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数学“算用结合”教学策略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小学数学“算用结合”教学策略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小学数学“算用结合”教学策略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小学数学“算用结合”教学策略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小学数学“算用结合” 教学策略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黄金峡中心小学杨世峰

一、问题的提出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学时,应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提高学生对运算意义的理解,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应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应避免繁杂的运算,避免将运算与应用割裂开来。新教材在编排上不再有“应用题”这一独立单元,应用题(解决问题)教学与数学意义和数学运算的教学一起出现,这意味着新教材更加强调通过问题解决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传统的计算教学往往是把计算与解决问题分割开来,纯粹是为了计算而教,强调单纯的技能训练,通过各种计算形式来提高他们的计算技能和熟练程度,使计算变成了枯燥的演练。学生学到的计算完全与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明显脱节。在当前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们又往往设计了内容丰富的情境吸引学生学习,但又没有较好地把握情景与教学之间的合理关系,在学生理解了算理之后,马上就去解决大量实际问题,在这里看似应用意识得到了培养,但另一方面也发现,学生的计算错误率却很高,特别是学生的计算能力很差,导致计算课与解决问题的课分不清楚。

在我们具体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到数学学习的必要

性,体会数学的价值,更好地发展学生和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教师

必须注意提高学生算用结合能力使学生用所学的计算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达到算与用的和谐结合。

二、研究目标

1、通过算用结合教学,加强学生算理算法的理解,培养学生良好的数感。

2、通过算用结合教学,培养学生数学问题意识,及获取数学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通过算用结合教学,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和反思的能力。

4、通过算用结合教学,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

三、研究内容

(一)小学学生算用教学现状调查的研究通过问卷调查、走访座谈对不同年级学生算用现状进行调查、了解,并进行情况分析。

(二)探索“算用结合”方法与途径的研究

1、创设情境,以用引算的研究。利用教材中出现的单元主题图和大量的情境图,让学生能够充分感受到计算的价值和现实意义,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方式思考问题,并自主地探究计算方法,找到切实可行解决问题的方法。

2、理解算理,以用理算的研究。通过长期的计算和解决问题的课堂教学,选用学生熟悉的事例,加强动手操作,在活动中引导学生自主构建,积极探究算与用的方法。

3、关注经验,以用促算的研究。

利用练习课、整理复习课、活动课与计算和解决问题课堂教学之前的铺垫,让学生再次算用结合,从综合角度培养学生的计算能

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4、步入生活,以用激算的研究。让学生从生活与各个学科中去发现数学问题,引导学生有层次的提出问题,提高计算率,发展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课题界定

“算用结合” 中的“算”指的是计算教学。“用”指的是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教学。“算用结合”,是探讨在新课程标准理念的引领下如何把数和计算与解决问题这两块内容的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发挥数学教育的最大育人功能。“算用结合”能力是指运用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理论依据

1、《数学课程标准》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时,应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增进学生对运算意义的理解;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应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应避免繁杂的运算,避免将运算与应用割裂开来,避免对应用题进行机械的程式化训练。”由此可以看出,学生的算用结合还主体于学生,享受到参与后的成功体会,提高计算能力,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学者认为,学习是主体在对现实的特定操作过程中对自己的活动过程的性质作反省抽象而产生的,学习数学是一个“做数

学” 的过程。前苏联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曾经提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数学学习也不是单纯的知识的接受而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数学活动。因此创建算用结合的教学环境,提高学生算用的学习意识,让学生主动去体验算用的结合,正是对建构主义的实践。

六、研究方法根据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本课题将主要采用以下

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广泛收集、查阅与本课题相关的文献资料,学习、研究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和先进教改经验,以提高思想认识,借鉴他人成果。

2、行动研究法。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将研究制定的实施方案贯彻落实到具体的教学工作中去,有计划有步骤地在教学工作中开展行动研究,边探索,边改进工作,解决实际问题,在研究实践中总结、反思、调整、提高。

3、经验总结法。在实验探索过程中不断分析总结,通过对成功经验的理论分析和科学总结,总结出培养学生算用结合能力的策略,在实践过程中加以回顾、反省、总结,通过分析和思考,总结实践的得失,再指导研究、实践。

七、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7.9 )

1、调查分析小学不同年级学生算用结合能力的现状,撰写《提高学生算用结合能力的实践研究》的调查分析报告。

2、查阅相关资料请教专家,搜集并学习国内外有关小学学生算

用结合能力的实践研究的资料信息;

3、制定研究方案并修改、完善,做好课题研究的准备。

第二阶段:研究实施阶段( 2017.10-2018.7 )

1、通过对学生算用结合能力的调查研究,确定学生研究对象,进行具体的备课、上课,在计算课中探索、实施。

2、通过探讨研究过程中的疑难问题, 写出课例分析,边研究,边实践,总结出更有效的训练方法。

3、及时进行阶段性分析与小结,在实施阶段边开发,边教研,边总结,及时整理研究数据和资料;

4、回顾、反思,完成阶段研究报告,进行阶段成果评估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 2018.9 )

