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人教部编版中考历史复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材料题.docx

最新人教部编版中考历史复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材料题.docx

最新人教部编版中考历史复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材料

一、八年级下册全册材料辨析综合题

1.下列材料,回答。

材料一我国用 40 年,从速不到40 公里的皮,入速350 公里的高

代,目前我国高已占到了世界高里程的三分之二。高速公路也了从无到有,

13.64 万公里里程排名世界第一。民航也有了大展

材料二(2018 年) 5 月 8 日上午,全球首条智能快送系(以下称“智”)入运行段。“智”是一

款由中株洲力机研究所有限公司自主研制的新型道交通

品。??采用中株洲所自主研的“虔道跟随控制”技,以器路面虚道,通中央控制元

指令,精准控制列在既定虚迹行。

材料三州航空港合区是中国首个国家航空港合区,?是集航空、高、城路、地、高

速公路于一体的合枢,??是中原区核心增

极。 2015 年港区地区生完成520元,是2010 年的 6 倍,同比增21%,年均增43%;模以上工增加完成430元,是2010 年的 11 倍,同比增25%。

(1)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我国交通域生了哪些化。

(2)据材料二、三并合所学知,明生些化的原因。

(3)据所学知,材料三所述州航空港合区成立展与材料一、二有何系?

【答案】( 1)我国交通域生了巨大的化,交通运速度大幅度提升,我国交通运迅速展等。我

国入高代;高速公路里程排名世界第一;民航也有了大展;智能化的力机入运行段。

(2)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力的增,国家大量金的投入,科学技的迅速展等。

(3)州航空港合区建立与展体了,河南具有独特的区位,人口,源,市,交通,文化,

潜力很大,政通人和,有良好的展境和投境,是在改革开放后,国家大力展的大境下

生的,材料一、二此起到了促作用。

【解析】

【解】

(1)据材料一“我国用40 年,从速不到40 公里的皮,入速350 公里的高代,目前我国高已占到了世界高里程的三分之二。高速公路也了从无

到有, 13.64 万公里里程排名世界第一。民航也有了大展??”和“5月8日上午,全

球首条智能快送系(以下称“智”)入运行段。“智”是一款由中株洲力机研究所有限公

司自主研制的新型道交通品。??采用中株洲所自主研的“虔道跟随控制”技,以器

路面虚道,通中央控制元指令,精准控制列在既定虚迹行。”可知,我国交通域生了

巨大的化,交通

运速度大幅度提升,我国交通运输业迅速发展等。我国迈入高铁时代;高速公路总里程排

名世界第一;民航也有了大发展;智能化的电力机车进入试运行阶段。

(2)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交通领域发生上述变化的原因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

经济实力的增长,国家大量资金的投入,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等。

(3)据所学知识,材料三所述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立与发展体现了,河南具有独

特的区位优势,人口,资源,市场,交通,文化优势,潜力很大,政通人和,有良好的发

展环境和投资兴业环境,这是在改革开放后,国家大力发展经济的大环境下发生的,材料

一、二对此起到了促进作用。

2.在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中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

(1) 1953— 1956 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想进行了哪三大改造?

(2)三大改造分别采取了什么方式?

(3)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是什么?

(4)我国在这一重大举措中的伟大创举是什么?

【答案】( 1)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农业、手工业:参加合作社;资本主义工商业:公私合营。

(3) 1953 年,我国开始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到1956 年

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

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

(4)赎买政策。

【解析】

【详解】

(1)依据所学可知,从 1953 年开始,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社会

主义的改造,目的是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的公有制,1956 年底完成。所以

1953— 1956 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了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

义改造。

(2)依据所学可知, 1953 年,我国开始进行三大改造,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主要是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

的的道路。农业合作化运动,推动了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6 年, 90%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因此对农业、手工业改造的形式是:建立生产合作社。

从1954 年起,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逐步发展企业的公私合营,公私

双方共同经营企业,公方代表居于领导地位。因此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形式是:公私合

营。

(3)依据所学可知,1953 年,我国开始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

改造。到1956 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

(4)依据所学可知,我国在三大改造中的伟大创举是赎买政策。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

会主义改造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的政策,即按全行业公私合营时资

本家的资本发给定息,这种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我国社会主义改造中的创举。

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党的十六大的主题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

想,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开创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

材料二: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

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1)据材料一与所学知识回答,在中共十六大上,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什

么?其核心内容是什么?

