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发展循环经济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讲稿11.23.书)

发展循环经济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讲稿11.23.书)

发展循环经济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讲稿11.23.书)
发展循环经济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讲稿11.23.书)

发展循环经济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1大家好:

很荣幸有机会和大家一起学习讨论,我们今天讨论的题目是《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通过网上找的,电视看的,书上查的,准备了一些材料,这里也有一些个人观点,不一定准确。请大家多提宝贵建议!

我们今天一共要讨论这么几个问题,一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大意义,二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感,三是全力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人与自然的和谐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2009年8月国家环保总局政策法规司副司长-舒庆在《求实》发表了一篇关于《建立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文章。文中指出:我国正处于重化工业发展阶段和城市化加速发展时期。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这一时期正是人与自然矛盾最为突出的时期。要在发展中努力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必须通过最严格的环境管理、最经济的环境保护手段、最高效的环境管理体系、最广泛的社会参与,建立资源节约和环

境友好型社会,最大程度地减轻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加速推进、消费迅速升级带来的巨大环境压力。]。资源与环境问题可以说是当前我国经济建设过程中所面临的重要课题,也是当今世界人与自然最为突出的矛盾。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副所长-齐建国,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促进循环经济健康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一文中指出:传统生产模式和单纯以资源节约为目标的古典循环经济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娱乐相亲节目《非诚勿扰》有一期一个美籍华人(律师)倡导不买汽车骑自行车,不买房子住集体宿舍,不生孩子收养孤儿,不买或者少买新衣服的低碳生活理念,当然这也是一种方式,但不能为大多数人所接受)现代循环经济以污染预防和环境保护为出发点,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先进生产和经济运行模式,齐建国说现代循环经济是对人与自然之间关系认识的革命,大力推进循环经济,加强环境保护是政府在建设和谐社会方面的重要任务。

一、首先我们来看一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理念的提

出2

1992年联合国里约环境发展大会通过的《21世纪议程》中,200多处提及包含环境友好涵义的“无害环境”概念,并正式提出了“环境友好的”理念。我国,早在2003年11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胡锦涛总书记就强调要突出抓好节约资源、节约原材料、节约用水工作,积极开发利用新能源,搞好重要资源的综合利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2006年3月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会议上又重申了,建立资源节约型国民经济体系和资源节约型社会的重要性。2004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制发了《关于开展资源节约活动的通知》。计划用三年的时间迈出资源节约的实质性步伐。2005年6月国务院下发《关于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的通知》和《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决定》两个文件。3在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环境压力不断增大的背景下,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并首次把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确定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的一项战略任务。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又强调,要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可以说,近5年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明显成绩,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的各项工作扎实推进,“十一五”期间全国单位GDP能耗逐年降低,2006年下降1.79%,2007年下降4.04%,2008年下降4.59%,2009年降低2.2%。以水资源利用为例,“十一五”以来,我国节水型社会建设全面铺开,有力地促进了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进一步提高。按2005年可比价格计算,2009年全国万元GDP 用水量比2005年下降31.2%,全国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比2005年下降31.3%,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49。“十一五”期间,国家科技计划累计安排节能减排研发项目经费已经超过100亿元。成绩有目共睹,但我们同时也要看到,当前我国生态环境形势依然严峻,能源利用效率总体水平还不高,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任务依然十分艰巨。

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概念是随着人类社会对资源环境问题的认识水平不断深

化逐步形成的。经过30多年的实践和探索,国际社会普遍认识到解决环境问题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理念的提出,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紧密结合我国国情,借鉴国际先进发展理念,着力解决我国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矛盾的一项

重大战略决策,对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提高资源环境保障能力,实现国民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含义4

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在生产、流通、消费各领域各环节,通过采取技术和管理等综合措施,厉行节约,不断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和环境代价,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的社会发展模式。它强调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将节约理念贯穿于生产、流通、消费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通过采取法律、经济和行政等综合措施,依靠科技进步,动员和激励全社会保护自然资源,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循环再生利用废弃物资源,以最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终实现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的社会形态,其核心目标是降低资源消耗强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自然资源系统,进入社会经济系统的物质流、能量流的通量强度,实现社会经济发展与资源消耗的物质解耦或减量化(也就是说让关联度越来越小或者无关联)

环境友好型社会就是全社会都采取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消费方式,建立人与环境良性互动的关系。(曾培炎副总理曾说过

说:保护环境就是保护发展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要把环境容量作为经济建设的重要依据,环境准入作为经济调节的重要手段,环境管理作为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措施,环境保护作为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任务。记得上次公选面试就有这样一道题,说是一个贫困偏远的县城,招商引资来了一个开发利用资源污染严重的项目,且已建成投产,干部群众议论纷纷,问你作为主管的领导将如何处理这个问题。题

好答事难做,如何实现投资者、地方领导、经济增长、百姓生活共赢很难)。也就是说,它必须以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遵循自然规律为准则,以绿色科技为动力,倡导环境文化和生态文明,构建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社会体系,实现可持续发展。其核心目标是将生产和消费活动规制在生态承载力、环境容量限度之内,通过生态环境要素的质态变化形成对生产和消费活动进行有效调控的关键性反馈机制,特别是通过分析代谢废物流的产生和排放机理与途径,对生产和消费全过程进行有效监控,并采取多种措施降低污染产生量、实现污染无害化,最终降低社会经济系统对生态环境系统的不利影响。它由环境友好型技术、环境友好型产品、

环境友好型企业、环境友好型产业、环境友好型学校、环境友好型社区等组成。包括有利于环境的生产和消费方式,无污染或低污染的技术、工艺和产品,对环境和人体健康无不利影响的各种开发建设活动,符合生态条件的生产力布局,少污染与低损耗的产业结构,持续发展的绿色产业,人人关爱环境的社会风尚和文化氛围。资源利用率高了,排放量减少了,环境污染自然就减轻了。[举个例子就拿城市规划来说,不仅要好看

更要合理,既要公转又要能够自传!一是每个生活小区都要有完善的小区服务功能、二是同时在城市布局

中有合理分工、三是作为服务社会的公共资源学校、医院有效合理分配]。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

5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主要就是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人口问题资源问题和环境问题。温家宝总理在(全国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重

点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作了重要讲话,讲话可以概括为:“3个事关1个极端”,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事关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和国家安全,事关人们群众福祉和根本利益,事关中华民族生存和长远发展。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认识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

人口问题,这个问题我们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人口数量得到了很

好的控制,人口素质不断提高。再就是资源问题和环境问题。

6资源问题:第一就是我国的资源十分短缺。我国石油资源人均占有量是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0%,天然气是4.1%,铜是25.5%,铝是9.7%。土地,耕地,深林的人均占有量都在世界100名以后,就连我国引以为骄傲的煤炭资源,世界人均占有量为160吨,而我国也只有90吨。[中国人口已超过13亿,占全球1/5以上,高峰将达16亿或更多,根据中科院提供的一份资料显示:中国现有的水资源只适合供养4.5亿人;现有的土地资源,只适合供养10亿人;已探明的能源储量资源,最多也只能负载11.5亿人。例如石油,如果中国按美国现在的标准消费,每年需50亿吨以上石油,全世界每年生产的石油都给中国用也不够。]二是利用率非常低,生产加工方式相当粗放。我国的能耗损失平均高达47%,每立方米水可生产粮食1公斤,而发达国家大约是2公斤,日本是3.7公斤,我国的粮食生产水利用率只相当于发达国家的一半。我国的能源重复利用效率为33%,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55%,矿产资源

回收利用率30%,分别比发达国家低10%/、25%和20%。中国现在每百万美元GDP

所消耗的能源数量是美国的3倍,德国的5倍,日本的近6倍。据经济网披露,我国一吨煤产生的效率仅相当美国的28.6%,

欧盟16.8%,日本的10.3%。高投入、高消耗必然带来高污染和低效益。中国的环境不容许这样消耗下去。三是资源需求增长过快,资源约束矛盾加剧。2002年以来单位能耗增长很快,

2003年我国的装机容量就超过了日本。2004年达4.4亿千瓦,2005

年5亿千瓦,日本05年是4亿千瓦,美国是8亿千瓦,但当年我国的

gdp还不到日本的1/2、美国的1/6。到2010年底,我国电力装机

总量超过9亿千瓦,但是拉闸限电的现象还会时有发生,资源需求8

年来增长了234%。

7环境问题:一是环境污染加剧,生态破坏严重。据国家有关部门调查,中国环境污染的损失,近十年来大约占当年gdp的2.1%-7.7%,生态破坏损失在5%-13%,合计为7-20%,由于估算结果受很多因素的影响,这个结果区间较大。同时有1/3的工业废水和2/3的生活污水8未经任何处理直接排放到江河,水环境急剧恶化。长江、珠江、松花江、黄河、海河、淮河、辽河七大水系一半以上污染严重,环境透支比较严重。据世行组织和我国相关机构测算,单位面积的污水负荷量是世界平均值的16倍,这个问题相当严重,环境压力很大。为解决水的问题中国人很早就做出了努力,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进行调水工程建设的国家之一,9有著名的都江堰、灵渠等。解放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为解决缺水城市和地区的水资源紧张状况,我国又修建了20座大型跨流域调水工程,如江苏江水北调工程、天津引滦入津、广东东深供水、河北引

黄入卫、山东引黄济青、甘肃引大入秦、山西引黄入晋、辽宁引碧入连、吉林引松入长、甘肃景电扬水等。网络上又在探讨引渤入疆工程,不知道可行性有多大。

10以前我国的经济增长1/2-2/3是对环境透支的基础上获得的。二是对公共健康产生了明显损害。许多城市儿童血铅超标,有些地区的母乳中,难降解的有害物质已检出,珠三角地区的母乳中DDT的含量严重超标(没学过植物病理和药剂学的人大多数可能不知道,ddt就是农药里杀虫剂的主要成分)。中美联合研究证明,我国一些城市的大气污染已经影