1、分析与处理有关的数据,整理课题研究的各类成果材料,写出总结反思。

2、撰写结题报告,推广研究成果。

八、课题成员分工

组长:杨平负责课题开展,资料收集及整体评价,分析总结。

成员:王杰调查问卷,具体实验、研究,及时反思、总结。

杨世峰各种资料的收集整理,具体实验、研究,及时反思、总结。

高中数学课题开题报告

《高初中数学衔接教学研究》的开题报告 重庆市万州国本中学高中数学课题组 万州区教科所: 2009年9月,重庆市高中将全面实行新课改,为了深化教育改革,加强高中数学教育科研,衔接好高初中数学教学,提高高中数学教育质量,特做如下开题报告。恳请各位领导、专家指导。 一、课题名称 《高初中数学衔接教学研究》 二、开展课题研究的必要性 由于义务教育的需要,初中数学教材进行了大量削减;而高中教学,国家教委考试中心的高考大纲,作为一张罗织紧密的网,又牢牢地为高中数学规定了现行教材、现行课时、现行教学方法难以达到的高标准。作为现行的高中数学教材,无论从基础知识的广度、难度,能力要求的强度,思想方法要求的深度都远达不到现行高考的要求水平。即使如此,它仍远远高于初中合格毕业生所具有的数学知识和能力,尤其是数学思想方法方面的素质水平。为了尽量减少目前高一学生完成从初中义务数学教育到高中数学过度中的困难,必须首先补足初中数学中被砍部分中的有用的基础知识,并注意从初中数学的实际水平较自然地过渡到高中数学的学习。为此有必要对现行高中教材的起始部分进行研究。初中数学知识少、浅、易、知识面窄,要求低,进度慢,初中教师重视直观、形象教学,教师可以反复多次讲解演练。高中数学知识广泛,是对初中的数学知识推广和引申,也是对初中数

学知识的完善和升华,要求高,进度快,信息广,难度大,教师不可能象初中那样反复强调,反复演练,高中教师更强调数学思想和方法,和严格的论证推理。因此形成初、高中教师教学方法上的较大反差。在学习方法上、自学能力上、思维习惯上,都对高中学生有了较高的要求。台阶太高,缺少一个缓冲过渡。因此学生进入高中后,很多学生很快就表现出对于高中数学学习的不适应,所以如何实现初中数学与高中数学的顺利衔接,使学生尽快适应高中数学学习显得非常迫切和必要。特别是编写一套适合本校高一学生高初中数学衔接的教学案对多数普高的学生的学习有积极重要的作用。 三、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同志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指导,努力从实践中来形成理论,再到实践中去尝试去完善,提高我校高初中数学衔接教学能力,进而为全面提高我校高中数学教学水平打下坚实基础。 四、课题概念界说 我们所说的高初中数学教学衔接主体上是知识方法的衔接,使数学知识系统不断档,不掉链----弥补初中删除而高中非常需要的知识方法,强化初中弱化而高中仍然需要的知识方法。但核心是提高师生衔接的思想意识,指导学生学习方法,衔接初高中数学思想方法,衔接初高中教学方法,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良好习惯和方法,当然也包括衔接初高中数学知识方法。衔接教学研究的实质是给初三毕业,刚进入高一学生一个缓冲平台,引导学生从初中学习模式转向高中主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策略的研究开题报告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策略的研究 开题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和意义 进行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必然要涉及两个方面:教学观念的改变和教学策略的更新。数学教学观是数学教师关于数学教学的本质以及学生数学学习认识过程的一种认识。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纵观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还依然存在以下几个主要弊端:①重“教”轻“学”; ②重结果,轻过程;③重知识掌握,轻探究能力;④重智力因素,轻非智力因素。面对陈旧的课堂教学模式,面对新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教师要改变如今的课堂教学现状,提升教育教学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及探究能力的整体提高,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开展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能促使教师从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出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揭示提高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途径和方法,改变以往陈旧的课堂教学方法,从而引起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这对于提高课改的实效性、提升教师自身的素质以及促进学校发展都具有很高的实践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有效教学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有效教学”的提出还是当时“教学是艺术还是科学”之争的产物。我国学者张璐在《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年第11期中指出了国际有效教学的四条标准:教学对话、语言发展、挑战性的活动和学习背景化。 从国内外专家和学者对有效教学理论的具体论述中可以发现:两者都比较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教学效益的提高,以及教师的反思意识和效果的可测性或量化。但国外学者比较侧重于从学校、家庭、社会三个方面进行整体的把握,所做的研究理论普遍性

