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基于绿色物流的绿色包装研究

基于绿色物流的绿色包装研究

基于绿色物流的绿色包装研究

摘要

现有的物流系统中存在着许多非绿色的因素,尤其是在包装的子系统中。随着运输包装的发展,造成的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为了实现经济社会和物流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改变传统的包装模式,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需要的绿色包装。2001年12月,中国正式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WTO,很多国家都利用WTO规范去达到实际限制进口的目的。于是绿色壁垒、环境壁垒就代替了之前的技术壁垒,成为新的贸易壁垒。商品包装、运输包装的绿色化就成为突破新壁垒的通行证。本文基于绿色物流,研究我国运输包装问题。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提出,要求企业的物流活动改变传统的大量消耗能源、燃料和产生噪音、废弃物污染环境的困境中摆脱出来。由此本文引入绿色物流的概念。绿色物流的核心是环保和降低资源的消耗。现代物流的发展必须优先考虑资源消耗和环境问题。文章首先介绍了绿色物流的相关理论,剖析了贯穿物流始终的运输包装给物流带来的影响, 最后文章根据我国现在物流现状提出基于绿色物流的绿色包装建议.

关键词:绿色物流;绿色包装;可持续发展;可重复使用。

目录

1.引言 (1)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

1.2 国内相关研究简介 (1)

1.2.1 国外绿色物流的研究现状 (1)

1.2.2 我国绿色包装的研究现状 (2)

2 绿色物流 (4)

2.1 绿色物流的相关理论 (4)

2.1.1 绿色物流的产生和概念 (4)

2.1.2 绿色物流的理论基础 (4)

2.3 发展绿色物流的必要性 (5)

3 绿色包装 (6)

3.1.1 包装产生的环境污染 (6)

3.1.2 包装废弃物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和自然资源的损耗 (6)

3.2.1 发展绿色包装的必要性分析 (7)

4 基于绿色物流的包装 (8)

4.1 包装对物流的影响 (8)

4.2 基于绿色物流的包装 (8)

4.3.1 我国绿色包装的发展现状 (9)

4.3.2 我国实施绿色物流包装存在的问题 (9)

5 基于绿色物流的绿色包装建议 (11)

5.1 大力推广并开发新兴的绿色包装材料 (11)

5.1.1 纸材料的广泛利用 (11)

5.1.2 可降解塑料 (11)

5.1.3 轻量化的玻璃材料 (11)

5.1.4 可食性包装材料 (12)

5.1.5 绿色包装印刷材料 (12)

5.1.6 妥善处理废弃物 (12)

5.1.7 积极与国际接轨,迎接市场的挑战 (13)

6 结论 (14)

参考文献 (15)

引言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经过工业革命以来近300年的消耗,可供人类利用的资源显得越来越匮乏。以包装为例:包装产品70%以上属于一次性使用,使用后即成废弃物,产品的生命周期非常短,故消耗资源量大。仅在2010年,包装工业总产值12000亿元,其中8000亿元的产品将成为包装废弃物。2010年,我国塑料包装工业总产值3800亿元,共消耗塑料包装材料1740.8万吨,平均每亿元产值需要消耗材料4600吨;2010年金属容器(不包括集装箱)工业总产值约1200亿元,共消耗600万吨原材料,平均每亿元产值需要消耗材料5000吨。2010年玻璃包装产品工业总产值约1190亿元,消耗材料约3200万吨,平均每亿元产值需要消耗材料25800吨。此外在制作过程中,还需要耗用其他材料,每吨玻璃实际需要耗标煤412.5公斤,耗碱155.3公斤;2010年包装盒共用纸130万吨,相当于砍掉850万株碗口粗的树木。资源的消耗严重的影响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资源消耗的同时,生态环境也受到了空前的威胁。据统计,全世界每年产生的垃圾为500吨以上。其中,我国每年产生的固体废弃物约为7亿吨,城市垃圾1.2亿吨,其中包装废弃物年排放量在重量上约占城市固态废弃物的15%~20%,而在体积上则占25%~30%,而且排放量以每年10%的速度递增.在我国,包装废弃物所带来的污染已成为仅次于水质污染、海洋湖泊和空气污染后的第四大污染源。随着全球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人们越来越关注环境污染问题,绿色浪潮也随之出现,绿色物流应运而生。无论在国内市场还是在国际市场,环境与贸易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产品竞争除了价格、质量等传统因素外,环境指标正在变成一个重要因素。包装与运输是物流活动中对环境造成污染的两个主要环节。在绿色物流的道路上,发展绿色包装是实现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发展绿色包装,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世界上许多工业发达国家包装界的共识。随着绿色包装的发展,许多发达国家纷纷以国际环保公约和环境保护为由,制定了一些包括绿色包装在内的环境法规。绿色包装成为了发达国家阻碍发展中国家进入市场的“绿色壁垒”,有些已经对我国的国际贸易产生严重的影响。研究绿色包装对绿色物流的影响和对国际贸易的影响,消除由于包装带来的环境污染,将有利于我国进一步适应WTO要求,促进科学发展,实现和谐社会的目标。本文基于绿色物流,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基础,借鉴国外发展绿色包装的经验,提出了我国发展绿色包装的对策,这对于保护我国的资源与环境,发展对外贸易,促进绿色物流的健康发展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简介

