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隧道主体结构施工作业指导书

隧道主体结构施工作业指导书

隧道主体结构施工作业指导书
隧道主体结构施工作业指导书

隧道主体结构施工作业指导书

一 工程概况

1.1 隧道结构

DK178+400~+566隧道主体结构衬砌采用直墙平底拱形明洞衬砌,底板厚度为1.1米,侧墙为0.85米,拱顶半径6.68米,厚0.8米;隧道净宽11.6米。衬砌结构一般情况下按12米一道环向施工缝,24米设置一道诱导缝,诱导缝结合施工缝并缝设置。诱导缝处拱部、边墙纵向钢筋贯通As/3(As 为拱顶及边墙纵向钢筋总面积),其余钢筋在诱导缝处断开;诱导缝处底板纵向钢筋全部贯通,并于底板设剪力榫,该处新旧混凝土不凿毛。

衬砌截面如图1: 隧

线

内轨顶面

找平层底板

踏步板

基底找平层

图1 衬砌截面图

二 施工方法及施工工艺

2.1主体结构施工规划

内部结构工程均采用分段分层施工,以减少基坑暴露时间,尽早将结构施工完成,确保基坑稳定;同时,通过合理的施工分段又可制结构混凝土的以控收缩,提高结构抗

渗性能。施工分段首先满足结构分段分层施工技术要求和构造要求,又结合施工能力及合同工期要求。施工节段的划分原则如下:

⑴ 衬砌施工缝按12m设置一道,诱导缝按24m设置一道。

⑵施工节段的长度控制在12m以内,特殊地段除外。

2.2 主体结构施工顺序及施工方法

2.2.1 主体结构施工工序

隧道为单层拱形结构,内部结构竖向由下至上共分二个工序分部施工。施工分布为:1、铺设底板外防水层,灌注底板;2、施工侧墙及拱顶(防水)。隧道施工分部及施工顺序见《隧道施工分部及顺序图》(图4)所示。

具体施工步骤为:

⑴基坑开挖到设计标高后,先进地板找平压实施工,然后及时进行15cm垫层砼的施工;

⑵施工底板防水层;

⑶ 5cm砼保护层施工;

⑷绑扎底板钢筋,浇注底板砼;

⑸待底板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内模台车就位;

⑹绑扎隧道侧墙及拱顶钢筋,完成后台车外模就位;

(7)浇注侧墙及拱顶砼;

隧道施工分部及顺序图图4

(8) 待侧墙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台车脱模进入下一段隧道施工;

(9) 土方回填。

工艺流程图见图5:

隧道内部结构施工工艺流程图图5

2.2.2 接地网施工

(1) 接地网结构

综合接地系统由贯通地线、接地装置及引接线等构成。贯通地线铺设在两侧的电力电缆槽内,并采取沙防措施;接地装置选用建筑物内的结构钢筋作为自然接地体;引接线是接地端子与设备连接的线。

隧道接地极的设置是利用隧道底板的结构钢筋,底板接地钢筋网按照一个台车位的长度考虑,间隔一个台车位设置一处。隧道地板接地极均通过连接钢筋与两侧电缆槽外缘的纵向接地钢筋连接。其结构如《隧道接地极构造图》(附图6)

隧道接地极构造图附图6

隧道衬砌中的接地钢筋设置是利用衬砌的内层纵、环向结构钢筋作为接触网闪落保护接地钢筋;接触网线垂直向上在拱顶的投影线两侧,以0.5m为间隔,各选3根纵向结构钢筋作为接地钢筋,并且在上述投影线两侧各1.5m外的其他位置,以1m为间隔,选择纵向结构钢筋作为接地钢筋。在每台台车(作业段)中部选一根环向结构钢筋作为环向接地钢筋,环、纵向接地钢筋间可靠焊接,纵向接地钢筋在作业段间可不连接。每板

内的环向接地钢筋与两侧通信信号电缆槽靠线路侧外缘的纵向接地钢筋连接。其结构如《隧道标准断面综合接地示意图》(附图7)

隧道标准断面综合接地示意图附图7

(2) 接地网施工技术措施

①在隧道两侧通信信号电缆槽的线路侧外缘各设一根纵向接地钢筋,贯通长度为100m。用于隧道内接地极、接触网闪落保护接地及接地端子间的等电位连接。

②在综合接地系统中,建筑物、结构物及设备在贯通地线接入处的接地电阻应不大于1Ω。接地装置利用结构物中的结构钢筋作为自然接地体,当自然接地体的接地电阻达不到要求时应增加人工接地体。

③隧道、接触网支柱基础结构物内接地钢筋应充分利用非预应力结构钢筋,原则上不再增加专用的接地钢筋,并在结构物中预埋外联接地端子,接地装置应与贯通地线可靠连接。

④接地连接线采用不锈钢连接线,由钢丝绳、两个线鼻以及两个配套的防盗螺栓

(每个螺栓上应配二个平垫圈和一个弹簧垫圈)组成。

⑤引接线与设备的连接,可焊接或螺栓连接,用螺栓连接时应采取放松措施。

⑥贯通地线的接续和“T”形分支引接,采用铜质“C”形压接件进行连接,贯通地线与接地端子间的连接采用压接并栓接。压接压力不小于12t,并且地下连接处应采取防腐措施。

⑦贯通地线要求尽可能直,禁止形成环状。

⑧衬砌内的接地钢筋应通过连接钢筋与两侧电缆槽靠线路侧外缘的纵向接地钢筋连接,然后再通过电缆槽接地端子接入综合接地系统。

2.2.3 结构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

⑴模板及支撑体系

隧道的侧墙倒角采用特制异形钢模,侧墙和拱顶模型采用特制大块定型钢模型台车,用可调式支撑体系调节模板的大面平整度及垂直度,以保证结构的位置正确和外观质量。模型及支撑体系均进行了强度及变形检算,并根据检算结果预留适当的变形量。

挡头模板采用木模,根据施工缝、诱导缝、所采用的止水材料进行设置,并注意保证其稳固、可靠、不变形、不漏浆。

⑵钢筋工程

进场钢筋材料必须首先进行材质试验和可焊性试验,保证用于结构的钢筋为合格产品。

按设计图纸在加工场加工钢筋,用吊机吊放到工作面进行施工。

纵横向主筋均采用闪光对焊接至所需长度,每节段均须按规范预留出与下节段连接的钢筋,节段间钢筋的连接采用绑条焊。

按照结构要求,钢筋分层、分批进行绑扎,所有钢筋焊接接头均应按规范要求错开。对于多层钢筋,应在层间设置足够的撑筋,以保证骨架的整体刚度,防止灌注混凝土时钢筋骨架错位和变形。

钢筋施工完后,应对每个结构面预留出设计所需保护层厚度,以满足结构的设计受力状况和结构防水的要求。

结构钢筋绑扎时一定要做好对柔性防水层的保护,具体措施见防水施工有关章节所述。

⑶结构混凝土灌注施工

商品混凝土用混凝土运输车运送至灌注地点,用混凝土输送泵车输送至灌注面。

结构板体混凝土采取分层、分幅灌注,幅宽1.0~2.0m,侧墙混凝土的灌注必须分

层对称地进行,使用插入式震动器时,砼灌筑分层厚度不得大于30cm,振动时间20~30s,操作时垂直插入砼内,拨出时速度要缓慢,相邻两个插入位置的距离不大于50cm,插入下层砼的深度为5~10cm。层高为0.50m。当混凝土灌注落差≥2m时,则使用串筒把混凝土输送至工作面。

结构混凝土采用“一个坡度,分层浇注,循序推进,一次到顶”的灌注方法来缩小混凝土暴露面,以及加大浇筑强度以缩短浇注时间等措施防止产生浇注冷缝,提高结构混凝土的防裂抗渗能力。

每节段均采用纵向分幅灌注,根据我公司施工经验及现有施工技术设备水平,以每节段混凝土的灌注时间不超过24小时控制,组织两套浇注设备及两个作业组同时浇注,每小时浇注数量不小于30m3,浇注分幅宽为2m,1小时即可完成一幅的施工,侧墙分层高度为0.5m,1小时即可完成一个层位施工,可以保障连续不间断施工。

防水混凝土施工缝处采用“二次捣固”工艺施工,即对浇筑后的混凝土在振动界限以前给予“二次振捣”,以排除混凝土因泌水在粗骨料、水平钢筋下部生成的水分和空隙,提高混凝土与钢筋的握裹力,防止因混凝土沉落而出现的裂缝,同时又减小内部裂缝,增加混凝土密实度,从而提高抗裂及抗渗性。二次捣固的恰当时间必须经试验测定,即:将运转着的振动棒以其自身的重力逐渐插入混凝土进行振捣,如果混凝土仍可恢复塑性的程度,即振动棒小心拨出时混凝土仍能自行闭合。而不留下孔穴,此时施加的二次振捣是适宜的。二次震捣时间既要考虑技术上的合理,又要满足分层浇筑、循环周期的安排,重要的是避免由于操作失误而造成冷接头。因此,二次捣固工艺是一个有经验的施工单位所必须掌握的施工工艺,施工缝处进行二次捣固,效果良好,能有效地避免产生渗漏水的路径。

严格控制混凝土的入模温度,防止混凝土中心与表面温差过大,混凝土表面产生有害裂纹。板体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应进行温升监测,以便及时准确地采取保证措施,确保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

每节段施工缝在混凝土浇注前必须凿毛及清洗干净(诱导缝剪力榫处不需凿毛)。不能在浇注前灌注同等标号水泥砂浆的施工缝,如底板横向施工缝,都采用涂抹YJ-302混凝土界面处理剂处理,以提高混凝土接缝处的粘接力。

