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立足高中生物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生物科学素养

立足高中生物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生物科学素养

立足高中生物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生物科学素养
立足高中生物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生物科学素养

立足高中生物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生物科学素养

摘要:作者在二十多年的生物教学中,对在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作了探索和思考。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学习,研究新课标,通过制定科学的学科教学目标、改革教学模式和方法、改革生物实验教学等,立足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关键词: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生物科学素养教学目标教学模式实验教学

高中生物科学教育是整体科学教育的一部分。科学教育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必需的、可持续发展的科学素养。因此,高中生物科学教育的基本任务,就是培养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素养,以利于他们的生活、工作和终身学习及发展。高中生物科学知识教育的根本目标就是以学生发展为本,提高全体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因此,可以说高中生物科学知识教育的过程,就是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培养过程。

所谓生物科学素养的培养,就是把各要素视为一个整体,在教学过程中,以生物科学知识为载体,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训练科学研究方法和科学学习方法,使学生具备基本的生物学知识及学习和应用生物学知识有关的技能和能力,对社会中生物学问题的解决有浓厚的兴趣并积极参与,用正确的价值观规范自己的态度、行为和习惯。学生可以通过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渠道、多维度地接受科学素养教育。对于学校教育来说,课堂教学是主渠

谈高中生物课堂教学几种课型模式名师优秀资料

谈高中生物课堂教学几种课型模式 目前,高中新课程教学改革的工作在全省已全面铺开,为了进一步落实《普通高中课程设置及教学指导意见》的文件精神,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提高教与学的高效性,推进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是我们务必要完成的重要工作,基于此,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一定要积极地进行课堂教学的探索和改革,向课堂要效率,向课堂要质量,向课堂要提升,要全身心的投入到构建积极高效的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模式上来,加强教与学过程的研究和落实,加强课前预习、课堂导学、课后巩固三个环节的有效指导、把握和衔接,加强课堂中“精讲、精练、精点拨”的落实,注重过程设计的科学性,注重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注重巩固落实的有效性。下面就课堂教学中三种课型做以说明: 新授课 一、教学流程 情景导入、明确目标——学案导学、合作交流——展示思维、点拨提升——当堂巩固、课堂总结——达标检测、作业布置 二、操作要义 (一)情景导入、明确目标 1、教师根据课题的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设计一个恰当的情景,导入新课,把学生的思维自然而然地引入新知识的获取当中,借助有效的情景设计,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知识的欲望,利用情景导入的目的在于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积极主动的接受课题的探究。 在情景创设中,我们需要注意的是:(1)课题导入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明确新课学习的主要意图,激起求知欲,不要长时间没有进入主题,使学生在等待中丧失兴趣。(2)要由已学知识的局限性,体现新课题学习的必要性,激起学生迫切学习的积极性。(3)情景和问题不能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水平实际。(4)创设的情景要有探究空间、少而精,呈现的问题让学生感到可望也可及。 2、明确课时教学目标,在导入新课后,可以先说明本课时学习目标,使学生了解他们在这一节课上应完成哪些学习任务,对于某些教学内容来说,也可以把这一环节放到最后进行课堂总结时进行。

最新浅谈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的有效途径

浅谈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的有效途径 重庆市合川区南津街小学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素养的形成是长期的,早期的科学教育将对一个人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近年来,随着科学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已引起广大教师的普遍关注与深度思考。作为一名科学教师,在科学教学实践中,积极践行《科学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新理念,探寻小学科学教学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有效途径,无疑是非常有意义、有价值的。 一、在知识传授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科学知识的掌握是科学素养提高的前题和保证。一个科学知识储备贫乏的人,是不可能提高他的科学素养的。 第一,介绍科学发展史引导学生崇尚科学。我们在科学教学活动要抓住有关点滴,特别是我国的科学发展史和科学家的发明史方面,我们教师要以情导学,引起学生心灵共鸣,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如我在教学《磁铁》、《纸》等课时,我向学生介绍我国古代指南针、活字印刷的发现、利用和世界性影响,同学们受到巨大的鼓舞,深深地为自己生长在一个科学发达的文明古国感到骄傲。像这样的实例在

科学史上举不胜举,在教学中渗透科学家的故事,为学生们将来投身于科学事业提供了榜样,这当然是对学生科学素养提高的好素材,要充分地利用。 第二,在探究活动中培养科学素养。小学生喜欢动手,容易被具体、新奇的材料所吸引,他们收集到或面对新异、奇特的实验材料后,肯定会自觉探究的。当孩子们遇到一些富有生趣的材料,他们就会去摸抚、去拨弄、去观察、去探究一番,当材料发生变化时,更会牢牢地吸引他们。例如在“认识磁铁的性质”时,学生会被形状各异的磁铁吸引,他们会情不自禁地去看、去“玩”、去比较;再如学生在了解热空气的性质时,学生的探究材料是一种“走马灯”,当灯里的蜡烛点燃后,就会看到灯罩上画的人和马在不停地转动,这种新奇的材料不能不引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从而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样既在探究过程中培养了学生自身的科学素养,又加强了对概念的理解,知识的掌握,是一举两得、事半功倍的好举措。 第三,教学过程渗透科学技术新信息。如从“神舟六号”到“嫦娥计划”,从磁悬浮到子弹头,从人类转基因工程到人类克隆技术,从超导到纳米等等,教学中渗透这些知识不仅能拓展学生的科技视野,增进学生对科技与社会关系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实践和探究能力,而且,唤起了学生的时代感,树立了科学意识,并从中获得启示:现在的学习是为了明天的创造和发现。 二、在科学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自然科学是一门实验科学,许多概念的引进、规律的得出都和实

