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Validation of fixed speed wind turbine dynamic models with measured data

Validation of fixed speed wind turbine dynamic models with measured data

Validation of fixed speed wind turbine dynamic models with measured data
Validation of fixed speed wind turbine dynamic models with measured data

感官动词和使役动词

感官动词和使役动词 默认分类2010-05-28 23:14:26 阅读46 评论0 字号:大中小订阅 使役动词,比如let make have就是3个比较重要的 have sb to do 没有这个用法的 只有have sb doing.听凭某人做某事 have sb do 让某人做某事 have sth done 让某事被完成(就是让别人做) 另外: 使役动词 1.使役动词是表示使、令、让、帮、叫等意义的不完全及物动词,主要有make(使,令), let(让), help(帮助), have(叫)等。 2.使役动词后接受词,再接原形不定词作受词补语。 He made me laugh. 他使我发笑。 I let him go. 我让他走开。 I helped him repair the car. 我帮他修理汽车。 Please have him come here. 请叫他到这里来。 3.使役动词还可以接过去分词作受词补语。 I have my hair cut every month. 我每个月理发。 4.使役动词的被动语态的受词补语用不定词,不用原形不定词。 (主)He made me laugh. 他使我笑了。 (被)I was made to laugh by him. 我被他逗笑了。 使役动词有以下用法: a. have somebody do sth让某人去做某事 ??i had him arrange for a car. b. have somebody doing sth.让某人持续做某事。 ??he had us laughing all through lunch. 注意:用于否定名时,表示“允许” i won't have you running around in the house. 我不允许你在家里到处乱跑。 ******** 小议“使役动词”的用法 1. have sb do 让某人干某事 e.g:What would you have me do? have sb/sth doing 让某人或某事处于某种状态,听任 e.g: I won't have women working in our company. The two cheats had the light burning all night long. have sth done 让别人干某事,遭受到 e.g:you 'd better have your teeth pulled out. He had his pocket picked. notes: "done"这个动作不是主语发出来的。 2.make sb do sth 让某人干某事 e.g:They made me repeat the story. What makes the grass grow?

感官动词的用法

感官动词 1.see, hear, listen to, watch, notice等词,后接宾语,再接省略to的动词不定式或ing形式。前者表全过程,后者表正在进行。句中有频率词时,以上的词也常跟动词原形。 注释:省略to的动词不定式--to do是动词不定式,省略了to,剩下do,其形式和动词原形是一样的,但说法不同。 see sb do sth 看到某人做了某事 see sb doing sth 看到某人在做某事 hear sb do sth 听到某人做了某事 hear sb doing sth 听到某人在做某事 以此类推... I heard someone knocking at the door when I fell asleep. (我入睡时有人正敲门,强调当时正在敲门) I heard someone knock at the door three times. (听到有人敲门的全过程) I often watch my classmates play volleyball after school. (此处有频率词often) (了解)若以上词用于被动语态,须将省略的to还原: see sb do sth----sb be seen to do sth hear sb do sth----sb be seen to do sth 以此类推... We saw him go into the restaurant. → He was seen to go into the restaurant. I hear the boy cry every day. → The boy is heard to cry every day. 2.感官动词look, sound, smell, taste, feel可当系动词,后接形容词。 He looks angry. His explanation sounds reasonable. The cakes smell nice.

