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国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现状及问题浅析

我国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现状及问题浅析

我国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现状及问题浅析
我国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现状及问题浅析

今日南国今日南国THESOUTHOFCHINATODAY2010.72010年07月(总第163期)

今日南国

THESOUTHOFCHINATODAY

NO.07,2010

(Cumulatively,NO.163)一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的提出(一)传统养老方式的困境

二十世纪末,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占总人口的比例已

超过10%;到2000年底,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比例超过了7%,按照国际通行标准,人口年龄结构已进入老龄化社会。截至2008年底,全国65岁及以上人口有10956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8.3%;60岁及以上人口15989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2%。从2001年到2100年,中国将经历快速老龄化、加速老龄化和稳定的重度老龄化阶段(如表1所示)。伴随着这股以人口老龄化为特征的“银色浪潮”,我国的经济体制与社会结构正处于转型和转轨阶段,年轻子女因工作离开家庭使得家庭结构缩小化,这些问题都对传统的养老模式提出了考验。

1.家庭养老功能弱化

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实行,中国传统的联合家庭(由两对

或两对以上的夫妇及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已经越来越少,核心家庭(由已婚男女和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越来越多。特别是随着首批独生子女逐渐组合成家庭,“421”甚至“4421”的模式在城市中已经越来越普遍,一对夫妇需要同时承担抚养子女和赡养4到8位老人的重任,家庭养老的现实可操作性愈来愈弱。家庭结构的改变很大程度地冲击了家庭养老模式的可行性,从而引发了人们对新的养老模式的思考。

2.机构养老严重短缺

与西方发达国家不同,我国是在尚未实现现代化,经济尚

不发达的情况下进入老龄社会的,属于典型的“未富先老”。这必然会导致一系列社会问题:我国覆盖城乡居民的养老保障制度尚不健全,为老服务业发展严重滞后,难以满足庞大老年人群的需要,特别是迅速增长的“空巢”、高龄和带病老年人的服务需求。以养老机构和床位数为例,目前,中国共有各类老年社会福利机构及敬老院3.8万个,养老床位120.5万张,平均每千名老人占有床位仅有8.6张,与发达国家平均每千名老人占有养老床位数50-70张的水平相差甚远。这样的养老机构和设施现状根本无法满足老年人群日益增长的需求。

(二)新型养老模式的提出

1.何谓社区居家养老

(1)政策演变

自1980年代以来,我国民政部门倡导以社区服务为依托,

致力于推广社区老年福利服务事业,鼓励社会承担部分养老责任。1996年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3 条规定:国家和社会应当采取措施,健全对老年人的社会保障

制度,逐步改善保障老年人生活、健康以及参与社会发展的条

件,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

第35条提到,老年社区服务是中国老龄化战略对策中的一项

重要举措,由此老年化社区服务纳入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

2000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加强老龄工作的决定》

中明确指出,要加强社区建设,依托社区发展老年服务业,进一

步完善社区为老年人服务的功能。2008年2月21日,由全国

老龄委、国家发改委、民政部等10部委联合制定出《关于全面

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意见》,要求全国城市所有社区在“十

一五”期间都要基本建立起多种形式、广泛覆盖的居家养老服

务网络,农村要力争八成左右的乡镇拥有一处集院舍住养和社

区照料、居家养老等多种服务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老年福利服

务中心,三分之一左右的村委会和自然村拥有一所老年人文化

活动和服务的站点。

(2)概念界定

参照有关资料,笔者认为,就其内涵,社区居家养老是以家

庭为载体,以社区为依托,通过上门服务和社区日托的形式,对

居住在家中的老年人进行生活照料、康复护理、家政服务和精

神慰藉,以满足老年人不同层次需求的规范化养老服务体系。

居家养老服务的最大特点是上门进行个案服务,使老年人不脱

离自己家庭这一熟悉的环境;作为有子女的家庭,仍接受其家

庭其他成员对其晚年生活的照顾。就其外延而言,社区居家养

老应作为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以基本养我国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现状及问题浅析赵青(武汉大学湖北

430060)

[摘要]在人口老龄化日趋严峻、经济体制转轨、社会转型的背景下,社区居家养老模式集传统家庭养老与机构养老之优点而

应运产生。社区居家养老作为养老方式保障的一部分,同收入保障制度共同构成国家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本文着眼于对目前我

国居家养老运行现状进行分析,剖析制度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以探讨该项制度可持续的发展出路。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居家养老;社会养老保障

[中图分类号]C91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190-(2010)07-0004-03阶段

快速老龄化

加速老龄化

重度老龄化

年份

2001-2020

2021-2050

2051-2100

老年人口数量(亿)

2.48

>4

3~4

老龄化水平(%)

17.17

>30

31表

1

[作者简介]赵青,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4今日南国今日南国THESOUTHOFCHINATODAY2010.7MANAGEMENTSCIENCERESEARCH管

究老保险为主的收入保障形式共同保障老

年人的生活需要。

(二)特点及优胜之处

1.特点

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可以说汲取了传

统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的优点,根据学

者的研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

一,养老功能的全方位性。居家养老服务

模式可以满足老年人不同层次的需要,

涉及衣、食、住、行、乐、为、健、学等多方

面。第二,养老资源的多元性。完成各方

面养老功能的资源既来自个人、家庭,也

来自社区、政府。第三,养老体系的多层

次性。居家养老能够根据老年人的具体

养老生活状态、养老条件和养老需求合

理分配养老资源,规划养老设施。第四,

养老体系的开放性和优势互补性。居家

养老模式的“家”的概念,不再是仅由亲

缘关系成员所组成的狭义的家庭概念,

而是在生活功能上扩展到其所处社区的

广义的家庭的概念,这在一定程度上减

少了老年人的孤独。

2.优胜之处

卢晓珑从经济成本、文化观念、服务

人数、服务效果、社会效益等五个方面较

为全面地概括了社区化居家养老的优

势。从经济成本上看,社区化的居家养老

使用的是老人家中现成的各种设施,既

减少了家庭负担的费用,又节约了社区

服务的成本,避免资源的浪费。从文化观

念的角度来看,老年人留在自己熟悉的

社区环境和人际关系网络之中,在继续

得到家庭照顾和与邻里朋友继续交往的

同时,由社区组织、志愿者或家政服务人

员来提供家庭和子女力所不能及的照

顾、帮助,从而实现了家庭养老和社会养

老的有机结合。从社会效益方面来看,社

区化的居家养老服务培训可以解决一大

批就业困难的“4050”人员,有利于解决

一部分社会弱势群体的就业问题。因此,

这是一条有效解决我国养老问题的可行

之路。三

、我国社区居家养老模式运

行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我国的社区养老服务是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发展起来的。上海是我国最

