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行政法总结复习题总结

行政法总结复习题总结

行政法总结复习题总结
行政法总结复习题总结

填空:

1、我们现在所说的行政法,除了指有行政管理的法律规范以外,更重要的是其

包含了对行政权进行规范和控制的精神实质。

2、行政法是指调整行政权被行使过程中所产生的社会关系以及对行政权进行规

范和控制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3、行政法律关系是指为行政法所调整和规定的,具有行政法上权利与义务内容

的各种社会关系。

4、行政主体是依法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行政权,实施国家行政管理,并能独立承

担由此产生的法律责任的组织。

5、行政法律关系有行政法律关系主体、客体和内容三大要素构成。

6、作为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必须具有行政法上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

7、行政法律关系的客体包括物、行为和精神财富。

8、行政法律事实可分为法律事件和法律行为。

9、一般行政法与特别行政法是以行政法调整对象的范围为标准来划分的。

10、实体行政法与程序行政法是以行政法规范的性质为标准划分的。

11、行政组织法、行政行为法及行政监督法是以行政法的作用为标准而进行划分的。

12、行政法的基本原则,是贯穿于全部行政法律规范之中的,是调整和决定行政主体全部行为的基本准则。

13、行政合法性原则是行政法制原则的核心内容。

14、行政合法性原则包括实体合法和程序合法两方面的内容。

15、行政合法性原则和行政和理性原则共同构成行政法治的原则。合法性原则主要解决行政合法和非法问题,合理性原则解决行政是否适当的问题。合法性原则适用于一切领域。而合理性原则主要适用于自由裁量领域。

16、行政主体是指享有国家行政权力,能以自己的名义从事行政管理活动,并独立承担由此产生的法律责任的组织。

17、行政主体是享有国家行政权力,实施行政活动的组织。

18、行政职权一般依其来源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固有职权,一类是授予职权。

19、行政立法权是指行政机关制定和发布行政法规、规章的权力。

20、行政职责的核心是依法行政。

21、国家行政机关是指一个国家的统治阶级根据其统治意志,依照宪法和有关法律的规定,行使国家权力、组织管理国家行政事物的机关。

22、按照行政机关所辖的区域范围不同,可分为中央行政机关和地方行政机关。

23、我国地方人民政府分为省、市、直辖市、县、乡四级。

24、按照行政管理活动的环节划分,可以分为决策机关、执行机关、辅助机关、咨询机关与监督机关。

25、国家行政机关的设置一般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管理的实际需要;二是现代行政管理的功能。

26、对国家行政机关进行法律调整,主要是通过建立和健全行政机关组织法系实现的。

27、在行政组织法规中对于行政机关职责权限的规定一般采用三种方式:概括规定、举例规定和折衷规定。

28、我国的政府派出机关有三种类型:省、自治区人民政府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行政公署;县、自治县人民政府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区公

所;市辖区、不设区的市人民政府经上一级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街道办事处。

29、行政授权是指法律、法规将行政职权及行政职责的一部或全部授给非行政机关的社会组织行使的法律行为。

30、被授权的组织在被授权范围内以自己的名义自主地行使行政职责。

31、被授权的组织在行政法上具有独立的行政主体的法律地位。

32、行政委托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将某项行政职能委托给某一机关、机构、企事业单位、其他社会组织办理的行为。

33、行政相对方是指在行政法律关系中与行政主体相对应的另一方当事人,是其权益行政主体的行政行为影响的个人或组织。

34、行政相对方有依法提出申请的权利。

35、行政相对方有权依法参与行政法规、规章及相关行政政策、行政计划的制定。

36、行政法制监督是指国家权力机关、国家司法机关、上级行政机关、专门行政监督机关及国家机关体系以外的公民、组织依法对行政主体及其工作人员是否依法行使行政职权和是否遵纪守法所进行的监督。

37、国家权力机关对行政机关的监督方式主要有法律监督、工作监督、人事监督。

38、行政行为可分为行政立法行为、行政执法行为、行政司法行为三类。

39、依据行政行为的实施是否须由行政相对方的申请为标准,将行政行为划分为依职权行政行为与依申请行政行为。

40、行政立法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制定行政法规和行政规章的活动。

41、行政立法是行政机关制定行政法规、行政规章的抽象行政行为。

42、行政立法依据行使行政立法权的主体不同,可分为中央行政立法和地方行政立法。

43、依据行政立法内容、目的和功能的不同,可以将行政立法分为执行性立法与创制性立法。

44、从法律意义上讲,行政立法程序必须遵循民主原则、效率原则两个基本原则。

45、效率原则包括时效制度和代理制度。

46、有权机关包括:本级人大及其常委会、上一级行政机关等。

47、行政立法最具有实质意义的程序是征求意见。

48、行政相对方针对特定的事项向行政主体提出申请,是行政主体的实施行政许可行政行为的前提条件。

49、行政许可以一般禁止为前提,一个别解禁为内容。

50、行政相对方申请行政许可,必须以书面形式提出。

51、以许可的性质为标准,分为行为许可和资格许可。

52、以许可的范围为标准,分为一般许可和特殊许可。

53、以许可有效期的长短为标准,分为长期许可和短期许可。

54、以许可有效期的长短为标准,分为长期许可和短期许可。

55、合法性原则,也称为行政许可法定原则,是指设定和实施行政许可,应当依照法定的权限、范围、条件和程序。

56、《行政许可法》第15条第1款规定,“尚未制定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的,因行政管理的需要,确需立即实施行政许可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章可以设定临时性的行政许可。”

57、行政许可实施主体的种类法定的行政机关、被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

的组织、被委托的行政机关。

58、委托行政机关对受委托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的行为应当负责监督,并对该行为后果承担法律责任。手委托行政机关在委托范围内,以委托行政机关的名义实施行政许可。

59、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从事特定活动,依法需要取得行政许可的,应当向行政机关提出申请。

60、除可以当场作出行政许可决定的外,行政机关应当自受理行政许可申请之日起20日内作出行政许可决定。

61、行政许可采取统一办理或者联合办理、集中办理的,办理的时间不得超过45日;45日内不能办结的,经本级人民政府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15日,并应当将延长期限的理由告知申请人。

62、行政许可监督主要包括行政机关内部的层级监督和行政机关对被许可人的监督两种。

63、行政强制的对象是向对方的财务和人身自由。

64、以行政强制行为的目的和程序的阶段性为标准,可分为:即时性强制、执行性强制。

65、行政强制执行,是指公民、法人或是其他组织拒不履行行政法上的义务,行政机关或人民法院依法采取强制措施,迫使其履行义务的具体行政行为。

66、行政强制执行由法律规定的行政机关或者人民法院来实施。

67、行政强制执行的性质是行政性、强制性和执行性。

68、间接强制可以分为代执行和执行罚两种制度。

69、执行罚主要通过滞纳金表现出来,其数额必须由法律、法规明文作出规定。

70、根据强制执行的对象分为对财产、人身和行为三种执行方式。

71、行政强制执行的机关可以是行政机关自己,也可以是人民法院;而民事强制执行的执行机关只能是人民法院。

72、所谓即时强制,是指因情况紧急,为了达到预期的行政目的,行政主体不以相对方不履行义务为前提,即对相对方的人身自由和财产予以强制的活动或制度。

73、行政合同,是指行政主体之间,行政主体与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之间,为了实现行政管理的目的,依双方意思表示一致,而确立、变更或消灭相互权利与义务的协议。

74、行政合同的当事人一方必须是行政主体。

75、行政合同的缔结主要有招标、拍卖、邀请发价和直接磋商等方式。

76、行政合同的解除有两种方式:单方解除和协议解除。

77、行政指导是行政机关单方面的意思表示,属于单方行为。

78、以行政指导的对象是否具体为标准,可分为普遍的行政指导和个别的行政指导。

79、以行政指导的功能差异为标准,可分为规制性行政指导、调整型行政指导、助成性行政指导。

80、调整型行政指导是指行政相对方之间发生利害冲突,而又协商不成时,由行政机关出面调停以求达成妥协的行政指导。

81、行政处罚是行政主体对违反行政法律规范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给予制裁的具体行政行为。

82、处罚法定原则包括:处罚依据是法定的、实施处罚的主体是法定的、实施处罚的职权是法定的、处罚程序是法定的。

83、行政处罚的种类包括:人身罚、行为罚、财产罚、申诫罚。

84、人身罚主要有行政拘留和劳动教养两种形式。

85、行为罚的主要表现形式为吊销营业执照和许可证以及责令停产停业。

86、财产罚的形式主要有罚款和没收财物。

87、申诫罚具体形式主要有警告和通告批评。

88、地方性法规可以设定除限制人身自由、吊销企业营业执照以外的行政处罚。

89、尚未制定法律、行政法规的,可以设定警告或者一定数量的罚款的行政处罚。

70、尚未制定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地方性法规的,上述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对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为,可以设定警告或者一定数量罚款的行政处罚。

71、行政处罚必须由享受法定权限的行政机关或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实施。

72、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期间,行政处罚决定不停止执行原则。

73、银行应当收受罚款,并将罚款直接上缴国库。

74、行政监察机关的职责和权限。

75、权力机关一般对行政机关不合法或不适当的决定、命令、规范性文件等抽象行政行为,采用撤销的方式,追究责任,实施监督,并有权对政府组成人员追究行政责任。

76、下级政府对上级政府的监督叫一般行政监督。

77、行政监督与监督行政行为的关系的相同点:监督的对象相同、监督的内容相同、监督的目的相同。

78、(多选案例)根据《行政处罚法》第42条规定,听证只适用于行政处罚较重的行政处罚案件,及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或执照、处以较大数额罚款等行政处罚。

(案例)(1)当事人要求听证的,应当在行政机关告知后3日内提出;

(2)应当在听证的7日前,同志当事人举行听证的时间、地点;

(3)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个人隐私外,听证公开进行;

(4)听证由行政机关指定的非本案调查人员主持,当事人认为主持人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有权申请回避;

(5)当事人可以亲自参加听证,也可以委托1~2人代理;

(6)举行听证时,调查人员提出听证的证据、证据和行政处罚建议,当事人进行申辩和质证,未经过质证不得作为定案的根据;

(7)听证应当制作笔录,笔录应当交当事人审核无误后签字或盖章;

(8)听证结束后,行政机关应当依照《行政处罚法》第38条规定制作决定。

79、以下三种情况属于违背公正原则:(1)同种情况,不同处罚。(2)不同情况,相同处罚。(3)违反公正的程序。

80、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由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对方或行政法制监督主体与行政主体及其工作人员构成。

81、行政法律事实,是指有行政法律关系规范所规定的能够引起行政法律关系发生、变更或消灭的客观现象或事实,简称法律事实。

82、行政法律关系主体的变更,作为一方当事人的行政机关被合并到另一个行政

机关,便属于行政法律关系主体的变更。

83、行政法的法源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和地方性规章、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与行政法有关的法律解释。

84、行政法的特点:a行政法没有统一、完整的法典;b行政法规范是以多种多样的法律形式表现出来的,是由多种不同效力等级的行为规范组成的统一体;c 行政法规范的数量多,内容广泛;d行政法规范具有明显的易变性;e行政程序性规范是行政法特有的一类行为规范,与行政实体性规范通常交织在一起,共存于同一个法律文件之中。

85、行政优先权:先行处置权、获得社会协助权、推定有效权。

86、公务员首先是公民。

87、作为公民的公务员在法律地位上有下列特点:

一、他享受宪法和法律赋予公民的各种权力,同时履行宪法和法律要求公民履行的各种义务;

二、他可以以自己的名义从事个人行为,但不能以国家名义从事公务行为。

三、他的个人行为只能代表他个人,不具有强制性,而且行为效果归属于他自己。

88、行政相对方的义务:

一、服从行政管理的义务。二、协助行政主体执行公务的义务。三、遵循法定程序要求的义务。

89、行政立法行为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制定规范性文件的活动。

90、行政执法行为是指国家行政机关或被授权的行政组织执行或适用法律、法规和规章,使法律、法规或规章在实际生活中得以实现的活动。

91、行政司法行为是指行政机关作为第三方,裁决行政争议的行为,行政司法中的法律关系是三方法律关系,以行政机关的为一方,以发生纠纷的双方当事人各为一方。

92、不满14周岁的人有违法行为的,不予行政处罚,但应责令其监护人加以管教。

93、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时有违法行为的,不予行政处罚,但应当责令其监护人严加看管和治疗。

94、《行政处罚法》第33条规定:“违法事实确凿并有法定根据,对公民处以50元以下、对法人或其他组织处以1000以下罚款或者警告的行政处罚的,可以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

95、行政不当也叫行政失当,指行政主体及其执行公务的人员,在执行行政管理过程中作出的行政行为合法但不合理。

简答题

(一)行政法律关系的特点:

答:1、行政法律关系双方当事人中,必有一方是行政主体。行政主体是依法

以自己的名义行行政权,实施国家行政管理,并能独立承担由此产生的法

律责任的组织。包括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

2、行政法律关系当事人的权利义务由行政法律规范预先规定。当事人不

得自由选择权利、义务,也不得随意放弃权利、转让义务,而只能依据行

政法律规范的规定享有权利或承担义务。

3、行政法律关系具有不对等性。第一,行政法律关系双方主体的地位不平

等。第二,行政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不以双方主体的意思表示一致为必要条

件。

4、行政法律关系中的行政主体的权利与义务具有统一性。

5、行政法律关系引起的争议,在解决方式及程序上有其特殊性。

(二)简述行政法的法源。

答:1、宪法,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是一切立法的依据。

2、法律,宪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及常务委员会均有权制定法律。

3、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行政法规是国务院制定的规范性文件的总称。

4、地方性法规和地方性规章、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5、与行政法有关的法律解释,。

6、此外,我国政府所签订、加入或承认的国际条约,其中涉及行政管理的,

也是行政法的渊源。目前,还存在中共中央和国务院联合发布的法律文件,

这也成为行政法的法源。

(三)简述行政法的作用

答:1、保障行政权有效行使,促进行政主体依法行政,提高行政效率。行

政主体代表国家依法行使行政权,对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实

施行政管理。

2、贯彻实施宪法、推动民主政治进程,保障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

合法权益。行政法一方面为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实现宪法赋予的

各种政治、经济、文化权利提供法律保障;另一方面通过建立一系

列的制度控制和监督行政主体行使行政权的行为,防止行政主体违

法行政,从而达到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的最终目

的。

3、促进经济文化建设,保护社会经济、文化秩序,促进社会主义精神

文明建设。

(四)简述行政法的基本原则具备哪些特点。

答:1、行政法基本原则具有普遍性。

2、行政法的基本原则具有基础性。

3、行政法的基本原则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它应能反映出行政法律规范

区别于其他法律规范的本质特征。

(五)简述行政合法性原则有哪些内容和具体要求。

答:一、行政合法性原则内容:

1、行政合法性原则是行政法制原则的核心内容。

2、行政合法性原则包括实体合法和程序合法两方面的内容。

3、行政程序合法包含三方面的内容:

(1)任何人不能成为审理自己案件的法官。执行这一原则的制度是回避

制度。

(2)行政机关在裁决行政纠纷时不能偏听偏信。

(3)决定对当事人不利的事务时,应预先通知当事人并给其发表意见的机会。

二、行政合法性原则具体要求:

1、行政合法性原则的前提条件是“有法可依”。

2、行政合法性原则应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要求:

(1)任何行政职责权都必须基于法律的授予才能存在。

(2)任何行政职权的行使应依据法律、遵守法律,不得与法律相抵触。

(3)任何行政职权的授予和委托及其运用都必须具有法律依据,符合

法律宗旨。

(六)行政合理性原则的表现和具体要求

答:一、表现:

1、法律不可能规范全部行政活动。

2、法律对行政活动的规范,应留出一定的余地,以便使行政机关根

据具体情况灵活处理。如果法律对行政活动规范的面面俱到,毫

无裁量余地,则最终可能导致行政机关束手无策。

二、具体要求:

1、行政行为的动因应符合法律目的。凡是有悖于法律目的的行为都

是不合理的行为。

2、行政行为应建立在正当考虑的基础上,要有正当的动机。动机正

当要求行政机关不能以执行法律的名义,将自己的偏见、歧视、

恶意等强加于公民或社会组织。行政机关在实施行政活动时必须

出于公心,不抱成见、偏见,平等地对待行政相对方。

三、行政行为的内容应合乎情理。如果在具体处理案件时,重者轻处,

轻者重处,显然违反常规和处罚要求,不符合行政和理性要求。

(七)简答行政主体有哪些特征。

答:1、行政主体是享有国家行政权力,实施行政活动的组织。这一特征将行政主体与其他国家机关、组织区别开来。行政机关享有国家行政权,

是最重要的行政主体,但不是唯一的行政主体,一定的行政机构和社

会和社会组织依照法律法规规定的程序和条件也可享有一部分行政

权,从而成为行政主体。

2、行政主体是能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行政权的组织。这主要是指行政主体

应具有独立的法律人格,能独立地对外发布决定和命令,独立采取行

政措施等。这一特征将行政主体与行政机关内部的各种组成机构和受

行政机关委托执行某些行政管理任务的组织区别开来。

3、行政主体是能够独立对外承担其行为所产生的法律责任的组织。一个

组织是否能成为行政主体,还应看其是否能独立对外承担行政行为所产

生的法律责任,即是否能独立参加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和国家赔偿活动,

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如果仅仅从事某项公务活动,并不负担由此产

生的责任,如行政机关的内部机构,那么这个组织就不是行政主体。这

一特征也使行政主体区别于行政委托。

(八)简述行政主体与行政机关的关系。

答:行政主体与行政机关不能简单的等同。在行政管理活动中,行政机关不是唯一的行政主体。行政机关以外的社会组织,如果得到法律、法

规的授权,也会拥有一定的行政职权,享有行政机关同样的法律地位,

成为行政主体。并非所有的行政机关都能成为行政主体,如政府某些

临时设置的机关只负责管理内部事务,并不对外行使职权,也不承担

相应的责任,因此,不能成为行政主体。行政机关也不是在任何场合

都能成为行政主体。

(九)简述行政主体与国家公务员的关系。

答:国家的行政管理活动虽然是通过各个公务员的公务行为得以实现的,但公务员并不是行政主体。公务员的公务行为所产生的法律后果和责

任,并不直接由公务员承担,而是由国家行政机关承担。

(十)简述国家行政机关的特征。

答:1、国家行政机关是具有国家强制性质的社会组织。

2、国家行政机关是具有较强的执行色彩的组织。

3、为了顺利实现国家行政管理的职能,国家行政机关必须按一定的

层次和结构组织起来,并且按照科学方法依法进行活动。

(十一)简述行政机关组织法所包含的基本内容。

答:1、法律依据。首先应明确本法是依据什么法律制定的。

2、隶属关系。行政机关之间领导与被领导以及它们之间的权责关系。

3、职责权限。概括规定、列举规定、折衷规定。

4、任职期限。

5、机构设置。指行政机关内部机构的设置。一般采用两种方式:一

为列举式,二为概括式。

6、人员编制。把行政机关的工作条例,副职设置及行政机关组织

法生效条件等也作为行政组织法的内容。

(十二)简答在我国,能够作为行政主体的行政机关包括。

答:1、国务院。制定行政法规权;领导各级国家行政机关权;领导和管理

全国各项行政工作权;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授予的其他职权。

2、国务院的组成部门。

3、国务院的直属机构。

4、国务院各部、委管理的国家局。

5、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6、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职能部门。

