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教案

第八单元

【单元导读】

当你按动遥控器看电视的时候,当你打开冰箱取冷饮的时候,当你拨通电话与同学交流的时候,当你登录网站查阅资料的时候……,你是否感到科学技术的威力?

认真阅读本组课文,了解科学技术创造的奇迹,感受科学技术发展的惊人速度。还可以畅想一下,科学技术的发展还将使我们的生活发生哪些变化。

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对小发明、小创造、小实验的兴趣和动手操作能力,养成学科学、爱科学的好习惯。

29呼风唤雨的世纪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呼风唤雨、洞察、依赖、奥秘、改观、探索、联系、哲学”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表达特点,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感受。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课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本课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和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

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三、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

四、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

一、课时目标

整体感知全文。

二、导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听说过“呼风唤雨”这个成语吗?为什么说“20世纪是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呢?到底是谁在“呼风唤雨”?又是样实现“呼风唤雨”的呢?现在就让我们在《呼风唤雨》这篇课文中寻找答案吧。

(二)预习要求

1.自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会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2.利用工具书,理解生字新词。

3.同桌交流学习的收获及自己不理解的内容。

(三)学情检测

1.初步感知

(1)题目解析

“呼风唤雨”的意思是能够使天刮风下雨,原指神仙道士的法力,这里比喻能够支配自然。本课以“呼风唤雨的世纪”为题,非常新颖、大气,能够吸引读者,激发读者的阅读欲望,同时也形象地概括了20世纪的特点。

(2)给生字正音并理解新词。

(3)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

这篇课文介绍了20世纪一百年间的科学技术发展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给人类带来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激发同学们热爱科学、学习科学和探索科学的兴趣。

2.整体感知

(1)学习第1-2自然段。

①课文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齐读课文第1自然段。

明确: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②是谁在呼风唤雨?又是怎样在呼风唤雨的?

明确:人类,靠的是科学技术。

(2)学习第3自然段。

①没有现代科学技术以前人们的生活是什么样的?

明确: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没有电灯、电视、收音机和汽车,寄希望于“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

②人类运用现代科技改变了自身的生活,变化速度之快,范围之大,内容之多,书上用了哪句话来形容。

明确: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3)学习第4自然段。

①科学技术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除了刚才的发明,你还知道哪些现代科技新成就?

生答:神舟系列飞船飞向了太空。

②科技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我们的生活有了怎样的变化?

出示句子:人类生活的舒适和方便,是连过去的王公贵族也不敢想的。科学在改变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在改变着人类的物质生活。

③教师小结:科学创造奇迹,科学改善生活。第二课时

一、课时目标

句段解读,质疑探究。

二、导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20世纪真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啊!人们可以上天入海,登月球游太空……科学的发展令人惊叹!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呼风唤雨的世纪》。

(二)句段解读。

1.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明确:“呼风唤雨”在词典中解释为“使刮风下雨,原指神仙道士的法力,现在比喻能够支配自然”,在课文中比喻人类在利用自然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不再像从前那样受到自然条件的严格限制。

2.正是这些发现和发明,使人类的生活大大改观,其变化的程度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

明确:“发现”和“发明”,从字面上看,两者很相近,但仔细推敲,却又不同。“发现”是指人们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经过研究探索,看到或找到了一些前人不了解的事物或规律;“发明”则是指创造出新事物或新方法。“发现”是本来存在的,但我们不了解的事物或规律;“发明”是本来不存在的事物,是新的创造。

3.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

明确:“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是诗人岑参的两句诗,原意是用来形容北国边塞异常寒冷。后来这句诗经常被人引用,用来形容某些生机竞发的事物或者蓬勃向上的形势。课文引用这句古诗,表现了现代科学技术成就的变化之快、变化之大,是人们始料未及的,给人们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惊喜。

(三)质疑探究

1.学生自读课文,画下感悟深刻的语句,找出不明白的问题。 2.自主思考、交流反馈。

3.教师归纳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1)人类利用科学技术获得了发现和发明,然后给我们人类带来了改观和改变,那么,大家能不能在课文中找出哪些是发现,哪些是发明?

(2)如何理解课文最后一段最后两句中的“的确”“必将”两个词? 明确:“的确”强调人类美好生活要依靠科学。“必将”肯定了科学技术一定会继续造福人类,不断提高人类的生活水平。 (四)课堂小结

这篇课文讲了20世纪一百年间科学技术发展历程及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课余时间,请同学们查阅更多资料去探索科学奥秘吧!

(五)感悟写法

文章标题新奇,运用夸张的手法,吸引了读者的眼球。文章开头的设问,也引起读者的思考;文中大量的引用以及对比,更是增强了文章的内涵;结尾总结,寄托了作者美好的心愿。

呼风唤雨的世纪??????

???

?总起——20世纪是呼风唤雨的世纪

回应——人类靠科学技术呼风唤雨证明——人类利用科学技术改变生活

总括——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意义辉煌的世纪

由问题引出课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然后点出课文的中心句,再请学生质疑,把本课的主要任务归结到解决“为什么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了?”通过让学生找重点句段来感

悟体会科技给人类带来的变化。整节课学生兴趣浓厚、质疑问难,较好地完成了学习任务。 课后习题答案

习题2 我感到,现在我们正处在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科技的现代化。促进了人们生活的现代化,电脑、家庭影院、移动电话、数码相机、小汽车等已悄然走进家庭。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一定会使人们的未来生活更加灿烂、光明。

1.多音字。

便?????biàn (方便)pián (便宜) 核?????hé(核实)hú

(桃核儿) 的????

?de (好的)dí(的确)dì(目的) 2.近义词。

幻想——梦想 紧密——密切 依赖——依靠 回顾——回忆 发明——创造 洞察——洞悉

改善——改进 呼风唤雨——兴风作浪 3.反义词。

方便——麻烦 紧密——松散

依赖——独立 出乎意料——意料之中

4.段落结构。

第一段(第1-2自然段):写人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使神话中的“呼风唤雨”成为现实。

第二段(第3-4自然段):列举具体事例揭示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意义。

第三段(第5自然段):点明科学技术彻底改变了人类的生存方式,它将使人类的生活更加美好。

5.课文中心

本文用简单的语言介绍了20世纪一百年间的科学技术发展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激发了学生热爱科学、学习科学、探索科学的兴趣。30*

电脑住宅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6个生字,会理解“数据、轻松、悦耳、储存、示范、烹调、烹饪、预约、综合、判断”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课文介绍的电脑住宅的特点和用途。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

【过程与方法】

自读自悟,在合作探究中学习本课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

与同伴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讨论,体会电脑的神奇,感受现代科学技术给人们生活带来的舒适和便捷。

三、教学难点

学习按一定顺序说明事物的方法。

四、教学时间1课时

(一)谈话导入

(出示相关图片)

这是日本东京市中心的一栋实验性综合电脑住宅,它是由东京大学教授坂村健设计的。住在这里,可以体会到电脑的神奇,可以感受到迅猛发展的科学技术给生活带来的快捷、方便、安全和舒适。让我们一起推开这栋电脑住宅的大门吧!

(二)预习要求

1.自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2.利用工具书,自学生字新词。

3.小组内交流学习的收获及不懂的问题。

(三)学情检测

1.初步感知

(1)题目分析

“住宅”是人们居住的场所。这座由坂村健教授设计的电脑住宅建筑面积370多平方米,内部安装有100多台电脑,是一栋实验性综合电脑住宅。

(2)师生共同订正生字的读音,理解新词的意思。

(3)自读课文,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明确:课文记叙了电脑的神奇和它给人们带来的快捷、方便、安全和舒适,使我们体会到迅猛发展的科学技术给人们带来的便利。

(4)电脑住宅有哪些特点?

明确:神奇、方便、舒适、功能多。 2.质疑探究

(1)想一想课文按什么顺序介绍电脑住宅的?

明确:按空间转换的顺序,即周边设施——风向标、入宅、会客厅、厨房、卧室、浴室。 (2)假如有一个小偷要到电脑住宅偷东西,他能进去吗?为什么?