混凝土灌注过程中,采用插入式捣固器振捣混凝土,在钢筋密集区采用φ32小型捣固器,设专人捣固,确保混凝土浇筑质量。当墙高超过3m时设附着式捣固器进行捣固(加设附着式捣固器处的模板需加强)。

混凝土养护是确保混凝土质量的一个关键环节,为确保混凝土不产生有害裂缝,应设专人进行养护。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并且初凝后,对混凝土加以覆盖并保湿养护。(当日气温低于50C,不得浇水,采取保温养护),以保证混凝土表面经常处于湿润状态。

拱顶采用覆盖养护14天,侧墙及底板用薄膜覆盖喷雾养护。

拱顶采用液压台车施工,台车设置内外模型。外模按“品”字形留有工作窗,工作窗大小为500×550mm,横向间距5m,纵向间距1.3m和3m;内模上设置附座式捣固器,配合外模工作窗处的插入式捣固器进行拱顶砼施工。

2.2.4结构防水施工

⑴防水措施

本隧道采用以结构自防水为主,外防水(附加防水)为辅的综合防水性方案,其具体措施如下:

①隧道结构采用自防水钢筋混凝土,全部增设附加防水层;

②主体结构防水措施如下表:

⑵防水施工要求

①防水混凝土施工注意事项

a 做好基坑的排水和降水工作,防止地表水和地下水侵入正在灌注的混凝土的基坑内,避免带水作业或带浆作业;

b 模板平整,拼缝严密不漏浆,尤其在模板接缝处,应采用双面胶将其粘牢,并保证模板有足够的刚度和强度,吸水性小;

c 混凝土结构内部设置的各种钢筋和铁丝不得接触模板。

d 混凝土搅拌要均匀,严格控制混凝土的坍落度。混凝土捣固要密实。灌注混凝土的自落高度不超过2m,否则应采取相应措施。

e 防水混凝土终凝后立即进行养护,养生时间不得少于14d,尤其在不能在阳光下暴晒,要采用麻布或土工布覆盖洒水养护,在养护期间要求使用混凝土表面保持湿润。雨天浇筑混凝土应采用薄膜或彩条布进行遮雨。冬季砼养护采用搭棚蒸汽养护,棚内温度不低于25℃。

②附加防水施工注意事项

施工防水板时,铺设基面要求平顺、无筋、坚固、干燥(无明水);铺设应平顺舒展、无皱褶、条缝搭接牢固、材料无破损。

2.2.5 底板结构施工

垫层混凝土达到1天强度后方可施工底板;

隧道底板施工时要特别加强对接地网引出线的保护;

做好结构的防水工作;

2.2.6 侧墙、拱顶施工

在分段施工的侧墙及拱顶的施工缝处,封头模板要根据施工缝所采用的止水材料的要求进行设置,并保证其稳固、可靠、不变形、不漏浆;

侧墙砼每次浇注厚度不能超过50cm,且两侧对称浇注;拱部砼浇筑时先浇筑部分砼在模型中部抗浮,同时完成两个边角的砼浇筑,最后完成全部砼浇筑;

拱部和侧墙混凝土在拆模后用草袋覆盖洒水养护并保证混凝土的养护时间不少于14d。拱部砼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立即施作拱部防水层和防水保护层。

2.2.7 模板及支架体系

隧道侧墙及拱顶均采用组合大块钢模板,保证结构的位置正确和外观质量。

堵头模板采用木模,根据施工缝、变形缝所采用的止水材料进行设置,并注意保证其稳固、可靠、不变形、不漏浆。

选择水溶性高级C系列脱模剂,以保证建筑装修与结构混凝土间的粘结能力。

2.2.8 钢筋工程

⑴材料的质量控制

钢筋由中铁二局物质公司供应,在组织进货时出厂质量证明书、试验报告单、批号及型号分批核对验收。钢筋的各种规格、型号、机械性能、化学成分、可焊性等必须符合规范的规定和设计要求。钢材进场后经监理指定有资质单位进行复验,保证进场的钢筋为合格产品,施工中严禁锈蚀钢筋进场。

⑵钢筋的加工制作

加工时保证钢筋无局部曲折、死弯。钢筋表面无锈蚀、无油渍、无损伤,钢筋弯制在常温冷弯。

⑶钢筋的焊接

钢筋焊接由熟练的专业技工进行施作,以保证钢筋焊接的质量。对所使用的焊机、焊条必须符合加工的质量要求。每名钢筋工正式焊接前按实际操作条件进

行试焊,经试焊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受力钢筋全部采用焊接接头。受力钢筋采用焊接接头时,设置在同一构件内的焊接接头应相互错开,两焊接接头错开距离为钢筋直径的35d且不小于500mm。在同一截面内受力钢筋接头面积占受力钢筋总截面面积的百分率应满足受拉区不超过50%。焊接接头距钢筋弯曲处的距离不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

⑷钢筋绑扎

按照规范要求,钢筋分层、分批进行绑扎。受力钢筋的绑扎接头位置应相互错开。对于多层钢筋,应在层间设置足够的撑筋,以保证骨架的整体刚度,防止灌注混凝土时钢筋骨架错位和变形。钢筋的交叉点用铁丝全部扎牢,钢筋绑扎接头搭接长度及误差应符合规范和设计要求。

⑸钢筋布设定位

钢筋布设定位时,对每个结构面预留出设计所需保护层厚度,以满足结构的设计受力状况和结构防水的要求。采取加固措施确保预埋件的安装位置稳固。

⑹主体结构钢筋施工注意事项

①钢筋的接头类型、长度和质量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与《钢筋焊接和验收规程》(JGJ18-2003)的要求。

②箍筋末端应做135°弯钩,弯钩的平直部分不应小于箍筋直径的10倍,当施工困难时,允许以封闭焊接箍替代,但焊接接头位置应位于梁柱截面长边的中部。

③当钢筋直径d>25mm时,应采用焊接或机械连接接头。(拱顶、底板、侧墙)可采用闪光对焊或电弧搭接焊,搭接长度双面焊接5d,单面焊接10d,接头位置应相互错开,同一截面处的钢筋接头不得超过50%。

2.2.9 预埋件

预埋件的位置准确程度直接关系到隧道结构的施工方便和结构工程的整体质量。预埋件位置精度的控制技术贯穿于施工的全过程,预埋件的施工技术措施如下:

(1)仔细体会设计者意图,认真阅读设计图,把每个施工环节考虑清楚,把握每个关键部位施工需要,绘制出清楚、可行、无误的施工预埋件图纸,全面了解预埋件的位置、数量、规格及其功能,防止施工过程中出现错漏;

(2)根据预埋件图纸中尺寸进行测量放线并在基础垫层或模板上用明显标记准确放样;

(3)预埋件应根据施工放样精确固定在模板或结构主筋上,并采用钢筋固定,确保安放预留孔洞及预埋件的模型不发生位移及变形;

(4)在混凝土浇注过程中,禁止振捣器直接碰撞各类预埋件。

(5)拆模后应立即对预埋件位置进行复测,确保其位置准确,否则立即进行必要的修复;

2.2.10 结构施工缝的处理

结构施工缝采用中埋式橡胶止水带及可围护注浆管作防水加强处理。为确保止水带的安装质量和施工缝处混凝土质量,采用以下方法和技术措施:施工缝处挡头板是保证该处混凝土质量的关键,止水带位置的挡头板应牢固可靠并封堵严密不漏浆,挡头板用短钢筋焊接固定于结构纵向通长钢筋上以保证挡头板的平整和混凝土灌注时不移位。挡头板与钢筋及围护结构间隙用小木板填塞严密以保证挡头板不漏浆,板墙施工缝尽量保持在一个截面上。

止水带使用前先检查核实保质期,使用前应该妥善保管。在安装过程中应注意保证止水带的顺直,平整,并且要保证止水带与侧墙的钢筋平面平行,并且要保证挡头板不能破坏止水带。

施工缝处混凝土浇注时,要加强振捣,但不得直接振捣止水带。

侧墙水平纵向施工缝防水构造成型过程为:先浇段的钢筋和模型焊接及安装完成后,将中埋式橡胶止水带用细铁丝安装在两层钢筋之间,止水带的一半安装在先浇段,另一半安装在后浇段。

在安装过程中应注意保证止水带的顺直,平整,并且要保证与侧墙的钢筋平面平行。

灌注混凝土时,在进行混凝土捣固过程中,应避免捣固棒挨着止水带进行捣固,防止将止水带破坏。

在进行后浇段施工前,必须用人工将施工缝处混凝土凿毛修整,并铲除钢筋上混凝土残渣。

2.2.11 结构混凝土灌注施工及混凝土防腐、防渗、防裂措施

⑴隧道主体结构混凝土按设计要求等级选用抗渗的商品混凝土,确保结构混凝土质量和防水效果;

⑵侧墙混凝土的灌注必须分层对称地进行,层高为0.50m。当混凝土灌注落差大于2m时,则使用串筒把混凝土输送至灌注点。

⑶结构混凝土采用“一个坡度,薄层浇注,循序推进,一次到顶”的灌注方法来缩小混凝土暴露面,以及加大浇筑强度以缩短浇注时间等措施防止产生浇注冷缝,提高结构混凝土的防裂抗渗能力。

