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建设幸福乡村,从根本上改变贫困村落后面貌

建设幸福乡村,从根本上改变贫困村落后面貌

建设幸福乡村,从根本上改变贫困村落后面貌
建设幸福乡村,从根本上改变贫困村落后面貌

河北联合大学轻工学院

项目名称:关于唐山幸福乡村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小组组长:苏亚楠

小组成员:潘欣李迎春刘凯毕少武

自然班级:12级拓展二班

2013年2月9日

目录

第一章调查的背景、缘由和意义 (3)

一、调查的背景 (3)

二、调查的缘由 (3)

三、调查的意义 (4)

第二章活动历程 (5)

一、组建调查小组 (5)

二、活动时间 (5)

(一)前期准备工作(2014年2月10日—2月15日) (5)

(二)实地调查工作(2014年2月16日—2月20日) (5)

(三)后期完善工作(2014年2月21日—2月25日) (5)

三、活动地点 (6)

四、活动形式 (6)

五、材料的准备 (6)

六、调查方法的选择及优势 (6)

第三章实地调查 (7)

(一)“水、电、路、讯(邮)、房”基础设施建设 (7)

(二)“科、教、文、卫、保”公共服务水平 (9)

(三)“山、水、林、田、村”人居生产环境 (12)

第四章调查结果及分析 (13)

一、幸福乡村建设情况的调查问卷分析 (13)

二、居民对建设幸福乡村的看法和意见调查问卷分析 (17)

第五章关于建设幸福乡村的措施 (18)

一、从青少年角度 (18)

二、从居民角度 (18)

三、从政府角度 (19)

结束语 (21)

附录 (22)

摘要: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总体上发生很大变化。人民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但是由于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有为数不少的乡村没有达到幸福乡村的标准。建设幸福乡村,如今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当前唐山建设幸福乡村主要的问题,大致分为三种:一是的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二是公共服务水平条件差。三是人居生产环境条件差。针对这三项问题,我们通过实地走访和调查问卷的方式,对唐山建设幸福乡村情况进行调查。

第一章调查的背景、缘由和意义

一、调查的背景

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实施幸福乡村计划,是省委、省政府着眼农村实际,顺应广大农民过上好日子的愿望,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是加快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和农村面貌、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农民安居乐业建设美好家园的有效载体,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给唐山建设幸福乡村指明了方向。

二、调查的缘由

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最长期的任务是在农村实现全面小康。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但大部分地区农村面貌变化相对较小,一些乡村还不通公路、群众看不起病、喝不上干净水、农民子女上不起学。这种状况如果不能有效扭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会成为空话。因此,建设幸福乡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2、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就是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如果我们忽视乡村农民群众的愿望和切身利益,科学发展观就无法落实。因此,建设幸福乡村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3、我国正处在体制转轨和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社会结构、利益结构和组织结构不断转换,呈现多元化的趋势,是人民内部矛盾多发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十分艰巨。只有建设幸福乡村,帮扶贫困村贫困户,使群众脱贫致富,农村才能够稳定。因此,建设幸福乡村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4、农村集中了我国数量最多、潜力最大的消费群体,是我国经济增长最可靠、最持久的动力源泉。通过建设幸福乡村,使群众脱贫致富,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使农民的潜在购买意愿转化为巨大的现实消费需求,拉动整个经济的持续增长。因此,建设幸福乡村是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必然要求。

5、农村长期落后,农民的消费水平明显偏低,将致使整个国家经济停滞甚至倒退,现代化进程严重受阻。因此,建设幸福乡村是确保我国现代化建设顺利推进的必然要求。

三、调查的意义

(一)对社会的意义

1、建设幸福乡村,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的进程。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实现社会公平,实现共同富裕,实现可持续发展。

2、建设幸福乡村,不断改善和提高乡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帮扶贫困村贫困户,使群众脱贫致富,有利于缓和农村的各种社会矛盾,有利于维护农村稳定、社会稳定,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3、建设幸福乡村,有利于提高农民收入,扩大消费需求,有利于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有利于农村经济稳步增长,有利于我国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二)对村民的意义

建设幸福乡村,能够让人民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能够让孩子们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总之,建设幸福乡村,能够提高人民生活的水平,让人民过上更加富裕、更有尊严的生活,能够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三)对广大青年学生的意义

建设幸福乡村,有利于进一步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在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

发展的伟大实践中成长成才,有利于使广大青年学生助力基层发展,服务基层群众,将个人梦融入中国梦,增强社会责任感,践行使命,增长才干。

第二章活动历程

一、组建调查小组

我们组建了“美丽乡村行”调查小组,组员有苏亚楠、潘欣、李迎春、刘凯、毕少武。根据各自的优势和条件安排任务,其中刘凯和毕少武负责在实地调查过程中拍摄照片,李迎春和潘欣负责发放问卷、收回问卷,并对相关村民进行采访。苏亚楠负责在网上收集相关资料,对问卷结果、采访结果和照片进行整理分析,最后集体讨论并写调查报告。

二、活动时间

(一)前期准备工作(2014年2月10日—2月15日)

本组成员通过上网搜查,书籍查阅,报纸阅读,了解唐山幸福乡村建设情况面临的问题,针对问题制作打印调查问卷。

通过调查了解唐山幸福乡村的建设情况,从而为以后的研究工作打下基础,便于更好的了解与发展。

(二)实地调查工作(2014年2月16日—2月20日)

1、调查问卷小分队在唐山的幸福乡村发放并回收调查问卷,并总结处理数据,得出系统的结果。

2、美丽乡村行调查小组走访乐亭县的赵蔡庄村,古冶区的平台子村,唐海县的芦井庄村调查了解了大量情况。

(三)后期完善工作(2014年2月21日—2月25日)

1、分析问卷调查结果。

2、得出唐山幸福乡村建设情况,分析原因,总结意义

3、整理一些资料得出最后答案与结果。

三、活动地点

我市将建设省级幸福乡村示范点(村)200个,我们主要走访了乐亭县的赵蔡庄村,古冶区的平台子村,唐海县的芦井庄村等乡村。

四、活动形式

网上论坛了解、新闻搜索、咨询专家、实地调查、调查问卷。

五、材料的准备

本组成员通过上网搜查、查阅书籍、阅读报纸、观看新闻等方式了解各省建设幸福乡村的过程及取得的成果,找寻建设幸福乡村道路上的绊脚石,针对问题制作调查问卷。每个成员对这次的课题都提前做功课,对建设幸福乡村有了深层次的认识,为我们以后的工作活动做铺垫。

六、调查方法的选择及优势

1、文献资料法:通过对网络文献等资料的查阅了解建设幸福乡村的相关资料,为项目的研究与讨论提供良好的理论基础。

2、实地走访法:通过走访对村民的生活情况、娱乐情况、幸福指数进行实际考察,观察村民的实际生活情况,与村民进行更深入的接触与了解。实地走访法可以对一些地区的实际走访收集第一手资料,为本项目的展开提供了更为确切的实际基础。

3、问卷调查法:通过对唐山幸福乡村示范点的近500名老年人、青年人、学生发放问卷,通过问卷调查准确分析各部分测试结果,分析制作图表、饼状图、进而总结问题产生原因,针对问卷反映结果提出建议。问卷调查法可以节省时间、经费和人力,问卷法调查结果容易量化,便于统计处理与分析。

4、分析法:通过对唐山幸福乡村建设情况调查结果的整理,分析建设幸福乡村道路上出现的问题及原因,并给出合适的措施和建议。

第三章实地调查

我们走访了乐亭县的赵蔡庄村,古冶区的平台子村,唐海县的芦井庄村。发放调查问卷并进行采访,发现许多乡村都积极响应建设“幸福乡村”的计划,以加强“水、电、路、讯(邮)、房”基础设施建设和提升“科、教、文、卫、保”公共服务水平为重点,加快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现代文明向农村辐射,努力打造“布局合理、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生活便利、安居乐业、文明和谐”的幸福乡村。但是建设幸福乡村任重道远,还存在一些尚未解决的问题。

(一)“水、电、路、讯(邮)、房”基础设施建设

1、通过调查我们发现,许多农村扎实推进饮水安全工程,新增饮水深井,铺设供水管网,建立自来水厂,许多居民都喝上了纯净、健康的自来水。但是仍有一定比例的居民饮用手压水井(如图一),该类水源水质无法保证,居民饮水存在不安全因素。