响到儿童的肺部发育,结构发生变化。我国每年有17.8万人直接或者间接死于大气污染的危害,因大气污染的致病,工作损失达740万人年,(也就是说每年有740万人病休一年)。而且还在逐年递增。三是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国家信访局统计由于环境问题引起的来信来访案件逐年增多,05年的时候接近70万封,到2009年达到了164万封,经常发生由于污染问题引起的企业与周边群众的矛盾,围厂砸厂的现象时有发生,上下游水污染、空气污染纠纷也很多,11(我上网查了一下,一个搜索目标就大约有760条这样的信息),比如大家都知道的,2005年11月的哈尔滨松花江水污染事件造成停水一周,2008年9月的云南省阳宗海水污染事件,2009年2月江苏盐城饮用水污染事件,2009年7

月湖南浏阳镉污染事件,2009年8月陕西凤翔铅污染事件,2009年8月福建泉州海水污染事件,2010年东莞、惠州的垃圾倾倒事件,影响都很大,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危害。12四是危及国家安全。

2010年我国的石油进口将突破50%,对外依存度很高,对外能源、资源的依存度过高,就会存在市场风险、价格风险、运输风险、甚至军事风险和政治风险。2010年7月俄罗斯石油的增税,对我国的冲击就很明显,为我国埋下了能源隐患。前一段乌克兰控制向中国出口多精钢,致使中国很多军事方面的器械加工研制受到制约。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七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全党全社会都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充分认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下最大决心、花最大气力抓好节约能源资源工作。他指出,能源资源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物质基础。坚持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可持续发

展、保障经济安全和国家安全的必然要求。

13就黑龙江而言:经济结构不合理、能源匮乏、生产粗放的现象也很严重。我省是全国资源型地级城市最多的省份,全省13个地市有7个资源型城市,概括的称为“一油、二林、四煤”大家都知道一

油指的是大庆,去年11月17号我们看龙江讲坛电教片时,吉丙轩书记还提到,大庆年产石油要稳定在4000万吨。有关研究称大庆年产石油4000万吨,而且要实现“硬稳定”10年,比当年的5000万吨最高值难度还要大。“以前大庆主力油田油厚到一喷就是几十米,要时刻预防井喷,而现在,有的油井出现油层渗透性能降低,有油不出油的现象。主力油田已进入特高含水期。”面对剩余储量难开采、后备资源接替不足、投资成本紧张等考验,大庆油田正在研究破解“4000万吨持续稳产”难题的方式方法。二林当然指伊春和大兴安岭,黑龙江省森工林区是全国最大的重点国有林区和森林工业基地,经营总面积1006万公顷,占全省面积的22%。省森工总局下辖4个林管局、40个林业局。从1989年,全省林区出现全行业经济亏损,经济危困的压力全压到森林资源上,形成越穷越采,越采越穷的局面。1998年,国家为从根本上遏制生态环境恶化,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对天然林进行了重新分类和区划,调整森林资源经营方向,促进天然林资源的保护、培育和发展,全面推进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后,黑龙江省森林资源危机、经济危困的局面有所缓解,但多年积累的问题,仅靠短时间的扶持很难根本解决。现在的情况是:森林资源危机,企业经济危困,地方财政危难。大兴安岭、伊春地区都是木头财政,大兴安岭地区财政收入的90%直接或间接来自森林工业,停伐后对地方财政带来了严重的影响。二是经济结构不合理。2009年大兴安岭地区第二产业增加值为15.6亿元,其中森林工业增加值11.5在大幅度下降情况下,仍占74.1%。伊春市的森林工业增加值也占第二产业增加值70%以上。资源性城市的所有制结构也不尽合理,采掘工业中的国有大型企业一直是城市经济的主体。三是偏重资源开发,忽视环境保护,生态条件恶化。长期的资源开采与环境保护脱节,大小兴安岭森林过量采伐,蓄积大幅度减少,蓄水固土抗风沙能力大大减弱,给整个东北、华北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利影响。

如何发展林业经济,如何让退耕还林还出一片产业,既要生态效益又要经济效益。逐步走出一条以市场机制为动力,推动林区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发展道路。我从各县市区和市林业局报的材料中整理了这么几条不一定准确,要冲破单一经营模式,促进林区多种经营快速发展。让开发利用林副产品资源作为林区二次创业的重要措施,由“小打小闹”“一家一块”变成“产业项目”、“规模经营”,逐步建立北药、山野菜、食用菌、沙棘、森林鸡、大鹅、林蛙养殖、柳编、绿化苗木等基地,发展名特优产品,把管护责任区建设成为发展多种经营的主要基地。要深度开发林木资源提高森林资源利用率。在林木加工上下功夫,努力形成锯材、人造板、家具、地板块、林产化工等系列产品。鼓励和支持利用废弃木材生产木片,(指接板、密度板、刨花板、胶合板)变废为宝。据统计,每采伐100立方米的木材,剩余物约占30%,其中约有15立方米的树杈、梢头,8立方米的截头等,生产木片的废弃林木资源十分丰富。三是结合夏季避暑游,冬季冰雪游,休闲狩猎游,大力发展森林旅游业,开发特色森林生态旅游产品。(全省37处森林公园,当然具体适合怎么利用我没做深入的研究)。四是利用品种改良,引种驯化等技术,大幅度提高出材率。(很多山是绿的,但是经济价值不高,保护环境效果不好),全力搞好后备资源培育和种质资源保护,合理开发林区多种资源,全面提高经济效益。五是深化林权制度改革,鼓励自费造林,让林木成为商品。四川的竹林改革就是很好的借鉴。鼓励企业或个人投资造林,从而对林木拥有经营权;林木产权应具有固定资产和有价证券的特征,具有抵押和有偿转让资格,这样国家可以减轻负担,同时加速造林绿化的进程、改善生态环境,也为林业职工再就业和致富创造机会。四煤,也就是鹤岗、双鸭山、鸡西、七台河,就煤炭资源而言,全省75个市、县中,有29个发现有煤田或煤产地,含煤面积共二万平方公里左右,著名的鸡西、鹤岗、双鸭山及七台河等矿区,是我国煤油焦煤的重要产区之一。随着煤炭

资源的枯竭,对煤炭资源具有很强依赖性的这四个资源型城市,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我听到过有关这两年在鹤岗和七台河等地发现了比较大的煤矿接续带的消息,网上我没有查到更确切的数据,希望是真的)。国家能源局煤炭司司长方君实在全国煤炭工业节能减排暨循环经济现场会上指出,截至2009年底,我国煤矸石、煤泥发电装机容量2500万千瓦,比2005年增加1600万千瓦;煤层气(煤矿瓦斯)抽采利用量持续上升,2009年全国煤矿瓦斯抽采量64.5亿立方米,利用量19.3亿立方米,五年时间增长了3倍。煤炭行业资源综合利用已初具规模。据统计,我国历史堆存的煤矸石将近46亿吨,占压土地面积1.2万公顷以上。(路过多宝山大家可能都看到了一座座煤矸石大山)。随着煤炭的正常生产,每年还将增加很多新的煤矸石。以2009年为例,全国共排放可用于发电的煤矸石4.75亿吨,而综合利用电厂因装机总规模限制,仅能处理1.2亿吨,利用率不足30%。如果将煤矸石的综合利用率提高到70%,每年将节能近2000万吨标准煤。还有煤油化等技术,也是提高煤利用率有效途径。此外,当前我国煤矿瓦斯平均抽取率仅有23%,抽采瓦斯利用率平均只有30%,而美国、澳大利亚等主要产煤国家的抽采率均在50%以上。

[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在讨论十二五规划回答记者提问时说道:从国际中长期趋势看,世

界经济复苏的过程要比预期的更为艰巨和复杂,发达国家可能面临最近几十年来最大的同步财政紧缩行动。比如:在亚洲,日本经济出现通货紧缩的情况;欧洲国家同步紧缩财政,在今后一段会收缩欧洲的需求,经济增长将继续疲软;美国虽然在国际金融危机中增加了货币供给,但由于经济前景不明,失业率居高不下,美联储各分行惜贷,从而使美国经济低迷状况将持续一个相当长的时期。从国内发展总体趋势看,发展过程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也不容回避。经济运行中的新老矛盾和问题相互交织,

经济结构不合理的深层次矛盾依然存在。

6当然转变发展综合判断国际国内形势,进一步提醒我们必须见事早、行动快、积极应对。[

方式很可能会导致,出口减速、城市化速度趋缓,房地产需求减速、劳动力增长减速,生产率增速下降,

利率水平上升,经济增长潜力下降等情况。那么,我们各级政府、企业、百姓怎样面对这样的增长率?如

何保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难题!

