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商业经营的成功秘密!》

《商业经营的成功秘密!》

《商业经营的成功秘密!》
《商业经营的成功秘密!》

《商业经营的成功秘诀》

目录

概论

第一章:从文案说起

第二章:街头小“炒”

第三章:广告

第四章:商业中的哲学思考

概论

本文重在理清现代商业活动的核心技巧,以及人们在商业世界中的心理活动。本文分为四章,为什么要从文案开始讲起呢?其实文案是商业活动中的核心部分,是一种“无形”指导思路,所有有形的商业活动都出自于文案,从无形到有形,不仅形成了一个具有完整系统的商业

世界,也形成了整个完整的人类社会。

首先厘清“无形”的重要性,然后进入到有形的实战商业策略。为方便叙述,将从街头炒作这种典型的系统型小型商业模式开始讲起,再到其它大型一点的商业经营模式中,层层递进,深入浅出。

本文将结合哲学、心理学、政治学等思想,再对商业经营做一个清晰完整的梳理。

第一章:从文案说起

什么叫做文案?

简而言之,文案就是一种商业活动进行之前需要事先进行的计划策略;《孙子兵法》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打仗之前需要搞清楚敌我双方的优势和劣势,战争打起来之后才能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故可见,文案的本质应是一种周详且合理的行动步骤。

什么叫做商业文案?

简而言之就是在商业活动中给予活动全程指导的详细计划步骤。

常见的商业活动有哪些呢?

按照渠道来分:有电视、电话、网络、报纸、杂志、会议、特定场所等;

按照活动性质来分:有打折促销、名气促销(借助某一个人物的名气来销售某件产品)、饥饿促销、慈善促销、文化促销等;

之所以说文案是一切系统商业活动的核心,源于文案好比人的大脑,没有大脑,人便要死亡;又好比战争中的领袖,缺了领袖再强大的军队也只会是一盘散沙。刘备之所以能建立三足鼎立的天下大势,没有军师诸葛亮的出谋划策,就算刘备拥有十个赵云、百个张飞关羽也不可能立足于天下。这也足以说明,每一个具体岗位的天职便是完成该岗位特定的任务,否则就为失职。

现代社会不缺万金油,缺的是术业有专攻的人。作为一个商业活动文案,首先要对该商业市场有一个较为深入的认识,否则写出来的文案将会天马行空不切实际,更无法指导具体的商业活动的实施。

作为商业文案,光了解市场还不够,因为市场是由人决定的,当前的市场行情、市场格局均是由前人花费了一定精力和时间打造出来的,因此,还要通过当前的市场去分析决定市场变化的那些人的心理活动。这就好像战场中通过前线探子探到敌兵的一静一动,来分析出对方指挥官接下来的进一步打算一样。

三国中有一个经典的例子可用来参考:在曹操起兵攻打刘备途中,由于曹兵粮草不足,且三军将士皆已疲惫。一天,内侍给曹操端上了一碗“鸡汤”,曹操用筷子夹起汤中食物方知是鸡肋骨,思索片刻之后并无丝毫下咽之意,于是命内侍端走,并吩咐下属当日军中之暗号为“鸡肋”。此事件被杨修知道后,杨修面带微笑的向帐中一名武将论起此事,杨修言:“主公(曹操)命我等军中暗号‘鸡肋’,可知不久后,主公定率众部班师回朝”,武将听后不解其意,遂问之,杨修续答:“‘鸡肋’,弃之可惜食之无味,主公据此地已久,众将士皆已疲惫,攻之必定死伤众多,且又难以保证此地不被蜀军再次攻陷,故将择日班师回朝”。武将听后顿时如拨云见天,连夜通知其余将士收拾行装准备离去。

通过三国中这个经典的故事,便能深知“察”的重要性。军中的暗语“鸡肋”好比市场现状,杨修正是通过这个市场现状,观察到了曹操这个影响市场格局的主要人物的心理活动。

一个优秀的商业文案该如何“察”呢?