图一:手压水井

2、经过调查我们发现,许多农村实施新一轮电网改造升级工程,解决农村供电能力不足、低电压等突出问题(如图二)。但是由于农村用电负荷的逐年增加,主杆线线径小,进户线老化,每到用电高峰季节,大功率的电器根本无法使用。

而且在抢修服务期间,农村因受条件限制,将会延长停电时间,影响农村的正常供电。

图二:电网改造升级

3、经过调查发现许多乡村改善了交通状况。改造农村公路,修建泥石路面、铺设沥青路面,进行道路维修改造(如图三);完善农村客运服务网络,实施城乡客运公交化改造工程。但是有的乡村还没有实施道路改造,由于路面过往超限车辆较多,道路超过了使用年限,所以路面出现坑洼,裂痕,雨水较多时路面长期积水,交通不畅严重制约着农村经济发展以及村民的出行。

图三:修建泥石路面

4、经过走访调查我们发现,许多农村推进通讯网络建设工程,提升农村通讯信号和宽带网络联络质量(如图四)。但是农村地区居民收入水平较低,电脑拥有率较低,农村地区网络接入条件相对城镇落后。

图四: 通讯网络建设工程

5、经过调查发现,许多乡村加快推进农村新民居建设工程。新民居有干净整洁的厨房、有安全卫生的饮水设施、有沼气或其他清洁能源、有太阳能(如图五)或其他淋浴设施、有卫生型厕所、有节能取暖设施。新民居功能齐全、设施完善,方便了村民的生活,提高了村民的生活质量。但是还有一些乡村生活中存在用水困难、垃圾无法倾倒、邻里因采光和走水闹纠纷等问题,甚至许多乡村还存在大量的危房,这不仅影响村民的生产、生活,还严重威胁村民的身体健康。

图五:太阳能路灯

(二)“科、教、文、卫、保”公共服务水平

1、通过调查我们发现,许多农村农业科技服务水平明显提升。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实现基层农技推广机构有场地、有人员、有制度、有经费、有服务;大规模开展农业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大力推广优良品种、配方

施肥、节水灌溉和病虫害防治等先进技术。但是在一些农业相对落后的地区,没有高素质的农业从业人员,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和管理方法不能得到推广应用,现代化的农业机械无法普及,农业劳动生产率难以提高。

2、通过调查我们发现,许多农村提升农村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水平。科学设置农村中小学布局,改善办学条件,确保师生安全。重视学前教育,建设幼儿园。扎实开展农村职业教育,积极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能培训。但是一些乡村学校大多规模小,办学条件简陋,管理不规范,教学水平低,服务质量差,安全隐患突出。还有一些地区没有开展农村职业教育,农村劳动力就业技能水平低,不利于建设幸福乡村。

3、通过调查我们发现,许多农村提升农村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大力推进乡镇综合文化站、村民中心、文化广场、体育健身点、农家书屋等文化服务设施建设(如图六)。扶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发展。深入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村电影放映等文化惠民工程。但是一些乡村“农家书屋”的图书种类过于单一,远远不能满足农民群众多样化的文化需求。有些乡村的体育健身器材装备地点缺乏科学规划,安装在人烟稀少的马路边,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而且有的体育健身器材日晒雨淋,多处损坏,不能继续使用。

图六:体育健身器材

4、通过调查我们发现,许多乡村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提升。乡镇加大投资,增添设备,建强村级卫生室(如图七)。设置诊断所、治疗室、药房、观察室的标准化卫生室。但由于财力有限,对村卫生室公共设施的投入不足,致使一些村卫生室基础建设滞后,不能满足就医需求。而且大部分乡医年龄偏大,知识老化,

适应新医学模式需要的知识和技能不够,特别是预防保健等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欠缺,对公共卫生工作正常有序开展存在一定困难,对应对和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留有隐患。

图七: 卫生室

5、通过调查我们发现,许多乡村提升农村社会养老和救助水平。完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发展农村养老服务业,加强敬老院和农村互助幸福院建设(如图八),全面提高农村互助幸福院建设水平,加强指导、科学管理,确保规范运行、良性发展。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完善农村社会救助体系,加大对残疾人生产扶持和救助力度。但是一些乡村养老机构的硬件条件都相对较差,有的甚至数年都没有钱维修更换设备,难以吸引老人入住。而且除了价格和硬件条件,高素质护工难寻,服务缩水也导致乡村养老机构入住率不高。

图八:养老院关爱老人

(三)“山、水、林、田、村”人居生产环境

1、通过调查我们发现,许多乡村加快山地绿化工程。合理进行植物配置,加强植物配植与所在地段地形地貌的结合,营造丰富多样的植物景观空间。优化种植结构,疏密结合,常绿与落叶树种混交。在山上和陡峭山坡进行密林栽植,缓坡和平地进行疏林栽植,在保证生态环境的基础上,提升山林的使用价值。

2、通过调查我们发现,许多乡村稳步推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开展地下水保护行动,对严重超采区,除生活用水外,不再审批新的机井。合理利用有限的水资源,继续实施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建设。

3、通过调查我们发现,许多乡村加快农业生态工程建设。新增绿化工程,新增造林面积,发展花卉苗木基地,强力推进民营造林和义务植树活动,抓好房前屋后及庭院内部绿化(如图九)。

图九:房前绿化

4、通过调查我们发现,许多乡村开展土地整理和农田开发建设(如图十)。健全完善耕地保护机制,推进粮食主产区土地整治和元固乡中低产田改造等项目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图十: 农田开发

5、通过调查我们发现,许多乡村开展村庄环境整治。建立村庄环境卫生日常维护、管理机制,普遍建立垃圾集中存放点,配备村级清洁员,实现卫生保洁工作常态化(如图十一)。

图十一: 垃圾集中存放点

第四章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幸福乡村建设情况的调查问卷分析

本次调查问卷实际发放500份,实际收回480份,其中有效的为460份。为了保证此次调查的有效性,我们分别从年龄、收入、职业不同的人群进行调查。

图五:建设幸福乡村的重要性

通过问卷了解到,约有75%的人认为建设幸福乡村非常重要,有20%认为建设幸福乡村不重要,仅有5%认为无所谓(如图五)。建设幸福乡村是造福农民的最大民生工程。建设幸福乡村从广大农民看得见、摸得着的安居工程、环境整治等方面入手,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全面提升群众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数,是造福农民的最大民生幸福工程。建设幸福乡村是新形势下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必然要求,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是改变我国农村落后面貌的根本途径,是系统解决"三农"问题的综合性措施。因此,建设幸福乡村至关重要。要加大建设幸福乡村的宣传力度,强化群众对幸福乡村建设的知晓度、认可度、参与度,鼓励和引导广大群众自助自愿投工、投劳、投资,建设幸福乡村。让农民群众意识到建设幸福乡村的重要性,成为建设幸福乡村的的直接受益者。

图六:建设幸福乡村最先需要解决的问题

图七:对所在乡村不满意的地方

分析问卷发现,有四分之一的人认为建设幸福乡村最先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基础设施建设,约有六分之一的人认为建设幸福乡村最先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公共服务水平建设(如图六)。在对乡村不满意的地方调查问卷中发现,有44%的人认为乡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不合理,有32%的人认为乡村的医疗卫生条件差,有12%的村民认为乡村的治安状况不理想(如图七)。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有利于改善农村的生活条件,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让农民充分享受现代文明,促进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的改变。同时,完善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能够不断丰富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营造一种和谐的社会环境,促进社

会融洽,使广大农民产生社会认同感和归属感,减缓社会矛盾和冲突。只有把基础设施建设搞好,农村的文化建设,政治建设等才有可能,所以基础设施建设的作用非同小可。健全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是全面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全面推进小康社会的迫切要求。健全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要满足广大农民对义务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基础设施、文化体育、农技推广、公共安全等基本公共服务的需求,要提升农村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水平,要提升农业科技服务水平,要提升乡村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实现农民“幸福指数”的大幅提升。

图八:村民参与文化活动的热情

通过村民参与文化活动的热情问卷可以得出有49%的乡村基本没有组织过文化活动,有35%的村民对组织的文化活动积极性很高,有14%的农民不去参加文化活动(如图八)。群众文化建设不仅可以提高广大农村群众的科学文化、思想道德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群众文化权利,而且对提升农村群众素质、优化人文环境、树立乡风文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作用。要充分调动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我们应该搭建群众期盼的宣传文化平台,着力建设各种文体活动场所,加强“农家书屋”建设,提升农民综合文化素质技能。应该积极开展群众满意的文化娱乐活动,如扭秧歌、踩高跷、舞狮子,以传统艺术传承文化

