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多尺度铝合金微观组织演变模型研究进展

多尺度铝合金微观组织演变模型研究进展

多尺度铝合金微观组织演变模型研究进展
多尺度铝合金微观组织演变模型研究进展

多尺度铝合金变形组织演变建模研究进展1王冠1,2,卞东伟1,寇琳媛1,易杰2,刘志文2,李落星2

(1.宁夏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银川750021;

2.湖南大学,汽车车身先进设计制造国家重点实验室,长沙410082;)

摘要:铝合金在热成型过程中,微观组织会发生晶粒长大、晶粒不均匀变形、动态再结晶等一系列复杂的演化,而这些材料内部微观结构的改变,会直接影响到铝合金的综合性能。通过掌握变形过程中微观组织演变的物理本质,来达到控制微观组织及产品性能的目的,已经越来越受到材料研究者的重视。本文综述了铝合金变形组织演变建模的研究现状,重点介绍了多尺度模拟方法,同时指出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展望了铝合金变形组织演变建模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铝合金;微观组织演变;多尺度建模;热压缩变形;

Research Progress in Multi-scale modelling of microstructure evolution during hot deformation of

aluminum alloy

WANG Guan1,2, BIAN Dong-wei1, KOU Lin-yuan1, YI Jie2, LIU Zhi-wen2, LI Luo-xing2

(1.College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Ningxia University, Yinchuan 750021, China;

2.State Key Laboratory of Advanced Design and Manufacture for Vehicle body, Hunan University,

Changsha 410082;)

Abstract:During the hot forming process of aluminum alloy, microstructure will occur in a series of complex evolution such as grain growth, inhomogeneous deformation, dynamic recrystallization and which will directly affect the comprehensive properties of aluminum alloy. By mastering the physical essence of the microstructure evolution during heat deformation,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controlling the microstructure and the properties of the products has been pai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by the researchers of materials.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research status quo of modelling of microstructure evolution during hot deformation of aluminum alloy, especially for the multi-scale simulation method, and points out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current research and forecast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modelling of microstructure evolution during hot deformation of aluminum alloy.

Key words: Aluminum alloy; Microstructure evolution; Multi-scale modelling; Hot compression deformation;

铝合金具有密度低、比强度高、耐腐蚀性好、可循环利用等优点,被公认为汽车轻量化的理想材料。近年来铝合金在汽车上的用量持续增加,但汽车用铝合金目前主要还是集中在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605234);宁夏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Z1646);宁夏高校科学研究项目(NGY2016067);湖南大学汽车车身先进设计制造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资助项目(31515007)

收稿日期:修订日期:

作者简介:王冠(1985-),男,河南郑州人,讲师,博士。E-mail:belonging@https://www.doczj.com/doc/8914851240.html,

通信作者:王冠

轮毂、发动机、变速箱壳体等铸件,车身用型材和板材则相对较少。特别是,我国自主品牌汽车几乎没有主流车型使用铝材加工车身结构,国内也还没有成熟的车身铝合金型材、板材的供应商。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汽车车身用铝合金性能要求较高,必须同时具有较高的强度、优异的吸能性能以及稳定可靠的变形模式,需要严格制定热成形工艺以控制加工过程中微观组织的演变。然而,铝合金热变形参数与微观组织演变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在高温和变形的共同作用下,不仅产生应力和应变的改变,微观组织也会发生一系列显著变化(如晶

粒长大、晶粒不均匀变形、动态再结晶等),同时晶界迁移、位错钉扎、原子扩散等都会影

响晶粒的形态[1]。其中晶界迁移对铝合金热变形过程中晶粒组织的演变起到了重要作用,决定了材料在变形、回复、再结晶及晶粒长大过程中显微结构的变化[2],如晶粒形貌、尺寸分布的演变以及晶界迁移与晶粒变形共同作用下晶粒取向的改变。

由于晶粒组织对产品最终的综合性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预测和控制铝合金热成形过程中微观组织演变成为了关键问题。从应用的角度出发,重要的任务是如何将材料的微观组织演变与热传导、塑性变形整合成一个完整统一的系统,并通过现代计算机手段预测金属加工的最终晶粒组织与材料性能。本文综述了多尺度铝合金变形组织演变模型的研究现状,并展望了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1 铝合金热变形行为研究

晶粒长大是多晶体材料最普遍的显微组织演变过程。晶粒尺寸及均匀性对材料的塑性、韧性、强度、硬度等力学性能及机械加工性能都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对于铝合金微观组织演变的研究越来越受到相关学者的重视。例如,李慧中等[3]、周坚等[4]和HUANG等[5],利用OM、TEM等手段,分别研究了变形温度和应变速率对2519铝合金和7B50铝合金热压缩变形过程中微观组织的演化行为,以及单道次热压缩过程中6016铝合金显微组织演变和不同变形条件下的组织形貌特征。陈修梵等[6]对均匀化处理后的7050铝合金进行热压缩试验,发现随着变形温度升高和应变速率下降,合金位错密度降低,流变应力减小。在热变形过程中,合金的主要软化机制由动态回复逐渐演变为动态再结晶,热变形组织由位错亚结构转变为再结晶组织。陈学海等[7]通过等温压缩实验,系统研究了热变形参数对7085铝合金热变形组织演变的影响。得出了升高变形温度以及降低应变速率,均有利于该合金的动态再结晶发生,并采用线性回归方法建立了该合金的再结晶模型。张新明等[8]对7050铝合金进行多道次热压缩试验,并观察了该合金在不同终了温度热压缩变形后及固溶时效后的显微组织。得出了随着变形终了温度的升高,各相同道次的流变应力逐渐下降。合金在热变形过程中动态、静态软化消耗的变形能逐渐增加,固溶时效后再结晶组织逐渐减少。寇琳媛等[9]研究了7150铝合金的热变形流变应力行为及显微组织演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和应变速率的降低,合金中拉长的晶粒发生粗化,亚晶尺寸增大,再结晶晶粒在晶界交叉处出现并且晶粒数量逐渐增加。WANG等[10]通过热压缩试验,对7050铝合金显微结构进行了分析,建立了同时考虑晶格扩散和晶界扩散耦合效应的修正模型,提出了不同变形条件下的扩散机制,并发现晶界滑移可能导致较高温度和较低应变速率下蠕变指数的降低。以上学者研究了热压缩实验下铝合金的微观组织演化规律,探明了热变形参数对微观组织演变的影响,为铝合金热变形行为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然而这些研究未能充分揭示金属的内在变形机理,不适用于完整描述微观组织的动态演变过程。

对于金属材料而言,显微结构的演变尤其是晶粒长大和动态再结晶过程均与晶界迁移有关。铝合金属于高层错能金属,其热变形的主要恢复机制为动态回复。Sellars[11]指出,界面能的降低是晶粒长大的主要驱动力。Gourdet[12]发现对于高层错能合金,在高温压缩变形过程中伴随有晶界迁移现象。大量研究表明,随着变形温度的升高,铝合金的动态晶界迁移模量迅速增大,而晶界迁移所需的驱动力较小,即使非常小的晶界迁移速率也能导致在中等应

变条件下晶粒尺寸及取向的变化[13]。Louat[14]指出晶界的移动可以类似于晶界的随机扩散过程,晶粒在长大过程中晶界面积减小,能量降低,使得晶界的迁移总是向着其曲率中心方向迁移。周自强等[15]通过纯铝双晶试样的研究,发现晶界迁移发生于较高温度处,且晶界迁移形态与原晶界的形状有关,其方向一般是朝向晶界界面曲率中心,而对于平直的晶界界面或者细观上界面成凹凸起伏的曲面时,晶界迁移将呈波浪式形态。以上研究证明了晶界迁移对铝合金显微结构演变尤其是晶粒长大和动态再结晶过程的重要影响。晶界迁移速率与宏观变形温度、应变速率等有着紧密的联系,但该方面的研究工作多停留在定性阶段。定量描述不同材料在不同变形条件下的晶界迁移率将有助于精确建立晶界迁移和微观组织演变之间的联系。

2 基于经验或半经验的晶粒尺寸演变模型和流变应力模型

金属材料的机械性能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其微观组织,材料加工过程中微观组织的控制非常关键,因此能够准确预测组织的演变过程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工程应用中一般采用一些简单的材料本构方程来描述应变、应变速率、温度对流变应力及晶粒尺寸的影响。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各国研究学者提出了非常多的热变形条件下的流变应力模型。然而大部分模型属于经验或半经验模型,这些理论模型均无法考虑材料微观组织在变形过程中的变化。例如[ZenerHollomon,1944][16],[M. C. Sellars,1966][17],[Johnson Cook,1983] [18],[Khan,2007][19],[Sung,2010][20].其中最有名的是Arrhenius模型[21],该模型被广泛的应用于高温流变应力的预测。Arrhenius模型能够合理的描述应变速率,温度对流变应力的影响。通过采用Zener-Hollomon参数,能够更加准确的预测不同变形条件下的流变应力。该模型利用超正弦函数描述稳态流变应力值,但是由于超正弦函数中变量仅与温度和应变速率有关,忽略了塑性应变对流变应力的影响。Lin等(2008)[22]基于Arrhenius模型,采用多项式拟合的方式描述42CrMo合金中应变及应变速率对流变应力的影响,但该模型属于经验模型,无法描述变形过程中材料内部微观组织的演变。此外,SHI等[23]基于Zener?Hollomon方程构建了6005A铝合金的大应变量热变形本构关系模型。PATURI等[24]分别通过修正的J?C模型和修正的Z?A模型预测了AA7075-T6铝合金的热变形行为,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两种修正模型均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但修正的Z?A 模型的预测能力相对更好。TOROS等[25]和HAGHDADI等[26]分别基于ANN方法构建了Al-Mg合金和A356铝合金的热变形流变应力模型,并通过对比补偿修正了Zener?Hollomon模型,验证了ANN模型的可靠性。

