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育哲学A

教育哲学A

教育哲学A

《教育哲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性善论

2、文化再生产模式

3、资产阶级的教育价值论

4、要素主义

5、道德的阶级性

二、简答题

1、简述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主要特点?

2、简述教育哲学的基本任务?

3、简述进步主义的基本原则?

4、简述教育的经济功能

5、根据美的特点,结合现代教育的原理,进行审美教育应有的要求

三、论述题

1、述评存在主义教育思想。

2、试述教育价值与人的价值的关系。

分析哲学及其在教育中的应用

分析哲学及其在教育中的应用 摘要:20世纪初形成的分析哲学,推动了哲学研究领域的“语言学的转向”,它对教育哲学也影响深远。以分析哲学为方法论基础的分析教育哲学,对教育理论建设有重大影响,尽管它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不可否认其教育领域存在的重要价值。 关键词:分析哲学;应用;分析教育哲学 20世纪初形成的分析哲学,其影响最广泛、持续时间也最长久。我们一般认为弗雷格是它的直接思想先驱,罗素、维特根斯坦和摩尔是其创始人。分析哲学主张运用逻辑实证主义和日常语言分析的方法对概念、命题等进行逻辑的、语义的分析,以达到“清思”的目的。分析哲学与教育哲学相结合形成了分析教育哲学。分析教育哲学作为一种研究“教育”的方法,强调教育理论的科学性问题,这对教育理论的发展和教育实践有着重要意义。 一、分析哲学的发展阶段及其主要思想 分析哲学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主要阶段。 (一)20世纪初:形成。这一时期受孔德实证主义哲学的影响,弗雷格、罗素等人开始从数理逻辑领域中探求哲学发展的新道路,哲学研究转向了审查人们讨论和描述事物的概念和思维方式。弗雷格是分析哲学的直接思想先驱,他所创立的数理逻辑成为了后来分析哲学家的主要研究手段,在语言哲学方面也提出了很多重要观点。罗素主张以现代数理逻辑为手段,通过纯粹的逻辑的观点分析语言和其现实中的组织形式。他提出的逻辑原子、类型理论、逻辑构造论和摹状词理论,推动了逻辑实证主义的发展。摩尔主张运用概念分析方法,侧重于对日常语言表达式的意义分析,认为分析是通过对概念或命题下定义,然后表述其各种特质和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二)20世纪20-40年代:繁荣发展时期。维特根斯坦《逻辑哲学论》的发表和维也纳学派的形成标志着分析哲学发展进入鼎盛时期。维特根斯坦在《逻辑哲学论》中提出的图像说、逻辑原子论、意义论和真值函项论等思想对逻辑实证主义影响很大。后期他发表的《哲学研究》一书中提出的语言游戏论、工具论以及关于哲学性质的观点则对日常语言学派影响很大。这时维也纳学派在马赫的经验批判主义思想和之前哲学家逻辑分析思想启示下逐渐形成。维也纳学派强调科学的实证精神,重视“科学的逻辑”,主张以逻辑分析为手段,认为只有将哲学改造成一种科学的哲学才能解决传统哲学问题。 (三)20世纪60年代以后衰退。20世纪30-40年代分析哲学传入美国,在美国发展一段时间后,在60年代之后走向衰退。美国哲学家们以各自的方式将

我对教育哲学的理解

我对教育哲学的理解 读《现代教育哲学》有感 对问题的把握一般来说两个层面,即对问题事实的把握和对问题实质的把握。前者一般侧重于问题自身的来龙去脉,是对问题信息的“第一手”把握与认识。后者则是在掌握问题基本信息的基础上提炼出来的具有能够反映一定性质特征的某一类思想或观点,实际上也就是问题的实质。对一个问题的把握当将二者紧密结合起来,而且对问题实质的把握更是我们孜孜以求的方面。 对教育问题也是如此。 把握教育问题,一方面要熟悉知晓教育领域中所存在的问题的具体样貌或形式特征,另一方面要从这些教育现象中提炼出与之匹配的教育规律或教育思想。对教育现象进行价值评判,通过对教育问题或现象以具体分析的方式完成自身教育认识的一次次飞跃。 王坤庆教授的《现代教育哲学》中的关键词“教育哲学”就是我们把握教育问题或现象的根或源,我们对教育问题或现象的规律总结即来源与此。所以,教育哲学是我们研究教育所必需的独特视角和价值定性的出发点。我们当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教育哲学。 什么是教育哲学? 按照王教授的说法,“所谓教育哲学,是运用一般哲学原理去探讨教育基本理论的一门学科,是人们关于教育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体系。”从这个定义出发,我从三个方面对其进行了理解和分析。 一,教育哲学的源头是普通哲学。从哲学发展过程来看,无论是

东方哲学史还是西方哲学史,其自始至终都和教育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教育也是伴随着哲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作为一门教育领域的基础学科,教育哲学因具有高度的教育思想性、教育规律的普遍性和对教育科学的指导性而与普通哲学有着比其他教育要素更为紧密和天然的联系。从某种意义上说,古今中外许多先哲大家的哲学思想就是其教育哲学思想。如我国儒家代表人物孔子的《论语》一书,在表达其哲学观的同时,也表明了他对教育的根本看法。另一个儒家代表人孟子在哲学观与教育观上与孔子同出一辙,他将孔子建立的儒家教育思想体系进一步深化和明确化,哲学上的“人性论”与教育上的“性善论”相结合而规定的“明人伦”教育目的,很好地体现了二者的紧密性。在西方,柏拉图在其代表作《理想国》中建立了一套以理念为基础的哲学体系,而教育哲学思想在这个体系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从而使他成为教育思想史上理性主义教育观的始祖。纳托尔普曾评价柏拉图说:“在柏拉图,哲学与教育学是完全一致的。”由此看来,教育哲学脱胎于普通哲学,是普通哲学的应用哲学与实践哲学。它以相对确定的哲学理论基础和理论渊源为基础,形成一套系统完善的教育思想或教育观,从而对教育实践提供系统完备的可进行操作的思路或方法。 二,教育哲学在教育理论中处于基础性地位。王坤庆教授认为,从总体上来讲,科学的发展丰富着哲学,哲学又在更高的层次上反思着科学,指导科学的发展。由此可以看出,哲学以其理论的高度性对科学起着指导作用。同样地,教育哲学作为一门基础教育学科,对教