(3)用自己的话总结一下电脑住宅与普通住宅有什么不同?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同走进了电脑住宅,不但领略了它的神奇,还体会到它为我们的生活带来的舒适和便捷,让我们努力学习文化知识,在科技迅猛发展的21世纪,利用先进的本领,创造出属于自己的那份“神奇”。

门外——门口——

一切由电脑控制

会客厅——厨房——卧室——浴室神奇 安全 方便 舒适

本课是一篇略读课文,要求以学生自学为主,所以在课堂上,我引导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自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在小组内,让学生合作探究了解电脑住宅的知识,通过一系列学习活动,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得到了提高。

课后习题答案 1.多音字。

分?????fēn (分别)fèn (分外) 作?????zuō(作坊)zuò(作业) 中?

????zhōnɡ(中间)zhòn ɡ(中弹) 2.近义词。

舒适——舒服 指令——命令 示范——演示 综合——统合 储存——储备 烹调——烹饪 控制——掌握 提供——供给 悦耳——动听 3.反义词。

关闭——敞开 减弱——增强 持续——中断 控制——失控 陌生——熟悉 安装——拆卸 舒适——难受 悦耳——刺耳 4.段落结构。

第一段(第1自然段):总体说明住宅的装置和使用情况。

第二段(第2-7自然段):具体说明电脑住宅中智能系统的使用和功能。

第三段(第8自然段):概括说明电脑住宅中电脑设置隐蔽,各负其责,相互合作的特点。 5.课文中心

本文向我们全面介绍了一栋实验性综合电脑住宅,表现了电脑的神奇和它给人们带来的快捷、

方便、安全和舒适,使我们体会到迅猛发展的科学技术给人们带来的便利,唤起同学们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和对科学技术的探索与追求。31飞向蓝天的恐龙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恐龙、凶猛”等词语。

2.有条理地复述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激起同学们热爱科学、探索新知的浓厚兴趣。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自读自悟,在合作探究中学习本课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科学工作者从事科学研究的执著与艰辛。

二、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感兴趣的部分。

三、教学难点

了解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变过程。

四、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课件出示恐龙图,引入课题。

同学们,刚才看了活灵活现的恐龙,它们身躯庞大,凶恶狰狞。其实恐龙并不都是庞然大物,在它们中间,有些还能在天空中飞呢!下面,我们来学习关于飞向蓝天的恐龙的课文。

(二)预习要求

1.自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2.利用工具书自学生字新词。

3.小组内交流学习收获和不理解的问题。

(三)学情检测

1.整体感知

(1)回馈预习:

指名逐段读,想:

课文写了什么,你对哪部分内容感兴趣。

(2)查生字掌握情况:

①读词语比赛,出示生字词屏:分小组读、男、女生读。

②猜词语比赛,出示字屏:颜色多,灿烂多彩——五彩斑斓在空中回旋地飞——翱翔高高地在天空中或高升到空中——凌空说话或写文章时最重要的部分——点睛之笔。

③根据动作选配词语:

放映有关恐龙与鸟类动态画面,认识部分词语,如:(恐龙的)笨重、迟钝……:(鸟儿的)轻灵、敏捷、翱翔……

2.指名说说课文写了什么?

精读重点,领悟写法

(1)阅读了解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是怎样的,方法:

①先自己读。

②再讨论。

③汇报:

a.第一种大约出现在……和狗一般大小……

b.数千万年后,它的后代……家族……

c.其中,一些……长得……像鸟类……

d.它们学会了滑翔……飞向蓝天的鸟类。

(2)阅读感悟写法上的特点:

用词准确,生动的特点如:

①地上第一种恐龙大约出现在两亿年。

②它的后代繁衍成一个形态各异的庞大家族……

(3)用自己的话说说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

(4)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第二课时

一、课时目标

重点段落品析。

二、导学过程

(一)复习字词,导入新课

1.指名带读生字词,听写部分生字。

2.上节课同学们了解了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并提出了恐龙怎么会飞的疑问?下面,我们来认真阅读课文。

(二)朗读感悟,理清课文内容

1.学习第一段:

(1)自读第一自然段,画出文中写出了二者毫不相干语句。

(2)“毫不相干”是什么意思?“二者”指的是谁?归纳二者的外形、习性方面的不同点。

(3)指导朗读,个别读,齐读:

师:为了给人类的假想找到依据,中外科学家进行了艰苦的探索,它们分别有什么样的发现?

2.默读第二段,思考中外科学家的不同发现,并小组交流:

(1)媒体出示第二段最后的一句话“辽西的发现向世人展示了恐龙长羽毛的证据,给这副古生物家们描绘的画卷涂上了‘点睛’之笔”。

(2)“点睛”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是“点睛”之笔呢?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科学家在钻研过程中的心情。在读中感悟欣喜若狂的含义。

(三)导学三、四自然段

1.轻声自读这一部分,并画出自己认为写的好的语句多读几遍。说说这部分介绍的是什么?

(介绍的是亿万年前恐龙的庞大家族。)

2.指名读三、四段,小组讨论:

陆地上的恐龙是经过怎样的演化而飞向蓝天的?

3.完成表格:

恐龙的庞大家族

恐龙的演化过程它们各自的特点作者说明的角度

4.思考:

在作者描写的内容中,哪一支描写的最具体?这样具体的描写有什么好处?

理解:“一支”是指恐龙的某一个分支,而不是全部。

“漫长的演化”是指经历了长时间的演变过程。

5.在这个大家族里,哪种恐龙经过演变飞上天了?你是怎么知道的?

6.再读全文,根据课文内容,想象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

7.班上交流:

有条理地说一说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

8.练习背诵猎食性恐龙演变成鸟类的过程。

(四)导学第五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第五自然段,思考:

这一段有几句话?哪句话是这一段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希望能够重现这一历史进程”这句话包含了什么信息?

2.理解:

随着越来越多的精美化石的发现,他们离这一愿望的实现已越来越近了:要证明鸟类是由恐龙进化而来,只能依赖于对化石的采集。如果能把恐龙向鸟儿进化的过程全部以化石的形式展现给大家,就毫无疑问地说,鸟儿是恐龙进化而来。

3.齐读最后一段。

(五)概括全文

本文假想了恐龙向鸟类演化的过程,说明简洁,意思完整,丰富了我们的知识,激发了我们探索自然的兴趣。

(六)积累语言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课文有许多语句的意思表达得很准确,请你找一找、读一读,如: 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将这样的语句抄写在积累本上。

(七)课堂练习

1.判断下面的说法,对的打“√”,错的打“”。 (1)恐龙最终都演化鸟类大家族。( ) (2)恐龙演化成鸟类经过了三千万年。( )

(3)带羽毛的恐龙化石是证明恐龙能飞上蓝天的关键。( ) 2.分析下面的句子,说说好在哪儿。

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是怎样的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飞向蓝天的恐龙?????提出假说科学发现的大致过程

再现演化过程表达科学家的美好心愿

对于本课的学习,我要求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学习语文,把握科普文章的特点和要求,

让学生在生生、师生的多次交流中突破文本难点,从而深入地理解文本的内容,并享受合作的快乐。

同时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让学生感受阅读文本的快乐。让学生结合课外资料,联系上下文以及自己的生活经验,在大胆猜想、交流中激发学习兴趣,为学生营造学习的氛围,享受学习的乐趣。 课后习题答案

习题2 恐龙大约出现在两亿三千万年前,和狗一般大小,像鸵鸟一样用两条后腿支撑身体。数千万年后,其后代逐渐繁衍成一个形态各异的庞大家庭。其中,一些猎食性恐龙的身体逐渐变小,越来越像鸟类。它们中的一些种类可能为了躲避敌害或寻找食物而转移到树上生存。它们在树林之间跳跃、降落,慢慢具备了滑翔能力,并最终学会飞翔,原本不会飞的恐龙最终变成天之骄子——鸟类,它们飞向了蓝天。

1.多音字。

干?????ɡān (干净)ɡàn (干劲) 量?????lián ɡ(测量)lià

n ɡ(重量)

降?????jiàn ɡ(降雨)xián ɡ(投降) 卷?

