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十一章 生物碱

第十一章 生物碱

第十一章 生物碱
第十一章 生物碱

第十一章生物碱

一、选择题

A型题

1、生物碱具有碱性是因生物碱结构中含有哪种原子

A、碳原子

B、氧原子

C、氢原子

D、氮原子

E、氯原子

2、亲脂性生物碱在哪种溶剂中的溶解度最大

A、乙醚

B、乙醇

C、氯仿

D、石油醚

E、苯

3、下列生物碱为水溶性生物碱的是

A、伯胺类生物碱

B、仲胺类生物碱

C、季胺类生物碱

D、叔胺类生物碱和季铵类生物碱

E、季铵类生物碱和含氮氧化物的生物碱

4、在碱水溶液中开环溶解,在酸水溶液中还原的生物碱是

A、酚性生物碱

B、酸性生物碱

C、含内酯键的生物碱

D、季铵碱

E、含氮-氧化物的生物碱

5、属于麻黄碱性质的是

A、具有挥发性

B、具有升华性

C、具有挥发性和升华性

D、不具有挥发性

E、不具升华性

6、生物碱的沉淀反应须在何种条件的溶液中完成

A酸性水溶液 B、碱性水溶液 C、中性水溶液 D、盐水溶液 E、氯仿溶液

7、碱性最强的生物碱类型为

A、伯胺类生物碱

B、仲胺类生物碱

C、叔胺类生物碱

D、季铵类生物碱

E、酰胺类生物碱

8、吸附色谱法分离生物碱常用的吸附剂是

A、硅胶

B、氧化铝

C、活性炭

D、聚酰胺

E、硅藻土

9、属于两性生物碱的是

A、小檗碱

B、小檗胺

C、麻黄碱

D、黄连碱

E、茛菪碱

10、与酰胺生物碱碱性相近的是

A、芳香胺

B、N-芳香杂环

C、吡咯

D、吡啶

E、N-烷杂环

11、比季胺碱碱性强的生物碱的结构是

A、胍基

B、脂肪胺

C、芳香胺

D、N-芳香杂环

E、N-烷杂环

12、伪麻黄碱碱性大于麻黄碱是因为

A、氮原子杂化方式

B、诱导效应

C、共轭效应

D、空间效应

E、氢键效应

13、使酰胺生物碱的碱性较弱的原因是

A、立体效应

B、共轭效应

C、P-л共轭

D、诱导效应

E、氮原子的杂化形式

14、下列为生物碱沉淀试剂的是

A、草酸

B、丙酮

C、1%钒酸胺

D、碘化铋钾

E、二硫化碳-硫酸铜

15、可在中性条件下进行的生物碱沉淀反应是

A、碘化铋钾

B、硅钨酸

C、苦味酸

D、碘化汞钾

E、碘-碘化钾

16、氮原子杂化轨道能量的大小顺序为

A、SP3>SP2>SP

B、SP>SP2>SP3

C、SP2>SP>SP3

D、SP>SP3>SP2

17、分离苦参碱与氧化苦参碱选用的溶剂是

A、氯仿

B、苯

C、乙醚

D、水

E、乙醇

18、分离粉防已甲素与粉防已乙素选用的溶剂是

A、氯仿

B、冷苯

C、乙醚

D、水

E、乙醇

19、雷氏铵盐沉淀法中加硫酸银溶液的作用是

A、生成雷氏铵盐沉淀

B、与生物碱产生沉淀

C、与丙酮产生沉淀

D、与杂质产生沉淀

E、生成雷氏银盐沉淀

20、利用在何种溶液中溶解度的差异分离粉防已碱和防已诺林碱

A、水

B、乙醇

C、冷乙醚

D、冷氯仿

E、冷苯

B型题

A、莨菪碱

B、东莨菪碱

C、樟柳碱

D、山茛菪碱

E、N-去甲基莨菪碱

1、碱性最强的生物碱是

2、阿托品的外消旋体是

3、碱性最弱的是

4、能发生过碘酸氧化乙酰丙酮缩合反应的是

5、与氯化汞反应生成白色复盐沉淀的是

X型题

1、证明有小檗碱检识反应是

A、漂白粉试剂反应

B、丙酮小檗碱反应

C、硅钨酸试剂反应

D、雷氏铵盐反应

E、苦味酸反应

2、下列取代基为吸电子基的有

A、甲基

B、羟基

C、羰基

D、烯基

E、甲氧基

3、下列取代基为斥电子基的有

A、苯基

B、羟基

C、羰基

D、乙基

E、甲基

4、下列不属于生物碱的化合物有

A、蛋白质

B、核苷酸

C、含氮维生素

D、多肽

E、氨基糖

二、填空题

1、生物碱的碱性强弱可用表示,为生物碱的解离常数,该数值愈大,生物碱的碱性愈。

2、总生物碱的提取方法有、、。

三、简答题

1、写出黄酮(醇)、二氢黄酮(醇)、异黄酮、查耳酮、花色素类的基本母核。

2、试述黄酮类化合物溶解性、酸性与结构之间的关系?

3、黄酮类化合物有哪些提取分离方法?

4、试分析下列黄酮类化合物的酸性大小?如何用PH梯度萃取分离?

第十章 生物碱

第十章生物碱 课次:29 课题:生物碱概述 一、教学内容: 1.生物碱的含义。 2.生物碱的发展史及常见的生物碱概述。 3.生物碱的分布规律及概况。 4.生物碱的结构类型。 5.生物碱的性质(上):性状、旋光性、酸碱性、溶解性。 二、课堂目标: 1.说出生物碱的基本含义。 2.简述生物碱的发展史,举例说明中药中常见的生物碱及其临床疗效。 3.说出植物中生物碱分布的基本概况,简述生物碱分布的特点及规律。 4.详述生物碱的结构分类及各类生物碱的结构特点。 5.简述生物碱的基本性状、旋光性与结构的关系。 6.详述生物碱的酸碱性及其与结构的关系、溶解性的基本规律及其与结构的关系。三、教学内容分析及教法设计: 生物碱是人们最早研究的一类天然药物成分,也是最重要的中药有效成分之一。生物碱是进入各论部分以后学生接触到的第一类有效成分,它在整个各论部分所占的比重特别大。生物碱部分的教学,内容较多,化合物类型较多,要注意加强类比分析,归纳推理,增进学生理解记忆。寻找规律,分门别类的攻克难关,掌握生物碱的基础知识。 本部分教学在理论联系实际的基础上,精讲多练,注重推理分析,争取能在各论的第一部分-生物碱教学中,让学生掌握中药化学学习的基本规律和基本方法。 本次课全部内容采用启发式讨论教学。 四、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检查学生出勤,填写教学日志,随机应变,组织好课堂纪律。 2.课程引入: 生物碱是一类存在于生物体内的具有生理活性的含氮的碱性有机化合物。生物碱是中草药有效成分之一,在我国,中草药的使用已有数千年历史,目前从各种植物中分离出的四千多种生物碱,应用于临床的已有数百种,随苷对生物碱结构、性质及作用的深入研究,必将促进中草药的临床应用。生物碱的结构有何特点?生物碱的研究历史怎样?生物碱的分布有何规律?生物碱的基本性状如何?本次课我们将对以上问题进行详细研究。 3.展示目标: (1)生物碱的含义。 (2)说出生物碱的分布概况和分布规律。 (3)举例说明常见的生物碱及其在临床上的应用。 (4)详述生物碱的结构类型,并能举例说明。 (5)简述生物碱的基本性状。 4.进行新课: 除了极少数裸子植物外,双子叶植物、单子叶植物的多个科属的多种植物中,都含有一种具有显著生理活性的含氮的有机碱化合物。后来在一些动物器官及少数微生物中也发现了同样的物质,于是,生物碱的名称开始被广泛使用。