(2)材料二指的是哪次大会的主题?科学发展观是怎样的发展观?

【答案】( 1)指导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核心内容: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

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

益。

(2)大会: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

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解析】

【详解】

(1)依据材料一“党的十六大的主题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

表’重要思想,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为

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与所学知识可知,在中共十六大上,被确立为

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其核心内容是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

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

益。它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

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2)依据材料二“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

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

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可知,材料二指的

是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主题。在中共十七大上,科学发展观被写进党章。

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

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的集中体现。

4.下面三幅图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在20 世纪 50 年代。根据图片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中共八大指出,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

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

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十九大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

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1)材料一的三幅图分别反映了20 世纪 50 年代我国发生的哪些历史事件?

(2)这三个历史事件的完成使生产资料所有制发生了什么变化?这一变化表明我国建立了

什么制度?

【答案】( 1)图一:国家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图二:国家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图三: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

【解析】

【详解】

(1)依据材料一图片及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的图一是国家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图二

是国家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图三是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3—

1956 年,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农业和手工业采取

的是建立生产合作社的方式进行的,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实行的是公私合营的方

式。到 1956 年底,我国基本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

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初步建

立,我国从此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依据所学可知,这三个历史事件的完成使生产资料所有制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公

有制的转变。这一变化表明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 1953— 1956 年进行的三大改造,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

制转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

义初级阶段。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三大改造的相关史实。

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土地改革的基本内容,就是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给无地少地的农民。这样,

当作一个阶级来说,就在社会上废除了地主这一阶级,把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农

民的土地所有制。这种改革,诚然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一次最大最彻底的改革。

——刘少奇《关于土地改革问题的报告》

材料二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

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请回答:

(1)根据以上材料,说明土地改革的基本内容和目的。

(2)土地改革有什么历史作用?

【答案】( 1)内容: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目的: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2)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在我国存在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也被

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解析】

【分析】

【详解】

(1)第一小问:依据题干“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

制。” 从而得出土地改革内容是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

有制。

第二小问:依据题干“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

路。”从而得出土地改革目的是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

道路。

(2)结合所学知识,土地改革的意义是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在我国存在了两千多

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也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

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

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6.

(1)图片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2)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失误?

【答案】( 1)大跃进

(2)急于求成(“左”倾错误或没有遵循经济发展规律都可)

【解析】

【详解】

根据图片夸张、不符合事实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片反映的事件是大跃进运动。

20 世纪 50 年代,党和政府错误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主要标志是高指

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这就使得“左”的错误在全国各地严重泛滥开来。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我国的工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国家和人民遇到了建国

后未曾有过的经济困难。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1958 年 5 月,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正式通过了“鼓足干劲、力争

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尽管这条总路线的出发点是要尽快地改变我国

经济文化落后的状况,但由于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急于求成,随后党和政府错误发动了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胜利完成,使我国在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两个方面都

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过渡时期总路线下,生产关系发生根本变化,为我国社会生产力开

辟了迅速发展的道路。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已经建立起来。同时,农业基本

建设和运输建设都取得很大成就,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和文化生活水平都有了显著的提

高。

材料二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也加紧进行。《人民日报》1954年 1月25 日报道:“今天,首都人民白天的生活,比往常开始得更平。当晨雾还未消散时,街

道上即出现了一队队打着红旗敲着锣鼓的人群,他们走过到处挂着和贴着‘庆祝普选’的

标语的街道到选举站去。”

(1)根据材料一,指出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主要成就。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的“普选”是为哪一重要会议做准备的?在

这次会议上制定的重要法律文件是什么?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和材料二之间有何联系?