早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的城市,为应对

人口老龄化危机,上海率先在全国开展

以家庭为依托、社区为老服务机构为载

体的居家养老服务,基本建立了服务网

络,为居家的老年人提供专业化的生活

照料、医疗康复和精神慰藉服务。而今,

上海的居家养老模式无论是在规模还是

在内容上都有了进一步的扩展;深圳、大

连、杭州、北京等地的社区居家养老模式

逐渐成型,快速发展。与此同时,全国其

他省市也开始进行试点,尝试探索居家

养老新模式。例如,武汉市江岸区劳动街

60个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积极创建“四位

一体”居家养老网络服务体系模式——

—即一个以社区居委会为主导,由社区

60

个居家养老服务站为居家老人提供低

偿、微利服务,以社区志愿者组织为居家

老人提供无偿服务,社区卫生站向居家

老人提供医疗保健服务这种四位一体的

网络服务体系。厦门市思明区试点“以房

养老”新模式,通过“租房换养”“合住、出

租”等形式,这样既补贴了老人的收入,

又方便了租者对老人生活的照顾。

最近几年,虽然我国的社区居家养

老服务业不断发展,各地纷纷试点探索

创新模式,但就目前而言,学者纷纷指

出,我国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只是

刚刚起步,服务层次比较低端,各项职能

还不完善。

第一,传统观念影响深远,对社区居

家养老认识不足。我国一直以来推崇传

统的“养儿防老”的家庭养老观念,使得

不仅是普通老百姓,甚至是一些相关的管理部门、职能机关都没有真正意识到开展和完善社区养老服务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他们没有觉察到养老职能已经由以家庭为主逐步转变为以社会为主;没有意识到社区居家养老是未富先老国情的需要;没有认识到社区养老服务事业是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服务意识相对薄弱。

第二,法律法规不健全不完善。我国

社区养老职能缺乏相应的政策法规和完善的服务体系支撑。就目前来看,各地居家养老服务实施方案有政策法规明确规定的城市也寥寥无几。再如,现有法规中对非营利组织的社会地位的认可、扶持民间组织发展的优惠政策、民间资本如何进入社区养老服务等相关规定明显缺失,这极不利于我国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进一步发展。

第三,社区养老资金匮乏。社区居家

养老服务从本质上看,具有社会福利的刚性。随着高龄人口数量的增多,老年人对居住、医疗护理、文化娱乐设施等方面的需求呈现出多元化、高水平化趋势,这无疑对资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全国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经费主要依靠民政局的投入,部分来自彩票公益金的资助,资金来源有限,这严重制约着社区居家为老服务的持续发展。

第四,服务内容单一,服务体系不

完善。现阶段,目前各地开展的居家养老服务,虽然承诺的服务内容和项目较多,但实际上真正提供给老年人的往往比较单一,尤其是专业化的服务项目较少,医疗护理、心理咨询、临终关怀等专业化服务迫切需要开展。

第五,社区居家养老专业人员缺乏,

志愿者队伍不够壮大。根据黄文君、周建宇等学者的研究,全国各地居家养老服务的提供者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受薪的服务人员,另一类是不受薪的志愿服务人员。目前,我国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或服务站雇用的服务人员数量严重不足而且队伍很不稳定;现有居家养老服务人

员的专业化程度不高,部分人员没有经

过系统的专业培训,不具备养老服务护

理员的专业资质和执业资格,大多只是

接受过短期上岗培训。服务内容仅局限

于帮助老年人做家务、简单的照料等,至

于老年人更加渴望的精神慰藉、情感支

持方面,则基本上处于被忽略的状况。另

一方面,目前我国社区养老服务中的志

愿者队伍普遍缺乏,社区公众的支持与

参与不足。这都将使居家养老的质量大

打折扣。

第六,政府、社区(居委会)职能有待

理清、理顺。现阶段,我国社区服务的发

展总体上仍属于政府推动型,社区养老

服务还带有浓厚的行政管理色彩。此外,

居家养老组织体系中各有关部门之间缺

乏有效配合,各涉老部门之间缺少协调

沟通,没有真正形成合力,在促进居家养

老有序运行中的职责往往有所缺位和错

位;并且有学者认为,基层社区权责不统

一,社区组织责任无限扩大却缺乏独立

自主性,管理水平低下。政、社关系有待

进一步理顺。5今日南国今日南国THESOUTHOFCHINATODAY2010.7 面是协助院党委书记做好基层党建工

作,从这一层面来看,党务秘书既是院党

委书记的助手又是书记的参谋,其工作所

涉及的范围和内容都十分广泛。作为一名

党务秘书,不能只局限在忙忙碌碌的事务

性工作中,还应不断学习、更新观念,明确

工作角色。同时党务秘书在日常工作中应

努力理解党组织的工作意图,紧紧围绕中

心工作,勤于动脑,多思多练,在工作中有

意识地锻炼自己协助领导作决策,为领导

积极建言献策的能力,充分尽到一位党务

秘书应尽的职责。

作为党务秘书,首先,在思考问题和

提出建议时,要时刻站在党和人民的利

益的立场,设身处地地为党和人民的利

益着想,以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分析和

处理工作中的问题。坚决抵制包含私心

杂念的建议和思考问题的方式;其次,要

深入实际生活,坚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

唯一标志。近年来,随着社会日新月异的

发展,师生员工的思维方式和观念都在

不断变化,从而出现许多新问题、新矛盾,因此党务秘书要经常深入师生当中,收集准确、全面、有用的信息,以掌握第一手资料,并在实践中进行调查、分析、研究,及时总结经验,寻找问题的根结所在,积极主动向领导提出工作建议,不断增强自身工作主动性。

(二)清晰的语言表达和扎实的文字

功底

党务秘书就是秘书,因此,作为秘书

基本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写作能力

来说,对于党务秘书来说至关重要。党务秘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不但是

指讲话一定要有的放矢,围绕主题,言简意赅外,而且要特别注意讲话注意场合

和性质。因为党务秘书经常要接触学院

的领导,参加院内的重要会议,能第一时间得知学院的一些重大决定和人事工作

安排。所以,对于党务秘书来讲,说话一定要注意场合,注意保密,守好“话语关”。文字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一

样,是党务秘书工作必不可少的工具和

手段。作为助手和秘书,学院党政工作计划、总结、规章制度、思想教育内容、文件通知等公文要由党务秘书起草,这些都

离不开扎实的文字写作能力。实际生活中,大多数党务秘书的专业与党务理论

相去甚远,对于公文的写作也从未经历过,所以只有在工作中不断地通过阅读、揣摩、比较、模仿、总结等方式,不断地训练自己对于专业文字的把握和运用能

力,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字写作能力,这是作为一名合格党务秘书的要件之一。四

、独特的个人品质(一)创新精神

因循保守,墨宁成规,是干不好党务

秘书工作的。只有不断地地发挥主观能

动性,时刻对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进行认真的调研和分析,善于把握事物发展趋势,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才能在工作中如鱼得水。

(二)良好的心理素质

党务秘书一定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

质,加强“心理设防”,从而做到处乱不惊,处惊不乱,对突发事件能机智、灵活

地应付,使事件在可控范围内朝着良好

的趋势发展。

(三)幽默性

幽默是保持自我心理平衡的调节

剂,是沟通人际情感的桥梁,是缓解人际关系紧张的良药,也是碗转表达批评、建议的有效方式。作为党务工作枢纽的党

务秘书人员还要具备积极幽默的性格。(四)谦虚的性格

谦虚的个性不仅可以使人不断取得

进步,使自己的能更快地融入周围人际

关系中。在人际交往中,严忌自视清高,孤芳自赏,或者独来独往的态度,而应该平易近人,谦虚谨慎,最短时间融入到周围的人际关系中去。

综上所述,要做好党务秘书工作,就

需要正确认识和把握该工作的本质特征

和规律,树立起学习、创新、服务和协调的意识,做到以党性为原则,以政治责任感为动力,以“党性要强、作风要正、工作出色”为具体要求,从思想上、作风上加强自身建设,恪尽职守、竭诚奉献、辛勤工作,出色地完成党组织交给的光荣任务。

[参考文献]

[1]关宏强,宋德群,李圣贤,刘宇.论

高等学校基层党务干部队伍建设[J].沈

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王小宁,赵凯博.新时期高校党务

干部队伍建设的思考[J].考试周刊,2008, (36):41-42.

