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_浮生六记_林语堂译本翻译艺术赏析

_浮生六记_林语堂译本翻译艺术赏析

外语

教学研究

中国电力教育

2009年3月上 总第132期

林语堂先生是蜚声海外的著名学者、作家和翻译家,他创造性地继承了当代中国翻译理论,并从语言学、美学、心理学的角度做了开拓性的学术突破。他翻译介绍了大量中国古典文学作品,而《浮生六记》是其最见功力的代表作。以下对其译本中的翻译艺术进行赏析。

一、精当的用词

中国文人写诗作文讲究用字。有诗云:“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巧用一字,能使满篇生辉,如“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一字而使全诗变得灵动,意境全出,令人叫绝。为了忠实地再现原文的语意和韵味,林语堂先生在翻译过程中苦心锤词炼句,以期传达原文的精髓。下面通过几个例子来欣赏林语堂先生精当的用词艺术。

原文:刺绣之暇,渐通吟咏。

译文:Between her needle work,she gradually learnt to write poetry.

“Between”虽是英语中最常见的词,用在此处却浅显得体,平淡质朴中传神传美。因为父亲过世早,芸不得不靠刺绣养家糊口。空闲时间对她来说自然来之不易。“Between”一词在这里充分显示了芸活计的繁重,她用来认字写诗的时间是挤出来的,这与“暇”在原文中的隐含意义是完全一致的。

原文:时但见满室鲜衣,芸独通体素淡,仅新其鞋而已。译文:At this time the guests in the house all wore bright dresses, but Yun alone was clad in a dress of quiet colour, and had on a new pair of shoes.

“Quiet”一字,字如其意,本来毫不起眼,但与“colour”搭配,却显得贴切传神,不仅表达出衣服颜色的素淡,而且暗示出主人公性格温柔内敛。为了符合英语的表达习惯,数量词有时不需要在译文中确切地反映出来。译本在涉及到一些数量词的翻译时采用了灵活的处理方法。

原文:素云双目闪闪,听良久。

译文:Suyün just stared at us, listening for a long time.

原文:芸两颊发赤。

译文:Yün blushed all over.

以上译文完全舍弃了与原文数量词在形式上的对应,而采用符合英语习惯的表达法。对“双目”的翻译,译文中省略了原文的数量词。对“两颊”的处理则夸大成满脸。为了符合英语习惯,译者淡化了数量概念。试想如果照搬源语的概念,则效果未必理想。

二、适当略译与积极补偿

要把原文所有的信息尤其是和文化相关的信息全部完美地翻译出来是不可能的,一些信息的丢失不可避免。对于一些不很重要,译语读者很难理解,省略掉对全文的理解也不会造成多大影响的信息,适当略译是个不错的选择,而对于一些重要的信息,采取一些办法进行补偿也是必要的。下面是适当略译的例子:

原文:先生知其情,即致书吾父。

译文:My teacher noticed this, and sent word to my father.

中国旧时的私塾和西方的学校有很大不同。私塾由一位渊博的先生来主持。先生教孩子读写和规范的言行,还会教些中国历史和《四书》、《五经》这样的典籍,教给孩子如何做一个正直的人及如何写八股文以准备金榜题名。私塾先生的文化内涵难以用一个词来表达,译者只好用意思相近的“teacher”和“tutor”来简单处理。

对于一些信息,同样难以传译却相当重要,译者对这样的信息就采取了积极补偿的策略。下面就是一例:

原文:时有苕溪戚柳堤,名遵,善写人物,倩绘一像,一手挽红丝,一手携杖悬姻缘簿。

译文:So we asked a Mr. Ch’i Liut’i of T’iaoch’i who specialized in portraiture, to make a painting of the Old Man under the Moon, which he did. It was a picture of the Old Man holding, in one hand, a red silk thread [ for the purpose of binding together the hearts of all couples ] and, in the other, a walking-stick with the Book of Matrimony suspended from it.

月老的典型形象就如原文中描绘的:“一手挽红丝,一手

《浮生六记》林语堂译本翻译艺术赏析

刘丽娜 马丽华

摘要:林语堂先生的许多译作脍炙人口,而《浮生六记》是其最见功力的代表作。本文从精当的用词、积极补偿与适当略译以及对特定文化词汇的翻译几方面对其译本进行了赏析。并得出以下结论:其译本忠实于原文,表达清晰简洁,符合他对译文“忠实、通顺、美”的要求。

关键词:林语堂;《浮生六记》;翻译艺术

作者简介:刘丽娜(1974-),女,河北保定人,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外语系,助教,主要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马丽华(1973-),女,河北保定人,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外语系,讲师,主要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河北 保定 071000)

外语教

学研究

中国电力教育

2009年3月上 总第132期

携杖悬姻缘簿,童颜鹤发”。他就用手中的红丝线把一对夫妻系在一起,所以中国有句古语叫“千里姻缘一线牵。”这红线及月老的形象对于说明沈复夫妇情深意笃以及他们对这夫妻缘份的珍惜及感恩之情至关重要,为了把这些信息有效地传达译语读者,译者在“red silk thread”后加上了[for the purpose of binding together the hearts of all couples]。