????juǎn (卷入)juàn (试卷) 2.近义词。

凶猛——凶狠 描绘——描画 穿越——跨越 脱离——离开 笨重——沉重 迟钝——迟缓 浮现——显现 注意——留意 轻灵——轻盈 躲避——躲藏 后裔——后代 敏捷——敏锐 3.反义词。

迟钝——敏捷 美丽——丑陋 主动——被动 崭新——破旧 笨重——轻便 温顺——凶猛 精美——粗糙 躲避——显露 庞大——微小 4.段落结构。

第一段(第1-2自然段):写中生代时期,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

第二段(第3-4自然段):写恐龙演化成鸟类的进化过程。

第三段(第5自然段):写科学家的美好心愿:希望找到更多的、更充分的证据,重现恐龙飞向蓝天的这一历史进程。

5.课文中心

这是一篇科普文章,向我们介绍了科学家们根据研究,提出的一种假说:鸟类很可能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代,20世纪末,我国科学家在辽西首次发现了保存有羽毛印痕的恐龙化石,为人们想

象恐龙飞向蓝天,变化为鸟类的演化过程提供了证据。32* 飞船上的特殊乘客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学习课文的说明方法。

【过程与方法】

自读自悟,在合作探究中学习本课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起热爱科学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

学习课文的说明方法。 三、教学难点

了解太空蔬菜的变化和作用,学习准确用词,形象表达。 四、教学时间 1课时

(一)初读课文,理解题意。

1.师:你们了解哪些飞船?它们有什么特点?你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

2.师:课文中的飞船上有乘客吗?它们是谁?读完课文就知道了。(板书课题:飞船上的特殊乘客)

(二)预习要求

1.自由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提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 2.利用工具书自学生字新词。

3.小组内交流学习收获以及不理解的内容。

(三)学情检测

1.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1)师:读了几遍课文,你一定知道飞船上的特殊乘客是谁吧?想一想,飞船航天飞行为什么要带上这些特殊的乘客呢?

(2)小组合作,概括各段的主要内容。

(3)师生合作订正生字的读音及词语的意思。 2.再读课文,感悟语言。

(1)文中哪些词语,句子表达得准确而具体?

例如“美妙”和“微妙”。

“微妙”指变化深奥玄妙,难以捉摸。“美妙”则是美好奇妙的意思。前者在于说明植物内部的遗传物质在宇宙的特殊环境下产生的深奥、令人难以捉摸的变化,突出了科学的深奥奇妙;后者在于称颂这些变化带来的美好。

(2)师:你还喜欢哪些段落,读出来让大家欣赏。 3.细读课文,感悟写法。 (1)读中比较,感悟写法

经过多年努力,专家们已经培育出许多新品种,它们普通具有产量高、生命力强等优点。 经过多年努力,专家们已经培育出“太空水稻”、“太空番茄”、“太空黄瓜”、“太空辣椒”等新品种。它们普遍具有产量高、品质好、生命力强等优点。 发现异同,体会具体写法。

(2)研读文中的设问句,用删减比较的方法,体会其作用。

(四)总结全文

1.分别找学生读课文。

2.学生谈学习本课后的收获(从知识、内容、写法、情感等几方面交谈

)

飞船上

的特殊乘客??????

????点明说明对象

说明“特殊乘客”的变化,引发思考介绍变化原因科研成果造福人类

赞颂聪明勤劳的科学家太空育种特殊神奇

这是一篇自读课文,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通过不同形

式的朗读,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抓重点段品析等学习环节,了解了经过航天旅行的种子所发生的变化以及产生变化的原因。基本达到了本课的教学目标,效果良好。但也有几点值得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如提供的补充材料过深,学术语学生较难理解;重视了人文性训练,而语文的工具性体现得不够。

课后习题答案 1.多音字。

种?????zhǒnɡ(种子)zhòn ɡ(种植) 载?????zǎi (三年五载)zài (载重) 茄?

????qié(茄子)jiā(雪茄) 2.近义词。

特殊——特别 美妙——美好 遨游——漫游 描述——讲述 差异——差别 筛选——挑选 旅行——旅游 培育——培养 浩瀚——浩渺 3.反义词。

特殊——普通 勤劳——懒惰 聪明——愚笨 梦想——现实 淘汰——保留 4.段落结构

第一段(第1-2自然段):介绍经过航天旅游的植物种子会发生变化。 第二段(第3自然段):介绍促使这些植物种子发生变化的原因。 第三段(第4-5自然段):介绍太空蔬菜的食用、药用和其它用途。 第四段(第6自然段):点明中心,赞颂了聪明勤劳的科学家。 5.课文中心

本文介绍了经过航天旅行的植物种子所发生的变化,产生变化的原因,以及经选育之后果实的食用、药用以及其它用途,赞颂了科学家的聪明和勤奋,激发我们热爱科学的情感。语文园地八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 2.学生会写想象作文。

3.能主动地发现同音字并能正确使用。 4.积累科学名言,体会名言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

学生试做,师生共同探究学习方法和策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祖国科技发展的新成就,激起热爱科学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

1.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想象能力。 2.体会科学名言的含义。

三、教学难点

写一篇想象作文,想象要奇特合理。

四、教学时间 3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课时目标

指导学生“口语交际”。 二、导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的生活不断改变,在本组课文中,我们了解到科学的力量和神奇。今天,我们就畅想一下,科学技术的发展还将使我们的生活发生哪些变化呢?

展开想象的翅膀,畅谈自己的奇思妙想吧!可以说说未来的生活、学习,只要想到的,都可以说。

(二)小组交流

小组内互相交流自己的想象,共同分享发明创造的快乐。交流时可以互相提问、互相补充、互相评价。

(三)全班交流

1.各组推荐几篇比较好的,把大家感兴趣的拿到班上交流。

2.教师小结:同学们的畅想真神奇、真美妙!我们要留心观察、用心思考、勤于动手,就能

有所发明,有所收获。第二课时

一、课时目标

指导作文。

二、导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大胆畅想了未来世界,有许多奇思妙想,也很有新意,今天我们就把这美好的幻想写下来。

(二)明确写作要求

1.想象应从哪些方面去想,想些什么?学生讨论。

2.教师补充:想象可以不拘形式,可以是古今中外的,可以奇思妙想,也可以是从现实生活中受到启发自己设想、创造的。

3.习作方法指导。

(1)叙述想象的事物要有一定的顺序。

(2)想象的事物特点要写详细。

(3)表达的方式可以多样化,想怎么写就怎么写。

4.习作点津

(1)本次习作的内容可以是自己的想法,也可以是受听到的或看到的事物影响而产生的想法。想象要合理、丰富。

(2)要大胆想象,写想象作文,要开阔自己的想象空间。

(3)要中心明确,想象作文虽然写的只是一种尚未实现的理想,但它应该是同学们心中最真诚的理想、期待或祝福。写作时要突出重点,并围绕重点选择素材。

(4)要注意有完整的情节。在追求文章新、奇、特的同时,要做到情节准确、清晰、完整等基本要求。

5.学生起草习作,教师巡视指导。

6.学生交流习作。

(1)评选写得好的习作,说说好在哪里,全班交流点评。

(2)习作点评要点:

①所写的内容是否有一个明确的中心。

②叙述是否具体,是否注重细节描写。

③语句是否通顺恰当。

④语言是否准确精妙。第三课时

一、课时目标

导学“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宽带网”。

二、导学过程

(一)我的发现

1.学生自由读词语。

2.教师指名读词语,师生正音。

3.说说带点词语的意思。

4.思考:你发现了什么?广告词中乱改成语。

5.小结:注意区分同音字。

口蜜腹健(剑)(饮料广告)

随心所浴(欲) (热水器广告)

咳(刻)不容缓(药品广告)

6.教师小结:流传千古的成语中,能看到中国的历史和文化。我们平时要搜集生活中滥用成语的广告词,开展一场成语错别字歼灭战,做维护祖国语言文字纯洁的小卫士。

(二)日积月累

1.读好名言

(1)学生自读名言,做到正确、流利。

(2)同桌互相朗读,互评优点和不足。

(3)指名朗读,教师指导、评价。

2.理解名言

(1)师:你有什么好办法来理解这些名言?