脉搏。应积极推广开展“广场舞进村”活动,通过比赛以及汇演的形式逐渐提高群众对广场舞的认知和群众广场舞水平,广大群众在娱乐身心的同时,也展示了新时代农村群众风采。应该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艺演出,将舞台搭到了老百姓家门口,极大地提升全乡广大群众的幸福指数。

二、居民对建设幸福乡村的看法和意见调查问卷分析

图九:希望政府为建设幸福乡村做些什么

图十:对建设幸福乡村前景的看法

我们发现很多人都希望能够通过政府的力量加快建设幸福乡村,改变贫困村落后面貌,有15%的人认为政府应该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有13%的人认为政

府应该提供农业技术指导和专业技能培训,有12%的人认为政府应该扩大农产品销售渠道(如图九)。通过建设幸福乡村前景看法的问卷中我们发现,约有55%的群众认为政府建设幸福乡村的决心很大,终究会取得胜利,25%的群众认为政府流于形式,乡村面貌很难有大变化,有17%的人认为政府力度不够,仅有3%对此漠不关心(如图十)。应该发挥政府的调控作用,推动幸福乡村建设。政府应该加大资金投入,为幸福乡村建设提供财政支持。政府应该强化督查制度,定期督查,综合评比,同时发挥新闻舆论的监督作用,对村庄试点进行跟踪报道,促进整体发展。应该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完善村民代表会议制度、村务财务公开制度、村规民约等基层自治制度,让农民群众充分享有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监督权,切实维护农民群众的民主权利。政府应该科学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建设新型农村、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推进生产经营产业化,农业技术集成化,农业生产机械化,基础设施配套化、农业服务社会化,促进农业生产方式由小农生产向社会化大生产转变。

第五章关于建设幸福乡村的措施

一、从青少年角度

建设幸福乡村是一项长期和艰巨的任务,需要有志气、有知识、有干劲的一代新人。青少年要抓住历史性机遇,以坚定理想信念为核心,明荣辱,树新风,勤于学习、善于创造、甘于奉献,与村民共奋进、与农村共发展。积极实践,激发潜力,提高本领,做敢于创新、善于创新的弄潮儿,让青春在乡村中闪光。为建设幸福乡村,为农村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当好生力军。

二、从居民角度

1、要积极参加文化活动,在物质生活提高的基础上享受精神文明进步带来的丰硕成果。参与“农家书屋”,提升综合文化素质技能。加强体育健身,提高身体素质。积极推广参与“广场舞进村”活动,提高对广场舞的认知和广场舞的水平,在娱乐身心的同时,也展示新时代农村群众风采。

2、要常抓公民道德建设,强化思想教育,提高文明素质。要以“孝”为先,实施家庭美德建设。要积极参与“好婆媳”、“好夫妻”等评选活动,做到尊老敬老、夫妻互敬互爱、科学教育子女。要以“诚”为要,积极参加“信得过产品”、“信得过摊点”等评比活动,树立诚实守信、公平竞争意识。要大力提倡互助互济,动员和组织为鳏寡老人、军烈属及其他贫困户提供帮助,形成邻里互助、团结友爱的风尚。

3、村民要自觉开展农村清洁工程。从现在起,在村内全面开展以生活垃圾集中处理为主要内容的农村清洁工程,改善乡村人居环境。采取“户集、村收、村运、镇处理”的模式,实行垃圾集中无公害处理。建立垃圾处理保洁队伍,环卫设施和工作制度,确保垃圾处理实现完全覆盖。

三、从政府角度

1、政府要抓好乡村的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幸福乡村建设和扶贫重点村建设,连片开发,整村推进土地整治治理、农田水利建设、通村公路硬化、安全饮水工程、安居工程、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和通讯设施建设等,重点抓好路、水、电、房四大基础设施建设。把扶贫移民示范村建设与重点村建设、新农村建设和小城镇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按照相对集中、整齐化经济适用的要求,搞好规划和建设。

2、政府要提高乡村的公共服务水平。加强基础教育、科技文化、医疗卫生、计划生育、社会保障等基础设施建设,逐步使贫困地区群众平等享有公共服务。加大科技培训力度,提高贫困群众素质,激发贫困群众科技致富的主动性。搭建村民文化平台,构筑群众认可的文化服务体系,开展群众满意的文化娱乐活动,提升群众幸福指数。完善农村“新农合”和低保制度,建立健全医疗救助、贫困家庭学生资助和应急救助、临时救助等制度,最大程度地减少因疾病、上学、灾害致贫现象。

3、政府要大力推进“环境整治提升工程”,强化生态建设,实现村村优美。要充分利用宣传栏、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手段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宣传,扩大“以奖促治”政策影响面,引导广大农民积极参与连片村庄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发动农民群众对直接受益的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工投劳,同时大力宣传农村环保科普知识,加强环保法制教育,使环保教育成为培养造就新型农民的

重要内容,切实增强广大农民的环保意识。

4、政府要科学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在深入调查研究、摸清底子、吃透产业扶持政策的基础上,制定科学合理、符合实际、具有可操作性的贫困地区产业发展规划,把增收目标落实到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发展上,把产业落实到具体项目建设上,把项目落实到村组、农户。

5、政府要加强贫困村组织建设。选好配强贫困村村级领导班子,注重从农村致富能手、退伍军人、外出返乡农民工中选拔村干部。提高带领群众发展经济、脱贫致富的本领。通过财政转移支付和党费补助等途径,解决村级组织建设、干部报酬和养老保险、党员干部培训资金问题,调动贫困村干部工作积极性。

6、政府要加大资金投入。一是实施财政奖补。从新民居建设专项奖补资金中优先安排一部分,重点支持幸福乡村计划示范点建设,并根据工作需要,追加专项财政资金支持。二是整合建设项目。整合新民居建设、乡村道路、饮水安全、村庄绿化、农村环境整治、农村沼气、卫生室建设、文体设施、电网改造、有线电视、宽带网络、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等有关涉农项目和资金,按原使用方向、渠道和管理方式集中向幸福乡村示范点倾斜,切实加强示范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三是创新金融支持方式方法。金融部门要加快制定支持幸福乡村的指导意见,探讨以农村新民居居住权、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农村废弃地使用权等做抵押,为幸福乡村提供贷款,支持农民合作的新农村建设开发公司,破解幸福乡村资金瓶颈制约。四是聚集社会资金。通过“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村企共建、社会资助捐建等方式建设示范村。

7、政府要严格督导考核。将幸福乡村示范村建设纳入年度考核内容,加强动态检测和跟踪问效,一月一汇报、一季一调度,半年一督查。年终对建设成效显著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对建设成效不明显的要通报批评,对完不成规划建设任务的单位实行评先否决。

美丽乡村建设参观心得体会

美丽乡村建设参观心得体会 美丽乡村,是指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时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等具体要求。以下关于美丽乡村建设参观心得体会三篇,仅供参考。 范文一 此次参加市委党校春季主体班赴杭州开展的教学活动,感到组织有序、安排紧凑、学习内容丰富多样,让学员开阔了眼界,收获了知识,增进了友谊,为我们下一步开展工作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杭州的美丽乡村建设,走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前列,连续11年被评为浙江省“千村示范万村整治 ”优胜单位,桐庐县、临安市、淳安县和富阳市先后获得“浙江省美丽乡村创建先进县”称号。学习了杭州市社科院经济所所长、研究员、留日学者周旭霞的《智慧经济与杭州发展新思维》和杭州市城乡统筹办常务副主任娄火明《关于美丽乡村建设的新型业态培育问题》等课程以及参观杭州转塘街道和谐社区建设后,感慨万千,对中国美丽乡村建设、新型城镇化道路和新型业态培育等有了更高、更新的认识,感到城乡互融、产城融合的美丽乡村建设的梦想,不是传说而是现实,并将会在更加广阔的大地上实现。 一、美丽乡村建设要汇集各方力量,确保整体推进 杭州市委、人大、政府高度重视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体制机制健全,政策体系全面完善,工作措施得力有效,不断强化组织领导,持续加大资金投入,形成了完善的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体系。 1、健全组织机构