高中生物教师教学反思

高中生物教师教学反思 高中生物课堂反思性教学是生物教师把教育理论与高中生物教学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生物教师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生物教师教学反思篇一我作为今年刚调入洋浦实验学校的新教师,对于新课改不甚了解。第一次面对新教材,第一次面对新课改,以前的老经验有些显得过时了,所以我从开学一直在努力学习有关理论。尽可能找时间去听观摩研讨课,学习同事们的优点,吸取他们的长处,同时自己也上了两堂研讨课,得到了吴主任和夏组长的悉心指导,给我提了很多指导性的建议。在后来的教学中,我经常想起两位名师的指导,尽最大的努力在自己的备课、授课中贯穿新课改的理念。比如在引入新课的环节上,我改变了过去单一提问复习的方式,做了一些改变。如从学生的生活实际中出现的现象入手,分析其发生的原因而引入新课,让学生感到学有可用,或通过一个科学家对某项研究的艰难历程引入新课,让学生感到科学研究的乐趣与艰辛,或让学生先做试验,埋下伏笔,然后从分析试验中的疑问入手,疑问解决了,新知识也掌握了。 我在教学中努力贯穿着这样一个理念,就是让学生多自学,独立思考,然后辅以讨论、交流。充分利用教材中提供的资料,但资料后设置的问题,对我们的学生来说较难,所以我将原有的题目简化,分解为更简单的小问题,小问题解决了,大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这对

以后学生无论面对高考,还是面对生活和工作中的问题的解决都大有裨益。 在实验教学中,以往的做法是先讲步骤,演示过程,学生依着做。这样做,学生只是机械的重复,没有思考为什么要这样做,不能到达实验的目的。我在这方面做了一点尝试,实验前只交代实验要达到的目的及注意安全的问题,其余的均由学生去学、去做,放手让学生操作。当然,实验过程中会出现很多问题,我及时地与学生沟通、探讨,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实验中存在的问题。这样更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更好的挖掘学生的灵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对于新课改,我只是一个学生,还在学习理论、摸索教学的过程中,有些疑惑,敬请指导: 1、以读代讲、以练代讲、以讨论代讲能给学生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吗? 2、学生的层次不一,自学自读、讨论学习,能培养所有同学的自学能力吗? 3、对教师和学生的评价,学校开始倾向过程性评价,社会、家长认可吗 高中生物教师教学反思篇二有语云思之则活,思活则深,思深则透,思透则新,思新则进。作为一名刚刚踏上讲台的新教师,我担任五个班级的生物老师已经有半学期。这半个学期我曾经茫然,曾经沮丧,但是在有经验老师的指导与帮助下,我慢慢的进入了正轨。 以下是我个人对教学的几点反思:

如何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如何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摘要】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需夯实基础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品质;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生物学技能;注重生物科学史,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方法;引典激励,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要变革评价方式。 【关键词】培养加强注重引典变革 生物科学素养是指参加社会生活、经济活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的生物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能力,包括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理解科学的本质以及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是新课标四大教育理念的核心内容。 要想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教师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夯实基础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品质 科学素养教育的第一特点在于其基础性,即使所有受教育者都具备一种最基本的学识、能力、思想和品质,发展和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基础在于掌握科学基础知识。因此,在教学中,应依照课标的要求,力求通过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主动性进行基础知识教育,通过“师生互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理解掌握生物科学知识。还应充分运用多媒体优势解决教学中难点,达到新课标要求的教学目的。比如,在学习“细胞减数分裂”这一节课时,可以通过设计三维动画来显示染色体有规律变化,并通过音频、

色彩的辅助,变抽象为直观,化静为动,学生感知鲜明,印象深刻,让学生在网络环境下,通过人机互动的手段获得知识,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和思维的积极活动,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理解基础知识的同时,激发学生对学习科学知识倾注极大热情,形成对科学执着追求的意志品质。还要充分挖掘生物科学的成就在生活中运用的实例,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兴趣。从而实现基础知识教育和培养学生良好科学品质(对科学的兴趣、情感、意志和作风)相统一。 二、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生物学技能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科学。重视实验教学、培养探究创新实践能力是新课标的最大特点之一。 1、通过验证实验培养操作技能 科学技能是构成科学素养的另一个基础要素。新课标对此有明确要求,实验操作能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和培养学生的生物学技能,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个重要手段。教学中,采用开放实验室、课内课外相结合的形式,加强实验操作,让学生多动手,多实践,从操作的角度培养学生的科学技能。并严格要求学生在操作过程中科学观察、记录、完成实验报告,通过分析和解释实验中产生的现象或数据,得出符合实际的科学结论。 2、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创新能力

