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英国马克思主义传统中的博学者_关于考德威尔的论争

英国马克思主义传统中的博学者_关于考德威尔的论争

英国马克思主义传统中的博学者_关于考德威尔的论争
英国马克思主义传统中的博学者_关于考德威尔的论争

2009年12月第22卷 第6期

阴山学刊

Y I NS HAN ACADEM I C J OURNAL

D ec .2009

Vo1.22 No .6

英国马克思主义传统中的博学者

关于考德威尔的论争

孙 颖

(吉林大学文学院,吉林长春130021)

摘 要:作为英国最著名的马克思主义批评家之一,考德威尔引起了英国和欧美其他国家批评家们的广泛研究与讨论,这就要求我们从更宽泛的意义上来看待 考德威尔论争 这种批评现象,而不是把它局限为20世纪50年代发生在英国马克思主义者中间的一段孤立的、短暂的学术事件。在关于考德威尔的论争中,围绕其理论的性质和价值而展开的对其身份的界定问题 尤其是他的马克思主义者的身份问题,一直是研究者们争论颇多的话题之一。

关键词:考德威尔;考德威尔论争;马克思主义者;马克思主义批评

中图分类号:B561 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869(2009)06-0096-06

克里斯托弗 考德威尔(Christopher Caudw ell)是20世纪30年代英国最著名的马克思主义批评家之一,他对英国乃至欧美的马克思主义批评理论产

生了深远的影响。从1937年第一部批评著作 幻象与现实 诗歌起源研究 发表至今,他的理论不但在英国引发了激烈的争论,而且引起了英国以外的批评家们的广泛讨论,并且这种讨论远未结束。

考德威尔曾极大地影响了欧美左翼知识分子,尤其是二战后,他的著作一再被重印,甚至被翻译成了俄语、德语、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等多种文字。从20世纪60年代末期开始,许多博士论文均以考德威尔为研究方向,且呈上升趋势。纵观考德威尔研究的发展轨迹,大致可分为四个时期:

早期研究集中在1937年到二战爆发这段时间。由于考德威尔的主要理论著作都是在他死后由其哥哥T 斯坦霍普整理并陆续发表的,并且直到1970年他的文学批评专著 传奇与现实主义 英国资产阶级文学研究 才得以最后出版。所以,这个时期对考德威尔的研究主要围绕着他早期发表的几部理论著作展开: 幻象与现实 (1937)、 论垂死的文化 (1938)和 物理学的危机 (1939),其中 幻象

与现实 最受研究者关注。但这个时期的研究大多高度评价考德威尔圣徒式的行为(为共产主义事业献身),对其理论和思想较少提及。比较特殊的研

究文章是道格拉斯 格曼(Doug l a s Gar m an)发表在 左派评论 (1937)上的小短文 一个革命者的自白 (Test m ent of a R evolu tionary )和J .M.莫瑞(John M iddleton M urry)发表在 标准 (C riterion ,1938)上的关于 幻象与现实 的一篇评论文章 共产主义的必要性 (The N ecessit y o f Co mmunis m ),前者主要梳理了 幻象与现实 一书中容易混淆的术语,并简要介绍了考德威尔对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的借鉴;后者主要介绍了考德威尔对无产阶级艺术的展望。战争的爆发阻断了人们对考德威尔理论的进一步探究,但考德威尔的思想已逐步引起了马克思主义者的注意。

第二阶段持续的时间较短,只有四五年的时间,集中在1947年到1951年前后,但它是考德威尔研究的一个重要阶段。随着1949年考德威尔的另一部著作 再论垂死的文化 的出版,以及一些关于他的生平资料的问世,考德威尔逐渐在马克思主义者中引发了讨论的热潮,并以 现代季刊 (M odern Quarterly )为阵地达到了高潮,这就是1950 1951年前后当时的英国马克思主义者以理论刊物 现代季刊 为阵地就如何对待考

96

*收稿日期:

2009-09-04

作者简介:孙颖(1970-),女,内蒙古乌兰浩特人,吉林大学文学院博士生,兴安职业技术学院中文系副教授,主要从事英

美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研究。

德威尔的理论遗产问题而展开的激烈争论。英国的马克思主义者们就考德威尔的身份和其作品的性质等问题发表了针锋相对的见解。这场论争由莫利斯 康福斯(M aurice Cornf o rth)发起,是在英国共产党内苏联方针和理论一统天下的语境下进行的,主要按照日益僵化的斯大林主义教条来讨论考德威尔是否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正统马克思主义者。虽然在这场论争中考德威尔理论的精髓并没有被完全挖掘出来,但在斯大林主义意识形态的极盛期, 现代季刊 就像沙漠中的仙人掌一样,结出了 考德威尔论争 这朵鲜花 [1](P313)。在这场论争中,攻击者以康福斯和J.D 伯奈尔等人为代表,他们否认考德威尔作品的马克思主义性质并进而质疑他的马克思主义者的身份。拥护者以乔治 汤普森、阿诺德 凯特尔等为代表,极力维护考德威尔思想的正确性,其中乔治 汤普森是考德威尔最忠实的拥护者和追随者,他不但认为 幻象与现实 是第一次统率全面以营造一个马克思主义艺术理论的尝试,而且在此后大约三十年的时间里致力于发展和修正考德威尔的诗歌理论。

20世纪50、60年代是考德威尔研究的低潮期。在大约二十年的时间里,马克思主义者对考德威尔的研究几乎停滞,反而是一些非马克思主义者对考德威尔表现出了热情(事实上,对考德威尔思想的兴趣从来都没有严格地局限在共产主义者的圈子里,比如,考德威尔的著作没有一部是由共产党领导下的出版机构出版的,最初高度评价考德威尔的 幻象与现实 的批评家也是一些非马克思主义者)。打破冷战时期这种停滞状态的是雷蒙德 威廉斯,他在 文化与社会 (1958)中一方面指责考德威尔在 幻象与现实 中的大部分讨论含糊不明确,另一方面又认为考德威尔对艺术在社会中的能动作用的阐释在一定程度上修正了传统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基础/上层建筑模式。这个时期另一部有影响力的评论作品是戴维 洛奇(Dav id Lodge)的 小说语言 (Language of F iction,1966),它反对 幻象与现实 中把诗歌语言和小说语言及其它文体语言截然分开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回应了卢卡奇对考德威尔把抒情模式和戏剧与小说模式截然对立的批评。由于考德威尔的另一部文学批评著作 传奇与现实主义 此时尚未出版,所以威廉斯、卢卡奇和戴维 洛奇等人的评论主要围绕考德威尔的诗歌理论展开,从总体上探究考德威尔理论的著作仍没有出现,甚至没有关于他的详实的生活资料。考德威尔仍是一个模糊的形象。这种情况在美国学者中也存在着。安德鲁 豪雷(Andre w H a w ley)的 为人类解放的艺术 (Art forM an s Sake,1968)和大卫 马戈利斯(Dav id M argo lies)的 文学的功能:克里斯托弗 考德威尔美学研究 (The Function of L iterat u re:A Study of Christopher C audw ell s Aest h etics,1969)等评论也以探讨诗歌对人类文明的巨大贡献为核心,所不同的是他们首次全面分析了考德威尔美学理论的哲学基础,探讨了精神分析学说以及理查兹和普列汉诺夫等人对他的影响。在美国学者的论述中,考德威尔的名字第一次被列入唯物主义美学家的名单当中。值得一提的是,最先提供了较为详实的考德威尔生平资料的也是美国学者:塞缪尔 海因斯(Sa muelH ynes)在后来给 传奇与现实主义 所写的序言中提供了许多可靠的第一手资料。这样,曾被哥哥抱怨在自己的国家遭到冷遇的考德威尔的理论却得到了英国之外的批评家们的青睐。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讲,美国学者的研究成为考德威尔研究走向成熟的标志。

1968年至今是考德威尔研究的第四个时期,研究逐渐走向多元化。20世纪60年代末,在西德至少有四本书、在美国有将近半打的哲学博士论文以考德威尔为研究对象,表现出了对考德威尔理论的广泛关注。1987年4月,为纪念考德威尔逝世50周年,英国Golds m ith大学还举行了考德威尔学术研讨会,来自英、德、匈牙利等国的学者就考德威尔的马克思主义研究方法、考德威尔与欧洲思想的关系、考德威尔与马克思主义研究变迁的关系以及考德威尔对于今天的意义等问题交流了看法,再次显示了考德威尔的巨大魅力。