先后建立由市领导挂帅的市“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领导小组、市中心村建设工作推进领导小组、市“风情小镇”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2012年,根据《关于对市级非常设机构及其负责人进行调整的通知》精神,将上述领导小镇整合成杭州市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推进协调小组,同时履行市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工作协调小组职责。 2、完善政策体系 2009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开展杭州市“风情小镇”创建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开展中心村培育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推进“三江两岸”生态景观保护与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开展美丽乡村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建设美丽乡村精品线路和精品区块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开展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美丽乡村建设政策意见和资金管理办法,具有丰富的内涵,美丽乡村建设的规划全面、目标明确、举措有力、要求具体,使全市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美丽乡村建设政策体系。 3、保障财政投入 目前市级财政每年扶持美丽乡村建设资金接近10亿元,其中,中心村建设4亿元、精品村建设3亿元、“三江两岸” 整治2亿元,“百千”工程和风情小镇资金5700万元。按照区县市1:1配套的资金扶持政策,每个中心村扶持资金超过2500万元、每个风情小镇超过1000万元、每个精品村超过800万元。这个标准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是少有的。桐庐县的“普惠制”对创建村三年投入不少于100万元,临安市对经考核验收达到创建标准的行政村,根据村人口规模实行以奖代补。精品村、特色村和整治村分别按照人均1500元、800元和30万元/村的标准补助。所在镇(街道)给予创建村30%、20%、10%的配套资金补助。余杭区财政对美丽乡村精品村、重点村、一般村分别给予700万元、500万元、350万元的奖励,街道按区财政奖励资金50%配套。 4、合力整体推进

XX村美丽乡村建设典型经验材料

XX村美丽乡村建设典型经验材料 XX村美丽乡村建设典型经验材料 XX村位于XX乡东部,是乡政府所在地,全村有6社326户1461人,有耕地3786.7亩,人均2.6亩,20xx年末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为5935元。去年以来,XX村按照“管理民主、村风文明、产业发展、环境优美、社会和谐”总体目标,以增加农民收入、提升农民生活品质为核心,以村庄建设、环境整治为突破口,协调推进产业发展和社会管理,加快美丽乡村建设步伐,着力打造农民幸福美好家园,村民的满意度和幸福指数不断提高。 一、整合资源,村庄建设明显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基础和前提条件。XX乡村两级坚持统一规划、统一管理、县、乡、村组和农户整体联动,制定了X X 村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加快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设施功能逐步完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一是有效整合项目资源。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司其职、各记其功”的原则,通过项目带动、资源整合,最大限度的发挥了各类项目的聚合效应,把有限的资金用在了“刀刃”上。有效整合道路通畅、危房改造、农业综合开发、乡镇幼儿园建设、体育惠民工程、扶贫开发、小城镇建设、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等项目资金917.9万元,省、市、县三级财政投入资金300万元,群众自筹138万元,为X X村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了充足

的资金保障。二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通村道路、供水、排水、供电、通信、网络等基础设施,实施危旧房改造50户,硬化村内道路7.05公里,修建排洪渠4公里,整修梯田2500亩,修建田间生产道路3条4公里,修建太阳能光伏电站1处,安装太阳能路灯50盏,XX村给水、排水系统完善,管网布局合理,饮用自来水符合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全村自来水入户率、村内主次干道铺油硬化率、通电率、主干道和公共场所路灯覆盖率、电话、网络、广播电视“三网”通户率均达到了100%。三是完善公共服务设施。积极整合项目资金,新建村部1处,配套建成了村文化活动室、村卫生室和农家书屋;投资450万元,新建占地6亩的幼儿园1座,建成功能齐全的三层教学楼一幢,配齐配全了教育教学设施;以乡村舞台建设为契机,建成了集休闲娱乐于一体的文化体育活动中心,硬化场地3500平方米,布置篮球场地2个,羽毛球场地2个,安装室外乒乓球台4张,建成健身长廊一处,安装健身器材20台件,XX村公共服务条件大幅度改善,建成了服务功能完善、渠系道路配套、娱乐设施齐全、绿化亮化同步的新型农村社区,村庄建设水平全面提升。 二、优化结构,富民产业明显提升。大力发展富民产业是农民致富增收的核心,是建设美丽乡村的物质基础保障。XX乡村两级结合村情实际,依托现有资源,发挥比较优势,坚持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以市场为导向,大力发展特色优势

美丽乡村建设标准

美丽乡村建设国家标准 一、编制背景 2012年11月8日,党的十八大召开,在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了“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的任务和目标。美丽中国的建设重点和难点在于农村。2013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要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乡村。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是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需要;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永续发展的需要;是强化农业基础、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需要;是优化公共资源配置、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的需要。国家财政部、国务院农村综合改革办公室、农业部等相关部委纷纷出台一些措施和政策来推动美丽乡村的建设。国务院农村综合改革工作小组于2012年发布了《关于开展农村综合改革示范试点工作的通知》(国农改〔2012〕12号),开展了以美丽乡村建设等十项主要改革重点的示范试点。2013年7月,财政部发布了《关于发挥一事一议财政奖补作用,推动美丽乡村建设试点的通知》(财农改[2013]3号),决定将美丽乡村建设作为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的主攻方向,启动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农业部办公厅也于2013年初发布了关于开展“美丽乡村”创建活动的意见(农办科[2013]10号)。全国各地已全面拉开美丽乡村的建设。 近年来,随着美丽乡村建设的不断推进,涌现出了浙江安吉、福建长泰、贵州余庆等美丽乡村建设先进典型,农村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农村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依然存在农村公共服务资源配置效率低、管理水平不高、城乡区域差别大等突出问题。农村作为社会最基层的单元,与城镇相比,整体存在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基础薄弱、农民素质低等劣势,在如何实现“美”的过程中,在建设主体内容、建设技术、运行维护、服务及评价等各个环节上依然缺乏统一的技术指导;普遍存在重建设轻管

镇美丽乡村建设情况简介

镇美丽乡村建设情况简介 Final approval draft on November 22, 2020

xxx美丽乡村建设情况简介 今年来,我们紧抓xxx的机遇,积极打造xxx的目标,按照“净化先行、绿化跟进、硬化基础、美化提升、亮化增色”的思路,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实现了镇域镇貌新发展,农民生活新提高,村容村貌新变化。 一是高标准整治环境卫生。投资200万元,组织xx公路沿线xx个村整村联动集中整治,群众投劳3万余人次,出动车辆1万余台次,搬运砖块300余万块,平整土地80余亩,清理垃圾2万余方,拆除厕所、违法建筑560座,硬化道路2 公里,xx、xx、xx村安装路灯58盏。对xx路和主干公路沿线的130户群众实施了土墙换砖墙和门头改造。同时组建了40名保洁员队伍,公路沿线放置垃圾缸70个,购置垃圾桶70个,配备保洁车22辆,各村建设了垃圾屋,制定了村规民约和环境卫生公约。 二是高品位建设文化墙。按照“一村一特色、一墙一风景”的原则,突出“xxxx”这一主题,主要宣传“农耕文化、湖山美景、苹果产业、文化娱乐、孝道文化”等正能量,投资100万元,建设文化墙2.2万平方米,人工手绘墙体画280副,把文化墙体建成群众欢迎的政策明白墙、科技指导墙、文化传承墙、美德教育墙、环境美化墙,提升群众生活的品位。 三是高起点建设绿色长廊。投资230余万元,从xxx村到xx村15公里U型旅游环线建成绿色文化长廊,栽植各种花树22万余株,其中雪松2510株、红叶李1100株、黄杨球600株、冬青球2376株、大叶女贞500株、单枝冬青20万枝,种植三叶草6000平方米,建设花坛1.2万平方米,实现了三季有花,四季常青。建成xx、xxxx、个重点示范村。

国家标准《美丽乡村建设指南》

国家标准《美丽乡村建设指南》 编制说明 《美丽乡村建设指南》国家标准起草组 2014年12月

国家标准《美丽乡村建设指南》 编制说明 一、背景 2012年11月8日,党的十八大召开,在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了“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的任务和目标。美丽中国的建设重点和难点在于农村。2013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要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乡村。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是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需要;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永续发展的需要;是强化农业基础、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需要;是优化公共资源配置、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的需要。国家财政部、国务院农村综合改革办公室、农业部等相关部委纷纷出台一些措施和政策来推动美丽乡村的建设。国务院农村综合改革工作小组于2012年发布了《关于开展农村综合改革示范试点工作的通知》(国农改〔2012〕12号),开展了以美丽乡村建设等十项主要改革重点的示范试点。2013年7月,财政部发布了《关于发挥一事一议财政奖补作用,推动美丽乡村建设试点的通知》(财农改[2013]3号),决定将美丽乡村建设作为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的主攻方向,启动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农业部办公厅也于2013年初发布了关于开展“美丽乡村”创建活动的意见(农办科[2013]10号)。全国各地已全面拉开美丽乡村的建设。 近年来,随着美丽乡村建设的不断推进,涌现出了浙江安吉、福建长泰、贵州余庆等美丽乡村建设先进典型,农村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农村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依然存在农村公共服务资源配置效率低、管理水平不高、城乡区域差别大等突出问题。农村作为社会最基层的单元,与城镇相比,整体存在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基础薄弱、农民素质低等劣势,在如何实现“美”的过程中,在建设主体内容、建设技术、运行维护、服务及评价等各个环节上依然缺乏统一的技术指导;普遍存在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使得美丽乡村的建设成果无法得以有效的巩固和持续发展。 标准化是美丽乡村建设的抓手和创新驱动力。2010年国标委首次将安吉美丽乡村标准化建设列为第七批农业标准化试点项目,创新地将标准化的应用从农业、工业逐渐转向为美丽乡村、社会治理等更为广阔的领域,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美好乡村建设演讲稿