1.2.1 国外绿色物流的研究现状

欧洲物流企业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尽力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和实施具有环保功能的物流解决方案。欧盟15国交通运输所排放的废气相当于欧洲地区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21%,其中还没有包括国际航空和海运在内。而上述国家公路交通废气排放量相当于交通运输排放总量的93%。欧盟组织所制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明确要求从1990年起到2020年底交通运输废气排放量必须减少20%。物流企业也制定了有关降低二氧化碳等废气排放量的应对措施和保护生态平衡等解决方案。

(1)循环使用包装品和废品.目前德国大部分物流集团和相关服务公司均在积极开发“生态物流概念”,其主要参与者是汽车制造商和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从产品始发地到终点客户的全程中,按照相关环保法律法规严格实施包装品和废品管理,主要目标任务就是鼓励使用经久耐用和环保功能优异的集装箱设备。其实在生态和经济两者之间找到和谐平衡点谈何容易?一个是必须加大投入保护生态环境免遭破坏,一个是必须持续发展市场经济的生产活动不断扩大,而这一切似乎又要牺牲生态环境。严禁使用容易造成环境污染的托盘和包装材料,促进木材、纸张和金属等包装材料循环使用和废品及时回收再生,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

(2)坚持保护生态.欧洲物流企业还积极提倡二氧化碳减排的交通运输模式。世界著名物流TNT集团于2008年初在荷兰发起“行星与我规划”,其中包括不断扩大使用电动车辆,减少内燃机车辆,计划到2025年减少该公司车辆二氧化碳废气排放量一半,进一步扩大该公司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排放量透明度,主动要求政府、环保团体和社会公众密切监督。进一步大幅度提高物流效率,减少环境污染风险,公路和铁路一体化并用而不是各自为政,通过信息技术等高科技手段,全面实施环保的一体化公路和铁路经营理念,在物流服务全程操作中的公路和铁路运输模式不分家,所有的集装箱和托盘等货运设备全部通用于公路和铁路,至少提高短途和远程等交通运物流服务效率50%,其中仅仅德国每年可节约至少580万张办公用A4纸用量,从根本上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和有力确保环境保护。

1.2.2 我国绿色物流研究现状

我国自1979年引人物流概念以来,物流行业已经取得了很大发展,但物流活动也对环境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目前,我国绿色物流发展现状及主要存在的问题如下:

(1)物流基础设施的绿化水平不高,信息技术落后。

目前我国物流行业还是一个比较稚嫩的行业,物流基础设施的配套性、兼容性还比较差,物流技术装备水平低,主要表现在:运输方式之间、不同地区运输系统之间的相互衔接的枢纽设施方面缺乏投入。水运、民航运输的潜在优势没有充分发挥,运输系统缺乏周密科学的设计,对环境的重要影响因子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仓储设施落后,库容体积小而分散,各种综合性货运枢纽、物流基地、物流中心的建设发展缓慢。物流中心的经济效益不高,存在着严重的资源和人力的浪费。机械化、自动化水平不高,严重影响物流效率。如在使用的搬运工具中,人工搬运车、手推叉车和普通起重设备占到70%以上,而可视叉车等现代化的搬运工具却很少,技术水平和信息化水平不高。绿色物流是循环型物流,要使物流材料得到再降解利用和重复利用,必须有先进的技术,可是目前我国物流材料的再降解利用和重复利用技术都不过硬。高信息化水平是绿色物流发展的必备条件,可是我国一些物流企业开发的软件,性能比较低,即使有些软件比较适用,但有时又与客户系统不相容,许多新兴的信息技术也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