7、地方人民政府的派出机关。

(十三)划分个人行为与机关行为的标准。

答:1、公务员的行为以所属机关名义作出的,属机关行为,以自己名义作出的,则属于个人行为。

2、公务员的行为是在他职责范围内作出的,属于机关行为,如果超越

职责范围,必须结合第一标准和第三标准综合认定。

3、公务员的行为是执行机关的命令或委托,不关机关的命令或委托是

否超越权限,概属机关行为。

(十四)简答行政职务的产生主要的四种程序。

答:1、选任。即由权力机关通过选举产生行政职务。

2、委任。即有权机关任命公民担任行政公职。

3、调任。政府部门的一般工作人员由人事部门直接调任。

4、聘任。即行政机关通过招聘渠道吸收工作人员。

(十五)简答行政职务关系的变更,主要发生的情况。

答:1、罢免:指按照法律规定,有罢免权的机关(一般是国家权力机关)对因违法失职,不宜继续担任原行政工作人员所实行的一种措施。

2、撤职:是有权机关依法对违法失职公务员所作的一种行政处分。

3、辞去领导职务:指公务员因某种原因,出于本人意愿,向有决定

权的机关请求不再担任某种行政职务的行为。

4、免职:指有任免权的机关依照法律程序免去当事人的职务。

5、降职:指公务员从较高的职务被调到较低的职务。

6、转职:指原职务不变,但变更职务的性质。

7、调职:也叫调动工作。

8、升职:公务员依法从低职位被调到高职位担任职务。

(十六)简答职务关系的消灭。

答:1、死亡:人的生命终结,职务关系因之自然消灭。

2、丧失国籍。

3、辞退。

4、开除公职:是国家工作人员因严重违法失职、违反纪律受到的最严

厉的行政处分。

5、被判刑罚:公务员的行为触犯刑律,构成犯罪,被判刑罚。

6、离休、退休。

(十七)简答行政授权的特征。

答:1、行政授权是依照法律和法规的有关规定作出的。

2、行政授权引起职权和职责的同时转移,被授权的组织在接受职

权的同时,也必须接受行政职责。

3、被授权的组织在被授权范围内以自己的名义自主地行使行政职

权。

(十八)简答被授权组织的法律地位。

答:被授权的组织在行政法上具有独立的行政主体的法律地位。因为被授权

的组织享有法律、法规所明确授予的行政职权,并能以自己的名义实施行

政行为,独立承担法律责任。

另外,我国行政诉讼法也明确规定,被授权组织所为行政行为被提起诉讼时,由被授权的组织作被告应诉,这实际上赋予了被授权的组织

与行政机关相同的行政主体地位。

(十九)简答被委托组织的法律地位。

答:被委托组织必须在委托的职权范围内,行使行政职权,履行行政职责。被委托的组织必须以委托的行政机关的名义实施行政管理活动,其后果由委

托的行政机关承担。被委托的组织应接受委托的行政机关的监督和指导,

如果被委托的组织在行使职权,办理行政事务的过程中,有故意或重大过

失,委托的行政机关可以按照法律规定先负责赔偿,然后行使求偿权,责

令有故意或重大过失的被委托组织承担部分或全部赔偿费用。

(二十)简答被委托组织与被授权组织的区别。

答:1、性质不同。被委托组织不具有法律、法规所授予的职权,不是行政主体,只能以委托的行政主体的名义作出具体行政行为。而被

授权的组织则享有法律、法规所授予的特定的行政职权,属于行

政主体。

2、产生依据不同。被委托组织的权限、范围,只能依行政主体的行

政委托行为产生,被授权组织的行政主体资格则由法律法规的授

权而产生。

3、行为的后果不同。被委托组织的行为后果的法律责任,由行使

委托的行政主体承担。

(二十一)简述行政相对方的权利。

答:1、提出申请的权利。行政相对方有依法提出申请的权利。

2、参与行政管理的权利。行政相对方有权依法参与行政法规、

规章及相关行政政策、行政计划的制定。

3、听证的权利。在行政机关作出影响行政相对方权益的行政行

为之前,必须保障行政相对方有听证的权利、应当告知行政相

对方有关行政行为的事实、理由和依据等。

4、了解情况的权利。行政相对方有权依法了解有关的行政信息。

5、申请行政法上的救济的权利。行政相对方对行政主体作出的具

体行政行为不服,有权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

(二十二)如何理解行政法制监督的构成。

答:行政法制监督是由主体、对象和内容三部分构成的。

行政法制监督的主体是国家权力机关、国家司法机关、上级行政机关、

专门行政监督机关以及国家机关体系以外的公民、组织。其中国家权力机

关、国家司法机关、上级行政机关和专门行政监督机关所进行的监督属于

权力性监督,国家机关体系以外的公民、组织所进行的监督属于非权力性

监督。行政法制监督的对象是行政主体及其工作人员。

(二十三)行政行为的概念。

答:1、行政行为是行政主体所为的行为。

2、行政行为是行使行政职权,进行行政管理的行为。

3、行政行为是行政主体实施的能够产生行政法律效果的行为。

(二十四)简述行政行为的特征。

答:1、行政行为是执行法律的行为,任何行政行为均须有法律根据,具有

从属法律性,没有法律的明确规定或授权,行政主体不得作出任何行政行

为。

2、行政行为具有一定的裁量性,这是由立法技术本身的局限性和行政

管理的广泛性、变动性、应变性所决定的。

3、行政主体在实施行政行为时具有单方意志性,不必与行政相对方协

商或证得其同意,即可依法自主作出。

4、行政行为是以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带有强制性,行政相对方必须

服从并配合行政行为。

(二十五)简述行政行为的内容。

答:行政行为的内容是指某个行政行为对行政相对方的权利、义务等

产生的具体影响。

1、赋予权益和剥夺权益是指福与行政相对方法律上的权能、权利或

利益。所谓权能是指从事某种活动或行为的资格;所谓权利是指

行政相对方自己能够实施某种行为,或要求他人不为某种行为的

自由;所谓利益是指基于某种权利所得到的便利或好处;剥夺权

益是指剥夺行政相对方已有的法律上的权能、权利或利益。

2、科以义务和免除义务。科以义务是指行政主体行使行政相对方承

担某种作为或不作为义务;免除义务是指行政主体免除行政相对

方原有的义务。

3、确认法律事实与法律地位。所谓确认法律事实是指行政主体依法

对某个法律关系有重大影响的事实是否存在予以确认;所谓确认

法律地位是指行政主体依法对某个法律关系中当事人的权利义务

是否存在及存在范围予以确认。

(二十六)简述行政行为的效力。

答:行政行为通常具有以下法律效力:

1、公定力。所谓公定力是指行政主体作出的行政行为,不论合法与

否,都被推定为合法有效,任何行政机关、组织或个人都应遵守

或服从。

2、确定力。所谓确定力是指行政行为成立后,具有不可变更力,非

经法定程序不得随便变更或撤销。

3、拘束力。所谓拘束力是指行政行为成立后即对有关的组织或个人

产生法律上的约束效力,不能再做出与该行为相抵触或违反该行

为的相关要求的行为。行政行为的拘束力首先针对行政相对方;

其次,行政行为的拘束力也针对行为的间接对象。

4、执行力。所谓执行力是指行政行为成立后,行政相对方必须自觉

履行行政行为所设定的义务,否则,行政主体依法有权采取一定

的手段,行使行政行为的内容得以实现的效力。

(二十七)简述行政行为的成立应当具备的条件。

答:1、主体条件。行政行为的作出主体必须是拥有行政职权的国家行政机关的公务员,或者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的工作人员,或

者是接受行政主体委托的组织的工作人员。

2、主观条件。行政行为的作出主体主观上有凭借行政职权产生、

变更或消失某种行政法律关系的意图,并且显露达到该种效果

的意思表示,无论其意思表示是否真实,均不影响行政行为的

成立。

3、客观条件。行政行为的作出主体客观上有行使行政职权的行为,

并通过一定的外部行为方式表现出来,这里的行政职权并不一

定是其法定权限内的职权,即使是超越法定权限的越权行为或

滥用职权行为也不影响行政行为的成立。

4、法律效果条件。行政行为作出后应当能够产生一定直接或间接

的法律效果,使某种行政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或消灭,使相对

方的权利义务因此受到影响。

(二十八)简述行政行为的合法要求。

答:行政行为的合法要件主要包括:

一、主体合法。所谓主体合法是指作出行政行为的组织必须具有行

政主体资格,能以自己的名义作出行政行为,并能独立承担法律

责任。

二、内容合法。内容合法要求:

1、行为有确凿的证据证明,有充分的事实根据。

2、行为有明确的依据,正确适用了法律、法规、规章和其他规

范性文件。

3、行为必须公正、合理,符合立法目的和立法精神。

三、程序合法。程序合法要求:

1、行政行为符合行政程序法确定的基本原则和制度。

2、行政行为应当符合法定的步骤和顺序。

(二十九)简述行政立法的特点。

答:一、行政立法的行政性质。

二、行政立法的立法性质。

行政立法与权力机关立法的区别主要表现在:

1、立法的主体不同。权力机关立法的主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行政立法的主体则是有权行政机关。

2、立法权的来源不同。

3、立法的内容不同。

4、所立之法的效力等级不同权力机关所立之法的效力高于其执行机关所立之法的效力。

5、立法的程序不同。

6、立法的形式不同。

7、立法效果不同。权力机关立法比行政立法的稳定性强得多,而行政立法则有较强的适应性。

(三十)简述行政立法主体的类型。

答:1、国务院。

2、国务院各部门。可以根据法律和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命令。

3、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和较大市的人民政府。其中较大市

是指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经济特区所在的市和经

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除此之外的其他任何行政机关都没有进

行立法的权利。有权机关包括:本级人大及其常委会、上一级的

行政机关等。

(三十一)简述行政立法的程序。

答:1、起草。起草是指对列入规划的需要指定的行政法规和规章,由人民政府各主管部门分别操你法案。

2、征求意见。行政立法最具有实质意义的程序是征求意见。

3、审查。审查是指行政法规、规章草案拟定之后,送交政府主管机

构进行审议、核查的制度。

4、通过。通过是指法规、规章在起草、审查完毕后,交由主管机关

的正式会议讨论表决的制度。

5、签署。行政法规、规章通过后,还须经制定机关的行政首长签署。

6、发布与备案。发布是行政法规、规章生效的必经程序和必要条件。(三十二)简述行政许可的特征。

答:行政许可,是指行政主体根据行政相对方的申请,经依法审查,通过颁发许可证、执照等形式,赋予或确认行政相对方从事某种

活动的法律资格或法律权利的一种具体行为。

1、行政许可是依申请的行政行为。行政相对方针对特定的事项项

行政主体提出申请,是行政主体实施行政许可行为的前提条件。

2、行政许可的内容是国家一般禁止的活动。行政许可以一般禁止

为前提,以个别解禁为内容。

3、行政许可是行政主体赋予行政相对方某种法律资格或法律权利

的具体行政行为。

4、行政许可是一种外部行政行为。行政许可是行政机关针对行政

相对方的一种管理行为。

5、行政许可是一种要式行政行为。行政相对方申请行政许可,必

须以书面形式提出。

(三十三)简述行政许可的种类。

答:1、以许可的性质为标准,分为行为许可和资格许可。行为许可是指允许符合条件的申请人从事某项活动的许可;资格许可是指

行政主体应申请人的申请,经过一定的考核程序核发一定的证

明文书,允许其享有某种资格或具备某种能力的许可。

2、以许可的书面形式及其能否单独使用为标准,分为独立的许可

和附文件的许可。

3、以许可是否附有附加义务为标准,分为权力性许可和附义务的

许可。

4、以许可享有的程度为标准,分为排他性许可和非他性许可。

5、以许可的范围为标准,分为一般许可和特殊许可。

6、以许可有效期的长短为标准,分为长期许可和短期许可。(三十四)简述行政强制性的特征。

答:1、行政强制的主体是行政主体,即行政机关或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

2、行政强制的对象是相对方的财务和人身自由。

3、行政强制的目的是为了实现一定的行政目的,保障行政管理的

顺利进行。

(三十五)简述行政强制执行的特征。

答:一、行政强制执行以行政相对方不履行行政法上的义务为前提。

行政法上的义务包括:

1、法律、法规、规章中明确而具体规定的义务。

2、行政机关所作出的行政决定中所规定的义务。

3、人民法院行政判决、裁定中由行政相对方履行的义务。

二、行政强制执行由法律规定的行政机关或者人民法院来实施。

三、行政强制执行的对象范围广泛。行政强制执行的对象可以是物,

也可以是行为,还可以是人。

四、行政强制执行不允许进行执行和解。

(三十六)简述执行罚特点。

答:1、执行罚一般用于不作为的义务和不可替代的作为义务。

2、执行罚主要包括通过滞纳金表现出来,其数额必须由法律、法

规明文作出规定。

3、执行罚的数额从义务人应履行义务之日起,按日计算,可反复

适用。一旦义务人履行义务,执行罚不在进行。

(三十七)简述行政强制执行的原则。

答:一、强制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二、依法强制执行的原则。其基本含义是:

1、行政强制执行必须有法律上的依据。

2、行政强制执行的措施必须合法。

3、行政强制执行必须依据法定的程序。

4、行政强制执行必须有事后的补救措施。

三、强制执行适当的原则:

1、行政强制执行的目的要合理。

2、行政强制执行的手段要得当,其程度应从轻到重。

四、目的实现原则。

(三十八)简述行政合同的特征。

答:1、行政合同的当事人一方必须是行政主体。

2、行政合同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国家行政管理目标。

3、行政合同的双方意思表示必须一致。

4、在行政合同的履行、变更或解除中,行政主体享有行政优益权。(三十九)简述行政合同的种类。

答:1、国家订货合同。

2、公用征收合同。

3、国有土地使用合同。

4、企业承包管理合同。

5、公共工程合同。

6、人事聘用合同。

7、土地承包合同。

8、科研合同。

(四十)简述行政合同履行的原则。

答:1、实际履行原则。实际履行是指必须按照合同规定的标的履行,不能任意变更标的或用违约金和赔偿损失的方法替代合同的履行。

2、自己履行原则。行政合同不仅要求实际履行,而且实行自己履行

的原则,即相对方必须本身履行,而不能由他人代替履行。

3、全面适当履行原则。全面适当履行,是指当事人按照合同规定的

内容全面适当地履行,在任何条款上都不得违反合同规定。

(四十一)简述行政主体的权利。

答:一、对合同的监督、指挥权。

二、单方面变更合同的权。

三、单方面解除合同的权。

四、制裁权。行政主体的制裁手段,主要有四种:

1、金钱制裁。一种是支付违约金;另一种是赔偿损失。

2、强制继续履行。

3、代执行。

4、解除合同。

(四十二)简述行政指导的特征。

答:1、行政指导是非权利活动。是指行政相对方可以接受,也可以不接受,不存在履行义务问题。

2、行政指导是一种事实行为。

3、行政指导是行政机关单方面的意思表示,属于单方行为。

4、行政指导是一种适用较大幅度的弹性的管理领域。

5、行政指导适用法律优先的原则。行政指导必须尊重法律,在法

律范围内活动,不能超越行政机关的权限、职权范围,不能作出

法律已明文禁止的行为。 6、行政指导是一种外部

行为。行政指导是行政机关对行政相对方,包括自然人、法人或

其他社会组织所为的行为。

(四十三)简述行政指导与相关概念的关系。

答:一、行政指导与行政领导。

1、主体不同。

2、客体不同。

3、内容不同。行政领导是国家行政管理活动中各级领导者领导

活动总和。

4、效力不同。行政领导是行政组织内部的领导活动。

二、行政指导与行政合同。行政指导和行政合同都是行政民主化的

产物,其共同点是行政机关为实现一定的行政目的与行政相对

方相互协商,但二者也有很大的区别。

1、行政指导是单方面的行为;行政合同是行政机关和行政相

对方意思表示一致的产物。

2、行政指导是一种事实行为;行政合同是基于双方的意思表示

一致而签订的关于确立、变更或消失双方权利、义务的协议。

3、行政指导不具有法律上的强制力,行政合同具有法律强制性。(四十四)简述行政指导的作用。

答:1、对行政相对方不正当的行为进行规制。

2、对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之间所发生的利害冲突有进行调整的作用。

3、行政指导有辅助、服务、诱导的作用。

(四十五)简述行政处罚的特征。

答:1、行政处罚是以违法行为人的惩戒为目的,而不是以实现义务为目的。行政处罚的这一特征使其与行政强制执行区别开来。

2、行政处罚的适用主体是行政机关或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司

法机关不能作为行政处罚的适用主体,这就将行政处罚与刑罚

区别开来。刑罚只能由司法机关来适用和执行,行政机关不能

作为适用刑罚的主体。

3、行政处罚的适用对象是作为行政相对方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

织,属于外部行政行为。这一特点将行政处罚与行政处分区别

开来。

(四十六)简述行政处罚与相关概念的区别。

答:一、行政处罚与刑罚。两者的区别为:

1、制裁的性质不同。行政处罚属于行政制裁,属于行政权的一

部分;刑罚属于刑事制裁,属于司法权的一部分。

2、适用的违法行为不同。行政处罚适用于违反行政法律规范的

行为,行政罚适用于触犯刑律的犯罪行为。

3、惩罚的程度及适用的程序不同。刑罚的惩罚程度比行政处罚

的惩罚程度,其适用的程度是刑事诉讼程序,而行政处罚的

适用程序是行政程序。

4、制裁的机关不同。行政处罚由行政机关和法律授权的组织作

出,而刑罚则由人民法院判处。

5、作出处罚的形式不同。

二、行政处罚与行政处分。二者的区别表现在:

1、制裁的对象不同。行政处罚的对象是违法的公民、法人或

其他组织,而行政处分的对象一般限于隶属的行政机关工

作人员。

2、制裁的行为性质不同。行政处罚属于外部行政行为,而行

政处分则属内部行政行为。

3、制裁的原则不同。行政处罚是基于行政管理相对方的行政

违法行为而予以的制裁,而行政处分则是基于职务违法或

行政违纪行为给予的制裁。

4、惩罚的范围和程度不同。行政处罚的范围广,而且惩罚程

度比行政处分严。行政处分则一般只限于荣誉、职务和资

格等范围,惩罚程度较轻。

5、采取的形式不同。行政处罚的形式有警告、罚款、行政拘

留、吊销许可证、执照、责令停产停业、没收财物等;而

行政处分的形式只有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和

开除六种形式。

6、两者的救济途径不同。对行政处罚不服的,可以申请复议

或提起诉讼;对行政处分不服的可向上一级机关或行政监

督部门申诉。

(四十七)简述行政处罚公开原则是指行政处罚的依据及处罚中的有关内容必须公开。具体表现。

答:1、作为行政处罚依据的法律、法规和规章等法律文件必须事先公布,否则不能成为行政处罚的依据;

2、实施行政处罚的主体及具体人员的身分必须公开;

3、行政主体在作出处罚决定之前,必须向被处罚公开处罚决定的

事实、理由和依据,并告知当事人依法享有的权利;

4、行政处罚的听证会必须公开。

(四十八)简答罚款与罚金的区别。

答:1、性质不同

2、处罚依据不同

3、适用主体不同

4、适用的对象不同

(四十九)简述对行政处罚设定权限划分的界定。

答: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和立法机关,可以设定任何种类的行政处罚,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

处罚只能由法律来设定。

2、国务院,除限制人身自由以外的行政处罚。法律对违法行为已

经作出行政处罚规定的,行政法规不得超越法律规定的行政处

罚行为、种类和幅度来规定行政处罚。

3、地方性法规可以设定除限制人身自由、吊销企业营业执照以外

的行政处罚。法律、行政法规对违法行为已经作出行政处罚规

定的,地方性法规不得超越法律、行政法规定的行政处罚行为、

种类和幅度规定行政处罚。

4、国务院各部、各委员会和直属机构制定的规章可以在法律、行

政法规关于行政处罚规定的行为、种类和幅度内作出具体规定;

尚未制定法律、行政法规的,可以设定警告或者一定数量的罚

款的行政处罚,

5、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和省、自治区政府所在地的人民

政府、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以及经济特区市人民政府制定

的规章可以在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地方性法规关于行政处罚规

定的行为、种类和幅度内作出具体规定;尚未制定法律、行政

法规或者地发行法规的,上述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对违反行政

管理秩序的行为,可以设定警告或者一定数量罚款的行政处罚。

6、除上述规定外,其他任何规范性文件不得设定任何形式的行政

处罚。

(五十)简述一般程序。

答:一般程序是行政机关进行行政处罚的基本程序。

一、一般程序的适用范围:

1、处罚较重的案件,即对个人处以警告和50元以下罚款以外的

所有行政处罚,对组织处以警告和1000元以下罚款以外的所

有行政处罚。

2、情节复杂的案件,即需要经过调查才能弄清楚的处罚案件。

3、当事人对执法人员给予当场处罚的事实认定有分歧而无法作

出行政处罚决定的案件。

二、一般程序的内容:

1、调查取证。

2、告知处罚事实、理由、依据和有关权利。

3、听取陈述、申辩或者举例听证会。

4、作出行政处罚决定。

5、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书。

三、行政处罚的听证程序。

1、听证的适用条件。根据《行政处罚法》第42条规定,听证只适

用于行政处罚较重的行政处罚案件,及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

证或执照、处以较大数额罚款等行政处罚。

2、(1)当事人要求听证的,应当在行政机关告知后3日内提出;

(2)应当在听证的7日前,同志当事人举行听证的时间、地点;

(3)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个人隐私外,听证公开进行;

(4)听证由行政机关指定的非本案调查人员主持,当事人认为

主持人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有权申请回避;

(5)当事人可以亲自参加听证,也可以委托1~2人代理;

(6)举行听证时,调查人员提出听证的证据、证据和行政处罚

建议,当事人进行申辩和质证,未经过质证不得作为定案

的根据;

(7)听证应当制作笔录,笔录应当交当事人审核无误后签字或盖章;

(8)听证结束后,行政机关应当依照《行政处罚法》第38条规

定制作决定。

(五十一)简述行政处罚的执行应当遵循的原则。

答:1、当事人自觉履行原则。行政处罚决定依法作出后,当事人应当在行政处罚决定的期限内,予以履行。

2、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期间,行政处罚决定不停止执行原则。当

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

行政处罚不停止执行,法律另有法规的除外。

3、决定处罚与收缴罚款相分离原则。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行政机

关及其执法人员不得自行收缴罚款。银行应当收受罚款,并将

罚款直接上缴国库。执法人员可以当场收缴罚款:依法给予20

元以下罚款的;不当场收缴事后难以执行的。

(五十二)简述行政机关的种类。

答:一般行政监督主要有如下几种:

1、上级国家行政机关对下级行政机关的层级监督。

2、下级政府对上级政府的监督。

3、政府各工作部门之间的监督。

(五十三)简述一般行政监督的主要方式。

答:一、报告工作。

二、执法监督检查。执法监督检查大致有三类:

1、全面检查和专项检查。

2、单独检查和联合检查。

3、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检查。

三、审查批准。

四、备案。

五、行政复议。

六、惩戒。

(五十四)简答监察机关实体的监察权包括的三种权力。

答:1、提出监察建议权。

2、作出监察决定权。

3、奖励权。

(五十五)简答按照审计的体制的分类。

答:1、国家审计。

2、内部审计。

3、社会审计。

(五十六)简答按照审计的时间的种类。

答:1、事前审计。

2、事中审计。

3、事后审计。

(五十七)家属行政违法的特征。

答:行政违法是指行政主体及其执行公务的人员,在行政管理过程中,违反行政法律规范的行为。行政违法具有以下特征:

1、行政违法是行政主体及其执行公务人员的违法。行政主体包括行

政机关及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在行使行政职权过程中,违反行

政法律关系的行为即构成行政违法。行政主体委托某些社会组织

行使某些行政职权时,该社会组织在执行公务时的违法行为也属

行政违法。行政主体内部的组织机构及其公务人员代表行政主体

行使行政职权时的违法行为也是行政违法。

2、行政违法必须是行政主体及其执行公务的人员违反行政法律规

范的行为,即违反行政法律规范中对其行使职权所要求的程序性

与实体性义务的约束。

3、行政主体及其执行公务人员的行政违法行为在主观上有过错。(五十八)简述行政责任的概念及其构成要件。

答:一、行政责任的概念。行政责任是指行政主体及其执行公务的人员因行政违法或行政不当,违反其法定职责进而义务而应依

法承担的否定性的法律后果。

二、行政责任的构成要件。

1、行政责任的主体是行政主体及其执行公务的人员。

2、行政责任产生的前提条件是行政违法或行政不当。

3、行政责任必须为行政法律规范所确认,是一种法律责任。

4、承担行政责任须有主观上的故意或过失。

(五十九)简述行政责任的承担方式。

答:1、通报批评。

2、赔礼道歉,承认错误。

3、恢复名誉,消除影响。

4、返还权益,恢复原状。

5、停止违法行为。

6、撤销违法决定。

7、撤销违法的抽象行为。

8、履行职务。

9、纠正不当。

10、行政赔偿。

论述题

一、行政法与其他部门法比较,有下列五个特点:

答:(一)行政法没有统一、完整的法典。行政法调整的范围十分广泛,内容纷繁复杂,技术性、专业性比较强,并且具有变化快的特点。因

而,要如同刑法、民法那样制定出一个系统完整的法典式文件是十

分困难的。

(二)行政法规范是以多种多样的法律形式表现出来的,是由多种不同效力等级的行为规范组成的统一体。行政法层次不同、名目繁多、

种类不一,其效力等级有明显区别,不像刑法、民法等,法律形式

单一,法律文件数量有限。

(三)行政法规范的数量多,内容广泛。

(四)行政法规范具有明显的易变性。行政法是规范国家行政管理的法律和法规,而国家行政管理的特点之一是处于不断变化之中,这就

要求行政法律规范必须与行政管理的这种变动性相适应,及时对客

观形势作出反应。

(五)行政程序性规范是行政法特有的一类行为规范,与行政实体性规范通常交织在一起,共存于同一个法律文件之中。

二、论述行政行为的特征。

答:(一)行政行为是执行法律的行为,任何行政行为均须有法律根据,具有从属法律性,没有法律的明确规定或授权,行政主体不得作出

任何行政行为。

(二)行政行为具有一定的裁量性,这是由立法技术本身的局限性和行政管理的广泛性、变动性、应变性所决定的。如果不赋予行政主

体较大的自由裁量空间,整个社会的行政管理将陷于被动甚至混

乱状态。

行政行为的裁量性与其必须从属于法律这两方面并不是冲突对立

的,而是矛盾统一体。

(三)行政主体在实施行政行为时具有单方意志性,不必与行政相对方协商或证得其同意,即可依法自主作出。

(四)行政行为是以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带有强制性,行政相对方必须服从并配合行政行为。

三、论述行政许可的基本原则。

答:1、合法性原则。合法性原则,也称为行政许可法定原则,是指设定和实施行政许可,应当依照法定的权限、范围、条件和程序。

2、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3、便民原则。

4、救济原则。《行政许可法》第七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享有陈述权、申辩权;有权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其合法权益因行政机关违法实施行政许可受到损害的,有权依法要求赔偿。”

5、信赖保护原则。《行政许可法》第八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依法取得的行政许可受法律保护,行政机关不得擅自改变已经生效的行政许可。”

6、行政许可一般不得转让原则。《行政许可法》第九条规定,除法律、法规规定可以转让的行政许可外,其他行政许可不得转让。

7、监督原则。

四、试论行政许可设定权的分配。

答:1、法律的行政许可设定。法律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其效力仅次于宪法。

2、行政法规的行政许可设定权。根据宪法和立法法的规定,行政法规的

效力等级仅次于法律,其有三方面的权力:(一)是职权立法;(二)

是授权立法;(三)是执行性立法。

3、国务院决定的行政许可设定权。国务院决定是指国务院制定的管理经

济、文化、社会事务的行政法规以外的规范性文件。

4、地方性法规的行政许可设定权。行政许可法规,地方性法规可以设定

行政许可,但是,法律、行政法规已经对有关事项设定行政许可的,

地方性法规只能作出具体规定,不得增设行政许可。

5、省级政府规章的行政许可设定权。根据立法法规定,省级政府可以根

据法律、法规制定政府规章,还可以依职权制定规章。《行政许可法》

第15条第1款规定,“尚未制定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的,因

行政管理的需要,确需立即实施行政许可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试卷及答案 多项选择题(同名48525)

1、属于行政司法权的是(ABCD )A.行政调解权B.行政仲裁权C.行政裁决权D.行政复议权 2、行政优先权包括(ABC )A.先行处置权B.获得社会协助权C.行政行为推定有效权 3、下列行政处罚中属于行为罚的有(AD )。A、责令停产停业D、吊销营业执照 4、我国行政赔偿的途径有(ACD )A、单独就赔偿问题向行政机关提出 C、在行政复议程序中与其他问题一并提出 D、在行政诉讼中与其他问题一并提出 5、下列许可中属于独占许可的有(AB )A.专利许可B.商标许可 6、行政合法性原则的内容包括ABCD。A、不失职B、不违反法定程序C、不超越职权D、不滥用权力 7、行政机关作出(ABD )等行政处罚之前,应当告知当事人有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 A、责令停产停业 B、吊销许可证或执照D、数额较大的罚款 8、行政行为成立便对相对方和行政主体产生法律上的效力,一般地应具有(ABDE ) A、确定力 B、拘束力D、公定力E、执行力 9、下列各项中属于行政法渊源的有ABD A、宪法B、法律D、中共中央与国务院联合发布的规范性文件 1.下列选择中,具有行政主体资格的有(ABCE )。 A.北京市人民政府B.海淀税务分局C.国家烟草局E.某行政公署 2.对公务员的行政处分分为警告、记过、记大过(AC )和开除。A.降级C.撤职 3、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为企业颁发生产许可证的行为属于(BD )B.具体行政行为D.应请求行政行为 4、吊销驾驶执照的行政行为属于(ABCD ) A.具体行政行为B.依职权行政行为C.要式行政行为D.可诉性行政行为 6.直接强制执行措施主要有(AD )形式A.查封、扣押D.代执行 7.行政给付在我国主要有(ABCD )等形式。A.安置B.补助C.抚恤、优待D.救灾扶贫 8.我国行政裁决主要适用于解决(ABD )A.权属纠纷B.侵权纠纷D.知识产权纠纷 9.下列合同(ABC )属于行政合同。A.科研合同B.粮棉征购合同C.计划生育合同 10.行政指导的依据有(ABCD )。A.法律B.法律原则C.国家政策D.行政组织法上的职能规定 1、行政行为具有(ABCDE)情形之一的,行政主体应承担撤销违法行为的行政责任。 A、主要证据不足 B、适用法律、法规错误 C、违反法定程序 D、超越职权 E、滥用职权 2.行政监察机关的职权有(ABCD)。A.调查权B.建议权C.检查权D.行政处分权 3、对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工作部门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申请的复议,由(BC )管辖。 B、本级人民政府 C、上一级工作部门 4、行政机关或其工作人员有下列(ABCD )侵犯财产权情形的,国家应予赔偿。 A、违法实施行政处罚 B、违法实施行政强制措施 C、违反国家规定征收财物、摊派费用 D、行政机关的不作为行为 5、下列(AC)属于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 A、行政机关拒绝发放社会保障金C、卫生局对一个体食品商贩罚款 6、下列(ABD)不属于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A、公安局依据刑事诉讼法进行的刑事侦查行为B、公民就已决定的行政裁决不服,重新提起处理申请遭拒绝D、外部交发表的表明我国政府立场的声明 7.下列(BD)属于中级人民法院管辖的案件。B、确认发明专利的案件D、海关处理的案件 8.裁定管辖包括(CD)。C.移送管辖D.指定管辖 9.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参照(CD)C.部门规章D.地方规章 10.行政诉讼中,法律适用冲突的形式有(ABCD)。A.特别冲突B.层级冲突C.人际冲突D.区际冲突 11.下列关于行政法的渊源的说法正确的是( AB )A. 法律的效力高于行政法规 B. 行政法规的效力高于地方性法规 12.关于行政处罚的适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 )A.不满十四周岁的人有违法行为的,不予行政处罚。C.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时有违法行为的,不予行政处罚。 13.对下列哪些行政机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可以向该部门的本级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也可以向上一级主管部门申请行政复议?(AB)A. 天津市司法局 B. 天津市公安局 14.对行政复议机关作出的变更决定不服,有权提起行政诉讼的是(ACD) A.行政复议申请人C.行政复议第三人(行政相对人)D.其他与行政复议决定有利害关系的行政相对人 15.具备下列哪些情形之一的,应当裁定不予受理?( ABC ) A. 起诉人无原告诉讼主体资格的 B. 起诉超过法定期限且无正当理由的 C. 法律、法规规定行政复议为提起诉讼必经程序而

李佳总结 行政法常用 句话

李佳老师总结的行政法答题大前提套路 (李佳老师:案例题也是填空题,只需要把相应的语句套进去就好,这个方法比做论述题还好用。) 1.?行政诉讼被告是对外以自己的名义独立行使行政职权,并承担行政责任的主体。 2.?原告是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原告必须与被诉具体行政行为之间有利害关系。 3.?同提起诉讼的具体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的其他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作为第三人申请参加诉讼,或者由人民法院通知参加诉讼。 4.?被告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由中院管辖,但以县级人民政府名义办理不动产物权登记的案件可以除外。 5.?复议机关改变了原具体行政行为,可以由作出原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所在地的法院管辖,也可以由复议机关所在地的法院管辖 6.?对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行为诉讼,由被告所在地或者原告所在地法院管辖。“原告所在地”,包括原告的户籍所在地、经常居住地和被限制人身自由地。 7.?具体行政行为,是国家行政机关依法就特定事项对特定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权利义务作出的单方行政职权行为。(回答受案范围的时候需要用到) 8.?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对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合法进行审查。(一审审理对象)第二审人民法院审理上诉案件,应当对原审人民法院的裁判和被诉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合法进行全面审查。(二审审理对象) 9.?行政处罚,是国家行政机关对构成行政违法行为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实施的行政法上的制裁。 10.?行政强制措施,是指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过程中,为制止违法行为、防止证据损毁、避免危害发生、控制危险扩大等情形,依法对公民的人身自由实施暂时性限制,或者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财物实施暂时性控制的行为。 11.?行政强制执行,是指行政机关或者行政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对不履行行政决定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依法强制履行义务的行为。 12.法院应当依据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进行审判,必须适用,不能拒绝适用。法院应当参照规章进行审判,对符合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规章予以适用,参照规章进行审理,并将规章作为审查具体行政行为合法性的根据; 对不符合或不完全符合法律、法规原则精神的规章,人民法院有灵活处理的余地,可以不予以适用。其他规范性文件,在行政诉讼中不属于法院应当依据或者参照适用的规范,但可以作为证明被诉行政行为合法的事实依据之一。 13.?授权是立法机关通过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形式给行政机关之外的社会组织行政职权,赋予其一定的行政主体资格。委托的机关与受委托组织之间实际上是一种公法代理关系,不产生新的行政主体。 14.?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行使职权,有本法规定的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情形,造成损害的,受害人有依照本法取得国家赔偿的权利。 15.?判断具体行政行为合法性的基本标准是:(1)行使行政职权的主体合法、合乎法定职权范围;(2)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证据确凿;(3)适用法律法规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期末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期末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从下列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正确的, 每小题1分,共20分) 1. 行政诉讼中,决定适用于( ) A.驳回起诉 B.起诉不予受理 C.指定法定代理人 D.财产保全和先行给付 2. 参加行政处罚的听证当事人可以委托代理人( ) A.4—5人 B.3—4人 C.2—3人 D.1—2人 3. 根据《行政诉讼法》第11条第2款规定,人民法院受理可以提起诉讼的其他行政 案件,除由法律规定外,还可以由( ) A.行政法规规定 B.地方性法规规定 C.法规规定 D.法规和规章规定 4. 当事人在行政诉讼中的法律地位( ) A.对等 B.平等 C.不平等 D.基本平等 5. 在第二审程序中,行政机关改变其原具体行政行为( ) A.是可以的 B.须经法院同意后可以 C.须经对方当事人同意 D.是不可以的 6.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按照审计目的对审计监督进行分类的项是( ) A.专项审计 B.财政、财务审计 C.经济效益审计 D.财政法纪审计 7.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单独就损害赔偿提出请求,应当由( ) A.人民法院解决 B.行政复议机关解决 C.行政机关解决 D.赔偿义务机关的上一级行政机关解决 8.赔偿义务机关赔偿损失后,应当行使其追偿权。工作人员或受委托的组织和个人承担部分或者全部赔偿费用的前提是有故意或者() A.过失 B.重大过失 C.过错 D.重大过错 9.《国家赔偿法》规定,侵犯公民生命健康权造成死亡的,应当支付死亡赔偿金、丧葬费的总额为国家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的() A.5倍 B.10倍 C.15倍· D.20倍 10.下列制度中不是行政处罚公开原则的具体体现的有() A.说明理由制度 B.告知制度 C.表明身份制度 D.合议制度 11.能够接受委托实施行政处罚的必须是依法成立的() A.组织 B.组织或者个人 C.企业组织 D.事业组织 12.许可证的撤销是行政机关对违法的许可证持有人的一种() A.行政强制措施 B.行政处分 C.行政处罚 D.行政强制执行 13.执行人员可以当场收缴罚款的情形是() A.依法给予5元以下罚款的 B.依法给予20元以下罚款的 C.依法给予50元以下罚款的 D.依法给予1000元以下罚款的 14.排他性许可又称() A.独立的许可 B.权利性许可 C.特殊许可 D.独占许可 15.下列组织中,不属于行政机关的有() A.乡人民政府 B.村民委员会 C.县人民政府 D.镇人民政府 16.行政主体作出的行政行为,不论合法与否,都被推定为合法有效,任何行政机关、组织或个人都应遵守或服从。行政行为的这种法律效力称为() A.执行力 B.确定力 C.公定力 D.拘束力 17.公安机关对轻微违法犯罪且正在流窜作案的嫌疑人采取的收容审查行为属于() A.执行性强制 B.预防性强制 C.教育性强制 D.制止性强制 18.下列措施中,不属于行政诉讼强制措施的是() A.训诫 B.罚款 C.代执行 D.拘留 19.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的,应当在知道作出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 A.15天内提出 B.1个月内提出 C.3个月内提出 D.半年内提出 20.政府组织平行划分为若干部门,每个部门所管业务内容不同,但所管理范围大体相同,这种行政机关的体制称为() A.层次制 B.职能制 C.首长制 D.分权制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复习思考题答案