关于美好乡村建设 聂苏 (2012年8月) 讲5个问题: 1、什么是美好乡村建设? 2、美好乡村为谁而建?谁来建设? 3、美好乡村建设有哪些模式? 4、乡村社区如何建设才美好? 5、美好乡村建设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一、什么是美好乡村建设? 在新农村建设中提出美好乡村建设,两个概念有很大相关性,但又各有侧重。 多数情况下,美好乡村建设与新农村建设两个概念,可以当作一回事来用。(因为他们的工作对象是一样的,都是推进农村工作的,都是为了解决三农问题的。) 1、美好乡村建设与新农村建设的区别。 第一,内涵范围有差别,一个内涵广泛一些,一个内涵具体一些。新农村建设是长期历史任务,美好乡村建设是现实着眼点。可将美好乡村建设看作新农村建设进程中的一项工程。(四川:新农村建设综合体,浙江:美丽乡村建设,河南:新型农村社区建设) 第二,针对性有差别,一个针对三农全面问题,一个针对城乡巨大差别。在各地城市建设突飞猛进之后,乡村建设过于滞后的局面,已经难于为继了。

第三,操作主体有差别,一个由中央主导,一个由地方主导。 ①目前新农村建设对面上的推进措施,主要是由中央主导的。从统筹城乡发展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从强化社会管理和建设到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主要任务是落实中央的规定运作。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近些年来所采取的一系列关注民生的措施,受益最多的是农民。中央在财力增长的条件下,逐步扩大公共财政对农村的覆盖面,努力方向是让农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城乡二元结构的旧格局有望逐步突破。 必须承认,长期以来城乡二元结构的旧格局,是一种“制度落后”的表现。(发达国家社会保障,从摇篮到坟墓。印度虽落后,有种性歧视,没有城乡歧视。英国:全民免费医疗。朝鲜:金牌选手奖励平壤户口) 因为城乡二元结构的存在,很长时期以来我国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没有得到充分保障,过去农村公共服务靠农民集资才能开展。 这些年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规模和质量有很大提高,但要完全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还需要一个较长期的过程。 在今后新农村建设进程中,中央会进一步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努力缩小城乡区域之间的基本公共服务差距。 这件事情自上而下推动,主要包括:公共教育、劳动就业服务、社会保障、基本社会服务、医疗卫生、人口计划生育、住房保障、公共文化,路、电、邮、能源等基础设施,生态环境保护和补偿。基层的主要任务是抓好政策落地。

美好乡村法治文化建设汇报材料

美好乡村法治文化建设汇报材料 根据《关于开展美好乡村法治文化建设活动方案的通知》(农办〔20xx〕41号)文件精神,我区结合中心村建设实际,积极开展美好乡村法治文化建设活动,美好乡村建设与农村法治文化建设同步发展,并取得良好的效果。 一、加强法制文化阵地建设,促进农村法治文化宣传 随着美好乡村建设项目的全面启动,利用村农家书屋与法治书屋有机融合,设立美好乡村中心村法律图书角、法制宣传栏、法治文化墙、建设法治文化广场等平台,大力宣传传统法律文化,逐步形成具有符合美好乡村中心村特色的农村法治文化,让农民对普法宣传效果看得见、摸的着、记得住,并从中尝到甜头,得到“实惠”。如马洼村投资22万元,建设了马洼村法制广场。在法制广场里,人们可以阅读到很多的法律小常识,以及与村民们戚戚相关的法律法规内容。让村民们能利用生活的闲暇,了解相关法律知识。在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土地征用、美好乡村建设项目的招投标、农民工权益的维护,都与法律法规息息相关。美好乡村建设中心村村支两委大力推进法治文化建设工作,有计划分步骤地进行,注重选择农民身边需要的法律,开展普法互动活动,实现了农民从被动接受向主动关注的转变。 二、完善农村民主制度,构筑安定有序的法治屏障 深化民主法治村(社区)创建。每个中心村都成立了村

民理事会,加强对中心村建设项目的管理与监督。制定村规民约,强化村民自治,切实保障广大农民群众依法享有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民主权利,让广大农民真正成为农村社会管理的主人,成为民主制度的直接受益者,切实体现“以人为本”,从而不断促进广大农民群众民主意识、法治意识的提高,实现农村社会的稳定与进步。 三、加强道德文化建设,构建和谐农村的精神支撑 构建和谐法治美好乡村,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不仅要从法律制度上维护社会稳定、保障社会的公平正义,还要提供教育和引导,从道德文化上营造谅解宽容的和谐意识,提供和气、和睦、和谐的精神支撑,为法治和谐农村奠定广泛的群众基础和坚实的社会基础,形成社会进步的凝聚力,促进农村形成学法律、讲道德、树新风的文化氛围,建设真正意义上的美好乡村。大力开展道德讲堂活动,积极开展各类好人的评选活动,制作“好人榜”,宣扬正能量。 通过经常性的法治文化宣传和倡导,通过在各村建设法治宣传栏和到各村开设法治讲堂,通过“以案说法”、“以案释法”、现身说法等形式,法治观念逐步深入人心,运用法律手段解决矛盾纷争,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正在成为更多农民的首选。农村的法治水平正在向建设较高层次现代法治文化的方向提升。

美丽乡村情况简介

美丽乡村情况简介 美丽乡村情况简介 **村现有9个合作社,415户,1503人,农村劳动力941人,耕地面积5950亩,XX 年农村经济总收入288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547.5元,比XX年增加907.2元,增长9.5%。全村整村流转土地5500亩,建成日光温室130座,钢屋架大棚80座,露地葡萄1680亩。目前全村已形成以玉米制种、设施蔬菜、露地葡萄、肉牛养殖、劳务输出为特色的产业格局。 近年来,村党支部、村委会按照“生产专业化、生活社区化、环境田园化、农民知识化”的要求,以农民持续增收为核心,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完善和规范土地流转运行机制,重点抓好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千头肉牛养殖小区、荒漠区日光温室示范区、现代化玉米制种基地、露地葡萄种植基地建设任务,在基础设施建设、社会管理创新、劳动力技能培训三个方面实现较大转变,促进全村经济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一、玉米制种四化基地建设情况。 近年来,我村按照“稳定基地、规范管理、持续发展”的思路,加强玉米制种基地规范化管理,以建设国家级杂交玉米种子优势繁育示范基地为目标,继续推进土地流转,全力打 造玉米制种“四化”示范基地。在巩固完善土地整村整社流转运行机制的基础上,与奥瑞金公司合作,流转土地5500亩,建成国家级玉米制种核心示范区1300亩,主要推广玉米制种“三系”配套、机械化播种收获、测土配方施肥和高效节水技术。“四化”示范基地的建设,突破了制约种子精确化、机械化生产的土地瓶颈,建立了企业与农户持续、稳定合作的长效机制,探索了促进种业健康发展、农民持续