浅谈教育哲学

浅谈教育哲学 除了接触过马克思的哲学外,我再也没有阅读过任何的哲学著作。教育哲学是今年开设的一门课程,3月13日上了第一堂课。李老师在课堂上首先突出了《教育哲学》这门学科的重要性,称其为“画龙点睛”,然后着重围绕“怎样学好教育哲学这门课”这个问题进行论述。逻辑思维十分严密,旁征博引,让我感受到李老师渊博的学识。 读了《教育哲学》这本书,我可以看出作者的逻辑性是很强的,从什么是教育哲学,教育哲学的历史,从人生与教育,知识与教育,理性与教育,自由与教育,民主与教育,公正与教育几个方面进行论述。其实,我也不是很明白里面讲的东西,主要的体会就是:教育哲学是个力量学科,研究人的发展问题,比如人生:书中讲了很多的人生观,宗教人,自然人,社会人,理性人等,可以讲是用哲学的方法研究教育的问题,用教育来扩展哲学的界限。记得最早的时候教育学是从哲学中分出的一门学科。康德最早在大学里讲授这门课,随后赫尔巴特在大学里教授教育学。教育与人生,教育可以提高人生的境界,可以从一般接受很好教育的人都有很好的素质和宽广的胸怀。接受过教育的人遇事冷静,沉着,认真地思考来寻求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而没有接受很好教育的人会遇事冲动或盲从,他们更容易被感情所辖制。我认为有理性的人都喜欢接受教育,而受过教育之后更加理性了。假如问我理性是什么?我真的不知从何说起,在石中英老师的《教育哲学》中这样说:理性是一种“推理能力”,在《牛津哲学词典》中的释义:“人类心灵活动的各种表现形式,如行为,信念,论述,政策等都可以看作是理性的。后来康德又把理性分为世间理性和纯粹理性。黑格尔把理性分为积极理性和消极理性。韦伯把理性分为分解理性等。这些我都是才知道的名称,具体的内涵也没有查资料。人事需要理性的,并且越想做大事的人越需要理性。 教育哲学目的是对教育进行哲学上的理解,对哲学的理解有两种,一种是静态的理解,即把哲学看成是哲学教科书,或者是教育哲学著作,看成是一门系统的概念范畴,命题以及构成的知识体系。一种是动态的哲学,即把哲学看成是一种思维,一种寻根问底与不断反省的思想态度。如果我们看一本书太追究这本书的结构与语言逻辑思维,我们从中并没有吸收到读者的思想的精华,也许对于写作有一定的帮助,但是对于骨髓里的思想是没有任何提升的帮助。若反思是对全文的一种追问,或者对一段文章进行价值层面的哲学思考,则这种思想与思维则会伴随你一声,甚至可以理性的严谨的逻辑思维会带动静态的哲学。关于我从这篇当中得打的领悟很多,更多的是从知识上,让我系统地对中国古代的知识有了新的把握,同时也为我在教育哲学的思想上打了一定的基础。这是一本与其说是通论的书,不如说

《教育哲学》试卷及答案教学文案

《教育哲学》试卷及 答案

高等师范院校《教育哲学》试卷 一选择题 1. 提倡进步教育,改革传统教育,被誉为“进步教育之父”的是 (A) A.帕克 B.杜威 C.贝尔斯 D.斯坦利 2.永恒主义教育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B) A.杰克 B.赫钦斯 C.杜威 D.阿奎那 3 A提出教育的最高目标是培养儿童的德性。 A.赫尔巴特主义教学论 B.发展主义教学论 C.会活动中心教学论 D.人本主义教学论 4.B提出教学要创造“儿童最近发展区” A.赫尔巴特主义教学论 B.发展主义教学论 C.儿童社会活动中心教学论 D.人本主义教学论 5.C提出学科基本结构为教学中心,即学科的基本原理、基础公理和普遍性主题。 A.发展主义教学论 B.人本主义教学论 C.结构主义教学论 D.后现代主义教学论 6.C提出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社会精英,特别是大批科技精英。 A.发展主义教学论 B.人本主义教学论 C.结构主义教学论 D.后现代主义教学论 7.B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完人”

A.发展主义教学论 B.人本主义教学论 C.结构主义教学论 D.后现代主义教学论 8 在教学过程中反对知识霸权是课程特征(B) A.现代课程 B.后现代课程 C.综合课程 D.分科课程 9 课程的核心内容是科学知识(A) A.现代课程 B.后现代课程 C.综合课程 D.分科课程 10 教育的( C )即教育自身直接具有的功能,或可看成教育的职能。 A.人口功能 B.育人功能 C.本体功能 D.社会功能 11.以下个人本位论的代表人物是B。 A.孔德 B.卢梭 C.那托尔普 D.涂尔干 12.教育无目的论的代表人物是D。 A.卢梭 B.孔德 C.那托尔普 D.杜威 13.以下社会本位论的代表人物是A。 A.涂尔干 B.卢梭 C.杜威 D.马克思 14.教育的本体价值是B。 A.社会价值 B.育人价值 C.经济价值 D.文化价值 15.教育的工具价值是A。 A.社会价值 B.经济价值 C.文化价值 D.育人价值 16.教育的一切问题都是围绕着“C”的问题而展开。

