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1年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精品导学案:2.1 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及气压带和风带(必修1)

2011年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精品导学案:2.1 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及气压带和风带(必修1)

2011年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精品导学案:2.1 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及气压带和风带(必修1)
2011年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精品导学案:2.1 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及气压带和风带(必修1)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

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气压带和风带

【高考目标定位】

【考纲知识梳理】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1、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太阳辐射。

2、近地面大气主压迫和直接的热源:地面。

从大气的受热过程来看,地球大气对图中的A(太阳短波辐射)吸收较少,大部分能透过大气射到地面;大气对图中的B(地面长波辐射)吸收较多,因此大气增温的重要方面是辐射热交换。

3、影响:影响着大气的热力状况,温度分布规律和变化,制约大气的运动状态。

二、热力环流

1、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太阳辐射能的纬度分补不均,造成高低纬度间的温度差异。

2、热力环流的形成:

三、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1、形成的直接原因:水平气压梯度力

2、风的受力状况与风向

四、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一、气压带和风带形成

1.成因:高低纬度间获得太阳辐射的不同,产生热量差异。

2.分布:三圈环流

(1)低纬环流

赤道上空:南风→西南风→西风

赤道地区上升的暖空气,在气压梯度力的作用下向北流,形成南风;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南风不断偏转成西南风;到30°N附近形成西风,便堆积下沉,使该地区地表气压较高,又该地区位于副热带,故形成副热带高压。赤道地区地表气压较低,于是形成赤道低气压带。在地表,气流从高压流向低压,形成低纬环流。

(2)中纬环流和高纬环流

在地表,副热带高压地区的气压较高,因此气流向极地方向流动。在极地地区,由于气温低,气流收缩下沉,气压高,气流向赤道方向流动。来自极地的气流和来自副热带的气流在60°附近相遇,形成了锋面,称作极锋。此地区气流被迫抬升,因此形成附极地低气压带。气流抬升后,在高空分流,向副热带以及极地流动,形成中纬环流和高纬环流

三圈环流也可用下图来表示:

(3)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和性质(如下图)

3.季节移动规律

随着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南北移动(如下图)。就北半球而言,大致夏半年北移,冬半年南移。移动大约5°

五、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1.成因: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大陆增温和冷却的速度快于海洋。

2.表现:

3.季风的形成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共同导致了季风的形成。

六、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的影响

1.气压带和风带控制下的气候类型

2.形成气候的主要因素:太阳辐射、大气环流、海陆分布、下垫面(地形、洋流)等。

【要点名师讲解】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及原理

地面辐射是对流层大气热量的直接来源,太阳辐射是根本来源,大气的受热过程具体图解如下:

【例题】

右图中各箭头及其代表符号①、②、③、④、⑤表示太阳、地

面、大气、宇宙空间之间的热力作用,其中包括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大气逆辐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收、反射和散射)。读图回答下面1~2题。

1.我国青藏高原的纬度比云贵高原高,但年太阳辐射总量比云贵高原大,其原因主要与图中的哪个因素数值大小有关()

A.①B.②C.③D.④

2.四川盆地的纬度与青藏高原的纬度相差不大,但年平均气温却比青藏高原高得多,其原因主要与图中的哪个因素数值大小有关()

A.①B.②C.④D.⑤

【解析】从图中可看出①是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②是太阳辐射,③是地面辐射,④是大气逆辐射,⑤是大气辐射。青藏高原太阳辐射强主要原因是地势高空气稀薄,从而导致大气削弱作用较小,则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较多;四川盆地由于地势低,导致冷空气不易进入,暖空气与外界交换慢则气温较高;与青藏高原相比主要是地势不同导致大气密度、水汽含量不同,则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不同,具体说就是大气逆辐射的差异导致两地气温差异。

【答案】:1.A 2.C

二、气压分布规律与热力环流

1、气压分布规律

(1)近地面上

近地面气温高的地方气压低,气温低的地方气压高,这主要取决于空气密度的大小。气温高的地方空气受热膨胀上升,近地面空气密度小、气压低;气温低的地方正好相反。

(2)垂直方向

随着海拔升高,气压降低,一方面取决于不同高度所承担的空气柱的高度不同。如图所示:A点所在的平面承受空气柱的高度为h 2 B 点所在平面承受的空气柱的高度为h 1,h 2>h 1,所以A点的气压高于B点。另一方面由地处湘高处空气密度减小。

2、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

热力环流是由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一种环流形式,结合等压面利用示意图对其形成过程分析如下:

热力环流的形成可以简单归纳为:近地面冷热不均→气流的垂直运动(上升或下沉)→近地面和高空在水平面上气压的差异→大气的水平运动→形成高低空热力环流。

(1)热力环流的几个实例:海陆风(因为白天温度陆地高——热源、海洋低——冷源吹海风,夜晚温度海洋高——热源、陆地低——冷源吹陆风)、山谷风(白天吹谷风——山谷吹向山顶、夜晚吹山风——山顶吹向山谷)、城市风(从郊区吹向城市)。

【图解】: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海洋热容量大,陆地热容量小,因此,海洋升温降温较慢,陆地升温降温较快。白天,陆地受热升温快,海洋受热升温慢,从而产生了冷热差异,近地面风由海洋吹向陆地;夜晚,陆地降温较快,海洋降温较慢,从而产生了冷热差异,近地面风由陆地吹向海洋。

【图解】:

白天山顶最先接触太阳照射,山顶大气受热上升,山谷的气流就要补充山顶亏空的大气,风从山谷吹向

山坡,形成谷风。

相反,夜晚山顶气温降温快,山谷的大气上升,山顶大气补充山谷,风从山坡吹响山谷,形成山风。

【图解】

城市中心温度比郊区高,空气做上升运动,在高空流向郊区,然后下沉,并又从地面流向城市中心.这就是城市风的形成.

(2)热力环流的特例:逆温现象

①什么是逆温:对流层的温度一般上冷下热,但在一定条件下,对流层中也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上升的现象,或者地面上随高度的增加,降温变化率小于0.6°C,称为逆温现象。即高空的实际温度大于或者等于理论温度。

②逆温的形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辐射逆温、平流逆温、锋面逆温、地形逆温。

③逆温现象与大气污染:由于逆温层的存在,造成对流层大气局部上热下冷,大气层结稳定,阻碍了空气垂直运动的发展,使大量烟尘、水汽凝结物等聚集在它的下面,易产生大雾天气,使能见度变坏,尤其是城市及工业区上空,由于凝结核多,易产生浓雾天气,有的甚至造成严重大气污染事件,如光化学烟雾等。

【例题】

1.若甲、乙为相距不远的陆地,a、c为水平气流,b、d为垂直气流,则甲、乙、丙、丁四处气压的关系为

A.甲>乙>丙>丁B.乙>甲>丙>丁

C.乙>甲>丁>丙D.甲>乙>丁>丙

【解析】1.若甲、乙为相距不远的陆地,甲地有下沉气流b,而乙地有上升

气流d,则说明甲地相对较冷,气流下沉,近地面气压升高,而乙地相对

较暖,气流t升,使近地面大气密度减小,气压比同高度的甲地降低,因而甲乙两地气压关系为甲>乙。甲乙两地上空的丙丁两地,由于b、d垂直气流运动使两处气压比同高度的其他地区降低,而丁处气压则

比同高度的其他地区升高,故丙丁两处气压关系为丁>丙。又据随高度升高气压递减的原理,乙丁两处气压关系为乙>丁,所以正确选项为D。

【答案】 1.D

读下图,完成2~3题。

2.如果该图表示同一地点不同天气状况的昼夜温度变化,X

轴为时间,Y轴为气温,则

A.a曲线表示昼阴夜晴,b曲线表示昼晴夜阴

B.a曲线表示昼阴夜阴,b曲线表示昼晴夜晴

C.a曲线表示冷锋过境,b曲线表示暖锋过境

D.a曲线表示受反气旋控制,b曲线表示受气旋影响

3.如果该图X轴表示月份,Y轴表示月平均气温,则

A.a地为平原,b地为邻近的山地

B.a地为城市,b地为附近的农村

C.a地为温带,b地为热带

D.a地为海洋,b地为内陆

【解析】阴天的气温日较差小,冷锋、暖锋和气旋影响时为阴天,反气旋控制时为晴天。同一纬度山地年较差小于平原,a应为山地。城市因植被较少及热岛效应,年较差大于农村。温带年较差大于热带。海洋热容量大,吸热慢放热慢,年较差小。