增收的新路子,推动了传统种业向现代种业的过渡,对加快农业新技术、新成果的转化应用和现代种业发展步伐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情况。 近年来,我村园区建设按照“项目带动、科技支撑、突出主业、提升效益、做 靓特色、示范引领”的宗旨,以发展优势精品蔬菜为方向,以生态有机质栽培为特色,以“育苗中心、日光温室、连体拱棚”建设经营为重点,加大蔬菜新品种引进推广力度,加快节水新技术推广步伐,着力提高科技装备水平和市场营销能力。园区投资600万元,建成高标准大跨度日光温室30亩,钢架大拱棚XX年产5000立方米日光 温室基质生产线一条。推广日光温室生态有机质无土栽培技术21座,引进试验新品种30多个,推广有机质无土栽培、配方施肥、膜下滴灌等新技术12项。建成露地蔬菜膜下滴灌技术300亩,示范推广日光温室智能化管理技术提高日光温室科学管理水平,强化育苗中心功能,促其达产达标,育苗中 心年繁育蔬菜种苗达到XX年经济收入可达到3XX年园区投资60万元,修建占 地5000平米的联栋拱棚一座,开展蔬菜新品种试验展示。 三、养殖小区情况。 XX年,该村抢抓县镇出台扶持奶肉牛发展的优惠政策机遇,充分利用整村土地流转后丰富的玉米秸秆资源优势和本村肉牛养殖大户较多的实际,结合“四化”示范村建设,把发展肉牛规模化养殖作为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重点,采取“政策宣传引、外出观摩学、制定政策推、整合资源促”等措施,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技术指导,统一扶持政策、分户饲养、自主经营”的模式,在村北部荒滩新建千头肉牛养殖小区一处。 该养殖小区占地面积77亩,计划总投资280万元,建成高标准双列式牛舍13栋,按照规模养殖、人畜分离、生态环保的要求,分为生活区、养殖区、饲草区、晒粪场四个功能区,配套建设完成修砌围墙480米,硬化主干道路200米,排污管道350

美好乡村建设工作总结

武阳乡方村美好乡村建设工作总结 一、基本状况 方村,原名江村,有史七百余载。地处歙县南乡大洲源双溪河下游,坐落于皖浙交界白际山余脉丛山之中,东邻洽河、南依虎坝,西接武阳村,北连新近发现的有皖南土楼群之称的阳产自然村。境内峰峦叠翠,水清见底,龙岩尖凌空于村之东北方,虎坝山耸立于村前,村后背依雄劲的后山尖。俯瞰方村,犹如三星鼎峙,气象宏伟。村庄环绕双溪河三面,其河波光潋滟,澄净如练。方村乃“人行明镜里,鸟度屏风中”之画里村落,自然风光,美不胜收。 方村自然条件优越,气候宜人,四季分明。全村由村、方岭下、车川、山旗寨、铁坞太、虾形等自然村落组成,2008年3月村级区域规模调整后,耕地面积2000多亩,园301亩,山林3638亩,人口1600余人,丰富的林、茶、桑、果、菊花等农林产品资源,有着巨大的经济发展潜力。 近年来,村两委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依靠党的富民政策,紧密团结全村干部群众,积极把握发展机遇,发挥当地产业优势,做亮中心村,做优环境,因村制宜搞创建,根据条件搞整治,创新破难,促进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使村级经济得到一定的发展,村容村貌得到很大的改变。。2013年村集体收入达5万元,人均纯收入10800元,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 二、建设成果 在县、乡政府的正确指导,村两委的全力部署,全村村民的大力支持下,方村美好乡村建设开展的如火如荼,进程非常顺利。

(一)加强宣传发动,争取美好乡村建设工作的主动 美好乡村建设工作是一项艰苦的工作,但能够为老百姓带来实惠,推动农村社会改革,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生活方式转变、环境提升、文化娱乐繁荣、民主法制普及,因此我乡以全力实施美好乡村建设为重点,做好发动和宣传工作,使广大村民家喻户晓,积极参与。同时调动村里党员、组长、村民代表的积极性,积极投入方村美好乡村建设。在建设过程中,广泛采纳党员、组长、代表们的意见,共同谋划建设项目。通过宣传发动,使美好乡村建设工作得到了全体村民积极响应和大力支持。 (二)制定建设规划,提高美好乡村建设的效率 为做美、做绿、做靓中心村,我乡去年委托浙江华宇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对方村进行规划设计。以建设布局合理、经济适用、环境优美、交通便捷、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的居住区为目标,对健身广场、休闲广场、停车场、道路交通和绿化、给水排水、污水处理、电力电讯、部分居住房等进行设计规划,为方村以后的美好乡村建设打下基础。 (三)美好乡村建设项目进展情况 武阳乡以美好乡村建设为平台,推动方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集中力量办群众个人办不了且群众需要办的大事、实事;以“抓项目、增后劲、促发展”为抓手,抢抓机遇、抢抓时间,自加压力,使美好乡村的项目建设如火如荼的进行。根据方村的实际,方村美好乡村建设情况进展情况如下: 1、水口项目:已完成招标,项目投资35万元,目前正在准备征地事宜,预计本月开工。 2、停车场、护岸项目:停车场投资30万元,护岸项目投资50万元,

XX村“美丽乡村”建设亮点工作汇报

XX村“美丽乡村”建设亮点工作汇报 全省“农村面貌改造提升”工作开展以来,XX市XX区XX 乡XX村立足本村实际,提出了“壮大特色产业,打造魅力XX村”的发展思路,主动发力,攻坚克难,全力推进以“环境整治、民居改造、基础设施配套、公共服务提升、生态环境建设”为重点的五大工程,办好15件实事,通过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措施,各项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现将主要工作亮点汇报如下: 一、“造血+融血”,解决筹资瓶颈 资金问题是农村面貌改造提升工作的“核心”,更是村集体发展的关键。XX村牢牢抓住资金筹措这一“牛鼻子”,一方面充分发挥村集体主观能动性,加大投入力度,整合农业水利工程、一事一议等项目资金26万元,用于美丽乡村打造,畅通专项资金拨付“绿色通道”。另一方面广泛争取社会各界力量,通过帮扶部门、帮扶企业多渠道筹集工作资金,今年以来,全村累计筹措资金600余万元,新打机井2眼,实施改厕203座,对村内所有道路实施了硬化、安装太阳能路灯40盏,新建600平米的村民中心及4000平米的村民文化广场各一座,为实现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障。 二、“队伍+试点”,强化工作推进

为深入推进农村面貌改造工作扎实开展,着力打造美丽幸福乡村,XX村创建了“2+2”工作推进模式,即“完善两支队伍”:完善由乡包村领导和包村干部、驻村工作队员组成的工作指导队伍;由村两委委员、党员代表、村民代表组成的工作老实队伍;两支队伍协调配合,分工协作,全力推进改造提升15件实事,确保各项任务高质量完成。 在推进改厕改造工程中,该村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出适应北方农村实际,造价低廉、环保卫生的新型改厕模式。投资40余万元,新建粪尿分集式卫生生态型旱厕203座,实现了粪尿分集化、无害化处理。新模式改厕工作的完成受到了省爱卫办、市、区相关领导和部门的一致好评,将XX村作为全市试点和典型经验供兄弟县区学习。 三、“引进+走出”,抓大特色产业 坚持将农村面貌改造提升与壮大主导产业相结合,通过产业发展增强村集体经济造血功能,增加农民收入。一是“引进来”,充分发挥龙头带动作用,由村内致富能手联合成立了“振云农业专业合作社”,注册资金500万元,流转土地510亩,主要经营绵羊养殖和油用牡丹种植。鼓励农民以土地入股,目前共有50户村民参股,合作社养殖绵羊6000只,种植油用牡丹400亩。二是“走出去”,按照“依托城市、服务城市”的发展思路,充

美丽乡村项目计划介绍

美丽乡村项目计划 2014年4月, 国家发布了美丽乡村建设指南:指南涵盖了美丽乡村的村庄规划、村庄建设、生态环境、经济发展、公共服务、乡风文明、基层组织、长效管理八个方面的内容与要求。 村庄建设包括了生活设施(道路、桥梁、饮水、供电、通信)与农业生产设施(土地整治与保护、农田水利设施治理、现代化农业生产设施) 生态环境包括污染防治(农业污染防治、工业污染防治、生活污染防治)、生态保护与治理、村容整治(村容维护、环境绿化、厕所改造、病媒生物综合防治) 公共服务包括医疗卫生、公共教育、文化体育、社会保障、劳动就业、公共安全、便民服务等。 经济发展涉及农业、工业与服务业,就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重中之重。 当前,制约美丽乡村建设最大的瓶颈就是乡村的经济发展,将农业、自然资源与服务业有机结合起来,就是推动美丽乡村建设与业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1、就地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直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民致富增收与地方经济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2、吸引年青劳动力就地就业,减少留守儿童与老人,促进社会与谐发展;有利于改善与提高乡村旅游地居民的卫生条件、生活习惯、生存意识及当地居民文化水平等功效,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3、提高农副产品及二、三产业附加值,延长产业链,促进经济结构优化调整。 4、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与生态环境建设、推进农村社会事业、农村文化建设、城乡文化交流发展,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5、通过农业+自然资源+服务业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结合国家的相关政策,在美丽乡村建设业务领域,我们针对各区域 的特点,为个项目提供如下全过程的服务: 一、评估乡村资源 1、自然资源评价体系 包含:生态环境评估、土地资源评估、空间资源评估、景观资源评估 2文化资源评价体系 包含:文化资源社会效益评估、文化资源经济效益评估、文化资源可持续效益评估 3综合资源评价体系 包含:产业资源评估、地域吸附力评估、受众群体评估、同质化吸附力评估 二、构建乡村基底 1、乡村生态环境:生态保护、生态修复、生态可持续发展等。 2、乡村基础设施:污水处理、环卫设施、道路亮化等。 3、乡村风貌打造:软景景观风貌、硬景景观风貌、建筑构筑风貌等。 4、乡村产业格局:结合各地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形成当地特色产业。