14三、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措施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如何使

其从概念、探索到更为具体规范的行动,是我国当前及今后必须研究解决的课题[2005年,因松花江环境污染事件提出辞职的国家环保总局局长。现中纪委委员解振华讲到: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会发展状态,需要全社会共同推动。其中,既需要理念的更新,也需要制度的保障;既要转变不科学的发展方式,也需要改变不合理的消费模式。概括起来说,应突出解

决观念、决策体系、经济发展模式、消费方式、科技、文化氛围等六大关键问题。]特别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结构调整,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是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的根本出路[胡锦涛总书记强调,节约能源资源,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路子,是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也是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我们必须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下更大的气力抓好节约能源资源的工作。要推动发展循环经济,促进资源循环式利用,鼓励企业循环式生产,推动产业循环式组合,倡导社会循环式消费,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努力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3R”原则Reduce[ruidiusi], reuse[ruiyousi] and recycling{ruisaikeling](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当前我国在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方面还存在一些实际困难和障碍。一是节约优先的方针未能很好落实,节约优先没有很好体现到具体的发展规划、城市建设和各项工作中去;二是法律法规不健全,标准不完善,可操作性不强;三是尚未建立促进资源节约的长效机制,资源性产品价格不合理,支持和鼓励节约降耗的财税体制不完善,融资渠道不畅,国有企业改革和政府管理体制改革不彻底,难以形成促进节约的有效激励;小煤矿屡禁不止就是资源价格不合理造成的。四是缺乏技术支撑,开发大幅度提高资源利用率的共性和关键技术的能力不强,生产工艺技术和装备水平还不能适应大幅度提高资源利用率的需要;五是全民节约意识不强,发展思路不对

头、消费心理扭曲、消费方式不合理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成为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最大障碍。

(一)建立以循环经济为重要特征的经济发展模式

15发展循环经济是建立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城市的发展消耗了大量的资源,也带来了大量的生产、生活废弃物,人们生

活的环境面临恶化的趋势。目前中国城市垃圾以每年8%-10%的速度增长,90%的城镇水域和65%的饮用水源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我一个大学同学在上海世博会筹建过程中,参与了绿化规划相关的一部分工作,她说:上海世博会筹建和运行过程中,从雨水的收集利用到固体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从水安全的保障到空气污染的控制、环境生态的绿化等,都体现了绿色世博的理念。各国的展馆,(特别是德国和日本)设计的“资源—产品—回收—再利用”物质循环流动的程序非常科学。让生活垃圾等有机废弃物转化为生物燃气和有机肥料,高效回收,循环利用。不过投资很大,设备成本也很高,大部分系统都是德

日的技术]。可以这样说:传统经济的生产模式是“资源——产品——废物”,经济发展速度越快,付出的资源环境代价就越大,最终将丧失发展的基础和后劲。循环经济是针对传统经济发展导致资源过度消耗和环境恶性污染而提出的可持续发展的具体实现形式,其发展路径是“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它通过生态规划和设计,资源循环利用,使不同企业间形成共享资源和互换副产品的产业共生组合,实现废物综合利用,优化配臵资源,实现清洁生产和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和谐型经济模式。其主要特征是“三低一高”,即低开采、低消耗、低排放和高利用的资源模式。它是以最小的资源和环境成本,取得最大的经济社会效益,是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有机结合[发达国家发展循环经济,大多是从废旧资源的回收和循环利用起步,即发展“静脉产业”,德国、日本都是这样。而我国发展循环经济不仅应该包括“静脉产业”,还应该包括“动脉产业”,也就是实现产业的生态化。这是因为,我国正处于重化工业发展阶段,投资率很高,原材料工业增长速度快,特别是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没有根本改变,资源浪费大,单位产值的污染物排放量高。同时,废旧资源的回收比例偏小。如美国废钢回收量达到消费量的50%,而我国则只有20%。因此,必须从资源开采、生产消耗出发,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在减少资源消耗的同时,相应地削减废物的产生量。]。另外,发展循环经济除了可以做到资源、环

境、经济“共赢”外,还能解决就业问题。发展循环经济是突破资源对经济发展的约束瓶颈、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根本途径,也是解决人与自然矛盾、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有效模式。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应抓好四个环节:一是资源消耗环节;二是废弃物产生环节;三是再生资源利用环节;四是消费环节。

第一个就是大力抓好资源节约,特别是能源资源的节约,提高资源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做到“物尽所用,地尽其力”。能源资源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物质基础。能源资源问题是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一个重大战略问题。[2006年,国家发改委等6部门联合下发文件,要求取消针对节能环保型小排量汽车的一些限制。这是节约能源、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要举措。据测算,排量1.0与排量1.6以上的汽车比较,百公里耗油可节约30%至50%。未来用油增长最快的是机动车,而机动车节油最经济有效的办法就是制定和实施燃油经济性标准等相关制度,鼓励和引导消费者购买低油耗的小排量汽车。在美国、日本、欧洲等发达国家和地区节能环保型小排量汽车比例已占70%以上。小排量汽车更符合我国能源供给实际。绿色照明工程。我国的照明用电约占社会总用电量的13%,普通白炽灯的使用量高达30多亿只。据测算,用高效节能灯替代白炽灯可节电70%—80%,用电子镇流器替代传统电感镇流器可节电20%—30%,交通信号灯由发光二极管替代白炽灯,节电90%。专家估计,如果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使用12亿只高效节能灯,其节电效果相当于新建一个三峡工程。(但是为什么实用率不高呢,我算过一支15瓦高效节能灯20元而普通白炽灯0.5元好的1元,按使用一年每天开灯3小时算大约消费电8.2元也就是说高效节能灯要用2年半才能合算,但是一般的用不了,也就一年不坏也黑了,要是节日灯笼等临时照明更不会用。)在建筑节能方面。我国单位建筑面积采暖能耗相当于气候条件相近发达国家的2—3倍,建筑节能空间非常大。据专家分析,通过设计改造、新型节能墙体材料推广等手段,我国公共建筑和居住建筑全面执行节能50%的标准是现实可行的;与经济发达国家相比,即使在达到了节能50%的目标以后仍有进一步大幅度节能的潜力。但现实情况却是,虽然我国陆续制定和颁布了各气候区建筑节能50%的设计标准,但全国城市每年新增建筑中达到节能建筑设计标准的却很少。(咱们工程验收没有这个方面的硬性指标。)余热余压利用方面。在钢铁、水泥、煤炭等重点工业领域,常常存在着余热余压的问题。这些余热余压如果得到充分利用,不但能节约大量能源资源,而且还能

创造较好的经济效益。煤层气表现的尤为突出。有关部门测算,通过地面煤层气开发和地面采空区、废弃

矿井和井下瓦斯抽放,我国瓦斯气年利用量可达到12亿立方米,相当于年节约150万吨标准煤,既节约

了能源,又为煤矿安全生产创造了有利条件。]。这就要求我们要将节能降耗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统计、评价、考核体系,定期公布各地区和主要行业的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情况。建立健全节约能源资源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推动生产、建筑、交通等方面的节约能源资源工作,促进能源资源的节约和有效利用。节约能源资源,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路子。

二是提高废弃物的综合利用率,提高废渣、废水、废气的综合利

用率,推动不同行业通过产业链延伸和耦合,实现废弃物的循环利用。

[2008年的一份报告说明:我国大型煤矿的资源利用率一般为60%—70%,小煤矿的资源利用率只有30%左右。有关部门对全国845个矿山的调查,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率达到70%的仅占7%,达到50%的不足15%,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率比国外先进水平低20%—30%。大型火力发电机组的发电煤

耗比小型电厂低25%;小型钢铁企业的产量占总产量的30%,但消耗的能源却占全行业的50%。]。提高废弃物的综合利用率主要有三个途径:一是在生产过程中采用新的工艺和设备,将各个环节产生的废弃能源、原材料进行回收再利用,降低主产品的资源消耗并生产出新的副产品,实现废弃物的减量排放或零排放;二是对产品消费之后的废旧物进行回收再利用,目前全世界钢产量的45%、铜产量的62%、铝产量的22%、纸制品的35%来自废旧物资的回收和再生利用;三是对种植业、养殖业的废弃物通过回收处理或生物工程的方法,转化为对生产和生活有用的资源,改善生态和生活环境。建立以社区为基础的网络化的废旧物资回收体系、相对集中的分拣体系以及鼓励生产企业利用废旧物资的经济机制,促进废旧物资的利用。拿电视机来说《电视的整机寿命是10万小时,但是它的很多电子元件的使用寿命是50万小时,重复利用2-3此根本没有问题,旧电视回收利用价值很高!

3.加强可再生资源的利用。可再生能源是重要的战略替代能源,对增加能源供应,改善能源结构,保障能源安全,保护环境有重要作用,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措施。张宪军市长有过一篇关于三新产业的调研文章,水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有效途径。加快发展水电、太阳能热利用、沼气等技术成熟的可再生能源,尽快使优良资源得到合理开发利用;积极推进资源潜力巨大,技术基本成熟的风力发电、生物质发电、太阳能发电、生物质液化等可再生能源技术的发展,以规模化建设带动产业化发展。采取行之有效的保障措施,包括营造市场需求、消除市场障碍、财政税收扶持、推动技术进步、培育产业体系、加强法制建设等,加快可再生能源发展,不断提高优质清洁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例。

4.倡导节约型消费方式。目前我国浪费现象极为普遍。水、电消耗及其浪费程度触目惊心,个人消费中贪大求洋,高档消费品“功能浪费”现象严重,除居民日常生活外;服务行业水电浪费严重。由于目前的价格配置不合理,在

一些盈利的服务行业里,根本不把水电等资源作为企业核算的成本;(比如洗车行)。政府部门决策失误以及公职人员的浪费现象也普遍存在(在题目为《政府决策失误的深层分析》的一篇文章里,从不同方面列举了19个实例这里就不细说了)。构建节约型的消费方式就是要引导合理消费,反对盲目消费、过度消费和奢侈消费,鼓励购买低油耗、低排量的节能环保型汽车和节能省地型住宅。鼓励消费者购买节能、节水产品和再生利用产品。禁止过度包装,尽可能不使用一次性产品。提高全民族的节约意识,在全社会倡导节俭、文明、适度、合理的消费理念,倡导绿色消费等现代消费方式,提高消费质量和效益。这也是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内容。现在倡导的无纸化办公、电子政务、公车改革,还有限塑、卫生筷取缔活动、和正在酝酿水电的阶梯价格都是政府采取的有力措施]。

(二)加快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的法规制度建设

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必须采取综合措施,建立强有力的法律规章制度和管理体制机制。

