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单元《爱护水资源》课后训练1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单元《爱护水资源》课后训练1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单元《爱护水资源》课后训练1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单元《爱护水资源》课后训练1

课后训练

基础巩固

1.向阳中学组织学生对水资源状况进行调查,下列观点错误的是( )

A.水污染加剧了淡水资源的危机

B.节约用水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C.地球表面的71%被水覆盖,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十分丰富

D.可以考虑对海水进行淡化来解决淡水危机

2.北京是极度缺水的城市。作为北京市民,下列生活习惯应该摒弃的是( )

A.用盆接水洗菜

B.用养鱼水浇花草

C.使用节水龙头

D.丢弃未喝完的矿泉水瓶

3.下列行为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的是( )

A.将生活垃圾就地焚烧

B.大量使用农药以防治病虫害

C.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江河

D.工业废水经处理后循环再用

4.(山东日照中考)2012年3月22日是第二十届“世界水日”,下列节水措施中不可取的是( )

A.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循环使用

B.农业浇灌推广使用喷灌、滴灌技术

C.大量开采使用地下水

D.洗菜、淘米、洗衣的水可以用来浇花、拖地、冲厕所

5.下图是水体污染的示意图,你能从中分析出污染水体的主要来源吗?

能力提升

6.(湖北襄阳)下列认识和行为不正确的是( )

A.地球上可利用的淡水资源有限

B.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经处理后再循环利用

C.对垃圾进行分类回收处理

D.大量施用农药、化肥,不会造成水体污染

7.2012年,大旱第三年袭击云南,全省90个监测站出现气象干旱,120多条中小河流断流,400多座小型水库和坝塘干涸。昔日碧波荡漾的水库干涸见底,郁郁葱葱的森林正在焦渴中枯死;政府的送水车奔驰在尘土飞扬的村村寨寨,村民们排着长队在骄阳下等待着一瓢一瓢地取水,男人、女人、老人、孩子人背马驮行走在陡坡峭壁,找水拉水;大批工厂和服务行业因缺水停产停业……

阅读以上材料,完成以下问题。

水资源紧缺程度为________。

(2)缓解旱情,从我做起。你对节约用水有何建议?(至少答两条)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答案:C 点拨:地球表面虽然有71%被水覆盖,但大部分是咸水,人类不能直接利用,可供利用的淡水资源很少。

2.答案:D 点拨:A、B、C的做法都能节约用水,应提倡。D是浪费水的一种表现。

3.答案:D 点拨:焚烧生活垃圾会造成空气污染,大量使用农药以防治病虫害会造成食品、空气、土壤、水污染,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江河会造成水污染;工业废水经处理后循环再用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4.答案:C 点拨:地下水资源有限,大量开采使用地下水会加剧淡水危机。

5.答案:水体污染来源分别是:工业废水;城市生活废水;农业、畜牧业废水等。

6.答案:D 点拨:化肥、农药的不合理施用是造成水体污染的重要原因。

7.答案:(1)轻度缺水

(2)①用洗衣服的水擦地板②用洗菜水浇花(其他合理答案皆可)

点拨:分析表格中信息可知,人均水量为2 300 m3·a-1的属于轻度缺水。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测试题 班别学号姓名成绩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我们研究和发展化学科学最基本的手段是()。 A. 逻辑推理 B.大气探测 C.化学实验 D.精确运算 2. 下列生活中发生的变化,不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 玻璃破碎 B.滴水成冰 C.铁钉生锈 D.酒精挥发 3. 下列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其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春天,冰封的湖面开始解冻 B. 夏天,放置半天的饭菜变酸 C. 秋天,铁路上铁轨的对接处与夏季相比间隔变大 D. 冬天,玻璃窗上凝结出漂亮的冰花 4.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总在不断地变化 B.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制备、用途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C. 食盐不但是一种调味品,而且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 D. 化学只能研究自然界中已经存在的物质,不能创造新物质 5. 用小刀切下一小块蜡烛,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用玻璃棒充分搅

动后,发现小块蜡烛并未减少,并浮在水面上,由此不能说明蜡烛具有的性质是()。 A. 受热易熔化 B.密度比水小 C.较软,硬度不大 D.不溶于水 6. 在探究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的活动 中 操作如图,该操作说明该气体()。 A.极易溶于水 B.易溶于水 C.不易溶于水 D.与气体是否溶于水无关 7. 下列关于各物质的叙述中,其中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 A.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 B.石蜡受热会熔化 C.酒精挥发 D. 氧气能变成淡蓝色液氧 8鉴别空气、氧气、二氧化碳三瓶无色气体的最简便方法是() A.测密度 B.用澄清石灰水 C.闻气味 D.用燃着的木条 9. 某同学将蜡烛置于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燃烧,发现瓶壁有水雾产 生,接触瓶壁的手感到发烫。由此,他得出了以下结论,你认为不符合实际的是()。 A.蜡烛燃烧放出热量 B.蜡烛燃烧有二氧化碳生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 课题1 金属材料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了解金属的物理性质,了解常见合金的成分性能和用途。 2、过程与方法: 指导学生用实验的方法认识事物的性质,培养学生科学的认知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情景设置,使学生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通过学生动手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的意识,能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和生活问题做出合理的解释。 指导学生用实验的方法认识事物的性质,培养学生科学的认知方法。 从生活中的金属制品,感受其丰富多彩的形状、颜色美。 教学重点 1、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质 2、物质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运用探究方法得出相关结论的能力 2、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 采用实验探究法:按照问题—实验—观察—分析—结论的程序实行探究式讨论教学。 仪器、药品 铁片、铜片、铝片、干电池、小灯泡、导线、酒精灯、火柴、砂纸、黄铜、铜,与钛有关的资料和新型的合金的资料。

