP=GDP+本国要素从外国取得的收入-外国要素从本国取得的收入; ●GDP是生产概念而不是销售概念; ●GDP是增加值,不计中间投入,或者说是最终产品价值;

2、高鸿业宏观经济学教案

宏观经济学 教案 (2014年6月修订) 学院 二○一四年六月

三亚学院《宏观经济学》课程教案首页

备注:选用教材及参考书须注明书名、出版社、出版年月等版本信息。

三亚学院《宏观经济学》课程章节教案首页 注:1.每次课(2或4学时)填写课程章节教案首页; 2.教案与讲义正文附后,手书打印均可。

第一章导论 宏观经济学是从总体上研究国民经济的水平、运行、波动、增长以及调控的一门经济学科。 与微观经济学的差别主要体现在应用方法上。 微观经济学:使用传统(物理学、牛顿力学等)方法研究、分析、综合考虑其内部作用,解释经济现象。利用个量方法分析经济,研究的是一般均衡。 宏观经济学:归纳总结各类经济现象,用总量的方法研究经济(综合法)主要研究:就业、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通货膨胀、宏观货币政策、宏观财政政策、环保等问题。 第一节宏观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 一、宏观经济学的产生 1662年威廉·配弟英国《赋税论》是宏观经济问题的最早研究者,其核心思想是保持财政平衡,通过节约劳动,提高劳动生产率来增加国民财富。 1758年魁奈法国《经济表》开创宏观总量分析的先河。其核心思想是研究一个农业国家在简单再生产条件下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均衡问题。采取固定体价格方法对一定时期内社会商品流通总量和货币流通总量、社会总产品和总收入以及社会生产两大部门(农业和工业)之间的交换关系,作了宏观静态分析。 马克思《资本论》将社会总产品在使用价值上分成两大类: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其次将社会总产品在价值上分成物资资料产品税补偿金(c)、工人工资收入(v)和资本家剩余价值(m),最后再对社会再生产(产品的实现)进行研究,分析了资本主义宏观经济失衡的不可避免性。奠定了宏观经济分析的框架。 1929年,西方爆发经济大危机,研究资本主义社会宏观经济问题成为当时西方经济学家的热闹话题和紧急任务。 1936 凯恩斯英国《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西方宏观经济分析的第一部代表作。其主要思想有:(1)否定充分就业;(2)否定萨伊定律,即否定法国萨伊的“供给为其自身创造需求”理论,认为供给并不总是与需求相等,宏观经济经常处于总供给大于总需求;(3)主张国家干预。 1963 阿克利美国《宏观经济理论》比较完整地建立起西方现代宏观经济学的理论体系。 第二节宏观经济分析的若干前提假定 一、资源稀缺假设 指可用于社会经济活动过程的一切要素、环境、条件和人工资源,小于人们心理和生理的最大需求。 二、经济人假设 经济人的三大特征:(1)追求最大经济利益是人们从事经济活动的基本动因;(2)个人自己决定自己的行为,不受外人支配;(3)具有完全的理性行为,可以准确比较和权衡各种经济活动的得失,从而作出合理的选择。 三、多元经济主体假说 在市场经济中,经济主体(即经济人)是多元化的。在计划经济中,只有居民、企业和

宏观经济学(考研真题)

宏观经济学(考研真题) 第一章国民收入核算 一、概念题 1.宏观经济学(杭州大学) 2.国内生产总值(GDP)(中国政法大学) 3.名义GDP和实际GDP(武大) 4.潜在的GDP(人大;北师大) 5.国民生产净值(武大) 6.国内生产总值平减指数与消费物价指数(人行) 二、筒答题 1.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什么?(武大) 2.为什么说GDP不是反映一个国家福利水平的理想指标?(北大)3.国民生产总值(GNP)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区别。(东南,北大) 4.写出国民收入、国民生产净值、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之间的关系。(北大) 5.经济学意义上的投资与个人在股票债券上的投资有何不同?为什么新住宅的增加属于投资而不届于消费?为什么存货投资也要计人GDP之中?(武大) 6.说明在证券市场购买债券和股票不能看作是经济学意义上的投资活动。(天津财大) 7.为什么从公司债券得到的利息应计人GDP,而人们从政府得到的公债利息不计人GDP?(北方交大) 8.下列各项是否计入GNP(国民生产总值)? (1)转移支付;(2)购买一辆旧车;(3)购买普通股票。(复旦大学1995研) 9."GNP=C+I+G+(X-M)"的内涵。(武大)