国内相关学者也对此开展了深入的研究,吴文祥等[27]通过分析2026铝合金热压缩流变应力行为,得出了该合金的变形温度和应变速率对流变应力的影响规律,并利用本构方程对流变应力值进行修正,进而绘制了功率耗散图。段龙松等[28]考虑应变速率和温度对变形的影响,建立了6061铝合金的修正本构模型和高温流变应力模型,采用考虑温升效应的参数反求法,并结合有限元模拟软件,准确预测该合金的热变形行为。本文作者[29]通过等温压缩实验研究6061铝合金的流变应力行为,采用未考虑温升效应的参数反求法及考虑温升效应的参数反求法求解流变应力方程参数,并与回归统计法得到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建立了准确的6061铝合金高温流变应力本构模型。以上这些模型较好的描述了热变形过程中变形参数对流变应力的影响,但这些模型仍属于经验模型,无法反映变形过程中微观组织演变等物理过程。

近些年,随着材料测试分析技术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学者建立了材料在成形过程中基本物理变化的数学模型。根据经典理论,平均晶粒尺寸可以通过稳态流变应力水平来描述,Twiss[30]结合实验与数值分析对此做了系统的理论研究。Krempl[31]和Bammann [32]应用内变量理论成功的建立了材料统一的蠕变本构方程。众多研究学者在该研究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的改进模型,并通过实验等手段确定了不同类型材料的模型参数取值范围,

Poirier[33]、Shimizu[34]、Stipp[35]等,其中最有名的是Sellar[36]模型,其在前人理论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非物理机制的晶粒尺寸模型,该模型能够通过实验数据的回归处理快速获得晶粒尺寸的近似解,但由于模型较简单,无法真实反映不同变形温度、变形速率等条件下材料微观组织的变化。因此,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越来越多的研究工作开始同时关注晶粒尺寸的减小与晶粒长大两个过程的交互影响,并提出了一些改进模型,例如Matsui[37]和Manohar[38]、HakanHallberg[39]、Yin[40]等,他们通过引入Z参数、初始晶粒尺寸d0和塑性应变εp等变量,进一步提高了模型的拟合精度,并获得了较好的结果。

上述这类晶粒模型多为经验或半经验模型,能够较好的预测材料热变形过程中平均晶粒尺寸的变化,但需要大量的实验数据累积,且均无法反映晶粒演变的真实物理过程。因此,一些学者尝试从晶粒长大的基本物理本质建立微观组织的演变模型。李淼泉[41],李晓丽[42],罗皎[43,44]等通过引入位错密度作为内变量,建立了钛合金微观组织的演变模型,并准确预测了晶粒尺寸及α相分数等显微结构的变化。HakanHallberg[39]基于May[45]的研究,探讨了晶界迁移与晶粒尺寸之间的关系,通过引入初始晶粒尺寸与饱和晶粒尺寸,并结合有效塑性应变εeff与临界应变εc构建了包含再结晶过程影响的晶粒尺寸模型。Gourdet[4,46]结合晶界迁移理论,提出了准静态晶粒厚度与变形温度、应变速率的关系模型,并通过晶粒厚度的变化求解晶界迁移速率V m。Marx[47]基于有效晶界迁移速率引起的空间和时间变化模拟了金属的再结晶过程。Sellars和Zhu[48]结合内变量理论使用速度方程建立适用于动态变形条件下,能够描述位错密度演变,晶粒尺寸长大,动态再结晶过程的流变应力本构模型。Lin [49,50]建立了金属材料热变形粘塑性统一本构方程,适用于解决金属多道次热轧成型的问题,该模型包含动态再结晶、位错密度、应变硬化以及晶粒尺寸等变量。杨栋等[51]通过对7075铝合金进行热模拟压缩实验,采用金相定量法对热变形后材料的显微组织晶粒度进行测量,建立该合金热变形时动态再结晶晶粒度演化模型。LI等[52]利用EBSD等手段,分析了热压缩试验下7005铝合金微观组织演变和流变应力行为,发现在高应变速率下材料的软化与动态回复过程中晶界迁移引起的晶粒粗化有关,并建立了描述晶界迁移过程的数学模型。

上述晶粒演变模型通过对过程参量的合理选择与计算,反映了晶粒演变的真实物理过程,然而这些模型大多建立在完美均匀材料的假设下,且真实材料中晶粒尺寸、晶粒形貌、晶粒取向等都是不均匀且随机分布的,因此并不能准确的描述多晶材料的微观组织演变过程,想要提高准确性,必须建立多尺度本构模型。

3 多尺度晶粒演变模型

目前材料设计和加工的研究主要基于单一的时空尺度,然而真实材料的时空尺度多达十几个量级,不同的研究方法只能针对某一个或几个量级的时空尺度,想要更加全面的研究材料的宏微观耦合变形过程,需要在随机性模拟的基础上采用多尺度耦合的研究方法。

随机性模拟(Stochastic modeling)是构建多尺度模型的基础,其采用概率方法来研究晶粒的长大和演变过程,包括晶粒尺寸、取向和形貌的随机分布,以及组织演变过程中能量与结构起伏的随机波动,更加接近材料真实的显微结构演变过程。随机性方法主要包括Monte Carlo(MC)法、Cellular Automat(CA)法和相场(PF)法等。MC法以界面能最小为原则,以概率统计理论为基础,以随机抽样为手段对晶粒生长过程进行模拟,具有简洁性、可编程性、易可视化等优点,但是其对于复杂条件下微观组织的模拟有一定的局限性[53]。CA法结合了概率统计方法和确定性法的优点,能够描述更加复杂的显微结构演变过程,物理意义更加明确,但CA法在模拟过程中的时间步与真实时间不一致[54]。相场(PF)方法通过引入场变量来表述组织的相变过程,其优点在于不需要追踪界面的几何形态,具有较高的精度,但相场法的计算资源消耗量巨大,可模拟的尺度相对较小,更适合求解金属凝固过程中组织的演变[55]。

Goetz[56],Semiatina[57]和Jin等[58]根据高温变形条件下的流变应力曲线,提出一种新

的再结晶描述方式,称为元胞自动机。应用元胞自动机法能够定量的描述材料变形过程中再结晶晶粒的长大过程,并能够准确预测材料的流变应力。国内学者李旭等[59]基于晶粒长大的理论模型,结合曲率机制与概率性转变规则,建立了晶界迁移率与晶界能各向异性条件下的二维元胞自动机模型,利用该模型对等温条件下晶粒的生长过程进行了模拟。花福安等[60]结合晶粒生长的统计分析理论和概率性转变规则,建立了基于曲率驱动机制的晶粒正常生长的二维元胞自动机模型。邓小虎等[61]建立了一类模拟金属材料动态再结晶的三维元胞自动机模型,把宏观尺度的热加工参数与介观尺度的位错密度变化相耦合,考虑了动态回复、形核率、应变和初始晶粒尺寸的影响,利用该模型可以追踪动态再结晶过程微观组织的变化,并且可以得到再结晶晶粒形态及晶粒的取向和大小。武川[62]将CA法与晶体塑性有限元法相结合,建立了宏观变形场与微观组织演化顺序耦合的钛合金不连续动态再结晶模型,成功预测了晶粒不均匀变形对微观组织形态演化的影响。王浩[63]通过CA法的二次开发建立了能准确反映正常晶粒长大、晶粒拓扑结构变化及动态再结晶过程的晶粒演变模型。崔振山[64],陈飞[65]将多道次CA模型与有限元相结合,通过引入物质坐标系和元胞坐标系建立了晶粒变形和再结晶晶粒等轴长大的模型。

此外,还有一些学者致力于利用相场法研究显微组织演变行为。王永彪等[66]采用连续相场模型对晶粒形核过程进行模拟,引入类似于纳米颗粒的界面效应,研究了形核过程中晶核的析出、形核数目变化、晶界厚度变化以及晶核生长的特点。任秀[67]等采用晶体相场模型,分别模拟了纯物质小角度晶界和大角度晶界结构及变形过程中的晶粒转动及晶界迁移。得出了小角度晶界迁移的主要机理是构成晶界的位错的滑移和攀移,而大角度晶界的迁移主要依靠晶界两侧原子的跳动及晶界位错等缺陷的运动。魏承炀,李赛毅[68]利用相场法建立了一个可应用于研究温度梯度影响下的晶粒生长行为的二维模型,模拟了多晶材料退火过程中由温度梯度引起的非均匀晶粒生长和定向晶粒生长行为。高英俊等[69]将多态相场(MSPF)模型与晶格畸变模型相结合,通过构造变形晶粒的初始亚晶组织,计算模拟再结晶过程中亚晶通过合并与吞噬机制进行长大的微观演化过程,系统研究了变形量对亚晶尺寸分布和亚晶长大速率的影响。李俊杰等[70]采用相场法研究了第二相颗粒尺寸大小和体积分数对晶粒长大过程的影响,认为第二相颗粒体积分数越大,单个第二相颗粒尺寸越大,其对晶界钉扎作用越强,但当体积分数一定时第二相颗粒尺寸越小,总的钉扎效果越强,最终晶粒尺寸越小。以上工作对多尺度微观组织演变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极大地加深了人们对材料变形过程中微观组织演变的认识,对正确理解铝合金热变形工艺与工件内部质量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但由于铝合金热变形过程中微观组织演变是动态的和带有随机性的,非常复杂,建立宏观与微观的直接耦合关系较为困难,虽然对于一些问题可以取得比较满意的预测效果,但不能普遍适用于实际工业中铝合金热加工问题的分析。

结论

(1)晶粒长大与宏观变形条件及微观演变机制关系密切,晶界迁移对铝合金晶粒组织的演变起关键作用,定量描述铝合金在不同变形条件下的晶界迁移速率能够搭建微观组织演变与宏观变形之间的桥梁。

(2)现有的经验模型多建立在完美均匀材料的假设下,通过对过程参量的合理选择与计算可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较好的预测材料热变形过程中平均晶粒尺寸的变化,但仍无法反映晶粒演变的真实物理过程。

(3)铝合金在热变形过程中,原始晶粒组织的状态(尺寸、取向、形貌等)存在随机性,在特定的准则约束下,其晶粒的演变过程存在规律性,以微观组织结构为基础的多尺度晶粒演变模型能较为准确的反映材料变形过程中晶界迁移、再结晶、晶粒取向改变等现象的物理本质。

(4)基于随机性模拟的晶粒模型,其结果对样本和特征变量的抽取有较强的依赖性,难以直接建立宏观与微观的多尺度耦合关系,计算效率与应用范围有限。

参考文献

[1]Vandermeer R A. A transient effect in grain-boundary migration during recrystallization

inaluminum [J]. ActaMetallurgica, 1967, 15(3):447-458.