大体说来,这个时期对考德威尔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

第一,主张把考德威尔视为反斯大林主义者。持这种观点的主要代表是E.P.汤普森。他认为考德威尔的理论表现出了一种对传统马克思主义机械反映论的敌视,其对主客体辩证统一认识论的坚持和对实证主义的攻击等都突破了庸俗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把意识视为现实的反映的思维模式,从而与当时英国马克思主义者所追随的苏联马克思主义传统形成了明显的抵触。

第二,主张把研究的焦点从美学领域转向其它思想领域。这种转向同样受汤普森的影响。汤普森对长期以来研究者们所秉持的观点即考德威尔的主要贡献集中在美学领域提出了质疑,他认为这种观点是建立在考德威尔早期的 不成熟的 幻象与现

97

实 的基础上的,考德威尔作为马克思主义美学理论家和批评家的身份是值得怀疑的。在他看来,把考德威尔视为意识形态的解剖者和坚定的认识论者更恰当。汤普森的观点至少影响了两类学者:一是科学哲学学者,一是哲学 科学 学者。前者主要把考德威尔视为唯物主义科学的创始人,高度赞许他的分析才能和综合才能;后者则着重探讨考德威尔理论的哲学基础 唯物辩证法。

第三,主张从 西方马克思主义 的视角来重新解读考德威尔。这主要表现在研究者对考德威尔与卢卡奇或戈德曼等人所进行的比较研究上面。考德威尔与卢卡奇的比较研究最初由匈牙利学者进行。彼得 伊格瑞(Peter Eg ri)和乔治塞夫 斯兹利(Jozse f Szili)致力于寻找二者之间的相异之处。在前者的著述中,卢卡奇总是无可比拟的优胜者,考德威尔的诗学则总是充满了不可调和的矛盾性和模糊性;后者则在比较中表现出对考德威尔的赞赏之意,认为考德威尔对内在现实和外在现实的区分比卢卡奇的 实际 意识和 可能 意识的划分更有助于理解艺术与现实的关系。另一位学者艾琳 塞弗(E i leen Sypher)主要寻找考德威尔与卢卡奇之间的相同之处,比如,她认为卢卡奇的诗歌反映本质的概念与考德威尔把诗歌作为联系内部和外部世界的 配电盘 的观点有着密切关系。她的观点又与英国学者马尔赫恩发表在 新左派评论 (1973)上的 考德威尔的马克思主义美学 (The M ar x ist Aesthetics of Christopher Caudw ell)一文内容相近:即诗歌对于考德威尔来说绝不是个体主观情感的表现与客观现实的记录,它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与其它社会意识形式始终处于相互作用的辩证关系中。

第四,主张对考德威尔的文学作品和理论著作进行整体分析。法国学者杰恩 杜帕克(Jean Du parc)是较早全面研究考德威尔的批评家。他的研究的最大特点是仔细勾勒了考德威尔的人生轨迹:从一个对政治漠不关心的记者成长为一个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他意在突出这种转变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而且提供了更为全面的考德威尔的生平资料,包括考德威尔的家庭背景、职业生涯(从作为 约克郡观察报 的撰稿记者到他和哥哥共同开办的航空出版公司的破产经历)等,编辑了考德威尔发表过和没有发表的所有文学作品和理论著作,甚至包括一些格言警句等等。

纵观考德威尔研究的发展轨迹,我们看到,考德威尔引起了包括英国学者在内的广大欧美学者的广泛研究与讨论,从1937年至今围绕其理论所展开的争论几乎没有停息过,今后也不会停止。这就要求我们从更宽泛的意义上来看待 考德威尔论争 这种批评现象,而不是把它作为一段孤立的、短暂的学术(历史)事件,即专指1950 1951年前后以 现代季刊 为阵地,英国马克思主义者就如何对待考德威尔的理论遗产而展开的激烈争论。广义的 考德威尔论争 应该包括从1937年至今乃至以后所有批评家们就考德威尔的理论遗产所展开的研究与讨论。只有从后一种意义上来看待 考德威尔论争 这种批评现象,我们才能真正把握考德威尔对英国马克思主义乃至整个西方马克思主义的 奇异的影响 [2](P352)。虽然研究者关注的焦点在不断变化,对于考德威尔的讨论也在不断地走向多元化,但我们注意到,围绕其理论的性质和价值而展开的对考德威尔身份的界定问题一直是研究者们争论颇多的话题之一。

考德威尔视野开阔,涉猎广泛,素以博学多才闻名于世的美国著名批评家韦勒克也曾对其思想的广博表示过钦佩,他说: 应该表示钦佩的是,这位青年博览群书,对他的事业有献身精神,有志于把物理学(爱因斯坦、海森伯)、心理学(弗洛伊德、荣格)、社会学(涂尔干、莱维 布吕尔)、经济学(马克思)以及文学史融为一门庞大的综合学问。不过这门综合学问没有成功。过去现在都不大可能成功。 [3](P225~226)于是围绕着考德威尔的身份问题,各国学者提出了各种各样的甚至是针锋相对的看法,从科学家到哲学家到批评家、理论家等等不一而足。但居于这些争论中心的还是他的马克思主义者的身份问题,主要包括考德威尔是不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考德威尔是斯大林主义者还是反斯大林主义者?考德威尔是不是一个马克思主义美学理论家和批评家?等等。

首先,从考德威尔的社会活动和政治生涯来说,他无疑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按照署名G.T的研究者的说法,考德威尔大约在1934年前后接触到了马克思主义的一些经典著作并立即为马克思主义所吸引,从此沉湎于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普列汉诺夫等人的著作中并投身到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的行列中:在1935年底加入了伦敦白杨树区的共产党支部,成为一个不折不扣的马克思主义者。我们看到正是这种对共产主义的信仰使他献身于反法西斯战争,他的牺牲反过来又照亮了他的学术生

98

涯。但是从其著作的性质和价值来说,这里又出现了不同的声音。究其原因,主要还是缘于考德威尔理论的繁杂性,以 幻象与现实 为例,其参考书目就超过了500条,涉及语言学、数学、哲学、历史学、经济学、政治学、人类学、神经病学、生理学、物理学、艺术、文化史等众多学科范畴,与之相关的命题也极其丰富,实在难以给他的思想划定一个确切的范围。这样,就有了J.D.伯奈尔式的惊人之语: 考德威尔的作品之所以曾经而且至今仍然对知识分子,尤其是文学知识分子有那样大的吸引力,总的来说是因为他运用了大众科学语言的缘故 ,考德威尔的陈述 是当代资产阶级科学哲学的陈述,而不是马克思主义的思路 [2](P353)。也有了类似康福斯式的论调:考德威尔的学说中掺杂着太多弗洛伊德等人的直觉和非理性学说的成分(如对 内在能量 、 原型 、 本能 等概念的大量使用),他的抒情诗理论也主要是来自英国的浪漫主义传统,所以他的理论不是马克思主义的。在质疑者中韦勒克的否定更为彻底,他的理由是:被大多数批评者视为英国马克思主义批评的第一部重要文献的 幻象与现实 只是采用了马克思主义的框架和措辞,内在表现的却是新浪漫派运动中美学和文学批评的主要特征 诗歌是非理性的;考德威尔后来出版的 论垂死的文化 和 再论垂死的文化 只是纯粹的思想意识探讨,表明他既不是合格的社会主义者,也不是态度明确的乌托邦主义者;1970年发掘的比较严肃的文学批评著作 传奇与现实主义 也只是偶尔重弹马克思主义的老调 工业小资产阶级必然衰落的过程。所以,韦勒克认为,考德威尔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马克思主义批评家,而且断言在考德威尔的时代,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批评并未在英国扎根。