⑷防水混凝土施工缝处采用“二次振捣”工艺施工,即对浇筑后的混凝土在振动界限以前给予“二次振捣”,以排除混凝土因泌水在粗骨料、水平钢筋下部生成的水分和空隙,提高混凝土与钢筋的握裹力,防止因混凝土沉落而出现的裂缝,同时又减小内部裂缝,增加混凝土密实度,从而提高抗裂及抗渗性。二次捣固的恰当时间必须经试验测定。从我单位的施工情况来看,施工缝处进行二次捣固,效果良好,能有效地避免产生渗漏水的路径。

⑸混凝土灌注过程中,采用插入式捣固器振捣混凝土,在纵梁及钢筋密集区采用Φ32小型捣固器,设专人捣固,且在振捣时不换人,防止超捣和漏捣,确保混凝土浇筑质量。

⑹混凝土养护是确保混凝土质量的一个关键环节,为确保混凝土不产生有害裂缝,应设专人进行养护。为满足施工需要,特搭设塑料棚,棚内采用蒸汽进行养护。

三土方回填

衬砌施作完毕后应及时回填,洞顶回填土时应分层夯实,分段、对称进行,回填密实度达到95%以上。

土方回填前应清除基底的垃圾、树根等杂物。填方施工过程中应检查排水措施,每层填筑厚度、含水量控制、压实程度。

基坑回填应安排在天气晴朗时段连续施工,若在回填过程中下雨,应立即停止回填,并将已摊铺好的土表面压光,在较低处设集水井坑,用抽水机排水,待雨停之后,排出余水,并将填土表层挖开晒干达到最佳含水量时,再碾压密实,继续填筑。

四主要机械设备

拟投入本工程的主要设备见《主要设备机具配备表》

主要设备机具配备一览表

五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5.1 质量保证措施

混凝土搅拌车进场后,应把好混凝土质量关。检查混凝土搅拌车发车、运输、到达时间,检查坍落度、可泵性是否符合要求,对不合格者严格予以退回。

混凝土浇捣必须连续进行。就餐时,操作者、管理人员均轮流交替用餐。

严格把好原材料质量关。水泥、碎石、砂、外加剂等既要达到国家规范规定的标准,又要满足设计及业主方提出的标准,各种质量检验报告需报项目经理部质量监督部门审核存档,并报监理通过。

为保证混凝土质量,必须严格执行操作要求。在混凝土浇注过程中,由技术、技监人员负责,另配专门人员监督振捣质量。

在操作难度较高处和留洞、钢筋密集区域,应作好醒目标志,以加强管理,确保混凝土浇注质量。

混凝土必须由专人负责按规定要求制作足够的试块(至少要多作一组),并标明标号、使用部位、日期及编号等。

5.2 质量监控及检测手段

⑴认真执行、实施质量保证体系。实行项目经理、项目总工程师质量负责制、施工技术员岗位责任制,并制定严格的奖罚制度。

⑵工程施工质量实行“工序质量”控制管理方法。对各个工序严格实行“三级交底制度”,确保交底到具体操作人员手中;“现场看工”质量跟踪控制;质量员对“工序质量”过程检查。做到以工作质量保证工序质量,以工序质量保证产品质量。

⑶工程质量及隐蔽工程验收严格实行“三级”管理验收制度。先由班组自行

检查经质量部门和技术部门复检合格,再报请监理最终验收通过后,才能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

⑷严格执行材料验收制度和原材料“取样封存”管理办法及“计量”管理制度,各种施工材料的选用,均先通知监理。

⑸所用钢筋应具有出厂质量证明,对各钢厂的材料均应进行抽样检查,并附有抽样报告。在钢筋绑扎过程中,除班组做好自检外,看工、技监、技术应随时检查质量,发现总是及时纠正。为防止返工,钢筋可采取按工序分阶段验收,未经隐蔽工程验收合格,不得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⑹混凝土搅拌车进场后,应把好混凝土质量关。检查混凝土搅拌车发车、运输、到达时间、检查坍落度、可泵性是否符合要求,对于不合格者严格予以退回。在混凝土浇捣过程中,由技术、技监人员全面负责,另配监工监督振捣质量。

六安全生产保证措施

6.1 施工场地安全管理措施

⑴、工地现场设六牌二图,即安全生产六大纪律牌、防火须知牌、安全生产无重大事故日记牌等。主要施工点、危险区域设警告牌、安全宣传标语。生活办公区设黑板报、宣传栏加强安全教育。

⑵、各类人员佩戴证明其身份的证卡。

⑶、施殊工种作业落实防护措施。如:粉尘作业戴好纱布口罩或过滤式防尘口罩;电焊作业佩戴有色防护墨镜;高噪音区戴好听力保护装置等。

⑷、施工人员和遵守劳动纪律,无违章指挥违章作业。

⑸、各工种进行上下交叉作业时,不准在同一垂直方向操作,下层作业的位置必须处于根据上层作业高度确定的可能坠落的半径之外。

⑹、各工区在进出口处设置保安值勤人员,严格控制进出场人员。

6.2 施工机械安全管理措施

⑴、各种机械操作人员和车辆驾驶员,必须取得操作合格证,不准操作与证不相符的机械;不准将机械设备交给无操作证的人员操作,对机械操作人员要建立档案,专人管理。操作人员必须按照本机说明书规定,严格执行工作前的检查制度,在工作中随时注意观察以及工作后的检查保养制度。驾驶室或操作室应保持整洁,严禁存放易燃、易爆物品,严禁酒后操作机械,严禁机械带病运转或超负荷运转。用手柄起动的机械应注意手柄倒转伤人,向机械加油时要严禁烟火。

⑵、机械设备在施工现场停放时,应选择安全的停放地点,夜间应有专人看管。

⑶、定期组织机电设备、车辆安全大检查,对检查中查出的安全问题,按照“三不放过”的原则进行调查处理,制定防范措施,防止机械事故的发生。

⑷、严格坚持定期保养制度,做好操作前、操作中和操作后设备的清洁润滑、紧固、调整和防腐工作。所有施工设备和机具在投入使用前均由机械技术人员组织进行检查、维修保养,各种保险、限位、制动、防护等安全装置齐全可靠,确保状况良好。严禁对运转中的机械设备进行维修、保养、调整等作业。

⑸、大型和专用机械的操作人员必须经过培训并经考核取得合格证后持证上岗,严格按规程操作,杜绝违章作业。

⑹、指挥施工机械的作业人员,必须站在可让人看见的安全地点,并应明确规定指挥联合信号。

⑺、使用钢丝绳的机械,在运转中严禁用手套或其他物体接触钢丝绳,用钢丝绳拖、拉机械重物时,人员应远离钢丝绳。料索具要定期检修发现缺陷及时调换。

⑻、起重作业应严格按照《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86)和《建筑安装工人安全技术操作规程》规定的要求执行。龙门吊、起重机、混凝土泵送设备和盾构机等的操作由专人持证进行,做到定机定人。大型设备龙门吊、起重机吊钩超高限位器、力矩限制器、吊钩保险,起重量指示器等齐全、灵敏、有效、灯光、喇叭(警铃)完好有效。各制动器、离合器动作灵敏可靠、各种仪表完好,显示准确。机械连接件紧固牢靠,润滑良好;油路系统的液压油箱油液充足无渗漏。钢丝绳规格、强度符合要求、正确使用、吊钩、吊环无裂纹、变形、破口和补焊、磨损不超标。起重机的作业场地平整、坚实。吊车、龙门吊有专人指挥。做到定机、定人、定指挥,指挥准确。操作、指挥人员及时、如实地做好班前例保记录和班后运转记录。起重机的工作臂范围内严禁站人。

6.3 施工用电安全措施

⑴、建立安全用电责任制

项目经理是安全用电的总责任人,项目副经理具体组织实施各项用电安全措施和安全制度,项目总工程师负责编制和审核专门的用电安全技术措施,进行用电安全一级技术交底。

施工现场的专职安全员,负责日常用电安全教育、管理和监督、检查等工作,并及时向项目经理报告用电安全生产执行情况。机电员和安全监控员协同专职安全员工作。现场所有接拉电线及电器设备均由持证电工操作。每个施工作业人员经用电安全教育后都应具有较强的用电安全责任性,掌握一定的安全用电常识。

⑵、施工用电安全措施

①、定期由项目经理组织有关人员进行用电安全的抽检和全面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发生事故隐患,按安全用电“二不放过”原则及时处理。做好临时用电工程检查验收记录。电工作业维修记录。设备定期检修等记录。

②、经常检修现场电箱,保证箱内各类电器装置灵敏有效,完整无缺、绝缘良好,无外露带电部分,且安装牢固,布置接线规范。进、出线口设在箱体的下底面。电箱装设在干燥、通风、常温以及无杂物、无液体浸溅和易受撞击的场所,周围有足够二人同时工作的空间和通道,并采用设防雨蓬等防雨措施。

③、动力、照明线路分路设置;并选用合理的额定漏电动作电流的漏电保护器,进行分级配合,严格执行“一机一闸”制,并选用与用电设备相匹配的漏电开关。

④、作业场所及通道处设置照明设备。现场照明一律采用软质橡皮护套线并有漏电开关保护、照明导线不随便地拖拉或缠绑在脚手架等设施架上。

⑤、所有电气设备绝缘做到良好;所有电气设备都安装漏电保护装置并接地。非指定人员不动用电气设备,所有电气设备由专人负责检查保养。对每台电气设备建立档案。

⑥、工具软电缆插头做到不任意拆除、调换。软电缆做到不任意加长。

⑦、配电间设警告标志并有专人管理。施工现场不使用拖线板。

⑧、电动机械及手动工具均设二级漏电保护装置。电焊机、切断机等设备一律装随机控制交流接触器或铁壳开关,并接保护零线,不使用倒顺开关。

⑨、设备使用前,先检查电源、电机及电器的绝缘是否良好等,确保一切正常后,方才操作。

6.4 各分项工程安全保证措施

⑴、基坑内的垂直运输,应采取必要的安全保证措施,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操作规程,在运输过程中,操作人员必须听从地面及井内人员的指挥,防止吊物、撞击、滑落等事故发生。