小学数学论文范文

小学数学论文范文: 小学数学生活化策略 摘要:小学数学不会自发产生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需要采用切实可行的方法。本文围绕小学数学生活化策略展开,旨在进一步拓宽小学数学教学思路,创新教学方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策略研究 数学作为小学生感知世界的重要方式,不会孤立于生活之外产生作用,也不能从教材和课堂教学中与现实生活自发产生直接的联系。显然,对《数学课程标准》的解读,不能只是明确“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是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珐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而是要从这样的教学目标定位中,寻找切实可行的方法。如何真正让数学贴近学生生活,让数学与学生生活触觉碰撞和交融,让他们真正的在生活中学数学,在学数学中了解感触生活,这是数学教师应该探究的课题,笔者认为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我们数学教师采用生活化教学策略。因此,笔者结合长期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和当前教改的要求.提出以下设想以求教于方家。 一、依托教材,促进学习材料生活化 数学教学生活化是指数学课堂教学与学生实际生活相联系,把数学知识转化为学生的实际生活情境,在实际生活情境中学习数学的一种教学方式。这里所指的学生实际生活并不单是单纯学生生活情境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完全再现,而是一种数学化的生活情境。小学数学教材是实现课程目标、实施教学的重要资源,也是进行学习活动的基本线索。学习材料生活化可以依托现行教材,加强“书本世界”与学生“生活世界”的沟通,改变数学学习生活苍白无为的状态。和许多研究者的认识一致的是,目前小学数学教材内容仍然缺乏时代气息和生活色彩,缺少学生喜闻乐见的内容。学习材料生活化就是要切合学生生活实际.将数学学习材料的呈现方式多样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合作交流,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建构属于学生自己的数学知识体系。 例如在教学“百分数”一般应用题时,笔者这样重组材料:一是收集信息。上课一开始就请学生描述学校周边道路环境状况。二是选择信息。在学生所列举的众多信息中选择出一条“为绿化道路环境,在校外公路栽种树木,一共栽了500棵,成活了490棵,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三是自主探究。学生提出问题中很多是学生已知领域,让学生自己解决。四是教师引导。告诉同学们“这批树木的成活率是98%。”从而提问“成活率”和“98%”的含义,让同学们先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讨论。这样重组,贴近学生所关注的现实生活,学习材料来自师生的熟知信息,体现了生活数学的现实性。这样就能很好地解决“死知识”适应“对话教学”之间的矛盾。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处理教材、调整教材。重组教材内容,给数学课本增加“营养”。让教学根植于生活,将枯燥乏味的教学内容设计成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有价值的案例,从而适合学生发展的数学学习过程,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的魅力.体验到学数学的乐趣。 二、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现实问题 数学知识最终服务于生活,回归于社会生活。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我积极鼓励学生收集、整理、加工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获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活动经验和方法,感受到生活与数学知识间的联系,不断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 数学教学不应该是个只注重求知过程、只注意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训练数学技能,而应该积极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认识世界、掌握分析问题的方式方法。在学生学习数学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使每一个学生拥有一双能用数学视角观察生活的眼睛,让学生带着数学问题接触实际.加深对数学问题的理解,进而懂得身边处处有数学。数学总能找到与人和现实生活的联系,抓住了联系,就能把活学到的知识进行活用。但这种思维习惯也需要我们一步一步地培训。如学习比例应用后,我们设计了一个将配液加水或加盐的实验操作活动:“要把10%盐水50千克,配制成20%的盐水。该怎么办?学生通过精确计算,动手测量得出使盐变多(加盐)或使水变少(蒸发)的规律。再如在学习“百分数意义”后,我出示了这样一道题让学生进行思考:我们班有30%左右的学生在家使用电脑上网,其中2/3的学生是利用网络进行学习,而1/3的学生却在玩网络游戏。看到这一现象,谈谈你的看法。这样让学生用学到的数学知识去思考、解决身边的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渗透了思想教育。适当地进行一些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使学生自觉地把所学到的知识与现实生活中的事物联系起来,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情感,培养学生把所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际的意识。 三、关注日常生活,捕捉学生的兴趣点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到处存在数学问题。数学的身影在生活中每个角落,数学的价值来自日常生活。数学教学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把数学问题与生活情景相结合.通过生活问题的解决达到巩固数学知识,提高数学技能.技巧的目的。对小学生而言,在生活中形成的常识、经验是他们学习数学的基础。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拓展学生认识数学,发现数学的空间,重视学生对数学体验的积累。让学生在数学知识之前尽早感受这种做法,在课堂中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教学厘米、米等长度单位时,可以从比高矮实际事例人手使学生明白了长度单位对于精确测量的意义,再让学生通过测量工具认识这些长度单位.然后动手测量图钉的长度、食指的宽度、书本长度、平伸两臂的长度、给爸爸妈妈测量坐高,黑板的长度、教室的长度等。 这些知识是学生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在不知不觉中学习了数学,让学生深切的体会到了原来数学就自己的身边,身边就有数学,数学不再是抽象,枯燥的课本知识,而是充满魅力与灵性.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活动。同时也增强了数学的亲和力,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课堂教学焕发了生命的活力。 四、学以致用,注重解决实际问题

《小学生养成教育实验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小学生养成教育实验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开题活动简况:开题时间、地点、主持人、评议专家(课题组外专家,专家应不少于2人)、参与人员等。 内容: 1、课题负责人老师介绍研究此课题的背景、意义及预期目标等。 2、校长对此课题研究进行了补充说明,强调了研究此课题对县大柳塔第一小学学生养成教育的重要意义,同时鼓励课题研究人员一定要认真,实事求是地去完成,不要敷衍塞责,要为课题研究负责,为自己的教育教学科研负责。课题研究方面遇到困难或麻烦应及时上报,校领导配合你们尽最大努力去克服。 3、、两专家就本课题的研究意义、目标、研究的主要内容、原则、方法、研究过程和课题完成的可行性分析等方面分别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并对此课题进行了较系统的评估。 4、老师最后代表课题组做了研究此课题的表态发言。 二、开题报告要点:题目、内容、方法、组织、分工、进度、经费分配、预期成果等,要求具体明确、可操作,限5000字左右,(可加页)。 (一)课题研究的题目:《小学生养成教育实验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养成教育的含义及特点。养成教育”是一个教育过程,这个教育过程是借助训练活动完成的。它必须具备“三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训练活动。”即教育者将养成教育的目标具体化,借助语言、行动、教育媒体“外化”,通过训练活动传递出教育信息。受教育者接受信息后,“内化”成自己接受的东西,然后“外化”成为“规范化的日常行为”。由于小学生年龄特点的局限,加上训练的内容广泛、细致,而这种训练活动,又是大量而多样的,同时,又不能一次训练就可达标。因此,这个教育过程就必须是不断反复、循序渐进、十分漫长,必须渗透到方方面面、遍及整个小学阶段。 2、小学生和家长对养成教育的理解,主要以问卷的形式进行。 3、小学生家长的走访。主要以养成教育走访记录表的形式进行。 4、总结交流分析。主要以调查报告的形式进行。 5、形成研究成果。主要以实验论文的形式进行。 (三)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研究法:现代教育理论也为课题组老师提供了丰富的理论依据。