(课件出示名言)(2)师生共同总结理解的方法。

可以抓住名言中的关键词理解,也可以联系名人的生平理解。

3.积累名言

(1)学生尝试背诵。

(2)学生介绍其他关于探索科学的名人名言。

(三)宽带网

1.指名分别朗读三个自然段,分别讲三个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2.学生讲我国科学技术取得的新成就。

3.教师出示报道我国科学技术新成就的报纸,展示给学生看。建议学生养成通过阅读、听广播、看电视的方法,了解我国科技发展给我们生活带来变化的良好习惯。

(四)课堂小结

通过语文园地八的学习,同学们的口语交际能力得到了锻炼,写作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并且积累了一定数量的科学名言。希望同学们从小学科学、爱科学,长大后用自己的知识来报效祖国。

中年级的学生脑子里充满了奇思妙想,但他们关注的是介绍奇思妙想的内容,很少关注如何表达得清楚、具体、吸引人,鉴于这种情况,我指导的重点为开展有情趣的活动,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如在口语交际的过程中,为了让交流更有实效,我让每组推荐介绍得最好的,把大家感兴趣的拿到班上交流,共同探讨,在交流倾听过程中,学生的想法得到完善,学会了在交流中做到资源共享。

新版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学科:;任课班级:;任课教师:;

2019年月日 1 消息二则 【导学目标】 1.学习读新闻的方法。了解不同新闻体裁的特点,培养学生阅读新闻的能力。2.认真阅读课文,把握新闻的特点和结构。(重点) 3.能边读课文边揣摩作者的态度与倾向,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难点) 4.感受人民解放军的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课时计划】 2课时。 第一课时学习《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学生齐读导学目标,圈点关键词,做到对学习任务心中有数。

教法指导: 1.自主学习,让学生围绕“自我研学”中的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 (1)带着导学目标,认真阅读课文及相关参考资料,捕捉课文中的关键段落、句子、词语,尽量独立完成“自我研学”中的思考题,准备展示交流。 (2)记录疑难问题,将自主学习没有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用于合作探究时解决。2.合作学习 (1)每个小组派1~2名代表展示“自我研学”中的答案,同小组内其他成员在小组长的统一安排下合作完成“合作探究”中的思考题。 (2)同桌之间互相讨论,有分歧不能达成一致的,小组讨论;小组内不能达成一致的,组长记录下来,以备全班讨论时交流。 (3)全班讨论时,教师不能一下子给出答案,在学生思维的火花充分碰撞后,再点拨引导,达到启发思维的目的。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的视野越来越开阔了。翻开报纸,打开电视扑面而来的就是国内外各种刚刚发生的新闻报道。新闻便成了我们了解世界的一个窗口,可真是足不出户,尽知天下事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两则新闻,它们高屋建瓴,大气磅礴,是新闻作品中不可多得的瑰宝,出自一代伟人毛泽东之手。 自我研学生成新知 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 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给加点的字注音。 芜湖(wú) 摧枯拉朽(kū) 溃退(kuì) 荻港(dí)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教材分析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教材分析 一、单元教材简析 本组教材以“科技成就”为专题,编排了4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飞速发展的科学技术,展现了现代科学技术的神奇和威力。《呼风唤雨的世纪》讲述了20世纪百年间的科学技术发展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电脑住宅》带我们走进现代化的电脑住宅,亲身感受电脑的神奇和它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与舒适;《飞向的恐龙》揭示了科学家们在古生物科学研究方面的重大发现;《飞船上的特殊乘客》向我们介绍了经过航天旅行的植物种子所发生的变化、发生变化的原因及发生变化后的用处。这几篇课文既可以使学生领略科学技术的神奇,感受科学技术的威力,还可以使学生学到描写或说明事物的基本方法,同时开阔学生的眼界,激发他们热爱科学的情感和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本组教材是这学期最后阶段的学习容,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本学期学到的阅读方法,认真阅读课文,体会课文在语言表达方面的特点,乐于与同学讨论疑难问题,交流阅读体会;同时了解科学技术创造的奇迹,感受科学技术发展的惊人速度,畅想科学技术的发展还将使我们的生活发生哪些变化。在教学过程中,还应鼓励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搜集有关现代科技发展的资料,以帮助深入理解课文容,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 二、单元设计理念 本单元教学设计,根据四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点,充分让学生了解科学技术创造的奇迹,感受科学技术发展的惊人速度,畅想科学技术的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变化,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学会质疑,在交流过程中发表自己的见解,真正成为课堂中学习的主人。 三、教学目标 1、认识本组生字,会写要求会写的字和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感兴趣的地方背下来。 3、边读边体会语言表达方面的体会。 4、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 5、体会作者按一定顺序说明事物的方法。

小学语文第八册教案《麻雀》(最新版)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教案《麻雀》 教学目的 1.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了解作者赞美的“只有爱,才维系着生命,并使它充满活力”的思想感情,激发在困难和险阻面前奋不顾身的无畏精神。 2.通过对重点段落的教学,进一步学习、掌握具体记叙和表达真实思想感情的方法。 3.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并熟练掌握和运用“搏斗”、“无可奈何”等词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着重理解第4、5两个自然段,认真理解、深入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具体描写来表现老麻雀奋不顾身掩护小麻雀的那种为“一种强大的力量”所支配的精神。 教学难点 继续学习作者真实、具体的描写方法及学习这类课文的方法。 教学准备 幻灯、感情朗读磁带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引趣、导入课文 同学们,你们知道世界上什么力量最伟大?(注意:我问的是“伟大”而不是“最大”。) (学生可以有多种答案。) 今天我们学习这篇课文之后就会明白了。 二、读懂课文,理清层次 (一)读预习,想想预习告诉了我们什么? (课文写的是什么事。后面几句提示:这篇课文是按事情发展顺序写的。) (二)按提示给课文分段 1.想想哪几个自然段写事情发生?哪几个自然段写事情发展?最后哪几个自然段写结果?(第一段:1~3自然段。第二段:4~5自然段。第三段6~7自然段。) (三)指导运用方法概括段意。 1.说说上课书学过的概括段意的方法。 2.学习新的方法。 ①读第一段。思考:在什么情况下,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段意:猎狗随我打猎回来的路上看到从巢中掉下来一只小麻雀。) ②读第二段。思考:写的是谁,在什么情况下干什么(或怎么样)?(段意:写老麻雀在庞大的猎狗面前奋不顾身地掩护了小麻雀。) ③读第三段。思考:事情结果怎样?(用谁或什么、怎么样的句式回答。)(段意:写小麻雀得救了,猎狗被带走了。)

八年级上语文第课教案

八年级上语文第课教案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

2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教学目标: 1.掌握新闻常识及特点, 理解新闻的内容。 2.体会新闻的语言特点,体会作者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 3.养成阅读新闻的习惯,学习新闻的写作。 教学重难点: 1.把握新闻的内容,揣摩文章准确、简洁的语言,体会作者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 2.了解新闻的特点,重点把握新闻的结构,了解导语的作用。 【学习流程】 一、 预习导学 1.请给下面的词语注音。 颁.发 (b ān ) 仲.裁 (zhòng ) 遗嘱. ( zh ǔ) 霍.夫(huò) 渗.透(shèn ) 拨. 款(b ō) 2.解释下面的词语。 拨款:指政府或上级拨给款项。 遗嘱:一个人说明他死后如何处理其动产和不动产的书面文件。 建树:表示建立了不朽的功勋或在事业上有很大的成就。 卓有成效:卓:卓越,高超。有突出的成绩和效果。 仲裁:公认的第三者在争端两方间进行裁定公断。 二、感知课文 1.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找出这篇新闻的导语部分及导语交代了哪些内容。 明确: 本消息的导语部分是文章的第一段,导语交代了中心事件、时间、颁奖机构、首次颁奖及诺贝尔的遗嘱几方面的内容。 (2)学生重点读文章第二段回答,文章一一列举获奖者的国籍、姓名、所获奖项及所做贡献有什么作用? 明确: 体现了新闻事实准确、翔实。 (3)新闻前的黑体字部分属于什么部分?交代了哪些内容?有什么作用? 明确: 属于电头,交代了新闻报道的报社名称和准确时间,体现了新闻的真实性和及时性的特点。 三、研习课文 再读文章,思考后回答: (1) 这篇新闻的主体部分交代了哪些内容? 明确:新闻的主体部分交代了首届获奖者的详细情况,颁奖机构、时间、地点,资金的来源,资金的管理及评选情况。 (2)消息的结尾部分补充说明了资金的管理权和评议权的分离有什么用意? 明确: 资金的管理和奖项的评议权分开体现了诺贝尔奖的公正、公平原则,充分体现了诺贝尔奖的科学精神。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掌握了新闻的相关知识,明白了新闻的特点,同时了解了诺贝尔奖的来历及颁奖的规则等情况。