一是建立健全有利于节能环保的管理体制机制。

1.加强宏观指导和规划,建立节约环保型国民经济体系。要选择和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的生产模式和消费模式。把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保友好型社会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各类专项规划的重要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第六篇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强调,要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建设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的国民经济体系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坚持开发节约并重、节约优先,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在资源开采、生产消耗、废物产生、消费等环节,逐步建立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张曙光在谈到十二五规划时说:“十二五”是中国1949年以来第三个30年的起点。第一个30年虽然取得了不少成绩,但却走了很大一段弯路,几乎陷入“贫困陷阱”。第二个30年校正了方向,走上了市场化的道路,中国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到目前,经济总量世界第二,人均GDP超过4000美元,但也发生了较大的扭曲。10月15日闭幕的中共17届五中全会通过了十二五规划建议,揭开了第三个30年的序幕。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提出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深化改革开放,保障和改善民生,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强调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深入贯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节约能源,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强度,发展循环经济,推广低碳技术,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规划终究是写在纸上的东西,规划的关键在于如何落实和实施。比如城市建设中,规划赶不上变化的例子很多,地下管线建设,有人开玩笑说马路要是能安个拉练就好了,给排水,电业,路灯,供暖,供气,通信,分别施工,可以说:挖挖填填,热火朝天。出行不便,灰尘满天。路面塌陷,不太安全。浪费资源,还很费钱。拿通讯来说,现在电信、网通、移动各上一套设备,全国布线,要是都用一套光缆,一个信号塔,在经营时再分开,能省多少钱我没算过,估计建个中型城市应该差不多。这些问题的存在,当然有规划的科学性、前瞻性

不够的原因,还有很多其他因素(说白了就是利益问题,个人利益、部门利益或者团体利益)。现实中,很多工作的目标往往很好,但手段往往跟不上,规划,规划,墙上挂挂说法确实也存在]。

市场机制和经济杠杆的作用,注重运用价格、财税、金融手段和产业政策、投资政策、消费政策、外贸政策,促进资源的节约和有效利用以及环境保护。用经济手段调节生产和消费行为,管理环境。要优化税收体系,通过调整不同行业的税负和优化税种,引导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要研究能够赋予环境以资源价格的政策,促进环境成本内部化;要把环境保护作为公共财政支出的重点领域,确保国家对公益性环境保护事业的稳定投入;积极推进污染治理市场化进程;建立生态补偿机制,促进重要生态功能地区的保护,促进全国经济布局的优化。

3.强化监督管理,坚决制止一切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行为。要建立有公众参与的环境评价制度和节约资源评价体系,充分发挥公众监督和舆论引导的作用[22.6我国社会公众的节约意识仍然十分薄弱,甚至有些人把节约当作是“落后”、“保守”的同义词,还有些人错误地把超前消费乃至浪费认为是拉动内需或促进发

展。受这些错误认识的影响,社会上各式各样的浪费现象比比皆是。一些城市建设贪大求洋,汽车消费追求豪华型、大排量,住房消费追求大面积、高标准,有的产品过分包装,有的物品包装比物品都贵重。这些追求豪华型的消费行为,不仅严重脱离了我国国情,而且加剧了资源供需的矛盾,也助长了不良的社会

风气。]。建立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统计制度和信息发布制度,促进各行各业改进工作,堵塞浪费资源和环境污染的漏洞。就是要建立和完善资源环境准入、资源环境淘汰和资源开采、排污许可证三项制度。

二是建立科学完备的节能环保法律保障制度。

加快法制建设,完善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体系。要抓紧

制定和修订促进资源有效利用的法律法规,解决无法可依和法律不完

善的问题。加快《循环经济促进法》的立法进程,健全节水、资源综

合利用、建筑节能、节约石油以及包装物回收利用等方面的法律和法规,抓紧修订《节约能源法》。建立执法责任制,加强执法监督,保证现有法规的有效贯彻实施[23循环经济立法的应遵循哪些原则:1.政府主导与经济扶持原则。因为,经济类立法必然以须遵循经济活动的规律为前提,循环经济立法也概莫能外。强制性规则虽具

有简便、见效快的特点,但其弊端十分明显,容易导致扭曲经济规律、造成政府失灵等新问题。2.“3R”原则Reduce[ruidiusi], reuse[ruiyousi] and recycling{ruisaikeling](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说白了也就是少用、重复用、转化用。3.平等协作、公众参与原则。发展循环经济涉及到政府、企业、中介组织和消费者的权利和义务,循环经济的推行与实施应当强调这些主体的平等协作和密切配合。 4.鼓励技术创新原则。鼓励企业的科技进步,采用降低原材料和能源消耗的无害或低害的新工艺、新技术;鼓励产业界的

积极创新和开发;加大科技投入。]。要加快国家标准制度体系的建设,制定和完善各类产业标准、行业标准和产品标准,依法建立严格的监管制度,加大执法监督检查的力度。对重要矿产资源开发,实行严格的开发准入条件;对高消耗、高污染行业的新建项目,要从能源、水资源消耗以及土地、环保方面实行更为严格的产业准入标准。加快制定工业耗能设备、机动车、家用电器、照明器具等强制性、超前性的能效标准,修订和完善主要耗能行业节能的设计规范,提高建筑的节能标准。完善重点用水行业取水的定额标准。建立和完善高耗能的落后工艺、技术和设备的强制淘汰制度,重点耗能产品的市场准入制度,新建建筑的准入制度,生产者的责任延伸制度等。

(三)开发和推广节能环保的先进科学技术

节能是与开发既有石化燃料和新能源并举以解决能源危机的根本

途径。节能靠节能技术来实现,节能技术是指一定量的能源投人能够

产生更大效应的技术,即提高有效利用能量与能源总体内含的能量之

比。树立节约须走技术创新之路的理念。加强技术创新是实现能源、

资源节约的必由之路[25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李铁映:人们注意到,不可再生能源消费零增长的经济发展,在一些国家已经成为现实。德国1990年-2005年的15年间,经济总量增长了25%,能源总消耗却下降了5%。丹麦1980年以来,25年间经济总量增长了50%,不可再生能源消耗(不含交

通业)实现零增长,单位GDP能耗每年降低1.9%;在整个能源构成中,风力发电已经占到21%。这些国家的实践,为我们研究节约节能的经济发展理论,提供了有益的借鉴。目前,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粗放、经济结构不合理的问题还比较突出,节能降耗的任务相当艰巨。首先,在三次产业结构中,第二产业比重偏高,第三产业比重偏低。在工业内部结构中,高耗能行业所占比重过高。我国工业能耗占全国一次能源消费的70%左右,其中钢铁、建材、化工、石油加工及炼焦、有色金属等高耗能行业占到了工业总能耗的69%。由于高耗能的一般加工工业生产能力过剩,产业集中度低,小企业多,技术水平不高,增加了能源消耗。2005年,我国具有炼铁、炼钢生产能力的钢铁企业共871家,平均每家企业粗钢产量约40万吨,18家产能500万吨以上的企业,产量仅占全国粗钢产量的46%。而2004年,日本4家钢铁企业的产量就占其粗钢产量的73%,俄罗斯5家企业产量占79%,韩国2家企业产量占82%。其次,我国的能源结构以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能源为主,不可再生能源在生产和消费总量中分别占92.1%和92.7%,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使用比例偏低。我国可再生能源的开发潜力很大,风能可供利用的装机容量约10亿千瓦(目前只开发了0.13%);三分之二的国土面积年日照时间在2200小时以上;每年可用于能源使用的农作物秸秆资源量约1.5亿吨标准煤;林业剩余物资源量约2亿吨标准煤;油料植物和能源作物潜在种植面积可满足年产5000万吨生物液体燃料的原料需求。

实现节能降耗,技术进步是关键。西方国家经历了1973年和1980年两次石油危机,纷纷开始大力开发节能技术和新能源技术,取得明显成效。

目前我国的节能技术组织、研究、推广工作比较薄弱,明显落后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更不适应我国节能形势的需要。例如,产品用能标准制订工作滞后,国家对节能技术的研发推广缺乏有效组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很少。从结果看,我国主要产品的用能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存在明显差距。2004年火电供电煤耗每千瓦时为379克标准煤,比国际先进水平高67克;大中型企业吨钢可比能耗为705千克标准煤,比国际先进水平高95千克;电解铝交流电耗为每吨15080千瓦时,比国际先进水平高980千瓦时;单位建筑面积采暖能耗相当于气候相近发达国家的2-3倍;载货汽车每吨百公里油耗比国际先进水平高出1倍以上;我国现有各类电动机总功率约4.2亿千瓦,运行效率比国际先进水平低10个百分点以上,相当于每年多消耗电能约1500亿千瓦时。

我国的节能技术进步应首先依靠国家积极组织,带动企业和用户共同参与。节能技术在很大程度上具有公共产品的性质,投入主体与收益主体不一致。就像公共照明这样的产品和服务,投资建设和运行保障要靠政府等公共主体,因为受益的是过路人,是不确定的主体。因此,这种公共产品要由国家和政府来组

织实施,所需资金应当通过税收手段获取。在节能技术推广领域,可以利用征收能源税、消费税的收入,

组织实施节能产品研发、节能技术进步和节能信息宣传,降低节能产品技术与用能单位信息沟通的成本。

国家还应重点支持一批量大面广的用能设备技术攻关和推广。我国锅炉、风机、水泵等产品,在降低能耗和提高效率上有很大空间。如我国有1.4亿台电机,其中70%是小电机,动力输出低于国外同类产品的15%到30%。这些产品要达到发达国家的效率水平,技术难度并不高,关键在推广。国家和政府应当承担起这个责任。例如,实行用能产品市场准入的强制性标准制度,这个标准不仅要包括高耗能产品,还要覆盖大多数一般性用能产品,让那些不符合标准的高能耗、低效率产品逐步从市场上退出。

同时,制订用能标准要适当超前,保持一定的时间提前量,并实行不同用户的差别政策,使生产者和使用者有时间和能力跟上,老百姓不因此而提高生活成本。当年日本公布较高的汽车尾气排放标准时,企业普遍反映做不到,阻力很大;但不到一年时间,本田公司就推出了符合标准的低排放汽车,其他厂商也

