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鄂教版三年级思品下册全册教案

鄂教版三年级思品下册全册教案

鄂教版三年级思品下册全册教案
鄂教版三年级思品下册全册教案

鄂教版三年级思品下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社区是我们的大家庭

单元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社区公用设施及环境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便利和快乐,爱护社区公用设施,主动参与社区建设。尊重并感激为社区服务的人们,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积极参与社区组织的各项娱乐及公益活动。

2.行为与习惯:养成爱护社区环境、不随地乱扔垃圾、自觉保护社区公用设施、尊重社区里的劳动者的文明习惯,关心社区建设,积极为社区公益事业出谋献策,做社区建设的小主人。

3.知识与技能:知道社区是人们共同生活的家园,了解社区的特点及发展变化,喜爱并保护社区环境,能正确使用社区的各种公用设施,为社区建设尽自己一份力。了解国内外不同地区人们的社区生活环境,感受不同地区的社区文化。

课时建议:7课时

1.我生活的社区

主题目标:

1.知道社区是人们共同生活的地方,认识自己生活的社区,了解社区的公用设施及其作用,并会正确使用这些公用设施。

2.了解社区的经济、文化、自然特点,调查社区的发展变化,激发对社区的喜爱之情。

3.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各类社区公益、娱乐活动,陶冶身心,增进邻里之间的友情,提高生活质量。

4.了解城乡社区的不同特点,感受其不同的社区文化。

一、我家在这里

活动过程

1.仔细观察自己生活的社区,了解社区中的公用设施,它们的功能、式样、布局及管理状况,它们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方便与快乐。

2.可用拍照、绘画、记录的形式收集资料。

3.上网了解农村或城市社区人们的生活状况。

教师准备:

全面了解自己生活的社区的基本情况。收集有关城市、农村社区建设及发展的图文资料。

活动过程

1.出示图片,情境导人: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你们想知道老师的家住在哪里吗?

教师可出示自己居住的小区图片,介绍自己生活的小区,及社区里的公用设施.揭

示课题。

2.小组交流:你们的家住在哪里呢,想让老师知道吗?请同学们在小组内介绍自己生活的社区。

老师注意指导学生介绍自己小区时,一定要介绍自己家所居住的小区的名称、位置及门牌号码,同时要介绍小区内最有代表性的公用设施,以及它们给自己的帮助,在情境中了解设施的作用。

3.全班交流:可用图片、绘画、文字展示各组交流成果。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生活的社区特点,激发学生对社区的喜爱之情。

4.交流其他社区,与自己生活的社区有什么不同。

5.通过学生收集的资料,认识农村社区。社区是我们共同生活的地方,不同的社区都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小华家住在青山镇王家村,这里的农村社区与城市社区有哪些不同呢?

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农村社区的主要特点,如田园、农舍、水库、学校及人们的生活方式等等,激发学生对农村社区的喜爱之情。

6.教师小结:社区是人们共同生活的地方,是我们共同的家园,我们每一个人都生活在社区里。不同地域的社区有着各自不同的特点,城市社区繁华热闹,农村社区清新宁静。每个社区都有众多的公用设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活动要求:

引导学生客观地、正确地评价不同社区之间的特点,充分认识每个社区的优势和长处,避免同学之间的攀比,不能鄙视条件差的社区(或农村社区)。

活动拓展:

利用节假日,请父母带孩子走进农村(或城市),感受一下异域社区的特点。

二、我喜欢社区里的……

活动过程:

1.活动导人:今天我们举行一次“社区家庭运动会”,第一个项目是“齐心协力——三人四足障碍赛”。请同学们自由组成“三口之家”参与活动。

2.同学们喜欢这一活动吗?其实在我们的社区生活中有许多这样有兴趣的活动。(揭示课题)请同学们在小组内,向同学介绍我喜欢的社区活动,如:游乐场和健身场的游戏活动、划莲船、踩高跷等等。

3.选择优秀活动在全班表演,并向大家推荐,如:健身操、踩高跷、模拟家庭障碍赛跑、跳房子、扔沙包、跳橡皮筋、丢手绢、官兵抓强盗、棋类比赛等。

4.全班同学选择自己喜欢的社区活动,大家一起学,一起玩。

5.教师小结:社区丰富多彩的活动,不仅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快乐,还增进了邻里之间的了解和友情,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活动要求:

此活动力求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交流各社区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活

动中去感受,并把学得的新游戏、新活动带到自己的社区中去。同时,也可根据情况让学生创编社区活动。建议此节课可在操场上进行。

活动拓展:

组织学生收集农村(或城市)社区文化活动的资料,办一个展览,拓展学生视野。

三、社区的变化

活动过程:

(建议两课时连上)

1.阅读调查报告:先组织学生阅读教科书第ll页调查报告,然后小组讨论,了解社区的变化有哪些方法。

2.全班交流:教师及时归纳调查方法。

(1)拟定调查提纲;

(2)向爸爸、妈妈及居委会的爷爷、奶奶们访问,了解社区的发展变化历程;查阅有关的照片及文字资料,对比今昔的变化;

(3)做好访谈记录;

(4)学习撰写社区调查报告。

3.拟定小组调查活动方案,方案中要有调查时间,调查成员及分工,社区的名称、及调查方法等内容。

4.选择有代表性的活动方案,在全班交流,老师及时肯定每份活动方案的长处,大家互相学习。

5.外出进行社区调查。

6.教帅小结:

社区是我们共同生活的地方,社区中的公用设施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方便,社区中的各种活动.给我们增添了无数快乐。从社区的变化中,我们更看到社区在发展,我们的生活水平在一天一天地提高,社区是我们值得珍惜的家园。

活动要求

以学校所在的社区为调查对象,具体指导学生参与社区调查的实践活动,学会调查的方法。

活动拓展

用学到的方法调查自己所在的社区的发展变化,并写成调查报告,·进行一次展示。

1.通过活动,学生是否对自己生活的社区有比较全面的了解,是否知道各种生活设施的作用,是否会利用这些生活设施解决生活学问题。

2.学生是否掌握参观、调查社区的方法。

3.学生是否喜欢并能积极参加社区活动。

4.学生是否对其他社区有所了解,并能找到社区的特点,喜爱自己生活2.身边的“朋友"

主题目标:

1.知道社区是我们的共同家园,养成文明生活习惯.增强保护社区环境的责任和能力,为社区建设献一份力。

2.知道社区公用设施给人们生活带来了便利,提供了保障,是我们的“朋友”。

3.养成爱护公用设施,保持公共卫生的好习惯,不乱扔垃圾,不损坏公用设施。

一、它们帮助了我们

活动过程:

1.小组活动:在我们生活的社区中,有哪些身边的“朋友”?根据它们的形状及作用,编成谜语,让同学们猜一猜。

小组间开展找“朋友”竞猜活动,比一比,看哪一组编的谜语最多,找到的“朋友”最多。

2.全班交流:讲述“我”和“朋友”之间的故事。身边的这些“朋友”与人们朝夕相处,“朋友”给大家提供了不少的帮助,一定有许多故事,把印象最深的故事,例如:在路灯下小伙伴们一块儿捉迷藏,在健身场玩游戏等等。以此种方式,感受公用设施与人们生活的关系,体会公用设施对“我”的帮助。

4.“朋友”的功劳簿:引导学生将自己所熟悉的公用设施及其作用,列成一个表,编成“朋友”的功劳簿。为表达对“朋友”的感激之情,可以将其形状设计得形象、生动、漂亮一些,可写也可画。

5.将同学们的作品汇集起来,办一个功绩展,在教室里展出。

6.教师小结:社区的公用设施给我们的生活提供了许多方便,难以想象离开了它们,我们的生活将是怎样,它们可真是我们离不开的朋友,因此,我们更应该爱惜它们,给它们以回报,也是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快乐。

二、公用电话的述说

活动过程:

1.听故事,谈感受:用表演或图片的形式,生动地展示“公用电话的诉说”的故事内容,以感染学生,使之产生内心的共鸣。

2.全班讨论:如果我是这部电话,我受到这样的虐待,我会怎样?

3.教师展示一个社区公用设施损坏情况的调查结果,组织学生交流社区调查活动情况,了解各社区公用设施受损情况。

4.小组讨论:怎样帮助我们的“朋友"?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开展一次帮助“朋友"的活动。如:给居委会伯伯、阿姨写信,开展社区环境宣传活动等等。(在此只是研究方式,具体行动留在活动拓展中。)

5.组织学生展开想象,畅想未来社区会有哪些更让人喜欢的公用设施,把同学们美好的想象,用彩色画笔描绘出来。

6.办一次未来社区展,展现学生对未来社区美好的憧憬。

7.老师小结:社区的公用设施给我们生活带来许多便利,是我们的朋友,爱护公用设施、建设美丽的社区是我们每一个社区居民义不容辞的责任,优美的社区环境是社

区文明的窗口。

活动要求

老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了解破坏公共设施,乱打“110”,不仅损坏了财物而且打乱了人们正常的生活秩序,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麻烦,从而感受保护生活设施对人们生活的重要性。

活动拓展

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开展一次帮助“朋友"的活动,如:给居委会伯伯、阿姨写信,开展社区环境宣传活动等等。

1.学生是否感受到社区公用设施给人们的帮助,是否对社区公用设施产生了感激之情。

2.学生是否产生了爱护公用设施,保护社区环境的责任感。

3.学生是否愿意并能积极参加保护社区环境的活动。

4.学生是否对建设美好社区充满信心。

3.不一样的社区

主题目标:

1.知道我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人们生活习惯不同,各具特色。

2.感受不同地区、不同国家社区文化的独特风格与魅力。

一、祖国各地的社区

活动准备:师生上网查阅资料,了解全国不同地区的社区风情。

活动过程:

1.图片导人:教师展示教科书中的一组不同地区的社区风情图片。我国地域十分辽阔,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人们生活的社区也不同。你能讲几个这样的社区各自的特点吗?猜一猜,它是哪里的社区?沿河而居,以水为路是江南水乡社区的特点;依山而建,错落有致是四川山地社区的特点;绿树红瓦,碧海蓝天是青岛沿海社区的特点;以土为墙,聚族而居是福建古老社区的特点。

2.小组交流: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自己收集的各地社区风貌图片,比较不同地区社区的特点,分析其形成的原因,感受不同地区社区文化之美。

3.全班交流:讲述“我"最喜欢的社区风情故事。

根据自己旅游经历或收集的资料,讲述一个自己最喜欢的社区风情故事,感受不同地区的社区文化。根据学生的介绍,重点了解傣族竹楼的特点及傣家人的生活方式,感受少数民族的社区文化o

4.风情展览:用自己收集的图片,在黑板上办一个各地社区风情展览。

5.教师小结:我们的祖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各地的风土人情,形成了各地各具特色的社区文化,这是民族智慧的结晶。