其次,如果考德威尔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那么他是一个正统马克思主义者即斯大林主义者(也称庸俗马克思主义者)呢?还是一个反斯大林主义者呢?持前一种观点的研究者大都从他的斯大林主义的分析模式或他对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推崇中寻找依据。例如,S.尤瑞科(So lYurick)在给考德威尔的 论垂死的文化 一书所作的序言中就指出,考德威尔所遵循的批评模式基本上是斯大林主义者的方法。斯大林主义者研究文学文化的方法是:生产过程是最重要的经济基础,这个基础产生了意识,也产生了相应的法律、政治等上层建筑,包括相应的文化和文学形式,因此,资本主义经济和资本主义文学文化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比如,以莎士比亚和马洛的戏剧语言为代表的伊丽莎白时代的语言是资本主义快速发展和向世界扩张的见证,所以华丽、乐观且奔放;当资本主义走向衰落的时候,它的语言和内涵就变得隐晦、颓废且拘谨,也不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这时无产阶级将会创造自己的充满活力的语言。尤瑞科认为这就是考德威尔批评所遵循的大致模式。他认为考德威尔采取这种模式的主要原因是他对其它的马克思主义批评模式知之甚少。因为当时,葛兰西的霸权理论尚处于在监狱里的草创时期,卢卡奇的早期思想著作也正遭遇禁读的命运,至于法兰克福学派的思想家们考德威尔更是无缘相识。除了苏联马克思主义理论之外,考德威尔几乎没有可以借鉴的外部资源,所以他是 单枪匹马 地在建构着英国的马克思主义美学体系,其思想不可避免地具有一定程度的斯大林主义式的粗糙。[4](P11~14)类似的批评也见于威廉斯和伊格尔顿等人的论述中。威廉斯批评考德威尔 不是依据社会整体,而是依据经济情况与研究主体之间主观武断出来的互相联系的解释方法 来阐释 资本主义诗 [2](P358),导致解释的抽象性和非现实性。伊格尔顿指责考德威尔常犯 庸俗马克思主义 的错误,比如 幻象与现实 中描述了诗的运动轨迹与经济生产的发展和阶级社会的变革整齐对应的情形,使诗不仅成为社会的反映,而且成了经济的记录。但他同时也表示他并没有把考德威尔作为一个 庸俗马克思主义者 而不屑一顾的意思,因为考德威尔曾经在不利的条件下,勇敢地试图建立完整的马克思主义美学。

E.P.汤普森则相反,他认为考德威尔想当然地认定在垂死的资产阶级文化与先进健康的苏联共产主义文化之间存在着标准的对立,苏联并不是作为探究的对象而出现的,而是作为病态的资本主义世界的修辞学上的一个肯定的对立面而运用的,这种修辞学上的语词只是彰显了他理论的时代特征罢了。[1](P311)所以,虽然考德威尔对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表示了推崇: 它断言:真正引进那些作为艺术的本质要素的新奇事物是一种永久的现象,因而它拒绝承认任何形式、传统、梦想、希望、道德、目标、幻想或真理是永恒的。这就是无产阶级小说,小说家的任务就是要创作出这样的小说来。这就是俄国小说家为自己规定的自觉的目标: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5](P396)但汤普森并不认为考德威尔是一个斯大林主义者。恰恰相反,他认为考德威尔是正统马克思主义阵营中的 异端 ,因为他自觉运用历史唯物

99

主义和主客体辩证统一的认识论,直言不讳地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机械反映论,戳穿资产阶级文化的自由假象,坚定地走在攻击资产阶级虚假意识的道路上。美国学者梅 所罗门同样认为考德威尔不是一个正统马克思主义者,他说: 如果考德威尔仍然完全囿于 正统 马克思主义的疆界里,他也就创造不出一种美学了。他的伟大性在于 使人们能够在新的意义上领会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概念。 [6](P321)再次,考德威尔是否是一个马克思主义美学家和批评家的问题与论争的另一个焦点 考德威尔是否创立了一套马克思主义美学理论体系 密切相关,而这又与研究者们对考德威尔不同著作的重视程度有关。大体来说,持否定观点的研究者大都把 论垂死的文化 、 再论垂死的文化 以及 物理学的危机 等著作作为论述的核心;持肯定观点的研究者大都把 幻象与现实 和 传奇与现实主义 等视为考德威尔的核心著作。

比如,E.P.汤普森认为要想正确理解考德威尔的核心理论就必须贬低 幻象与现实 的地位,同时提高 论垂死的文化 和 再论垂死的文化 以及 物理学的危机 的部分章节的地位。对于考德威尔的思想是关于什么的问题,汤普森对 公认的 那种答案 考德威尔的理论是关于美学问题和文学批评的 提出了异议。他认为考德威尔的理论主要是关于政治批评的,他是一个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解剖者,醉心于研究资本主义时代的典型幻象。汤普森指出,考德威尔对于意识形态本质的理解比我们今天对之的理解更全面也更深刻,因为他明确指出了当代资产阶级文化病入膏肓的原因:它是建立在不管处于怎样的社会关系中人都是自由的这样一个幻想的基础上的,而事实上,自由只是一种产品,是社会关系本身,是隐藏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的。正如上文所说,汤普森的观点至少影响了两类学者:一是科学哲学学者,一是哲学 科学 学者,他们主要把考德威尔视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和科学家。

对于考德威尔是否致力于建构一套马克思主义美学体系这个问题,绝大多数的研究者是持肯定的观点的。1968年以前的研究者如乔治 汤普森、威廉斯、戴维 洛奇、大卫 马戈利斯、卢卡奇等大都以 幻象与现实 为蓝本来探讨考德威尔的美学理论,比如,戴维 洛奇认为正是 幻象与现实 一书奠定了考德威尔在英国马克思主义批评史上的卓越地位, 这是第一部英国的马克思主义批评家所写的文学理论著作,在许多方面至今仍是最好的著作。 [7](P338)1970年之后研究者们又把 传奇与现实主义 一书增加进来,比如,克里斯托弗 鲍勒(Chr istopher Pa w li n g)就主张把 幻象与现实 与 传奇与现实主义 等量齐观,认为二者对英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贡献是同样的,前者着重于建构马克思主义诗歌理论,后者则聚焦于小说理论,只是后者常被研究者们所忽视,而它不仅仅是对资产阶级文学的研究,更是对各种资产阶级批评偏见的批判,尤其是对资本主义文学和艺术批评中根深蒂固的二分法的批判。[8]也许伊格尔顿的观点最能肯定考德威尔的努力。虽然他曾指出了考德威尔理论的矛盾性: 许多马克思主义的批评文章似乎既赞成艺术是被动地反映经济基础这种机械观点,又赞成浪漫主义的看法,把艺术当作鼓励人们去寻找新的价值的理想世界。这一矛盾明显地表现在考德威尔的著作中。 [9](P59)但他仍然充满敬意地指出,考德威尔是在与欧洲大陆隔绝、受斯大林主义和唯心主义思想的浸染、缺少马克思主义 上层建筑 理论支撑的不利条件下,锲而不舍地做着一件艰苦的工作,那就是建构一套 羽翼丰满 的马克思主义美学体系。[10](P21)所以,他在重温20世纪重要的马克思主义美学家的名字时,考德威尔的名字赫然与卢卡奇、戈德曼、萨特、阿多诺、马尔库塞、杰姆逊、马舍雷、德拉 沃尔佩以及伊格尔顿自己的名字列在一起。

实际上,我们看到,考德威尔的这些身份不一定就存在着逻辑上的矛盾性或者是相互排斥的。比如在S.尤瑞科的论述中考德威尔是一个斯大林式的马克思主义美学理论家和批评家;在伊格尔顿的论述中考德威尔是一个常常陷入 庸俗马克思主义 错误中的马克思主义美学理论家和批评家;E.P.汤普森虽然质疑考德威尔的马克思主义美学理论家的身份,却把他视为一个反斯大林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政治批评家 在许多论述中考德威尔都是多重身份的马克思主义者。也许马尔赫恩的评价最为中肯,也最能概括考德威尔一生的活动: 考德威尔也许是马克思主义传统中最后一位知名的博学者了。他用最新掌握的理论工具,重新处理从自然科学、哲学、人类学、心理分析与文学等领域获取的广博知识,试图对现实进行马克思主义的综合。物理学与诗歌 基础科学与最高贵的语言艺术 是他最精心钻研的课题。可以与此相提并论的,还有一本论小说和两卷讨论资本主义 正在死亡 的文化逻辑专著。这一切以及更多的成果大约是在四年间完成的。然而,考德威尔不仅是一个激进的文人,还是

100

一个忠诚的、普通的共产党人;他参加了西班牙的国际旅。在西班牙,不过几个星期,就在战斗中牺牲了,当时他还不满30岁。 [11](P10)

相对于国外的广泛关注与如火如荼的论争,考德威尔在中国可以说是遭到了不折不扣的冷遇。虽然早在1958年著名美学家朱光潜就翻译了考德威尔 再论垂死的文化 中的 论美:对资产阶级美学的研究 一文,并附录了评论文章。[12](P219~268)但是,直到1995年国内才出版 考德威尔文学论文集 ,收录了考德威尔的 幻象与现实 和 传奇与现实主义 两部著作,对于最早引起朱老重视的另外两部主要的文化批评著作 论垂死的文化 和 再论垂死的文化 则只摘译了其中的一篇 D.H.劳伦斯:资产阶级艺术家研究 。与此同时,对于考德威尔的研究也格外冷清。除了陆建德为 考德威尔文学论文集 一书所写的译序、殷曼楟的 先行者考德威尔 对英国马克思主义美学传统的理论追踪 [13]、向爱明的 两个世界之间 考德威尔艺术观初探 [14]等少数几篇论文之外,国内的专论文章可谓凤毛麟角。作为英国马克思主义批评的一位先行者,考德威尔应该引起中国学界的足够重视。

参考文献

[1]E.P.T hompson.Chr i stopher Caud w e ll[J].Cr iti ca l Inquiry,

1995,(V o1.21,N o.2).