【板书设计】 第八单元课题1 金属材料

一、物理性质 1、共性:常温下大部分为固体(汞是液体),有金属光泽,大多为电和热的良导体,有延展性,密度较大,熔点教高。 2、特性: 二、性质决定用途 三、合金 1、常见合金──生铁和钢。 2、常见合金的主要成份、性能和用途。 课后反思: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2)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硫酸的置换反应,以及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能用置换反应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3)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地判断,并能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能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 (2)课堂中,教师组织、引导和点拔,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和讨论交流,认识金属的化学性质及其活动性顺序。 (3)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并能用图表和化学语言表达有关的信息。 (4)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学习习惯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学设计(全一册)

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全册 绪言 一、素质教育目标 1.知识目标:a常识性介绍化学研究的对象。 b初步理解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及本质区别;并能运用概念会判断一些易分 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c初步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实验的能力,启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知觉性和积极性。 3.德育目标:通过学习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永恒运动的,是不可消灭的, 只能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应用科学 改造自然,造福人类的教育。 4.美育渗透点:以化学实验为载体,向学生展示化学实验中的仪器美,化学实验现象美,从而激发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喜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 重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区别)及其应用。 难点:如何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疑点:物质变化与物质性质的区别。 解决办法:(1)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列表记录实验现象,由学生讨论而得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本质区别。 (2)通过学生讨论而归纳出物质的性质与物质的变化的区别。 三、实验及教具准备: 试管,带弯管的单空橡皮塞,酒精灯,玻璃片,烧杯,坩埚钳,石棉网,铁架台(带铁夹),研钵,火柴,药匙,胆矾,碱式碳酸铜,镁带,澄清石灰水,水。 四、学法引导 1.学会概念辨别,注意概念间的区别与联系。 如,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就可以从概念、特征、伴随的现象等方面加以区别;从变化发生过程中两者的相互关系寻找它们的联系。 2.学会观察化学实验。 首先要观察变化前物质的颜色、状态;再注意观察变化中的现象,如变色、发光、放热、放出气体、发出声音……等;反应停止后,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等。学会观察实验,将有助于我们思考变化的原因,推测变化的原理,总结变化的规律。 五、课时安排 2课时 六、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可看录像“走向化学世界”、“漫游化学世界”(北京西城电教馆,17分钟),也可利用幻灯片引入新课,或由学生自己搜集资料,如:化学史、元素的发现史、化学家的小故事、趣味化学、化学与生活等,由学生的发言引入新课。 新课讲授: 一、化学是研究什么的? [学生讨论] 化学是研究什么的? 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 构成物体的材料叫做物质。澄清两个概念:物质与物体。如铁这种物质能制成铁钉、铁锤等物体。 化学研究物质,如水是由什么元素(第二章学)组成?水由什么构成?(第三章学)构成水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及练习题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绚丽多彩 1.化学是在分子、原子的基础上,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2.道尔顿和阿伏加德罗创立了原子论和分子学说,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3.1869年,俄国的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4.绿色化学:向着环境友好发展。即环保低耗节能。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一、物质的变化 1、概念: 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常伴随的是物质外形、物质状态的改变。例:石蜡熔化、水结成冰、汽油挥发 化学变化——有其它物质生成的变化。常伴随能量的变化,发光。放热、颜色改变、产生气体、产生沉淀等。例:煤燃烧、铁生锈、食物腐败、呼吸 2、判断变化依据:是否有其它物质生成。有则是化学变化,无则是物理变化 3、相互关系:化学变化一定伴随有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不一定有化学变化。 二、物质的性质 1、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表现出的性质。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挥发性、延展性、导电性、吸水性、吸附性等。 2、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在描述时常有“会”“能”“可以”等出现。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金属活动性等。 3、它们的区别是:物理性质在静止状态中就能表现出来,而物质的化学性质则要在物质运动状态中才能表现出来。 课题2 化学是一门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化学研究的对象是物质,以实验为基础。学习化学的途径是科学探究,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 1、物理性质:白色的固体,密度比水小,质软 2、火焰分为三层(外焰、内焰、焰心)。 ★3产物:二氧化碳和水