小学语文第八册古诗词三首教案

1.古诗词三首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 3.学习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词的意思。 4.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 1.品味诗句,指导背诵,积累语言。 2.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江南山水的特点,激发爱美的情感。 教学难点: 1.理解诗句句意。 教学课时: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祖国的千山万水是那么多姿多彩,那奔流不息的江河,那连绵起伏的丘陵,那直插蓝天的雪峰,那辽阔的草原……真是江山如画。今天就让我们通过课文的学习一起去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 2、书写标题。这篇课文前两首是诗,后一首是词。 二、初步感知课文 1、指名读前两首的标题,点评。 2、和老师一起书写标题,注意写法。 3、指名说,你了解敬亭山、洞庭吗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读注释对我们学习诗歌很有帮助。 4、这两首诗一首写山,一首写水,下面我们先来学习第一首。 三、学习《独坐敬亭山》 1、指名读。 2、了解作者。 指名说,你们了解李白吗 李白(701-762),字太白,后人称为诗仙,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写了大量歌

颂祖国河山、揭露社会黑暗和蔑视权贵的诗歌。他的诗对后人有深远的影响。(让学生背一背自己知道的李白的诗,如《静夜思》等) 3、练读,注意把每个字读准,了解诗的意思。 4、齐读。 5、请同学们再自由地读一读诗句,看一看注释,想一想画面,同桌之间相互说一说你对诗句的理解。 6、同学交流 A、指名说,你读懂了诗中的哪一句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前两句:天上几只鸟儿向远处飞去,直到看不见影子;天上的云彩也自由自在地飘向远方。 后二句:只有敬亭山和我互相看着,怎么看也不觉得满足。 质疑:后两句,是敬亭山看着我还是我看着敬亭山呢敬亭山不是人,为什么可以看呢(可以让学生质疑) B、要深入理解这首诗,还需要联系整首诗,想象一下当时的画面。谁再来说一说。 指名说。我在读这首诗的时候想象到—— C、同学们,请你们设身处地地想一想,此时此刻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呢你是从哪些诗句或词语体会到的 指名说。 作者的心情很孤独、很寂寞;“只有”说明当时的作者十分孤独、寂寞;他又觉得敬亭山是他的知心朋友,没有离开他,作者十分感激他,也十分喜欢他;敬亭山也像人一样,天天看着他,有了感情。 7、结合背景,理解诗的情感。 介绍背景:写这首诗时,李白被迫离开长安已整整十年,在长期的飘泊生活中,他饱尝了人间的辛酸,此刻,当他独自面对敬亭山,他的内心是多么的孤独和寂寞。 8、反复读一读,再来感受一下作者的孤独和寂寞。 指名读,点评。 9、齐读。 10、试背,体会情感表演背。 四、总结学习方法 指名说。 师小结:读好题目了解作者;读一读诗句,看一看注释,想一想画面,理解诗句的意思;反复品读,体会作者的感情。(教师可用更简练的词语概括步骤,以便学生记忆与运用) 五、作业: 1、依据第一首诗的学习方法,自学第二首诗。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册)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册) (纯WORD版,可以任意修改) 1消息二则 1.熟悉课文内容,了解渡江战役的规模和意义,感受作者体现在消息中的情感与立场。 2.了解消息的要素和结构,分析消息的特点。 3.把握文章内容,理清文章层次,体会本文语言准确、简洁及情感鲜明的特点。 第1课时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一、导入新课 1949年4月21日,中国大地上打响了一场战役,这场战役影响着整个中国的未来走向,关系着中国广大劳动人民能否战胜官僚、地主等资产阶级而获得翻身的幸福。这场战役是什么呢?它具体是怎样打响的?今天,就让我们通过一篇新闻来了解这场战役的动态。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了解作者,了解渡江战役 作者简介:毛泽东(1893—1976),湖南湘潭人,字润之。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同时也是优秀的诗人与书法家。 渡江战役:1949年,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结束,我人民解放军在全国取得胜利已成定局,但国民党反动政府于4月20日悍然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4月21日,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立即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命令人民解放军该日凌晨发起渡江战役。 文体链接:“新闻”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新闻泛指出现在电视、广播、报纸及网络等一切传媒上的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包括消息、通讯、特写、人物专访、调查报告、

新闻评论、社论、报告文学等;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即用概括叙述的方式和简明扼要的文字对国内外最新发生的有价值的社会典型事实所做的准确简短的报道。 目标导学二:根据新闻文体特点,把握文本内容 1.明确新闻要素: 新闻的五要素(五个W)是:When(何时)、Where(何地)、Who(何人)、What(何事)、Why(何故)。有的还加上How(如何),即“五个W加一个H”,成为新闻“六要素”。 练习:找出这则新闻的“五要素”。 明确:在这则新闻中,“五要素”分别是:何时:(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日午夜到二十一日(不到二十四小时);何地:芜湖、安庆之间的长江水面上;何人:三十万人民解放军;何事: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何故:国民党反动政府拒签和平协定,人民解放军坚决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 2.明确新闻基本结构: 新闻中最常用的文体是消息,即狭义的新闻。在结构上,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个部分。前三者是主要部分,后二者是辅助部分。 标题:是消息的眼睛,一般包括引题、正题、副题。引题:揭示消息的思想意义或交代背景,说明原因,烘托气氛。正题:概括与说明主要事实和思想内容。副题:提示报道的事实结果,或做内容提要。 导语:一般指新闻开头(即“电头”)后的第一句话或第一段文字,它扼要地揭示了新闻的核心内容。 主体:是消息的主干部分,紧接导语之后,对导语做具体全面的阐述,具体展开事实或进一步突出中心,从而写出导语所概括的内容,表现全篇消息的主题思想。 背景:指的是新闻发生的历史背景、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写新闻有时要交代背景,目的在于帮助读者深刻理解新闻的内容和价值,起到衬托、深化主题的作用。 结语:一般指消息的最后一句话或一段话。新闻的结尾有小结式、启发式、号召式、分析式、展望式等等。背景和结语有时也可以暗含在主体中。 3.练习:阅读课文,找出它的导语、主体和结语。 明确:导语: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主体:渡江战斗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读了《王戎不取道旁李》这篇文章,你的启示是:() A.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学会先人后己。B.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随便去拿取。 C.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学会观察,善于思考。 2.西门豹说:“这样说来,河神还真灵啊。下一回他娶媳妇,请告诉我一声,我也去送送新娘。” 对这句话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西门豹早已识破巫婆、官绅的骗局,想将计就计。B.西门豹对“河神娶媳妇”的事很好奇,想亲眼看一看。C.西门豹这样说是为了防止计划泄露,避免打草惊蛇。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老百姓都明白了,巫婆和官绅大部分全都是骗钱害人的。B.您的病已经发展到皮肉之间了,要是不治还会加大。C.有个叫纪昌的人,想学习射箭,就去向飞卫请教。D.记住了飞卫的话,回到家里,又开始练习起来。4.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迎接干旱淹没B.收成竟走管理 C.戒马人烟新娘D.派遣沉浮求绕 5.下列不属于历史故事的是() A.《拇指姑娘》B.《凿壁借光》C.《三顾茅庐》D.《西门豹治邺》 6.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①都是河神娶媳妇给闹.的。②这里闹.得很,没法儿看书。 B.①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②我尝.了尝妈妈烧的这道菜。 C.①这个姑娘不漂亮 ..,河神不会满意的。②今天妈妈打扮得格外漂亮 ..。 二、填空题 7.看拼音,写词语。 guàn gài wéi yītúdìyān mòbīpò ()()()()() shànɡfúpài tóu gān hàn cháng shìqiúráo ()()()()() 8.先解释加点字的意思,再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 尝.与诸.小儿游。 尝:______________ 诸: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诸儿竞走 ..取之,唯.戎不动。 竞走:______________ 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取之,信然 ..。 信然: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书写练习。字的中心要在横格的中线上,保持水平,字距要差不多。 夏日绝句出塞[宋]______(作者) [唐]_______(作者) 10.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再选词填空。 眉(____)目(____)(____)(____)玉立明(____)皓(____)文质(____)(____) (____)(____)堂堂威风(____)(____)(____)大(____)圆(____)小精(____) (____)光(____)发(____)发童(____)(____)眉(____)目老(____)龙(____) (1)那盛开的荷花挺着碧绿的茎秆,像一位____的少女眺望着远方。 (2)孙爷爷长得_____,很和蔼,又爱给我们讲故事,我们都非常喜欢他。 (3)狮子是草原之王,那_____的模样令人望而却步。 11.看图,写出故事的名称和主人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人公:_____主人公:_____主人公:_____主人公:_____ 12.回顾课文填空。 (1)《西门豹治邺》一文结构清晰,按________的顺序讲述了 (2)《王戎不取道旁李》中,王戎不去摘李子的原因是(用原文回答),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王戎是一个_____________的孩子。 (3)《扁鹊治病》一文中,扁鹊_____次拜见蔡桓侯,但蔡桓侯都听不进去扁鹊的话,结果他的病由发展到,再到,最后,无法医治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三、语言表达 13.按要求完成句子。 1.梅兰芳无论卖房度日,也绝不在日本侵略者的统治下登台演出。(修改病句) 2.妈妈说:“明天我带你去少年宫学唱歌。”(改转述句) 3.还有什么别的话比这句最简单的话更能表达我此时的全部感情呢?(改陈述句) 4.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消息终于传来。(缩句) 14.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蔡桓侯说:“我的身体很好,什么病也没有。”(改为转述句) (2)纪昌成了射箭能手。(扩句,至少两处) (3)虽然 ..你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你的眼力还不够。(用加点的词造句)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1消息二则 【导学目标】 1.学习读新闻的方法。了解不同新闻体裁的特点,培养学生阅读新闻的能力。 2.认真阅读课文,把握新闻的特点和结构。(重点) 3.能边读课文边揣摩作者的态度与倾向,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难点) 4.感受人民解放军的排山倒海、 所向披 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 神。 【课时计划】 2课时。 第一课时学习《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学生齐读导学目标,圈点关键词,做到对学习任务心中有数。 教法指导: 1.自主学习,让学生围绕“自我研学”中的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 (1)带着导学目标,认真阅读课文及相关参考资料,捕捉课文中的关键段落、句子、词语,尽量独立完成“自我研学”中的思考题,准备展示交流。 (2)记录疑难问题,将自主学习没有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用于合作探究时解决。 2.合作学习 (1)每个小组派1~2名代表展示“自我研学”中的答案,同小组内其他成员在小组长的统一安排下合作完成“合作探究”中的思考题。 (2)同桌之间互相讨论,有分歧不能达成一致的,小组讨论;小组内不能达成一致的,组长记录下来,以备全班讨论时交流。 (3)全班讨论时,教师不能一下子给出答案,在学生思维的火花充分碰撞后,再点拨引导,