(2)绿色物流发展软环境的不完善。

首先,管理体制上存在着巨大的障碍,政府的引导作用不是很强。物流的运作跨越不同的行业和地区,而管理属于不同的政府职能部门,各职能部门对现代物流缺乏统一协调的战略思想,目前还没有形成专门的物流部门来规划物流发展,造成物流资源的分散和浪费。政府对物流的发展前景没有前瞻性的思考,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着放任自流的现象,环境教育的力度不强。其次,消费者对绿色物流没有深刻的了解,表现在大多消费者追求的是绿色消费、绿色享用和绿色保障,而对其中的绿色通道——物流环节不够关心。第三,企业缺乏复合型人才。由于我国绿色物流的理念形成不久,许多物流企业还没有完全建立发展绿色物流的概念,没有真正具有超前意识去承担社会责任,只是象征性地适应时代环境的需要。目前许多企业还没有既具有环境知识又具有物流知识的复合型人才,绿色物流的研究理论与应用实践脱节。

国论文下载中心 https://www.doczj.com/doc/8e16422175.html,

2.绿色物流

2.1绿色物流的相关理论

绿色物流是一种融合了环境保护观念的物流决策模式,是连接绿色制造和绿色消费之间的纽带,也是企业降低资源和能源消耗、减少污染、提高竞争优势的一项具有长远利益的“战略选择”。

2.1.1绿色物流的产生与概念

现代物流飞速发展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尤其是环境问题。如运输车辆的燃油消耗所造成的空气污染,包装所带来的包装废弃物污染,运输和流通加工所带来的噪音污染、资源浪费、城市交通堵塞等。基于物流对环境造成的破坏,绿色物流应运而生。绿色物流(Green Logistics)是指以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减少资源消耗为目标,利用先进物流技术规划和实施的运输、储存、包装、装卸、流通加工等物流活动,是连接绿色供给主体和绿色需求主体,克服空阀和时间阻碍的有效、快速的绿色商品和服务流动的绿色经济管理活动过程,也称为环保物流。简而言之,我们可以称不损害人类居住的地球环境的物流叫绿色物流。绿色物流的行为主体主要是专业的物流企业,同时也涉及生产企业和消费者。

2.1.2绿色物流的理论基础

(1).可持续发展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内容包括以下方面:第一,生态持续。生态持续要求改变单纯追求经济增长、忽视生态环境保护的传统发展方式,切实保持整个生命支持系统的完整性,保持生物多样化,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森林等自然资源不受污染和肆意侵害,积极治理和恢复已遭到破坏和污染的环境。第二,经济持续。经济持续要求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和开发应用高新技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改善质量,优化配置,节约能源,降低消耗,增加效益,实行清洁生产和文明消费,减少有害废弃物的流出和排放,使经济和发展既能满足当代人需要,又不致对后代人构成危害。

第三,社会持续。社会持续要求以提高人类生活质量为目的,积极促进社会向文明、公正、安全、健康的方向发展。为此,必须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合理调节社会分配关系,消除贫富不均和两极分化;大力发展教育、文化、卫生事业,提高全体人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水平;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保持社会政治稳定。由此可见,可持续发展既不是单指经济发展或社会发展,也不是单指生态持续,而是生态——经济——社会三维复合系统的可持续。在这个可持续经济、可持续生态和可持续社会组成的三维复合系统中,是以生态可持续为基础、经济可持续为主导、社会可持续为根本的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应用于现代物流活动中,就是要求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对现代物流进行研究,形成一种与环境共生的综合物流系统,改变原来经济发展与物流之间的单向作用关系,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同时又要形成一种能促进经济和消费生活健康发展的现代物流系统。这就产生了“绿色物流”这一全新的概念。

(2).生态经济学理论。所谓生态经济学理论,是指研究再生产过程中,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之间的物流循环、能量循环和价值增值规律及其应用的科学。物流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重要一环,物流过程中不仅有物质循环利用、能源转化,而且有价值的实现。因此,物流涉及了经济与生态环境两大系统,理所当然地架起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之间彼此联系的桥梁。经济效益涉及目前和局部的更密切相关的利益,而环境效益则关系更宏观和长远的利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是对立统一的。后者是前者的自然基础和物质源泉,而前者是后者的经济表现形式。绿色物流以经济学的一般原理为指导,以生态学为基础,对物流中的经济行为、经济关系及规律与生态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研究,以谋求在生态平衡、经济合理、技术先进条件下的生态与经济的最佳结合以及协调发展。