电大本科小学教育《哲学引论》试题及答案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8-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开卷) 哲学引论试卷 注意事项 一、将你的学号、姓名及分校(工作站)名称填写在答题纸的规定栏内o考试 结束后,把试卷和答题纸放在桌上。试卷和答题纸均不得带出考场o监考人收完 考卷和答题纸后才可离开考场。 二、仔细读懂题目的说明,并按题目要求答题o答案一定要写在答题纸的指 定位置上,写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o 三、用蓝、黑圆珠笔或钢笔(含签字笔)答题,使用铅笔答题无效。 一、选择题(在下列每题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个是正确的,请选出并将题号填在答题纸上。每题1分,共10分) 1.根据苏格拉底的观点,具有以下哪种动机参加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人才属于哲学家? ( ) A.为了获得奖杯的人 B.虽无获奖势力,但想借此观摩运动会,以便下次登场的人 C.仅仅出于好奇而来参观的人 D.某个或某些运动员的崇拜者 2.在中国哲学史上,裂名的儒家哲学代表人物有( )。 A.孔子 B.朱熹 C.孟子 D.慧能 3.被公认为古希腊哲学史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是( )。 A.苏格拉底 B.柏拉图 C.亚里士多德 D.泰勒斯 4.以下属于近代经验论哲学的代表人物有( )。 A.墙根 B.笛卡儿 C.洛克 D.休谟 5.在古希腊哲学中,爱利亚学派的中心思想是( )。 A.世界的本原是“变化的一” B.世界的本原是“不变的一” C.世界的本原是“变化的多” D.世界的本原是“不变的多” 6.写出了著名的“三大批判”的西方哲学家是( )。 A.康德 B.黑格尔 C.弗雷格 D.罗素 7.在哲学史上,分析哲学诞生的标志是( )。 A.“本体论转向” B.“认识论转向” C.“语言的转向” D.“伦理的转向” 8.大乘佛教所主张的“三谛说”是指( )。 A.真谛、世谛、俗谛 B.真谛、义谛、胜谛 C.空、假、中 D.空、假、真 9.从属于“非结果论”范畴的最重要的代表性理论有( )。 A.个人主义 B.功利主义 C.圣谕论 D.义务论 10.以下哲学著作的作者属于福柯的是( )。 A.《后现代状况》 B.《词与物》 C.《癫狂与文明》 D.《新唯识论》 二、辨析题(请辨别以下概念的异同,并简述理由。任选其中两遒题目进行回答。每题15分,共30分)

教育哲学

教育哲学 交卷时间:2020-06-15 17:08:28 一、名词解释 1. (5分)教育哲学 用哲学的观点和方法来分析和研讨教育中的根本理论问题,来指导教育实践。 2. (5分)要素主义 答案是现代西方主要教育哲学流派之一。要素主义坚持“传统教育”理论的某些论点,因而又被称为“新传统教育”。要素主义者认为文化的价值具有永恒性,在人类文化中具有不变的共同要素。 解析 3. (5分)永恒主义 答案永恒主义主张恢复古典文化知识,要求回到绝对原则。永恒主义认为:虽然现代历史表现为其社会进程加速发展和政治方面极具动荡,但是最终还是永久不变的更为实在。人性也是不改变而基本上保持一样。所以美好的生活、人们应该遵守的道德原则和他们应该受的教育,都具有永恒不变的性质。 4. (5分)“性三品”

答案董仲舒的性三品说,把人分为三等:即“圣人之性”,是不教而善的;“斗萧之性”,是只能为恶的;“中民之性”,可以为善,也可以为恶,教育只能在中民之性上下功夫。 解析 5. (5分)资产阶级的教育价值论 答案在资产阶级的价值论中,从其哲学基础方面来划分,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第一,主观唯心主义的价值观:认为价值是由个人的利益、欲望等所决定的,价值可以因人而异,价值是主观的、相对的。第二,客观唯心主义价值观,把价值看做作是超越现实世界的规范和理想,它是不受时空限制的,价值是客观的绝对的。 解析 6. (5分)教育哲学 二、简答题 1. (10分)简述教育哲学的基本任务。 答案 对教育理论与实践中的一些根本问题,从哲学的高度,即从方法论的高度给以理解上的阐明; 对教育史和当前教育实际中有争议的问题,做出科学的分析和结论; 根据教育发展的趋势和新的科学技术革命的要求,对教育中提出的新课题作出回答,对未来的教育做出科学的预测。