用教学新模式引领高中生物课堂

用教学新模式引领高中生物课堂 发表时间:2012-11-07T09:35:01.187Z 来源:《新疆教育》2012年第9期供稿作者:郑春颖 [导读] 高中生物学科是一门实验性学科,在高中生物课堂中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多元化能力。 河南省濮阳市第一高级中学王艳花 〔摘要〕高中生物学科是一门实验性学科,在高中生物课堂中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多元化能力。本文从现状、课堂模式转变的实践等方面进行阐述,以此来与广大生物教学者进行探讨交流。 〔关键词〕生物教学质量教学模式多元化能力 如今,素质教育已经全面推行,现在又提出了新课程改革。在生物教学新要求中,需要的是让学生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创新精神。在传统生物教学中,老师只是传授口头的理论知识,为了教学而教学,这与具有实践性特点的生物教学是相违背的。要激发他们的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在课堂内外探求知识,并且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这就要求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把过去的教育模式转变过来,针对学生自身的特点与能力去相应地调整教学理念与方法,把过去单纯教学的课堂作为一个培养能力的实践场所,建立一个高效自主创新的新型生物课堂。 1 高中生物教学现状分析 虽然在我国教育的口号喊得响亮,但是在实际推广新教学模式的改革过程中,依旧困难重重。许多学校虽然在生物教学上一直提出转变教学理念,但是在过程中却过于理论化,根本在教学中开展不起来,让教学新模式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露出弊端。 首先,师生缺乏交流。许多老师想要与学生交流,但是只是流于形式,很多时候并不能理解学生的想法,无法顺应学生的思维。 其次,教学的固化思维。许多老师虽然想要去转变教学模式,但是只是浮于表面,在深层次的还是传统教学的固化思维,许多教学方法不能转变,这让学生感到课堂的枯燥无味。 第三,课堂缺乏有效的组织。老师只是完成课堂教学,没有在课下延续学生的兴趣能力的培养,没有组成实验小组去进行实践,这让学生很难掌握与巩固所学的知识。 2 在实践中用新的模式引领生物课堂 2.1 用新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在一部分学校中,忽视了生物学科的地位,认为可有可无。老师没有积极地去转变教学思想,从而更加恶化了学生学习生物的心理。因此,需要正视生物的地位,我在这几年的工作实践中提出了“让学生爱生物,提高生物教学质量”为主题的课题研究,以转变教学方式为最终目的,把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科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生物教学质量作为教育的核心目标。在课堂中转化师生关系,让老师与学生处在同一个平台,让学生把自己的想法与老师及时沟通。在课下,我会让学生写一些小纸条,把自己的一些反思和想法写上去,然后交给我,这样不但可以让学生与老师之间沟通方便,更调动了学生思考的积极性。 2.2 新模式注重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随着社会经济的加快,需要的是人才的创新能力和创造力。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素质教育的重点。生物是一门能够拓展思维的课程,因此,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完全按照课本去按部就班地给学生灌输理论,这样只会禁锢学生的思想。作为理科学生,我们需要的是拓展他们的思维,让他们将自己的能力毫无限制地释放出来。在如今的考试中,试题越来越开放,许多都不是课本上的死知识,而是要求学生独立思考的问题,答案不是唯一的。因此,我们在平时的课堂中就应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他们自己去尝试发现新的结论。我经常在课下给他们布置一些小实验,比如,让学生们分组去记录几种种子的胚芽形成过程,然后对比分析,看看能得出什么结论。学生们在课下都为自己的实验做了相应的记录,并且自己提出疑问,自己寻找答案,都做了详细的记录,这对于他们的个人独立思考的能力是一个良好的锻炼过程,创新能力也因此得到了提升。 2.3 针对不同年龄层次学生,运用不同教学方法。高中学生刚从初中毕业,他们的知识储备水平有限,我们在教学中不能一蹴而就,而是要循序渐进。针对不同的年龄段,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对于高一的学生,我们应该以培养他们学习生物课程的兴趣为主要教学目标,在课上用简单的图例和动画告诉他们学习生物的重要性。比如,我会结合当前的社会热点,让学生认识到生物与社会、生活、经济有着重要的联系,由此提升他们学习生物的兴趣。而到了高二高三,我们就要以拓展学生知识为主要目标,可以在讲解完课本内容之后,额外增加一些课外知识。比如,讲述野DNA 的结构、蛋白质的分子结构”时可以与化学的物质结构相结合,讲述有丝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向两极移动时需与物理的力学方面的知识相结合。或者利用课堂最后几分钟,给他们看类似《探索时代》等科学性的短片,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学习生物的能力和兴趣的提高。 总之,对于高中生物课堂的优化,如何将传统课堂转变成为一个高效自主的课堂,是我们教育改革的必经之路。我们需要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只有坚持不断地调整教学思想和理念,才能在教育革新这条路上走下去,培养更多的新世纪人才。

如何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能力

如何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能力 一、学生求知欲强,小组合作出成效 从小学六年级开始的科学教材中就有了很多初中生物课程的实验,需要学生动手、分析和思考。所以,作为教师要具备领导才能,能指导学生动手实验,在实验中提高,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在实验探究中,教师的作用应尽力体现在情境的创设、启发性问题的提出、学生创造性思维兴奋点的捕捉等方面。把思考的空间、总结评价交给学生,让学生充分锻炼动手、动脑的能力,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学生主动提出问题,自主探究,最后获得问题的答案,体会到了科学探究的方法和乐趣。这一过程中的教育意义是照本宣科所无法达到的。 二、大胆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挖掘学生潜力 在生物学实验中,我们要给予学生参与的机会和成功的情境体验,让他们积极交流,展示探究的成果。对于学生的认识和经验,是正确的要给予充分的肯定,独特的见解要大加表扬;对于错误的不要草率批评,应鼓励思考,鼓励质疑问难的品质。树立起肯疑、敢疑和善疑的优秀品质。例如:在进行“洋葱根尖有丝分裂的观察”实验时,让学生自己制作实验材料,然后创设问题情景,比如材料的选取为什么培养到5cm时候才剪取,为什么只剪取3cm?在实验步骤中,为什么要按照解离、漂洗、染色和制片的步骤,如果顺序颠倒会怎么样?如果每个处理步骤时间过长后者过短会有什么后果等等。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注意发掘和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鼓励他们大胆提出问题,大胆理性质疑,使学生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不仅能体验学习的乐趣、成功的乐趣,还可以提高探究的能力。 三、创造合作交流的平台,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提倡合作学习,是提高探究活动有效性的重要形式。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有计划地组织他们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合作精神。但在实际教学中,却出现了“合作多,交流少”的现象,使得交流活动成了小组中学习成绩优秀者的独角戏。这样“合作”成了“独做”,相当一部分学生成了探究的观众。所以,教师应对合作探究加强有效的组织和指导,协调自主与合作的关系,营造合作交流的氛围,引导学生在小组中积极参与对科学问题的讨论,鼓励有不同看法的学生大胆质疑,提出自己的观点,与大家讨论。同时要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使他们也能积极地参与探索活动,能够敏锐地捕捉他们的闪光点,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他们在合作交流中体现自身价值。 本人教学过程中发现,在进行生物探究活动时,由学生依据所提供器材(或自己设想可以找到的器材),自行组成合作小组,设计、进行对照实验。学生根据自己特点,自由搭配、设置小组长,形成有组织、有分工(比如有的同学负责设计,有的负责记录,有的负责测量,有的负责小结汇报)的合作小组。这样,学生依据自己在小组中的合作地位履行各自的职责,在小组活动中注意合理的分