达到启发思维的目的。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的视野越来越开阔了。翻开报纸,打开电视扑面而来的就是国内外各种刚刚发生的新闻报道。新闻便成了我们了解世界的一个窗口,可真是足不出户,尽知天下事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两则新闻,它们高屋建瓴,大气磅礴,是新闻作品中不可多得的瑰宝,出自一代伟人毛泽东之手。 自我研学生成新知 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 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给加点的字注音。 芜.湖(wú)摧枯.拉朽(kū)溃.退(kuì)荻.港(dí) 2.记住重点词语的词义。 溃退:因被打垮而后退。 经营:筹划、组织、管理。 摧枯拉朽:枯:指枯草,朽:指烂了的木头;枯草朽木受到摧折,比喻腐朽势力被迅速摧毁。这里指解放军攻势凌厉,不可阻挡。 3.背景介绍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三大战役结束后,国民军队主力已被歼灭,但蒋介石仍不甘心失败,在美国的策划下,一面与共产党假和谈,一面部署江防,企图凭借长江天险阻止人民解放军南进,1949年4月20日,国民党反动政府最后拒绝在国内和平协议上签字。21日,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人民解放军于该日凌晨发起了渡江战役。22日2时,新华社播发了毛泽东同志撰写的消息《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报道了中路军万船齐发、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的战况。 4.文体知识 (1)新闻,又称消息。是用概括叙述的方式和简明扼要的文字对国内外最新发生的有社会价值的典型事实所作的准确简短的报道。 (2)新闻的结构: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标题:高度概括已经发生的新闻事实,一般包括引标、主标、副标。 导语:是消息的第一段或者第一句话。它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 主体:承接导语、揭示主体,对消息事实做具体的叙述与展开。 背景:指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结语:是消息的最后一段或最后一句话。依据内容需要,可有可无。 (3)新闻的特点:传播性、真实性、时效性。

我爱三峡小学语文第八册教案.doc

峡的小导游吧,向游客们去介绍三峡中最为有名的三个峡,尽情去展示它们的风光,好 吗?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个峡介绍,小组内交流;(可以结合课文描写和浏览网页中的相关图片) (3)指名上台做“小导游”,边演示边介绍;(学生做游客) (4)师生评价。 二、拓展延伸,合作学习 1、师导:恩,听了三位导游的介绍,我们仿佛已置身于那神秘的三峡,再次去感受了三峡的雄伟壮观、幽深秀丽和急流险滩。三峡又何止这些令我们魂牵梦绕呢?我们对三峡的了解这仅仅是一个开始呢?下面就再请我们的小导游们做好准备了,除了三峡风光,你们还想向游客们介绍三峡的什么呢?让我们到网上去浏览一下吧。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上网浏览三峡相关信息,小组交流; 3、指名上台当“小导游”继续介绍三峡,师生评价。 三、语文活动,知识竞赛 1、师导:观光了一天,导游们很辛苦,我们的小游客们也很辛苦,不过相信大家收获一定不小,最后就让我们一起来评选

“最佳游客”,看看哪位游客今天的收获最大。 2、屏幕出示竞赛题,学生回答,[标签:内容] 我爱上了看课外书_小学生作文 我以前一向是一个贪玩的孩子,而且又不太爱学习。我不喜欢书,更不喜欢读书、作文。直到今年表哥来到我家之后,他的一番话改变了我的喜好。使我爱上了看课外书。??? 去年暑假,我的表哥来到我家,知道了我的学习情况后,跟我讲了许多道理,讲了学习的用处,他对我说:“沈程啊,现在这个社会,不用心读书可不行啊!你现在虚度光阴,倒蛮舒服的,将来呢?你想过吗?你能干什么呢……”听着听着,我觉得是啊,表哥的话真的好有道理好有道理。我心里想,现在不好好学习,将来干什么呢?于是我捧起了我以前一向不喜欢的课外书看了起来。看着看着,我不由觉得看课外书倒也挺有味道的,渐渐地渐渐地,我就被书里那紧张动人的故事情节所吸引了,渐渐地渐渐地也就开始喜欢上了看课外书。? ??暑假里,我看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朱自清散文精选》等5本课外书。它既充实了我的课外生活,又让我学到了一些课外知识。觉得收获还真不小。于是我又从渐渐地喜欢课外书变成了爱上了课外书。现在,只要我一有空,我就会看课外书,同时,我也尝到了看课外书的甜头。??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散文二篇教案