浅谈教育哲学的灵魂

浅谈教育哲学的灵魂 摘要:哲学不同于一般的自然科学,有其自身的特点。“精神”是哲学的灵魂所在,从古至今,无论中外,人们一直追寻着哲学的灵魂。我们在学习和应用哲学时也应该抓住哲学的“精神”。同理,我们学习教育哲学时也不能离开它最本质的东西――对精神的追求,国内和国外对其追寻的方式不同,也就形成了不同的哲学研究内容和方法。但是两者都赞成在“生活世界”中还原哲学的灵魂或本质。本文就从“生活世界”出发,从国内和国外的比较中分析哲学精神。 关键词:精神生活世界人的主体性人的自由 对哲学早就不陌生了,因此我在看《教育哲学》这本书时,一开始觉得只不过是将有关哲学的规律运用在教育领域而已。我总是觉得以前学的哲学都是些枯燥的教条,即使将它们运用在教育上也会是枯燥的,因而对《教育哲学》也失去了激情。教育哲学不是一个学科组成部分,而是贯穿其中的一种精神,教育哲学就像一根线,把其它各门学科穿起来。教育哲学是不是一种放之四海的真理?教育哲学的这根线究竟是什么?带着这些疑问,我走进了哲学。虽然我没有很深入的探究每一个哲学家的思想,但在这个过程中我似乎深深地体会到哲学的本质:它是一种不可磨灭的精神。 哲学是对一种精神的追求,可现实中我们往往注重某类自然科学知识,将这种知识代替哲学思想。我们承认今天这个时代是一个知识凸现而思想凹陷的时代,人们对日新月异的新知识,目不暇接,以至于无暇思考自身的处境和命运。我们的教育把几千年以来哲学家追求的精神弃置,把学生被视为“知识的容器”,于是我们重视物的价值取向,注重物的增长,重视社会发展中某些外在的,可量化的东西,认为社会发展意味着知识的增长,征服自然能力的提高,物质财富的积累等等。教育成为财富积累的工具,科技的载体,是实现生产力高度发展的重要指标。这时的哲学早已变成枯燥乏味且需要灌输的教条,哲学失去了自己灵魂,也导致了教育长期以来对人的精神世界的冷漠与遗忘。爱尔维修曾指出,人的本质在于人的精神性,人的精神不平等是他们所受教育的结果。俄国哲学家别尔嘉耶夫在《人的奴役与自由》中指出,通过精神的变革使人摆脱受奴役状态走向自由,实现人的自由解放。弗罗姆指出:“我们中的大多数人在生活还没有开始时就死去了,这是一个悲剧。”[1]一个受教育的人,如果在精神世界上未获得应有的发展,既是他的不幸也是教育的失败。伽达默尔也曾说,“教育意味着一场及其深刻的精神变革”,教育的主要任务不是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重要在于使学生精神发生变化,教育要有“一棵树摇动另外一棵树,一片云推动另一片云”的精神。失去了这种精神,哲学也就没有了自己的生机。 哲学本质上是实践哲学,也是哲学解释学体现的本质。解释学关心人与世界最基本的状态和关系,要揭示理解的种种条件和性质,理解人的“存在方式”。因此,“实践”并不意味着物质化,相反是深刻地体现哲学的精神。在实践中,行为者不断与周围环境或其它行为者建构着自己的意义,丰富已有的生活世界。 既然精神是哲学的灵魂,那什么是“精神”,中外哲学家又是怎样对它探讨的? “精神”是作为人的存在的一种属性,不同的人的身上表现也有差异。《辞海》对“精神”一词作了五项释义,实际上综合起来就两类:一类指人的主观存在状态;另一类指事物所体现出来的意境、神韵或主题。[2]总的来说,“精神”主要是对人的主观存在状态的描述与定位,是人所具有的一种属性。我们平时提的“精神”是相对于物质存在而言的人的主观存在和意识存在,也可以说是对生命意义和价值主观理解。马克思.舍勒在《人在宇宙中的地位》中也指出,“‘精神’这个词除了观念思维之外,还包括对原始现象或本质内容的直观,同时还包括如;善良、爱、悔恨的自由选择等意志和情感活动”。纵观古今中外的哲学史,可以发现:我们从对客观世界的研究逐渐转向对人的研究,重视人的主体性和自由等,而作为推动人类不断向前发展的内在动力――精神,也越来越人们关注的焦点。 在中国历史上,孔子倡导仁爱精神,老子主张静虚淡泊、返璞归真的精神,孟子倡导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的救世情怀等等。中国人谈精神似乎更具有强烈的伦理色彩,总与人生、处事、信仰相联系,重视人的修身养性。我们不难看出中国古代哲学谈的精神内涵没有深入

浅析教育哲学对学校教育的意义和构建.doc

浅析教育哲学对学校教育的意义和构建 摘要:教育哲学是哲学的应用学科,同时又是教育学科中的理论学科和综合性学科。作为一门学科,它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随着现在学术科技的发展,教育哲学的研究领域越来越深,并且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其中教育哲学在对学校教育这块是比较突出的,笔者将在总结前人的基础上,并提出、分析教育哲学在学校教育的作用以及构建。 关键词:教育哲学学校教育意义构建 教育哲学是用哲学的观点和方法研究教育基本问题的一门学科。它综合教育学、教育史、心理学及其他教育学科的知识,对教育中的基本问题,用哲学观点给以理论上的阐明。就教育学与哲学的关系来看,教育哲学具有边缘学科的性质。从它的学科性质来看,教育哲学在学校教育中应充分发挥它的哲学性、教育性。 一、教育哲学对学校教育的意义 (一)建构学校教育哲学有助于学校实现教育理想 教育理想是学校对教育事业的美好向往和追求,它源于学校教育实践,同时又高于学校和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它是长期以来无数优秀教师理想智慧的结晶,是广大教师公认和推崇的理想教育境界。学校的服务对象不是客观化的自然物质,而是具有一定思想、意志、情感、能力和独立个性的青少年,他们的身心正处于不断发展和成熟之中。而学校只有具备了正确的教育哲学,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健康和谐的发展,才能实现学校美好的教育理想。 (二)建构学校教育哲学可以促进学校成长为有效学校 学校承担着教书育人、培养未来国家建设者和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这就要求学校领导和教师具有很高的素质。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以及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不但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对学校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就需要学校成员不断学习,加强自身的修养,从而使学校成为一所有效的学校,最终为学生的有效学习和全面发展服务。从此意义上讲,学校教育哲学的构建不仅有助于学校更好地从本质上理解国家的教育目的、教育方针和教育政策,并不断地将外在的社会需求转化为学校内在的教育动力,而且有助于学校更理性地审视学校教育实践,以更好地应对复杂多变的教育情境。 (三)建构学校教育哲学有助于学校管理者的专业化发展 学校对培养青少年的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促进其健康成长负有特殊而直