40首古诗词译文及赏析

40首古诗词译文及赏析 1、汉江临泛/ 汉江临眺 唐代:王维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译文 汉江流经楚塞又折入三湘,西起荆门往东与九江相通。远望江水好像流到天地外,近看山色缥缈若有若无中。 岸边都城仿佛在水面浮动,水天相接波涛滚滚荡云空。襄阳的风光的确令人陶醉,我愿在此地酣饮陪伴山翁。 鉴赏 此诗可谓王维融画法入诗的力作。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语工形肖,一笔勾勒出汉江雄浑壮阔的景色,作为画幅的背景。春秋战国时期,湖北、湖南等地都属于楚国,而襄阳位于楚之北境,所以这里称“楚塞”。“三湘”,一说湘水合漓水为漓湘,合蒸水为蒸湘,合潇水为潇湘,合称三湘;一说为湖南的湘潭、湘阴、湘乡。古诗文中,三湘一般泛称今洞庭湖南北、湘江一带。“荆门”,山名,在今湖北宜都县西北。“九派”,指长江的九条支流,相传大禹治水,开凿江流,使九派相通。诗人泛舟江上,纵目远望,只见莽莽古楚之地和从湖南方面奔涌而来的“三湘”之水相连接,汹涌汉江入荆江而与长江九派汇聚合流。诗虽未点明汉江,但足已使人想象到汉江横卧楚塞而接“三湘”、通“九派”的浩渺水势。诗人将不可目击之景,予以概写总述,收漠漠平野于纸端,纳浩浩江流于画边,为整个画面渲染了气氛。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以山光水色作为画幅的远景。汉江滔滔远去,好像一直涌流到天地之外去了,两岸重重青山,迷迷蒙蒙,时隐时现,若有若无。前句写出江水的流长邈远,后句又以苍茫山色烘托出江势的浩瀚空阔。诗人着墨极淡,却给人以伟丽新奇之感,其效果远胜于重彩浓抹的油画和色调浓丽的水彩。而其“胜”,就在于画面的气韵生动。王世贞说:“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是诗家俊语,却入画三昧。”说得很中肯。而“天地外”、“有无中”,又为诗歌平添了一种迷茫、玄远、无可穷尽的意境,所谓“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首联写众水交流,密不间发,此联开阔空白,疏可走马,画面上疏密相间,错综有致。 接着,诗人的笔墨从“天地外”收拢,写出眼前波澜壮阔之景:“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正当诗人极目远望,突然间风起浪涌,所乘之舟上下波动,眼前的襄阳城郭也随着波浪在江水中浮浮沉沉。风越来越大,波涛越来越汹涌,浪拍云天,船身颠簸,仿佛天空也为之摇荡起来。风浪之前,船儿是平缓地在江面行驶,城郭是静止地立于岸边,远空是不动地悬于天际;风浪忽至,一切都动了起来。这里,诗人笔法飘逸流动。明明是所乘之舟上下波动,却说是前面的城郭在水面上浮动;明明是波涛汹涌,浪拍云天,却说成天空也为之摇荡起来。诗人故意用这种动与静的错觉,进一步渲染了磅礴水势。“浮”、“动”两个动词用得极妙,使诗人笔下之景活起来了,诗也随之飘逸起来了,同时,诗人的一种泛舟江上的怡然自得的心态也从中表现了出来,江水磅礴的气也表现了出来。诗人描绘的景象是泛舟所见,舟中人产生了一种动荡的错觉,这种错觉也正好符合诗句中的汉水的描写,所以这两个词用得极其恰当。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山翁,即山简,晋人。《晋书·山简传》说他曾任征南将军,镇守襄阳。当地习氏的园林,风景很好,山简常到习家池上大醉而归。诗人要与山简共谋一醉,流露出对襄阳风物的热爱之情。此情也融合在前面的景色描绘之中,充满了积极乐观的情绪。尾联诗人直抒胸臆,表达了留恋山水的志趣。 这首诗给读者展现了一幅色彩素雅、格调清新、意境优美的水墨山水画。画面布局,远近相映,疏密相间,加之以简驭繁,以形写意,轻笔淡墨,又融情于景,情绪乐观,这就给人以美的享受。王维同时代的殷璠在《河岳英灵集》中说:“维诗词秀调雅,意新理惬,在泉为珠,着壁成绘。”此诗很能体现这一特色。同时,也

英语中感官动词的用法

英语中感官动词的用法 一、感官动词 1、感官动词(及物动词)有:see/notice/look at/watch/observe/listen to/hear/feel(Vt)/taste(Vt)/smell(Vt) 2、连缀动词(含感官不及物动词) be/get/become/feel/look/sound/smell/taste/keep/stay/seem/ appear/grow/turn/prove/remain/go/run 二、具体用法: 1、see, hear, smell, taste, feel,这五个动词均可作连系动词,后面接形容词作表语,说明主语所处的状态。其意思分别为"看/听/闻/尝/摸起来……"。除look之外,其它几个动词的主语往往是物,而不是人。 例如:These flowers smell very sweet.这些花闻起来很香。 The tomatoes feel very soft.这些西红柿摸起来很软。 2、这些动词后面也可接介词like短语,like后面常用名词。 例如:Her idea sounds like fun.她的主意听起来很有趣。 3、这五个感官动词也可作实义动词,除look(当"看起来……"讲时)只能作不及物动词外,其余四个既可作及物动词也可作不及物动词,此时作为实义动词讲时其主语一般为人。 例如:She smelt the meat.她闻了闻那块肉。 I felt in my pocket for cigarettes.我用手在口袋里摸香烟。 4、taste, smell作不及物动词时,可用于"t aste / smell + of +名词"结构,意为"有……味道/气味"。 例如:The air in the room smells of earth.房间里的空气有股泥土味。 5、它们(sound除外)可以直接作名词,与have或take构成短语。 例如:May I have a taste of the mooncakes?我可以尝一口这月饼吗?taste有品位、味道的意思。 例如:I don’t like the taste of the garlic.我不喜欢大蒜的味道。 She dresses in poor taste.她穿着没有品位。 look有外观,特色的意思,例:The place has a European look.此地具有欧洲特色。 feel有感觉,感受的意思,watch有手表,观察的意思。例:My watch is expensive.我的手表很贵。 6、其中look, sound, feel还能构成"look / sound / feel + as if +从句"结构,意为"看起来/听起来/感觉好像……"。 例如:It looks as if our class is going to win.看来我们班好像要获胜了。 7、感官动词+do与+doing的区别: see, watch, observe, notice, look at, hear, listen to, smell, taste, feel + do表示动作的完整性,真实性;+doing 表示动作的连续性,进行性。 I saw him work in the garden yesterday.昨天我看见他在花园里干活了。(强调"我看见了"

