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经济学原理》教案

《经济学原理》教案

《经济学原理》教案
《经济学原理》教案

《经济学原理》自学指导书

使用专业:专、本科相关专业

课程:经济学原理

教材版本:《经济学原理》卢远瞻汪雄剑编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经济学原理》是经济、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属必修课程。该课程包括

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国际经济学、经济学说史、经济史等多

门学科,总的指导思想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广泛吸收和正确借鉴西方经

济理论和有关学科的优秀成果,密切联系中国改革和发展的实际,倡导科学的求

实精神和大胆的理论创新,重视对国内外经济学的最新动态的把握。

二、教学目标与要求

通过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和掌握微观经济部分的消费者、生产厂商的行为理

论和处于核心的价格理论及贯穿所有的均衡理论,并在微观分析的基础上,对宏

观经济的调控的方法、理论等进行学习和探讨。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经济的基本

运行规律,增加对经济社会的了解,树立正确的“三观”。

学习经济学的三个原因:

1、有助于你了解你所生活在其中的世界。

2、它将使你更精明地参与经济。

3、它将使你更好地理解经济政策的潜力与局限性。

三、课程的目的、内容、学习要求和自学时数

第一章导论

(自学时数:4学时,第1周完成)

自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学习了解本课程研究的对象、内容及研究方法;理解经济学的涵义;掌握经济学得原理及研究的方法。

主要内容:经济学和十大经济学原理;经济学的内容和研究方法。

重点与难点:

1、经济学的含义。

2、深刻理解经济学的内容。

3、准确把握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4、掌握经济学的十大原理。

教学内容:

第一节经济学和经济学十大原理

经济一词来源于希腊语,意思是“管理一个家庭的人”。

稀缺性是指社会拥有的资源是有限的。(因此不能生产人们希望拥有的所有物品与劳务。)

经济学研究社会如何管理自己的稀缺资源。

【经济学的十大原理】

一、人们如何做出决定

原理一:人们面临权衡取舍。

效率:社会能从其稀缺资源中得到最大利益的特性。

平等:经济成果在社会成员中平均分配的特性。

社会面临效率与平等之间的权衡取舍。

原理二: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

机会成本:为了得到某种东西所必须放弃的东西。

原理三:理性人考虑边际量。

理性人:系统而有目的地尽最大努力实现其目标的人。

边际变动:对行动计划的微小增量调整。

边际指边缘,因此边际变动是围绕你所做的事的边缘的调整。

理性人通常通过比较边际利益与边际成本来做出决定。即,当且仅当一种行为的边际利益大于边际成本时,一个理性决策者才会采取这种行为。

原理四: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

激励:引起一人做出某种行为的某种东西。(例如惩罚或奖励的预期)

【即问即答】

1、描述你最近面临的一个重要的权衡取舍问题;

2、举出一个既有货币性的机会成本,又有非货币性的机会成本的某种行动

的例子;

3、描述一个你的父母为了努力影响你的行为而想你提供激励的例子。

二、人们如何相互交易

原理五:贸易可以使每个人的状况都变得更好。

原理六: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

市场经济:当许多企业和家庭在物品与劳务市场上相互交易时,通过它们的分散决策配置资源的经济。

价格就是“看不见的手”用来指引经济活动的工具。

原理七: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

产权:个人拥有并控制稀缺资源的能力。

市场失灵:市场本身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情况。

外部性: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福利的影响。

市场势力:单个经济活动(或一小群经济活动者)对市场价格有显著影响的能力。

【即问即答】

1、为什么一个国家如果不把自己和其他国家隔离开来,其状况就会变

得更好?

2、为什么我们有市场?根据经济学家的观点,政府应当在市场中扮演

怎样的角色?

三、整体经济如何运行

原理八: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

生产率:每一单位劳动投入所生产的物品与劳务数量。

原理九:当政府发行了过多货币时,物价上升。

通货膨胀:经济中物价总水平的上升。

原理十: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

货币注入的短期效应:

1、经济中货币量增加刺激社会的整体支出水平,从而增加了对物品与

劳务的需求。

2、需求的增加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引起企业提高物价,但同时,它也

鼓励企业雇佣更多的工人,并生成更多的物品与劳务。

3、雇佣更多的工人意味着更少的失业。

经济周期:就业和生产等经济活动的波动。

【即问即答】

列出并简要解释整体经济如何运行的三个原理。

第二节经济学的内容和研究方法

一、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P13

二、经济学研究的方法P13

思考题和作业:

P18 5、6、10

第二章需求与供给理论

(自学时数:4学时,第2周完成)

自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搞清楚什么因素会影响需求与供给,需求与供给的变化会如何影响商品的价格;掌握市场供求的基本规律(包括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以及运用供求理论分析经济事例

核心概念:需求曲线供给曲线弹性均衡

内容提要:

1、需求、供给曲线

2、需求和供给的均衡:价格决定

3、弹性理论

本章重点:供求均衡、需求的价格弹性及其运用

本章难点:需求的变动和供给的变动对均衡价格、数量的影响

微观经济学:对个体经济单位(单个消费者、单个厂商、单个市场等)的经济行为的研究,价格分析是其分析的核心,微观经济学也被称为价格理论。它的两个基本假设条件是经济人和完全信息。

需求与供给

在市场中,价格是经济参与者相互之间联系和传递经济信息的方式,并且,价格也以一定的方式促使经济资源得到有效的使用。

一种商品的需求D: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愿意而且能够购买该商品的数量,必须是有购买欲望又有购买能力。需求函数是\,它表示商品的价格和需求量之间成反方向变动的关系。

需求的决定因素:

1商品的自身价格

2消费者的收入水平

3相关商品的价格

4消费者的偏好

5消费者对商品的价格预期

一种商品的供给S:是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出售的该商品的数量。供给函数是/,它表示商品的价格和供给量之间成成同方向变动的规律。

供给的决定因素:

1商品的自身价格

2生产成本

3生产的技术水平

4相关商品的价格

5生产者对未来的预期

均衡:最一般的意义是指经济事物中有关的变量在一定条件的相互作用下所达到的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

在微观经济分析中,市场均衡可以分为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局部均衡是就单个市场后部分市场的供求与价格之间的关系和均衡状态进行分析。一般均衡是就一个经济社会中的所有市场的供求与价格之间的关系和均衡状态进行分析,一般均衡假定各种商品的供求和价格都是相互影响的,一个市场的均衡只有在其他所有市场都达到均衡的情况下才能实现。

均衡价格的决定:市场上需求量和供给量相等的状态(供需曲线的交点),也就是市场出清状态,此时的价格也叫均衡价格。

需求量的变动: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由某种商品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需求数量的变动。供给量的变动也是如此。

需求的变动:是指在某种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改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需求曲线平行移动)。供给的变动也是如此。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变动分别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同方向的变动;供给变动分别引起均衡价格反方向的变动和均衡数量的同方向的变动。

需求弹性与供给弹性

弹性表示因变量对自变量的反应的敏感程度,当一个经济变量发生1%的变动时,由它引起的另一个经济变量变动的百分比。弹性系数=因变量的变动比例/自变量的变动比例(e=(△X/X)/(△Y/Y)这是弧弹性,当△X,△Y无穷小时,就成了点弹性,e=(dY/Y)/(dX/X)要涉及到微积分的内容)。

需求的价格弹性,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该商品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有五种:e>1为富有弹性;e<1为缺乏弹性;e=1为单一弹性;e=∞为完全弹性;e=0为完全无弹性。

需求的价格弹性对厂商的销售收入:e>1的商品,降价增加厂商的销售收入,否则反之,即厂商的销售收入与商品的价格成反方向变动;e<1的商品,提高价格增加厂商的销售收入,否则反之,即厂商的销售收入与商品的价格成同方向变动;e=1的商品,其价格对厂商的销售收入没有影响。

影响需求的价格弹性的因素:商品的可替代性(可替代品月多,弹性越大);商品用途的广泛性(用途越广泛,弹性越大);对消费者生活的重要程度(不重要的弹性大,必需品的弹性较小);商品的消费支出在消费者预算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比重越大,弹性越大)。

供给的价格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供给量的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的变动的反应程度。也有五种类型,同上。

影响供给的价格弹性的最主要因素:时间,短期内,弹性比较小,长期比较大,因为在很短时间内,厂商要根据商品的价格上涨或下降来增加或减少产量是比较困难的,而长期却可以实现;生产成本,如果产量的增加引起的边际成本轻微的提高,则弹性比较大;生产周期,生产周期短,则弹性较大。

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动对于它的相关产品的价格的变动的反应程度。

需求的收入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动对于消费收入量的变动率的比值。e<0,为劣等品,即需求量随收入的增加而减少;e>0,为正常品,即需求量随收入的增加而增加;01为奢侈品。

价格开放:只对供给的价格弹性大于零的商品有效,如果该商品生产需要的资源本来就是稀缺的,就算价格开放其供给量也不会增加或增加太多,那么只会让该商品不断的涨价。

最高限价:最高价格总是低于市场均衡价格,政府的目的往往是抑制某些产品的价格上涨,尤其是为了应对通货膨胀。但因为市场均衡价格高于最高价格,会导致抢购或黑市交易。

最低限价:通常是政府为了扶植某些行业的发展,其价格往往高于均衡价格。

谷贱伤农:因为农产品往往是缺乏需求价格弹性的商品,供给量大幅度增加,导致价格下降,但价格下降了,并不能大幅度的增加需求量。

思考题和作业:

P46 5、9

第三章弹性理论

(自学时数:4学时,第3周完成)

自学目的和要求:理解并掌握需求的价格弹性;掌握收入弹性;理解交叉价格弹性;掌握供给的价格弹性。

主要内容:需求弹性;供给弹性\。

重点与难点:

1、需求的价格弹性。

2、供给的价格弹性。

一、概述

经济学中研究因变量经济变量的相对变化对自变量经济变量的相对变化的反应程度或灵敏程度的理论。弹性概念和弹性定义由 A.马歇尔在《经济学原理》中提出,弹性理论又由后来的经济学家不断补充和完善,并在经济学中广泛运用。

当两个经济变量间存在函数关系时,作为自变量的经济变量的变化,必然引起作为因变量的经济变量的变化。弹性即表示因变量经济变量的相对变化对自变量相对变化的反应程度或灵敏程度。

弹性理论是解释价格变动与需求量变动之间量的关系的理论。弹性理论分为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需求弹性又分为需求的价格弹性、需求的收入弹性与需求的交叉弹性三种类型。

二、分类

弹性理论包括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

需求弹性包括:

①需求价格弹性。衡量某一商品的需求量对它本身价格变化的反应程度的指标,用需求量变动百分比除以价格变动百分比来计算。

例如,某种产品的价格上涨1%,销售量下降 1.5%,此种产品的弹性即为1.5。需求弹性有5种情况:大于1、小于1、等于1 、等于零和无穷大,分别表示需求量变化大于、小于、等于价格的变化,或者不论价格如何变化需求量也不变化,或者价格的微小变化会引起需求量无穷大的变化。

②收入弹性。衡量某一商品的需求量对消费者收入变化的反应程度的指标,用需求量变动百分比除以收入变动百分比。

③交叉弹性。衡量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对另一种商品价格变化的反应程度的指标,用第一种物品需求量百分比除以第二种物品价格变动百分比来计算。

供给弹性包括:供给价格弹性、供给交叉弹性等。供给(价格)弹性,衡量某一商品的供给量对它本身的价格变化的反应程度的指标,用供给量变动百分比除以价格变动百分比来计算。

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在计算上都可以分为点弹性、弧弹性以及一般公式法。点弹性是需求曲线或供给曲线上某一点的弹性Edp=(dQ/dP)*(P/Q),弧弹性是需求曲线或供给曲线上两点之间的弧弹性,又称中点法,(Q2-Q1)/[(Q2+Q1)/2] / (P2-P1)/[(P2+P1)/2]。一般公式法:△Q*P/△P*Q。(以上P代表价格,Q代表需求量、供给量)

三、影响弹性大小的因素

需求价格弹性:物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越大就越富有弹性,反应越

小就越缺乏弹性。

因素:①相近替代品的可获得性:替代品越多,弹性越大、替代品越少,弹性越小;②必需品与奢侈品:必需品缺乏弹性,奢侈品富有弹性;③市场的定义:定义越广弹性越小、定义越窄弹性越大;④时间框架:时间越长越有弹性、时间越短越缺乏弹性;⑤商品的性能或用途:功能单一的商品弹性越小、功能越复杂弹性越大。

供给弹性:供给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大,物品的供给就富有弹性;供给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小,物品的供给就缺乏弹性。

因素:①时间的长短;②生产周期;③商品的技术含量。

四、性能

对弹性系数大小有重要影响的因素是替代品和时间。替代品数目多、相似程度大,弹性系数就大;相反,系数就小。消费品在短期内弹性系数小,在长期内系数大。另外,消费品的用途多寡、消费品耐用程度、产品成本的高低、产品生产周期的长短,都对弹性系数有一定影响。

思考题和作业:

P62 2、3、6

第四章消费者选择理论

(自学时数:4学时,第4周完成)

自学目的和要求:理解消费者的预算约束;掌握消费者偏好;理解无差异曲线;。主要内容:预算约束和消费者偏好;消费者偏好;消费者选择;消费者选择理论的应用;效用最大化问题的数学方法求解。

重点与难点:

1、消费者的预算约束。

2、消费者选择理论的应用。

3、效用最大化问题的数学方法求解。

第一节预算约束:消费者的购买力

消费者预算约束线表示在其收入和物品价格为既定的时候,它可以购买不同的可能的产品组合。预算约束的斜率等于这些物品的相对价格。

第二节偏好: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无差别曲线:我们用无差别曲线表示消费者相同满足程度的消费组合。

同一条无差别曲线上任何一点的斜率等于消费者愿意用一种商品替代另一种商品的比率。这个比率称之为边际替代率。

黄色的无差异曲线比蓝色的要高。

四个特点:

1 对较高的无差异曲线的偏好大于较低的无差异曲线

?谁不想拥有的东西越多越好。

2 无差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为了使消费者同样满足,在你减少它的一种物品的需求的时候你必须要增加另外一种物品的数量。由此无差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3 无差异曲线不相交

如果相交表明在某一点处两条不同的无差异曲线使得消费者满足的程度相等。这个是不可能的。

4 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

表明人们更愿意放弃它已经大量拥有的东西了。

极端的无差异曲线

1 完全替代品(直的)

物品很容易替代,人们对两种物品的边际替代率不变

2 完全互补品(折角)

第三节最优化:消费者的选择

最优选择处消费者选择的两种物品的组合要使得边际替代率等于相对价格。

收入效益和替代效益

那么价格的变动对消费者的影响如何呢?

它可以分为: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

收入效应:一种价格变动使得消费者移动到更低或更高无差异曲线所引起的消费变动。

它是一种低价格使得消费者状况变好引起的价格变动。

替代效应:一种价格变动使得消费者沿着一条界定的无差异曲线移动到有新边际替代率一点时所引起的消费者变动。

它是一种价格变动鼓励更多消费变得便宜的物品引起的变动。

换句话说:收入效益是有向更高无差异曲线移动引起的消费变动。

替代效益是有不同边际替代率的无差异曲线上一点引起的消费变动。

)?一种物品的价格变动可以分解为收入效益和替代效益(和物理里的模型的分解有些类似

下面的这幅图反映了两者的变化:

A->B替代效益,B->C收入效益。消费者绝对不会选择B点。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我们认为消费者从原来的最优点A到新的最优点C需要分解成为两个过程:A->B,B->C。A->B人们沿着无差异曲线移动,B->C,两个点具有相同的边际替代率。

下面我们将用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来分析一些具体的案例:

第四节三种应用

1)所有的需求曲线不见得都是向右下方倾斜——比如吉芬物品(价格上升引起需求量增加,少)

2)工资如何影响劳动供给

工资上升了。你是多工作,还是多休息呢?如果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那么你可能多工作。反之,你可能减少工作。替代效应使得工作更多,收入效应使得工作减少。

这个我们还可以结合劳动供给曲线是向哪个方向倾斜。

有这么一种说法:更高工资的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为什么,就是我们在第18章讲到。

3)利率如何影响家庭储蓄

利率上升。你是多储蓄还是减少储蓄呢?替代效应使得储蓄更多,收入效应使得储蓄减少。

中国现在一般是用减少利率来减少储蓄。但是实际上效果没有想象当中的明显。为什么?可能是我们收入效应的作用也相当的大。抵消了一部分力的作用。

思考题和作业:

P96 1、10

第五章成本理论

(自学时数:4学时,第5周完成)

自学目的和要求:掌握企业的生产技术和生产成本;掌握边际产量递减规律;掌握企业长期生产中的最优组合。

主要内容:成本理论;成本的概念;短期生产与短期成本;长期生产和长期成本。重点与难点:

1、短期生产与短期成本。

2、长期生产和长期成本。

3、边际产量递减规律。

一、短期成本短期成本

什么是短期成本短期成本是指厂商在短期内生产一定产量需要的成本总额,它是短期内每一产量水平的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之和。

所谓短期,是指在这期间厂商不能调整其生产规模,即在厂商投入的

全部生产要素中,只有一部分生产要素是可以变动的,而另一部分则固定

不变。例如,在短期内厂商可以调整原料、燃料及生产工人数量这类生产

要素,而不能调整厂房、设备等生产要素。因此,短期内生产要素分为两

部分:随产量变动而变动的称为可变生产要素;不能随产量变动而变动的

称为固定生产要素。

短期成本的种类

短期成本有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之分。具体地说,短期成本有以下几种:

* 固定成本

* 可变成本

* 短期总成本

* 短期平均成本

* 短期边际成本

一般而言,在短期情况下,当市场价格低于平均可变成本时,厂商应停止生产。

长期生产函数与长期成本函数

在新古典经济学理论中,生产函数是从投入的角度研究产出与投入的关系,即投入是自变量,产出是应变量。此处的投入既可以是实物量,当然也可以是价值量,两者通过生产要素的价格可以互相换算。而成本函数却是从产出的角度研究产出与投入的代价——成本的关系,产出是自变量,投入的成本是应变量。所以,生产函数和成本函数具有对偶性的关系。生产函数具有什么样的性质,成本函数就具有什么样的性质,反之亦然。可是,时至今日,在新古典的长期生产理论和长期成本理论的内容中,并非处处都体现了上述对偶性关系的存在,反而是在多处存在着彼此对立的逻辑上的矛盾。

二、生产函数与成本函数的矛盾表现

在长期成本理论中,新古典理论的典型长期平均成本LAC曲线是U 型的,U型的LAC曲线意味着在一切生产要素投入量都可变的条件下,随着各要素投入量的不断等比增加,规模收益依次表现为递增、不变、递减三个阶段。这说明,同一个长期成本函数应能满足收益变化的上述三种情形。但是,作为与长期成本函数应有对偶性关系的新古典理论中生产函数,其规模收益的变化也具有上述三种情形吗?在逻辑上自然应该是的。可是,新古典理论中的生产函数却不能同时满足或具有上述三种情形并存的特征。如阿罗——德布鲁一般均衡模型中定义的单一产品的生产函数是Q=f(X),Q表示产量,X为向量,表示若干种投入的要素。对这一生产函数的要求是:(1)?f/?X>0,(2)?2f/?X2<0。显然,此生产函数为严格凸函数,这意味着从投入的一开始,规模收益就是递减的。因此,阿罗——德布鲁一般均衡模型中的生产函数与成本函数不成对偶性关系。再者,我们常见常用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Q=AL a K b,也同样存在着上述矛盾。如果a+b<1,则是规模收益递增的生产函数;a+b=1,则是规模收益不变的生产函数;a+b>1,则是规模收益递减的生产函数。相反的,与上述生产函数相对应的平均成本函数必定分别为平均成本递减、不变和递增的三个成本函数,而不是一个同时具有递减、不变和递增三阶段并存的U型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的成本函数。

二、生产函数与成本函数矛盾的原因

由上述内容不难看出,新古典理论的生产函数和成本函数在逻辑上是不统一的。关于不统一的成因,一方面,从实际经济状况来看,现实生活中既有竞争比较充分的市场,又有完全垄断的市场。市场竞争的充分,意味着同一产品市场上有大量或者许多企业同时并存,即使在生产的起始阶段存在着规模收益递增或长期平均成本递减的现象,但许多企业的并存必定意味着在企业的生产规模扩张到一定阶段以后产生规模收益递减或者平均成本递增的现象,否则的话,许多企业就不可能同时并存于同一行业。因此LAC曲线呈U型或生产函数严格凸性假设有着现实的需要。而完全垄断市场存在,尤其是自然垄断市场的存在,则要求存在着规模收益持续递增的生产函数象或长期平均成本持续递减的成本函数。总之,是现实状况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导致了生产函数和成本函数在解释现实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时出现了逻辑上的不统一和矛盾。

但是,生产函数与成本函数对偶与否以及它们各自的表现形式,最终取决于新古典经济学们对规模收益递增、不变、递减原因的看法和分析。对在长期条件下规模收益的变化问题,不象短期条件下有一条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的作用,必然导致边际收益的递减或边际成本的上升。在长期条件下不存在或至今仍没有发现类似于边际报酬递减规律那样起作用的长期收益的变化规律。因此,对现实观察的不同或观察不同的现实,就有可能得出不同的收益变化规律。

就新古典经济学家们对规模收益递增、递减或U型成本曲线递减、递增的原因分析来看,首先,在总体上,就长期给定技术条件下的规模收益是递增、不变还是递减,新古典理论还不能给予任何准确的回答。

其次,对规模收益递增变化原因的分析,新古典的经济学家认为,“每个人都同意,由于初始规模扩大所带来的节约,长期成本曲线先是下降的。”这就是把规模节约作为规模收益递增或平均成本递减的原因,而之所以出现规模节约,新古典的经济学家们认为,一是由于纯粹的维量关系,二是由于不可分性,三是违背逻辑地把专业化水平的提高作为规模节约的原因。此处之所以说违背逻辑,是因为专业化水平的改变已经和“给定的技术条件下”的这一前提相矛盾。但是,经济学家们为了解释维量和不可分性原因之外的更为普遍收益递增的情况,不得不引进技术的作用这一因素。

再次,对规模收益不变的解释,新古典理论的经济学们认为,“根据复制论的观点,不变规模报酬是最‘自然’的现象。”“至少我们可按复制方式扩大生产规模来获得不变的规模报酬。”因此“是不难理解的”。

最后,关于规模收益为什么递减,新古典的经济学家们认为“令人费解”,“在理论问题上也没有一致的意见。”一种观点认为,由于“在长期内仍然存在准不变成本”,所以,长期就象短期一样,长期的LAC 曲线必定是U型的。准不变成本的存在“通常是由于我们忘记了把某些投入要素考虑在内。”所以,“递减的规模报酬只有在某些投入要素固

定不变时才能发生,因此它实际上是一种短期现象。”至于通常人们忘记的某些投入要素或者固定要素是指什么,“某些经济学家们坚持认为,企业家实际上是个固定要素——尽管所有别的投入物能够增加,他却不能。他和他的决策是不可分的和不可增加的。根据这种观点,规模收益递减事实上是可变比例的一个特例”。而其他的经济学家们则相信,规模收益递减产生于规模扩大时,愈来愈难于做好协调和控制工作。总之,经济学家们在此为了解释收益递减的原因,又不得不引入了管理这一因素。

但是,一旦把企业家和管理因素导入到生产理论或者成本理论中来,将导致新古典微观经济理论产生更多的矛盾。

首先,生产理论或成本理论所研究的是生产过程中各要素之间的纯粹的技术关系和技术结构,“是一个物质技术的可能性集。”而一旦引入了管理这一生产的制度结构,那么,新古典的生产理论或成本理论就不再应该是纯粹的生产技术关系,而是涉及到为什么要管理,如何管理等有关激励、约束这些在传统的新古典理论中属于分配、交换领域的问题,或者说涉及到了现代新制度经济学所研究的问题。因此,一旦引入管理这一因素,则生产函数或成本函数就包容了技术和制度两方面的性质。而目前的新古典生产函数中根本不包含任何管理或制度的因素。

其次,将和完全竞争的市场理论必然发生矛盾。在某种程度上我们可以说,新古典理论之所以要千方百计地证明规模收益的递减或U型成本曲线的存在,就是为了证明竞争性均衡的存在或斯密看不见的手的作

用。可是,完全竞争市场的特征或条件与企业家和管理的存在根本不相容。因为在完全竞争的市场中,由于完全信息和生产要素的完全流动性,根本不需要企业家的存在或管理职能的存在。因而完全竞争市场中的企业生产函数和成本函数也就根本不存在任何管理的因素及其费用,这倒是满足了阿罗——德布鲁的一般均衡模型对生产函数的要求。可是,没有了企业家和管理的存在,又如何解释完全竞争市场中规模收益的递减或者长期平均成本U型曲线的存在呢?没有规模收益的递减或者长期平均成本U型曲线的存在,完全竞争的市场又从何而来呢?看来,完全竞争的市场既需要企业家和管理,同时又不需要企业家和管理,两者陷入了两难存在的困境。

总之,在新古典的生产理论和成本理论中,就成本理论而言,U型的长期成本曲线如为常态情形,则技术和管理的作用就都得存在;而就生产理论而言,在生产函数纯粹的数学表述中,则既没有技术的因素,也没有管理的影子,更不存在收益递增、不变、递减三者并存的生产函数。可在生产理论的一般语言表述中,则既有技术变化的因素,又有管理的作用,技术不变的逻辑前提全然不顾了,虽然和成本理论在逻辑上统一了,但对管理的作用解释却远未达成一致的看法,而且管理这一因素的引入又产生了如上面分析的许多新问题或矛盾。

从上述分析我们不难看出,技术和管理两因素的存在,是造成生产函数和成本函数不统一的深层原因,尽管在理论的语言表述上似乎保证了生产理论和成本理论的逻辑统一,但在理论的分析逻辑上只是拼凑而

成,缺乏整体性和深层次上的逻辑统一。如何处理和解释技术与管理两因素在生产理论和成本理论中真实内涵、作用和逻辑性,是统一生产理论成本理论的关键所在。

思考题和作业:

P120 1、2、3

第六章完全竞争

(自学时数:4学时,第6周完成)

自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学习了解完全竞争市场的条件;掌握完全竞争企业的短期和长期生产决策;理解完全竞争市场的短期和长期均衡;掌握竞争市场的效率。

主要内容:完全竞争市场;完全竞争企业的短期和长期生产决策;完全竞争市场的短期和长期均衡;竞争市场的效率和政府干预。

重点与难点:

1、完全竞争企业的短期和长期生产决策。

2、竞争市场的效率和政府干预。

思考题和作业:

P152 1、2

第七章垄断

(自学时数:4学时,第7周完成)

自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员掌握垄断的成因;掌握垄断企业的生产与定价决策;了解对垄断的公共政策。