二、判断题(下列命题你认为正确的就在题后的括号内打“√”,错误的打“×”) 1、行政拘留是我国最重要的行政处罚(√ ) 2、我国的公民、法人或者其它组织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一律应先经行政机关复议(×) 3、行政合同的双方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才能成立,因此双方当事人的法律地位是对等的(×) 4、行政诉讼期间,采取不停止具体行政行为执行的原则(√) 5、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可以调解(×) 6、行政规章也是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的依据之一(×) 7、我国法律规定,行政主体只能是组织,不能是个人(√) 8、行政赔偿请求可以在提起行政诉讼时一并提出(√) 9、政府行为与行政行为的含义是相同的(×) 10、行政机关在行政诉讼中既不能作为原告,也不能作为第三人(×) 11、某行政主体于5月2日对公民甲作出罚款500元的决定,并要求甲于5月17日前交清罚款但甲因故于5月 20日才收到罚款决定书。该罚款决定对甲的生效时间应为5月17日。(×)12、某省公安厅在请示公安部同意后,错误冻结某企业银行账号而引起行政赔偿。这里行政赔偿义务机关是公安部(×) 13、无论是行政复议还是行政诉讼,行政规章只能作为“参照”而不能作为审理依据。(×) 14、公民甲穿上警服,冒充公安局民警,以其名义“抓赌”,打伤赌博嫌疑犯四人。市公安局应对四嫌疑犯承担赔偿责任,再向公民甲追偿。(×) 15、某市人民政府发布规定:“本市机动车辆单日单号、双日双号通过长江大桥。”改市人民政府发布规定的行为属抽象行政行为(√) 16、某环保局任意改变其所颁发的排污许可证中所确定的排污量,从行政法学上说,该环保局违反了行政行为公定力原理。(×)17、某书店贴出“偷一罚十”的告示,并对偷书10元的某顾客罚款100元的行为是滥用职权的行政行为。(×) 18、某乡人民政府以《工作简报》形式通报对149名农民违反计划生育的行政处罚,由于乡政府以《工作简报》的方式“通报”决定的,因而没有必要送达被处罚人。乡政府的行政行为属于形式性行政违法(√) 19、经授权的某大学考虑到张某多年未评上教授,因而在本年度的教授职称评定中予以批准。这种职称评定违反了行政合理性原则。(√) 20、某税务局对买卖股票逃避征税的本局工作人员甲,作出了罚款的决定。该罚款决定是一种行政处分。(×) 三、简答题 1、简述行政行为的合法要件。 答案:行政行为的合法要件,是指行政行为合法成立生效所应具备的基本要素,或者说是应当符合的条件。各类行政行为共同应当符合的一般合法要件: (1)行政行为的主体应当合法,即实施行政行为的组织必须具有行政主体资格,能以自己的名义独立承担法律责任。(2)行政行为应当符合行政主体的权限范围,即行政主体必须在法定的职权范围内实施行政行为,必须符合一定的权限规则。(3)行政行为的内容应当合法、适当,即行政行为所涉及到的权利、义务,以及对这些权利、义务的影响或处理,均应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和社会公共利益。(4)行政行为应当符合法定程序,即不仅要符合与该种行政行为性质相适应的程序要求,而且还必须符合程序的一般要求。 2、简述我国司法审查的特有原则。 答案:(1)人民法院特定主管原则。(2)对具体行政行为合法性进行审查原则。(3)被告负举证责任原则。(4)行政诉讼期间不停止执行原则。(5)不适用调解原则。(6)司法变更权有限原则。 3、简述行政补偿与行政赔偿的区别。 答案:(1)两者的引发原因不同,行政赔偿是违法行为引起的,而行政补偿是合法行为引起的。(2)两者的性质不同,行政赔偿是普通的违法行政行为引起的法律责任,而行政补偿是例外的特定民事责任,并不具有对国家行政行为的责难。(3)行政赔偿与行政补偿在适用范围、标准、方式等方面也有所不同。 4、简述我国行政立法的主体。 答案:行政立法是行政主体依据法定权限和程序制定和发布行政法规和行政规章的活动,按照表现形式不同,行政立法的主体有: (1)行政法规制定主体:国务院; (2)行政规章制定主体:国务院各部委;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省、自治区所在市人民政府;经济特区所在地的市和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 5、简述行政行为的含义和特征。 答案: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在实施行政管理活动、行使行政职权过程中所作出的具有法律意义的行为。行政行为的特征有:(1)行政行为的服务性;(2)行政行为的从属法律性;(3)行政行为的单方性;(4)行政行为的强制性;(5)行政行为的无偿性。 6、简述行政公正原则主要内容。 答案:行政公正原则要求行政主体及其工作人员办事公道,不徇私情,平等对待不同身份、民族、性别和不同宗教信仰的行政相对人。其具体要求有:(1)依法办事,不偏私;(2)平等对待相对人,不歧视;(3)合理考虑相关因素,不专断;(4)自己不做自己的法官;(5)不单方接触;(6)不在事先未听取相对人申辩意见的情况下作出对相对人不利的行政行为。 7、简述抽象行政行为和具体行政行为的区别。 答案:抽象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以不特定的人或事为管理对象,制定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的行为;具体行政行为是

10月全国自考行政法学试题及答案解析

全国2018年10月自学考试行政法学试题 课程代码:0026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下列关于行政权的理解错误 ..的是( ) A.行政权的合法来源是国家宪法和法律 B.行政权由国家机关或其他公共行政组织行使 C.行政权是国家政权和社会治理权的组成之一 D.行政权完全等同于行政职权 2.行政法上的行政是( ) A.私人行政 B.公共行政 C.企业行政 D.事业单位行政 3.下列属于特别行政法的是( ) A.行政组织法 B.公务员法 C.教育行政法 D.行政处罚法 4.下列行政法渊源中,具有最高法律地位和效力的是( ) A.宪法 B.法律 C.行政法规 D.法律解释 5.行政法的基本原则是( ) A.民主原则 B.行政法治原则 C.科学原则 D.意思自治原则 6.下列规范性文件中,只有国务院才有权制定的是( ) A.行政法 B.行政法规 C.行政规章 D.单行条例 7.以行政机关是否可以主动作出行政行为为标准,行政行为分为( ) 1

A.抽象行政行为和具体行政行为 B.羁束行政行为和自由裁量行政行为 C.依职权行政行为和依申请行政行为 D.要式行政行为和非要式行政行为 8.以行政法规范的性质为标准,可以将行政法规范划分为实体行政法和( ) A.专门行政法 B.一般行政法 C.行政组织法 D.程序行政法 9.行政主体包括国家行政机关和( ) A.国家权力机关 B.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 C.民主党派 D.国家司法机关 10.我国的最高国家行政机关是( ) A.全国人大 B.全国人大常委会 C.国务院 D.中共中央 11.下列关于行政立法的表述,正确的是( ) A.行政立法只具有行政性质 B.行政立法只具有立法性质 C.行政立法既具有行政性质,同时也具有立法的性质 D.行政立法完全等同于权力机关的立法 12.为了补充已经发布的法律、法规而制定规范性文件,这种行政立法属于( ) A.补充性立法 B.执行性立法 C.试验性立法 D.地方性立法 13.行政主体向违反行政法规定的相对方收取排污费的行为在性质上属于( ) A.行政征购 B.行政处罚 C.行政征收 D.行政征用 14.下列属于行政行为的是( ) A.物业公司对本小区组织卫生检查 B.某超市对偷商品的小偷进行罚款 C.税务局减免某企业的增值税 D.教育局为本单位职工购买体育用品 15.下列行为属于具体行政行为的是( ) A.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给某公民颁发营业执照 B.某市政府制定关于进出该市的车辆的收费标准 C.某区政府作出关于向本区所有出租车司机收取管理费的决定 2

山东大学网络教育《行政法》模拟题1-3期末考试复习题

行政法学模拟题1 一、单项选择题 1、行政合理性原则产生的原因是。(A) A、行政自由裁量权的存在 B、行政应急性权力的存在 C、行政优益权的存在 D、效力先定特权的存在 2 、行政法治原则对行政主体的要求可概括为。(B) A、职权法定 B、依法行政 C、程序法定 D、责任法定 3、赶赴火场的消防队和消防器材,必要时铁路和航运部门应免费优先载运。这体现了行政主体享有。(B) A、行政特权 B、获得社会协助权 C、行政受益权 D、先行处置权 4、下列行政制裁形式中,属于行政处分的是。(A) A、记过 B、罚款 C、降职 D、吊扣许可证 5、行政裁决行为属于。(A) A、行政司法行为 B、行政执法行为 C、民间裁断行为 D、居间调解行为 6、公安机关对醉酒的人强制进行人身约束,该行政行为的生效规则是。() A、附条件生效 B、告知生效 C、即时生效 D、受领生效 7、《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属于。(C) A、宪法 B、行政法规 C、地方性法规 D、法律 8、收取水资源费属于。(D) A、行政征用 B、行政处罚 C、行政合同 D、行政征收 9、行政处罚适用的一般时效条件是。(C) A、一年 B、六个月 C、二年 D、三个月 10、下列合同是行政合同的是。(C) A、行政机关与某房地产公司签订的房屋租赁合同 B、工商局与自来水公司签订的供水合同 C、市公安局委托某银行代收罚金的委托合同 D、税务局与某百货公司签订的购买办公用品的订货合同 11、第一次确立了我国的听证制度。(C) A、《专利法》 B、《环境保护法》 C、《行政处罚法》 D、《规章制定程序条例》 12、规定的行政程序是内部行政程序。(D) A、《治安管理处罚条例》 B、《税收征收管理法》 C、《土地管理法》 D、《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 13、原告在司法审查中的义务有。(D) A、举证 B、收集证据 C、监督审判活动 D、履行具有法律效力的裁判 15、显失公正的,人民法院可以判决变更。(B) A、行政裁决 B、行政处罚 C、行政许可 D、行政确认 16、下列行为中不是行政行为的有。( A ) A、购买办公用品 B、扫“黄” C、证明张某死亡 D、清理“三无”人员 二、名词解释题 1、行政行为的公定力:是指行政主体作出的行政行为,不论合法还是违法,都推定为合法有效。 2、一事不再罚原则P225是指对当事人的同一个违反行政法规范的行为不得给予两次以上的行政处罚。作为行政处罚法的原则之一,尤其是在《中华人民行政处罚法》(以下简称《行政处罚法》)颁布以后,它在国家行政处罚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已经得到公认 3、行政违法:指行政法律关系主体违反行政法律规范,侵害受法律保护的行政关系,对社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危害但尚未构成犯罪,依法应当承担行政责任的行为。