中学数学开题报告范文

中学数学开题报告范文 课题的提出 《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 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 数学活动。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有效的数学学 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 要方式。 我县抓住新课改的有利时机,积极探索合作学习的基本内涵和科学实质,以期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尤其以安图三中数学学科课堂教学改革为翘楚,小组互动,六步达标课堂教学模式已在全县全面铺开,我校也积极响应,首先在数学学科尝试采用小组互动,六步达 标教学模式。 但小组合作不能真正发挥它的作用,小组内缺乏有能力的组织者,不会进行合理的分工,不知道怎么进行合作学习,有的甚至不知道小组活动的目标是什么。目标不明确原因一个 可能是学生没有认真听讲,另一个原因可能是教师对目标描述的不够清楚。教师也缺乏适 当的组织和指导,所以六步教学通常只能完成四步或五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提出了初中 数学有效合作学习方式的研究的课题研究。 课题研究的意义 本课题的研究,旨在改变小组合作只重形式,追求表面热闹,不求实效的现象。通过有 效的合作学习,调动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提高学生成绩。本课题的 研究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课题关键概念界定 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异质小组为基本形式,即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也就是说小组内的成员是由性别不同、性格不同、成绩不同的学生组成的,从而使小组间的整体素质相仿,差别不大,具有可比性。 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即: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 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把交流与合作能力视为当今学生必需具备的一种基本能力。我们要尽可能多地开展生生合作交流、师生合作交流、家长学生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交流、合作能力,促进学生间、师生间、亲情间的感情交流,融洽 人际关系,促成学生身心和谐发展。 课题研究的目标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97748

如何提高课堂的有效性的思考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学有价值的知识,有实用性的知识,促使学生的发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数学上有提高,有进步,有收获。它既关注学生当前的发展,又关注学生未来的发展,可持续发展。有效的课堂教学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认知和情感上均有所发展。从事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对于其有效性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重视情境创设,充分调动学生有效的学习情感 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调动有效的学习情感,对于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至关重要。调动有效的学习情感,既能培养学生的学习信心,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又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在情境创设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情境创设应目的明确 每一节课都有一定的教学任务。情境的创设,要有利于学生数学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知技能、数学思考、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所以,教学中既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创设情境,又要充分发挥情境的作用,及时引导学生从情境中运用数学语言提炼出数学问题。如果是问题情境,教师提出的问题则要具体、明确,有新意和启发性,不能笼统地提出诸如“你发现了什么”等问题。 2.教学情境应具有一定的时代气息 作为教师,应该用动态的、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在当今的信息社会里,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获得大量信息,教师创设的情境也

应具有一种时代气息,让他们学会关心社会,关心国家发展。如教学《百分数的应用》,教师创设了中国北京申奥成功的情境:出示第二轮得票统计图(北京56票,多伦多22票,巴黎18票,伊斯坦布尔9票)请学生根据统计图用学的百分数知识来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3.情境的内容和形式应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与年龄特征进行设计 教学情境的形式有很多,如问题情境、故事情境、活动情境、实验情境、竞争情境等。情境的创设要遵循不同年龄儿童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而设计。对低、中高年级的儿童,可以通过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等形式创设情境,而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则要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问题情境,用数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 二、深钻教材,确保知识的有效性。 知识的有效性是保证课堂教学有效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条件。对学生而言,教学知识的有效是指新观点、新材料,他们不知不懂的,学后奏效的内容。教学内容是否有效和知识的属性以及学生的状态有关。第一,学生的知识增长取决于有效知识量。教学中学生知识的增长是教学成败的关键。第二,学生的智慧发展取决于有效知识量。发展是教学的主要任务,知识不是智慧,知识的迁移才是智慧。在个体的知识总量中并不是所有的知识都具有同样的迁移性,而是其中内化的、熟练的知识才是可以随时提取,灵活运用,这一部分知识称为个

小学课题研究 省级课题开题报告

《以读书和写作为突破口,创建书香校园》开题报告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我校现有24个教学班,1060名学生,拥有多媒体教室、微机室、实验室、仪器室、音乐教室、舞蹈教室、图书阅览室、语音室、电子备课室等专用教室,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打下基础。近年业,学校以办“优质+特色”学校,育“素质+特长”学生,“为全体学生负责,为学生终身发展负责”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学校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华彩乐章。学校先后被评为省级规范化学校、省交通示范化学校、市教学示范性学校、市示范家长学校,被定为省心理教育实验基地、省探究教学重点研究基地,将通过课题研究促进学生的素质发展和学校的内涵发展,致力于打造一个充满教育理想的书香校园,营造一个师生共同发展、共享幸福人生的和谐家园 第一部分理论背景和研究准备 一、课题的提出 著名学者朱永新先生说:“阅读,让贫乏和平庸远离我们!阅读,让博学和睿智拯救我们!阅读,让历史和时间记住我们!阅读,让吾国之精魂永世传承!”的确,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彩,足以长才。巴金曾说过:“在我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我就从文学作品中汲取大量的养料。文学作品用具体的形象打动了我的心,把我的思想引到较高的境界。优秀的作品给了我生活的勇气,使我看到理想的光辉。”文学作品的魅力由此可见。在儿童成长过程中,书籍的阅读,几乎是不可或缺的教育与自我教育、认识与自我认识的基本途径。教育部最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所以要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就要扩大课外阅读量,拓宽语言实践范围,加大写作指导的力度,促进学生的语言积累。课外阅读,成为今天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的指标。好书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是采掘不尽的富矿,是经验教训的结晶,是走向未来的基石;读书是人们重要的学习方式,是人生奋斗的航灯,是文化传承的通道,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我们在充分研究、积极实践的基础上,推出本课题研究,就是让学生捧起一套经典,与大师为友,与知识为友,与真理为友,用最静心的阅读,积累尽可能多的典范性的语言材料,积淀尽可能多的语感经验,以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学校前期研究概况 我校师资力量雄厚,教师工作扎实,为人朴实,功底厚实,而且有着和谐的人际关系,整体素质较高。另外,学校注重低负高质,形成了鲜明的学科教学特色,创设了教育现代化环境,尤其是“学习型”组织的确立,更使教师明确了终身学习的意义,教师品位不断提升。 我校有很好的“文学基础工程”,“蒲公英文学社”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校刊《蒲公英》定