高中生物必修一全部教学反思

高中生物必修一全部教 学反思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

《从生物圈到细胞》教学反思 本节是高中生物第一节课,所以非常注重原有生物学知识的回顾和学习兴趣的引导。由于没提前做好学案,采用的还是传统的教学方式,但加入更多的讨论,提供很多学生讨论和发表自己见解的部分。在教学时注意以下三点:一是尽量帮助学生回忆初中所学的知识,虽然很多学生在初中时并没有把生物当“当主科”,但很多人还是比较有兴趣的,比如让学生讨论回顾初中学的实例一草履虫的运动和分裂等等;二是不仅仅拘泥于具体的知识,还引导学生从系统的角度看待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以及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多举例子,让抽象知识具体化;三是要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及时调整问题的难度和教学策略,并注意列举的事例应尽量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热点相联系,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感性认识后总结细胞在其中的作用,从而体会“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教学过程中,改变了原有的教材设计,先从细胞结构入手,再进入非细胞结构的讲解,想用这样的方式更加突出课程的重点和难点。使用多媒体课件,利用图片、文字、视频相结合的方式总结从细胞到构建生物圈的过程。让学生从感性到理性上认识细胞,并且感觉到细胞是真实存在的。多引导学生举例,加深学生印象。让细胞这个学生没有触摸到的东西,真真实实的展现出来。 在学生牢固建立了“细胞”概念后,补充一些非细胞结构,强调这些生命也离不开细胞。最后落实到,无论是细胞结构生物还是非细胞结构生物,都离不开细胞。 一节课下来,虽然没有完成课本的全部教学内容,但是很明显感觉到了学生基础各异,但对生物还是很感兴趣的,相信以后会跟他们共同进步的。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教学反思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内容中有关实验“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的教学,我在授课的几天前就询问过学生“有没有使用过显微镜”,结果三个班的同学中只有五个是用过显微镜的,所以我觉得先帮学生复习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步骤是非常有必要的,只有在有了一定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再进行具体的操作,学生才不至于手忙脚乱、也能减少由于操作失误而导致显微镜的损坏。 我演示完显微镜的操作后,就请有兴趣的学生到讲台试着操作一下。有一个班的学生们面面相觑,很多人想去操作又不好意思,因为怕出差错,最后我指定一位平时表现比较活跃的学生去操作,结果还没操作完就下课了。而在另一个班,却有学生主动大胆地到讲台去操作,带动了其他同学的积极性,下课后都还有同学因为没轮到他操作显微镜而惆怅。我问那个上讲台操作显微镜的学生以前是否使用过,他却说没有。原来,他按照我课前的要求,利用周末的时间,认真地复习了初中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生物和细胞”中“练习使用显微镜”的内容,还根据实验册预习了使用高倍镜的有关知识。 从这件事中,我更深刻地认识到学生课前预习与否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如果老师和学生都能认真贯彻三段教学法的各个环节,一定能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教学反思 本节内容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分子与细胞》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分子》第一节的内容,所需课时为一课时。要从系统的角度来认识细胞,首先就要了解细胞的物质组成。教材从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再到化合物,逐渐深入,让学生在微观层面上系统的认识细胞,从组成细胞的基本物质开始累积成一个细胞的完整形态和结构。本节内容是学习本章及后续内容的基础。学生在初中积淀了部分生物及化学知识,有一定的实验动手能力。学生本身对探究细胞的结构是存在好奇心的,教师只要在必要的问题上对学生进行点拨,便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思考及动手能力。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主动地探究,从而获取知识,提高学习能力,这也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所以教师需要在这方面多给学生指导和启发,便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本堂课主要采用了问答式探究学习的方式,围绕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和化合物展开探究学习。在整堂课中,教师充当的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组织者,通过资料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讨论问题、解决问题,直到最后得出结论,都是学生通过自主合作讨论获得的。