[3]穆林.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与

思想政治教育的互动性[J].教育探索, 2006,(1).

从整体上看,我国的社区养老社会

化服务水平还比较低,发展很不平衡,尚不能完全满足老年人不断提高的生活质

量的需要,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求。因此,要使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安享晚年,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我们必须首先认识

到该制度的运行现状,摸清症结,才能进而探索制度的可持续发展出路。

[参考文献]

[1]《2008年民政事业发展统计报

告》https://www.doczj.com/doc/8d15756699.html,/wxzl/tj-

zl/qgndtj/200911/t20091129_37183.html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网).

[2]卢晓珑.社区化的居家养老模式

探析[J].社会工作,2007年第10期.

[3]仝利民.老年社会工作[M].华东

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第263页.

[4]于燕燕/主编.中国社区发展报

告(2008~2009)[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

社,2009,第318页.

[5]黄文君、周建宇.对居家养老新

模式的思考[J].新东方,2009年第8期.!!!!!!!!!!!!!!!!!!!!!!!!!!!!!!!!!!!!!!!!!!!!!!![

上接第1页]

6

浅谈我国社区居家养老模式

浅谈我国社区居家养老模式 内容摘要:在人口老龄化日趋严峻、经济体制转轨、社会转型的背景下,做好老年人养老保障问题迫在眉睫。中国传统的居家养老模式随着时代的发展产生了种种问题。社区居家养老模式是集传统家庭养老与现代养老之优点而产生的养老模式。本文通过文献综述的方式对目前我国养老运行状况进行分析,剖析制度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以探讨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可持续的发展出路。 关键词:社区居家养老老龄化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中60岁及以上人口所占比例超过10%,或65岁及以上人口所占的比例超过7%,该国家或地区就属于人口老龄化国家或地区。根据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177648705人,占13.2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18831709人,占8.87%。①按照国际通行标准,人口年龄结构已进入老龄化社会。据统计,截至目前,我国60 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总数占全球老年人口的21.4%,居世界首位。有关资料显示,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居世界首位,到本世纪中叶,60 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将超过4 亿。随着老龄人口的不断增长,加上老年人独立生活能力的不断下降,如此庞大的老年群体的养老保障已成为一个无法回避的社会问题。我国现行的养老方式是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会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家庭养老方式。随着人口老龄化产生的“四位老人、一对年轻夫妇以及一个未成年小孩”的家庭结构模式,使得老年抚养的比例将从2000 年的10.1%上升到2050 年的33%。②在人口流动频繁的今天,导致家庭物质供养、生活照料以及精神安慰等方面严重缺乏,依靠现有的养老方式难以实现养老目标。在这样的形势下,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应运而生。 一、当前养老服务模式的困境 (一)家庭养老功能弱化 一方面,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压力增大。中国的老龄化有其自身特点,其中老年人口规模 ①中国统计年鉴 ②老龄社会应先破解养老难题[N].工人日报.2007-1-8.

社区居家养老工作方案

社区居家养老工作方案 目录 一、发展居家养老服务的社会背景 我国人口老龄化国情 实现“老有所养”的现实选择 养老服务的客观需求 扩大就业渠道和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 二、开展社区居家养老的现实意义 三、社区居家养老的概念及与相关概念的区别 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对象 五、社区居家养老面临的主要问题 六、加强我区社会化居家养老工作对策和建议 政府推动,初始动力行政化 社会参与,服务内容广泛化 家庭支持,提倡亲情关怀 七、总结

进入21世纪,我国迎来了人口迅速老龄化的时代,如何面对迅猛而来的老龄化问题已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因此,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发展老龄福利事业的新途径、新办法,已势在必行。随着人口老龄化压力的增大和传统家庭养老服务功能的日益弱化,老年人特别是高龄老人对社会福利和社区照料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养老职能将更多地依赖于社会,依赖于社区为老服务的开展,由此产生的社会化居家养老也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传统的中国养老模式以家庭养老为主,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计划生育的实行,导致了社会转型下的人口的老龄化、家庭小型化、核心化趋势。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表明,我国老年人口超过1.77亿,占全国总人口数的13.26%。到本世纪中叶,这个数字将会上升到4亿左右,即每四个人中就有一个老年人。目前人国城市老年人空巢家庭的比例已经达到49.7%,而80岁以上的空巢老人家庭占家庭总数的17.95%。在这种趋势下,家庭养老模式渐渐无法满足养老的需要,无法应对老龄社会的挑战。 一、发展居家养老服务的社会背景 首先,我国人口老龄化国情。1999年末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超过10%,按照国际通行标准,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已开始进入老龄化阶段。进入新世纪后,中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2005年底,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近1.44亿,占总人口的比例达11%。汹涌而来的白发浪潮对我国养老福利事业造成了极大的压力,使尚未形成完善体系的我国养老服务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考验。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山东社科院人口学研究所调研组与机构养老相比,社区居家养老是最基本、最重要的养老模式,同时也是我国养老服务业发展的最大短板。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健康发展,是“十三五”期间我国养老服务发展的重中之重,对于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需求,提升社会养老能力和水平具有重要意义。2017年,山东社会科学院人口学研究所对山东省东、中、西部的48个社区及1200名60周岁以上老年人进行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专项问卷调查,调研组认为,当前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在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仍存在一些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存在的主要问题(一)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存在供需错位。老年群体作为异质性群体,存在多元化的养老服务需求。目前,老年人对体育娱乐、上门看病、文化学习和助餐等服务的需求和利用率较高,需求比分别 为%、%、%和%。随着年龄增加,老年人对上门看病和助餐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而对体育娱乐和学习活动方面的需求不断减少;男性对于上门看病服务需求最高(%),而女性则对体育娱乐活动的需求最高(%)。但是,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在供给数量、质量或结构上较为趋同,多以提供日常生活服务为主,缺少专业化的医疗保健和精神文化服务。(二)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医养资源结合不够。随着老年人身体机能的下降、患病几率的增加,他们对自身健康更为关注,对医疗和日常保健的需求也更为迫切,但目前医养结合不足导致老年人的需求不能得到满足,其主要表现有:一是对