lo.简要评述国民收人核算中的缺陷及纠正。(浙大) 11.国民收入核算的两种主要方法。(人行) 12.国民收入核算的三种方法。(浙大) 三、计算题 1.某地区居民总是把相当于GDP60%的部分存起来,并且不用缴税也不购买外地商品。今年该地区将总值2000万元的汽车销往外省,这对高地区的GDP产生影响,请回答:(武大) (1)该地区的GDP增加了多少? (2)假如该地政府增加同样2000万元购买本地汽车,是否会产生与(1)相同的结果?为什么? (3)假如该地政府将2000万元以补贴的方式发给居民,该地GDP是否会增加?为什么 第二章简单国民收人决定理论 一、概念题 1.均衡产出(武大) 2.加速原理(北方交大) 3.政府转移支付乘数(武大) 4.政府购买支出乘数(中南财大) 5.边际消费倾向(武大;中南财大) 6.消费倾向和平均消费倾向(武大) 7.边际储蓄倾向(上海财大) 8.持久收入假说(武大) 9.税收乘数(武大) 10.投资乘数(首都经贸大学) 1I.平衡预算乘数(华中科大) 12.相对收人假说(武大) 二、简答题 1.相对收入假说是如何解释"消费函数之谜"的?(北大) 2.试述相对收人假说中的"棘轮效应",分析这种效应对消费者的影响。(武大)

曼昆经济学原理第五版宏观经济学习题答案中文

1 / 5 第20xx货币制度 1、为什么银行不持有百分百的准备金?银行持有的准备金量和银行体系所创造的货币量有什么关系? 参考 答案: 银行不持有百分百的准备金是因为把存款用于放贷并收取利息 比持有全部存款更有利可图。银行持有的准备金量和银行体系通过货币乘数所创造的货币量是相关的。银行的准备金率越低,货币乘数越大,所以银行存款的每一元钱可以创造更多的货币 2、考察以下情况如何影响经济的货币制度。 a、假设雅普岛的居民发现了一种制造石轮的简单方法。这种发现如何影响石轮作为货币的有用性呢?并解释之。 b、假设美国某个人发现了一种仿造100美元钞票的简单办法。这种发现将如何影响美国的货币制度呢?并解释之。 参考 答案: a、如果有一种制造石轮的简单方法,雅普岛上的居民就会制造多余的石轮,只要每个石轮的货币价值大于制造它的成本。结果,人们会自己制造货币,于是就有太多的货币被制造出来。最有可能的是,人们会停止接受石轮作为货币,而转向其他资产作为交换的媒介

b.如果美国有人发现了伪造百元面值美钞的简单方法,他们就会大量地生产这种假钞,而降低百元美钞的价值,结果可能是转为使用另一种通货。 3、xx瑞德州银行(BSB)有 2.5亿美元存款,并保持10%的准备率。 2 / 5 a)列出BSB的T账户。 b)现在假设BSB的大储户从其账户中提取了1000万美元现金。如果BSB决定通过减少其未清偿贷款量来恢复其准备率,说明它的新T账户。 c)解释BSB的行动对其他银行有什么影响? d)为什么BSB要采取(b)中所描述的行为是困难的?讨论BSB恢复其原来准备金率的另一种方法。 参考 答案: a. xx瑞德州银行(BSB) 资产 准备金 贷款 b.当BSB的大储户提取了1000万美金现金,而BSB通过减少其未清偿贷款量来恢复其准备率,它的T账户如下: $25 million存款

山东财经大学宏观经济学考试题库及答案要点

1. 若LM方程为Y=750+2000R,当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相等时候利率和收入为() A)R=10% Y=750 B)R=10% Y=800 C)R=10% Y=950 D)R=10% Y=900 2. IS曲线表示满足()关系 A)收入-支出均衡 B)总供给和总需求均衡 C)储蓄和投资均衡 以上都对D) 3. 衡量一国开放程度高低的标准是() 的比率 GDPA)进口与B)出口与GDP的比率 C)净出口与GDP的比率 D)以上均正确 4. 平均消费倾向指数的值()

A)总是大于零小于一 B)总是小于零 C)总是大于一 不确定 D)5. 下列命题中不属于规范经济学命题的是() A)小公司应当迅速成长为大公司 规模巨大的公司容易形成垄断行为B) C)政府对市场垄断行为要加以限制 D)政府对市场经济的运行负有责任 6. 自发投资增加12亿美元,会使IS曲线() A)向右移动12亿美元 B)向左移动12亿美元 亿美元右移动支出乘数乘以12C)D)左移动支出乘数乘以12亿美元7. 在用支出法计算国民生产总值时,不属于投资的是() 通用汽车公司购买政府债券A) B)通用汽车公司增加500辆汽车的存货

C)通用汽车公司购买了一台机床 D)通用汽车公司建立了另一条新装配线 8. 一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小于国民生产总值,说明该国公民从外国取得的收入()外国公民从该国取得的收入。 大于 A)B)小于 C)等于 D)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 9. 如果边际储蓄倾向为0.3,投资支出增加60亿元,可以预期,这将导致均衡GDP增加() A)20美元 美元B)60.C)180 美元 美元D)200 10. 政府购买增加使IS曲线右移,若要均衡收入变动接近于IS曲线的移动量,则必须() 曲线陡峭IS A)LM曲线平缓,B)LM曲线垂直,IS曲线陡峭 C)LM曲线和IS曲线一样平缓 D)LM曲线陡峭,IS曲线平缓 11. 化解通货膨胀的一种重要方法是() A)增加投资