浅谈重视教育哲学的论文

浅谈重视教育哲学的论文 《高等教育哲学视角下的高等教育质量观》 摘要:在高等教育精英阶段,高等教育质量观是以认识论哲学为基础的,高等教育以 传授高深学问为质量标准。高等教育步入大众化阶段,并由社会边缘走向社会中心,关涉 到更多高等教育利益相关者,而满足各利益相关者的基本价值诉求,成为高等教育质量新 的历史使命。高等教育质量观因此经由认识论哲学向政治论哲学转变。 关键词:高等教育哲;高等教育质量观;认识论哲学;政治论哲学 当代高等教育的诸多问题需要提升到哲学高度来考量。能否把高等教育质量问题提升 到哲学高度来考量,是我们能否进一步深人研究高等教育问题进而寻求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高等教育发展的不同历史时期,其质量标准的不同和变化,都与同一时期哲学思维范 式的转换密切相关。本文以高等教育哲学为切入点来分析不同时期的高等教育质量观以及 转型期高等教育质量观的走向。 一、高等教育质量观的界定 所谓高等教育质量,是指高等教育的属性是否满足高等教育主体的需要及其满足的程度。[1]高等教育质量问题本质上是教育价值问题,高等教育质量的高低与优劣直接影响 到高等教育功能的发挥。高等教育由精英阶段到大众化阶段,其质量标准由探究知识到关 注服务,由一元价值到多元价值的转变,既有来自时代变迁和社会的新需求,又有教育自 身发展的内在逻辑,更为根本的则是受到这一时期哲学由认识论向政治论转型的深刻影响。 布鲁贝克将高等教育哲学分为认识论高等教育哲学哲学和政治论高等教育哲学。认识 论是研究人类认识的本质、来源及其发展规律的哲学理论。由此而知,高等教育质量观不 是永恒不变的,而是发展变化的,这种变化背后具有深厚的哲学意蕴。从根本上说,高等 教育质量观是随着哲学视野的转换而变迁的。高等教育质量在认识论思维方式影响下,主 要是以理论理性为主导,强调对高深学问的追求,“为知识而知识”;而在哲学范式由认 识论向政治论转型时,高等教育质量观也开始由以关注高深学问为目的转向以实践理性为 主导,关注高等教育质量利益相关者的价值诉求,从而彰显高等教育的公共价值。 二、认识论哲学视角下的高等教育质量观 在高等教育精英阶段,大学不仅是研究高深学问的场所,也是高贵与卓越的象征。当 时的高等教育以知识传授、知识发现和理智发展为宗旨,为知识本身目的追求知识,这是 一种认识论视角下的高等教育质量观。现代大学是理性主义的产物,反思大学的产生与发展,其理念的发展和职能的扩展正折射了时代精神的变迁和哲学范式的变化。“大学作为 学者进行教学、科研和从事社会服务的场所,我们只有在不同时代、不同地点的具体环境 里才能弄懂大学的这些任务究竟是什么”。[2]首先,大学的培养人才职能最初以传承知 识为途径,以知识的纯粹理性指独立于一切经验的理性和知识的内在逻辑为其质量标准。

教育哲学

《教育哲学》复习参考题 一、简答题 1、试述古代三种关于天的形成说。 神造说、道成说、天演说 2、试述古代对天的几种不同理解。 自然之天、主宰之天(人格化了的上帝、道/理) 3、试述古代对天的不同称谓。 苍天、皇天、旻天、昊天、上天 4、试述古代对天的作用的不同看法。 “天”可信、可疑、可敬、可恨、可烦、可诉、可祈求、也可诅咒 5、试述古代关于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天人相分、天人不相预、天人交相胜、人定胜天等几种不同的天人关系学说。 (一)天人合一: 一种是人与天合,人与天地同道,所谓“参天地之化育”就是说人从天地自然运行的规律中,得到启示,作为自己行动的指南,如《周易》中说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但在“天人合一”中,也有不少迷信和糟粕,如“君权神授”,人间的皇帝可以代表上帝讲话,在殷周之际的天命观思想中,充分体现出这个问题。如《尚书》中的《汤誓》和《秦誓》,无论是汤伐桀,还是武王伐纣,都是假借“天命”来号召民众,要求万众一心地“恭行天罚”君权神授,固然有其迷信的一面,但也有认真对待、不敢怠慢、严格要求的一面。除君权神授外,在“天人合一”中还有性之所在,即人性是来自天命的思想。如《中庸》中的“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把天命与性、性与道、道与教的关系讲的极其明白,它在儒家人性论中占有着主导的地位。所以“天人合一”,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和教育思想中一个重要的命题,其内涵是相当丰富的,也是极其复杂的,有积极的因素,也有消极的东西,要作具体的分析,去粗取精,不能笼统的简单肯定和否定。 (二)天人感应: 这是“天人合一”思想向消极方面的发展,当然也不可否定其中也有某些积极的因素。汉代儒学的神化,董仲舒为代表;到宋明理学,这种思想又有所继承和发展,只不过是由神学向理学方面转化而以。“天人感应”,是董仲舒把先儒中天命的思想进一步神学化后提出的命题。他认为天和人是相通的,天能够干预人事,人的行为也能够感动上天,他认为天有阴阳,人也有阴阳,互相感应。因为天人是相类的天人是相与的。进而提出上天福善惑淫的思想,认为“凡灾异之本,尽生于国家之失,国家之失乃始萌芽,而天出灾害以遣告之,遣告之而不知变,乃见怪异以惊骇之,惊骇之尚不知畏恐,其殃咎乃至”。所以天降灾异,在于救国家之失。人们如果能虔诚地顶礼膜拜,也会感动上天,使其对原来的安排作某些改变,转祸为福。但是他的“天人感应”思想,除去封建迷信等消极因素,也有规范人们去恶从善,包括对统治阶级有一定的约束的一面,从这点来说,也不无某些积极因素可取。 (三)天人相分: 荀子提出“天人相分”的思想,指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天是按照它自身的规律运行,并不以人世间的善恶而改变。他认为自然之天,有自身的运动规律,人们如果能自强不息,按客观规律办事,就可以“制天命而用之”。 (四)天人不相预、天人交相胜、人定胜天: 天人相分的思想一直为后世的唯物主义者所继承,发展为“天人不相预”、“天人交相胜”、“人定胜天”等科学命题。如刘禹锡提出:“天有形之大者也;人,动物之尤者也。天

《什么是好的教育学校教育的哲学阐释》经典语录

《什么是好的教育:学校教育的哲学阐释》经典语录 1.何谓学生?学生不就是在学校里读书的人吗?这还可以是一个问题?在学校里读书的人称为学生当然是不错的,但这只是形式化的定义,其中“在学校里”是强调场域的特殊性,“读书”则是强调功能的特殊性。两者相加,并不足以揭示出学生何以谓之学生的内涵所在。 2.学就是学习,生是人的意思。合起来,学生就是学习的人。学习总是有所学,有所期待。学生之为学生,总是活在对某种更高事物的希望、欲求、期待之中。真正的学生总是活在学习的状态之中。 3.学生不仅仅是一个名词,还是一种静态的身份,更是一个动词、一种趋向,即成为向学之生、爱学之生、乐学之生。学生处于学习生长的过程之中,这一过程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学生之为学生,乃是一个人不断地从现实状态向着理想状态转化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地朝向更高事物、欲求更高事物的过程。只有当学生始终处于向着更高事物的开放性的状态之中时,他才真正处于学习的状态之中,他才能成为实质上的学生。学校教育就是要充分激励学生、引导学生进入动态生成的学习过程之中。 4.正如范梅南所言:“何谓儿童?看待儿童其实就是看待可能性,一个正在成长过程中的人。”成长总是意味着新的可能性,我们看待学生,就是要把学生视为成长过程中的