⑵、基坑内结构施工时,结构模板支架体系设计合理,具有足够的安全系数,保证整体的稳定性,支架搭设好后,必须经过专门的验收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

⑶、钢支撑架拆除时,防止钢支撑碰撞、滑落现象发生。

七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措施

7.1 环境保护措施

7.1.1 预防尘土污染措施

⑴、建立以专案经理为第一責任人的施工现场环境保护责任制,组织开展创建环保型工地活动。

⑵、施工地段设围连续、密闭、符合相关规定的围栏进行完全封闭,在出土位置,设置环保缓解屏障。

⑶、落实环境保洁责任制,所有施工现场以外的公用场地禁止堆放材料、工具、垃圾等杂物;施工区内除按计划搭设临时设施和堆放施工材料外,对生活管理区和人员活动区进行必要的场地绿化,美化环境,保持现场周围清洁卫生。

⑷、定期进行场地清洁和洒水降尘,场地出口设洗车槽。运输建筑材料、垃圾和泥土的车辆,在驶出施工现场前,必须做好冲洗、遮蔽、清洁等工作,防止建筑垃圾、泥土的散落,污染周边环境。

⑸、现场用易引起粉尘的水泥材料等,采用封闭式的料棚,保证不扬尘。暂时不能运出工地的土方,必须采取集中堆放、压实、绿网覆盖等有效措施,减少泥土裸露时间和裸露面积,防止泥土粉尘污染。

⑹、施工结束后,凡受到工程施工破坏的地方都及时修整,恢复原貌。

7.1.2 污水、弃碴和建筑垃圾处理

⑴、施工现场设明沟、沉淀池为主的排水系统,并定期由专人负责清除,以减少施工期间的生活污水及施工废水对环境的污染。生活污水、泥浆须经三级沉淀后抽排到市政雨水管网内。

⑵、使用乙炔发生罐作业产生的污水,必须控制流向,在合理的位置,设沉淀池,经沉淀后方可排入市政污水管线。施工污水严禁流出施工区域,污染环境。

⑶、由于施工场地在市区,尽量采用有盖自卸汽车,无盖的必须采用雨布或其它材料覆盖严实。所有出(进)施工场地车量必须经过清洗,不得遗漏,设专人临管。

⑷、按照要求和与当地环保部门签订有关协议,选定的弃土场及时施作弃土场的防护工程,并按要求做好土地复耕和绿化。现场弃土弃碴集中存放的,须加覆盖或采取固化措施;弃土弃碴不得任意弃置、堆放,尽快运至规定的弃土排放场。

⑸、建筑垃圾必须按要求处理后运至指定地点弃置。

隧道主体施工方法(完整已排版)

矿山法区间隧道主体初期支护施工方法 矿山法隧道区间左右线间距12m,全长1035米,为马蹄形断面(类似A型断面),采用CD法施工,其断面形式分为3种:A型断面,B1型断面和B2型断面;根据上述不同的断面形式,分成3种开挖方法:对于B1及B2型断面,因为其跨度大,断面大,采用CRD法开挖,对于A型断面,采用台阶法开挖,表8-1 新店车辆段~象峰站区间断面类型及开挖方式表8-1 1、施工工艺流程 1.1台阶法施工工艺

图8-2 台阶法施工工艺流程图1.1.1台阶法施工流程图,见图8-2。 1.1.2台阶法施工工序示意图,见图8-3。 图8-3 台阶法施工工序示意图1.2 CRD法施工工艺 1.2.1 CRD法施工工艺流程图,见图8-4。

图8-4 CRD法施工工艺流程图1.2.2CRD法工序示意图,见图8-5。

③ ④ ① ② 文字说明 施工示意图序号4 3 2 1 ④洞室土体开挖,施作边墙、仰拱初期支护,隧道初支完成。 拱部超前小导管预注浆加固地层,③洞室初期支护,打锁脚锚管。 ②洞室土体开挖,施作边墙、仰拱初期支护。 拱部超前小导管预注浆加固地层,①洞室初期支护,打锁脚锚管。 图8-5 CRD 法初期支护施工工序示意图 2、超前支护 一般区间隧道,地表无建筑物或离建筑物较远时,拱顶超前支护采用Φ42,L=3500mm 、环向间距300mm 、纵向间距2000mm 的超前小导管,形成小导管支护开挖地层,并紧跟超前注浆,加固地层,提高围岩的自稳能力。施工过程若遇到较多地层残留水聚集掌子面,并造成掌子面的土体坍塌、涌水、涌砂等情况时,除拱顶超前支护外,掌子面也要采取积极措施,或水平导流等措施均应现场情况而定。 3、开挖方法 3.1正台阶法施工 正台阶法施工是一般隧道开挖施工常用的方法,适用于开挖断面跨度较小的隧道,本标段中的施工横通道、小断面隧道适合采用正台阶法施工。 3.1.1正台阶法开挖断面分块及台阶长度的控制 一般情况下,台阶长度控制在1~1.5D (D 为洞宽)以内,可根据地质实际情况,控制台阶长度,在遇水开挖困难地段台阶可以适当延长,如图8-6。

主体结构施工作业指导书

主体结构施工作业指导书 一、编写目的 明确车站主体结构作业的工艺流程、操作要点和相应的工艺标准,指导、规车站主体结构施工,保证主体结构作业的质量,提高工作效率。 二、适用围 适用于莞惠城际工程的车站主体结构施工。 三、施工方案 新城中心站采用地下三层双柱三跨钢筋砼框架结构,采用明挖顺筑法分段施工。 结构施工与支撑拆除、换撑配合进行,当下部已浇筑砼达到一定强度后,设置倒撑,方可拆除部分支撑。 四、施工工艺 1、施工工艺流程 ①主体结构施工工艺流程如图1-81。 图1-81 主体结构施工工艺流程图 ①底板施工工艺流程如图1-82。 ②中柱施工流程如图1-83。 ③侧墙施工流程图1-84。

④ 梁、中、顶板施工流程如图1-85。 图1-82 底板施工工艺流程图 图1-83 中柱施工流程图 图1-84侧墙施工流程图 不合格

图1-85 梁、中、顶板施工流程图 2、施工方案 砼全部采用拌合站集中拌合,由搅拌运输车送至现场,砼输送泵车入模,墙体、梁、模板采用大块钢模板,顶板和柱采用竹胶板,插入式和平板振动器振捣密实。 ① 混凝土垫层施工 ⅰ.清除软土、泥浆及浮碴; ⅱ.素混凝土垫层采用整体浇筑施工,人工摊平,平板震捣器捣固,为便于铺贴底板附加防水层,底板垫层捣固密实后找平、收光。垫层混凝土用自拌混凝土。 ⅲ .当坑有水时,在坑做排水沟、集水井抽干水,如坑底渗水较大,且有一定的动水压力时,应采取抽排水措施,并在减压的情况下铺基底垫层和浇筑封底混凝土 ⅳ.基坑封底后,封底混凝土与围护结构间应有足够的强度和承受力来抵坑底板的上浮,以保证混凝土不致破坏,否则采取一定抗浮措施。 ② 底板施工 ⅰ.砼浇注方法 采用自拌砼,砼泵输送,采用插入式振捣器人工振捣。根据灌注速度要求,每次浇注安排1台砼输送泵进行,浇注沿纵向采用“一个坡度、薄层浇注、循序推进、一次到顶”的连续浇注方法。 ⅱ.振捣 在每个浇注的前后布置两道振动器,第一道布置在砼卸料点,主要解决上部砼的捣实。第二道布置在砼坡脚处,确保下部砼捣实,砼浇注向前推进,振动器捣固跟上,确保整个砼体的质量,捣固上层时,插入下层20cm ,保证上下层连接。 ⅲ. 表面处理 泵送混凝土,其表面水泥浆较厚,在混凝土浇注结束后要认真处理。经4~5h 左右,初步按标高用长尺刮平,终凝前进行“提浆、压实、抹光”的工艺,二次收浆抹面,约12~14h 后,覆盖并充分浇水润湿养护。 ③ 侧墙施工 ⅰ.侧墙施工流程见图1-38侧墙施工工艺流程图。

隧道工程施工作业指导书

隧道工程施工作业指导书

————————————————————————————————作者:————————————————————————————————日期:

隧道工程施工作业指导书

目录 1、明洞施工作业指导书 2、洞身开挖施工作业指导书 3、隧道爆破施工作业指导书 4、锚杆施工作业指导书 5、喷射砼施工作业指导书 6、型钢钢架施工作业指导书 7、结构防、排水施工作业指导书 8、二次衬砌施工作业指导书 9、路基施工作业指导书 10、挡土墙施工作业指导书 11、骨架护坡施工作业指导书 12、预应力锚索施工作业指导书 13、格构梁施工作业指导书