二、国外的社区

活动准备:上网或查阅图片、文字资料,广泛观赏国外社区风情,感受不同国家的

社区文化风情。

活动过程:

1.谈话导人:我们知道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人们生活的社区风格、社区文化也迥然不同。走进不同国家的社区,想必一定异彩纷呈。

2.小组活动:组织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自己收集的资料,并将自己收集的资料办成小报。活动中教师要注意指导学生根据自己收集的资料,交流对不同国家社区的感受。

3.展示成果:全组同学一起将本组的成果贴在教室里,向全班同学展示,并介绍本组活动的感受及体会。

4.欣赏美文: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美文,可以个别朗读,也可以自由组合成一个小组诵读,开展小组及个人朗读比赛,通过诵读感受社区的美及社区人们心灵的美。

5.教师小结: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由于人们生活环境不同,生活习惯不同,生活的社区也各具特色。不同的社区背后都蕴含着悠远的历史文化,具有无限的魅力,召唤着我们去探寻,同学们在课后可作进一步研究。

活动要求:

学生要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大量收集不同国家的社区生活资料及公用设施的特点,感受不同国家的社区文化,锻炼自己收集和整理资料的能力。并在课堂上,学会倾听每一位学生的发言。

活动拓展:

举行一次“美文”欣赏会。指导学生收集反映思念故乡或社区生活的美文,组织学生开展朗诵比赛,通过学生声情并茂的朗诵,让学生感受人们美好的心灵和生活。

第二单元爱心温暖你我他

单元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1)懂得与邻里要和睦相处。(2)有同情心和爱心,对

弱势人群特别关爱,尊重并愿意尽力帮助他们。

2.行为与习惯:学会自己想办法解决与邻里小伙伴发生的小矛盾。

3.知识与技能:(1)知道与邻里怎样和睦相处。(2)知道一些社会公益活动,了解社会的福利机构和设施,体会社会对残障等弱势人群的关怀。(3)了解老年人的心理特点及生活上面临的困难,能理解他们的情感需求,并能尽自己所能为老年人做一些事情。

(4)知道一些尊老敬老的政策。(5)能够体会残疾人在生活中的不便和困难,以及他们为克服困难所付出的努力。

课时建议:7课时

4.远亲不如近邻

主题目标:

1.了解各种邻里关系。

2.知道邻里之间要互相帮助、和睦相处。

3.学会处理与邻家伙伴之间的关系,知道共同商量、互相谦让,伙伴之间的小矛盾就很容易解决。

一、谁帮我家收了被子

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将教科书中《谁帮我家收了被子》的内容录制成录音故事。

学生准备:收集讲述自己家与邻居间和睦相处的故事。

活动过程

1.听故事:播放《谁帮我家收了被子》录音,导人。(若没有录音机.教师可口述故事内容。)

2.互动交流:听了这个故事后,你有什么感受?

3.教师小结:正如俗话所说:远亲不如近邻,生活中我们常常需要邻居的帮助。教科书就给我们讲述了一个邻里之间亲如一家人的故事。

4.阅读教科书23页的故事。

小组讨论:

(1)故事中邻里之间是如何:甄相帮助的?

(2)故事中的“我”听了李阿姨的一番话后,为什么会流泪?当时“我"的心情是怎样的?

5.班级交流。

6.教师小结:好的邻里关系会给我们带来温情,带来方便,使大家心里都暖融融7.过渡语:还记得邻居与自己家之间互相关心、帮助的事吗?找自己的好伙伴说一说或演一演。

8.学生表演。

表演中请学生互评:你觉得他或他们这样做对吗?为什么?他或他们的表演怎样?

10.现场采访

学生表演完后,教师现场采访表演的学生:当时你或家人有什么感受?当你得到邻居的帮助后,或者邻居得到你的帮助后,你们两家的关系怎样?

11.教师小结:邻里之间应该和睦相处,这种相处是相互的.当你帮助别人越多时,得到的帮助就越多。

活动要求

1.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校所在地的特点来选择更适合的案例来代替教科书上所呈现的故事。

2.教师不要强加给学生远亲禾如近邻的观念,要让学生通过听别人的故事.说发生在自己生活中的故事来建立真实的情感体验。

3.学生在谈邻居与自己家之间互相关心、帮助的事时,切忌说空话、大话、假话。没有可以不说,但不能编故事。

4.教师也可以参与学生的交谈活动,从成人的角度说说和邻里之间相互关照的好

处。这一阶段学生产生了真实的情感体验也就有了和邻里友好相处的愿望,那么,下一阶段的教学才显得真挚。

活动拓展:回家后为曾经与你家发生过矛盾的邻居做一件好事。

二、我和邻居小伙伴

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有关邻居小伙伴之间发生矛盾的录像。

学生准备:整理讲述自己与邻居小伙伴友好、开心相处的故事。

师生共同准备:将教科书25页的三幅图编成三个小品。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在学校我们与同学一起学习、游戏,在家时我们与邻居小伙伴都干些什么呢?

2.阅读教科书。

3.互动交流:自己和邻家小伙伴是否常在一起玩?在一起时干什么?

4.教师小结:听了同学们的介绍,老师知道大家都有自己要好的邻居小伙伴,你们经常在一起学习、游戏,度过了许多快乐的时光。

5.班级讨论:

(1)教师出示教科书中一位男孩因妈妈不让自己下楼与小伙伴玩,而感到苦恼的图。

(2)学生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小男孩为什么感到苦恼?这样的苦恼.我们该怎么解决?

(3)请小组代表发言。

(4)教师小结:不能和小伙伴一起玩耍的确是一件令人烦恼的事情,如果我们能将自己的这种感受告诉家长,让他们能体会到你的苦恼,相信我们的爸爸妈妈会改变自己的这种做法。

6.小表演:表演内容为依据教科书25页的三幅图编成三个小品。

7.说一说:小品中的几位邻居小伙伴之间是怎样友好、开心相处的?猜一猜:他们当时会说些什么?心情怎样?

8.过渡语:同学们也有自己的邻家小伙伴,能将自己与他们友好、开心相处的事情讲给同学们听听吗?

9.互动交流:由2—3位学生讲述自己与他们友好、开心相处的事。

10.教师小结:大家和邻居小伙伴就像兄弟姐妹,彼此间相互关心、照顾,好的东西共同分享。

11.过渡语:天气有阴有晴,月亮有圆有缺,牙齿和舌头还有打架的时候,邻居小伙伴也会发生矛盾。

12.看录像:录像可是教科书26页的内容,也可是教师自己拍摄的内容。没有录像的学校,教师可让学生阅读教科书26页的内容。

13.交流发言:在与小伙伴相处时,如果产生了小矛盾,我们可以怎么做?还有哪

些小矛盾是我们自己可以解决的? 教师相机对学生的交流发言作评价,如:你这种解决小矛盾的方法很可取,相信你以后一定能与邻居小伙伴和睦相处等。

14.教师小结:当我们与小伙伴之间产生小矛盾时,我们应学会共同商量、相互谦让,这样矛盾就很容易解决了。

活动要求

1.教师在教学时,可依据自己对本班学生邻里生活的了解来选择更好的案例作为“小表演”的内容。

2.本课是一节情感体验课,活动中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情感体验,帮助他们认知如何对待自己与邻居小伙伴之间产生的小矛盾,让学生掌握必要的社会交往能力,并形成正确的态度。

活动拓展:以“我与邻居小伙伴”为题写一篇作文。

三、多为别人想一想

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将教科书28页中的三幅图制成放大的挂图或幻灯片。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在邻里生活中,有很多事如果不注意,是会给邻居添麻烦的。

2.小表演:(1)请学生交流教科书27页几幅图中发生的事,然后把它表演出来。

(2)演完后让扮演的学生说说:为什么要这样做?

(3)观看的同学说一说:看了同学们的表演后有什么感受?

4.评一评:你觉得他们这样做对吗?为什么?

5.班级交流:和邻里相处中,还有哪些事情需要我们注意?

6.教师小结:邻里之间有时候难免会产生一些矛盾。如果大家都能多为别人着想.就会减少纠纷,心情更愉快。

7.小组讨论:(1)教师出示自制的放大挂图,请学生说说图意。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他们这样做会产生什么后果?如果让你来处理.

你会怎么做?

8.全班交流。

9.教师小结:每个人多为别人着想,世界会更美丽。

活动要求

1.替别人着想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难,换位思考的方法对于学生更是不容易,活动中教师对学生的要求不要太高。

2.活动中,教师应从本地特点出发,按照地域特点,将邻里间容易出现的一些矛盾提供给学生,给孩子们一个真实的问题情境,再让他们身临其境去体验别人的感受与心情。只有这样,活动中的讨论、交流才是有意义的、有针对性的,才能指导学生的实际生活。

5.心里想着他们

主题目标:

1.能够体会残疾人在生活中的不便和困难,以及他们为克服困难所付出的努力。

2.对残疾人和老年人有同情心和爱心,尊重并愿意尽力帮助他们。

3.了解老年人的心理特点及生活上面临的困难,能理解他们的情感需求,并能尽自己所能为老年人做一些事情。’

4.知道一些尊老敬老的政策及设施。

一、走进残疾人

活动准备

学生准备:

1.收集有关介绍残疾人自强不息、身残志坚的故事。

2.学生以小队为单位到社会中进行调查。调查的内容有:

(1)公共场所哪些设施是为残疾人而设计的?它们有何用途?

(2)社会为残疾人组织了哪些文体活动?

(3)社会中哪些地方贴有专为残疾人设计的标志,它们表达了什么意思?

活动过程

1.谈话导人:在我们身边有一些残疾人,他们的生活有哪些困难呢?让我们来体验一下。

2.体验活动:我做“画”中人。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人扮演生理上有不同缺陷的残疾人。

(2)请学生试着去完成教科书中的几件事情。

①与同学交流时不说话,只打手势。

②拄着拐杖走路。

③用一只手扣衣服扣子。

(3)填写教科书29页的“我的体验”。

3·互动交流:交流自己体验活动后的感受。(教师相机对学生的交流发言作评价,如:老师从你刚才的发言中感受到,你已真切地感受到如果只有一只手,做起事来很不方便,有的事甚至还不能做等。)

4·教师小结:在我们身边有一些残疾人,他们在生活中会遇到我们正常人想象不到的困难。

5.互动交流:我国体操运动员桑兰曾经是一个和我们一样健康的人,然而1998年在一次运动会上她因意外受伤,胸部以下部位完全瘫痪。受伤后她是怎么说,怎么做的呢?学生阅读教科书30页的短文《微笑面对一切的桑兰》,然后谈谈阅读短文后的感受。

6.教师小结:桑兰的确是一位坚强的小姑娘,她用无比的勇气面对一切,她以微笑赢得了大家对她的敬佩o

7.讲一讲、演一演:你还知道哪些残疾人自强不息的故事?可以讲一讲。也可以演一演。

8.交流讨论:故事中的人物自强不息、身残志坚表现在哪些方面?

