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附录F农用地分等定级推荐因素因子、分级及权重

附录F农用地分等定级推荐因素因子、分级及权重

附录F农用地分等定级推荐因素因子、分级及权重
附录F农用地分等定级推荐因素因子、分级及权重

附录F

(标准的附录)

农用地分等定级推荐因素因子分级及权重

F1 总则

F1.1 本附录所确定的13个农用地分等定级评价指标是指对农用地质量有显著影响的农用地质量构成因子。

F1.2 由于不同地区生态条件不同、耕作制度不同,各评价指标对农用地质量的影响作用也不同。本附录在总结了各地农用地分等定级的实践经验、征求专家意见和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了不同地区农用地分等定级评价指标体系的必选评价因素,进行量化分级处理,赋予了权重。

F1.3 各地在使用本附录时,需要建立模型对其进行验证。必要时,适当补充参选指标,进行量化处理,调整权重。验证和调整结果上报到农用地分等定级任务下达部门,经批准后在农用地分等定级任务书中予以明确。

F2 农用地分等评价指标及其数据采集来源

F2.1 基本要求

F2.1.1 农用地分等评价指标及其分级的调查以1:10000土地利用现状图为底图。

F2.1.2 农用地分等评价指标及其分级的调查应尽可能利用已有资料数据,如乡级或县级土壤普查资料、土地利用现状调查资料、地形图、水利资料等。无论是利用已有资料,还是野外实地调查,评价指标都要落实到分等单元上,并填表注记。

F2.1.3 农用地分等评价指标及其分级的调查方法和规程参照土壤普查、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等其它资源调查的技术规程。

F2.1.4 农用地分等评价指标及其分级调查内容应逐项记录在《农用地分等评价指标调查表》(见附件F1)上。各县可参照附件F1中的表格,绘制适合本地情况的《农用地分等评价指标及其分级调查表》。

F2.2 农用地分等评价指标

F2.2.1 有效土层厚度

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中,土层厚度是山地丘陵区土壤的土种划分标准。因此,可以从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的乡级或县级成果的土种类型图中获得土层厚度数据。

F2.2.2 表层土壤质地

可以从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成果的乡级或县级土壤图上获得表层土壤质地信息。也可以野外实地调查。

F2.2.3 剖面构型

剖面构型是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中用来区分平原土壤的土种类型的依据。因此,可以从第二次土壤普查成果的乡级或县级土种类型图种获得剖面构型信息。或通过挖野外剖面和打土钻的方式实地调查获得信息。

F2.2.4 盐渍化程度

盐渍化程度在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中区分盐渍土土种的分类标准。因此,盐渍化程度

的调查,可以利用土壤普查成果乡级或县级土壤图。

F2.2.5 土壤污染状况

虽然目前一般还没有土壤污染的调查成果,土壤污染的调查测定方法也比较困难,调查方法一般要到实地调查访问。

F2.2.6 土壤有机质含量

土壤有机质含量是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的重要内容,因此,耕地有机质含量的调查完全可以利用乡级或县级土壤普查成果图。但10年来,土壤有机质含量可能发生了变化,因此,可以通过野外典型调查和样品的实验室分析,对第二次土壤普查成果进行校对。

F2.2.7 土壤酸碱度(PH值)

土壤酸碱度调查方法可以利用土壤普查成果,也可以野外实地用袖珍便携式PH值计测定。

F2.2.8 障碍层次

在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中,白浆层的厚度和深度是区分白浆土土种的分类标准,砂浆层的厚度和深度是区分潮土和砂浆黑土土种的分类标准,粘磐层的厚度和深度是区分黄棕壤与黄褐土土种的分类标准,铁磐层的厚度和深度是红壤、黄壤、赤红壤与砖红壤等土类划分土种的分类标准。因此,这些障碍层的信息可以利用土壤普查成果乡级或县级土壤图以及土种志获得。

F2.2.9 排水条件

由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成果可以获得一些土壤排水条件的信息,如沼泽土必然有季节积水现象,草甸土和湿潮土一般排水不良。排水条件根据当地有关排水体系资料、地形坡度和调查访问确定。

F2.2.10 地形坡度

地形坡度的调查方法之一是到野外用罗盘实地量测。利用地形图坡度尺方法初步划定耕地所处的地形坡度,再通过横断面实地踏勘法,校正耕地的地形坡度也是一种方法。F2.2.11 灌溉保证率

除了可以从乡级或县级土地利用现状图上获取水田、望天田、旱地和菜地的灌溉保证率信息外,对于水浇地的灌溉保证率可以利用实地调查与水利资料图件信息相结合的方法获取水浇地灌溉保证率。

F2.2.12 地表岩石露头状况

无论是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还是土地利用现状详查,都没有进行地表岩石露头度的调查。但是从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资料中可以间接获得一些信息,如四川、贵州的“碗碗田”。因此,地表岩石露头状况调查方法主要是到野外实地估测。

F2.2.13 灌溉水源

灌溉水源调查可利用水利部门资料或实地调查访问。

F3 农用地分等评价指标及其分级

F3.1 有效土层厚度

有效土层厚度是指土壤层和松散的母质层之和,共分为5个等级。有效土层厚度分级界限下含上不含:

1级,有效土层厚度>150cm,

2级,有效土层厚度100~150cm,

3级,有效土层厚度60~100cm,

4级,有效土层厚度30~60cm,

5级,有效土层厚度<30cm。

F3.2 表层土壤质地

表层土壤质地一般指耕层土壤的质地。质地分为砂土、壤土、粘土和砾质土4个级别: 1级,壤土,包括前苏联卡庆斯基制的砂壤、轻壤和中壤;1978年全国土壤普查办公室制定的中国土壤质地试行分类中的壤土。

2级,粘土,包括前苏联卡庆斯基制的粘土和重壤;1978年全国土壤普查办公室制定的中国土壤质地试行分类中的粘土。

3级,砂土,包括前苏联卡庆斯基制的紧砂土和松砂土;1978年全国土壤普查办公室制定的中国土壤质地试行分类中的砂土。

4级,砾质土,即按体积计,直径大于3-1mm的砾石等粗碎屑含量大于10%;包括前苏联卡庆斯基制的强石质土;1978年全国土壤普查办公室制定的多砾质土。

F3.3 剖面构型

剖面构型是指土壤剖面中不同质地的土层的排列次序,包括:

均质质地剖面构型:即指从土表到100cm深度土壤质地基本均一,或其它质地的土层的连续厚度<15cm,或这些土层的累加厚度<40cm;分为通体壤、通体沙、通体粘,以及通体砾4种类型;

夹层质地剖面构型:即指从土表20∽30cm至60∽70cm深度内,夹有厚度15∽30cm 的与上下层土壤质地明显不同的质地土层;续分为:砂/粘/砂、粘/砂/粘、壤/粘/壤、壤/砂/壤4种类型。