主要内容:垄断;垄断及其成因;垄断企业的生产与定价决策;价格歧视;对垄断的公共政策。

重点与难点:

1、垄断的成因。

2、垄断企业的生产与定价决策。

思考题和作业:

P173 1、3

第八章垄断竞争和寡头

(自学时数:4学时,第8周完成)

自学目的和要求:了解不完全竞争的含义;掌握垄断竞争市场的特征;掌握寡头市场的特征;掌握垄断企业的短期生产决策。

主要内容:不完全竞争;垄断竞争;寡头。

重点与难点:

1、垄断竞争市场的特征。

2、寡头市场的特征。

3、垄断企业的短期生产决策。

思考题和作业:

P192 2

第九章市场失灵

(自学时数:4学时,第9周完成)

自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市场的外部性对企业的影响;掌握公共产品的特性;掌握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主要内容:外部性;公共产品;信息不对称。

重点与难点:

1、市场失灵的原因。

2、微观经济政策。

思考题和作业:

P209 2、3、4、8

第十章生产要素市场

(自学时数:2学时,第10周完成)

自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不同的市场状态对生产要素的影响;;掌握劳动力市场在不同的市场状态下的供给与需求及均衡;掌握土地和资本市场的均衡。

主要内容:劳动市场;土地和资本市场。

重点与难点:

1、完全竞争企业的劳动需求。

2、劳动市场的均衡。

3、超级明星效应。

4、土地和资本市场的均衡。

思考题和作业:

P223 1、4

第十一章几个重要的宏观经济学变量

(自学时数:2学时,第10周完成)

自学目的和要求:

掌握国内生产总值的相关指标;了解消费者价格指数。

主要内容:衡量经济活动的价值:国内生产总值;消费者价格指数;就业、国内生产总值与奥肯定律。

重点与难点:

1、国内生产总值的衡量。

2、实际国内生产总值。

3、消费者价格指数。

4、奥肯定律。

思考题和作业:

P234 1、2

第十二章国民收入的决定与分配

(自学时数:2学时,第11周完成)

自学目的和要求:

理解宏观经济的构成;了解决定产品和服务的总产出的因素;掌握国民收入的分配。

主要内容:宏观经济的构成;决定产品和服务的总产出的因素;国民收入的分配;经济中需求的组成。

重点与难点:

1、决定产品和服务的总产出的因素。

思考题和作业:

P247 1

第十三章货币与通货膨胀

(自学时数:2学时,第11周完成)

自学目的和要求:

理解货币的供给与需求;掌握通货膨胀的成因和类型。

主要内容:什么事货币;货币的供给与需求;货币数量论;通货膨胀与费雪方程式。

重点与难点:

1、货币的供给与需求。

2、通货膨胀的成因和类型。

思考题和作业:

P259 1、4

第十四章开放经济

(自学时数:2学时,第12周完成)

自学目的和要求:

理解国际收支平衡表;了解小国开放经济模型;掌握汇率的概念。

主要内容:国际收支平衡表;小国开放经济模型;汇率。

重点与难点:

1、国际收支平衡表。

2、汇率。

思考题和作业:

P276 1、3

第十五章经济中的总需求

(自学时数:2学时,第12周完成)

自学目的和要求:

经济学原理作业1(已填答案)

夜大教育部 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 2010会计专本、金融专本 《经济学原理》作业1 年级专业班级姓名学号成绩 一、名词解释 1、供给:供给是指厂商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每一个价格水平时愿意 而且能够供应的商品量。 2、需求弹性:需求的价格弹性又称需求弹性,是指价格变动的比率所 引起的需求量变动的比率,即需求量变动对价格变动的 反应程度。 3、效用:效用是从消费某种物品中所得到的满足程度。消费者消费某 种物品获得的满足程度高就是效用大,反之满足程度低就是 效用小。 4、市场:市场是各经济单位发生关系进行交易的制度框架 二、选择题 1、一个商品价格下降对其互补品最直接的影响是(A ) A、互补品的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B、互补品的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C、互补品的供给曲线向右移动 D、互补品的价格上升 2、在得出某农民的某商品的供给曲线时,下列因素除哪一种外均保持为常量(D )

A、技术水平 B、投入价格 C、自然特点(如气候状况) D、所考虑商品的价格 3、如果某商品富有需求的价格弹性,则该商品价格上升(C ) A、会使销售收益增加 B、该商品销售收益不变 C、会使该商品销售收益下降 D、销售收益可能增加也可能下降 4、若需求曲线为向右下倾斜一直线,则当价格从高到低不断下降时,卖者的总收益(B ) A、不断增加 B、在开始时趋于增加,达到最大值后趋于减少 C、在开始时趋于减少,达到最小值后趋于增加 D、不断减少 5、商品X和Y的价格按相同的比率上升,而收入不变,预算线(A ) A、向左下方平行移动 B、向右上方平行移动 C、也不变动 D、向左下方或右上方平行移动 6、经济学中短期与长期划分取决于( D) A、时间长短 B、可否调整产量 C、可否调整产品价格 D、可否调整生产规模 7、在一般情况下,厂商得到的价格若低于以下哪种成本就停止营业(B) A、平均成本 B、平均可变成本 C、边际成本 D、平均固定成本 8、如果商品X和商品Y是替代品,则X的价格下降将造成( B ) A、 X的需求减少 B、 Y的需求减少 C、 Y的需求增加 9、当某商品的价格上升9%,而需求量减少6%时,该商品属于( A ) A、需求缺乏弹性 B、需求富有弹性 C、单位需求弹性 三、分析说明

政治经济学原理试题和答案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个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其号码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 1.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任务是(B ) A. 研究生产力及其发展规律 B. 揭示客观经济规律 C. 揭示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 D. 研究社会经济运行状况 2. 衡量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是(C ) A. 劳动资料 B. 劳动对象 C. 生产工具 D. 生产的产品 3. 商品的社会属性是指( B ) A. 使用价值(自然属性) B. 价值 C. 交换价值 D. 抽象劳动 4. 决定商品价值量的是( D ) A. 简单劳动 B. 商品的使用价值 C. 价格标准 D.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5. 1只绵羊=2把石斧表示的是(D ) A. 一般的价值形式 B. 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 C. 货币形式 D. 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6. 在商品供求关系平衡的条件下,商品价格( A ) A. 与商品价值成正比,与货币价值成反比 B. 与商品价值成正比,与货币价值成正比 C. 与商品价值成反比,与货币价值成反比 D. 与商品价值成反比,与货币价值成正比

7. 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是( A ) A.劳动力成为商品 B. 生产资料可以买卖 C. 货币是一般等价物 D. 货币是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 8. 通过提高工人劳动强度取得剩余价值属于( A ) A.绝对剩余价值 B. 相对剩余价值。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由于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应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产生的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是全体资本家长期获得的,以全社会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为条件。 C. 超额剩余价值。个别资本家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使自己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而比一般资本家多得的那部分剩余价值。 D. 超额利润 9. 社会再生产就其内容来讲包括( C ) A. 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 B. 外延式扩大再生产和内涵式扩大再生产 C. 物质资料的再生产和生产关系的再生产 D. 生产资料的再生产和消费资料的再生产 10. 计件工资是( A ) A. 计时工资的转化形式 B. 名义工资的转化形式 C. 实际工资的转化形式 D. 货币工资的转化形式 11. 资本积聚( A ) A. 是依靠剩余价值的资本化实现的 B. 是由众多中小资本合并实现的 C. 是借助于竞争和信用来实现的 D. 不受社会财富增长速度的限制 12. 货币资本的循环公式是(A )

《经济学原理》教案

《经济学原理》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经济学原理》自学指导书 使用专业:专、本科相关专业 课程:经济学原理 教材版本:《经济学原理》卢远瞻汪雄剑编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经济学原理》是经济、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属必修课程。该课程包 括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国际经济学、经济学说史、经济史等多门学科,总的指导思想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广泛吸收和正确借鉴西方经济理论和有关学科的优秀成果,密切联系中国改革和发展的实际,倡导科学的求实精神和大胆的理论创新,重视对国内外经济学的最新动态的把握。 二、教学目标与要求 通过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和掌握微观经济部分的消费者、生产厂商的行为理论和处于核心的价格理论及贯穿所有的均衡理论,并在微观分析的基础上,对宏观经济的调控的方法、理论等进行学习和探讨。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经济 的基本运行规律,增加对经济社会的了解,树立正确的“三观”。 学习经济学的三个原因: 1、有助于你了解你所生活在其中的世界。 2、它将使你更精明地参与经济。 3、它将使你更好地理解经济政策的潜力与局限性。 三、课程的目的、内容、学习要求和自学时数 第一章导论 (自学时数:4学时,第1周完成) 自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学习了解本课程研究的对象、内容及研究方法;理解经济学的涵义;掌握经济学得原理及研究的方法。 主要内容:经济学和十大经济学原理;经济学的内容和研究方法。 重点与难点: 1、经济学的含义。 2、深刻理解经济学的内容。 3、准确把握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曼昆微观经济学原理第五版课后习题答案