(3).生态伦理学理论。人类所面临的生态危机,迫使人们不得不反思自己

的行为,不得不忍受人类对于生态环境的道德责任。这就促使了生态伦理学的产

生和发展。生态伦理学是从道德角度研究人与自然关系的交叉学科,它根据生态

学提示的自然与人相互作用的规律性,以道德为手段,从整体上协调人与自然环

境的关系。生态伦理迫使人们对物流中的环境问题进行深刻反思,从而产生了一

种强烈的责任心和义务感。为了子孙后代的切身利益,为了人类更健康和安全地

生存与发展,人类应当维护生态平衡。

2.3发展绿色物流的必要性

进入2l世纪,人类面临人口膨胀、环境恶化、资源短缺三大危机,物流业要得到进一步繁荣,就必须将有效利用资源和维护地球环境放在首位,建立从生产到回收的全新的绿色物流体系。

(1)发展绿色物流是企业可持续发展,取得长久竞争优势的必由之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关税和传统非关税壁垒正逐步淡化,但同时环境壁垒正在悄然兴起,以预防和持续改进为基本思想的IS014000环保认证标准成为众多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通行证。另外,随着人类环保意识的逐步增强和环保问题的日益严峻,相关的环保法规也会越来越

全面及严格。我国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在全球市场上占领一席之地,构建绿色物流体系是一个大势所趋、正确的战略选择,也是企业获得高于竞争对手的新的竞争优势所在。

(2)发展绿色物流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经济社会的发展离不开资源和环境,绿色物流正是从环保的角度对传统物流体系进行改造,形成与环境共生的物流管理系统,是在抑制现代物流对环境和资源造成损害的同时,采取与环境和谐相处的态度,设计建立的一个闭环的物流系统。

3.绿色包装

绿色包装(Green Package)又可以称为无公害包装和环境之友包装(Environmental Friendly Package),指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无害,能重复使用和再生,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包装。它的理念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个是保护环境,另一个就是节约资源。这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其中保护环境是核心,节约资源与保护环境又密切相关,因为节约资源可减少废弃物,其实也就是从源头上对环境的保护。从技术角度讲,绿色包装是指以天然植物和有关矿物质为原料研制成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无害,有利于回收利用,易于降解、可持续发展的一种环保型包装,也就是说,其包装产品从原料选择、产品的制造到使用和废弃的整个生命周期,均应符合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应从绿色包装材料、包装设计和大力发展绿色包装产业三方面入手实现绿色包装。

3.1.1包装产生的环境污染

包装废弃物对城市造成的污染在总的污染中占有较大的份额,有关资料统计显示,包装废弃物的排放量约占城市固态废弃物重量的1/3,体积的1/2。例如在中国,城市固态废弃物所占比重是其重量的15%,体积的25%。正基于此,实行绿色包装是世界包装整体发展的必然趋势。谁先认识到这一点,谁就在未来世界包装市场的竞争中处于主动地位和不败之地。

3.1.2包装废弃物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和自然资源的损耗

随着包装工业的日益规模化,一次性塑料包装材料被广泛应用,手提塑料袋、一次性泡沫饭盒等材料一旦被人们随手丢弃之后,就形成了大量难以处理的垃圾。铁路、公路、街头巷尾的“白色污染”十分严重,微风一吹,带有各种病菌的包装纸、塑料等包装废弃物随风飘舞,把各种病菌吹进千家万户,严重危害了人们的身体健康,全世界呼吸道疾病的高患病率与固体废弃物的大量排放有着很大的关系。为了确保全人类的身体健康,世界急切呼唤着绿色包装的发展。包装废弃物造成的自然资源的浪费与损耗同样也是一个值得

关注的问题。据美国中西部研究所对1958—1966年期间包装工业情况作了一份审慎的报告记载,按美国当时人口每人每年消耗的包装材料由1958年的183kg增加到1966年的238kg,耗费美国公众250亿美元,占当时全国总产值的3.4%,总计1966年23503吨包装材料中大约90%是扔掉的固体包装废弃物、垃圾,其中包装纸占42%。若每吨废纸重新利可抵17棵用于造纸原料的树木。基于此,保护蓝天碧水、绿色资源已成为人类生活追求的共同目标。

