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 地球表面的地形导学案

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 地球表面的地形导学案

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    地球表面的地形导学案
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    地球表面的地形导学案

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

反思: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导学案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导学案 月日 1、能够帮助人们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的工具装置,都可以称做________。 2、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的机械,结构比较简单,它们属于________; 3、像____这样的机械,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简单机械构成的,比较复杂,它们属于________,也可以叫做______。 4、在工作时,如果没有这些机械会产生什么结果?机械名称结果起钉锤开瓶器菜刀筷子压舌板本课收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怎样移动重物年月日认识杠杆研究平衡尺实验要求:认识杠杆平衡的原理实验仪器药品:平衡尺、钩码若干。实验步骤和记录: 1、组装杠杆,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使杠杆在不挂钩码时平衡。 2、给杠杆两端挂上不同数量的钩码,使杠杆平衡,记录下平衡时钩码数量和离支点的距离。 3、改变支点两端的钩码数量,使杠杆平衡,记录下平衡时钩码数量和离支点的距离。

4、再次改变支点两端的钩码数量,使杠杆平衡,记录下平衡时钩码数量和离支点的距离。用平衡尺探究杠杆平衡的实验记录平衡条件摆法支点左侧支点右侧钩码数距离支点(格)钩码数距离支点(格)(1)(2)(3)省力杠杆:用力点距支点____,阻力点距支点____。费力杠杆:用力点距支点____,阻力点距支点____。不省力也不费力的杠杆:施力点到支点的距离_______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本课收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斜坡的启示年月日斜坡就是一种斜面,斜面也是一种________。斜面坡度大小对小车拉力的影响实验要求:了解斜坡实验仪器用品:斜面、小车、测力计、字典4本实验步骤: 1、用测力计测出竖直提起小车所用拉力的大小是: 。 2、用两本书支好斜面,用测力计拉看小车从斜面底端上升,观察测力计的示数,并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 3、在分别用 4、6、8本书支好斜面用测力计拉着小车从斜面底端上升,观察测力计的示数,并把几次实验得出的数据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斜面坡度(书本数)2468对小车的拉力(牛)通过上面的实验,可得出斜面坡度越大对小车的拉力。 4、斜面的长度对小车拉力的影响,用8本书分别支好20厘米、40厘米、60厘米的斜面,用测力计拉看小车从斜面底端上

五年级上册《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导学案

《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科学概念: 1、火山和地震会改变地球表面的地形; 2、火山和地震是由于地球内部的运动造成的; 3、地球内部的运动会引起地壳运动,从而形成山脉、高原、裂谷和海沟等地形地貌。 4、地球表面的变化有时是迅猛激烈的,有时是缓慢不易觉察的。 过程与方法: 1、阅读资料,了解火山和地震是怎样改变地形地貌的。 2、做板块运动的模拟实验,想象理解地球内部的运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到地球内部是不断运动的,地形地貌也是不断变化的。 二、复习旧知: (一)火山和地震会改变地形地貌 1、地球表面有哪些地形地貌?这些地形地貌是不是永远不变的? 2、查资料后,观察四川省北川县地震前后对比图,感受地震使北川地形地貌发生的变化。 3、自学了解火山也能使地形地貌发生变化。 4、讨论:火山和地震会使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小组内交流、汇报。 三、探究新知: 活动一:地球内部运动与地形变化关系 1、尝试解析:是什么原因引起火山和地震的? 2、自学了解:火山和地震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球内部分地壳、地幔、地核三层。在地球的深部,越往下去,温度越高,压力也越大。地球的深部物质就像一锅煮热的粥,在不断的运动,促使地球的表层运动,造成地球表层的变化。 活动二:了解板块构造学说 合作探究: (1)找一找地表六大板块的构成图。 (2)地球深部物质的不断运动,会对板块造成什么影响?

(3)模拟实验:用两张纸表示两大板块,把两张纸靠紧平放在水面上,再用一根吸管插入水底,向两纸中间吹气,使水运动起来,表示地球深部不断运动的物质。 (4)做板块碰撞、平移的模拟实验。 模拟实验一:用两本科学书表示两个大陆板块,把两本书平放在桌面,模拟板块碰撞,观察书本的变化。观察雄伟的喜马拉雅山脉,体会大陆板块相互碰撞形成山脉。 模拟实验二:用泡沫块模拟两大板块的上下、水平移动,观察地形发生什么变化?如抬升的地方会形成山脉或高原,河流会形成瀑布等。 活动三:地球内部是不断运动的,造成地球表面的地形也在不断变化。猜测未来的喜马拉雅山脉、东非大裂谷将会发生什么变化? 我的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的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 合作探究: 我们的研究猜测结果: 。 四、收获体会: 通过自主学习,我的收获(体会)是: 。 五、巩固测评: (一)我能填: 1、地球的内部可以分成(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绝大部分地震发生在(地壳)内。火山活动与(地幔)和(地壳)运动有关。 2、地球的各种力量包括(人类自身)都会改变地表的地形地貌。 3、2007年 4月2日(所罗门群岛)发生里氏8级地震,在引发海啸造在人员伤亡的同时,将一座名为拉农加的岛屿突然拔高了3米。 4、地震和火山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可以使地球的局部表面在瞬间发生较大改变的是(火山和地震)。 5、地球内部运动使(地表形态)发生不断变化,地球刚形成时是(汪洋)一片,后来才出现(陆地)的。 6、科学家认为喜马拉雅山是两个大陆板块(碰撞)形成的;东非大裂谷是两个大板块