都说“商场如官场,官场如战场”,如此敌我之间残酷的勾心斗角,明争暗斗必然是少不了的。在这样一个尔虞我诈的现代商业氛围中,懂得虚虚实实才能克敌制胜。

在了解了行业现状的时候,就应该快速的分析接下来各方面将会怎样的行动,比如,打开电脑在网络首页出现了一则从未有过的又很反常理的消息,此时这类消息很有可能是一种商业炒作或者是政治炒作,一般人通过这则消息,会很明显的观察到一个关键字眼,这个字眼就是此文的关键,可能在下一步炒作计划中再次对这个关键字眼进一步的炒作,从而逐步分析出其中的虚和实,以及将来的动向。

如果发现这则消息对自己不利,但也不能立马对消息内容进行攻击,应该冷静思考,分析出其中的漏洞,攻其弱点,击其不备。而以上这两点都需要用到细“察”。

前几日“马云PK工商总局”之间的较量,就是一场商业加权谋的斗争,Z国是一裆专制G家,一切利益最终都要归结到裆的身上,Z国当初开放网商就是为了通过这样的一群人来带动Z国的就业,同时与外国网商抗衡,此举也是为了帮助Z国与世界接轨。但是支付宝似乎违背了某裆最初的利益设想,马云也因此躲到了美国,把阿里巴巴弄到了纽交所上市,但是马云这次“任性之举”还是被工商总局占了上风,因为淘宝在Z国是一块大肥肉,马云纵然是首富也不可能丢弃,搞这么一次口水战,让马云阿里巴巴市值大幅蒸发。看来,还是李嘉诚城府深,该跑的时候还是要跑,Z国是惹不起的。口水一战之后且看马云表现。

以上说到了“知己知彼”,又说了“察”,接下来就进入到“用”。

知道了自己和对方的优势与劣势,又观察出了事件的下一步动向,此时便是行动的时候了。通过“用”来为自己赢得利益、避其锋芒。

三国中蜀国擅于“以说降敌”,蜀国曾多次派能言善辩之士到吴国以口舌之智降伏其心,特别是诸葛亮在东吴巧用“诱导”、“恐吓”、“说理”令殿堂之上群儒无言以对。在三国中,此类机智对话可以说数不胜数,为何这种对话能起到不错的效果,都是因为说客事先就知道了对方想要的是什么,他们的软肋是什么,在循循善诱,在说服过程中,“利”与“弊”同时告知对方,令其妥协。

而在文案写作中同样如此。商业文案的作用无非就是让消费者自掏腰包购买产品,先用利益诱惑之,再用理由说服其舍此无他,一步一步令对方丧失主见,这样才能让消费者主动掏钱购买产品。而这又基于人的欲望私心,人若没有欲望没有私心那金钱也就没有价值,社会也没有存在的必要。但也并非任何人都会购买自己的产品,因为每一件产品都有其相应的定位,一旦定位也就基本上决定了这类产品的购买人群的大致范围,超出个范围,这个商业活动就很难再生存下去。

第二章:街头小“炒”

为什么要说街头炒作呢?街头炒作,对很多人来说可能就是属于那种名不见经传、小儿科、地摊货、低俗、垃圾的商业手段,很多人对此

嗤之以鼻。但是,我想说,街头炒作其实是浓缩了整个商业的精华,手段极为高明,以至于很多人以为它是垃圾,殊不知正是因为自己没有搞清楚其中的内涵,才误以为别人是垃圾、小儿科低俗。

街头炒作常见于闹市区,多在步行街进行,整个活动的主持人从头到尾都会拿着一把话筒,舞台的旁边放着显眼的产品,包装华美。主持人不会说这些产品是用来“卖”的,而会说这些产品是拿来“送”的!闹市区来往的人极多,特别是稍微大一点的城市,如逢周末节假日,更是人山人海,这个时候,除了本地人多以外,外地人也多。大家一听到有人喊“送高科技项链”,现在的人只要一听到“送”,立马会围拢过去看热闹,这一看不要紧,其实就已经走进了主持人预先设置好的“圈套”,这在商业活动上讲就叫做“撒网”,撒网是一种主动猎取“猎物”的行为,第一章说过,商场等于官场官场等于战场,因此商场等价于战场,既然是战场就应该“有攻有守”,渔夫在江中打鱼,就必须撒网,不撒网是无法坐等鱼儿自动跃上船。

商业也是一样的,作为精明的商人就应该主动出击,不能总是被动的等待顾客对自己的商品挑肥拣瘦。主持人通过一开始撒的一张“利益大网”,顷刻之间就网了不少的看客,只要是来看的,十有八九都是等着捡便宜的,只要看客抱有捡便宜的心态,便可以一步一步诱导使其掏腰包。

具体过程如下:

台上的主持人看下面围拢过来的人大致差不多的时候,就开始喊到“我们公司是全球五百强,总部在美国,这条项链是公司的新产品,这是公司第一次开发Z国市场,想向大家说句对不起!今天这条项链不卖,但是这条项链会送给在场的某位有缘人!”此时,下面必然起哄,托和看客都在起哄,一托说:“送给我吧!我非常喜欢这条项链”,此时主持人看下面的看客面带羡慕之色,以为此条项链就要送给那个托,于是主持人又说:“我这条项链肯定是要送给喜欢它的人,不喜欢就没缘分!喜欢的大声说出来!”,下面的看客又是一片起哄:“我喜欢,我喜欢”,然后主持人说:“喜欢的人这么多,我不可能送给每个人啊!为了表示你们的诚意,请把你们包包中的钱举过你们的额头,让我看看!”。

主持人之所以这样做,是在诱导观众,每进行一步就攻破一部分观众

的心理防线,同时又守住这条心理防线,稳中求胜。这就叫有攻有守。

接下来好戏正式上场,其中一托把钱举起来了,接着两个托,三个托,等到十个二十个托都把钱举起来的时候,下面的看客肯定有一部分按耐不住了,因为看客能在此驻足,说明从他内心来讲是十分喜欢这个项链的,于是也把口袋中的钱拿在手上举过头顶。然后主持人又开始说了:“我说了我的项链是送给有缘人,并不是你钱多你就能拿走我的项链,再说我的项链绝对也不止值你们手中的那点钱,现在你们手中最多的有拿了2000的,最少的有拿了100的,你们两个先给我站出来,现在我首先排除最多的那个2000,再排除最低的那个100,我刚刚看到站在中间那位兄弟比较有诚心”,主持人马上对着那个举起1000的人说:“兄弟,今天你运气好,你要是举出2千零1块钱,我都不得给你,你是今天出来逛街的吧,孩子也跟你在一起吧,这样,你把1000留下,我现在再送你一条!”

主持人说完,这个人就会毫不犹豫的交出1000,拿着两条成本不到10块钱的项链如获至宝的离开。

这个项链在极短的时间内,通过主持人和托的配合,炒作成了一件“无价之宝”,其中的营销思路就是:一开始“撒大网”,然后一步一步炒作,最后以高价售出。这期间肯定还是会流失一部分观众,然而能在最后留下来的人,90%以上都是想买的,但却是没带够钱又不好意思举手

的,只有10%的人是带够了钱的,这一部分人中,有的钱带的多,有的钱带的少,主持人往往最后会选择那个带最多钱的作为“有缘人”。

通过这样的一个实际案列,便可以得知,许多“商业炒作”之所以能成功,源于其一开始便抓住了人们的“共性”,对Z国人来说,人们的共性便是追求“金钱”、“新奇事物”、“美色”,只需要用这三者其中的任意一种,就能抓住许多人们的心。

其次,再一步一步设置利益陷阱,使其进退两难,最终丧失理智,诱其购买。这些思维也都可以用于文案,通过语言有目的性的刺激,最终让消费者成为自己的忠实粉丝。所以文案并非要语言精美,只需要说到观众的心理即宣告大功告成。

第三章:广告

广告是我们最为熟悉的一种宣传产品的媒介,小到包装盒和宣传纸上,大到央视插播的广告。这类广告不管大小都叫“硬广告”,所谓硬广告就是强迫你看的广告,你看电视剧,一般两集联播,每一集中间有广告,但你本身是不想看广告的,而你却看了,这就叫做被迫植入。不过由于电视广告受众广,只要有钱还是不妨搞一搞。电视广告本身往往能撑起一个企业的名气,能在央视打广告,更能说明这个问题。当然这也是源于Z国当下的价值取向。

由于电视广告时间短,因此很难给观众造成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电视广告往往选择重复播放半年甚至一年两年,像以前的脑白金便是这样的。由于现在电视广告成本越来越高,人们越来越讨厌看硬广告,因而电视广告也开始植入了一些软性的东西。通过广告台词和背景音乐画面,让人一方面感受到产品本身的价值,一方面又能感受到产品本身以外的价值,同时视觉上也得到一定的享受。

比方说手表、汽车。现在有了手机,手机时间比手表时间往往更加精确,但是手表为何卖得比手机贵得多呢?因为每一款手表的广告都不会打上“时间精确”的广告词,但都会打上:“尊享华贵,气度不凡”等彰显财气和权势的词语,人都有炫耀的虚荣本性,因此手表便成为了奢侈品的象征,既然是奢侈品必然被有钱人所购买,自然表的价格就上