这种文内加注的补偿办法有助于读者对内容的理解,但也使他们的阅读变得不甚流畅,所以译者还采用了在页底加注的办法。对《浮生六记》的翻译,译者更注重传达文本的内容。Reiss认为“许多种注重内容的文本都很乐意使用注脚。”(Reiss,2002:76)页底加注是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有疑惑,想了解更多的读者可以看注释;不需要或不想看注释的读者可以顺畅地读下去。

三、特定文化词汇的翻译

《浮生六记》描写中国人的日常生活,涉及的领域极广,其中出现了大量的文化词汇。这些文化词汇一般包含有重要的文化信息,而这些信息往往对全面地了解源语文化十分重要。在翻译中,林语堂先生对这些文化词汇给予了足够的重视,做了恰当的处理。

1.人名的翻译

一个人的名字往往能反映出他的理想抱负、性格气质。中国的文人常常在名字之外还有“字”、“号”来表明自己的志趣。这是中国文化特有的。“字”、“号”常有丰富的含义,下面赏析林语堂在译本中对“字”、“号”的翻译艺术。

原文:异哉!李太白是知己,白乐天是启蒙师。

译文:This is very strange, So Li Po is your bosom friend, Po Chüyi is your first tutor.

原文:初不料陈淑珍乃李青莲知己。

译文:I didn’t know that you are a bosom friend of Li Po!

李白字“太白”,白居易字“乐天”,“青莲”来自李白的号“青莲居士”。为了减轻译语读者的阅读负担,译者没有把这些“字”、“号”译出,而是译成他们比较熟悉的名字。如果为了保持原文的文化韵味而把这些“字”、“号”全译出,读者可能会不胜其繁,弃书而去的。

2.地名的翻译

原文:兄宜仍往扬州。

译文:You’d better stay away at Yangchow for some time.

原文:神游其中,如登蓬岛。

译文:One could imagine oneself transported to some fairy region.

中国的许多地名与文学、历史事件或民间传说有关。地名中常包含重要的文化信息。扬州自古就是繁华之地,也是中国古代文人向往的地方,有诗云“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然而这些信息如加在译文中会显得罗嗦,所以译者采用了直译的办法。“蓬岛”就是“蓬莱仙岛”,传说是神仙居住的地方。译者用了意译的办法,让读者轻松领会文中这一暗喻的意思,做到了精当传神。

3.称谓方式的翻译

我国的称谓方式是很繁杂的,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类:尊称、泛称和谦称。在《浮生六记》中大量使用了尊称与谦称,在译语中很难找到对等语,如果完全按照西方的称谓方式来翻译,就会丢失许多的文化信息。

原文:余曰:“卿既知诗,亦当知赋之弃取?”

芸曰:“《楚辞》为赋之祖,妾学浅费解。”

译文:“Now that you know poetry.”I said,“I should like also to know your taste for fu poems.”

“The Ch’u Tz’u is, of course, the fountain head of fu poetry, but I find it difficult to understand.”

“卿”是“你”的尊称,常用于国君对臣子,丈夫对妻子。“妾”是“我”的谦称,用于妻子对丈夫,表示谦恭。“卿”和“妾”翻译成“I”和“you”,恭敬和谦让的意味都丢失了。

要想把原文中的称谓方式的含义完全传达出来,加上一些解释是必要的。但这些称谓方式五花八门,繁多的解释必定译文显得罗嗦而使读者失掉阅读乐趣。为了译文简洁流畅,译者对称谓方式的翻译做了一些舍弃,采用了简化的策略。

4.度量衡的翻译

度量衡是社会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包括金钱、重量、长度等等。中国清代的度量衡和西方的截然不同,翻译起来也很困难。

原文:屋西数武。

译文:A few paces to the west of the cottage

原文:他年与君卜筑于此,买绕屋菜园十亩。

译文:Some day we must build a cottage here. We’ll buy ten mow of ground around the cottage.

“武”这一长度单位现代人已不常用,一武等于三尺,也就是一米。“数武”和“A few paces”还是很相近的。“亩”是中国人现在仍常用的面积单位,为了让西方读者了解这一用法,译者在多处采用了音译。而“武”因为现在已不常用,译者就舍弃了其文化信息,意译成“A few paces”,做到了取舍有道。

四、结语

本文对《浮生六记》的林语堂译本的翻译艺术进行了赏析。林语堂先生的译本很好地保持了原作的风格,表达简洁晓畅。他的翻译和他提出的“忠实、通顺、美”的翻译原则是相符合的。译者对原文的深刻把握和高超的驾驭语言的能力使他的译本透出了迷人的魅力,使广大读者知道了沈复,了解了中国文化及中国人的生活。

参考文献:

[1]Lin Yutang.My Country and My People[M].Bei jing:Foreign Languages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1999.

[2]Reiss,Katharina.Translation Cri ticism:The Potentials and Limitations[M]. 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2.

[3]沈复.浮生六记(S ix Chapters of A Floating Life)[M].林语堂,译.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责任编辑:刘丽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