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摘要版2015:中国金融不良资产市场调查报告

摘要版2015:中国金融不良资产市场调查报告

2015:中国金融不良资产市场调查报告摘要

中国东方资产管理公司

2015年11月

《2015:中国金融不良资产市场调查报告》课题组

组长:张子艾

副组长:黄家全

协调人:秦斌、贾海峰

执笔人员:罗伟忠、谭凇(东兴证券)、谢莉莉、夏甜;钟腾(实习博士生)参与了课题研究并提供了部分内容的初稿。

前言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以来,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率持续双升,这是“三期叠加”风险不断释放的结果,既有短周期的景气下行与长周期的经济增速换挡变轨等周期性因素,也有我国经济发展模式转换、结构调整、产业升级换代、过剩产能风险释放等内部因素与国际经济低迷等外部因素。研究显示,本轮银行不良资产升势尚未见顶,不良资产正向各银行类机构、各地区、各行业蔓延:浙江、江苏、广东、山东、福建、上海等东南沿海发达地区存量较大,内蒙古、黑龙江、广西、云南、四川等地区增幅较大;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个人贷款、农、林、牧、渔业等行业不良贷款规模相对集中,采矿业、金融业、建筑业、批发和零售业等行业不良规模增长较快。但与国际相比,我国银行业不良贷款比率目前仍处于较低水平,不良贷款风险尚在可控范围,银行体系拨备充足,短期内不会引发系统性的金融风险。

与此同时,不良资产市场的供求关系也发生了新变化。一方面,银行不良贷款持续放量,市场供应明显加大;另一方面,不良资产处置价格承下行压力,收购风险增加,市场交投清淡,处置难度加大。不良资产供求双方的价格分歧较大,作为主要供给方的商业银行,希望以较高的价格和给予较短的尽调时限完成不良贷款包的出售,而作为主要需求方的资产管理公司,一度为了争抢市场份额,附和商业银行的交易条件,所购资产包盈利压力大,进而对收购不良贷款变得相对谨慎。价格分歧的持续不可避免地造成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积压,阻碍风险的及时释放,对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不利。

随着产融结合的深化,不良资产风险已不再局限于银行体系。非银行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和非金融企业的不良资产越来越多:委托贷款逾期数额巨大,企业间存在大量逾期应收款,价值发生贬损的股权资产、实物资产和无形资产层出不穷,这些风险很容易侵入金融机构和金融系统,有必要将其纳入不良资产市场进行风险处置与价值挖掘,以助实体经济盘活存量,缓解企业债务负担,降低金融系统风险。

面对不良资产大量涌现的新情况,资产管理公司有信心、有能力充当好国家金融风险防控的“救火队”和“安全阀”。十六年前,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英明决策,成立了四家资产管理公司,财政部和“一行三会”高度重视资产管理公司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对其转型、改革和发展给予大力支持和精心指导,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十六年来,四大资产管理公司牢记金融风险救助国家队的使命,积极探索不良资产管理和处置技术,大力拓展银行、证券、保险、信托、租赁、投资等新业务,金融风险处置“工具箱”日渐完备,风险救助专长已从单纯的银行不良贷款处置领域扩展到整个金融系统,并向非金融不良资产领域延伸,

成为名副其实的金融风险救助多面手。借鉴四大国有资产管理公司的成功实践,地方省级资产管理公司相继设立,金融风险防范和救助力量不断壮大,共同为国家经济金融稳定保驾护航。

中国东方资产管理公司作为四大之一,在国家金融风险防范和救助中担负重要责任。我们将按照国务院批复的转型方案,扎实推进股份制改革,致力于为客户提供资产管理、保险、证券、信托、租赁、投融资、评级等多元化、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务,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努力成为以资产管理和银保为主导、全价值链的领先金融服务集团。

一、金融不良资产市场总体判断

本部分基于对两类调查问卷的统计,分析了两类受访者对2015年中国宏观经济和金融不良资产市场的判断,得出以下主要结论。

宏观经济和宏观政策方面,年初制定的宏观经济增长目标基本可以实现,与此同时,企业盈利能力有所下滑,金融市场波动加剧。2015年中国GDP增速7%左右,基本实现全年7%的调控目标;在需求疲弱和大宗商品价格明显下跌的情况下,预计居民消费价格涨幅1.5%左右;新增人民币贷款将达到12万亿左右;年内降准的预期较为强烈,降息空间趋于缩小;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在经历了汇率改革初期的贬值后逐步趋稳;股票市场在经历了6、7月份的剧烈调整后9月份开始持续回暖,4季度继续上行的同时震荡加剧;2015年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速将在-2%左右,低于去年全年3.3%的增速。总体来看,宏观经济面临一定的下行压力。