微生物的分类

第十一章微生物的分类习题 一、填空题 1、以进化论为指导思想的分类学,其目的已不仅是物种的识别和归类,而主要是通过分类追溯系统发生,推断进化谱系,这样的分类学也称。(生物系统学) 2、大量资料表明:功能重要的大分子或功能重要的大分子区域比功能不重要的分子或分子区域进化变化的。(速率低) 3、微量多项试验鉴定系统,实际上是一类专门设计制作的特征检测卡。(生理生化) 4、《伯杰氏系统细菌学手册》第一版分卷出版,它将原核生物分成组。(4、 33) 5、微生物种的学名由和两部分构成。(属名种名加词) 6、分类学的内容涉及3个互相依存又有区别的组成部分,即、命名和。(分类,鉴定) 7、如果相似性系数(S )等于1,说明所比较的两菌株rRNA序列, AB 值小于0.1,则表明两菌株亲缘关系。(相同,很远) 若S AB 8、API/ATB是微量多项试验鉴定系统,它包括众多的,共计有几百种生理生化反应,可鉴定几乎所有常见的。(鉴定系统,细菌)9、微孔滤膜菌落计数板是一种可携带的检测水中大肠菌数的大肠菌测试卡,因可以放在人体内衣口袋中培养,而适于工作和使用。(野外,家庭) 10、伍斯用寡核苷酸序列编目分析法对微生物的16S?rRNA序列进行比较后,提出将生物分成三界(域):、、和。(古细菌真细菌真核生物) 11、伍斯为了避免把古细菌也看作是细菌的一类,他又把三界(域)改称为:、、和。并构建了三界(域)生物的系统树。(细菌古细菌真核生物) 二、选择题 1、《伯杰氏系统细菌学手册》第二版把葡萄球菌属和微球菌属分别放在不同的门中,最可能的原因是( 4 )。 (1)生理生化特征不同(2)DNA—DNA杂交同源性不同

第十章 生物碱

第十章生物碱 一、名词解释 1.生物碱 2.两性生物碱 3.亲水性生物碱 4.生物碱沉淀反应 5.Vitali反应 二、填空题 1.生物碱按生源途径结合化学结构分类通常可分为()、()、()、()、()、()、()等几大类。 2.大多数生物碱是()体,少数为();少数生物碱具有(),可利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个别生物碱还具有()。 3.大多数叔胺碱和仲胺碱为()性,一般能溶于(),尤其易溶于()。 4.生物碱因结构中N原子上的孤电子对易接受()而显碱性。生物碱根据pKa值大小可以分为()、()、()和()。 5.醇胺型小檗碱的碱性强是因为其具有(),其氮原子上的孤电子对与α-羟基的C—O单键的б电子发生转位,形成()。 6.将生物碱总碱溶于酸中,加入碱水调节pH值,由()到(),则生物碱按碱性由()到()依次被有机溶剂萃取出来;若将生物碱总碱溶于有机溶剂中,用pH值由()到()的缓冲液依次萃取,生物碱按碱性由()到()被萃取出来。 7.Hofmann降解反应的必要条件是(),其次是()。 8.不同类型N上质子的δ值大小,酰胺(),脂肪胺(),芳香胺()。 9.在生物碱的13C-NMR谱中,生物碱结构中氮原子()产生的吸电诱导效应使邻近碳原子向()位移。 10.乌头碱水解后生成的单酯型生物碱叫()、无酯键的醇胺型生物碱叫()。 三、单项选择题 1.生物碱不具有的特点是() A.分子中含N原子 B.N原子多在环内 C.具有碱性 D.分子中多有苯环 E.显著而特殊的生物活性

2.具有莨菪烷母核的生物碱是( ) A.甲基麻黄碱 B.小檗碱 C.阿托品 D.氧化苦参碱 E.乌头碱 3.此生物碱结构属于( ) A.吲哚类 B.异喹啉类 C.吡啶类 D.甾体类 E. 大环类 4.氧化苦参碱水溶性比苦参碱大的原因是( ) A.呈离子态 B.碱性较强 C.属喹诺里西啶类 D.具有酰胺键 E.具有N →O 配位键 5.下列碱性大小顺序( ) (a ) (b ) (c ) A.a >b >c B.c >b >a C.c >a >b D.a >c >b E.b >c >a 6.生物碱沉淀反应呈桔红色的是( ) A.碘化汞钾试剂 B.碘化铋钾试剂 C.饱和苦味酸试剂 D.硅钨酸试剂 E.碘-碘化钾试剂 7.生物碱酸水提取液常用的处理方法是( ) A.阴离子交换树脂 B.阳离子交换树脂 C.硅胶柱色谱吸附 D.大孔树脂吸附 E.氧化铝柱色谱吸附 8.水溶性生物碱分离的常用方法是( ) A.碘化汞钾沉淀法 B.硅钨酸沉淀法 C.雷氏盐沉淀法 D.苦味酸沉淀法 E.碘化铋钾沉淀法 9. 不同碱性的生物碱混合物分离可选用( ) N H 3CO H 3CO H 3CO 3 N 3 COOCH 3 N CH 3 O N COOCH 3