初中数学学生数学活动实践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初中数学促进学生数学活动经验积累的实践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项目名称 初中数学促进学生数学活动经验积累的实践研究 承担单位 民权县实验学 校项目负责人 (申请人) 闫建新职称、职务中学一教师联系电话 参加单位 及分工情况 民权县实验学校初中数学组 参加研究人员 姓名性别年龄职称(职务) 单位 闫建新男47 小高民权县实验学校刘丹女38 中一民权县实验学校张雪玮女37 中一民权县实验学校宋卫华女中二民权县实验学校 备 注 主研人员为:闫建新刘丹张雪玮宋卫华

一、本课题在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学生数学活动经验是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现代化学习方式。顾名思义,数学活动是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地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学生数学实践活动是中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重要方式之一,特别是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之下,学生数学活动实践在“先学”环节中尤为重要。目前教育界最关注的热点问题,国内外有关专家就如何培养中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发表了若干争鸣,也有相关的著述。但仅仅是从理论涉及到了在新形势下中学生自主性学习能力培养问题,但一线教师恰到好处地培养中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的做法太少,就如何培养初中生自主学习的方法、途径、模式,还没有形成一整套比较好的理论体系和行之有效的操作办法。把数学知识和生活实践相结合,使知识更明确。更易理解和掌握 二、本课题对当前农村初中数学教学的现状分析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论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时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我们要坚持课程改革,必须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转变角色,改变教学方法,特别是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这是新课程下必然的趋势。 据我的调查发现,目前农村初中数学教师观念更新滞后,教法仍旧传统,有些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听课,学习主动性受到压抑,很少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很多学生不会学习,自主学习习惯尚未形成,自主学习能力不高。有些教师讲课还是“一张嘴、一只粉笔、一块黑板“,很少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效果大打折扣。有些教师授课过于机械练题,学生思维能力强,所以必须改变这些现状,改变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提高教学效果。 三、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 1、本课题的选题适应时代发展和社会的要求,体现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符合“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教学模式的要求,具有科学性和创新性,为中学学生自主探究能

小学数学课题开题报告

小学数学课题开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价值和意义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1、教师对课堂教学的起点理解不够高。 2、只注重自己的教学环节进展情况,对于学生的行为不注重,或 注重不多, 3、只注重教学方法,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不够。 4、课堂上教师讲得多、学生练得少,导致课后作业负担过重。 (二)课题研究的价值及意义 “先学后教”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就是要求教师转变以往 的教学观点,注重学生的学习目标、注重学生的学习行为。学生是教 学资源的重要构成和生成者,学生个体的独立思考尤为关键,学生的 错误或个性见解是重要的动态生成资源,教师要善于利用动态资源转 化为有利的教学资源,要坚信学生的自学水平,给学生充分独立思考 的时间,丰富学生的自学方法,提升学生自学的水平。教师作为课堂 的组织者,将更多地表现在为学生设计探索交流的情境,提供共同活 动的空间,把学习的主动权(如独立思考,动手拭错,自我纠正等等) 完全交给孩子,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会从他人智慧中获得启迪。每个 学生在“合作探究”的氛围中思维得到碰撞,情感得到交流。教学评 价也不但仅是教师的事,学生与学生之间、小组与小组之间也实行适 当的评价,让评价的方式更加灵活、多样。 总之,我们要让学生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都得到充分的发挥,使课堂教学发生根本的变化;教师由知识的传授变为学生学习的组 织者、引导者,课堂教学的过程由传授知识的过程变为学生自己探索、获取的过程、研究信息、增长知识、形成才能的过程,师生经历的将 是真实高效的学习过程,这样的过程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水平

的过程,也是全面提升学生素质,为学生终身发展打基础必不可少的 过程。 二、课题研究的现状及理论依据 (一)课题研究的现状 众所周知,“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是洋思中学提出的一种课堂 教学模式,它解决了新课改背景下的5大难题,使得整个课堂教学和 谐而高效。 但是,这种模式是不是有他的局限性,是不是任何教学内容都能 够通过自学获得,是不是所有孩子都能够自学?我们还必须在实践中实 行论证。总之,认为不可盲目模仿,在实际教学中,要分析自己的情 况和自己的学生,自己的学校,自己的学生的家庭环境情况,寻找, 探究适合于自己的教学模式。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先学后教”的理念依据: 1、教学工作必须遵循“实践第一”、“实践-理解-再实践-再理解”的认知规律。唯物辩证法认为,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 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起作用。提升教学质量, 学生的学是内因,教师的教是外因。归根到底,教师的教只有提升学 生的学才起作用。“先学后教”很好地摆正了内因和外因的关系,强 调内因--学生的学是第一位的,是根本,外因--教师的教是第二位的,是为了使内因起作用的条件。 2、“先学后教”是“迁移规律”和“最近发展区理论”的使用。 全国教育专家邱学华先生说:“所谓‘迁移',是已经学得东西在新情 境中的应用,也就是已有的经验对新课题学习的影响。” “合作探究”的理念依据:

小学英语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小学英语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的研究 乾安县第一小学英语课题组 一、选题的主要理由,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一)选题理由 面对当前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和教育国际化的大背景,面对信息时代的初露端倪,WTO的加入,高新科技的迅猛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已成为新世纪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旋律。未来社会实际上是人才竞争的社会,教育是培养人才的圣地,必将愈来愈显示其重要性和紧迫性。针对当前国际国内教育现状,我们要“科教兴国”,就必须对教育进行改革和创新,要改革和创新就必须转变教育观念,转变教学方式,不断学习和理解新的教学理念, 培养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实用人才。故选择培养学生的英语口语演讲实践能力这一研究课题是非常及时和必要的。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新的英语课程标准强调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目的之一就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语言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建立初步的语感,获得初步运用语言的能力,为正式交际打下基础。新课程标准突出语言的实践性特征。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口语演讲实践能力具有很强的实效性,让学生感到英语学了就能用,从而保持英语学习的兴趣。因此本课题的研究具有很强的实践意义。 (三)、本课题研究现状 小学英语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英语口语演讲实践能力的研究作为单个研究点,业已引起部分英语教师的越来越多的关注,也有教师撰写了一些研究论文,作为课题专项研究,我们课题组将以本校小学部为研究单位,立足于校本教学研究,结合本地区的学生学习实际情况,摸索出适合本校小学英语教学的口语实践模式,实现《新课程标准》要求的以学生为中心、全面发展学生语言学习的综合技能的目标,为学生的终身持续性发展提供良好基础。 (四)、本课题研究的根本内容具体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研究如何让学生保持英语学习的兴趣;改变教师传统的教学观念,探索新型的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

中学数学开题报告范本

中学数学开题报告范本 《初中数学合作学习有效方式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课题的提出 《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理应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实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内容的表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我县抓住新课改的有利时机,积极探索合作学习的基本内涵和科学实质,以期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业成绩。尤其以安图三中数学学科课堂教学改革为翘楚,小组互动,六步达标课堂教学模式已在全县全面铺开,我校也积极响应,首先在数学学科尝试采用小组互动,六步达标教学模式。但小组合作不能真正发挥它的作用,小组内缺乏有水平的组织者,不会实行合理的分工,不知道怎么实行合作学习,有的甚至不知道小组活动的目标是什么。目标不明确原因一个可能是学生没有认真听讲,另一个原因可能是教师对目标描述的不够清楚。教师也缺乏适当的组织和指导,所以六步教学通常只能完成四步或五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提出了初中数学有效合作学习方式的研究的课题研究。 课题研究的意义 本课题的研究,旨在改变小组合作只重形式,追求表面热闹,不求实效的现象。通过有效的合作学习,调动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提升学生成绩。本课题的研究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水平,又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水平,从而促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课题关键概念界定

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异质小组为基本形式,即组间同质、组内异 质,也就是说小组内的成员是由性别不同、性格不同、成绩不同的学 生组成的,从而使小组间的整体素质相仿,差别不大,具有可比性。 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 的过程和结果。即: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 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水平、获取新知识的水平、分析和解决问题的 水平以及交流与合作的水平。、把交流与合作水平视为当今学生必需 具备的一种基本水平。我们要尽可能多地展开生生合作交流、师生合 作交流、家长学生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交流、合作水平,促动学生间、师生间、亲情间的感情交流,融洽人际关系,促成学生身心和谐 发展。 课题研究的目标 通过本课题研究,探索出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方式和策略。 通过本课题研究,提升学生合作学习的水平,提升数学课堂的学 习效率,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提升教学质量。初中数学课题开 题报告(3篇)初中数学课题开题报告(3篇)。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提升实验教师组织和指导学生合作学习的水平。 课题研究内容 本课题重点解决教师在学科探究活动中,如何指导学生实行有效 的合作与交流。 《初中数学合作学习有效方式的研究》的课堂操作流程。 (1)教师设计合理的预习内容,它是学生合作学习的知识基础。教 师要提前一天把预习反馈内容给学生。

趣味数学课题开题报告

“小学趣味数学与良好思维品质的培养” 开题报告 一、课题名称:小学趣味数学与良好思维品质的培养 二、课题提出的背景及要解决的问题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小学低年级数学教育的关健,是让孩子们在一开始接触数学时,能够对数学产生兴趣,以便以后更好的学数学,用数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推动学生积极思考,乐于探究,进而提高学习效率。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兴趣,不让他们对数学产生畏惧感、厌倦感,是我们低年数学老师的重要任务。在教学中,我们根据学生特点和来源差异,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尽力挖掘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爱好,根据家庭教育和学生实际情况,以生活化的方式呈现数学,使学生知道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从而激发出学习数学的兴趣。采取差异性教学方法,精心设计教学内容,运用灵活多变的方法引起孩子的学习兴趣,迅速地让学生们爱上数学这门学科,同时学会一些学习数学的技能。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一场深刻变革,是教育思想和人才培养模式的重大进步。教育要发展,出路在改革、在创新,其中课程改革是关键。长期以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结构单一,学科课程一统天下,对培养学生全面素质具有重要价值的活动课程被束之高阁,这显然不符合教育改革的时代潮流,不利于人才素质的提高。