区域地理第一章地球与地图导学案资料

课题: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主备人:李嗣林审核人:梁世斌上课时间:第1-2周 第一节地球 一、【学习目标】 1.经纬网及其地理意义 2.地图上的方向和比例尺,常用图例、注记。 3.海拔(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等高(深)线和地形图,地形剖面图。 第1课时地球和地球仪 一、预习导学 (一)地球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形状:两极_________,赤道略鼓的_________。赤道周长:约_________千米。 (二)经纬线和经纬网

当地和地心连线(或是当地地平面的垂 线)与赤道平面构成的线面角 当地经线所在平面与本初子午线平面构成的二面角 赤道(即0°纬线) 本初子午线(即0°经线) _______向北、向南各划分为90°,_______向东、向西各划分为180°,分别称为东经、西经 在地图上,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构成经纬网,在地球上确定任何一个点的位置。以下是不同形态的经纬网 在地图上,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构成经纬网,在地球上确定任何一个点的位置。以下是不同形态的经纬网 10° 20° 30° 40° 50° 10° 20° 30° 40°

4.东西半球的划分:由西经经线向东至东经经线为东半球;由西经经线向西至东经经线为西半球(如下图)。 (三)、经纬网及意义: 地球仪上,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格。利用它可以确定地球上任何一点的。 二、案例探究1:定位 以常见经纬网图来理解经纬网的组成 1.确定具体经纬度位置 (1)经纬网图上经纬度位置的确定。 在经纬网图上确定经纬度,首先要判断出经纬线,然后根据度数确定出经纬度。如上图中A点为(23°26′N,70°E),B点为(23°26′N,135°W),C点为(66°34′S,45°W)。 (2)根据北极星仰角确定纬度在北半球,北极星仰角即为当地地理纬度。 2.确定半球位置 可根据经纬度确定半球位置,如东西半球、南北半球、水陆半球等。 3.确定区域位置

认识地球导学案

年级主任:钟国林适用年级:初一年级 第二章地球的面貌 第一节认识地球(第一课时) 班级:姓名:组号: 学习目标 1、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能够比较详细的描述地球的形状。 2、学会运用地球的半径、赤道周长、表面积来描述地球的大小。 3、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两种运动方式。 课前预习 1、人类认识地球的形状经历了哪几个过程?地球的真实形状是什么? 2、用表面积、平均半径、赤道周长描述地球的大小? 3、地球的运动有哪两种方式?并说出运动的中心、方向、周期、产生的地理现象? 自学指导 认真阅读教材“地球的形状”、“地球的大小”、“地球的运动”,同位合作共同完成。 一、复习反馈: 1.什么是地图的三要素? 2.如何在地图上判别方向? 3.怎样在地图上量算距离? 4.如何判别比例尺的大小,以及比例尺的大小与表示范围、内容详略程度之间的关系? 5.你能说出地图家族都有哪些成员吗? 6.你知道学习地理有哪些基本方法吗? 二、讲授新课 导入: 同学们,在晴朗的白天,我们能够看到太阳像一个火红的圆球;在十五的夜晚,我们可以看到月球像明亮的圆盘。那么,我们居住的地球到底是什么样的? (一)、地球的形状 1、自主学习:读“地球的形状”一框内容,完成以下要求。

年级主任:钟国林适用年级:初一年级 ⑴、“盖天说”、“浑天说”各自的内容是什么? ⑵、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经过了哪些大洋? ⑶、地球的真实形状是什么? 2、小组交流:小组内交流以上问题,提出疑问。 3、合作探究: 【探究问题】 ⑴、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经历了那四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 ⑵、“麦哲伦环球航行”的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⑶、你还能举出那些例子说明地球不是平面而是球体? 【探究结论】 ⑴盖天说→浑天说→麦哲伦环球航行→宇宙观测、卫星照片→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⑵由麦哲伦率领的环球航行,第一次用铁一般的事实向世人证明了一个真理:地球是圆球形。 ⑶①登高望远。如果地球是平的,且没东西挡着,那应该无论在多高看的都是一样远,但实际是无论在地球上的哪一点,都是登高望远。所以地球是球形的; ②站在海边看远方驶来的帆船先看到桅杆后看到船身等。 ③月食的形成 承转:现代的科学技术不仅认识了地球的形状,而且精确的测量出了地球的大小(二)、地球的大小 1、自主学习:读“地球有多大”一框内容,完成以下要求。 ⑴、如何描述地球的大小? ⑵、地球的基本数据能够说明什么? 2、小组交流:小组内交流以上问题,提出疑问。 3、合作探究: 【探究问题】地球的基本数据能够说明什么? 【探究结论】⑴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导学案

—-可编辑修改,可打印—— 别找了你想要的都有! 精品教育资料——全册教案,,试卷,教学课件,教学设计等一站式服务——

全力满足教学需求,真实规划教学环节 最新全面教学资源,打造完美教学模式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导学案年级五学科科学课型实验课 授课 教师 设计时间总课时 1 授课 时间 学习内容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学习目标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2、对物体沉浮做出预测,并用实验验证,做好记录。 3、学会用切分和叠加物体的方法研究沉浮变化。 学习重点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学习难点帮助学生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学习准备 水槽1个,物体7种(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实验记录表(教材第2面)。 集体备课二度备课

导学过程设问导读: 1、把砖块和木块分别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沉浮情况。 2、观察更多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分别是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 合作探究: 1、小组领实验器材,分工合作,对设问导读1、2题进行实验观察,完成2页实验记录表。 2、观察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橡皮在水中是沉的,把橡皮切成一半大小,还会沉吗?再切成四分之一、八分之一大小,还会沉吗?推测把它切得更小会怎样。 学生完成教材第3面的记录表“预测”、“理由”这两列。xK b1.Co m 3、小组领小刀,实验操作,记录实验结果并思考其中的原因。 4、一枚回形针在水中是沉的,把两枚回形针穿在一起,还是沉的吗?