9.教师小结:这些残疾人,他们身残志坚,自强不息,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lO.过渡语:我们的社会十分关心残疾人。在很多地方,有专门为残疾人服务的组织和设施。

11.阅读教科书。

12.班级汇报:

(1)请各小队的学生将自己调查记录的资料进行整理。

(2)各小队代表将自己小队调查的结果进行汇报。(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各小队代表对本小队调查的结果的汇报情况,对各小队的调查活动给予评价。如:从第×小队的汇报中,我感觉他们这一小队的调查很全面,调查很细致等。)

(3)互动菱流:从刚才各小队代表对本小队调查的结果的汇报中,你感受到什么?

13.过渡语:这么多人都在关心残疾人,你为残疾人做过哪些事呢?

14.全班交流:自己为残疾人做过哪些事?今后打算怎样关心身边的残疾人?

15.教师小结: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来关心和帮助残疾人,那么,我们的社会将成为一个温暖的大家庭。

活动要求

1.扮演残疾人的活动一定要注意气氛,不要搞成学生嘻嘻哈哈的场面。教师要引导学生体验到作为一名残疾人在各方面会遇到的正常人无法想象的困难,同时也要为学生提供一个为残疾人服务的机会。

2.在讲述残疾人怎样自强不息、身残志坚的故事时,尽量选取一些典型的事例,让学生明白虽然残疾人的身体是残的,但他们的精神与正常人是平等的,有些人还很高尚,他们值得我们学习。

3.教师对学生所收集的典型范例要充分挖掘它的内涵,借助这些范例激发学生对自强不息、身残志坚的这类残疾人的敬佩之情。这个活动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对残疾人的生活从一个侧面进行体验,从而引发他们对残疾人的关注和理解。

活动拓展:学生分组行动,开展“我为残疾人献爱心”活动。

二、别让盲道生“盲点”

活动准备

学生准备:

到社区中进行调查,了解一下社区中残疾人专用设施的使用情况。

教师准备:

1·把残疾人专用设施被占用的景象拍成录像。

2.澡前了解一下孩子们的建议书可写给哪些部门。

活动过程

1.导入:放录像,呈现出残疾人专用设施被占用的景象。若没有录像时教师讲述。

2.互动交流:从刚才的录像中你们看到了什么?看后有什么想说的吗?

3.过渡语:课前同学们到社区中进行调查,了解了社区中残疾人专用设施的使情况。能将你的调查结果给大家汇报一下吗?

4.班级交流:学生将自己调查到的情况在全班进行汇报,然后交流自己的调查感受。

5.过渡语:面对这些问题,大家都来开动自己的小脑筋,为这些残疾人专用设施真正做到为残疾人服务出出主意吧1

6.分组讨论:寻求好的解决办法。

7.教师指导:帮助学生将自己不能实现的“好主意”写下来,小组起草一份建议书,将它交给有关部门。

8.小组商议:学生在组内商量建议书的内容、有关格式、准备写给谁o。,9.撰写建议书。

10.班级交流。

l 1.教师小结:相信你们的这些好建议,一定能让社会上的残疾人专用设施得以很好的使用,真正做到“为残疾人服务”。

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活动准备

学生准备:课前布置学生通过观察、采访,了解人老了以后,会遇到哪些困难。

教师准备:将教科书34页三幅图放大制成挂图。、

活动过程

1.模拟表演、导人新课:人老了以后……

请学生将观察、了解到的人老了以后,会遇到哪些困难模拟表演出来。

2.现场采访:

采访扮演老年人的学生,请他们说说:自己现在心里想些什么?有什么烦恼?

3.小组讨论:

学生四人小组进行讨论:老年人在生活上还有什么困难?我们可以为他们做些什么?

4.互动交流:小组代表在班里进行交流发言。

5.教师小结:人老了以后在生活上总会遇到一些困难,对于这些老年人,我们应该多多关心他们,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上遇到的困难。

6.过渡语:教科书里有几个小强和老年人在一起的镜头,咱们一起来看看。

7.互动交流:

(1)教师出示将教科书34页三幅图放大制成的挂图。

(2)请学生谈谈:三幅图表达了什么意思?你觉得小强这样做对吗?为什么?如果你是其中的一位老人,你会有什么感受?

(3)学生交流发言。教师相机对学生的发言进行评价.如:我们应该多站在老年

人的角度设想一下,你这样做他的心里会怎么想,自己这么做是在“尊重老年人”吗,等等。

8.过渡语:看了这几个小强和老年人在一起的镜头,你想对小强说些什么?

9.班级交流。

10.教师小结:听了大家说的这番话,小强一定会改变自己对老年人的态度,他会和你们一样成为一名敬老爱老的好少年。

活动要求

模拟表演时一定要注意气氛,不要搞成学生嘻嘻哈哈的场面。表演是次要的,主要是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参与、观看模拟表演,了解老年人的心理特点及生活上面临的困难,能理解他们的情感需求,引导学生尽自己所能为老年人做一些事情。

活动拓展

走进敬老院:

有条件的地区,教师可带领学生走进敬老院,了解老人的生活,开展一次“尊老敬老”的活动。组织学生到敬老院去这一项活动,教师事先要让学生准备好调查提纲,提醒学生要安静、耐心地听老人说话。学生在敬老院开展“尊老敬老”的活动时,教师可予以指导。

6 都有一份爱

主题目标:

1.了解雷锋助人为乐的事迹。

2.知道一些社会公益活动,体会人们对贫困等弱势人群的关爱。

3.知道“一人有难,八方支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能对遇到困难的人伸出友爱之手,给予帮助。

活动准备:学生准备:收集雷锋助人为乐的故事。

教师准备:将教科书35页的故事制成录音磁带。

一、雷锋的故事

活动过程

1.谈话导人:教师出示雷锋的照片问学生:你们认识他吗?他是谁?

2.简介雷锋:学生谈完后,教师简介雷锋。

3.听故事:这有一则讲述雷锋助人为乐的录音故事,请同学们听一听。学生听教科书35页的故事。或者教师讲述或朗诵给学生听也可以。

4.互动交流:听了故事后,你想对雷锋说些什么?

5.过渡语:你还知道雷锋叔叔哪些助人为乐的故事,讲给大家听听。

6.讲故事比赛:

开展以“助人为乐二勺雷锋”为题的讲故事比赛活动,激发学生对雷锋叔叔的敬佩之情。

7.教师小结:雷锋叔叔一生中做的好事数也数不清,他用自己的爱将温暖传递到四面八方,用爱将快乐和健康带给自己身边的每一个人。

活动要求

教师可事先提供一些讲述雷锋助人为乐的故事书。在开展讲故事比赛时,需与学生一同制定出评比要求,并注意引导学生谈谈:雷锋有哪些地方让你感动?你为什么感动?我们要学习他什么?

二、爱在我们眼中

活动过程

1.提问导人:教师在黑板上写一个大大的“爱”字。谁来读读这个字?爱,一个多么美好的字眼。你们知道它像什么,是什么吗?

2.阅读教科书: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并理解36页的内容。

3.互动交流:请学生说说:在你的眼里爱是什么样子的,什么是爱?(教师相机给予评价。)

4.填写教科书:学生完成36页的小诗,然后在全班交流。

5.小组讨论:爱有没有颜色,爱有没有味道? 6.班级交流:小组代表在全班发言。.7.教师小结:爱有没有颜色,有没有味道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要充满爱。只有这样你才能感受到什么是爱,它是什么样的。‘活动要求

学生在说‘‘爱像什么”、“爱是什么”这两个内容时,教师的要求不必太高,主要是引导学生感受什么是爱。学生在交流自己填写的内容时,教师可采用多种形式进行.如:开火车、小组接力赛等,以激发学生踊跃参与交流活动的兴趣。

三、爱心链接

活动准备

学生准备:

l,收集发生在同学之间的爱心小故事

2.收集自己喜欢的公益广告词及影视公益广告。

教师准备:用色卡纸做5“个心形图。

活动过程

1.游戏导入:

教师手拿课前做好的几个心形图案,问学生:谁能不借用任何东西将这几个心链接起来。

2.动手试一试。3.互动交流:

老师这里的“心”不能链接,但是有一种“心”却能不借用任何东西就能链接起来,它是什么呢?

4.阅读教科书:

引导学生阅读37页教科书,请学生说说:是什么“心”不借用任何东西就能链接起来?(爱心)

5.小组讨论:

为什么说爸爸的爱是红红的?妈妈的爱是暖暖的?我们一1爱是悄悄的?

如果你就是那位得到了帮助的人,你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以后遇到别人有困难,你会怎么做?

6.班级交流。

7.教师小结:“一人有难,八方支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当别人遇到困难或灾祸的时候,伸出我们的友爱之手,爱会将大家连接在一起。

8.过渡语:谁能给我们讲讲你和同学们之间的爱心小故事。

9.互动交流:学生在班级中交流爱心小故事。

10.教师小结:我们在爱中成长,爱心带给我们无限的温暖,爱带给我们快乐和健康。

11.小小发布会:班级公益广告词发布会。

12.教师小结。

活动拓展:学生自己办一期爱心小报,班级举办“爱心小报”作品展,评选最佳小报设计者。

第三单元感谢为大家服务的人

I单元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关注身边的事,关爱身边的人。体验劳动者的辛苦,感受他们的劳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方便,明白我们的生活质量与他们的劳动是息息相关的。尊重并感谢普通劳动者,能发现劳动者身上的闪光点,尊重劳动者的劳动成果。

2.行为与习惯: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主动关心别人,帮助别人,做一个讲文明、有教养的人。

3.知识与技能:懂得在社会中,人与人是相互依赖、相互服务的,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各行各业的人们。懂得职业不分贵贱,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能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

课时建议:7课时

7.生活中不能没有他们

主题目标:

1.了解在我们的身边,有哪些为大家服务的人。

2.知道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各行各业的人。

3.亲自体验或了解为大家服务的人的工作情况,体会和感受他们的辛苦。

一、我认识他们

活动准备

1.学生观察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为大家服务的人。

2.教师随机拍摄几张反映服务人员工作情景的照片。

活动过程

1.看照片导人。出示几张随机拍摄的照片,如修鞋师傅、理发师傅、食堂工作人

员等工作的情景等,说说他们是谁,在~llUL见过他们。

2.阅读教科书上的范例。说说这个同学认识哪些为大家服务的人,他们给予了别人怎样的帮助。

3.全班交流。说说自己还认识哪些为大家服务的人,他们是怎样为大家服务的。(最好是述说自己亲身经历的印象最深的一件事。)

4.做游戏: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玩这个‘‘接龙游戏”时,可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8至10人。

5.活动总结。

活动要求:

1.提醒学生要养成认真倾听的好习惯,及时补充别人的发言。

2.班级交流座谈时,教室里的气氛应热烈而有序。教师在学生发言完后可以将学生知道的行业归纳一下,给学生一个整体印象,对为人们服务的行业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二、我们的生活离不开他们

活动准备

1.学生调查一天当中,有多少人为我们付出辛苦。

2.学生准备彩笔、绘圃纸。

活动过程

1.小组讨论。假如没有为我们服务的人们,我们的生活会变得怎样?