问题与应用 1.描写下列每种情况所面临的权衡取舍: A.一个家庭决定是否买一辆新车。 答:如果买新车就要减少家庭其他方面的开支,如:外出旅行,购置新家具;如果不买新车就享受不到驾驶新车外出的方便和舒适。 B.国会议员决定对国家公园支出多少。 答:对国家公园的支出数额大,国家公园的条件可以得到改善,环境会得到更好的保护。但同时,政府可用于交通、邮电等其他公共事业的支出就会减少。 C.一个公司总裁决定是否新开一家工厂。 答:开一家新厂可以扩大企业规模,生产更多的产品。但可能用于企业研发的资金就少了。这样,企业开发新产品、利用新技术的进度可能会减慢。 D.一个教授决定用多少时间备课。 答:教授若将大部分时间用于自己研究,可能会出更多成果,但备课时间减少影响学生授课质量。E.一个刚大学毕业的学生决定是否去读研究生。 答:毕业后参加工作,可即刻获取工资收入;但继续读研究生,能接受更多知识和未来更高收益。2.你正想决定是否去度假。度假的大部分成本((机票、旅馆、放弃的工资))都用美元来衡量,但度假的收益是心理的。你将如何比较收益与成本呢?? 答:这种心理上的收益可以用是否达到既定目标来衡量。对于这个行动前就会作出的既定目标,我们一定有一个为实现目标而愿意承担的成本范围。在这个可以承受的成本范围内,度假如果满足了既定目标,如:放松身心、恢复体力等等,那么,就可以说这次度假的收益至少不小于它的成本。3.你正计划用星期六去从事业余工作,但一个朋友请你去滑雪。去滑雪的真实成本是什么?现在假设你已计划这天在图书馆学习,这种情况下去滑雪的成本是什么?请解释之。 答:去滑雪的真实成本是周六打工所能赚到的工资,我本可以利用这段时间去工作。如果我本计划这天在图书馆学习,那么去滑雪的成本是在这段时间里我可以获得的知识。 4.你在篮球比赛的赌注中赢了100美元。你可以选择现在花掉它或在利率为55%的银行中存一年。现在花掉100美元的机会成本是什么呢? 答:现在花掉100 美元的机会成本是在一年后得到105 美元的银行支付(利息+本金)。 5.你管理的公司在开发一种新产品过程中已经投资500万美元,但开发工作还远远没有完成。在最近的一次会议上,你的销售人员报告说,竞争性产品的进入使你们新产品的预期销售额减少为300万美元。如果完成这项开发还要花费100万美元,你还应该继续进行这项开发吗?为了完成这项开发,你的最高花费应该是多少?? 答:还应该继续这项开发。因为现在它的边际收益是300 万美元,而边际成本是100 万美元。为了完成这项开发我最多能再花300 万美元。只要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就有利可图。 6.魔力饮料公司的三位经理正在讨论是否要扩大产量。每位经理提出了做出这个决策的一种方法:哈利:我们应该考查一下我们公司的生产率——每个工人生产的加仑数——将上升还是下降。 罗恩:我们应该考查一下我们的平均成本——每个工人的成本——将上升还是下降。 赫敏:我们应该考查一下多卖一加仑饮料的额外收益,大于还是小于额外的成本。你认为谁对?答:我认为赫敏提出的决策方法正确。因为只有多卖一加仑饮料的额外收益大于它的额外成本时,多卖一加仑饮料才是有利可图的。理性人应该考虑边际量。 77.社会保障制度为65岁以上的人提供收入。如果一个社会保障的领取者决定去工作并赚一些钱,他(或她)所领到的社会保障津贴通常会减少。 A.提供社会保障如何影响人们在工作时的储蓄激励? 答:社会保障的提供使人们退休以后仍可以获得收入,以保证生活。因此,人们不用为不能工作时的生活费而发愁,人们在工作时期的储蓄就会减少。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教案(全)

★★★★★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教案 上篇总论 第一讲导论(3学时) 学习目的和要求: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之一,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深刻、最全面、最详细的证明和运用。本章主要阐明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和方法。 第一节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 一、政治经济学的产生 (一)“经济”的最初含义 讲解要点:古汉语含义、西方文献的含义 “经济”一词在我国古代汉语中的含义是“经邦济世”、“经国济民”,即治理国家、拯救庶民的意思。在西方文献中,最先使用“经济”一词的是古西腊思想家色诺芬(约公元前面430—354年)。他在《经济论》一书中,首次把奴隶主组织和管理奴隶制经济用“经济”一词来概括,意指家庭管理。现代西方文献中“经济”一词的含义就是从希腊文“家庭管理”演变而来的。 (二)经济学的出现 讲解要点:出现的时期、人物 可供研究的文献资料表明,经济学的出现是在奴隶社会产生以后的事情。色诺芬《经济论》的问世表明西方出现了经济学。之后,亚里斯多德(公元前384—322年)在其所著的《政治学》一书中详细探讨了经济学的对象和任务,认为“经济学”是研究家务,即奴隶主经济问题,他的这种观点在欧洲流行了近两千年。 虽然早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经济学原理就被一些思想家所重视,并对许多重要的经济现象和过程作过考察,但是经济学只是作为一门统一科学的某些要素,远未形成一门独立的科学。

(三)政治经济学的产生 讲解要点:政政治经济学的提出、政治经济学学科产生的脉络、古典政治经济学的贡献及局限 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社会科学,是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和发展而逐渐形成的。 15世纪末到17世纪中叶,在欧洲流行的重商主义,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进行了最早的理论探讨。法国重商主义代表人物安·德·蒙克莱田(1575--1622年),在其1615年出版的《献给国王和王太后的政治经济学》一书中,最早使用“政治经济学”这一名词。 随后“政治经济学”一词被广泛使用,表示对整个社会经济问题的研究。重商主义最早冲破自然经济束缚,开始从宏观上考察社会经济现象,并提出了一些经济政策,但是,由于这种理论探讨仅局限于流通过程,并且只就考察到的经济现象作些肤浅的解释,未能揭示社会经济关系的本质。因此,重商主义理论只是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前史”。 使政治经济学成为一门独立科学的是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它产生于17世纪中叶,完成于19世纪初期。古典政治经济学在英国是由威廉·配第(1623--1687年)创始,亚当·斯密(1723--1790年)集其大成,大卫·李嘉图(1772--1823年)最后完成的。 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主要任务是批判封建社会的经济制度,阐明资本主义生产和分配的规律,为促进资本主义发展服务。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主要贡献是:把理论研究的重点从流通领域转向生产领域,并在一定程度上研究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内部联系,提出了劳动创造价值的观点,继而接触到剩余价值问题。 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局限: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劳动价值理论是不完善的,古典经济学家们都没有考察剩余价值的来源和实质,从而不能揭示资本主义经济的本质,不能把资本主义理解为历史发展中的过渡形式,而把它看作是合乎人性的、合乎自然的、绝对和永恒的社会生产方式。 庸俗政治经济学的出现: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产业革命的发展使机器大工业成为资本主义工业的主要形式,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日益公开化和尖锐化,资产阶级需要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进行辩护的理论,于是,资产阶级庸俗政治经济学便应运而生,并于19世纪30年代取代古典政治经济学而占据统治地位。庸俗政治经济学抛弃或歪曲劳动价值理论,发展了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庸俗成分;不研究经济现象的内部联系,而是根据资本主义经济的表面现象,制造出各种各样的“理论”来为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作辩护。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及其根本变革 讲解要点: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激化、空想社会主义的影响、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和意义。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许多国家中确立,资本主义内在矛盾日益暴露,工人运动有了迅速发展,迫切需要科学的革命理论进行指导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

华工《经济学原理》随堂练习答案

A. B. D. 西方经济学认为,所有社会都要解决( A. B. C. D. 作为经济学的两个组成部分,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是:( A. B. D. 微观经济学理论是根据( A. B. C. D. 现代西方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正式开始的标志是( A. B. D. 主要说明的是“应该是什么”的问题。 A. B. C. D. 下面属于宏观经济学研究范畴的是(

A. B. C. A. B. C. A. B. C. 第二章生产是什么 A. B. D. 边际效用递减意味着:( A. B. C. D.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表明,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

A. B. D. 某消费者逐渐增加某种商品的消费量,直到实现效用最大化。在这一过程 A. B. C. D. 如果商品的边际效用为零,那么( A. B. D. 已知某消费者的收入是200元,商品 A. B. C. D. 总效用达到最大时:( A. B. D. 对于公共产品的概念,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A. B. C. D. 西方经济学在研究消费者行为时,提出了以下假设:( A. B. C. A. B. C. 第三章如何生产 A. B. D. 某厂商增加各种要素投入增加 A. B. C. D. 亨利花了一个小时购物并买了一件价值 A. B. D. 利润最大化的原则是:(

A. B. C. D. 当某厂商以最小的成本生产出既定产量时,那它( A. B. D. 下面关干边际成本和平均成本的说法中哪个是正确的: A. B. C. D. 下列因素中,()是可变成本。 A. B. D. 如果总产量从单位增加到 A. B. C. D. 如果增加1单位产量所增加的边际成本小于产量增加前的平均成本 A. B. C. D.