[2]Immarigeon J P, Mcqueen H J. Dynamic recovery of aluminum during hot

rolling[J].Canadian Metallurgical Quarterly, 1968, 8(1):25-34.

[3]李慧中, 梁霄鹏, 张新明, 等.2519铝合金热变形组织演化[J]. 中国有色金属学

报,2008,18(2):226-230.

LI Hui-zhong,LIANG Xiao-peng, ZHANG Xin-ming, et al. Microstructure evolution of 2519 aluminum alloy during hot deformation[J]. The Chinese Journal of Nonferrous Metals, 2008,18(2):226-230.

[4]周坚, 潘清林, 张志野, 等. 7B50铝合金热变形组织演变[J]. 材料热处理技术, 2012,

41(2):20-23.

ZHOU Jian, PAN Qing-lin, ZHANG Zhi-ye, et al.Microstructure Evolution of 7B50 Alloy During Hot Deformation[J]. Hot Working Technology, 2012, 41(2):20-23.

[5]HUANG Chang-qing, DIAO Jin-peng, DENG Hua, et al.Microstructure evolution of 6016

aluminum alloyduring compression at elevated temperatures by hot rolling emulation[J].

Transactions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2013, 23:1576-1582.

[6]陈修梵, 彭小燕, 张慧颖等.7050铝金热压缩变形的流变行为及微观组织演变[J].特种

铸造及有色合金, 2015, 35(12):1237-1242.

Chen Xiufan, PengXiaoyan, Zhang Huiying, et al. Characterization of Flow Behavior and Microstructural Evolution of 7050 AluminumAlloyduring Hot Compression Process[J].Special Casting & Nonferrous Alloys, 2015, 35(12):1237-1242.

[7]陈学海, 陈康华, 董朋轩, 等.7085铝合金的热变形组织演变及动态再结晶模型[J]. 中

国有色金属学报, 2013, 23(1):44-50.

CHEN Xue-hai, CHEN Kang-hua, DONG Peng-xuan, et al. Microstructure evolution and dynamicrecrystallizationmodel of 7085 aluminum alloy during hot deformation[J]. The Chinese Journal of Nonferrous Metals, 2013, 23(1):44-50.

[8]张新明, 韩建鹏,刘胜胆,等. 热压缩变形终了温度对7050铝合金显微组织的影响[J].中

南大学学报, 2012, 43(9):3386-3393.

ZHANG Xin-ming, HAN Jian-peng, LIU Sheng-dan, et al. Effect of finishing temperature on microstructure of 7050 aluminum alloy during hot-compression deformation[J].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2012, 43(9):3386-3393.

[9]寇琳媛, 金能萍, 张辉, 等. 7150铝合金高温热压缩变形流变应力行为[J]. 中国有色金

属学报, 2010, 20(1):43-48.

KOU Lin-yuan, JIN Neng-ping, ZHANG Hui, et al. Flow stress behavior of 7150 aluminum alloyduring hot compression deformation at elevated temperature[J]. The Chinese Journalof Nonferrous Metals, 2010, 20(1):43-48.

[10]S.Wang, J.R.Luo, L.G.Hou, et al. Physically based constitutive analysis and microstructural

evolution of AA7050 aluminum alloy during hot compression[J]. Materials & Design,2016,107(5):277-289.

[11]Sellars C M, Whiteman J A. Recrystallization and grain growth in hot rolling[J]. Maney

Publishing suitec Josephs Well Hanover Walk Leeds Ls3ab Uk, 1979, 13(3-4):187-194. [12]S. Gourdet,F.Montheillet. Effects of dynamic rain boundary migration during the hot

compression of high stacking fault energy metals, ActaMaterialia,2002, 50:2801-2812. [13]Exell S F,Warrington D H. Sub-grain boundary migration in aluminum[J].

PhilosophicalMagazine A, 1972, 26(5):1121-1136.

[14]Louat N P.On the theory of normal grain growth[J]. ActaMetallurgica, 1974, 22(6):721-724.

[15]周自强, 岳雪兰, 霍登平. 晶界结构对晶界迁移的影响[J].兵器材料科学与工

程,1998,21(3):3-8.

Zhou Zi-qiang, YueXue-lan,HuoDengping. Influence of grain boundary structure onmigration of grain boundary[J]. Ordnance Materi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1998,21(3):3-8.

[16] C. Zener, H. Hollomon. Effect of strain rate upon plastic flow of steel[J]. J ApplPhys,1944,

15:22-32.

[17] C. M. Sellars. On the mechanism of hot deformation [J]. Acta Met,1966, 14:1136-1138.

[18]G. R. Johnson, W. H. Cook. A constitutive model and data for metals subjected to large

strains, high strain rates and high temperatures[J].Proc 7th IntSym Ballistics,1983, 54: 1-43.

[19] A. S. Khan,Y. S. Suh, X. Chen, L. Takacs, H. Y. Zhang. Nanocrystalline aluminum and iron:

mechanical behavior at quasi-static and high strain rates, and constitutive modeling[J]. Int J Plast, 2006, 22:195-209.

[20]H. Lee, W. K. Bang, H. J. Sung, Y. W. Chang. An internal variable approach to journal of

applied physics the superplastic deformation of AZ31magnesium alloy[J]. Jom Journal of theMinerals Metals and Materials Society, 2004, 56 (11):85.

[21]Y. C. Lin , Xiao-Min Chen. A critical review of experimental results and constitutive

descriptions for metals and alloys in hot working[J]. Materials and Design, 2010, 11 (48): 1-63.

[22]Y. C. Lin, M. S. Chen, J. Zhang.Constitutive modeling for elevated temperature ?ow

behavior of 42CrMo steel[J]. Comput Mater Sci, 2008, 424:470-477.

[23]Shi L,Yang H, Guo L G, et al. Constitutive modeling of deformation in high temperature of

a forging 6005A aluminum alloy[J]. Materials & Design, 2014, 54:576?581.

[24]Paturi U M R, Narala S K R, Pundir R S. Constitutive flow stress formulation, model

validation and FE cutting Simulation for AA7075-T6 aluminum alloy[J]. Materials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 2014, 605:176?185.

[25]Toros S, Ozturk F.Flow curve prediction of Al-Mg alloys under warm forming conditions at

various strain rates by ANN[J]. Applied Soft Computing, 2011, 11(2):1891?1898.

[26]Haghdadi N, Zarei-Hanzaki A, Khalesian A R, et al.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modeling to

predict the hotdeformation behavior of an A356 aluminum alloy[J]. Materials & Design, 2013, 49:386?391.

[27]吴文祥, 韩逸,钟皓, 等. 2026铝合金热压缩变形流变应力行为[J]. 中国有色金属学

报,2009,19(8):1403-1408.

WU Wen-xiang,HAN Yi,ZHONG Hao, et al. Flow stress behavior of 2026 aluminiumalloy under hot compression deformation[J].The Chinese Journal of Nonferrous Metals,2009,19(8):1403-1408.

[28]段龙松, 易少军, 邹胜良.热变形过程中6061铝合金高温流变应力的数学模型推导[J].

铸造技术, 2015, 36(1):10-12.

DUAN Long-song, YI Shao-jun, ZOU Sheng-liang. Mathematical Model Derivation ofHigh-temperature Flow Stress of Aluminum Alloy 6061in Hot Deformation Process[J].FOUNDRY TECHNOLOGY, 2015, 36(1):10-12.

[29]王冠, 李落星, 刘波, 等. 6061铝合金高温变应力方程参数反求[J].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2011, 21(12): 3011-3018.

WANG Guan, LI Luo-xing, LIU Bo, et al. Constitutive parameters identification of 6061

aluminum alloy during hot deformation with inverse methods[J]. The Chinese Journal of Nonferrous Metals, 2011, 21(12): 3011-3018.

[30]Twiss R. J. Theory and Applicability of a Recrystallized Grain Size Paleopiezometer[J].

Pure & Applied Geophysics, 1976, 115(1):227-244.

[31] E. Krempl. On the interaction of rate and history dependence in structural metals[J],

ActaMechanica, 22(1-2), pp 53-90, 1975.

[32]J. B. Douglas. An internal variablemodel of viscoplasticity[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gineering Science, 22(8-10), pp 1041-1053, 1984.

[33]Poirier J P. Shear localizationand shearinstabilityin materials in the ductile field[J]. Journal

of Structural Geology, 1980, 2(1):135-142.

[34]Shimizu I. Theoriesand applicability of grain size piezometers: The role of dynamic

recrystallization mechanisms[J].Journal of Structural Geology, 2008, 30(7):899–917. [35]Stipp M, Tullis J, Scherwath M, et al. A new perspective on paleopiezometry: Dynamically

recrystallized grain size distributions indicate mechanism changes[J].Geology, 2010, 38(8):759-762.

[36]Sellars C M. Modellingmicrostructuraldevelopment during hot rolling[J].Materials Science

& Technology, 1990, 6(11):1072-1081.

[37]Matsui T. High Temperature Deformation and Dynamic Recrystallization Behavior of Alloy

718[J]. Materials Transactions Jim, 2013, 54:512-519.