3.2.1发展绿色物流的必要性分析

我国物流领域的资源浪费现象严重。据统计,目前我国商品周转率只有发达国家的30%,每平方米库存的商品量只及发达国家的25%。每年因包装造成的损失约150亿元左右,因装卸、运输造成的损失约500亿元,因保管不善造成的损失在30亿元左右,仓库过剩量达到40%,公路货运因缺乏合理的物流组织,空驶率多年来保持在50%左右。物流活动对环境造成危害加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运输对环境的影响。运输是物流活动中最主要、最基本的活动(运输实现了产品转移和产品存储),也是物流作业造成环境污染的重要方面。在运输过程中的非绿色因素主要表现在交通工具本身产生的噪声污染、大气污染;不合理的货运网点及配送中心布局,导致货物迂回运输,增加了车辆燃油消耗,加剧了废气和噪音污染;集中库存产生了较多的一次运输,从而增加了燃料消耗和对道路面积的需求,破坏生态。

(2).仓储对环境的影响。仓储可以降低物流成本,但仓储过程中也存在着非绿色因素,一是商品仓储中心必须对之进行养护,采取的一些化学方法对周边生态环境会造成污染。二是一些易燃、易爆、化学危险品,由于保管不当,爆炸或泄漏也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

(3).流通加工对环境的影响。流通加工是在流通阶段所进行的为保存和便于销售等进行的加工处理。它对环境也有非绿色影响因素,表现为由消费者分散进行的流通加工,资源利用率低下,如餐饮服务企业对食品的分散加工,既浪费资源,又污染了空气。分散流通加工产生的边角废料,难以集中和有效再利用,造成废弃物污染;加工产生的废气、废水和废物都对环境和人体构成危害。

(4).包装对环境的影响。在物流体系中,需要包装来保护产品。但是包装能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一方面,一次性难降解包装长期留在自然界中,会对自然环境造成严重影响。另一方面,过度包装或重复包装,造成资源的浪费,不利于可持续发展,同时也无益于生态经济效益。同时废弃的包装材料还是城市垃圾的重要组成部分,处理这些废弃物要花费大量人力、财力。

(5).装卸及废弃物对环境的影响。装卸过程中的非绿色因素有:装卸不当和商品体的损坏。废旧物质排放到环境中会对环境造成全方位的污染。城市生活垃圾所产生的渗沥水携带各种重金属和有机物,严重污染水体和土壤,并影响地下水质;废弃物发酵过程中产生的甲烷气体则污染大气。

4.基于绿色物流的包装策略

4.1包装对物流的影响

现代物流是将物质的包装、装卸、库存管理、流通加工、运输、配送等诸多活动有机结合,形成完整的供应链为用户提供多功能、一体化的综合性服务。包装作为现代物流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面对现代物流的迅速发展,包装技术又迎来新的机遇和挑战,要求其向智能化、标准化、系统化、机械化和自动化、方便化、合理化发展。另一方面包装在整个物流活动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在生产和流通过程中,包装处于生产过程的末尾和物流过程的开头,既是生产的终点又是物流的始点。实践证明,包装作为物流起点的意义比作为生产终点的意义要大得多。’在整个物流过程中包装始终存在。在对产品进行包装时,采用何种包装材料(如纸张、玻璃、塑料铁制品)、包装容器(纸盒、塑料制品、瓦棱纸箱)、包装技术(如:防潮包装、收缩包装、真空包装等)和包装结构(管式盒、盘式盒、功能性纸箱等),都将直接影响到物流系统中的装卸、搬运、存储、配送和运输等基本功能实现的效率和质量,关系到整个物流的服务水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更为重要的是,物流信息管理是现代物流标准化的关键和核心。产品的各种信息都会在产品的各种包装上得以反映和体现。所以在不同层次的包装上应该设置哪些数据,自动采集技术(标签条形码射频技术等),对于物流信息管理整个物流供应链管理乃至整个物流系统的管理都是至关重要的。信息是物流网络控制的根本依据和决策依据,只有在掌握了物流系统全面及时准确的信息后才能保证物流网络的可控性。因此,包装与物流之间是相辅相成、相互制约、不可分割共同发展和进步的。可以说,绿色物流系统的所有构成因素均与绿色包装有关。要想实现物流的绿色化就必须实现包装的绿色化——绿色包装。