在科学实验中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在科学探究中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氧化碳》教学感悟 余姚市实验学校叶银雅 背景分析: 《二氧化碳》这节内容是华师大版科学七下第二章空气中的一节重要的内容,因为二氧化碳是一种重要的物质,它不仅是大气中的重要成分,是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是碳酸盐鉴定的重要依据,是自然界碳循环的主要转化物质,所以教材以二氧化碳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为切入口,引向对其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学习。本节教材的最大特点就是实验较多,教材中对二氧化碳的性质的讲解均是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对实验的设计、实验现象的分析,以及实验结果的讨论,让学生对二氧化碳的性质有更深的认识。其次,学生通过前两节内容的学习,特别是对氧气的学习,学生对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为本节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但是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还不够强,特别是通过实验进行探究的意识几乎没有形成,与新课程标准中的要求还有很大的距离。在2008年3月余姚市第十届教坛新秀评比活动中,我与梨洲中学704班的同学们合作,共同完成了《二氧化碳》这节课的学习,并获得余姚市一等奖的好成绩。那么本课的宗旨就是以二氧化碳的知识为载体希望通过探究实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通过亲身参与、体验和感悟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片段: 活动一:看一看,闻一闻 师:现在每组同学的实验台上都有一瓶二氧化碳气体,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能得出二氧化碳的哪些物理性质呢? 生:二氧化碳无色的气体。 师:二氧化碳有没有气味呢? 生:有的(或没有) 师:我们闻一闻就知道了。我们在科学学习中,闻气味的方法是扇闻法。请同学先看老师演示一下。下面请同学们按老师的方法试一试。 此环节让学生从最简单的实验操作开始,让他们通过亲身的探究活动,去体验,去领悟二氧化碳是性质,并营造一种探究的氛围,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活动二比一比 师:从前面的实验我们知道二氧化碳很轻,密度很小,那么二氧化碳的密度与空气相比哪个更大呢?请同学们猜想一下? 生:二氧化碳更大 师: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呢?我们有办法来验证吗?

高中生物课教学反思范文3篇

高中生物课教学反思范文3篇 新课改下的生物教学反思不仅仅是对教学活动一般性的回顾或重复,更应该是教师置身于整体的生物教学情境中,从社会实践、情 感价值观层面激发自我意识的觉醒。对新课改下的生物教学反思, 我觉得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由于时间的原因,在最后阶段对一些城区的考卷的利用上还不够充分,选题也不够精练,显得过多、过杂,使学生茫然。我觉得最 后应做一套难度适中,比较基本的试题,有利于学生增强自信,对 考生考试的心态会有帮助,这是我们今后要注意的。 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加强积、总结、反思,是教学水~平和 教学成绩上一新台阶。 一、教学观念的反思。 二、教学设计的反思。 三、教学方法的反思。 第一、班级授课要面向全体学生、要照顾绝大多数同学,课后不仅要对学习成绩好的同学辅导,更重要的是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 行辅导。记得有人说过“教师对好学生的感情是不需要培养的”,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会有意无意地将太多的精力、时间花在 成绩好的学生身上,教学、辅导的重心自然向成绩好的学生倾斜, 将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视为差生,缺乏对他们的鼓励和帮助,好像他 们不存在似的,从而造成好的学生越学越好,差的学生越来越差, 直接导致整体成绩两级分化。所以,教师要特别关注学习有困难的 学生,注意不要让所谓的差生成为被“遗忘的群体”。 第二、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让他们有充足的动手、动口、动脑的时间,学生的思维才能得到真正的锻炼,体现出学生的主体角色。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改变那种以讲解知识为主的传授者的角色,努力成为一个善于倾听学生想法的聆听者。

四、教学过程的反思。 五、对教学技能的反思。 六、教学课后的反思。 采用问题激发互动来复习生物知识 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思维等能力 此时我便提问:“你能找到替换毛细吸管的更合适的划线工具或划线方法吗?能否用其它蔬菜代替菠菜?效果如何”?等问题。学生通过回忆实验原理和目的,想到:可以用载玻片的边缘来划滤液细线、颜色浓绿的嫩叶可以作实验材料。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而 且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发挥学生的“创新火花” 用情感语言创设情景,在知识构建中培养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 在学习“人类对自然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利用”这一内容时,先结合多媒体图片轻松愉快地介绍:“同学们,据史学家考证,六千年前,陕西、甘肃一带是个风景优美,充满生机的地方,那里山清水秀,林木参天,遍地绿草如茵,处处鸟语花香”。讲到这儿,学生 因受具体图片和老师情感的感染,内心充满喜悦,那种对美好大自 然的向往热爱之情油然而生。接着我再心情沉重地说:“由于人们 滥伐森林、滥垦草原、围湖造田、环境污染等造成的不良后果,使 生态系统受到了破坏。”同时展示环境遭到破坏的图片等资料,讲 到这里,师生情感产生共鸣:“我们要有环保意识,要走可持续发 展的道路”,进而产生共振,教学的效果得到优化。 这样,用强烈情感语言创设情景,把情感传给学生,触动学生心灵,在生物知识构建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复习策略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让合作、探究的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以便更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是新形势下,我们每位教师都 必须思索的现实问题。

高中生物教育实习调查报告

高中生物教育实习调查报告 高中生物教育实习调查报告【篇一】 一、问卷调查内容 知识守护生命,知识是一片无穷无尽的大海洋,热爱知识就是热爱生命。课堂上的知识远远不能满足我们的求知欲。从现在开始我们要乘通往知识海洋的小船去探求真理。 为了更好的了解学生对课外书籍的阅读情况,特做以下调查: 1、你对课外知识了解多少? A、很多 B、一般 C、很少 2、你喜欢哪种类型的课外书? A、教育类 B、小说类 C、政治类 D、文学类 E、其他__________ 3、你的课外阅读频率是 A、每周超过3次 B、每周1~3次 C、每半个月1次 D、不定期阅读 4、你每月约看课外书几本? A、零本 B、一本 C、二本 D、二本以上 5、你购买书的钱从哪来? A、爸妈给 B、平时零用钱 C、过年的压岁钱 D、奖学