明洞施工作业指导书 首先按设计要求施作洞顶截水沟、天沟以及排水沟,然后按照设计坡度刷坡。边仰坡及洞口处开挖面,采用人工借助反铲、风镐、风钻由上而下进行开挖,并随之进行防护。 进口端洞门为单压式明洞门,施工时先按设计要求施作截水沟,然后逐级进行边坡开挖,做到开挖一级,防护一级。按明洞施工工序施作明洞,待明洞施工完成后,进入隧道洞身施工。 由于本明洞地质条件极差,为防止坡体滑动、保证坡体的稳定性,明洞采用明挖和暗挖并分段施工的方法。左拱部采用明挖法施工,其他部位均采用暗挖法进行施工。施工时先明挖左拱部土体,并随即对开挖土体两侧的边坡进行R32N 自进式锚杆注浆加固。加固好后施作暗挖段Φ108管棚和间距为80cm的I20a型钢钢架护拱。待型钢钢架护拱做好后,对本段明洞部分施作防水层进行土石回填以保证山体压力平衡,并施做右拱部暗挖部分管棚。待右拱部暗挖及初期支护段完成后,再分部暗挖边墙及仰拱部分,边墙及仰拱部分的支护随开挖同步进行,使初期支护及早封闭,形成较好的支护状态以减少围岩的沉降。 附图:明洞施工工艺框图 出口端为无端墙斜交洞门,先将坡面防护、预应力锚索及格构梁施作完成后,方可施作洞门工程。由于本洞门与线路斜交,施工较一般地段复杂,施工时型钢钢架先在洞外预先按设计尺寸制作好后,现场精确放样,逐榀安装,将初期支护部分完成后,便可开始进洞施工,进洞后出口段按CD工法施工以减小围岩松驰变形量。

施工过程作业指导书

施工过程作业指导书 编号:QW7.1/0301 1.目的: 保证本企业的桥梁加固、粘钢技术、碳纤补强、结构渗漏止水工程施工过程处于受控状态,从而使工程施工质量满足客户的要求。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企业承担的桥梁加固、粘钢技术、碳纤补强、结构渗漏止水工程施工的全过程控制。 3.职责: 3.1工程部: 负责组织编制项目施工组织制定重大施工方案,必要时对工程项目进行施工技术交底;负责项目施工过程的质量监督和检查;负责监督施工过程的设备的安全运行,确保施工现场的设备正常使用。 3.2 行政人事部: 负责保证项目施工的各种规定岗位人员的配备和资格管理工作。 3.3工程部: 3.3.1项目经理负责组织现场施工并解决施工过程中有关问题。 3.3.2项目技术负责人负责组织施工图纸会审及技术交底。负责提供工程施工技术文件。 3.3.3 工程部质检人员负责工程施工所需原材料的验收,并做好记录,对试验设备、计量器具和材料的做好标识工作。 3.3.4 工程部质检人员负责对现场施工质量进行监控,对工程施工记录进行收集、整理,向主管部门提供有关的质量记录,负责工程的标识工作。 3.3.5工程部材料员负责提供现场施工所需的产品(原材料、设备、配件、机具、构件),记录产品在施工过程中的使用情况,并做好物资设备的标识和可追溯性工作。 4.程序: 4.1 工作流程 施工准备施工生产交付验收 4.2 施工准备过程 组建工程部直到工程项目具备开工的条件的过程。

4.2.1确定工程部 根据工程项目的具体情况和合同要求由公司组建工程部。 4.2.2合同交底 由经营管理部(或首席人员)对工程部进行合同交底,明确合同条款和客户的要求。 4.2.3施工组织施工方案的编审 4.2.3.1施工组织施工方案必须在开工前由工程部组织编制,工程部经理(或首席 人员)审核,必要时经客户或监理批准后方可执行。 4.2.3.2施工组织施工方案经过审批后,施工单位应认真贯彻实施,未经原审批人 员同意不得任意修改。 4.2.4施工图纸审核: 工程部组织有关人员认真熟悉图纸,详细掌握设计要求和施工要点,在图纸会审中澄清有关设计的问题,为组织施工做好充分准备。图纸会审应做好记录。 4.2.5技术交底 4.2. 5.1技术交底是施工中的首要环节,未经技术交底不得施工。 4.2. 5.2工程部对项目施工的重大工艺进行施工技术交底。项目技术负责人根据施 工组织设计,组织专业施工员向主要作业人员进行交底,并做好记录。 4.2.6施工现场的准备: 现场准备包括测量控制点的确定和保护、施工总平面的布置、临建施工、三通一平

城市地铁隧道常用施工方法概述

城市地铁隧道常用施工方法概述 目前国内外修建地铁车站的施工方法有明挖法、盖挖法、暗挖法、盾构法等。主要阐述了修建地铁车站施工方法的原理、施工流程、优缺点,为我国各大城市修建地铁车站时选择合理的施工方法提供有益的参考。 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迅猛发展与综合国力的增强,城市的规模也不断的增大,城市人口流量还在增加、再加上机动车辆呈现逐年上涨的趋势,交通状况不断恶化。为了改善交通环境,采取了各种措施,其中兴建地下铁道得到了普遍的认可,如最近几年在北京、广州、深圳等城市便兴建了大量的地下铁道。由于在城市中修建地下铁道,其施工方法受到地面建筑物、道路、城市交通、水文地质、环境保护、施工机具以及资金条件等因素的影响较大,因此各自所采用的施工方法也不尽相同。下面将就城市地下铁道施工方法分别加以介绍。施工方法的选择应根据工程的性质、规模、地质和水文条件、以及地面和地下障碍物、施丁设备、环保和工期要求等因素,经全面的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 1明挖法 明挖法是指挖开地面,由上向下开挖土石方至设计标高后,自基底由下向上顺作施工,完成隧道主体结构,最后回填基坑或恢复地面的施工方法。 明挖法是各国地下铁道施工的首选方法,在地面交通和环境允许的地

方通常采用明挖法施工。浅埋地铁车站和区间隧道经常采用明挖法,明挖法施工属于深基坑工程技术。由于地铁工程一般位于建筑物密集的城区,因此深基坑工程的主要技术难点在于对基坑周围原状十的保护,防止地表沉降,减少对既有建筑物的影响。明挖法的优点是施工技术简单、快速、经济,常被作为首选方案。但其缺点也是明显的,如阻断交通时间较长,噪声与震动等对环境的影响。 明挖法施工程序一般可以分为4大步:维护结构施工→内部土方开挖→工程结构施工→管线恢复及覆土,如图1。 上海地铁M8线黄兴路地铁车站位于上海市控江路、靖宇路交叉口东侧的控江路中心线下。该车站为地下2层岛式车站,长166.6m,标准段宽17.2m,南、北端头井宽21.4m。标准段为单柱双跨钢筋混凝土结构,端头井部分为双柱双跨结构,共有2个风井及3个出人口。车站主体采用地下连续墙作为基坑的维护结构,地下连续墙在标准段深26.8m.墙体厚0.6m。车站出人口、风井采用SMW桩作为基坑的维护结构。2盖挖法 盖挖法是由地面向下开挖至一定深度后,将顶部封闭,其余的下部工程在封闭的顶盖下进行施工.主体结构可以顺作,也可以逆作。 在城市繁忙地带修建地铁车站时,往往占用道路,影响交通当地铁车站设在主干道上,而交通不能中断,且需要确保一定交通流量要求时,可选用盖挖法。 2.1盖挖顺作法

主体结构检测作业指导书 2016

宝鸡雄鹰工程检测有限公司作业文件 检测员作业指导书 (主体结构) 版次:第一版 编制:于妙妮 审核:齐小兵 批准:蔡向明 受控印章:持有人: 宝鸡雄鹰工程检测有限公司

目录 术语 (01) 附录A 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 (04) 附录B 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 (06) 附录C 钻芯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 (12) 附录D 回弹法检测砂浆强度 (15) 附录E 原位轴压法检测普通砖砌体强度 (19) 附录F 后置埋件力学检测 (22) 附录G 贯入法检测砌筑砂浆抗压强度 (24)

术语 1.目的 为规范本公司主体结构工程质量检测工作,统一检测流程和管理,保证检测结果的真实性、准确性,促进检测工作有序健康发展,制定本作业指导书。 2.范围 当遇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主体结构工程质量的检测: 2.1涉及结构安全的试块、试件以及有关材料数量不足; 2.2对施工质量的抽样检测结果达不到设计要求; 2.3对施工质量有怀疑或争议,需要通过检测进一步分析结构的可靠性能; 2.4发生工程事故,需要通过检测分析事故的原因及对结构可靠性的影响。 3.依据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GB/T50344-2004、《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T23-2011、《钻芯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技术规程》 CECS 03:2007、《砌体工程现场检测技术标准》GB/T50315-2011、《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规程》JGJ145-2013. 4.职责 4.1 综合部负责接受客户咨询、业务受理工作,并做好检测报告的发放登记工作; 4.2技术负责人负责检测方案的审核工作; 4.3检测组负责现场和有关资料的调查,并制定完备的检测方案; 4.4检测组长负责组织相关检测人员安排完成检测任务,记录检测原始数据,出具检测报告; 4.5检测报告的编制由检测人员签字,检测人员必须对检测结果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检测报告的审核由规定各检测项目的报告审核人员签字,审核人员必须对报告的准确性、规范性负责;检测报告的签发由授权签字人批准,批准人对检测报告的合法性负责。 5.工作流程 5.1主体结构工程质量检测工作程序,宜按图5.1的框图进行。

隧道系统锚杆施工作业指导书

隧道系统锚杆施工作业 指导书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

隧道系统锚杆施工作业指导书 一、适用条件 隧道施工中喷锚构筑法中常用的支护方式,表现为锚喷、网喷以及锚杆、钢筋网、喷混凝土联合支护,锚杆又分砂浆锚杆及中空注浆锚杆两种常用支护方式。一般用于各级围岩初期支护以及临时支护。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红池隧道及转心湖隧道系统锚杆施工。 二、锚杆施工工艺 1、工艺原理 锚杆是隧道施工过程中维护围岩稳定、保证施工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长锚杆对软岩隧道约束围岩变形起重要作用,相应的施工机具配备在软岩施工中应予考虑),施工完成后可以作为永久支护的一部分。锚杆的主要作用是将松弛的围岩和稳固的基岩联系起来共同受力,还可以通过对锚杆施加预应力来改善围岩的节理、裂隙,提高围岩的整体性和承载能力。因此,锚杆施工的技术关键是保证锚杆与围岩的充分密贴和固结,防止锚杆灌浆的空洞。 2、锚杆施工工艺流程。 1)砂浆锚杆施工工艺流程