医养结合重视不足,%的老年人有1种及以上慢性病,主要是心脑血管疾病和运动系统疾病,但是只有%的老年人建立了社区健康档案;二是缺少专业人才,目前有九成以上的社区缺乏医疗健康服务人员,包括全科医生和专业护理员;三是基层医疗机构缺乏执行力度,只能为老年人开展定期体检、举办健康讲座等常规服务,上门看病、康复护理、心理咨询、应急救助等专业性较强的服务无法提供;四是老年人健康意识相对薄弱,社区健康管理滞后,缺乏正确合理的健康行为和生活习惯引导。(三)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政策扶持力度不足。虽然近年来政府增加了扶持支持政策,但养老服务政策仍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主要表现为:一是老年人基本保障水平仍有待提升,目前山东省老年人主要收入来源为退休金(或养老金),平均水平为1863元,城市平均水平为2377元,农村平均水平仅为1343元,购买服务的能力相对不足;二是城乡和地区差异明显,农村地区发展明显滞后于城市地区,东部地区所享受的各项补贴要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三是服务设施不足,虽然老年日间照料中心和农村幸福院的数量增速明显,但由于运行机制障碍和政府补贴不足导致作用发挥受限;四是信息平台建设滞后,目前只有%的社区拥有养老服务平台,难以实现老年人需求和养老服务资源的无缝对接。(四)社会力量参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不足。目前,社会组织参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发展仍存在一些体制和政策障碍:一是社会组织参与养老服务的政策有待完善;二是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机制及配套法规不健全;三是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监管薄弱。此外,社区志愿者和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服务机构以及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 目录 (一)

摘要:中国不仅是世界上第一人口大国,同时也是老年人口数最多的国家,以家庭为主的传统养老模式已无法满足老年人的生活需求,而实行社区居家养老与中国的传统和国情国力比较符合,社区居家养老正成为我国城市养老模式的最佳选择。目前,全国各主要城市已经在多年的实践基础上初步建立起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但是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内容、设施、运行机制、资金、人员等方面还存在一系列问题,需要做出进一步的改进和完善。 关键词:老龄化;社区;居家养老服务 中国己经于1999年进入老龄化国家的行列,“十一五”期间,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持续增长,到2010年将达到亿,约占总人口的%,其中,80岁以上高龄老年人将达到2132万,占老年口总数的%,[1]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老年人最多的国家。老龄化带来的养老服务问题日益突出,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家庭结构的变迁,传统家庭养老面临一定困境,而我国机构养老设施又严重不足,远满足不了老年人的需求,所以采取什么样的养老模式,已成为解决我国老龄化问题的当务之急。我国人口老龄化是“未富先老”,即在经济不发达的情况下提前到来的,因此,从中国社会实际状况看,开展社区居家养老与中国传统国情国力比较符合,是符合我国城市老龄群体需求的新型养老模式。 一、社区居家养老是适合中国城市老年人的养老模式 (一)社区居家养老的概念 社区居家养老是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以老年人日间照料、生活护理、家政服务和精神慰藉为主要内容,以上门服务和社区托付为主要形式,并引入养老机构专业化服务方式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老年人养老的经济来源不再依靠家人和子女,而是政府发给退休金,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大部分也来自于社会和社区所提供的种种服务,这种模式既减轻儿女负担,又有利于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总的来说,社区居家养老是新型的适应老龄化社会的养老模式,是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化养老模式。 (二)中国社区居家养老现状 根据传统的“四世同堂”的观念,大多数老年人都喜欢过去的家庭养老。但是,依据现在的经济和社会状况,越来越多的子女对于过去的家庭养老模式已经负担不起,特别是家中老人患有重病的。所以我们急需要探求一种适合我国国情的养老模式。社区居家养老对我们来说是一件新生事物,是2001年6月我国民政部在全国广泛推行“社区老年福利服 [1]关于印发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通知.全国老龄委发【2006】7号。

社会工作介入城市社区居家养老的可行性研究

社会工作介入城市社区居家养老的可行性研究 国老龄办《关于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意见》中提出,居家养老服务是指政府和社会力量依托社区,为居家的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康复护理和精神慰藉等方面服务的一种服务形式。它是对传统家庭养老模式的补充与更新,是我国发展社区服务,建立养老服务体系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我国老龄化趋势和DS街老年人需求现状 我国是全球老年人口最多、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据推测,直到21世纪末我国老年人的比例都将始终维持在30%左右。我国的养老问题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家庭成员虽然仍是老人最主要的照顾资源,但家庭的照顾功能正逐渐弱化,所以居家照顾必须配以适当的社区照顾,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既符合当前我国国情的需要也满足老年人不想脱离原有熟悉环境的意愿,是一种比较理想的过渡养老形式。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家庭养老功能日益弱化,老年人养老服务已经成为重大的社会问题。但目前我国居家养老服务供给不足、比重偏低、质量不高,不能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 广州市政府积极推进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也十分重视专业社会工作的发展,通过政府购买专业社会工作服务的形式在全市每个街道建立起由专业社工组合成的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尝试以专业的社会服务方式,将专业社工引进居民社区。其中DS街家庭综合服务中心是属于广州市黄埔区的一条街道之中的专业性的社会工作服务机构。 DS街总面积13.10平方千米,辖内共设4个社区居委会。户籍总人口18331人,流动人口45490人。DS街家庭综合服务中心是由广州市广大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承接并运作,为提升居民生活质量和幸福感而特别举办的社会福利性服务项目,是广州市推进社会管理服务改革创新中产生的惠民工程。中心内设有多功能大厅、青少年活动室、婚姻家庭活动室、长者活动室、就业辅导室、个案工作室、心理咨询室、电子阅览室,偶到服务区等区域。针对当地社区居民的需求开设了家庭、长者、青少年、残障人士、就业辅导、志愿者培训与服务、文娱康乐七大服务平台。其中长者部的设立是针对DS街辖区内的老年人的需求,为老年人提供专业化的社会工作服务。 辖内60岁以上常住户口的老年人约2200多人,常住人口18600多人,即约占辖内常住人口的11%,常住老年人口占常住人口的比例较高。其中60-69岁的中低龄老年人的比例高,占了总数的56%;70-79岁的占了总数的28%;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占了总数的16%。中心运行一年之中主要着重于辖内社区居民的基本情况的摸底以及中心的宣传工作,长者部通过调查、探访、外展活动等方式对辖内老年人的服务需求进行了总结。 1、长者有健康维护的需求 目前DS街绝大部分老人都是居家养老。长者服务的重心是老年医疗服务,社区医疗服务成为社区老年服务的核心需求。在大部分的调查对象看来,他们的健康状况良好,而有慢性疾病或重病大部分的老人希望得到更好的生活照料和医疗保障。 2、自我价值体现的需求 退休对长者来说是新的开始,许多达到退休年龄的长者希望通过丰富的文娱活动继续展现自我价值。由于许多长者过去忙于事业无暇做自己喜欢的事,现在难得闲下来,因此他们希望能够好好享受生活,书法绘画、唱歌跳舞、外出旅游等成为他们新的生活安排。 3、社会参与的需要 长者有表达意愿、维护利益、发挥作用的需要。从探访中发现,辖区内长者在退休后自文体运动,包括:太极拳、腰鼓、柔力球等,并参加到各种公益性的演出当中,这也说明了长者的社会参与程度比较高。 4、社区照顾的需要