[2]雷蒙德 威廉斯.文化与社会[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

社,1991.[3]雷纳 韦勒克.近代文学批评史(第5卷)[M].上海:上

海译文出版社,2002.

[4]Chr i stopher Caudwe l.l Stud i es and F urt her Stud i es i n a D y

i ng Culture[M].N e w Y ork and L ondon:M onthly R ev i ew

Press,1971.

[5]考德威尔.考德威尔文学论文集[C].南昌:百花洲文艺

出版社,1995.

[6]梅 所罗门.马克思主义与艺术[C].北京:文化艺术出

版社,1989.

[7]戴维 洛奇.二十世纪文学评论(上册)[C].上海:上海

译文出版社,1987.

[8]Chr i stopher Paw li ng.Christopher C aud w ell T ow ards a D i a

l ec tica l T heo ry o f L iterature[M].L ondon:t he M ac m ill an P ress L td,1989.

[9]特里 伊格尔顿.马克思主义与文学批评[M].北京:人

民出版社,1980.

[10]T erry E ag leton.Cr iti c i s m and Ideo l ogy:A S t udy i nM a rx ist

literary T heory[M].London:V erso,1976.

[11]弗朗西斯 马尔赫恩.当代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C].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12]朱光潜.朱光潜美学文集(第3卷)[M].上海:上海文

艺出版社,1983.

[13]殷曼楟.先行者考德威尔 对英国马克思主义美学

传统的理论追踪[J].福建论坛,2007,(4).

[14]向爱明.两个世界之间 考德威尔艺术观初探[J].

上海大学学报,2000,(10).

责任编辑 王 宇

A L earnedM an in the Traditions of BritishM arxist Critic

On the Discussions about Caudwell

SUN Y ing

(I nstitute o f Literature,Jili n Un i v ersity;Changchun130021)

Abst ract:A s one o f the m ost fa m ous B ritish M ar x i s t critics,Caudw ellw as w i d ely discussed by the researchers all over the world.So w e should not see the pheno m enon of the Caudw e llD iscussi o ns as an iso lated and short-li v ed i n te llectual ep isode happened in1950s i n Eng land.In the Caudw e llD iscussi o ns,t h e proble m whether Caud w e ll w as aM arx ist o r aM arx ist aesthetics cr itic w as one of the m ost constantl y debated issues accord i n g to the quali ty and va l u e of his theories.

K ey w ords:C audw el;l C audw ellD iscussi o ns;M ar x is;t M ar x ist critic

101

介绍英国文化的英语作文2篇

介绍英国文化的英语作文2篇 英国文化英语作文一:介绍英国The Englishman love to behave gentlemanly and the Englishwoman love to behave ladily. They also show their respect to ladies. They always say Lady first. In their daily life. the English pay attention to their appearance. They dress neatly. They shake hands when they meet other. When they are with others, they usually say pleasethank yousorry and so on. The breakfast in Britain is very rich. Usually there are all kinds of egg products, oatmeal, bacon, ham, sausages, butter, jam, bread, milk, juice, coffee and so on. They are popular with the western countries. Whats more, the English like drinking tea. They have the habit of drink afternoon tea at about 3 in the afternoon. They enjoy drinking tea and treat it as a kind of seeing friends. 【参考译文】 英国人崇尚绅士风度和淑女风范,讲究女士优先。在日常生活中,英国人注意仪表,讲究穿著,英国人的见面礼是握手礼。与人交往时,注重用敬语请、谢谢对不起等。英式菜的早餐很丰盛,一般有各种蛋品、麦片粥、咸肉、火腿、香肠、黄油、果酱、面包、牛奶、果汁、咖啡等,受到

马克思主义与历史学

《马克思主义与历史学—一种批判的 研究》读书报告 哲学系12级龙婕1200014955 摘要:《马克思主义与历史学》一书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提出了马克思的生产力决定论的主要观点及其来源,第二部分作者对生产力决定论作了批判,并且提出了一种替代性理论,最后一部分,作者叙述了历史唯物主义中的基础和上层建筑。本文我主要论述前两部分,即对马克思所提出的生产力决定论和作者对此提出的反驳作说明。 要想理解马克思、恩格斯著作中的各种观点,首先要对他们在著作中所提到的关键概念有所了解。生产力、生产关系、劳动关系、生产方式这四个概念,首先应该被加以解释。科恩和麦克默特里对马克思著作中的生产力的概念总结为“任何被用于或能够被用于创造某种物质使用价值的东西”1,因此,生产力是“生产主体能够运用的某种设施,(部分)作为这种运用的结果,生产得以进行”2。生产关系的概念从它的作用加以界定,生产关系决定社会生产力的使用权,决定生产过程的产出,即社会财富的分配形式。关于劳动关系。目前有两种解释可供选择,一种是将劳动关系视为一种独立概念,另一种是将其视为生产力的组成部分。对于生产方式的使用,马克思本人也存在着至少两种以上的使用方式,它可能是指执行生产的方式,有时候也被用以指代生产力。对这些基本术语的理解,对我们理解马克思观点有重要影响。 马克思首次以成熟形势提出历史唯物主义,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马克思相信他已经发现了历史的真正基础,那就是物质生活的生产和它所产生的市民社会。受到达尔文、傅立叶、圣西门、亚当·斯密等人的影响,主要是黑格尔和进化论思想的影响,使马克思形成了这样一种历史观。著名的“四阶段理论”将人类社会划分为狩猎、放牧、农业、商业四个阶段,划分的标准是人类谋求生存手段的不同,亚当·斯密在这个框架下进行研究,每个阶段有与之相对应的所有权关系、法律等我们暂时称之为“上层建筑”的东西。马克思和斯密一样,相信人有自主能动的改变自己的生活条件的倾向,强调生产生活资料的重要性。“那些使一定的生产力能够得到利用的条件,是社会的一定阶级实行统治的条件”3。受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影响,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论证“法的关系正像国家的形式一样,既不能从它们本身来理解,也不能从所谓人类精神的一般发展来理解;相反,他们根 1麦克默特里:《马克思世界观的结构》,普林斯顿,1978年出版,第55页。 2科恩:《卡尔·马克思的历史理论》,第32页。 3

英国的名胜古迹

英国的名胜古迹 四川省安岳中学邓伊 内容提要 一、1、让同学们了解英国有哪些著名的名胜古迹? 2、让我们知道应该哪名胜古迹的地理位置,了解为何值得了解! 二、1、培养学生收集、查阅和整理资料,根据主题进行调查研究和发表见解的能力。 2、学会基本的研究方法和论文写作技巧。 3、拓展学生视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发展合作精神。 4、适应时代需求,培养学生社会调查研究的能力。 正文 英国(The United Kingdom)是由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和北爱尔兰组成的联合王国,一统于一个中央政府和国家元首。该国社会安定、生活稳定,犯罪率低并极少有暴力行为发生。英国的气候温和,无严寒酷暑,四季如春。这里交通便捷、公路和铁路系统既安全又高效,电讯业也属世界上最发达者之列。大城市并未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迅猛崛起,这就使许多历史建筑和遗迹得以保存,并确保了大量的公园和绿地未被占用。作为欧洲最大和最具国际特色的城市,伦敦是英国的政治文化中心,是不折不扣的国际大都市,也是众多国际组织和企业的总部所在地。 伦敦塔桥英国是一个具有多元文化和开放思想的社会。英国的艺术、音乐、文化和饮食一直受到来自世界各地不同国家的人民和民族习惯的影响,并与许多国家有着悠久而密切的联系。直到现在,它仍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英语国家保持着牢固的关系。英国是欧盟成员国,25年来,在维护和发展欧盟与中国的关系方面,它是始终不渝和热心的支持者。英国是欧盟国家在中国最大的投资者。 英国位于欧洲,是由大不列颠岛(包括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以及爱尔兰岛东北部的北爱尔兰和一些小岛(海外领地)组成。英国本土位于欧洲大陆西北面的不列颠群岛,被北海、英吉利海峡、凯尔特海、爱尔兰海和大西洋包围。24.36万平方公里(包括内陆水域),英格兰地区13. 04万平方公里,苏格兰7. 88万平方公里,威尔士2. 08万平方公里,北爱尔兰1. 36万平方公里。位于欧洲西部的岛国。由大不列颠岛(包括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爱尔兰岛东北部和一些小岛组成。隔北海、多佛尔海峡、英吉利海峡与欧洲大陆相望。它的陆界与爱尔兰共和国接壤。海岸线总长11450公里。全境分为四部分:英格兰东南部平原、中西部山区、苏格兰山区、北爱尔兰高原和山区。 一、问题提出: 英国名胜古迹有哪些? 二、研究过程:

美国-国家概况、风土人情

美国概况及风土人情 首先要想做好美国项目就要了解目的国家的历史,政治经济,文化背景,风土人情等。相对于中国具有上下5000年的古老历史文明,美国作为一个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拥有的历史并不算漫长。 美国历史 最早可以追溯到15世纪左右,那时的美国本土居住着大量的土著印第安人。并没有被近现代文明社会所发现,直至意大利人航海家哥伦布发现了北美洲大陆,在1492-1502,十年间,哥伦布在西班牙的资助下四次横渡大西洋,达到美洲大陆。可以说;是哥伦布把欧洲的现代文明带到了美洲大陆。自从哥伦布发现了现代文明后, 在1776年7月 4日,反对英国殖民者的军队在费城召开了第二次大陆会议,组成“大陆军”,由乔治。华盛顿任总司令,并通过了《独立宣言》,那么这一天就被成为美国历史上最著名的“独立日” 1783年9月3日,独立战争结束。美国成为美洲首个独立国家。” 1787年制定联邦宪法。 1788年乔治。华盛顿当选为第一任总统。

美国地图: 美国位于北美洲中部:东濒大西洋,西滨太平洋,北靠加拿大,南接墨西哥及墨西哥湾。除美国简称USA,US,是由50个州和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组成的联邦共和立宪制国家。 面积与人口: 美国国土面积世界第四;第一俄罗斯,第二加拿大,第三中国,大约为962.9万平方公里陆地面积915万平方公里,内陆水域面积为20万平方公里,五大湖中美国主权部分约为17万平方公里。河口,港湾,内海等沿海水域面积约10万平方公里。 美国人口约3.1 亿人,数量为世界第三。第一是中国,第二是印度,以白人为主,但有大量的移民人口。 主要城市 华盛顿:纽约所担任的职能仅限于经济范围内,而美国的首都华盛顿是纯粹的政治中心。区别于中国的首都北京所具有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职能所不同的,美国的很多城市都具有单一的职能性。举例来讲美国的首都华盛顿只是政治中心,全程华盛顿D.C。最著名的景点就是美国的国会大厦,白宫,以及白宫正对面的华盛顿纪念碑。 美国的纽约不仅具有金融中心这一特点,同时他也是灾难的中心。他的出名也许会因为股市的反弹一夜暴富,也许会因为911的撞击事件而失去生命。 纽约市The city of New York 金融,文化,艺术的中心 纽约市是美国最大及人口最多的城市,也是全世界最大的都会区之一。 纽约在商业和金融的方面发挥巨大的影响力。该市有曼哈顿区,皇后区,布鲁克林区,布朗克斯区,斯塔腾岛五个区。 纽约市是美国第一大港,同时也是世界第四大都会区,仅次于东京,首尔,墨西哥城。 历史事件:2001年9月11日,911事件,恐怖分子劫持四架飞机,两架分别撞向两座世界贸易中心,一架撞向五角大楼,造成3000人死亡。 洛杉矶City of Los Angeles 洛杉矶是美国第二大城市,仅次于纽约,拥有巨大影响力的国际化大都市。 洛杉矶人口是加州最多的,超过400万人口,仅次于纽约。 大学有;加州理工学院,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南加州大学,洛杉矶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 旧金山 San Francisco

从《唐顿庄园》看英国传统文化

从《唐顿庄园》看英国传统文化 摘要:英国是一个素来注重传统的国家,这一点丝毫不逊于中国,谈西方文化就 无法避开谈英国文化,英国文化在世界历史中占据着一个特殊的地位。《唐顿庄园》被誉为“21世纪最伟大的英剧”,它重现了20世纪初英国上层贵族与其仆人们在森严的等级制度下的人间百态,我们可从中寻见英国传统文化缩影。 关键词:英国文化传统西方文化唐顿庄园 在整体的西方文化中,我们或许可以绕开欧洲、美洲任何一个国家来谈,唯独不能绕开英国。在“日不落帝国”鼎盛时期,殖民地所统治的人口几乎占世界的一半。这也是为什么今天英语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包括开启工业化的文明等等,这些荣誉都不属于西方,而仅属于英国。英国文化是西方的典型,并迄今影响整个世界。 享有“21世纪最伟大英剧”美誉的《唐顿庄园》,自2010年播出至今,横扫艾美奖,金球奖,创下了极高的收视率,在中国也掀起了追剧热潮。尤其最近习近平访问英国期间,不仅提到了莎士比亚、拜伦,也提到了英国当代文艺作品《唐顿庄园》。伦敦大学教授大卫?莫里认为,英国人对于《唐顿庄园》的喜爱更多的可能源自对于历史记忆的追寻,而中国人对于《唐顿庄园》的追捧可能基于一种对贵族生活的想像以及对于上层生活的追求。但笔者认为,中国人的追剧热情来源于对英国文化的探秘心理,此剧所反映的英国文化特征对中国观众产生了强烈的吸引。 所以,本文将以《唐顿庄园》为引,浅析其中英国的传统文化。 一、唐顿庄园与英国传统贵族文化 英国的贵族是自盎格鲁-撒克逊开始形成的一个社会等级。贵族在英国的长期统治,使英国社会形成了“贵族精神”。 ①勇敢尚武,贵族的勇武精神对捍卫民族独立,保卫自由的权利等都起着积极的作用,这种风格流传给后世,使整个民族都具有一种勇敢、不畏强暴的特征。 这一点实际上与中国古代上流社会有点相像,皇族不光重视文学,也重视骑射,这是一种时刻准备保家卫国的觉悟。唐顿庄园中的贵族们每年也会定期邀请好友举办打猎的娱乐活动。《唐顿庄园》对于贵族精神的描写,在唐顿庄园的主人格兰瑟姆伯爵身上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一战爆发之初,不少贵族投军从戎,格兰瑟姆伯爵被选为郡治安长官,也换上了一身戎装。但他对于这个空有虚衔的职位并不感到满意,抱怨说“这并不是真正重返了军队”。 直到一天早晨,他收到来自罗宾森上将的书面邀请,请他出任北雷丁志愿军的上校。这个消息令格兰瑟姆伯爵喜出望外,因为他不仅借此能统帅真正的部队,实现“重返军队”的夙愿,同时也能在战时承担地方治安乃至军事作战上的责任,总算不负他伯爵的贵族头衔。 而剧中的这位伯爵并非战争狂热份子,在国家危难时能有此身先士卒的觉悟,实际上,在一战的阵亡者名单中,就包含了六名上院贵族、十六名从男爵、近百