【答案】2.B 3.D

下图为不同地形的气温日变化图,读图回答4--5题:

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冬季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谷地B.山顶气温日变化最小

C.山顶冬季日温差大于夏季日温差D.谷地冬季日温差远大于夏季日温差

5.导致一天中最低温出现在山谷的主要原因是

A.山谷地形闭塞,降温快B.夜间吹谷风,谷地散热快

C.夜间吹山风,冷空气沿山坡下沉集聚在谷地D.谷地多夜雨,降温快

【解析】4题主要从图中曲线的变化幅度中可以观察出来。5题主要考察山谷风的形成原理:白天山顶最先接触太阳照射,山顶大气受热上升,山谷的气流就要补充山顶亏空的大气,风从山谷吹向山坡,形成谷风;相反,夜晚山顶气温降温快,山谷的大气上升,山顶大气补充山谷,风从山坡吹响山谷,形成山风。【答案】4. B 5. C

6.影视片中常有女主角面向大海,海风吹拂头发向后飘逸的镜头。我国沿海在秋分日拍摄这样的镜头,理论上应选择在什么时段

A、18时—次日7时

B、16时—次日8时

C、8时—当日16时

D、11时—当日23时

【解析】本体主要考察海陆风的形成原理: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海洋热容量大,陆地热容量小,因此,海洋升温降温较慢,陆地升温降温较快。白天,陆地受热升温快,海洋受热升温慢,从而产生了冷热差异,近地面风由海洋吹向陆地,形成海风;夜晚,陆地降温较快,海洋降温较慢,从而产生了冷热差异,近地面风由陆地吹向海洋,形成陆风。题意中主要提及的就是海风。多以应该在白天拍摄。

【答案】 C

三、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对气候的影响

1.地中海气候成因:副热带高压带与中纬西风带交替控制:夏季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炎热干旱,冬季受中纬西风控制,温和多雨。

【分布】:地中海气候分布于南北纬30度—40度的大陆西岸,主要分布于地中海沿岸,零星分布于南非好望角附近,澳大利亚西南沿海及东南沿海,北美洲西部洛杉矶、旧金山一带,南美洲智利沿海。

2.热带草原气候成因:赤道低压带与低纬信风带交替控制:赤道低压控制时,形成湿季,低纬信风控制时,形成干季。

【分布】:热带草原气候分布于南北纬10度—南北回归线之间,主要分布于撒哈拉以南非洲大部分地区,巴西高原,澳大利亚北部、东部、南部半环状区域,零星分布于墨西哥高原、西印度群岛,南美洲北部加勒比海沿岸。

3.热带季风气候的夏季风成因: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南半球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右偏为西南季风。

【分布】:热带季风气候分布于北纬10度—25度之间的大陆东岸,主要分布于印度半岛、中南半岛,零星分布于菲律宾群岛的北部、台湾岛南部、海南岛、云南西双版纳。

【例题】

开辟欧洲“第二战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苏德战争爆发后,苏联要求盟国跨越英吉利海峡在法国开辟第二战场。英国首相丘吉尔以兵力不足和气象条件对渡海作战影响较大为由一再推迟。读图5回答下列问题:

(1)英吉利海峡常年受(风带)的影响。

(2)不同季节英吉利海峡气象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变化?对渡海作战有什么影响?(提示: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过程中,风与气压的强弱也发生变化。)

【解析】:第(1)问是一道读图填空题,答题时要从图中提取有效信息。纬度40°—60°属于西风带,图中50°纬线从海峡穿过,可知英吉利海峡常年受西风的影响。

第(2)问包含两问,难度颇大。解答时务必注意题目中的“提示”。从常识来讲,对渡海作战的影响应考虑风浪的大小,“提示”说明风力大小与气压强弱有关。注意了这一点,就进入了正确的解题思路。另外,解答此问,要求针对提问进行现场的推理和分析,从已有的知识结构中提取有关知识进行迁移和重组。【答案】:(1)西风

(2)夏季半年南北温差小,气压梯度力变小,西风强度减弱,海上风浪变小,较利于渡海作战。冬季半年情况恰好相反导致风浪大,不利于渡海作战。

(或答:冬季半年南北温差大,气压梯度力变大,西风强度增强,海上风浪变大,不利于渡海作战。夏季半年情况恰好相反导致风浪小,较利于渡海作战。)

四、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及典型季风

1.北半球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

2.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的比较:

3.副热带高压与我国的降水和旱涝

(1)副热带高压概况

副热带高压简称副高,是位于副热带地区的暖性高压系统。它对中、高纬度地区和低纬度地区之间的水汽、热量、能量的输送和平衡起着重要的作用,是大气环流的一个重要系统。

(2)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强度和位置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对我国天气、气候有重要影响:

(3)雨带异常和降水、旱涝灾害

持续偏南:南涝北旱

北跳过早:南旱北涝

【例题】

1.位于甲地的一支古代商船队,利用风力,前往乙、丁两地贸易之后顺利返回原地。读图根据所学知识回答(1)—(3)题。

(1)从甲地出发的最佳季节应该是()

A.夏季B.春末C.冬季D.初秋

(2)从乙地经丙地,前往丁地贸易必()

A.在北半球夏季出发,经丙地直航到丁地

B.在南半球夏季出发,经丙地直航到丁地

C.在北半球夏季出发,航行到丙地等候下一个风季

D.在南半球夏季出发,航行到丙地等候下一个风季

(3)这支商船队完成整个航程至少需()

A.半年B.一年半C.二年半D.三年半

【解析】:(1)船队出发经过的东亚、东南亚主要为热带季风气候,冬季吹东北风,夏季吹东南风,顺风应选冬季。(2)该题考查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而形成的季风和知识迁移能力。南半球夏季,赤道以南吹北半球东北风越过赤道左偏而成的西北季风,从乙到丙逆风。若北半球夏季出发,乙地吹东南信风,

乙至丙顺风;但到丙后,北印度洋吹西南季风,只有等到北半球冬季吹东北风时,才能顺风到丁。(3)此题对考生推理分析能力有较高的要求。北半球冬季从甲到乙,第二年夏季从乙到丙,等到冬季时从丙到丁,至此为一年时间。从丁返回甲时要借助夏季西南季风,至少需一年半。

【答案】:(1)C (2)C (3)B

【感悟高考真题】

(2010·江苏高考)

2010年3月以来,北大西洋极圈附近的冰岛发生大规模火山喷发。火山灰蔓延欧洲航空业蒙受重大损失。图l为火山喷发图片。回答l~2题。

1.导致冰岛火山灰蔓延到欧洲上空的气压带和气流是

A.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B.副极地低气压带和西风

C.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东北风D.副极地低气压带和东北风

【答案】:B

【解析】:关键在于熟悉冰岛所在的纬度位置,题干中的“北太西洋极圈附近的冰岛”已经有了明确的暗示,但需要说明的是冰岛位于北极圈以南,只要知道这一点,很容易得到答案B。

(2010·年山东高考)

图2为北半球中纬度某地某日5次观测到的近地面气温垂直分布示意图。当日天气晴朗,日出时间为5时。读图回答3-4题。

3、由图中信息可分析出

A、5时、20时大气较稳定

B、12时、15时出现逆温现象

C、大气热量直接来自太阳辐射

D、气温日较差自下而上增大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大气受热状况及变化过程,以及读图判读分析问题的能力。难度中等。 【解题思路】由题图,本题可以采用删除法进行选择。我们都知道,大气的主要的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显然选项C 错误。因近地面气温的变化是自下而上递减,越靠近地面,气温越高,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逐渐降低,显然选项D 错误。我们又知道,对流层大气气温的变化规律是随着高度的增加而递减,而图中12时、15时的气温垂直变化规律是递减,显然此两个时间段内不会发生逆温现象,选项B 错误。因此,正确选项是A 。 【答案】A

(2010·北京高考)

图3是某日08时和20时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单位:百帕)。读图,回答第7题。

7.由08时到20时,图中

A .①地风向偏北,风力逐渐减弱

B .②地受高压脊控制,天气持续晴朗

C .低气压中心向东北方向移动并增强

D .气旋中心附近暖锋移动快于冷锋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以及读图判读分析问题的能力。难度中等。