导学过程汇报点评: 1、整理自己的预测理由,想一想物体的沉浮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呢?(随机罗列各因素,如体积大小、轻重、形状、材料、是否空心等。) 2、组织交流,在这个活动中我们改变了什么因素?(体积大小),物体的沉浮情况有没有发生改变?通过以上实验,我们可以得到什么结论?(同一种材料的物体,把它们的体积变小,在水中的沉浮状态是不会发生改变的。) 巩固练习: 1物体在水中沉浮标准:只要物体(不沉入水底),就说明这个物体是浮的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拓展延伸:http://www https://www.doczj.com/doc/8916424163.html, 了解鱼为什么能自由的沉降 板书设计 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砖块沉 木块浮 塑料块浮 猜测与沉浮相关因素:体积大小、轻重、形状、材料、 是否空心等 导学反思

高三地理1轮复习 精品导学案:地球与地图

班级 姓名 最新考纲 目标在线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理坐标、判定方向、计算 距离等 2、地图上比例尺的计算及应用 3、不同类型地图上方向的判定 2、地球仪、经纬网及其地理意义 3、地图上的方向和比例尺,常用图例和注记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形状:地球是一个 略扁的不规则的球体。 (2)大小:①地球的长半径(赤道半径)为 千米;②地球的短半径(极半径)为 千米;③地球的平均半径为 千米; ④赤道圆周长约 千米。 2、地轴、两极和赤道 (1)地轴、两极和赤道的概念。 地轴是地球的自转轴 地轴穿过地心,与地球表面相交于两点。指向北极星附近 (即北方)的一点叫北极;与北极相反的一点叫南极。 (2)如何在地图上判读地轴、两极和赤道。 3、经线和纬线 经线(子午线)概念: 特征 (1)所有经线长度都 (2)两条相对应的经线构成一个 (3)任何一个经线圈都能平分地球为 (4)经线指示 方向 纬线:地球仪上与 平行的线 特征: (1)纬线是 的圆圈 (2) 是最大的纬线圈,越往两极,纬线圈越 (3)纬线指示 方向 (4)每条纬线与每条经线 相交 4、经度和纬度 经度的度量 起始点: 线(0°经线) 度量方法:从本初子午线向东:东经(E)0°~180° 向西:西经(W)0°~180° (注:东经180°和西经180°为同一条经线。最大度数180° 纬度的度量 起始点: (0°纬线) 度量方法:从赤道向北:北纬(N)0°~90°向南(S)0°~90°

20oW 160oE 70oE 160oE 20o W 110oWW 东半球 西半球 W 低纬度 中纬度 高纬度 。最大度数 半球划分: (1) 与 组成的经线圈为 地球东西半球的分界 (2) ( °纬线)分地球为南北半球 5、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经纬网及其意义 (1)南、北回归线:即南、北纬 , 是太阳能够 照射的最南、最北界线,也是 带与 带的界线。 (2)南北极圈:即南北纬 ,是有无 的界线,也是 带与 带的界线。 (3)经纬网:由 线和 线相交织;可以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点的位置。 课前检测 1.地球的形状是:( ) A.两极部位略扁的不规则球体 B.皮球似的正球体 C.赤道略扁的不规则球体 D.天圆地圆 2. 地球赤道的周长约是( ) A. 40000千米 B. 6378千米 C. 50000千米 D. 60000千米 3.有关纬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所有的纬线都是半圆状 B. 所有纬线长度都相等 C. 所有的纬线都指示南北方向 D. 所有的纬线都指示东西方向 4. 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 ) A. 0°经线和180°经线的经线圈 B. 西经10°和东经170°的经线圈 C. 西经20°和东经160°的经线圈 D. 西经90°和东经90°的经线圈 5.本初子午线是 ( ) A.南北纬度的分界线 B.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C.东西经度的分界线 D.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6.下列各点中既位于东半球,又位于北半球的是( ) A .西经30度,北纬30度 B .西经10度,北纬10度 C .东经170度,南纬30度 D .东经175度,北纬10度 7、若要使房子周围的门窗都朝南,房子只能建在( ) A. 赤道上 B. 北极点上 C. 南极点上 D. 本初子午线上 课内探究案 经纬线的主要应用 1.定位置:地球仪上,经纬线相互交织,构成经纬网,利用经纬网可确定任何一点的地理位置(地理坐标——纬度、经度)。 2.定“方向” 理论依据: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利用经纬网图确定两点的相对方位时需要注意的问题有以下几点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课导学案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第十册 《将相和》导学案 第二课时 达川区管村镇中心小学蒲小梅 教学目标: 分清每个故事的前因后果,弄清楚三个故事之间的联系及三个故事与整篇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了解三个故事之间的联系。 教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初步了解了《将相和》这篇课文,现在我们回忆一下整篇课文一共分多少段?(分三大段)每一大段的段意是什么?(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我们知道,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三个故事,那么每一个故事的之间究竟是怎样联系起来的呢?我们今天就来继续学习这篇课文。板书(将相和、廉颇、蔺相如) 二、齐读第一自然段,思考: 1、这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主要交代了时代背景) 2、这句话的作用是什么?(它是后面三个故事发生的总起因) 三、阅读分析第一个故事,思考问题: 1、第一个故事是什么?板书(完璧归赵) 按2、仔细、快速地读第一个小故事,找出完璧归赵这个故事的六个