第十章 生物碱

第十章生物碱 一、填空题 1、大多数叔胺碱和仲胺碱为亲()性,一般能溶于()溶剂,尤其易溶于()溶剂。 2、具内酯或酰胺结构的生物碱在正常情况下,在()中其内酯或内酰胺结构可开环形成()两溶于水中,继之加()可复又环合。 3、生物碱分子的碱性随P轨道的杂化轨道中的比例升高而(),即()>()>()。 4、季铵碱的碱性强,是因为其羟基以()形式存在,类似()碱。 5、一般来说双键和羟基的吸电诱导效应使生物碱的碱性()。 6、莨菪碱的碱性强于东莨菪碱主要是因为东莨菪碱醚环的(),其次是因为醚环的()。 7、生物碱沉淀反应要在()或()中进行。水溶液中如有()、()、()亦可与此类试剂产生阳性反应,故应在被检液中除掉这些成分。 8、生物碱的提取最常用的方法是以()进行()或()。 9、Hofmann降解反应的必要条件是(),其次是()。而Von Braun反应可直接使()键断裂,不要求氮原子的β位有()。 10、麻黄碱和伪麻黄碱因其为(),不能与大多数生物碱沉淀试剂发生沉淀反应故常用()和()鉴别之。 11、延胡索中主要含()型和()型异喹啉类生物碱。 12、小檗碱一般以()的状态存在,但在其水溶液中加入过量碱,则部分转变为()或()。 13、阿托品为莨菪碱的()。 14、莨菪烷类生物碱都是()类,易水解,尤其在碱性溶液中更易进行。如莨菪碱水解生成()和(),而东莨菪碱水解生成的()不稳定,立即异构化成()。 15、区别莨菪碱和东莨菪碱可用(),此时莨菪碱反应生成()沉淀,而东莨菪碱反应生成()沉淀。 16、苦参总碱中含量最多的生物碱是()。 17、汉防已的镇痛有效成分()作用最强,其化学结构属于()型生物碱。 18、马钱子中的主要生物碱是()和(),属于()衍生物。 19、乌头碱水解后生成的单酯型生物碱叫(),无酯键的醇胺型生物碱叫()。 20、红豆杉中的主要生物碱为(),化学结构为()类似物,其主要生物活性为()。 二、选择题 (一)单选题(每题有5个备选答案,备选答案中只有1个最佳答案) 1、生物碱碱性的表示方法多用() A、Kb B.pKb C.Ka D.pKa E.pH 2、碱性最强的生物碱类型为() A、酰胺生物碱 B、叔胺生物碱 C、仲胺生物碱 D、季铵生物碱

微生物学第10-11章作业

第十章传染与免疫 1简述宿主对病原菌的防御机制。 答:机体对侵入体内的病原微生物有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两种应答方式。病原微生物感染与宿主的免疫状态密切相关,免疫力完全正常的宿主,固有性免疫应答足以将抵达病原微生物清除;而当感染趋向于慢性,或者宿主曾经被致敏,则适应性免疫应答迅速启动。 1.固有性免疫应答模式识别受体固有性免疫应答起始于免疫细胞表面模式识别受体对病原微生物的识别,通过分泌或膜结合受体对微生物进行识别是固有免疫系统的一个重要功能。识别微生物后,固有免疫系统释放杀微生物分子、细胞因子、趋化因子等。吞噬细胞通过膜表面多种受体与病原微生物结合来实现吞噬作用。宿主对真菌的免疫反应依赖于几类激发信号级联反应的跨膜受体。识别这些菌体可促进机体的保护性应答反应,包括对真菌的摄取及杀伤(通过呼吸爆发介导),以及产生大量的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包括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6以及粒细胞一单核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等。巨噬细胞许多研究表明,吞噬细胞的数量和功能的下降,是导致宿主对烟曲霉易感的主要因素。吞噬细胞在保护宿主免受烟曲霉感染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巨噬细胞作为吞噬细胞系统的一部分,构成了机体抵抗病原微生物侵袭的第一道防线。 2.在固有性免疫机能完好的情况下,T细胞抵抗病原微生物感染的作用是可以忽略的,只有在固有性免疫受损的宿主,适应性免疫应答的重要性才得以体现。目前,对两种类型细胞因子的调节研究较深入,Thl型细胞因子的产生伴随着细胞免疫为主的反应,Th2型细胞因子的产生则有助于以抗体为主的体液免疫。总的来说,抗真菌反应以细胞免疫为主,Thl型有利于对真菌感染的免疫防护。研究中发现,Th2型细胞因子,机体对病原微生物越不易感。对于Thl类细胞引起的保护性免疫反应的机制,目前有一个共识,即在识别病原微生物抗原之后,T细胞活化引起大量细胞因子的释放,增强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的杀伤功能。当病原微生物与T细胞、抗原呈递细胞、中性粒细胞共孵育时,对菌丝的杀伤要明显强于T细胞缺席时的效果。 2决定传染结局的三因素是什么?简述三者的相互关系。 答:1 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2 传染源是作为传播的起点,没有传染源,就不会有传染病发生; 3 传播途径是病原体传播的媒介,没有这个媒介病原体就不会在传染源和健康人群中传播,比如通过血液传播,消化道传播、呼吸道传播等等。 关系:病原体和宿主免疫力是决定传染结局的关键因素。当病原体致病性弱、宿主的免疫力强时往往导致隐性传染;当病原体致病性强、宿主的免疫力弱时,往往导致显性传染。环境因素在传染中起着间接作用,良好的环境因素有助于增强宿主的免疫力,也有利于限制或切断病原体的传播,因而可以防止传染病的发生;不利的环境因素则导致与其相反的结果。

第十一章杂环化合物和生物碱

第十一章 杂环化合物和生物碱 一、学习要求 1.掌握杂环化合物的分类和命名 2.掌握五元杂环、六元杂环和稠杂环的结构和性质 3.掌握生物碱的基本概念及分类 4.了解生物碱的一般性质、提取方法及重要的生物碱 二、本章要点 (一)杂环化合物的分类和命名 1.杂环化合物的概念 由碳原子和非碳原子所构成的环状有机化合物称为杂环化合物,环中的非碳原子称为杂原子,最常见的杂原子有氧、硫、氮等。 2.杂环化合物的分类 按环的数目不同,可分为单杂环和稠杂环两大类。单杂环按环的大小不同又可分为五元杂环和六元杂环。稠杂环通常由苯与单杂环或单杂环与单杂环稠合杂环化合物而成。 3.杂环化合物的命名 杂环化合物的命名比较复杂,目前我国常使用“音译法”,即按英文的读音,用同音汉字加上“口”字旁命名: O 1 2 3 45 5 43 2 1 S 5 432 1N 543 2 1 N S 543 2 1N N H 5432 1N N H 呋喃 噻吩 吡咯 噻唑 吡唑 咪唑 (furan ) (thiophene ) (pyrrole ) (thiazole ) (pyrazole ) (imidazole ) 6 54 32 1 O N N 1 2 3456 N N 1 2 3456 N N 1 2 3456 6 54 3 2 1 N 吡啶 哒嗪 嘧啶 吡嗪 吡喃(pyridine ) (pyridazine) (pyrimidine) (pyrazine) (pyran)

环上有取代基的杂环化合物的名称是以杂环为母体,并注明取代基的位置、数目和名称。杂原子的编号,除个别稠杂环外,一般从杂原子开始编号,环上有不同不同杂原子时,按O 、S 、NH 和N 的顺序编号;某些杂环可能有互变异构体,为区别各异构体,需用大写斜体“H ”及其位置编号标明一个或多个氢原子所在的位置。例如: 2,4-二羟基嘧啶 2-氨基-6-氧嘌呤 4H -吡喃 2H -吡喃 此外,还可以将杂环作为取代基,以官能团侧链为母体进行命名。例如: N ,N-二乙基-3- 4-嘧啶甲酸 3-吲哚乙酸 2-呋喃甲醛 吡啶甲酰胺 (二)含氮六元杂环 1.吡啶的结构 1 2345 6 7 8 9 N N N N H 2N O H N N OH OH 1 23 4 56 O 1 2 34 56 1 2 3 45O 6 1 2 1 CHO O CON(C 2H 5)2 N 2 34 56 COOH 6 5432 1 N N CH 2COOH N H 12 3 456 7 N .. 6 8 75 43 2 110 98 76 5321 6 58 7 654321 H N N N N N N 8 7 65 432 N 7 4 32 1H N 喹啉 异喹啉 吲哚 吖啶 嘌呤 ( quinoline) (isoquinoline) (indole) (acridine) (purine)