[38]Manohar P A. Thermomechanical ProcessInnovationviaComputer Modeling

andSimulation[J]. Materials Science Forum, 2010, 638-642: 3883-3888.

[39]HakanHallberg, Mathias Wallin,MattiRistinmaa. Modeling of continuous dynamic

recrystallization in commercial-purity aluminum.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 2010, 527, pp. 1126 -1134.

[40]Yin H, Sabau A S,Skszek T W, et al. Microstructure Evolution Modeling For Solution

Treatment Of Aluminum Alloys[J]. Epd Congress, 2013:79-86.

[41]李淼泉, 陈胜晖, 李晓丽. 钛合金高温变形时的微观组织模型[J].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

程, 2006, 35(2):172-175.

Li Miao-quan, Chen Sheng-hui,Li Xiao-li. A Set of Models for Microstructure Evolution of Titanium Alloy during High Temperature Deformation[J]. RAREMETAL MA TERIALS AND ENGINEERING, 2006, 35(2):172-175.

[42]李晓丽. 钛合金高温变形时跨层次模型及数值模拟[D].西北工业大学,2005.

Li xiao-li. Multi-Scale Modeling and PE Simulation during High Temperature Deforming.

of the Titanium Alloys. Northwestern Polytechnical University, 2005.

[43]Luo J,Li M, Li X, et al. Constitutive model for high temperature deformation of

titaniumalloys using internal state variables[J]. Mechanics of Materials, 2010, 42(2):157-165.

[44]Luo J, Li M. Microstructure Evolutionduring High Temperature Deformation of Ti6Al4V

Alloy[J]. Rare Metal Materials & Engineering, 2010, 39(8):1323-1328.

[45]May J, H?ppel H W,G?ken M.Strainrate sensitivity of ultrafine-grained aluminium

processed by severe plastic deformation[J]. ScriptaMaterialia, 2005, 53(2):189-194. [46]Gourdet S, Montheillet F. A model of continuous dynamic recrystallization[J].

ActaMaterialia. 2003, 51, pp. 2801-2812.

[47]Gottstein G,Marx V, Sebald R. Integration of physically based models into FEM and

application insimulationof metal forming processes[J]. Modelling and Simulation in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000, 8(6):881-891.

[48] C MSellars, Q. Zhu. Microstructural modellingof aluminium alloys during thermo

mechanical processing,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 280(1), pp 1-7, 2000. [49]J Lin, Y Liu. A set of unified constitutive equations for modeling microstructure evolution

in hot deformation[J], Journal of Materials Processing Technology, 143- 144, pp 281-285, 2003.

[50]J Lin,T A Dean. Modelling of microstructure evolution in hot forming using unified

constitutive equations, Journal of Materials Processing Technology, 167, pp 354-362,2005.

[51]杨栋,陈文琳,王少阳,等. 7075 铝合金热变形时动态再结晶晶粒度演化模型[J].中国有

色金属学报, 2013, 23(10):2747-2753.

YANG Dong, CHEN Wen-lin, WANGShao-yang,et al. Dynamic recrystallization grain size evolution model of 7075 aluminum alloy during hot deformation[J]. The Chinese Journal of Nonferrous Metals, 2013, 23(10):2747-2753.

[52]LI Luo-Xing, G Wang, J Liu, et al. Flow softening behavior and microstructure evolution

ofAl–5Zn–2Mg aluminum alloy during dynamic recovery[J].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Metals Society of China, 2014, 24(1):42-48

[53] D Bellucci, V Cannillo, A Sola. Monte Carlo simulation of microstructure evolution in

biphasic-systems[J].Ceramics International, 1983, 36(6):1983-1988

[54]H W Hesselbarth, I RG?bel. Simulation of recrystallization by cellular automata[J].

ActaMetallurgicaEtMaterialia, 1991, 39(9): 2135-2143.

[55] C Beckermanna, H.J. Diepersb, I Steinbachb, et al. Modeling Melt Convection in

Phase-Field Simulations of Solidification[J]. Journal of Computational Physics, 1999, 154(2): 468-496.

[56]R L Goetz, V. Seetharaman, Modeling dynamic recrystallization using cellular automaton,

Scripta Material, 1998, 38, pp 405-413.

[57]S LSemiatina, V. Seetharamanb,I. Weissc,Hot workability of titanium and titanium

aluminide alloys-an overview,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1998, 243(1-2):1-24. [58]Z YJin , Z S Cui. Investigation on strain dependence of dynamic recrystallization behavior

using an inverse analysis method,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 527, pp 3111-3119, 2010.

[59]李旭, 周清, 陈明和, 等.基于晶界迁移率与晶界能各向异性的晶粒生长元胞自动机模

拟[J].机械工程材料, 2012, 36(7):82-92.

LI Xu, ZHOU Qing, CHEN Ming-he, et al. Cellular automata simulation for grain growth based on anisotropic grain boundary mobility and grain boundary energy[J]. Materials for Mechanical Engineering, 2012, 36(7):82-92.

[60]花福安, 杨院生, 郭大勇, 等.基于曲率驱动机制的晶粒生长元胞自动机模型[J].金属学

报,2004,40(11):1210-1214.

HUA Fu-an, YANG Yuan-sheng,GUO Da-yong, et al. A grain growth cellular automatamodel based on the curvature-driven mechanism[J].ActaMetallrugicaSinica, 2004, 40(11): 1210-1214.

[61]邓小虎, 张立文, 卢瑜, 等. 动态再结晶过程的三维元胞自动机模拟[J].金属热处理,

2009,34(4):96-99.

DENG Xiao-hu,ZHANG Li-wen, LU Yu, et al. Modeling of dynamic recrystallizationprocess using 3-dimeusional cellular automaton method[J]. Heat Treatment of Metals,2009,34(4):96-99.

[62]武川. TA15钛合金等温成形组织形态演化细观建模仿真[D].西北工业大学,2013.

WU Chuan. Modeling and Simulation of microstructure evolution of TA15 titanium alloy inisothermal forming process[D].Northwestern Polytechnical University, 2013.

[63]王浩. 晶粒长大微观组织演化过程的元胞自动机模拟[D].太原理工大学, 2014.

WANG Hao. Cellular automata simulation of microstructure evolution of grain growth[D].Taiy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2014.

[64]崔振山, 陈文, 陈飞, 等. 大锻件控性锻造过程的计算机模拟技术[J].机械工程学

报,2010, 46(11):2-8.

CUI Zhen-shan, CHEN Wen, CHEN Fei, et al. Computer modeling of property-controlledforging process for heavy forgings[J].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2010, 46(11):2-8.

[65]Chen F, Qi K,Cui Z, et al. Modeling the dynamic recrystallization in austenitic

stainlesssteelusingcellular automaton method[J]. Computational Materials Science, 2014,83(2):331-340.

[66]王永彪, 王永欣, 陈铮, 等.相场法模拟凝固过程中界面效应对晶粒形核的影响[J].稀有

金属材料与工程, 2012, 41(6):1045-1048.

Wang Yong-biao, Wang Yong-xin, Chen Zheng, et al. Phase-field simulation of interfaceeffectduringgrainnucleation of solidification processing[J]. Rare Metal Materials andEngineering, 2012, 41(6):1045-1048.

[67]任秀, 王锦程, 杨玉娟, 等. 纯物质晶界结构及运动的晶体相场法模拟[J]. 物理学报,

2010, 59(5):3595-3600.

RenXiu, Wang Jin-Cheng, Yang Yu-Juan, et al. Simulation of the structure and motion of grain boundary in pure substances by phase field crystalmodel[J]. ActaPhysicaSinica, 2010, 59(5):3595-3600.

[68]魏承炀, 李赛毅. 温度梯度对晶粒生长行为影响的相场模拟[J]. 物理学报, 2011.

WEI Cheng-yang, Li Sai-yi. Effect oftemperature gradient on grain growth behavior from phase field simulation[J]. ActaPhysicaSinica, 2011.

[69]高英俊, 罗志荣, 黄礼琳, 等. 变形合金的亚晶组织演化的相场模型[J]. 金属学

报,2012,48(10):1215-1222.

GAO Ying-jun, LUO Zhi-rong, HUANG Li-lin, et al. Phase field model for microstructure evolution of subgrain in deformation alloy[J]. ActaMetallurgicaSinica, 2012, 48(10): 1215- 1222.

[70]李俊杰, 王锦程, 杨根仓. 含第二相颗粒的晶粒长大过程相场法[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

程,2008,37(10):1746-1750.

Li Jun-jie, Wang Jin-cheng, Yang Gen-cang, et al. Phase-Field Simulation of Grain Growth in Systems Containing Second-Phase Particles[J]. Rare Metal Materials and Engineering,2008, 37(10): 1746-1750.