【答案】( 1)进行三大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

础;农业和交通运输业得到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

(2)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3)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确立了民主政治制度,为一五计划的顺利进行提供了

有力保障。

【解析】

【详解】

(1)依据材料一“生产关系发生根本变化,为我国社会生产力开辟了迅速发展的道路”得

出进行三大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依据“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已

经建立起来。同时,农业基本建设和运输建设都取得很大成就,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和文

化生活水平都有了显著的提高”得出建立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农业和交通运输

业得到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

(2)第一小问依据“《人民日报》1954 年 1 月 25 日报道”等信息,可见与1954 年召开

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有关。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

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3)综合上述材料,材料一反映了一五计划的进行,材料二反映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

会的召开,结合所学知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确立了民主政治制度,为一五

计划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圆国旗旗面的红色象征革命,旗上的五角星及其相互关系象征共产党

领导下的革命人民大团结、星用黄色是为着在红地上显出光明,黄色较为白色明亮美面,

四颗小五角里各有一共正对着大星的中心点,这是表示围绕着一个中心而团结,在形式上

也显得紧凑美观。

——《关于国旗国歌和车号》材料二下午3 时,中央人民政府秘书长林伯渠宣布典礼开始。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

政府委员会委员在天安门城楼上就位,军乐队高奏国歌。毛泽东主席向全国和全世界

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已于本日成立了!并亲手启动电钮,升起中华人民共

和国国旗。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稿》

材料三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经过艰苦奋斗、浴血奋战,战胜了自己的敌人,改

变了中国的面貌,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历史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中国共产党创业三十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是在哪次会议上确定

的,此次会议召开的目的是什么,有何重大意义。

(2)结合所学知识,说出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一历史盛况,“本日”指的是哪年哪一天。

(3)根据材料三中“中国历史从此进入了一一个新的时代”,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

表。

比较项旧中国新中国

社会性质

国家命运贫穷洛后,任人宰割

人民命运受奴役受压迫

【答案】( 1)会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或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

议;

目的:为新中国的建立做筹备工作;意义: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

协商制度。

(2)盛况:开国大典;“本日”:

1949 年 10 月 1 日

(3)

比旧中国新中国

社会性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主社会

国家命运独立自主

人民命运当家作主

【解析】

【解】

(1)根据所学知可知,确定以五星旗国旗的是 1949 年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商会第一届全体会。此次会召开的目的是新中国的建立做筹工作。中国人民政治

商会第一届全体会初步建立了中国共党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商制度。

(2)根据材料二“中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已于本日成立了” 合所学知可知,材料二反映的

是开国大典。 1949 年 10 月 1 日开国大典在北京隆重行,开国大典的行

志着新中国的成立,所以“本日”指的是1949 年 10 月 1 日。

(3)根据所学知可知,旧中国的社会性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新中国的社会性是社会主

社会。中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史的新元,志着中国成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

从此站立起来,成新国家、新社会的主人。所以答案是:

比旧中国新中国

社会性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主社会

国家命运独立自主

人民命运当家作主

9.探究。

材料一中国的“一五划”基本任是“集中主要力量展重工,建立国家工化和国防代化的

基”??在工展中,中央提出了“沿海地区的工一般不建和不新建”的方,内地的基本建

投在投中比重不断上升;在引技的基上开始自己的科研体系和技人才的培养。

——摘自有《中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二“一五划”是我党制的第一个中期划。抗美援朝争1953 年 7 月才束,援助的 156 个目 1954 年 10 月才全部确定,些因素使划制受到很大制,且中国共党

首次制中期建划,没有,材料缺乏,国家大,情况复,又于新旧社会迁、新民主主向社

会主渡期。

(1)根据材料一,概括我国“一五计划”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探究我国“一五计划”编制过程长的原因。

【答案】( 1)优先发展重工业;加大对内地的建设投资;注重独立自主能力的培养。

(2)当时抗美援朝战争还在继续;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工业化缺乏认识;缺乏编制长期计