有关我国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研究的文献综述

有关我国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研究的文献综述 摘要 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发展使我国早已进入多老少子的格局,社区社会养老模式逐步转变为社会焦点本文将从概念界定发展情况存在问题对策建议等几大方面将近年来我国学者针对社区养老服务的研究做一概述。 关键词:老龄化;社区养老;服务 引言 我国1999年已进入老龄社会,目前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已经占总人口的14.9%。人口老龄化给我国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随着我国家庭的“小型化”和“高龄化”的趋势,家庭养老模式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这样的前提下,社区居家养老呗提上日程,并且越来越被受到重视。目前各地的居家养老的实践层出不穷,并且研究成果也非常丰富,如何构建适合时代发展,适合我国国情的社区居家养老模式也更是成为关注的焦点。本文对我国现有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可以使我们理清目前的研究成果,同时为未来研究指明方向,促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研究和建设的不断发展。 正文 一、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内涵的界定 有关社区居家养老的内涵界定,学术界的观点不尽相同。王锦成社区居家养老定义为:由社区提供居住在家的老年人一系列或户内或户外的养老服务。从而构建一个符合老年人自身意愿又切实可行的居家养老体系[1]。而陈赛权给出的定义则是:居家养老是建立在个人、家庭、社区以及国家的基础之上,以家庭为载体,以社区网络为依托,以国家制度、政策和法律为保障,家庭养老和社区养老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陈赛权认为居家养老应以家庭为核心,社区为依托,以老年人生活照料、医疗康复和精神慰藉为主要服务内容,以上门服务和社区日托为主要服务形式[2]。学者祁峰则认为,居家养老是与我国传统家庭养老紧密联系的新型养老方式,指在城市的各个社区建立相应的居家养老服务站,人们可以向服务站申请医疗、家政服务,由服务站派服务员到家中提供各种有偿服务的养老方式[3]。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现状调查报告

昆明市五华区社区居家养老现状调 查研究 昆明医科大学昆明市五华区社区居家养老现状调查研究小组 2015年9月

目录一、研究背景 (一)国际背景 (二)国内背景 二、研究内容 三、社区居家养老的影响 四、研究的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现实意义 五、研究的方案 (一)研究方法 (二)技术路线 (三)调查过程 六、调查对象及地点 (一)调查对象: (二)调查地点 七、调查结果分析 八、小结 (一)社区居家养老调查结果 (二)小组意见措施 九、参考文献 十、附录

摘要 本文主要从目前昆明市五华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现状及老人生活所存在的需求入手对昆明市五华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现状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结合问卷法与访谈法从对居家养老的了解程度、日常生活照料状况、医疗卫生需求方面进行了困境分析,并以社会工作的视角从政府、社区和社会三方面提出了关于推进金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几点建议。 翻译: This article mainly from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Wuhua district community home care service and the existing needs of the elderly living in Wuhua District, Kunming district community home care service status were vestigated, combined with questionnaire and interview metho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ome are, daily life care, health needs analysis, and social work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government, community and social three aspects of the Jinhua city community home care services. 关键词: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养老机构五华区 一、研究背景 (一)国内背景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如何开展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该如何开展? 构建中国生态圈平台式养老模式,找出中国养老行业未来出路,打造全新专业的生活服务、健康管理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平台,让老人能够享受到便捷的全方位养老服务。 随着社会老龄化问题日益凸显,老人生活与健康服务问题令人瞩目,有关数据指出目前中国老年人口数量已达2.22亿,空巢老人占比达到59.63%,他们的生活照护、预防保健和健康监护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焦点。在421人口结构矛盾下,如何缓解年轻人的养老压力和社会保障系统的压力是摆在国家、社会、家庭面前的首要难题。中国“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和“孝”的观念使得绝大部分老年人会选择在熟悉的环境、熟悉的街区养老。只有少数条件较好或部分失能的老人会选择机构养老。老人无论是选择居家、社区又或是机构养老,对于子女和社会保障体系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压力。 在当前形势下,中康行健天天养老项目认为社区养老应该顺应数字时代的变迁,有效利用互联网在社会资源分配和优化中的作用,在当前“互联网+”的大趋势下,社区居家养老将延伸出无限可能。 中康行健天天养老生态圈平台式养老新模式,首先解决养老服务“专业人员”的问题,老年人不同于其它年龄阶段的人,身体机能逐步老化,常伴有多种老年疾病,家人及普通保姆在照护中专业性不够,必须要用正规培训取得国家养老护理员资格证书的养老护理员来服务,然后再通过打造社区养老O2O,利用互联网跨地域、无边界、及时服务的优势和链接作用,将社区养老各个分散的环节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利用大数据对老年人的健康状况进行评估监测,提供针对性的服务和提醒。这种模式借助于各种智能终端的应用,通过可穿戴智能设备连接老年人与居家养老服务供应商,可为居家老年人提供定位跟踪、紧急呼叫、日常生活照护等服务工作,当然社区O2O也方便的把周边的生活服务机构纳入老人整体服务体系,理发店、超市、药店、社区医院、社区维修服务点等。

中国城市社区居家养老研究的文献综述(精)

中国城市社区居家养老研究的文献综述 摘要:居家养老指政府和社会力量以社区为依托, 通过建立专业化的服务机构, 为在家居住的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家政、康复护理和精神慰藉等服务。居家养老结合了家庭养老的特点和机构养老的优点,是当前形势下适合城市社区老年人选择的养老方式。 关键词:居家养老、实践、优势、问题、建议 2011年 4月 28日(星期四上午 10点,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 请国务院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副组长、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发布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该数据显示,目前全国总人口为 1339724852人,其中 60岁及以上人口占 13.26%,比 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 2.93个百分点, 65岁及以上人口占8.87%, 比 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 1.91个百分点。不可置疑, 中国社会正面临着严峻的老龄化考验, 特别是沿海发达地区和人多地少矛盾突出的地区, 老龄化问题更加突出。根据联合国的预测, 2005到 2030年是中国老龄化的加速时期,总人口预计增长 1.45亿,而老年人口预计增长达 2.02亿。【 1】人口老龄化正在逐渐瓦解计划生育政策带来的“人口红利”,从而将形成“未富先老”的局面,影响并制约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所以老龄化问题是中国政府应该积极和尽早制定相应对策的主要的人口问题之一。如何妥善处理大量老年人的养老问题, 将会成为中国社会面临的严峻而紧迫的话题。 本文主要通过研究近年来国内学者对居家养老所做的研究分析, 重点概述目前我国城市社区中的居家养老模式的现状, 探讨该模式提出的背景、相关的研究综述、个地方的经验以及在当前环境下的优越性和不足之处, 从而试着提出相应的建议来完善居家养老模式。根据学者们的学术报告, 目前的相关研究主要是以下五个方面: 一、居家养老的涵义