2001年国家数学课程标准特别强调“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无疑,这是我国学校课程改革史上的一个重大举措,为数学活动教学指明了方向。然而,“九义大纲”和数学课程标准缺乏各年级数学活动课的可操作的目标、内容及教法,教师虽然有指导数学活动的意识,但由于没有具体的实施计划,整体的实施要求,鲜明的活动主题,在教学中存在着盲目性和随意性。因而,在素质教育理论和课题理论指导下,结合数学课堂教学和学生的心理特征,制定出明确、具体、易行的数学活动目标、内容、模式等等,成为小学数学教改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鉴于此,通过调查研究,根据学校的基础,结合我校的多思互助教学模式,我们提出小学趣味数学课教学与良好思维品质的培养的研究课题。 三、国内外统一研究领域的现状分析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各发达国家的中小学数学课程都进行了重大改革。我国现行的数学课程已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尤其是未来发展的需要,迫切需要建立并完善国家、地方、学校数学课程体系。相对于数学课程来说,80年代初期,前苏联的一些小学数学教师和教学法专家就开始重视课外趣味数学引入课堂,列入课表(每周一节)。决心这样做的原因主要是教师及教学法专家发现:小学生在学习中进行思维活动时,智力上的主动性、想象力和创造性都发展得很不够,但又感到束手无策,这就迫使教师和教学法专家不得不设法

论文:浅谈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

浅谈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 素质教育开展至今已有若干年头,各个学校的教育工作者们都在摸索中前进。笔者所在学校一直很重视素质教育,结合岗位,笔者对利用生活中的具体情景开展小学数学教学进行了浅析,对小学数学的有力开展做了一些探索。 1.新课改文件指出数学作为人类生活不可缺少的部分和环节,可以帮助人们在生活中进行必需的计算、推理等日常操作,同时数学也可以为其他学科的发展提供赖以发展的思想和方法,是其他技术进步的基础。利用生活中的情况开展小学数学教学,能让小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抽象成数学理论和模型,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和积极性。同时由于在生活中对数学知识进行了巩固和深化,容易对所学知识进行升华。 2.利用生活中的小例子进行小学数学教学能将生活进行抽象化概括,让小学生从心里喜欢数学、愿意学习数学知识。由于小学生的心理认知能力相对较低,理解力有限,数学作为一门抽象的学科,需要使用一定的教学策略让抽象的数学变得形象起来,这样学生才能有较高的学习热情,学习起来也更加有激情、有活力,效率也更高,效果会更好。 3.利用生活中常见的一些例子、场景对小学生进行数学学习,对于改变学生传统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和想象能力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完全符合新课改的要求。如果数学老师在讲课中,

将生活中的一些小例子、小场景巧妙地融入课堂教学中,并让他们在一定的情境中发挥自己的想象,这样能更好地培养孩子的实践能力和操作能力。为了减少高分低能现象的普遍发生,相关教育工作者从小学开始就要注意实践能力的培养,而在生活中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无疑将成为一种有效的手段。本文对如何在生活中进行小学数学教学进行了探讨,指出了在生活中进行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为在生活中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提供了有益探索。

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doc

《小学低年级课堂学习习惯的养成研究》开题报告 习惯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曾经指出:"简单地说,教育就是要养成习惯。"英国教育家洛克也曾说过,一切教育都可归结为养成儿童的良好习惯。由此可见,从一开始就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2013年9月,一年级新生入学,为了使学生能够在学习上有一个良好的开端,也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我与同组三位教师主动承担了题为“小学低年级课堂学习习惯的养成研究”课题研究任务。为了更好的开展课题研究,加强教师对此课题的认识,提高教师实施的自觉性,特举行本次开题会。 一、课题的提出 在儿童身心发展的早期,能否给予系统的、良好的教育,对人一生的发展至关重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提出,基础教育的任务不应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掌握学习的方法,学会学习并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条件。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使学生终身受益。小学是义务教育的基础阶段,是一个人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也是一个人成长的奠基时期。因此,

必须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小学生可塑性强,习惯易于养成,通过有意识的进行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这对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学生今后的成长发展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二、课题研究的依据 良好的学习习惯较之知识和能力对学生的发展更重要,新课程改革的方向是要让学生学会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而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学会学习的重要条件。现代心理学研究认为,个体的学习习惯是个人内部自相适应的一种自动化行为的动力系统。习惯一经养成,人们的优势心理反应是维持一种习惯而不是去改变这种习惯,这是学习习惯形成应遵循的心理规则。古代教育家孔子云: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提高学习效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获得成功,成就大未来。英国教育家培根在《论习惯与教育中》说过: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则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是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因此,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教育的重中之重,作为教师,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应该把怎样培养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放在首位。 三、研究措施

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效率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中学数学课堂情境教学有效性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清塬中学吕东锋 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随着中学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行新课程标准之后,课程教材表面上看容量并没增大,难度也没有增加,但是学生要轻松伴随新教材的学习还仍然存在一定的困难。教师在授课时,教学艺术性,教学方法也是否够灵活,用于课堂的教学素材是否丰富,会导致学生课堂上学习的积极性是否积极,从而影响学习状态。因此,合理的采用课堂情境教学对于调动学生的学生兴趣至关重要。对于有效的课堂教学情境的设计,教学课堂效果是明显的,对于不合理的课堂教学情境设计,会导致课堂教学的枯燥,甚至顾左右而言他,达不到教学目标,这样一旦不能调动起来学生,那么学生就不能很好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就不会产生学习兴趣,学习主动性就不能充分调动起来,也就更谈不上自主学习。 数学问题情境是学生掌握知识、培养创新意识、形成能力、发展良好心理品质的重要源泉。精心设计和选择问题情境是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它能营造一种和谐“气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联想、思考、探索、去发现规律且解决问题,并伴随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而激发学习兴趣。 问题情境的呈现,能引发学生合理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探究的愿望,调动起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特别是激发起