划的经验;资料不全;基础设施薄弱等。

【解析】

【分析】

【详解】

(1)根据材料一“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基础”可知

我国“一五计划”的特点是优先发展重工业;根据“沿海地区的工业一般不扩建和不新

建”“对内地的基本建设投资在投资总额中比重不断上升”可知我国“一五计划”的特点是

加大对内地的建设投资;根据“在引进苏联技术的基础上开始对自己的科研体系和技术人才

的培养”可知我国“一五计划”的特点是引进苏联技术的同时也注重独立自主能力的培养。

(2)根据材料二“抗美援朝战争1953 年 7 月才结束,苏联援助的156 个项目 1954 年 10月才全部确定,这些因素使计划编制受到很大制约”可见当时抗美援朝战争还在继续;根

据“中国共产党首次编制中长期建设规划,没有经验,材料缺乏,国家大,情况复杂”可见当时缺乏编制长期计划的经验, 资料不全;根据“又处于新旧社会变迁、新民主主义经济向

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可见当时处于建国初期,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工业化缺乏认识,再结

合所学知识,还有基础设施薄弱等因素。

10.实现祖国统一是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使命。

材料一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珍瑶不急之物,

悉听而归。

——《台湾通志》

时期史实

三国吴国船队到达夷洲(今台湾)

元朝设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列岛和琉球(今台湾)及其附属岛屿

明朝荷兰侵略者占领台湾

清朝1662 年,郑成功收复台湾,1684 年,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1)材料一和表格的内容信息反映出的主旨是什么?

①1949 年,国民党政府迁至台北,退守台湾,海峡两岸再度隔绝。

②1895 年,李鸿章与伊藤博文签订《马关条约》,将台湾全岛及其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

割让给日本。

③1945 年,日本驻台湾总督签投降书递交中国政府代表,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等

回归祖国。

(2)材料二的史实,说明近代台湾的苦难与近代中华民族的命运休戚相关。结合所学,将

下面历史事件对应的表格中史实的序号分别写在横线上。

与甲午战争有关的事件是与抗日战争有关的事件是与解放战争有关的事

件是

材料三新中国 70 年两岸关系的发展历程

(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概括 70 年来中国共产党对台湾政策的变化,并指出“一国两

制”、“九二共识”与《反国家分裂法》共同坚持的原则。

材料四回顾历史,是为了启迪今天、昭示明天。祖国必须统一,也必然统一。这是70 载

两岸关系发展历程的历史定论,也是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两岸中国人、

海内外中华儿女理应共担民族大义、顺应历史大势,共同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推进祖

国和平统一进程。

——习近平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 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

(4)综合上述所有材料,结合自身说明青少年为两岸关系友好发展,推进祖国统一应有怎

样的担当?

【答案】( 1)主旨: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或中国自古对台湾地区进行有效管辖,

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

(2)与甲午战争有关的历史事件是②与抗日战争有关的事件是③与解放战争有关的事件是

(3)变化:由武力统一到争取和平统一(或由敌对到一国两制和平统一)

原则: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4)担当:了解台湾的历史,知道其与祖国血脉相连,牢记实现祖国统一的使命,为实现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解析】

(1)依据材料一的表格内容,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表格的内容信息反映出的主旨是台湾自

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

(2)依据材料二的“李鸿章与伊藤博文签订《马关条约》,将台湾全岛及其附属各岛屿、

澎湖列岛割让给日本”信息可知,第一小问:近代台湾的苦难与甲午战争有关;第二小问: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与甲午战争有关的事件是②;与抗日战争有关的事件是③;与解放战

争有关的事件是①。

(3)依据材料三的图片信息,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小问:70 年来中国共产党对台湾

政策的变化是由武力统一到争取和平统一;第二小问: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一国两

制”、“九二共识”与《反国家分裂法》共同坚持的原则。

(4)综合上述所有材料的内容,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青少年应该了解台湾的历史,知道其

与祖国血脉相连,牢记实现祖国统一的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这样

才能为两岸关系友好发展,推进祖国统一做贡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