都按期达标。可见,适当超前的标准对生产和消费行为的引导作用是很大的。]。应把能源、资源、环境、生物技术等放在优先发展位臵。首先要提高能源综合利用效率的技术。我国目前煤炭使用量在能源使用总量中约占70%,提高煤炭综合利用率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第二要发展循环经济的相关技术。废弃物是放错了位臵的资源。发展循环经济,就是把放错位臵的资源重新利用好,使其走上资源循环利用之路。三是要发展太阳能、水力、地热能以及生物质能源等可再生能源的技术。

要实行环境友好型社会,必须转变生产生活方式。科学技术对转

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改变人们生产生活方式意义重大。

要努力建立科学技术的自主创新体系,以企业为基础,立足于人与自

然的和谐,发展和应用环境友好的科学技术,形成资源消耗少、资源

和能源利用效率高、废弃物排放少的生产体系,使人类对自然的开发

和利用能够控制在生态环境可自我更新的范围之内[5,7,9]。

(四)强化全民节约环保意识

社会公众的节约环保意识仍然十分薄弱,必须树立全民节约环保

的理念[27]。正如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的那样,必须

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只

有全民参与节约、人人做到环保,才能建设好“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27建设节约型社会,必须树立正确的理念,深刻认识到节约不仅是一种行为方式,更是一种素质、一种责任、一种公德。

树立善待地球、保护生态资源的理念。人类社会的发展依赖于地球生态系统以及由其提供的自然资源和条件。但由于长期以来人类对地球不断进行掠夺式开发,地球资源已经到了全面紧缺的地步。联合国考察报告指出:“人类活动已经破坏了地球上60%的草地、森林、农耕地、河流和湖泊。”自然资源不是可以无限使用的。为了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我们必须考虑经济产出的自然资源成本。善待地球,保护生态资源,是全人类的共同责任。

树立需求无限而资源有限的忧患理念。我国是一个人均资源水平较低的国家。过去,我们习惯用“地大物博,人口众多”来概括我国的特点。其实,相对于人口来说,我国不仅地不大,物也不博。从资源禀赋看,我国是总量上的富国、人均上的贫国。我国已经探明的矿产资源总量约占世界的12%,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58%,居于第五十三位。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淡水、土地、草地、森林等自然资源的消耗和占用急剧增加。如果我们不注意节约和保护资源,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提高将受到严重制约。

树立节约就是增加社会财富的理念树立节约须走技术创新之路的理念。树立全社会崇俭抑奢的理念。我们每个人都是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主体。每个公民都应具有勤俭节约的道德情操和良好习惯,从自

己做起,从身边点滴小事做起。使节能、节水、节材、节粮、垃圾分类回收等节约环保具体行为,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每人节约一滴水、一滴油、一寸木材,乘上13亿,就是一笔巨大的数目。]。

不断培育环境友好的文化氛围[5]。树立尊重自然的价值观和道德

观,通过教育、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等支持和协助,引导公众从社

会主义新文明的角度认识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倡导环境文化,

培养公众的资源环境危机意识,使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理念

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和奉行的价值观,形成一种主流的社会舆论。广泛

开展国情教育,增强全社会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和中小学生的资源忧

患意识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责任意识[29]。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

型社会是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水平高的标志,是我们的理想目标,也

如何理解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1. 定义: (1)什么是环境友好型社会? 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通过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来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就是要以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遵循自然规律为核心,以绿色科技为动力,倡导环境文化和生态文明,构建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社会体系。 (2)什么是资源节约型社会? 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在生产、流通、消费等领域,通过采取法律、经济和行政等综合性措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最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收益,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其目的在于追求更少资源消耗、更低环境污染、更大经济和社会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 资源节约型社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包括资源节约观念、资源节约型主体、资源节约型制度、资源节约型体制、资源节约型机制、资源节约型体系等。 2.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紧迫性(背景一)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并首次把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确定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的一项战略任务。《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也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基本国策,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提出,对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提高资源环境保障能力,实现国民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适时提出了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战略目标,是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指针,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必然选择。”。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是转变现有高消耗、低产出、高污染的粗放型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是调整产业结构、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关键途径,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和实践形式,是我国当前阶段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重要政策目标。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建设上已经取得了惊人成就。但现有的这种经济增长方式,却有着不可持续的局限性。这是因为,在持续多年的高增长率的背后,是触目惊心的高能耗、高物耗。我国每万元GDP能耗与世界水平相比,要高出2.4倍;单位GDP的金属消耗量是世界水平的2~4倍;2003年我国煤炭消耗量已占世界煤炭消耗量的30%,但创造的GDP还不到世界总产值的4%。我国与发达国家相比,每增加单位GDP的废水排放量要高出4倍,单位工业产值产生的固体废物要高出10倍以上。因而素称地大物博的中国,已难以满足日益迅速膨胀的资源需求,仅2003年就从海外进口了1亿吨的石油和成品油、1.4亿多吨铁矿石。不仅如此,1990年代中期,我国每年由生态和环境带来的损失,要占到GDP的8%以上,造成我国目前的环境形式十分严峻。长期积累的环境问题尚未解决,新的环境问题又在不断产生,一些地区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已经到了相当严重的程度。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超过环境承载能力,水、大气、土壤等污染日益严重,固体废物、汽车尾气、持久性有机物等污染持续增加。流经城市的河段普遍遭到污染,1/5的城市空气污染严重,1/3的国土面积受到酸雨影响。全国水土流失面积356万平方公里,沙化土地面积174万平方公里,90%以上的天然草原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发达国家上百年工业化过程分阶段出现的环境问题,在我国已经集中出现。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给人民生活和健康带严重威胁,必须引起我们高度警醒。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致使我国出现高能耗、高物耗和环境污染严重的情况,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

建设资源节约型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一项高瞻远瞩的战略决策,正在激励着全国人民为建设我们美好的家园而上下一心,团结奋斗。 2005年10月11日,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要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2006年3月,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十一五”规划纲要首次以国家规划的形式,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确定为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的一项重要内容和战略目标。 一幅多么令人振奋的宏伟蓝图!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党中央作出的事关中华民族生存和长远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是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一个重大的战略性选择,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要的全局性任务,体现了人类社会的共同追求与发展方向 着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强环境保护,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我们党和国家在新形势下作出的一项具有全局性和战略性的重大决策,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理论。 “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古老的中华民族,节约理念深入人心,节约之风代代相传。共和国走过的58年光辉历程,无不有力地证明了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对社会主义中国迅速崛起的巨大作用。 节约,体现的是一种忧患意识,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深谋远虑,是为子孙后代着想的未雨绸缪之举。 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高瞻远瞩,为国家的中长期发展制定了一项宏伟战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把节约能源资源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切实做到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可持续发展,坚定不移地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什么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有关专家指出,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在生产、流通、消费等领域,通过采取法律、经济和行政等综合性措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最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收益,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环境友好型社会,则是指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形态,其核心内涵是人类的生产和消费活动与自然生态系统协调可持续发展。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既是渐进的动态的概念,又相辅相成,互为补充,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的精神,即消耗的资源越少越好,产生的污染越少越好,前者就是资源节约,后者就是环境友好。与资源节约型社会相比,环境友好型社会更加强调生产和消费活动对于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强调人类必须将其生产和生活强度规范在生态环境的承载

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调研报告材料-王鑫

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调查报告 -外语学院1503班王鑫 ●调查背景 建国之后,吉林省为了振兴经济,根据国家发展的布局及需要,大力发展重工业。因此,可以说吉林省重工业发展历程是吉林省经济发展历程中一个核心组成部分。吉林省重工业从建国初期的薄弱直到后来成为吉林省工业乃至整个吉林省经济的支柱,其发展历程很值得研究。吉林省重工业发展的时间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直到1976年“文革”结束,前后共计二十八年。在这二十八年中,吉林省重工业既得到了长足发展,但随着时代的进步,我们逐渐发现牺牲环境所带来的收益并不能用来弥补我们对环境所造成的损害,因此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在我们吉林省来说的显得尤为重要。 ●调查目的 为了全面展现吉林省大学生的精神风采,体现大学生在吉林的主人翁责任感,通过实践,增强学生的社会活动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便更好的服务于社会。同时了解周围群众对现实生活中该方面存在的问题,而进行一次调查。本次调查在通化师范学

院进行,主要为了调查在校大学生对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贡献以及对相关国家政策的了解和看法。

在本次实地调查中,我们发现了许多问题,以下几个是突出的:

用电方面:我们经过调查,发现教学楼在放学后,教室基本上没人了,但是灯还亮着,风扇也在转着。在宿舍中,很多同学的计算机24小时都不关机。 用水方面:我们经过调查,发现很多同学在洗衣服时,通常一大桶水进行洗涤,而且,废水也未能够充分利用。 粮食方面:在食堂每天吃完饭后,只要去看一下餐厅的剩饭桶,总会看到桶里倒满了白花花的米饭,还有肉片、蔬菜...这种现象真是让我们惊心啊!针对粮食浪费严重这个现象,我对一些有倒剩饭菜习惯的同学进行了采访。发现除少数是因为买到不可口味的饭菜,或身体不适胃口不好造成的,多数同学是态度问题。“吃不了”是我们得到的最多的回答。食堂没有定量售卖,同学们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决定饭量,为什么要多买呢?“吃那么干净干嘛?”这样的回答显然已经是态度问题了。采访中,多数同学对我的关注表示不解,他们认为,倒剩饭菜只是一个个人习惯的问题,并且也是司空见惯,浪费那么一两粒米,或者一两斤蔬菜,是无所谓的,首先经济上不会造成需要估量的损失,其次,许多习惯是小时养成的,一时不好改也不认为有改的必要。一位收拾餐具的阿姨说,更让人痛心的是,学生们在丢弃饭菜时,一点也不觉得可惜! ●解决策略 ★从大范围方面进行预防与治理 (一)吉林省环保厅综合治理

请结合实际谈谈你对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认识[1]