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与历史研究_上_

一、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创立和发展 (一)马克思以前的历史理论 什么是历史?历史是已经过去了的客观存在。马克思、恩格斯说:“历史可以从两方面来考察,可以把它划分为自然史和人类史。但这两方面是不可分割的;只要有人存在,自然史和人类史就彼此相互制约。”[1](P516)我们这里所说的历史,指的是人类史,即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 历史既然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是过去了的客观存在,为什么一代又一代的人仍然会对历史感兴趣,并且怀有探究历史的强烈愿望呢?这是因为人类社会的今天是由它的昨天和前天发展而来的。人们为了更好地认识人类社会的今天、预见明天,一个重要的条件,就是要了解它的昨天和前天。古人所谓“彰往而察来”,“述往事,思来者”,讲的就是这个意思。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人们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实践所积累的丰富经验,所蕴涵的社会治乱兴衰的深刻教训,对于后人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所贵乎史者,述往以为来者师也”。人们在创造历史的过程中,同时也在多方面地展示着自己,改变着自己,并且在总体上不断地提高着自身的素质。历史人物的功过是非、得失成败,对于后人也具有重要的警示作用。正如古人所谓“欲知大道,必先为史”,“穷览千载,见贤而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 但是,历史作为人类社会已经过去了的客观存在,是不可能照原样重复出现的,那么,人们又怎样认识历史,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呢? 为此,首先当然是要收集史料和考证史实,正确地和准确地描绘现实的历史过程。因为这是认识历史的前提。不过,这样做,还不就是对历史有了认识。研究历史,主要是为了在此基础上,理清历史脉络,总结历史经验,揭示历史发展的规律性,考察历史发展的趋势,以此作为今人和后人思想上的借鉴和行动上的向导。而要做到这一点,仅仅依靠收集史料和考证史实就远远不够了,人们还必须在科学的社会历史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下,对史料进行分析和综合,进行理论的思考。如果没有理论思维,即使要把两个简单的历史事实联系起来都是不可能的,更不用说对历史做出科学的阐释和总结了。 社会历史观是人们对社会历史的根本看法,主要指人们关于人类社会的起源、社会生活的本质, 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与历史研究(上) 谢毅 摘要:本文论述了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创立和发展,概括了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主要是其历史观和方法论方面的基本内容,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对于历史研究的指导作用,强调了史学工作者认真钻研马克思主义史学经典著作的重要性和应当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唯物主义历史观;历史研究 中图分类号:B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4409(2011)01-0011-09

最新传统文化英语作文

传统文化英语作文 1.假定你是李华,是某高中的一名学生。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你校近日将举办中国传统文化展(The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Fair)。请给你的外教Mr. Smith写一封电子邮件,邀请他参加。邮件的内容包括: 展会的宗旨,时间、地点以及参加人; 展出内容:相关书籍、图片、实物等; 注意:词数100左右;可以适当增加细节,以使行文连贯。 Dear Smith, I'm writing to invite you to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al Fair to be held by our school at the Art Center this Friday afternoon, from 2pm to 5pm. Since this event aims to help more people learn about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the staff, all the students and their parents as well as anyone interested in it are welcome. At the Fair, related books, pictures, videos and objects will be exhibited, through which visitors will not only understand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better but also definitely feel the unique beauty of it. If you're interested, please come and enjoy it. And I'd be glad to offer any help. Looking forward to your early reply. Yours, Li Hua 2.假如你是李华,你校将举办中学生文化艺术节,请给你的英国朋友Peter写信,邀请他参加这次艺术节并请他表演一个节目.信的内容包括: 1.演出地点、时间及参加人员; 2.介绍艺术节主题:弘扬传统文化,促进文化交流. 注意:1.词数:100左右 2.可以适当增加细节,以使行文连贯. 参考词汇:中学生文化艺术节the Middle School Art Festival 承办 host 弘扬 carry forward . Dear Peter, How is everything going?I'm honored and happy,hearing you are a fa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Art and Culture.Here comes a piece of good news appealing to you.The Middle School Art Festival hosted by our school is drawing near. The festival is to carry forward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promote cultural exchange.And it provides audience with a stage where they can sample different form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foreign culture while putting on performance.Next Friday,on the 30th of June,the festival will be held in the Shiyu Building.All of us students will take part in it.I sincerely hope that you can join us in our performance.By the way,it will be nicer of you to show us something from your country,since it will satisfy our curiosity about Britain. All of us will feel graced with the presence of you and your family. Yours,Li Hua 3. 假定你是李华,你的留学生同学Smith对中国传统文化很感兴趣,想要了解端午节。请你写信向他介绍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包括以下要点: 1)端午节的时间及起源(农历五月初五); 2)端午节的习俗; 3)邀请他端午节那天和你一起过节。 注意:1)词数100左右。 2)可适当增加细节,以使行文连贯。 Dear Smith,

郭沫若和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成就与不足_何晓明

应该出现一点争论,就不去研究了。有些问题要讲清楚,是需要深入展开讨论的。”说到社会经济形态问题,他说:“关于社会经济形态问题,即中国历史上有没有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问题,以及中国历史为什么没有进入资本主义社会的问题,是可以也是应该讨论的,但是不要停留在字面上、概念上,要深入一些、实际一些。”他认为,中国的历史学应该很好地总结一下。用马克思主义研究历史到今天已经九十多年了。史学的成绩在哪?大家共同的认识都有哪些?不要一会儿这样,一会儿又那样。中国历史学在世界历史上应该有它一定的地位。不能一切肯定,也不能一切否定。实际上,用某一种意见、观点来一统天下是不可能的。毛泽东主张历史学要“百家争鸣”,所以我们要认真地讨论。他呼吁:“现在,我们应该考虑中国的历史学应该如何发展的问题。像现在这样冷清,不正常。”他认为,老问题还是可以讨论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哪些是值得肯定的,也可以讨论。有的研究不一定能得出大家都同意的结论,但是大家共同来建设,共同来研讨,是有好处的。①林甘泉先生讲的对我们很有启发。我个人理解,“马克思主义史学哪些是值得肯定的,也可以讨论”,这就是一种辩证地看待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态度,这就意味包括郭沫若在内的老一辈史学家的学术观点也是可以讨论、可以总结的。 今天,我们研讨郭沫若,不仅仅是要公正地确认他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史上的地位,同时也是总结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一个很好的机会。结合具体的史学家来总结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比空泛的研究更能深入,对推进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建设更有实效。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要应对来自各方面的挑战,同时也要在自我反思的过程中不断前进。 郭沫若和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成就与不足 何晓明(湖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 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史上,郭沫若是毫无疑义的开山式人物和人格化代表。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辉煌成就与不足,在他的研究过程与研究成果中,都有典型的体现。 第一,郭沫若是第一位主动、自觉运用唯物史观系统研究中国历史的学人,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创立者。 一般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史,都是从李大钊的《史学要论》讲起。如果说李大钊的《史学要论》在中国史坛率先高扬起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旗帜,那么郭沫若的《中国古代社会研究》则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具体指导中国历史研究的开山之作。在老一辈马克思主义史学家中,郭沫若是最早提倡唯物史观指导地位的学者。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成功。对此大事件,郭沫若“虽然没有见到太阳,但对太阳的热与光已经感受到了”,并且“对于这新社会生出了作进一步了解的要求”。②1919年,在诗歌《匪徒颂》中,他热烈赞颂包括列宁在内的“古今中外的真正的匪徒们”,为一切“政治革命”、“社会革命”、“学说革命”的“匪徒们”三呼“万岁”。1921年,在《女神》序诗中,郭沫若称“我是个无产阶级者”,愿意把“私有”的《女神》“公开”,去唤起“可爱的兄弟姐妹”。1922年10月,他明确 ①② 参见林甘泉:《让史学研究热络起来》,《中国史研究动态》2016年第5期。《郭沫若同志答青年问》,《文学知识》1959年6月号。

英国风土人情及饮食习惯.doc

英国风土人情及饮食习惯 走进英国,想要更深的了解英国吗?下面跟着我一起来看看吧。 地理位置:英国是大不列颠岛和爱尔兰岛东北部及附近许多岛屿组成的岛国。东濒北海,面对比利时、荷兰、德国、丹麦和挪威等国;西邻爱尔兰,横隔大西洋与美国、加拿大遥遥相对;北过大西洋可达冰岛;南穿英吉利海峡行33公里就到法国。 国旗:英国国旗由蓝色背景、红色“米”字构成,因此也称为“米字旗”。首都:伦敦国花:玫瑰名胜古迹篇“大本钟” 坐落于泰晤士河畔议会大厦的北面,耸立着高高的钟楼,镶有大钟,名为“大本”。每隔一小时,大钟根据格林威治时间发出沉重而铿锵的响声,在数英里之外也能听到钟声的回荡。 1859年,大钟由当时的英王工务大臣本杰明〃霍尔爵士监制,大钟共重21吨,铸造时耗资2.7万英镑。“大本” 钟被视为伦敦的象征,凡到伦敦观光的人,无不想到钟楼周围,站在议会桥上欣赏伦敦这个独具一格的建筑。 伦敦塔 伦敦塔始建于 1078年。它在历史上既作过王宫,也作过法院,后来又是一所监狱。伦敦塔占地7.2公顷,周围用巨石筑成一道厚实的城墙。城墙上有许多炮台、箭楼,四周是一条又宽又深的护城河。伦敦塔现在已经成了对外开放的博物馆。塔内有个珍宝馆,观众可以看到英国历代国王的王冠、王室珍藏的金银珠宝。伦敦古堡中还有一些身体肥胖称为 “渡乌” 的大乌鸦,有专人饲养。伦敦塔有千年的历史,堪称伦敦最悠久的古迹,游客每年达200万人。在出入口处游人可以看到两名身着古老的都铎王朝制服的禁卫,这些 “古老卫士”们,成了游客欣赏和摄影的对象。