人。“成长在许多方面都是一个积极的希望、偏好、选择和奔向某个目标的过程。”学生之为学生,乃是一种动态、一种积极向上的生命状态,是学生从现实的存在向着理想的存在跃升的过程。 5.显然,学生不仅仅代表着一种身份,更代表着一种生命的动态过程。学生不是一种静态的身份描述,而是一种不断涌动着可能性的、积极成长的生命属性。学生不是被动的盛装知识的容器,而是活生生的向着知识世界自主发展、自我成长的人。 6.好的学校教育,其根本标识当然是好的学生。这里所谓好的学生,首先是指作为教育对象的学生的好,也就是说,好的学校总是拥有好的生源,这是从学校教育的起点而言的。一所学校,能吸引周围最好的学生来学习,得天下英才而教之,当然这可以说是一所好的学校,特别是大学,优秀生源可以说就是一所大学的标识。其次是指作为教育目标的好,也就是不管学生进来如何,走出校门的时候都是好学生。一所学校,如果能让每个孩子都健康成人,甚至成才,那当然是好的学校。最后,是指作为教育过程中活动着的学生的好,也就是学生在学校生活中显现出来的对美好事物的欲求,显现出来的积极向上的生命姿态,是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好。正是这种好,导向学校教育目标的好。

《教育哲学》试卷与答案

高等师范院校《教育哲学》试卷 一选择题 1.提倡进步教育,改革传统教育,被誉为“进步教育之父”的是(A) A.帕克 B.杜威 C.贝尔斯 D.斯坦利 2.永恒主义教育理论的代表人物是(B) A.杰克 B.赫钦斯 C.杜威 D.阿奎那 3A提出教育的最高目标是培养儿童的德性。 A.赫尔巴特主义教学论 B.发展主义教学论 C.会活动中心教学论 D.人本主义教学论 4.B提出教学要创造“儿童最近发展区” A.赫尔巴特主义教学论 B.发展主义教学论 C.儿童社会活动中心教学论 D.人本主义教学论 5.C提出学科基本结构为教学中心,即学科的基本原理、基础公理和普遍性主题。 A.发展主义教学论 B.人本主义教学论 C.结构主义教学论 D.后现代主义教学论 6.C提出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社会精英,特别是大批科技精英。 A.发展主义教学论 B.人本主义教学论 C.结构主义教学论 D.后现代主义教学论 7.B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完人” A.发展主义教学论 B.人本主义教学论 C.结构主义教学论 D.后现代主义教学论 8在教学过程中反对知识霸权是课程特征(B) A.现代课程 B.后现代课程 C.综合课程 D.分科课程 9课程的核心内容是科学知识(A) A.现代课程 B.后现代课程 C.综合课程 D.分科课程 10教育的(C)即教育自身直接具有的功能,或可看成教育的职能。 A.人口功能B.育人功能C.本体功能D.社会功能 11.以下个人本位论的代表人物是B。 A.孔德B.卢梭C.那托尔普D.涂尔干 12.教育无目的论的代表人物是D。 A.卢梭B.孔德C.那托尔普D.杜威 13.以下社会本位论的代表人物是A。 A.涂尔干B.卢梭C.杜威D.马克思 14.教育的本体价值是B。 A.社会价值 B.育人价值 C.经济价值 D.文化价值 15.教育的工具价值是A。 A.社会价值 B.经济价值 C.文化价值 D.育人价值

分析教育哲学代表人物的教育主张.doc

分析教育哲学代表人物的教育主张 分析教育哲学中代表人物的教育命题(1)哈代是分析教育哲学的真正先驱。 他于1993年出版了《教育理论的真与假》,成为第一本系统而明确地使用分析哲学来讨论教育问题的书。 哈代试图用分析哲学的方法消除传统教育哲学中的差异和矛盾,使分析思维方式成为教育研究的一个特征,使教育研究不再是传统的地下教学,而是一种分析活动。 哈代的概念之所以没有被普遍接受,是因为哈代首先集中分析了书中一些具体的教育概念和命题,而没有像他的继任者奥康瑙尔那样从整体上解释教育的分析哲学。 其次,虽然哈代把分析方法提高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平,但同时也没有排斥传统的教育思想。 在他看来,所谓的教育分析哲学只是按照新的分析方法来修补传统教育哲学中的模糊之处,而不是彻底改革旧的教育哲学体系。 正是这个在当时被批评为不完整的缺点被证明是有先见之明的。 (2)奥康瑙尔的《教育哲学导论》出版于奥康瑙尔年。 这位热衷于教育问题的哲学家的工作进一步加强了分析教育哲学的趋势,将分析哲学与教育哲学结合起来。 哈迪比·奥康瑙尔有两个显著的特点。首先,他将分析哲学的工具应用于价值标准、价值判断、教育理论、解释、道德和宗教的

一般概念。 这样,他的讨论将具有更大的普遍意义。 其次,它对哲学在教育理论中的作用采取了更坚定的立场。 他试图把分析哲学的方法变成一把奥卡姆剃刀,削去形而上学、价值论等传统教育哲学的一切经验无法证实的核心内容,以净化教育理论,使之成为科学。 奥康瑙尔认为这个理论是由一组逻辑联系建立起来的,它的主要功能是解释主题。 后来,他对假设下了更严格的定义,并对其进行了修改,给出了更精确的理论定义:理论是一组相互逻辑关联的假设,可以通过观察得到验证,并具有可以反驳和解释的更深层的性质。 这是为了强调两点:主要声明必须有法律上的逻辑联系,并且应该能够得到证实或反驳。 这个理论主要来自自然科学理论。 奥康瑙尔的自然理论、社会科学与教育理论之间的差异:首先,大多数自然规律必须通过事物表面下的标准科学方法来发现和阐明,而社会科学研究似乎是众所周知的。 正是这种肤浅的洞察力阻止了我们用科学家的客观眼光去寻找它们的规律。 第二,我们认为自然法则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不可改变的,但是人类的自然法则是可以改变的,至少随着社会的变化,人类的行为也在改变。