结合实际谈谈你对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认识 我国资源相对紧缺,人均资源占有量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我国经济已经保持了近30年的持续快速增长,现实告诉我们,如果不改变传统的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率的粗放型增长方式,不在全社会进行强化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经济的发展必然会越来越多地受到资源约束,将直接影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观目标的实现。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中央提出加快两个根本性改变以来,我国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取得了积极进展,资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但是总体上看,我们国家的增长方式还基本上是属于粗放型的,资源消耗高,浪费大,污染重的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转变。未来的十五到二十年,我们国家仍将处在工业化和城镇化加快发展阶段,资源消耗强度将进一步增大,面对着人口不断增长,环境压力加大的挑战,必须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否则资源难以为继,环境难以承受,新兴工业化难以实现。 党的十七大首次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生态文明的提出,丰富了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文明观的内涵。它是对传统工业文明进行深刻反思的成果,是人类文明形态和文明发展观念、道路和模式的重大进步,如果不计代价,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必然导致能源资源约束突出,生态环境破坏严重,人与自然关系紧张,反过来影响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 然而当前形势十分复杂。从国际层面看,一方面是国际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国际分工体系不断更新,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关联性日趋紧密;另一方面是全球性资源竞争更加激烈,环境保护压力不断增加,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可持续要求愈加强烈。从国内层面看,二十余年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给我国的经济社会状况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相对粗放的增长方式和较不均衡的发展次序和格局,也带来了相当多的增长本身和增长之外的新问题和新矛盾,成为当前我国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主要障碍和瓶颈。如何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已成为我们的当务之急和首要任务。 首先,要把环境问题放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行动中来看。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关爱生命。如果经济发展了,物质生活丰富了,人却变成了瘸子、拐子,不健康的人,这将是对现代化的一种讽刺。在一定条件下,发展就是燃烧。烧掉的是资源,留下的是污染,产生的是GDP。科学发展就是消耗的资源越少越好,产生的污染越小越好,最好是“零排放”。前者是“资源节约”,后者是“环境友好”。 其次,以强化污染防治为重点,加强城市的环境保护。世界瞩目的世界工业博览会已经在上海召开,是上海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和基本形成“四个中心”框架的关键阶段。进一步提高环境科技工作水平,为成功举办世界最好的世博会为环境保护目标,加快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提供技术支撑,这既是环境科技工作发展的良好机遇,也是环境科技工作面临的更新的挑战。 再次,完善环保的投入机制和环境经济的政策,加大政府、社会、企业对环保的投资力度,形成政府企业社会多元化的环保投融资机制。制定和实施有利于环境保护的价格、税收、信贷、贸易、土地和政府采购等方面的环境经济政策。比如上海市环境保护投入占当年GDP 的比例始终保持在3%以上,近年来环境质量明显改善,为新世纪环境保护工作开好了局、起好了步。 最后,依靠科技进步,尽快建立环境科技的创新体系,加快环保产业的发展。第四是加强社会监督,环境保护事业是全社会共同的事业,需要广大的人民群众积极地参与,加强监督,国务院决定要求要不断地扩大环境信息的覆盖范围,把环境质量的情况告诉老百姓,鼓

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核心

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核心 资源节约型社会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部署之一。指通过对资源的合理配置、高效和循环利用、有效保护和替代,使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使污染物产生量最小化并使废弃物得到无害化处理,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社会。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是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也是实现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的重要任务。 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中共中央明确提出了建设节约型社会,就是要在社会生产、建设、流通、消费的各个领域,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切实保护和合理利用各种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是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中华民族兴衰,具有全局性和战略性的重大决策。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并重,把节约放在首位的方针,紧紧围绕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 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节能、节水、节材、节地、资源综合利用和发展循环经济为重点,加快结构调整,推进技术进步,加强法制建设,完善政策措施,强化节约意识,尽快建立健全促进节约型社会建设的体制和机制,逐步形成节约型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以资源的高效和循环利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源节约型社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包括资源节约观念、资源节约型主体、资源节约型制度、资源节约型体制、资源节约型机制、资源节约型体系等。资源节约观念。观念是行动的先导。资源节约观念是指人们从节省原则出发,克服浪费,合理使用资源的意识。 节约意识(观念)作为客观存在的反映,是建立在对资源严重稀缺的认识基础上的。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必须在全社会树立节约资源的观念,形成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社会风气,养成人人都乐于节约一张纸、一度电、一滴水、一粒米、一块煤的良好习惯。 资源节约型主体。资源节约型主体主要包括:资源节约型政府、资源节约型社会团体、资源节约型军队、资源节约型企业、资源节约型事业单位、资源节约型家庭等。其中,资源节约型企业是指既追求企业生产成本节约又兼顾企业生产的社会成本节约,既考虑企业自身效益又兼顾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既考虑当前利益又兼顾长远利益,能使企业自身效益与社会效益之和达到最大值,使企业生产成本和社会因企业生产而必须支付的社会成本之和达到最小值的企业。 资源节约型制度。资源节约型制度是约束人们浪费资源,规范人们合理使用资源的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法律制度以及有关道德规范等相互联系、互为补充的各种制度的总称。 资源节约型体制。资源节约型体制是资源节约型制度的实现形式和组织方式,包括资源节约型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法律体制等。 资源节约型机制。它是资源节约型制度、体制在经济运行过程中形成的互为关联、相互作用、彼此约束、协调运转的各种机能的总和。用

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教学活动设计】 导入:活动导入 导入设计一:教师(拿出一双一次性筷子):有人计算过:一棵生长30年的大树可以制作5000双一次性筷子。一次性筷子是由日本人发明并使用的,但日本现在却不生产一双一次性筷子,中国是世界上一次性筷子的最大生产国,猜一猜我国每年生产了多少一次性筷子?(板书:48000000000 )480 亿双! 假设我们中国13亿人口中有6亿人每年用掉10双一次性筷子,那么要砍伐多少棵生长期在30年的大树? 计算之后,你有什么感受? 导入设计二:教师:一则法国儿童谜语说,池塘里有一朵百合花,它每天按一倍的速度生长,要是不受限定,30天内会覆盖整个池塘,闷死水中的其他生命人们直至百合花已覆盖了半个池塘时,才意想到这个危险这时,你还有几天时间回来挽救你的池塘呢? 提问:(1)这则谜语的答案是什么?(2)这则谜语说明了什么道理?(3)这则谜语隐喻了人与自然之间是什么关系?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上则谜语的答案是,人只有一天的时间来挽救池塘说明不论什么事物都不能无限地发展,否则就要起到反作用,甚至危害人类自身. 教师:人与自然的关系也是如此人类把大自然看作是慈祥的妈妈,她那博大的胸怀蕴藏着无穷的宝库,似乎永远是人类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乳汁”于是,我们的祖先一代又一代顽强地向大自然索取跟着人口的增加和近代工业的崛起,人类愈益深刻地改变着地球的面貌,以至于今日已很难找到完全没有受到人类影响的环境了但是,人类突然发现,跟着“妈妈”的付出的急剧增加,她突然变患上不

那么激昂大方了…… 资源、环境,作为两个重要的现代概念,终于被人类所认识,被人类提出来了中国,同样面临着资源和环境问题,从而导入新课。 教学环节一:我国的资源国情 1、图片感知:教师展示几张有关资源和环境的图片,让学生整体感知环境和资源的严峻性。 (设计意图:用图片可更加直接的引起学生的注意力,说明我国的资源和环境问题严峻,从而为整节课的教学打下基础,为国策的出现作了铺垫。) 2、七嘴八舌话资源:学习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对于“资源国情”的设计,充分利用小活动:接力小沙龙,请同学们一个接一个的列举我国的自然资源,从而使学生自己感受:我国资源种类多的特点。 (设计意图:通过活动激起学生的兴趣,有一定的竞争性,以学生的知识储备可以完成,为防止学生对“自然资源”理解不够,所以这里简单的对其进行了解释。) 资料感知:利用一些资料来证实学生的观点,同时展示我国一些资源的总量,引导出第二个特点:自然资源总量大。 (设计意图:因为学生不可能准确的掌握我国一些资源的总量,所以老师给予直观的数字,便于学生总结,同时引出第三个特点。) 比较感知:请同学们将我国煤炭和耕地的储量除以13亿,与世界人均水平比较,总结出:人均占有量比较小的特点。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亲自动手计算,让学生自己总结,印象更深,完成知识目标的要求。) 3、出谋划策:引导学生总结出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对于这部分内容的设计,联系现实生活中出现的“油荒”现象,同时解决课本的“交流”,引导学生回答:“面对世界石油价格的不断上涨,进口石油成本的增加。我们有什么办法解决这个难题呢?”最后总结出目前只有“节约”是最好的办法。

关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调查报告

建设资源型节约社会调查报告 学院: 专业: 年级: 小组人员: 时间:

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调查报告 ●调查背景 长期以来,我国发展经济所走的都是粗放型增长的路子,在计划经济年代,由于经济发展慢,资源的供求矛盾不是很明显。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各地经济发展步伐加快,资源供需矛盾不断加剧,资源稀缺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软肋”。由于资源消耗大,资源供应短缺,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资源对外依赖程度越来越大,因此,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我国国情的要求、形势的需要,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是确保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 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是由我国基本国情决定的。1、我国人口多给资源环境带来重大压力,人口过多,大大增加了对资源的索取量和对自然界的排放量,从而使人对自然资源和环境的压力与日俱增。2、我国资源相对不足、资源消耗高、资源利用效率低已严重制约经济社会的发展3、我国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严惩制约经济社会发展,威胁着人的自下而上和发展。4、国内资源供需矛盾加剧,资源对外依存度升高.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说到底也是协调人和自然、人和地球关系的问题。纵观整个社会发展史,人类对于自然环境的不合理使用,导致了自然对人类的报复。只有解决好这个问题,才能实现新形势下资源的合理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如果人类不及时改变经济社会的发展模式,建设友好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长此下去地球也可能成为不再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 ●调查目的 全面展现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风采,体现大学生的主人翁责任感,通过实践,增强学生的社会活动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期更好的服务于社会。同时了解周围群众对构建环境友好型与资源节约型社会的看法极其做法,关注现实生活中该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善意见以更好地建设环境友好与资源节约型社会。 ●当前面临的严重问题