要素,出示(课件) 3、秦王说愿意拿十五座城换和氏璧,赵王为什么非常着急?用文中的句子来回答。 课文第三自然段:大家说秦王不过想把和氏璧骗到手罢了,不能上他的当,可是不答应,又怕他派兵来进攻。 4、蔺相如是在什么时候出现的?这样对表现人物品质有什么用处? 蔺相如是在赵王与众臣“为难”的时候出现的。因为大家都觉得很为难,而蔺相如知难而上,由此更能突出他的机智勇敢的精神。5、阅读第8自然段,找出表现蔺相如机智勇敢的动词,用○圈出来。 (捧、退、靠、举、撞等) 6、蔺相如是真的要捧着宝玉撞柱子吗? 由于对上文有了较深的理解,同学们马上明白捧玉撞柱是假,逼迫秦王应允是真。因为前面讲过秦王对宝玉爱不释手,所以他绝不会眼看着宝玉被蔺相如抱着撞碎在柱子上,这也是蔺相如机智之处。

XX学校五年级科学导学案_图文.doc

学习目标 XX 学校五年级科学导学案(1 .测量力的大小) 1. 认识测力计各组成部分及作用,知道制作原理。 2. 知道力的单位,学会使用测力计测量各种力的大小。 3. 制作简易的橡皮筋测力计。 班级 学习内容 小组 1?测量力的大 姓名 页码 77-78 重点、难点 学会使用弹簧测力计;能测量各种力的大小。 器材准备 课 前 自主探究 每组:弹簧测力计(0.5N 、2.5N 、5N 各一个)、小物体若干、长条形的纸板、橡皮筋、回 形针、弹簧、钩码、教学课件。 【学习程序:课前通过看书、上网等方法收集、阅读材料,用自己的一两句话概括并记录C 】 1. 杏资料了解伟大科学家牛顿的事迹。 2. 找一段弹簧,拉一拉,压一压,观察弹簧有什么变化。 一、 问题导入 【学习程序:组内交流自己的发现,比较自己的发现和同学们的异同,时间约 3 分钟。】 1. 组内交流独学发现。 2. 思考:弹簧有什么特性? 二、 合作探究一 【学习程序:独学教材77 页,认识测力计的类型、构造;群学,了解测力计 的使用方法并测量不同的力。时间约10 分钟。】 (一) 认识弹簧测力计 1. 阅读教材 77 页,认识生活中各式各样的弹簧测力计,由哪些部分组成,各 部分起什么作用? 2. 仔细观察测力计的刻度,弄清每一大格是多大的力,一小格是多大的力? 最大可以测量多大的力? 3. 拉一拉,感受IN 、2N 的力。 (二) 学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 1. 第一次试测:一个钩码的重力是多少?(每位同学都测)。 2. 组内交流测得的结果,并比较分析:测得的结果一样吗?如果一样,介绍 一下是怎么测的;如果不一样,思考一下为什么同样的钩码测出的结果会不一 样? 怎样正确使用测力计? 3. 第二次测试:每位同学按照正确的使用方法,再次测试一个钩码的重力,与 第一次进行比较。 三、展示研讨一 【学习程序:先小组交流,再班内交流,其他小组补充。时间约8 分钟。】 1. 测力计的组成部分、作用、刻度。 2.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牛顿事迹只在组内 交流,或不交流。 重点感受弹簧“受 力大,伸长长”的特性。 测力计的类型、构造 可以略处理。重点是正确 使用。难点是刻度的认 读。 教师提供不同的测 力计,供学生观察。 每组提供2组器材, 要求 学生人人动手测试。 教师可以课件出示 测力计的刻度表,让每位 同学都能读刻度,突破难 点 Q 测力计的使用注意 指针指向零刻度、量程。

地球表面形态一导学案

即墨五中地理 地球表面形态(一)导学案 编写:宋大川 审核:蓝恭栓 时间:2011-11-11 【教学目标】 1 2 3 4 总结:①内、外力作用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对立统一的。 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总是同时在改变着地表形态,但它们总是从 相反的方面改变地表形态,即内力作用不断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 而外力作用则使高低不平的地表不断趋于平坦。因此,今天的地 表形态,是内、外力作用共同作用的结果。②内、外力作用的相 互依存和相互作用,是不断推动地壳发展变化的动力。在广阔的 地表形态的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在同一时期的不同地点或者在同 一地点的不同时期,往往表现为某一种地质作用占优势。不过一 般地 内、外力作用比较表 -了解地表形态的变化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了解板块构造学说,理解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的关系。 -了解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及与地表形态的关系。 -了解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重点与难点】 重点:运用板块构造理论解释宏观地形的形成;地质构造及其 形成的地表形态;运用流水、风力作用为例,分析外力作用对地 表形态的塑造。 难点:板块运动与地表形态的关系; 【学习过程】 一、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 请阅读P36“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分析:内力作用与外力 作用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学生讨论、交流后,填表:

说,内力作用对地壳的发展变化起着主导作用。③内外力共同作用下,形成了高低起伏的地表形态,并且由此产生了各种不同的自然环境特征。例如,在海陆两大地貌单元的基础上,全球便有了海洋环境和陆地环境的分化;陆地表面从高山、高原、丘陵、平原、盆地的分布格局,至削坡、阳坡的差异,又在不同尺度上引起地理环境进一步分化,从而使地理环境更加丰富多彩。 二、(一)外力作用 【提问】外力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有哪些? 内力作用不断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而外力作用则使高低不平的地表不断趋于平坦。在侵蚀一一沉积过程中,形成各种各样的侵蚀——堆积地形。 (二)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 1、阅读P41 “冰川的力量”。 2、与小组同学讨论后,完成下表:外力作用与地貌 (一)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板块构造学说形成于20世纪60年代后期,它是在大陆漂移和海底扩张学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地球和地图导学案..

地球和地图(第一课时) 课程标准: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2、地球仪,经纬网及其地理意义。 考情分析: 1、经纬网图往往与区域地图、等值线图、地形剖面图、光照图进行综合考查,可以计算距离、换算时间、判定方向、指导生产活动等。 2、世界热点地区和我国主要地形区的经纬度位置往往是析图考题的切入点。 3、图文结合、图表结合、图图转换是近几年高考的重要方式,读图、析图、用图是重要的考查项目,平时的复习应注意动手操作能力的训练及析图能力的提高。 考点呈现: 1.地球的半径、赤道周长;经纬线和经纬度的划分;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划分;时区的划分及日界线 2.在地球仪或地图上识别经纬线、经纬度、两极、东西半球、南北半球、本初子午线;依地图上所给时区和日界线,推算出两地的时区、区时及日期。 3.利用经纬网解决定位、定向、计算距离等相关问题。 应试策略: 这部分内容题目难度较大,因此,复习时一方面要通过复习巩固已有的知识成果,更重要的是学会如何将问题实质从复杂的背景材料中提炼出来,透过现象 看本质,另一方面要训练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一、地球和地球仪 内容精析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地球的形状: 地球这一形状产生的原因:。 【例1】如右下图所示, N为北极点,大圆为赤道,假如一架飞机分别沿弧ACB、AMB和ANB路线飞行,则飞行路线最短的是哪一条? 2、地球的大小: 平均半径: km, 赤道半径: km,极半径:千米; 赤道周长千米。(坐地日行八万里) 3、地球仪:地轴、赤道、南北极 (二)经纬线和经纬网 1.经线与经度 概念: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与纬线 垂直相交的线,又叫子午线 (1)经线形状都是

五年级科学上册导学案教科版

五年级科学上册导学案(教科版) 五年级科学上册导学案 年级五学科科学课型新授授 教师 设计时间总课时26授 时间 学习内容8、减少对土地的侵蚀 学习目标1.人类自身的活动也在改变着地表的形态,我们要尽量减少土地遭受侵蚀。 认识到土地对生命,以及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意义。 学习重点认识到各种力量在重塑和改变地表的地形地貌,也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正面和负面的影响。 学习难点通过模拟实验,检验自己的家园能否经住暴雨的侵蚀。 学习准备大盘子、土、报纸、小铲子、降雨器等。 集体备课二度备 导 学 过 程温故互查:

、、和等都会侵蚀土地。 设问导读: 运用这个单元所学的知识,在一个大盘子里建造一个有山地有平原的地形,然后选择地形中的一个地方建造房屋。如果暴雨即将来临,我们的家园能经得住风雨的袭击而不被破坏吗? 合作探究: 我们建造什么样的地形,用什么材料?选择什么位置建筑房屋?和小组的同学一起讨论,并画出设计图。 学生交流讨论,展示自己小组的设计图,还应对设计进行解释和说明。 汇报点评: 交流讨论我们的实验结果。 导 学 过 程 我们家园经住暴雨的袭击吗?水流到哪里去了?我们的房屋的地形是否受到影响?从实验结果中找到证据。 观察:“径流”浑浊吗?这说明什么? 把实验结果和我们的预测进行比较,结果和预测一样吗?什么地方我们没有想到?

我们的实验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 如果重新设计建造自己的家园,我们会对地形做哪些改进?我们仍然将房子建造在最初选择的地方吗?为什么?我们 将把房子建造在哪里? 巩固练习: 我们已经知道了哪些力量会改变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 拓展延伸: 调查一下,人们采取了哪些措施来防止这些灾害的发生,以及尽量减少灾害造成的危害。 板书设计 哪些力量会改变地形地貌 地球内部的力量 外部的力量 人类自身的活动 导学反思 五年级科学上册导学案 年级五学科科学课型新授授 教师 设计时间总课时27授 时间 学习内容第三单元检测题 学习目标1、复习本单元所学知识,了解地球内部的运