金E、别人给的钱 6、每天阅读课外书和报刊的时间有多少? A、30分钟 B、1小时 C、2小时 D、2小时以上 E、无时间阅读 7、你的课外阅读形式是 A、网上浏览 B、报刊杂志 C、书籍 8、老师或家长希望你课外读哪些书? A、学习辅导类 B、经典名著 C、科普知识 D、漫画卡通 E、历史知识 9、你认为课外阅读对自己的帮助: A、很大 B、一般 C、不大 D、没有 10、当前你读课外书的主要目的: A、备考 B、扩大知识面 C、充实自己 D、兴趣 11、你每天花多长时间去读课本以外的书籍? A、4小时以上 B、3 –4小时 C、1—2小时 D、1小时以下 12、你有没有特别喜欢的课外书? A、有书名> B、没有 13、你一般买书会去哪个书店买书? A、新华书店 B、购书中心 C、中城书店 D、其他 14、假使考试之前书店有两本书很紧销,但受条件限制你只能买一本,这两本书分别是:第一本关注当今热门现象,你

浅谈高中生物课堂改革

浅谈高中生物课堂改革 发表时间:2013-08-22T10:37:41.217Z 来源:《教师教育研究(教学版)》2012年4期供稿作者:李金昌 [导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开展,对高中生物课堂来说,应加强生物实验课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究能力。 李金昌河北省魏县第三中学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开展,对高中生物课堂来说,应加强生物实验课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究能力。这就需要采用多种多样的新方法,有针对性的应用于高中生物课堂。 关键词:能力实验多媒体 一、重视阅读,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学习能力中最重要的是阅读能力。阅读能力就是迅速、正确地吸收书写或印刷载体的意义以及电子出版物的数字化信息的一种能力。该能力对学生的学业乃至整个人生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教学实践中加强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作为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突破口,成效明显。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但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发阅读兴趣,激励乐于读书;指导阅读方法,适时进行疏导,加以点拨,可达事半功倍效果。如在阅读氨基酸分子结构的共同点时,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句子结构和语词含意,全面深入准确地掌握和吸收知识信息。引导学生注意“至少”和“同一”两个词。“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其意并非仅含一个,而是不低于一个,即一个或一个以上。“同一个碳原子”,其意不是两个,更不是三个或多个,非其它原子。如此分析点拨,学生就会理解得更加透彻,记忆更牢固。也可以通过启发引导学生透过语句的字面意义或图表直观意义领悟出图文的内部含意,找出潜台词或言外之意,暴露隐含之规律,变暗示为明示。如(1)在形成卵细胞的第二次分裂过程中,细胞质不是平均分配至子细胞;(2)有丝分裂后期每个细胞中染色体数暂时加倍。前期和后期细胞中DNA量相等,这些内部信息都需要引导学生仔细阅读教材自己去领悟出来。还可以利用生物学教材中的大量插图和表格,使深奥的道理形象化,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繁杂的文字叙述条理化。另外,把可比性的阅读材料放在一起比较,确定异同,发现问题,进行辨析,从而获得深入的理解,新鲜的体会。 总之,在当前进行的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背景下,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从事思考研究,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体验发现学习的“过程”和获得主动探索的“经历”,为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作了创新和改革,是有利于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的。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生物学上每一次科学发现都离不开实验探究的过程,因此,课本中每个科学研究史都是学生探究兴趣和科学探究精神的培养机会。在处理这些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重走科学家的探究之路,鼓励学生再现科学家的探究思想和探究过程,对科学家的实验进行评价、改进或重新设计,让学生会更有兴趣,主动参与并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探究的意识和能力。教师再对学生的设计进行评价,让学生对实验设计思想有清楚的认识,同时纠正学生在实验设计中的遗漏和错误。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会更多地获得成就感而提高生物学实验探究的兴趣和能力。 例如在植物激素一节的教学中,传统教学往往把温特实验作为结论性知识,逐步介绍给学生,忽略了科学方法和探究思想的教育,使能力培养和知识传授相脱节。在教学实践中,如果将这个经典实验转变为探究课题,引导学生参与至探究过程中来,会取得更好的效果。通过本节课前面内容的学习,学生会提出假设:胚芽鞘的生长和向光性是由尖端决定的。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以上实验说明胚芽鞘的生长及向光性是尖端决定的,但到底是尖端本身还是尖端产生的某种物质?应如何通过实验研究该问题?学生会特别有兴趣,积极投入到讨论当中。然后教师逐步提出探索性思考题对学生进行引导:①实验设计的基本思路是什么?②自变量和因变量是什么?怎样处理自变量和观测因变量?③应该用什么样的基质吸附这种物质?如何验证该物质是否存在?④用怎样的实验方法排除基质对实验的影响?以上问题由学生讨论解决,教师鼓励和点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经历了如下过程:对假设重新思考→寻找方法→选择实验材料→设计实验方案→预期实验结果。通过上述探索性思考过程,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实验的设计,在学习温特实验的同时也得到了科学方法的训练,其创造性思维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在接下来的研究植物弯曲生长与生长素的分布之间关系以及植物的顶端优势的原因时,学生也可以通过对前面实验探究的模仿而自行解决。 三、加强实验教学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因此高中生物课程加强实验教学尤为重要。可以从实验课开始,创设一定的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每节实验课引入发挥得好,能牵动学生的思绪,立疑激趣,提高学生求知欲望,并直接影响该节实验课的教学效果。例如,在“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实验中,我们可创设如下的情景,来引发学生的兴趣。“社会上出现食用劣质奶粉的小孩成为大头娃娃,你能否证明我们买到的奶粉是否是劣质奶粉?”“现在市面出现的假鸡蛋你能通过实验加以检测吗?”“现在有很多食品宣传是专供给糖尿病人食用的无糖食品,你能通过实验加以检测它是否真的无糖吗?”通过这些问题,很自然地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在实验课中,可通过巧设问题的方式来激发学生兴趣。如在“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时,问及“滤纸条下端为什么要剪去两角?”我看学生在思索后仍很茫然的样子,就问“如果不剪结果会怎么样?”学生还在想,我就又点明到“何不操作一下看看”(事先我每组多发了一张滤纸片),这时,学生纷纷动手操作,不一会就有学生喊道“层析液沿滤纸两边扩散较快”。通过这样启发的过程,学生牢牢学会了知识,也使得学生明白了“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四、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通过多媒体教学,可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直观化、具体化,既增加了生动感,又有利于知识的获取,降低了学生对重、难点的理解难度,变难为易,提高了课堂学习的效率。如在“光合作用的过程”这一知识的学习时,利用教材中的整个图解进行讲解光合作用过程,学生在理解时难度相对来说比较大,如果通过多媒体课件将该过程分解成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学生通过学习能轻松地掌握这两阶段发生的变化,最后再将这两个阶段进行组合,使学生认识到两个阶段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两者是缺一不可,相辅相成的。 可见,多媒体教学具有形象性、直观性、新颖性、趣味性、丰富性等特点,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以上是我学习新课改后总结的教学方法,教师应根据课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师生的实际情况、学校的条件等因素,精心选择、设