2017年新人教版初三化学下册重要知识点

2017年新人教版初三化学下册重要知识点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 考点1 金属材料(2页) 1.★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和合金两类。★纯金属属于金属材料,但金属材料不一定是纯金 属,也可能是合金。 2.金属制品是由金属材料制成的,★铁、铜、铝及其合金是人类使用最多的金属材料。 考点2 金属的物理性质(2页-3页) 1.共性:★在常温下除汞为液体,其余金属均为固体。都具有金属光泽,都有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 2.差异性:大多数金属都呈银白色,★铜呈紫红色,★金呈黄色;常温下大多数金属都是固体,汞却是液体;不同金属的导电性、导热性、密度、熔点、硬度等差异较大; 考点3★金属之最(4页) 1.银的导电性和导热性最好; 2.锇的密度最大; 3.锂的密度最小; 4.钨的熔点最高; 5.汞的熔点最低; 6.铬的硬度最大。 7.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 8人体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钙元素;9.目前世界年产量最高的金属是铁 考点4 物质的性质与物质的用途之间的关系(4页) 1.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而物质的用途又反映出物质的性质。 2.物质的性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但这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在考虑物质的用途时,还需要考虑价格、资源、是否美观、使用是否便利,以及废料是否易于回收和对环紧的影响等多种因素。 考点5 合金(4页-5页) 1.合金:★在金属中加热熔合某些金属和非金属,形成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注意:(1)合金是金属与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的混合物。 (2)合金的很多性能与组成它们的纯金属不同,使合金更容易适于不同的用途。 (3)日常使用的金属材料,大多数为合金。 (4)金属在熔合了其它金属和非金属后,不仅组成上发生了变化,其内部组成结构也发生了改变,从而引起性质的变化。 2.合金的形成条件:其中任一金属的熔点不能高于另一金属的沸点(当两种金属形成合金时)。 3.合金与组成它们的纯金属性质比较。 (1)铁合金:主要包括生铁和钢,它们的区别是含碳量不同, ★生铁含碳量2%-4.3%, ★钢的含碳量为0.03%—2%。钢比生铁具有更多的优良性能,易于加工,用途更为广泛。(2)铝合金:铝中加入镁、铜、锌等金属形成合金。广泛应用于制造飞机、舰艇和载重汽车等,可增加它们的载重量以及提高运行速度,并具有抗海水腐蚀、避磁性等特点。 (3)铜合金:黄铜:铜、锌的合金;青铜:铜、锡的合金;白铜:铜、镍的合金。 (4)★钛和钛合金:被认为是21世纪的重要金属材料。 性质:优异的耐腐蚀性,对海水、空气和若干腐蚀介质都稳定,可塑性好,强度大,有密度小,又称亲生物金属。 用途:喷气式发动机、飞机机身、人造卫星外壳、火箭壳体、医学补形、造纸、人造骨、海水淡化设备、海轮、舰艇的外壳等。

2020秋九年级化学上册 知识点总结(新版)新人教版

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产物的检验方法:二氧化碳——在火焰上方罩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变浑浊); 水——在火焰上方罩冷而干燥的烧杯(变模糊或有水珠出现) 5.蜡烛燃烧后的白烟是蜡烛受热气化后的蜡烛蒸气。 6.可直接加热的仪器有:试管、蒸发皿、燃烧匙 7.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有:烧杯、烧瓶、锥形瓶(加热时,需加石棉网) 8.绝对不能加热的仪器有:量筒、集气瓶、漏斗 9.加热液体时,盛液量一般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 10.托盘天平:称量仪器,一般精确到0.1克,易潮解的药品或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 固体)必须放在玻璃器皿(如:小烧杯)中称量。 11.左右盘放对的时候:药品的质量=砝码读数+游码读数;若左右盘放颠倒了:药品的质量= 砝码读数-游码读数 12.玻璃棒的用途:溶解搅拌加速溶解、过滤引流、蒸发时搅拌防止液体飞溅 13.严格按规定用量取用;无说明时液体取1-2ml,固体盖满试管底部即可。 14.法国科学家拉瓦锡最早明确提出了“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其中氧气约占空气 总体积的1/5的结论。 15.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两种或多种物质组成的,这些物质相互间没有发 生化学反应,各物质都保持各自的性质。 16.目前空气污染指数包括:一氧化碳、二氧化氮、二氧化硫、可吸入颗粒物、臭氧。二氧 化碳不属于空气污染指数项目。 17.存在的环境问题:温室效应:二氧化碳含量过多引起、臭氧空洞:氟利昂的排放引起、 酸雨:由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引起。 18.氧气的物理性质:通常情况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略大于空气;(可用向上排空

20.氮气做冷冻剂、保护气、超导材料虽然不包含化学变化,但利用了它们的化学性质(稳 定性)。 21.如果不慎将浓硫酸沾到衣服或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3%~5%的碳酸氢 钠溶液。稀硫酸沾到衣服或皮肤上也要处理,否则稀硫酸的水分蒸发,会变成浓硫酸; 如果不慎将碱液滴到皮肤上,要用较多的水冲洗,然后再涂上硼酸溶液。 22.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 原理:4P+5O22P2O5 现象:① 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②放热; ③ 冷却后打开弹簧夹,水沿着导管进入集气瓶中,进入集气瓶内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 空气总体积的1/5。 【实验结论】 ①红磷燃烧消耗空气中的氧气,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 ② 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24.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 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 分解反应: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叫做分解反应。 化合反应的特点是“多变一”,分解反应的特点是“一变多”。 25.氧气与常见物质发生的反应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课本(上册)习题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课本(上册)习题答案第10页: 1.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主要区别是什么?举例说明。 答: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主要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例如:汽油挥发、铁水铸成锅是物理变化;木柴燃烧、铁的生锈是化学变化。 2.下列现象哪些是物理变化,哪些是化学变化?为什么? (1)潮湿的衣服经太阳晒,变干了。 答:是物理变化,因为水的本质没有改变,无新物质生成。 (2)铜在潮湿的空气里生成铜绿。 答:是化学变化,因为有新物质铜绿生成。 (3)纸张燃烧。 答:是化学变化,因为有新物质水和二氧化碳生成。 (4)瓷碗破碎。 答:是物理变化,因为瓷碗的本质没有改变,无新物质生成。 (5)铁生锈。 答:是化学变化,因为有新物质铁锈生成。 (6)石蜡熔化。 答:是物理变化,因为石蜡的本质没有改变,无新物质生成。 (7)寒冷的冬天在玻璃窗前呼吸,玻璃上出现一层水雾。 答:是物理变化,因为水的本质没有改变,无新物质生成。 (8)下雪天把一团雪放在温暖的房间里,雪融化。 答:是物理变化,因为水的本质没有改变,无新物质生成。 3.为什么说点燃蜡烛时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 答:因为蜡烛受热熔化无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蜡烛燃烧有新物质水和二氧化碳生成,是化学变化。所以说点燃蜡烛时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 4.下列哪些是物质的物理性质,哪些是物质的化学性质?为什么? (1)空气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 答:是物理性质,因为这是描述空气的颜色、气味、状态。