大英博物馆 大英博物馆位于伦敦中心,闹区的格雷〃拉塞尔大街北侧。它是一座规模庞大的古罗马柱式建立,气魄雄伟、十分壮观。这里珍藏的文物和图书资料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博物馆所不能比拟的。大英博物馆建于1753 年,6年后正式开放,原来主要收藏图书,其后兼收历史文物和各国古代艺术品。 威斯敏斯特教堂 威斯敏斯特教堂是11世纪号称“笃信者”的英王爱德华建立的。教堂的主要特点是大门处有一对塔楼。教堂自建以来,一直是英国历代国王或女王加冕礼典和王室成员结婚的场所。英国历代国王死后,大部分葬在这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许多名人死后,在教堂也占有一席之地。英国把威斯敏斯特教堂称为 “荣誉的宝塔尖”。现在,威斯敏斯特大教堂不但是名人的墓地,而且是难得的“历史博物馆”。 饮食篇 英国人的饮食习惯一般是一日四餐,即:早餐、午餐、午茶餐和晚餐。口味喜清淡,不喜辣味。 1. 早餐:英国人十分重视早餐,尤其是周日的早餐。英国人用早餐的时间一般是7: 00-9: 00。传统的英式早餐比较复杂,开始吃一点麦片粥(以正宗苏格兰风味的粗燕麦片粥最为可口,而且富有营养,尤其是加入牛奶或奶油以及糖或盐之后);接着时熏肉片或加鸡蛋或腊肠加熏肉片,有时还吃熏鱼或鲜鱼;最后吃黄油或果酱烤吐司面包,有时还有些水果,饮料是茶或咖啡 2. 午餐:午餐一般在12点至下午2点之间。但对于大多数外出上班或上学的人来说,午餐则是一顿便餐。有些中、小学免费供应午餐。对于大多数工作人员来说,午餐休息时间较短,他们或去所在单位自助餐厅或邻

传统文化之文学常识

传统文化之文学常识 (2017年天津卷)4.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 ...的一项是( 3分) A.中国的干支纪年法中的“地支”是指: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B.韩愈《师说》“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学问和技能。 C.古代以山之南、水之北为阳,山之北、水之南为阴,如衡阳在衡山之南,江阴在长江之南。 D.土地孕育五谷,五谷之长为稷,古代帝王对土神“社”和谷神“稷”进行祭祀,后世以“社稷”代称国家。 (2016年天津卷)4.下列各句所涉及的年龄,由小到大排列正确的是() ①余自束发读书轩中 ②豆蔻梢头二月初 ③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④年近知命,位止方州 ⑤行行向不惑,淹留隧无成 A.③①②④⑤ B.③②①⑤④ C.②④③①⑤ D.②①③⑤④ (2013年湖北卷)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 ...的一项是() A.《论语》中有不少有关为人处世的格言警句。如:“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告诉我们做人要言语谨慎、行事敏捷;“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是说看见贤人就应该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就应该反省自己。 B.《红楼梦》第五回,贾宝玉随贾母等赴宁国府赏梅,午间去房间休息,看见房内挂着一副对联“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宝玉觉得这副对联蕴含丰富,十分喜爱,铭记在心。 C.《狂人日记》把批判的锋芒指向旧中国几千年“吃人”的历史。在狂人看来,人人都想吃人,又害怕被人吃,人与人互相牵掣,结成一个连环,难以打破。文末发出了“救救孩子”的呼声。 D.美国作家海明威1954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的作品《桥边的老人》和《老人与海》均以“老人”为主人公,前者表现了战争环境中人性的光辉,后者描写了“人的灵魂的尊严”。 (2012年北京卷)5.下列有关文字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英国文艺复兴时期莎士比亚创作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与中国元朝关汉卿创作的《窦娥冤》,二者同属戏剧艺术。 B.杜甫的《蜀相》和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都是咏史抒怀诗词的代表作,前者借诸葛言志,后者托周瑜抒怀。 C.从先秦《诗经》《楚辞》到唐宋诗词,再到明清诗文,作品的句式呈现以下共同特点:多用对偶,骈散相同,错落有致。 D.《聊斋志异》叙述的一些故事从内容上说是荒诞的、超现实的,但书中的许多细节又极具真实感,细腻而生动。

这10篇传统文化英语作文

这10篇传统文化英语作文,绝对考试热点,背起来~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10篇关于传统文化的英语作文,也是近年高考热门话题 01 假定你是华,是某高中的一名学生。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你校近日将举办中国传统文化展(The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Fair)。请给你的外教Mr. Smith写一封电子,邀请他参加。的容包括: (1)展会时间和地点:本周五下午2:00--5:00,本校艺术中心; (2)展会宗旨: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3)展出容:相关书籍、图片、实物等: 注意: (1)词数100左右; (2)可以适当增加细节,以使行文连贯。 【优秀满分文】 Dear Mr. Smith, I'm writing to invite you to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al Fair to be held by our school at the Art Center this Friday afternoon, from 2pm to 5pm. Since this event aims to help more people learn about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the staff, all the students and their parents as well as anyone interested in it are welcome. At the Fair, related books, pictures, videos and objects will be exhibited, through which visitors will not only understand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better but also

鲁克俭:近年来国外学者对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的思想史梳理

近年来国外学者对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的思想史梳理 摘自《中共中央编译局网》作者:鲁克俭 近年来,对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进行思想史梳理成为国外马克思学研究的一个新动向。先是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教授史蒂夫?里格比在1987年出版(1998年第二版)的《马克思主义与历史学:一个批评性导论》中对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发展史中的一些关键人物做了点评;2002年,英国桑德兰大学讲师马太?佩里(Matt Perry)博士出版了《马克思主义与历史学》,对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做了初步梳理;2006年,英国利兹城市大学高级讲师保罗?布莱克利奇(Paul Blackledge)博士出版了《反思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进一步梳理了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思想史。本文主要介绍佩里和布莱克利奇的研究成果,相信会对中国学界了解国外马克思学最新动态,把握西方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的发展轨迹有所助益。 一 佩里在《马克思主义与历史学》第一章对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有一个全景式概览。佩里指出,他考察马克思主义史学写作的目的是为了表明马克思仍然存在于20世纪的历史学研究中。尽管马克思主义史学通常被指责为还原论和决定论,但实际上它比任何其他学派(大概年鉴学派可以与它相提并论)都体现出更宽广的研究方法和问题。二战后的英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家通常与“新史学”联系起来,于是人们倾向于认为马克思主义拒绝传统的史学形式如传记体的、政治的、思想的和叙事史学等。实际上,马克思主义史学家不但胜过惯常的史学形式,也胜过创新的史学形式。比如伊萨克?多伊彻(Isaac Deutscher)的《斯大林》(1949年第1版)及其关于托洛茨基的多卷本著作就是传记体的。类似的传记体史学著作还有:保罗?弗罗利克(Paul Fr lich)的罗莎?卢森堡、托尼?克利夫(Tony Cliff)的列宁、克里斯托夫?希尔(Christopher Hill)的克伦威尔或米尔顿等。马克思主义根本不拒绝传记。但马克思主义传记有别于其他历史学派传记的特征在于其对个人在历史上作用更理论化的澄清,而对个人在历史上作用之迷的解答是每个传记作者都需面对的难题。实际上,非马克思主义者伊恩?克肖在其所著的《希特勒》中就借用了马克思关于个人在历史上作用的观点即《雾月十八》开头的那句名言:“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 至于传统史学所关心的叙事风格,不管是讲故事的艺术或是意味深长的文学展开,都在许多马克思主义史学著作中得到体现。如C.L.R.詹姆士的《黑色雅各宾》和托洛茨基的《俄国革命史》就不能被指责为因为术语而牺牲了文学性。除了叙事艺术和传记外,马克思主义史学也包含研究高度政治和自上而下历史的杰出著作,如梅森(Mason)的《第三帝国的社会政策》、萨维尔(Saville)的《1848》。对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最常见指责是说它夸大了经济史。马克思主义经济史方面的著作确实很多,比如在关于封建主义到资本主义的过渡以及生活标准的辩论中都可以看到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的身影。除了不拒绝传统史学方法外,马克思主义史学在20世纪也提供了许多方法论创新,如“自下而上的史学”,其代表性著作是鲁德(George Rude)的《法国大革命中的群众》(1959年)、汤普森的《英国工人阶级的形成》(1963年)、希尔的《颠倒的世界》(1972年)、罗德尼?希尔顿(Rodney Hilton)的《农奴争得自由》(1973年)等。这种研究对社会史学的发展方向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尽管女性主义者和黑人民族主义历史学家激烈批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实际上是妇女史和黑人史研究的先驱。希拉?罗博特姆(Sheila Rowbotham)的《隐瞒历史》(1973年)开辟了激进妇女史学的领域,而詹姆士、威廉姆斯、尤金?吉诺维斯(Eugene Genovese)关于黑人奴隶制度的著作以及弗赖尔(Peter Fryer)的《保持权力》关于英国黑人体验的著作也在黑人史上起到了类似的作用。马克思主