政治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政治经济学 一、单项选择题1、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一般物品的使用价值的区别在于( A ) a、前者是劳动生产出来的,后者是天然具有的 b、前者是他人生产的,后者是为自己生产的 c、前者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容,后者不是社会财富 d、商品使用价值是商品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2、马克思指出:“如果物没有用,那么其中包含的劳动也就没有用,不能算作劳动,因此不形成价值。”这句话说明( B ) a、只要物是有用的,它就有价值 b、价值的存在以物的有用性为前提 c、价值的存在与物的有用性互为前提 d、物越是有用就越有价值 3、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决定性条件是() a、劳动产品成为商品 b、生产资料成为商品 c、劳动力成为商品 d、资本家手中集中了很多商品 4、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它是在(A ) a、同类商品的生产者之间的竞争实现的 b、不同商品的生产者之间的竞争中实现的 c、商品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竞争中实现的 d、商品生产者与销售者之间的竞争中实现的 5、复杂劳动可以折合为倍加的简单劳动,这种折合比例(C) a、参加交换的商品生产者自觉协商出来的 b、由经纪人规定并取得买卖双方同意的 c、在无数次交易中自发形成的 d、由社会职能部门自觉计算出来的 6、商品在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其完备的外在表现形式是(C ) a、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对立 b、商品与货币之间的对立 c、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之间的对立 d、商品与商品之间的对立 7、货币的基本职能是( A ) a、价值手段与流通手段 b、支付手段与世界货币 c、储藏手段与支付手段 d、流通手段与储藏手段 8、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a、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矛盾 b、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 c、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矛盾 d、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 9、在生产过程中劳动力商品所创造的新价值是() a、剩余价值 b、商品价值 c、劳动力自身价值 d、剩余价值和劳动力价值之和 10、从整个社会来讲,在不延长工作日且实际工资还有所提高的情况下() a、工人所受剥削就会有所减轻 b、剩余价值率仍会提高 c、资本家攫取的剩余价值量不会增加 d、剩余价值量仍可增加 11、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掩盖了资本主义剥削关系的实质,是因为() a、剩余价值被视为不变资本的产物 b、剩余价值被视为所费资本的产物 c、剩余价值被视为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 d、剩余价值被视为超过成本价格的部分 12、商业利润来源于() a、商业销售人员创造的剩余价值 b、商品购销价格的差额 c、资本在流通领域的增值 d、产业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 13、同一生产部门部的竞争形成商品的() a、社会价值 b、平均利润 c、生产价格 d、成本价格 14、平均利润形成后,商品价格上下波动围绕的中心是() a、成本价格 b、生产价格 c、同一部门商品的平均价格 d、同一部门商品的平均成本 15、资本主义级差地租产生的原因是() a、对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 b、土地私有权的垄断 c、对同一块土地连续追加投资的收益不同 d、土地的优劣等级差别

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教案第四讲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发展

第四讲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发展 【教学目的和要求】帮助学生正确理解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目标及其确定的依据,并了解“三步走”的战略步骤;了解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程度,从而坚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信心;加深对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努力提高经济效益这一战略方针的认识;全面把握实现经济发展战略的主要途径。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我国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问题 2、社会主义经济效益的基本理论 3、可持续发展战略 一、我国现阶段的经济发展战略 “经济发展战略”的由来 “经济发展战略”一词的出现,并把它引入经济学,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首先出现在西方的“发展经济学”中。 早期发展经济学家以美国的罗斯托、刘易斯等为代表,他们提出的经济发展战略主要有:“经济发展阶段论”、“全面大推进战略”、“进口替代战略”、“出口替代战略”、“开放战略”、“稳定和优先发展农业的‘绿色革命’战略”等。 在我国,“经济发展战略”一词最早出现在研究西方经济学的著作中。1981年初,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最早提出。到了1982年12月,党的十二大吸收了近2年的研究成果,制定了我国到本世纪末的经济发战略。 〔一〕经济发展战略的基本含义 1、什么是经济发展战略? “经济发展战略”是借用军事科学中的“军事战略”而言的。在军事科学里,“战略”是相对于战术而言的。毛泽东说过:军事战争的战略问题是研究战争全局规律的。同样经济发展战略也是研究经济发展全局的。概括地说: 经济发展战略,是指根据对制约经济发展的主客观条件的估量,从全局出发制定一个较长时期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所要达到的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道路和方法。2、经济发展战略的基本内容 经济发展战略包括相互联系的几个方面:战略目标、战略重点、战略步骤、战略方针、战略措施等。其中经济发展战略目标是经济发展战略的中心环节。 关于经济发展战略的内容,有的主张四个方面,即战略目标、战略重点、战略步骤和战略措施;有的认为有三个方面,即略目标、战略重点、战略方针。也有甚至主张九个方面。 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战略的形成过程:

经济学原理作业(IV)-答案

经济学原理作业(IV)——宏观经济政策 一、选择题 1、当经济陷入衰退时,自动稳定器将会以下列方式改变政府支出和税收() C A、增加税收,降低政府支出 B、同时增加税收和政府支出 C、降低税收,增加政府支出 D、同时降低税收和政府支出 2、根据货币需求的数量论,货币供给增加会直接改变如下的哪个变量()A A、价格水平 B、实际收入 C、流通速度 D、就业水平 3、货币供给曲线垂直的原因是()C A、货币供给取决于利率 B、货币需求斜率是负的 C、货币供给独立于利率 D、货币供给由国会决定 4、货币数量论认为()A A、实际产出与流通速度独立于货币供给 B、实际产出与流通速度是货币供给的增函数 C、货币数量的增加引起价格下降 D、货币数量的增加引起GDP下降 5、根据货币数量论,如果名义GDP是7万亿,货币供给是1万亿,那么货币流通速度是()C A、0.10 B、0.14 C、7.00 D、8.00 6、滞胀的特点是()D A、价格下降,实际收入增加 B、价格和实际收入都增加 C、价格和实际收入都下降 D、价格上升,实际收入下降 7、引起滞胀和衰退的原因是()D A、都是由于需求因素引起的 B、都是供给因素引起的 C、滞胀是需求因素引起的,衰退是供给因素引起的

D、滞胀是供给因素引起的,衰退是需求因素引起的 8、在滞胀和衰退时,价格水平的变化是()B A、在滞胀中,价格下降;在衰退中,价格上升 B、在滞胀中,价格上升;在衰退中,价格下降 C、价格都上升 D、价格都下降 9、货币主义者认为()A A、货币政策对实际GDP不具有长期的真实效应 B、货币供给影响货币流通速度,但不影响实际GDP C、货币影响实际GDP,但不影响价格水平 D、应该采取相机抉择的货币政策稳定经济 10. 假设因为某种原因,某经济体的实际收入增加、利率降低,那么这个经济体中的货币需求会发生如下变化()A A、交易需求增加、投资需求也增加 B、交易需求增加、投资需求减少 C、交易需求减少、投资需求增加 D、交易需求减少、投资需求也减少 11.下列属于自动稳定器的有() I、所得税 II、人寿保险 III、失业保险 B A、I , II B、I, III C、II, III D、I, II, III 12.下列哪项不是通货膨胀可能带来的成本()D A、减少货币持有量,带来皮鞋成本 B、不能及时调整价格,形成菜单成本 C、相对价格变化,消费者决策被扭曲 D、恶性通胀下,财富再分配,债务人利益受损 13. 由短期菲利普斯曲线,一个经济体面临着()的权衡取舍C A、通货膨胀和社会和谐 B、政治稳定和经济增长 C、通货膨胀和失业率 D、经济增长和社会和谐 14. 流动性陷阱一般不会发生在以下何种情形()D A、货币需求利率弹性趋向无限大 B、名义利率降至零 C、货币政策无效

政治经济学试题与答案全集

政治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关系要联系( B ) A.生产力和经济基础 B.生产力和上层建筑 C.生产力和生产方式 D.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2.基本经济规律是( A ) A.某一社会形态特有的经济规律. B.几种社会形态共有的经济规律 C.在一切社会形态都存在和起作用的经济规律 D.只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规律 3.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D ) A. 剩余价值理论 B. 商品经济理论 C.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理论 D.阶级斗争理论 4.纸币的发行量取决于( B ) A.市场购买力 B.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 C.商品价格总额 D.商品的供求状况 5.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由( B ) A.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 B.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C. 历史和道德因素决定的 D. 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 6.任何社会再生产从其容看(B ) A.既是生产力的再生产,又是生产关系的再生产 B. 既是物质资料的再生产,又是生产关系的再生产 C.既是使用价值的再生产,又是价值的再生产 D.既是外延的扩大再生产,又是涵的扩大再生产 7.社会总产品在价值形式上表现为( D ) A.货币资本 B.生产资本 C. 流通资本 D.社会总产值 8.生产成本( C ) A.同资本主义生产费用是不同的量 B.是商品价值的转化形式 C.由生产单位商品所耗费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之和构成 D. 是计算全部生产资料的耗费 9.商品资本的职能独立化为商业资本的职能( C ) A.产业资本中的商品资本便不复存在 B. 商业资本仍是产业资本的职能形式 C.有利于产业资本集中力量从事生产活动,增加利润总额 D.使流通环节增多,延缓了产业资本的周转 10.资本主义绝对地租来源于( C ) A.农产品在流通领域中的贱买贵卖 B. 农业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 C.农业资本家所获得的平均利润的一部分 D.工业资本家转让给农业资本家的一部分利润 11.新殖义在实质上同旧殖义是相同的,二者的区别在于(D ) A.仅仅是所处的历史发展阶段不同 B.发达国家援助发展中国家的方法有所改变 C.体现着国际分工的不同发展阶段 D. 所采取的控制和掠夺的方法有所改变 1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局限性在于( D ) A.使垄断资本主义存在着时而迅速发展时而停滞的趋势 B.使垄断资本主义经济长期处于停滞状态 C.使垄断资本主义经济长期处于滞胀状态 D.它只能暂时使某些矛盾缓和,但却使这些矛盾进一步加深和复杂化 13.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A ) A.与自由竞争时期相比,这一规律在垄断阶段的作用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 B.只是在垄断资本主义经济条件的基础上产生并发生作用