【解题思路】由题图,由08时到20时的过程中,我们很容易发现,①地的海平面等压线密度增大,表明该地的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应该逐渐增强,选项A 错误。而②地在08时左右时,处于单一的暖气团控制下,为晴朗天气,但是在20时,②地已经位于冷锋锋后,“冷锋降水在锋后”, ②地为阴雨天气,选项B 错误。从两图中的低压中心所处的经纬度位置可以明显看出,低气压中心向东北方向移动并且呈增强趋势。08时时,图中低压中心气压值为1000百帕,并且等压线相对较稀疏,而在20时,低压中心的气压值为995百帕,并且相邻的等压线相对密度较大,水平气压梯度力增强,风力大,选项C 正确。从两图动态变化中很容易看出,图中的冷锋移动速度快于暖锋,选项D 错误。 【答案】

C

(2009·广东高考)

1.气象谚语有“露重见晴天”的说法。就此现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天空云量少,大气保温作用强B.地面辐射强,地表降温慢

C.空气中水汽少,地表降温慢D.大气逆辐射弱,地表降温快

【解析】一般而言夜有浓霜,白天会有晴好天气。这是因为霜是接近地面的水蒸气遇到了地面上物体温度降到0℃以下凝结而成的。霜的凝结不仅是地面温度降低,还要取决于天空有没有云,是否刮风。天空有密云的时候,就仿佛替大地盖上了一条被子,地面的热量不易散发,温度就很难降到0℃以下,地面温度在0℃以上时就不可能形成霜。可是在刮风的日子里,即便地面温度降到0℃以下,由于冷空气积聚不起来,仍然结不成霜。换句话说,要结霜必须是天空少云,也不刮风,而地面温度降到0℃以下。凝结成霜的这些条件,正是晴天的征兆,所以说“霜重见晴天”。

【答案】:D

(2009年·四川高考)

图2是沿36度纬线某月平均气温曲线图,读图回答2—3题。

2.

A. 海拔低,太阳高度大,日照时间长

B.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晴天多

C.受沿岸暖流影响,增温增湿显著,大气逆辐射强

D.位于山间盆地,海洋影响小,日照及地面辐射强

【解析】首先确定该区域的位置,图中的经度为120°E、100°E、80°E,因此该图是沿36°N的北美大陆的温度变化。①处是山脉,海拔高,气温低;②地处在山脉的背风坡,地势低,受海洋影响小。

【答案】D

3. 有关图示地区气温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气温日较差⑤地比④地小

B.气温年较差①地比③地大

C.该月等温线图上,①地附近等温线凸向北方

D.该月等温线图上,③的附近等温线凸向赤道

【解析】越靠近沿海地区,气温日较差、年较差越小,因此气温日较差⑤地比④地小,气温年较差①地比③地小。①地因海拔高,气温低,等高线向低纬度(南)突出。相反,③地等温线向北凸出。

【答案】A

(2009年·天津高考)

读某日08时地面天气图(图6)和文字信息,回答第4题。

某气象小组学生探讨天气图中a→b 天气的空间变化。

4. 在学生绘制的图中,接近a→b天气实际状况的是

【解析】:从图中分析,a、b区域目前正受到冷锋系统的控制,a在锋后,受冷气团控制气压高气温低;b

在锋前,气压低气温高,二者风力相当;同时冷锋雨区分布在锋前、锋后,故:降水状况、云量相当。【答案】:B

(2009年·全国卷1)

图2示意某区域某月一条海平面等压线,图中N地气压高于P地.读图完成第5题。

5. N地风向为

A. 东北风

B. 东南风

C. 西北风

D. 西南风

【解析】从图中提供的信息可以看出,N处在高压脊上,气压梯度力垂直等压线只向低压,在北半球右偏----东北风

【答案】:A

(2009年·上海高考)

6.2008年初的雪灾与大气的逆温现象有关。逆温是指对流层中气温随高度上升而增高的现象。下列四图中

表示近地面逆温现象的是()

A B C D

【解析】解析:对08雪灾时事地理及对流层逆温图示的考查。根据"逆温是指对流层中气温随高度上升而增高的现象"图示表达和发生在对流层大范围"近地面"综合回答.

【答案】:A

(2009年·福建高考)

云量是以一是内云遮蔽天空的百分比来表示。图3示意我国某地区多年平均云量日均值分布完成7--8

浅谈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策略

浅谈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策略 四川省邻水县第二中学袁冬 一、指导思想 高三地理复习应根据本校的实际,立足基础,构建知识网络,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要面向低、中档题抓训练,提高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要突出抓思维教学,强化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要研究高考题,分析相应的应对策略,要更新复习理念,优化复习过程,提高复习效益。简单说就是: 依纲务本、全面复习、狠抓基础、培养能力; 面向全体、突出重点、分类推出、抓弱补缺; 启发诱导、精讲多练、知识建构、勤考勤练; 严谨、和谐、规范、高效。 二、时间及内容的安排: 1、按教研室下发的计划为准,结合本校实际,一轮在2月底3月初完成。 2、材料以一本资料为依托,同时编制符合学情的教案。 3、每专题进行一次专题过关测验。 4、每周可以进行一次小考卷训练。 5、内容安排:由于复习时间很紧,因此对复习的三轮策略调整为两轮,其中一轮不变,时间适当顺延,一轮中体现二轮的专题思想,二三轮合并更侧重考前模拟训练,同时复习内容不再以课本单元为序安排,而是在充分分析考纲、考试说明的基础上,按照学情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按学科知识体系重新整合复习内容。 三、复习目标 重视基础,稳扎稳打,不放过知识点的细枝末节,系统复习一遍;全面、系统、准确、熟练地掌握所有知识点。一轮复习保证懂、会、准。 1、自然地理知识较难,但规律性强,建议更多的采用理科的复习方法。○1运用图形知识的结构,提炼能力要求和具体方法○2精讲精练,通过典型题和变式图,结合区域实际,加强应用原理和方法的训练。 2、人文地理知识理解不难,但内容散,不容易抓住重点,需要记忆内容多。此部分复习方法与策略要抓住下面几点:○1以实际问题作为切入点,统领人文地理知识○2结合区域特征,善于进行对比分析○3拓展知识面,适应现实中人文地理内容的迅速发展○4加强逻辑推理,学会科学表达。 3、区域地理要求学生在脑海中具有地球模型,有经纬网构成的易于定位和描述相互位置关系的模型。区域地理的复习使得学生不仅要关注地表的自然要素,还要关注这些自然要素影响下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一个地区的气候、地形、河流、土壤、生物、矿产、工业、农业、城市、交通、人口等问题从此有了密不可分的联系,自然人文地理要素的关联成为学生地理思维的主线之一。应当做到当一个经纬坐标点给出的时候,学生的地理思维不仅会反映出这一点的位置,关于这一点的其他自然地理要素和人文地理特征会源源不断地展现出来,甚至进一步深入的相关分析和预测也会形成。 四、具体措施 (一)、落实“六到位” 1、要讲到位,讲到学生的疑难点上,讲到知识的关键点上,讲到试卷的失分点上,讲到考纲的赋分点上。 复习课,注重知识的梳理,形成条理、系统的结构框架,专题过后学生头脑中要清晰。要讲知识的重、难点和学生容易错的地方,要引导学生对知识横向推广,纵向延伸。讲出题

2015江苏高考地理试卷及答案高清版

2015江苏省高考地理试题(高清版) 一、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8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图1为《清明上河图》(局部),反映了北宋都城东京(今河南开封)繁华的城市风貌。读图回答1?2题。 图1 1.东京城形成的最有利条件是 A.文化底蕴深厚 B.商业繁荣发达 C.人口高度集聚 D.水陆交通便利 2.东京的城市功能主要以 A.行政功能为主 B.军事功能为主 C.文化功能为主 D.经济功能为主 北京时间2015年2月19日零点钟声敲响时,某工程师在南极长城站参与了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微信抢红包活动。图2为长城站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 3.工程师微信抢红包的当地时间是 时18日12A.2月时日20月B.218 时日4C.2月19 12时日D.2月19 4.春节假期期间 A.南京太阳从东北方升起 B.南京昼夜长短变化幅度增大 C.长城站日落时间推迟长城站正午太阳高度角减小D. 题。3为安第斯山脉地理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5~6图安第斯山脉南北狭长的原因是5.