2)中空注浆锚杆施工流程 3、施工方法 锚杆施工以多功能作业台架为作业平台,用风钻钻孔、人工安装,对部分软岩需施工长锚杆(中空注浆锚杆),采用锚杆钻机施工,以提高施工速度和施工质量。钻孔机具应根据锚杆类型、规格及围岩等情况选择。一般孔径小于48mm,孔深小于4m的锚孔,可用凿岩机或锚杆台车成孔;孔大、眼深的锚孔宜选用凿岩台车、支架式钻机、工程钻机、地质钻机等机械成孔。 1)布眼 系统锚杆按照设计间距,梅花形布置;锁脚锚杆在钢架拱脚处两侧各两根,钢架分单元支撑时,每次要布置锚杆。根据设计要求定出锚杆孔位,作出标记。 2)钻孔 钻孔采用手持风钻,钻杆采用长、短配套,钻头直径比锚杆直径大15mm。将钻孔台架移至施工面,两人操作一台钻机,一人掌钻,推进钻

不锈钢管道焊接施工作业指导书-内容

目录 1. 编制依据 (2) 2. 工程概述 (2) 3. 开工条件和施工准备 (3) 4. 人员及工器具配备 (3) 5. 主要施工工序和方法 (4) 6. 质量保证措施 (6) 7. 职业健康安全环境保护措施 (7) 8. 环境控制措施 (9) 9. 附图 (10)

1.编制依据 1.1 1.2 施工组织总设计和汽机专业施工组织设计; 1.3 《火电施工质量检验及评定标准》第五部分管道及系统DL/T5210-2009; 1.4 《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火力发电厂部分DL/T5009.1-2002); 1.5 《锅炉压力容器管道焊工考试与管理细则》[2002]109号; 1.3 《钢制承压管道对接焊接接头射线技术规程》DL/T 821-2002; 1.4 《火力发电厂焊接技术规程》DL/T869-2004; 1.9 《焊接工艺评定规程》DL/T868-2004; 1.10 《电力建设施工质量验收及评价规程》第七部分焊接DL/T5210.7-2010; 1.11 《火力发电厂焊接热处理技术规程》DL/T819-2002; 1.12 《火力发电厂金属技术监督规程》DL/T438-2009; 1.13 《火力发电厂异种钢焊接技术规程》DL/T752-2001; 1.14 1.15 《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电力工程部分—2006版; 1.16 《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管道篇DL/T 5031-94。 2 工程概述 可实现集中供热,不仅能够满足石河子市区近、远期采暖热负荷增长的需要,提高能源综合利用率,而且有利于改善城区生态环境和地区环境空气质量,促进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符合国家能源产业政策及环保政策。 2.2 施工内容 依据设计院设计图纸,不锈钢管道主要包括:仪用压缩空气系统、化学水系统、本体润滑油及抗燃油油等系统组成,为了在施工过程中提高焊接质量,特制订此作业指导书。 本机组不锈钢管道材质分别为:仪用压缩空气系统材质为0Cr18Ni9;本体套装油管道材质为0Cr18Ni9Ti;化学水系统材质均为1Cr18Ni9Ti。 仪用压缩空气系统:设计压力1.0MPa,常温,管道从汽机精处理接出至锅炉仪用压缩空气管道,管道主要规格为φ159×4.5。 本体润滑油管道为套装油管道,设计压力:0.3MPa,45℃,接口形式均为钢管对接,由主机油箱引出至前轴承箱,#1--#9各轴承箱进、排油管道,包括顶轴油管道规格有:φ219×6,φ610×10,φ57×4,φ108×4.5,φ325×8,φ89×4.5,φ20×2.5等。

下穿隧道施工方案

城市下穿隧道主体工程技术标 第一章编制依据、指导思想及原则 1.1编制依据 1.1.1下穿隧道工程-主体工程施工招标文件及参考资料; 1.1.2下穿隧道工程投标疑问的答复; 1.1.3现场调查资料; 1.1.4中华人民共和国现行与此工程相关的施工规范、规程、评定标准,及施工技术资料; 1.1.5我公司的施工实力及类似工程施工经验; 1.2指导思想 为确保优质、安全、按期完成本标段施工,制定施工组织设计编者指导思想如下: 1.2.1管理人员与施工队伍:经理部由具有丰富公路施工经验的老同志与年富力强的中青年组成老中青三结合坚强有力的领导班子。调集具有类似工程施工经验的专业队伍,完成该工程的施工。 1.2.2施工组织:采用先进的管理技术,统筹计划,合理安排,组织分段平行流水作业,均衡生产,保证业主要求的工期。 1.2.3机械设备配套:采用先进的机械设备,科学配置生产要素,组建功能匹配、良性运作的施工程序,充分发挥机械设备生产能力。 1.2.4施工工艺:根据工程特点,采用先进、成熟的施工工艺,实行样板引路、试验先行、全过程监控信息化施工。 1.2.5质量控制:进一步推广全面质量管理,严格按照ISO9002

标准质量体系进行质量程序控制,对施工现场实施施工动态管理和严密监控,上道工序必须为下道工序服务,质量具有优先否决权。 1.3编制原则 1.3.1招标文件标准的原则,积极响应招标文件的各项条款,标书的语言、规格严格执行招标文件的规定,标准统一,格式规范。 1.3.2遵循设计文件、规范和质量验收标准的原则。在编写主要工程项目施工方法和技术措施中,严格按设计标准、现行规范和质量验收标准办理,符合本项目涉及的建筑、土建结构、道路交通、降水、通风、给排水、消防、供电、照明、监控相关规范及验收标准的规定。正确组织施工,确保工程质量优良。 1.3.3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在制定施工方案中,充分发挥我单位施工优势,坚持科学组织,合理安排,均衡生产,确保高速度、高质量、高效益地完成本合同段的建设,确保施工组织的合理性。 1.3.4坚持项目法管理的原则。通过与业主、监理工程师和设计部门的充分合作,综合运用人员、机械、物资、方法、资金和信息,实现质量和造价的最佳组合。 1.3.5坚持遵循ISO9002标准:和由此编制的质量体系文件,优质、高效、重信、守诚,完成业主要求的质量目标。 1.3.6坚持施工过程严格管理的原则。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执行业主及监理工程师的指令。 1.3.7坚持用工制度的动态管理。根据工程需要,合理配备劳动力资源。 1.3.8充分发挥我公司施工技术力量优势的原则。

地铁主体结构施工作业指导书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 编号:хххх主体结构施工作业指导书 单位: 编制: 审核: 批准: хххх年хх月хх日发布хххх年хх月хх日实施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 主体结构施工作业指导书 1.适用范围 明挖法地铁车站主体结构在地下空间分段施工,作业条件差,施工工序多,工序转换频繁,需开展严格流水作业,主体结构施工是车站施工质量和进度控制的关键,施工过程严格控制,以保证工程质量和进度满足要求。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采取明挖顺作法地铁车站主体结构施工。 2.作业准备 2.1.施工技术部负责技术方案制定,安全技术交底,施工过程监督检查和指导,工程试验,施工 测量、检测及监测等工作。 2.2.安全质量部负责施工过程安全与质量检查及监督等管理工作。 2.3.物资设备部负责物资、设备供应和进场检查、验收;负责机械设备的检查、维修和保养等管 理工作。 2.4.主体结构作业队负责实施。 3.技术要求 3.1.对导线点和水准点进行复测,并经监理及第三方监测单位复核。基坑开挖至设计标高后进行 测量、放样及验收。 3.2.对围护结构表面进行有效的防水处理,包括凿毛找平等,使防水卷材铺贴面达到防水板铺设 要求。 3.3.作好施工图纸会审工作,并对侧墙、立柱、顶(楼)板模型支撑系统进行设计、检算,报审 批准后根据施工进度提前安排进料。 3.4.提前进行防水材料、钢筋等物资的进料及检验工作。 3.5.对结构施工顺序、施工进度安排、施工方法及技术要求向工班及全体管理人员进行技术交底。 3.6.根据施工进度适时安排劳动力、机械设备以及物资材料进场。 3.7.做好应急等物资准备工作。 4.施工程序与工艺流程 车站主体施工流程详见《车站施工流程图》。 施工围挡 施工准备 管线调查、迁改及保护底板、侧墙防水层,底板钢筋砼施工拆除第三道钢管撑

客运专线工程隧道工程施工作业指导书

目录 第一章隧道施工测量............................................................................................................................. - 5 - 1.1.控制测量 (5) 1.2.高程控制测量 (6) 1.3.施工测量 (6) 1.4.贯通误差的测定及调整 (6) 1.4.1.实际贯通误差的测定............................................................................................................. - 6 - 1.4. 2.平面误差调整......................................................................................................................... - 7 - 1.4.3.高程误差调整......................................................................................................................... - 7 - 1.5.竣工测量 (8) 1.6.测量成果整理 (8) 1.7.测量质量的保证措施 (9) 第二章洞口段施工............................................................................................................................... - 11 - 2.1.洞口边仰坡开挖与防护 (11) 2.2.洞口斜切段施工 (12) 2.3.验收标准 (13) 2.3.1.开挖 ...................................................................................................................................... - 13 - 2.3.2.模板 ...................................................................................................................................... - 14 - 2.3.3.混凝土工程........................................................................................................................... - 14 - 2.3.4.砌体工程............................................................................................................................... - 15 -第三章隧道开挖施工........................................................................................................................... - 17 - 3.1.隧道开挖施工程序 (17) 3.2.台阶法 (18) 3.3.三台阶七步开挖法 (19) 3.4.双侧壁导坑法 (20) 3.5.控制爆破设计 (20)