哲学与教育的关系

哲学与教育的关系 教育与哲学的关系是怎样的?虽然教育是一种实践,而哲学是思想,但教育却与哲学具有天然的关系,具有自然的共通性。杜威说:「哲学是教育的普通原理,教育是哲学的实验室。教育须根据普通原理而实施,而普通原理则须根据教育实施的结果来考核。」 如何从生活出发在人的成长中教诲人的精神?这是教育的问题。这种教育的问题也是哲学的问题。哲学和教育都内在地关切美善生活。哲学的任务是面对生活的严峻而探询有德性的生活,教育培养人优秀的德性品质,引导人过德性高尚的生活。教育是为着严肃而良善的生活的教化实践,哲学是对严肃而良善生活的言说,这种言说岂不隐含着一种对如何教化的志向和指向?正是在这个根本意义上,教育作为一种实践和哲学作为思想言说之间具有共通性。哲学询问和解释人的德行的知识取向,与教育对人的完善、优秀、卓越的郑重关切是相合的。 哲学的价值在于不局限于任何现实的意见而独立地理解和言说良善生活以 及生活者的德性。在这个意义上,哲学向现实确定应当的价值,树立追求的理想,哲学进行的就是教化。我们每个人都是所处时代及生活场域中的囚徒。教育就是把人从这种束缚中解放出来,上升到一种独立的立场,在这种立场可以看清现实洞穴对良善生活和优秀品质的制约,从而对自己应该的生活有一个清醒的理解,追求有德性的生活,形成审慎生活的德艺。要走出现实的洞穴,就需要一种精神的启迪,需要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善、什么是真正的生活,这既需要教化,也需要理性对生活本身进行价值审视,需要探询生活的应然,哲学是因此必需的。什么是严肃而良善的生活,只有有待于哲学去发现;现实的生活的正义与否,只有有待于哲学去判断。通过思想和言说,哲学卫护善的生活方式。同时,哲学必须通过思想而为追求良善生活的教育方式进行辩护,即为精神的教化辩护。 但是,在一个极其缺乏思想、缺乏理想的生活经济化时代,生活已经基本上不需要理念,生活者不需要精神理想,当然也就不需要教育为着理念和精神而教化,更不需要哲学为生活需要理念和人需要精神而辩护,不需要哲学为精神的教化方式做出辩护。在缺乏辩护和缺乏反思的双重错误中,教育现实自身已经随波逐流,无所适从,失去了价值的基准,这样的教育不再追求培育人的精神,而致力于训练受教育者的“获利”功能,教育自身经历了双重的经济化:教育自身的经济化和接受教育的人的经济化。 在无法提出价值基准的情况下,现实的教育学对教育的错误熟视无睹,而且教育内部已经对各种教育的恶和不义习以为常,不以为然。我们时代的教育恰恰是处于这样的状况,虽然理论纷杂而缺乏思想,虽然方案多多却相互冲突,然而,分析起来,仅仅是在促进教育的经济化,不是在为良善的教育作一思想的探询,为现实的教育提出反思的价值基准,反而是在为现实的教育中的错误和恶在推波助澜。 如果我们认为关于应然不可能有真正的知识,那么我们必定要放弃价值和应当。当我们想方设法地以实然、客观的眼睛观看现实时,其实把价值应然的研究排除在知识之外。价值中立意味着对任何价值不加整体意义上的价值评判,这就意味着对所有现实中的伦理上的恶采取了淡然于心的态度,我们对现实进行事实描述,但却无法对流行于教育中的恶进行价值的控诉,我们被禁止用一种价值的眼光和语言去言说价值取向。反对普遍规范,贬低应然研究,放弃对教育的正义、善、好生活等问题的郑重关切,就会摧毁所有超越现实的努力的惟一稳固的价值根基。

电大本科小学教育哲学引论试题及答案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 第一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 开卷) 哲学引论试题 1月 一、选择题( 在下列每题的四个选项中, 至少有一个是正确的, 请选出并将字母填入括弧之中。每题1分, 共10分) 1.中国先秦哲学的最主要特征是”百家争鸣”。”百家”是言其多, 其中最有影响的当属 ( ) A.儒家 B.道家C.法家 D.墨家 2.在中国哲学史上, 著名的儒家哲学代表人物有( )。 A.孔子 B.朱熹C.孟子 D.慧能 3.建立了中世纪最大、最全面的经院哲学体系的是( )。 A.伊曼奴尔·康德 B.托马斯·阿奎那C.安瑟伦 D.洛色林 4.以下属于近代唯理论哲学的代表人物有( )。 A.笛卡儿 B.斯宾诺莎C.休谟 D.莱布尼茨 5.英文”being”的涵义包括( )。 A.人 B.物C.是 D.在

6.逻辑推理的类型有( )。 A.演绎推理 B.归纳推理C.数学推演 D.物理推理7.在哲学史上, 分析哲学诞生的标志是( )。 A.”本体论转向”B.”认识论转向”C.”语言的转向”D.”伦理的转向” 8.奎因提出的”经验主义的两个教条”是指( )。 A.理想语言存在的教条 B.分析命题与综合命题区分的教条 C.”语言的意义就在于其用法”的教条D.还原论的教条 9.从属于”非结果论”范畴的最重要的代表性理论有( )。A.个人主义 B.功利主义 C.圣谕论 D.义务论 10.在中国历史上, 儒家大致经历了哪些发展阶段? ( ) A.先秦儒学 B.唐代儒学 C.宋明儒学 D.当代新儒学 二、辨析题( 请辨别以下概念的异同, 并简述理由。任选其中两道题目进行回答。每题15分, 共30分) 1.”宇宙论”与”本体论”

《儿童哲学》模拟试卷答案(A卷)