(2)水沸腾时能变成水蒸气。 答:是物理性质,因为这是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3)食物在人体中消化,最后能变成水、二氧化碳等。 答:是化学性质,因为这是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4)以粮食为原料能酿酒。 答:是化学性质,因为这是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5)铜的密度是8.9g/cm3,熔点是1083℃。 答:是物理性质,因为这是描述铜的密度、熔点。 (6)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答:是化学性质,因为这是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7)酒精能燃烧。 答:是化学性质,因为这是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8)酒精能挥发。 答:是物理性质,因为这是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5.根据你的观察,描述食盐(主要成分是氯化钠)的物理性质。 (如果可能的话,最好能查找一下有关的数据。) 答:食盐是一种白色固体,有咸味,能溶解在水和油中。 第23页: 1.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B)。 A B C D 【分析】B.用火柴点燃酒精灯是正确的实验操作。

最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下册化学教案全集

最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下册化学教案全集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九年级化学教学将继续在“课改”新理念和新的《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以课程改革为重点,以课堂教学为抓手,立足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规范教学过程,坚持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关注后进生的成长,完成九年级化学下册教学任务,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化学知识与技能并为升入高一级学校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学生分析 九年级共两个教学班,其中九(3)班班学生学习习惯较好,成能力强些,而九(4)班大多是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兴趣,自觉性比较差,总体情况分析:学生分化十分严重,尖子生太少,中等生所占比例较大,还有一部分学生对学习热情不高,不求上进。而其中的优等生大多对学习热情高,但对问题的分析能力、计算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存在严重的不足,尤其是所涉及和知识拓展和知识的综合能力等方面不够好,学生反应能力弱。总体来看,两极分化还是较严重,许多学生对此感到无从下手,不会进行知识的梳理,导致学生掉队,同时学生面临毕业和升学的双重压力等,致使许多学生产生了厌学心理。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还注重保护学生学习和积极性,并因材施教。 三、教材分析: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的内容共五个单元,分别是: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介绍了金属和金属材料的有关内容;金属的化学性质及用途和资源的利用和保护。重点是铁、铝、铜和合金的重要性质、用途;金属活动性顺序;有关含杂质物质在方程式中计算的问题。 第九单元《溶液》有三个课题,先从定性的角度初步认识溶液,然后从定量的角度研究物质的溶解性,接着再从定量的角度认识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重点是溶液、溶质、溶剂、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概念;以及溶质的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第十单元《酸和碱》的第一部分从生活和实验中常见的酸和碱出发,介绍了几种常见酸和碱的性质及用途,并说明酸和碱各有相似性质的原因。第二部分介绍了酸和碱之间的反应(中和反应)及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溶液的酸碱度等。 第十一单元《盐化肥》介绍了盐和化肥,并对酸、碱、盐之间的复分解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碳酸根离子的检验、分离提纯物质及化合物的分类等内容进行总结。重点是酸碱盐的反应规律和条件及过滤、蒸发等分离提纯物质的运用。

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一.走进化学实验室 ?重点:化学实验中常用仪器的名称、用途和使用方法,药品的取用,物质的加热、溶解、过滤和蒸发操作,玻璃仪器的洗涤以及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配制。 ?难点:识图写出实验仪器的名称; 识图简述某仪器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识图判断实验操作的正误和实验目的; 分析反常实验现象的产生原因。 ?知识框架图: 实 验 室基本操作加热 仪器 酒精灯 火焰温度:外焰内焰焰芯 (填>或<) 四不原则 酒精量不超过灯内容积( ) 不能向燃着的灯内添加酒精 不能用两酒精灯互相点火 不能吹灭酒精灯(用灯帽盖灭) 直接加热仪器 试管 用途: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简易气体发生器 注意: 要预热并()加热,不骤冷 液体不超过试管容积的() 斜持、口不对人,加热固体管口要倾斜 蒸发皿(不是玻璃仪器):用于液体蒸发 烧杯垫石棉网加热,用于溶解配制溶液,作反应容器 计量 仪器 托盘天平 精确度称准到0.1ɡ 使用 称量前:调零,垫纸或放玻璃器皿(潮湿、腐蚀性药品) 称量时:称量物放左盘,砝码放左盘,加砝码要用镊子,由大 到小最后移动游码 称量后:砝码放回盒,游码归零 量筒 用途用于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药品 注意 不能受热,不作反应容器,不配溶液 俯视(),仰视() 使用规格适当,放平,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胶头滴管 用途吸取滴加少量液 使用(四不原则)不倒置,不平放,不伸入容器,不碰容器壁 实验室基本操贮存 仪器 集气瓶收集贮存(),广口瓶贮(),()瓶或滴瓶贮存液体 固定支 撑仪器 试管夹:从试管底部往上套,夹在试管中上部,拇指不按短柄处 铁架台(含铁夹铁圈):用于固定过滤或加热装置 其它漏斗、玻璃棒、胶塞、导管、水槽、试管刷等