“互联网+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8d15756699.html, “互联网+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研究 作者:于文霞 来源:《科学与财富》2017年第32期 摘要:科技时代的到来加大了互联网模式的应用,体现最为优越的是"互联网+"在各生活领域的智能创新,为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极大便捷。其中"互联网+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研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互联网+"的应用,能够为社区居家养老提供更多的优质服务,帮助解决我国老龄化人口加重所带来的困难。故而,本文讲针对"互联网+社区居家养老模式"进行深入研究,为今后社区居家养老中互联网的应用提供更多参考意见。 关键词:互联网+;社区居家;养老模式 一、“互联网+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研究的背景 我国老龄化人口的增长速率逐步加大,据不完全统计,截止到二零一四年,我国的老龄化人口已经达到2.12亿,其中还包括很多完全丧失行为能力的老人,是社会进步的主要负担。 但这个数值仍然以飞快的速度增长,对我国老龄化人口所面临的解决问题已经迫在眉睫。通过我国的现有国情,结合科技的发展力量,从而逐渐衍生出“互联网+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研究。能够将科技力量与现代老龄化问题完美结合,实现智能优化社区居家服务管理,既能够 节约人力资源和物力投入的同时,也能提高社区居家传统养老的质量,为老龄化人员提供更加和谐温馨的生活环境,营造爱的感觉家的氛围。互联网+能够凝聚社会的力量,对老人的生活模式可以进行系统的处理,保证人员信息的高效性,实现老年人线上文化交流平台的创建,构建统一完成的老年人保护机制,对老年人能够采取系统性的健康指导、医疗看护、关爱陪同。在独生子女对老人照顾不周的情况下,让老年人老有所依,老有所乐,培养老年人的兴趣爱好,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减缓空巢老人不健康的生活状态。 二、传统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弊端 传统的社区居家养老模式较为落后,在社会的告诉发展中容易与现实生活脱节,受家庭教育观念、社会养老氛围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造成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呆滞,促使无法瞒住老人对社会服务的物质资源需求和情感条件满足,应用互联网+来创新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刻不容缓,从本质上有针对性的才去科学方案,创新社区居家养老新模式[1]。目前传统的社区居家 养老模式主要有以下弊端: 1、服务管理机制差,管理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社区居家养老的服务管理系统,是保证老年人健康生活最直接有效的方式,但现有的服务管理机制较为松散,很多制度处理有待完善,管理人员自身对养老人员工作的专业素养不到位,造成服务管理的空缺,无法在本质上实现关爱老人的宗旨。服务管理机制的混乱,造成了

对社区居家养老问题的几点思考

对社区居家养老问题的几点思考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是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以专业化服务为主要服务形式,积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充分利用社区资源为居住在家的老年人提供以解决其日常生活困难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化服务。内容包括生活照料与医疗服务。 据调查,福建省浦城县辖17个乡镇,2个街道办事处,总人口41.5万人。全县有60岁以上老年人5.8万人,占总人口的15.2%,其中65岁以上老人有41146人、80岁以上的老人有7770人、90岁以上老人958人、百岁以上老人10人;有老年人协会293个、会员5860余人,占老年人总数的10.65%;有县老年大学1所、乡镇老年学校9所、老干部活动中心1个、社区老年人服务站3个、老年活动广场4个、健身中心(房)8处、老年活动室20个、老年文体队12支;光荣院1个、军干所1个、社会福利院1个、农村敬老院17所、民办社会养老服务机构3个。 从古到今,人们认为养老是家庭问题,“养儿防老,是社会传承的“孝文化,但如今呈现在我们面前的现实是,作为一个老龄化社会,当人们老有所养遇到问题时,养老便逐渐演化为社会间题,它不断对我们传统的养老模式提出挑战。 目前养老方式主要有三种:社会养老、社区养老、家庭养老。家庭养老方式由于个体差异等各方面的原因,这种方式逐渐暴露出种种弊端,这些弊端需要社会养老和社区养老来补充。《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中明确规定:“发展社区服务,逐步建立适应老年人需要的生活服务、文化体育活动、疾病护理与康复等服务设施和网点”。这不仅从根本上明确了我国老年人权益保障的主要问题,而且也为开展和加强我县社区养老助老服务提供了充分的法律依据。 一、居家养老服务的类型、形式和内容 居家养老是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以民族传统为支撑,以专业化服务为依靠,为居住在家的老年人提供以解决日常基本生活困难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化服务。也就是说老年人可以生活在自己熟悉的住所和环境中,政府不必花过多的资金建设集中的养老机构和设施,只是在老年人所生括的社区范围内实行各种上门服务,为老年人提供购物、清扫、护理等日常的生活照料。 (一) 居家养老的类型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调研报告

东街社区居家养老服务 一、引言 我国已进入老年化社会,随着老龄人口的加剧和大量“四二一”(一对小夫妻养四个老人和一个小孩)家庭模式的出现,传统养老方式已不适应现代老年人对养老服务的需求;加之,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全面推行企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使退休人员由过去的“单位人”向“社会人”转变,已是大所趋,未来城市社区将承担着老年人管理和居家养老服务的重任。如何找到一条更加适合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新路,是摆在社区面前的现实而迫切的任务,带着这个问题,我们阳光雨家政服务中心对长治市东街社区的居家养老有关调查做以总结和阐述。 二、东街社区老年人口现状 东街社区现有常住居民5487人,社区老年人口有1470多人,60岁-69岁的老人有779人,70岁-79岁老人有452人,80岁-89岁老人有206人,90岁-99岁老人有32人,100岁老人1人,老人人数占社区总人数的%,空巢老人有52人,约占老年总人口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医疗卫生条件的极大改善以及人们择业观念改变和人口流动等因素的影响,今后,高龄老人和空巢老人越来越多,家庭和社会的养老负担将越来越重。

三、目前社区老年人居住、养老和居家服务情况 (一)居住方式。一是老人(或与配偶)和儿女住在一起。二是老人(或与配偶)单独居住,儿女在同一城市。三是老人(或与配偶)单独居住,子女都在外地工作,打工。四是老人(或与配偶)单独居住,无子女。五是老人(或与配偶)与成年或未成年的孙子孙女住在一起。六是住在养老机构的三无老人。 (二)生活来源。老年人生活来源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退休金,养老保险金,个人账户积累,子女供养,政府供养,自己挣钱养活自己,在以上几种情况中,靠子女接济和吃养老保险金生活的老人数量最宠大。 四、目前老年人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随着老年人年龄的增加,生理机能的衰退及晚年的孤独感已影响老年人的日常生活,他们不得不依靠他人的帮助才能生活。根据调查了解和分析,目前老年人居家养老中存在的主要困难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生理机能的衰退影响着老年人日常生活。随着老年人生理机能的衰退,开始出现头脑不清晰、记忆力减退、视力模糊、听力有障碍、手抖、腿脚不方便、咀嚼困难以及其他健康问题。这种机能衰退问题,已经深深影响到了他们的日常生活行动,且有相当比例的老人存在两种以上的症状,这损害了他们的日常生活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计划总结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总结 侨兴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总结 随着老龄化进程的加剧,“十*五”时期将是我国人口老龄化加速发展期,人口老龄化形势更加严峻,将呈现老龄化、高龄化、空巢化加速发展的新特征。为更好地应对老龄化带来的各种社会问题,解决老年人的生活困难和提高他们生活水平与质量,使老年群体能够安度晚年,发挥余热,是我们工作的中心任务。 东侨侨兴社区成立于20XX年4月,由XXX个居民小区组成,总面积1.75平方公里,现入住居民5XXX户,常住人口19XXX人,是一个典型的因购置房产而聚居的居民社区。20XX年8月,成立了侨兴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并以此为平台,大力整合社区服务资源,通过志愿者上门服务,爱心网点电话上门服务,邻里互助,老人“自雇”等形式,全方位开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社区不同层次,不同类型老人对养老服务的需求,取得初步的成效。社区内现有60岁以上的老人XXX人,其中60岁至70岁老人有XXX人,71岁至80岁老人有XXX人,80岁以上老人有XXX人,空巢老人XXX人,孤寡老人1人,独居老人9人。 根据对我社区老年人现状及心理需求的调查表明,我社区老年人最希望的养老方式是居家养老,占XX%;需要照顾的老年人最好