去了。

再比如说央视播放的某巧克力广告,真正好的巧克力应该是“黑巧克力”,而不是什么花生巧克力,花生巧克力已经完全丧失了巧克力的本质。由于花生巧克力成本低廉,商家为了卖这种花生巧克力,植入了一些诉说花生巧克力反而能带给人高档直观感受的台词,骗取消费者的大脑,夺取消费者的理智。而目前这种软性广告变得越来越多了。

还比如说某芙巧克力,对于懂得巧克力的人来说,这种巧克力已经不算是巧克力了,叫奶油甜品还差不多,但是它为何却成为了男人送给女人的定情信物?这也是源于其在广告台词和背影音乐以及画面的引导。通过这些有目的性的引导,使得人们仿佛感受到了某种产品本身之外的价值。而这些价值皆源于人本身所具有的品性。

在广告中,文案所担任的角色就是抓住观众微妙的心理活动甚至是人性,有目的性的引导使其对该产品具有一种精神层次的思考,往往所谓的“高档的产品”,都不仅仅勾起一个人对于味觉、触觉、听觉的表面感受,而总是能激发起一个人对于产品背后的无限遐想。

第四章:商业中的哲学思考

商业中包含着人生哲学,真正淡泊明志,阅历丰富的人是不可能轻易被财色所迷的,因为所有“财与色”的价值都是人加诸于它的,而并非它们生来如此,人之所以被财色所迷,源于自己对财色的各种主观的评价,就像上一章对广告的理解。

商业活动和政治活动背后的原理其实是等价的,都是通过先让人们对某种形象或抽象的东西萌生出坚定地信念,而后方才能操控人心,举个简单的例子来说,如果人们对银行的权威失去信赖,那么谁还会把钱存入银行呢?如果人们对钱的能购买实物的作用心生疑虑,谁还会拼命的去挣钱呢?因此,不管是商业还是政治都在维护某一些人们心目中固有形象的信念,比方说“道德”、“善恶”、“是非”、“对错”、“美丑”、“好坏”、“雅俗”等等,让人们主动陷入进去,从而使得人们在自己为自己创造的陷阱之中像老鼠于滚筒中一般生活,而永无休停止日。

一个完整的商业活动看似由:卖家、买家、货币、商品这四大元素构成,其实远不止这四大元素,还包括支持货币具有权威性的包括形象、抽象或者一些象征性的事物,比如G家、银行、大厦、金融服务、法律、法官、贪官等等一系列与之相关的东西,方能支撑起货币的权威性,其中只要丧失了一个属性,都会对货币这座看似宏伟的大厦构成毁灭性的打击,如果没有了G家,人民币必然成为白纸;没有了法律,满大街都可以见到各种暴力;没有银行,难道钱又会平白无故从地上生出来?等等,所以一切商业活动都归结于一种“抽象与形象”、“现实与虚无”之间不断交换的东西。

要让一个商业做强大,就要学会运用“善恶、好坏”这种二元利器。《道德经》里面有句话叫做:“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而商业却恰恰是“尚贤使民争,贵难得之货使民盗,见可欲以乱民心”。我们最后再来讲一个故事作为本文的结束语:

从前有两个商人,简称“A”和“B”,A是个专门搞破坏的“恶”人,而B是个反对破坏的“好”人,善恶二人每来到一座新城市,均是先由A搞破坏,再由B给百姓解决难题,最后,百姓为了感谢“好”人B,拿许多钱去给这个“好”人B,同时却在心中咒骂“恶”人A。

多年以后,善恶二人都成了巨富。二人坐在一起聊天,说:“天下的人都太傻了,我们兄弟两仅用“善恶”二字就把天下人都收服了”。

其实作为一名文案深知肩上的责任有多重,商业本身就是虚虚实实,

其中充满了诡辩。所以我想最后总结一句话:真正牛的商业,就是一个唱好一个唱坏,最终好坏都得利。如今,整个社会就是充斥着各种善恶、好坏、尊卑的信仰,它们的信徒又大多是老百姓,这些信仰到头来又让谁得到了利益?仔细想想,最后还是穷了老百姓,富了T 治者,富了那些大商人。别人总是可以坐收渔翁之利,但老百姓还整天抱着他们的信仰,为了鸡毛蒜皮的是非对错而争论不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