体(垫)层质地剖面构型:即指从土表20∽30cm以下出现厚度>40cm的不同质地的土层;续分为:砂/粘/粘、粘/砂/砂、壤/粘/粘、壤/砂/砂4种类型。

F3.4 盐渍化程度

土壤盐渍化程度分为:无,轻度盐化,中度盐化,重度盐化4个区间,分级界线下含上不含:

1级,无盐化:土壤无盐化,作物没有因盐渍化引起的缺苗断垄现象,表层土壤含盐量<0.1%(易溶盐以苏打为主)或<0.2%(易溶盐以氯化物为主)或<0.3%(易溶盐以硫酸盐为主);

2级,轻度盐化:由盐渍化造成的作物缺苗2-3成,表层土壤含盐量0.1∽0.3%(易溶盐以苏打为主)或0.2∽0.4%(易溶盐以氯化物为主)或0.3∽0.5% (易溶盐以硫酸盐为主); 3级,中度盐化:由盐渍化造成的作物缺苗3-5成,表层土壤含盐量0.3∽0.5%(易溶盐以苏打为主)或0.4∽0.6%(易溶盐以氯化物为主)或0.5∽0.7% (易溶盐以硫酸盐为主)。 4级,重度盐化:由盐渍化造成的作物缺苗≥5成,表层土壤含盐量≥0.5% (易溶盐以苏打为主)或≥0.6%(易溶盐以氯化物为主)或≥0.7% (易溶盐以硫酸盐为主)。

F3.5 土壤污染状况

目前,在工业发达地区,由于污灌已经造成局部土地污染。无疑,土壤污染会造成的

产量和品质的下降,甚至造成农产品不能食用。

虽然目前一般还没有土壤污染的调查成果,土壤污染的调查测定方法也比较困难,调查方法一般要到实地调查访问。

F3.6 土壤有机质含量:

土壤有机质含量分为6个级别,分级界限下含上不含:

1级,土壤有机质含量≥4.0%;

2级,土壤有机质含量4.0~3.0,

3级,土壤有机质含量3.0~2.0,

4级,土壤有机质含量2.0~1.0,

5级,土壤有机质含量0.6~1.0,

6级,土壤有机质含量<0.6。

F3.7 土壤酸碱度(PH值)

土壤pH值按照其对作物生长的影响程度分为5个等级,分级界限下含上不含:

1级,土壤pH值6.0~7.9;

2级,土壤pH值5.5~6.0,7.9~8.5;

3级,土壤pH值5.0~5.5, 8.5~9.0;

4级,土壤pH值4.5~5.0;

5级,土壤pH值<4.5, 9.0~9.5;

6级,土壤pH值≥9.5

F3.8 障碍层次

土壤障碍层指在耕层以下出现白浆层、石灰姜石层、粘土磐和铁磐等阻碍耕系伸展或影响水分渗透的层次。根据其距地表的距离分为3个级别,分级界限下含上不含:1级,60-90cm;

2级,30-60cm;

3级, <30cm。

如果这些障碍层次在距地表≥90cm处出现,则不算作障碍层次。

F3.9 排水条件

排水条件是指受地形和排水体系共同影响的雨后地表积水情况,分为4个级别,分级界限下含上不含:

1级:有健全的干、支、斗、农排水沟道(包括抽排),无洪涝灾害

2级:排水体系(包括抽排)基本健全,丰水年暴雨后有短期洪涝发生(田面积水1~2天);

3级:排水体系(包括抽排)一般,丰水年大雨后有洪涝发生(田面积水2~3天);

4级:无排水体系(包括抽排),一般年份在大雨后发生洪涝(田面积水≥3天)。

F3.10 地形坡度

水田、水浇地、望天田和菜地一般均作为平地处理。只对旱地进行坡度分级。坡度分为6个级别,坡度值分级界限下含上不含:

1级,地形坡度<2°,梯田按<2°坡耕地对待。

2级,地形坡度2°~5°,

3级,地形坡度5°~8°,

4级,地形坡度8°~15°,

5级,地形坡度15°~25°,

6级,地形坡度≥25°。

F3.11 灌溉保证率

灌溉保证率分为4个级别:

1级,充分满足,包括水田、菜地和可随时灌溉的水浇地;

2级,基本满足,有良好的灌溉系统,在关键需水生长季节有灌溉保证的水浇地;

3级,一般满足,有灌溉系统,但在大旱年不能保证灌溉的水浇地;

4级,无灌溉条件,包括旱地与望天田。

F3.12 地表岩石露头状况

地表岩石露头是指基岩出露地面,干扰耕作。根据对耕作的干扰程度可分为1级、2级、3级、4级共4个级别,岩石露头值下含上不含。

1级,岩石露头<2%,不影响耕作;

2级,岩石露头2%~10%,露头之间的间距35~100米,已影响耕作;

3级,岩石露头10%~25%,露头之间的间距10~35米,能进行非机械化耕作;

4级,岩石露头≥25%,露头之间的间距3.5~10米,进行非机械化耕作。

F3.13 灌溉水源

1级:用地表水灌溉,

2级:用浅层地下水灌溉。

3级:用深层地下水灌溉。

F4 农用地分等评价指标分值和权重的确定

F4.1 基本要求

F4.1.1 农用地分等评价指标分值是指根据某项诊断指标的级别确定的对于农用地质量而言的分数,其值越大,说明该农用地在这方面的质量越好;其值越小,说明该农用地在这方面的质量越差。

F4.1.2 农用地分等评价指标权重是指各项诊断指标对农用地质量影响的大小,权重越大,说明该性质对农用地质量的影响越大,权重越小,说明该性质对农用地质量的影响越小。F4.1.2 中国地域广阔,各区域自然条件差异很大,其农用地分等的评价指标、指标分级、指标分值和指标权重也肯定有差异。因此,根据自然条件对全国进行了分区(见本规程附录B);各县可以在该附录中查到本县所位分区,在本附录中查到本县农用地分等评价指标体系所包含的必选评价指标,这些诊断指标的分级、以及诊断指标级别所对应的指标分值和指标权重。

F4.1.3 如果各地实际情况与附件2中给出的评价指标、指标分级、指标分值及指标权重有较大出入,可参考附件3给出的全国性评价指标、指标分级、指标分值及指标权重,来确定本地区的评价指标、指标分级、指标分值及指标权重。

F4.1.4 考虑到土壤污染不是普遍现象,本附录中,没有给出土壤污染的等级、分值和权重。如果本地土壤污染已经造成农产品不能食用,甚至都不能作为牲畜饲料时,可以将此