2.以“假如没有……”为题,让学生自由想象并绘画。

3.把学生完成的绘画作品张贴出来,让学生自由观摩。

4.畅谈感受。学生畅谈观摩后的感受。

5.做爱心小卡片。生活中,还有哪些人在为我们服务?你想对他们说点什么?做张爱心小卡片,把想说的话写在上面。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3—5人,注意要让学生自由选择小组成员。

(2)小组交流:生活中,还有哪些人在为我们服务?你想对他们说点什么?

(3)制作爱心小卡片,写好想说的话,启发学生多写几张,装饰得漂亮些。

(4)随机交流几张卡片,读给同学们听。

(5)把爱心小卡片送给为大家服务的人。

活动要求

1.教师在组织学生讨论“假如没有他们,我们的生活将会怎样?”这个问题时,一开始教师不要给结论性的语言,应让学生充分讨论,并允许有不同观点出现。当不同观点出现时,教师不要急于去纠正,而应让学生自己去辨析,可从多个职业的多角度去探讨。当学生的看法达成一致时,再进行归纳小结。接着教师可以“假如没有……”为题让学生画一幅想象画,对学生不要有任何限制,让他们的思维自由驰骋,画完后把作品进行集中展示。

2·送完爱心卡片后,教师要让学生反馈,并组织交流,让学生感受到理解尊重他

人所得到的快乐。

(以上内容建议为一课时)

活动:体验或者了解为大家服务的人的工作

活动准备:在体验活动前,老师或者家长和学生一起与要采访的劳动者接洽一下。

活动过程

1.读体验日记。读教科书43页上的体验日记,说说我与叔叔一起送了报纸后有哪些收获。

2.三今班交流。自己还希望体验或者了解哪些为大家服务的人们的工作?可以通过什么方式去体验或了解?

3.分组讨论.制定体验计划。

4.教师指导学生修订计划。

5.亲自去体验或者了解一下,这些为大家服务的人们怎么工作的。

6.全班交流。

活动要求

1.学生不要在老师或家长不知情的情况下独自去体验。

2.学生交流自己参与体验后的感受这一环节很重要,让学生感同身受,只有亲自体验,感受才会发自真心。通过学生的充分交流,多方信息汇聚在一起,他们自然会体会到:各行各业都是很辛苦的o

3.学生一定要亲自去体验或了解那些为大家服务的人的工作,这样的感受才是真实的,品德与社会课课堂才是真正融于生活的真实的课堂。(建议此内容为一课时) 教学评价

1.学生是否明白在社会生活中,人与人是相互依赖、相互服务的。

2.能否体验和感受劳动者的辛苦,并真心感谢他们为我们付出的劳动。

3.交流中是否能倾听别人的发言。4.交流中能否清楚表达自己的观点。

5.行行出状元

主题目标:

1.懂得只要干一行,爱一行,认真去做,“三百六十行,行

2.能发现身边的“状元”,了解他们取得成功的原因。

3.尊重身边的普通劳动者。

一.徐虎的故事

活动准备

1.学生收集有关徐虎的事迹材料,收+-集各种服务行业明星的事迹材料,如李素丽等等。

2.教师把徐虎的故事制成录音。

活动过程

1.讲故事导人:播放一则徐虎的录音小故事。

2.交流:师生共同补充有关徐虎的事迹材料并说说自己最感动的地方。

3.畅谈感受。人们为什么称徐虎为“晚上十九点钟的太阳"?谈谈自己的理解。

4.交流讨论。我们身边有许多像徐虎这样默默无闻为大家服务的人,徐虎只是其中的一个代表。学生交流各种服务行业明星的事迹。

5.师生交流感受。

6.小结。我们身边的这些为大家服务的人,每天从事的都是一些普普

但是,他们干一行,爱一行,都为社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活动要求

1.鼓励学生通过报纸、网络等途径广泛收集材料。

2.交流力求真诚,不说假话、空话。

二、寻找身边的状元

活动准备:学生寻找身边的普通劳动者在工作中的突出之处,用各种方式表现出来,如数据、照片、录像等。

活动过程

1.看教科书上的四幅照片及文字说明,说说这些普通劳动者的不平凡之处。

2.说说自己认识的行业状元,把他们在工作中的突出之处用各种方式表现出来。如数据、照片、录像等。

3.把这些劳动者的劳动果实向大家展示(如炒的一盘菜、补的一双鞋、配的一把

钥匙等等),说说他们的劳动给大家带来的方便。

4.其他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也可补充一些事迹说明。

5.每人写下自己最想对这些普通劳动者说的一句话,并大声读出这句话。

6.对给予过自己帮助的劳动者说一句感谢的话。

7.活动总结:一个人能不能做出成绩,重要的不是看他从事什么,而是看他怎样去做。只要干一行,爱一行,认真钻研业务,勤奋学习,就能取得成绩,甚至成为这个行业的能手和专家。

活动要求:

1.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平时生活中有意识地去观察、去发现,了解普通劳动者在各自工作中最出色的方面。

2.引导学生要把目光落在平凡劳动者身上,挖掘他们身上的闪光之处。

3.鼓励全班同学可用各种方式来展示自己的发现,如数据、照片、录像等,这样,学生的认识才会比较深刻。

活动拓展:

指导学生把自己在收集服务明星材料、寻找并感谢身边状元过程中的感受记录庳文,在班级中举办一个成果分享会。(以上内容建议为一课时)

活动:小记者在行动

活动准备

1.教师在广泛了解家长情况的基础上,确定l一2名采访对象,并与采访对象事先约定,请学生分组设计好要采访的问题。

2.学生准备采访本。

活动过程

1.教师谈话导入。教师介绍嘉宾,确定活动的主题。

2.召开发布会。嘉宾就自己的工作做简要的介绍。

3.举行座谈会。学生采访嘉宾,嘉宾回答学生的问题。学生注意把嘉宾的回答记录下来。

4.全班交流感受。学生把座谈会后的心得体会在全班交流。

5.教师小结。每个普通劳动者都能取得成功,这与他们的努力十分不开的。

9 让我说声谢谢你

主题目标

1.懂得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2.明白各行各业的劳动者为我们提供服务,是我们生活所不可缺少的。我们要尊重他们,感谢他们我我们提供的服务。

一、都是人民的勤务员

活动过程

l·阅读教科书,了解国家主席与掏粪工人的故事。结合学生课前收集的资料,讲一讲这个故事。

2.讲一讲教科书呈现的两种关心环卫工人的事例。

3.交流展示收集的资料,说说全社会关心环卫工人还有其他哪些措施。

4.师生交流感受。

5.教师小结。掏粪工人、清洁工人的劳动都是为人民服务的,我们不仅要尊重他们,而且要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关心他们。

活动要求

1.学生课前资料收集准备要做充分。·

2.这部分内容只是开课导人,时间不要太长,条理清楚,重点突出即可。

二、珍惜与尊重

活动准备:学生调查社会上人们对环卫工人的看法。

活动过程

1·交流。在我们生活中.有许多为大家服务的人,人们是怎么对待他们的?

2·说一说。尊重是什么?如一声谢谢是尊重,送上一杯水是尊重,一声问候是尊重.保持清洁也是尊重,等等。

3.现场采访。采访学校或学校周围的清洁工,请他们说一说在工作时令他们最感动和最气愤的事。

4.全班交流。什么是对环卫工人真正的尊重?

5.讨论。针对教科书上母子对话,引发学生进行讨论。“社会上有哪些不尊重环卫工人的现象?”教师适时补充反映环卫工人重要性的资料。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6.小结。各行各业的劳动者是我们生活不可缺少的人,我们要尊重从事服务行业的普通劳动者,感谢他们为我们提供的服务。

活动要求:

在这个活动中,教科书创设了一种情境:看到清洁工在扫地,妈妈和小孩的对话以及孩子们之间的自由讨论。教科书上显示了正与反的几种观点,旨在为孩子们创设一种自由讨论的氛围,让孩子的思维自由碰撞。在自我认识、互相辨析的基础上教师稍加引导。但这一课的内容对孩子来说有点难,因为在人们传统观念中,职业是分贵贱的,人们部知道任何职业都不可缺少,但对从事不同职业的人的尊重程度是不一样的.这与教科书的观点有冲突。教师要以人为本,正确看待这个冲突,理解学生已存在的价值观,子,只能给学生提供各种事例,或让学生自己补充一些事例,从真实的实力中引导学生得出自己的结论。

三、请他们来做客

活动准备:

1.老师和学生共同邀请服务行业的明星。

2.学生深入生活,走近为大家服务的人,了解他们工作的苦与乐。(也可课后进行) 活动过程:

1.请来特邀嘉宾——服务行业明星,请客人介绍自己的工作和自己工作后的感受,使学生了解他们工作的辛苦,和他们共同体味成功的快乐。

2.请客人露一手。请客人展示自己的手艺。

3.我来学一手。请客人现场指点,学生当场学习手艺。

4.学生谈谈自己练习时的感受。

5.学生和客人相互交流,客人介绍自己学手艺时的艰难与付出的努力,学生可介绍自己了解到的其他工作的苦与乐。

活动要求:

1.只有了解全面了,学生才会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才会更加理解他人,从而发自内心地感谢他们为我们付出的劳动。

2.如不能把客人请到学校,可播放一段客人的讲话录音或讲述时的录像。

3.提示学生与客人交流时要用心倾听,并真诚交流。

活动拓展:

活动结束后,教师可鼓励学生把这次活动后的感受写下来,给特邀嘉宾写封信,使这次活动成为心与心的交流。

教学评价:

1.学生是否体验到劳动者的艰辛。

2.学生是否发自内心地感谢为大家付出劳动的门。

三年级品社下册 第一单元《社区是我们的大家庭》教案 鄂教版

第一单元社区是我们的大家庭 单元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社区公用设施及环境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便利和快乐,爱护社区公用设施,主动参与社区建设。尊重并感激为社区服务的人们,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积极参与社区组织的各项娱乐及公益活动。 2行为与习惯:养成爱护社区环境、不随地乱扔垃圾,自觉保护社区公益设施、尊重社区里的劳动者的文明习惯,关心社区建设,积极为社区公益事业出谋献策,做社区建设的小主人。3知识与技能:知道社区是人们共同生活的家园,了解社区的特点及发展变化,喜爱并保护社区的环境,能正确使用社区的各种公益设施,为社区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了解国内外不同地区人们生活的环境,感受不同地区的社区文化。 教学目标 1、了解城市型社区的不同特色以及社区里的设施和机构。知道城市社区的人们有不同的生活方式。 2、体验社区里的功用设施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懂得要爱护社区的公共设施。 3、初步了解社区的一些机构,以及村镇,街道干部为搞好社区建设所做的努力,懂得要尊重他们。 4、了解社区的发展,感受人们生活环境的不断改善。 教学课时:7课时 1、我们生活的社区 3课时 2、我们身边朋友 2课时 3、不一样的社区 2课时 一我们生活的社区 目标:

1、知道社区是人们共同生活的地方,认识自己生活的社区,了解社区的公用设施及其作用,并会自觉使用这些公用设施。 2、了解社区的经济、文化、自然特点,调查社区的发展变化,激发对社区的喜爱之情。 3、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各类社区公益、娱乐活动,陶冶身心,增进邻里之间的友益,提高生活质量。 4、了解城乡之间的不同特点,感受其不同的社区文化。 第一课时 内容:我家在这里 教学重点:认识并了解自己的社区,理解社区的概念,并相应了解其它的社区及自己的社区与其它社区的不同特点。 难点:了解自己生活的社区与其它社区的不同特点。 教学准备:1、仔细观察自己生活的社区了解社区中的公用设施、它们的功用、布局及管理状况,它们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方便和快乐。 2、上网了解农村及城市社区人们的生活状况。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入课题 1、大家都有一个可亲可爱的家,今天我们来说我们的家住在哪里? 2、让学生说说我们身边都有写什么? 二社区里有什么 1、说说自家附近除了商店,邮局,派出所还有些什么? 2、谈谈你最喜欢的是哪个地方?为什么?引导学生尊敬,感谢为我们提供服务的人。 3、学生说说社区有哪些设施?感受这些设施给人们带来的方便。 4、小小聪明泉:我们应该这样保护使用这些设施呢? 三社区里发生了什么变化? 1、比一比:社区里多了什么变化? 2、你喜欢这些变化吗?为什么?让学生感受生活的变化 四社区的日常生活 1、说一说:自己平时都在干些什么?早上,中午和晚上。你的邻居们有干写什么? 2、你觉得生活得开心吗?为什么?感受社区带来给我们的快乐。 五归纳总结 1、说说自己的家是在哪种社区? 2、你眼中的城市社区是怎样的?农村社区呢? 3、比一比:城市社区和农村的不同之处。 4、城市社区和农村的相同之处。 小结:社区虽然不同,但生活环境都不断改善,这里共同的我们的生活必定会更加幸福,电脑播放轻松的背景音乐再展开谈话,引入话题 第二课时 内容我喜欢社区里的 目标:了解社区中正确开展的各项活动。积极参加社区中开展的各项活动,让学生在活

三年级上册思品教案

广西师大版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 西南中心校 熊秋玉

第一单元温暖的家 1. 深深的关爱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家庭亲情的回顾,加深学生对长辈养育之恩的感激之情。 2.培养学生对家庭亲情的感受能力。 3.知道自己的成长离不开父母长辈的养育。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感受家庭的亲情,懂得感激长辈的养育之恩。教学准备:图片课件,课前让孩子收集表现长辈对自己的关爱的事。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的成长离不开亲人的养育和关爱,亲人对我们的爱表现在时时处处。这节课,让我们一同去体会和回忆亲人对我们的爱。 二、呼唤中的爱 1.亲人一声声的呼唤,都渗透着浓浓的情,仔细观察P2的图,看看亲人在呼唤中是如何关爱孩子的。 (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 (2)请小组代表发言,引导学生归纳:亲人时时处处都在关爱着我们 图1:带孩子游玩,还提醒孩子注意安全。这是父母感情的真实流露,表现父母对孩子随时随地的关爱。 图2:孩子从外面回来,奶奶在旁边夸奖他“好孩子”,表现了奶奶对孩子的爱,引导孩子平时要注意卫生,保护字节身体。 图3:川外狂风大作,母亲拿着一件衣服递给孩子,亲切地用昵称呼唤她。

2.说一说,平时你的亲人是如何呼唤你的,全班交流。 3.在特殊情况下,亲人又是如何呼唤我们的呢? (1)出示P3页的图,说说亲人是如何呼唤你的? (2)全班交流。 小结:在生病时,在犯错时,亲人更是以不同的方式深深地爱着我们。 4.阅读《呼唤中的深情》进一步体会亲人对我们的爱。 5.说一说从短文中你体会到了亲人对你的哪些爱? 6.总结。 亲人对我们的爱无穷无尽,让我们来听一听吧: 听歌曲《妈妈的眼睛》,激发学生的情感。 三、难忘的爱 1.观察P4页的图,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 2请代表发言,引导归纳:雨中亲人会遇到哪些困难?深夜孩子生病了,亲人的心情怎样?. 3.小结:你们心中一定也有印象深刻的亲人关心和疼爱自己的事情,快说一说吧! 4.组织学生发言,全班倾听,注意点评,让其他学生说说听了别人的事有哪些想法。 5.演一演,以小组为单位,表演在平时亲人是如何关爱自己的,自己又是如何感激亲人的。 6.指名小组表演,点评,并请其他小组的成员说一说,看了表演后想说什么。 7.阅读诗《妈妈的爱》,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 四、总结:说一说学了这一课,你懂得了什么? 五、感情升华:亲人是如此的关心我们,我们也应该表达对亲人的

鄂教版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第三单元测试题

鄂教版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第三单元《感谢为大家服务的人》测试题 班级 姓名 分数 一、填空题 1.在我们身边 有许多为( )的人 如交警、( ) 、( )、( )等。 他们每天从事的都是一些( )的工作 但是他们干一行( )认真去做 为社会做出了 很大的贡献 不少人还成为行业里的( )。 2. ( )被人们称为是“城市美容师” 应当受到社会的( )和爱护。 3.各行各业的( )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人 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 )的成绩。我们要 ( )从事各行各业的普通劳动者 感谢他们为我们提供的( )。 4. () 是对环卫工人的尊重( )是对农民伯伯的尊重。 5.不同职业的劳动者, 为社会带来安全和繁荣, 给我们的生活带来( ) 我们在享受劳动者给我们带 来的快乐时 别忘了说声 (“ ”) 二、判断题 1.我们应该尊重并感谢为大家服务的人。( ) 2.只要干一行 爱一行 各行各业都能成为状元。( ) 3.小芳妈妈看到清洁工在扫垃圾 就捂着鼻子走开了。( ) 4.各行各业的劳动者都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人。( ) 5.清洁工人就是扫大街的 不需要尊重。( ) 6.尊重别人等于尊重自己。( ) 7.我们应该爱护别人的劳动成果。( ) 8.我们付钱了就用不着对服务的人说声谢谢了。( ) 9.每天放学走过学校大门 我都会和门卫大爷打招呼。( )10.校园里不能乱扔垃圾 其他地方不管。( ) 11.服务员给丁丁送来了面包 丁丁忙说 “谢谢 ”( ) 12.小军的妈妈是清洁工 他不愿意在同学面前提起妈妈的工 作。( )13.小红说学习雷锋就是3月5日这天做一些好事。( ) 14.小军说 “不爱惜学习、生活用品 不能说这是不尊重劳动者。”( )15.一个人活着应该“时刻想着为人民多做些什 么 而不是索取什么”。( ) 16.李菲的邻居是清洁工,李菲总觉得她身上有一股味道 所以一见这位邻居就走开。( ) 17.在我们身边 有各行各业为我们服务的人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他们。( ) 18.我上学从没迟到 真要好好感谢对我严厉有加的妈妈。( ) 19.为大家服务是各行各业的人们的职责 他们没有苦和 乐。( )20.李素丽被称为“晚上十九点钟的太阳”是因为她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 ) 21.国家主席和掏粪工人都是人民的勤务员。( ) 22.作为学生 我们要尊重教师 但可以不尊重其他行业的劳动者。( ) 23.我是清洁工 很多人都尊重我们的劳动 也有少数人瞧不起我们。( ) 24.我们可以采用“采访”的方式 了解身 边各行各业的劳动者。( ) 25.三百六十行 行行出状元。( ) 26.警察叔叔维护社会治安 可真辛苦( ) 27.邮递员阿姨每天清晨把新鲜的蔬菜送到菜市场。( ) 28.没有送气员 对人们的生活不会产生影响。( ) 29.在平凡的岗位上只能做出平凡的成绩。( ) 30.正因为现在生活中任何职业不可缺少 所以才有职业的贵贱之分。( ) 31.演员不是为我们服务的人。 ( ) 32.送水工赵叔叔特别为客户着想 多次受到客户表扬 他是送水行业的“状元”。( ) 33.要成为“状元” 就要做有心人 加强学习和练习。 ( ) 34.各行各业的劳动者通过他们的辛勤劳动 使我们的生活更加方便、美好。 ( ) 35.乞丐没有给我们服务 是不需要 尊重的。 ( ) 三、选择题 1.下列行为错误的是( ) A、小华的鞋坏了 修鞋师傅帮着把小华的鞋修好了 小华说了声谢谢 B、小明家脏了 就打电话叫清洁工人打扫 C、邮递员叔叔总是按时将报纸送到订户手中( ) 2.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 ) A、李阿姨是有名的“一针准” 是说她打针技术高明 B、送水叔叔特别为客户着想 因为他想得到客户的表扬 C、掏粪工人一心一意掏粪 也是在为人民服务 3.被喻为“晚上十九点钟的太阳”的是( ) A、送水的王叔叔 B、徐虎 C、李素丽 4.从时传祥的事迹中我们可以看出 ( ) A、他这样做是为了想表现自己 B、他是把集体利益放在第一位 把个人利益放在第二位 C、他这样做是为了让国家主席接见 5.生活中 治病救人的是( ) A、教师 B、警察 C、医生 6.下列哪项业务不属于邮递员的工作范围 ( ) A、寄信 B、邮政快递 C、安装电话 7.对待每一种职业的劳动者 我们应该 ( ) A、想怎样就怎样 B、不用理他们 C、尊重他们的劳动成果 8.接受别人为我们提供的服务和帮助后 我们应该 ( ) A、什么也不说 B、说声谢谢 C、无所谓 9.我们身边有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在为我们服务 下面表述错误的是 ( ) A、医生为我们治病 B、邮递员为我们送水 C、教师给我们上课