第十章 生物碱

第十章 生物碱 第一节 概述 一、 生物碱的含义、分布、存在形式及生物活性 生物碱(alkaloids )指来源于生物界(主要是植物界)的一类含氮有机化合物。大多有较复杂的环状结构,氮原子结合在环内;多呈碱性,可与酸成盐;多具有显著的生理活性。一般来说,生物界除生物体必须的含氮有机化合物,如:氨基酸、氨基糖、肽类、蛋白质、核酸、核苷酸及含氮维生素外,其它含氮有机化合物均可视为生物碱。 生物碱主要分布于植物界,绝大多数存在于高等植物的双子叶植物中,已知存在于50多个科的120多个属中。与中药有关的一些科和典型的中药有,毛茛科黄连、乌头、附子,罂粟科罂粟、延胡索,茄科洋金花、颠茄、莨菪,防己科汉防己、北豆根,小檗科三棵针,豆科苦参、苦豆子等。单子叶植物也有少数科属含生物碱,如石蒜科,百合科、兰科等,百合科中较重要的中药如川贝母、浙贝母等。少数裸子植物如麻黄科、红豆杉科、三尖杉科也存在生物碱。 生物碱在植物体内的分布,对某种植物来说,也可能分布于全株,但多数集中在某一器官。如金鸡纳生物碱主要分布在金鸡纳树皮中,麻黄生物碱在麻黄髓部含量高。生物碱在植物中含量差别也很大,如黄连根茎中含生物碱7%以上,而抗癌成分美登素(maytansine )在卵叶美登木(Maytanus ovatus )中,得率仅为千万分之二。 含生物碱的植物中多数是多种生物碱共存。由于同一植物中的生物碱生物合成途径往往相似,因此化学结构也往往类似,同科同属的植物往往有同一母核或结构相同的化合物。 在植物体内,少数碱性极弱的生物碱以游离态存在,如酰胺类生物碱。有一定碱性的生物碱多以有机酸盐形式存在,如柠檬酸盐、草酸盐、酒石酸盐、琥珀酸盐等。少数以无机酸盐形式存在,如盐酸小檗碱、硫酸吗啡等。其它存在形式尚有N-氧化物、生物碱苷等。 生物碱多具有显著而特殊的生物活性。如吗啡、延胡索乙素具有镇痛作用;阿托品具有解痉作用;小檗碱、苦参生物碱、蝙蝠葛碱有抗菌消炎作用;利血平有降血压作用;麻黄碱有止咳平喘作用;奎宁有抗疟作用;苦参碱、氧化苦参碱等有抗心律失常作用;喜树碱、秋水仙碱、长春新碱、三尖杉碱、紫杉醇等有不同程度的抗癌作用等。 二、生物碱的生物合成简介 在生物碱的生物合成途径中,一般认为一次代谢产物氨基酸是其初始物。主要有鸟氨酸、赖氨酸、苯丙氨酸、酪氨酸、色氨酸、邻氨基苯甲酸、组氨酸等。这些氨基酸的骨架大部分保留在所合成的生物碱中。另外,甲戊二羟酸和乙酸酯也是一些生物碱的重要组成部分。前者生成的生物碱有时被称为真生物碱(trile alkaloids ),后者生成的生物碱有时又被称为伪生物碱(pseudoalkaloids )。 (一) 生物碱生物合成的主要化学反应 1.环合反应 (1)希夫碱(Schiff )形成反应 氨基和羰基加成-脱水形成希夫碱: 许多生物碱如吡咯、莨菪烷、蒎啶、喹诺里西啶类生物合成中都涉及希夫碱的形成反应。 (2)曼尼希(Mannich )氨甲基化反应 醛、胺和负碳离子(含活泼氢的化合物)发生R C H O R'R N C H R'2

第10章 微生物分类与鉴定 复习题

《微生物学》复习题 第十章微生物的分类和鉴定 1、名词解释 1 系统发育树: 2 培养物: 3 菌株: 4 种: 6 属: 7 数值分类法: 8 模式(或典型)菌株: 9 DNA(G+C)mol%值: 10 三域学说: 二、是非题 1、“大肠埃希氏菌”才是俗称“大肠杆菌”的学名。() 2、所谓“模式菌株”通常是指一个细菌的种内了具代表的菌株。( ) 3、两种细菌的G+C含量相近,说明它们亲缘关系近,反之,G+C含量差别大说明它们亲缘关系远。() 4、DNA-DNA杂交主要用于种、属水平上的分类研究,而进行亲缘关系更远(属以上等级)分类单元的比较,则需进行DNA-rRNA杂交。 () 5、数值分类由于采用了先进的计算想技术,减少了大量的特征测定的实验操作,所以它是比较科学的现代微生物系统分类方法。 () 6、“吹口气查胃病”的原理是:幽门螺杆菌具有人体不具有的尿素酶,受检者口服13C标记的尿素,如有该菌感染,则尿素被尿素酶分解生成NH3和13CO2,用质谱仪能快速灵敏地测出受检者呼气中13CO2的量,准

确地鉴定是否被幽门螺杆菌感染。() 7、亚种名为三元式组合,即由科名、属名加词和亚种名加词构成。 8、现代微生物生理生化特征的比较也是对微生物基因组的间接比较,加上测定生理生化特征比直接分析基因组要容易得多,因此生理生化特征对于微生物的系统仍然是有意义的。 9、蛋白质氨基酸顺序的进化速率大体上是恒定的,但功能不同的蛋白质常以不同的速率进化。功能重要的分子序列或序列区域往往进化变化速率高。 10.目前种是生物分类中最小的分类单元和分类等级。() 11.G+C含量的比较主要用于分类中否定。() 12.菌株是微生物分类和研究工作中最基础的操作实体。() 三、选择题(4个答案选1) 1、血清学试验,尤其在医学细菌的分类鉴定中的重要意义,但它主要用于划分()。 (1)种内血清型(2)种间血清型(3)属间血清型(4)属以上血清型 2、根据你所掌握的知识,人为认为形态学特征学特征在以下几类微生物中的哪严分类鉴定中显得更加重要?() (1)病毒(2)细菌(3)酵母菌(4)霉菌 3、现在自动化程度最高、功能最多的微生物专用检测仪是()(1)气相色谱仪(2)高压液相色谱仪 (3)自动微生物检测仪(4)激光拉曼光谱仪 4、目前微生物的快速检测和自动化分析中,广泛地采用的免疫学技术是()。 (1)DNA探针(2)聚合酶链反应技术 (3)DNA芯片(4)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 5、第一个古生菌的全基因组序列测定结果初步证实了它是独立于其他