行政法习题及答案

行政管理本科的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期末练习题 一、多项选择 1、【多选题】以下不属于行政强制执行的原则,有(BC)。 A、强制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B、强制执行平等公正的原则 C、强制执行效率的原则 D、依法强制执行的原则 2、【多选题】我国三大基本法律部门,就是(BCD)。 A、宪法 B、行政法 C、刑法 D、民法 3、【多选题】以下不属于行政合法性原则所包括的内容有(CD)。 A、实体合法 B、程序合法 C、格式合法 D、行为合法 4、【多选题】行政机关组织法所包含的基本内容有(ABD)。 A、法律依据 B、职责权限 C、职称评定 D、任职期限 5、【多选题】行政行为撤销的后果就是(AD)。 A、自始至终不发生法律效力 B、给相对方带来损失时,行政主体予以适当补偿 C、自撤销之日起失去法律效力 D、行政行为因行政主体或行政相对方的不同过错归属而有不同的责任结果 6、【多选题】关于行政机关的概念,正确的理解就是(ABCD)。 A、反映统治阶级的意志 B、权力依照就是宪法与有关法律的规定 C、行使的就是国家权力 D、就是国家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7、【多选题】行政法基本原则,它包括(AB)。 A、行政合法性原则 B、行政合理性原则 C、行政具体性原则 D、行政抽象性原则

8、【多选题】行政责任产生的前提条件就是(AC)。 A、行政违法 B、自由裁量权 C、行政不当 D、灵活行政 9、【多选题】行政机关依法定的职权对行政主体及执行公务人员的行政责任进行追究,方式有(BCD)。 A、行政主体依法自我承担行政责任 B、行政复议制度 C、行政诉讼制度 D、行政主体的上级机关通过监督检查的方式发现其职权行为违法或不当,以撤销、纠正或责令行政主体撤销、纠正等方式,要求行政主体承担责任,并可对执行公务人员进行行政处分。 10、【多选题】以下属于行政主体的执行公务的人员承担行政责任的方式有(ABC)。 A、罢免 B、行政处分 C、停止违法行为 D、撤销违法决定 11、【多选题】以下属于行政主体的行政责任承担方式有(ABD)。 A、行政赔偿 B、纠正不当 C、行政处分 D、撤销违法的抽象行为 12、【多选题】以下属于行政主体的行政责任承担方式有(ABC)。 A、通报批评 B、恢复名誉,消除影响 C、撤销违法决定 D、行政处分 13、【多选题】以下属于审计机关的职责有(ABD)。 A、对国家各级财政收支进行审计监督 B、对国有企业的财务收支进行审计监督 C、对集体企业的财务收支进行审计监督 D、对国家投资建设项目的财务收支进行审计监督 14、【多选题】以下属于审计机关的职责有(ACD)。 A、对国家事业单位组织的财务收支进行审计监督 B、对集体企业的财务收支进行审计监督 C、对国家投资建设项目的财务收支进行审计监督 D、对社会公共资金进行审计监督

2017司考行政法试题解析

2017年国家司法考试试卷二行政法试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所设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错选或不选均不得分。本部分含1—50题,每题1分,共50分. 43、关于国务院行政机构设置与编制管理得说法,下列哪一选项就是正确得? A、国务院议事协调机构得撤销经由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后,由国务院总理提交国务院全体会议讨论决定 B、国务院行政机构增设司级内设机构,由国务院机构编制管理机关提出方案,报国务院决定 C、国务院议事协调机构得编制根据工作需要单独确定 D、国务院行政机构得编制在国务院行政机构设立时确定 解析:《国务院行政机构设置与编制管理条例》第十一条国务院议事协调机构得设立、撤销或者合并,由国务院机构编制管理机关提出方案,报国务院决定。 第十四条国务院行政机构得司级内设机构得增设、撤销或者合并,经国务院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审核方案,报国务院批准. 第二十条国务院议事协调机构不单独确定编制,所需要得编制由承担具体工作得国务院行政机构解决。 第十九条国务院行政机构增加或者减少编制,由国务院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审核方案,报国务院批准. 第十八条国务院行政机构得编制在国务院行政机构设立时确定。 44、某县工商局科员李某因旷工被给予警告处分。关于李某得处分,下列哪一说法就是正确得? A、处分决定可以口头方式通知李某 B、处分决定自作出之日起生效 C、受处分期间为12个月 D、李某在受处分期间不得晋升工资档次 解析:《公务员法》第五十七条第三条处分决定应当以书面形式通知公务员本人。 《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第四十六条处分决定、解除处分决定自作出之日起生效. 《公务员法》第五十八条公务员在受处分期间不得晋升职务与级别,其中受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处分得,不得晋升工资档次. 受处分得期间为:警告,六个月;记过,十二个月;记大过,十八个月;降级、撤职,二十四个月。 45、关于行政法规得立项,下列哪一说法就是正确得? A、省政府认为需要制定行政法规得,可于每年年初编制国务院年度立法工作计划前向国务院报请立项 B、国务院法制机构根据有关部门报送得立项申请汇总研究,确定国务院年度立法工作计划 C、列入国务院年度立法工作计划得行政法规项目应适应改革、发展、稳定得需要 D、国务院年度立法工作计划一旦确定不得调整 解析:《行政法规制定程序条例》第七条国务院有关部门认为需要制定行政法规得,应当于每年年初编制国务院年度立法工作计划前,向国务院报请立项。 第八条国务院法制机构应当根据国家总体工作部署对部门报送得行政法规立项申请汇总研究,突出重点,统筹兼顾,拟订国务院年度立法工作计划,报国务院审批。 列入国务院年度立法工作计划得行政法规项目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一)适应改革、发展、稳定得需要;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期末考试题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模拟试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所给的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本部分1-10题,每题1分, 共10分。 1.天津市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不得称() A.条例 B.规定 C.办法 D.实施细则 2.下列属于行政处分种类的是() A. 警告 B. 取消公务员录用 C. 罚款 D. 辞退 3.有效成立的行政行为非依法律规定不得随意变更、撤销或者废止,这体现了行政行 为的() A. 拘束力 B. 执行力 C. 确定力 D. 公定力 4.我国中央部门规章有权设定的行政处罚是() A. 吊销企业营业执照 B. 行政拘留 C. 没收违法所得 D. 一定数量的罚款 5.被许可人需要延续依法取得的行政许可的有效期,依法向作出行政许可决定的行政 机关提出了延续申请。如果该行政机关逾期未作决定,()。 A.视为要求被许可人重新办理行政许可B.以后不得作出拒绝延续的决定 C.视为准予延续 D.视为拒绝延续 6.人民法院审理行政处罚案件,对()进行审查。 A. 行政处罚决定是否合法 B. 行政处罚决定是否适当 C. 行政处罚决定是否合法与适当 D. 行政相对人是否存在违法行为 7.行政机关的下列行为中属于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是() A. 行政机关对行政相对人的财产采取的查封、扣押、冻结等行政强制措施行为 B. 公安机关根据刑事诉讼法明确授权实施的刑事侦查行为 C. 行政指导行为 D. 行政机关根据人民法院的协助执行通知书实施的行为 8. 因不动产提起的行政诉讼,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是() A. 原告所在地人民法院 B. 被告所在地人民法院 C. 不动产所在地人民法院 D. 被告所在地人民法院或者不动产所在地人民法院

行政法经典练习题及答案

行政法经典练习题及答案 单选题: 试题1:行政处罚只能()。 A: 对有行政隶属关系的人实施 B: 由公安机关执行 C: 处罚公务员或公民个人,而不能处罚单位或组织 D: 是国家特定行政机关对违反行政法的个人或组织依法采取的惩戒措施 试题2:治安行政案件的审级适用()。 A: 二审终审 B: 一审终审 C: 一审一复核 D: 一审二复核 试题3:下列行政强制措施当中,()属于间接执行性强制措施。 A: 查封、扣押 B: 强制收购 C: 限价出售 D: 代执行 试题4:行政机关向相对方收取公路养路费、港口建设费的行为在性质上属于()。A: 行政处罚 B: 行政征购 C: 行政征收 D: 行政征用 试题5:行政行为以受法律规范拘束的程度为标准,可以分为两类,即()。 A: 羁束行政行为与自由裁量行政行为 B: 依职权的行政行为与依申请的行政行为 C: 要式行政行为与非要式行政行为 D: 授权的行政行为与委托的行政行为 试题6:《行政处罚法》规定,行政处罚通常由()的行政主体管辖。 A: 违法行为人住所地 B: 违法行为人经常居住地 C: 违法行为损害发生地 D: 违法行为发生地 试题7:()可以设定除限制人身自由以外的行政处罚。 A: 法律 B: 地方性法规 C: 行政法规 D: 国务院部委规章

试题8:若发现已生效的行政执法行为违法或不当,则()。 A: 原行政机关无权废止 B: 原行政机关或上级行政机关有权撤销 C: 只有权力机关有权撤销 D: 相对一方当事人有权变更 试题9: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的()侵犯其合法权益,有权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A: 具体行政行为 B: 抽象行政行为 C: 行政处分行为 D: 民事侵权行为 试题10:下列组织中属于国家行政机关的是()。 A: 全国人大 B: 各级人民政府 C: 法院 D: 社会团体 试题11:下述社会关系中属行政法调整范围的是()。 A: 各社会组织内部的管理关系 B: 行政机关缔结买卖合同而形成的关系 C: 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行使某一行政管理权所发生的社会关系 D: 行政机关与相对方当事人之间发生的民事关系 试题12:权力机关对行政机关的监督不包括()。 A: 政治监督 B: 法律监督 C: 对行政立法、执法、司法活动的监督 D: 市场监督 试题13:吊销违法者的经营许可证是()。 A: 执行罚 B: 行政处罚 C: 行政处分 D: 行政强制执行 试题14:对因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强制措施不服提起的起诉,由原告所在地或被告所在地的人民法院管辖,这种管辖属于()。 A: 指定管辖 B: 特殊地域管辖 C: 协议管辖 D: 合并管辖

行政法测试题及答案

行政法测试题及答案

行政法测试题及答案

祝大家考试成功 行政法测试题及答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行政职权的是() A.行政处罚权 B.行政复议权 C.行政指导权 D.行政审判权 2.行政法的基本原则是() A.合法性原则 B.行政法治原则 C.合理性原则 D.应急性原则 3.行政立法行为属于() A.抽象行政行为 B.具体行政行为 C.内部行

政行为D.依申请的行政行为 4.下列各项中,不具有行政主体资格的是() A.乡、镇人民政府 B.公安派出所 C.街道办事处 D.公安局法制科 5.《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属于() A.行政法律 B.行政法规 C.行政规章 D.其他行政规范性文件 6.行政主体受胁迫作出的行政行为属于() A.无效的行政行为 B.有效的行政行为 C.可以撤销的行政行为 D.需要重作的行政行为