高考语文必备古诗文(含翻译及赏析)

19观沧海 作者: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白话译文: 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那苍茫的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 树木和百草丛生,十分繁茂, 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涌着巨大的海浪。 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我很高兴,就用这首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 赏析 借景抒情,把眼前的海上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壮志很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观沧海》的高潮放在诗的末尾,它的感情非常奔放,思想却很含蓄。不但做到了情景交融,而且做到了情理结合、寓情于景。因为它含蓄,所以更有启发性,更能激发我们的想像,更耐人寻味。过去人们称赞曹操的诗深沉饱满、雄健有力,“如幽燕老将,气韵沉雄”,从这里可以得到印证。全诗的基调为苍凉慷慨的,这也是建安风骨的代表作。 20饮酒(其五) 作者: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白话译文: 我家建在众人聚居的繁华道,可从没有烦神应酬车马喧闹。 要问我怎能如此之超凡洒脱,心灵避离尘俗自然幽静远邈。 东墙下采撷清菊时心情徜徉,猛然抬头喜见南山胜景绝妙。 暮色中缕缕彩雾萦绕升腾,结队的鸟儿回翔远山的怀抱。 这之中隐含的人生的真理,想要说出却忘记了如何表达。 赏析 本诗是陶渊明组诗《饮酒》二十首中的第五首。诗的意象构成中景与意会,全在一偶然无心上。‘采菊’二句所表达的都是偶然之兴味,东篱有菊,偶然采之;而南山之见,亦是偶尔凑趣;山且无意而见,菊岂有意而采?山中飞鸟,为日夕而归;但其归也,适值吾见南山之时,此亦偶凑之趣也。这其中的“真意”,乃千圣不传之秘,即使道书千卷,佛经万页,也不能道尽其中奥妙,所以只好“欲辨已忘言”不了了之。这种偶然的情趣,偶然无心的情与景会,正是诗人生命自我敞亮之时其空明无碍的本真之境的无意识投射。大隐隐于市,真正宁静的心境,不是自然造就的,而是你自己的心境的外化。 千古名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表达了诗人悠然自得、寄情山水的情怀。 2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作者: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译文 古代三秦之地,拱护长安城垣宫阙。 风烟滚滚,望不到蜀州岷江的五津。

感官动词的用法

1.感官动词用法之一:see, hear, listen to, watch, notice等词,后接宾语,再接动词原形或ing形式。前者表全过程,后者表正在进行。句中有频率词时,以上的词也常跟动词原形。 I heard someone knocking at the door when I fell asleep. (我入睡时有人正敲门) I heard someone knock at the door three times. (听的是全过程) I often watch my classmates play volleyball after school.(此处有频率词often) 若以上词用于被动语态,后面原有动词原形改为带to不定式: We saw him go into the restaurant. →He was seen to go into the restaurant. I hear the boy cry every day. →The boy is heard to cry every day. 2.感官动词用法之二:look, sound, smell, taste, feel可当系动词,后接形容词: He looks angry. It sounds good. The flowers smell beautiful. The sweets taste sweet. The silk feels soft. I felt tired. They all looked tired. 这些动词都不用于被动语态。如:The sweets are tasted sweet.是个病句。注意:如果加介词like,则后不可接形容词,而接名词或代词:

2014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真题与翻译赏析详解汇编详解

2014年高考诗歌阅读真题与赏析资料汇编 一、(新课标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阮郎归无名氏① 春风吹雨绕残枝,落花无可飞。小池寒渌欲生漪,雨晴还日西。 帘半卷,燕双归。讳愁无奈眉②。翻身整顿着残棋,沉吟应劫迟③。 [注]①作者一作秦观。②讳愁:隐瞒内心的痛苦。③劫:围棋术语。 8.词上半阕的景物描写对全词的感情抒发起了什么作用?请结合内容分析。(5分) 【试题答案】奠定了词的情感基调。春风吹雨,残红满地,词一开始就给人以掩抑低回之感; 接下来写风雨虽停,红日却已西沉,凄凉的氛围非但没有解除,反而又被抹上了一层暗淡的暮色。 【试题考点】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结构作用 【试题解析】词的上阕主要在写景,描写的是凄凉的景象场面:丝丝细雨被和暖的春风吹送着, 飘洒在繁花落尽的树枝上。满地落花被雨水浇湿,再也飞舞不起来了。池塘里碧绿的水面上随风荡 起微微的波纹。雨晴了,一轮斜阳依旧出现在西方的天空上。在“哀”的暮春景色中,抒发的是一 种“哀”情,奠定了全词的感情基调。 9.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什么样的情绪?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阐述。(6分) 【试题答案】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思绪纷乱、无法排遣的愁情。是通过人物自身的动作来 表现的。回身整理残棋并想续下,借以转移愁情,可又因心事重重,以致犹豫不决,落子迟缓。 【试题考点】分析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 【试题解析】下阕写当主人公在百无聊赖中卷起珠帘,恰恰看到燕子成双成对地飞来飞去。这更加勾起了女主人公的一怀愁绪。这种愁绪实在难以排遣,满心想加以掩饰,无奈却在紧蹙的双眉 中显露出来。于是只好强打精神,翻身起来,继续下那盘没有下完的棋。岂料应劫之际,她竟然举 棋不定,沉吟半晌,难以落子。最后两句借续下残棋的动作来表达自己难以排遣的愁情。 【《阮郎归》诗歌赏析】“春风”二句起调低沉,一开始就给人以掩抑低回之感。春风吹雨已 自凄凉,而花枝已凋残矣,风雨仍依旧吹打不舍,景象更为惨淡。“落花无可飞”,写残红满地, 沾泥不起,比雨绕残枝,又进一层,表面上写景,实际上渗透着悲伤情绪。两句为全篇奠定了哀婉 的基调。 三、四句写雨霁天晴,按理色调应该转为明朗,情绪应该转为欢快。可是不然,词的感情旋律 仍旧脱离不了低调。盖风雨虽停,而红日却已西沉。因此凄凉的氛围非但没有解除,反而又被抹上 了一层暮色。 词的下阕,由写景转入抒情,仍从景物引起。“帘半卷,燕双归”,开帘待燕,亦闺中常事, 而引起下句如许之愁,无他,“双燕”的“双”字作怪耳。其中燕归又与前面的花落相互映衬。花 落已引起红颜易老的悲哀;燕归来,则又勾起不见所欢的惆怅。燕双人独。怎能不令人触景生愁, 于是迸出“讳愁无奈眉”。 一个警句。所谓“讳愁”,并不是说明她想控制自己的感情,掩抑内心的愁绪,而是言“愁” 的一种巧妙的写法。“讳愁无奈眉”,就是对双眉奈何不得,双眉紧锁,竟也不能自主地露出愁容,语似无理,却比直接说“愁上眉尖”艺术性高多了。 结尾二句,紧承“讳愁”句来。因为愁词无法排遣,所以她转过身来,整顿局上残棋,又从而 着之,借以移情,可是着棋以后,又因心事重重,落子迟缓,难以应敌。这个结尾通过词中人物自 身的动作,生动而又准确地反映了纷乱的愁绪。 二、(新课标卷II)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8-9题。 含山店梦觉作 [唐]韦庄 曾为流离惯别家,等闲挥袂客天涯。灯前一觉江南梦,惆怅起来山月斜。 1

感官动词

感官动词的概念和相关考点 1、什么是感官动词? 听觉:listen to、hear 视觉:look at、seem、watch 嗅觉:smell 触觉:feel、touch 味觉:taste 2、感官动词如何正确使用? Tom drove his car away. →I saw him drive away. (全过程) 用法一:somebody did sth + I saw this I saw somebody do something. Tom was waiting for the bus. →I saw Tom waiting for the bus. (看不到全过程) 用法二:somebody was doing sth + I saw this I saw somebody doing something 练习: 一、句子翻译 1. I didn,t hear you come in. 2. I suddenly felt sth touch me on the shoulder. 3. I could hear it raining. 4. Listen to the birds singing. 5. Can you smell sth burning? 6. I found Sue in my room reading my letters. 二、灵活运用 1. I saw Ann waiting for the bus. 2. I saw Dave and Helen playing tenins. 3. I saw Clair having her meal. 三、选择最佳选项 1. Did anybody see the accident (happen/happening)? 2. We listen to the old man (tell/telling) his story from beginning to the end. 3. Listen! Can you hear a baby (cry/crying)? 4.—Why did you turn around suddenly? — I heard someone (call/calling) my name. 5. We watched the two men (open/opening) a window and (climb/climbing) through it into house. 6. When we got there, we found our cat (sleep/sleeping) on the table. 四、感官动词的被动语态 Oh,the milk is tasted strange.