高中生物教学反思(教学实录)

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教材 生物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教学反思 / 高中教学反思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高中生物教学反思(教学实录)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生物这门课程,可以让学生打开对世界的认识,提高自身的见识,本教学反思资料适用于高中生物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反思一:多一份实在,少一份形式。 情境的创设在教学中确实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它必须要与教学内容相关,不能搞形式主义。如,人教版高中〈生物〉“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的教学情境创设,教师问:“你见过蛋白质吗?你知道蛋白质有什么作用?如果你想合成蛋白质,你认为首先应做哪些方面的工作,以免走弯路?”学生列举了生活中的蛋白质以及蛋白质的作用,关于最后一问,学生答到需要知道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和数目以及排列顺序。过渡:“同学们知道氨基酸吗?氨基酸是如何形成蛋白质?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主要内容。”在讲完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后,组织学生讨论人类研究蛋白质有什么意义?前后呼应,并适当进行情感价值观教育。 这样情境创设能与教学内容紧密联系在一起。关键是教师提出的问题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让学生说出本节课要学习的主要内容,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反思二:多一份创意,少一份随意 情境创设来源于现实生活,但需要高度浓缩和提炼,克服创设的随意性,必要时可以适

当进行加工处理,更能符合课堂教学实际需要,实现教学目标,如“细胞分化”的教学,以德国某体操运动员和她白血病儿子的真实故事导入。教师问:“关于白血病,你了解多少?正常人体内的白细胞是如何产生的?”通过对此问题的讨论,让学生归纳出细胞分化的概念。教师问:“刚才我们讨论了正常的白细胞产生,患者体内异常的白细胞即癌细胞是怎样产生的?”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并组织学生讨论相关内容,如癌细胞的产生、致癌因素、癌细胞的特征以及预防癌症的措施。过渡:“对于患者目前有哪些治疗方案?”学生答到:“化疗和放疗以及移植造血干细胞。” 教师问:“放化疗方案有什么缺陷?”组织学生讨论。过渡:“在药物方面,科学家试图寻找副作用小的一些抗癌药物如紫杉醇。”并提供紫杉醇的资料,教师问“如何大量繁殖红豆衫满足紫杉醇的用药需求?”此问的意图引出植物克隆,并落实植物细胞的全能性。过渡:“刚才同学提出第二个方案移植造血干细胞。 什么是干细胞,体内除了干细胞以外,还有其他的干细胞吗?”播放干细胞视频,组织学生画概念图归纳干细胞类型。再现情境:医生希望给该运动员的儿子移植造血干细胞,但配型失败了。在这种情况下,还有什么方法可以获得治疗患者所需的造血干细胞?组织学生讨论方案。此问的意图引出动物克隆,并落实动物细胞的全能性。教师总结:“刚才讨论了治疗白血病的一些方案,但有些方案受到多种因素的限制无法实现,所以现在还有许多患者处在