7.公安机关对在公共场所酗酒滋事的人进行人身拘束,该行政行为性质是() A.行政处罚 B.行政强制 C.行政监督 D.行政指导 8.专利行政许可属于() A.共存行政许可 B.非排他性行政许可 C.特殊行政许可 D.排他性行政许可 9.行政监督的对象是() A.国家行政机关 B.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 C.行政相对方 D.行政受托人 10.某单位逾期拒绝拆除其违章建筑,城建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委托某工程队强行拆除违章建筑的行为,属于()

A.直接强制 B.执行罚 C.代履行 D.行政罚 11.国务院向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科学家颁发500万元奖金,该行政行为是() A.行政许可 B.行政奖励 C.行政补偿 D.行政给付 12.下列各项中,属于行政给付的是() A.支付保险金 B.支付行政赔偿金 C.支付下岗职工最低生活保障费 D.支付行政合同违约金 13.行政裁决的对象是() A.行政纠纷 B.民事纠纷 C.行政职务纠纷 D.特定的民事纠纷 14.行政合同的主要特征是()

行政法知识点总结归纳

欢迎共阅 行政法知识点总结 (详细版) 第一部分行政法概述 一、行政法的基本原则 (一)合法行政原则:法律优先(法已规定不可违);法律保留(法无规定不可为、法无授权即禁止) (二)合理行政原则:公平公正对待;考虑相关因素;比例原则(合目的性、适当性、损害最小) (三)程序正当原则:行政公开(知情权);公众参与(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公务回避(实体程序回避) (四)高效便民原则:行政效率(积极履行职责、及时履行职责);便利当事人(减轻当事人程序负担)(五)诚实守信原则:诚实(信息全面、真实、准确);保护信赖利益(稳定、撤回补偿、撤销赔偿) (六)权责统一原则:行政效能(赋予执法手段、保证政令有效);行政责任(行政违法应承担法律责任) 二、行政主体与行政利害关系人 (一)行政主体 1.行政主体概述 ( 1)行政主体的含义和资格 ( 2)行政主体的特征: A. 行政主体是一种组织,而不是个人 B.行政主体是依法享有公共行政活动的组织 C.行政主体是以自己的名义从事公共行政活动的组织 D. 行政主体能够独立承担法律责任 ( 3)行政主体的分类: A.根据取得的法律依据可分为职权性行政主体和授权性行政主体 B.根据其组织构成和存在形态可分为行政机关、行政机构和其他社会组织 ( 4)相关概念辨析 A、行政主体与行政法主体:行政主体即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包括处于管理者地位同时接受监督的行政主 体,也包括处于被管理者地位,但可以启动监督程序的行政相对人。所以行政主体不等于行政法主体,而只是行 政法主体中的一部分。 B、行政机关与行政主体:行政机关是最重要的行政主体种类,但不是行政主体的全部。行政主体的类别中 除了行政机关之外,还包括被授权组织。 C、行政机关与行政组织:行政机关与行政组织的概念有时并不一致,行政机关必有其组织,故,行政机关 亦可以说是主要的行政组织。广义上的行政组织除了行政机关之外,还包括其他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组织。 D、行政机关与公共机构:所谓公共机构,是指全部或者部分使用财政性资金的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 组织。具体而言,主要包括中国共产党各级委员会机关、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机关各级行政机关或者机构、政协 机关、各级法院机关、各级检察院机关、民主党派机关、事业单位、人民(群众)团体。行政机关只是公共机构 的一部分。 E、行政机关与国家机关:所谓国家机关,系指行使国家权力、管理国家事务的机关。包括国家权力机关、 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等。所以,行政机关是国家机关的一种类型。 F、行政机关与行政机构:从严格的宪法和组织法的规定看,行政机关是指国家机构中行使行政职权,承担 行政事务的机关,是由各行政机构组成的整体;而行政机构则是指构成各行政机关的个体。行政法上的行政机关是指依法设立的,具有独立编制、预算,能够对外行文,并独立行使行政职权的机关整体,与行政机关含义不同。 2、行政主体的类型: ( 1)中央行政机关 A、种类:国务院、国务院组成部门、国务院直属特设机构、国务院直属机构、国务院部委管理的国家局、 国务院办公机构、国务院办事机构、国务院议事协调机构、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 B、国务院行政机构的设立、撤销、合并

电大期末考试复习资料《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单项选择题

1.行政法是调整(C.行政关系)被行使过程中所产生的社会关系以及对行政权进行规范和控制的法律规范总称。 2.按照行政机关所辖的区域范围不同,可将行政机关分为(中央行政机关和地方行政机关)。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行政主体是行政立法权的国家权力机关)。 4.《国家赔偿法》规定,对赔偿请求人取得的赔偿金(C.不予征税)。 5.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行政机关的是(A.市消费者协会)。 以下主体不属于行政机关的是(B.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6.下列各项中,不是抽象行政行为特征的是(B、均可以诉讼性)。 7.新录用的公务员的试用期为(C.一年)。 8.交通部发布的《港务费收支管理规定》的行为属(A.抽象)行政行为。 9.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行政司法权的是(D.行政复议权)。 10.以下关于行政合同的叙述错误的是(A.契约自由的原则完全不适用于行政合同)。 11.(A.行政程序)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在行使行政权力、进行行政活动过程中,所遵循的法定方式、步骤和顺序。 12. 行政诉讼中,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可以参照(B.行政法规)。 13. 行政行为相对于民事行为和其他国家机关行为,不具有下述特征(C.等价有偿性)。 14. 行政相对人对公安机关实施的行政拘留处罚不服,申请行政复议的期限为收到行政拘留裁决书之日起(D.60日内)。 15.国家行政机关对其系统内部违法失职的公务员实施的惩戒措施是(B.行政处分)。 16.行政指导对于行政相对方而言(A.不具有法律强制力)。 17.行政机关委托某建筑队拆除违章建筑,并向违章者征收拆除费用的行为是(B.代执行)。 18.对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强制措施不服提起的诉讼由原告所在地或者被告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这种管辖称为(D.共同管辖)。 19.下列各项中,属于原告特有的诉讼权利的是(C.撤诉)。 20.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度的关于行政管理的规范性文件,总称为(B.行政法规)。行政法规是B国务院制定的关于行政管理的规范性文件的总称。 21.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的派出机构以行政机关的名义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以该行政机关为行政诉讼被告。 22.(行政司法)行为中的法律关系是三方法律关系,以行政机关的为一方,以发生纠纷的双方当事人各为一方。 23. 受行政机关委托的社会组织行使行政权的行为,视为(该行政机关的行为)。 24.行政诉讼中,原则上不停止被诉具体行政行为的执行,但在( 被告认为需要停止执行的 )情况下可以暂停具体行政行为的执行。 25.某县人民政府作出有关规范该县集贸市场秩序的决定,这一行为属(抽象行政行为)。 26.我国从国务院到省、县、乡等各级人民政府,就是一种(C.层级制)。 2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D、在我国,居委会是最基层的人民政府)。 28.被委托的组织必须以委托的行政机关的名义实施行政管理活动,其后果由(A、委托的行政机关承担)。 29.以下法律规范不可以设定行政许可的是(B、国务院部门规章)。 3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行政机关并不是惟一的行政主体)。 31.凡政府组织法规定的最高行政决策权力和责任赋予一人承担者,称为(A.首长负责制)。 32.按照《行政处罚法》的规定,行政机关在调查或者进行检查时,执法人员不得少于两人。 33.下列各项中属于行政合同的是(C、国家订购军用物资、救灾物资的合同)。 34.除当场作出行政许可决定外,行政机关应当自受理行政许可申请之日起(B. 20 )日内作出行政许可决定。 3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行政主体是行使立法权的国家权力机关)。 36.行政许可公开原则不包括(A、公开国家秘密)。

行政法试题及参考答案

行政法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所给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本部分1~20题,每题1分,共20分。 1.张某在某商店买东西,因对所买东西质量不满而与商店老板发生争吵,在争吵中张某用手中的啤酒瓶将商店老板砸伤。商店店员拨打110报警,辖区派出所接到报案后,将张某带回派出所,以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为由对其处以1000元的罚款,并责令其赔偿商店老板医药费700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派出所的处罚行为是违法的,超越了派出所的职权范围 b.派出所的处罚是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进行的,所以是合法的 c.派出所的处罚是否合法取决于商店老板的伤势 d.张某如果不服派出所的行政处罚,应以派出所所属的公安局为被告提起行政诉讼 2.下列选项中,哪一项属于必须经过行政复议程序的? a.因有关纳税问题与税务机关、海关产生的争议 b.公安局对中国公民出境的申请不予批准 c.专利复审委员会的复审决定 d.对省级政府所作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 3.某县公安局认为刘某违反治安管理规定,在公共场合侮辱某女土,情节严重,对其处以5日行政拘留。刘某不服,向市公安局提起复议,市公安局作出复议决定,对其处以10日的行政拘留。刘某又不服复议决定,对复议决定提起行政诉讼。下列哪项说法是正确的? a.刘某可以以县公安局或者市公安局为被告提起行政诉讼 b.人民法院判决撤销复议决定,则市公安局不得以同一事实和理由作出与原复议结果相同的复议决定 c.法院如果认为对刘某的行政处罚过重,显失公平,有权据此作出变更判决,直接判决将行政拘留时间减为1天 d.若人民法院认为对刘某的处罚适用的法律错误,不得判决撤销处罚决定 4.某省行政机关对违反我国国际贸易法律法规的某外国公司的违法行为进行了查处,对该公司罚款20万元。该公司不服,提起诉讼。请问下列哪个选项是不正确的? a.该公司应该向该省具有管辖权的中级以上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b.该公司的行为发生在某项法律生效以前,行政机关在新法生效之后作出该处罚决定的,当事人不能依照新法的规定提起诉讼c.如果该案件是在该省发生的,法院可以参照该省政府制定的规章 d.法院在审理该案件时适用的某项法律具体条文存在两种合理解释,其中一种解释与我国缔结的国际条约的有关规定相一致,应当选择与国际条约一致的解释,但我国声明保留的条款除外 5.某县人民法院以受贿罪判处陈某有期徒刑7年,陈某不服提出上诉。市中级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原判事实不清、证据不足,发回原审法院重新审判。经县人民检察院申请,原审法院将案件退回县人民检察院补充侦查。县人民检察院经补充侦查认定陈某构成犯罪证据不足,遂作出不起诉决定。陈某提起国家赔偿请求,本案的赔偿义务机关应为下列哪一机关? a.县人民检察院和县人民法院 b.县人民法院和市中级人民法院 c.市中级人民法院 d.县人民检察院 6.按照《教师资格条例》,教育行政部门或者受委托的高等学校在接到公民的教师资格认定申请后,应当在受理期限终止之日起30日内作出决定。按照行政许可法的规定,应当自受理行政许可申请之日起20日内作出行政许可决定。2005年10月,张某向北京市教育局申请颁发教师资格证书,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应当适用《教师资格条例》,在受理期限终止之日起30日内作出决定 b.《教师资格条例》作为行政法规应当服从《行政许可法》关于期限的规定,教育局应当适用《行政许可法》,在受理申请之日起20日内作出决定 c.教育局可以选择适用《教师资格条例》或者行政许可法关于期限的规定作出决定 d.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期限不一致的,教育局应当通过北京市政府报请国务院决定 7.下列何种国家侵权行为可以适用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的责任方式? a.公安人员盘问过程中殴打张三 b.海关违法扣留张某8小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