热处理对7075铝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热处理对7075铝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摘要:对7075铝合金进行了固溶和单级时效处理,研究了单级时效对铝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铝合金经单级时效后纤维组织消失,在晶界处生成第二相粒子。铝合金显微硬度的峰值时效温度为120℃,时间为16h,硬度为220HV。120℃/24h时效后合金的峰值强度为680.5MPa。本研究中主要阐述热处理对7075铝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关键词:热处理;7075铝合金;组织性能 引言 近些年来,铝合金的发展历程先后经历了由单一的追求高强度到追求高强耐腐蚀,再到追求高强高韧耐腐蚀性能,又到高强高韧耐腐蚀抗疲劳,最终到现在的追求高淬透性高综合性能五个发展阶段。然后发展方向却集中在以满足高强高韧铝合金的航空航天领域以及适用于各种使用条件的民用铝合金领域。当前对于铝合金强韧化以及耐蚀性的研究已经成为了重中之重,相信随着综合性能的提高,铝合金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运用将更加广泛。 1、7xxx系铝合金概述 7xxx铝合金是以Al-Zn-Mg和Al-Zn-Mg-Cu合金为主的一种超高强度铝合金,它是超高系列铝合金的最主要代表,Fe和Si是7xxx铝合金的主要有害杂质。较2xxx高强度铝合金在强度和硬度方面高出许多。属于热处理可强化的合金。该系铝合金具有强度高、密度小、易加工、焊接性能良好等优良特点,并且一般耐蚀性较好,因此在航空航天工业、车辆、建筑、桥梁、工兵装备及大型压力容器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现阶段7xxx铝合金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通过调节合金化元素和优化热处理工艺来得到高强高韧耐腐蚀的综合性能[1]。这也是本文的研究方向的出发点。该系代表合金如7005、7050、7075等。 2、试验材料与方法 试验材料为7075铝合金,将铝合金(尺寸为20mmX20mmX160mm)在盐浴中进行固溶处理,处理工艺为480℃/2h铝合金固溶处理后在试验箱中进行单级时效处理,时效温度分别为100,120,150℃,时效时间为0-48h。 将试样按国标GB/T228-2010用线切割加工成拉伸试样,用酒精超声清洗去除表面油污,在MT810万能试验机上进行拉伸强度测试,取5个试样的平均值;采用

A铝合金显微组织及断口分析

目录 1 绪论 (1) 1.1断口分析的意义 (1) 1.2 对显微组织及断口缺陷的理论分析 (1) 1.3研究方法和实验设计 (3) 1.4预期结果和意义 (3) 2 实验过程 (4) 2.1 生产工艺 (4) 2.1.1 加料 (4) 2.1.2 精炼 (4) 2.1.3 保温、扒渣和放料 (5) 2.1. 4 单线除气和单线过滤 (5) 2.1. 5连铸 (6) 2.2 实验过程 (6) 2.2. 1 试样的选取 (6) 2.2.2 金相试样的制取 (8) 2.2.3 用显微镜观察 (9) 2.3 观察方法 (10) 2.3.1显微组织的观察 (10) 2.3.2 对断口形貌的观察 (11) 3 实验结果及分析 (11) 3.1对所取K模试样的观察 (11) 3.2 金相试样的观察及分析 (12) 3.2.1 对显微组织的观察 (12) 3.2.2 断口缺陷 (15)

结论 (23) 致谢 (24) 参考文献 (25) 附录 (27)

1 绪论 1.1断口分析的意义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以及现代工业的需求,作为21世纪三大支柱产业的材料科学正朝着高比强度,高强高韧等综合性能等方向发展。长久以来,铸造铝合金以其价廉、质轻、性能可靠等因素在工业应用中获得了较大的发展。尤其随着近年来对轨道交通材料轻量化的要求日益迫切[1],作为铸造铝合金中应用最广的A356铝合金具有铸造流动性好、气密性好、收缩率小和热裂倾向小,经过变质和热处理后,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物理性能、耐腐蚀性能和较好的机械加工性能[2-3],与钢轮毂相比,铝合金轮毂具有质量轻、安全、舒适、节能等,在汽车和航空工业上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应用[4]。 然而,由于其凝固收缩,同时在熔融状态下很容易溶入氢,因此铸造铝合金不可避免地包含一定数量的缺陷,比如空隙、氧化物、孔洞和非金属夹杂物等[5-7]。这些缺陷对构件的力学性能影响较大,如含1%体积分数的空隙将导致其疲劳50%,疲劳极限降20%[8-9]。所以研究构件中缺陷的性质、数量、尺寸和分布位置对力学性能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10]。而这些缺陷往往是通过显微组织和断口分析来研究的。 另外,通过显微组织和断口分析所得到的结果可以分析这些缺陷产生的原因,研究断裂机理,比结合工艺过程分析缺陷产生的原因,从而对改进工艺提出一定的有效措施,确定较好的生产工艺,以提高铝合金铸锭的性能。 但关于该合金的微观组织及其断口分析研究较少,研究内容深但不够综合,每篇论文多研究其部分缺陷,断口的获得多为拉伸端口。因此,希望对A356铝合金的断口缺陷有一个较为全面的研究。 1.2 对显微组织及断口缺陷的理论分析 铸件的力学性能与其微观组织有密切联系[11]。A356合金是一个典型的Al-Si-Mg系三元合金,它是Al-Si二元合金中添加镁、形成强化相Mg2Si,通过热处理来显著提高合金的时效强化能力,改善合金的力学性能。A356合金处于α-Al+Mg2Si+Si三元共晶系内,其平衡组织为初生α-Al+(α-Al+Si)共晶+

预期损失模型理论分析与最新解读

预期损失模型理论分析与最新解读 【摘要】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现行的金融工具减值模型就由于其信用损失确定的滞后性备受质疑,IASB和FASB也一直致力于构建具有前瞻性的金融工具减值模型来解决这一问题。2014年7月24日,IASB发布的IFRS 9正式引入预期损失模型,用以替代已发生损失模型。文章通过对预期损失模型发展历程的回顾、最新模型的解读、新旧模型的对比和实例运用的分析加以研究,有助于对预期损失模型有更好的了解,从而为我国更好地运用提供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预期损失模型;三阶段法;已发生损失模型 一、引言 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现行的金融工具减值模型被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备受批评。究其原因,它是由已发生损失模型的规定性与当前经济环境不相适应所造成的。该模型信用损失确定的滞后性,被认为隐藏了风险,引发了悬崖效应,产生的顺周期性则被认为对扩大金融危机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带来了严重的经济后果。为了“帮助投资者增强对金融市场的信心”,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和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立即建立了金融危机咨询小组(FCAG),提出构建具有前瞻性的金融工具减值模型,用以解决贷款及其他金融工具延迟确认信用损失的缺陷(郑伟,2010)。同时,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也提出了“改进并简化金融工具的会计处理”的要求。 金融危机的发生促成了IASB对金融工具准则的改革,并最终于2014年7月发布了《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9号》(IFRS 9),用以完全替代国际会计准则(IAS 39)。至此,IASB完成了为应对金融危机而实施的金融工具全部改革。其中,金融工具减值问题受到了理论界和实务界的广泛关注,IFRS 9提出用预期损失模型替代现行的已发生损失模型,要求主体按照三阶段法确认预期信用损失,并且在每个报告日更新预期信用损失的金额,及时反映金融工具的信用风险。 二、预期损失模型的发展历程 2014年7月24日,IASB发布了IFRS 9,引入预期损失模型,表明该模型初步被理论界和实务界所接受。预期损失模型从金融危机后首次提出到正式进入IFRS 9,经历了漫长的历程,其间有推崇更有质疑。表1汇总了IASB在金融工具减值项目上的重大事项。 2009年6月,IASB首次提出预期损失模型,计划用来替代现行的已发生损失模型。它要求主体在持续经营的基础上评估预期信用损失并提前确认信用损失。IASB于2009年11月发布了征求意见稿“金融工具:摊余成本和减值”,其中预期损失模型建议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的初始账面金额,应当以其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为基础,并考虑对未来信用损失的预期来确定。对预期损失的初始估算应在金融工具的存续期来确认,以实现损失的提前确认,从而减小风险。IASB还要求通过调整金融工具的实际利率来计量预期信用损失,该处理方

基于预期损失模型的金融资产减值准备计提——以房地产业银行贷款为例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财会月刊□2012.8中旬·· □一、引言 金融危机发生的路径表明,依据现行会计准则,金融工具或资产的减值准备计提是以实际已发生损失作为计提基础,在损失实际发生以后银行业或投行机构开始对资产损失计提,损失越大计提越多,形成人们对金融机构预期损失螺旋上升通道,从而形成了现行会计准则下金融工具或资产减值计提方法的“顺周期效应”。 鉴于此,2011年5月12日及6月16日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 )发布了以《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13号———公允价值计量》为代表的四项新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以及以《国际会计准则第1号———财务报表的列报》为代表的四项修订后的国际会计准则,同时与此相关的金融工具、租赁、投资公司合并报表及新的财务报表列报第二阶段的综合改进等新的财务、 会计准则也在加快完善及推行。根据IASB 最新发布的财务报告准则及修订后的国际会计准则,同时参考IASB2009年11月5日发布的《金融工具:摊余成本和减值(征求意见稿)》相关内容,在金融工具或资产减值计提的会计处理上,IASB 更有可能改用预期损失模型代替现行的已发生损失模型。这一点与我国现行的金融工具减值计量方法具有很大差别。依照我国现行会计准则规定,绝大部分金融工具或资产减值采用比较成熟的已发生损失模型,即要求金融行业根据减值迹象(“迹象法”),按资产负债表账面价值与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之差计提减值准备。 作为一种新的金融工具或资产减值计提方法,预期损失模型具有一定的优势,在预期损失模型下,金融机构针对标的金融工具或资产所带来的收入现金流的确认需要考虑其在未来不确定环境下产生的信用损失的影响。该模型的合理性就在于:基于理性预期情况下,标的资产损失的出现很大程度上与市场预期损失发生同步,因此在对标的金融工具或资产损失计提的初始计量日就应对其预期损失进行估计并在整个存续会计期间进行合理分摊,避免在已发生损失模型下损失发生时集中对金融机构损益的突然冲击而形成 “顺周期效应”。虽然IASB 对金融工具或资产减值计提考虑采用的预期损失模型在一定程度上造成金融工具的计算复杂化,甚至会引起金融企业会计减值计提的混乱而严重违背会计的客观性要求,但是其本身在熨平金融工具所带来的金融系统性波动方面具有独特优势,这也是国际金融会计发展的一个方向。为此,本文以我国银行对房地产行业的贷款为例,运用预期损失模型对以银行为代表的金融机构所提供的金融工具会计减值计提作些分析。 二、文献回顾及评述 根据IASB 发布的国际会计最新准则,国内对于采用预期损失模型对金融工具减值会计计提方法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郑伟(2010)结合IASB 征求意见稿建议的预期减值模型分析认为:模型采用预期未来观点试图消除事后确认损失的弊端和在已发生损失模型所提供会计信息的顺周期效应。该方法以对标的金融工具所带来的未来现金流量的预期为基础,在初始确认时即预期到金融资产整个存续周期内可能发生的所有未来可能损失,然后再根据各期对损失估计的变化减值计提,借此平滑损失确认和各期利润。但研究认为该方法以会计信息提供主体的预期为基点,因此主观上具有很强的内生性,从而导致该模型易于被用于会计盈余操纵。 李晓丹(2011)由贷款减值新会计计提方式出发研究认为:考虑到银行抵御金融风险的需要,金融危机促进了金融监管机构以及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对银行贷款损失准备金计提重要性的关注,为了削弱甚至避免已发生损失模型的资产减值会计计提方法所产生的“顺周期效应”,银行可采取考虑到预期标的资产或金融工具所产生信用损失的预期损失模型来对资产减值进行计提。 马广奇、龚玉姣(2011)研究认为:在新准则中,IASB 首次提出了“预计损失模型”这一新的减值计量方法,这一方法考虑了潜在的信用风险,即金融资产的利息中包含对预计损失的补偿。在商业银行资产研究领域贷款是商业银行最核心的 基于预期损失模型的金融资产减值准备计提 ———以房地产业银行贷款为例 陆露 邵晓辉 (西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成都611130) 【摘要】预期损失模型的优势在于对标的金融工具或资产在会计存续期间的预期信用损失能进行持续评估,由此使得预期信用损失的所有变动信息都会在会计计量损益中得到全面反映。虽然预期损失模型在理论上具有优越性,但在会计实务中却存在诸多限制,要使新的金融工具减值计提准则能有效地实行,必须构建有利于准则实施的会计环境。 【关键词】预期损失模型金融资产减值计提实际利率81