三年级社会与品德下册教案

三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 第四单元说说我们生活的社区 一、单元目标: 态度:体验社区环境、设施与居民生活的关系,感受到自己是社区的一员,理解人与人之间相符依存的关系,养成关心、爱护自己社区的态度和热爱自己社区的情感,乐于为社区的付出自己的劳动。 能力:能够进行简单的调查活动,能够在讨论中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能够学会观察社区中的人和事,并对其作出初步的分析和判断,同时具有思考社区生活合理性的能力。 知识:认识社区的基本环境和设施,认识社区内各种公共设施的用途,了解居委会在社区中的作用。 二、课时安排: 三、教学过程: 主题一这是我们生活的社区 课题1、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社区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初步了解社区的概念。 2、知道社区是由来自不同地区的人们共同组成的。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从单元导读图开始,给学生几分钟的时间,阅读和观察单元导读图,与同桌进行交流。教师布置以下活动:你对社区了解多少,与图上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 二、小组讨论。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交流、讨论,教师参与学生的讨论,注意引导小组内的每个成员发表自己的意见。 1、个人发表。请学生欣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社区”的画面和文字,教师向学生提出以下几个问题:“同学们从小就生活在现在的社区内吗?有没有从其他地方搬来的?”请几个搬过家的同学发言,并介绍一下自己以前住过的地方。 2、教师总结。“我们生活的社区在不断变化,社区中生活的人也在不断变化,社区就像一个温暖的大家庭一样,把大家联系起来,没一个生活在社区里的人都应该爱护和维护它。 三、家庭作业: 收集社区图片或照片,以及相应的资料。 课题2 各种各样的社区 教学目标: 1、了解目前我国存在的风格各异的社区。 2、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对社区有进一步的了解。 课时安排:1课时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全册教案完整版 2

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 1、我的自画像 教学目标: 1、了解自己的特点,发展自我意识和自我概念。 2、发扬自己的优势,有自信心,形成自我认同、自我悦纳的态度。 3、通过自画像,制作“明星卡”,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从了解老师开始,激发学生兴趣 同学们,你们发现了没有,今天我们的课堂有许多不同的地方。(指说)我们是老朋友了,你们对我有哪些了解?还想知道些什么?(学生提问,教师回答) 二、自己眼中的“我” 1.过渡 你们对我有了一些了解,想不想让我也了解你? 同学们之间已经相处两年多了,想不想让大家更了解你? 2.介绍游戏 好,下面我们就来玩个游戏,好吗?这个游戏叫——“猜猜我是谁”。现在我们每位同学都有一张“我的小档案”,等会儿我们把自己的外貌特征、爱好、长处都写在上面,不过有一样不能写(名字),对,这一写可就露馅

了。我们来看看哪些同学平时对别人了解的比较多,能看了介绍,立刻就把猜出他是谁。 3.师生独立填写《小档案》 4.二人小组讨论 我们是不是把自己的特点都写出来了呢?我建议啊,大家把自己写的拿给一位好朋友看看,读给他听听,请他给你当当参谋。愿意吗?(教师和学生一起下位与朋友商量) 大家商量好了吗?就把写好的小档案折好,投进“快乐包”吧。 三、同学眼中的“我” 1.组建4人小组 谁愿意来抽?这么多同学都想抽啊,这可难办了。怎么办呢? 咱们就和附近的同学组成4人小组,每组选出一位组长。(自由组建小组,选出组长) 相信你们一定能不负众望。你们就上去拿吧。 2.游戏开始,师生共同参与 4.全班汇报 同学们,你们都猜出来了吗?你是怎么猜出的? (拿出“快乐包”里的小档案)还有一些同学没有被大家猜出来,他们是谁呢?让咱们一起来猜。 5.小结

小学思品 三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表格式教案

三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表格式教案 小学思品教案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个学生,全体学生都活泼可爱,品德优良,有上进心,对学校生活充满激情,对各科文化课学习非常投入。但由于学生年龄小,可塑性强,知识面窄,这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通过身边的人和事,开展积极有益的各种活动,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 ●二、教材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还处于儿童期,这一阶段是儿童品德和社会性发展的启蒙阶段,他们刚刚进入“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学习,这一册的教育内容应当是对学生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打基础的教育,是学生由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养成向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自然衔接。本册教材在“我在成长”教育主题统领之下,将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重要的教育资源,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需要和不断扩大的认知范围,用社会关系、社会活动、社会环境三条主线,贯穿个人、家庭、学校、社区(家乡)等四个不同范畴,并使四个范畴形成彼此互动的关系。 ●三、总目标要求: 1、发展自我意识和自我概念,形成自我认同、自我悦纳的态度,积极进行自我概念与人格的建构。 2、通过这个年龄段同学之间经常发生的各种活生生的事例,体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发展理解,体谅他人的社会认知能力和情感倾向。 3、肯定自己和班上每个同学都有学得好的经验,体验和共享学习成功的喜悦;知道成功的学习与个人多种良好素质的关系;获得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做学习小主人的经验与体会;体验时间的宝贵,逐步养成控制自己,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4、懂得学习不仅仅是学校中的学习,学会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观察、做事进行学习,学习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初步养成多问、多想的思维习惯。 5、感知各类社会性活动中存在规则,初步体会规则的双重作用,经验规则的制定与修改过程,初步树立公民意识与民主观念。 6、知道常见的交通信号、标志和标线的意义,懂得不遵守交通法规会给自己、家人、他人和公众带来伤害,树立自觉遵守交通法规的意识,注意安全,平安回家。 7、学习日常生活中安全使用水、电、火、煤气等的意识,养成相应的行为习惯,远离危险,珍爱生命,健康安全地成长。

鄂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教案

鄂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教案 第1课《我的一家》 教学目标: 知道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庭。 知道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并能正确地称呼他们。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参与活动,在活动中感受父母长辈的关爱之情,体验家庭生活中的快乐和幸福。教学难点: 家庭成员之间和关系及称呼,体会家庭成员间的亲情。 教学准备: 让学生收集一些和家人合影的照片(全家福、生活照);准备一张用彩色纸 背景音乐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感受家的温馨气息 师:同学们,我们都有一个可亲可爱的家。我的家住在坪坝晏店街道,你们的家住在什么地方? 生1 :我的家住在…… 生2 :我的家住在……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说说我们的家。(师板书:我的家) 师:我先来说说我的家。(师展示自己的全家福)看,这是我九岁时的一张全家福照片,猜猜哪个是我? 生:左下角那个扎小辫的。 师:对,这就是九岁时的我,(指照片介绍)这是我的爸爸,这是我的妈妈,这是我的哥哥,这是我的姐姐。我长得像爸爸还是妈妈? 生1 :你爸爸。 生2 :你妈妈。 生3 :既像你爸爸又像你妈妈。 师:为什么呢? 生1 :你是他们的孩子。 生2 :你是妈妈生的。 师:对,我是爸爸妈妈的骨肉,血管里流淌着他们的血液,他们是我最亲近的人。 师:(边讲边在全家福照片的周围画)那时我们一家人住在一个小乡村,屋前有一条公路,公路的右前方有一个小水塘,夏天,我们常去那儿游泳。屋的后面有一个绿色的竹林,我的姐姐常去那儿看书。对了,还忘了告诉你们,在公路边上还有一块空地,我和小伙伴们常在这儿做游戏。 师:同学们,你们家周围有哪些地方你最喜欢去?你们也像老师这样把自己喜欢去的地方画出来,待会儿再给我们介绍介绍! (生动笔画自己家周围景物,师巡视) 生1 :(指照片)这是我的爸爸,这是我的妈妈,我长得像妈妈。我家周围有一个小花园,

三年级品社下册《远亲不如近邻》教案鄂教版

远亲不如近邻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鄂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一课《远亲不如近邻》。 设计思路 本主题活动的设计,依据《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中“我与家庭”部分的“懂得与邻里要和睦相处”这一具体内容,从教材提供的范例入手,紧密联系学生生活经历,运用探究学习的方式,力求使学生懂得邻居之间的和睦相处,不但给自己、给他人带来方便,更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团结。邻里相处要讲谦让。培养学生与人交往的能力,激发学生关爱他人的情感。教师在课前可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搜集自己生活中的亲身经历、具体信息,有针对性地开展活动。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知道邻里之间应该和睦相处、互相帮助、互相谦让,感受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的快乐。 能力目标:学会处理与邻家伙伴的关系;培养与人交往的能力,做到与邻里友好相处。 知识目标:了解各种邻里关系;知道共同商量、互相谦让,容易解决邻里之间的矛盾。 教学重点知道邻里之间要互相帮助、和睦相处、互相谦让。 教学难点学会处理与邻家伙伴的关系,学会为别人着想,体会远亲不如近邻。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一、谁帮我家收了被子 1.听故事,师口述《谁帮我家收了被子》。 2.同学们,听了这个故事,你们有什么感受呢? 学生自由发言。 3.小结:是啊,多好的邻居啊!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出示课题:远亲不如近邻),居住在同一个小区,或者左右隔壁、楼上楼下的人家,都是我们的邻居,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常常需要邻居的帮助。 4.阅读p23的一则日记。 5.小组讨论:日记中邻里之间是如何互相帮助的? 学生自由发言,引导学生体会兰兰当时的心情。 6.是啊,多好的邻居啊,难怪小丽感动得眼泪都流出来了。 7.你能像小丽这样,也把你们家的邻居给大家介绍一下吗?说说让你感动的事。(同位互相说) 8.刚才你们听了同位的介绍,你有什么感受?那我们就请你的同位来介绍一下他的邻居吧!(选取叫典型的、贴近生活实际的上台介绍) 9.小结:邻居对你们家的关爱,让老师也深受感动。好的邻里关系会给我们带来温情,带来方便,使大家心里都暖融融的。 活动二、我和邻居小伙伴 1.同学们,假期中你们和谁玩得最多? 2.看来,放假在家,和同学们玩得最多的是我们的邻居小伙伴。老师很想认识一下你的邻居小伙伴,你能介绍几个小伙伴给我们认识吗?介绍的时候可以说一说你们一起玩过的最开心 1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全册教案(山东版)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全册教案(山东版) 第一单元:幸福家庭伴我成长 单元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了解自己的特点,发挥自己的优势,有自信心。 2、知道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庭,感受父母长辈的养育之恩,体会家庭成员间的亲情,以恰当的方式表达对他们的感激、尊敬和关心,孝敬父母长辈。 能力 1、学习知识料理自己的生活,尽量少给父母添麻烦,关心家庭生活,愿意分担家务,有一定的家庭责任感。 2、体会健康明的生活方式,有利于家庭幸福和个人身体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知识: 1、知道家庭生活要讲道德、要有家庭责任感,家庭成员之间要相互沟通,平等对待,会正确处理家庭成员间的矛盾。 2、懂得与邻里要和睦相处。 (一):我的家庭 时安排:2时 活动目的:

1、了解家庭的构成,知道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家庭。 2、了解父母的工作、兴趣爱好等,体会父母对社会和家庭的贡献。 3、知道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 第一时 活动过程: 一、活动:“幸福的家” 1、活动准备:前准备好全家福的照片,收集一些家庭趣事等。 2、活动安排:教师布置活动安排: (1)、介绍自己的家庭成员。 (2)、把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介绍西下。 (3)、说一家庭趣事或体现家庭温暖的事。 3、学生活动。 二、智力回答 1、刚才介绍的同学中,三口之家的都是谁的家庭?(五口、六口……) 2、在刚才的介绍中,只和爸爸妈妈生活在一起的有……和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生活在一起的有…… 3、你还知道一些特殊的家庭吗? 三、知识介绍 (一)、单亲家庭: 1、教师用一则关于单亲家庭中的孩子的小故事提出话题。 2、提出问题:听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吗?(这个孩子很可怜,他缺少爸爸妈妈的爱……)

鄂教版小学三年级思品下册全册教案

鄂教版三年级思品下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社区是我们的大家庭 单元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社区公用设施及环境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便利和快乐,爱护社区公用设施,主动参与社区建设。尊重并感激为社区服务的人们,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积极参与社区组织的各项娱乐及公益活动。 2.行为与习惯:养成爱护社区环境、不随地乱扔垃圾、自觉保护社区公用设施、尊重社区里的劳动者的文明习惯,关心社区建设,积极为社区公益事业出谋献策,做社区建设的小主人。 3.知识与技能:知道社区是人们共同生活的家园,了解社区的特点及发展变化,喜爱并保护社区环境,能正确使用社区的各种公用设施,为社区建设尽自己一份力。了解国内外不同地区人们的社区生活环境,感受不同地区的社区文化。 课时建议:7课时 1.我生活的社区 主题目标: 1.知道社区是人们共同生活的地方,认识自己生活的社区,了解社区的公用 设施及其作用,并会正确使用这些公用设施。 2.了解社区的经济、文化、自然特点,调查社区的发展变化,激发对社区的喜爱之情。 3.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各类社区公益、娱乐活动,陶冶身心,增进邻里之间的友情,提高生活质量。 4.了解城乡社区的不同特点,感受其不同的社区文化。 一、我家在这里 活动过程 1.仔细观察自己生活的社区,了解社区中的公用设施,它们的功能、式样、布

局及管理状况,它们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方便与快乐。 2.可用拍照、绘画、记录的形式收集资料。 3.上网了解农村或城市社区人们的生活状况。 教师准备: 全面了解自己生活的社区的基本情况。收集有关城市、农村社区建设及发展的图文资料。 活动过程 1.出示图片,情境导人: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你们想知道老师的家住在哪里吗? 教师可出示自己居住的小区图片,介绍自己生活的小区,及社区里的公用设施.揭示课题。 2.小组交流:你们的家住在哪里呢,想让老师知道吗?请同学们在小组内介绍自己生活的社区。 老师注意指导学生介绍自己小区时,一定要介绍自己家所居住的小区的名称、位置及门牌号码,同时要介绍小区内最有代表性的公用设施,以及它们给自己的帮助,在情境中了解设施的作用。 3.全班交流:可用图片、绘画、文字展示各组交流成果。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发 现自己生活的社区特点,激发学生对社区的喜爱之情。 4.交流其他社区,与自己生活的社区有什么不同。 5.通过学生收集的资料,认识农村社区。社区是我们共同生活的地方,不同的社 区都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小华家住在青山镇王家村,这里的农村社区与城市社区有哪些不同呢? 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农村社区的主要特点,如田园、农舍、水库、学校及人们的

浙教版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

名师精编优秀教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一单元我们一起在成长 1?天生我材必有用 【教学目标】 1、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 2、通过活动,培养自信心。 3、发挥自己的优势,初步培养服务于社会的思想。 【重点、难点】 重点: 1、了解自己的优势; 2、培养自信心。 难点:认识和发扬自己的优势。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反映学生特长的多媒体资料。 2、教师准备一面大镜子,学生每人自带一面小镜子。 【教学设计】 一、导入 1、教师出示本课课题:天生我材必有用。师:课题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都有自己的特点,我们来看一看课文中的这几位小朋友各有什么特点。 2、学生看课文中的图片,说一说图中的小朋友各自的优势。 二、镜子中的我 1、学生根据课文中的图片,说一说镜子中的这名小朋友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说他像一个小运动员。 2、、小组讨论: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来了解自己的特点呢? 3、每个学生仔细观察镜子中的自己,写一写自己的特点。对容貌长得不好看的学生,教师做好积极的引导。 4、学生接纳自己的外貌特点,并将填写的内容大声地念给小朋友听。 5、师:镜子中的你美丽而又可爱,妈妈眼中的你是什么样的呢?老师、伙伴眼 中的你又是什么样的?这些人也是你的一面面镜子,在他们眼中也可以反映出你的特点和优势。 、小组交流:在别人眼中,自己是什么样的。6. 名师精编优秀教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竞选班干部 1、学生回忆选班干部的情景,说一说班里同学发挥自己优势为大家服务的事例。 2、全班讨论:班级中有哪些事情需要同学们发挥自己的优势。 3、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和优势,选择班中适合自己的班干部岗位进行竞选,并说一说如果自己在这个工作岗位上,打算如何为大家服务。 四、我能行 1、教师讲述小故事“你自己最伟大” 2、学生交流、领悟:小老鼠是一种卑微的动物,也有它的本领。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充分认识自己的优势,才能对自己充满自信。 3、全班讨论:什么时候说“我能行“ 4、学生连续三遍,大声说出:“相信自己!我能行。”同时,配上相应的动作,

小学三年级思想品德教案设计三篇

小学三年级思想品德教案设计三篇 一、教学目标: 1、结合自己学校展开的各项活动,体会学校生活的快乐,以及学校与自己成长的关系。 2、通过观看学校的橱窗、展板、专栏、校园特色角等,感受校园文化的丰富内涵,在增强对学校的亲近感的同时,获得积极的人生启迪。 3、通过了解学校的发展变化和全校师生取得的各种成绩,形成为学校感到骄傲自豪的情感,在潜移默化之中,让学生产生“我也要为校争光”的愿望。 4、初步了解一些我国不同地区、不同时期和不同类型的学校,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增进对学校的理解和对未来学校的憧憬。 二、教学重点: 体会学校生活的快乐,以及学校与自己成长的关系。感受校园文化的丰富内涵,增强对学校的亲近感。 教学难点: 从校园文化中,获得积极的人生启迪,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产生为校争光的愿望。 三、活动准备: 1、收集学校展开的各种活动的照片,学校的展板、专栏、文化墙、校园特色角等的照片,以及过去和现在本校校舍的照片或图片。 2、收集我国不同地区、不同时期和不同类型学校的照片。 四、教学过程

(一)音乐引入 1)播放歌曲《校园中的喜悦》 2)提问:听了这首歌,你知道歌中的意思是什么吗?你们喜欢学校的生活吗? (二)丰富多彩的学校生活 1)看图片,了解学校展开了哪些活动。 2)说说自己参加学校活动的纪念品,回忆自己参加的学校活动,如入队时的照片,参加活动时的照片,比赛中获的奖,春游时买的小纪念品,活动后写的日记,上课时画的图画,制作的美术作品。 3)讲一讲对自己印象最深的学校活动。 (三)校园文化探秘 1)将学生实地了解到的本校的校园文化写成一个小报告。内容能够为“校园文化面面观”、“我最感兴趣的一角”、“我给校园文化的寄语”等几方面展开。 2)小组讨论,学校设计这样的校园文化的用意是什么。 3)“小小设计师”:以小组为单位,结合实际,动手设计学校文化环境,并交流一下自己的设计方案。 (四)我给学校写历史 2)以小组为单位,调查、访问学校成立至今的历程,学校历年来取得的成绩,优秀学生、模范教师的事例。 3)多种形式向全班同学汇报各组收集的资料。 4)大家谈谈自己调查后的感想,畅想学校的未来能够是怎样的。 (五)学习研究活动

浙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2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浙教版三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 第一单元话说社区 1 社区——我的大“家” 目标要求: 1、认知目标:让学生认识社区,了解社区的情况。知道社区里各种设施的所在位置,了解它们的作用。 2、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爱社区的思想感情。 3、行为目标:通过访谈、调查等方法搜集自己社区变化的资料,感受社区日新月异的变化。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社区的概况,知道各种设施的所在位置,了解它们的作用。 难点:培养学生热爱社区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社区各种机构和设施的相关图片。 2、有关农村社区的图片或录象带。 3、有关国外社区的图片或资料。 学生准备: 1、搜集有关农村和国外社区的图片和资料。 2、父辈小时候和自己以社区为背景的照片。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导入。 1、出示社区全景图,问:这是什么地方?请你用自己的话简单地介绍一下这个社区。

2、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社区中。你对社区的理解是怎么样的? 3、今天,我们就要走进社区,一起去看看社区,说说社区。 出示课题《社区——我的大“家”》 二、我生活的社区。 1、全班学习“我生活的社区”。 2、在学习“我生活的社区”后,让学生每个人了解自己社区的名称、社区里的主要机构和单位等。 三、认识社区的设施。 1、在我们的社区里有许多公共设施,你能说出其中的一些设施吗? 2、这些设施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什么作用? 3、小组讨论:社区设施和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影响? 4、调查社区中的主要设施。 第2课时 一、出示某个社区的示意图,简介该社区的情况。学生可就该社区情况提问。想要进一步了解该社区的情况,我们可以怎么办? 二、我们还调查了自己所在社区的概况。 1、小组交流。 2、各小组推荐一位同学全班发言。 3、其余同学可提问。 4、说说自己的调查感受。 三、你所在社区的辖区内哪几家单位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 选最有特点的一家单位做具体介绍。 四、刚才,我们介绍的都是城市的社区。农村也有自己的社区,我们再到农村去看看,呼吸一下那里的新鲜空气。 1、看农村社区的录象或图片。