《儿童哲学》模拟试卷答案(A卷) 一、简答题(每题4分,共20分) 1.儿童哲学的特点是什么? 答案:1、儿童哲学,一方面是以儿童作为主体的认识自身之外的一切客体的过程,另一方面,是在这个过程中所形成的对世界和人生的态度和观念体系。 2、儿童哲学相对于成人哲学来说是不成熟的,幼稚的,但是却具有极大的价值,因为儿童的视野没有任何的成见,不受成人社会中的各种陈规旧俗的约束,具有原创性。 3、儿童哲学在性质上具有这几个特点: (1)纯朴(2)浪漫幻想 (3)易受情绪影响(4)自由创造。 4、儿童哲学是儿童的一种天性。 2.中国古代的儿童教育观有哪些? 答案:(1)子子;(2)中国传统文化是以成人为本位的,儿童在传统文化中受到蔑视;(3)把儿童看成传宗接代的工具;(4)把子女当作光耀门庭的工具;(5)养子防老:(6)性别歧视。 3. 儿童道德哲学的教育学意义是什么? 答案:其一,儿童的道德哲学能帮助我们从整体上把握儿童的道德认识;其二,儿童道德教育应注意道德内容道德形式的统一;道德认识传授在儿童早期是必要的;其四,发展儿童智慧,为提高儿童道德水平提供必要条件;其五,对于不同年龄的儿童应当采用不同水平的道德教育形式;其六,利用交往、游戏、童话,促进儿童道德发展;其七,帮助儿童构建其道德范畴是道德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其八,与儿童开展对话;其九,建立健康的道德生态环境。 4.儿童哲学教育可以培养什么样的思维,请举例说明? 分析型思维/实用型思维/创造型思维 5. 如何在儿童哲学教育中,把谈话变成对话? (1)谈话必须以带有争议的话题开始。 (2)谈话必须自我规范、自我修正,参与者必须对别人提出的观点、理由提出质疑,同时又对别人的质疑表明立场。 (3)谈话必须平等,参与者必须同等地尊重自己与别人的观点,无论参与者站在何种立场。 (4)谈话遵循参与者的共同的兴趣,在全体探究中,所有参与者(教师除外)设立程序、规则,决定讨论主题及话题进展情况。 二、划线题:请在作者和其相应的著作之间划线(每题5分,共20分) 1.皮亚杰 A.一套“儿童的哲学”思维训练项目 2.提德曼 B.儿童的精神 3.李普曼 C.儿童的哲学 4.普赖尔 D.儿童心理发展的观察 1和C, 2和D,3和A,4和B 三、论述题(每题30分,共60分) 1.请结合实际情况,谈谈儿童哲学教育的价值和意义 答案:其一,历史的召唤:理解、思考和发现;其二,哲学教育可以执行思维训练的功能;其三,哲学教育可以执行文化陶冶的功能;其四,哲学或哲学教育可以促进人内部精神财富的增益,从而为人获得外部物质财富准备好条件;其五,早期的哲学冲动会影响人的一生。 2.请结合实例,谈谈你将如何进行儿童哲学教育? 答案:可从三个方面选择其中一个角度进行阐述。这三个角度是:其一,作为思维训练的哲学教育,包括:哲学教育可以训练和培养什么样的思维?哲学教育与分析性思维;哲学教育与创造性思维;哲学教育与实用性思维;李普曼的思维训练系列课程;其二,作为智慧探求的哲学教育,包括:儿童智慧的表现;如何帮助儿童探求智慧?其三,作为文化陶冶的哲学教育。 《儿童哲学》模拟试卷答案(B卷) 一、简答题(每题4分,共20分) 1.什么是儿童哲学? 答案:是一门以哲学为手段,通过“做”哲学来发展儿童的逻辑推理能力,批判性思维及创造性思维,创

现代西方教育哲学流派浅析

学院2009-2010 学年第二学期《西方教育家评传》课程论文 课程号:2790310 任课教师成绩 正文 现代西方教育哲学流派浅析 摘要:本文详述了现代西方教育哲学流派的发展历程,从而有助于进一步了解现代西方教育哲学流派的思想。继而从西方主要教育哲学流派所定义的师生关系入手,探究其中的异同。由前文的铺垫得出关于师生关系的哲学思考,提出建议,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现代西方教育哲学流派林立,但从其教育思想来看,主要是“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两种教育思想的不同表现形式,进步主义教育和要素主义教育可以作为主要代表;又因为与现代的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两大思潮有关,存在主义与分析哲学又可以作为主要代表。 关键词:发展历程师生关系思考建议 一、现代西方教育哲学流派的发展历程 (一) 新教育运动 19世纪末,在英法德等国出现了以改造传统教育为标榜、以建立新型学校为宗旨的“新教育运动”。他们的教育改革,成为当时资产阶级社会改革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 (二) 进步主义教育运动 .19世纪末20世纪初新教育运动传到了美国,同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相结合,形成了在美国有广泛影响的进步主义教育运动,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现代教育”派。 进步主义教育,在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指导下进行教育实验,以儿童活动为中心,提出“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教育即生长、教育是经验的不断改造、从做中学等口号,使教育工作适应当时美国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2]。但由于其自身的缺陷,内部的分化,再加上其他流派的攻击,到20世纪30年代渐渐由盛转衰。(三) 新传统教育 即如要素主义、永恒主义等,它们极力批判进步主义教育的儿童中心主义,由于忽视系统文化知识教学,降低教师作用等,因而造成教学质量和学生文化知识水平严重下降的后果。 新传统教育流派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设施,终究不能解决资本主义固有的经济和政治的矛盾以及由这些矛盾所造成的社会危机和文化危机。而且由于教材内容脱离实际,超出学生所能接受的程度,因而不但没有提高教育质量,反而造成学生负担过重。在这种情况下,实用主义教育又有些回升。 (四) 改造主义 自称是进步主义和实用主义的一个分支的改造主义教育流派迅速发展起来。在教育目的上,与实用主义的不同点是把“社会改造”突出的提了出来,把解决“社会危机”、“文化危机”和“世界危机”作为教育的任务,实际上是提倡阶级调和。(五) 存在主义 与改造主义教育同时,存在主义和分析哲学也在兴起和发展,它们代表了现代西方哲学中人本主义和科学主义两大思潮,也是西方现代教育哲学中的两个主要流派。 存在主义以研究“人的哲学”为标榜,强调哲学的根本问题是人的存在。它反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