瀑布模型_渐增模型演化迭代_原型模型_螺旋模型具体区别

选择一个良好的开发范型对于一个软件产品(项目)的开发至关重要,但是软件管理没有银弹,如何针对项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范型是项目成功的第一步。 分为5大类: 瀑布: 迭代:演化;增量;喷泉。 螺旋:瀑布+演化+风险;其实严格的讲也是一种迭代; 转换:基于形式化规格说明语言及程序变换的软件开发模型,它采用形式化的软件开发方法对形式化的软件规格说明进行一系列自动或半自动的程序变换,最后映射为计算机系统能够接受的程序系统。变换模型的优点是解决了代码结构经多次修改而变坏的问题,减少了许多中间步骤(如设计、编码和测试等)。但是变换模型仍有较大局限,以形式化开发方法为基础的变换模型需要严格的数学理论和一整套开发环境的支持,目前形式化开发方法在理论、实践和人员培训方面距工程应用尚有一段距离。 第四代:自动生成代码; 目前软件组织常采用的几种范型:瀑布;演化;增量;喷泉;螺旋;5种

适用场景 特点 缺点 瀑布Waterfall 需求能够被很好的定义和理解; 阶段性明确; 基线(或里程碑)管理; 是其他范型的基础; 项目结束前可能出现大量的集成和测试工作;项目结束前用户都不能看到系统; 演化evolution 需求不明; 用户愿意更多的参与; 瀑布模型的增量演化; 与瀑布相比,需要更有力的管理; 需要用户更多的参与 增量increment

需求明确且可分段; 适用于开发公司产品; 与瀑布相比可以很快的交付一个小的版本; 可以增量投资; 早期对于整个产品的规划要求很高,如何后期发生变更就很麻烦。管理成本高; 需求是唯一的风险源; 喷泉 适用于面向对象; 以对象驱动; 迭代和无缝; 各阶段是相互重叠和多次反复 控制不好容易无序; 螺旋spiral 不能确定需求; 项目风险很大; 每一个周期都是一个瀑布; =瀑布+演化+风险; 支持动态的需求变化; 项目组人员要求有较高的风险评估经验; 成本高;

均匀化退火对6056铝合金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均匀化退火对6056铝合金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宁波科诺铝业有限责任公司,董培纯邱建平李博 摘要:采用热分析技术、扫描电子显微镜、拉伸试验研究均匀化退火处理对于6056铝合金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6056铝合金铸态组织存在严重的枝晶偏析及明显的非平衡共晶组织,经过540℃×12 h 均匀化退火处理后,枝晶偏析和非平衡共晶组织明显消除,其强度降低、塑性大幅度提高。 关键词:均匀化退火;微观组织;力学性能 The effect of homogenizing annealing on micro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of 6056 aluminum alloy (Ningbo KENO Aluminum Co.,Ltd,Ningbo 315033,China) Abstract:The influence of homogenizing annealing on micro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of 6056 aluminum alloy is investigated by heat analysis technology,scan electrical microscope and tensile test. The results show that severe dendritic-segregation and unequilibrium phases exist in its as-cast structure,After 540℃×12h homogenizing annealing treatment,dendrite segregation and unequilibrium eutectic phases eliminate . The strength decrease and the ductility increase obviously. Keywords:Homogenization annealing;Microstructure;Mechanical properties 引言 6056铝合金是广泛应用于汽车和航空领域的一种Al-Mg-Si-Cu合金,其强度比6061铝合金高15%,可焊性、耐腐蚀性能和切削加工性能均优于7075和2024铝合金[1,2]。6056铝合金成分复杂,在半连续铸造过程中,铸锭组织会不同程度地偏离平衡状态,产生严重的枝晶偏析,形成大量的非平衡凝固共晶组织,因此,6056铝合金铸锭必须进行均匀化退火处理,以消除枝晶偏析,同时使合金中非平衡凝固共晶组织溶入基体,最大限度地减少基体中残留的结晶相,提高合金的塑性[3,4]。 均匀化退火处理是6056铝合金获得理想工艺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关键环节之一。目前国内对于6065铝合金的均匀化退火处理的研究还不充分,本文通过研究均匀化退火对6065铝合金微观组织和性能的影响,为6056铝合金的生产提供试验指导。 试验材料与试验方法 按照表1所示的6056铝合金成分进行配料,使用中频感应炉熔炼,精炼后采用半连续铸造的方法铸成Φ85 mm的铸棒。在铸棒上取样,采用DSC进行热分析试验,得到铸棒中低熔点共晶组织的熔化温度,以确定均匀化退火温度,DSC试验的升温速率5 ℃/min,从室温加热到600 ℃。截取Φ85×100 mm的铸棒进行均匀化退火,均匀化退火温度为540 ℃,保温时间分别是6 h、12 h。从铸态和均匀化退火后的铸棒上切取金相试样,经机械研磨和抛光后,在2 ml HF、3 ml HCl、5 mlHNO3、250 mlH2O 腐蚀液中腐蚀10 s,用清水冲洗干净,然后用酒精擦净吹干,制得的试样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微观组织形貌。将铸态及均

财务困境预测模型

财务困境预测模型概述 财务困境预测模型研究的基本问题——财务困境 财务困境(Financial distress)又称“财务危机”(Financial crisis),最严重的财务困境是“企业破产” (Bankruptcy)。企业因财务困境导致破产实际上是一种违约行为,所以财务困境又可称为“违约风险”(Default risk)。 事实上,企业陷入财务困境是一个逐步的过程,通常从财务正常渐渐发展到财务危机。实践中,大多数企业的财务困境都是由财务状况正常到逐步恶化,最终导致财务困境或破产的。因此,企业的财务困境不但具有先兆,而且是可预测的。正确地预测企业财务困境,对于保护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利益、对于经营者防范财务危机、对于政府管理部门监控上市公司质量和证券市场风险,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纵观财务困境判定和预测模型的研究,涉及到三个基本问题: ?1、财务困境的定义; ?2、预测变量或判定指标的选择; ?3、计量方法的选择。 [编辑] 财务困境预测模型分类 预测变量或判定指标的选择 财务困境预测模型因所用的信息类型不同分为财务指标信息类模型、现金流量信息类模型和市场收益率信息类模型。 1、财务指标信息类模型 Ahman(1968)等学者(Ahman,Haldeman和Narayanan,1980;Platt和Platt,1991)使用常规的财务指标,如负债比率、流动比率、净资产收益率和资产周转速度等,作为预测模型的变量进行财务困境预测。 尽管财务指标广泛且有效地应用于财务困境预测模型,但如何选择财务指标及是否存在最佳的财务指标来预测财务困境发生的概率却一直存在分歧。Harmer (1983)指出被选财务指标的相对独立性能提高模型的预测能力。Boritz(1991)区分出65个之多的财务指标作为预测变量。但是,自Z模型 (1968)和ZETA模型(1977)发明后,还未出现更好的使用财务指标于预测财务困境的模型。 2、现金流量信息类模型 现金流量类信息的财务困境预测模型基于一个理财学的基本原理:公司的价值应等于预期的现金流量的净现值。如果公司没有足够的现金支付到期债务,而