4.2基于绿色物流的包装

商业包装的绿色化主要是从材料上考虑的。而运输包装的绿色化除了绿色材料因素外,还需要考虑包装方式的重复利用。运输包装占用了大量的资源。物流包装容器(比如托盘、存储罐等)在每年全球所用的总包装中占有很大的比重。例如,在美国每年需要约16亿个托盘,木材是目前最常用的托盘材料,因此这需要消耗大量的木材资源。再比如,

美国每年有价值150亿美元的波纹纤维被销售用于生产物流包装容器,这些材料产生的固体废弃物超过2.4亿吨。由于全球物流运输距离长、运量大,运输过程中产品需要堆积、存放、多次装卸导致商品损伤的可能性很大,造成破损率过高,运输成本提高,包装物的废弃也造成对环境的污染。要想解决这些问题,运输包装尤为重要。基于绿色物流的包装从目的看,有利于进一步推动绿色物流的发展,有利于保护自然资源,对生态环境的损害最少:从原则上看,要符合4R1D原则,Reduce:减少包装材料使用量,反对过分包装;Reuse:提倡重复使用;Recycle:重视回收再生;Recover:利用包装废气物获取能源料;Deradable:能降解腐化,有利于消除白色污染。

4.3.1我国绿色包装的发展现状

废弃物对于环境、生态等方面的破坏已经成为全球性的问题。我国政府和社会各界已经充分认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目前,我国每年包装废弃物的产生量占工业和生活垃圾重量的3%5%,但体积上却占生活垃圾的35%--40%,且排放量以每年10%的速度递增。可供填埋使用的土地越来越少,无法消纳越来越多的包装废弃物,尤其是塑料包装物,造成不少城市出现垃圾围城的严重问题,从而使包装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问题日益突出。近几年,为了保护自然环境、节省有限的资源和应对国际贸易壁垒,“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意识逐步被人们接受。有的企业已经着手在确保包装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的减少资源消耗和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一些新型的绿色包装已经出现,并且投入使用。

4.3.2我国实施绿色包装存在的问题

据权威调查,我国现有包装印刷企业12万家,产值在4000亿元以上,在国民经济主要行业中排名12位。其中包装企业大多规模小,科技含量偏低且污染高,耗费严重。业内人士指出:“绿色包装是包装工业的未来”。虽然近些年我国绿色包装有所发展,但总体而言,还存在不少问题。

(1)绿色包装概念模糊。绿色包装往往被片面地理解为包装产品的绿化,错误地将易降解材料制成的包装产品视为绿色包装,而不重视包装产品是否造成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也不关心包装产品在使用后的再利用效果如何。如将纸包装视为绿色包装,将塑料包装置于绿色包装的对立面。塑料包装对世界包装工业的繁荣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具有耐用、防水、防潮、加工定型容易且成本低的优点,得到全世界广泛的使用,但是由于其不可分解性,确实在世界范围内引起所谓的“白色污染”。但只要做好回收降解工作,塑料仍然是最好的包装。我国森林匮乏,且造纸污染严重,纸质包装虽然能降解,但并不见得很好,完全以纸代塑,可能污染更严重。因此,在什么是绿色包装问题上,人们的认识还是模糊的,直观的。

(2)发展不平衡。首先,不同企业实施绿色包装的时间不同。最早实施绿色包装的企业大多是出口型企业。这类企业受国际市场影响较大,对绿色包装认识比较早,理解也比较深刻,发展较快。而以国内市场为主的企业,对绿色包装反应相对迟缓。其次,地区发

展不平衡。经济发达地区绿色包装发展迅速,中西部则未得到足够重视,发展缓慢。加之各地政策法规不一致,造成包装污染向不发达地区转移的趋势。

(3)绿色消费需求不足。绿色包装作为绿色产品,由于技术含量高,研发成本较大等原因,较一般包装价格高一些,这制约了它的大面积使用。据统计,目前我国绿色餐具年产量大约60亿只,其中80%出口美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只有20%内销到铁路航空运输系统,在快餐业则难以推广。这也影响了企业的生产规模,难以形成规模经济。

(4)资金技术人才等投入不足。由于采用先进技术并受规模经济等因素制约,绿色包装成本高,与传统包装相比尚无价格优势,故迫切需要资金扶持。同时,我国在包装技术及管理上与发达国家还有差距,需要加快人才培养。

5.基于绿色物流的绿色包装建议

5.1大力推广并开发新型的绿色包装材料

绿色包装材料本身必须对人体无害,对生态环境不产生污染,且要易于回收利用,或是可以通过环境降解回归自然。目前随着技术的进步和人们通过对环境的深入理解开发出了很多绿色包装材料。