施工作业指导书(正文)

1适用范围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青岛润亿清洁能源有限公司综合利用安装工程Ⅰ标段安装工程一台Q415/567-75(11)-6.1(0.5)/530(210)型HRSG燃机余热锅炉整体水压试验。 2编制依据 2.1《青岛润亿清洁能源有限公司综合利用工程Ⅰ标段锅炉专业施工组织设计》; 2.2《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锅炉机组篇DL 5190.2 2012); 2.3《火力发电厂焊接技术规程》DL/T 869—2012; 2.4《电力建设施工质量验收及评价规程》(锅炉机组篇)DL/T5210.2-2009; 2.5《电力建设施工质量验收及评价规程》(焊接工程篇)DL/T5210.7-2010; 2.6 南京奥能锅炉有限公司提供施工图纸及相关技术资料。 3作业项目概述 3.1工程项目概况 3.1.1工程概述 3.1.1.1 Q415/567-75(11)-6.1(0.5)/530(210)HRSG燃机余热锅炉是南京奥能专门为青岛润亿清洁能源有限公司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工程项目设计的一种新型双压余热锅炉;本项目由一台MHIW251型燃机、一台余热锅炉、一台蒸汽轮发电机组组成一套“1+1+1”建制的联合循环发电机组。 其中由南京奥能承担的余热锅炉采用室外卧式布置、无补燃、双压、自然循环,部分低温低压蒸汽用于热力除氧(除氧器为内置式,由余热锅炉自带)。具体由锅炉本体、烟气系统、蒸汽系统、给水系统、除氧系统、疏排水系统、汽水取样系统、加药系统、一次仪表及阀门等组成; 锅炉本体一般包括汽包、除氧器(包括除氧头和水箱)、过热器、蒸发器、省煤器、除氧蒸发器、本体钢架护板、平台扶梯、进出口烟道、烟囱及锅炉本体上安装的一次仪表阀门、加药点、取样点等; 锅炉受热面采用螺旋翅片管结构,一般包括过热器、蒸发器、省煤器、除氧蒸发器等; 余热锅炉的主要系统:烟气系统、蒸汽系统、给水系统、除氧系统、疏排水系统、汽水取样系统、加药系统、一次阀门仪表; 3.1.1.2锅炉水压试验是在锅炉承压部件安装完毕后,对承压部件的制造和安装质

隧道围护结构施工方案

一、编制依据 1、《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2003 2、《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99—1999 3、《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 4、《建筑桩基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 5、《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6、《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7、《铁路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规范》TB10210—2001 8、《轨道交通车站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QBD-006-2005 9、《钢筋焊接机验收规程》JGJ18—2003 10、《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01 11、《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 12、《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2008 13、《基坑土钉支护技术规程》CECS96:97 二、工程概况 (一)、工程简介 铁科院环形铁道试验基地建成于1958年,现为满足城市轨道交通装备认证检验的需要,特建设城市轨道交通试验线,以满足车辆的各种动态试验及联调试验,也包括对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产品的认证检验。 区间隧道起点为K4+375,终点为K5+300,全长925m,其中K4+375~K4+572段为明挖U型槽,长197m;K4+572~K5+085段为明挖矩形断面,长度513m;K5+085~K5+300段为明挖U型槽,长215m。

隧道基坑围护结构如下: (1)、U型槽段:坑深小于4m采用放坡土钉墙支护体系,坑深大于4m,采用钻孔灌注桩加钢支撑围护体系。 (2)、地下段:地下段采用钻孔灌注桩加钢支撑支护体系,机械成孔灌注桩为Φ600@1200(隧道最深处为Φ600@900),钢支撑竖向设置3道,基坑局部最深处钢支撑竖向设置4道(含倒撑),放坡段基坑最深4m,地下段基坑最深13.1m(隧道最低点泵房处)。 (二)、工程地质概况 (1)场地环境概况 本次全线勘察揭露地层最大深度为45m,根据钻探资料及室内土工试验结果,根据地层沉积年代、成因类型,本工程场地勘探范围内的土层分为人工堆积层(Qml)、新近沉积层(Q42al+pl)和一般第四系冲洪积层(Q4al+pl)三大类,本场区按地层岩性及其物理力学性质将土层划分为13个大层。 (2)岩土分层及其概况 1)杂填土①1层:杂色,松散,湿,含灰渣、石灰渣、砖块、碎石、混凝土块、和生活垃圾等。 2)粉土填土①2层:褐黄色~灰褐色,松散~中密,湿,以粉土为主,含少量黏性土、砖渣、煤渣、石块、灰渣。 3)粉质粘土②层:灰褐色~黄褐色,可塑,湿,中高压缩性,含云母,有机物、氧化铁、局部夹有粉土。 4)粉土②1层:褐黄色,中密,湿,中压缩性,含云母,有机物、

现场主体结构工程检测作业指导书

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 1.1 引用标准: JGJ/T23—2011《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 1.2 适用范围: 适用于普通混凝土抗压强度的检测,不适用于表层与内部质量有明显差异或内部存在缺陷的混凝土结构或构件的检测。 1.3 回弹仪率定: 率定试验宜在室温5C -35 C的条件下进行,率定时,钢砧应稳固地平放在刚度大的混凝土实体上,回弹仪向下弹击时,取连续弹击三次的稳定回弹值进行平均,弹击杆分四次旋转,每次旋转约90°。弹击杆每旋转一次的率定平均值均符合80± 2的要求。回弹仪使用时的环境温度应在-4 C?+40C之间。 1.4 收集资料: a. 工程名称、部位及设计、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和建设单位名称; b. 结构或构件名称、外形尺寸、数量及混凝土强度等级; c. 水泥品种、标号、安定性、厂名;砂、碎石种类、粒径;外加剂或掺合料品种、掺量;混凝土配合比等; d. 施工时材料计量情况,模板、浇筑、养护情况及成型日期等; e. 必要的设计图纸和施工记录; f. 检测原因。 1.5 抽样方法检测结构或构件混凝土强度可采用下列两种方式,其适用范围及构件数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单个检测:适用于单独的结构或构件的检测; 2、批量检测:适用于在相同的生产工艺条件下,混凝土强度等级相同,原材料、配合比、成型工艺、养护条件基本一致且龄期相近的同类构件。随机抽取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的构件,抽检数量不得少于同批构件总数的30%且构件数量不得少于10个。当检验批构件数量大于30 个时,抽检构件数量可适当调整。 1.6 测区数量:

每一结构或构件测区数不少于10 个;当受检构件数量大于30 个且不需提供单个构件推定强度或受检构件某一方向尺寸小于4. 5m且另一方向尺寸小于0.3m的构件,其测区数量可适当减少,但不应少于5 个; 1.7 测区布置: a. 相邻两测区的间距应控制在2m以内,测区离构件边缘的距离不宜大于0.5m,且不宜小于0.2m; b. 测区应选在使回弹仪处于水平方向,检测混凝土浇筑侧面。当不能满足这一要求时,方可选在使回弹仪处于非水平方向检测混凝土浇筑侧面、表面或底面; c. 测区宜选在构件的两个对称可测面上,也可选在一个可测面上,且应均匀分布。在构件的受力部位及薄弱部位必须布置测区,并应避开预埋件。 d. 测区的面积不宜大于0.04m2; e. 检测面应为原状混凝土表面,并应清洁、平整,不应有疏松层、浮浆、油垢以及蜂窝、麻面,必要时可用砂轮清除疏松层和杂物,且不应有残留的粉末或碎屑; f. 对于弹击时会产生颤动的薄壁、小型构件应进行固定。 g. 结构或构件的测区布置应有方案,各测区应标有清晰的编号,必要时应在记录纸上描述测区布置示意图和外观质量情况。 1.8 回弹值测量检测时,回弹仪的轴线应始终垂直于结构或构件的混凝土检测面,缓慢施压,准确 读数,快速复位。 每一测区应记取16个回弹值,每一测点的回弹值读数估读至1。测点宜在测区范围内均匀分布,相邻两测点的净距一般不小于20mm测点距构件边缘或外露钢筋、预埋件的距离一般不小于30mm测点不应在气孔或外露石子上,同一测点只允许弹击一次。 1.9 碳化深度值测量: 回弹值测量完毕后,应选择不少于构件的30%测区数在有代表性的位置上测量碳化深度值,取其平均值为该构件每测区的碳化深度值。当碳化深度值极差大于 2.0mm 时, 应在每一测区测量碳化深度值。 测量碳化深度值时,可用合适的工具在测区表面形成直径约15mm的孔洞,其深度大于混凝土的碳化深度。然后除净孔洞中的粉末和碎屑,不得用水冲洗。立即用浓度为1%-2%酚