A.沿经线方向发育 B.沿火山地震带发育沿板块作用边界发育 C. 沿海陆作用边界发育 D. 6.下列地理现象成因与安第斯山脉密切相关的是 A.巴西高原煤炭资源丰富 B.南美大陆地表径流主要流人大西洋南美大陆西部沿海形成大渔场C. D.巴西东南沿海有热带雨林气候分布 为历史上客家人南迁部分路线及客家民居———土楼4 图题。7 ~8 景观图。读图回 答. 7.沿客家人南迁路线依次呈现的自然景观是 A.针叶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 B.落叶阔叶林-常绿硬叶林-热带雨林 C.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热带雨林 D.针阔混交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 8.客家人选择土楼这种独特房屋形态最主要的原因是 A.安全防御 B.节约耕地 C.防雨保温 D.就地取材 图5为2015年5月1日14时亚洲部分地区海平面气压形势图。读图回答9?10题。 9.该日,下列地区可能出现的自然灾害是

2020高三一轮复习研讨总结(地理组)

高三地理组一轮复习研讨总结 2019/9/16一、总体思路 高三地理复习根据本校的实际,立足基础,构建知识网络,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普通班要面向低、中档题抓训练,提高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要突出抓思维教学,强化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要研究高考题,分析相应的应对策略,要更新复习理念,优化复习过程,提高复习效益。A班侧重于选拔尖子生,来冲击北大、清华。 简单说就是: 依纲务本、全面复习、狠抓基础、培养能力; 面向全体、突出重点、分类推出、抓弱补缺; 启发诱导、精讲多练、知识建构、勤考勤练; 二、时间及内容的安排: 1、结合本校实际,一轮复习在2月底3月初完成。 2、材料以一本资料为依托,同时编制符合学情的学案。 3、每专题进行一次专题过关测验。 4、每周可以进行一次小考卷训练。 5、内容安排:由于复习时间很紧,因此对复习的策略为两轮,其中一轮和以前一样不变,以新授为主,并做到知识的加深和前挂后连;二轮侧重体现专题思想合并更侧重考前模拟训练,同时复习内容不再以课本单元为序安排,而是在充分分析考纲、考试说明的基础上,按照学情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按学科知识体系重新整合复习内容。 三、复习目标 重视基础,稳扎稳打,不放过知识点的细枝末节,系统复习一遍;全面、系统、准确、熟练地掌握所有知识点。一轮复习保证懂、会、准。 1、自然地理知识较难,但规律性强,建议更多的采用理科的复习方法。①运用图形知识的结构,提炼能力要求和具体方法。②精讲精练,通过典型题和变式图,结合区域实际,加强应用原理和方法的训练。 2、人文地理知识理解不难,但内容散,不容易抓住重点,需要记忆内容多。此部分复习方法与策略要抓住下面几点:①以实际问题作为切入点,统领人文地理知识。②结合区域特征,善于进行对比分析。③拓展知识面,适应现实中人文地理内容的迅速发展。④加强逻辑推理,学会科学表达。 3、区域地理要求学生在脑海中具有地球模型,有经纬网构成的易于定位和描述相互位置关系的模型。区域地理的复习使得学生不仅要关注地表的自然要素,还要关注这些自然要素影响下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一个地区的气候、地形、河流、土壤、生物、矿产、工业、农业、城市、交通、人口等问题从此有了密不可分的联系,自然人文地理要素的关联

2020届高考地理一轮训练检测:考点30-世界地理概况(含答案)

考点30世界地理概况 (共22题,每题2分,共44分) [夯基础—确保大本营] (2019·安徽皖东名校联盟联考)下图为沿20°E经线的地形剖面和某季节的大气环流示意图。读图完成1~3题。 1.[考向地形特征]该经线及附近的地形特征是() A.以高原、盆地为主B.山高谷深,崎岖不平 C.东西高,中部低D.北部多火山、地震 答案 A 解析20°E经线和赤道交会处为刚果盆地,故图中是非洲大陆沿20°E经线的地形剖面图,结合剖面线,地形主要是高原和盆地;高原上相对高度较小,地形较平坦;南北高,中部低;北部主要是撒哈拉沙漠,火山、地震少。 2.[考向气候分布]甲、乙、丙三地中() A.甲和乙都为热带草原气候 B.乙和丙都是热带沙漠气候 C.乙和丙都是热带草原气候 D.甲为地中海气候,丙为热带沙漠气候 答案 D 解析结合图中纬度的分布可知:甲地为地中海气候,乙地为热带草原气候,丙地为热带沙漠气候。 3.[考向气候特征]此季节() A.甲地高温少雨B.乙地草木枯黄 C.丙地森林茂盛D.丁海区台风频繁 答案 B

解析据图中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相对向北移,应为北半球的夏季,南半球的冬季,甲地温和多雨;乙地为干季,草木枯黄;丙地炎热干燥,黄沙漫漫;丁地为地中海,夏季没有台风。 (2018·内蒙古杭锦后旗奋斗中学模拟)读沿23.5°纬线地形剖面图,回答4~5题。 4.[考向世界的海陆分布]图中大陆东、西两侧濒临的大洋分别是() A.大西洋,太平洋B.太平洋,印度洋 C.印度洋,大西洋D.太平洋,大西洋 答案 A 解析读图,图示经度向东减小,是西经;结合纬度可知,图示地区只能位于南美洲。大陆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 5.[考向世界的海陆分布]图中的高大山脉为() A.落基山脉B.喜马拉雅山脉 C.大分水岭D.安第斯山脉 答案 D 解析图示地区位于南美洲,是安第斯山脉。落基山脉位于北美洲,喜马拉雅山脉位于亚洲,大分水岭位于澳大利亚。 (2018·河南林州一中调研)读世界部分经纬网图,完成6~7题。 6.[考向世界的居民]图中四地所在大洲,“二战”前、后都是人口主要迁入地区的是()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计划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计划 高三地理组二部 2010/7/12 一、工作目标: 进行第一轮复习掌握单元基础知识,巩固各知识点,强化知识体系;同时加强综合训练,全面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以及思考能力。 通过这一轮复习,要让学生达到下列要求: (1)掌握考纲规定的基本知识,能够对知识进行基础的归纳总结,能把握教材主干知识。 (2)能学会画图、填图、记图、读图、用图。 (3)答题做到规范化,能形成一定的解题思路,掌握基本的解题方法。 (4)能用学到的地理知识分析生活中简单的地理实例,做到活学活用。二、具体措施: (一)围绕一个中心,狠抓基础 这个中心就是主干。结合高考来看,近几年的文综试卷中地理部分立足于考查地理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规律、基本技能,突出了对地理学科主干知识的考查。对这些主干知识的复习,学生要准确地理解其内涵和外延。搞清每个知识点的来龙去脉、适用范围和条件;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疏通每一个知识点。还要对重点知识进行系列整理,理清知识间的横向关系和纵向联系,逐步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框架,形成知识网络图。 第一轮复习要狠抓基础。所谓基础,指的是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基本的思维过程和基本的地理素养,而这些基础的复习应以教材为载体。在紧抓教材、巩固知识的同时,学生的各种能力得到逐步提高。可采取“读、背、写、默、画、练”等手段来增加地理基础知识储备,如以图为载体考查地理知识是地理学科的一大特点,各种变式日照图、地球绕日公转示意图、气候分布模式图、自然带分布模式图、洋流模式图、各种物质循环图等我都要求学生默画出来,并要求归纳重要图表的规律。中国行政区划、我国河流与湖泊、我国主要铁路交通运输网、我国地形分布、中国分区地理,世界分区地理中重要的国家、城市、河流、矿产等我都要求学生在填图练习本上一一落实。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理解记忆重要的图表规律,并且让学生最薄弱的区域知识在读、填、练的过程中一一落实。(二)利用两种最普通出成效的教法 1、练考结合,切实过好单元关 我们练习打算主要是利用每日一练,滚到式的对基础知识进行练习,复习完每一章节后要做好测试检查工作,不漏死角,不允许学生含糊不清。训练与测试的总体指导思想是"考什么,就要练什么;考多难,就要练多难"。第一轮复习过程中,把主要精力放在占总试题中80%的中档题和基础题上。把主攻点定在记忆的恢复,知识系统的梳理,基本技能的训练,基本观念的建立,典型问题熟练解答等方面,避免过早地把精力过多地用到难题上,造成基础不牢。,单元测试、月考,认真组题,组题的结构是1:1,即前阶段内容的分值占50%,本阶段复习的分值占50%,目的是防止学生对前面所学的知识的遗忘,滚动性的复习有利于基础知识的巩固。 2、个别讲评和面批相结合,切实抓出成效