经济学原理作业及答案

1. 经济学原理的假定前提有哪些? 西方经济学有两个基本假定:第一,经济人的假定。经济人假定也称为理性人假定。“经济人”被规定为经济生活中的一般的人的抽象,基本性被假设为是利己的。 第二,完全信息的假设条件。这一假设条件的主要含义是市场上每一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个体(即买者和卖者)都对有关的经济情况具有完全的信息。 上述两个假设条件未必完全合乎事实,它们是为了理论分析的方便而设立的。 2.假设某学生有10小时的时间用于准备即将到来的经济学与英语的考试。在给定该学生时间资源的条件下,试画出其分数的生产可能性边界。如果该学生没有认真复习,而是去玩电脑游戏了,那么,相对于他的生产可能性边界而言,他的分数“产量”在何处?如果该学生将学习时间从10小时增加到15小时,那么,他的分数可能性边界会发生何种变化? 给定10小时学习时间的条件下,该学生的分数的生产可能性边界如下图所示。缺乏效率的学习时间会导致其分数“产量”位于先前勤奋学习的生产可能性边界的下方。如果学习时间增加,分数的生产可能性边界将沿东北方向向外移动。

3.假定下表是供给曲线Qs= -3+2p 在一定价格范围内的供给表: (1)求出价格3元和5元之间的供给的价格弧弹性。 (2)根据给出的供给函数,求P =4元时的供给的价格点弹性。 (1)供给价格弧弹性的公式: 2)21(2)21(Q Q P P P Q Q P P Q P P Q Q E ++???=???=??= 6.12)37(2 )35(3537=++?--=E (2)供给价格的点弹性公式 1.6 5 4 2)'23(E 5 423Q 4P P ]P Q )[('=?=?+-==?+-==? =?==Q P P Q P Q Q P dP dQ P dP Q dQ E 时,当求导对表示 4.已知某商品的需求方程和供给方程分别为:Qd=14-3P ;Qs=2+6P 。求该商品的均衡价格,以及均衡时的需求价格弹性和供给价格弹性。 =Qd s Q 时市场处于均衡状态,此时14-3P=2+6P ,得出 10,34 == Qe Pe 此时需求价格弹性为: 4 .01034 31034 )'314()('=??=?--=?-=?-=P Q P P Qd Q P dP dQ Ed 供给价格弹性为:=?=Q P dP dQ Es 8.010******* )'62()('=?? =?+=?P Q P P Qs 5.运用供求图,说明下列事件对运动衫市场的影响。 (1)皮夹克价格下降。 (2)发明了新织布机。 a.皮夹克价格下降。

华南理工大学经济学原理随堂练习答案 (1)

第一章绪论经济学的关怀 随堂练习提交截止时间:2019-06-15 23:59:59 当前页有10题,你已做10题,已提交10题,其中答对7题。 1.(单选题) 经济学主要研究()。 A.自由市场的价格 B.政府对私人部门的影响 C.把收入分配给个人 D.面对稀缺性而做出的资源分配决定 答题: A. B. C. D. (已提交) 参考答案:D 问题解析: 2.(单选题) 西方经济学认为,所有社会都要解决()。 A .生产什么、生产多少 B.如何生产、何时生产 C .为谁生产 D.以上答案都对 答题: A. B. C. D. (已提交) 参考答案:D 问题解析: 3.(单选题) 作为经济学的两个组成部分,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是:() A.互相对立的 B.没有任何联系的 C.相互补充的 D.完全相同的 答题: A. B. C. D. (已提交) 参考答案:C 问题解析: 4.(单选题) 现代西方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正式开始的标志是() A. 《国富论》 B.《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C.《经济学原理》 D.《经济学:原理、问题和政策》 答题: A. B. C. D. (已提交) 参考答案:B 问题解析: 5.(单选题) 微观经济学理论是根据( ) 假设提出来的。 A.经济人 B.社会人 C.自我实现人 D.复杂人 答题: A. B. C. D. (已提交) 参考答案:A 问题解析: 6.(单选题) 主要说明“应该是什么”的问题是()。 A.实证经济学 B.规范经济学 C.微观经济学 D.宏观经济学 答题: A. B. C. D. (已提交) 参考答案:B 问题解析:

7.(多选题) 经济一词的含义是()。 A.节约 B. 节省 C.家庭财产管理 D.国家财产管理 答题: A. B. C. D. (已提交) 参考答案:ABCD 问题解析: 8.(多选题) 财富的资本形态表现为()。 A. 自然资本 B. 人力资本 C. 社会资本 D.人造资本 E.金融资本 答题: A. B. C. D. E. (已提交) 参考答案:ABCDE 问题解析: 9.(多选题) 人的需求可以分为()。 A.生理需求 B.安全需求 C.社交需求 D.尊重需求 E.自我实现需求 F.超越自我需求答题: A. B. C. D. E. F. (已提交) 参考答案:ABCDEF 问题解析: 10.(多选题) 西方经济学认为经济资源主要有()。 A.自然资源 B.人力资源 C.资本资源 D.以上都不正确 答题: A. B. C. D. (已提交) 参考答案:ABC 问题解析: 第一章绪论经济学的关怀 随堂练习提交截止时间:2019-06-15 23:59:59 当前页有5题,你已做5题,已提交5题,其中答对5题。 11.(多选题) 经济学思维方式关注的是()。 A.个人行为选择 B.个人选择相互作用即群体合作 C.前两种活动的结果即整体经济相互作用 D.以上都不正确 答题: A. B. C. D. (已提交) 参考答案:ABC 问题解析: 12.(多选题) 经济体制的差别主要有()。 A.决策体制不同 B.协调机制不同 C. 激励机制不同 D.以上都不正确 答题: A. B. C. D. (已提交) 参考答案:ABC 问题解析: 13.(多选题) 个人与政府关系上,存在的价值观是()。 A.机械论 B.有机论 C. 个人主义集体主义 答题: A. B. C. D. (已提交)

经济学原理随堂作业答案(2015华工)

经济学原理 第二章生产什么? 1.10.某种商品的边际效用()。 A.是消费该商品产生的总效用与消费其他商品的总效用之比 B.等于该商品的价格 C.是消费该商品产生的总效用与该商品的数量之比 D.是每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消费所带来的效用增量 参考答案:D 2.11. 边际效用递减意味着:() A.随服务水平的增加,效用服务的成本越来越低。 B.一个人的消费组合中拥有越多的某种产品,该种产品的每一额外增加产生越少的总效益。 C.一个人的消费组合中拥有越多的某种产品,总的支付意愿将减少。 D.一个人的消费组合中拥有越多的某种产品,该种产品的每一额外增加产生越少的额外收益 参考答案:D 3. 12.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表明,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 ) A.该商品的效用总量趋于递减 B.该商品的平均效用趋于递减 C.该商品的效用增量趋于递减 D.该商品的总效用趋于递减 参考答案:C 4. 13. 某消费者逐渐增加某种商品的消费量,直到实现效用最大化。在这一过程中,该商品的() A.总效用和边际效用不断增加 B.总效用不断下降,边际效用不断增加