耕地作为末等地。

附件F1 农用地分等评价指标调查记载表

表F1 农用地分等单元土壤指标及其分级调查记载表

注:1.权属注明县、乡、村委会(或集体经济组织)名称。

2.备注填写本表没有设计,而对农用地质量影响重大的因素及其分级。

附件2 全国各区自然质量因素及权重

表F2.1 各区土地自然质量选取因素及权重一览表

111

112

113

附件F3 区域性土壤指标分级、指标分值、指标权重

F3.1 东北区农用地分等评价指标、指标分级、指标分值、指标权重表F3.1.1 东北区土壤指标分级及其分值

表F3.1.2 东北区土壤环境指标及其分值

表F3.1.3 东北区山地丘陵(岗地)坡耕地评价因素及权重

表F3.1.4 东北区平原耕地评价因素及权重

F3.2 黄淮海区农用地分等评价指标、指标分级、指标分值、指标权重表F3.2.1 黄淮海区土壤指标分级及其分值

表F3.2.2 黄淮海区土壤环境指标及其分值

表F3.2.3 黄淮海区山地丘陵坡耕地评价因素及权重

表F3.2.4 黄淮海平原区平原耕地评价因素及权重

F3.3 长江中下游区农用地分等评价指标、指标分级、指标分值、指标权重表F3.3.1 长江中下游区土壤指标分级及其分值

表F3.3.2 长江中下游区土壤环境指标及其分值

表F3.3.3 长江中下游区山地丘陵坡耕地评价因素及权重

表F3.3.4 长江中下游区平原耕地评价因素及权重

F3.4 江南区农用地分等评价指标、指标分级、指标分值、指标权重表F3.4.1 江南区土壤指标分级及其分值

表F3.4.2 江南区土壤环境指标及其分值

表F3.4.3 江南区山地丘陵坡耕地评价因素及权重

表F3.4.4 江南区平原耕地评价因素及权重

F3.5 华南区农用地分等评价指标、指标分级、指标分值、指标权重

表F3.5.1 华南区土壤指标分级及其分值

表F3.5.2 华南区土壤环境指标及其分值

表F3.5.3 华南区山地丘陵坡耕地评价因素及权重

表F3.5.4 华南区平原耕地评价因素及权重

F3.6 内蒙古高原及长城沿线区农用地分等评价指标、指标分级、指标分值、指标权重表F3.6.1 内蒙古高原及长城沿线区土壤指标分级及其分值

表F3.6.2 内蒙古高原及长城沿线区土壤环境指标及其分值

表F3.6.3 内蒙古高原及长城沿线区山地丘陵坡耕地评价因素及权重

表F3.6.4 内蒙古高原及长城沿线区平原耕地评价因素及权重

F3.7 黄土高原区农用地分等评价指标、指标分级、指标分值、指标权重表F3.7.1 黄土高原区土壤指标分级及其分值

表F3.7.2 黄土高原区土壤环境指标及其分值

表F3.7.3 黄土高原区山地丘陵坡耕地评价因素及权重

表F3.7.4 黄土高原区平原耕地评价因素及权重

F3.8 四川盆地区农用地分等评价指标、指标分级、指标分值、指标权重表F3.8.1 四川盆地区土壤指标分级及其分值

表F3.8.2 四川盆地区土壤环境指标及其分值

表F3.8.3 四川盆地区山地丘陵坡耕地评价因素及权重

表F3.8.4 四川盆地区平原耕地评价因素及权重

F3.9 云贵高原区农用地分等评价指标、指标分级、指标分值、指标权重表F3.9.1 云贵高原区土壤指标分级及其分值

表F3.9.2 云贵高原区土壤环境指标及其分值

表F3.9.3 云贵高原区山地丘陵坡耕地评价因素及权重

表F3.9.4 云贵高原区平原耕地评价因素及权重

F3.10 横断山区农用地分等评价指标、指标分级、指标分值、指标权重表F3.10.1 横断山区土壤指标分级及其分值

表F3.10.2 横断山区土壤环境指标及其分值

表F3.10.3 横断山区山地丘陵坡耕地评价因素及权重

表F3.10.4 横断山区平原耕地评价因素及权重

F3.11 西北区农用地分等评价指标、指标分级、指标分值、指标权重表F3.11.1 西北区土壤指标分级及其分值

表F3.11.2 西北区土壤环境指标及其分值

表F3.11.3 西北区山地丘陵坡耕地评价因素及权重

表F3.11.4 西北区平原耕地评价因素及权重

F3.12 青藏高原区农用地分等评价指标、指标分级、指标分值、指标权重表F3.12.1. 青藏高原区土壤指标分级及其分值

表F3.12.2 青藏高原区土壤环境指标及其分值

表F3.12.3 青藏高原区山地丘陵坡耕地评价因素及权重

表F3.12.4 青藏高原区平原耕地评价因素及权重

附件F4 全国性土壤指标分级、指标分值、指标权重表F4.1 全国性土壤指标分级及其分值

表F4.2 全国性土壤环境指标及其分值

表F4.3 全国性山地丘陵坡耕地评价因素及权重

表F4.4 全国性平原耕地评价因素及权重

农用地分等定级规程

1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农用地分等定级工作的目的、任务、对象、内容、程序、方法、成果要求、成果的检查验收、成果更新和应用,以及建立技术档案等。 本规程所称农用地是指直接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包括耕地、林地、草地、农田水利用地、养殖水面等。 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1.《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全国农业区划委员会,1984年9月); 2.《城镇土地分等定级规程》 3.《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1997年10月7日发布)。 第一篇总则 3总则 3.1农用地分等定级的目的与任务 3.1.1农用地分等定级的目的 农用地分等定级的主要目的是: a)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对农用地进行科学、合理、统一、严格管理,提高农用地管理水平提供依据; b)为科学量化农用地数量、质量和分布,实施区域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和基本农田保护制度提供依据; c)为理顺土地价格体系、培育完善土地市场,促进土地资产合理配置,开展土地整理、土地征用补偿、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等工作提供依据; d)为实行农业税制改革,公平合理配赋征收农业税提供依据。 3.1.2农用地分等定级的任务 根据农用地的自然属性和经济属性,对农用地的质量优劣进行综合评定,并划分等别、级别。 3.2农用地分等定级的对象 农用地分等定级的工作对象是行政区内现有农用地和宜农未利用地,不包括自然保护区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的永久性林地、永久性牧草地和永久性水域。