第十一章 生物碱

第十一章生物碱 一、选择题 A型题 1、生物碱具有碱性是因生物碱结构中含有哪种原子 A、碳原子 B、氧原子 C、氢原子 D、氮原子 E、氯原子 2、亲脂性生物碱在哪种溶剂中的溶解度最大 A、乙醚 B、乙醇 C、氯仿 D、石油醚 E、苯 3、下列生物碱为水溶性生物碱的是 A、伯胺类生物碱 B、仲胺类生物碱 C、季胺类生物碱 D、叔胺类生物碱和季铵类生物碱 E、季铵类生物碱和含氮氧化物的生物碱 4、在碱水溶液中开环溶解,在酸水溶液中还原的生物碱是 A、酚性生物碱 B、酸性生物碱 C、含内酯键的生物碱 D、季铵碱 E、含氮-氧化物的生物碱 5、属于麻黄碱性质的是 A、具有挥发性 B、具有升华性 C、具有挥发性和升华性 D、不具有挥发性 E、不具升华性 6、生物碱的沉淀反应须在何种条件的溶液中完成 A酸性水溶液 B、碱性水溶液 C、中性水溶液 D、盐水溶液 E、氯仿溶液 7、碱性最强的生物碱类型为 A、伯胺类生物碱 B、仲胺类生物碱 C、叔胺类生物碱 D、季铵类生物碱 E、酰胺类生物碱 8、吸附色谱法分离生物碱常用的吸附剂是 A、硅胶 B、氧化铝 C、活性炭 D、聚酰胺 E、硅藻土 9、属于两性生物碱的是 A、小檗碱 B、小檗胺 C、麻黄碱 D、黄连碱 E、茛菪碱 10、与酰胺生物碱碱性相近的是 A、芳香胺 B、N-芳香杂环 C、吡咯 D、吡啶 E、N-烷杂环 11、比季胺碱碱性强的生物碱的结构是 A、胍基 B、脂肪胺 C、芳香胺 D、N-芳香杂环 E、N-烷杂环 12、伪麻黄碱碱性大于麻黄碱是因为 A、氮原子杂化方式 B、诱导效应 C、共轭效应 D、空间效应 E、氢键效应 13、使酰胺生物碱的碱性较弱的原因是 A、立体效应 B、共轭效应 C、P-л共轭 D、诱导效应 E、氮原子的杂化形式 14、下列为生物碱沉淀试剂的是 A、草酸 B、丙酮 C、1%钒酸胺 D、碘化铋钾 E、二硫化碳-硫酸铜 15、可在中性条件下进行的生物碱沉淀反应是 A、碘化铋钾 B、硅钨酸 C、苦味酸 D、碘化汞钾 E、碘-碘化钾 16、氮原子杂化轨道能量的大小顺序为 A、SP3>SP2>SP B、SP>SP2>SP3 C、SP2>SP>SP3 D、SP>SP3>SP2

第十章生物碱

第十章生物碱 本章是本教材的重点,因此考试也是重点。 学习和复习时,抓住生物碱的通性这一关键,掌握了通性,就能灵活应用于生物碱的提取分离及检识。 第一节概述 这一节要掌握生物碱的含义:生物碱是指一类来源于生物界(以植物为主)的含氮的有机化合物,多数生物碱分子具有较复杂的环状结构,且氮原子在环状结构内,大多呈碱性。一般具有生物活性。 同时还要了解有些生物碱并不完全符合上述生物碱的的含义,如麻黄碱的氮原子不在环内,咖啡不呈碱性;有些来源于生物界的含氮衍生物又不属于生物碱的范畴,如氨基酸、氨基糖、肽类、蛋白质、维生素等。 第二节结构与分类 这一节与实例的内容结合复习,掌握几个重要生物碱(如小檗碱、乌头碱、麻黄碱、莨菪碱、苦参碱马钱子碱、粉防己碱等)的结构分类。 第三节理化性质 这一节内容为生物碱通性,其中生物碱的碱性占主导地位,是难点也是考点,因此必须掌握,复习时将影响生物碱碱性强弱的因素归纳总结便于记忆。 首先明确季铵类生物碱碱性最强,排除季铵碱后,分析氮原子在分子中的杂化方式,这是决定生物碱碱性强弱的本质,氮原子的杂化方式与碱性强弱的关系表现为:SP3杂化>SP2杂化>SP杂化,因此一般碱性脂氮杂环>芳氮杂环。尔后分析氮原子周围的化学环境,主要为电效应和立体效应,而电效应的影响较明显,主要有诱导效应和共轭效应,这两种效应的影响均为如增加氮原子上电子云密度则使生物碱碱性增加,降低氮原子上电子云密度则使生物碱碱性降低。在诱导效应中主要是氮原子α、β位取代基,如、果为供(斥)电子基(主要为甲基)取代,可增加氮原子电子云密度,则使碱性增加,而吸电子基(如羟基、双键、羰基等)可降低氮原子电子云密度,使碱性降低。共轭效应多以吸电子共轭为多,即共轭体系与氮原子形成P-π共轭,使氮原子电子云密度降低,则生物碱碱性降低。在电效应中特别要注意氮原子邻位羟基、双键,在立体条件允许下,反而使生物碱碱性大大增加。影响生物碱碱性的因素还有空间效应、氢健效应等。以上

第十章生物碱

生物碱不具有的特点是 A. 分子中含N 原子 B. N 原子多在环内 C. 具有碱性 D. 分子中多有苯环 E. 显著而特殊的生物活性 D 此生物碱结构属于 A. 吲哚类 B. 吡啶类 C. 喹啉类 D. 萜类 E. 莨菪烷类 E 此生物碱结构属于 A. 吲哚类 B. 异喹啉类 C. 吡啶类 D. 甾体类 E. 大环类 B 生物碱在植物体中往往与____性成分结合成____状态存在。 酸 盐 多数生物碱 A. 以结晶形固体、非晶形粉末或液体状态存在 B. 具挥发性 C. 无色 D. 其旋光性不受溶剂、pH 等因素的影响 E. 生理活性与旋光性有关 A C E N CH 3O C O CH CH 2OH N H 3CO H 3CO H 3CO 3

在植物体内,生物碱 A. 不能以游离状态存在 B. 多与共存的有机酸结合成生物碱盐 C. 往往在植物的某种器官含量较高 D. 可与无机酸成盐 E. 多以酯或苷的形式存在 BCD 在常温下呈液体的生物碱是 A. 槟榔碱 B. 麻黄碱 C. 苦参碱 D. 乌头碱 E. 莨菪碱 A 具有挥发性的生物碱是 A. 吗啡碱 B. 小檗碱 C. 苦参碱 D. 麻黄碱 E. 乌头碱 D 具有升华性的生物碱是 A. 烟碱 B. 咖啡因 C. 小檗胺 D. 益母草碱 E. 氧化苦参碱 B 生物碱的味多为 A. 咸 B. 辣 C. 苦 D. 甜 E. 酸 C 生物碱类对水的溶解性因成盐的酸不同而异,一般来说其水溶性:A. 无机酸盐和有机酸盐差不多 B. 无机酸盐大于有机酸盐 C. 无机酸盐小于有机酸盐 D. 不能确定