C.总效用不断增加,边际效用不断下降 D.总效用和边际效用不断减少 参考答案:C 5. 14.如果商品的边际效用为零,那么()。 A.该商品的总效用已经是最大 B.商品没有效用,它不是消费者想去享用的东西 C.在考虑要购买这种商品的前提下,消费者达到了他的均衡点 D.该商品的总效用肯定也等于零 参考答案:A 6. 15.已知某消费者的收入是200元,商品X的价格是20元,商品Y的价格是6元。假定他打算购买7单位X和10单位Y,这时商品X和Y的边际效用分别是50和18,如要获取最大效用,他应该()。 A.停止购买 B.增购X,减少Y的购买量 C.增购Y,减少X的购买量 D.同时增购X、Y 参考答案:C 7.16.总效用达到最大时:()。 A.边际效用为正 B.边际效用为零 C.边际效用为负 D.边际效用达到最大 参考答案:B 8.17.对于公共产品的概念,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 A.不因消费者人数增加而导致其他人消费的减少 B.因消费者人数增加则导致其他人消费的增加 C.不因公共产品的增加而导致消费者消费的增加 D.不因公共产品的减少而导致消费者消费的减 参考答案:A 9. 18. 西方经济学在研究消费者行为时,提出了以下假设:()。 A.消费者是社会人 B.消费者对商品存在偏好 C.消费者是理性人 D.存在预算收入的约束 参考答案:BCD 10. 19.下面属于序数效用论观点的是()。 A.消费者对两种商品的任意一种组合都能明确说出其偏好顺序 B.消费者的偏好有传递性 C.消费者均衡条件是:消费者使自己购买的各种商品的边际效用与价格之比相等 D.消费者更偏好数量多的商品组合 参考答案:ABD 11.20.公共产品的特征有()。 A.消费的非竞争性 B.受益的非排他性 C.效用的不可分割性 D.消费的竞争性 参考答案:ABC 12. 21.公共产品的非竞争性是指任何人对公共产品消费者不影响其他人,其原因有()。 A.消费者的增加不增加提供公式产品的生产成本 B.消费者的增加不对其他消费者产生拥挤 C.消费者的减少将减少提供公共产品的成本 D.消费者的减少将减少对其他消费的非竞争性 参考答案:AB 第三章如何生产? 1.2 2.如果我们在生产的过程中发现某一个可变要素的收益递减,这意味着: A.可变要素投入量的增长和产量的增长等幅变化 B.产量的增长幅度小于可变要素投入量的增长幅度 C.可变要素投入量的增长幅度小于产量的增长幅度 D.产量的增长幅度大于可变要素投入量的增长幅度。 参考答案:B

政治经济学原理试卷试题包括答案.docx

..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30 分)在每个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其填在题干后的括号。 1.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任务是(B) A. 研究生产力及其发展规律 B. 揭示客观经济规律 C. 揭示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 D. 研究社会经济运行状况 2. 衡量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是(C) A. 劳动资料 B. 劳动对象 C. 生产工具 D. 生产的产品 3.商品的社会属性是指( B ) A. 使用价值(自然属性) B. 价值 C. 交换价值 D. 抽象劳动 4.决定商品价值量的是( D ) A. 简单劳动 B. 商品的使用价值 C. 价格标准 D.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5. 1 只绵羊= 2 把石斧表示的是(D) A. 一般的价值形式 B. 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 C. 货币形式 D. 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6. 在商品供求关系平衡的条件下,商品价格(A) A.与商品价值成正比,与货币价值成反比 B.与商品价值成正比,与货币价值成正比 C.与商品价值成反比,与货币价值成反比 D.与商品价值成反比,与货币价值成正比

.. 7.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是(A ) A. 劳动力成为商品 B. 生产资料可以买卖 C. 货币是一般等价物 D. 货币是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 8. 通过提高工人劳动强度取得剩余价值属于(A) A. 绝对剩余价值 B. 相对剩余价值。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由于缩短必要劳动 时间、相应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产生的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是全体资本家长期获得的, 以全社会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为条件。 C. 超额剩余价值。个别资本家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使自己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而比一般资本家多得的那部分剩余价值。 D. 超额利润 9.社会再生产就其容来讲包括( C ) A.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 B.外延式扩大再生产和涵式扩大再生产 C.物质资料的再生产和生产关系的再生产 D.生产资料的再生产和消费资料的再生产 10.计件工资是( A ) A. 计时工资的转化形式 B. 名义工资的转化形式 C. 实际工资的转化形式 D. 货币工资的转化形式 11. 资本积聚( A ) A.是依靠剩余价值的资本化实现的 B.是由众多中小资本合并实现的 C.是借助于竞争和信用来实现的 D.不受社会财富增长速度的限制 12. 货币资本的循环公式是(A)

《政治经济学教案》word版

政治经济学 导论 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社会生产关系,其任务是揭示经济发展和经济运行的客观规律。学习导论要掌握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内容、社会生产方式、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及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关系、经济规律及其特点等,为更好学习这门科学奠定基础。 第一节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一、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人类要生存,就必须要有维持生活的物质资料,除此之外,还必须有生产这些生活资料的生产资料,所以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生存的条件。政治经济学既然是以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为研究对象,而生产关系是物质资料生产的一个重要方面,要理解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首先就要从研究物质资料生产开始。 物质资料生产过程是人和自然之间进行物质变换过程,是人类利用劳动资料,通过有目的的活动,改变劳动对象的存在形态,以满足自身生产和生活需要的过程。物质资料生产过程必须具备三个最基本的要素:人的劳动、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 1.人的劳动,是指具有劳动能力和劳动技能的劳动者改造客观物质对象,获得生产或生活资料,使其满足自己需要的有目的的活动。 2.劳动资料也称劳动手段,是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用来对劳动对象进行加工的一切物质资料和条件。劳动资料中最重要的是生产工具,它是直接将劳动传导到劳动对象,对劳动对象进行加工的物件。其次,还包括为加工劳动所需要的其他物质条件,如管道、容器、运输工具、道路、建筑物等,劳动对象,是人的劳动作用于其上的一切物质资料。 3.劳动对象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没有经过人们加工过而天然存在的自然界的物质,如地下埋藏的矿石、原始森林等,这些物质都是自然界固有的。另一类是经过人们劳动加工过的物质资料,如纺织厂的棉花、炼钢厂的生铁等,这类经过人们劳动加工过的劳动对象叫原料。科学技术越发展,劳动对象的范围就越大,生产力水平就越高。 生产过程中的劳动资料与劳动对象的总和统称为生产资料,它是人们进行物质资料生产的物质条件,而人的劳动则是主观条件。生产过程就是人们借助劳动资料加工于劳动对象,通过自己的劳动生产出劳动产品的过程。任何劳动产品都是这三个简单要素互相结合和作用的结果。 二、社会生产方式、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人们既要同自然界发生关系,又必然会发生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们如果不以一定的方式结合起来共同活动和相互交换其活动,就不能进行生产活动。所以任何社会的生产都是在一定生产方式下进行的,社会生产方式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 生产力是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的劳动者运用生产工具,在进行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能力。生产力反映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生产力水平的高低,表明人们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的程度。 生产力是由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构成的。人的因素是指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劳动技能和科学知识,并进行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者。物的因素是指生产资料,其中生产工具起重要作用。生产力的发展,首先是从生产工具的变化和发展开始的,生产工具有了改进,人的劳动技能才随之普遍提高。生产工具的发展水平是生产力发展状况的集中表现,也是划分各种经济时期的重要标志。

经济学原理·随堂练习2019春华南理工大学网络教育答案

经济学原理,随堂练习 第一章绪论经济学的关怀 1.(单选题)经济学主要研究()。 A.自由市场的价格 B.政府对私人部门的影响 C.把收入分配给个人 D.面对稀缺性而做出的资源分配决定 答题: A. B. C. D. (已提交) 参考答案:D 问题解析: 2.(单选题)西方经济学认为,所有社会都要解决()。 A .生产什么、生产多少 B.如何生产、何时生产 C .为谁生产 D.以上答案都对 答题: A. B. C. D. (已提交) 参考答案:D 问题解析: 3.(单选题)作为经济学的两个组成部分,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是:() A.互相对立的 B.没有任何联系的 C.相互补充的 D.完全相同的 答题: A. B. C. D. (已提交) 参考答案:C 问题解析: 4.(单选题)现代西方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正式开始的标志是() A. 《国富论》 B.《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C.《经济学原理》 D.《经济学:原理、问题和政策》 答题: A. B. C. D. (已提交) 参考答案:B 问题解析: 5.(单选题) 微观经济学理论是根据 ( ) 假设提出来的。 A.经济人 B.社会人 C.自我实现人 D.复杂人 答题: A. B. C. D. (已提交) 参考答案:A 问题解析:

6.(单选题) 主要说明“应该是什么”的问题是()。 A.实证经济学 B.规范经济学 C.微观经济学 D.宏观经济学 答题: A. B. C. D. (已提交) 参考答案:B 问题解析: 7.(多选题)经济一词的含义是()。 A.节约 B. 节省 C.家庭财产管理 D.国家财产管理 答题: A. B. C. D. (已提交) 参考答案:ABCD 问题解析: 8.(多选题)财富的资本形态表现为()。 A. 自然资本 B. 人力资本 C. 社会资本 D.人造资本 E.金融资本 答题: A. B. C. D. E. (已提交) 参考答案:ABCDE 问题解析: 9.(多选题)人的需求可以分为()。 A.生理需求 B.安全需求 C.社交需求 D.尊重需求 E.自我实现需 求 F.超越自我需求 答题: A. B. C. D. E. F. (已提交) 参考答案:ABCDEF 问题解析: 10.(多选题)西方经济学认为经济资源主要有()。 A.自然资源 B.人力资源 C.资本资源 D.以上都不正确 答题: A. B. C. D. (已提交) 参考答案:ABC 问题解析: 11.(多选题)经济学思维方式关注的是()。 A.个人行为选择 B.个人选择相互作用即群体合作 C.前两种活动的结果即整体经济相互作用 D.以上都不正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