2020届高三地理组高考高效备考研讨会心得

2020届高三地理组高考高效备考研讨会心得2020年4月29日下午高三地理组参加市教研室组织举办的高效备考线上研讨会,地理学科主讲人申洪兵老师,以《2020届高考冲刺备考——地理》为题,深刻分析地理学科在冲刺阶段应该怎么做。申老师主要从遵循、落实、提升三个角度分析地理学科冲刺备考策略。 第一:遵循 一、高考真题,重点给学生总结分析近三年的高考真题,要从题型,知识点,背景材料,答题方式,解题方法等多角度分析。二、考纲与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借助19年的考纲,参考新的评价体系。“一核四层四翼”,分别回答了高考“为什么考”“考什么”“怎么考”的问题。“一核”即“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四层”即“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四翼”即“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参考2020年的考试分析,总结考试题的细微变化。三、借鉴新高考模拟试题。以山东卷为例,相对以往有四个变化,1、素材更加灵活。2、文字量增加。3、图形增加且复杂。4、考查学生的跨学科素养。 第二:落实 一、找问题。首先要找老师自己的问题。老师是否认真研究高考试题,是否不断的给学生总结做题经验和方法等等;其次找学生的问题。归纳不到位,思维不连贯,素养空洞化,细节形式化。二、重课堂。主要有四个方面,1、时间上的规划,要把课时分配好。2、讲课精当,我们可以把生科内容分成不同的课型,分别是纠错补短课、微

专题课、题型课、主题课。讲课的基本原则要有针对性、灵活性、重点性、重组型和能力性。3、测试有效,测试的时候要抓住地理学科特色,试题要能体现学生的地理思维,遵循地理学科的思维方式,要关注社会的重大问题。这样给学生选的考试题目才能更加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4、讲评到位,我们要错题归类,重点讲解,尤其是注重学生做题能力的指导。 第三:提升。主要从四个角度进行分析。1、回归教材,万变不离其宗,越临近考试越要回归教材,要注重书本上的图文资料,落实基础。2、答卷要求,要给学生分析在考试中怎样的卷面容易拿高分,什么样的卷面容易失分。3、扩充视野,给学生补充一些时事资料,尤其是一些社会热点,能跟自己的学科联系的一些新闻事件。4、心理辅导,临近考试学生难免会精神紧张,这就要求我们老师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不断的给学生释放压力。 通过本次培训,给我们的冲刺备考指明方向:1、注重试题的分析和归类总结,而非试题的数量;2、根据学生做题情况,设置一些相应的专题;3、不断的给学生灌输答题方法和做题技巧;4、在平常做题时注意试题的选择,要根据考纲,考点,和历年高考题,有选择性的让学生做题。 未来可期,让我们共同努力! 专家引领,方法指导,科学备考,提质增效

高考世界地理知识点总结

高考世界地理知识点总结 亚洲概述 【目标】:1.亚洲的位置、分区 2.亚洲的地形、气候、水文等自然地理特征 3.亚洲的人口问题、环境问题及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 【知识梳理】 一、亚洲的位置、分区: (一)位置:经纬度位置30°E——180°世界上东西距离最长的大洲 10°S——80°N 世界上跨纬度最多的大洲(跨寒、温、热三带) 海陆位置:东临太平洋、北临北冰洋、南临印度洋、西侧通过黑海、地中 海与大西洋相通 半球位置:主要位于东西半球的东半球,南北半球的北半球 (二)范围:东北以白令海峡与北美洲为界 西北以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黑海、土耳其海峡与欧洲为界 西南以苏伊士运河、红海、曼德海峡与非洲为界 (三)分区:面积4400万平方公里,为世界第一大洲。按地理方位与自然特征分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北亚6个地区。 二、亚洲的自然地理环境 (一)地形: 1.特征:地形复杂,中间高四周低(中部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平原分布于四周) /地表起伏大/海拔较高(平均海拔仅次于南极洲,居世界第二 位) 亚洲最高峰为珠穆朗玛峰(8844.43米),最低点为死海(﹣415米)2.主要地形区:(落实到地图上) (1)主要山脉:帕米尔高原的山结(由天山、昆仑山、喜马拉雅山和兴都库什山交 汇) (2)8大高原:中西伯利亚高原、蒙古高原、帕米尔高原、青藏高原、德干高原、 伊朗高原、 阿拉伯高原、安纳托利亚高原 (3)7大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东亚);印度河平原、恒河平原(南亚);米索不达米亚平原(西亚);西西伯利亚平原(北亚)。

(二)气候: 1.特征: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大陆性气候分布广 2.主要气候类型分布与成因:(看地图册29页气候分布图) 大陆内部:温带大陆性气候 大陆东部:温带季风、亚热带季风 大陆南部:中南半岛、印度半岛---热带季风;马来群岛---热带雨林 西部:印度半岛西北部、阿拉伯半岛---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沿岸---地中海气候 北部:北冰洋沿岸---苔原气候 (三)河流、湖泊 1.特征:多发源于中部山地与高原,呈放射状流向海洋,内流区面积广大 2.主要河流: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 注入北冰洋 中国的黑龙江、黄河、长江、珠江---- 注入太平洋 东南亚的红河、湄公河、湄南河---- 注入太平洋 萨尔温江、印度河、恒河、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注入印度洋 3.主要湖泊:黑海、咸海、巴尔喀什湖----中亚;贝加尔湖----俄罗斯;死海----西亚 三、亚洲的人文地理特征 (一)人口:人口最多的大洲。2009年亚洲人口数是40亿,占世界人口的61%,东南亚、东亚、南亚人口稠密,亚洲人口超过一亿的国家有6个(中国13 亿、印度10亿、印尼、日本、巴基斯坦、孟加拉国) (二)多样的地域文化 (三)经济发展差异: 1.日本:经济发展水平最高 2.韩国、新加坡:新兴工业国 3.西亚产油国与东南亚文莱:依靠石油资源成为比较富裕的国家 4.中国、印度建立了比较完整工业体系 5.其他国家经济发展速度较慢,水平较低抓住机遇(产业转移) 改革开放 *日本、韩国、新加坡二战之后经济快速发展原因调整结构(接受) 发展科技 改善环境(投资) 东亚、日本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重点强化练7工业区位条件分析新人教版

重点强化练(七) 工业区位条件分析 (建议用时:40分钟) 一、选择题 (2018·上饶模拟)中国陆上风力资源分布极不均衡,风力资源丰富的地区主要位于“三北”和东部沿海地区,下图表示我国风力发电机组生产企业分布。读图回答1~2题。 【导学号:21490106】 1.影响风力发电机组生产企业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 A.技术B.风能大小C.市场D.政策 2.随着风力发电市场规模的逐渐扩大,“弃风”现象比较突出(弃风是指风机处于正常情况下,由于当地电网接纳能力不足等导致风电场风机暂停发电的现象),下列关于“弃风”现象最突出的省份及解决弃风现象最有效的措施正确的是( ) A.黑龙江——控制风电发展规模,大力发展火电 B.江苏——提高当地的工业化水平,扩大电能消费市场 C.河北——大力发展有色冶金工业消耗多余电能 D.内蒙古——使用超高压输电技术跨区域输电 1.C 2.D[第1题,图中显示我国风力发电机组生产集中分布在我国北方地区和东部沿海地区,上述地区风力发电企业分布较多,对发电机组的需求量较大,因此市场因素是影响风力发电机组生产企业分布的主导因素。第2题,从题干可知,弃风的主要原因是风力发电量超出了电网接纳能力,因此应使用超高压输电技术跨区域输电,最可能出现这种现象的地区是风力资源丰富但电网不足的内蒙古。] (2018·石家庄模拟)我国某知名矿泉水生产企业最早在浙江千岛湖成立,成立后该企业秉承“我们不生产水,我们只是大自然的搬运工”的理念,在全国各地寻找优质水源。该企