三年级下册品社教案

妈妈,您放心吧 活动目标 1.了解父母辛劳,懂得做子女的应该关心父母,在家做个好孩子。 2.做到自己会做的事自己做,不让父母操心,并能帮父母干家务活,虚心接受父母的教育,以实际行动给父母带来快乐。 3.激发学生对父母的热爱之情。 一、情感体验 教师:我们了解过父母的工作。父母亲为了我们,他们一方面努力工作,一方面为我们的成长日夜辛劳。有一位同学是这样写她妈妈对自己的爱。 1.(投影出示)配乐诗朗诵《妈妈的爱》。 在一个很热很热的夜晚,我从梦中醒来,妈妈正给我扇着扇子,汗水却湿透了她的衣衫。啊!妈妈的爱是清凉的风。 在一个很凉很凉的雨天,妈妈到学校接我,一把伞遮在我的头顶,雨水却打在妈妈的身上。啊!妈妈的爱是遮雨的伞。 有一回我病了,妈妈抱我去医院,摸着我很烫很烫的额头,妈妈着急地哭了。啊!妈妈的爱是滴滴的热泪。 妈妈的爱是阳光,妈妈的爱是雨露,我一定把妈妈的爱永远记心上。 2.教师:爸爸妈妈点点滴滴的行动都倾注着对儿女的爱。你能说说爸爸妈妈在你成长道路上付出的爱吗? 3.同桌互说。(要注意一天中的小事,从身边小事引导学生体验父母亲对孩子的爱)4.教师随机评价。 二、讨论 1.爸爸妈妈为我们倾注了无限的爱。现在我们长大了,是三年级的小学生了,那么 我们该怎样让爸爸妈妈少操心呢? 2.小组讨论:我们可以做些什么事,减轻父母的辛劳。如:爸爸妈妈下班回家,帮忙提包拿鞋;爸爸妈妈口渴了,为他们端茶;每天,自己独自上学,不让父母接送;自己洗澡、洗头,不让妈妈辛苦;不随意向爸爸妈妈撒娇;不随便向爸爸妈妈要零花钱等。 3.小组代表发言。 4.归纳并板书。 (1)不让父母操心,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 (2)不让父母劳累,主动做父母的小帮手。 (3)不让父母生气,听从父母的教导。 这就是我们送给爸爸妈妈的爱心,老师在黑板上画爱心。提示:会说并不表示会做。 三、小调查 教师:老师想和全班同学做个小调查。请同学们对照老师说到的事情,评评自己平时的表现,考察自己是不是一个关心父母、独立自强的孩子。(要求:星级评比,做得好加2颗星,没做到的不加星,做得一般加1颗星)题目如下: “我能行”调查表 1.你能独立上、下学吗?从开学到现在你一直是自己上、下学,可以得2颗星。如果长辈偶尔接送,只能得1颗星,从来就是长辈接送的不得星。

三年级品德教案(1)

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一、教材及学情分析: 三年级是小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部分学生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习,能积极与到本课程的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中去。 二、教学目标: 1.懂得邻居之间要和睦相处,和睦相处不仅大家都愉快,还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团结。 2.能利用简单的图形画出学校的平面图,知道学校的发展变化,在了解学校的物理空间、体察学校内在精神和传统历史的基础上,激发对学校的亲切感、认同感、归属感,增强小主人意识,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学校建设。 3.认识在我们生活的周围,有许多普通的劳动者,知道我们的生活离不开他们。 4.引导学生关注理解身边处境困难或不幸的人,增强主动关心弱者的意识和情感,通过“伸手“活动,体验帮助别人的快乐,培植爱心,并逐步养成主动关爱处境困难或者不幸人的行为。 三、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关注理解身边处境困难或不幸的人,增强主动关心弱者的意识和情感,通过“伸手“活动,体验帮助别人的快乐,培植爱心,并逐步养成主动关爱处境困难或者不幸人的行为。 四、教学难点: 能利用简单的图形画出学校的平面图,知道学校的发展变化,在了解学校的物理空间、体察学校内在精神和传统历史的基础上,激发对学校的亲切感、认同感、归属感,增强小主人意识,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学校建设。 五、教学措施 1.从人道的角度出发,尊重儿童的差异与感受。如:在涉及到家庭、父母、亲情的教学时,要考虑自己班上是否有离异家庭,怎样做才能使部分学生的自尊不受到伤害。 2.在学生需要的基础上,要让班上所有学生都有参与教学过程的平等机会。学生的平等参与不仅是为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理重要的是为使他们都感受到老师和其他同学对自己的期望。 3.因材施教,根据学生发展的需要为学生提供发展的资源。根据学生需要的差异考虑教学资源的分配,为所有孩子的发展提供他所需要的教育服务。 4.尊重学生的理性思考,特别是在涉及个人体验与判断的问题上,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得出结论,把握“导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不把既定结论强加于学生。 六、教学进度计划表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 让我说声谢谢你 1教案 鄂教版

鄂教版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案 第三单元感谢为大家服务的人 9.让我说声谢谢你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鄂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九课《让我说声谢谢你》。本主题包括两个话题“都是人民的勤务员”和“珍惜与珍重”。各行各业的劳动者为我们提供的服务是我们生活不可缺少的,我们要尊重从事服务行业的普通劳动者,感谢他们为我们提供的服务。这是本主题的目的所在。通过刘少奇主席接见时传祥的照片,使学生明白:职业只有分工不同,没有贵贱之分。通过四种情景,使学生明白尊重的方式是很多的,一声谢谢,一杯水,一声问候,保持清洁都是尊重。 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社会生活环境看,他们在享受着来自不同行业劳动者的服务, 从孩子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程度上分析,他们并没有留心观察这些人是怎样为他们付出劳动的,也没有认真思考过正是这些劳动给他们带来了方便。本课旨在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生活体验和对生活中劳动者的观察,认识各行各业劳动者的在人们生活中的意义,以及人们之间互相依赖、相互服务的依存关系。 因此,本课针对上述学情分析,确定的教学重点是:懂得职业不分贵贱,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教学难点是:能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明白各行各业的劳动者为我们提供服务,是我们生活所不可缺少的。我们要尊重他们,感谢他们为我们提供的服务。 设计思路 1.我们的生活离不开“他”从送报纸这个身边的小事,引发话题,引导学生关注这些劳动者与我们 生活息息相关。 2.“我的理想中职业调查表”让学生在课前填写,以学生的真实想法来折射当今社会对普通劳动工 作者的态度;通过课前填写的理想中职业调查表让学生真实的感受到我们身边的劳动者虽然和我们生活息息相关,但是他们也常常得不到大家的尊重。 3.通过小组讨论,活用教材,引发了学生的思考,也给了学生一个正确的导向,让他们知道究竟应 该怎样尊重他人,体现出品社课堂教育意义在于对儿童生活的引导这一理念。 教学目标 情感与态度:尊重并感谢普通劳动者,能发现劳动者身上的闪光点,尊重劳动者的劳动成果。 行为与习惯: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主动关心别人,帮助别人,做一个讲文明、有教养的人。 知识与技能:懂得职业不分贵贱,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能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 教学重点 懂得职业不分贵贱,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人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目录 第一单元第1课《家人的爱》 (2) 第一单元第2课《读懂爸爸妈妈的心》 (6) 第一单元第3课《来自社会的爱》 (10) 第二单元第1课《不一样的你我他》 (16) 第二单元第2课《换个角度想一想》 (20) 第二单元第3课《分享的快乐》 (26) 第三单元第1课《我们的生活需要谁》 (31) 第三单元第2课《阿姨叔叔辛苦了》 (36) 第三单元第3课《说声“谢谢”》 (41) 第四单元第1课《学看平面图》 (46) 第四单元第2课《校外探路》 (53) 第四单元第3课《出行的学问》 (56) 第四单元第4课《马路不是游戏场》 (64)

第一单元第1课《家人的爱》 1教学目标 1.知道父母长辈为自己健康成长付出的辛苦,了解他们对自己寄予的希望和培养教育自己的苦心,感受家人给予自己的关爱。 2.关心、体谅父母长辈,尽量少让他们为自己操心,少给他们添麻烦。学会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家人的爱。 2学情分析 现在的这些孩子们有很多是独生子女,他们中大多数又是在家人的宠爱下生活和成长起来的,由此造成一些孩子道德情感麻木与欠缺,身在爱的海洋中却感受不出来,对他人甚至对自己最亲近的人缺乏理解与关注。为此,设置本节内容让孩子感受到家人的爱,从而用实际行动表达对家人的感激之情。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感受家庭温暖,培养对家的亲近感和归属感。 教学难点:体会家长对自己严格要求背后深藏的爱。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一、揭题、读题: 1.这节课,我们来聊聊天,拉拉家常。

今天我们的话题是——家人的爱。(板书) 2.齐读课 题。 活动2【讲授】家人的爱 二、读懂亲人心,感知亲人情。 1.家,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可亲可爱的家。你的家里有些什么人呢? 2.那么,你们爱你们的家人吗?(板书:爱) 3.爸爸、妈妈更爱你们,从孕育你们的那一刻起,他们的关爱就伴随着你们。从你们的名字就可以看出。名字是谁起的?有什么含义? 4.学生发言。 5.老师小结。 6.过渡:同学们都有一个幸福的家。乐乐也有一个幸福的家。咱们来看看,家人怎么养育她长大的?(课件) 7.看完乐乐的照片,同学们想一想;在你的成长的过程中,家人为你做了哪些值得回忆的事? 8.四人小组交流,推举代表发言。 9.课件,学生介绍。 10.小结。 三、学会表达爱。 1.请学生回忆,一天当中父母都为自己做了什么? 2.生回答。

小学三年级上册思想品德教案

小学三年级上册思想品德教案 【《我要向你学习》】 【教学目标】 1、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也都会有自己的不足。 2、懂得取长补短在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意义。 3、主动吸取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不足,并学会辨别什么是真正值得学习的。 【重点、难点】 重点: 》 1、知道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的道理。 2、懂得取长补短的重要意义。 难点:真正地学会取长补短。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反映几种小动物优势和不足的图片。 2、学生课前观察自己身边的小伙伴的长处。 【教学设计】 一、导入 $ 教师出示课题,解释“取长补短”的含义。 二、教学“骆驼和羊” 1、学生讲述“骆驼和羊”的故事。

2、师:羊和骆驼谁的本领大?学生讨论交流,允许学生脱离图 画的意思,根据自己所知道的知识来回答。 3、教师小结:羊和骆驼都有自己的优势,其实其他的动物也是这样。 4、小组交流:老虎、乌龟和兔子的长处和短处各是什么? 5、全班交流:说一说自己还知道哪些动物的长处和短处。 三、认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 - 1、师:人比动物聪明多了,我们可以用梯子上树,可以用船过河,但是,我们每个人还是有自己的短处,你知道自己的短处吗? 2、学生思考:填写“我的长处和短处” 3、全班交流,教师注意评价。 四、向榜样学习 1、每个人都难免有自己的短处,认识到了自己的短处后应该怎么办呢?有一个叫项雷的同学,也许会告诉我们答案。 2、学生读故事,小组讨论故事的主题、。 3、教师小结: 4、像项雷一样,你发现自己在哪些方面存在不足吗?教师鼓励学生发现自己品德、行为方面的短处。学生交流。 ] 5、发现了问题,我们也要像项雷一样,勇于改正。那么,项雷是怎发现自己的问题的?学生讨论。 6、用别人的长处和自己作比较,可以更好地发现自己的短处,以他人为榜样,向比自己更好的同学学习,是改正的一个好方法,这就是取长补短。让我们去寻找身边同学的长处。 7、学生完成“活动角”的内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