5.1.1纸材料的广泛利用

纸包装材料不但资源丰富、易回收,而且容易降解。因为废纸的原料主要是天然植物纤维,在自然界会很快腐烂,不会造成污染环境,也可回收重新造纸。因此,与塑料、金属、玻璃其它3大包装相比,用LCA法进行量化评估,纸包装是最有前途的绿色包装材料之一。现在开发出新型纸材料有蜂窝纸板及制品和纸浆模塑制品。蜂窝纸板由于其材料消耗少、质量轻、承重大、抗热隔声性能好、成本低等优势得到了普遍的重视,被认为是“以纸代木”的理想材料,在建材、包装缓冲材料、家具、装潢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而纸浆模塑制品除具有质轻、价廉、防震等优点外,它还具有透气性好,有利于生鲜物品的保鲜,现在纸材料被广泛用于蛋品、水果、玻璃制品等易碎、易破、拍挤压物品的周转包装上。

5.1.2可降解塑料

塑料以其耐用、轻量、易加工、价廉的特点风行世界。但是由于废弃物不易回收,回收后不易分解,形成“白色污染”给世界带来了巨大的威胁。可降解塑料既具有传统塑料的功能和特性,又可以在完成使用寿命之后,通过阳光中紫外光的作用或土壤和水中的微生物作用,在自然环境中分裂降解和还原,最终以无毒形式重新进入生态环境中,回归大自然。可降解塑料丰要分为合成光降解塑料、生物降解料(完全生物降解和不完全生物降解)、光/生物降解塑料和化学降解塑料(氧化降解、水降解)几大类,现今开发较多的足

光降解塑料、生物降解塑料、光/生物降解塑料。

5.1.3 轻量化的玻璃材料

玻璃因其本身材料和制造技术的特点,可以制成形状各异且晶莹剔透的外包装容器,有很强的美化商品的功能,而月.由于原料资源丰富且价格适中,被广泛用于液体产品如酒类、味品、香水和化学试剂的包装。

轻量化方法是造型的简单化和在保证强度的前提下薄壁化,具体的手法有调整玻璃的配方设计、轻量化结构设计、运用优化设计手段、采用强化工艺及技术等。

5.1.4可食性包装材料

糖果包装上使用的糯米纸及包装冰激凌的玉米烘烤包装杯都是典型的可食性包装。人工合成可食性包装膜中比较成熟的是70年代已工业化的普鲁兰树脂,它是无味、无臭、非结晶、无定形的白色粉末,可做食品包装。其光泽、强度、耐折性能都比高链淀粉制得的薄膜好。

现在一般采用的可食性包装材料,已发展成具有多种功能性质的,由多种生物大分子(蛋白质、与多糖)和脂类制成的多组分食用膜。此种复合膜主要是通过不同分子间相互作用,形成的一种稳定的乳状液,然后干燥使溶剂挥发而形成的薄膜,这种多孔的网络结构使薄膜具有一定的物理性能、机械性能和气体渗透性能,因而在食品工业,尤其在果蔬保鲜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可食用膜的制造方法很多,可采用玉米醇溶蛋白,小麦面蘸蛋白,大豆分离蛋白,也可用海藻酸纳、琼脂等。围内外已上市的还有大豆蛋白包装膜,用壳聚糖与月桂酸结合包装水果、蔬菜的包装膜,用豆渣为原料包装快餐面,调味料的包装等。

5.1.5绿色包装印刷材料

包装印刷现在在印刷中占据了相当的市场份额。印刷油墨本身会含有对人体有害的成份,油墨中的溶剂挥发会造成的大气污染和臭气问题,排放清洗水性油墨的水造成的水质污染等等。这些方面的问题都亟待解决。

目前,环保油墨主要有:UV油墨、水性油墨、EB油墨和大豆油油墨等。UV油墨又称紫外光干燥油墨,它在一定波长的紫外光照射下,能够从液态变成固态,被称为污染物排放几乎为零的环保型油墨。水性油墨不含挥发性有机溶剂,有利于节约石油资源,是新型的环保材料。还有存电子束照射下可以迅速固化EB油墨和美国研制的大豆油油墨都是新型的环保油墨。