自组织系统

自组织系统即能自行演化或改进其组织行为结构的一类系统.在一般系统论中,其最广泛的含义是指:该系统能在与环境相互作用条件下,通过自身的演化而形成新的结构和功能。通俗的说,就是能通过本身的发展和进化而形成具有一定的结构和功能的系统。社会自组织是社会发展到某一临界状态时,由于创新力或破坏力的作用,原有的社会组织突然失去了平衡,造成组织崩溃,人类在无意识状态下按照趋利避害的原则重新形成新组织,达到新的平衡的过程。社会自组织是在没有掌握社会发展变化规律的条件下,自发形成的。 社会自组织能否发生,取决于三个方面的因素:一是社会环境或者说环境局限是否发生了改变;二是对具体人来说,社会单元的成本效用比的变化是否达到了某一临界状态;三是激发因素影响力的大小。 1、成本效用比是社会自组织的遗传密码 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由具体人组成的某一社会单元获得某一物的的成本效用比小于原社会单元获得同样物的的成本效用比,则社会处于自组织发生的临界状态。在一定的激发因素的影响下,原社会单元内部各组成结构将会发生分解,然后通过相互作用重新组合,形成成本效用比更低的社会单元。 成本效用比是社会自组织形成和稳定的关键因素。 如果相对于所在环境,原社会单元的成本效用比是合理的,那么即使在强大的激发因素的作用下,原社会单元暂时分解,但只要激发因素消失,社会将会回复到原社会单元。 如果新的社会单元的成本效用比是不合理的,即使在激发因素的作用下暂时形成了,这种新的社会单元也不能长久。“人民公社的大锅饭制度”在中国虽然曾经辉煌一时,但由于其成本效用比不合理,最终不得不瓦解。 如果自组织形成的新的社会单元比原单元的成本效用比更低,则具有更强的生命力,会被更多的具体人所接受,原有的社会单元就会被新的社会单元形所取代;如果相近,则可能被部分取代。 2、激发因素是社会自组织发生的重要条件 没有激发因素的作用,原社会组织单元往往因为对未来的不确定性风险过分担心而表现出相当强的惰性。“利不百,不变法”,就是这种惰性的一种极端表现。在激发因素的诱引、示范或压迫作用下,具体人往往会对现在社会单元的成本效用比与未来将形成的社会单元的成本效用比进行比较,经过利害权衡后进行选择。 具体人虽然具有计算能力,但由于信息不确定,不可能对未来社会单元的成本效用比作出精确的估算。因此,防范风险是影响具体人自组织决策的重要因素之一。人们比较倾向于无风险地仿照成功的范例。因此,社会自组织往往通过由点到面而逐步扩散。 社会自组织现象虽然在社会上不断地发生,但由于风险预估不准确,后悔也经常出现。

LY12铝合金微观组织在交变磁场作用下组织变化研究_陈革新

L 12铝合金微观组织在交变磁场作用下组织变化研究 陈革新 肖 宏 陈 雷 (燕山大学 机械工程学院 河北 秦皇岛 066004) 摘 要: 通过对LY12铝合金试件在交变磁场作用前后的微观组织变化研究,分析磁处理前后微观组织组成成份变化,进而得出交变磁场导致LY2铝合金组织细化的组织因素及作用机理,发现磁处理技术对铝合金的塑性有所提高,强度变化不大。 关键词: 铝合金;磁处理;组织细化;交变磁场 中图分类号:TG1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1)0520073-02 LY12铝合金是非常重要的硬铝合金材料,广泛应用于许多工程领域,目前磁处理的方法主要用于影响金属凝固过程的相变,在改善钢材的残余应力从而改善金属材料性能方面也有涉及,但对于改善固态铝合金材料组织性能方面却研究较少。本文通过对通过强交变磁场处理后的LY12铝合金微观组织进行分析,利用透镜照片从析出相等方面对铝合金的性能变化进行了讨论和研究。 1 强交变磁处理试验 1.1 试验样品制备 试验材料LY12铝合金,其主要化学成分(质量分数,%)为0.5Si 、0.5Fe 、4.6Cu 、0.6Mn 、1.4Mg 、0.3Zn 、0.15Ti 、0.1Hi 、余量Al 。试样尺寸如图1所示,试样经350℃加热,然后随炉缓慢冷却,完全消除残余应力。 图2 Al-Cu-Mg 合金三元相图的等温部分[2] Fig.2 Isothermal section of temary Al-Cu-Mg phase diagram[2] 在本实验中,预拉伸前对材料进行了加热并保温,随着温度升高,会有部分溶质原子(Cu 原子、Mg 原子等)溶入基体相固溶体中,使基体中出现大量空位,虽然进行了一定时间的保温,但并不足以使沉淀相完全溶解,尽管如此,基体相的化学成分仍会发生改变而形成具有大量空位的过饱和固溶体。这样,预拉伸前的原始材料中仍含有一定量的第二相,从而使其随后的高温拉伸变形时力学行为受到第二相与位错相互作用的影响。基体在高温拉伸变形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位错,同时基体内会有一些新相伴随着变形过程析出,并且与位错相互作用。经历高温变形后,在降温过图1 试件图程中,逐渐冷却下来的过饱和固溶体,由于溶质原子溶解度的变化,也同Fig1 Test pieces 样会有一些新的析出相产生。 1.2 热塑性变形 利用透射电镜,对LY12合金中沉淀相的典型形貌进行了观察,如图将去除残余应力的试件在WDW3100微机控制电子万能试验机上进行热3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到,在基体上存有较细长的“针状”和相对短粗的拉伸塑性变形,该试验机是配备全数字测量控制及自动处理系统的新型试“棒状”析出相,其中针状析出相的分布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析出相见验机。将6个LY12试件分为二组,每组3个试件。退火处理的铝合金LY12最大多呈60°角度。为进一步确定析出相的类型,对其进行了电子衍射分大热变形量可达15%,但由于试件尺寸小,为防止拉裂,各组试件拉伸时析,并对衍射花样进行了标定,如图4所示。 采用相同的速度为0.1mm/min 。拉伸实验中利用万能试验机平头卡头装卡,严格控制变形量为10%,以确保发生塑性变形。为进行实验效果的对比分析,6个试件要求保证相同的变形量和变形温度。 1.3 交变磁处理 实验中设定加热温度为500℃,热塑性成形温度定为400℃~450℃间,主要是考虑到试件在装卡过程中热量会散失,预留一定的热成形温度区间。将进行热塑性变形后的第一组3个试件直接放置于室温环境下进行空冷,保证空冷与磁处理时间相同,均为60分钟,然后通过组织切片,进行金相显微分析;第二组试件在热塑性成形到规定变形量后,通过自制的卡具放置于强交变磁场中进行磁处理。 2 微观组织分析 2.1 金相组织分析 本实验材料LY12属于Al-Cu-Mg 系时效强化合金,自然时效淬火态的LY12主要有强化相CuAl 2(又称相)、Mg 2Al 3(相)、CuMgAl 2(S 相) 图3 LY12铝合金中沉淀相的典型形貌 [1]。图2为Al-Cu-Mg 合金三元相图的等温部分,从该图可知本实验合金Fig.3 Typical TEM morphologies of precipitations in LY12 (图中A 点所示)的平衡组织为固溶体+相CuAl 2+S 相CuMgAl 2 。 Y

工艺参数对3003铝合金组织与 性能的影响

Material Sciences 材料科学, 2018, 8(5), 603-608 Published Online May 2018 in Hans. https://www.doczj.com/doc/8914851240.html,/journal/ms https://https://www.doczj.com/doc/8914851240.html,/10.12677/ms.2018.85071 Effect of Process Parameters on Micro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of 3003 Aluminum Alloy Yitan Wang1, Qingsong Dai1,2, Ping Fu1, Mingwei Zhao1 1Guangxi Liuzhou Yinhai Aluminum Co., Ltd., Liuzhou Guangxi 2School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Changsha Hunan Received: May 4th, 2018; accepted: May 20th, 2018; published: May 29th, 2018 Abstract Taking 3003 aluminum alloy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e effects of cold rolling rate and annealing temperature on the micro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of the sheet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work hardening of 3003 alloy sheet is significant. With the increasing of cold rolling de-formation, the tensile strength and yield strength of alloy plates increase gradually, while the elongation decreases. And during the annealing of the finished product, recovery and recrystalli-zation occur within the alloy. As the annealing temperature increases, the tensile strength and yield strength gradually decrease, and the elongation gradually increases. Keywords 3003 Aluminum Alloy, Cold Rolling Deformation, Annealing Temperature, Micro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工艺参数对3003铝合金组织与 性能的影响 王绎潭1,戴青松1,2,付平1,赵明伟1 1广西柳州银海铝业股份有限公司,广西柳州 2中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湖南长沙 收稿日期:2018年5月4日;录用日期:2018年5月20日;发布日期:2018年5月29日

关于预期损失模型的研究

[摘要]本文在研究IASB与FASB相关准则的基础上,比较预期损失模型、已发生损失模型及动态拨备模型的优缺点,分析预期损失模型对会计监管的冲击,并探索实施预期损失模型的对策。 [关键词]预期损失模型;已发生损失模型;金融资产减值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部分经济学家将危机归咎于公允价值会计,认为片面强调公允价值会计下确认的损失对经济顺周期性具有推波助澜的作用,饱受市价持续下跌之苦的金融机构也试图摆脱公允价值会计的束缚,在此背景下,引致了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即对金融资产减值的计量。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在全面研究现行国际会计准则第39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的过程中,将减值作为解决的重点议题之一;在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向美国国会提交的报告中,建议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重新评估当前金融资产减值的会计模式,他们认为减值会计是需要改进的最重要领域;同时,20国集团领导人峰会要求IASB在2009年年底前改进并简化金融工具,考虑采用预计损失法计量金融资产减值。我国企业会计准则正处于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全面接轨中,2009年9月,财政部印发了IASB公开征询以预期损失模型计量金融资产减值的可行性意见,我国金融机构也将受到重大影响,因此,金融资产减值的可行性研究对于我国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1 金融资产减值的三种计提模式比较 (1)已发生损失模型(Incurred Loss Model)。已发生损失模型是指按照国际会计准则,在资产负债表上有客观证据表明贷款已经发生减值时,才可以按照贷款的摊余成本和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之差计提贷款减值准备金。已发生损失模型不包括公允价值调整,不反映仍未发生的预期信用损失。 已发生损失模型具有明显的顺周期性。在经济繁荣期,贷款违约率较低,计提贷款损失准备金较少,从而利润会增加,银行进一步扩大信贷,经济持续繁荣;而在经济衰退期,贷款违约增加,贷款损失准备金计提也较多,银行财务状况进一步恶化。因此,已发生损失模型的顺周期性很强,在贷款信用周期的早期计提准备金的金额较少,从而贷款早期利息收入被高估,贷款损失准备金无法得到有效积累以弥补经济衰退期产生的信用损失。 (2)动态拨备模型(Dynamic Provisioning Model)。2000年,西班牙银行系统最早实施了动态拨备制度,即前瞻性地计算预期损失,采用动态方式对贷款计提损失准备金,以熨平准备金计提随经济周期的大幅度波动。在西班牙实施的动态准备金制度中,除了传统的一般准备金和专项准备金外,还包括一项,即动态准备金。其中,专项准备金用来弥补不良贷款,即事后信贷风险;动态准备金则旨在弥补贷款的潜在风险与专项准备的缺口,是一种事前的确认,具有前瞻性的特点。 动态拨备模型的优点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释商业银行的亲周期行为,信贷损失对于银行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的影响也比较温和,有助于增强银行的清偿力和银行体系的稳定性,使银行更好地进行风险管理。 (3)预期损失模型(Expected Loss Model)。预期损失法是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在充分研究实际损失法的缺陷后,基于公允价值和动态减值方法提出的。预期损失模型的计量方法如下:初始计量是基于预期现金流量确认利息收入;减值产生于信用损失预期的不利变化,减值损失计入当期损益,并且按照金融资产账面金额与修订后预期现金流量的现值之间的差额计量;当确定预期现金流量