高中生物实验方法

实验方法总结 1.模型方法。(必修一、P54) 模型是人们为了某种特定目的而对认识对象所作的一种简化的概括性的描述,这种描述可以是定性的,也可以是定量的;有的借助于具体的实物或其他形象化的手段,有的则通过抽象的形式来表达。模型包括物理模型、数学模型、概念模型等。 ⑴以事物或图画形式直观地表达认识对象的特征,这种模型就是物理模型,沃森和克里克制作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就是物理模型。 ⑵数学模型是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如“J”型增长的数学模型:t 年后种群数量为Nt=N0t。(必修三、P65) 建立数学模型的步骤:①观察研究对象,提出问题。②提出合理的假设。③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数学形式对事物的性质进行表达。④通过进一步实验或观察等,对模型进行检验或修正。 2. 提出假说(必修一、P66) 提出假说:莫得成分和结构的初步阐明,最初都是先根据现象和有关知识,提出假说,而不是通过实验观察直接证实的。假说的提出要有实验和观察的依据,同事还需要严谨的推理和大胆的想象。假说需要通过观察和实验进一步验证和完善。 3. 控制变量(必修一、P79) 实验过程中可以变化的因素称为变量。其中认为改变的变量称为自变量;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变量称做因变量。除自变量外,实验过程中可能还会存在一些可变因素,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这些变量称为无关变量。 除了一个因素以外,其余因素都保持不变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上述实验中只有反应条件是改变的,其余因素(如反应物的性质和浓度)都没有变化。对照实验一般要设置对照组和实验组。在对照实验中,出来要观察的变量外,其他变量都应当始终保持相同。 4. 对比实验(必修一、P93) 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实验组,通过对结果的比较分析,来探究某种因素与实验对象的关系,这样的实验叫做对比实验。对比试验也是科学探究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5. 同位素标记法(必修一、P102) 同位素可用于追踪物质的运行和变化规律。用同位素标记的化合物,化学性质不会改变。科学家通过追踪同位素标记的化合物,可用弄清化学反应的详细过程。这种方法叫做同位素标记法。

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关键在教师

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关键在教师-科学论文 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关键在教师 教师的科学素养与学生的科学素养之间存在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在一般情况下,教师的科学素养水平会直接决定学生的科学素养水平,以至影响到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向往,甚至影响到科学人才的培养。 教师的科学素养水平,将影响学生对科学本质的认识。教师的科学素养水平低,对科学本质的认识模糊,对科学与其他学科的差异不理解,就会把非科学或伪科学当作科学来对待,把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一般问题当作科学问题来研究,甚至出现一些伪科学或违背科学思维的事,比如将迷信、魔术、科学幻想等一些没有科学依据的东西引入课堂,使学生分辨不清什么是科学,什么不是科学;科学能做什么,科学不能做什么;以及科学在社会和个人生活中的作用,导致学生对科学的本质不能正确认识。 教师的科学素养水平,将影响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追求。教师的科学素养水平高,知识渊博,不仅能使学生获得宽广的知识,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和对科学的好奇心,而且还能根据科学教学的特点,为学生创造广阔的空间,让学生去探索、去发现,从中获得经验,享受成功的体验,在此过程中进一步强化学生对科学探索的兴趣乃至对科学的追求。反之,教师的科学素养水平低,知识贫乏,学生所提出的问题,一次次都回答不出来或令学生不满意,不但不能满足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爱好,也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正如柯瓦列夫所说,“不言而喻,教师应当知道的东西要大大超过他要教给学生的范围,具有更宽广的科学视野。否则,他就不能唤起和发展学生对这门学科的兴趣,就不能满足他们的需要。”所以说,教师的科学素养水平直接影响学

高中生物教学反思.doc

高中生物教学反思 反思一:多一份实在,少一份形式。 情境的创设在教学中确实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它必须要与教学内容相关,不能搞形式主义。如,人教版高中〈生物〉"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的教学情境创设,教师问:"你见过蛋白质吗?你知道蛋白质有什么作用?如果你想合成蛋白质,你认为首先应做哪些方面的工作,以免走弯路?"学生列举了生活中的蛋白质以及蛋白质的作用,关于最后一问,学生答到需要知道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和数目以及排列顺序。过渡:"同学们知道氨基酸吗?氨基酸是如何形成蛋白质?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主要内容。"在讲完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后,组织学生讨论人类研究蛋白质有什么意义?前后呼应,并适当进行情感价值观教育。 这样情境创设能与教学内容紧密联系在一起。关键是教师提出的问题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让学生说出本节课要学习的主要内容,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反思二:多一份创意,少一份随意 情境创设来源于现实生活,但需要高度浓缩和提炼,克服创设的随意性,必要时可以适当进行加工处理,更能符合课堂教学实际需要,实现教学目标,如"细胞分化"的教学,以德国某体操运动员和她白血病儿子的真实故事导入。教师问:"关于白血病,你了解多少?正常人体内的白细胞是如何产生的?"通过对此问题的讨论,让学生归

纳出细胞分化的概念。教师问:"刚才我们讨论了正常的白细胞产生,患者体内异常的白细胞即癌细胞是怎样产生的?"让学生带着问题阅 读教材并组织学生讨论相关内容,如癌细胞的产生、致癌因素、癌细胞的特征以及预防癌症的措施。过渡:"对于患者目前有哪些治疗方案?"学生答到:"化疗和放疗以及移植造血干细胞。" 教师问:"放化疗方案有什么缺陷?"组织学生讨论。过渡:" 在药物方面,科学家试图寻找副作用小的一些抗癌药物如紫杉醇。"并提供紫杉醇的资料,教师问"如何大量繁殖红豆衫满足紫杉醇的用药需求?"此问的意图引出植物克隆,并落实植物细胞的全能性。过渡:"刚才同学提出第二个方案移植造血干细胞。 什么是干细胞,体内除了干细胞以外,还有其他的干细胞吗?"播放干细胞视频,组织学生画概念图归纳干细胞类型。再现情境:医生希望给该运动员的儿子移植造血干细胞,但配型失败了。在这种情况下,还有什么方法可以获得治疗患者所需的造血干细胞?组织学生讨论方案。此问的意图引出动物克隆,并落实动物细胞的全能性。教师总结:"刚才讨论了治疗白血病的一些方案,但有些方案受到多种因素的限制无法实现,所以现在还有许多患者处在生死边缘,我们应该为他们做些什么?"组织学生讨论,并适时激发学生对患者感同身受的真挚情感。 反思一:多一份实在,少一份形式。 情境的创设在教学中确实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它必须要与教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