宏观经济学教案-宏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教案 课程名称:宏观经济学 适用专业:经贸学院各专业及其它管理类专业规定学时:54学时,3学分 开课学期:二年级上学期 任课教师:宏观经济学课程组

一、课程介绍 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以国民收入的决定为核心,通过研究经济中各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说明资源如何才能得到充分利用。其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理论。具体来说,它主要研究国民收入问题、失业问题、经济增长和经济波动问题、通货膨胀问题、开放经济问题(国际收支平衡和贸易平衡问题)及宏观经济政策问题等。宏观经济学通过对以上问题的探讨和研究,为分析总体宏观经济行为和政府调控经济提供解释和指导。所以,宏观经济学的内容一般包括国民收入的核算、简单国民收入的决定、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总需求和总供给模型、宏观经济政策实践、经济增长理论、通货膨胀理论、失业理论、经济周期开放经济下的宏观经济学等。宏观经济学在分析方法上,既采用实证分析方法,又采用规范分析方法,大量使用总量分析法、均衡分析方法、边际分析方法、经济模型等。 二、教学内容 宏观经济学的内容一般包括国民收入的核算、简单国民收入的决定、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总需求和总供给模型、宏观经济政策实践、经济增长理论、通货膨胀理论、失业理论、经济周期开放经济下的宏观经济学等 三、本课程的教案主要包括下列教学活动形式 1、本章的教学目标及基本要求 2、本章各节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3、教学重点与难点 4、本章教学内容的深化和拓宽 5、本章教学方式(手段)及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6、本章的主要参考书目 7、本章的思考题和习题 8、教学进程 四、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的教学环节包括:课堂讲授、习题课、课外作业。通过本课程各个教学环节的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课堂讲授 主要教学方法:主要采用教师课堂讲授为主,增加讨论课和习题课,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二)习题 习题是本课程的重要教学环节,通过习题巩固讲授过的基本理论知识,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习题课:安排每章后。 (三)考试环节 学生成绩评定:平时成绩20%+期末考试80% 平时成绩包括:学习态度、小测验、作业等。 期末考试主要采用笔试闭卷形式,题型主要分为:判断分析题、选择题、计算分析题、简述题和论述题等。

中国农业大学宏观经济学试题2008年答案

2007 ~2008 学年春季学期 《宏观经济学》(A卷)参考答案 一、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请将各题答案填入前面的括号中,共10分。) ⒈(×),⒉(×),⒊(×),⒋(×),⒌(×), ⒍(√),7.(√),8.(√),⒐(√),⒑(×) 二、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各题答案填入答题单中。共12分。) ⒈(③),⒉(①),⒊(①),⒋(④),⒌(③),⒍(④), ⒎(①),⒏(④),9.(③),10.(④),11.(④) 12.(②)。 三、名词解释(每题3分,24分。) 1.均衡产出:和总需求相一致的产出,即经济社会的收入正好等于全体居民和企业想要的支出。 2.公开市场业务: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政府债券以控制货币供给和利率的政策行为。 3.货币政策:中央银行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以及通过货币供应量来调节利率进而影响投资和整个经济以达到一定经济目标的行为。 4.资本的黄金分割律:若使稳态人均消费达到最大,稳态人均资本量的选择应使资本的边际产品等于劳动的增长率。 5.LM曲线: 反映利率和收入的组合及其相互关系的曲线。曲线上每一组合的货币需求均等于供给,货币市场实现均衡。 6.自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抑制膨胀,在经济衰退时期自动减轻萧条,毋须政府采取任何行动 7.经济发展:它是一个反映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综合性概念,不仅包括经济增长,还包括国民的生活质量,以及整个社会经济结构和制度结构的总体进步。 8.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由中央银行规定的各银行经常保留的供支付存款提取用的一定金额(或存款准备金)在存款中应占的最低比率。 四、简述题(共3题,每题10分,共30分。)参考要点 1.宏观经济的目标是什么?利用产品与货币市场的均衡图说明宏观调节的必要。 宏观经济的目标是:(1)充分就业;(2)物价稳定;(3)经济持续均衡增长;(4)国际收支平衡(各1.5分) (图略)要点:(1)正确画出产品与货币市场的自发均衡,但未实现充分就业。(2)正确画出通过政府运用财政或货币手段来实现充分就业. (2分) 说明:产品与货币市场的自发的均衡并不一定就是充分就业的均衡,因此需要政府运用财政和货币手段来实现充分就业.(2分) 2.什么是GDP?如何理解GDP? GDP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在一定时期(一个季度或1年)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包括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3分) 如何理解GDP要解释出下列问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