3.3农用地分等定级的体系 农用地分等定级采用“等”和“级”两个层次的工作体系。 3.3.1农用地等 农用地等别是依据构成土地质量稳定的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的农用地质量综合评定。农用地等别划分侧重于反映因农用地潜在的(或理论的)区域自然质量、平均利用水平和平均效益水平不同,而造成的农用地生产力水平差异。 农用地分等成果在全国范围内具有可比性。 3.3.2农用地级 农用地级别是依据构成土地质量的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根据地方土地管理工作的需要,在行政区(省或县)内进行的农用地质量综合评定。农用地级别划分侧重于反映因农用地现实的(或实际可能的)区域自然质量、利用水平和效益水平不同,而造成的农用地生产力水平差异。 在没有形式展农用地分等的地方,农用地级别划分可以不考虑光温生产潜力指数的影响,直接依据定级对象所处的自然条件、利用条件和经济条件,采取因素法或样地法确定;在已经开展了农用地分等的地方,则应以农用地等别划分为背景,直接引用农用地分等的中间成果(自然质量分),根据定级对象所处的利用条件、经济条件,对分等参数(土地利用系数、土地经济系数)进行调整,再综合其他定级因素,主要是区位因素和耕作便利因素的影响,对农用地质量级别进行综合鉴定。 农用地定级成果在县级行政区内具有可比性。 3.4农用地分等定级原则 3.4.1综合分析原则 农用地质量是各种自然因素、经济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农用地分等定级应以对造成等级差异的各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为基础。 3.4.2分层控制原则 农用地分等定级以建立不同行政区内的统一等级序列为目的。在实际操作上,农用地分等是在国家、省、县三个层次上展开,农用地定级主要是在县级进行。不同层次的评价成果都必须兼顾区域内总体可比性和局部差异性两个方面的要求。在标准条件下,建立分等定级评价体系,进行综合分析,将具有类似特征的土地划入同一土地等或土地级。 3.4.3主导因素原则 农用地分等定级应根据影响因素因子的种类及作用的差异,重点分析对土地质量及土地生产力水平具有重要作用的主导因素的影响,突出主导因素对土地分等定级结果的作用。 3.4.4土地收益差异原则 农用地分等定级既要反映出土地自然质量条件、土地利用水平和社会经济水平的差异及其对不同地区土地生产力水平的影响,也要反映出不同投入水平对不同地域土地生产力水平和收益水平的影响。

农用地分等定级估价实践

农用地分等定级估价实践及成果应用研究 项目任务书编号:034557282 项目承担单位:河北省地理科学研究所 项目负责人:李强 项目来源:政府资金 联系电话: 关键词:农用地分等定级估价 摘要: 农用土地分等定级估价是国土资源大调查的一项重要内容。随着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深化,土地交易的日渐活跃,土地市场的进一步健全,各地都要陆续开展该项工作,进行农用地分等定级估价工作的方法研究和成果应用研究很有必要。同时,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都要求建立起统一的土地市场。近几年,各地城镇地价已逐步建立,完善土地市场必须建立包括农用地在内的价格体系,这使得农用地分等定级估价工作显得十分迫切。另外,土地制度改革的深化,征地制度改革方法的探讨,都要求建立农用地价格体系,这样农用地分等定级估价成果的应用性研究更显必要。 一、农用地分等定级估价概述 农用地分等定级估价是根据农用地的自然、经济属性,对其质量优劣进行综合量化评定。分等是在全国范围内,按照标准耕作作制度,在自然质量条件、平均土地利用条件、平均土地经济条件下,根据一定的方法和程序进行的农用地质量综合评定,划分等别;定级是在行政区内,依据构成土地质量的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根据地方土地管理和实际情况需要,遵照与委托方要求相一致的原则,即主要考虑定级目的,按照一定的方法和程序进行的农用地质量综合评定,划分级别;估价是指县(市)政府根据需要针对农用地不同级别或不同均质地域,按照不同利用类型,分别评估确定的某一估价期日的平均价格。 二、农用地评价发展历程 (一)国内研究历程 我国农用地评价研究具有悠久的历史。《管子?地员篇》、《禹贡》、《周礼?地官司徒》、《齐民要术》等都对土地评价进行一定研究。这些都是世界上最早的耕地质量评价的著作。

赛罕区农用地定级估价工作报告(上报)

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农用地定级与估价项目 呼和浩特市赛罕区 农用地定级与估价工作报告 呼和浩特市国土资源局赛罕分局 内蒙古煜园房地产评估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二○一○年十二月

目录 第一章概述 (2) 一、自然概况 (2) 二、社会经济概况 (3) 四、土地利用现状 (3) 五、土地质量状况 (4) 第二章土地定级与基准地价评估工作情况 (4) 一、工作目的和任务 (4) (一)工作目的 (4) (二)工作任务 (4) 二、工作范围 (5) 三、工作依据 (5) 四、人员组成 (5) 第三章土地定级估价工作步骤与进程 (6) 一、准备工作(2010年5月) (6) 二、资料收集与整理(2010年5月至7月) (6) 三、外业调查(2010年7月至8月) (6) 四、数据处理(2010年8月至10月) (7) 五、质量检查及成果整理(2010年11月) (7) 第四章成果说明 (7) 一、成果内容 (7) 二、成果特点 (8) 第五章农用地地价成果的应用和建议 (8) 一、在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目标管理中的应用 (8) 二、坚持土地利用与社会经济、生态效益的统一 (8) 第六章工作经验与体会 (9) 一、群众的支持和部门的配合是做好工作的前提条件 (9) 二、团结的技术队伍是做好工作的基础 (9)

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农用地定级与估价工作报告 前言 开展农用地定级估价工作,不仅是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土地管理工作的实际需要,也是国家法律赋予地区人民政府的责任。根据《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纲要》、《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实施方案》和《关于继续开展部分旗县农用地定级与估价工作的通知》(内国土资字[2010]220号)的要求,在赛罕区开展农用地定级和估价工作。 此次农用地定级和估价工作是在特定的用途下,对耕地进行的级别划分和估价工作。主要工作目的:是根据农用地的自然属性和社会经济属性,对农用地特别是耕地的质量优劣进行综合、定量评定,科学的量化赛罕区范围内农用地的质量及分布,划分级别,并且在农用地定级的基础上对其经济价值评价,为农用地流转、农用地开发整理、土地整理项目管理、耕地占补平衡、基本农田保护和国家征收集体土地提供依据和价格参考。

评标因素及权重分值

第五部分用户需求书 一、需求说明 1. 依据招标文件规定,招标文件的技术规格中指出的工艺、材料和设备的标准以及参照的品牌或型号仅起说明作用,并没有任何限制性。投标人在投标中可以选用替代标准、品牌或型号,但这些替代要实质上满足或超过招标文件的要求。项目评审时,由评标委员会负责对投标人提供的替代标准、品牌或型号的响应性进行审查。 2. 用户需求书部分一般包括项目背景、技术要求、商务要求等内容。其中技术要求主要包括采购项目名称、数量、技术规格、质量保证等;商务要求主要包括交货期(完工期)、付款方式、货物安装调试、检验验收、保险、产品配送地点、服务响应、质保期、售后服务等。 1.投标人应充分结合本招标文件上下文了解项目招标需求。