学生头脑里一系列的思维加工活动,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鉴于以上原因,为了研究能否从课堂上来改变学生学习现状,同时也响应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号召,从而成立了《中学数学课堂情境教学有效性研究》课题研究小组,希望通过最前沿的最基础的课堂入手,来发现存在的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 二、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本课题制定研究目标时,遵循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的原则,即整个课题是一个有针对性的整体。每一个构成课题的要素内部又自成一个小的系统,将课堂教学的教师、学生、教材等各个内在要素统一起来,并通过与外在环境相互联系发挥其整体功能。本课题的具体研究任务是通过对提高中学数学课堂情境教学有效性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建立适合本地区或者本校特色数学课堂教学,具有可行性、操作性、实用性的的一套基本操作形式。 问题情境是指个体觉察到的一种有目的但又不知如何达到这一目的的心理困境,也就是当己有知识不能解决新问题时而出现的一种心理状态。创设问题情境的目的在于揭示事物的矛盾或引起主体内心的冲突,打破主体已有的认知结构的平衡状态,从而唤起思维,激发其内驱力,使学生进入问题者“角色”,真正“融入”学习活动之中。 问题情境的有效性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20篇

第一篇:小学兴趣培养 一、培养数学学习兴趣在小学数学中的重要性 数学是其他自然科学的基础和保证,因此,学好数学对于学生以后其他学科的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小学数学主要是促进学生在幼年时期接受数学,进而为将来的数学学习奠定基石,因此,培养小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显得非常重要.处于7~12岁年龄段的小学生是各项认知技能都在快速发展的阶段和人群.在这一年龄阶段,其学习数学知识的能力会随着其兴趣而得到不同的发展.如果学生因为缺乏学习兴趣,产生厌学心理,就会对其今后的发展造成不可修复的伤害.教育和教学就是培养人和塑造人的一门科学,所以说,好的教育教学是会使得人的全面发展得到增强的. 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 1.必须要实行的原则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是一个重要的教学问题,它必须与学生的知识结构一致和协调,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全面发展,那么,我们就必须必须遵循和执行一定的原则:(1)适应性原则 适应性原则要求在小学数学教育的日常活动中,学习兴趣是关键,那么,我们就需要以此为原则来不用该年龄阶段的知识去引导学生的努力方向.比如说,现在小学阶段,那些小学奥数比赛已经非常流行了.这些所谓的奥数竞赛,不符合小学生的学习阶段和知识结构,很多题目大大超出他们的知识范围.但这在校园里却是一种很普遍的风尚,这种错误的风尚打击了一大部分学生,使他们发出“数学难”的呼声.这样的学习榜样当然值得肯定,但不适宜在推广而后实施,也不利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兴趣. (2)发展性原则 发展性原则是为了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来结合社会的生活和学生的身心特点双重因素.那么,启发学生思考的问题要符合学生知识结构,既不能太简单也不能太难,主要是要联系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此外,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感到有挑战性,又感觉到好玩和有成效.这样,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学习中不但能学到一定的知识,又有了继续学习的欲望和兴趣,为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是实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的. 2.所采取的方法 以根本原则为基础,以具体措施为方法来有针对性地达到教学目标.例如:我们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趣味性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小学数学的教学学习环境来说分成两个部分,一是课堂教学,二是课外思考和课外作业.在课堂教学中,应该:(1)每名学生都积极参与 老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要以所教知识与学生的现有认知水平为基础,师生共同参与的学习模式,让所有学生参与其中,提高其学习的主动性和效率. (2)不同的成功体验 让每一名学生都有自己对成功的体验,老师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来区别对待,并根据学生不同学习程度和学习能力因材施教,这样所有程度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数学这一学科具有系统性和连续性,所以说,循序渐进、激励优生和表扬后进生都是可行之策,每一名学生都会体验到自己的成就感来获得喜悦之情,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积极表扬和鼓励 小学生具有年龄小和争强好胜的特点以及荣誉感,所以,在教学的活动中,要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和优点来加以表扬.特别是,在学生取得进步时,教师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这样就会使得学生们不断保持学习兴趣. (4)趣味性课堂活动 教师可以组织一些趣味活动.首先是重视直观的教学方法,例如在教授小学一年级“加减法”的时候,可以让同学们自制一些小工具,这样课堂上玩耍的过程中就学会了知识,同时也使学生学习变得直观化和简单化.其次,我们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尽量将一些大家都熟悉的生活场景引入到课堂来,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在中间穿插一些数学知识,并通过模型、实物等教具,配合多媒体等教育设施,形象而又直观地引导学生去掌握新知识.在课堂外,应该:给学生创造自由的发展空间.因为小学数学学科本身以理解为主,只要在课堂上真正理解消化了,我们可以适当地减少家庭作业.毕竟在如此小的年纪搞题海战术实在不是一件痛快的事.为了保持学生在课堂中的热情和兴趣,尽量不要给学生的课外生活布下阴影.课外作业以质量取胜.适量的人性的家庭作业能够使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