水溶性生物碱主要指 A. 伯胺生物碱 B. 仲胺生物碱 C. 叔胺生物碱 D. 两性生物碱 E. 季铵生物碱 E 溶解脂溶性生物碱的最好溶剂是 A. 乙醚 B. 甲醇 C.乙醇 D. 氯仿 E. 水 D 在水溶液中两性生物碱形成沉淀的pH为 A. 1 B. 10 C. 2~3 D. 6~7 E. 8~9 E 生物碱碱性的表示方法多用 A.K b B.pk b C.K a D.pk a E.pH [D]pk a为生物碱共轭酸的酸式离解常数,目前生物碱碱性大小统一用pKa表示 生物碱分子的碱性随p轨道在杂化轨道中的比例升高而(),即()>()>()增强;sp3;sp2;sp 碱性最强的生物碱类型为 A.酰胺生物碱B.叔胺生物碱C.仲胺生物碱D.季胺生物碱E.两性生物碱 [D]季铵碱的碱性强(pKa11.5以上),是因羟基以负离子形式存在,类似无机碱。 生物碱分子结构与其碱性强弱的关系正确的是 A.氮原子价电子的p电子成分比例越大,碱性越强 B.氮原子附近有吸电子基因则使碱性增强 C.酰胺状态氮原子则碱性极弱 D.生物碱的立体结构有利于氮原子接受质子,则其碱性增强

大学第十章微生物生态学题库汇总

第十章微生物生态学 单项选择题 1.知识点:1(生态系统) 难易度:容易认知度:识记地球被科学家划分为4个圈,不包括下列哪一项( )。选项A)土壤圈 选项B)大气圈 选项C)水圈 选项D)岩石圈 答案:A 2.知识点:1(生态系统) 难易度:容易认知度:识记生态圈中,起着主导作用的是( )。 选项A)大气圈 选项B)生物圈 选项C)水圈 选项D)岩石圈 答案:B 3.知识点:1(生态系统) 难易度:容易认知度:识记生物循环的特点是( )。 选项A)运转较缓慢 选项B)可循环性 选项C)运转迅速 选项D)以上均是

答案:C 11. 知识点:1(生态系统) 难易度:适中认知度:理解 生态系统结构不包括下面哪一个方面( )。 选项A)外源能 选项B)生物关系 选项C)营养循环 选项D)能量代谢 答案:D 12. 知识点:1(生态系统) 难易度:适中认知度:认知 生物在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中扮演着重要作用,但不包括( )。选项A)生产者 选项B)消费者 选项C)分解者 选项D)固定者 答案:D 13. 知识点:1(生态系统) 难易度:较难认知度:认知 微生物生态系统自身的特点不包括( )。 选项A)微环境 选项B)稳定性 选项C)协调性 选项D)适应性 答案:C 14. 知识点:1(生态系统) 难易度:较难认知度:理解

成熟的生态系统的平衡特点是( )。 选项A)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比例相同 选项B)物质循环与能量循环协调畅通 选项C)系统的输入和输出在比例上合理 选项D)物质循环与能量循环大致相等 答案:B 15.知识点:2(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分布) 难易度:容易认知度:理解土壤中三大类群体微生物以数量排序为( )。 选项A)细菌>放线菌>真菌 选项B)细菌>真菌>放线菌 选项C)放线菌>细菌>真菌 选项D)真菌>细菌>放线菌 答案:A 16.知识点:2(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分布) 难易度:容易认知度:理解微生物的种质资源库存在于( )。 选项A)水体 选项B)土壤 选项C)植物 选项D)动物 答案:B 17.知识点:2(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分布) 难易度:容易认知度:理解土壤微生物的季节分布特征一般是( )。

第10章 微生物的分类鉴定

第10章微生物的分类鉴定 填空题 1,以进化论为指导思想的分类学,其目的已不仅是物种的识别和归类,而主要是通过分类追溯系统发生,推断进化谱系,这样的分类学也称。 2,大量资料表明:功能重要的分子或功能重要的分子区域比功能不重要的大分子或大分子区域进化变化的。 3.微量多项试验鉴定系统,实际上是一类专门设计制作的特征检测卡。 4.《伯杰氏系统细菌学手册》第一版分卷出版,它将原核生物分成组。 5.微生物种的学名由和两部分构成。 6.分类学的内容涉及3个互相依存又有区别的组成部分,即、命名和。 7.如果相似性系数(S AB)等于1,说明所比较的两菌株rRNA序列,若S AB值小于0.1,则表明两菌株亲缘关系。 8.API/ATB是微量多项试验鉴定系统,它包括众多的,共计有几百种生理生化反应,可鉴定几乎所有常见的。 9.微孔滤膜菌落计数板是一种可携带的检测水中大肠菌数的大肠菌测试卡,适于工作和使用,因可以放在人体内衣口袋中培养。 10.伍斯用寡核苷酸序列编目分析法对微生物的16SrRNA序列进行比较后,提出将生物分成为三界(域):、和。 11.伍斯为了避免把古细菌也看作是细菌的一类,他又把三界(域)改称为:、和。并构建了三界(域)生物的系统树。 选择题(4个答案选1) 1.《伯杰氏系统细菌学手册》第二版把葡萄球菌属和微球菌属分别放在不同的门中,最可能的原因是( )。 (1)生理生化特征不同(2)DNA—DNA杂交同源性不同(3)革兰氏染色反应不同 (4)G+C含量和rRNA序列不同 2.如果需要查阅枯草芽孢杆菌及相关种的分类学资料,并假定《伯杰氏系统细菌学手册》第二版已经全部出版,你将选择该书的( )。 (1)第一卷 (2)第三卷 (3)第四卷 (4)第五卷 3.血清学试验,尤其在医学细菌的分类鉴定中有重要意义,但它主要用于划分( )。 (1)种内血清型 (2)种间血清型 (3)属间血清型 (4)属以上血清型 4.根据你所掌握的知识,你认为形态学特征在以下几类微生物中的哪一类分类鉴定中显得更加重要?( ) (1)病毒 (2)细菌 (3)酵母菌 (4)霉菌 5.在下列4种细菌中,哪一种最有可能属于 (3)自动微生物检测仪 (4)激光拉曼光谱仪 8.目前微生物的快速检测和自动化分析中,广泛地采用的免疫学技术是( )。 (1)DNA探针 (2)聚合酶链反应技术 (3)DNA芯片 (4)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 9.第一个古生菌的全基因组序列测定结果初步证实了它是独立于其他两域生物的第三生命形式。该古生菌是( )。 (1)螺旋体 (2)淋病奈瑟氏菌 (3)变形杆菌 (4)詹氏甲烷球菌 10.细菌的种名也用双名法命名,即种的学名由属名和种名加词两部分组合而成。第一个词的首字母要大写,该词是( )。 (1)种名 (2)属名 (3)人名 (4)科名是非题