最新九年级化学上下册全部化学方程式

一、氧气的性质: (1)单质与氧气的反应:(化合反应) 1.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研究空气组成的实验):4P + 5O2点燃2P2O5 2. 硫粉在空气中燃烧:S + O2点燃SO2 3. 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C + O2点燃CO2 4. 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2C + O2点燃2CO 5. 铁在氧气中燃烧:3Fe + 2O2点燃Fe3O4 6. 镁在空气中燃烧:2Mg + O2点燃2MgO 7. 铜在空气中受热:2Cu + O2点燃2CuO 8. 铝在空气中燃烧:4Al + 3O2点燃2Al2O3 9. 氢气中空气中燃烧:2H2 + O2点燃2H2O (2)化合物与氧气的反应: 10. 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2CO + O2点燃2CO2 11. 甲烷在空气中燃烧:CH4 + 2O2点燃CO2 + 2H2O 12. 酒精在空气中燃烧:C2H5OH + 3O2点燃2CO2 + 3H2O (3)氧气的来源: 13.玻义耳研究空气的成分实验2HgO 加热Hg+ O2↑ 14.加热高锰酸钾:2KMnO4加热K2MnO4 + MnO2 + O2↑(实验室制氧气原理1) 15.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条件下分解反应:2H2O22 MnO 2H2O+ O2↑(实验室制氧气原理2) 16.氯酸钾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加热条件下反应制氧气

2KClO 3加热 2MnO 2KCl+3O 2 ↑(实验室制氧气原理3) 二、自然界中的水: 17.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研究水的组成实验): 2H 2O 通电 2H 2↑+ O 2 ↑ 18.生石灰溶于水:CaO + H 2O == Ca(OH)2 19.二氧化碳可溶于水: H 2O + CO 2==H 2CO 3 三、质量守恒定律: 20.镁在空气中燃烧:2Mg + O 2 点燃2MgO 21.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Fe + CuSO 4 === FeSO 4 + Cu 22.氢气还原氧化铜:H 2 + CuO 加热Cu + H 2O 四、碳和碳的氧化物: (1)碳的化学性质 23. 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C + O 2 点燃CO 2 24.木炭还原氧化铜:C+ 2CuO 高温2Cu + CO 2↑ 25. 焦炭还原氧化铁:3C+ 2Fe 2O 3 高温4Fe + 3CO 2↑ (2)煤炉中发生的三个反应:(几个化合反应) 26.煤炉的底层:C + O 2 点燃CO 2 27.煤炉的中层:CO 2 + C 高温2CO 28.煤炉的上部蓝色火焰的产生:2CO + O 2点燃2CO 2 (3)二氧化碳的制法与性质: 29.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实验室制二氧化碳): CaCO 3 + 2HCl == CaCl 2 + H 2O + CO 2↑

2020最新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初三化学下册知识点总汇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 考点一、金属材料: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和合金 1. 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1)物理性质:①大多数的金属呈__银白_色,(但是铜呈_黄_色,金呈_金_色);②常温下为_固体(但是汞为_液体_体);③具有良好的_导电_性、_导热_性和_延展_性。 决定金属用途的因素有:是否经济、是否有害、是否美观、使用是否便利,以及是否污染环境和是否便于废物回收 2. 合金:(1)概念:在金属中加热熔合某些__金属_和_非金属__而形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例如:生铁和钢是含__碳量_不同的铁的两种合金,其中生铁的含碳量约为_2%~4.3%,钢的含碳量为_0.03%~2%_。 (2)合金的性质与金属相比具有的优点是硬度大、耐腐蚀性好、熔点低。 1、通过观察上面的表格,你对金属的物理性质又有哪些新的认识? 一般情况下,金属的密度比较大、熔点比较高、硬度比较大 2、为什么菜刀、镰刀、锤子等用铁制而不用铅制? 答:铅的硬度小,而铁的硬度大 3.为什么灯泡里的灯丝用钨制而不用锡制?如果用锡制的话,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 钨的熔点高,锡的熔点低;如果用锡,则锡丝易烧断。 4.为什么有的铁制品如水龙头等要镀铬?如果镀金怎么样? 铬硬度大, 耐磨、美观,又防锈;金的价格高、硬度小如果镀金则会增加成本且不耐用。 5、银的导电性比铜好,为什么电线一般用铜制而不用银制? 银的价格比铜高许多 6、考虑物质的用途时,首先要考虑物质的__性质___,还需要考虑那些因素? 是否美观、使用是否便利、资源、废料是否易于回收、价格、对环境的影响 7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铝 8人体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钙