隧道主体结构施工方案碗扣钢管支架

第一章施工方案编制说明 一、编制说明、依据 1、工程设计文件 《施工图设计第一册总体、路线、路基路面、桥梁、涵洞》; 《施工图设计第二册隧道、路线交叉、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 《施工图设计第三册环境保护与景观设计》。 2、《建筑施工碗扣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28-2000) 3、《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 4、简明施工计算手册; 5、公路施工手册:桥涵; 6、佛山市工程建设有关管理文件及其他有关资料、文件等; 7、业主对工程工期、质量、安全、环保及文明施工的要求等; 8、我公司生产、技术、机械、人员现状、工程计划安排、以往类似工程的施工经验。 9、现场实地的自然条件、地区资源条件及现场交通、管线、周围建筑等实际施工条件等。 10、佛山市禅城区季华路升级改造工程合同、勘察设计文件及相关地铁工程管理文件;

第二章工程概述 一、工程总体情况 汾江路节点隧道桩号范围为K2+340-K2+860,全长共计520m,设计上通过变形缝,分为22个节段。其中敞开段为Q1~Q6和Q15~Q22,共计14个节段,桩号范围为K2+340-K2+490和K2+660-K2+860,共350m;遮光段为Q7和Q14两个节段,桩号范围为K2+490-K2+510、K2+640-K2+660,共40m;暗埋段为Q8~Q13,共计6个节段,里程范围为K2+510-K2+640,共130m。 敞开段设计为混凝土U形结构,标准断面如下图1。底板混凝土结构厚度700mm~1000mm厚不等。侧墙为高度为587mm~7202mm不等的“”形结构,根据设计图纸所示,结构的底部宽度在每个节段中为等宽,上部宽度由于其斜边有2%的坡度,在每个节段中沿节段纵向方向渐变,这给钢筋的绑扎及模板的安装架设精度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施工中必须严格重视。而且由于部分节段侧墙高度较高,在模板的架设过程中必须保证其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而且在混凝土的浇筑过程中要严格采取分层、分段的施工方法,避免在混凝土的浇筑过程中出现爆模、跑模的现 象。 图1 遮光段设计为混凝土U形结构,顶部有700mm宽*800mm高的光栅梁,标准断面如下

能力验证作业指导书

附件1 2019年全省建设工程主体结构现场检测 能力验证作业指导书 一、编制目的 为保证江苏省建设工程主体结构现场检测能力验证的顺利进行及检测操作的一致性,制定本作业指导书。 二、适用范围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本次主体结构现场检测能力验证。检测参数为混凝土抗压强度(回弹法、钻芯法)。 三、引用标准 (1)检测方法 《钻芯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技术规程》JGJ/T 384-2016 《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T 23-2011 (2)数据分析处理方法 《混凝土结构现场检测技术标准》GB/T 50784-2013 四、样品说明 本次能力验证分为现场检测与室内分析。 (1)现场检测样品为混凝土构件(见附图)。 (2)室内分析按给定的混凝土强度评定背景及数据材料进行数据处理及判定。以表格形式提供的相关数据,包括10个构

件100个测区混凝土强度换算值、10个受检构件芯样混凝土的规格以及破坏荷载值。 五、操作流程 (1)现场检测 1、本次能力验证采用回弹法进行检测,操作要求按《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T 23-2011执行。 2、同一检测机构的3名验证人员依次按单位的抽签顺序分批次进行。每位验证人员在混凝土构件表面划定的检测区域内完成5个测区回弹测定,应在20分钟内完成并提交原始记录,记录的信息应符合《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T23-2011的要求(原始记录表格由检测机构自备,其中测区回弹值不作记录)。 (2)室内分析 1、分析内容采用钻芯修正法对检验批回弹法检测结果进行修正,修正时选用总体修正量的方法。每位验证人员在150分钟内独立完成并提交报告单。 2、提交的结果报告单中应写明核心计算步骤及符合性评定过程。含芯样试件尺寸偏差判别和抗压强度计算、芯样混凝土抗压强度异常数据判别和处理(GB/T50784-2013附件B)、总体修正量法芯样抗压强度推定区间计算与适用性判别(GB/T50784-2013附件C)、总体修正量计算(GB/T50784-2013附件C)、修正后检验批推定区间计算及结果判定

21-隧道仰拱栈桥施工作业指导书

丽香铁路Ⅳ标段隧道工程 编号:隧--021隧道仰拱栈桥施工作业指导书 单位: 编制: 审核: 批准: 2015年08月01日发布 2015年08月01日实施

丽香铁路隧道工程 仰拱栈桥施工作业指导书 1.适用范围 适用于铁路单线隧道仰拱栈桥施工。 2.作业准备 2.1内业技术准备 对栈桥操作人员进行施工前栈桥操作培训及技术交底。 2.2外业技术准备 做好劳动力组织,准备好各种配合的施工机具;检查仰拱栈桥运转是否正常;安排好配合仰拱栈桥行走的机具布置,及下道工序机具配置。 3.技术要求 3.1新型全液压履带自行式仰拱栈桥技术要求 单线隧道断面较小,仰拱施工是施工工效、质量控制的一个关键工序,为了减少仰拱施工对洞内出碴车辆运输等的干扰,采用新型全液压履带自行式仰拱栈桥,该栈桥结构紧凑,实现了快速移动就位,降低了劳动强度,保障了施工安全,提高施工了效率。 3.1.1设计边界条件

6 行走方式履带自行式 3.1.2产品主要参数 外观尺寸( m ): 24.3(长)×3.45(宽)×2.1(高) 产品自重:约32t 最大行走速度: 25 m/min 引桥坡度:≤12° 驱动力: 120 KN 总功率: 18.5 Kw 行走状态接地比压:≤ 0.1 MPa 通车状态接地比压:≤ 1 Mpa 3.1.3主要组成结构 产品主要由引桥部分、从动行走系统、仰供端固定支撑、主桥、履带行走系统、开挖端固定支撑、液压系统等七个部分组成。如下图所示: (1)引桥:由开挖端引桥与仰供衬砌端引桥组成,引桥主体采用Ⅰ25b型钢及φ32螺纹钢拼焊而成,引桥通过液压油缸实现举升、下降。其中开挖端引桥为确保在凹凸地面上有效接触,设计为左、右两部分可单独举升、下降结构。 (2)仰供端固定支撑:作为仰供端栈桥工作状态时的承力结构,为

隧道主体附属结构工程的施工组织及方法

隧道主体附属结构工程的施工组织及方法 一、联络通道及泵房施工 1、联络通道及泵房概况 本标段共设置了4个联络通道,1个泵房,其里程分别为: 1#联络通道YCK19+500 2#联络通道:YCK19+970(中间风井)3#联络通道YCK20+470 4#联络通道: YCK20+970 泵房: 2#联络通道与泵房合建,里程:YCK19+970 1#联络通道位于混合岩强风化带,全风化带中(Ⅱ类)2#联络通道位于混合岩微风化带中(Ⅲ类)3#、4#联络通道位于硬塑状残积土层中(Ⅱ类)。通道宽2.1m,高2.5m,初支设超前小导管、格栅钢架,网喷30cmC20砼,二衬为钢筋砼结构,厚度300mm,初支与二衬之间设柔性全包防水层。 2、施工方法 (1)通道开挖 根据通道所处的地质情况,通道开挖均从左线单方向开挖,采用短台阶法分部开挖施工,施工时占用一侧隧道,同时将开挖面反方向的主隧道管片,加临时支撑保证通道开挖时管片稳定,开挖前先凿除隧道的管片,对于位于Ⅱ类围岩按设计要求打设超前小导管预注浆,采用普通风镐及重型风镐人工开挖,开挖步距控制在0.5~0.8m之间,边开挖边按设计进行初期支护,开挖时,严格按设计断面施工,避免超挖和欠挖。 YCK19+970联络通道兼泵房施工与中间风井同时进行。 (2)施工步骤 ①超前小导管预注浆加固(对于Ⅱ类围岩层)。 ②通道施工前,在先施工侧开口环内的不开口部位,均匀设置支撑点(施工至另侧隧道时同样处理)。 ③凿除通道部位的玻璃纤维钢筋管片,打设超前小导管,边分台阶开挖边施工初期支护施工方法同主线台阶法施工。然后铺设防水

板,现浇钢筋砼二衬。 ④待通道钢筋砼结构达到设计强度后,拆除管片支撑,对二衬背后注浆,以封堵施工空隙。 (3)通道防水 见8.10.3节中的相关叙述 3、泵房、2#联络通道开挖与中间风井同步,待盾构机通过,马蹄形断面衬砌完成后,进行泵房和2#联络通道结构施工。然后进行中间风井上部结构施工。 二、洞门施工 本工程隧道与车站(或明挖区间)接头有4个,与矿山法暗挖段接头4个,洞门施工共计8个。 盾构隧道与车站、矿山法暗挖段连接均采用刚性接头。洞门施工工艺如下: 1、车站、盾构井结构内衬施作及暗挖段二衬砼施工时,在洞门指定位置预埋注浆管及盾构钢环等预埋件,洞门施工先要拆除洞口环管片。清理管片接头后,安装遇水膨胀橡胶止水带,绑扎钢筋,立模后浇筑砼,模板采用特殊加工的钢模板,确保洞口的尺寸精度,砼表面的光洁、美观。洞门施工完成后,通过预埋的注浆管向洞门管片背衬补压浆,提高洞门防水性能。 2、洞门施工工艺流程: 拆除洞口环管片→安装止水带→绑扎钢筋→立模→浇筑砼→拆模 3、结构防水工程的施工组织及方法、程序说明和附图 防水的原则是“以防为主、防排结合、因地制宜、综合治理”。为防止隧道内部渗漏,给竣工后隧道的维修和运营管理带来问题,施工时需严格按设计及有关规范要求进行,对涉及到防水问题的材料、机具、工艺等都需采取一系列措施进行严格控制。 三、盾构隧道防水施工方法及措施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