美丽乡村项目介绍

美丽乡村建设(The beautiful countryside) 概念: 是指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五中全会(2005年10月)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时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等具体要求。 在2013年,主席在美丽乡村建设中作出指示,实现城乡一体化,建设美丽乡村,是要给乡亲们造福,不要把钱花在不必要的事情上,比如说“涂脂抹粉”,房子外面刷层白灰,一白遮百丑。不能大拆大建,特别是古村落要保护好。即使将来城镇化达到70%以上,还有四五亿人在农村。农村绝不能成为荒芜的农村、留守的农村、记忆中的故园。城镇化要发展,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也要发展,同步发展才能相得益彰,要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建设意义: (一)创建“美丽乡村”是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确定了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任务.农业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容,开展“美丽乡村”创建活动,重点推进生态农业建设、推广节能减排技术、节约和保护农业资源、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是在农村地区建设美丽中国的具体行动. (二)创建“美丽乡村”是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推进农业农村经济科学发展的需要.近年来农业的快速发展,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是建立在对土地、水等资源超强开发利用和要素投入过度消耗基础上的,农业乃至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越来越面临着资源约束趋紧、生态退化严重、环境污染加剧等严峻挑战.开展“美丽乡村”创建,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加强农业资源环境保护,有效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发展道路,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农业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 (三)创建“美丽乡村”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水平的需要.我国新农村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总体而言广大农村地区基础设施依然薄弱,人居环境脏乱差现象仍然突出.推进生态人居、生态环境、生态经济和生态文化建设,创建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是新农村建设理念、容和水平的全面提升,是贯彻落实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的实际步骤。 新农村建设与建筑节能 民用建筑和单位面积的商品能耗量都高于城市建筑

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情况汇报(3篇)

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情况汇报(3篇) 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情况汇报第一篇: 望海镇地处界首市沙南中部,镇域面积54平方公里,人口5.5万,辖12个村委会。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美丽办的业务指导下,望海镇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群策群力,提前谋划,科学施工,先后筹资630余万元,扎实推进我镇美丽乡村建设。现就我镇有关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做法 (一)成立组织,夯实建设基础 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将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作为我镇中心工作来抓。成立了由镇党委书记任组长、镇长任副组长的美丽乡村建设领导小组,分管领导担任常务副组长,土地、财政、城建等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及时分解任务,各司其职,同抓共管。市委徐书记和相关部门领导多次莅临望海镇陆集村调研指导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对我镇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等提出指导意见。我镇按照“科学规划,分期建设”的原则,制定了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 (二)整合项目,形成建设合力

陆集村是2016年省级中心村,按照“政府补助一点,项目整合一点,群众自筹一点”的办法,积极开辟筹资渠道,全力保障建设投入,通过召开会议、现场办公、情况通报等形式,及时研究解决出现的困难和问题,调整力量部署,把美丽乡村建设与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农业产业化、危房改造、扶贫道路、水利兴修等项目等建设项目结合起来,对美丽乡村试点村陆集村予以重点倾斜。形成“政府主导,群众主体,社会参与”的资金投入格局。目前陆集村共整合各类资金600余万元,集中打捆投入,有效拓宽了建设活动的资金投入渠道,为提高建设效果提供了项目和资金保障。 (三)发动群众,形成共建氛围。通过制定“村规民约”,采取抓两头、促中间,一方面发动党员干部在建设活动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带动周边群众。另一方面,采取“面对面”交流、分户走访动员等多种有效形式,加大对“观望户”、“钉子户”、“无人户”的思想发动,广泛动员群众积极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在建设过程中,共引导群众投工投劳200余人次,落实群众自筹资金5余万元。 (四)整治环境,美化村容村貌。拆除旧房及乱打乱建20多处,面积5000多平方米。在全村新建1个垃圾中转站、投放垃圾桶500个,投资16万元深挖疏浚东沟、西沟1800米。每年以18万元聘请专业保洁公司对全村主要路段、公共场所进行日常保洁,实现垃圾“村收集、镇转运”。切实

美丽乡村建设指南情况介绍说明

美丽乡村建设指南 (GBT32000-2015)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美丽乡村的村庄规划和建设、生态环境、经济发展、公共服务、乡风文明、基层组织、长效管理等建设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指导以村为单位的美丽乡村的建设。 2.规范性引用文件 GB/T 156标准电压 GB 309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 3096声环境质量标准 GB 3097海水水质标准 GB 3838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 4285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 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 5768.1道理交通标志和标线第1部分:总则 GB 5768.2道理交通标志和标线第2部分:道路交通标志 GB 7959粪便无害化卫生要求 GB/T 8321 (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GB/T 16453 (所有部分)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 GB 18596 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GB 19379 农村户厕卫生规范 GB/T 27774 病媒生物应急监测与控制通则 GB/T 29315 中小学、幼儿园安全技术防范系统要求 GB/T 30600 高保准农田建设通则 GB 50039 农村防火规范 GB 50201 防洪标准 GB 50288 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 GB 50445 村庄整治技术规范 DL 493 农村安全用电规程 DL/T 5118 农村电力网规划设计导则 HJ 25.4 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导则 HJ 588 农业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技术导则 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 建标109 农村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美丽乡村beautiful village 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协调发展,规划科学、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宜居、宜业的可持续发展乡村(包括建制村和自然村)。

4美丽乡村建设规划

资溪县美丽乡村建设规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人为核心,强化规划引领,注重景城联动、景村联动、镇村联动、城乡一体,积极构建以县城为龙头、集镇为骨干、中心村为补充的新型生态城镇体系,达到村容美、生态美、庭院美、身心美、生活美的“五美”总体要求。结合整体规划,推动镇村联动建设。要以全域规划的理念,尊重自然、体现特色、传承记忆,编制、完善、提升县、乡(镇)、村三级规划,实现乡(镇)村空间布局、产业发展、土地利用等专项规划相互衔接配套,形成城乡一体的规划体系。(二)美丽乡村建设的总体目标任务 根据省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统一部署,结合我县实际,从全全局出发,着眼长远发展,确立人口相对集中、产业辐射能力强、要素集约、功能多元的宜居、宜业、宜游的中心示范村实施美丽乡村建设,全面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环境,明显提升公共服务水平,达到村容美、生态美、庭院美、身心美、生活美的“五美”总体要求。坚持“党政引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三位一体的建设模式和“农民筹资投劳、整合项目资金、财政奖补资金”三点结合的投入机制,突出村庄规划、建设、管理、经营四个重点,整治农村环境,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公共服务,促进产业发展,提高农民素质;在2015年,我县率先将高阜镇高阜、石陂两个中心村建成各具特色的美丽乡村试点示范村,进一步提升其他乡(镇)美丽乡村建设水平。

(三)、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基本原则 1、坚持规划引导,突出特色。立足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实际,依托自然地理条件,适应资源禀赋和民俗文化差异,突出地域特色,科学编制美丽乡村建设试点规划。 2、坚持以人为本,体现民主。要始终坚持“议”字当先,严格农民民主议事程序,落实农民主体作用,把维护好农民利益放在第一位。 3、坚持试点先行,重点突破。鼓励各地实际先行先试,在局部村点取得重点突破和经验模式后再逐步推开。 4、坚持多元投入,整合资源。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鼓励农民和社会各界投入美丽乡村建设,形成多元投入格局。加大资金整合力度,集中力量办大事。 5、坚持以县为主,统筹推进。继续发挥一事一议财政奖补以县为主的工作机制优势,发挥县级政府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组织规划、指导协调和管理监督等责任,形成齐抓共管、协调配合的统筹推进机制。 (四)、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实施的主要内容 严格按照我县乡(镇)村联动工程、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和美丽乡村建设导则要求,重点实施以下内容: 1、抓好规划编制。按照全域理念,着眼长远发展,修编完善全县乡(镇)村庄布点规划,科学确定中心村、需要保留的自然村,每个行政村原则上规划建设1个中心村。围绕“三区一园”、“四类村”