如何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

如何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国家“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摆在突出位置。我们要进一步提高对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的认识,明确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战略任务和政策措施。明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基本遏制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为子孙后代留下蓝天绿地、碧水青山。 现如今,我国面临着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我国人口多给资源环境带来重大压力,人口过多,大大增加了对资源的索取量和对自然界的排放量,从而使人对自然资源和环境的压力与日俱增。 二、我国资源相对不足、资源消耗高、资源利用效率低已严重制约经济社会的发展。 三、我国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严惩制约经济社会发展,威胁着人的自下而上和发展。 因此,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我国国情的要求、形势的需要。然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和长期艰巨的任务。必须统筹考虑,分类实施,着眼于建立长效机制,采取强有力的政策措施加以推进。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是确保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建设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一、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坚持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 只要坚持走科学发展之路,“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既要发展经济,

又要保护环境;既能激发百姓热情,又能让百姓切实受惠”的愿望就能够实现。 二、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几个方面,切实保护和合理利用各种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采取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消费方式,建立人与环境良性互动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可持续发展。 三、突出抓好三个方面的重点任务:一是努力推进资源节约。关键是抓好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和资源综合利用,降低资源消耗,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二是切实加强环境保护。关键是要从源头上防治污染和生态破坏,扭转先污染后治理,边治理边污染的状况。三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要按照成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进行产业发展规划和产品生产设计,实现从生产到消费各环节的良性循环。 四、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我国土地、淡水、能源、矿产资源和环境状况对经济发展已构成严重制约。要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切实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 五、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坚持开发节约并重、节约优先,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大力推进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形成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的节约型增长方式。积极开发和推广资源节约、替代和循环利用技术,加快企业节能降耗的技术改造,对消耗高、污染重、技术落后的工艺和产品实施强制

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工作总结

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工作总结

共青团麻田中学团委组织开展“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学生体验 教育系列活动总结 为认真落实好区“两型社会”“两型校园”建设文件精神,让全校少年儿童从小培养对环境的忧患意识和节约意识,激发本校学生的爱国热情和社会责任感,结合共青团麻田中学团委今年实施开展的“生态建设——我们在行动”,校团委于今年3月至11月在全校团队组织中组织开展了“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学生体验教育系列活动,为更好地总结经验,现将活动总结如下: 一、组织实施“生态新平建设——学生在行动”主题活动 共青团麻田中学团委以“构建和谐新平建设生态城市”为主题,于9月至11月开展“生态新平建设——红领巾在行动”主题活动。内容包括:1、开展“小手拉大手,营造绿色家园”活动,以小手拉大手的形式,带动家庭成员共同关注环境,爱护环境。2、开展“十个一”活动,即看一本环保书籍,搜集、摘抄有关环保方面的资料;办一期环保手抄报;举行一次环保知识墙壁专栏比赛;组织一次环保绘画比赛;开展一次环保主题队会;学唱一首环保歌曲;给家长写一封信,宣传环保知识;养一盆花或栽种一棵树;认识一种植物,知道它的名字,了解它的生长特点;认领一棵树木或一块绿地,关心它的成长;讲一个感人的环保故事,树立心中的榜样等。3、开展“创绿色校园、绿色班级”活动,做到班班有绿化阵地,队队有环保岗位,人人参与,共同为美化、绿化校园献计献力。 二、以“世界地球日”、5月“科技周”等重大节日为契机,开展形式多样的队日活动

在“世界地球日”来临之际,全县各级团队组织结合学校自身特色,统一部署,精心安排,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做保护地球小主人”系列活动。通过此次活动号召全校少年儿童向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卓越的科学家李四光学习,帮助他们学习和了解地球科学知识,更广泛、深入地认识我国土地资源和生存环境的基本国情,从小培养对我国土地资源、环境的忧患意识和节约意识,养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激发广大少年儿童的爱国热情和社会责任感。 三、认真组织开展“学科学、爱科学”体验教育活动 1、组织开展科普夏令营活动。为开拓学生视野,感受科技魅力,丰富少年儿童的暑期生活,引导学生树立“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理念,7月15日至17日,团委组织开展了“新平县彝族支系山苏学生科普夏令营”活动。组织了来自平甸乡、扬武镇、新化乡、老厂乡四个乡镇共计41名山苏族中小学生开展了为期三天的科普夏令营活动。此次夏令营参观了玉溪博物馆、青少年活动中心、云南民族博物馆,全体营员还到云南天文台观看了四季模拟星空,用天文望远镜观看了浩瀚宇宙,当看到了八大行星之一的土星之后,更是令全体营员激动不已。活动过后,大多数学生表示此次科普夏令营活动第一次带他们走出家乡,让他们体会到了当代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今后定当更加努力学习科学知识,走出家门,走上社会,用知识来改变自己和家乡人民的命运。 2、开展科普进校园活动。为纪念建国六十周年,努力提高青少年科学素质,4月20日至24日,团县委联合县委宣传部、县科协等相关部门,在桂山一小等学校开展了科普进校园活动。本次科普进校园活动采用了现场观摩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方式,除了科普大篷车、科技知识猜谜语、科普讲座、科普咨询之

1节约1度电对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方面的影响如果您节约

1.节约1度电对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方面的影响:如果您节约1度电,相当于节约0.4千克标准煤、4升净水;同时减少排放:0272千克碳粉尘、0.997千克二氧化碳、0.03千克二氧化硫、0.015千克氮氧化物。 2.空调节电:温度保持在26℃,人体感觉很舒适,调温过低则费电;定期清洗过滤网,保持滤网清洁;空调启动时最耗电,不要常开常关;依据住房面积确定选购的型号,制冷量大了造成电力浪费;由于“冷气往下,热气往上”的原理,空调安装位置宜高不宜低。另外,空调千万别加装稳压器,因为稳压器是日夜接通线路的,空调不用时也相当耗电。 3.冰箱节电:冰箱放置地要选择在室内温度最低,空气流通,不受阳光直射的地方。开门次数要少;存放食品,要待食品凉到室温后再存入冰箱内;及时化霜,冷凝器、冷冻室要保持清洁,以利散热。4.电视机节电:控制亮度,一般彩色电视机最亮与最暗时的功耗能相差30瓦至50瓦;控制音量,音量大,功耗高,每增加1瓦的音频功率要增加3瓦至4瓦的功耗。加防尘罩,防尘罩可防止电视机吸进灰尘,灰尘多了就可能漏电,增加电耗。 5.电脑节电:一要养成良好的使用习惯。长时间不使用电脑,应将电脑的主机和显示器关闭。短暂休息期间,尽量启用电脑的“睡眠“模式,这种低能消耗模式可以将能源使用量降低到一半以下。关机之后,要将插头拔出,否则电脑会有约4.8瓦的能耗。在用电脑听音乐或者看影碟时,最好使用耳机,以减少音箱的耗电量。二要选择合造的电

脑配置和外接设备。显示器的选择要适当,因为显示器越大,消耗的能源越多。例如,一台17英寸的显示器比14英寸显示器耗能多35%。一般而言,笔记本电脑比台式电脑能耗低得多;喷墨打印机使用的能源比激光打印机少90%;打印机与复印机联网,可以减少空闲时间,效率更高。 6.洗衣机节电:应根据衣物的种类和脏污的程度确定洗衣时间。一般合成纤维和毛丝织物洗涤3-4分钟,棉麻织物洗涤6-8分钟,极脏的衣物洗涤10-12分钟。同样的洗涤周期,“弱洗”比“强洗”的叶轮换向次数多,电机会增加反复启动,而电机启动电流是额定电流的5-7倍,因此“弱洗”反而费电,“强洗”还可延长电机寿命。尽量等存有足量待洗衣物时才使用洗衣机,并尽量将衣物上的肥皂水或洗衣粉泡沫拧(脱)干后再进行漂洗,减少漂洗次数。衣物在转速1680转/分的情况下,脱水一分钟,脱水率就能达到55%,一般2分钟就可以了。 7.照明节电:据电力专家介绍,节能灯比白炽灯可节约用电80%,一个普家庭如果将家中常用的四个40瓦的灯泡换成同样亮度的8瓦节能灯,每月就可节约用电10度以上。 8.其它家电:家用电器的插头插座要接触良好,否则会增加耗电量,而且还有可能损坏电器;现在的家用电器大多有待机功能,一个普通城市家庭平均每月待机能耗大约15度电左右。因此,尽量不要使家电处于待机状态,家电不用时要彻底关闭电源,拔去电源插座