业现今已在吉林长白山、湖北丹江口水库、广东万绿湖建设了生产企业。而有一些生产瓶装水的外资企业则选择在大城市周边地区投资建厂。据此完成3~5题。 3.下列因素中对瓶装水销售价格影响最大的是( ) A.水资源价格B.瓶装水的包装费用 C.瓶装水的运费D.瓶装水灌装的成本 4.该知名矿泉水生产企业仍在全国寻找优质水源的目的是( ) A.扩大生产规模B.降低生产成本 C.提高企业利润D.寻找低价水源 5.一些外资企业选择在大城市周边地区投资建厂,主要是为了( ) A.促进企业研发B.降低产品运输成本 C.及时掌握市场信息D.提高产品品质 3.C 4.C 5.B[第3题,一般的瓶装水生产企业属于市场导向型工业,多靠近市场布局,因为瓶装水的运费在总成本中占比较高。材料提及的某知名矿泉水生产企业靠近水源地(原料地)生产,再由原料地运往市场,运费较高,所以售价高。第4题,该知名矿泉水生产企业在全国寻找优质水源的目的是提高其瓶装水的质量,从而达到提高产品利润的目的。在水源地建厂不能起到降低生产成本的作用,反而使得瓶装水的运输成本上升。第5题,在大城市周围布局瓶装水生产厂主要是为了降低产品到市场的运输成本。] 读我国大陆软件产业分布格局图,完成6~8题。 6.由图可知( ) A.我国软件产业主要分布在“一带一轴一三角”的中小城市中 B.港澳台地区软件产业不发达 C.我国软件产业集中分布在东部沿海各省区的中心城市 D.西部地区软件产业的发展水平与东部地区不相上下 7.东部沿海地带是我国软件产业发达地区,其最主要的优势条件是( ) A.地理位置优越,辐射带动作用强

高三一轮复习世界地理试题一.doc

高三一轮复习世界地理试题一

高三一轮复习世界地理练习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 1、亚洲众多的河流呈放射状流向周边海洋,其影响因素是 A 、亚洲气候B、亚洲的经济C、亚洲人口D、亚洲地势 右图示 意世界某种 气候类型的 局部分布地 区。完成 2~3 题。 2、关于该气 候的叙述正确的是 A.除南极洲外,世界各大洲均有分布 B.北美洲主要分布在东海岸 C.亚洲没有分布 D.因受海洋影响,全年温和多雨 2

3、该气候的分布地区中,③地区的分布 呈狭长型,其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A .海陆分布B.纬度位置 C.地形D.大气环流 读美国部分地区轮廓图,回答 4~6 题: 4、图中 a、b、 c、d、区域中, 属于乳畜业 农业地域类 型的是 () A.a B.c、 C.b D .d 5、图示①~⑤城市中,为大西洋沿岸港口 和首都的分别是() A.①②B.②③C.③④ D .④⑤ 3

6、下列关于美国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东北部工业有丰富的石油和煤铁资 源 ②.城市①是美国重要的宇航和石化工 业中心 ③.城市⑤附近有美国最重要的新兴工 业区 ④.地形分为南北纵列三大地形区:西 部高山区,中部平原区,东部山地区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④ 王教授日记中这样写道:“这里的大多数植物的叶子坚硬,叶面光滑且有蜡质薄膜,果园里种植的大多是柑橘、柠檬、无花果和葡萄。”据此回答 7 题: 7、王教授日记记述地区的气候特点是 () A.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4

B.终年炎热少雨 C .终年高温多雨 D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根据所学知识,读南亚地区图 回答 8~11 题: 8、关于 A、B 两城市的 说法,正确的是 A.A 城为加尔各答, B 城为孟买 B.A 城是印度麻纺织工业中心和重要港口 C.B 城是印度最大海港和棉纺织工业中心 D.B 城是印度人口最多的城市 9、关于印度农作物分布的叙述,错误的是 A.水稻分布在东北部和半岛东西两侧的 沿海地 B.棉花分布在德干高原西北部 C.黄麻分布在恒河中上游 5

2014届高三地理研讨会

集思广益寻良方 脚踏实地谋发展 --南县2014届高三地理第一次学科研讨会 南县教学研究室 柳明华 一、各校地理学科发展状况 (1) 与其他学校差距太大(一中与第一名相差17分,立达与第一名相差28分),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2)第一次质量诊断考试: 选择题错误较多的题有:第3、4、5、6、7、10、12、15、16、20、21、23、25题。第3、4题主要是区域判读及区域分析;第5、6、7题主要是气候类型及形成因素;第10、12题和第23、25题是等值线判读;第15、16题和第20、21 题主要是统计图及计算与分析。 26题(1)定位不准、气候特点及其成因分析不正确;(2)地形成因之内外力作用分析不全,综合能力较差;(3)信息判读、提取不准确,地理基本概念模糊(农业部门)。 27题主要是水文、水系特征混淆(基本概念辨析不清)、表达不准确(地理学科术语与生活用语之间没严格区分)。 28题(1)审题不清(有的看成了政治或历史问题);思路不清晰,要点不全(不能准确理解题意,不会抓住问题关键,综合分析问题缺乏思路)。(2)不能结合区域实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区位分析欠方法,要点不全,得分率低。(3)对自然环境特征理解不全,结合背景材料对具体区域特征了解分析不够,答的内容多,切中要害少,地理思维、思路、 方法欠缺;概括能力不够。 二、2014届高三地理复习教学模式及要求

三、2014届高三地理复习备考教学建议 从南县历届高三地理复习的经验看,同时结合我县本届地理教学实际,高三地理复习备考特别强调如下几个方面: (一)研究要做实: 1、研究高考:第一,要研究高考地理考试范围及要求,高考地理考试内容其实与课程标准要求完全一致,那么我们就要明确每一内容的知识要求、能力要求和方法要求。第二,要研究近年来高考地理试题的特点,尤其是实践性、开放性、探究性问题必须引入课堂,让学生多熟悉多训练。第三,要研究近年来高考地理的变化方向,尤其是与课改的衔接,与生活的联系,与时政的结合,与创新的培养。第四,要研究近年高考试题及相关学习方法、认知规律和解题技巧,探究高效学习对策,加强针对性训练,打造高效的复习课堂。第五,要具体研究高考地理试题,发现其考查内容、角度、方式、情景等有何特点与变化,通过对高考试题研究进行科学总结,寻找规律。①历年试题整体研究——找共性;②近年试题重点研究——找趋势;③相同试题对比研究——找变化;④不同试题分类研究——找差别;⑤外省试题集中研究——找新意、找动态。总结规律后要进行深入的对策研究,并将成果运用于实践。 2、研究教材:第一,教师自身要专业扎实,弄清每个问题的来龙去脉,有清晰思路,能综合分析问题,能应对学生提出的各种疑难,能准确解答高考地理试题。第二,从了解教材到抓住地理学科主干知识。如地球运动规律、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特点分布及其相互关系、人地协调发展、区域认定、等值线图及其应用等,抓学科主干,落实基础知识是地理备考永远的“主旋律”。第三,充分熟悉教材每幅图表资料,体现地理学科特色,突出读图、用图能力的教学。近年来试卷中地理图像素材丰富,图像设计新颖,突出了对地理图表信息获取和解读能力的考查,尤其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几乎达到了无图不设问的程度,使得“获取信息—整理信息—分析信息—解决问题”成为解答地理试题的思维主线,一些关键信息的获取与运用对解题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一定要学会读图,将图中的隐含信息挖掘出来,做到看清图、看懂图、理解图。第四,初高中教材、必修选修教材相互联系,通过钻研教材,教师要对整个中学地理教材及课标要求有整体把握,能纵横联系。第五,教师不应拘泥于所使用版本的教材,也不应完全拘泥于教材,应该参考不同版本教材内容及有价值的教辅资料,深刻领会课程标准和高考的要求。 3、研究学生:教育教学的对象是学生,不了解学生的教学肯定不会有好的质量,依靠教材或资料而完全不顾学生的学习需要的地理教学肯定不会有好效果。因此,第一,要研究不同班的学生或同一班不同学生的地理学情和特点,比如重点班和普通班,优生和后进生,根据一轮地理复习学生的基础、能力、思维、悟性的不同,采用不同的学研案、不同的教法与学法。第二,要研究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充分挖掘学生个体差异中的潜力,制定特别的教育教学计划,进行分层点拔或个别辅导。第三,要研究学生地理学习的思想状况,多与学生沟通,和学生交朋友,尤其是要给地理基础较差的学生以信心,调动其地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切忌夸大地理学习的困难与难度,让其感觉望尘莫及。