五年级下科学导学案-不用种子也能繁殖_苏教版

教学目标1.知道一些植物能够进行营养繁殖。 2.能用植物的根、茎、叶进行营养繁殖。 3.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感受种植物的乐趣。 活动内容1.植物除了用种子繁殖后代以外,不用种子也能能繁殖后代吗?查阅资料,相信你会知道的更多。[来源:] 2.查阅资料,了解一下一些植物使用身体的哪部分繁殖的。[来源学§科§网] 植物名称[来源学。科。网][来 源:][来源:][来源学科网] 繁殖的器官[来源:][来源学&科&网][来源:] 种子根茎叶芽 设计说明活动一的目的是,通过查找资料让学生了解到更多的不用种子繁殖的植物相关知识。活动二的目的是,帮助学生知道植物繁殖方式多样性。 活动建议 1.活动一学生可以通过咨询、预习教材或上网查阅资料完成,有条件的同学还可以收集相关的图片。 2.活动二,尽可能多搜集,教师在课堂上让学生进行展示 使 用 意 见 《1不用种子也能繁殖吗》限时作业设计

作业内容一、填空题。 二、判断题。 1.用种子繁殖方式栽种的植物一定比用植物的根、茎、叶繁殖方式栽种的植物长得好。 ﹝﹞ 2.土豆和红薯都是用植物的根进行繁殖的。﹝﹞ 3.菊花既可以用种子繁殖,也可以用植物的茎繁殖。﹝﹞ 三、选择题。 1.绿色开花植物的繁殖方式是﹝﹞ ①种子繁殖②根繁殖③茎繁殖④叶繁殖 2.苹果树的繁殖方式主要是﹝﹞ ①种子繁只②根繁殖③茎繁殖④叶繁殖 3.下列植物中用叶子繁殖的是﹝﹞ ①宝石花②菊花③胡萝卜④土豆 设计说明1.考察学生对本节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2.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植物的营养繁殖。 评 价 办 法 采取同桌互评与集体评价相结合的形式 使 用 意 见 《2.动物怎样繁殖后代》预习活动设计 教学目1、知道在自然条件下,大多数动物的繁殖方式是进行有性繁殖,即经过雌雄两性结合生殖。2、知道动物的两种基本繁殖方式:卵生和胎生。

认识地球导学案(2)

A 在 B 的 _________ 方向。第二章地球的面貌 第一节认识地球(二)导学案 N0.5 [使用说明] 1?课前完成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问题这两部分,以备一上课的讨论。 2?自主完成,用红笔做好疑难问题记录,以备讨论时做到有的放矢和高效。 [学习目标] 1?扎实掌握半球的划分与经纬网的用途,逐步建立地理的空间概念; 2?通过独立思考和小组合作,掌握用经纬网定位和定方向的方法; 3?全力以赴,激情参与,享受合作成功的快乐。 [重点难点] 重点:东西半球、南北半球的划分,经纬网定位与定方向; 难点:东西半球的划分,经纬网定位与定方向 [能力立意] 深刻理解东西半球的划分,经纬网定位与定方向,提高合作、比较、地理空间想象能力。 [ 课前回顾] 一 ?地球的形状: 地球是一个 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的 _____________ 球体。 至 [自主学习] 重 要 纬 线 :地球上最长的纬线, 是南北纬度的分界线,也是 半球的分界 线。赤道以北是 半球,以南是 半球 回归线: 0 N ( S ),热带和温带的分界线,太阳直射的最北、最南界线 极圈: ° N ( S ),温带和寒带的分界线,极昼、极夜现象的最南、最北 界线 低中高纬度地区的划分: 纬线是低纬地区和中纬地区的分界线, 纬线是中纬地区和高纬地区的分界线。 重 要 经 线 本初子午 线 即 经线。国际上规定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 的那条经线为 00 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 是东、西经度的划 分界线 180°经线 既是1800E ,也是1800W 习惯上称作1800 经线 和 经线组成的经线圈把地球划分为 东、西两 半球。东半球的范围是< W < E ;西半球的范围是 > W > E 、经纬网 1. 特点: ___ 线、 ____ 线互相垂直相交; _____ 线指示南北方向, ______ 线指示东西方向。 2. 用途: 经线 纬线 形状 长度 所有经线长度 长度 (从 向, 纬线逐渐 ,到 成一点) 指示方向 宀护¥方 位置大糸 二. 地球的大小: 表面积约 __________________ ;平均半径约 _________ ;赤道周长约 ____________ 三. 1.经线和纬线 (1) 定位置:利用经纬网可以确定地球表面任意一点的位置,如北京 (40°N, 116°E ); (2) 定方向:经线指示 __ 方向,纬线指示 _____ 方向; 经度 纬度 起始线 「0°经线,又叫 0。纬线,又叫 划分方向 从0经线向 方向划分 从0。纬线向 方向划分 表示付号 东经( ),西经( ) 北纬( ),南纬( ) 度数范围 「0。一 0°—— 分界线 是东西经度的分界线, ________ 是南北纬度的分界线。 数值的递 变规律 东经和西经的度数从 0。经线分 别向东、向西逐渐 ,最后增 北纬和南纬的度数从赤道分别向北、向南 逐渐 ,最大达 经度和纬度 上图:A 的地理坐标( 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B 的地理坐标( _______ , _____ ); A 在 _________ (东、西)半球; B 在 ________ (东、西)半球; A 在B 的 _________ 方向。 B 的地理坐标( 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 ); A 在 纬度, _________ (东、 西)半球; B 在 纬度, _________ (东、 西)半球;