15散文二篇 知识与技能1.简单了解作者,熟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理解作 者观点。 2.把握哲理散文的特点,得到有益的人生启迪。 过程与方法朗读、批注、共鸣、争鸣多种方式相结合,辩证地理解作品内涵及作者感情。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思索人生,能够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 第1课时《永久的生命》 1.整体感知,把握课文内容,理解作者对生命的感悟。(重点) 2.精读品味,欣赏富有哲理的语言及欲扬先抑写法的妙处。(难点) 3.思考延伸,思索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树立乐观、豁达的人生观。 一、导入新课 有人说,生命伟大而神秘,丰富而奇妙,永久而不朽;也有人说,世上没有永恒的春天,亦没有永久的生命。生命到底是怎样的呢?下面让我们来听听作家严文井的答案吧!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把握课文,整体感知 提问1:通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哪几层意思? 明确:课文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先谈生命的易逝;再谈生命的永久;最后联系现实生活,高唱生命的凯歌。三个层次,条理清晰,章法井然。 提问2:作者对生命有哪些感悟?这些感悟矛盾吗? 明确:作者先是感悟到生命的易逝,一个人拥有的一切包括青春、健康甚至器官都可能失去,这是无可奈何的事情。作者又感悟到生命的永久,生命是生生不息的,个体的生命终将以新的形式永久存在。这些感悟看似矛盾,其实是不矛盾的。就个体而言,生命是脆弱的,易逝的;就生命的整体而言,它又是延绵不绝的,永久存在的。 提问3:文章第二自然段用“地面上的小草”比喻什么? 明确:生命自身的神奇;生命能够不断地创造新的生命。 提问4:课文写对生命的感悟,开始说“我们都非常可怜!”后来又说“这就是奇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作者写对生命的感悟,使用了欲扬先抑的写法,先写生命的易逝,人们的无奈与可怜,感情转入低谷;接着用“不应该为此感到悲观”一转,描写生命的神奇,个体生命有限,集体生命无穷,生命永久不朽,值得赞美;最后联系生活实际,要以爱情来赞美生命,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教案

19、棉花姑娘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课文13个二会字。 2.认识“病、奇、医”等七个生字。 3.能用自己的方法识记生字。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指导“病、奇、医”三个字。 2、认识课文的二会字。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做好铺垫 1.同学们,今天老师为你们带来了一位新朋友,看看她是谁呀?(出示图片)你们瞧,棉花姑娘长得多漂亮啊!谁来夸一夸她?是呀,棉花姑娘长得白白嫩嫩的,穿着绿裙子,多么美丽呀!让我们一起亲切地叫一叫她的名字吧!(板书题目:棉花姑娘) 2.识记“棉”和“娘”,你们在哪儿见过这两个字?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 二、激趣学文,整体感知 1.同学们,请看这两幅图,说说棉花姑娘的表情有什么变化?(出示棉花姑娘伤心的图片和开心的图片。) 2.是呀,第一幅图棉花姑娘愁眉苦脸的,很伤心。第二幅图棉花姑娘开心地笑了。棉花姑娘从伤心到开心,这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让我们到课文里去找找答案吧。 3.交流:你知道了什么? 随机出示词卡:治病、燕子、别人、树干、忽然、惊奇、七颗、瓢虫、碧绿、吐出、笑啦。 (1)学生认读。 (2)同桌你指我读合作学习生字“治、燕、别、干、然、奇、颗、瓢、碧、吐、啦”,自主发现最合适的识字方法。 4.自由读课文。 三、读通课文,识记生字 1.要想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我们应该怎么办?(遇到不认识的字要请教他人,难读的句子要多读几遍,不添字不落字,注意停顿……) 2.刚才你们在读的时候有没有碰到什么困难? (1)第1自然段:本段有几句话?大家能读好吗? 第二句:认读词语“治病”,识记“治”。 齐读第1自然段。 (2)还有难读的句子吗? “我们身上有七个斑点,就像七颗星星,大家都叫我们七星瓢虫。”(指名读,齐读) 3.课文中还有许多重点的句子,你们会读吗? 出示句子:(1)“请你帮我捉害虫吧!” (2)“对不起,我只会捉空中飞的害虫,你还是请别人帮忙吧!”(指名读) 4.你们真了不起,难读的句子都会读了,重点的句子也会读了,把课文连起来读有问题吗?现在就读一读吧,老师相信这一次你们会读得更好! 5.指名按照自然段读课文。 四、多种方法,巩固生字 1.识记“燕”和“瓢”。 (1)今天我们要认识的生字中有两个字特别难,(燕、瓢)谁有好办法帮帮大家,说说怎样记住它们? (2)学生小组内分析。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 29 寓言二则 教学目标: 1.运用多种识字方法自主学习4个会认字,学写6个会写字,自主积累词语。 2.初步感受文言文的语言特点,能够熟练地朗读课文。 3.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并能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感想。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寓言故事,在朗读中了解寓言的寓意。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悟出寓言的寓意。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解题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寓言二则,板书课题,认识“寓”。 2、你听过寓言故事吗?你知道哪些寓言故事?谁来给大家说说。 3、那么什么是“寓言”呢?寓言就是用有趣的小故事来说明一个道理。这篇课文一共有两个小故事,所以就是“二则”。

二、整体感知课文 1、快速阅读课文的两则寓言,你发现了什么让你奇怪的地方? 指名回答后,师述:用文言写出的文章就叫文言文,它是古代的书面语体,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诵读文言文,能提高语言的感悟能力、表达能力、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学习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是诵读,最好的方法也是诵读。 2、在看课文之前,你是否听过、看过这两则文言文? 3、自由朗读课文,要求:(1)对照译文慢一点读;(2)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意思。 4、指名学生说读的过程,需要帮助的地方。 5、分别指名学生读一、二则寓言。 正音:揠(yà)曰(yuē)槁(gǎo)鬻(yù)矛(máo)盾(dùn) 6、老师范读,听的时候自己不会的生字注音,不会断气的做好标记。 三、深入理解课文 1.自由地读一读第一则寓言,对照译文把不理解词语标出来,把知道的字、词的意思用笔写上。 2、讨论交流:你读懂了什么?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 点拨理解一下词语:悯、揠、者、芒芒、曰、病、槁 3、小组合作读,齐读。读的时候想一想它的意思,看能不能和译文的意思联系起来。 4、挑战自己:不看译文,老师读一句,学生说一句意思。

八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教师用书电子教案

16大自然的语言 课文研讨 一、整体把握 课文开头一段将大自然一年四季的物候景观写得生动形象,寓说明于描写之中,如同展现一幅四季风光画卷,既引人入胜又使人联想,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大自然的物候现象,如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实际上起着预报农时的作用,从这一点上说,物候现象仿佛就是传递信息的“大自然的语言”。题目标作“大自然的语言”,其实是“物候现象”的形象化的说法。 (一)思路清晰,层次分明。 本文可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3段)引出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 第二部分(第4~5段)说明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第6~10段)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第四部分(第11~12段)说明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这四部分的内容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而且材料之间是按照逻辑顺序来安排的。第一部分说明物候学研究的对象,先从一年四季物候的变化谈起,用短短百十来字,描写了春夏秋冬四季更迭的情况,既生动形象,又高度概括,使读者对物候学有了直观的认识。接着,作者再以具体现象作例子,用“草木荣枯,候鸟去来”和“花香鸟语,草长莺飞”这样富有诗意的语言,告诉读者,这些都是“大自然的语言”。在此基础上,作者从古代到近代,从起源到发展,自然地引出什么是物候、什么是物候学等问题。这就是由表及里的说明方法。第二部分,话题转到农业上,以具体事例说明物候学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这部分也与文章结尾形成了照应。文章第三部分接着谈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纬度、经度、高下差异和古今差异。这是文章的主体部分。四个因素的影响程度大小不等,由大到小,依次排列,有条有理。纬度和经度是在地球上位置的不同,第三个因素是同一个地点的高下差异,这三者都是空间因素,最后一个则是时间因素,从空间方面到时间方面又是一种条理。对四个因素的解说由一个设问句引出,接下来用“首先”“第二”“第三”“此外”等连接词,使这一部分层次清楚。值得注意的是,每讲一个问题,都举有实例,这样文章就有说服力,也容易让人明白。文章最后一部分,说明物候学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首先”“对于”“还

小学语文第八册第八单元教案

29 寓言两则 教学目标 1.会认6 个生字,会写13 个生字;正确读写“纪昌学射、妻子、拜见、理睬、肠胃、汤药、医治、百发百中、扁鹊治病、无能为力”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抓住有关词句,体会人物的想法,体会到学习要练好基本功和防微杜渐、不要讳疾忌医,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的道理。 4.学会提出问题和大家讨论,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心情。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激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课时安排 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理解寓言故事特点。 2.明白寓言指的是什么? 课件出示:寓言通过一个小故事,说明一个道理。(包含着小道理的故事)