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汇总

新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 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知识点 1、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期会冶铁、炼钢。古代三大化学工艺:造纸、制火药、烧瓷器 3、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 ①四特点(原料、条件、零排放、产品)②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 4、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 (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 (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红约1S后取出。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 (3)检验产物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 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 (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 5、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减少,CO2和H2O的量增多(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具体的实验步骤和现象见书本P15) 6、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 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 7、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 (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 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 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 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 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 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 (二)测量液体体积--量筒 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视线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读数只能精确到0.1毫升。 (三)称量物质的质量--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1克。)注意点:(1)游码先归O (2)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 (3)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 一般药品称量时,在两边托盘中各放一张大小、质量相同的纸,在纸上称量。 潮湿的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放在玻璃器皿内(如小烧杯、表面皿)中称量。 (4)砝码用镊子夹取。添加砝码时,先加质量大的砝码,后加质量小的砝码。 (5)称量结束后,应使游码归零。砝码放回砝码盒。 (四)加热器皿--酒精灯 (1)酒精灯的使用要注意“三不”:①不可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②不可用燃着的酒精灯直接点燃另一盏酒精灯;③熄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灭,不可吹熄。(2)酒精灯内的酒精量不可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也不应少于1/4。 (3)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层,外焰、内焰、焰心。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物体。(4)如果酒精灯在燃烧时不慎翻倒,酒精在实验台上燃烧时,应及时用用湿抹布扑盖。 (五)夹持器--铁夹、试管夹 铁夹夹持试管的位置应在离试管口1/3处。试管夹的长柄,不要把拇指按在短柄上。 试管夹夹持试管时,应将试管夹从试管底部往上套;夹持部位在离试管口近1/3处;用手拿住 (六)分离物质的仪器--漏斗、长颈漏斗 过滤时,应使漏斗下端管口与承接烧杯内壁紧靠,以免滤液飞溅。 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要插入液面以下,以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口逸出。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一)药品的取用 1、药品的存放:一般固体药品放在广口瓶中,液体药品放在细口瓶中(少量的液体药品可放在滴瓶中),金属钠存放在煤油中,白磷存放在水中 2、药品取用的总原则

九年级化学上册化学方程式

九年级化学上册化学方 程式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九年级化学上册必备化学方程 式 (一)化合反应 1、木炭在氧气中燃烧:C+O 2点燃 CO 2 2、硫在氧气中燃烧:S+O 2 点燃 SO 2 3、镁在空气中燃烧:2Mg+O 2 点燃 2MgO 4、铁在氧气中燃烧:3Fe+2O 2点燃 Fe 3O 4 5、磷在氧气中燃烧:4P+5O 2点燃2P 2O 5 6、铜在空气中加热:2Cu+O 2加热2CuO 7、氢气在氧气中燃烧:2H 2+O 点燃2H 2O 8、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2CO+O 点燃2CO 2 9、碳不充分燃烧:2C+O 2(不充分)点燃2CO 10、二氧化碳通过灼热的碳层:CO 2+C 高温 2CO 11、二氧化碳与水反应:CO 2+H 2O=H 2CO 3 12、生石灰和水化合:CaO+H 2O=Ca(OH)2 (二)分解反应: 13、氯酸钾与二氧化锰共热(实验室制O 2):2KClO 3MnO 2KCl+3O 2↑ 14、电解水:2H 2O=== 2H 2↑+ O 2↑ 15、加热高锰酸钾:2KMnO 4加热K 2MnO 4 + MnO 2 + O 2↑ 16、分解过氧化氢溶液2H 2O 2 MnO 2H 2O+ O 2 ↑ 17、碳酸不稳定分解:H 2CO 3=H 2O+CO 2↑ 18、高温煅烧石灰石:CaCO 3高温CaO+CO 2↑ (三)置换反应 19、锌和稀硫酸反应(实验室制H 2):Zn+H 2SO 4=ZnSO 4+H 2↑ 20、锌和盐酸反应:Zn+2HCl=ZnCl 2+H 2↑ 21、氢气还原氧化铜:H 2+CuO 加热Cu+H 2O 22、木炭还原氧化铜:C+2CuO 高温2Cu+CO 2↑ 23、碳还原氧化铁:3C+2Fe 2O 3高温4Fe+3CO 2↑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精品教案合集

课题1 物质变化和性质 第1课时 物质变化 教学目标 知识要点 课标要求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重点) 理解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根据对概念理解判 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神奇“化学” 【演示实验】课前准备,取两张同样大小白纸,在白纸1上用无色酚 酞试液写上两个大字“化学”,晾干;课上,用喷壶向白纸2上喷氢 氧化钠溶液,无变化,接着再向白纸1上喷氢氧化钠溶液,这时白纸 1上出现两个红色大字“化学”,学生很惊讶. 同学们为什么会发生这样变化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讲内容:物质 变化和性质. 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提出问题 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变成水蒸气或冰,钢铁制品在潮湿地 方会生锈,煤、木材和柴草可以在空气中燃烧而发光发热,等等.从 化学角度看,物质这些变化有什么本质区别呢? 探究实验 实验及装 置 变化变化过程中发生现变化后物变化后有无新物质生成