英国传统文化与教育

英国传统文化与教育[谦让是一种美德]

谦让是一种美德 我国自古以来就流传许多让的佳话,如“尧舜让位”、“相如让廉颇”、“孔融让梨”等。现在就以孔融让梨为例看看中国传统美德中的“让”。孔融四岁的时候,常常和哥哥一块吃梨。每次,孔融总是拿一个最小的梨子。有一次,爸爸看见了,问道:“你为什么总是拿小的而不拿大的呢?”孔融说:“我是弟弟,年龄最小,应该吃小的,大的还是让给哥哥吃吧!”孔融小小年纪就懂得兄弟姐妹相互礼让、相互帮助、团结友爱的道理,使全家人都感到惊喜。从此,孔融让梨的故事也就流传千载,成为团结友爱的典范。 翻开《辞海》,“让”字有退让、谦让、辞让的意思,这里还引用了古人的一句话:“厚人自薄谓之让”。可见,“让”字里面包含着讲文明,讲礼貌,讲团结,讲道德,克己为人,顾全大局的丰富内容。“让”作为一种精神,是国家加强安定团结的胶合剂。在古代,有“礼仪之邦”之称的中国就把互相谦让的事当作古今佳话,在生活中,一些小事也和谦让有关。如果人人都能从大局出发,宽怀让人,美德就会蔚然成风,大家就会感到温暖,社会问题就会减少,构建和谐也就不是什么难事。如果缺乏让的风格,相互间斤斤计较,白眼相视,攥拳相持,那社会生活的车轮就不能正常运转。其实说到底,有的人之所以不让,主要还是怕吃亏。让,是要吃一点亏的,但作为情操高尚的人,还是应该有敢于吃亏的精神。梅之所以赢得“梅花香自苦寒来”的赞叹,是因为它对冰雪的谦让;荷之所以赢得“出淤泥而不染”是因为它对于污泥的谦让;竹之所以赢得“千磨万击还坚劲”的美誉,是因为对于陡崖的谦让。其实,谦让就是一种心平气和的谦卑与互让,就是一种心明眼亮的谦虚与互利,就是一种心比天高的谦逊与互惠,就是一种心安理得的谦敬与互存。 因此,我们一定要学会谦让,谦让是一种品质。我们在学会谦让别人的同时,更要学会谦让自己,谦让人生。面对生命的挫折,我们要学会谦让,必要时,我们更要感激它。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我们不能因为挫折而失去了对生命的热情,不能因为挫折而失去了活下来的勇气。学会谦让,它将成为我们走向成功的风帆。然而,谦让并不意味着退却不前或软弱可欺,并不是面对委屈、误解甚至凌辱无动于衷;而是在不伤害别人或危及社会的情况下,作出合理的让步,对于没有道理,存在伤害的对峙,我们是不应该谦让,应当肯定的坚持。 人生的旅途总有坎坎坷坷,带上“谦让”,总能找到避风港;人生的小路总有弯弯曲曲,握住“谦让”,总能披荆斩棘,看到胜利。相互谦让,让社会更和谐,世界更和平。 出处:1.《论语·学而》“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 2.《辞海》“厚人自薄谓之让”。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文学与新闻学院传播学陶兰 201330080918 摘要:二十世纪初期是中国饱受凌辱的时期,也是中国爱国人士不断为解救祖国寻找出路的时期。在这一时期,有人尝试西方资本主义,有人试图学习日本“明治维新”,有人也试图走民主社会道路,可是这些方法都一一失败了。而自从中国共产党从俄国引进了马克思主义,并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起中国人民以后,中国的革命面貌就发生了变化,并最终在随后的不断斗争中解救了中国。自那以后,中国的发展改革以及崛起的道路就一直伴随着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历程。在整整一个世纪里,马克思主义不仅作为哲学社会科学的理论形态,而且也作为指导社会变革的思想旗帜,深深影响着中国。而中国共产党90年艰苦卓绝的奋斗历史,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艰难探索、不断取得新成果的历史。本文试图简单重现历史,浅谈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关键字:马克思主义,历程,中国化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开始了近代中国社会的裂变。经济上,封建经济基础逐渐瓦解成为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社会变化的决定性因素;政治上,历史上那种大一统的集权专制统治受到资本主义各国争相分割中国实力范围的挑战;思想文化上,历史悠久、独成一脉并影响世界的中国传统文化,由于西风东渐而呈式微的态势。十九至二十世纪之交,国情状况的恶化到了十分危急的地步。辛亥革命的成功,使中国开始了新的生存奋斗。然而“共和其名,专制其实”的现象是人们逐渐认识到革命风暴过后,中国社会不仅没有让人感觉到气象一新,反而迷茫在更加混乱的遭遇之中。一大批革命者、思想家痛苦地认识到,衰落的中国并没有因为帝制的推翻而获得新生,革命的使命并没有真正完成,中国社会的变革还需要另辟蹊径。 一、马克思在中国的初期传播 1915年,以陈独秀在上海创办的《青年》杂志为标志,一场带有启蒙性质的思想文化运动在中国掀起。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以开辟人类社会新纪元的历史价值,促成了中国先进知识分子选择救过救民道路的视线转移。对于十月革命,李大钊凭借其灵敏的政治洞察力作出了深刻评论。1918年7月他发表的《法俄革命之比较观》一文,称“吾人对于俄罗斯今日之事变,惟有翘首以迎其世界的新文明之曙光”,表露对十月革命胜利的欣喜心声。此后其发表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是中国马克思主义传播史上一篇极其重要的文献,代表着李大钊在当时马克思主义的认识上达到了较高的水平。新文化运动的领袖陈独秀也在十月革命的触动下,从原先宣传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转向宣传马克思主义。

精选10篇关于传统文化的英语作文

精选10篇关于传统文化的英语作文 今天,下面小编和大家分享的是10篇关于传统文化的英语作文,也是近年中考热门话题,同学们赶快收藏备用吧! 01 假定你是李华,是某初中的一名学生。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你校近日将举办中国传统文化展(The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Fair)。请给你的外 教Mr. Smith写一封电子邮件,邀请他参加。邮件的内容包括:(1)展会时间和地点: 本周五下午2:00--5:00,本校艺术中心;(2)展会宗旨: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优秀的传统 文化;(3)展出内容:相关书籍、图片、实物等:注意:(1)词数100左右;(2)可以适当增 加细节,以使行文连贯。 【优秀满分范文】Dear Mr. Smith,I'm writing to invite you to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al Fair to be held by our school at the Art Center this Friday afternoon, from 2pm to 5pm.Since this event aims to help more people learn about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the staff, all the students and their parents as well as anyone interested in it are welcome. At the Fair, related books, pictures, videos and objects will be exhibited, through which visitors will not only understand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better but also definitely feel the unique beauty of it.If you're interested, please come and enjoy it. And I'd be glad to offer any help. Looking forward to youy early reply.Yours,Li Hua 02 假定你是李华。最近China Daily就“如何看待中国传统文化”面向社会征稿。请你 用英语给编辑写一封信,谈谈你自己的想法。要点如下: (1)表明自己的立场(传统文 化应该得到保护和传承);(2)给出你的理由;(3)呼吁社会共同参与。注意:(1)词数100 左右;(2)可适当增加细节,以使行文连贯;(3)开头和结尾已给出,不计入总词数。参考 词汇:传承 inherit Dear editor, I'm writing to you to talk about my opinions about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Yours,Li Hua 【优秀满分范文】Dear editor,I'm writing to you to talk about my opinions about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I think it's necessary for us to protect and inherit it. Here are some reasons.Firstly, as one of the ancient civilizations in the world, the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