在当前宏观经济背景下,实体经济和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面临的压力日趋增大。在经济增速放缓、企业盈利状况欠佳的背景下,2015年制造业信用风险较高;2015年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将达到1%-2%;大中城市房价下跌20%-30%时,将挑战银行的承受能力;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处置规模将大幅增加;四家资产公司处置不良资产的规模也呈增加趋势;不良资产价格整体上将小幅下跌;不良资产市场的预期收益率将小幅下跌;不良资产二级市场投资机会较2014年有所增加;不良资产二级市场投资者投资行为略显谨慎。

经营环境方面,与去年相比,区域信用环境对不良资产处置回收额的影响偏负面;资产公司面临的法律环境无明显变化;在不良资产处置中地方政府的作用无明显变化;外资投资者面临的不良资产经营处置环境无明显变化。

结合经济背景和经营环境的基本情况,预计2015年不良资产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供给

小幅增加,二级市场投资机会小幅上涨,整个不良资产市场预期收益率小幅下降,投资者投资行为逐渐升温。

二、商业银行观点

本次问卷调查中有效商业银行受访者62名,主要来自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另有部分来自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受访者构成结构与银行体系结构大体匹配。经过调查分析,得出下面一些结论。

宏观经济对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质量的影响较大,多数受访者认为GDP增速下行将导致银行信贷质量下降以及银行信贷资产形成不良的时间提前。受经济结构调整影响,2015年商业银行信贷增长最快的行业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产业、节能环保产业等。在经济下行压力作用下,与上年相比,2015年商业银行新增信贷的风险程度会提高,新增信贷集中出现不良贷款的时点较大可能在2017年;银行业不良贷款率上升趋势还会持续4-6个季度。

从商业银行主要风险来看,2015年商业银行主要风险点是信用风险;极有可能出现风险的金融机构或平台是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性担保公司等新型金融机构以及P2P网贷平台;在各类社会融资中P2P网贷、合伙企业公司融资、小额贷款等风险最高。2015年商业银行信贷出现坏账风险最严重的行业是制造业、批发零售业以及采矿业,商业银行除传统贷款业务外,风险最高的业务是P2P网贷业务。如果银行信贷质量继续下降,东部沿海地区以及东北地区依然是银行信贷风险潜在高发区。虽然多数受访者认为其所在地区银行类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最高可能在3%以下,但高风险银行不管在数量上还是在风险程度上都不容忽视。

从商业银行行为反应来看,受访者所在地区的银行类金融机构2015年新增信贷规模与上年相比,多数保持了合理增速;但与上年相比,2015年银行新增房地产开发贷款规模将偏下降,新增个人住房贷款规模略偏上升,2015年开始的房地产市场回暖对商业银行房地产开发贷款质量影响偏正面。地方政府债券置换地方融资平台贷款对改善当地银行不良贷款的作用整体偏积极,取消存贷比对商业银行降低不良贷款率作用甚微,国有商业银行“混改”对提升银行信贷资产质量影响不甚明显。

从商业银行不良资产供给来看,2015年商业银行账面不良贷款率与实际信贷风险相比存在一定低估,关注类、次级贷款的账面风险与实际风险偏差较大。2015年受访者所在单位新增不良贷款规模和不良贷款率均将增加,情况比2014年更为严峻。2015年受访者所在单位约3/4有不良资产包推出,推出资产包规模以50亿元以下居多,向市场推出的不良资产包主要是次级类和可疑类,推出不良资产包预期价格变化是降中企稳。

在不良资产处置上,2015年,受访者所在地区金融机构剥离不良贷款的意愿普遍很强,

降低银行不良率最有效的措施是加大不良资产转让力度。商业银行如果自行处置不良贷款,倾向于委托资产管理公司处置;如果出售不良贷款,公开转让是主要市场化处置模式。受访者所在单位2015年处置不良贷款时更倾向于向资产公司招标转让或自行清收,处置动机主要是降低不良贷款率。

三、资产管理公司观点

伴随着整体经济下行,不良资产处置情况也不容乐观,受访者普遍认为2015年当地不良资产处置速度较慢、难度较大。市场不活跃及资产价格下行是造成处置不顺畅的主要原因。从投资者态度来看,受访者预计境内外投资者在未来一年都将保持比较积极的态度,与上一年整体偏谨慎的态度有所差别。投资者对不良资产的预期内部收益率有持续下滑趋势,但当前仍普遍高于10%。