由配偶 /子女提供帮助,占XX%;居家养老最需要的服务是精神慰藉,占XX%;老人喜欢参加的活动是老 如何让居家养老的老年人,能得到精神上的养护?我们应如何开展居家养老的精神慰藉工作,让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成为老年人第二个家,让每个老年人过的更幸福?以下是我们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一些做法,我们将不断探索,积累经验,使居家养老工作更加规范和完善。 一、健全工作机制,加大宣传力度 侨兴社区根据省、市关于居家养老服务的工作要求,在市老龄委和东侨开发区社会事业局的指导下,不断加强服务中心软、硬件设施建设,注重建全工作机制。社区专门指定一名工作人员具体负责服务中心日常工作,聘请了一名老党员为日常管理员,成立了社区居家养老工作机构,组建了社区居家养老志愿者服务队;制定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申请流程》、《社区居家服务中心工作制度》、《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员岗位职责》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同时,强化服务工作人员的考核和监督机制,促进管理规范化。 居家养老服务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会养老服务模式,思想汇报专题刚起步阶段,人们对它还是比较陌生,大多数老年人对它持观望态度,我们针对这种情况,加大了宣传力度,着力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和环境氛围,不断提高社区居民对居家养老服务的认识。并专门组织几场会议,要求社区“两委”成员认真学习省、

居家养老服务建设技术方案

居家养老服务建设方案 一、居家养老服务网络中心建设背景和意义 当前,老年人口迅速增多,高龄比例加大,已经是全球普遍存在的现象,是世界性问题。具最新资料显示,截至2008年底,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59亿,占总人口的12%。数字表明: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进入21世纪的中国已经进入了老龄化时代。今年是我国进入老龄化10周年,随着新中国的同龄人步入老年,我国将出现第一次老年人口增长高峰。 根据国家发改委、民政部《十一五社区服务体系发展规划》和十部委联合颁布《关于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意见》指出“以信息服务网络整合建设为依托,推进社区服务信息化”。要求有条件城市和地区建立社区“一键通”呼叫系统,加快构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JUST《居家养老服务网络中心解决方案》及系列产品是我公司在深刻理解国家政策和社区服务特点的基础上,针对民政部门构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构建中国特色养老服务模式的需求,而开发的一套完整的信息化应用系统。工程的主要意义为以下几点: 1、这是政府重要的民生工程 2、是中国解决养老问题的重要手段 3、是构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的重要载体 二、需求分析 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平台,主要是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手段,为居家养老的人员和需要照顾的儿童以及一些特殊的人群,提供紧急的救助、健康管理、生活帮助、日常家庭服务和信息咨询等服务。工程可与三级(区、街道、居委会)居家养老服务平台紧密结合,将各种力量组织起来,形成网络化、日常化、专业化的服务队伍,创造全新的居家养老、家庭服务新模式。 1、居家养老服务其主要特点: ●一是服务的时间和地点不确定性; ●二是突发事件服务的紧急性;? ●三是生活服务的全面性。? ●?四是健康服务管理的先进性 2、工程特点 ●为政府主管部门或运营单位建立一套完整的居家养老服务管理及协调机制;? ●?为辖区内的老龄人群及服务机构建立准确详实的数据库及养老服务电子化档案; ●?以社区为依托,企事业单位和社区义工为支撑构建起强大的养老服务供应体系; ●?以老人数据库、呼叫中心及智能终端产品为基础,构建紧急救援、生活服务、主动关怀、健康管理,四大服务方式,丰富为老服务信息化手段。 ●?构建“公益化为前提、社会化为基础、市场化为补充”的信息化、智能化的虚拟敬老院运营模式,推动居家养老服务行业持续、健康、快速的发展。

XXX社区居家养老实施方案

XXX区X城XXX社区 关于开办居家养老服务日间照料中心的实施方案 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和要求,结合我社区的实际情况,现就推进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工作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十二五”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方向,积极应对老龄化挑战,推进养老服务社会化体系建设,将我社区建成“服务优、作风好、效率高”的新型服务型精品社区。 二、目标任务 社区开办居家养老日间照料中心,创建居家养老新模式,同时为辖区下岗失业人员开发再就业岗位。 三、实施步骤 1、前期宣传 在辖区内开展居家养老理念的宣传活动,将社区开办居家养老日间照料中心的消息广泛告知辖区居民,公布服务项目及收费标准。辖区居民若有此项需求,即可到社区进行登记,申请居家养老的服务。所谓居家养老日间照料服务中心,是指老年人在社区日间照料室生活,通过社区的组织和协调享受类似社会养老机构的服务,而且费用支出比较低廉,老人既享受了养老服务又不离开熟悉的生活环境,使得辖区的老人能够享受到居家养老的个性化服务。 2、人员培训 社区居家养老日间照料中心邀请专业人员对社区服务人员进行服务培训,统一服务标准,提高服务水平,做到服务态度好,服务水平高。 3、过程管理 社区居家养老日间照料中心对服务实行全程化管理。服

务对象向服务中心提出申请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日间照料中心对申请人进行详细情况登记,建立申请人员档案,与服务对象签订服务协议。提供服务过程中,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日间照料中心与服务对象通过沟通,根据服务对象的反馈信息不断完善居家养老的各项服务。服务结束后,请服务对象对服务人员及所提供的居家养老服务进行满意度评价,参考评价结果,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日间照料中心对服务人员定期进行考核。 四、具体要求 1、加强领导,精心组织 社区建立居家养老服务日间照料中心专项工作小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日间照料中心由社区书记担任专项负责人,服务人员及工作安排由社区统一组织、管理。 2、突出重点,注重实效 我辖区有部分体弱多病的空巢老人,平日里子女工作繁忙无暇照顾,类似这样的老人们就可以向社区特设的居家养老服务日间照料中心提出申请,照料中心提供专业化服务,双方签订《XXX社区老人日间照料协议》。 3、严格标准,保证质量 社区除对服务人员统一培训、统一管理外,还提供志愿者服务,并为每位老人建立健康档案,开创老年人依托社区进行居家养老模式。 服务内容包括日间照料、医疗保健、法律维权、文化娱乐、体育健身、精神慰藉等多种项目,为有需求的老年人提供方便快捷的个性化服务。