小学五年级科学导学案

五年级科学苏教版下册导学案 第一单元:神奇的机械 1、什么是机械 新课导入: 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好!新的学期又开始了,这一学期我们将学习“神奇的机械”“形状与结构”“它们是如何延续后代”“岩石与矿物”“人体的司令部”“交流与质疑”。这些知识。祝同学们学习愉快! 设问导读: 1、什么叫机械? 2、判断那些物品属于机械? 3、说明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的区别和联系。 4、在日常生活中,那些地方利用了机械? 自我检测: 一、填空: 1、能够帮助人们()或()的工具装置,都可以称作机械。如:钳子、刀、筷子等都属于简单机械;机械可以分为()和()机械复杂机械它们是由()或()的简单机械构成,这些比较复杂的机械通常叫做()。 2、数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知道利用()、()、()()等作为()的工具,利用()作为水上交通工具,这些工具的使用就含有()的原理。 巩固练习: 二、判断: 1、人类祖先使用的生产工具里含有机械的原理。() 2、机械可以降低人们的工作难度。() 3、机械可以方便我们的生活。() 二、简答: 1、什么叫机械: 2、说说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的区别和联系 3、在日常生活中,那些地方利用了机械? 拓展联系 利用课余时间,观察生活中患有那些地方用到了机械?它们怎样方便了我们的生活? 2怎样移动重物

1、什么叫机械? 2、说明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的区别和联系。 设问导读 1、什么是杠杆? 2、使用杠杆有什么作用? 3、知道杠杆的特点----杠杆的三点 4、能够说出杠杆在生活中的运用。 自我检测 一、填空: 1、杠杆上有三点,分别是()()()。 2、当支点到力点的距离大于支点到重点的距离时() 3、当支点到力点的距离()支点到重点的距离时,费力 4、当支点到力点的距离()支点到重点的距离时()。 5杠杆可以分为:省力杠杆:如:() 费力杠杆:如()。等臂杠杆:如( ) 6、大科学家()曾经说过,如果在宇宙中找到一个()就能把整个 ()。 巩固练习 一、判断: 1、杠杆越长越省力。() 2、杠杆的支点一定在动力点(力点)和阻力点(重点)之间。() 3、人类祖先使用的生产工具里就含有机械的原理。() 4、使用天平秤重物时,物体放在天平的右盘,砝码放在左盘。() 二、简答: 1、在日常生活中,那些地方利用了杠杆? 2、作图:标出杠杆上的三点。 3、作图:画出省力杠杆,费力杠杆,不省力页不费力杠杆 3斜坡的启示 复述回顾:(以小组复述) 1、使用杠杆有那些作用?

《宇宙航行》导学案(带答案)

§5.宇宙航行 §6.经典力学的局限性——问题导读 (命制教师:张宇强) §5.宇宙航行 §6.经典力学的局限性——问题导读 使用时间: 月 日—— 月 日 姓名 班级 【学习目标】 1、知道人造地球卫星的运行原理,会运用万有引力定律和圆周运动公式分析解答有关卫星运行的原因; 2、掌握三个宇宙速度,会推导第一宇宙速度; 3、简单了解航天发展史。 4、能用所学知识求解卫星基本问题。 【问题导读】认真阅读《课本》P44—P51内容,并完成以下导读问题: 一、人造地球卫星 如图所示,当物体的 足够大 时,它将会围绕 旋转 而不再落回地面,成为一颗绕地球转动的 。一般情况下可认为 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做 运动,向心力由地球对它的 提供,即G Mm r 2 = ,则卫星在轨道上运行的线速度v = 二、三个宇宙速度的比较 三、经典力学的成就和局限性 1、经典力学的成就 牛顿运动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在宏观、低速、弱引力的广阔领域,包括天体力学的研究中,

§5.宇宙航行§6.经典力学的局限性——问题导读(命制教师:张宇强) 经受了实践的检验,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2、经典力学的局限性 (1)牛顿力学即经典力学,它只适用于、的物体,不适用于 和的物体。 (2)狭义相对论阐述了物体以接近光速运动时遵从的规律,得出了一些不同于经典力学的结论,如质量要随物体运动速度的增大而。 (3)20世纪20年代,建立了量子力学,它正确描述了粒子的运动规律,并在现代科学技术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4)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说明在的作用下,牛顿的引力理论将不再适用. 预习检测: 1.两颗卫星A、B的质量相等,距地面的高度分别为H A、H B,且H A

五年级上册科学导学案

校本研修工作在推动新课改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作用方面可谓功不可没。我在校本研修学习中,始终让教研与教育教学紧密结合,既让教研与教育教学相互促进,又减轻了自己的工作负担。下面我就自己的校本研修学习过程,谈点体会: 一、能够按时参与校本研修活动,并做好记录,并认真撰写心得体会,在学习中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 1、开展有效课堂教学研究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认真开展有效备课,有效课堂教学、有效作业设计和批改的研究,严格要求自己,在每周听节课程之后,会大家共同讨论分析,取长补短,发表自己的见解。这使我受益匪浅。 2、积极听课、研讨,总结优点,发现不足,逐步提高;使自己不断走向成熟,给课堂注入更多的活力,取得更大的效益。 二、参加多种研修模式,全面提升自我素质 1、积极参与网络研修,多看看同行们对于课堂教学改革的认识和思考,并对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评论,及时与各位博友沟通交流,增长自己的见识,开拓自己的视野,使自己能够更及时的了解外面的世界。