关于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几点认识

?303? 《中国商界》2010年5月总第198期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人们在生活和生产过程中,在资源开发利用的各个环节,贯穿人们对资源的节约和保护意识,借助于先进的科学技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为核心,采取法律、行政、经济、技术和工程等措施,结合社会经济结构的调整,建立资源高效利用的激励机制,以及完善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法律体系等政策保障体系,在全社会成员的参与下,实现资源的高效合理和永续利用,以及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从上面的定义看出,资源节约型社会体现了人类发展的现代理念,体现着社会文明的一个更高层次——生态文明;它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为核心,包括资源的利用效率和配置效率两部分;其前提是必须以先进的技术作为支撑条件,其中也包括先进的管理技术;在参与方式上,资源节约型社会不单是政府的事情,也不单是企业的事情,而是社会每个成员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参与方式上,一改原来的那种由政府决策,行为相关者执行的模式,采取决策的多层次参与,既有政府官员,也有专家学者、企业界人士,也包括一般的公众,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参与。同时,不同的参与者在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中,体现不同的功能。另外,资源节约型社会还包括有效的激励机制和保障体系。 人与自然协调、和谐,是更高层次和更高境界上的协调,全面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是一场关系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革命”。 一、充分认识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是由我们国家的基本国情决定的一是我国的资源总量很大,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很小。很多资源列世界前几名,总量上是大国。但被13亿人口一除,就成为人均资源占有量相当少的国家。二是资源利用效率低,环境污染状况相当严峻。我国目前资源利用率比国际先进水平低20%―30%,单位产品耗能高40%。例如2004年,我们国家GDP占世界GDP总量4%左右,但是我们所消耗的重要资源站世界的比重,煤炭大概是38%,水泥占45%,钢铁占27.4%。高消耗、高排放直接导致了高污染。三是资源禀赋差。当前,资源瓶颈制约经济发展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问题。我国在这方面的问题更为凸显,人均淡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人均耕地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40%,但耕地还以每年近千万亩的速度在减少。从目前探明储量看,我国可采石油资源只能用到2020年。我国煤炭资源现有储量最多还能使用不到100年。“十一五”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我国环境与发展矛盾最突出的时期。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实现201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末期降低20%左右,环境保护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将越来越大。可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势在必行。 (二)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是增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举措经济全球化为我国广泛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最大限度地分享世界经济增长创造了条件,但资源消耗高、浪费大,利用效率低,产品成本高,已成为影响我国企业和产业竞争力的一个重要的因素。要特别提到的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提高我国国际地位、提升我国国际形象的重要基础。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日益增强,环境与贸易日益紧密,一系列新的国际环境公约对经济贸易尤其是工农业产品提出了更严格的环保要求,绿色贸易壁垒凸显,绿色贸易壁垒以保护 关于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几点认识 张云仙/邹平县青阳镇财政所 【摘 要】 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确定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的一项战略任务。这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紧密结合我国国情,借鉴国际先进发展理念,着力解决我国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矛盾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当前,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这一重大战略决策上来,就必须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深刻认识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采取有效措施努力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关键词】 认识 构建 措施 环境和人身健康为由强行的限制标准,这些对国际贸易在客观上形 成了一种技术壁垒,尤其是发达国家,利用技术和经济的优势,形成合法的技术壁垒,而且还在呈现不断加强的趋势,这对发展中国家来讲,提出了一个严峻的挑战。因此加快建设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发展环境友好型的产品、产业、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就能有效地解决环境发展道路上的种种障碍,有利地消除国外提出的资源环境威胁论和绿色壁垒等影响,必将极大地提高中国国际地位和中国在国际上的良好形象。 (三)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对我国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重大发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的关系。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前提下实现经济较快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加强环境保护和治理,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清洁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在良好的环境中生产和生活。 (四)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我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经济规模将进一步扩大,工业化不断推进,居民消费结构逐步升级,城市化步伐加快,资源需求持续增加,资源供需矛盾和环境压力将越来越大。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节约资源。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既是当前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重要保障。 二、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应采取的措施 (一)营造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良好氛围 一是要大力倡导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伦理价值观念。要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高度,运用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和发展观,使人与自然和谐的原则渗透到所有一切社会管理工作之中。树立尊重自然的价值观和道德观,通过教育、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等支持和协助,使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理念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和奉行的价值观。 二是要积极倡导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消费方式 大力倡导适度消费、公平消费和绿色消费。通过环境友好的消费选择带动环境友好产品和服务的生产。同时,通过生产技术与工艺的改进,不断降低环境友好产品的成本,形成绿色消费与绿色生产之间的良性互动。 三是要大力发展和应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科学技术 立足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和应用环境友好的科学技术,形成资源消耗少、资源和能源利用效率高、废弃物排放少的生产和消费体系,使人类对自然的开发和利用能够控制在生态环境可自我更新的范围之内。 (二)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为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奠定基础发展循环经济是建立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内容。传统经济的生产模式是“资源——产品——废物”,经济发展速度越快,付出的资源环境代价就越大,最终将丧失发展的基础和后劲。循环经济的生产模式是“资源——产品——再生资源”,以最小的资源和环境成本,取得最大的经济社会效益,是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有机结合。另外,发展循环经济除了可以做到资源、环境、经济“共赢”外,还能解决就业问题。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

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精选作文

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精选作文 地球终究还能存活多少年,这是一个未知数,谁也不知道其中的谜。 生活在地球村的我们有发现身边的一些变化吗? 当地球上还没有人的时候,大地荒芜,一片萧索,随着时间的推移地球上就出现人的印迹了,人从爬行演变到直立行走,开始生产工具,过群居生活,并有自己的语言。人一步步开展到进化,才形成了现在不一样的人类生活。地球上自从有了人的出现,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经常听老人家讲,以前的溪水是那么的清澈,一眼就能见到底,还经常会有鱼出没在水中,每到夏季,在小溪里走鱼儿就会亲吻你的脚,把手往下一伸,就能捕捉到一条鱼,可现在的溪水却很浑浊,上面还漂浮着许多垃圾,溪中的小鱼可以说是少之又少,虽然到了夏季也很难看到成群结队的鱼群,现在的小溪跟以前相比实在是相形见绌,那又是什么原因造成今天这种场面的呢?工厂的污水没有进行处理直接排放到河里,村民将垃圾直接扔弃在河里,农民使用农药……一系列的毁坏环境污染水资源的现象,足以使溪水沦落为今天的场面。 走在地球的每一个角落都会发现垃圾的存在,有垃圾的地方就说明有人的存在,有些人习惯走到哪就把垃圾扔哪,还有部分人去旅游,会在墙壁上写某某到此一游的字样,这无疑不是在毁坏环境的实例。 毁坏环境的例子很多,那针对这些现象应该付出怎样的行动去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呢。

对于保护环境而言,首先可以多植树,多种花草美化环境,在城市多摆放垃圾桶,将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分类,建立垃圾回收站,可以把垃圾进行处理屡次循环使用,这样既保护了环境又节约了资源,二是将污水进行处理,达标后再排放,这样就不会污染水资源了,还可将废水屡次使用,淘米水可用来洗手,洗菜,浇花,洗碗……一水多用节约水资源。然后上班上学假如近的话就可以步行或者骑自行车,既锻炼了身体又节约了资源,低碳环保,绿色行动,若路程远就选择公交车大巴,尽量少开私家车,汽车尾气排放的废气可是会污染环境的,还浪费资源,为了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应选择最适宜低碳环保的交通工具。 作为地球村的一名成员,应积极地去保护环境,节约资源,让地球变得更美,让我们在地球村安康快乐地长久生活。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节约资源从小事做起。

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资料_共10篇.doc

★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资料_共10篇 范文一:怎样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怎样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1.全面的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 2.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建设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的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 协调 3.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优化产业结构 4.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由单纯的物质消耗转到依靠科技进步,科学管理和提高劳动者素质, 提高能源的利用率 5.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同时加强宏观调控,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鼓励环保企业的发 展,淘汰一批高污染高耗能的企业 6.加强国际间的合作 7.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发展方式和消费结 构 气候大会的答题思路 1.国家的主权 2.国家的利益决定国家关系 3.我国外交政策的内容和决定因素 4.(若材料中有提及联合国)联合国的宗旨,原则和作用5.我国在环保上的主张

范文二:节约资源_保护环境绿色,是生命之本色,正在人类有意无意的毁坏中一天一天的减少消失,取而带之的那是污染,是垃圾.我们的母亲--地球!她原本因是风华正茂,但她,却老了,病了,受伤了:人类们,醒悟吧!让我们来保护我们的母亲吧,让她重返年轻吧! 那我们因该怎样保护环境呢?首先,我们必须树立保护意识,树立人们文明风尚,杜绝出现乱扔乱吐的现象,这是其次之一,那其次之二是什么呢?是垃圾.说起垃圾,那我们注意的方面就的了.1.我们套注意垃圾的卫生.垃圾,我们必须使用一只垃圾袋包好,保持卫生环境.2.垃圾要分类.在分类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把废纸.塑料.废瓶罐等可以再生的资源进行回收,把不可以回收的放进垃圾捅,但绝不允许把废旧电池乱扔,,必须把电池送入回收站,让回收站的人员去处理,第三少用或不用塑料袋,一次性饭盒这些 范文三: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班会时间:2011-3-9 班会地点:A3-301 班会主题: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策划人:冉维梅、陈晓秋 主持人:陶柏川 记录人:付娜 具体流程: 主持人:现在的地球在呼唤大家的保护,随着经济的不断发

论中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必要性

论中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必要性 对中国而言,资源节约早已迫在眉睫,是中国走科学发展道路中必不可少的的奠基石。 其一,资源的节约有利于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和我国的国际竞争力。我国是一个资源高消耗的大国,而资源的利用率低对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产生了极大影响。若能节约资源,以资源的高利用替代资源的高消耗,不仅能降低成本,而且能推进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提高经济效益和国际竞争力。 其二,资源的节约能有效缓解现阶段我国日益严峻的资源国情。现如今,资源已成为一个国家发展的命脉,而资源的匮乏已成为世界性的趋势。但资源利用不合理的现象仍然屡见不鲜,因而科学并正确地利用资源在此时显得尤为重要。科学并正确地节约资源,能够从某种程度上缓解资源匮乏造成的压力。 其三,节约资源是保障国家安全和提高我国综合国力的重要举措。有效的资源节约能控制并降低我国对国外资源的依赖程度。若过分依赖于国外资源,那一旦产生外部资源短缺的现象,将会给予本国经济沉重的一击。因此,资源节约是国家经济安全、国家安全、提高综合国力的有力保证。 其四,节约资源能保护我国环境。资源随意浪费不仅会加重资源短缺所造成了压力,同时也会由于资源的不充分利用,产生对环境有极大危害的污染物。就如我国对煤的使用。多少年过去了,我国对煤的使用仍主要停留在直接燃烧上,这样做不仅利用效率低,而且产生的二氧化硫气体会导致酸雨的形成,继而酸雨又会进一步对生态系统产生极大危害。因此,资源节约是保护环境的重要措施,亦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有力保证。 由此观之,资源节约直接关系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的复兴。所以,承担起节约资源的重任,让我们从身边小事着手,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