作为不良资产市场重要的需求方,资产管理公司对下一年度的不良资产市场整体持乐观态度。2015年以来,不良资产供应处于高位,资产管理公司参与也较积极。不良资产市场在大部分地区仍由银行掌握主动权,资产质量相对较差,房地产业、制造业是新增不良的主要来源。未来一年,银行不良资产双升压力不减,出售意愿将继续提高。

随着外部环境逐渐变化,资产管理公司的业务方向和整体战略也随之调整。不良资产业务仍将是资产管理公司重要的业务组成部分,其中非金融不良资产业务受到关注,可望与金融不良资产平分秋色。在互联网蓬勃发展的大潮中,资产管理公司也与时俱进,逐渐推进互联网在不良资产收购处置中的应用。在整体和分支层面上,资产管理公司都尚有不足,市场化程度不够、人员结构不匹配等问题依然存在,而在协同发展方面,整体分配决策机制已有了明显改善,为办事处/分公司与平台公司的合作减少了障碍。

四、宏观形势与不良贷款变化趋势

在对当前宏观经济金融形势、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现状、影响因素以及趋势预测分析后,我们主要得出以下结论:

从当前宏观经济金融形势看,世界经济复苏不及预期,美国经济在前期强劲复苏基础上增长动能有所减弱,欧元区和日本短期内仍很难摆脱低增长、低通胀的困扰,新兴市场经济体走势明显分化,部分金砖国家不同程度地遭遇发展瓶颈,俄罗斯和巴西全年经济预测负增长。随着美国恢复正常化利率政策和欧元区量化宽松政策的持续,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唱反调,容易引发全球金融市场的剧烈动荡,加剧全球经济复苏的脆弱性和复杂性。我国经济面虽临下行压力,但去年以来一系列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防风险措施现在已经

开始发挥作用,经济正在企稳,基本面尚好。

不良贷款市场受宏观经济、社会信用环境、银行自身因素以及监管因素等影响。本报告以我国商业银行2013年第四季度至2015年第三季度的数据为样本期,对不良贷款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GDP增长率、M2增长率、新增贷款增长率、城镇化率与不良贷款率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其中,GDP增长率和M2增长率对不良贷款存在长达一年以上的反向动态影响。另外,通过因子分析,所得结论一致,宏观经济因素、要素配置因素和政策因素均能显著影响不良贷款率和不良贷款余额。

随着宏观经济下行,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余额和不良率持续“双升”,截至2015年第三季度,不良贷款余额达到11836亿元,不良率高达1.59%,预期未来商业银行不良面临较大压力。据预测,2015年第四季度不良贷款余额将达到12637.82亿元,不良贷款率将达到1.67%,2016年四个季度的不良贷款余额的预测值分别是13515.34亿元、14393.98亿元、15273.78亿元和16154.80亿元,不良贷款率将分别为1.66%、1.74%、1.81%、1.88%和1.94%。

就世界范围看,我国不良率仍处于较低水平,但由于近期上升幅度较大,且未来不良率仍将不断上升,必须引起重视。分机构看,近期我国各类银行机构不良贷款率均呈上升态势,其中,尤以农村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最高,2015年第三季度,农村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为2.35%。分地区看,各地不良资产余额普遍呈现上升趋势,浙江、江苏、广东、山东、福建、上海等东南沿海发达省市不良贷款余额仍较大,不良贷款呈现出从东南沿海开始向内地蔓延趋势,内陆地区的不良贷款余额增长较快。分行业看,不良贷款余额行业排名变化不大,但余额增幅普遍较大,各行业不良压力都在加大。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个人贷款、农、林、牧、渔业等行业不良贷款余额总额较大,采矿业、金融业、建筑业不良贷款余额上升幅度居于前列,预计未来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个人贷款、农、林、牧、渔业、采矿业等行业仍属不良资产的高发行业,应重点关注这些行业,警惕违约风险的发生。

声明

一、本报告是课题组通过对不良资产市场主要供给方(商业银行)以及一级市场主要需求方(资产管理公司)进行问卷调查,在了解不良资产市场主体的市场参与情况及对不良资产现状和未来预期的看法的基础上,结合宏观经济环境、政策环境和法制环境,对2015年我国不良资产市场所作的观察和分析。

二、本报告的结论仅代表课题组研究人员的观点,不构成对单位或个人的经营决策建议,中国东方资产管理公司不对本报告内容或因使用本报告的内容而招致的损失承担任何责任。

三、本报告所引用的信息数据来自公开披露的信息与问卷调查所获得的信息,课题组不对数据和信息的准确性或完整性负责。

四、本报告版权归中国东方资产管理公司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刊登、发表或者引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