二、技术要求 2.1、货物清单

注:“▲”号条款被视为重要的指标或性能要求,负偏离会导致严重扣分,但不作为废标条款。

三、商务要求 3.1 交货要求 1、交货时间:投标人在签订合同之日起 60天内交货 2、投标人应提供货物的技术文件,包括但不限于设备配置清单、产品说明书、图纸、操作手册、维护手册(含维修密码及接口数据)、质量保证文件、服务指南等,所有外文资料须提供中文译本。文件应随货物一并交付至采购人指定地点。 3、提供的货物必须为全新、经检验合格的产品。产品如需要计量检定的应提供相关计量检定部门出具的合法检定报告。其中,进口设备必须具有报关证明文件、原产地证明和商检合格证明文件。 3.2 付款方式 货到指定地点、验收合格并提供全额发票后支付95%,5%余款作为质保金。质保金在保修期结束后,经采购人确认产品质量无问题后支付。 3.3 运输、安装和验收 1、投标人负责将货物安全无损运抵采购人指定地点,并承担设备的包装、运输、保险、装卸、安装调试、培训、商检及计量检测、关税、增值税和进口代理等费用。 2、采购人有权检验或测试货物,以确认货物是否符合合同规格的要求,并且不承担额外的费用。如果发现所交货物与投标文件中所承诺的不符或存在质量、技术缺陷等,采购人可以拒绝接收该货物,投标人应在 7 天内采取补足、更换或退货等措施,以满足规格的要求,由此发生的一切损失和费用由投标人承担。 3、投标人负责货物的现场安装和调试,提供货物安装、调试和维修所需的专用工具和辅助材料。投标人应在货物运至指定地点后一周内开始安装调试,并在 7 天内安装调试完毕。 4、由投标人代表和采购人组成验收小组对产品进行验收。验收标准按照国家规定标准执行。经检验设备正常运作后签署验收报告,产品保修期自验收合格之日起算。 3.4 培训 中标人应派专业技术人员免费对采购单位指定人员进行定期培训及指导,直至其完全掌握设备的基本故障处理技术。 3.5免费保修期内售后服务要求 1、维修及维护服务 1.1各投标人应在投标文件中列明各主机、配件和易耗品的保修期限,并承诺提供整机免费保修期 1年,终身维修。保修期内,年度定期预防性维护保养次数应不少于 4 次。保修期内免费更换零配件、免工时费。 1.2由设备制造商提供售后服务,4小时内响应,24小时维修到位(不可抗力情况除外)。消耗品和零配件供应及时,特殊情况下可提供备用机。 1.3投标人负责货物的终身维修,保证10年以上供应维修配件,5年内免费提供软件升级服务。 2、质量保证 在保修期内, 投标人应确保年开机率在95%以上, 若不能达到此开机率,将作以下处理:a. 年开机率在90-95%之间按一赔二延长保修期;b. 年开机率在85-90%之间按一赔

SCI收录中国期刊及影响因子

出版地收录 库刊名刊期ISSN 影响因 子 CHINA SCI ACTA CHIMICA SINICA《化学学报》 (中文版) Semimonthly 0567-7351 0.643 CHINA SCI ACTA MECHANICA SINICA《力学学 报》(英文版) Bimonthly 0567-7718 0.587 CHINA SCI ACTA PHARMACOLOGICA SINICA 《中国药理学报》(英文版) Monthly 1671-4083 0.884 CHINA SCI ACTA PHYSICA SINICA《物理学报》 (中文版) Monthly 1000-3290 1.130 CHINA SCI CELL RESEARCH《细胞研究》(英文版)Bimonthly 1001-0602 1.729 CHINA SCI CHEMICAL JOURNAL OF CHINESE UNIVERSITIES-CHINESE《高等学校化 学学报》(中文版) Monthly 0251-0790 0.796 CHINA SCI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STRY 《中国化学》(英文版) Bimonthly 1001-604X 0.592 CHINA SCI CHINESE MEDICAL JOURNAL《医学 杂志》(英文版) Monthly 0366-6999 0.393 1

CHINA SCI CHINESE PHYSICS《中国物理》(物理 Monthly 1009-1963 1.347 学报一海外版) (英文版) Monthly 0256-307X 1.095 CHINA SCI CHINESE PHYSICS LETTERS《中国物 理快报》(英文版) Semimonthly 1001-6538 0.593 CHINA SCI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科学通 报》(英文版) CHINA SCI COMMUNICATIONS IN Monthly 0253-6102 0.666 THEORETICAL PHYSICS《理论物理通 讯》(英文版) CHINA SCI EPISODES《地质幕》(英文版)Quarterly 0705-3797 1.020 CHINA SCI SCIENCE IN CHINA SERIES Bimonthly 1006-9283 0.247 A-MATHEMATICS《中国科学A辑》(英 文版) CHINA SCI SCIENCE IN CHINA SERIES Bimonthly 1006-9291 0.541 B-CHEMISTRY《中国科学B辑》(英 文版) CHINA SCI SCIENCE IN CHINA SERIES C-LIFE Bimonthly 1006-9305 0.440 SCIENCES《中国科学C辑》(英文版) CHINA SCI SCIENCE IN CHINA SERIES D-EARTH Monthly 1006-9313 0.801 2

农用地分等定级报告

丹东市振安区汤山城镇土地复垦项目建成后耕地质量等别评定报告 辽宁浩霖土地评估有限公司 二○一五年七月

丹东市振安区汤山城镇土地复垦项目建成后耕地质量等别评定报告 编制单位:辽宁浩霖土地评估有限公司 编制人员:杨连晓袁宝 编制日期:二○一五年七月

1 评定范围与任务...................................................................................................................... - 1 - 1.1 评定范围....................................................................................................................... - 1 - 1.2 评定任务....................................................................................................................... - 1 - 2 主要评定依据.......................................................................................................................... - 1 - 2.1法律法规........................................................................................................................ - 1 - 2.2 政策文件....................................................................................................................... - 2 - 2.3 技术标准....................................................................................................................... - 3 - 2.4 基础资料....................................................................................................................... - 3 - 3 项目主要建设内容.................................................................................................................. - 3 - 3.1 土地平整工程............................................................................................................... - 3 - 3.2 灌溉与排水工程........................................................................................................... - 4 - 4 确定评定参数体系.................................................................................................................. - 4 - 4.1 标准耕作制度与指定作物和基准作物的确定........................................................... - 4 - 4.2 因素指标区与评价因素体系的确定........................................................................... - 4 - 4.3 光温和气候生产潜力指数的确定............................................................................... - 7 - 5 分等因素及土样化验.............................................................................................................. - 8 - 6 划分分等单元.......................................................................................................................... - 8 - 6.1划分要求........................................................................................................................ - 8 - 6.2划分方法........................................................................................................................ - 9 - 6.2划分结果........................................................................................................................ - 9 - 7 耕地等别确定.......................................................................................................................... - 9 - 7.1 自然等指数计算........................................................................................................... - 9 - 7.2 利用等指数计算......................................................................................................... - 10 - 7.3 利用等别划分............................................................................................................. - 11 - 8 耕地等别评定结果................................................................................................................ - 11 -