高中地理世界地理知识点总结 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亚

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亚 一、东亚 [读图识记]1.五国及其首都;2.青藏高原、蒙古高原;3.日本海重要海港 1、概述: ⑴ 位置范围 纬度位置:绝大部分在北温带 海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临海国:中国(首都北京) 内陆国:蒙古(首都乌兰巴托)——第二大内陆国(第一为哈萨克斯坦) 半岛国:朝鲜(首都平壤),韩国(首都首尔) 岛国:日本(首都东京) ⑵ 地形、河流 地势西高东低(许多大河自西向东注入太平洋):西部多高原山地,东部多平原丘陵 海岸线曲折,多半岛(朝鲜半岛、山东半岛、辽东半岛)和岛屿(日本四岛、台湾岛等) ⑶ 气候: ①东部沿海地区季风气候显著 东亚季风典型的原因、成因及气候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 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的比较: 最冷月均温>0℃、年降水量800mm 分布上;分布界线:秦岭—准河一线 为什么东亚季风气候显著? 主要是海陆位置引起的:背靠最大大陆,面临最大海洋 → 冬夏海陆温差大 → 冬季西伯利亚为高压、海洋为低压;夏季亚洲为低压、海洋为高压 → 冬季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夏季风从海洋吹向陆地。 ②西北内陆地区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距海远,地形闭塞,地势高,不受或很少受来自海洋的夏季风的影响,降水少,气候干燥,气温的年较差和日较差都很大,大陆性强烈,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主要分布于我国西北地区、蒙古等地。 ⑷ 人口和经济 人口分布: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平原,人口稠密 人种:黄色人种 民族:汉族、蒙古族、大和族、朝鲜族等 ⑸ 沿海与内陆的差异:自然环境方面、人口方面、经济方面 东部沿海地区:自然条件优越,平原多,耕地比重大,气候温暖湿润,利于农业发展,沿海港口多,交通便利,人口众多,劳动力充足,历史悠久,科技文化水平高,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极其有利的条件,现已出现很多工农业发达的地区,是世界上主要的水稻、蚕丝、茶叶的产地。日本是世界的工业大国、现代工业发达的国家,此外韩国、中国的东部沿海地区、台湾省、香港地区等经济发达区和新兴工业区不断形成。 西部内陆地区由于自然条件较差,人口稀少,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但这里天然草原广阔,矿产资源丰富,畜牧业和畜产品加工业在经济中占一定地位,矿产资源也正在开发利用之中,经济发展前景很可观。蒙古地广人稀,色楞格河沿岸人口集中。 朝鲜半岛的农业以种植水稻为主。北部的朝鲜民主主义人 民共和国,森林、矿产资源丰富,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很大成绩。 半岛南部为韩国,经济以汽车、电子、服装等制造业为主,进 出口贸易发达。蒙古的畜牧业占重要地位。日本为现代工业发 达的国家。中国是工农业迅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国家。 2、日本: [读图识记]1.四大岛、日本海、濑户内海、北方四岛;2.纬 位置 范围

高三地理组一轮复习计划

2019届亳州十八中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计划 2019年安徽高考将继续使用全国新课标卷一,相对于安徽卷来说有很大的变化。为此我们高三地理组四人,在仔细研读了2018年全国考试说明、课程标准和最近5年的全国新课标卷一的基础上,制定了2019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策略与计划。 一学情基本分析 由于文科一轮复习自然地理部分难度大,是多数文科生学习的“瓶颈”之一,许多学生在高一时期遗留了如下问题:1 地理分析能力不强;2 基础知识不牢;3 空间分布不熟;4 答题习惯差等。所以一轮复习对于能力较强的学生而言是查缺补漏,构建知识网络,提高综合分析能力的机会;对于能力较弱的学生而言更是“重生”的机会。 二本组教师基本情况 本组四位教师,其中徐媛媛、程利军有高三教学经验,王灿和田家欣无高三教学经验。但是我组成员相对年轻,但是有干劲、有冲劲,具有很强的责任感。 三本组一轮复习工作计划 1.本学科复习的总体思路 (1)教材分析: 本学期文科继续承接上学期一轮复习——地球和地图,主要是运用《图文详解》,结合《高考帮》一轮复习用书等资料;一轮复习——必修一、二,主要依据必修一、二课本,《图文详解》以及《高考帮》;一轮复习——区域地理,主要是依据初中课本与《图文详解》;同时结合地理课程标准与考纲,有针对性的把握重难点,必要时总结出学案印发给学生,主要目的是从面上复习将高考用一轮内容的基础夯实,构建完整知识框架体系。 (2)复习目标: 进行第一轮复习掌握单元基础知识,巩固各知识点,强化知识体系;同时加强综合训练,全面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以及思考能力掌握考纲规定的基本知识,能够对知识进行基础的归纳总结,能把握教材主干知识;能学会画图、填图、记图、读图、用图;答题做到规范化,能形成一定的解题思路,掌握基本的解题方法;能用学到的地理知识分析生活中简单的地理实例,做到活学活用。 (3)具体措施:

高考全国卷地理试题附答案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注意事项: 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剪纸是中国民间传统艺术,2009年9月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剪纸表现的内容丰富多彩,反映人们的生活环境、习俗和风情等,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图1是一帧剪纸作品。据此完成1~3题。 1.图1剪纸所反映的景观主要分布于我国 A.四川盆地 B.华北平原 C.珠江三角洲 D.长江三角洲 2.形成这种景观特征的自然条件有 A.沟壑纵横,降水集中 B.地势低平,降水丰沛 C.地形封闭,排水不畅 D.山河相间,降水均匀 3.该景观主要分布区具代表性的地方剧种是 A.川剧

C.粤剧 D.越剧 某条城市地铁线穿越大河,途经的主要客流集散地。图2示意该地铁线各站点综合服务等级。据此完成4~6题。 4.地铁站点综合服务等级的高低主要取决于 A.站点的用地面积 B.周边的人流量 C.站点的信息化水平 D.周边的环境质量 5. 根据所处区位和地铁站点综合服务等级,推测甲、乙、丙站点沿线区域为 A. 中心商务区 B. 森林公园 C. 大型住宅区 D. 产业园区 6. 该城市空间形态的形成最有可能 A. 围绕一个核心向四周扩展 B. 沿河流呈条带状延展 C. 围绕多个核心向四周扩展 D. 沿交通线呈条带状延展 一般情况下,海水中的浮游植物数量与营养盐、光照、水温呈正相关,但在不同的季节、海域,影响浮游植物生长繁殖的主导因素不同。图3示意长江口学#科网附近海域某年8月浮游植物密度的水平分布,据此完成7~9题。

2020届重庆市巴蜀中学高三高考一模地理试题(解析版)

重庆市巴蜀中学2020届高三文综地理高考一 模试卷 一、单选题 1. 2015年,中国和秘鲁开始产能合作;2018年3月20日,秘鲁圣加旺水电站项目首批中国设备顺利抵达项目现场。下图为秘鲁位置图和秘鲁年降水量分布图。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中国设备运到项目现场的交通运输方式是() A. 海运转公路 B. 空运转公路 C. 海运转铁路 D. 空运转铁路 (2)秘鲁首都利马被称为“无雨之都”,下列因素中对利马降水影响不大的是() A. 纬度位置 B. 太阳辐射 C. 地形 D. 洋流 2.下图为达里诺尔湖位置图。该湖湖水只有补给,没有外泻,补给全靠四条河流的淡水注入。湖中生长着对环境极为挑剔的华子鱼,每年5月,湖冰开始消融,华子鱼就要从达里诺尔湖湖口出发,沿河道逆流而上,找到合适的地方产卵。产卵后的华子鱼和孵出的幼鱼会游回大湖栖息、生长,冬季进入深水处过冬。由于生态退化、水草稀少,每年5月,当地渔民就会在入湖的四条河流上游打下竹桩、铺设羊胡草把。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依据图文信息,判断下列有关该湖泊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冰川侵蚀形成的湖泊,是咸水湖 B. 火山熔岩阻塞形成的湖泊,是淡水湖 C. 地壳凹陷形成的湖泊,是咸水湖 D. 风力侵蚀形成的湖泊,是淡水湖 (2)推测渔民捕捞华子鱼的最佳时间是() A. 12月~1月 B. 4月~5月 C. 6月~7月 D. 9月~10月 (3)每年5月,渔民在入湖河流上游打下竹桩、铺设羊胡草把的目的是() A. 减缓流速,阻挡鱼类洄游