前 物 质 象质 1水沸腾液 态 水液态沸腾 时生成水 蒸气,水 蒸气遇冷 玻璃片又 凝结为液 态水 液态 水 无 2胆矾研碎块 状 胆 矾 蓝色块状 固体被粉 碎成粉末 粉末 状胆 矾 无 3胆矾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蓝 色 硫 酸 铜 溶 液 等 立即生成 蓝色沉 淀,溶液 颜色变 浅,最后 变为无色 蓝色 氢氧 化铜 沉淀 等 有

4石灰石和盐酸反应颗 粒 状 石 灰 石 等 石灰石表 面有气泡 产生,且 石灰石逐 渐变小, 烧杯中澄 清石灰水 变浑浊 二氧 化碳 气体 等 有 课堂讨论 归纳总结 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定义没有生成新物 质变化(如实 验1、2)有新物质生成变化,又叫化学反应(如实验3、4) 变化前观 察 变化时观察变化后观察 ①有几种物质参加反应 ②反应物颜色、状态、气味等①反应条件(如 加热、点燃等) ②反应现象(发 光、放热、变色、 生成气体或沉 淀等) ①有几种物质生成 ②生成物颜色、状态、气味等

最新人教版初三化学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按章节)

人教版初中化学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 课题1 金属材料 一、几种重要的金属 1、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和合金。 2、人类使用最多的金属材料:Cu、Fe、Al及其合金。 注:Al与Fe相比的优点:密度小、耐腐蚀。 3、金属的物理性质:除汞外,均为固体;有金属光泽; 易导电、导热;有延展性。 二、合金 1、合金:在金属中加热熔合某些金属或非金属而形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混合物。 2、合金是混合物,而不是化合物。 形成合金的过程不是混合,也不是化合,是熔合。 合金中至少含一种金属。 3、合金的特性:比形成合金的金属硬度大、强度高、更耐腐蚀。 但熔点比形成合金的金属熔点低。 注:鉴别黄铜和黄金的方法:取样品放入稀盐酸或稀硫酸中,若有气泡产生,则为黄铜,反之为黄金。 (反应原理:Zn+2HCl==ZnCl2+ H2↑或Zn+H2SO4==ZnSO4+ H2↑)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 一、金属的化学性质 1、Mg与Al常温下就能与O2反应。 2、Fe与Cu在高温时才与能反应。结论:Mg、Al比较活泼,Fe与Cu次之, 3、Au、Pt在高温时也不与O2反应。Au、Pt最不活泼。 注:Mg、Al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的原因:因为Mg或Al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生成了致密的氧化膜,阻止里面的金属进一步氧化。 二、金属活动性顺序: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H)Cu Hg Ag Pt Au 1、常见金属在溶液里的活动性顺序。K→Au,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 判断金属能否与酸(HCl 、H2SO4)反应。 2判断金属与酸(HCl、H2SO4)反应的剧烈程度。 判断金属能否与盐溶液发生反应。 3、设计实验证明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方法: 方法一:利用金属能否与酸反应以及与酸反应的剧烈程度来证明。 方法二:利用金属于盐溶液之间的反应来证明。 ◆例1:设计实验证明Fe比Cu活泼。 方法一:将铁片和铜片分别放入相同浓度的盐酸,铁片上有气泡,铜片无。 方法二:将铁片浸入CuSO4溶液中,过一段时间后,铁片上有红色物质覆盖。 方法三:将铜片浸入FeSO4溶液中,无明显现象。 ◆例2:设计实验证明Fe、Cu、Ag活泼活泼性。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整理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综合评价试卷 一、我会选(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 食物腐烂 B 、轮胎爆炸 C 、西瓜榨汁 D 灯泡通电发光,久了会变黑。 2、下列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 、可燃性 B 、挥发性 C 、溶解性 D 、导电性 3、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我们勤劳智慧的祖先有许多发明创造。在我国古代的许多发明中不属于化学工艺的是 A 、酿酒 B 、黑火药 C 、指南针 D 、烧制陶瓷 4、蜡烛在空气中燃烧,发生的变化是 A 、只发生物理变化 B 、只发生化学变化 C 、既发生物理变化又发生化学变化 D 、只是状态发生变化 5、李明同学在做蜡烛燃烧的探究实验时,用火柴去点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他惊奇地发现蜡烛又能重新燃烧起来。由此,他大胆地做了一个推测,此白烟是 A 、氧气 B 、二氧化碳 C 、水蒸气 D 、石蜡的固体小颗粒 6、小华同学在化学课上提出,可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人呼出的气体中是否含有二氧化碳。就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 A 、 建立假设 B 、 收集证据 C 、 设计实验 D 、 作出结论 7、判断镁条在空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的依据是 A 、发出强白光 B 、放出大量热 C 、镁条减少 D 、有白色固体生成 8、实验时,不宜用作化学反应容器的仪器是 A 、试管 B 、集气瓶 C 、量筒 D 、烧杯 9、下列对蜡烛燃烧过程中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A 、火焰分为三层 B 、罩在火焰上的烧杯内壁出现水珠 C 、蜡烛逐渐变短 D 、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气体 10、下列实验操作中,两者必须接触的是 A 、向试管中滴加试剂时,滴管与试管。 B 、向试管中加入液体药品时,试剂瓶口与试管口。 C 、用酒精灯给试管加热时,试管与酒精灯芯。 D 、用酒精灯给试管加热时,试管与手。 11、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 A 、发光放热 B 、有新物质生成 C 、有气体生成 D 、颜色、状态发生改变 12、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13 A B C 14 A 、嘴嚼米饭时有甜味(物理变化) B 、玻璃窗破裂(化学变化) C 、用清洁球擦洗锅上的水垢(物理变化) D 、水加热后变为水蒸气(化学变化) 15、某同学用量筒取一定量水,平视读数为20ml ,倒出一部分后俯视读数为12ml 。则该同学实际倒出水的体积是 点燃酒精灯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 课题1 金属材料 5分钟训练(预习类训练,可用于课前) 1.下列关于金属的物理性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具有导热性 B.具有延展性 C.具有金属光泽 D.能溶于酸 2.常温下,____________是液体,____________是熔点最高的金属,通常用____________做电缆线。白炽灯泡用的灯丝是用_________制备的;日光灯则充入了低压_________蒸气,_________和_________可用作货币,古代用_________做镜子。 10分钟训练(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 1.(2006中考,2) “21金维他”中含有铁、钾、钙等多种成分,这里的铁、钾、钙是指( ) A.分子 B.原子 C.单质 D.元素 2.下列各物质不属于铁合金的是( ) A.白口铁 B.磁铁矿 C.锰钢 D.球磨铸铁 3.下列各说确的是( ) A.在铁板表面镀上一层锌称为白铁,白铁是铁锌合金 B.铁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C.高炉炼出来的是生铁,不是钢 D.从高炉排出的废气,可以直接放空 4.在已发现的一百多种元素中,金属元素约占____________;在冶金工业上,把____________等金属称为黑色金属,其他金属称为____________。 5.今有四种处于固态的物质:钠、硅、氖、氯化钠。问下列四项性质的叙述各适用于哪种物质? (1)熔点很低的非金属单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电的良导体,熔点在100℃左右________________; (3)熔点很高的非金属单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非导体,但熔融后可以导电____________________。 6.铝的下列用途主要是根据它的哪些主要物理性质? (1)导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制造飞机____________________。 (3)家用炊具____________________。 (4)包装用铝箔__________________。 7.结合金属的物理性质,试列举常见金属或金属用途: (1)金属光泽: (2)导电性: (3)导热性: (4)延展性: 30分钟训练(巩固类训练,可用于课后)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最新改编版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丰富多彩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知道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能力目标: 提高阅读和思考的能力: 德育目标: 1.激发学生热爱化学并渴望了解化学的情感。 2.启发学生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教学重点 对学生进行化学学习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熏陶和培养。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化学的定义,理解化学与人类生活、社会发展的关系。 教学方法 采用探究的方法,通过实验,层层引导,深入讨论。 教学用具 教学用具:酒精灯、小烧杯、玻璃棒、高锰酸钾、浓硫酸、氨水、画有酚酞试液的滤纸。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我们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先辈们用什么使它变的丰富多彩呢?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化学的作用。 二、新课教学:

三、小结: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区别,并能运用概念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并能分清那些是物理性质,那些是化学性质。 能力目标: (1)初步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实验的能力.; 德育目标: 通过学习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永恒运动的,是不可消灭的,只能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对

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应用科学改造自然,造福人类的教育. 教学重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 教学难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断.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归纳总结、补充讲解、练习提高.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我们知道在物质世界里,各种物质之间存在着多种相互作用,也不断发生着变化。例如,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变成水蒸气和冰、炎热的夏天食物易腐败、燃料能燃烧、钢铁制品在潮湿的环境会慢慢生锈等。认识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的特点,掌握其规律,对于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是至关重要的。现在我们就来学习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二、新课教学: [板书]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许多化学概念、化学基础知识都是通过实验形成因此必须学会观察实验的方法。 下面请大家观察几个演示物质变化的实验,主要观察变化前后物质的颜色、状态,列表记录。 演示[实验1-1] 水沸腾,有大量水蒸气冒出,玻璃片上有小水滴附着。 演示[实验2]首先展示胆矾晶体蓝色块状固体研碎后成为蓝色粉末 [提问]实验1、2有什么共同特征? 以上两个实验在变化过程中只是形状或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像这种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板书]一、物质的变化 物理变化 1.概念: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2.特征: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只是形状、状态(气态、液体、固体)的变化。 演示[实验1—3] 由学生描述并记录实验现象 两支试管都形成蓝色溶液,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立即生成蓝色沉淀。 这里的蓝色沉淀是氢氧化铜。这个过程是胆矾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作用生成了新的物质氢氧化铜。 演示[实验1—4]由学生描述并记录实验现象 加入盐酸后立即有气泡产生,石灰石逐渐变小。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摸一下试管感觉到发热。 [提问]实验3、4有什么共同特征? 这两个变化都有新的物质生成,这种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我们日常看到木材燃烧,铁生锈等都是化学变化。 在化学变化过程中除生成其他物质外,还伴随发生一些现象,如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等。这些现象常常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有没有化学变化发生。 [板书](二)化学变化 1.概念: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又叫化学反应) 2.特征:①有新物质生成,常表现为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 ②常伴随能量变化,常表现为吸热、放热、发光等。 [讨论] 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应依据什么? [引入]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物质的性质。我们将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