农用地分等定级专题

、自然资源及社会经济概况 (一)地形地貌 (二)气候水文 (三)土壤状况 (四)土地资源状况 (五)社会经济状况 二、目的与任务 (一)目的 农用地分等定级估价的主要目的是: 1、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对农用地进行科学、合理、统一、严格管理,提高农用地管理水平提供依据; 2、为科学量化农用地数量、质量和分布,实施区域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和基本农田保护制度提供依据; 3、为理顺土地价格体系、培育完善土地市场,促进土地资产合理配置,开展土地整理、土地征用补偿、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等工作提供依据; 4、为实行农业税制改革,公平合理配赋征收农业税提供依据。 5、为规范农用地估价行为,保证估价结果客观、公正、科学、合理提供依据。 (二)任务 根据农用地的自然属性和经济属性及其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地位与作用,对农用地的质量优劣进行综合评定,以全县为单位划分农用地等别,以乡为单位划

分农用地级别,并评定级别基准地价。完成全县的农用地分等,完成一个镇的农用地定级估价。 三、工作范围 本次农用地分等的工作范围是全县行政区内现有农用地和宜农未利用地,不包括自然保护区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的永久性林地、永久性牧草地和永久性水域。 本次农用地定级估价的工作范围是苏基镇的农用地。 四、工作程序与步骤 1、工作准备,包括技术准备和组织准备,技术准备主要是编写农用地分等定级估价任务书;组织准备主要是成立课题组,主要由规划院技术人员为主,并聘有关专家任技术顾问,组成海兴县农用土地分等定级课题组,同时抽调土地局技术人员,专抓该项工作。 2、收集资料(分等、定级、估价同时进行); 3、确定标准耕作制度、基准作物和指定作物; 4、确定分等定级估价方法; 5、建立分等指标体系和定级修正模型,并确定因素权重; 6、编制“指定作物—分等因素—质量分”关系表; 7、整理资料; 8、初步绘制指定作物分等因素因子分值图; 9、外业补充调查; 10、编制分等因素分值图; 11、计算样点的指定作物土地利用系数、综合土地利用系数并编制综 合土地利用系数等值区图;

耕地分等技术过程

耕地质量分等二Ο一四年十二月

目录 一、项目背景................................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目的与任务 (3) 三、工作内容 (4) 四、准备工作与资料搜集 (5) 五、外业补充调查 (6) 六、技术路线与工作流程 (8) 七、工作方法 (10) 八、耕地质量等级成果数据库建设 (22) 九、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成果 (29) 十、工作进度................................ 错误!未定义书签。

项目技术方案 一、目的与任务 通过开展基于兴城市土地调查区域的土地调查成果的耕地质量等别成果完善工作,与土地利用现状相衔接,建立耕地质量等别定期调查评价制度、耕地质量等别与产能年度报告制度,为切实加强耕地质量管理和提升耕地资源保障能力提供支撑。 (一)目的 1.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为严格实行耕地补偿制度、实现耕地占补平衡目标、科学核算耕地生产潜力提供依据。分等成果将运用于兴城市土地调查区域划定粮食主产区、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农用地产能核算及粮食增产规划等方面。 2.科学量化耕地质量及其分布,为政府有关部门提供准确、翔实的耕地质量数据,为科学量化农用地数量、质量和分布提供依据。 3.基于国家统一的规范和标准进行兴城市土地调查区域耕地质量等别划分评定,分等结果在全国、全省范围内具有纵向和横向的可比性。通过对不同地区、不同等别的土地分等系数的修正,可以为耕地占补平衡、耕地总量动态平衡、耕地生产潜力核算等提供定量化标准和依据。 4.研究成果客观地反映了农用地自然条件、利用状况和经济价值的优劣差异,为深化农村集体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制定征地统一年产值标准和征地区综合地价、促进农村土地流转、解决征地矛盾等提供依据。 (二)任务 根据耕地的自然属性和经济属性,对兴城市土地调查区域的全部耕地(主要指旱田、水田和水浇地,暂不包括自然保护区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划定的林地、牧草地及其他农用地。)的质量优劣进行综合、定量评定,并划分等别。 耕地分等成果要求在全省和全国范围内具有可比性。

权重的确定方法

权重的确定方法 权重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针对某一指标而言。某一指标的权重是指该指标在整体评价中的相对重要程度。在模糊决策中,权重至关重要,他反映了各个因素在综合决策过程中所占有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直接影响决策的结果。通常是根据经验给出权重,不可否认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实际情况,但凭经验给出的权重有时不能客观的反映实际情况,导致评判结果“失真”。比较客观的权重的判定方法有如下几种: 1.确定权重的统计方法 1.1专家估测法 该法又分为平均型、极端型和缓和型。主要根据专家对指标的重要性打分来定权,重要性得分越高,权数越大。优点是集中了众多专家的意见,缺点是通过打分直接给出各指标权重而难以保持权重的合理性。 设因素集U={n u u u ,...,2,1},现有k 个专家各自独立的给出各个因素i u (i=1,2,...,n )的权重, ∑==k j ij i a k a 11(i=1,2,...,n ),即)1,...,1,1(1 1211∑∑∑====k j nj k j j k j j a k a k a k A 。 1.2加权统计方法 当专家人数k<30人时,可用加权统计方法计算权重。 按公式i s i i k x w a ∑==1计算(其中s 为序号数)然后可得权重A 。 1.3频数统计方法 由所有专家独立给出的各个因素的权重,得到权重分配表,对各个因素i u (i=1,2,...,n )进行但因素的权重统计实验,步骤如下: 第一步:对因素i u (i=1,2,...,n )在它的权重ij a (j=1,2,...,k)中找出最大值i M 和最小值i m , 即{}ij k j i a M ≤≤=1max ,{} ij k j i a m ≤≤=1min . 第二步;适当选取整数p,利用公式p m M i i -计算出权重分为p 组的组距,并将权重从小到大分 为p 组. 第三步:计算出落在每组内权重的频数和频率. 第四步:根据频数和频率的分布请况,取最大频率所在分组的组中值为因素i u 的权重i a (i=1,2,...,n ),从而得权重A=(n a a a ,...,,21). 1.4因子分析权重法 根据数理统计中因子分析方法,对每个指标计算共性因子的累积贡献率来定权。累积贡献率越大,说明该指标对共性因子的作用越大,所定权数也越大。 1.5信息量权数法 根据各评价指标包含的分辨信息来确定权数。采用变异系数法,变异系数越大,所赋的

农用地分等定级估价报告

农用土地分等定级补充完善报告 xxx国土资源局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二xxxx年x月

目录 一、自然资源及社会经济概况 (3) (一)地形地貌 (3) (二)气候水文 (4) (三)土壤状况 (5) (四)土地资源状况 (6) (五)社会经济状况 (6) 二、目的与任务 (7) (一)目的 (7) (二)任务 (7) 三、工作范围 (7) 四、工作程序与步骤 (8) 五、现阶段耕地质量等级成果补充完善 (9) 六、方法的选择和确定 (11) 七、提交成果 (13) (一)文字成果 (13) (二)图件成果 (13) (三)数据成果 (13) 八、成果应用 (14)