3.学习第一个寓言故事——纪昌学射。 注意“昌”字,的写法。 4.课文说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我们读一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然后想想课文写了一个什么故事?2.学生自学思考。 3.教师检查自学情况: (1)故事主要内容。 (2)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质疑。 三、精读课文,品析感悟 1.请同学们再次自由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纪昌是怎样成为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的,找到相关语句画下来,读一读,说说你的想法。 2.学生自学交流。 3.全班交流: (1)纪昌回家之后,就开始练习起来。 ①学生抓重点词句理解。 ②引发想象:同学们,你们知道织布机是什么样的吗?想象一下,纪昌就在这样的织布机下,睁大眼睛,注视着梭子来回穿梭,这一注视就是两年啊!谁愿意为大家读读这段话?通过朗读让咱们大家都能感受到纪昌的恒心和毅力。 ③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2)纪昌记住了飞卫的话。回到家里,又开始练习起来。

人教版初二语文上册《全册精品教案(71页)》

1 消息二则 第1课时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1.把握课文的内容和消息结构特点。(重点) 2.品味语言,体会作者的感情。(重难点) 一、导入新课 1949年4月21日,中国发生了一件决定未来走向的大事。这节课,让我们共同学习课文《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了解那个重要时刻。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整体感知,把握文体特点 提问1:反复朗读课文,勾画出这则消息中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 明确:时间:二十一日,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芜湖、安庆之间;人物:三十万人民解放军;事件:渡过长江。 提问2:参看课文批注,思考:如果你要把这一消息迅速告知身边的人,你会怎样说?如果你要把这一消息比较完整地告知身边的人,你会怎么说?如果你要把这一消息具体地告知身边的人,你会怎么说?你的告知的方式和消息的哪些部分相对应? 明确:迅速告知: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完整地告知: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具体地告知:渡江战斗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迅速告知对应消息标题;完整地告知对应消息导语。具体地告知对应消息主体。

提问3:标题、导语、主体三者具有什么关系? 明确:标题、导语、主体三者叙说的都是同一事件,但在具体程度上有不同。这种特点就是人们常说的消息文体的金字塔结构。这是消息的性质决定的:把最重要的内容最迅速地让人们了解。 提问4:电头有什么作用? 明确:告诉人们消息的来源,增加可信度。 目标导学二:品读语言,体会作者情感 提问5:朗读课文,说一说朗读的基调是什么。 抽生朗读,大家评议。 明确:朗读的基调应该高亢豪迈、充满胜利的喜悦和对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的赞美。 提问6:默读勾画,哪些词语最能体现作者的感情倾向? 明确:对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的歌颂:“英勇的、万船齐放、直取、突破、占领、进击、英雄式的、坚决地、不到二十四小时、即已。”“英勇的、英雄式的、坚决地”直接赞美人民解放军英勇无畏;“万船齐放、直取、突破、占领、进击”等动词生动形象地写出解放军英勇善战,行动果敢,进军迅速,战果辉煌;“不到二十四小时、即已”说明时间短,战果大,从而表现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嘲讽:“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一正一反,对比鲜明,感情强烈。 提问7:试着用播音员播音的方式,把这则消息读给全班同学听。 学生激情朗读课文。 三、板书设计 我三十万大军导语: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 胜利南渡长江三十万人渡过长江 英勇善战(标题) 主体时间:二十日午夜至二十一日进军迅速 地点:芜湖、安庆之间 人物:人民解放军三十万大军 事件:渡过长江 第2课时《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1.掌握新闻的相关知识,把握新闻内容及结构特点。(重点) 2.学习课文语言准确精练、详略得当、叙议结合的特点。(难点) 3.探究我军胜利的原因,感悟正义战争的强大力量。 一、导入新课

八年级上册语文复习教案

八年级上册语文复习教案1 教学目的: 归纳课内知识点;指导学生复习的方法 教学重点: 字词掌握;文言课文默写、翻译和内容探究。 教学难点: 对学生复习情况的落实与督促。 教学步骤: 一、第一、二单元字词复习(板书填空) 01、阻遏è、锐不可当dāng 02、寒噤jìn、仄zè歪、转弯抹mò角、(抹mǒ杀、抹mā布) 03、瓦砾lì、箱箧qiè 05、肃穆mù、荒谬miù、孤孀shuāng 06、骇hài人听闻、掳lǔ、震悚sǒng、疮疤chuāng bā、诘jié问 07、奔丧sāng、狼藉jí、簌簌sù、颓tuí唐 08、尴尬gān gà 09、伛yǔ、攥zuàn、取缔dì、骷髅kūlóu、滞zhì笨、愧怍zuò 10、唏嘘xīxū、伎俩jìliǎng、颠沛pèi、吊唁yàn、文绉绉zhōu 二、学生朗读全部背诵部分,今日重点在于: 1、《桃花源记》陶渊明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百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陋室铭》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3、《望岳》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4、《春望》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时间关系,计划让临界生默写后两首) 三、复习《桃花源记》 先全文翻译,其次以概括练习来学习。 一、通假字:便要还家:通“(邀)”,(邀请) 二、古今异义: 1、阡陌交通(古义:交错相通)(今义:交通运输) 2、芳草鲜美(古义:鲜艳美丽)(今义:滋味好) 3、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古义:妻子及儿女)(今义:男子的配偶) (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今义:没有出路的境地) 4、无论魏晋(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今义:表示条件的连词) 5、不足为外人道也(古义:不值得)(今义:不够)

小学语文第八册语文教案201301

培养良好学习习惯(七) 教学要求: 1、使学生了解阅读课外书籍要有选择,初步掌握选择课外读物的方法,培养选读物的习惯。 2、使学生认真掌握读书作记号的方法、要求、意义,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3、让学生成为观察训练的主体,体会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意义和注意点,养成观察的好习惯。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带学生到图书室实地练习选择读物,体会方法,交流意义。 教学设计: 一、步入实地,激发读书激情。 1、活动:师生进入图书室,安静入座 2、谈话:(体现学生为主,了解学生知识面) 3、小结:选择读什么书,要根据需要而定,请大家活学活用书本上的方法,用最短的时间选择一位书本朋友。 二、看图明法,交流经验名理。 1、看图交流步骤:确定书类,按类查找----通过书脊,发现书名----轻拿浏览,确定办理 2、学生补充借书、购书经验,提请大家注意: (1)看书架上的标记或者咨询有关人员寻找分类 (2)仔细查找,轻轻抽书----内容提要,大致一看----重新选择,书回原位 三、静静默读,实践结交书友。 1、评选速度奖 2、评选专心奖 四、交流收获,强化选读意义 1、小队交流假日读书活动,评选优胜“读书郎” 2、个人探讨读书选择及其心得,评选“小博士” 3、发下调查表选填

(1)我最想读的3本书是--------、-----------、-----------。 (2)我读过最难忘的书是---------、---------、-------。 (3)我愿意为班级图书角提供-------书。 (4)我希望班级图书角拥有-------书 五、作业:制作名言书签。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由仿到创活学活用“读书作记号”的学问,实践体会,交流意义。 一、导入: 上一课我们知道了如何选择图书,选后不认真读书那就失去了选择的意义。该怎样读书才算认真呢?(学生交流:四到、不动笔墨不读书、“读书要做记号”相机板书课题) 二、自学做记号的方法与要求(看图归类讨论) 1、姿势同书写:“三个一”不能忘 2、不同记号的意义探讨,允许保留意见 生词、疑难----?---- 妙词佳句。。。。。重点句段**关键词句————————————————等 3、补充自己所习惯的记号,交流意义 三、交流明法 四、实践深化 1、第一课上做记号,交流评选,表扬得法者(注意姿势) 2、补充材料上自选一文,小组共做记号交流,评选合作小组 3、小结:读书该怎样做记号,要因文因人而异 4、各自读16课,进一步理解要领、意义 五、总结提醒: 落笔要轻,保持整洁 好借好还,再借不难 张甫七录,善于摘抄 读书动墨,受益匪浅 第三课时 教学目的:从图启思,感受“无字词典”的重要,初步掌握观察的方法。 教学准备:一缸金鱼、一盆盆景、分组活动 教学过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