2、自主学习模式。我学习教学理论、自我反思,找出自己在某一方面的不足,然后制定自培计划,并实施计划,以弥补自身不足,提高自身能力的方式。 三、研修内容丰富多彩 教书育人,师德为本,我认真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等规章,把师德教育和学校的各项活动结合起来,能够做到遵纪守法,爱岗敬业,为人师表,自尊自律,廉洁从教,团结协作,积极进取,勇于创新,成为教书育人的楷模,学生、家长、社会满意的好教师。 本学期我将继续把学习、实践、验证新课程理念,作为师资研修的重点任务来重点学习。加强通识研修,做到课前反思新旧教材有哪些不同、新课改的理念如何渗透、三维目标如何落实、运用怎样的教学策略等等;课中根据教学实际,反思如何调整教学策略;课后反思自己的这节课达到了什么目标,用了什么教学策略,有哪些成功之处,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 第1课时种子发芽实验(一) 编写人:余涛审核人:使用人:

地球的运动导学案1

1.3地球的运动导学提纲 【教学目标】 1·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速度和周期,以及公转的轨道和黄赤交角。 2·了解水平运动物体的偏转现象,理解地方时和区时的区别。 3·昼夜交替和昼夜长短变化的规律和原因。 4·了解太阳高度和正午太阳高度的概念,理解正午太阳高度的时间和空间分布规律。 3·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宇宙观,认识宇宙是运动的,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而言的,认识运动与静止是统一的唯物主义观点。 【重点与难点】 ●重点: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特征;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意义;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意义 ●难点:太阳日与恒星日的区别;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转;地方时和区时的计算方法;黄赤交角的形成及其地理意义;昼夜长短的变化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掌握判读和绘制日照图的技能。 自主学习: (一)通过填表巩固地球自转的定义、旋转中心、运动方向、周期、速度。 自转运动 定义 旋转中心 特点 地轴的空间位置基本上稳定的,地轴北端始终指向附近。 运动方向平视:; 从北极上空看,呈方向;从南极上空看,呈方向。 周期1恒星日—小时分秒(真正周期,自转3600);1太阳日—小时(昼夜交替周期) 速度角速度:线速度 请同学们在图中恰当的位置用箭头表示出地球自转的方向

(二)通过填空巩固地球自转运动的地理意义(P17) 1、导致昼夜交替现象: 辨析一下,“昼夜现象”和“昼夜交替现象”两个不同的概念,是什么不同原因导致的? 思考:地球不自转给有昼夜交替现象出现吗?如果有,它的周期是多长?如果地球是透明的,会有昼夜交替现象吗? 昼夜交替的周期是1个太阳日,就是小时。 晨昏线(圈):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注意观察晨昏线的移动方 向及晨昏线与太阳光线的关系。 晨线和昏线的判读: (1)晨线:自西向东,由半球进入到半球的界线; (2)昏线:自西向东,由半球进入到半球的界线。 右图中甲乙两地均位于晨昏线中的线上 2、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移 活动:如图,AB两地,适宜建港口的是, B 可能淘到砂金的是 2赤道地区为什么少台风?

《地球和地球仪》导学案

不管一个人取得多么值得骄傲的成绩,都应该饮水思源,应该记住是自己的老师为他们的成长播下了最初的种子。——居里夫人 编号:gswhdlbx—003 文华高中高二地理区域地理 《地球与地球仪》导学案 班级组名学生姓名 学习目标 1、掌握地球的形状与大小 2、经线和经度、纬线和纬度;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划分;经纬网的应用 重点难点 1、掌握地球的形状与大小 2、经线和经度、纬线和纬度;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划分;经纬网的应用 学法指导: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图示法 学习过程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地球的形状是一个两极、赤道的不规则球体。 2.地球的平均半径是千米,赤道周长约千米。 二、纬线及纬度 1.纬线:在地球仪上,同____平行、顺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叫做纬线。 2.纬线的特点:纬线指示____方向;同在北半球(或南半球)纬线长度____;纬线形状均为____。 3.高、中、低纬度的划分:由赤道(0°纬线)至南北纬度为低纬度,南北纬度至南北纬度为中纬度,南北纬度至南北极点为高纬度。 4.赤道:地球上最长的纬线,并将地球分为、两半球(如下图)。

三、经线及经度: 1.经线(亦称子午线):在地球仪上,连接______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线。 2.经线的特点:经线指示____方向;所有经线长度____;形状均为____。 3.经度的划分:由经线向东至经线为东经度,东经度的数值变化规律是由西向东度数值;由经线向西至经线为西经度,西经度的数值变化规律是由西向东度数值。 4.东西半球的划分:由西经经线向东至东经经线为东半球;由西经经线向西至东经经线为西半球(如下图)。 四、经纬网及意义: 地球仪上,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格。利用它可以确定地球上任何一点的。 难点解析: 1.从数学的角度理解经度、纬度的划分 国际上规定,把经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的那条经线 定为0°经线(亦称本初子午线),其它经线的度数皆以0°经线为 起点来确定。如右图:M所在经线的度数是如何确定的呢? M所在经线与地轴构成一个平面,该平面与本初子午线和地轴 构成的平面之间的夹角(两面角α,α≤180°),即为M所在经线 的度数。若两面角α为90°,则M所在经线的度数为90°。由于M 所在经线位于本初子午线以东,故M所在经线命名为东经90°经线 (90°E);如果M点位于本初子午线以西,则为西经(W)。 纬度又是如何确定的呢? 国际上规定,把赤道定为0°纬线,其它纬线的度数皆以赤道为起点来确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