一、自然资源及社会经济概况(地方统计年鉴) 德惠市位于吉林省中北部,松辽平原中部,地处东经125°14′-126°28′,北纬44°32′-45°51′区间,北及东北隔松花江与松原市扶余市、榆树市和舒兰市相望,东南与九台市相连,西南与长春市郊接壤,西隔伊通河与农安市毗邻,处在长春、哈尔滨、吉林三大城市重心上。京哈铁路、京哈高速公路、102国道等东北三条物流大动脉平行从区内穿过,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总面积为309600公顷,人均占有土地5.53亩。全市辖4个街道、10个镇、4个乡,总人口为83.98万人。 (一)地形地貌(地方土壤志) 德惠市位于天山~兴安岭地槽褶皱南缘。地质构造属中生界和新生界。中生界为侏罗系的中~上统基底,上覆巨厚的早~中白系。晚白里系层面缺失。新生界为第四系直接覆盖于中白至系构造上,第二层面缺失。德惠市地貌,按成因分为剥蚀堆积地貌和堆积地貌。剥蚀堆积地貌主要是起伏不平的中白里系和第四系地层在地壳不平衡运动中形成的低丘陵和平原区,分布在饮马河东岸的松花江、杨树、达家沟、夏家店、大青咀一带;堆积地貌主要是分布在相对下降的各河床两侧的河谷平原,有漫滩和一级阶地。 市境地处新华夏第二沉降带,松辽断陷的东南部隆起边缘,在白里纪沉积地层之上广泛沉积了第四纪地层。其中以中更新统黄土性沉积分布最多,构成了海拔200米左右的波状起伏冲积台地地形,属于东北平原东部山前冲洪积台地的一部分。

农用地质量分等规程

耕地质量分级规定的主要内容如下:1.耕地质量分级的范围;2。2.农田质量分类的规范性参考文件;3.耕地质量分级原则;4.农田质量分级技术组织;(五)农业地质定级技术路线;6.农田质量分级的具体内容7.本标准规定了一般原则,准备工作和数据安排,田间补充调查,标准耕作制度和参考作物,包括分级单位的划分,农业土地质量的评估,建立标准的样地系统,汇编,验收,更新,归档和应用成果。本标准适用于县级行政区域内现有的农业用地和适合耕种的未利用土地。它不适用于自然保护区和一般土地利用计划中指定的林地,牧场和其他农业用地。22.农业土地质量分类的规范性参考文件,农业土地质量分类的标准2.1,中华人民共和国GB / T 2260行政区划代码,GB / T 19231-2003基本土地术语2.2,GB / T 2.3 21010-2007年土地利用状况分类,33,农业土地质量分类的原则,3.1农业土地质量分类的原则,3.1综合分析3.2,分层控制原则3.3,主导因素原则3.4,土地收入差异原则3.5,组合原则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3.6,跟踪检查原则33,农业土地质量分类原则,农业土地质量分类原则3.1,综合分析原则:农业土地质量是各种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的综合结果分类应基于综合分析是引起等

级差异的各种相对稳定因素;3.2,分级控制原则:农田分类的目的是建立统一的国家等级序列。实际上,农田分类是在国家,省和县各级进行的。县级分类的结果应在县范围内具有可比性;省级协调和总结的结果应在省范围内具有可比性;国家一级的协调和总结结果应在国家范围内具有可比性;3.3,主导因素原理:农用地分类应基于相对稳定的影响因素及其差异,着眼于对土地质量和土地生产力起重要作用的主导因素。结果表明,主要因素起着重要作用。在分类结果中的作用;33.农业土地质量分类原则,农业土地质量分类原则3.4,土地收入差异原则:农业土地分类应反映自然质量条件,土地利用水平,社会和经济水平差异对区域土地生产力的影响级别5.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原则:农用地分类应基于定量计算。定性分析的结果可用于调整和确定农用土地分类结果,提高农用土地分类结果的准确性;3.6,跟踪检查的原则:在农用土地分类工作中,应对每一步结果进行测试,并进行专家咨询和论证,以确保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4.1。国务院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建立了统一的农业用地分类标准参数体系,包括光温(气候)生产力潜力指数,标准耕作制度和国家成果汇总。4.2。省土地行政主管

权重确定和计算

3.3 评价因素权重确定的基本理论 权重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在评价因素体系中每个因素对实现评价目标和功能的相对重要程度就是该因素的权重。权重是综合评价的重要信息,一组评价指标体系相对应的权重组成权重体系。一组权重体系{W i|i=i,2,…,n}必须满足下述两个条件: (1)0 < wi < 1,i=1,2,…,n。(3-1 ) n (2)w i 1 (3-2) i1 其中n 是权重指标的个数 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权重的确定: 设某一评价的一级指标体系为{V i |i=1,2,…,n}其对应权重体系为{W i|i=1,2,…,n}则有: (1) 0 < W i < 1 , i=1,2,…,n。(3-3) n ( 2) W i 1 (3-4) i1 如果该评价的二级指标体系为{V j |i=1,2,…,n ; j=1,2,…,m},则其对应的权重体系为{W j|i=1,2,…,n ; j=1,2,…,m}应满足: (1) 0< w i < 1 , i=1,2,…,n。(3-5) n ( 2) W i 1 (3-6) i1 nm ( 3) W i W ij = 1 (3-7) i1j1 对于三级、四级指标可以以此类推。权重体系是相对指标体系来确定的。首先必须有指标体系,然后才有相应权重系数。指标权重的选择实际也是对系统评价指标进行排序的过程,而且权重值的构成应符合以上的条件。

3.4权重确定的方法 权重确定的方法很多,主要有主成分分析法、德尔菲法(Delphi )、层次分析法 (AHP。本文中主要运用层次分析法来确定评价因素的权重。 层次分析法通过分析复杂系统所包含的因素及相关关系,将系统分解为不同 的要素,并将这些要素划规不同层次,从而客观上形成多层次的分析结构模型。将每一层次的各要素进行两两比较判断,按照一定的标度理论,得到其相对重要程度的比较标度,建立判断矩阵。通过计算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值极其相应的特征向量,得到各层次要素的重要性次序,从而建立权重向量【5】。 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的步骤: (1)建立树状层次结构模型。在本文中,该模型就是安全评价因素体系。 (2)确立思维判断定量化的标度。在两个因素相互比较时,需要有定量的标度,假设使用前面的标度方法,则其含义如表4-1所示, 按表4-1标度方法来确定标度。 表3-1层次分析法判断标度确定原则 标度含义 1表示两个因素相比具有等性 3表示两个因素相比一个因素比另一个因素稍微重要 5表示两个因素相比一个因素比另一个因素明显重要 7表示两个因素相比一个因素比另一个因素强烈重要 9表示两个因素相比一个因素比另一个因素极端重要 2、4、6、8为上述相邻判断的中值 (3)构造判断矩阵。运用两两相比的方法,对各相关元素进行两两相比较评分,根据中间层若干指标,可得到若干两两比较判断矩阵。 (4)计算权重。这一步将解决n个元素A , A2,…A n权重的计算问题,对于表4-2的两两比较的方法得到矩阵A,解矩阵特征根,计算权重向量和特征根max的方法有“和积法”、“方根法”、和“根法”。 本文选用了计算较为简便的“和积法”,其计算步骤如下: ①对A按列规范化,即对判断矩阵A每一列正规化: a ij a ij n (i,j =1,2,…,n )(3-8) a ij