诗词翻译赏析

代赠 唐代:李商隐 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横绝月中钩。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女子思念情人的诗作,诗中的女子,深居高楼,黄昏时分,她因百般无聊赖而思念起情人来了。对其思念越浓,就越渴望和他相见,恨不得他立刻出现在楼前,她按耐不住自己焦急的心情,走到楼头前,想去眺望远处,看看他来了没有。可是又蓦然想到他必定来不了,他怎么知道自己在思念他呢?就算知道又如何能这么快就来到跟前呢?她只得止步,折回楼内,欲望还休,欲见而无法相见,这种复杂的心情折磨得她坐立难安,满楼徘徊。此句把女子复杂矛盾的心理和孤寂无聊的失望情态完全表现出来了。 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横绝月如钩 “楼上黄昏”,点明时间是薄暮时分,地点是在高楼之上。在中国古代诗词作品里,这样的环境有很强的暗示性,往往用来点染离愁与相思。如李白的“瞑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就是在这样一种意境中展开。主人公在黄昏时分登上高楼,想凭栏远眺,最终却凄然作罢。“欲望休”一本作“望欲休”。“休”,即停止、罢休之意。为什么欲望还休呢?答案隐藏在下一句里。 “玉梯”,楼梯、阶梯的美称。“横绝”,即横度。南朝诗人江淹《倡妇自悲赋》写汉宫佳人失宠独居,有“青苔积兮银阁涩,网罗生兮玉梯虚”之句。“玉梯虚”是说玉梯虚设,无人来登。此诗的“玉梯横绝”,是说玉梯横断,无由得上,喻指情人被阻,不能来此相会。原来,主人公渴望见到心上人,情不自禁地要上楼眺望;突然想到他不能前来,于是停下了脚步。唉,不望也罢,免得再添一段新愁。就在这迟疑进退间,天上一弯新月洒下淡淡的清辉,将她的无限思念与失望投射在孤寂的身影中。“月如钩”,一作“月中钩”,不仅烘托了环境的寂寞与凄清,还有象征意义:月儿的缺而不圆,就像是一对情人的不得会合。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春风"反衬了"愁"。愁人眼里无春色,抬头望月,新月如钩。低头近观,只见芭蕉树的蕉心还未舒展,丁香树上尽是缄结不开的花蕾;它们共同对着黄昏时清冷的春风,各自含愁不解。这既是主人公眼前实景的描绘,同时又是借物写人,以芭蕉喻情人,以丁香喻女子自己,隐喻二人异地同心,都在为不得与对方相会而愁苦。 芭蕉未展、丁香未开本是客观的自然景物,无所谓愁,但在主人公眼里却是满目哀愁。这是因为心中有愁,所以蕉叶难以舒展;满腹是恨,故而花瓣怨结难开。人之愁极,故而触目伤情,而触目之悲更添离人之恨。这两句诗移情入景,借景写情,设喻精巧,融比兴象征为一体。 诗人用不展的芭蕉和固结的丁香来比喻愁绪,不仅使得抽象的情感变得可见可感、具体形象,更使得这种比况具有某种象征的意味。不展的芭蕉与固结的丁香,不仅是主人公愁绪的触发物;作为诗歌的意象,又成为其愁思的载体和象征。 这两句意境优美,音情摇曳,把“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两地徘徊表现得兴味悠长,多少情思尽在其中。清人陆鸣皋说:“妙在‘同’,又妙在‘各自’,他人累言不能尽者,此以一语蔽之。”赞叹的就是这两句诗的含韵不尽。

感官动词用法

我们学过了五个与人的感觉有关的动词,它们是look,sound,smel l,taste,feel,我们可称之为“感官”动词。它们的用法有着许多相同点,但也有不同之处,现就此作一小结。 一、这五个动词均可作连系动词,后面接形容词作表语,说明主语所处的状态。其意思分别为“看/听/闻/尝/摸起来……”。除loo k之外,其它几个动词的主语往往是物,而不是人。例如:These flowers smell very sweet. 这些花闻起来很香。 The tomatoes feel very soft. 这些西红柿摸起来很软。 The music sounds beautiful. 二、这些动词后面也可接介词like短语,like后面常用名词。例如: Her idea sounds like fun. 她的主意听起来很有趣。 He looks like his father. 三、这五个感官动词也可作实义动词,除look(当“看起来……”讲时)只能作不及物动词外,其余四个既可作及物动词也可作不及物动词,其主语通常是人。例如: She smelt the meat. 她闻了闻那块肉。