(完整版)微生物学第十章分类和坚定

第二十五授课单元 一、教学目的 使学生了解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分布规律、微生物在自然界物质循环中的作用、微生物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开发利用微生物资源和环境保护方面的微生物学原理和应用。 二、教学内容(第八章微生物生态学) 1. 微生物在自然界的分布介绍土壤、水和空气中的微生物群系和种类。 2 .微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介绍互生、共生、寄生和拮抗的概念,这些关系对微生物生长的作用以及举例。 3. 微生物与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包括碳素循环、氮素循环和硫循环,微生物在这几种循环中的作用。 4. 微生物与环境保护微生物对污染物的降解与转化,微生物对污染物的处理尤其是污水处理的微生物学原理,介绍活性污泥和BOD的概念。 三、教学重点、难点及处理方法 重点: 1. 微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互生、共生、寄生和拮抗的概念 2. 微生物对污染物的处理尤其是污水处理的微生物学原理,介绍活性污泥和BOD的概念。 难点: 互生、共生、寄生和拮抗的概念, 通过举例加以说明. 如互生, 固氮菌与分解纤维的微生物共同生长在一起是土壤微生物互生关系的典型例子, 固氮菌需要不含氮的有机物作为碳源和能源, 但不能直接利用土壤中大量存在的纤维素物质. 而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虽然能分解纤维素, 但分解后有大量有机酸类物质积累. 对自己生长繁殖不利, 当两者生活在一起时, 固氮菌可以利用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所生成的有机酸类物质作为良好的碳源和能源而大量生长繁殖, 并进行了固氮作用; 而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也不至于因自己累积代谢产物而中毒.相反, 由于固氮菌固定大气中的氮气, 而改变土壤中的氮素循环而得以发展, 从而增加了对纤维素的分解能力. 由于两者的互生关系, 增加了土壤的肥力. 地衣是某些担子菌的真菌和单细胞绿藻或蓝藻共生形成的一种植物体. 真菌是行异养生活的, 它从共生的绿藻或蓝藻得到有机养料, 同时能在十分贫瘠的环境条件下吸收无机养料供共生绿藻或蓝藻利用. 共生的绿藻或蓝藻从共生的真菌得到水分和无机养料, 进行光合作用所合成的有机物质即满足自己的需要, 也满足了共生真菌的要求, 且蓝藻能固氮, 供给真菌的氮和营养. 因此地衣能够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下生长. 非特异性拮抗关系可以乳酸细菌产生乳酸或醋细菌产生乙醇对其它微生物的抑制为例, 这种抑制无唯一性, 在一种条件下, 不耐酸的细胞可被产酸的细菌所抑制. 寄生的一个典型例子是细菌与噬菌体. 四、板书设计 第八章微生物生态学 第一节自然界中的微生物 一、土壤中的微生物 土壤微生物种类多、数量多,是微生物的大本营。 二、水体中的微生物 饮用水的微生物指标: 总菌数:< 100个/ml 大肠杆菌:< 3 个/L

中药化学:第10章 生物碱类化合物-习题

第十章生物碱类化合物 一、单选题 1.生物碱不具有的特点是() A. 分子中含N原子 B. N原子多在环内 C. 具有碱性 D. 分子中多有苯环 2. 具有莨菪烷母核的生物碱是() A. 甲基麻黄碱 B. 小檗碱 C. 阿托品 D. 氧化苦参碱 3. 属于异喹啉生物碱的是() A. 东莨菪碱 B. 苦参碱 C. 乌头碱 D. 小檗碱 4.在常温下呈液体的生物碱是() A. 槟榔碱 B. 麻黄碱 C. 苦参碱 D. 乌头碱 5.具有挥发性的生物碱是() A. 吗啡碱 B. 小檗碱 C. 苦参碱 D. 麻黄碱 6.具有升华性的生物碱是() A. 烟碱 B. 咖啡因 C. 小檗胺 D. 益母草碱 7. 具有颜色的生物碱是() A. 小檗碱 D. 莨菪碱 C. 乌头碱 D. 苦参碱 8. 表示生物碱碱性的方法常用() A. pkb B. Kb C. pH D. pka 9.生物碱碱性最强的是() A. 伯胺生物碱 B. 叔胺生物碱 C. 仲胺生物碱 D. 季铵生物碱 10. 水溶性生物碱主要指() A. 伯胺生物碱 B. 仲胺生物碱 C. 叔胺生物碱 D. 季铵生物碱 11. 生物碱沉淀反应呈桔红色的是() A. 碘化汞钾试剂 B. 碘化铋钾试剂 C.饱和苦味酸试剂 D. 硅钨酸试剂 12.生物碱沉淀试剂反应的介质通常是() A. 酸性水溶液 B. 碱性水溶液 C. 中性水溶液 D. 盐水溶液 13.水溶性生物碱分离的常用方法是() A. 碘化汞钾沉淀法 B. 硅钨酸沉淀法 C. 雷氏盐沉淀法 D. 苦味酸沉淀法 14. 用离子交换树脂法分离纯化生物碱时,常选用的离子交换树脂是() A. 强酸型 B. 弱酸型 C. 强碱型 D. 弱碱型 15.碱性较强的生物碱在植物体内的存在形式多为() A. 有机酸盐 B. 络合状态 C. 游离状态 D. 无机酸盐 16.在水溶液中两性生物碱形成沉淀的pH为() A. 1 B. 10 C. 2~3 D. 8~9 17.碱性不同生物碱混合物的分离可选用() A. 简单萃取法 B. 酸提取碱沉淀法 C. pH梯度萃取法 D. 有机溶剂回流法 18.分配色谱法分离脂溶性生物碱选作固定相的是() A. 氨水 B. Ca(OH)2水 C. CaO水 D. 甲酰胺

第十章微生物的分类与鉴定答案

第十章微生物的分类与鉴定(参考答案) 一、填空: 1.微生物菌种的命名采用"双名法",即由属名和种名加词构成。 2.来源于一个细胞在固体平板培养基上形成的群体称菌株。3.1969年将生物界分成了五界,分别是动物界、植物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原核生物界?。 4.细菌的分类单元分为七个基本的分类等级,由上而下依次为_界、_门__、纲、目、科、属、种。 5.生物分类的传统指标为形态特征、生理生化反应、和生态特性。 6.形态学特征始终被用作微生物分类和鉴定的重要依据之一,其主要原因为具有相对稳定性_和易观察。 7.分类学的内容包括_细菌分类_、放线菌分类和真菌分类_三部分,目前进行细菌分类和鉴定的重要参考书目是_《伯杰氏细菌鉴定手册》。 8.微生物分类和鉴定的特征包括_形态特征_和_生理生化反应_,其中__形态特征_对鉴定微生物的系统发育有决定性作用,而_生理生化反应_可作为判断亲缘关系的参考而且对以实用为目的的分类鉴定仍