农用地分等定级第三章

第三章农用地定级 第一节农用地定级的方法与步骤 3.1.1 农用地定级的方法和原则 1)农用地定级的方法和原则 农用地定级的两条思路: ①从原因或本质入手,以土地质量为标准,从分析造成土地质量的原因入手, 评价量化土地因素质量分值,评价土地级别;优点:客观、真实;缺点:影响土地质量的因素存在地区差异,评价因素和指标难以统一,不利于地区间比较。 ②从结果或外在表现入手,对土地产出或土地收益进行修正,排除非土地因素 的影响,根据修正后的土地产量或土地收益来反推土地级别。优点:将土地级别与土地利用的结果紧密联系,有利于不同地区间土地级别的比较;缺点:非土地因素如投入强度、经营管理水平、科技水平等不确定因素的影响造成土地利用结果不稳定。 目前我国采用第一种思路开展定级工作,并形成了三种基本方法:因素法、修正法和样地法。 因素法——通过对构成土地质量的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的综合分析,确定定级参评因素因子体系及其权重,计算单元因素总分值,以此为依据客观评定农用地级别;优点:独立性强,不受有无分等结果影响;缺点:与区域为其他农用地定级结果可比性差。 修正法——是在农用地分等指数的基础上,根据定级目的,选择区位条件、耕作便利度等因素计算修正系数,对分等结果进行修正评定农用地级别是分等结果的细化和深入;优点:充分利用分等结果,地域间土地级别可以比较;缺点:独立工作性较差。 样地法——以选定的标准样地为参照,建立特征属性计分规则,通过比较计算定级单元特征属性分值,评价土地级别。缺点:依赖土地分等结果,可比性差。2)农用地定级的基本原则 ①合分析原则 ②导因素原则 ③土地收益差异原则 ④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原则

农用地分等定级与估价项目实施方案

农用地分等定级与估价项目实施方案 一、目的意义 《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发[XX]28号)明确指出,“各类非农业建设经批准占用耕地的,建设单位必须补充数量、质量相当的耕地,补充耕地的数量、质量实行按等级折算,防止占多补少、占优补劣。”“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必须保证现有基本农田总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实行补充耕地监督的责任追究制,国土资源部门和农业部门负责对补充耕地的数量和质量进行验收,并对验收结果承担责任。”因此,开展农用地分等定级与估价工作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科学的进行土地管理的必然要求,更是贯彻落实国务院28号文件的需要。 二、遵循的技术路线 以《农用地分等规程》(TD/T1004-XX)、《农用地定级规程》(TD/T1005-XX)、《农用地估价规程》(TD/T1006-XX)为准绳,以《河北省农用地分等定级与估价技术方案》、《河北省农用地分等定级与估价技术方案补充规定》为依据,并参考《城镇土地分等定级规程》、《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等有关材料,采用因素法分等,修正法定级,收益还原法等评估农用地基准地价及农用地征用地价,用基准地价修正系数法评估宗地地价,在具体操作中做

到资料分析与实际调查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常规方法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 三、工作内容与时间安排 (一)搜集资料与外业调查 搜集××市的自然、社会、经济条件(图件、文字资料),同时,按室内初步确定的评价单元,课题组成员到现场逐单元调查其土地特性、土地利用水平、投入产出情况;采集典型剖面耕层图样;核准单元边界、外业调查搜集到的第一手资料是内业汇总的最主要基础资料,这一步是农用地分等定级与估价工作的重要环节,要求在XX年9月完成。 (二)内业处理:包括资料整理,计算机计算各种参数、单元分等定级因素分值、指定作物质量分、土地利用系数、土地经济系数及分等定级指数,测量和划分本县农用地等别、级别XX年11月间完成。 (三)单元质量分实地校验:为保证分等结果的精确度,各单元的质量分计算出来,农用地质量等别初步划分出来后,由沧州市国土局组织有关人员,随即抽取5%的单元,到现场进行检验,发现有错误的及时纠正,XX年12月完成。 (四)地价测算:包括农用地基准地价、宗地地价的测算,XX年3月底前完成。 (五)编制本县农用地分等定级与估价报告(含

农用地产能核算技术规范

农用地产能核算技术规范(大调查专用稿) 二○○七年十月

目录 1 范围 (1) 2 引用文件 (1) 3 术语与定义 (1) 4 总则 (3) 5 准备工作 (7) 6 资料补充调查 (7) 7 农用地理论产能核算 (9) 8 农用地可实现产能核算 (11) 9 农用地实际产能核算 (13) 10 区域农用地利用强度和潜力评价 (14) 11 县级成果 (15) 12 省级成果 (17) 13 成果验收 (18) 14 成果更新 (20) 15 成果归档与应用 (21) 附录A(规范性附录)农用地产能核算工作调查表 (22) 附录B(规范性附录)农用地产能核算过程表 (24) 附录C(规范性附录)农用地产能核算结果表 (26) 附录D(规范性附录)农用地产能核算工作报告、技术报告编写参考提纲 (28) 附录E(规范性附录)农用地产能核算数据库表格格式 (31)

1 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农用地产能核算工作的目的、任务、对象、原则、内容、程序、方法、成果要求、成果检查验收、成果更新和应用以及档案管理等。 本规范适用于县级行政区内现有农用地和宜农未利用地,不适用于自然保护区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划定的林地、牧草地及其他农用地。 2 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范的引用而成为本规范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版(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范,然而,鼓励根据本规范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范。 GB/T 2260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 TD/T 1004-2003 农用地分等规程(2003年4月8日) GB/T21010-2007土地利用现状分类(2007年8月10日) 3 术语与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本规范。 3.1 农用地 本规范所称农用地是指直接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包括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及其他农用地。 3.2 农用地等 根据《农用地分等规程》的要求,在全国范围内,按照标准耕作制度,在自然质量条件、平均土地利用条件、平均土地经济条件下,根据规定的方法和程序进行的农用地质量综合评定,划分出的农用地等别。 3.3 基准作物 是标准粮换算的基准,指全国比较普遍的主要粮食作物,如小麦、玉米、水稻,按照不同区域生长季节的不同,进一步区分的春小麦、冬小麦、春玉米、夏玉米、一季稻、早稻和晚稻等7种粮食作物。 3.4 指定作物 指行政区所属耕作区标准耕作制度中所涉及的作物。见《农用地分等规程》附录B。3.5 标准粮产量 标准粮产量是农用地分等确定的以国家指定的基准作物产量为基准,其他指定作物的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