I felt in my pocket for cigarettes. 我用手在口袋里摸香烟。 He tasted the soup and added some salt. Miss Wang asked us to look at the blackboard. 四、taste,smell作不及物动词时,可用于“taste / smell + of + 名词”结构,意为“有……味道 / 气味”。例如: The air in the room smells of earth. 房间里的空气有股泥土味。 The bread taste of sugar. 五、它们(sound除外)可以直接作名词,与have或take构成短语。例如: May I have a taste of the mooncakes?我可以尝一口这月饼吗? May I have a look at your photo? 六、其中look,sound,feel还能构成“look / sound / feel + as if +从句”结构,意为“看起来/听起来/ 感觉好像……”。例如:

翻译批评与赏析

翻译批评与赏析 学期论文 学院:高级翻译学院 专业: 2014 级英语笔译 姓名:王红伟 学号: Y140254

前言 学习感悟 本学期有幸选了陈老师开设的选修课—翻译批评与赏析,陈老师授课方式新颖独到,以德国功能翻译理论学派重要代表人物凯瑟琳娜·赖斯的《翻译批评:潜力与制约》一书为主线,以学生讲解老师总结答疑为主要方法,并穿插有课堂讨论,让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一学期的学习让我收获颇丰。 在未上陈老师的课之前,自己的翻译批评往往多是感性的翻译评论,没有系统的批评理念与批评模式,面对一个译本,只会从表层进行主观评判,既缺乏系统性又不具有客观性,难以服众。经过一学期的学习我认识到翻译批评绝不是为了批评而批评,更不能带有学术偏见而起意气之争,相互攻讦,翻译批评应该是建设性的,必须公正、客观、全面,有理有据。 作为翻译专业研究生,更应该对翻译批评认真加以学习,用全面的眼光看待翻译,树立科学的翻译批评观,并将其用于指导、审视自己的翻译活动。

翻译批评的文本功能视角 —兼评赖斯的文本类型理论 摘要:凯瑟琳娜·赖斯是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的主要奠基者,在其扛鼎之作《翻译批评:潜力与制约》中赖斯借鉴德国心理学家布勒的语言功能划分模式将文本划归为三种基本类型:信息型文本、表情型文本和操作型文本,并建议根据文本功能采取相应的翻译方法。本文从赖斯的文本类型理论着手,结合不同文本译例,并对之加以述评。 关键词:赖斯;翻译批评;文本类型;文本功能;《翻译批评:潜力与制约》 1. 引言 凯瑟琳娜·赖斯(Katharina Reiss)是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研究的先驱,1971年赖斯出版了其扛鼎之作《翻译批评:潜力与制约》“是德国从语言功能角度切入翻译研究的开端作品”,(陈吉荣,2007:3)赖斯在该书中以文本类型理论为基本框架,试图建构一个客观、可行、全面的翻译批评模式。赖斯的文本类型理论基本沿用了德国心理学家布勒的语言功能三分法影响,根据布勒的语言功能工具模式,赖斯把文本划分为三种主要类型,即信息型文本、表情型文本和操作型文本(亦称感染型)。(张美芳,2009:53) 2. 文本类型理论 赖斯的文本类型理论是其翻译批评模式的核心架构,支撑起了其整个翻译批评理论的基本框架。赖斯的文本类型理论观点较多地受到了德国心理学家布勒关于语言功能分类的影响,布勒将语言功能划分

英语感官动词用法大全!

在基础英语写作中往往有学生对谓语的选用有一定困惑,其中就有一类特殊的动词:感官动词。今天就由来为大家把其用法进行一下总结: (A)感官动词(及物动词)有: see/notice/look at/watch/observe/listen to/hear/feel(Vt)/taste(Vt)/smell(Vt) (B)连缀动词(含感官不及物动词) be/get/become/feel/look/sound/smell/taste/keep/stay/seem/ appear/grow/turn/prove/remain/go/run 一、see, hear, feel, watch, look,这五个动词均可作 连系动词,后面接形容词作表语,说明主语所处的状态。其意思分别为"看/听/闻/尝/摸起来……" look之外,其它几个动词的主语往往是物,而不是人。 例如: These flowers smell very sweet.这些花闻起来很香。 The tomatoes feel very soft.这些西红柿摸起来很软。 二、这些动词后面也可接介词like短语,like后面常用名词。 例如: Her idea sounds like fun.她的主意听起来很有趣。 三、这五个感官动词也可作实义动词,除look(当"看起来……"讲时)只能作不及物动词外,其余四个既可作及物动词也可作不及物动词,此时作为实义动词讲时其主语一般为人。(和1有区别) 例如: She smelt the meat.她闻了闻那块肉。 I felt in my pocket for cigarettes.我用手在口袋里摸香烟。 四、taste, smell作不及物动词时,可用于"taste / smell + of +名词"结构,意为"有……味道/气味"。 例如: The air in the room smells of earth.房间里的空气有股泥土味。 五、它们(sound除外)可以直接作名词,与have或take构成短语。 例如: May I have a taste of the mooncakes?我可以尝一口这月饼吗? taste有品位,味道的意思 例:I don't like the taste of the garlic. 我不喜欢大蒜的味道。 She dresses in poor taste.她穿着没有品位。 look有外观,特色的意思 例:The place has a European look.此地具有欧洲特色。 feel有感觉,感受的意思 watch有手表,观察的意思 例:My watch is expensive.我的手表很贵。 六、其中look, sound, feel还能构成"look / sound / feel + as if +从句"结构,意为"看起来/听起来/感觉好像……"。 例如:

英文诗歌赏析翻译

《英语诗歌欣赏》课程教学诗选 Types of Poetry Unit one Nature The Pasture Robert Frost (1874–1963) I’M going out to clean the pasture spring; I’ll only stop to rake the leaves away (And wait to watch the water clear, I may): I shan’t be gone long.—You come too. I’m going out to fetch the little calf That’s standing by the mother. It’s so young, It totters when she licks it with her tongue. I shan’t be gone long.—You come too. 牧场 罗伯特·弗罗斯特 (1874–1963) 我去清一清牧场的泉水, 我只停下来把落叶全耙去 (还瞧着泉水变得明净—也许); 我不会去得太久。—你也来吧。 我去把那幼小的牛犊抱来, 它站在母牛身边,小得可怜,一摇一晃,当母牛给她舔舔;我不会去得太久。—你也来吧。 (方平译) Daffodils William Wordsworth (1770-1850) I wondered lonely as a cloud That floats on high o'er vales and hills, When all at once I saw a crowd, A host, of golden daffodils;

中国翻译理论浅说-翻译八大家(DOC)

中国翻译理论浅说 —近代中国八大翻译家 1.严复的“信达雅” 2.鲁迅的直译 3.林语堂的美学 4.郭沫若的创作论 5.朱光潜的艺术论 6.傅雷的神似 7.钱钟书的化境 8.许渊冲的竞赛论 1 严复 信达雅(faithfulness, expressiveness, elegance) 2 鲁迅 宁信而不顺(Rather be faithful than smooth.) ?Lu has translated & introduced 200 works by 100 authors from 14 countries, half of which are in Russian. ?The first period:(1903---1919) ?While he was in Japan.in 1903年凡尔纳的著名科幻小说《月界旅行》和雨果的《随见录》中的《哀尘》以及编译的《斯巴达之魂》。 ?In 1907,《红星佚史》cooperated with Zhouzuoren. ?In 1909,《域外小说集》 ?“以直译为主,以意译为辅”与“以信为主,以顺为辅”的思想 ?鲁迅先生主张翻译“以直译为主,以意译为辅”与“以信为主,以顺为辅”。反对顺而不信。鲁迅所主张的“宁信而不顺”中的“不顺”,就是在翻译时,“不但在输入新的内容,也在输入新的表现法”,而“其中一部分,将从不顺而成为顺,有一部分,则因为到底不顺而被淘汰,被踢开。” ?鲁迅在20世纪30年代就提出了异化的翻译理论, ?其实,韦努蒂早在1986年在其发表于Criticism28(Spring)的一篇名为

“TheTranslator’Invisibil时”的论文中已经明确提出了“异化翻译” 的概念(参见Robinson,1997:97).但这个概念真正产生国际影响是在其名作The Translator’s Invisibility--A History of Translation 于1995年出版之后。另外,补充一点,我国传统译论中虽然没有明确、具体的“异化翻译”概念或提法,但其中并不缺乏“异化翻译”思想。追溯起来,唐玄奘的“五不翻”之说已经有明显的“异化翻译”思想雏形。 玄奘可以说是世界上第一个对“异化翻译”进行归纳和理论总结的入。宋初高僧赞宁的“六例”说(详见王宏印,2003:78—91;陈福康,2000:38--42),则“大大地推进了玄奘的‘五不翻’理论”(王宏印,2003:80),可以说,赞宁发展了玄奘的古典“异化翻译”思想。鲁迅的“宁信而不顺” 之说(详见王秉钦:2004:1 10—127)在现代意义上与“异化翻译”理论有诸多类似。概括起来,我国传统译论中的异化翻译思想有如下内涵:1)作为翻译方法,其内容包括a)音译,b)直译,c)保存句法形式;2)作为文化策略,其内容包括a)保证佛典的准确、庄严和神秘,b)丰富汉语语汇,引进新的表达法;c)医治国人“脑筋糊涂”的毛病(即“改造国民性”);3)作为文化理念,它含有一的文化“精英主义”意识(参看本文注释2)。 ?其实鲁迅的“异化翻译”思想中也含有一定的文化“精英主义”意识,如,他在“关于翻译的通信”(1931)中将中国的译文读者分为三类.并主张对不同的读者要有不同的译文:“甲,有很受了教育的;乙,有略能识字的; 丙,有识字无几的。而其中的丙,则在‘读者’范围之外…… ?至于供给甲类的读者的译本,无论什么,我是主张‘宁信 ?而不顺’的……我还以为即使为乙类读者而译的书,也应 ?该时常加些新的字眼,新的语法在里面,但自然不宜太多,以偶尔遇见,而想一想,或问一问就能懂得为度。必须这样,群众的言语才能丰富起来”。 鲁迅的主张是正确的。但其中还是难免有些文化“精英主义”意识,即异化翻译的读者主要是少数文化精英。这与韦努蒂异化翻译理论中的文化“精英主义”意识有些类似。但韦努蒂比较极端.而鲁迅则灵活、现实得多,因为他完全注意到了“乙类”读者的重要性。