战略联盟演化过程的动力模型

战略联盟演化过程的动力模型内容提要:本文介绍和分析了战略联盟演化过程的动力模型。这一动力模型由联盟环境、联盟情景和联盟演化构成,指出联盟环境影响联盟情景,联盟演化过程是由联盟情景规定的,联盟情景则由集体力量、伙伴间冲突和相互依赖性3个变量来测度,并从市场共通性、竞争地位、资源构面和声誉4个方面分析了联盟的组织环境对这3个变量的影响。 关键词:战略联盟;动力模型;联盟情景 关于战略联盟的研究文献中,关于联盟的产生动机、形成及其绩效方面的研究最为丰富。但除了Ring和Van de Ven(1994)以外,很少有研究者对战略联盟的发展过程加以注意,即联盟是如何经历协商、形成、运作、评估、再造和终止等诸多阶段的。Koza和Lewin(1998)总结了联盟研究中的6条研究路线,如联盟现象、联盟绩效及联盟与其他 等(1997) Ring和 的研究……过程变量仍然是尚未开拓的研究领域”,即联盟演化的动力仍未清晰考察。因此,虽然研究者已经考察了联盟形成的动因,但对于联盟是否总是从一个阶段走向下一个阶段和哪些因素会破坏联盟的进程并不清楚,因为联盟演化的动力是理解联盟从某一阶段演化到另一阶段的关键。 在几个案例的基础上,Niederkofier(1991)提出了一个联盟的演化框架,此框架基于战略适当和运作适当这两个基本变量。战略适当指的是伙伴企业所拥有的资源禀赋于联盟要实现的目标是充足的,运作适当是指双方为联盟所提供的资源与联盟运作中问题的兼容,这两个基本变量的变化使联盟经受调整或重议的变化,战略或运作上的持久不当都会使联盟停顿或终止。Inkpen和Beamish(1997)分析了学习是如何改变伙伴的谈判能力的,而谈判能力这一特殊条件的变化将影响联盟的后续发展过程。Doz(1996)认为存在几组联盟情景,如任务的定义、伙伴的惯例、交接的结构以

快速凝固铝合金的组织与性能

快速凝固铝合金的组织与性能摘要:速凝固技术;过去对凝固过程的模拟只考虑在熔融状态下的热传导和凝固过程中潜热的释放,很少考虑金属熔体在型腔内必然存在的流动以及金属熔 体在凝固过程中存在的流动,目前,快速凝固技术作为一种研制新型合金材料的 技术一开始研究合金在凝固时的各种组织形态的变化以及如何控制才能到符合 实际生活,生产要求的合金着重研究高的温度梯度和快的凝固速度的快速凝固技术正在走向逐步完善阶段。 快速凝固原理及凝固组织:快速凝固是指通过对合金熔体的快速冷却(≥104-106k/s)或非均质形核备遏制,是合金在很大过冷度下,发生高生长速率(≥1-100cm/s)凝固。由于凝固过程的快冷,起始形核过冷度大,生长速率高是古冶界面偏离平衡,因而呈现出一系列于常规合金不同的组织和结构特征,加快冷却速度和凝固速率所应起的组织及结构特征可以近似用表来表示。 本实验利用真空系统下的金属熔液快速凝固装置,获得高真空后,充入一定压力的惰性气体,熔炼铝合金在熔融状态下以细直径金属液柱方式喷射到铜模具中,液流发生横向铺展并在纯铜模具中快速凝固。由于整个过程的浇注时间在很大程度上被分散、延迟,热耗散可以快速、充分进行,从而可获得层状铝合金。关键词:铜模具;射流沉积;亚稳块体材料;层状复合材料 The Study on the Aluminum Alloy by Rapid Solidification Based on Reciprocate Motion Cooling Model Abstract:Rapid solidification is the way to get the non-steady state metal by the rapid cooling much more fast than the cooling rate for the equilibrium materials, and amorphous, nano-crystalline and some limiting structural or functional materials can be obtained. In this work, jet solidification in the cooling model with the computer controlled reciprocating motion protected under vacuum or inert gas was used to obtain the layer Al alloys. After the Al alloy was molten in a quartz tube, the alloy liquid was jet out of

损失阶段划分与风险参数模型方案

损失阶段划分与风险参数模型方案 一、损失阶段划分具体方案 会计准则要求,开展减值测试前要评估信用类资产的信用风险自初始确认后是否已显著增加,并根据评估结果分别采用不同方法计量损失准备。同时,会计准则还指出,评估资产信用风险是否显著增加,应当考虑违约风险的相对变化,而不是预期信用损失金额的变化,并要求对违约风险的界定要与银行风险管理相衔接,保持基本一致。 结合会计准则要求,参照主要同业的做法,我行根据信用类资产的信用风险自初始确认是否显著增加、是否存在明确减值迹象等因素,将信用类资产划分为三个阶段,对处于不同损失阶段的资产采用不同的模型计量,并结合我行业务经营与风险管理实际,对法人与个人信用类资产确定了不同的阶段划分具体标准:(一)法人信用类资产阶段划分标准。 1.符合以下条件之一的法人信用类资产,损失阶段划分结果不得高于阶段二: (1)逾期30天(不含)至90天(含)。 (2)风险分类形态为关注类。 (3)债务人或真实交易对手当前违约概率较初始确认时出现明显上升。 (4)其他表明资产信用风险已显著增加的情形。

2.符合以下条件之一的法人信用类资产,损失阶段划分结果不得高于阶段三: (1)逾期超过90天。 (2)风险分类形态为不良。 (3)债务人或真实交易对手信用等级为D级,且我行信用类资产已逾期较长时间或预计将形成较大损失。 (4)债务人计划进行破产清算、破产重整,或其他财务重组,且我行资产预计将形成较大损失。 (5)其他表明资产已发生信用减值的情形。 (二)个人信用类资产阶段划分标准。 1.符合以下条件之一的个人信用类资产,损失阶段划分结果不得高于阶段二: (1)逾期30天(不含)至90天(含)。 (2)风险分类形态为关注类。 (3)其他表明资产信用风险已显著增加的情形。 2.符合以下条件之一的个人信用类资产,损失阶段划分结果不得高于阶段三: (1)逾期超过90天。 (2)风险分类形态为不良。 (3)其他表明资产已发生信用减值的情形。 后续,将根据宏观经济运行、客户风险状况的变化与趋势判断,结合全行经营管理需要,进一步细化、调整不同类型信用类

A356铝合金的组织与性能研究

A356铝合金的组织与性能研究 目录 摘要 (2) Abstract (2) 1 绪论 (1) 1.1 引言 (1) 1.2 铝及其合金概述 (1) 1.3 热处理工艺 (2) 1.4 A356铝合金研究现状 (3) 1.5 主要内容 (4) 2 实验方法及过程 (4) 2.1 合金成分 (4) 2.2 试样制备和热处理方法 (4) 2.2.1 试样切割 (4) 2.2.2 热处理 (5) 2.3 金相观察 (6) 2.3.1 金相试样的制备 (6) 2.3.2 金相观察 (7) 2.4 力学性能的测试 (7) 2.4.1 硬度测试 (7) 2.4.2 拉伸性能测试 (7) 3 实验结果及分析 (8) 3.1 金相组织观察结果 (8) 3.1.1 热处理前的微观组织 (8) 3.1.2 热处理后的微观组织 (10) 3.2 力学性能分析 (11) 3.2.1 表面硬度 (11) 3.2.2 拉伸性能 (14) 4 结论 (15) 致谢 (16) 参考文献 (17) 百色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诚信保证书 (19)

{TC “摘要”l 1 }摘要:对A356铝合金分别进行金相观察和力学试验,研究其微观组织及性能,同时探讨热处理方式对A356铝合金组织与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枝状晶比较粗大,分布松散,表面硬度、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都较低,塑性较好。经一定热处理后,粗大共晶硅熔断形成分布均匀、趋于球化的细小颗粒,除了塑性有所降低外,其他力学性能都有了显著提高。最佳热处理工艺为(560℃+6h)固溶+(180℃+4h)人工时效。 关键词:A356铝合金;固溶处理;时效处理;力学性能;微观组织 Research on Micro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of A356 Aluminum Alloy {TC “Abstract”l 1 }Abstract:The microstructures and properties of A356 aluminum alloy were investigated by means of optical metallography and tensile test. Meanwhile, the effects of heat treatment on microstructure were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ore coarse dendrites are evenly distributed, the lower hardness, tensile strength, yield strength and the greater plastic are obtained. The coarse dendrites are broken off, uniform distribution and granular after heat treatment.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hav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except for ductility. The optimized solution treatment for 6 hours at 560℃ and aging treatment for 4 hours at 180℃ are recommended. Key words:A356 aluminum alloy; Solid solution treatment; Aging treatment; Mechanical properties; microstructure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