中国社区居家养老的政策分析

中国社区居家养老的政策分析 作者:钱宁 学海 2015 年 04 期 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与问题 2012 年和 2013 年是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的年份。随着 1952 年和 1953 年出生的人口进入老年期,中国社会迎来了第一个老年人口增长高峰。截至 2012 年底, 我国老年人口数量达到 1.94 亿,比上年增加 891 万,占总人口的 14.3%,其中 80 岁及以上高 龄老年人口达 2273 万人,2013 年老年人口数量将突破 2 亿大关,达到 2.02 亿,老龄化水平 将达到 14.8%。①而到 2020 年底,中国 60 周岁以上老年人将达到 2.43 亿,2025 年将突破 3 亿。②而 80 周岁以上的高龄老人在 2020 年将达到 3067 万人,占老年人口的 12.37%。 ③b5E2RGbCAP 与此相比,中国人均 GDP 按 2013 年人民币对美元年平均汇率 6.1932 计算,2013 年中国 GDP 约合 91849.93 亿美元,人均 GDP 约为 6767 美元,世界排名约 83 位。④因而,从人口老 龄化的经济条件来看,中国还属于中下等收入国家,无论是政府财政能力还是公民个人与家 庭的收入水平,解决养老问题的经济能力还比较弱。老龄人口规模大,人口老龄化速度快, 以及“未富先老”成为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基本特征。在中国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的今天,这 一特征越来越成为影响老年人福利的重要因素。就此而言,21 世纪的中国将是一个不可逆转 的老龄社会。p1EanqFDPw 作为全球老龄问题最严峻的国家之一,中国人口老龄化与“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现代 化发展、城市化进程并存”⑤,面临复杂而充满变数的社会环境。从经济转轨与人口老龄化 的关系来看,中国社会经济体制由国家控制的计划经济向由市场调节的开放经济体制的转 变,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社会经济关系,也使人们的经济生活进入高风险社会。市场变动使人 们的工作和收入处于不稳定状态;大量农村人口流动到城市打工谋生,改变了他们的生活方 式和收入方式,使得以传统的家庭为基础的经济活动方式和生活保障机制,演变成靠不稳定 的打工收入来维持,不确定因素越来越影响人们的经济生活。即使在物质生活相对富裕的人 群中,经济环境的变化也会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不利的影响。就像 2008 年全球性经济危机所造 成的世界性金融资产价值缩水,直接影响了世界各国数以亿计的个人和家庭的储蓄和收入, 他们的养老计划遭遇巨大风险。在中国经济转轨中,如何应对市场经济所带来的不确定性和 高风险性,以满足每一个公民在年老时都“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这个人类生存最基本的需 求之一,却成了人们未来养老的最大挑战之一。”⑥DXDiTa9E3d 社会转型作为当代中国社会变迁的主要特征,既是社会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 的转变,也是社会结构从封闭向开放、社会形态从农业人口占多数的农村社会向工业化、城 市化社会、社会价值取向与利益格局从一元向多元转变的过程。在这里,“社会转型是指社 会发展过程中发生的一种整体的全面的结构过渡状态,它包括社会结构的转换,社会体制的 更新,社会利益的重组与价值观念的嬗变。”⑦在这个时期,中国社会原有的政治、经济、
1 / 10

中国社区居家养老发展状况研究的文献综述(精)

关于中国社区居家养老发展状况研究的文献综述摘要:人口老龄化是我国在今后长时间内要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 , 人口老龄化给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当前随着中国家庭的“小型化”和“高龄化”趋势,家庭养老面临新的挑战。在这样的条件下,居家养老提上日程,并且越来越受重视。本文从研究居家养老的不同方面的角度出发,从相关概念界定,居家养老的研究现状、基本内容以及存在问题和措施建议等几个方面对有关中国社区居家养老的研究成果做整理和归纳,在此基础上指出了在这一论题上学术研究成果的不足和盲点。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老年问题社区居家养老 中图分类号:c9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我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 , 目前我国老年人口已达 1.69亿,且以每年近千万的速度增加。预计到 2020年,我国老年人口将达到 2.48亿, 老龄化水平将达到 17%。 [1]老龄化带来的直接问题就是养老问题,采取什么样的养老模式 , 已成为满足老年人需求的当务之急。本文运用文献综述的研究方法提出并进一步分析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存在的问题 , 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近几年来 , 国内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侧重点对城镇老年养老模式的现状和改革作了深刻、独到的分析。 二、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内涵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是指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以专业化服务为依靠 , 为居住在家的老年人提供以解决日常生活困难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化服务 , 其形式主

要有两种 :由经过专业培训的服务人员上门为老年人开展照料服务 ; 在社区创办老年人日间服务中心 , 为老年人提供日托服务。 [2]社区居家养老从形式上仍保持着传统家庭的养老格局 , 但在内涵上体现了从传统模式向现代模式的转变。 三、发展社区居家养老的必然性 1. 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不能适应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 , 家庭历来是养老的一个主要载体 , 家庭养老是中国居民的模式。但是 , 随着中国家庭户的“小型化”和“高龄化”趋势 , 家庭养老功能正面临新的挑战。 2. 居家养老是适合我国国情的一种新型养老模式。近年来 , 在全国各地实践中逐步为人们所认可的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养老服务网络为支撑、以养老保险制度为保障的居家养老 , 是适合我国国情的一种新型社会养老模式 , 这种养老模式把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的优势功能很好地结合在一起 , 实现了互补结合。 四、社区居家养老存在的困境 1. 服务设施不健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是全方位的服务,它必须有一定的基础设施和完备的服务网络作支撑。而目前部分社区办公用房还未彻底解决的情况下,社区老年服务硬件设施建设更是难上 加难。由于缺乏强制性规划,新小区不愿配套,老城区难以配套, 阻碍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开展 2. 服务项目发展不平衡。调查中发现,部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 由于缺乏必要的服务条件和能力,导致服务项目与服务内容都比较单一,服务对象也仅局限于困难孤寡老人和经济实力较好的一小部分老人。 [3]目前的居家养老服务只能停留在满足老年人基本需求的层面。

我国居家养老模式研究

我国居家养老模式研究 摘要: 21世纪,全球老龄化问题不断加剧,由于我国未富先老的社会特点,老龄化问题则日益突出。本文通过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居家养老模式,以合肥市为例,介绍了合肥市居家养老服务现状及首个居家养老项目—太阳湾老年公寓,最后提出在居家养老模式推行过程中的创新性建议。 abstract: in the 21st century, global aging problem is more serious. because of the social characteristics of becoming old before getting rich in china, aging issues have become increasingly prominent. by drawing on the family endowment mode of the developed countries, by taking hefei city as a example,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status of family endowment in hefei city and the first family endowment item:the taiyangwan apartment for the elderly, and finally put forward the innovative proposals in the process of implementing the family endowment mode. 关键词:老龄化;居家养老;合肥市 key words: aging;family endowment;hefei 中图分类号:f840.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06-0327-03 0 引言 全球人口快速老龄化是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面临的最严峻的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