B. 阻挡途中天敌,保护鱼类 C. 利于鱼卵附着,确保幼鱼成活 D. 利于扰动湖水,为鱼类提供饵料 3.下图为某山脉东、西两坡气候资料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下列垂直带谱分布符合图示山脉的是() A.A B.B C.C D.D (2)该山脉所处地区的地带性植被最可能是() A.温带落叶阔叶林 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D.温带草原 4.API(原料药)是用于生产各种制剂的原料药物,世界原料药产能正逐渐从欧美市场向新兴市场转移。目前印度是全球的API强国,来来10年中国有望成为全球API中心。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全球API高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A. 科学技术的发展 B. 原料来源更加广泛 C. 老龄化趋势加快 D. 医药市场日趋规范 (2)中国与印度相比,发展API产业的最大优势是() A.人力成本更低 B.语言、法规体系较易对接国际客户 C.技术水平更高 D.原材料更加丰富,尤其是发酵类产品 5. 2016年4月,国务院批复了《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根据该规划,到2020年,基本建成经济充满活力、生活品质优良、生态环境优美的国家级城市群;到2030年,实现由国家级城市群向世界级城市群的历史性跨越。2019年4月8日,国家发改委网站公布的《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再次指出开展《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

高三 世界地理知识点归纳笔记

高三世界地理复习笔记大全 世界地理概况 考点搜索 〖世界的陆地和海洋〗 世界海陆分布。海底地形。陆地地形。 〖世界的居民和国家〗 世界主要人种的分布。世界的国家和地区。 知识要点 第一节世界的陆地和海洋阿 一、大洲和大洋 ⑴七大洲 世界海陆分布:陆地占29%,海洋占71% 大陆:亚欧(最大)、非洲、北美、南美、南极、澳大利亚六块大陆 岛屿:面积较小的陆地格陵兰岛——世界最大 群岛:马来群岛——世界最大 半岛:陆地伸进海洋的部分阿拉伯半岛——世界最大 概念: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 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主要分布在东半球 北美洲、南美洲在西半球,南极洲跨东西半球 亚、欧—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高加索山、黑海、土耳其海峡 亚、非——苏伊士运河、红海、曼德海峡 南、北美——巴拿马运河 亚、北美——白令海峡 南美、南极——德雷克海峡 欧、非——直布罗陀海峡、地中海 大洲面积:亚洲4400 非洲3000 北美洲2400 南美洲1800 南极洲1400 欧洲1000 大洋洲900 ⑵四大洋 太平洋:面积最大(将近一半)、水温最高、水体最深、岛屿最多。 大西洋:呈“S”形印度洋:热带海洋面积大北冰洋:最小、纬度最高、水温最低海:一般面积较小,靠近大陆由半岛和岛屿同大洋大致隔开 (陆间海—地中海内海—渤海边缘海—东海、南海) 海峡:沟通两个海洋之间的狭窄水道

二、七大洲地形特色 三、海底地形 大陆架:靠近大陆的浅海地区,大陆向海洋的自然延伸,深度一般不超过200m 大陆坡:大陆架外缘巨大的陡坡 洋底地形:大陆坡外,有洋盆、海沟和海岭等地形 四、各大洲的气候特点

六、世界的自然资源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策略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策略 从高三开始,同学们进入了全面复习的阶段,首先面对的就是第一轮复习,怎样提高一轮复习的效率是高三同学最关心的话题。根据近年来地理高考试题的特点,在此给广大2010届考生提供以下几点参考: 一、重视对地理基础知识的全面掌握 “能力为主导,知识为基础”是高考永恒的话题。高考试题无论怎样变化,都是地理基础知识的不同演绎和迁移,即使是综合试题也是在基础之上的综合。如果基础知识不扎实,知识储备不足,就很容易在考试过程中出现障碍。因此,一轮复习时应力争不漏知识点。 强化基础的有效做法有:当天内容及时消化,每单元知识及时巩固。对每天课堂上老师讲授的内容课后应及时理解、记忆,尽可能照顾到所有的细节。在完全理解、及时记忆的基础上,做一些巩固练习。 二、关注地理重点问题和时事热点问题 地理学科自身发展中的重点问题和地理时事热点、焦点问题,是历年高考命题的理想切入点,如人口可持续发展问题、国家重点工程建设问题、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问题、地理科学前沿问题、时事热点问题等。我们在复习时,要时刻关注这些问题,分析某些地理事物(现象)的形成原因、提出某些问题的解决措施、了解某些工程发展的最新进展、将某些时事与相关地理知识联系起来等。因此,同学们平时应注意经常关注时事,学会发现时事中隐含的地理信息,并随时查阅地图,搞清事件发生地点。在读、听、看中思考,在思考中读、听、看,所谓“处处留心皆学问”。 三、学会用规范的地理语言表述 地理高考说明中要求“进行文字准确、条理清楚、逻辑严密的表述。”很多同学理解能力较强,做客观性的试题可以做得相当不错,但进行文字表述时却常常不能到位,不是关键字抓不住,就是语言逻辑出现问题,使本该得到的分往往得不全。关键在于,平时就没有使用规范的地理语言进行记忆与表述。那么怎样学会用规范的地理语言表述呢?我们的课本是我们学习规范地理语言的重要工具,从现在起,不论是记忆、思考还是表述都尽量使用课本语言,千万别指望等高考前最后阶段来纠正自己不规范的语言表述习惯。 四、充分利用地图,训练读图、析图、绘图和计算技能 从最近几年的高考文综试卷地理试题和考试说明对地理能力要求的阐述来看,除提取各种信息进行多角度、多层次分析、归纳、评价并获得地理结论的综合思维方法等能力要求

全国高考地理试题及答案全国卷

全国高考地理试题及答 案全国卷 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本试卷共47题,共300分,共14页。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字迹 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 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9世纪50年代,淮河自洪泽湖向南经长江入海;黄河结束夺淮历史,改从山东入海。1968年,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自1999年,江苏境内又陆续建成了多座长江大桥。江苏习惯上以长江为界分为苏南和苏北两部分(图1)。据此完成1~3题。 1.目前,在洪泽湖以东地区,秦岭—淮河线 A.无划分指标依据 B.与自然河道一致 C.无对应的自然标志 D.两侧地理差异显着 2. 习惯上苏南、苏北的划分突出体现了长江对两岸地区 A.自然地理分异的影响 B.人文地理分异的影响 C.互相联系的促进作用 D.相互联系的阻隔作用 3. 进入21世纪,促使苏南、苏北经济合作更加广泛的主导因素是

A.市场B.技术C.资金D.交通 汽车轮胎性能测试需在不同路面上进行。芬兰伊瓦洛(位置见图2)吸引了多家轮胎企业在此建设轮胎测试场,最佳测试期为每年11月至次年4月。据此完成4~5题。 4. 推测该地轮胎测试场供轮胎测试的路面是 A. 冰雪路面 B. 湿滑路面 C. 松软路面 D. 干燥路面 5. 在最佳测试期内,该地轮胎测试场 A. 每天太阳从东南方升起 B. 有些日子只能夜间进行测试 C. 经常遭受东方寒潮侵袭 D. 白昼时长最大差值小于12时 热带沙漠中的尼罗河泛滥区孕育了古埃及农耕文明。尼罗河在每年 6~10月泛滥,从上游带来的类似肥沃土壤的沉积物,与上游来水和周边区域的植物资源,都对农耕文明的形成意义重大。据此完成6~8题。 6. 热带地区原始的耕种方式多为刀耕火种。古埃及人在刀耕火种方式出现之前,能够在沉积物上直接耕种,是因为尼罗河泛滥区 A. 用水便利 B. 土壤肥沃 C. 地势平坦 D. 植被缺失 7. 尼罗河下游泛滥区沉积物主要来源地的降水特点为 A. 降水季节性强,年降水量大 B. 降水季节性强,年降水量小 C. 降水季节分配均匀,年降水量大 D. 降水季节分配均匀,年降水量小 8. 古埃及人从周边区域引入植物用于种植,引入植物的生长期必须与尼罗河泛滥区的耕种期一致。由此判断这些植物最可能来自于 A. 热带雨林气候区 B. 地中海气候区 C. 热带草原气候区 D. 热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