以上这些环保型的包装材料在工业生产应当大力推广,作为产品包装中的首选。同时我们还应根据需要制定环保材料的研发方案,积极研制开发新的绿色包装材料。

5.1.6 妥善处理废弃物

包装废弃物的处理必须与绿色包装材料的开发协调发展,从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与能源的角度出发,最佳方案还是回收处理。目前,回收包装废弃物最为有效的办法是对垃圾

进行分类收集和处理,德国、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对包装废弃物的回收处理已规模化、产业化和商品化。

从2O世纪末欧美国家和我国对包装废弃物回收情况的对比看,我国纸的回收率仅20%,玻璃约20%,塑料回收率约10%,金属总的回收率更低。与此同时,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包装制品的产量又呈上升趋势。因此要认真解决包装废弃物的回收处理问题,具体措施:国家立法,从制度上限制和约束;建立专业的回收处理公司;开发回收处理特别是回收再生技术。

5.1.7 积极与国际接轨,迎接市场的挑战

首先要借鉴国外经验,实施包装立法。目前,我国颁布的《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等有关法规,但尚无专门的包装管理法规。虽然近年来陆续出台了一些有关包装的政策,但由于缺乏强制性的约束力,作用大,我们应加强与世界各国的交流与合作,借鉴这些同家的成功经验,并根据国际上的发展动态制定政策。

其次加快绿色标志认证工作。我出口企业需要全面开展有关的绿色认证工作,推行环境标志制度。要积极推行ISO14000国际标准,通过建立、实施环境管理认证体系,从源头上控制污染的产生,减少污染处理费用,给企业带来综合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同时还要积极实施环境标志产品制度,让更多的出口商品在开展环境标准认证的基础上,进一步取得发达旧家的环境标志,使更多的出口商品超越“绿色壁垒”,获得同级产品出口的通行证。

6.结论

理论和实践都证明,无论从适应WTO要求以应对国际贸易中的“绿色壁垒”,还是提高中国物流企业自身竞争力来说,绿色物流是未来物流业的根本发展方向,作为绿色物流重要环节的运输包装,必须是绿色包装。基于绿色物流的绿色包装,在其设计的初始,就在原材料的选择、产品制造、使用和废弃物的整个生命周期,均符合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符合4R1D原则,即:少耗材,可重复使用,可回收再利用,废弃物可以降解。同时也符合绿色包装管理的要求,包装模数化、大型化,从而提高物流的各个环节的效率,实现物流全程绿色化。

绿色包装能够提高包装材料的重复使用率,达到减少资源消耗,降低包装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的目的。除了研制可回收再利用、可降解的绿色包装材料之外,设计可重复使用的绿色包装,对降低资源消耗,减少回收处理成本具有更大的经济价值。可重复使用的包装和集合包装,是实现绿色运输包装的两种基本方式。在运输过程中,采用这两种绿色运输包装方式,可以减少资源的消耗,节省包装资源,减少包装废弃物污染,推动绿色包装产业化,促进绿色物流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延美,张英.包装物流概论,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2]戴宏民.包装管理2005:106~205.

[3]王长琼.逆向物流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7

[4]于长琼.绿色物流,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5]夏春玉,李健生.绿色物流,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5:

[6]方慧,张毕西.基于绿色物流的包装,商场现代化,2006年6月,总第470期

[7]尹兴,孙诚.构建绿色物流体系下的绿色包装。包装工程2006

[8]李文静.国外绿色物流的发展与实践,物流技术,2005.

[9]何敏.积极发展绿色包装,中国经贸,2003

[10]宋歌。郑凌云.浅谈发展绿色物流的必要性与战略对策.

[11]张国友.绿色包装:我国的现状及对策,安徽理工大学学报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

[12]梁燕君.国外发展绿色包装风头正劲,质量春秋,2004(2):44~50.

[13]李涛.跨越绿色贸易壁垒促进外贸经济发展理论探讨:19.

[14]李晓刚.刘秉绿色包装的发展趋势, 2005.

[15]张沈青.论可持续发展与绿色物流战略,当代经济研究,2005.

[16]林朝平.基于面向环境设计的绿色包装研究,轻工机械,2006

[17]梁燕君.发达国家的“绿色包装”,采购与物流2006年2月:45

[18]朱若燕,姜久红.从包装生命周期分析看绿色包装理念的建立,2004.

[19]戴宏民,戴佩华绿色包装的评价标准及环境标志,重庆工商大学学报,2005.

[20]高本河,魏继刚绿色物流在国外的发展及我国的差距,中国物流与采购,2003.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