英语中的感官动词的用法

感官动词表示人的感官动作,可作完全及物动词或不完全及物动词,例如:see/look/watch/notice/observe, hear/listen to, taste, smell, feel/touch. 一、感官动词经常和情态动词can 连用,例如: hear: Can you hear that? 你能听到吗? see: I can't see much. 我看不太清楚。 feel: I can feel the baby moving inside me. 我能感觉到婴儿在我体内移动。 二、感官动词用于进行时,表明主语或感知者集中在一个特别的对象上,是一种自愿的动作,常见的有listen to, look at, touch, smell 和taste,例如: listen to: He is listening to the radio. 他正在听收音机。 look at: They are looking at the picture. 他们正在看这幅画。 touch: She is touching her cat. 她正在抚摸她的猫。 smell: She is smelling the flowers. 她在闻花。 taste:

We are tasting champagne. 我们正在品尝香槟。 并不是所有的感官动词都可以用进行时,例如: 误:She was hearing a noise. 误:He was seeing a woman in the rain. 但当hear 在表达一种经历时,可以用进行时;see 在表达与人见面或是约会,可以用进行时,等等,例如: hearing: She was always hearing voices in her head. 她脑子里总有声音。 seeing: She is seeing the doctor. 她正在看医生。 He was seeing another woman. 他在和另一个女人约会。 三、感官动词的特殊用法 1、感官动词+ 宾语+ 不带to 不定式,例如: We heard you leave. 我们听见你走了。 解析:此句强调的重点是“We heard". I saw her go. 我看见她走了。 解析:此句强调的重点是"I saw" . 2、感官动词 + 宾语 + 动名词,例如: We heard you leaving. 我们听见你走了。 解析:此句强调的重点是“you leaving",相当于 We heard you when you

诗歌鉴赏与文言翻译专题训练

诗歌鉴赏与文言翻译专题训练 阅读下面各首诗(或词、曲)完成各题: 村夜白居易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 独出门前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1.本诗前两句在写景上运用了的手法,“苍苍霜草”点染了秋色,切切虫吟渲染了秋夜。透过这些景物,我们可以看出诗人的心情。 2.本诗所描写的农村风景的突出特点是。 中吕·普天乐滕宾 柳丝柔,莎茵细。数枝红杏,闹出墙围。院宇深,秋千系。好雨被晴东郊媚。看儿孙月下扶犁。黄尘意外,青山眼里,归去来兮。 3.曲在写景方面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答:。 4.本曲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其抒情有什么特点? 答:。 送灵澈上人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夕阳。青山独归远。 [注]灵澈上人是一位著名诗僧。 5.本诗中最能表达诗人思想感情的诗句是哪句?透过这一诗句,我们可以看出诗中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6.本诗极工绘画技巧,构图中心突出,背景极富意蕴,试作扼要分析。 答:。 曲江对酒杜甫 苑外江头坐不归,水精宫殿转霏微。 桃花细逐杨花落,黄鸟时兼白鸟飞。 纵饮久判人共弃,懒朝真与世相违。 吏情更觉沧洲远,老大徒伤未拂衣。 [注]本诗是杜甫最后留住长安时所作。杜甫担任拾遗,因上疏激怒肃宗,遭到审讯,不受重用,无所作为。 7.第三四五句是诗人“坐”时所见,这些景物描写,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8.本诗第五、六两句道出了诗人的抑郁,请用自己的话转述这一抑郁。 答:。 9. 透过这首诗,我们看出诗人纵饮懒朝的原因是什么? 答:。 10.本诗在抒情上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答: 倦夜杜甫 竹凉侵卧内,野月满庭隅。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 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 [注]本诗写于“安史之乱”刚刚平息之后。 11.本诗描绘了一幅秋夜图”,在这幅图画中,诗人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透过这幅图画,我们可以看出诗人在这幅图中是怎样的一个形象?请简要分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