【谈美丽乡村建设】金句大全

【学习笔记请勿照抄】 谈美丽乡村建设 1、推动每个行政村达到“十个一”目标,即一名义务宣传员、一个道德评议会、一支志愿服务队、一批文明示范户、一部村规民约、一组家风家训、一支农民文艺演出队、一个文体活动小广场或舞台、一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墙、一个身边好人榜。 2、广泛开展村史编撰和文化墙建设,把村史乡情、名人乡贤等通过村史馆、文化墙进行展示,努力打造“留得住乡情、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文明家园。 3、在村居规划上体现风貌美。在村容村貌上体现整洁美。在乡村氛围上体现内涵美。 4、培育“三爱五讲”新型农民(爱党、爱国、爱家乡,讲法治、讲道德、讲文明、讲秩序、讲卫生),建设“四美”家园(环境美、风尚美、人文美、生活美)。 5、只有把群众思想道德的“里子”和村容村貌的“面子”同步推进,才能在优美的环境中培育出群众身边的、活生生的正能量。 6、以点带面、以面推点,次第开花、春色满园。 7、突出“建”,解决基础设施薄弱的问题。突出“治”,解决“脏乱差”的问题。突出“防”,解决生态保护的问题。

8、在统筹上坚持“四个纳入”,即纳入“十个全覆盖”工程、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扶贫攻坚工作、纳入实绩考核,在自觉践行“把民生作为最大的政治”中实现了“协调发展”与“共享发展”。另一方面,在推动上实现“三个统一”。一是统一规划布局,对所辖苏木乡镇、嘎查村进行全面摸底,按照基础设施完善、公共服务便捷、生活环境优美的要求分类推进,形成了科学合理的规划布局。二是统一功能设计,按照“三个美起来”的总目标,聚焦基础设施、产业转型、文化发展、社会保障、基层组织“五位一体”,确定“综合性”功能定位,推进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发展。三是统一落实责任,成立由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领导小组,启动“万名干部下基层”活动,倒排工期,压实责任。9、“十个一”建设(每个村配备一名宣传委员,成立一个道德评议会、一个学雷锋志愿服务队,评选一批星级文明户和文明农民,提炼一套村规民约和家风家训,建设一个小舞台、一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墙、一个善行义举四德榜、一个道德讲堂,开展一项“勤俭持家、致富圆梦”主题活动)。 10、乡风文明“五提倡、五反对”(提倡勤俭持家,反对奢侈浪费;提倡崇尚科学,反对封建迷信;提倡健康娱乐,反对酗酒赌博;提倡孝老爱亲,反对薄养厚葬;提倡村邻和睦,反对邻里纠纷)。 11、在充分尊重和保护现有农村的地形村貌、田园风光、农业业态和生态本底的前提下,尽量“不砍树、不填塘、不占田、不拆房”,从点、线、面推进,抓好居民点、自然村和

美丽乡村建设方案

美丽乡村建设方案 精品文档 美丽乡村建设方案 篇一: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 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 美丽乡村建设是改善人居环境、加速城乡一体化进程、促进经济全面发展、提升我村整体形象的重要举措。根据镇党委、镇政府关于实施美丽乡村建设的部署和要求,结合本村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基本原则 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镇党委、镇政府关于美丽乡村建设的工作部署,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践行群众路线、加快经济发展的有力抓手,按照“实现干净整洁、完善基础设施、保持田园风光、绿化村落庭院、突出特色文化”的要求,全力做好“环境治理、民居改造、设施配套、服务提升”四项重点工作,提升环境质量,加快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促进村级经济全面快速发展。 总体目标: 通过美丽乡村建设,使天星村村卫生设施得到完善,卫生管理水平不断提升,房前屋后常年保持干净整洁,形成长效保洁及垃圾处理机制,彻底解决“脏、乱、差”问题。建设绿色天星村,进村路和主巷道有绿化景观,道路、房前屋后、渠道两旁全部绿化,庭院建花坛,实现环境优美、生态文明、 1 / 22 精品文档 公共服务完善、城乡协调发展的美丽新农村。基本原则:

坚持以民为本,有效改善村民生产生活环境;坚持示范带动,用先进典型带动整体工作开展;坚持长效管理,推动村级环境卫生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坚持全民参与,形成政府主抓、村干部包组、群众参与、上下联动的良好氛围。 二、主要任务 天星村美丽乡村建设主要做好以下四项重点工作: (一)环境治理 1、切实抓好卫生整治工作。按照“清运垃圾、铲除杂草、挪走柴堆、清扫路面、拆除临建”的要求,彻底清理各类积存垃圾、门前屋后“三堆”,拆除乱搭乱建、临时建筑、消灭所有卫生死角,使村环境面貌明显改善。 2、建立健全长效保洁机制。按照网格化管理模式,进一步落实保洁责任路段,落实工作责任,做到“日产日清”。建筑垃圾由建房户自行清运到指定填埋场,不得和生活垃圾混倒。 3、建立完善各项制度。完善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制定环境卫生村规民约、落实保洁及垃圾处理制度、切实提升村级卫生规范化管理水平。 (二)民居改造 1、引导现有住宅改造提升。尊重群众意愿,突出人文历史、 2 / 22 精品文档 主导产业,按照“一村一格局”的要求,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和设施,降低改造成本,对建筑物屋顶、门窗、墙体进行统一设 计和建设,形成格调一致的景观风格,为群众营造舒适、优美的居住环境。 3、加强我村医疗设施建设。进一步提升村卫生室标准建监管水平,不断改善辖区居民就医条件。 三、工作步骤和时间安排

美丽乡村文化墙的设计图片素材

美丽乡村文化墙的设计图片素材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美丽乡村文化墙的设计图片素材》的内容,具体内容:乡村文明是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主体、是中国传统的软实力。文化墙是宣传乡村文化的一个有效渠道,下面是我为你整理的美丽乡村文化墙,希望对大家有帮助!美丽乡村文化墙的高清图美丽乡...乡村文明是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主体、是中国传统的软实力。文化墙是宣传乡村文化的一个有效渠道,下面是我为你整理的美丽乡村文化墙,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美丽乡村文化墙的高清图 美丽乡村文化墙的设计图 美丽乡村提出的过程 从我国历史上看,对农村建设问题的直接关注起始于近代的中国资本主义开始发育时期。晚清政府(1908年)颁布《城镇乡地方自治章程》和《城镇乡地方自治选举章程》,在农村开展了"乡村治理运动"。民国时期,对农村建设与发展的探索进一步深化,在多个省区均发动了"乡村自治运动",近代的探索主要侧重于农村政治建设方面。而对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等予以较为全面的关注,则起始于上世纪50年代即新中国建立初期。回顾建国以来我国农村发展的历程,大概可分为三个阶段,一是以粮为纲发展阶段(解放初期——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50年代中期

我国就提出"农村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由于当时社会生产力水平低,农民的温饱还难以保障,建设新农村的任务主要是发展农业互助合作社和人民公社、解放和发展农业生产力,解决农民的温饱和社会粮食需求问题。60年代中期"文化大革命"运动开展,使本身就发展缓慢的农业生产也难免遭到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挫折而更加停滞不前。二是市场化发展阶段(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2005年10月十六届五中全会以前):改革开放以后,政治上废社建乡(镇),实行村民委员会管理体制;经济上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体制上突破计划经济模式,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极大地调动了亿万农民的积极性,农村生产力获得了空前解放,农村各项事业都获得了飞速进步,农村的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十五届三中全会高度评价和肯定了农村改革20年来所取得的上述成就和丰富经验,并从经济上、政治上、文化上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任务提出了要求,新农村建设已经成为一个系统工程。三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阶段(2005年10月十六届五中全会——现在):十六届五中全会更加明确具体地提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20字方针,即"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对新农村建设进行了全面部署。这个时期,我国的经济发展已经基本具备了工业可以反哺农业、城市可以带动农村发展的条件,一方面,国家全面免除了农业四税(农业税、屠宰税、牧业税、农业特产税)和农村"三提五统"(即公积金、公益金和管理费;教育费附加、计划生育费、民政优抚费、民兵训练费、民办交通费等),推行了新农合、农低保、免学费和增加了种粮直补等农村福利政策,推进了农村林权制度改革和农村基层政治改革等。另一方面,国家公共财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