有重要价值。 9.核酸分子杂交_和_rRNA寡核苷酸编目分析__是目前通过直接比较基因组进行生物分类最常用的两种方法。 10.1978年,Woese等提出新的生物分类概念,根据16SrRNA的碱基序列将生物清晰地划分为三原界,即?细菌域、?古生菌域?和?真核生物域?。 11.对微生物命定学名的表示方法分?双名?与? 三名??两种。12.在生物的界级分类学说研究中,1978年由R.H.whittake和“提出了一个崭新的三域学说。 13.填写以下10个数据:(1) 对牛奶等进行巴氏消毒时常用63 ℃的温度;(2)用液氮保藏微生物的温度为 -196 ℃;(3)通常细菌的最适培养温度为 37 ℃:(4)用烘箱进行的干热灭菌温度一般为 150~170 ℃;(5)的代时一般为 17 min;(6)典型的酵母菌S.cerevisiae的代时一般为 120 min,其大小一般为~10 X ~21um 。(7)至今已记载的微生物约 20万种(1995);(8)我国卫生部门规定自来水中所含的大肠菌群数不得超过 3个/L ;(9)细菌总数不得超过 100个/ml 。 14.血清学反应是抗原和抗体之间发生的反应。 15.在鉴定菌种的一些现代方法中,有核酸分子杂交,rRNA寡核苷酸编目

第10章微生物的分类鉴定

第十章微生物的分类鉴定 填空题: 1,以进化论为指导思想的分类学,其目的已不仅是物种的识别和归类,而主要是通过分类追溯系统发生,推断进化谱系,这样的分类学也称系统学。 2,大量资料表明:功能重要的分子或功能重要的分子区域比功能不重要的大分子或大分子区域进化变化的速率低。 3.微量多项试验鉴定系统,实际上是一类专门设计制作的生理生化特征检测卡。 4.《伯杰氏系统细菌学手册》第一版分4卷出版,它将原核生物分成33组。 5.微生物种的学名由属名和种名加词两部分构成。 6.分类学的内容涉及3个互相依存又有区别的组成部分,即分类、命名和鉴定。 7.如果相似性系数(S AB)等于1,说明所比较的两菌株rRNA序列相同,若S AB值小于0.1,则表明两菌株亲缘关系很远。 8.API/ATB是微量多项试验鉴定系统,它包括众多的鉴定系统,共计有几百种生理生化反应,可鉴定几乎所有常见的细菌。 9.微孔滤膜菌落计数板是一种可携带的检测水中大肠菌数的大肠菌测试卡,适于野外工作和家庭使用,因可以放在人体内衣口袋中培养。 10.伍斯用寡核苷酸序列编目分析法对微生物的16SrRNA序列进行比较后,提出将生物分成为三界(域):古细菌、真细菌和真核生物。 11.伍斯为了避免把古细菌也看作是细菌的一类,他又把三界(域)改称为:细菌、古生菌和真核生物。并构建了三界(域)生物的系统树。 选择题(4个答案选1): 1.《伯杰氏系统细菌学手册》第二版把葡萄球菌属和微球菌属分别放在不同的门中,最可能的原因是( (4) )。 (1)生理生化特征不同(2)DNA—DNA杂交同源性不同(3)革兰氏染色反应不同 (4)G+C含量和rRNA序列不同 2.如果需要查阅枯草芽孢杆菌及相关种的分类学资料,并假定《伯杰氏系统细菌学手册》第二版已经全部出版,你将选择该书的( (2) )。 (1)第一卷 (2)第三卷 (3)第四卷 (4)第五卷 3.血清学试验,尤其在医学细菌的分类鉴定中有重要意义,但它主要用于划分( (1) )。 (1)种内血清型 (2)种间血清型 (3)属间血清型 (4)属以上血清型 4.根据你所掌握的知识,你认为形态学特征在以下几类微生物中的哪一类分类鉴定中显得更加重要?( (4) ) (1)病毒 (2)细菌 (3)酵母菌 (4)霉菌 5.在下列4种细菌中,哪一种最有可能属于《伯杰氏系统细菌学手册》第一版第5组“兼性厌氧的革兰氏阴必杆菌”( (3) )。 (1)梅毒密螺旋菌 (2)枯草芽孢杆菌 (3)大肠埃希氏菌 (4)金黄色葡萄球菌 6.如果你在实验室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和常规平板法分离到一株不产芽孢、始终呈杆状的细菌,只要进行以下哪一组试验可以确定它属于33组中的某一组?( (1) ) (1)革兰氏染色和厌氧生长试验 (2)革兰氏染色、光能和化能自养生长试验 (3) 革兰氏染色和运动性试验 (4) 革兰氏染色、好氧、厌氧和兼性厌氧生长试验7.现在自动化程度最高、功能最多的微生物专用检测仪是( (3) )。

11微生物的分类及其分类方法

第三章微生物的分类及其分类方法 本章的核心内容是微生物的分类单元、微生物的命名法则;目前国内外最权威的原核微生物分类系统;用于分离菌株分类鉴定的方法和技术;微生物菌种的保藏。 微生物的分类单元有界、门、纲、目、科、属、种;微生物的命名依林奈氏双名法法则进行;《伯杰氏细菌学鉴定手册》,《伯杰氏系统细菌学手册》是当今进行细菌鉴定的最权威的手册;微生物分离菌株的分类鉴定有经典分类鉴定法、数值分类鉴定法、化学分类鉴定法、遗传学分类鉴定法, DNA中GC mol%分析、DNA-DNA杂交、DNA-rRNA杂交、16Sr RNA(16S rDNA)寡核苷酸的序列分析,微生物系统发育地位分析等不同层次的技术方法。微生物菌种的保藏对于研究和发酵生产都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保藏方法可依不同条件选择不同方法。 第一节微生物的分类单元和命名 分类是人类认识微生物,进而利用和改造微生物的一种手段,微生物工作者只有在掌握了分类学知识的基础上,才能对纷繁的微生物类群有一清晰的轮廊,了解其亲缘关系与演化关系,为人类开发利用微生物资源提供依据。 微生物分类学 (microbial taxonomy) 是一门按微生物的亲缘关系把它们安排成条理清楚的各种分类单元或分类群 (taxon) 的科学,它的具体任务有三,即分类(classification) 、命名 (nomenclature) 和鉴定 (identification) 。分类指的是根据相似性或亲缘关系,将一个有机体放在一个单元中。命名是按照国际命名法规给有机体一个科学名称。鉴定则是确定一个新的分离物是否归属于已经命名的分类单元的过程。因此,概括来说,微生物分类学是对各个微生物进行鉴定,按分类学准则排列成分类系统,并对已确定的分类单元进行科学命名的科学。 一、微生物的分类单元 微生物的主要分类单位,依次为界 (kingdom) 、门( phylum 或 division )、纲(class) 、目 (order) 、科 (fami1y) 、属 (genus) 、种 (species) 。其中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具有完全或极多相同特点的有机体构成同种。性质相似、相互有关的各种组成属。相近似的届合并为科。近似的科合并为目。近似的目归纳为纲。综合各纲成为门。由此构成一个完整的分类系统。以下以柠檬浮霉状菌为例加以说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